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美德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走进诗文,诵读感悟
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听了故事,再去读读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小学的古诗教学已在学生心中播撒了一颗美丽的种子。
2 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画面内涵"。
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 品字析词,自悟感情
"一字值千金",用这句话来形容古诗中得精妙之字绝不为过。这就是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精深之所在。要想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就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精深。于是,在我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最后总会有这样一个环节:请你闭上眼睛,感情朗诵或者听别人朗诵这首古诗,细细品味,你觉得这首古诗那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儿?学生在品读中,不断感叹作者潜词造句的精妙,不断感叹作者描述景色之美,不断感叹中国古诗艺术的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提出"品读"这一概念,其实,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最好的品读素材。
4 诵读诗文,追求境界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孩子们在美妙的意境中体会到诗人心中所感,领悟到诗文那只可意会不好言传的意境。惟有诵读,有感情的诵读,一遍又一遍地诵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5 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篇2
一、立足课堂教学,开设美德课程,进行学科渗透
1.传统美德走进校本课程。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美德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能够使美德教育系统化。我校在自编教材《中华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搜集和整理了一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材料,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美德故事等,以年级为单位精编成册,每册包括爱国孝亲、诚信守纪、修身处世、勤学立志、自立自强等篇章,作为传统美德课程校本教材,题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供1~5年级学生使用,为课题实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与此同时,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美德教育课,班主任担任美德教育教师,从人员、课时、内容上提供保证。这样,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校本教材的拓展阅读,系统地去感知传统美德故事,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和为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科课程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更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和丰富体验的过程。
教科书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材料,为此,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不忘对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oe”时,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她看到春天的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大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的歌咏比赛做准备呢,看她张大嘴巴()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她要演唱的歌曲正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学生们聆听、模仿、展示,不仅掌握了“oe”的音和形,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二、拓展美德资源,创设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创设美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优质管理文化的重要途径。为营造美德教育氛围,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美育、规范和成长、体验和分享相融合,发挥潜在教育功能,走内涵发展之路,寓教育于方寸之间。
教师层面:作为管理者,我们坚信,任何人都可以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也都有收获成功人生的可能,但是工作的质量往往来源于面对工作时的态度,推诿、拖拉、寻找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希望“不找任何借口”成为大家面对事业时的严肃态度,成为全体教师做人成事的准则。因此,“工作中拒绝任何借口”成了我校教师自觉遵行的行为文化,每一名教师力争成为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生层面:从掌握文明语言起步,把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请、您、谢谢、对不起”作为必备的交际语言;把最朴素的动作“鞠躬、行礼、示意、微笑”作为待人接物中传递的和睦举止;把“不打架、不骂人、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作为最起码的道德认知和健全的法纪意识的保证;传颂“爱国、诚信、正义、为公、奉法、尊长”的美德故事,使传统美德精神深入人心;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将《论语》作为校本教材中文字凝练的智慧导语,让学生理解“君子”与“美德”的深刻内涵。
六个楼层的整体设计,寓美德故事图片与文字于一体,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引领,更是美德承载的最高境界,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2.让学生理解、融入美德氛围,涵养品质。
为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学校文化氛围,我们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美德栏目,宣讲传统美德文化主旨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美德教育入脑入心。同时,针对学生因分布楼层和行走路线所限而无法全面了解学校整体文化布置的情况,学校组成文化氛围宣讲小组(由学生担任宣讲员),以班为单位组织专题参观活动,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分解美德教育目标,细化规范训练点
1.以“着力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抓手细化文明礼仪,强化落实。
美德成块: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小、实、活”的原则,出台了包含礼仪常规要求、劳动教育要求、公德要求、诚信要求、学习要求等的《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把美德教育内容细化分解为阶段性的习惯养成目标和文明礼仪要求。在教育手段上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集和再现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以讨论、座谈、反馈的形式,情理结合,学生按具体要求去做;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每学期评选出文明学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文明班集体。
规范以点: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规范为一个个训练点,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起床、上学、回家、卫生、作业等方面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标准,分周训练实施,定期检查反馈,并以每周填写“笑脸卡”的形式记录学生行为变化的轨迹。通过《朝阳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方案》《朝阳小学行为规范训练细则》、校园“笑脸卡工程”等,将一条条规范立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规范内容走进学生的心中,内化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学生们主动自觉地遵守一日常规,学校秩序良好。
2.开设礼仪讲坛,举手投足间传承文明。
我们立足校情,依据《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的要点,编写了《朝阳小学学生礼仪规范》系列校本教材,借助学校红领巾广播中的“礼仪与我同在,文明与我同行”栏目,开设礼仪讲坛。在落实措施上,以年级集会的方式上大课,开展礼仪要点的专题讨论,通过抽测、观察、知识竞赛、擂台赛、表演赛、问卷调查等方式,保证知、情、意、行等环节的统一,让责任与文明同在,理解与行动并行。
四、活动引领,制度规范
1.综合实践活动成为美德教育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内容组成,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学生发展的联系,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童话进校园”活动。我校学生中约有7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家境困难,父母多为低收入、重体力劳动者,无暇照顾孩子,亦无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此,我们开设了电影课,让童话、美德故事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实现美德教育立体化、日常化,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一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华勤学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等动画片、木偶剧,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感悟传统美德,懂得敬老孝亲、自立自强。
(2)在校园广播中开辟“心灵品读”栏目,通过分享励志成功的哲理故事,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并把哲理故事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道德行为找到了最有力的情感支撑。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组织敬师会、表彰大会,国庆节组织书画摄影展,清明节举办诗歌朗诵和故事会;六一期间,除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还组织开展“我心中的老师”演讲比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结合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举办“传统美德伴我行”手抄报比赛、“中华美德代代传”故事大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征文和班队会活动、“小小校园导游员”美德宣讲活动等。学生们还在科技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创造的艰辛,感受科技的魅力;社区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践行公益精神,感受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成为美德扎根在学生心中的重要途径。
2.学校、班集体制度形成规范。
篇3
这些故事使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成功人士,无不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面对困难的生活、恶劣的条件,能咬紧牙关,克服众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居政,正是我身边的美德少年。他家境贫寒,父母靠捕鱼为生,每天早出晚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居政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煮饭烧菜。居政在学习上勤奋刻苦,付出了别人几倍的努力。居政因发明“上接插头式电水壶”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创造发明大赛一等奖,和吴江市第四届科技创新市长奖。居政是一个平凡又幸运的孩子,不富裕的家庭让他更加地独立,格外地坚强。他的这种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篇4
一、吟诵诗词经典,立德树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背诵,然后在上课时每次只讲四组句子,量少易记,学生没有背书负担。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能把一本书背完。其次,在讲有关内容时与学生目前生活以及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学生易于理解,同时,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作为例子糅合到讲解中去,使学生在哈哈一笑中也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即可增长知识,也能起到启迪心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述经典故事,立德树人
很多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它们本身背后就是一个故事。如,“黄香温席”教我们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卧薪尝胆”从越王勾践身上感受励志的正能量。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思索,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阅读其中的经典故事时,能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得到莫大的启迪,更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观看优秀影片,立德树人
将一些优秀动画片,影片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德育故事》《中华勤学故事》等介绍给学生观看。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一些著名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动画片、影片,每演绎一个故事、讲述一位人物,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美好的品德。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四、竞争角逐中立德树人
篇5
辉县市高庄乡中心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立足本校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和丰富班级文化内涵,逐步形成鲜明的班级文化特色。
以班级环境文化为基础
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出春天的村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教室的净化。窗明几净的教室不仅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为保持教室的整洁,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始,并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同时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
教室的绿化。绿色代表希望,象征青春和活力。在教室内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充满奋斗的活力。这些绿色植物的种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机会,也让学生们在侍弄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
教室的美化。我们发动学生精心布置教室,教室内的墙壁成为学生的“书画苑”,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着教室的四周,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班主任寄语”中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导向作用;“国事要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逸闻趣事”“读书驿站”……教室的设计体现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
以班级活动文化为载体
凝炼文化育人核心
搞好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开展班风、班规教育,把学生的行为引导到统一的目标上,纳入到统一的规范中,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保障,为创建优秀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好的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引导同学们互相交流、切磋,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通过主题为“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班会,让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主题为“增进友情亲情”班会,让学生对人间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
举办丰富的读书活动。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来自己喜爱的书籍,集中放在班级“图书角”中,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这样,既能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品尝读书的乐趣;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班级文化一角,让书香溢满教室。本学期我校还积极开展《论语》进课堂活动,倡导学生学习经典国学文化,从读中悟、从读中品,并写出读书感受,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论语》博大精深、意旨厚重,润泽学生心灵的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立身治学、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开展学习传统美德活动。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弘扬传统美德。我们围绕“学习语言美,养成行为美,保持仪表美,塑造心灵美”四条主线,精选故事,通过晨读课、班会课、周日两小时诵读美德故事,同时采用教师宣讲、学生竞赛讲等多种形式,用美德故事引导、感染学生。在校园的走廊中、墙壁上悬挂“二十四孝图”“古人勤学图”,让学生从形象可感的图画中受到教益。这样,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与学校课改相结合
深挖班级文化内涵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以课改为动力,着力于深挖班级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各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在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师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同时,号召教师包容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养成质疑、尝试、体验、坚持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各项班级制度的创建和实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尊、自立的良好品质。班级成为学生真正的乐园和舞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旨得以实现。
篇6
小学阶段学习中华文化经典,应着眼于道德教育、智慧开启和文化熏陶。以中华文化经典为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探索育人新途径,实现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首先,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精心筛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筛选出传统美德、文学经典、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民风民俗、民族科技等领域的内容,并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挖掘出适合现代小学生的德育资源。这些内容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怎样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呢?
一是环境熏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要想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功效,可以从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入手,营造浓郁氛围,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
充分利用廊道、文化墙,涵盖传统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等方面的内容,犹如向学生讲述一个个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漫步校园,让学生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二是课程补充。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这片自留地,开发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将蕴含中华文化的各种元素优化整合,编入校本教材。“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指诸子百家那些以书籍文字为载体的篇章典籍,同时还包括那些凝练中华文化、反映民族精神的各种文化载体和形式,如“谷建芬的唐诗歌曲”“京剧选唱” “中华武术与中华精神”“简化太极拳”等。将经典诵读、经典数学、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等为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形成教材体系。
三是课堂落实。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上,要尽力挖掘与整合资源,将育人理念渗透到常规课堂。利用校本课、班队会组织学习,让学生阅读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民谣、典故、诗文辞赋了解中华传统美德,通过书法、绘画、演讲、创作、每日播报、编曲、剪纸、十字绣、春联、腰鼓、过传统节日传诵中华美德,让学生经历“我的爱心我传递”“我的行为我负责”“我的榜样我学习”等活动弘扬中华美德。
四是活动体验。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把传统美德、荣辱观念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凸显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除夕等传统节日,让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并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验、感悟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学校还可举办“中华经典文化节”活动,让京剧、剪纸、经典诵读、数学七巧板、武术、中华传统体育游戏、传统美食等传统文化元素走进校园,给孩子们机会或演或唱、或写或颂,去感受、去表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篇7
1.开开心心过大年。用心体验家乡春节习俗,和长辈一起做年糕,搓汤圆,贴春联,跳火群,自制花灯,向长辈拜年,道祝福。
2.读好书诵经典。各年段向学生推荐寒假阅读书目,根据学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以“采蜜集”“好书推荐卡”“读书小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于期初组织交流。
3.柴米油盐酱醋茶,学做生活小主人。从日常的打扫、晾晒,到走进厨房,甚至走向田间,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得到培养。在家长的用心指导下,涌现出了一批厨艺小达人。
4.公益活动我参与。在“书赠春联”“奉送爱心粥”“经济报暖冬公益行”“五店市文明劝导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中,随处可见我校学生的灿烂笑脸。孩子们在公益活动中培养责任感和爱心。
篇8
2007-2008学年下学期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好全面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我做起,共同构建合谐社会。
工作内容
一、加强队组织建设
健全中队、小队组织,强化小队组织机能。小队就像是筑成万里长城的长砖,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且小队活动方便、灵活,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小,所以要搞好队的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小队的工作,调动小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小队活动的广阔天地。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各种队活动,以有主题的安全学习、读书、主题讨论类活动和创新实践类活动为主,活动要主题明确、有针对性,要面向全体队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动家人、邻居,为如建设合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二、继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教育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利用读书时间让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通过学生搜集信息、自悟、自学、讲解、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们自觉、自醒为主,激发学生对中华悠久历史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爱,从中油然而生一种效仿古人的迫切要求,来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并通过红旗评比活动来督促、检查学生们的执行结果。
三、做好德育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分水岭,学习上如此,在品质形成、道德规范的形成上亦是如此。所以在这个学期对德育差生的教育上我一点要做到“真心、耐心、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关心和爱护。遇事要认真了解,耐心说服教育,随时跟踪研究,最大限度的改变德育差生,用队组织的大家庭温暖他,用爱心去感化他。
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
四月份:祭扫烈士墓,举行《寻找烈士的足迹》故事收集活动。
五月份:与爸爸妈妈一起劳动
篇9
一、加强队组织建设
健全中队、小队组织,强化小队组织机能。小队就像是筑成万里长城的长砖,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且小队活动方便、灵活,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小,所以要搞好队的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小队的工作,调动小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小队活动的广阔天地。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时间,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各种队活动,以有主题的安全学习、读书、主题讨论类活动和创新实践类活动为主,活动要主题明确、有针对性,要面向全体队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动家人、邻居,为如建设合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二、继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教育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利用读书时间让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通过学生搜集信息、自悟、自学、讲解、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们自觉、自醒为主,激发学生对中华悠久历史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爱,从中油然而生一种效仿古人的迫切要求,来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并通过红旗评比活动来督促、检查学生们的执行结果。
篇10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基石。作为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体的中学生,如何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元素。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能把教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既可以用传统美德教育增强政治课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开放性。本文着重探讨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有效路径
周华英,女,福建省泉州中远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中华传统美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基石,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因此,思想政治课理应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手段和理念相对滞后,难以解决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教师对思想政治课中的传统美德元素教育常常一笔带过,教学缺乏有效性。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真实有效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探索,以期为思想政治课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整合提供思路与参考。
1.教师应主动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自身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而使传统美德教育有所进步,课堂生动且有活力。当前我们身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只有符合时展的要求,才会让整合进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堂鲜活生动。这就要求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政治教师在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意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传统美德教育能力,包括拥有比较深厚的国学功底,注重传统美德知识积累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践行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美德示范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行正为范。
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真实有效,离不开教师对思想政治教材的充分挖掘。如《经济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正确的消费观以及诚信观念与市场经济等内容;《政治生活》中以人为本与治国理念,和谐思想与外交政策等方面;《文化生活》中的仁爱、法治、孝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等框题;《生活与哲学》中对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探讨。与此同时,教师应将传统美德教育元素与现时代文化特征、道德环境在教学载体、课堂模式、道德实践等方面有机结合。总之,思想政治教师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美德教育能力,这是实现传统美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2.教师应学会设计凸显传统美德教育的教学活动。优化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展开的蓝本,要有良好的课堂,必需要先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应全面学习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找到思想政治课能够由表及里加以整合的切入点,形成凸显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第三课“多彩消费”最后提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美德的重要性,但没有进一步展开,学生对于“勤俭节约”美德精神的理解如果仅停留在文字上,很难转化为美德实践。对此,笔者设计了相应的主题教学:“世界粮食危机VS中国的粮食浪费”。全班先收集资料,就本课主题进行手抄报比赛;“勤俭节约”小组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选举本课小老师,进行主持;安排第一小组制作“世界粮食危机”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由第二小组制作“从土地到餐桌中国的粮食浪费惊人”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设计“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绝食24小时,呼吁立即采取行动消除饥饿”的角色扮演;开设“粮食危机是中国最大的劫难”论坛;两位同学事先准备主题发言:《粮食危机是中国最大的劫难》和《我校学生食品浪费现象调查报告》,配合PPT进行;全班学生签署《节约粮食》宣言;发放勤俭节约美德评价表,包括个人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学生撰写勤俭节约美德养成日记。
本课以世界粮食危机事件为载体,激发学生践行勤俭节约精神的自觉性。相信那些饥饿的脸庞能警醒浪费的学生,美德评价表能让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美德养成日记则有助于学生把美德意识转化美德行为习惯。
3.整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资源,结合教材进行主题教学。主题教学要求突破以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注重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强调学科自身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大系统,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学应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应整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作用,结合教材,进行主题教学。
例如,笔者所在地福建泉州是郑成功的故乡,这里留下了众多郑成功史迹,乡土教育资源丰富,政治教师可以把与郑成功相关的教育资源与政治课程融合在一起,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参观史迹、品读故事中内化爱国主义情感。不仅如此,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市区,除了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外还有丰富的街巷文化,古朴悠久的街巷文化中蕴涵着闪亮的传统美德人物故事。礼让、孝顺、互敬等是泉州人民崇尚的传统美德,人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还通过古街巷的地名来加以宣扬。礼让巷彰显的是相互礼让、和睦相处的美德;孝感巷则刻画着泉州人民对孝道的推崇,对孝子懿德的赞赏和传扬;执节巷里唱响着泉州人对诸葛廷瑞爱国精神、高尚气节和廉洁人格的赞扬和推崇。显然,泉州的古街巷是泉州传统美德凝固的乐章片段,作为泉州人民生活的背景音乐,是这座古老而又年轻城市的精气神。政治教师可以结合街巷古迹、人物传说,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游记式主题教学,引领学生在街巷中徜徉,领悟传统美德的历久弥新。
此外,政治教师还可以开设美德讲坛,让家长、社会美德达人、教师学生美德典范参与进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互动环节,整合内容,以期实现传统美德主题教育的不断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成为传统美德的弘扬者与践行者。
4.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如今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把课堂的一部分交给学生来主导,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内心的需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在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中成为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以美德来命名,如“明礼诚信”组、“勤俭节约”组、“爱国主义”组等。每一个主题组在一学期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在课前学习和探究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寻找本组主题与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结合点,并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当小老师,与同学共同开发美德教育的新模式。
5.建立健全传统美德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还应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美德成长记录袋,以此形成传统美德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保障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建立美德成长日志,如运用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美德。教师通过学生成长日志的记录情况来进行评价,还可以使每位学生感受到美德成长的阳光体验。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美德践行群,在群中师生可以通古博今,营造出传统美德教育的浓厚氛围;甚至可以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美德践行合作平台,进行亲子家庭美德展示,引导学生编写班级、家庭美德故事汇总或者建立美德家谱,使传统美德深远持久地传承下去。
- 上一篇: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 下一篇:海的女儿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