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大学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区(县)级老年大学的学员,一般来自区(县)属各单位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内部退职(退养)人员和社会上的中老年朋友,年长的80多岁,年轻的有40岁左右的,女性朋友偏多,占在校学员的80%,与省、市级老年大学在校学员相比,其整体素质要低,但我们武陵区老年大学地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源十分充足,发展前景美好;不属于学员素质低的行列。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保留生源不景气的诗词、书法、国画等高雅学科,又要侧重于生源充足的音乐、舞蹈、二胡戏曲等专业。这样设置课程,既能满足广大中老年朋友的学习需求,又能获得丰厚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如:我校的音乐、舞蹈专业,学员入学经过专业基础知识测试这道关卡后,仍每年学员期期爆满,各班学员均在120至60名不等,开了同级老年大学的先河,成了我校的一大亮点。
此外,区(县)级老年大学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外,特别是在舞蹈、声乐、戏曲等专业对学员的年龄、文化、身体素质等方面应有所规定和择选,不要象少数社区街道老年大学只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学员的综合素质,不论什么人只要交点学费都可以入学的做法不可取。对舞蹈、声乐、戏曲等专业学员的年龄、文化、身体素质的界定,一般男学员65~70周岁,女学员60~65周岁,文化程度高小以上为宜;其他专业的学员只要行动方便,身体素质好,可不受年龄限制,但文化程度、专业水平应有一定的规定。不然该校就没有生气,象一团死水。北京、上海一些办得好的老年大学都有这方面的规定和经验,值得我们区(县)级老年大学借鉴。否则,老年大学就变味了,成了自由超市,迟早会有一天导致人才流失,学校走向自我散伙之路。
二、区(县)级老年大学的教材,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建设。
老年大学是一所特殊学校,与全日制学校相比在学员素质、课程内容上都有着不同的区别。因此,区(县)级老年大学的学员存在着年龄、体质、文化、职务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区(县)级老年大学在教材建设上,要根据各校学员的素质,专业特点选准选好教材,有些专业一时没有现成和统一编写的教材,学校教务处应组织老师集体编写或老师个人编写,千万不要象一些老年大学的少数器乐专业老师将少年儿童的学习教程拿来作为老年大学的教材使用,照本宣科,使中老年学员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又白白浪费了学习时间,学员家属都有意见,此法不可取。如:我校诗词专业,几年来他们没有现成的教材,就组织老师自己查阅资料,结合学员的实际进行编写,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施教,使学员学起来通俗易懂,兴趣高涨,深受大家欢迎。
此外,在教材建设上,我们对学员除安排专业教学内容外,还布置了一定的政治教育课题。政治教育课题,要以学习“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大力推进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消除和谐的消极因素,促进和沟通学员与老师、老师与校领导的互相交流,提倡“人心和善、班部和睦、校园和谐,在全校上下营造一股爱学习、守纪律、讲奉献的氛围。
三、区(县)级老年大学的教学方法,要因需、因人施教。
篇2
[关键词]老年大学;现状及反思;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TS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82-01
在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趋向的时代背景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老年大学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中国,老年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兴起,推动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为终身教育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
(一)老年大学取得的成就
1、老年大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老年大学对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老年人通过学习,及时更新法制知识、健康知识等等,不仅在家庭中改善了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起到了教育、宣传作用。老年人发挥余热,在自身曾经有建树的岗位,凭借自己的经验优势和与时俱进的系统知识,为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老年大学丰富拓展了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兴趣爱好班、专业技术班、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专题讲座等,在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同时,开阔视野,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其次,老年大学推动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老年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形成了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我国新时期教育结构的改革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老年大学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理想场所,通过学习,老年人精神有所寄托,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遨游,充分利用休闲时光满足了自己的爱;寓教于乐的专题讲座使老年人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关于身体保健和心理健康课程,有助于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调适由于退休或者家庭意外等因素造成的不适心理,保持精神健康向上。在“老有所为”的方针指导,老年大学充分重视发挥老年人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顾问指导、社区义工等方式,使老年人利用自己的经验智慧服务社会,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满足感。
(二)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队伍的单一和不足严重影响了老年大学的招生和教学质量。从各地老年大学教师的职业构成来看,绝大部分教师是普通高校的在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对老年大学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建立一支专兼具备、德艺双馨、对老年事业充满爱心和热情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2、经费来源单一
我国的老年大学是典型的依靠政府引导和扶持,以行政为主导的教育,这决定了它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自身造血能力差,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市区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尚未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之中,只能依靠老年大学的校长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社会对老年大学的投入也较少。
3、学员成分集中
参与老年大学的学员主要是企业职工、国家干部和教师等退休人员上,职业分布较为集中,他们是老年人群中文化程度较高,退休后生活状况良好的一小部分人。这表明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还不够。《中国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老年大学教育活动的只占被调查者的1.6%,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参与率非常低,老年教育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课程设置偏重娱乐
我国老年大学最初是为丰富退休老干部的文化生活而创办的,因此,它的价值定位就是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教学内容以健身、休闲类的文体活动为主。因此,老年大学没有承担起应承载的责任,福利功能远大于教育功能,更像一个老年活动中心。
5、管理混乱
我国老年大学由于主管部门不同,行政管理不统一,区域之间、上下之间联系不畅,在多层次、多部门的联系上缺乏必要的沟通,故而造成管理不便。
二、反思与对策
(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基础
每一个成功的老年大学背后都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的鼎力支持。因此,加强老年大学的法律法规建设,依据我国国情和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办学经验,借鉴办其他类型教育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有利于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教育体系,是老年大学健康发展的良好保证。其次,重视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根据当地财政状况,规定财政拨款的适当比例;同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对老年大学进行投资,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经费集资渠道,是老年大学成长的物质保证。
(二)社会对老年大学功能的再认识是老年大学发展的充分条件
通过社会各种传媒途径建立大众对老年人和老年大学的正确认识。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人一旦步入老年,就“老了,不中用了”,就意味着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相对终结。这种消极而错误的认识,使人们对老年大学的功能定位产生了误解和偏差,只注意到老年大学的娱乐休闲功能,而忽视了它的重整、超越生命的教育功能。老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依靠养生保健课和种种兴趣班,更重要的是,使老年人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再次思考生命的价值。
(三)老年大学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1、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管理模式,做到民主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坚持以老年人为本,为老年人全面发展服务。一方面,老年大学的管理,尤其是财务和资产管理都要置于严格的制度下,才能有学校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灵活性,注重以人为本,建立透明公开的工作责任制度和财政制度,管理者充分尊重信任教师,教师热爱关心学员,建立关爱、轻松、信任和合作的校园氛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2、课程设置兼顾求乐、求知,并且要贴近老年人生活
课程设置应包括三类:一类是娱乐型课程,如国画、书法、摄影等丰富生活情趣的课程;一类是技能型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手工编制等课程,老人选择此类课程或为满足夙愿,弥补自己以前想做而未能实现的缺憾,或者为开拓知识面;还有一类是自我发展型课程,与老年人自我认识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如:老年心理教育(防退休综合征)、社会参与教育、直面人生最后阶段的“死亡教育”、老年生活方式教育、老年创业教育等。既有娱乐性、普及性的知识,又有专业性、提升性的知识。
3、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质量对老年大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聘任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职称,把“德”放在首要的位置。只有具备奉献精神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对老年事业充满热爱的教师,才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教学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且对老年人充满爱心和耐心,教学的过程也是关爱老年人的过程,尊重老人的选择,体现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精神,形成一支德艺双馨、团结协作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4、注重整合利用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社区教育资源,鼓励高校向老年人开放,加强校际间交流和中外老年教育交流,共享办学资源和成果,吸取先进经验,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连化物所与社区联办老年大学,在资源共享联合办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老年大学;校本课程;特色建设
体现老年大学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务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满足老年人对感兴趣知识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需求、完善自我人生的需求及适应和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应该说,各地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无一例外地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特点。但笔者期待关注的是,课程设置既要满足科学性、多样性、实用性的需要,还应在开发校本课程上下功夫,因为校本课程不仅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更是其活力所在、魅力所在。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员的兴趣及需要,特别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当地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应作为基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推进老年大学的特色建设。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老年大学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特色办学作简要阐述。
1.校本传承传统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行政区划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基层老年大学不能忽略当地传统文化的存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积极挖掘当地具有传承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学校文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也是现代学校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重要保证,更是办学特色的基本内容。
这些年来,永安市老年大学始终强化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特色创声誉,以特色带整体,以特色求发展”的强校之路,立足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永安曾是的重要途经地,在抗战时期作为临时省会达七年半之久,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于是,老年大学的校本课程便与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结合起来,将石峰标语墙、苏维埃支部成立遗址及复兴堡、国立福建音专遗址等作为第二课堂,在唤起老年学员对那段历史的追忆与了解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及弥足珍贵的革命文化成为对学员教育的最好教材。
2.校本影响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满足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实践证明,如果学校忽视学员的学习的兴趣和意愿,仅开设学科类的课程,或是仅开设几门选修或活动课程,没有真正地研究学员的多样化的发展需要,那么,老年大学对老年群体也就没有了吸引力,不仅谈不上数量,甚至会威胁到学校的生存。永安市老年大学自面向社会办班招生以来,学员入学数连年增长,2012年春季就开设了40门学科,共有92个班级、1789人。使该校办学产生如此大吸引力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永安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国第一,青草药十分丰富。随着人们治病防病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老年群体对中医药班十分兴趣,仅今年春就招收了4个班。永安的书法、绘画氛围十分浓厚,获得国家级奖的选手常常见诸于各类媒体,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因而学书法、绘画的老年朋友也很多。该校便顺应要求开办了4个班,不到一个星期就招满了学员。近些年,老年人对现代化课程学习的意识大大增强,该校认识到要通过老年教育使得老年群体参与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以分享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成果,便主动迎接信息化的挑战,认真考虑、研究信息化的专业课程,将原设电脑专业和摄影专业逐步升级,开设了电脑初级班、网络班、数码摄影班和影像处理班,今后还会根据需要开设光盘制作班、图形处理班、动画班、硬件班等,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学习。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要保持学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的,应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积极进行主动和有计划的调整、设置。
3.校本关联特色
一流的学校做文化,这是高端学校的必然选择。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形成特色。作为常规学科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大量特色校创建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的开发构建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永安市老年大学依据自己独特的办学宗旨,探索、实践个性化的办学路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最大可能条件下为学员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教育需求。永安的竹林资源非常丰富,有“中国笋竹之乡”的美称。大片大片竹林形成的“竹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美学价值。该校开设的4个摄影班将远观近赏、仪态万方的笋竹,按不同的季节推出摄影主题,举办了多次的专题摄影展,并将学员作品汇编刊印成书,形成直观、实用的校本教材,是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特色课程。该市青水畲族乡具有畲族特色的剪纸为一大特色,学校就“地”取材,请来传承人聘为课程教师,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剪纸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还走出了一条以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的文化教育之路,一方面培养了学员的创造力,激发了学员的审美情趣,还形成了学校课程的艺术教育特色。声乐班也是该校的特色课程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以特色创品牌,组建了女子合唱团,实现了在艺术形式上搞活,在内容上创新,在知识水平上提高,在成果上达到最佳。
篇4
吴明新:老年大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吴明新今年80岁,是老年大学的资深学员,在纪实写作班和电脑班学习多年。
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吴明新感到自己眼界大开,他说:“退休后如果整天呆在家里,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现在我视野开阔,知识得到了提高,人也变得开朗了。”
“知世情、学知识、广交友、吐心声”,这是吴明新概括的老年大学的作用。老年大学为吴明新打开了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他学习写作吐露心声,通过电脑沟通世界,在班上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跨进这扇门,他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吴明新年轻时候参加了抗美援朝,退休前在外经协会工作,经常出差到世界各地,可谓阅历丰富,见多识广。退休后,他很想把自己一生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可是只有初中水平的他,一握起笔,便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于是他就想通过写作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随着不断学习、练笔,吴明新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了四十多篇文章。2012年9月28日,在浦东亲和源养老公寓广场上举行的“养老——改变我的生活”全市征文比赛颁奖仪式上,吴明新作为一等奖的获得者上台领奖,并发表感言。面对各级领导、嘉宾和台下上千观众,他非常自豪地说:“我是九九关爱网的老年网友、纪实写作班的学员、开心老人幸福研修班的研讨员……”
吴明新的获奖作品《老夫老妻谈情说爱》总共3000字,洋洋洒洒,生动地描写了老两口的恩爱甜蜜生活。他兴奋地说:“写这篇文章时,真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但是文章这么长,哪家报刊也不会采用,正好有征文活动,我就投稿了,哪里料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得奖了。”
如今,他常常感叹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除了到老年大学上课,他还要上网、看书,很多时间用于构思文章,这让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老年大学。
吴明新的感想:老年大学让我眼界开阔,对我的生活而言意义重大,好比野蛮人茹毛饮血,后来学会了使用火,终于吃上了熟食。我来到老年大学,学习了新知识,一下子就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了一般,就像野蛮人学会了用火,我也学会了写作和电脑,让我的生活增色不少。
满必鸿:老年大学圆了我的梦
满必鸿今年76岁,退休后的他对电脑产生了兴趣,两年前经由别人介绍到虹口区老年大学曲阳分校学习,报了电脑、书法和国画三个班。说起最初下决心要学电脑的初衷,满必鸿感叹道:“学电脑一直都是我的梦想,现在都是信息化社会了,我们这些老年人还是那些老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所以我感觉学电脑太有必要了!”
刚开始学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是因为自己年纪大反应慢,手指不灵活,打字是很大的挑战。二是老朋友们的不理解,有的朋友拿满必鸿打趣说:“你80岁了还想学吹鼓手吗?”但满必鸿并不气馁,经过努力的学习,满必鸿终于可以熟练地运用电脑了,打字上网发微博全都不在话下。
“一个月前我开通了东方微博,如今我已经发了170多条的微博,我还会在新浪网上发文章,一年能发十多篇!”满必鸿指着自己书房的电脑,展示他的微博。满必鸿又说到,女儿一家远在加拿大工作,以前联系得靠写信,又慢又不方便,现在他学会了发电子邮件,通过视频和外孙女面对面聊天,既经济又实惠。
经过两年的学习,满必鸿如今不仅可以熟练操作电脑上网,还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对书法和国画充满了兴趣,可是那时候哪有空学这些,现在老年大学让我完成了这个梦想,自从学会了书法和国画,我经常在家写写画画陶冶情操,确实乐在其中。”满必鸿说着拿出了几幅他比较得意的作品,这些作品甚至还在一些书画刊物上发表了。
满必鸿的收获:老年大学圆了我的梦想,让我一把年纪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上网发微博,让我可以写一手漂亮的书法。老年大学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的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不再单调。
史天鹃、郁凯明:老年大学给我们充实的精神生活
今年58岁的史天鹃从小就喜欢表演艺术,退休后,她在家总是看表演类的节目,有时候性子来了也会哼哼唱唱,自己陶醉其中。
后来一个朋友告诉她,在老年大学开设有朗诵课程,史天鹃兴致勃勃地赶来试听了一堂课,马上决定报名参加,这一上就是四年。
谈到老年大学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变化,史天鹃说道:“退休后在家无所事事,也不出门,所以对自己的打扮也不注重了,现在不同了,每次我来老年大学上课,都要把自己打扮一番,如果老师要我上台朗诵,那更是展示自我的好机会,我感觉现在自己更年轻了!”
“在班级里我也交了很多朋友,同学们互相讨论学习,共同进步。在这里,我们不会为家长里短的琐事困扰,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放下生活,拥抱艺术!”
郁凯明今年62岁,在老年大学上朗诵、古诗词鉴赏等课程,学龄2年。郁凯明告诉笔者,文学一直都是他的一个兴趣爱好,以前一直因为工作忙无暇顾及自己的爱好。
退休后,郁凯明到老年大学报了朗诵学习班和古诗词鉴赏班,通过两年的学习,郁凯明再也不怕说普通话了。以前给学生上课,或是给病人看病,他因为自感普通话不过关,所以自然而然地就用沪语上课,现在他可以自如地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
郁凯明认为老年大学充实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退休后,我们有了很多的空余时间,有人选择搓麻将打牌度日,但那并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可以利用这些空余时间做我喜欢的事情,而老年大学恰好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这里可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这种精神上的充实,在郁凯明看来,是一种有别于工作压力的体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纯粹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乐趣而学习,不讲求功利性,精神上的充实才能让老年人活得精彩,活得快乐。
史天鹃、郁凯明的建议:老年大学与社会上的那些老年团体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老年大学比较正规安全,社会上的老年群体则鱼龙混杂,万一交友不慎,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其次,在老年大学里人人平等,不管以前担任什么职务,拥有多少财产,大家到这里一律是平等的同学关系。
七嘴八舌 老年大学乐子多
篇5
一、中国石油机关老年大学现状
中国石油机关老年大学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室外活动场地2200M2,建筑面积3800M2,教学场地1800M2。设有4个教室,多功能厅、书画展厅等教学场所。其中,有语音、文体、电子琴、电钢琴、电脑、书画等11个专用特色教室。办学设施具备规模,校园环境整齐优美。学校开设近11个专业,保持在15个左右的教学班,每年招收学员400多人次。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更新观念、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延年益寿、余热生辉”的办学宗旨,开展了有序的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结出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勇于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争创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凝聚了人心,有力地调动了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不断得到优化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有一支乐于奉献、敬业精神强、会管理、懂业务的工作人员队伍。学校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校风、教风、学风”,完善“教师人才库”和“学员学籍库”。每学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指导,规范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评改、考评等工作环节。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委会,适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等。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常办常新的理念,在开设专业、改革教法、创新管理上常抓不懈。通过学习,一方面,老年人的兴趣得到发展,潜质得到开发,知识结构得到完善,不仅增加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而且掌握了一些强身健体的方法;另一方面,老年人在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中,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摆脱孤独感与空虚感的困扰,消除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提高了主观幸福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十年来,中国石油机关老年大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问题。
1.企业大力支持而仍处边缘地位。尽管老年大学的发展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把老年教育混同于老年民间艺术社团组织,将其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来看待。认为创办老年大学只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
2.场地有所增加但仍严重不足。虽然教学场地较开办初有所增加,但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求学的需要,教室的使用现已达到超饱和状态。很多专业的设置受到场地限制而不能及时满足老年人求学的需求。如,老年人喜爱的烹饪、古筝等专业。
3.教材规范、适用但不统一。学校各专业班在教材使用上,都由各任课老师自主选择教材,虽然选择的教材也能适合老年人的教学,但同一专业老师选择的教材都不尽相同,给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学员在选择班级上都带来不便。目前同所有老年大学一样,没有规范科学一致的教学大纲,教材选择随意性大,不利于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
4.实现老有所乐而未能老有所为。虽然老年大学自成立以来,开设的课程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应用性强。但距“提高职业技能”与“自我价值实现”还有较大距离,还不能完全实现老有所为的目的。
5.规模日益扩大而忽视弱势群体。近年来,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群体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也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开办老年大学就是国家与社会关心该群体的表现。十年来,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迅速发展,教学设备和活动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学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老年人群体并没有享受到老年大学给他们带来的福音。一是家庭条件不够好的老年人要分担家务。如:买菜做饭、带小孩等等,没有时间上老年大学。二是生活质量低的老年人接受教育机会少,参加学习的欲望也不够强烈,导致老年大学的学员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基层单位的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少,老年教育的空间没有延伸到基层单位。
三、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
老年大学教育是企业主导下的一种非学历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它是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核心,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重要阵地。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年教育,重视老年教育,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而推动老年教育快速发展。
1.更新观念,加大政策宣传,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二是树立“时代教育”的观念。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三是学校招生要采取多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老年大学的办学方针、宗旨和原则等,让更多的老年人加深对老年大学的了解,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就学环境。
2.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形成社会办学。老年大学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需要增加教学场地,以满足更多老年人求学的需要。老年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要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特别要发挥好财务主渠道作用,并且逐年增加,形成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企业在把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财务独立的同时,要根据办学规模、办学条件,适时增加和追加经费。要吸引多种社会力量支持办老年大学。随着老年大学向纵深发展,其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不断加强,各种社会力量介入办学应该而且将会形成一种资助趋势。
3.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组织各学科教师编写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老年大学教学大纲的教材,内容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供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学习。同时编写的教材对基层老年大学的教学要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要使老年人通过学习,达到“丰富生活,增长知识,学有所得,得而能用”的目的。开办老年大学绝不是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场所,而是将老年人视为仍然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发展权的个体,学校应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开设一些老同志迫切需要的专业课程。同时,要积极选聘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者,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参加教学活动,用“老先生”教老先生。要依照学员原有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兴趣爱好,把课程分类为固定学科、讲座学科、培训学科等,努力做到实用性、普及性、兴趣性、延续性和效应性相结合,基本实现学员社会化、教学层次化、课程广泛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
4.搭建展示平台,凸显教学成果,走向服务社会。推动老年学员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是老年大学办学宗旨的重要内涵,也是老年大学全面升华办学实效的重要方面。老年人不仅有“求知求乐”的需求,还有“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老年大学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员参与社会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平台。这些年来,老年大学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充分展现了老年学员的精神风貌和老年大学的时代形象,扩大了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推动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要制订出适用可行的活动方案,以实现老年人从“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需求。
篇6
记得五年半之前的一天,顾翔老校长邀我去他办公室,让我给老年大学学员开设一门《影视作品欣赏》课程,当时我欣然答应。
原本我想给老年大学上这门课程,用不着花很多精力去备课,只要我把给本科生上的内容去那里“滚动播出”就行,谁料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我的那套“滚动播出”在老年大学实在行不通,因为我教的对象变化了。老年大学的学员都是离退休的,他们希望在这所“乐园”中“老有所学”,学些在职时所没空学到的知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深深打动了我。但是由于这些学员之间的经历、学历、艺术修养、欣赏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的接受能力参差不一,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像大学生那样具有反应快、思路敏捷的特点了。针对这些情况,我加紧重新备课,对这门课程的计划重新作了大幅度的调整。
首先,以“实看”影视作品为主,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讲解作品,将系统的影视理论基础知识分解到各部作品中,当然有些重要的课,必须完整地讲,如《电影的诞生与发展》,《电影艺术的蒙太奇》,《影视的欣赏与评论》。其次,对观摩的影视作品应加以精心选择,一般选择些生活片,老年题材片,新老经典国产片等,一些恐怖、暴力、武打片不选,因为这些学员中不少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要让他们轻松些。另外,课堂教学也要增加些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这样的效果果然不错。他们在讨论美国家庭《金色池塘》时,深感“人到了晚年,怎样来度过晚年,这是世界各国带有普遍的社会问题”。在讨论《廊桥遗梦》时气氛异常热烈活跃,感叹“夕阳无限好,惜已近黄昏”。在讨论国产片《求求你,表扬我》时,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当前经济大潮中,对大学生还需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在讨论日本片《天国车站》时,新校长吴祥兴同志也来参加了,他的发言深深吸引了我,他认为这部影片不仅反映了战争所造成的家庭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战后这个家庭的悲剧还在延续。这样的画龙点睛的深刻评述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如今我给大学生们讲解这部影片时,也常常借鉴吴校长的观点,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有一个学期我还特意安排了一次作业,就是让老学员做一次辨别蒙太奇种类的练习,让他们听完讲解“蒙太奇”课后,当场做题目,结果发现大部分学员能“消化”,个别学员有很高的分析水平,超出了在读的本科生。这样的教学安排,很受学员们欢迎。有个学员因为出差,没听到“蒙太奇”的课,深感遗憾,表示下学期再来补听这堂课。
在老年大学这所“乐园”中,我确实学到了以前平时所学不到的知识,我感到十分欣慰。老学员对我更加亲近了,也愿意跟我讲知心话,甚至有的女学员在家里与儿媳闹矛盾的事也告诉了我,并且征求我的意见。有的学员向我借课堂上放过的“三线片”《青红》,他要将此片给他的家人和他的科研单位同事看,因为他们是从“三线”回来的。老年大学的课年复一年上下去,我很乐意。不少学员接二连三地听下去,表示要当“研究生”,我敬佩他们,我要对得起他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常常利用假日、假期去音像店淘学员们喜欢看的片子,想起老年大学办公室的老师们,在报酬极低的情况下,还在默默奉献着,几次被评为市先进集体,为上师大争了光,我这举动又算得了什么呢。
篇7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4亿,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2%,而且还在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老年人的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我国老年群体的文化水平较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老年群体缺乏一个良好的健康文化,健康心理环境,二是我国老年人多数的养生观念还处于消极、陈旧的状态,三是缺乏积极的生活方式,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适应老年生活的阶段,因此,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老年大学作为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依靠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广大老年朋友走进老年大学的校门,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让老年朋友真正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因此,教学质量是老年大学的生命线,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下面就如何提高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谈几点认识。
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程序
老年大学虽然管理比较宽松,来去自由,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但它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和特点,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学准备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对教材的选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研究。老年大学应组织教务人员结合本大学的实际和以往教学的经验实践,把好准备关,切记教学的随意性和自由化,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性、创新性、趣味性。二是抓好教学过程环节。在充分做好教学准备环节以后,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在这一环节里,首先是组织好教师,结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抓住学员的共性和特性,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教学内容的传授,这其中包括教学管理的听课、抽查、观摩、教学回访等管理手段,提高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提高教师、学员的教与学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教学的反馈环节。加强对作业于考核的管理,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教学的课后知识、技能的消化,注重学员的课后作业的点评和教学成效的反馈,真正把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效地整体。
二、建立一支有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建立一支政治责任感强、热爱老年事业,具有奉献精神、业务水平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所在。老年大学有无凝聚力和吸引力,主要取决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取决于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选聘教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点我们有非常深刻的体会。我们鹿城老年大学的音乐、舞蹈教师均在各县市区的比赛中获过第一名和第二名;书画教师的作品均多次在书画展览中入展并获奖。一个受欢迎的教师会象磁铁一样吸引大批学员。我校教师在教学中自编教材、自编歌曲,并且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使音乐课的学员由最初规定的40人增加到180多人,往往教室的过道上都挤满了上课的老年朋友。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中,笔者认为必须抓好三个问题,一是教师的选聘,注意德艺双馨、教学水平和热爱老年事业的奉献精神相结合。二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通过动态管理和各级考核、课堂评估,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的让每一位教师学习培训,参观交流,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四十加强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起教师信息资源库,储备后备梯队,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师队伍。
三、延伸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活动室课堂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是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开展的与课堂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遵循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采取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是开展好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应把握三点,一是紧密课堂教学内容,从课堂上的理论和课外的实践,让学员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既动脑又动手,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将学到的知识、技能亲自参与到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如:书画学员的书画展览、学员作品发表、文化基层服务;舞蹈班、音乐班下基层演出;医疗保健班级的义务便民服务;“夕阳带朝阳”的活动等等。通过服务社会,不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了影响,也增强了老年大学的凝聚力,增强了老年朋友余热生辉、无私奉献的自信心。三是对第二课堂规范管理,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定计划,做好方方面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真正做到形式与内容与提高的结合,确保收到实际效果。
四、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了解,分析,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全面贯彻“学习知识,开发桥能,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与时俱进”的办学宗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就成为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方法上,抓住老年人阅历广,自尊心强、经验多、悟性好、记忆力差、文化差异、体力不佳、持久性不足、急于学以致用等特点,以增加兴趣。“趣中求知,乐在其中,以乐促学,学中有为”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凝聚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一是把握教学方法的灵动性,针对学员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可以再一个班级内分层次教学,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电教设备,按教学计划安排电教课,学习了解全国名家教授的电视讲座,开阔眼界,扩大视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三是在教学中,加强教师于学员,学院与学员的互动和交流。利用“抓两头当中间”的方法,多途径,多渠道。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另外,通过“学习园地”、“成果园地”等有效地宣传阵地,搞好学习交流,切磋技艺、展示学员才华。
五、把握学员需求导向,积极推进课程建设
篇8
大量研究材料表明,人所患的某些疾病,不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产生,而是由于人体不能应付环境刺激的结果,尤其是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中的紧张刺激而产生心理失调的结果,有的人还会因此而得老年精神病等等,由此,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这既关系到老年人个人的幸福与安康, 又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密切相关,心理保健对老年人来说更彰显了其重要性,老年大学开设心理保健课程应运而生。
一、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旺盛
从日常的教学情况来看,老年人读书的需求旺盛,主要表现在老年大学数量不断增加, 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有专门的老年大学,街道也开设了老年学校,仍然不能满足老年人学习的旺盛需求,每到报名的时候都是门庭若市,排成长龙;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不断增加,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如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大学自2012年创办以来发展迅速,老年大学招收学员人数不断增加,由开始的每学期一百多人次,发展到每学期一千多人次;在非报名时间仍然有不少老年人到报名处咨询和报名,老年学习者踊跃参与下期学习班的报名学习,并积极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学习。
二、老年人期望得到心理健康与保健方面的支持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希望得到心理健康及保健各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具体情况如下图:
上图说明心理健康和保健讲座(45%)的形式最受老年人欢迎,其次是心理健康和保健方法的介绍(31.3%)与心理健康与保健课程(21.9%)的开设。从调查数据看,老年人普遍认为社区为他们提供的心理健康和保健方面的服务不够或不到位,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心理健康保健方面的支持没有得到老年人的认可或者知晓,多数老年人都没有体验到或者了解到社区提供的服务,明显不能满足老年人在这些方面的需求,说明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服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授之以“渔”的心理保健课程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1、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专门的听”为“积极地参与”
老年大学的课程不能“满堂灌”,在教学中我发现稍微讲的时间长点,老年人就会出现困乏的前兆,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的心理课程以问题导入,调动老年人的思维,让老年人先考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是什么心理现象,在老年人七嘴八舌的积极互动中找出关键点和突破点引入心理学知识,例如问题“微笑让你开心还是开心让你微笑”这个问题,老年人各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让他们提吃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从中整理归纳并提升出合理的、心理学方面的建议“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笑一笑再出门”,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年人都会说“今天我对着镜子笑了笑才出门的”,结果一段时间后老年人真的开朗了好多。
2、贴近老年人的生活,进行案例教学,并授之以“渔”,让老年人学会自助
老年人的学习不同于青少年的学习,他们急需解决生活实际,比如有学员问“我晚上休息不好怎么办?”“我在医院被诊断为焦虑症怎么办?”“如何看待死亡?”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案例进行,通过课件播放相关案例,让老年人看看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不是相似,经常会产生共鸣,然后进行头脑风暴,他们会提出多种方式,共同分析利弊,在此基础上给出心理学方面的建议和方法。
比如对于老年痴呆的预防,课堂上给出老年痴呆的症状和案例,还有简单的诊断方法,让老年人测一测,他们积极参与;怎么预防呢?
课堂上给出集中简单的手指操,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心理自助的方法,编制简单易操作的心理保健手册,让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和学习的乐趣, 增强老年人的自我调适能力,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提升心理自我保健的能力,激发老年人的生活热情。
总之,心理健康与保健是多维度的,心理健康的老年人不但具有较好的认知功能、情绪体验积极稳定、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而且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能有效地适应生活变化或应激事件。老年大学的心理保健课程要根据老年人的独特性,从多方面、多维度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支持,授之以“渔”,为他们健康的生活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增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肖秀兰、许耀玲.关于老年心理健康及需求的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2月.
篇9
我们先后开设了“旅游文化”、“旅游摄影”、“旅游游记”、“旅游创意”等课程,最近又设想把旅游这门课程扩大和综合为“旅游新概念”,使它含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更深远的历史含意,课程的内容也拓展到绘画文化、宗教文化、建筑科技文化、摄影艺术、文学写作等领域……还有上海特色的海派文化以及涉及海外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等,将老年大学的旅游课程逐步培育为老年学员喜爱的精品课程。
1、名师任教——聘请教授专家编写教材,名师讲授
旅游课程所要求的许多历史和文化元素,不是一般导游所能够胜任的,我们专门聘请有关高校相关学科的教授以及旅游部门的资深行家担任教师。这些应聘的名师都把投入老年教育当作是自己的一种奉献,也把帮助老年人谋求幸福快乐看作是自己的一种价值再现。因此,他们不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而是精心备课,哪怕只是一副对联、一块石碑、一座古塔、一幢名人故居,经他们讲解,往往也会令学员惊叹不已。名师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的黄祥康教授,几年来就编写出版了近50万字的《旅游文化赏析》上、下册,还另外编写了近20万字的《旅游宝典》,成为上海老年教育十大特色课程的专门教材,并被推荐到上海教育电视台,在上海远程老年教育节目中,向全市30多万老年学员播出。名师在课堂上运用教材,引经据典、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讲授,引发了众多学员的震撼,深感旅游之中大有学问,原来认为旅游与文化不搭界的,现在却感到旅游与文化是相关的。有位90岁高龄的学员,坚持从数十里外的七宝到上海老年大学听课。
2、教学的互动——实践“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课堂讲授采用“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的方式,把“讲、看、议”结合起来,使“教”与“学”动起来、活起来。有一次,在讲到河北遵化清代东陵的旅游课程时,老师讲课刚告一段落,一位学员就根据自己曾到东陵旅游的见闻,对老师的讲述作了补充;另一位学员也就陵园的一块石头、一个石雕以及孙殿英偷盗东陵的细节作了叙说……课堂一下活跃起来,老师也受到很大启发。师生互动更完善了相关的旅游知识。
3、“读”、“行”的结合——引进品牌旅行社,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
旅游需要有文化知识去指引,文化知识也需要从旅游中去感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的优良传统,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成为不少人生活的追求。因此,我们的“旅游文化”课程也要从课堂中走出来,搭建平台,开门办学,组织实践。使教师所讲的与学员阅读的“万卷书”中的“知”,融入到“万里路”的旅游之“行”中去细化、深化、内化,从而成为老年学员自身的智慧与能力。上海老年大学也引进例如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皇家加勒比海游轮公司等有知名度和有影响力的旅行社,每周三上午到学校来为学员进行咨询服务,从而由专业可靠的旅行社,根据学员的需求,进行安全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旅游教学实践活动。
二、老年旅游要选定目标和提高品位选好自然景观的目标
1、按照我国四季所呈现的不同自然景色,我们引导老年学员能选择与四季更替合拍的景点,达到使人回归自然,放松心情,营造天人合一的境地。按四季规律而有所侧重的自然景色旅游可总结为:春赏花、夏消暑、秋重色、冬避寒。
春季,我们选定的目标为“花为媒”,寻求赏花之地。如“三月扬州看琼花”、“洛阳之城看牡丹”、“龙华三月看桃花”、“大明山上赏杜鹃”、“磐安、云南看茶花”……处处春光,花香袭人,老年人与其说在旅游,更像是在养生。
夏季,我们选定的目标以“凉为快”,寻求凉爽消暑之地。一是“上山”(因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可降0.6℃),到有名胜古迹的山上,边消暑、边欣赏千奇百怪的风光。二是“下海”,这也是消夏的好去处。三是“登岛”。四是去西部内地、去关外,那里的气候、瓜果,均具有吸引力。
秋季,我们选定的目标是“色为重”。当“叶变色、果成熟”时,大自然勾画出的一幅幅美丽的山野风情画,吸引着我们在秋天这美好的季节里,去体味精彩的晚年生活。
冬季,我们选定的目标是“避寒游”。在条件许可下作候鸟式的南迁游。当然也不排斥身体健康的“年轻”的准老人,可以体验寒冬的长白山天池、冰城哈尔滨、吉林雾凇。
2、选好人文景观的目标
老年学员有人生阅历丰富的优势,也有探究文化特色的能力,在老年大学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除了上述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观,可以寄情山水之外,我们还以中华文化作为突出重点,组织和引导老年学员重视人文景观目标的选定。“寻梦博物馆”。不必翻阅厚重的书籍,博物馆犹如一部形象立体的“百科全书”,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参访者进行生动的文化熏陶,使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民俗文化游”。中围广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迥异的文化习俗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让人们沉醉在迷人的民俗风情中。“诗意园林”。如果把建筑比喻成同体的音乐,那么中国最美的同体音乐应该是园林艺术,为世人营造了无比秀美婉约的诗意。“走进寺庙”。去感受那超凡脱俗的氛围,领略博大精深的寺庙文化。“石窟漫游”。被其惊心的艺术魅力所震撼。另外,我们还注意引导老年学员在“行万里路”的旅游实践中,重视对“名人故居”、“十大名楼”以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访,并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大法定节庆为切入点,组织老年学员旅游赏析。
3、选定景点应与旅游需求的心理目标结合
首先,应选择有品位的旅游新鲜地。只有使人们感到新鲜,才能产生兴趣,迸发渴求和欲望,进而付诸行动。其次,要发掘藏在旅游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景”中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产生影响人们心情的能力,进而具有更大的生命力。不能停留在“上车闲聊,下车拍照,过后什么不知道了”的走马观花模式。再次,选定能体现自我完善的旅程。如对年龄还不是很大,身体健康,有一定抱负的,可组织他们到一些具有一定风险的景地,观看一些人生难得一见的景象。对希望结合旅游实践,奉献爱心的,则可以组织他们到一些地方去扶贫助学,将旅游与回归社会结合起来,回报社会。总之,我们感到要在安全有保障、事前有约定的条件下,尽量满足老年学员的心理需求。
篇10
老年大学是诞生于上世纪末期的新生事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人称它为朝阳事业,是因为他刚刚诞生不久,发展迅速;有人称它为夕阳事业,是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是夕阳群体,朝阳事业、夕阳群体,从两个不同角度描述了老年大学。
一、老年大学诞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它的诞生和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也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诞生并得以生存和发展。老年大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老年大学的成因:
第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
老年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老年大学是学校,需要教室、设备和场地,也需要有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尽管日前一些老年大学寄存于一些其他活动场所,能够减少一些费用,但必要的、基本的条件仍需具备,必要的投入是必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全世界已成为经济大国,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增长,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从而有条件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积极扶持。因此,使老年大学这一新生事物能够创办和发展,这是这一事物诞生、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生活富裕、文化需求提高。
在建国初期乃至期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仅限于解决温饱问题。如何提高和改善物质生活需要,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也是国家和政府重点考虑的大计。时下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在这种条件下人们的需求重点和需求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文化需求已经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人们开始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如何满足自己对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对老年人来讲、他们已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空闲时间多了,更需要有个精神寄托。要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有一个载体,需要有一个场所,老年大学的创办,是解决这个需求的最好途径。
第三、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总人口中,老龄人口比例迅速增大,老龄化社会悄然而至。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再加上老龄化比例高,因此,老年人就成为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庞大的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养老问题,而且还有老年人精神生活问题。我们的老年工作方针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除了“养”之外,“学”和“乐”的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呢?除了时下一些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之外,能全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老年大学。所以老年大学这一事物一经出现就深受老年人由衷地欢迎,成为当前的一项名副其实的朝阳事业。
综上所述,由于国家财力增强,由于人民文化需求提高,由于老年人口剧增,所以,老年大学在我国应运而生。
二、老年大学的基本功能
我国的老年大学产业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对这一事物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其性质、特点、探求其发展规律、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认为,老年大学的基本功能有两项:一项是教育功能,一项是文化功能。我们必须围绕这两大功能去积极引导、逐步规范,从而促进老年大学健康发展。
第一、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知识教育上。
老年大学是学校,是实施人的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老年人通过在校学习,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在智能、体能上得到进一步开发,人格上进一步完善,从而更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从老年大学办学方针和办学宗旨上看,老年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每个学员入学的目的既不是就业谋生,也不是晋升职位,只是为了获取以前没有机会学到的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达到与时俱进。一些老年人正是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潜能得到再次开发,有些甚至是大器晚成,成为书法家、国画家、摄影家、诗人。他们退而不休、学而不止、使自己人生得到新的升华。
第二、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中丰富生活方式。
老年人通过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退休娱乐的需求。各个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既考虑到科学知识教育,也考虑到文化活动的开展。一般地都开设声乐班、器乐班、舞蹈班、京剧班,书法绘画班等。每个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课程。同时在老年大学旗下,设立了许多文艺团体。如:诗社、歌舞表演队、小京剧团、摄影协会等等。定期组织活动,并通过演出、比赛、展览、讲演等形式,给老年人充分展示自己、愉悦身心,度过丰富多彩的晚年。
三、老年大学的社会意义
创办老年大学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业,其重要性及意义,既要从老年群体自身来看,还要从社会广泛意义上去分析。
第一、从老年群体自身来看,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家知道,老年人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他们在退休前工作性质差异很大,所受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在工作岗位忙又没有更多机会再去学习,因此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文明程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即使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知识也有待于不断更新。老年大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他们脱离劳动岗位后,变成人生的最终教育,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国家提倡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如果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难以实现。老年大学在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上做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社会角度看,老年教育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老年群体人数多、影响大,他们在全社会的辐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每一个老年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人,他们与一个或几个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各个阶层的人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