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滴水穿石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淼模渴亲鍪裁从玫难剑俊备盖卓吹蕉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就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童第周就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贯注到他的求学中去。他决心要考取当时很有名气的宁波效实中学,他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可是他的成绩在全班却 是倒数第一。
一天深夜,教数学的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的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今天是岁月茶馆开张的好日子,非常感谢各位的捧场。我是茶馆老板,大家可以叫我茶老。唉呀!要说这个茶啊,一直在咱们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老祖宗神农氏发现茶到现在有5000年的历史了。不过话说回来,茶的鼎盛时期还是在唐朝,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诸位知道是谁吗?没错,那就是唐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陆羽可以说是嗜茶如命的人,他走山访水,品茗尝鲜,写下了著名的茶道奠基之作《茶经》……
陆羽?爷爷,这个陆羽和陆游是什么关系啊?
傻丫头,这两个人可没什么关系。陆羽是唐代人,陆游是宋代人,两人隔得远着呢!
爷爷,爷爷,你给我说一下陆羽的故事吧!小丫还是第一次听说茶圣呢!
篇2
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我从中明白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我仔细一想,的确有过许多名人有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比如说,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他从小就显露出了在音乐上的才能,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可是他在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而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写出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着名化学家诺贝尔,在发明炸药时,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依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炸药发明上取得卓越贡献,为人类的文明付出了努力。
说了这么多名人的故事,也该说说我自己了。我似乎也缺少这“滴水穿石”的精神,有一次我在练跳双飞时,练到一半是,由于怕吃苦,怕累,所以决定放弃。现在一直也都不会跳双飞。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坚持做完每件事,认真完成,就一定会成功。
通过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我明白了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要学习贝多芬,诺贝尔等一些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这样一定会成功。
能仁中学四年级:陆佳枫
篇3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千文章,就叫做《滴水穿石的启示》文章还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事。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定能做成事。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人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清朝著名史学家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只好四处抄写。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六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可是,一天晚上,小偷拿走了《国榷》,20多年的心血顿时化为乌有。但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而是爬起来,重新编写。最终完成这部鸿篇巨制,谈迁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而我们,是那么的没有勇气,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自己摔倒了却不会爬起来。拿我们和谈迁比,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啊!
篇4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石头,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滴下来,正是因为小水滴有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滴穿了石块……
我从李时珍的身上感受到他具备着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李时珍走遍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和编写《本草纲目》都是通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做到的,我还感受到他通往成功的背后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勤奋,是这两个字让他获得成功的果实,取得辉煌的成就。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去上书法兴趣班,书法老师让我们写一个“清”字,听了老师的话我在心里暗暗得意:哈哈,这么简单的字对于我来说,那真是小菜一碟呀!于是,我便提起笔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写了一个“清”字。谁知,当我拿给老师看时,老师看了我的字后,脸上立刻晴转多云,驼铃大的双眼瞪着我说:“章璇,你一向写字很好的,怎么今天……”接受完老师的暴风雨后,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来到座位旁重写。我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好这个字。想罢,我便埋头写了起来……过了好久,豆大的汗水在我的背上流淌着,手臂也早已酸的发麻了,但我仍不放弃……终于,我把这本本子给写完了,便去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后,露出了一丝笑容……
篇5
我在偶然间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十四岁的男孩,他曾经制订了一份奇怪的跑步计划:第一个月:跑完从家属楼到学校的一千米;第二个月: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增加五十米,即一千零五米;第三个月: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增加五十米,即一千一百米;第四个月:跑完家属楼到医院的一千二百米……计划一直排下去,每月都有所增加,到了第二年已经增加到了五千米。
然而,当时在人们看来,这的确是个很不起眼的计划,不仅是奇怪而且觉得很可笑。每月就增加这么几十米,太简单的事情了!甚至有人嘲笑说:“这一定是一个懒惰的孩子为敷衍父母或老师而制定的一份长跑妥协书。”
六年后,他,那个当初被人们嘲笑的小男孩站在了领奖台上。他获得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长跑冠军---夺得了金牌。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他是个有先天性残疾(仅一条腿)并且有癫痫病的孩子。人们感动极了,纷纷请教他成功的秘诀。然而他却只说了一句很平常的话:“每次跑步时,我都对自己说:让我跑完这段路。”
“让我跑完这段路。”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一句话,却勾起了我无限的感动。我不停地问自己:他摔倒了有谁去扶起他?他跑累了有谁去关心他?他灰心了有谁去开导他?我不知道他究竟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花费了多少心血,战胜了多少困难……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上天对他的不公平。他就像是黑暗里的发光体,那么耀眼,那么璀璨。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效果,不是吗?
篇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名话赏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的《劝学》。意思是说 :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有不凡的收获。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它一直滴在一个地方,花岗岩也会被滴出一个小坑。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达・芬奇学画时不厌其烦地画鸡蛋,最终画出了形态各异的鸡蛋,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画家。幼年的李白因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而醒悟,从而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从古至今,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的。
我们航行在无边的学习海洋上,只有凭借这种精神,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只有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赢得鲜花和掌声。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要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要半途而废,只要有像水滴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名话名人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赵国人。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学长)。继赴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后著书终老其地。
名话故事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参赛的青蛙加油。
比赛开始了。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他们肯定到达不了塔顶!”“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只有那几只情绪高涨的还在使劲往上爬。
篇7
一直以为自然是辽阔的,有深山老林那样的深邃,有草原那样的博大,有长江黄河一样的浩浩气势,以为它总是大手笔地挥出一幅幅巨大的场面,却不曾想过,原来自然也可以鬼斧神工地滴水穿石,任涓涓溪流淌过山林,造化出遥琳仙境这般细腻的美景。
走进这个大溶洞,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钟乳石倒挂在头顶,脚边是一支支如雨后春笋一样的石笋。拾级而上,手边,脚边,眼里,面前,尽是各异的钟乳石。倒挂着的“宝剑”;立在地上层层往上叠的“竹笋”,争抢着眼球的落点。灯光下,有黄果树瀑布似的壮丽,那凝固着的钟乳石细长地靠在一起,似成了流动的瀑布;看那根长长的石头,似有九龙盘于其上,且形态各异,不很像天安门前的华表吗?那些似龙王,似青蛙,似猴子,一块块栩栩如生的石头串联着动听的故事。我感叹自然怎能如此出神入化地造就这一片神圣呢?它是一个魔法师,动一动手指,用艺术家般的手法“雕刻”了这一尊尊令人叹服的美景。蓦然地,一滴水珠落在脸上,温润沁凉,好舒服,这莫不是大自然送我的礼物吗?
经过多少年,才有了这样的奇妙?欣赏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不禁开始惊叹自然神奇的力量。
篇8
今天,我站在这个舞台上,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英语老师,她叫张凤环,凤凰的凤,环绕的环。她不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却用自己平凡的行动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培育了一批批优秀学子,每一位学子都像涅槃的凤凰般环绕在神州大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一己之力。可以说是大爱师德,凤凰环绕。
凤凰涅槃
追逐梦想
张老师是我高一时的班主任,那时的我,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产生过退学的念头。张老师没有指责我的学习成绩,而是询问我的家庭状况和我那不知进取的经历。一天下课,老师主动叫我到她办公室,她拿出一串水滴手链和一个信封递给我,微笑着对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你要好好保守。希望你有滴水穿石的毅力,坚持着努力下去!后来我才知道,信封里装的是她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
有一次我心情不好,在操场上漫无目的闲逛。突然一双温暖的手放在我的肩上,抬头一看,竟然是张老师,原来她一直跟在我身后。她把我带到她家中,嘘寒问暖。那时候她的孩子还小,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给我煮小米粥,当热乎乎的小米粥端到我面前时,我心头一热,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眼泪打湿了我的眼眶。
在我吃饭时,她拿出了相册,给我讲起了她的故事。老师是天津市区人,大学毕业后本可以选择留在市区,但因为她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传道授业,在家人的百般劝阻下,她还是只身来到农村,做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这一做,就是十一年。我被老师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感染着。后来的高中生活里,挑灯夜读成为我学习的缩影。再后来,我还担任了班长,获得了市级三好生的称号。那些坚持着努力的日子里,一直有张老师的鼓励与陪伴。那如凤凰浴火般经历的困难中,一直有我执着的追求。
高二下学期的一天,下着小雨,我正在紧张地备战期末考试,张老师递给我一沓厚厚的资料,嘱咐我要认真复习。下课后,听同学讲,张老师突发疾病正在抢救。我的头脑一片空白,只是想张老师可能累了,需要休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分别竟成了永别。
故事
讲给你听
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张老师资助的第46个学生。每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竟拿出一千块钱用来帮助像我一样经济困难的孩子。张老师用行动践行着师德,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大爱师魂!每当我累了,懈怠了,我都会想起那双温暖的手!看着这串水滴手链,我感觉张老师就在我身边,她一直在给我加油鼓劲!带着张老师的嘱托,我如愿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211、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这次,我怀着对师恩的感激,来到了千校万师的培训地贵州。我不仅感受到了爽爽的气候,更深刻体会到了贵州的大爱无疆。在贵州的贫困山区里,有一位叫彭旸的乡村教师,她放弃了出国机会,把自己读书的学费全部捐出来,用于修建希望小学。
梦想
携手圆梦
篇9
[关键词]语言思考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13
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每每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课堂上学生不专心听讲、考试成绩不好等,笔者也有同感。这不由得让人深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作为国语,学生的种种表现不正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吗?其实,语文课用心去教还是有所收获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和体会。
一、丰富词库,锤炼语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语言教师,教学时合理组织语言极其重要。因为纵使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可授课时语言嗦累赘,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怎能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难免会使课堂低效,甚至沉寂无味。如若一位语文教师授课时语言华美,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这不仅给学生带来听觉盛宴,激起其听课兴趣,而且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便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讲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品味精彩的语言。如描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可见文本语言本身就很美,故品读时就更需要分析其语言美。上面这段话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可见,优美的语言是语文课较其他课独有的优势,如不能把它们充分发掘出来,又怎能体现出语文课的魅力呢?当然,教师想要通过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并非易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扎实备课,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使自己在语言表达上游刃有余。
二、独立思考,质疑答疑
新课改实施后,很多语文教师改变了授课模式,采用合作探究的授课方法,即学生四人或多人一组互相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授课虽改观了课堂沉寂的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亲身体验后笔者感觉这样授课其收效并不良好。因为学生互相讨论虽然引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不乏人云亦云者,而且课堂主要集中在“听、说”上。而从多次考试阅卷来看,学生组织的答案先不论答对与否,就所写句子而言,要么错别字极多,要么不够精练,这些问题必须在平时的练习中解决。因此,笔者在讲课时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动笔练习,让学生做到真正地动脑、动笔、动嘴,让课堂收到实效。如讲到诗词,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赏析诗词内容及诗人情感,而且结合高考专题设置成题目讲练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笔者的教学设计是解决两个问题: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描绘的田园生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虽然课堂上鸦雀无声,可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积极作答,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质疑答疑。将“听、写、说”融合于一体的授课模式既避免课堂流于形式,又让课堂收到实效,也为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后,则要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帮其释疑、解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教学生知识更重要,新课改就是要赋予教学更多思考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注重细节,滴水穿石
篇10
望着风铃,听着声音,一种无比绝妙的感觉在我心里萌生。
去年的夏天,时常下雨,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雨滴落地的旋律。美妙的声音悄悄落在我的耳畔,直冲我心灵的记忆深处。
还记得那一天,下着雨,光着脚丫的我一脚踩着一个旋律在空中飞舞,这时的我,不仅能感受到下雨的诗意,还能感受得到成长的脚印在一步步的向我靠近,美丽的滴落声一次次的在耳边浮现,又一次一次的激活我心灵的深处。
一滴一滴的雨水随着风儿飘散,零零落落洒在铺满石板的路上,真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像,心里黯然的编着一首属于自己的诗。
怆然,低下头一看随之踩在我脚下的是一个个小之又小的空洞,随着雨点的降临,日积月累的在石板上造就出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洞洞,我曾经听说过滴水穿石的故事,今天我了解到了里面真正意义。得到收获的我充满着笑意在雨中穿梭,我在雨中享受到了成长的洗礼,使我更有信心在未来的成长之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