观潮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潮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潮教学反思

篇1

1 当好在管理网络中的角色

教务管理人员是联系校领导和教师的中间环节,起中介作用,具体说来要当好三种角色:

1.1 相对校领导是下级。在贯彻落实教学工作决策方面起中介作用,是协助者。首先,要接受校长发出的工作指令,并传输给教研组加以贯彻执行,其次反馈信息传递给校长,以调整、强化工作指令。再次,抓好教研组长队伍建设,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经验交流、参观访问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重视发挥他们在教研教改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如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三优化、一提高”活动,教务管理人员积极贯彻领导指令,精心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教研组长带头学习教学理论,率先上校级研究课,撰写课堂教学“三优化”论文,促进了学校教研教改的深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省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1.2相对基层又是上级,起领导作用,是管理者。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头绪纷繁,从工作计划的拟定、检查到活动的布置、落实,从教学常规检查到教学工作和质量的考核评定,从学籍管理、课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到指导教师的教研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学会“弹钢琴”,才能履行好领导和管理的职责。

1.3 在形成工作合力方面,起纽带作用,是协调者。一是指导年级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既要了解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况,针对各学科教学的不同水平和质量作分析研究,进行指导,又要了解同一学科在不同年级的教学情况,针对同一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差异作分析指导,还要通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联席教研会等形式,分析研究教师工作,共同探讨教研教改方案。二是加强对实验室、图书室等工作的管理,经常听取教师对这些部门的意见,指导各室人员热诚周到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去年,我校实验室被省仪哭站评为先进实验室,图书室在服务育人工作中成绩突出,多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三是协同政教处抓好德育工作,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由于各部门全局观念强,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提高了教书育人效能。

2 当好在目标实施中的角色

教务管理人员既是学校工作目标的执行者,又是实施目标的指挥者,主要要当好如下角色:

2.1 在决策中起传递信息作用,是参谋者。从工作计划的制定看,要根据过去的情况和上级要求提出新的设想,作为决策依据;要协助校长深入群众听取师生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还要提供整理各种工作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从计划的修订看,要向校长提供计划实施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并作调查研究,修正计划,减少偏差和失误。最后还要做好总结,积累资料,为以后的决策提供经验教训。

2.2 在执行中起组织作用,是调度者。一是常规调度,根据总体安排制定工作规划。分步贯彻落实,并调度人力、物力组织实施,使决策变为现实。二是临时调度,即随机管理,如上级临时检查、教师病事假或突发事件,都要紧急调度。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当机立断。

2.3 在目标实现上起纠偏固本的指向作用,是督导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一要抓督促,督促各教研组和教师制订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期末搞好总结交流。二要抓评估,对教研组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效果等进行评价,肯定成绩,纠正偏差,根据绩效评比表彰。三抓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政治修养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他们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3 当好“为人师表”的角色

教务管理人员要顺利地开展工作,实现目标,就必须树立威信,赢得老师的信赖,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以身作则,“为师师表”。

首先,在政治思想上要成为表率,做到“三讲两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坚持“三小”:不、不拈轻怕重、不违反原则。要求老师敬业奉献,多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比老师奉献得要多,,坚持在毕业班任教语文,任劳任怨,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要求老师执行教学规范,我一直要求自己比老师执行得更好。

其次,在工作作风上要成为表率。执行制度,落实规范,讲究一个“实”字。工作要踏实务实,切不可搭花架子,流于形式。制定的计划要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检查、一项一项总结,要办实事,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教学第一线,不能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听课都在40节以上,并及时与上课老师交换听课意见。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两次,广泛听取师生反映。取得了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就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教改方案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锐意进取,面向教育现代化,讲究一个“新”字,只有开拓创新,才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2

《制订建站计划》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网站制作”的第二课。在

>> 关于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的制订 小学科学课“运用思维导图制订方案”的教学案例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水平教学计划的制订案例推荐与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计划校本化制订的思考 浅议物理教学中探究实验计划的制订原则 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几点思考 谈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环节的教学反思 《春》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老王》教学案例 《散步》教学案例 《观潮》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分析 《纸船》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 《穷人》教学案例 哲学教学案例 《海燕》教学案例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台阶》教学案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各小组成果展示,感悟成功。

设计意图:参考一些常见的网站色彩搭配方案,让学生明白色彩是网站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让学生对班级网站的配色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给出了一个常规网站主页的布局框架,让学生直接在这个框架中修改各形状的填充色、文字颜色、背景颜色,从而突破难点。

3.知识整理,总结提升

师:在这节课中,每两位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班级网站的建站计划书,这说明同学们都有很强的合作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同学们都要积极与他人合作。制作网站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了建站计划书,我们就可以按图施工,从而事半功倍。同学们,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在实施前,制订一份详实可行的计划至关重要。

篇3

一、有感情地读课文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熟悉文本,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四年级学生易模仿,如果加上教师的指导,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其次,训练学生形成语感。如果听过于永正老师的课,便可以感受到他的朗读技巧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难过时低沉地读,兴奋时激昂地读,环境、事情、人物的不同体现在对应的语速缓慢、抑扬顿挫等方面。实践证明,教师高超的朗读能力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第三是平时课堂中要有尽量多的“朗读时间”,做到“人人有事做”,达到大多数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确定好阅读课老师的角色

首先是做好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其次是做一个聪明的语文教师,把学习自还给学生。老师挤出时间干什么?是观察与思考、准备与设计好教学。比如在执教《白鹅》时,若能把鹅的姿态用课件播放出来,结合课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飞回蓝天的恐龙》时,若能引导学生事先查找《恐龙图鉴》,再根据课文的内容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三、培养概括能力

第二学期的“段落训练”是连续了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所以在第二学段要提高“段落”的实效,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首先要根据课文特点,突出训练重点。如《长城》一课自然段不多,可按自然段教学;《颐和园》一课则可抓重点词句,如美丽的大公园长廊排五殿万寿山昆明湖美丽的景色;《鸟的天堂》可抓两个重点段教学:一是描写大榕树,二是写鸟飞起时的状态;《爬山虎的脚》可引导学生注意段与段之间、句与句子之间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其次,从段落的概括入手,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学段阅读目标),因此,根据不同的课文,教会并引导学生如何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怎么教会学生比较准确归纳出段落大意呢?一是合并段意法。比如《观潮》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壮观景象。《颐和园》一文主要介绍了长廊、排云殿、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二是揭示学生抓中心句、中心词,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白鹅》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是中心句。而写鹅的吃相一段,“三眼一板”是中心词,可引导学生找出并归纳。

再就是扩充题目设问法。如总结写动物的《猫》一课主要写了猫的哪些特点?第一段又围绕着什么来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如写静物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谁跨越海峡,生命桥是怎么回事?再如写人的文章用三句话设问:谁为什么做事?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记事的文章可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归纳,对于较长的文章可启发学生用此方法。

四、抓住重点,注意细节

到了第二学段,学生已接触不少较长的课文,抓住重点来教便显得很重要了,如《鸟的天堂》一课,文中出现了五次“鸟的天堂”,则应重点抓住静态的榕树动态分析文章。

有些长文如《巨人的花园》注意细节描写,“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就可以围绕“会说话的眼睛”、“凝视”启发学生从前后文的内容思考这个小男孩要告诉巨人什么,从而点明文章的思想感情。

许多名师常会“同课异构”。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方法并优化教学流程上好每一堂阅读课,让每一堂阅读课有鲜味,“色彩纷呈”。怎样优化教学流程呢?课前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好板书、主次分明、不被学生牵着走,课堂上把握大局,随机应变。

五、做到读写结合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60-02

一、前言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扩展,同时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语文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相互渗透、有效整合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视野和语文能力。同时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不可局限在课本上,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语文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所以,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

1.教材主导地位严重缺失。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演示上投入过多精力,而未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课程朗读也明显减少,教师使用教材次数也越来越少,导致课本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学生关注的不再是课本,而是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多媒体课件内容都是预先设计的,因而学生思想受到严重限制,而课程教材主导地位严重缺失,课程教学过于形式化。

2.严重束缚学生想象思维。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过于使用多媒体技术,盲目追求课程内容形象性,将语文课程向着美术化、音乐化方向发展,不仅会将语文课程文学性淡化,同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1]。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想象情境中,能够将抽象化语言符号和文字转化成为一幅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若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课,将不利于学生语言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未能发挥教师引导职能。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及亲身感受等形式进行教学。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常常借助多媒体技术讲授课程内容,导致教师引导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再者,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多媒体投影中,导致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活动越来越少,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成效也差强人意。

4.助长了学生们不良学风。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也助长了学生不良学风,使学生产生投机取巧、思想懒惰的学习心理。由于很多教师教学课件是从网络上截取的,借用他人观点,而未对语文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师这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观点,在教师提问时,未经思考就上网查询资料,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例如,在《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天安门相关的剪辑影像,并配以描写天安门广场的朗读文字,让学生们能够观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庄严。通过以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形象解析,增加教学趣味性。学生刚刚接触和学习汉字是很困难的,同时对字词含义较为模糊。在信息技术辅助下,能够将汉字制作成各种图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辨别字词含义。例如,在学习“歪”字时,可展示些不端正或者歪斜的物品图像;学习“看”字时,可展示一个人将手放到眼睛上,并观望远方的图像;学习“休”字时,则展示一个人依靠着大树休息的图像。通过这种演示性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将汉字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汉字学习更加的直观和简单,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含义,提高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趣味性。

3.巧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环境,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例如在《白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白杨无论是在风沙气候,还是雨雪天气,无论是在干旱环境,还是在洪水侵袭环境下,仍然能够坚挺顽强的生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对白杨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白杨不畏风沙、不畏雨雪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对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4.合理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整合契合点,多媒体课件必须将小学语文文学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性,才能将整合能效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观潮》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未看过我国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观看钱塘江地区的大潮景观,以将课文叙述文字转变成为直观的影像,并指导学生在观看影像的同时,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欣赏,并体会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感受优美的文学语言。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化改革,同时能够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喜玲.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9(03):85.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效果 起承转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65-01

1 起承与转合

阅读教学空间着力于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重心偏离,“进”得去,却“出”不来。“进得去”即课堂教学陷入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研习的误区,在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时“精耕细作”,忘记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出不来”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学科的言语性不明显,学生的说写训练落空。因此,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进”与“出”的关系,抓好起承转合,提高教学效率。

1.1 起――突出主题

“起”是开头,新课的学习,要有良好的开端,此环节主要任务是展示学习主题,明确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要阅读课文的要求。

1.2 承――对话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文本价值的实现途径是读悟文本。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文本特点确定语悟重点,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新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在读悟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在具体教学中,要丰富读的方法,开辟悟的途径,培养学生感悟和赏析的能力。

1.3 转――形成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不是文本内容,而是以言语表达为主旨。阅读教学中要把教材文本当作“一个例子”来剖析,不能止于读悟文本,而应致力于学生形成能力结构。结构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它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兼容性。学生掌握了结构就具有了解决不同新问题的工具。因此,教学过程中,对课文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进行恰当的取舍确定学生言语实践的要求,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

1.4 合――总结教学

阅读教学的课堂小结,要归纳整理课堂已经学过的内容,还要提炼结构要点,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同时,明确指出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并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鼓励,达成情意目标。

2 利用情境,提升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创设有效情境对开展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创设情境,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利用好情境,必须找到情境的基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形成对文本或事物的兴趣,并在阅读中获得自我体验,形成文本、自我及语言的互通,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目的。

2.1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情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和激发兴趣能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在阅读开始,根据教材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心理体验,或者根据教材相关内容的背景或根据画面或人物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可以利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优美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设置草原是什么样子的?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让一名学生以导游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优美的草原风景。又如,在教学《望洞庭》一文时,围绕“和”字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品味,体会到月夜静谧、安详的柔和之美,月光、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白、碧、青等构成的和色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愉悦心情。

2.2 拓展情境境界,体验生命感悟

许多文章是作者对生命体验的物化,有的是内心独白,有的则借助作者塑造的人物呈现自己的人生理念。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课文,经过了层层遴选,更是文质兼美,蕴涵丰富,寄托着作者对生命的意趣,奇妙无穷。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探悉作者的内心世界,读出本质意义,进行心理换位,与作者产生共鸣,形成心理认同。然后跳出课文,联系生活进行反思,进行自我生命体验。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自我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并把自己参观的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浏览的风景。这样,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文中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从而产生共鸣。

2.3 抓住重点词句,强化情境体验

课文中某些关键词、句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它们关系着全文的阅读,反映着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主旨。为此,我们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进入课文的具体情境。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通过分析重点词、句,强化学生的体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草原的景象,伴着优美的音乐,并在音乐中开展全班泛读,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情进行体验,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智力活动,通过这样智力活动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得以加强。

3 加强综合,突出重点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综合,突出重点”这一策略至关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注重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质和语文的综合能力

3.1 立足教材,引导学生阅读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教材的基础,引导学生阅读。

篇6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32-01

问题有助于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热情地探索语文学科的奥秘,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一、准确把握问题式教学内涵,巧妙设计“问题”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灵活地设置问题。首先,设置问题时,应当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不能随意提问,而应当抓住主要内容。例如《观潮》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潮水的波澜壮阔。因此,学生学习完整篇文章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一定对潮水有了更深的印象,现在你们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心目中的潮水。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要点进行思考,然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设置问题时,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巩固学到的新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例如,教学《神笔马良》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之后再进行提问,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良有神奇的画笔,可以为老百姓造福。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借助语文课程的学习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准确把握问题式教学内涵,巧妙设计“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将提问式教学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

二、营造“问题”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有效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质疑。通常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效,即教师使用该教学法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即教师使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发现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与反思。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直截了当地对学生说:“看了文章的题目,同学们觉得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提问,拓宽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想:“鸟的天堂”究竟是怎样的画面呢?是不是有非常多的鸟?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会自主探究,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一些主要的情境、词和句等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讲授《火烧云》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火烧云形成全过程的紧张情节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想要了解火烧云的迫切心情,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对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找到答案。

三、培养学生“问题”式思维意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问题式教学法,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思考,能够用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教学《雷雨》一文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打雷下雨的情景吗?当你们问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告诉你的?”“你们知道雷雨是怎么形成的吗?”听到老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想象雷雨发生的情景,思考雷雨是怎么形成的。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就可以对课文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雷雨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问题式教学的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问题,显而易见,最后也应将问题当作终点。要精心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通过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或小组讨论获得答案。在课外,学生不但要掌握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而且还应主动拓展知识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式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巧妙设计“问题”,营造“问题”教学氛围,培养学生“问题”式思维意识,注重问题式教学的延伸。要着重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29-02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否能学好语文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文化积累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小学是每个人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表达自我情感的开始,只有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教好语文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笔者就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几点有效方法。

一、语文的概念与起源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考证,“语文”一次起源于19世纪末期,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D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Z”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研究探索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多自己的教学观点,本论文在总结已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提出笔者一些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加强小学生思维训练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提出“思维品质”的观点,后来普遍认为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是以教材为载体,并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为桥梁,从而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思维训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观点已经明确指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的某门学科,并非使其记录教的结果,而是要让其参与其中,建立知识结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教学内容,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智慧是高明意识的外观,高明意识的标志即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在每个班级中总是存在几个发言踊跃、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学生,因此,老师与他们的互动就会增多,而更多的学生会认为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这势必影响更多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思索积极性、互动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告知学生,任何回答都非完美无缺,我们可以开动脑筋、各抒己见,不同答案可以进行探讨,大胆并有创造性的提出各自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思考的积极性,才能够使自我思维更加活跃。

(二)调控学习氛围

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人的性格不尽相同,想法千差万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要掌握学生性格特点、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愤怒抛入九霄。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经实现或慢慢进入了现代化教学模式,多媒体的介入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氛围。多采用语音、图像等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观潮》一文的教学中,不要直奔主题,可以先播放钱塘江大桥的录像,让学生先从感觉上进行感受,让他们在感官上得到刺激,激起他们兴趣,开篇便带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便于后面内容的展开和传授。

(三)鼓励学生发问,由被动到主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能获得新的前提和新的开始。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问题的提出,要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答形式的反复存在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和话题,不断向前的思维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案中就要事先做好引导学生发问的思想,让学生产生怀疑、引起反思探索,最后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落到实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个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及探索者的需求,而小学生的内心深入也同样存在,所以对他们而言更加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是以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提问的兴趣,思维定势,认为课堂上就应该是这种模式。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勇于提出,只有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才能更加深入了解所传授的知识。另外,要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索的习惯,不要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量,这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它能够促使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观察和思考,继续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加以引导。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哲学家康德曾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尤其是对语文而言,其具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一个字能够带入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概述一段历史。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需要借助想象以及联想,在想象中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且选择能够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

(五)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其余三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是好的学习方式的开始,对小学生而言,自主意识不强,自我把控能力较弱,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他们就会主动思考,不会对知识产生兴趣,渐渐对学习厌倦反感。简而言之,他们还处于好玩、爱玩的阶段,需要教师的有效监督和正确引导。语文本身就需要增加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七)加强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但是写作能力同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多读书、多看书,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和成语要摘录下来。提高写作较为有效的方式――日记。养成主动写作的习惯,进行强化练习。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佳方式,日记可将所想、所看、所听等都记录下来,在日记中学生可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最深处的心灵,让自己最活跃的思维得到解放。每天坚持写日记,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八)强化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如今教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认为自身的知识完全能够应付小学生的提问和质问。但是知识储备量并非是用于满足学生的提问等,而且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开动学生脑筋,扩散学生思维,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尊崇感。

三、小结

刚入学的小学生个人学习方面还是一张白纸,教学方法的使用至关重要。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W生积极主动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时时调整教学方法,更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本文仅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几点总结,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程莉.注重策略,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绽放[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2).

[3]马晓霞.如何使小学生对语文课情有独钟[J].学周刊,2015(05).

[4]刘晓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08).

篇8

——县级十杰教师XXX同志先迹事迹材料

XXX,女,现年26岁,大专文化。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教学能手;县“十杰”教师;县教研教改先进个人;市、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该同志自199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平凡而又闪光的事迹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99—200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2001年4月,在全县“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实验汇报课中获得县级一等奖;

2004年6月《荷花》一课,课堂实录获得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6月在省计算机辅助教学参展课中,《荷花》获省级二等奖;

2000年所撰写的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能力的训练》被评为县级一等奖;10月该论文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三等奖,并汇编于国家级出版物“世纪讲坛”一书中;

2000年12月所撰写的论文《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质疑的思考》获县级一等奖;并汇编于县级优秀论文集;

2001年11月所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滴谈》获市级第三届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2年10月所撰写的教案、说课稿《坐井观天》被汇编在《县级优秀说课稿、教案集》;

2004年8月所撰写的论文《探究质疑》在省课改与教研征文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

2005年2月被评为县级教研教改先进个人。

……

让爱在每个学生心中流淌

德高为师,为师者应当正心、修身、厉志、笃行、精其业、美其德,其生爱之。在八年的教育教学中,该同志一直担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儿童教育心理学,仔细分析儿童心理,探索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法。她以其深深的爱心,极大的耐心,从事班务管理。她勤下班、紧跟班,采用分类引导的方法,“爱”字当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班务管理中,该同志始终把“勤”字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做到脚勤、眼勤、手勤、嘴勤。每天早上她总是提前下班辅导学生早读,每天放学她总是将学生平安送出校门后才离校。她不满四岁的儿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被送进幼儿园,总是班上最后一个被妈妈从幼儿园接走,以至于她的儿子每天被送进幼儿园时,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妈妈,放学早点来接我!”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她心理难受极了,但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她对孩子只能叹息,一次又一次违心地说:“今天,妈妈一定第一个来接你”。在班务工作中,她还做到勤观察,勤引导,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针对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的特点,练就了婆婆嘴,菩萨心,工作中注重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推动力,学生的催化剂,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她执着的事业,她在班务工作中,辛勤地耕耘,播撒爱的种子,倾注对学生全部的爱,期盼幼苗茁壮成长,她就像小草一样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怨无悔。每接到一个新班,她都要全面迅速地,了解全班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父母离异的学生、学困生等具体情况,以至于能在今后的班务管理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2002—2003学年度,她所带四(3)班一个叫肖彤的小男孩,她接班后就发现这个孩子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小小年纪,整天皱着眉头,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玩耍,经常坐在位置上发愣,穿的也很单薄,她及时与原任班主任联系,了解到这个孩子由于父亲下岗、母亲因身体不好无职业,全家仅靠着父亲下岗工资,登三轮车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当她了解这一情况后,她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当她了解他的心理动向,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因为不忍心父母为了他上学而如此辛劳,准备辍学出外打工时,刘老师落泪了,她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她向孩子讲了父母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她能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将来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还给他讲了自古寒门出才子的故事,鼓励他要自强不息。后来,刘老师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肖彤买文具,冬天为他买围巾、买手套,还为肖彤织了一件厚厚的毛衣,两年间刘老师为肖彤垫交了寒假、暑假作业费、试卷费、电影费等费用。同时,在学习上,时常鼓励他,经常给他辅导,当他发现这孩子由于平时家里条件不好,外出时间少,看的课外书不多,经常习作时没有素材时,她便主动为肖彤订阅了《小学导刊》、《汉江作文报》,六一节还送给了肖彤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双休日,当他领自己的孩子去儿童公园玩时,他还不忘将肖彤带上,当他和爱人一起包饺子时,他不忘将肖彤叫来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给肖彤辅导习作“第一次包饺子”。后来这位学生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学习进步的很快,在雏鹰争章中获得了三枚奖章。尽管后来肖彤升入了高年级,没有在她的班上学习,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这位学生。

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每新接一个班,刘老师都要组织全班同学根据自己本班实际,民主、平等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和“班规班约”,并注重落实在班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因而在学生中有人气、有威性,教育工作得心应手。其次,经常针对班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利用班队会举行如:“学生一日常规学、背、做”,“我与诚信同行”,“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学生课堂常规大演练”,“定期作业展评”,“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等主题队会,每隔半个月班内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回头望”和父母、老师、同学,好朋友一起找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定期改正,学生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健康成长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班风浓、学风正、学生思维活跃,成绩良好,所带班级多次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获得奖励,她本人先后5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主任”,在校首届艺术节中获得“最佳导演”称号。

给学困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于学困生,刘老师不歧视、不放弃,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总是采用积极的态度,了解、分析原因,从细致的生活小事入手,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学生马源是品行和学习极差的学生,经常逃学、无故不交作业,欺侮小同学,讹诈小学生的钱物,拿班上同学的东西,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接班后,刘老师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教育训斥该学生,而是首先进行了家访,从家长那里又了解到,孩子在家骗家长,在校哄老师,尽管家长对孩子没少管、少打、少骂,但孩子依然如此,家长也无可奈何。刘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有的放矢,分步骤对马源进行了引导教育,首先从培养孩子说真话入手,每次犯了错误,只要敢讲真话,认识错误,她就在班上对马源大加表扬,并多次进行家访,将马源的点滴进步及时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也要及时表扬。要给孩子多一些激励和关心。同时,根据她以强凌弱的特点,刘老师“以毒攻毒”,又让其当班上的治安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汇报老师,在汇报、检举别人的过程中,该同学也不停地反省自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教育转化,这位同学觉得老师很爱他,就非常听老师的话,上课能专心听讲,不懂也敢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单独辅导及学生的帮助,该生学习有了进步,一年之后,他不但改掉了往日的坏毛病,学习成绩还跃入了班级中等行列,成为了一名老师、学生喜爱的好学生,家长见人就说:“孩子进了刘老师的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教学改革中奋力翱翔

在课堂教学中她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总是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她首次将“质疑”环节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问题。结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开创了我校乃至于全县“质疑探究”的先例;在教学《荷花》时,她第一个将电脑课件引入课堂,开创了全县乃至全市“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方法的先例;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开创了我县新课程下古诗课堂教学的先例;她在教学《观潮》时,开创了我市、县“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将‘读’落实到位”的先例。正是由于她的不懈努力,走上工作岗位刚刚一年的她便在全县第二届教学能手赛教中一举夺魁,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的称号,在此后的两年中又连续两年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在第四届、第五届“市级教学能手”赛教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这时她只有21岁参加工作仅4年。在以后的几年来,她先后前往大河坎、新集、青树、唐坎等地上示范、观摩课30余节,受到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各类各级赛教中获奖。 此外,该同志一直把做一个“好老师”作为她的志向,她清楚地知道深入才能浅出,厚积才能薄发。2001年她在已有6个月身孕的情形下,顶着暑假三伏天的高温,天天挺着大肚子坐车前往汉中参加首届“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为的就是能聆听到教学专家们的辅导及现场做课,在孩子刚满两个月时,又毅然参加“骨干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培训,当顶着酷暑回到家里看孩子,儿子因不吃奶粉而饿得耸拉着脑袋,连哭都没有泪水时,一向坚强的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婆婆的脸色,丈夫的不理解并没有影响她学习的信念,第二天,她领着保姆,抱着儿子前往汉中参加培训,上课时,她专心听讲,反复实践、操作。下课时,她又冲进宿舍给孩子喂奶,就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骨干教师培训结束时,她以所有科目考核均为“优秀”的好成绩,被评定为首批市级骨干教师,赢得各位专家及全市参加培训的老师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