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类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交通运输 大类招生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2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日益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交通运输的智能化、高速化、人性化及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主题;交通运输研究与工程设计所涉猎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包括交通运输、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经济学等。[1]原有交通运输领域的“专才”、“精英”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通运输领域人才市场需求,厚基础、宽口径的交通运输大类人才以及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主动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2]
一、交通运输类人才专业素质要求
1.合理的知识结构
交通运输类专业属工科类,学生就业后工作内容主要集中于解决交通运输工程具体实际问题。因此,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必须满通运输系统各个环节的需要,具备深厚的工科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厚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加快学生适应工程实践的进程。交通运输类人才需要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方面的知识,又需要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基础知识是机械学、电子学、管理学、经济学;专业知识包括交通工程学、运输组织学、汽车性能、汽车构造等。
2.合理的实践结构和创新能力
知识和能力构成了人才的两大要素,知识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能力体现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关调研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对就业影响最为直接,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熟悉商品流通的基本过程,能对物流进行科学管理;熟悉交通运输行业及相关市场的运作规则;熟悉交通运输法规和执法机构及实施办法;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能对交通运输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预防;能对汽车整车、汽车零配件、汽车消耗和辅助材料的质量进行鉴定;能对汽车维修工时、汽车配件、汽车耗材、二手汽车等进行初步估价;能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诊断,制定出正确的维修方案并组织实施;能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获取、分析、、交流信息。为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应鼓励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生参加汽车驾驶、汽车修理、估价师、保险从业人员等国家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
3.高尚的人文素质结构
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强健的体格、充沛的精力也必不可少。
总之,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这也是高等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出发点。
二、交通运输大类招生模式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在学校确立的“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本着“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建立宽厚的知识平台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综合能力,为交通运输领域输送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原则,采取“按类招生、分段教学、中期分流”的招生及培养模式。“按类招生”是指按交通运输学科大类招生,不分专业地大口径进入;“分段教学”是指前两年按大类进行工科基础课教学,后两年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期分流”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人才需求取向,进行二次专业选择。根据学院的师资力量以及实验室条件,设置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可供学生选择。交通运输大类招生模式的年度计划见表1。
三、交通运输大类招生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规划”的作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3]根据“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工程”四个专业方向,按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建立了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具有统一性和公共性的特点,该平台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科门类统一规定,专业课程的体系则按“交通运输类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主修课+选修课”的综合体系来设置。
1.通识教育课
包括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基础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基础生命科学等9门课程,总计708学时,38.5学分,占总理论教学学分26.74%。
2.学科基础课
包括高等数学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实验A、工程制图(机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与设计等11门课程,总计984学时,56学分,占总理论教学学分38.89%。
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指交通运输类各专业方向学生均需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专业概论、汽车构造、汽车性能、交通工程学、交通运筹学等5门课程,总计232学时,13.5学分,占总理论教学学分9.37%。
4.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指交通运输类各专业方向学生可以选修的专业课,共54门。学院规定了各专业方向的主修课程,即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需选修物流技术、汽车运用工程学、运输技术经济学;交通工程专业学生需选修路基路面工程、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需选修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需选修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汽车检测与诊断。学生按专业方向选修主修课程后,其他课程均可作为选修课任选(含其他方向的主修课程)。总计576学时,36学分,占总理论教学学分25%。
交通运输类专业理论教学学分分配见表2。
5.实践教学
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设置了39.5学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技能实践,即军事理论及训练、公益劳动、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实践,即专业认识实习、机制基础实习、汽车构造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驾驶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综合能力实践,即形势与政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四、交通运输类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多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了发展性教育理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等,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如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设备的采用,使传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精简,学生在获取知识手段和思维模式方面产生了新的变革,特别是采用CAI教学软件,既可以进行智能的辅导,又可模拟仿真工程课程的有关实验内容,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提升师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学院每个学期均派出年轻教师到高水平院校交流学习,建设了合理的教学团队和教学梯队,每个学期派两名教师参加外语培训,鼓励双语教学。学院每个教研室张贴有教师工作规范,并有严格三级教学质量评价程序,限制低职称教师的主讲课程,控制高职称教师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3.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教学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依托于交通运输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室和汽车服务工程实验室,各实验室每天下午设置开放时间,专职实验教师可对学生辅导。学院重视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现已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共8处,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供了基地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玉梅等.交通运输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
篇2
交通运输类教指委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职能是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要开展好相关工作,必须了解行业,了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的影响。
最近10年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10年来,公路总里程从176.52万公里增长到410.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2.51万公里增至9.6万公里。按里程来说,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7.2万公里增长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另外,沿海港口共有千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40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76个,综合通过能力61.1亿吨。定期航班机场达到182个,拥有民航飞机3000多架,运输规模居全球第二。全国邮政局(所)达5.4万个,邮路总长402.8万公里,快递最高日业务量突破1800万件。我国已经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大国,但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资源环境的制约也越来越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要靠科技创新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来带动。从根本上来讲,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依靠人才。
10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以公路、水路行业从业人员为例,截至2010年底,共有从业人员3400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的来说,行业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上一届教指委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上一届教指委不仅圆满地完成了2008—2010年的教学指导、咨询、服务工作,而且在没有换届的情况下,大家还都任劳任怨地继续承担着各自工作。各分指委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改善了交通运输行业蓬勃发展和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支撑行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提供行业所需人才的高等教育寄予更高的期望。这就要求交通运输高等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以能力素质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教指委要协助教育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上下工夫,发挥好这方面的作用。
二、明确任务,积极发挥好教指委的职能
在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视频会上,杜玉波副部长指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四个着力”,即着力推动教育理念转变,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着力研究制定国家标准,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着力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探索形成科学基础、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交通运输类教指委要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根据教育部赋予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的职责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开展好各项工作。
1. 为交通运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30年前,我国交通行业90%以上需要工程技术人才。而现在情况不同了,在注重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更加需要运输服务类人才。特别是受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促进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等,对交通运输行业高等教育人才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教指委工作的最重要的切入点,也是教指委最能发挥作用的工作。我们要深入研究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同时,重视文化育人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经历了30多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形成了优秀的行业文化。教指委有责任将这些文化带到校园内,增强交通运输类专业青年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和引导他们今后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这也是各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 为完善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提供咨询
在人才培养目标下,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为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咨询,是教指委的重要职责。
教指委咨询工作涉及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教指委要建立信息通报机制,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为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相关信息,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教指委要开展课题立项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课题申报、立项评审、研究和结题等工作环节,为交通运输类高等院校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提供咨询,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教指委要结合交通运输类各专业特点,开展专业认证方案的研究,包括专业认证目的、专业认证标准、认证机构和认证程序,并开展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
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教师、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标准。在新形势下,教指委要为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提供咨询。
3. 为加强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帮助
总体来看,交通运输类高校教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教学训练少、教学研究少、教学经验少、教学交流少,教学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等。
教指委应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多为高校教师创造交流沟通和学习提升的机会,推进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提升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出谋划策。
三、履行职责,加强和创新交通运输类教指委工作
交通运输类教指委受教育部聘请并领导,是对交通运输类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的专家组织,目前设置有交通工程、航海技术、道路运输与工程、水路运输与工程、铁路运输与工程、航空运输与工程6个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指委的成立,建立起了交通运输行业对行业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机制,促进了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专业化,进一步密切了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教指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指导到位、有力,服务专业、有效,与相关单位密切沟通、积极配合。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对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指委委员,要履行好委员的职责。委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每年参加一次工作会议,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学校或各分指委,而是要按照大教指委的工作计划、目标和任务,积极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和指导高等院校开展教学改革,成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建议者、信息的传播者、校企合作的推动者、高校教学改革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二是对各分指委的要求。交通运输类教指委的工作重点是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各分指委是交通运输类教指委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分指委要在界定的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例如,进行专业人才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建设提出建议,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指导开展校企合作,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改革活动等。
教指委要在工作中提高公信力,树立权威,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三是对交通运输类教指委秘书处的要求。秘书处是教指委的“中枢”机构,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工作既要有严格规范,又要善于创新、灵活高效。秘书处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配备骨干力量,做好对交通运输类教指委委员、各分指委、各院校的服务工作。要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交通运输类教指委、各分指委、各院校开展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成果,提升交通运输类教指委的影响力,为推动交通运输类教
篇3
小贴士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前两年大类培养,后两年进入专业阶段学习的培养模式。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运输运营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铁路运输、物流运输、港口运输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技术。毕业生就业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政府管理部门,运输企业营运组织部门,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规划、设计与研究院所。
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道路本文由收集整理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并熟悉公路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城市交通工程某一工程领域专门技术。毕业后,学生就业面向铁路、公路行业和城市交通领域。从工作技术性质看,可从事交通系统规划、工程设施设计与建设、基础设施运营阶段的维护与管理,道路交通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从就业的单位性质看,可以在交通规划设计院(所)、科研院(所)、政府交通管理等部门就业
一句话概括,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营“建设”,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主要应对运输道路以及与运输相关的各种问题以及现象。
篇4
我国汽车拥有量达到上亿辆,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汽车需要维修、保养等等,现在社会上对于这个专业的优秀人才非常需缺,尤其是拥有丰富汽修或者设计的人才,工资待遇非常高,就业不成问题。
2、交通运输类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全国各地都在建设高铁、地铁等方便人们出行便利的运输工程,而随着这些工程的完工,自然需要大量的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优秀人才,尤其是那种能操控高铁、地铁的专业人才,更是吃香,而且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
3、学前教育专业。
篇5
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11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获批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3200余亩,分为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威海校区3个校区办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38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796人,在职教职工1403人,专任教师103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5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年山东省大学专业排行中位列第8名。
学校以培养路、海、空、轨综合交通专业人才为主体,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工程机械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航空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交通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航海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17个二级学院,还设有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土木工程、航海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54个本科专业,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7大学科门类,工科占主体,交通类专业占专业总数70%以上,交通类专业学生占在校生70%以上。其中,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3个学科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土木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交通运输、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市场营销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设有1个校级科研机构:道路安全、应急与减灾技术研究中心,21个校级科研平台,建有115个实验室,其中,山东省道路交通应急与保障技术工程实验室为省级实验室,交通土建实验中心、工程训练实验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为全国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汽车运用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路面结构与材料实验室、船舶与海洋运输实验室为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实验室,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的办学方针,秉承“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发扬“严、尊、勤、全”的优良校风,弘扬“爱校敬业 务实创新”的“交院人精神”,以“培养交通事业一线具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为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篇6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人才强交”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政策体系、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引进、开发、培养多措并举,加强实施“海州湾英才”计划,扩大人才资源总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端引领、活力迸发、激情涌流的高素质、创新型交通运输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崛起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以“海州湾英才计划”为统揽,突出抓好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培育,重点统筹抓好交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支队伍引进培育,力争每年引进培育各类人次达100人左右,至2015年共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达到300人左右;同时依托县交通运输协会,设立人才发展基金,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平台和机制环境,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各类人才队伍量质优势,基本建成开放型、创新型、迎领型交通运输人才高地。
三、主要措施
(一)创新交通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牢固树立“人才强交”的发展意识,积极构建主管部门引导、企事业单位为主体、行业支持的人才工作模式,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交通创新发展的核心资源,不断增强交通人才工作的主体意识。各企事业单位要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要根据自身实际,在每年年初及时上报年度专业人才需求计划,以便及时与县组织、人社部门对接,做好交通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各企事业单位也可根据局里批准的招聘计划,自行招聘或联合招聘。为加快引进交通专业人才,局将积极协调县组织、人社部门,在制定交通专业人才招聘方面给予倾斜,并将适时选拔部分优秀人才到交通企事业工作,可聘其担任副职,其工资福利待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加强考核评估,对引进的急需人才,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1.5万元的补贴,暂定3年。各企事业单位也要在评先创优、入党申请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注重向一线的专业人才倾斜,及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加强交通人才培训教育。
加强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协调,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培训网络。坚持以自主培训教育为主,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定期组织岗位培训。积极为人才创造学习培训条件,从实际出发,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在职培训学习,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交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有计划地采取分期分批轮训、外出培训学习及鼓励自学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在职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岗位培训教育力度,大力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全面提升业务技术素质,着力打造交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3支队伍,为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管理。
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制定和完善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在交通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中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队伍素质。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管理。按照干部任免权限,全面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管理和跟踪考核,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
充分发挥县客运总公司、交通工程公司及金泰公路工程公司3家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交通就业实习,从中选拨引进交通各类专业人才,为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四、组织领导
(一)完善运行机制。为切实加强对交通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委成立交通引进培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及任务,研究决定人才招聘、培训、使用、管理及奖励政策等问题,力争通过3的努力,基本形成架构科学、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匹配、支撑作用较强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
篇7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系统培养职业人才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超前谋划,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服务“大交通”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2012年起,经过学校申报、教育厅审核批准,陆续与3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3”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建设,相关专业学生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后,经过学院综合素质考核合格者可以直接升入学院学习,不必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在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4个专业进行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项目建设,学生前3年在学院学习,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经过本科学校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核合格的,可以升入本科学校学习,学制2年,合格者取得本科文凭及学士学位。通过以上现代制教育体系项目的合作培养,实现了中职―专科、高职―本科层次的贯通,扭转了多年的职业教育为“断头”教育的现状。
发挥职教集团作用 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为使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江苏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于2010年5月牵头组建了由55家行业企业、7个科研咨询机构和交通运输行业协会、22所中高职院校组成的“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特点,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内部位于南京市的3所交通类高职院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建南京交通高职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等形式的合作,在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游学制”人才培养的试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成为新型消费方式,物流高速发展,但是位于南京市的这3所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分别偏重于公路运输、轨道运输、水上运输中某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综合交通运输知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因此3所学校经过商定,并经过教育厅和主管部门同意,借鉴我国古代游学教育思想,从2011年起,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第4学期分别到另外2所学校学习其他运输方式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在3所不同运输方式学校的学习,成为掌握了3种交通运输方式下的物流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物流业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可以继续在南京林业大学学习2年,成绩符合要求者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该项目在2011年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是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具有示范意义。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院校发展中一个带有方向性的根本问题,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系,是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的具体体现。
篇8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
(1)原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性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着;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二、患有以下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2、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Ⅱ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等。专科专业: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7、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身体条件
男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米,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0米,体重不低于45公斤;身体匀称;
左右眼单眼裸视力,理科类专业应在4.9(0.8)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4.8(0.6)以上。无色盲、色弱;
两耳无重听;
无口吃;
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无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无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驼背,无各种残疾,直系血亲无精神病史。
无传染病,肝功化验指标必须在正常范围内,无甲肝、乙肝、澳抗阳性。
三、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公安学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武器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草业科学类各专业,及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法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不宜就读烹饪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表演、舞蹈学、雕塑、考古学、地质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铁道与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4、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同)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5、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7、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侦察学、学前教育、音乐学、录音艺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医学各专业。
8、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不宜就读教育学类、公安学类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法学、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
9、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此部分内容供考生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参考。学校不得以此为依据,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
四、其他
1、未列入专业目录或经教育部批准有权自定新的学科专业,学校招生时可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本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的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刊登,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公安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按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执行。
篇9
1 提出问题
针对这一全社会性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和专家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学者曹洪军(2008)则从专业设置预测的方向对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进行了探讨,提出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必要性。①冯皓(2009)从本科专业设置和社会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了探讨。②吴越(2010)等人则根据高校专业结构提出了各种调整转型方案和措施。③曾鸿鹄(2012)等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④问美琴和苌庆辉(2013)等人则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关于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相结合的模式,以此来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⑤在以往的学者研究当中,都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分析。没有结合“高校—学生—社会—高校”的循环培养过程,也没有具体的数学关系模型。本文将以贵州省生产总值构成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基础,以高校现有专业和新增专业为导向,确定其产业发展趋势。再结合现今劳动力市场各行业需求人员情况,然后以各行业为基础分析行业中高校的专业,从而确定高校所需培养的专业对口人才。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 对贵州省高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分析
2.1 贵州省高校专业设置现状
据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报道,截至2013年12月,贵州省本科专业共207个。从2012年以来,贵州省启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预警退出机制。2014年贵州省普通高校本科被列入预警专业包括:会计学、教育技术学、文化产业管理、保险、运动训练、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音乐学、体育教育等10个专业。也就意味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2.2 贵州省高校新增专业现状
根据高教司官方网站统计,2010年到2013年,贵州省各高校共增加255个专业(含相同专业)。通过对贵州省8所高校4年新增专业数进行分析,综合型大学和师范类大学新增的专业较多,例如贵州大学、安顺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它们分别新增了13个、14个、15个、15个。其共同的特点是主要以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专业为主。贵州省各高校都趋于向综合型大学发展,特别是师范类高校。例如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和安顺学院新增的除教育学与文学3个专业外都是工学、理学、管理学。而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贵州财经大学也新增了日语、艺术设计、传播学等5个文学类专业。新增专业数最少的为医学类高校,例如调查的高校如遵义医学院和贵阳中医学院仅为8个和4个。
就此提出四个问题:(1)高校设置专业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2)是否具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是否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4)是否依据地方或区域经济的发展。面对众多的疑惑,我们得出结论就是,高校以不断地新增专业来扩大招生规模,实现大学生的规模化生产,以此来促进高校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出路在哪里这个严峻问题。
3 对贵州省行业发展和新开项目进行分析
3.1 贵州省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贵州省历年年鉴统计得知,贵州省2010年至2012年各行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最大的是建筑业,平均增长率为21.23%,其次为工业和营利业,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37%和16.30%。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以建筑业、工业、营利员为主的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同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针对这一趋势,贵州省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适当增设相关专业,以此扩大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
3.2 贵州省固定资产新开项目发展趋势
从贵州省2010年至2012年按产业分投资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新开项目数来看,新开项目数最多的产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平均每年新开项目数为1313个。其次为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为1305个和1271个。而平均新开项目数最少的为金融业,仅为23个。结合贵州省发展战略来看,随着贵州提出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展路线以来,贵州省大量引进各项新开项目,特别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这些新增项目可以看出贵州省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一步说明了贵州省高校需要大力培养新增产业中所需要的专业对口人才,为新增投资项目做好人才保障。做到高校人才培养与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相吻合,结合自身办学宗旨,适当新增时代适应型专业,不盲目的向综合型大学发展,做到特色办学或区域性办学。
4 从贵州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员进行分析
根据贵州省2009年至2012年统计年鉴计算各行业市场平均需求人员得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平均需求量最大。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金融业等产业需求人员最少。2010年至2012年,从各行业劳动力市场需求人员平均增长率来看,增长率最快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长率达到48.63%。其次为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37%、39.17%、39.13%。而增长率呈反向增长的行业为制造业与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平均每年下降了2.5%和4.5%。由此可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将向农、林、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转移。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人才需求量比较大,高校 根据自身办学定位调整专业,提供合适的专业对口人才。
5 高校专业对口人才培养要求的对策建议
5.1 弘扬高校特色办学,严格控制新增专业布点数目
高校作为一个人才输出的地方,应以培养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素质良好的人才为主要目标。那么就需要弘扬高校特色办学的观念,根据办学初衷,作好人才培养定位。提高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办出特色、办出文化、办出认可为目标。以特色办学来吸引专业人才,以特色办学来扩大招生,以特色办学提高声誉。同时,在任何一所高校申请新设专业时,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具备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5.2 完善贵州省产业新增项目投资登记,提高工科类专业建设
社会发展走向决定高校毕业生走向,那么在社会产业新增投资项目中,我们必须做好登记、预测和跟踪。通过对贵州省行业发展趋势和新开项目来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贵州省各高校特别欠缺农、林、制造业、采矿业、电力、建筑业、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现代服务业等等所急需的专业。由此可知以建筑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为首的行业就可以带动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例如采矿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等专业。而在这些工科专业中,需要结合贵州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例如贵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可以提高相关方面专业的设置和对口人才培养。
5.3 完善市场人员需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口机制
市场人员的需求决定了高校专业人才的供给,那么就需要建立市场人员需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口机制。通过贵州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员来看,贵州省主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工业强省为发展战略,意味着需要的技术人才将以工科类为主。而贵州省各高校专业如英语、计算机、会计学、保险、运动训练、教育技术学、文化产业管理、音乐学、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等等专业出现重复设置,使得相关专业人才供过于求而面临失业。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人员需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口机制,以此来降低大学生的失业率。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671018)
注释
① 曹洪军.建立高校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理性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3:30-32.
② 冯皓.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错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24-26.
③ 吴越.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政策转型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7:36-39.
篇10
一、充分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手段和举措。通过及时、有效的审计,加强监督和制约,发挥内审“监督和控制”职能,完善管理,保障资金合理、规范使用,进一步维护财经法纪,防止损失浪费。
二、抓好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交通大发展、大建设、大投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新的形势下,也对交通运输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抓好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重点关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情况和建设资金筹措使用情况。市局将配合省厅、市审计局按照其授权或要求做好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2012年完成S101合相路K256+715-K269+500段水毁修复和S203淮六路K29+000-K33+650段大修工程的审计工作。按照《省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资金审计监督的意见》的规定,组织对2011年实施的危桥改造项目,濉溪县境内的雁鸣桥、C106一桥、曹桥等中桥进行审计。同时,要逐步扩大对在建和续建项目的跟踪审计,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整改落实。局属单位投资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项目由市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三、做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2012年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做好胡亮、赵德志二同志的离任审计;配合市国资委做好杨青同志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
(二)依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度对局属二级机构市交通执法局、市运管处、市公路局(市县乡处)、市交通质监站、市汽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三)积极利用和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弥补审计力量不足,按照“被审计单位付费”的原则,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四、开展预算执行及专项资金审计
积极适应预算制度改革、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绩效为目标,重点关注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加大对所属预算单位财经纪律、损失浪费和财务风险等问题的监督。按照省厅部署,组织做好2011年农村客运停靠站维护资金使用情况及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燃油价格补贴资金审计调查的迎检工作;做好皖交财【2011】390号文件和皖交财【2011】392号文件关于油补资金和源头治超经费审计调查通报的处理意见及建议,跟踪督促整改的落实工作;2010、2011年度干线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的迎检工作。
五、加强内审指导工作
(一)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牢固树立监督也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局属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于2012年4月20日前报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