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件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力学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力学课件

篇1

【论文摘要】通过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针对作者所在学院输电线路专业情况,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重点的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议,力求寻找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新突破口。

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机械、输电、材料等大多数专业都开设工程力学21、]课程。它是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课程,既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工程和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在工程意识培养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对输电线路专业来讲,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因此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对整个近机类专业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正因为它在工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教师要用积极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不断改进完善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工程力学教学现状

(一)生源~-/g-基础水平有所下降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时大幅度减少,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却大幅提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中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每年春季学期,工程力学有近百学时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部分I|1。和本部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底子比较薄,部分学生仅凭在高中所学的基本物理知识,到了大学以后,大学物理课有的也没学好,甚至少部分学生从文科转向理科,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几乎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学习力学,学起来很吃力。而且他们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很多学生对工程力学这门逻辑性和前后连贯性非常强的课程缺乏兴趣。这些与以往不同的情况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不论是土建类还是机械类专业,不论是函授学习还是脱产学习,都包括刚体静力学材料力学的内容,缺乏专业和学习对象的针对性,许多教学内容无的放矢,教学大纲大多既没安排实验项目,也没安排工程力学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导致学生遇到实际工程问题眼高手低,很难学以致用。

二、工程力学实践教学对策

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特点,作者认为首先在思想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的压力,具体的教学应该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课堂管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应对策略,增强这门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因材施教,增强基础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专)科工程力学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彻底改变原有课程内容体系,以解决实际工程力学问题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根据专业、学习形式不同对内容作大幅度取舍。以输电类专业为例,删除机械类专业的轴承约束等内容。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尝试的新教材用于输电专业,但是较多的还是与电气相关,或者偏向机械方面的,其实输电专业要学的内容很复杂,基本包括机械、土木、电气等多学科的内容。所以应组织有丰富工程经验并担任过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写适于该学科的工程力学教材,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学时少的情况,为了学以致用,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引人联系工程实际且有代表性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并把一些典型工程案例中的工程力学问题编人其中,删除已经过时或对人才培养价值不大的内容,如在有些工程中淘汰的铆钉连接等。灵活书饭功地增加、调整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在“基本概念和受力图分析”这一讲中适当多用学时,针对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思维方式不当的特点,着重讲好如何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索、研究转变,以便打好学习力学的良好基础。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积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典型案例,结合工程实际和新的标准、规范,适时更新补充教材,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深浅,能够实际给学生解决问题。

(二)注重使用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能力

良好的创意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实施教学。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强且抽象复杂,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且很难与专业、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由此容易产生厌学、惧学情绪。因此如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比如采用历史由来、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加大训练强度并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j0

1.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案例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并将丰富生动的案例资料汇集在教学课件中,特别是突出使用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了解学习该内容的重要性,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辩论。教师可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学习晴况和大家渴望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具体内容上,结合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确定选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比如在学习力矩、力偶矩时,让学生讨论打乒乓球时直球、旋球的过程,掌握相关内容;学习脆性材料可用现场粉笔为例,看断面破坏情况。还有在材料力学部分绘制内力图,尤其是弯矩图时可能部分同学存在疑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大家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力学的兴趣,走出力学难学的阴影。教师可在点评时进行启发和引导,收到应有的效果。

3.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独立学院学生年轻好学,喜新猎奇,容易成为网络的钟情者。教师如果能够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授课并完善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习题、实验或实习指导、授课录像等网上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若能建立自己的博客或在QQ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增强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4.教师应注意言语教态等方面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对三本或独立学院的称呼特别敏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自卑感,作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并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尊、自信和自强,而不能总是拿独立学院学生的缺点和本部学生的优点相比较加重学生的自卑感。要鼓励他们做事情,肯定他们的成绩。

(三)加强实践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独立学院开展专业基础课,更应该重视突出实践环节,注重把课堂向社会延伸,引人社会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同。如在讲轴向拉压杆这部分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亲自动手做试验,通过试验机加减负荷亲自感受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改变,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了。在讲组合变形部分时,可以组织部分男生,将伸出的手臂看成悬臂梁,另两名同学分别在手腕和肘部作用力,让该同学叙述感受,几组下来,意见是否统一,进行总结讨论等。

将创新教育纳人实践环节。新学分的获取途径及可替代专业任选课、跨学科任选课的学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从事科研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之类的比赛,获取相应的学分。同时应注重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设计r}实验的比重。学院可建立基础课特色实验室,让这些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注重课堂管理

篇2

关键词 力学课程教学 工程案例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Case

Teaching in Mechanics Course

MENG Fanshe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ase teaching is given a certa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ackground courses, so that students master the mechanics associated with re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velop a sense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a great play.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mechanics course teaching; engineering cas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0 引言

力学课程是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基本概念与实际计算并重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力学课程和工程应用、工程设计与分析有着紧密的联系,工程实践是力学的源泉和归宿。力学课程理论概念多,公式推导繁琐,有着自身的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觉得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实际工程联系不上,高深莫测,容易出现畏学情绪;教学中,出现照本选课,过于关注理论知识向学生的灌输,以教材为唯一依据,从概念到概念,理论教学与工程实相脱节,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造成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因。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习,很难将力学课程的内容与工程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遇到实际的工程问题,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学成为力学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必经之路。

本文认为,在力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工程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力学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工程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力学课程中的工程案例教学是选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案例,在课堂上以讲解工程案例入手,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和总结,提炼出所学部分的力学理念以及用所学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工程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工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力学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工程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工程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力学概念和原理,并能灵活运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随手指指门角和窗角的裂纹,让学生们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些部位?经过简单的思考后接着介绍应力集中的概念,学生们很快能抓住应力集中的本质。之后,可将问题引申到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对应力集中的不同反应上,并对其进行理论的阐述。这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像讲故事一样,又轻松又有趣,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理论知识的工程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非常有益。

2 力学课程实施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2.1 转变力学课程教育理念

工科大学生毕业后要直接面对工程问题,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绝大多数毕业生要在技术一线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教育首先要考虑他们对工程素质的迫切需求。在教学中,需要对传统的力学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保证大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后续专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凸显工程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份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2.2 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力学课程工程案例教学的源泉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为工程案例教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如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如梯度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的出现。在力学、生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方面,引入鲜为人知的近代力学研究生命科学的分支。如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液动力学等,应用应力与生长定律回答了太空中生物为什么长不大的原因;从力学角度看,骨骼是自然界中最轻巧的超强结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延长生命的人工器官,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人工肺、人工肾等;以及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力学应用:脉象、推拿、针灸、经络等等。

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力学关系方面,从1998年我国长江抗洪救灾说起,分析长江堤坝溃决的宏观流体动力学原理,介绍导致九江大堤溃决的管涌的力学成因及对堤防的严重危害;类似的还有阿斯旺大坝的悲剧、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与长江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工程。通过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空气污染实例,解释其中的气象动力学原理。在洪水的堵与泄、南水北调工程,台风、地震、海啸等的预报与预防方面讲解应用的力学方法和原理。以及通过结合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促使了“灾害力学”的产生等等这些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工程案例的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

2.3 更新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工程案例选择要充分考虑所选工程案例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最好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工程案例。也可以选一些重大的工程,及发展前沿的工程。工程案例要有典型性,即所选案应具有代表性。教学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的选择须能充分体现力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要适当选取工程案例,即所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太难会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学生难以入手进行分析,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选案例应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达到力学课程教学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服务的目的。案例选择好后首先确定案例的核心理念,即通过案例教使学生掌握哪些力学理论知识,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围绕案例的核心理念,由浅入深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掌握相关的力学理论知识。

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在工程现场进行教学,但可在课前精心制作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具体工程实例课件。这些图、文资料色彩鲜艳,清晰生动,能够有效地补充一些与工程实践有关的知识或背景材料,不仅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讲解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分清重点,讲明白为止。

2.4 力学课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

力学课程中的工程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效地使用这种方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对所选工程案例有着深刻的力学理解。就要深入到工程实际中,钻研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对一些重大工程,特别对近年来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的力学现象,教师要能清楚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例如在学习悬臂梁的弯矩时,结合媒体报道的一例工程事故。一民用住宅楼的阳台坠落,连续将其下面的若干层楼的阳台剃掉,梁与墙在连接处配筋不足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教师要清楚目的是讲内力,弯矩的薄弱点,还要清楚梁的配筋要求。通过分析该工程事故,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弯矩最大的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而且明白了这种结构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教师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力学的授课内容,有意识地对一些重大工程事故进行力学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如在讲授剪切的概念时,就以滑坡这种地质灾害为例,说明剪切变形的实质。并指出上海的倒楼事故,实际上由于没有科学施工导致的人为滑坡引起的。通过分析工程事故背后的力学原理,告诫学生们一方面要学科学、懂科学,另一方面更要明白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3 结语

力学课程的工程案例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挖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尤其在工程案例的选择与积累方面需要花大力气,使之更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更强,在提高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工程案例教学将力学理论赋予一定的工程背景,使学生在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力学理论,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提高了学生建立力学模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发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力学基础课教学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培养具有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卫.案例式教学:固体力学的前沿应用[J].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7:3-5.

[2] 王瑾.工程力学课程新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9:164-166.

[3] 赵国刚.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办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57-59.

篇3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清理,施工现场中,材料、设备随意堆放,施工的废弃物随地乱扔,导致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存在着极大的事故隐患。

2建筑工程现场科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工程建设的材料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加强材料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在采购材料前,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明确材料采购的数量,并对材料供应商的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明确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实力、材料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情况,选择材料质量高、服务好的供应商,保证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需要再次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材料满足工程建设的标准,能够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在施工现场做好材料的放置工作,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型号、规格等进行区别管理,避免材料受潮变质,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2]。

2.2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强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水平,建筑工程中,工程的安全和效果将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工程现场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以增强,在施工建设中能够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3]。为了更好的促进安全管理效果的实现,还应做好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保证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落到实处,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现场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建筑工程安全性的实现。在施工现场做好防火、防电、防护等工作,在显著地位置设立安全警示牌,做好安全监控工作,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3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现场管理需要由人来完成,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强化他们的素质能力,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得到提升,能够在施工建设中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进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效果。强化责任机制,明确责任划分,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的施工人员应严厉惩罚,起到警示的作用。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积极认真的投入到工作中。管理人员也应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强化现场管理的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意识,促进建筑工程现场的科学管理。

2.4做好现场环境管理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环境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保证现场干净整洁,避免出现尘土飞扬,混乱无序的现象,要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工具、设备进行擦拭,同时将施工区域擦拭干净,对现场的暂存区进行专门的清扫,保证其周边的整洁。现场的道路应保持通畅、整洁,不能随意堆放杂物,建筑垃圾要集中放置和清理[4],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几点实践

《工程力学》是高职工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针对高职职业教育的特点,就高职《工程力学》教学中的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目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想象能力不强

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直接将构件简化(抽象化、理想化)并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导致后续的平面力系、空间力系以及材料力学的学习无法深入。

2.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知识储备不足

随着高考生源数持续下降,部分高职院校已因生源枯竭而面临严峻生存挑战,声誉好的学校要完成其招生目标也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对《工程力学》中很多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与融会贯通。

3.教材结构陈旧滞后,内容过于繁杂

大多数《工程力学》教材过于强调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的重点集中在力学概念和理论阐述上,而不是在实际运用上,导致教学空洞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大量的概念、理论、公式、图像等等的记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根本不去思考用于何处。

4.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以及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一言堂式教学方

法;从学生已知的基本定律出发,导出一些定理和推论;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记住公式。这些方式的教学及沉重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困惑与乏味。

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1.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工程力学》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需要将生活中的实例作为知识载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一些概念传递给学生。如在讲力矩时,可从最常见的开关、门,最常用的扳手拧螺母等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以学生身边发生的、可直接接触到的事例为载体,进一步分析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力矩概念的理解,又丰富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调整教学难度、深度,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易学、易懂、学以致用”,采用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内容组织方式,从学生将来要从事生产岗位的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删去一些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如《工程力学》由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力学由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组成,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比较接近中学所学内容,在课时相对较少时可以考虑少讲或不讲。

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启迪引导

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多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自主探究。其次,对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等相似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异同,加深理解。三是实行项目任务教学,打破原有理论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重新整合、序化、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的课程结构,贯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开展项目教学,使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项目工作过程相一致,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分析各阶段所需的知识、能力及对素质的要求,对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从而形成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四是让学生有效成为学习主体,以老师为主体的满堂灌达不到对高职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不管进入哪个模块的训练,在一堂课(90分钟)中教师用最多3O分钟的时间通过简单的工程实例讲出包含本节课程重点中的重点内容,剩余6O分钟交给学生解决另外的工程实例,达到重点的强化和其它主信息的渗透。

4.坚持推行电化教学,完善教学手段

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如杆件零件的受压变形,可以用软性材料的杆件作受压演示实验,同时用动画,将杆件受压变形的整个过程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白并理解压力与变形的关系,通过实际模型的真实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地教学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创新意识,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程教案的设计应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课程教案以教学大纲为中心,将课程内容优化配置,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落实到每次课教案的编写。教案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控制及课后教学活动的延续,所以每次课的教案在结构上可分为教案首页、课堂教学、教案尾页三大部分。教案首页是对课堂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的框架,及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的安排,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6.课程教学内容应条理性、逻辑性强,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难点深入浅出,分析透彻

1)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块四大模块,使学生接收到一个知识点清晰的力学主线。

2)在讲授时将内容分为核心讲授模块、拓展模块和选修模块。

(1)核心讲授模块

篇5

关键词: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7-02

“化学工程基础”是理科院校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化工生产的各种单元操作,包括化工过程的动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质量传递原理以及相应过程的控制机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设备结构和工艺过程等,具有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应用性很强,是理科化学类专业唯一的一门工程技术课程。

一、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代化学工业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化工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化学、化工和制药等企事业单位业从事研究开发或工程技术工作,这种趋势还会随着创新性国家的建设而逐年增长。化学工程基础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唯一的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理工学科交叉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通过对理科专业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实和调整,为化工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和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胜任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适应性强的化学化工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改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新体系。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仍将是化学工程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应不断充实更新才能反映学科发展现状和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化学和化学工程学是支撑物质转化相关工业的学科,前者研究分子之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必要的条件和产物的结构,后者研究物质的流动、质能传递及其对反应过程与产物的影响。

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反映体现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化学工程基础作为理科化学专业的工程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以外,还应当及时反映和体现学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根据授课学时,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以化学工程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核心,结合典型化工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熟悉研究与应用对象,为今后从事化学化工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其他科学技术的带动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化工分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膜分离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型分离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这些内容,便于学生从课堂上了解新的科学知识,拓宽学术视野。

2.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技术与技术经济观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和渗透,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综合性大学理科化学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启发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工程实际的特点,突出工程实践的技术经济问题,灌输学生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的理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与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化工单元操作与工业装置中涉及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思维方法与工程设计等综合素质。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化工单元操作与工艺过程。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没有见过真实的化工设备,对化工厂与化工设备和装置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感知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工程基础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不熟悉、不了解化工企业与装置转变为喜欢应用学科、乐于进入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师实验室开展业余科研。为此,我们一方面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放映一些设备的实物图像。另一方面,在有关课程中增加了实习参观环节,组织学生到石油化工厂、有机化工厂和精细化工厂等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加热炉、精馏塔、泵、换热器等主要化工设备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根本,以科学的课程新体系为核心,以优良的规划教材为保障,强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使所有主讲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高水平运动员和创新教育的优秀教练员。

1.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从事课堂和实验教学的主讲教师也要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们承担“化学工程基础”的主讲教师都具有教授职称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承担了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同时,也积极思考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坚实基础。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可能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构建工程教育、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将理科化学知识和工程知识有机结合。理科化学基础课程、化工过程开发、化学工程基础及多门专业课程的开设,可将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知识链。重视对学生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吸引对化学工程有兴趣的同学来实验室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对“应用”和“工程”概念的强化。近年来,来我们化工实验室进行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学生每届都在十人以上,占理科化学专业学生的5%作用。

3.将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构建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性、综合性、工程性、创新性”体系。我们承担了国家和企业的一些化工类科研项目,特别是在水与废水处理、化工分离和国防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我们注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从事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与实验课指导老师一起合作,将“渗透汽化膜分离”编入了实验教材和开展了教学实验,受到学生的欢迎。

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工程作为一个共性的工程学科,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加强化学与化学工程的结合,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世强.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3,18,(1):29-31.

篇6

“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1.高标准的教材规范。教材不同于专著的特点就是,专著要有自己的独特的学术创新,要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而教材则是要把成熟的学术界公认的知识系统地规范地加以介绍。因此,规范化是教材不同于学术专著的特有的要求。对于像“新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这样一套具有较大规模的系列教材而言,规范化就显得更为重要。《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在规范化方面显示出明显而突出的特点。整套教材从章、节、目设置到引文标注,从编写体例到版式与封面设计,都高度规范、统一。这套教材的每一章开始都设有“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每一章后都设有“本章小结”,并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这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自学或复习。

2.高素质的作者队伍。这套教材组织了一个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在选择了一批高学术造诣的主编的基础上,编委会与出版社为了确保教材的高水平、高质量,在作者队伍的组织上,动了脑筋,对每部教材的副主编、作者都提出了选择条件,从职称、学位到从事教学的经历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条件的提出与实施,有力地保证了这套教材作者队伍的水平和能力,为保证这套教材的高质量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篇7

【关键词】工程实践;空调工程;实验

1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降低建筑能耗是如今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及其节能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中空调专业教育是提高我国空调系统设计、运行水平、降低空调运行能耗的重要基础。空调工程是建筑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给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由于授课时间有限,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对空调工程的原理技术及应用仅能做到简单的介绍,由于讲的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空调工程涉及课程面很广,如:热工基础、系统设计、工程管理等许多学科的内容,怎样将技术和原理以及设备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呢,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全面更加细致的讲解建筑空调系统及其运行状况,并找出现实工程中将会出现的实质性问题,结合实质性问题与空调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是空调工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将尝试一次以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变革,以实际案例配合书本内容的教学方法。这篇文章将从教学思路、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三大方向简单介绍教学思想和过程。

2教学思路

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空调系统的相关知识是本课程的重点。如果单单的对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不脱离课本,学生往往在抽象中的概念中脱离了将会出现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单单的传授基础知识,这样不容易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是特别显著,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只是知识和技术的简单罗列,没有突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学生难以融会贯通。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学生依然不知道应该采用哪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空调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推陈出新,课本内容往往多年不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是学生们在毕业后在工作中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课本内容不足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失去了教育教学的初衷,荒废了学生们的宝贵青春,得不偿失。所以说,从实际问题出发,配合专业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才是空调工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空调课程讲解的灵活性,配合学校的专业授课设备,可以以一系列具体的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穿插在案例当中。工程的案例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能够突出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根据大纲的特点,由简到难,由浅入深。从而达到授课的目的,使同学们在问题中思考、学习。由于解决的是实际工程问题,学生会接触到常用的送风末端、冷热量输送系统、空气处理设备、冷热源机组等硬件设备并进行实验模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会手无寸铁。

3实验内容

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侧重于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讲授,安排的教学实验内容主要侧重对系统设备的认知及其性能测试。文章给出两个教学实验内容,以说明上述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运行性能测试实验。通过在实验室实际空调系统运行中的空气处理设备风量、冷量和热量的测试,使学生了解空调机组的基本结构和基本问题,同时接触相关的设备,掌握表冷器和加热器的基本原理,消除对机组、对设备的神秘感。学生将接触到理论计算和实验两种认识系统的方法,并且将两种方法对同一问题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简单的操作问题,使学生对空气处理过程有了最初的认识。同时,使学生通过对空调机组的设计,了解机组处理空气的工作原理。(2)风机盘管热工性能测试实验。通过风机盘管在设定的空气环境室内焓差测试实验,介绍风机盘管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认识风机盘管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理。学生在实验中掌握风机盘管水侧和空气侧冷量测量方法,体会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风机盘管工作过程、设备的认识和理解。

4教学方法

课程的重点要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对教学中的基本原理、技术、设备,配以案例讨论与实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模拟更真实的场景,了解空调系统的构成、原理及其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而学习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并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遗忘。(1)采用基础知识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典型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深入讲解此类工程问题的各项相关知识和各种解决方案,而只需要在介绍某种常用方案的基础上指出其相关研究方向,使同学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自己探究。(2)课后,学生们要进行课程设计,在给定的实际问题中设计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请教指导教师等方式,做出一份满意的设计方案。指导教师应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并可以鼓励与引导。(3)设计答辩环节是学生和教师进行知识点对接的重要环节。首先老师需要倾听学生和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及想法,其他小组与自己的方案进行对比,提出质疑。学生的方案汇报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点考察的一个环节,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理解上的误区,并结合同学们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和讲解。

5结语

本文介绍了长春建筑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空调工程课程的教学思路。笔者认为空调工程课程必须以实际问题为主线,与工程案例相结合,以合适的实验教学为辅助,以明确的课程设计为检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我们将本着这套教学思路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不断的摸索,丰富。

【参考文献】

[1]江亿,姜子炎.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建筑自动化教学[J].暖通空调,2011,41(5):32-35.

[2]张登春,陈焕新.旅馆风机盘管系统新风处理工况分析[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1(3):32-34.

篇8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创新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urse system 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Lan Yamei, Wang Shiming, Song Qiuhong, Liu Shuang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which is rated as Shanghai elit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urse system is discussed 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o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eaching content, textbook publishing,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raining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course system; innovation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布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我校在海洋学科和相关专业建设方面发展迅速,流体力学知识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流体力学是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科的渗透性很强,与所有基础和专业学科之间都有交叉,在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013年,我校流体力学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在4年多的建设过程中,流体力学课题组先后承担了校级、上海市级重点课程建设及重点教材建设等多项教改项目,坚持以培养海洋工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流体力学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1 结合海洋大学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流体力学类课程覆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环境、海洋技术、热能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每年选课学生超过700人。针对各个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本课程在我校的定位是:以海洋学院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环境、海洋技术、环境工程专业为重点的海洋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面向食品学院和生命学院的热能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工程应用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满足工程学院的机制专业培养要求。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龙头,以培养海洋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优化流体力学类课程群的配置、学时安排,并完成所有课程新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重点完成了实验课和仿真课程软硬件的配套建设,突出强调流体力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将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流体力学知识与进展、流体力学应用与实践。根据不同专业对流体力学知识的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模块组合。如对海洋相关专业的学生,增加了水波理论,重点强调实验实践环节;针对食品专业的需要,增加了气体及热力学类内容,并编写了多套相关自测题供学生选用;针对水产及生物类专业的学生,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研究鱼类等的动物习性,增加了数值仿真模拟,克服了以往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介绍,轻视其应用的弊端。此外,还相继开出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计算流体力学等。

2 出版多部教材,完善流体力学课程教材体系完备

2002年,《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被列为上海市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重点建设项目,历经3年多的编写和有关专家的评审,我校教师编写的《工程流体力学》于2006年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考虑到普通工科院校非力学专业学生的情况,尤其是一般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尽可能简化对公式、定理的数学推导,注重对物理概念的阐明、理解和应用,特别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2007年,《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优秀教材三等奖,2008年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我们对第一版教材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充实和修订,更加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实际工程应用。2012年9月,第二版《工程流体力学》及配套教材《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3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力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其中的流体力学部分(第三大部分),重点强化课程体系中的实验环节,完善了流体力学课程的教材体系。我们还完成了流体力学试题库建设工作,提高了试题质量,真正做到了教考分离,为相关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早在2006年,我们就开始了“流体力学研究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一般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配合新出版的教材,我们还申请了校级一般课程建设项目“工程流体力学(CAI课件)建设”,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件光盘,课件共有700余张PPT,图片色彩鲜明,其中插入的20多个原创动画形象生动逼真,做到了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光盘版与教材同步发行。

3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特别是上海市海洋战略布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我校海洋学科发展迅速。首先,为配合新开设的独立实验课,添置了多种类、多套数的多功能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动量定理实验仪、空化实验仪等流体力学常规实验设备,保证了高质量完成流体力学本科实验教学任务。根据购置的实验设备,自行编写了实验指导书,明确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了实现实验教学的多样化,自行编制了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演示软件,内容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合作研制了小型循环水槽及直流式风洞,并配备了数据测试采集系统,可进行圆柱、翼型、浮标、波能装置等模型的流场显示及水动性能测试,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针对个别专业的特殊需要,开设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实际的流体运动非常复杂,而流体力学实验是揭示流体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经多方筹建,我校海洋环境专业于2009年开设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更好地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实验课共16学时,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能量方程实验、雷诺实验、动量定律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局部水头损失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管道测流量实验、流动显示实验、虹吸实验及势流叠加实验等。针对食品专业的需要,开设了气体及热力学类实验。

为了满足海洋学科对流体力学实验的更高要求,我们陆续建成了大型室内动力深水压力桶,配备了数据测试采集系统,可进行圆柱、翼型、浮标、波能装置等模型的流场显示及水动性能测试。我校地处临港,旁临东海,学生参加各种海试试验方便。利用这些实验平台,相继开设了多种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湍流、流体数值模拟计算应用、波浪能发电装置开发等,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

近三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4篇;课题组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共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农业部专项3项,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国家海洋局重大专项2项,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2项。有20余名硕士研究生、多名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与锻炼。近年来,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热情很高。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2011年,我校羊晓晟、侯淑荣、马利娜、沈小青的“一种新型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获得全国竞赛三等奖;2012年,曹星、陈功的“风浪发电转换机”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二等奖。工程学院学生孙奇结合所学流体力学知识,自主创业,创立了上海鑫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办节水高效汽车洗车业务服务师生。2011~2012年,学生成功申报市、校、院级涉及海洋工程方向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16项。在流体力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还获得4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另有多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9项,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海洋工程类流体力学相关研究比例较高,特别是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的组织下,我校成为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并在我校建立了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学生分会,流体力学的师生参与热情较高。

5 结束语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笔者主要介绍了我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主要包括:多层次、多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先后出版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和《力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力学、材料学、流体力学》教材,流体力学课程教材充足;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形成完整的教学实验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核心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文娟,赵存友,候清泉.《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2):50-52.

[2] 陈国晶,赵存友,徐文娟.“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05-106.

[3] 黄蔚雯,赵世明.打造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8(12):125-127.

[4] 邓辉,张志宏,顾建农.面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3,16(5):72-74,78.

[5] 王世明,宋秋红,兰雅梅.《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4):32-34.

篇9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于2003年秋季学期首次在清华大学开设。2004年的8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四川大学召开的会议上将本课程确定为环境工程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本校环境科学专业在有些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内容,因此,于2010年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目前该课程被列为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位课。2005年正式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然而清华大学也未出版过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材,目前实验所用的是自编指导书,《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材正在编写之中。国内的其他高校也纷纷开展环境工程原理及其实验教学,有些高校采用的实验教材是化工原理实验,部分高校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验条件自编实验指导书。

1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材内容不合适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是一门以环境工程本文由收集整理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为主要内容,以处理环境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是验证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学生进行工程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环境治理工程中常应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单元操作。由于环境工程有其独特性,并不是化工中的单元操作均可用于环境治理工程中。化工原理实验并不能完全代替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因此,编写一本适合环境科学专业用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并在首届学生中使用,同时探讨教学与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1.2 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定期提交实验报告。该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无法做出判断与解释。另外,学生很少接触大型仪器,就算在《仪器分析实验》中也是无法亲自操作。

1.3 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由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由此造成实验课程教学秩序的混乱,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做苯酚废水的光化学降解实验中发现,苯酚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程是满足一级动力学规律,但是降解过程中溶液由无色慢慢转变为浅棕色。学生针对该现象无法做出解释。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1 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自编实验指导书,指导环境科学10级学生完成了36学时的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报告做了批改。本次教改的重点是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并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本实验指导书包含7个实验。实验内容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有关知识点对应,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并培养理科学生一定的工程实验能力。主要实验项目见:表1。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个数,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

2.2 合理安排实验学生人数

本次教改的实践教学是依托应用化学实验室中型工业化的实验装置,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使得学生增强了对工业装置组成结构的认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调试工程装置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共设7个实验,同时安排7个老师负责一个实验。平均每位教师只需要负责指导学生人数5名。

3 结语

篇10

摘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推动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各类施工事故频出,现场施工混乱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有必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策略探究。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科学管理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原则

一、前言

在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探究其管理的重要性和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管理者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体建筑施工分部阶段性进行。结合各方面的相关素材,整合资源,并对施工项目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培训。积极将项目施工管理知识普及,并形成系统化,使得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可以更加的向着高效发展。良好的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施工项目的综合效益,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场管理的内容、原则

1、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通过施工管理人员和材料员的跟踪管理,提高生产中的生产效率,消除浪费,合理组织科学施工,减少投入,提高收益。

(3)加强人员培训,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整合全员的思想,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保证技术的共同提高和进步。

(4)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和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的现象,不断降低成本。

2、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为保证施工的利益最大化,在保证质量和人员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核算,对施工现场的合理规划,减少人力物力的投资,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

(2)科学合理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整合的今天,为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整个施工流程的监控,合理的安排和管理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资源,将施工建筑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的因素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何一个工序的完成都离不开施工人员,现场施工劳动力非常多,要想实现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有效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近几年,在工程的建筑中,由于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屡见不鲜。例如,某市一中学在进行教工住宅楼的施工时,某工作擅自将某房间内拆模,造成房间屋顶留下裂缝,而且在之后的施工中没有及时发现,结果建筑成品在使用中才发现,这件事被曝光之后,不仅给工程的承包商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后期的处理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2、工序产品检测存在偏差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工序产品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但是由于工序产品检测的工作量大,纠正偏差的难度高,纠偏措施的实行更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工序检测出现偏差,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大面积的返工是无法避免的。一旦出现的检测偏差,不仅需要返工,而且会延长工期,给工程承包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想避免检测偏差,关键在于预防,而不是纠偏措施的落实。

3、施工材料控制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材料,对施工材料的全面控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材料复杂,涉及面广,因此,要想达到全面的控制有非常大的难度。在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通常只是通过设备和材料的书面检测和实验测试品的质量来对其进行控制。然而,许多工序用到的材料比较多,而且诸如沙石、砖头等施工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离散性很大,而且这些材料的进场多是随机性的,要想实现对这些材料的全面控制,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工程。

4、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分工不明确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强化安全意识是做好现场管理工作的关键。建筑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设工作和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忽视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而且施工人员也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责任制的落实是做好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然而有许多施工企业的责任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施工企业就没有责任制,因此,工程责任的落实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5、质量检查不全面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各种操作性的工序产品量大面广,要想实现全面的质量检查几乎是不能够实现的,而常用的抽样检查,往往又会使得一些质量问题被遗漏掉。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不全面也是当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问题,如何实现对工序质量的全面控制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难点。

四、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建议

1、材料管理

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占据成本最大的一个部分,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有很大的意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材料管理要从材料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进行。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要重视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尽量以最低的价格购进质量较好的材料。在材料储存中要注意容易发生质变材料的储存。在材料发放的时候要按照施工的进度执行,最好材料的购入与发放保持一致,避免材料大规模积压。在材料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浪费,施工人员要有节约意识,同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查,不合格的材料不能在施工中使用。

2、提高全体人员素质

无论是建筑工程现场质量管理,还是安全管理都与全体人员的素质是密不可分的,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包括施工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在施工中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对一些大的施工单位来说,培养自己的后续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让施工人员掌握更多的技术,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工程施工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另外企业要对所有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利用各种科学手段进行现场管理。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加强质量管理除了要保证材料质量之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对他们的施工行为不定期检查,发现有不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促使施工人员可以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另外,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还应该完善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管理意识,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点,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单位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加强宣传,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要对全体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得施工人员掌握相关的安全施工常识以及一些应急处理办法。第二,加强安全投入,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要给施工人员配备完善的安全保障设施,例如,安全帽、安全绳等等,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安全,同时也可以在发生意外的时候最大限度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第三,加强现场巡查,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中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惟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杨孙忠:《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施工管理策略探究》,《中国房地产业》,2012年05期

[2]徐烨:《房地产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策略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