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乡的名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乡的名人作文

篇1

春秋时期, 献公死后,他的儿子们因争夺王位而酿成内乱,献公的次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当时跟从他的侍臣们,由于连日跋涉逃奔,饥寒交迫,亡的亡、散的散、所剩无几,只有介子推、赵衰、狐偃等侍臣随从护卫着他,始终不离左右。一日逃至羊合(今洪洞县),赤日炎炎,茫茫原野无村无店无人影,逃难的队伍,人困马乏,一个个口干舌燥,饥饿难耐,只得停下歇息。提到介休,你一定会想到闻名全国的介子推吧!

春秋时期, 献公死后,他的儿子们因争夺王位而酿成内乱,献公的次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当时跟从他的侍臣们,由于连日跋涉逃奔,饥寒交迫,亡的亡、散的散、所剩无几,只有介子推、赵衰、狐偃等侍臣随从护卫着他,始终不离左右。一日逃至羊合(今洪洞县),赤日炎炎,茫茫原野无村无店无人影,逃难的队伍,人困马乏,一个个口干舌燥,饥饿难耐,只得停下歇息。重耳想起往日在宫中尽食山珍海味,而今连粗茶淡饭也无处可求,不由得连声哀叹,泪水涟涟。侍臣们,看到主子重耳如此饥饿、忧愁、痛苦的样子,很是焦急,便在茫茫四也觅求食物和猎物,奔波了半天却一个个空手而归,一无所获。介子推看到被饥饿和劳累折磨得快要昏倒的主子,心里难过,便悄悄避开众人,拿出利刀,在自己身上割了一块口肉,然后和众人一道煮成羹汤,双手捧给早巳饿得头脑发昏的重耳。重耳猛然嗅到一股诱人的肉香,不由得睁开双眼,啊,好香的口汤呀!他顾不得多问,端过就喝,喝完后面呈喜色,满足地一抹嘴,口里连连称道:“好香,好香的野味呀,这是哪一位爱卿猎来的?”侍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介子推的忠心感动得流了泪,遂把目光一齐聚向介子推。重耳随着众人的目光看去,发现介子推面色苍白,下衣滴血,一下子明白了。他扑过去抱住介子推,感激地连声呼道:“介爱卿,来日内乱平息后,一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此时,他受到一帮大臣的曲意奉迎,一时间志得意满,大肆分封。介子推苦心规劝却无济于事,便作出了隐居绵山、独善其身的选择。晋文公知道后,急忙带着大臣们赶到绵山寻找,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影子。晋文公便命人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道路。一时间,风起火烈,绵

篇2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可爱的家乡

一、活动背景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想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就要让他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学做合一。新课改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亮点,它要求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直接获得知识、能力和问题的结论。因此,我思考尝试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

虽然学生曾上过几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仍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我初步将实践领域确定为研究性学习,并把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他们听后积极思考活动主题。最后我们选取了“可爱的家乡”作为主题,并且以此为主题调查研究内容丰富,与语文结合紧密。

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将主题分为“家乡的名优特产”、“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历史名人”三个子课题,并引导同学们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爱好进行分组研究,选出组长。我们还制定了活动计划表,确定了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方案。方案确定好后,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三、阶段性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搜寻名优特产、了解旅游资源、寻访名人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去相关环境中搜寻、翻阅书报、上网查找、制作调查问卷等方式来搜集资料。以小组内合作整理资料,各小组分别在班级做汇报的方式来交流调研成果。例如,“家乡的历史名人”小组的活动内容为:①制定调查问卷,发放给同学、老师;②采访专业人员,向他们了解家乡有哪些名人;③利用课外时间及节假日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书籍,利用网络查找,看电影、电视查找名人资料;④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名人事迹、故事、名人名言摘录;⑤以选派代表、小组合作等方式向全班汇报阶段性调研成果。

第二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走进名优特产、考察旅游路线、阅读名人

这一阶段活动小组要走进调查目标进行深入调查,细致感受调查对象“家乡的名优特产”小组走进博兴“天子”老粗布厂参观采访,初步建立了名优特产与家乡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人们生活的联系。“家乡的名胜古迹”小组实地考察魏氏庄园、杜受田故居和秦皇台风景区,并撰游记、体会。“家乡的历史名人”小组在开展名人阅读长廊,制作名人书签、开展“名人故事会”等活动,并撰写了个人体会并交流。

以上活动均有小记者向报社发通讯,滨州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有部分实践体会刊登在校刊《躬耕》及校报《教与学导报》上。

第三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宣传名优特产、建设家乡、争当名人

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为家乡名优特产设计广告语(商标),创作赞美家乡名优特产的文章或诗歌;为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提建议等或活动把对家乡的理解热爱化为支持家乡的一种行动;通过才艺展示、争当名人活动把对名人的尊敬化为促进自己成长进步的一种动力。

第四阶段,全面评价总结

举办活动汇报会,邀请校领导及相关师生参加。此次汇报会在校礼堂举行,学生展出了活动手抄报、魏氏庄园地图、活动体会、活动图片、活动新闻报导等资料,进行了汇报演出。演出由学生主持,分四个环节进行:环节一“家乡的名优特产篇”、环节二“家乡的旅游资源篇”、环节三“我眼中的家乡名人篇”、环节四“我的感悟”,演出在激情洋溢的诗歌朗诵《滨州赋》中结束。此次汇报会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学生的收获和及体会

新颖的课程模式,广阔的学习环境,以问题为中心、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致盎然地体验、感悟,直接获得了知识和能力。

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总结了他们的收获:培养了活动策划、活动统筹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学会写基本的调查报告、采访记录、导游词、游记、活动体会等。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愿意为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针对学生收获、体会最集中的方面,截取了部分片段:

片段一:我重新认识了语文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我的看法,语文在生活中的用处太大了。如果你没学会规范用语,那你在与人交流时就会贻笑大方;如果你不会对看到听到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那你就不会真正理解你身边的信息,你的头脑意识就只能处于浅薄的阶段;如果你没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你的思想就不能能够被他人所理解……总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片段二:我不怕写作文了

篇3

[关键词]语文;乡土文化;有机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实践观念,引导学生关注本乡本土的人文资源,实现语文学科与乡土文化的有机整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有意识地将乡土文化引入作文教学中。

一、探寻“历史渊源”,接受文化熏陶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乡土文化作文资源素材库,积累关于本乡本土的生活素材和历史文化素材,如用专门的素材本(或电子文档)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家乡的见闻感受,收集历史文化知识、民俗传说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社会和家乡的历史、现实与发展变化,尤其要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

同时,注重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对家乡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行探究和挖掘,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途径收集到相关资料。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学生俨然一个个小历史学家、小考古队员、小记者去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从而对家乡生发出更深厚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找好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充分考虑作文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兼顾到作文教学中题材、内容、指导的需要,把地方文化和作文课程同步链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和人文的熏染。如品九龙茶、观看东江瀑布时,可以同步链接自然类习作,让学生描绘家乡的青山秀水;欣赏地道的采茶戏,聆听采茶歌时,可以介绍相关的民情风俗,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等。

二、点击“风景名胜”,陶冶自然性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家乡不可多得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感悟力,开阔其创作思维。

为了让学生拥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对生活有更真实的体悟,教师可以组织“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带领学生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品读历史古迹的韵味,从中得到感悟和启迪,以此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激活学生的创作思路,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提笔行文时,就能够文思如泉涌,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家乡,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理解和情感。因为有了真情实感,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小作者的笔下,会更具灵性,更加生动。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积累古往今来的诗篇佳作,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历代文人,如古代的文化名人等在家乡生活或游历时写下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撷取有价值的内容,借鉴其写作方法,在赏读中将自己心目中的家乡与诗词中的家乡相比较,领会诗作的优美意境,品味优美的语言,借鉴精妙的手法,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三、研究“丰富物产”,激发朴素乡情

篇4

一、贴近生活,寻找与积累下锅之“米”

学生写作文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那么,学生的下“锅”之“米”从何而来呢?主要有以下途径:

1.在阅读中找。要写好作文,积累材料是基础。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制定阅读篇章计划,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撷取精华,分门别类地进行摘录,从中感受好词佳句的妙用,同时,鼓励学生多朗读、背诵好文章。这样,待作文时,学生遣词造句就可以得心应手。

2.在生活中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话,从而获取写作素材。有这样一个例子:法国著名的画家莫奈,画了一幅在紫红色雾中的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彩画。当这幅极其精美的风景画展出时,许多伦敦人对莫奈的紫红色雾惊愕不已。可是当他们走出展厅,在大街上抬头一望,方才发现伦敦的雾的确是紫红色的,大家深深敬佩莫奈的观察力。赞誉他为“伦敦雾的创造者”。看来,对周围事物留心与不留心,观察得细致与不细致,情况大不一样。这虽是说绘画,但事实上与写文章是一样的。只有观察得细致入微,分析得透彻深刻,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真实。

如在《家乡的变化)这篇作文时,我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去问,去捕捉各种写作素材。结果学生作文中有马巧萍的《“懒叔”不懒了》、付天顺的《家乡的浆水面》、马永平写的《爸爸养獭兔》……学生走进了生活,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了,写作的内容呈现出“小花处处开”的情景。

3.在回忆中找。实践证明,提高作文能力,坚持写日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但也会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因此,我让学生将“日记”改为“周记”,养成“每周一记”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把本周经历的事想一下,将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有条理地写出来,几十字或几百字均可,每学期集中批阅两次(期中、期末),看着学生们厚厚的周记本,不仅书写工整,而且图文并茂,我心里乐开了花。

二、除旧革新,激发兴趣

在学生们看来,名人毕竟是名人,而他们身边伙伴的小小成就更能使他们产生兴趣,这恰恰是来自学校对个体发生重要影响的渠道之――同伴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力。我们学校,原本在教室里挂满了名人字画,学生们只是在刚挂上去时注意了一下,以后便再也没有关注。后来,我决定从学生们的书画作品中选一些挂上去,效果令人惊异。学生们每遇闲暇,便会去找寻自己喜欢的作品,评头论足。对此,我们深感振奋。于是,我又向学校广播站推荐“播音员”及学生作品。当学生听到某某同学的作品播出或者某某同学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时,好多学生显出羡慕甚至嫉妒的神情,这样既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准。这让我想起了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顿”现象和我国西南联大有名的“大师群现象”――个体研究与群体智慧相结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产生强大的“核反应”的现象:学生们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作文时热情很高。

三、勤于修改,大放光彩

作文要流光溢彩,焕发生命活力,必须在打好草稿后不厌其烦、反复修改、精心锤炼。前蜀卢延让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杜甫亦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修改是何等的重要。如作文训练《我家的变化》,我在学生完成草稿后,首先让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自我检查、修改;其次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修改,在讨论中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再次让学生把作文带回家和家长共同修改,因为写的是《我家的变化》,家长对评价孩子的作文很感兴趣,和孩于同交流、共探讨,给孩子以帮助;最后,择取部分优秀习作,在班上集体欣赏和评议(大部分在广播站播出)。

四、辛勤耕耘,分享成果

篇5

一、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学会欣赏,产生表达的冲动

为了让学生主动去观察,解决学生对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观察和对有的事物没有细致观察的矛盾,一是可拍摄和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让学生欣赏。二是通过课前拍摄周围的录像资料,课中播放给学生欣赏,如在学习《我的家乡》作文指导课时,我把家乡最美的景物、特产、值得骄傲的地方通过录像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的画面,不仅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美好的情愫,而且对写作对象的特点熟悉并了解了,再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产生了一种表达的冲动。

二、利用多媒体加强口语交流,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伴随着多媒体电脑走进了课堂,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声音、文字、音乐、图像、动画等信息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制作成再现生活情境的课件展示出来,鲜活的画面、轻松的音乐,让学生步入指向的目标情境,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生动、逼真、极富感染力的情境,使学生在自然、自由的状态下,大胆地说、动情地说、敞开心扉地说,乐而动情,情动而辞发,学生全情地投入,主动地训练,辅助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口语水平就渐渐提高了。

三、利用多媒体改进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水平

1. 即兴写作,进行技法指导。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情境、画面、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立体观察、多向思维帮助他们弄清任务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弄清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符合情理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由静想动,由内向外,由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想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由眼前想过去,想将来,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帮助学生提炼主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写作并不困难,让学生不再感到无从下笔。

2. 积累素材,丰富写作语言。有了多媒体,我们就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广告语言、名人名言、古诗词或一些优秀的例文,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彩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积累;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下,指导学生进入小学生优秀作文网站,欣赏同龄人的文章,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这样数管齐下,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解决农村孩子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 创新

语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疼的一大问题之一,因为作文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迅速提高的,而是要学生有长期的素材和写作技巧的积累才能逐步进步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只是一味的将写作技巧和一些方法一股脑的灌入学生的脑海中,在这种强迫式的教学状况下,学生真正吸收到的知识其实是很少的,这也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和创新。[1]

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有灵魂的作文才能真正的感动他人,但是,在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这样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感染力。而且,教师有时候会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是将作文的类型、结构和语法等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在实践教学中也没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应有的交流,这样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2]

除此之外,大多小学语文教师盲目的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深度,要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但是,这对于刚步入学习之旅的小学生来说,这种目标是大多数学生无法达到的。思想刚萌芽的小学生普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教师还固执得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思想性的话,那么就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盲目模仿捏造,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不利的。[3]

二、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想象是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前提之一,尤其在学生在长期阅读其他范文之后,学生的思维想象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约束,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更加新颖。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选题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增加题目的探讨性,这样学生才会自动去思考、去写。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谁的本领大》课文为模板,让学生思考到底在自然界中谁的本领最大,是人?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并且要求以生命化的形式将实物写活,这样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刚开始接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比较活泼贪玩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讲解有关写作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热情,对写作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尽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掌握写作技巧,也能主动的参与到写作教学课堂中。例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的习作八的教学中,习作要求是编写童话故事,这是一个很好地题材,因为小学生普遍喜欢童话故事。习作的序言是叙述了小花猫因为不讲究个人卫生而导致生病的故事,这其实对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教学意义的。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合理的想象,通过多媒体将故事还原成动漫,还可以寻找其他有关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路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即兴的创作一段童话故事,然后请他们上台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使课堂更富有乐趣,更贴近生活。[4]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不时的举行作文互评、原创故事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写作思维会有潜移默化的提升。并且,作文素材大都源之于生活,因此教师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亲身体验的活动,例如小游戏、外出游玩参观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学生文章的真实性。

三、丰富教学形式

虽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加现代化,但是因为大多数老师习惯了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时间无法改变,导致课堂教学还维持着刻板无趣的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多媒体为辅助,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形象具体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家乡的名人或者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伟人或伟人故乡的照片,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的名人自传的影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的素材,这样学生在素材积累过程中也会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这样学生写作是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会更高更好。[5]

总而言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应该给与重视,通过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丰富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寻找出一条最有效的路径。同时,要将课堂生活化,增添课堂的乐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厌倦,让学生能够自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作文写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释放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帮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写作基础;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小萍.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 快乐阅读. 2011(12)

[2] 王梅.浅析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 学周刊. 2011(12)

[3] 夏厚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8)

篇7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指导策略;兴趣;语言积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65-01

一、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三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我们应多鼓励,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在他们的习作中多挖掘闪光点,一句话写的好,一个词语用的好,我都会夸奖他是个小天才,学生们对写作的信心就会慢慢增加,自然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慢慢地会朝着你所期望的发展!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三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提笔应先练眼力,写作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写秋天的作文时,我就带他们在校园里领略秋天的景色,引导他们观察秋天事物的特点,比如秋天的风、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花坛里的花,学校外的田野和果园等等,他们兴趣极高,甚至能组织好优美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物,写出了较多优秀的作文。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主要是观察事物突出特点,从多方位由表到里的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这也是写作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比如在观察落叶时我就引导学生:“在空中飞舞的黄叶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蝴蝶,有的说像扇子等等,然后再指导学生组织语言,讲述的再具体生动些,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还要重视展开想象,这样学生的作文一定更为生动!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

五、指导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打好抄稿后我会先挑出几份师生共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又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先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看看是否通顺有没有病句,然后找出错别字,再酝酿一下表达的感情是否正确,最后再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自己修改后,重新抄过,再交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大家讨论互改,总之 ,在反复的斟酌修改中出炉了很多优秀的作文。这些作文交上来之后我会把较优秀的请小作者读出来给大家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在积累和学习。总之 ,重视作文的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

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于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美丽家园》一课时,要让学生到校外享受家乡美丽,于是可先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不仅是去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得用笔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自己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通过观赏游玩,目睹家乡的各种景物,感受家乡的美丽,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及时鼓励

篇8

书各种各样,有故事书、作文书、科普书、历史书……四大名著中,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性情和善的唐僧,憨厚老实的沙悟净;有扶危济困的鲁智深,有勇有谋的武松,周到得体的宋江,刚直鲁莽的李逵;也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端庄贤淑的薛宝钗,面艳心狠的王熙凤;还有惨毒不仁的曹操,有胆有识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宽宏大略的刘备……刻画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鲜明人物。

诡谲怪异、神幻莫测的《一千零一夜》伴着我访问了“阿里巴巴和四大强盗”、“阿拉丁和神灯”等故事,精彩极了!

“江山代有奇人出,各领数百年”。在历史里,他们犹如群星灿烂,而在《名人道德情操故事》里面一一反映了,如:爱国爱党篇中的《将相和》,《硝烟雪耻壮国威》;理想奋斗篇中的《我要上学》,《扼住命运的咽喉》;毅力勤奋篇中的《柳公权练字》,《吃粥苦读成才》;严于律己篇中的《孔融让梨》,《和理发师》;勤劳朴素篇中的《和茶炉工》,《将军当农民》;诚实守信篇中的《曾参杀猪》,《聪明要用在正处》;尊师敬老篇中的《程门立雪》,《尊师敬老》;方法篇中的《寻仙记》,《医林改错》……而想象篇的作文带着我来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丰富了我的想象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的另一片天地。

篇9

一、介绍家乡的“名片”

风景名胜是家乡的名片,也是小学生的习作材料。语文老师要把这些名片带进课堂,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人名胜以及家乡的特产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宣传家乡名片,老师可以让学生搞社会调查,带领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调查访问,学生知道家乡有全国有名的灌云小戏——淮海戏,民间独有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摇花船,全国独一无二的灌云特色佳肴——豆丹……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许许多多的趣闻,如果老师带领学生去体验,学生写起来肯定得心应手。

二、描绘家乡的“园景”

1.走进果园,欣赏美景

家乡春有花园,夏有瓜园,秋有果园。走进乡村,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少则两三棵,多则一大片。春天来了,洁白的苹果花、梨花,粉红的桃花、杏花,满树的花儿,芳香袭人。人们止步围观,拍照留念。夏天到了,瓜园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长长的瓜蔓,圆圆的西瓜、香瓜睡了一地,让人垂涎欲滴。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拳头大的石榴裂开了嘴,乒乓球大的葡萄压弯了枝头,柿树的枝头上挂满了灯笼……这些果树、瓜果都是小学生写作的好材料,只要认真观察,一定能写好这类写景状物的文章。

2.走进菜园,品尝美味

家乡的菜园里有许多蔬菜,从春到冬,一直是绿油油的,金灿灿的。春天里有荠菜,冬天里有菠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辣椒等,有的果实长在地下,有的长在地面,有的爬上了架子……这些蔬菜,若细细欣赏,就会发现花色各不相同:油菜花是金灿灿的,辣椒花是白白的,茄子花是紫色的,蚕豆花形如蝴蝶,芫荽花犹如白星星……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光要写这些蔬菜的生长过程,还要写它们的美味和营养价值。

3.走进田园,收获喜悦

家乡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稻子、山芋等农作物,是田野的风景,但农村孩子对这些农作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得并不多。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的是他们的父母,但对这些庄稼的生长过程很多学生并不清楚。有的学生居然把小麦说成了韭菜,根本不知道这些农作物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稻田里的莠草与水稻,学生分不清楚,家长就要告诉他们,莠草叶子和茎表面光滑,水稻的叶子和茎上长着许多细密的小绒毛。就说棉花吧,这么熟悉的植物,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它打岔,更不知道棉花的花会变色。棉花开放一般都是在清晨,刚开的花是白色的,不久变成浅黄色,下午开始变为粉红色,到第二天变得更红,有时变成紫色,最后,整个花冠变成灰褐色。对棉花不甚了解,又怎能写好棉花呢?所以,农村孩子应该走进田野,参加劳动实践,向家长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播种的辛苦,收获丰收的喜悦。

农村的植物比比皆是,有大树也有小草。白杨树、柳树、槐树、松树等在乡村司空见惯,很多学生不屑一顾,其实,这些树木都是作文的好素材。白杨树伟岸挺拔,柳树婀娜多姿,槐花香气袭人,松树耐旱正直……在写它们的外形时,我们还可以写它们的品格。路边沟渠,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小草,虽然有的叫不上名字,但是它们各有特色,花儿色彩斑斓,叶儿形式多样。狗尾巴草、白茅草、喇叭花、星星草等野草,都可以作为习作的材料。让乡间的人、事、物走进学生的习作中,学生的习作才会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感受农村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的浪潮冲击着农村,新一代农民不再依靠那几亩土地过活,他们开始寻找致富门路,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自主创业。针对自身特点,新一代农民因地制宜,有的搞蔬菜大棚,种植蘑菇;有的搞柳编框篮、贝壳工艺;有的搞鹌鹑、蛋鸡、肉鸽养殖……

塑料大棚里的各种蔬菜在冬天里依然生机勃勃,韭菜、芫荽、娃娃菜等让人喜爱。豆角、西红柿等源源不断地供应蔬菜市场。柳条编出的框篮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蘑菇鲜嫩味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鹌鹑、蛋鸡、肉鸽饲养上了规模,已经走上餐桌,成为大众菜。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厂房,请创业者讲讲办厂的情况,在办厂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获得成功的。这些鸡、鸽的种类,它们销往哪里,经济效益怎么样等都可以写进作文。

篇10

关键词:习作教学;乡土文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45-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原因是“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实现课标倡导的理念,我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积极开发应贴近学生实际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发现学生的习作成绩大面积提高,收效显著。

一、依托千年古镇文化,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贺街镇是广西及至全国有名的“千年古镇”,史称临贺古城,有“桂东文化重镇”之美称,镇内文化古遗址、风景名胜比比皆是。临贺古城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遗址保护单位,2011年隆重举行古城修复仪式。这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在作文课程观上,我自觉变革与创新,提高资源意识,确立、扩充与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突破现有教科书的限制,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作文课程开发方面,我具有强烈的开发意识,与教师携手共同去开发,去生成,去构建;在作文课程实施上,我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出具有本乡本土文化“特色”的作文课程。

二、收集古镇文化信息,建立习作资源素材库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作文教学是我们当前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也是我们最头痛的问题。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优质的作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限广博,因而写作也绝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挑选,去整合利用。为此,我引导学生擦亮眼睛,时时处处留意捕捉并记录信息,在学校要留意校园生活,在乡村要留意人境资源,在家庭要留意人文资源,要关注社会和家乡的时事与变化,尤其要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沿革、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比如大鸭村城址(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洲尾城址(西汉晚期),河西城址(东汉至清代),都是郡县所在地;特殊的景观古建筑有玉印浮山、沸水寺、粤东会馆、魁星楼、观音阁、宗祠、桂花井、骑楼街、石板街等。镇境内的贺江两岸风光秀丽,河水清澈,瑞云山山高势峻,常年云雾飘升,山间溪水常流;山歌种类有白话歌、客家歌、瑶话歌、本地话歌、官话歌、连山调等;有瑶绣、编织、彩调、舞龙、舞狮等民间文化;有马蹄、三华李、淮山、蔬菜等地方特产;有小姐坟、浮山传说、瑞云山传说、古春传、蛇郎等民间传说。这些都可以纳入乡土作文素材库中。我还把这些素材编写成文字载体或制成光盘、音像,分门别类,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日记等;编成的校本习作教材有贺街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物产、名胜古迹、民间文化传说、历史名人故事,自然风光等,作为教学习作资源素材库。

三、善于打破文本模式,寻求习作教学切入点

在习作教学中,我充分考虑作文课程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链接,打破“从课文到课文”的模式。如学习了《石榴》一课后,要求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贺街三华李》;教学四年级上册习作2描写家乡地名来历、古今变迁与习作3描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古老风俗,我播放贺街有关自然风光类、民情风俗类的音像光盘给学生观看;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4写参观记,我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广西区、贺州市两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兴寨新农村……不管遇到哪一类型的写作,我都能把乡土文化和作文课程教学同步链接,努力为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习作素材。

四、亲近自然深入社会,发挥乡土文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