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郑板桥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很想走进郑板桥的内心世界,可是他,却总让人琢磨不透。正如他画的竹子和兰花,时而高洁清秀,时而狂放不羁,每一笔每一枝,都有其独特的灵性。
有时候的他,顽皮的就像他画中的嫩竹叶:诙谐处更显才学,幽默中不乏机警。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关于他的故事才多如春笋,鲜嫩嫩地夹着几百年的文化内蕴,从他们那个时代钻到我们这个时代来。对于目不识丁又欲附庸风雅的暴发户,郑板桥不动生色地题之:竹苞堂“即“个个草包”,对于不可一世的傲慢富商及仗势欺人的权贵,他又从容挥下怪画妙讽。这一切不仅表现了他高洁傲岸的情操,更使我们眼中的郑板桥显得十分可爱。他虽然十分聪明,却也不免上当。比如扬州一盐商求画,他却说什么也不愿去作。盐商无奈之下,得知他喜欢吃狗肉,便定下一条“狗肉计”。郑板桥闻到肉香,很快来到一抚琴老翁的家中,只觉得院子中布置得干净整洁,老翁弹出的曲子也侍奉宁静悠远,好似天籁之音。郑板桥以为遇见了知音,就挥毫泼墨,连字带画作了好几幅。等到盐商大摆宴席邀请宾客欣赏郑板桥的字画时,他才知道上当了。如果没有听到这类故事,郑板桥便显得有些脱离世俗,高高在上,可有了这些故事传说,他就和邻家哥哥一样亲切了。
郑板桥号称“书画印三绝”,无论哪一方面,都表现出他高超的技艺。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他的诗如”和君胸次有幽兰,竹影相扶秀可餐。世上哪无荆棘刺,大人容纳百千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夷,一枝一叶总关情”等,总能融情入景,由最朴素平常的东西中透出真理来。他的印,随心所欲,尽显狂士风采。有些虽读起来十分可笑,但转念一想,却能品味出郑板桥独有的自尊与个性。如“雷婆婆同日生”、“麻丫头针线”等,有些则是他为纪念自己遇到的一些事而作的。这些印,真实记录了郑板桥的一生。还有各种闲章,字体大多收缩有致,就如画儿一般潇洒自如。他的书法(尽管我不太懂)字体劲秀,画中题款大都别出心裁,既平衡了画面,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时隔百年,每当想起郑板桥,想起他代表的众多传说故事,众多名作古画,以及他如竹般的节气,如兰般的灵气,如石般的傲气,都令我产生了想早生些年,亲自拜访他一下的遐想。然而,时光是不可逆转的,我也无权选择,那么,既然找不回当年的郑板桥,就努力使自己成为“郑板桥”吧!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初一:钟荧
篇2
富翁一听更是喜出望外,赶紧命人给乞丐上茶。乞丐抿了一口茶说:“茶是好茶,只是味道不太醇厚,此乃新壶之故。请试试我这把老壶。”说着就从怀里拿出一把小茶壶。富翁赶紧起身亲自动手冲茶。须臾,茶香便弥漫厅堂。富翁看着这把小茶壶,顿生爱意:“能否把你这个宝贝卖给我呀?”
乞丐说:“原本我是饿死也不会卖的,看在你我有同样嗜好的份上,我就卖给你吧。”边说边拿起小茶壶掂在手里说:“我这把小茶壶能值三千两银子,我只卖给你一半,让这把茶壶在你这里安家。你看如何?”富翁一时还没弄明白怎么能卖一半,疑惑地看着乞丐,等待下文。“是这样,你知道,我也喜欢喝茶,我把茶壶全都卖给你,我就再也喝不到这么好的茶了。这把茶壶卖给你一半,你只出一千五百两银子就行了,剩下的一千五百两银子我存在你家里,就当是咱俩共同买下这把小茶壶,这样我日后还可以经常到你这里来共享此壶,你看怎样?”听完乞丐的话,富翁一个劲儿点头说:“好!太好了!”从此,两人便成了挚交茶友。
其实,乞丐还可用另一种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卖给你也行,但必须答应我以后经常来喝茶。”可乞丐没有做这“一锤子”买卖,而是留一半友情给自己。我来你这儿喝茶并不占你的便宜,你花一半的价钱买下这个壶也没吃亏,“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焦山有个盐商马秋玉,自幼就喜欢诗画,对郑板桥的字画非常羡慕,想结交郑板桥做朋友,可总也找不到机会。当他听说郑板桥为了躲债住在焦山的一个庙里时,他就设了局,想帮郑板桥一把。这日细雨绵绵,他看到郑板桥在冒雨游山,就跑到郑板桥的必经之路等着他。看到郑板桥快要走到近前时,他就装作迷茫的样子,反复吟咏“山光扑面经宵雨”这句诗。郑板桥不知有诈,遂上前作揖说:“如此好的诗句,为何只吟一句?”“好是好,可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下一句。”“我有 ‘江水回头欲晚潮’七个字,您看如何?”就这样,马秋玉通过一句诗和郑板桥相识。于是,他就有了帮助郑板桥的资本。几天后,郑板桥回家,妻子对他说:“接到了你寄回的二百两银子,还了债,修了房,日子过得很安稳。”郑板桥知道这是那句诗的功劳。事后,郑板桥专门去焦山答谢马秋玉,你来我往,两人成了知己。
篇3
先平后奇,妙语生花
王闿运游泰山,晚上住在东岳庙。不料刚好庙里死了一个僧人,众僧都知道他是名士,便请他题写挽联。他提笔写道:“东岳庙死一和尚。”此语一出,众僧大失所望。他笑着环视一周,吟出下联:“西竺国添一如来。”一听此联,众僧纷纷叫好。
赏析:此联为何会有这样的效果?这在于王闿运的巧妙布置。他先以一句平淡无奇的口语作上联,正是为接下来的精彩转折埋下伏笔。当对方失望时,再突然推出高雅精当的下联,提升全联境界,让人惊叹的同时,又回味无穷。
小尝试:某作家到学校作讲座,老师说:“学校来了一作家——”如果让你接下联,你会怎么接呢?
先顺再逆,峰回路转
有家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办事一向拖拉,马克·吐温的文章发表已有多日,却还没收到稿酬。他等得实在不耐烦了,便去询问原因。出纳说:“我们是该及时给您寄稿酬的,瞧,支票都开好了,就是经理没签字,领不到钱。”“早该付的款,经理为何不签字?”“他脚伤了。”“哦!这样啊!那我真希望他的脚早点好——因为我想看看他是用哪只脚签字的。”一听这话,出纳顿时语塞,只好赶紧到经理那里,请经理签了字,把稿酬给了马克·吐温。
赏析:出纳的话听起来似乎无可指责,马克·吐温便顺着他的话,对他提出的理由表示理解。正当出纳放松戒备时,马克·吐温峰回路转,一语中的,指出出纳所说的理由缺乏说服力。这样,“先顺”表达关心,“后逆”表示不满,使出纳无话可辩,又不致过于尴尬。
小尝试:强强早上又迟到了,理由是下雨路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应他呢?
旁敲侧击,柳暗花明
郑板桥早年家贫,有年除夕赊了一个猪头,刚下锅,又被屠户要回,高价卖给了别人。自此这事便成了他的心结,以致后来到范县做官,还规定杀猪的不准卖猪头。他夫人深感这样做不妥,又不好直说。一天,她将一只老鼠吊在房里。夜里老鼠不停地闹,搅得郑板桥一宿都没办法睡好。他埋怨夫人,哪知夫人说:“我小时候在兴化时,有次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却被老鼠啃坏了,你说我能不恨它吗?”郑板桥笑道:“兴化的老鼠啃坏了你的衣裳,又不是范县的,你恨它是何道理?”夫人说:“你不是也恨范县杀猪的吗?”郑板桥恍然大悟,遂吟诗一首:“贤内忠言实难求,板桥做事理不周。屠夫势利虽可恶,为官不应记私仇。”
赏析:夫人不直接劝说,而是创设一种
情境,并以平常之语说出原因,待郑板桥“上钩”后,便一下亮出“底牌”,一语惊醒梦中人,聪明吧!
篇4
记得自打读过“白娘子”后,我便萌生了要畅游金山寺的念头。几十年来,这念头犹如一块心病,久未施治,直把我由一名天真少年,折磨成一介沧桑匹夫,不可谓不苦。这倒不是说,我对金山寺好像格外情有独钟,非要闹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而实在是水漫金山的故事太惊心,白娘子勇斗法海的豪情太震撼。因此,今生今世,我要去金山寺实地领略一番,凭吊一回,感悟一下,为自己补上一堂真爱无价,痴爱无悔,苦爱无敌的人生之课。否则……
个人的一时激动尚未平静,我们一行便到了金山寺大院门口。打量这千年古刹的山门,特别是那块蓝底金字,不甚气派的“金山”寺门匾,我不禁暗生狐疑:难道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天下名刹金山寺?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呵!我知道,这是当今天下风行造假,给人带来的心理障碍在作祟,眼前的金山寺,怎么可能是个“水货”呢?
金山寺依山而筑,是中国有名的“寺裹山”的代表作,始建于东晋明帝时,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寺名曾几经更改,初时为泽心寺,唐时相传因开山得金,改名金山寺。到了宋代,又因真宗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寺名再改,呼为江天禅寺,并被佛门“注册”一直沿用至今,可百姓们仍叫它金山寺。一寺二名,两块牌子,一僧一俗,一官一民,倒也相映成趣。
就在大院门口,我们买了价格不菲的门票,兴冲冲朝山环水绕,花开满地的院内走去。道两旁的地面上,广安扩音喇叭,匣子里正起劲地唱着《千年等一回》,歌声缠绵,煞是动听。只是——
我忽然意识到,在这六根清净之地,如此无所顾忌地大煽红尘之情,似乎有点不对劲。是不是看世人都在拼命捞钱,佛门也有些眼急,抓耳挠腮,推陈出新,想出此等“创意”?
穿过长长的林荫甬道,我们来到“江天禅寺”大门前,只见殿楼雄伟,寺匾高悬,门开三孔,门隔之间的黄色墙面上,分别写着“东晋古刹”四个大字,古朴苍劲,充满禅意。寺前广场,门庭若市,人头攒动。一只槽状香炉前,烧香燃烛的游人络绎不绝。如果猜得不错的话,想必这就是当年法海从方丈内赶将出来,高声叫住小乙相公的地方吧?
踏进寺门,便到了大雄宝殿,无非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菩萨观音,金刚罗汉,与别处大同小异。出殿往上便见天王殿、藏经楼等一班格式化建筑,我们都见得多了,不觉有些索然。再往上就要离开山根殿宇,穿过紫竹林,去到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等裙缀山腰的景点了。听说,那些才是古刹建筑的神来之笔。
正当我们高兴此游渐入佳境时,却不料出了问题。通往山腰山顶的两道必经之门,统统被人把住。只见许多游客转身而出,满脸怒气,拂袖而去。我们好不诧异!一打听,原来还得再买一回票!许多游客愤愤地告诉我们,先前那价钱咬手的大几十元门票,实质上只不过是买了块“江天禅寺”的牌子哄哄眼睛而已。至于大家想看的那些特色景点,即金山寺最具魅力的那部分,如围绕山顶的留玉阁、大小观音阁,耸立山巅的江天一览亭、慈寿塔,以及法海洞,包括登上慈寿塔顶环眺四野,看大江汹涌而去,听涛声经久不息,想白娘子心急如焚,驾一叶小舟飞驰而来的种种感受,那就对不起了,不再加码掏银子,就休想沾边!我们不禁瞠目结舌,百思而不得其解。举凡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考虑:既如此,何不早说?不就是多要几个钱吗!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一了夙愿,难道还会在乎多加几文?理应得到尊重的,却被如此地蒙在鼓里,牵着鼻子一截截朝前哄,作为人,他们的尊严又何在?如此“巧妙”地公然剥夺“上帝”们的知情权,又何异于“忽悠”他们拿辛苦钱来打水漂?莫非佛祖、观音也“一切向钱看”,专一好搜刮?佛门“度一切苦厄”的豪言,也象某些红尘大员样,只是写在墙上,挂在嘴皮子上?……如此一路想下来,一种受骗上当,心灵被愚弄,情感被糟蹋的感觉不可能不油然而生。金山寺的做法显然有些过分,这就难怪游客们要动怒了。
我隐约记得,类似情形早年曾在游故宫时遇到过,不过与这金山寺却大相径庭。故宫里景点极多,一时半会谁也游不过来。因此人家一开始就在售票处说清楚了:为解决景点门票捆绑销售问题,故宫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将景点门票拆分销售,以避免强制游览,造成游资浪费,加重游客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而紫禁城有些景点可以单独买票。很显然人家这是善举,是为游客着想,是对“上帝”的尊重,而眼下金山寺的情形显然跟那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金山寺就不知道学学人家故宫,偏要耍这种明明对游客感情会有伤害的套路呢?这不禁令人想起当年郑板桥游金山寺时发生的故事。
这故事流传颇广,说的是当年郑板桥到金山寺游览,寺里管接待的“公关”和尚见他貌不惊人,衣不光鲜,以为他不过是个普通的游客,便漫不经心地随口说了声:“坐,茶。”随后,那和尚又见他气度不凡,且分外仔细地观赏墙壁的字画,心想此人大概不是一般的游客,就又改口,稍微客气地招呼说:“请坐,泡茶。”并上前请教姓名。当“公关”和尚得知他便是当今大名鼎鼎的书画家郑板桥时,连忙张开笑脸,毕恭毕敬地逢迎说:“请上坐!泡好茶!”当郑板桥游毕,欲告辞离去时,和尚赶紧拿出早已悄然备就的笔墨砚纸,诚惶诚恐地央求“郑大人”题字。郑板桥也不推辞,含着微笑提起笔来,在那和尚躬身展开的纸上一挥而就,写下两行字: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郑板桥巧妙地借用和尚的话,将金山寺和尚前倨后恭看人打发的势利心态和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机智而又辛辣地讽刺了金山寺的“庙风”。
篇5
体验式教学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美术教学是学生美育的重要承担者以及美术艺术的传播者,在初中階段教学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生理的成长,对事物的认知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既是学生审美思路转变的时期,也是审美能力养成阶段。通过体验式教学,恰好能够满足学生与教学的共同发展。本文针对于此进行了讨论。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运用意义
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生对作品的全方位体验,展开教学工作。在心理学定义中,体验是指个体能够亲历或虚拟亲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得到直接经验。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简单概括理解为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体验、直观的感受等,得到对美术欣赏的灵感与技巧,而不是单纯由教师的讲解给予的,进而通过自己的感知去获得知识,学到内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具有如下的意义:首先,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处于感性到理性认知的过渡阶段,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时候,更多的倾向于感性的认知。生活过于丰富且直观,具象化的生存环境养成了现代人接受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习惯,直观不仅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习惯。采用体验式教学恰好能够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另外,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源头活水来。想要了解美术作品,体验一项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只有参与其中,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美的来源,在公益流程的体验与尝试中才能了解匠工艺人的创造性。也正是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才切实的激起了学生更多的兴趣。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性思考
1.提供丰富的体验内容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顺利展开体验式教学,教师就要为学生寻找到丰富的体验学习内容。从敦煌内的壁画,到现代精致的画作,能够流传下来的内容都是经过历史的洗礼,得到了人们的共同认可。而人们认可的,正是基于几千年来共同的文化认同感以及生活的积累。作为初中阶段学生,本身在生活积累、知识积累中都有所欠缺,很难独立完成作品的赏析以及美的发现。加之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与认识,在这个阶段,各方面认知等都趋向于一个统一的发展方向,然而美术作品的种类以及美的展现等都是不同的,此时需要通过大量作品的熏陶,打破学生的固有观念,逐渐接受到新的更多的体验,才能切实地实现教学的发展。
2.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清晰合理的学习体验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对美的感知力等都是逐渐发展变化的,也正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也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也是逐渐发展的,由浅入深,步步衔接。在美术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要先接触到基本的色彩知识,除了认识基础的色彩,还要指导色彩之间的变化与延伸,逐渐提高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学生所要欣赏的内容也是一些简单、直观、便于理解的内容。在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美术知识以及审美意识,教师借助于大量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更深入的体味其中的内涵,接触到更多的美术作品种类。最后,当美术教学上升到对艺术作品的赏析环节,教师则要求学生去尝试创作、尝试展现自己内心的观点。只有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活动,才能保证美术教学的顺利展开。
3.应用情境还原法进行教学
情境还原法值得是在指导学生欣赏相关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情景再造以及描述性的话语,让相关美术作品中的情绪、景物、场面、情节、事件、人物等尽可能的还原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从感情的层面理解相关的创作情绪。美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辅助学生对赏析内容的理解。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作为一门艺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更多的是因为得到了人们的共鸣,满足人们的认知及情感体验。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到这种选择与变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赏析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作品置于相适应的背景之下,并且可以配以音乐、语言等的辅助,从多模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关于《竹》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郑板桥的画作,不能使用以往常用的看图说话的模式,教师可以在古琴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为学生讲解关于郑板桥画画的故事。郑板桥在年少的时候,他们的房子旁边有一大片竹林,郑板桥发现白天的阳光和晚上的柔和月光都把竹子的影子投射到了自己的窗户纸上,窗户纸上凌乱的竹影十分动人。郑板桥有感而发,画出了自己风格的竹子。对于自己的竹子画作,郑板桥则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通过这种情境还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想象到更为生动的情境,并且理解郑板桥的绘画思想,思考郑板桥画作和窗影的关系,原本比较难以理解的写意画成为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深入的了解了作者的,并且产生了对于郑板桥的崇敬,并且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4.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才能切实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与美妙。实践教学是体验式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尝试带领学生学习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的创作,并且通过学生的创作内容传递出学生自己的观点。在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一些较为复杂的如国画等,只要参与其中,并且认识创作的工具,教师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借助于简单的教具,如橡皮泥、黄土等,带领学生尝试民间艺术品的创作。
5.带领学生在探究思考中体验
除了切实的动手能力,教师更重要的是将创作者的一些思路传递给学生,才能从源头启发学生对美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为学生讲解一些创作者的思路,再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如厕所标志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用两个人表示厕所,那么怎么分别代表男、女呢?”然后可以通过衣服,于是通过裙子和裤子作为判断的标准。教师进一步问学生如果所在国家男生也可以穿裙子,又可以怎么样分辨呢?可以用烟斗等。这样的启发尽管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但能够带来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结论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体验美术作品而得到知识,提高审美。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中建立起来的。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且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获得满足感、认同感以及自我价值感,为了进一步提升体验式教学法的实际效果,广大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教学对策的研究,在将来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建桥.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21.
[2]丁宇.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2):153-154.
[3]刘朋.体验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6,(03):181-182.
[4]黄强,王迎红.把握体验式学习特征打造灵动的有效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3,(03):46-47.
篇6
李复堂的绘画生涯,可以分为三个艺术阶段。这三个阶段彼此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相互因果的关系。第一个阶段是他的幼年到三十岁前后。这是他在绘画艺术上面的学习古人技法的阶段,个人的面貌不明显。目前所发现最早的李复堂的作品是在康熙甲午年(1714年)所作的《热河挹翠山房作花果册》。他创作这套作品的时间,是在按照康熙的御旨拜蒋南沙为师之后。从这套册页的风格上看,他虽然吸收了常州画派的细腻雅正的特色,在设色方面也以明秀为主。但是和典型的常州画派的作品相比,他在用笔上却是要豪放自在的多,用墨上也更活泼多变接近于明代的徐渭和陈白阳。古人讲智过其师乃堪传授,李复堂在他二十多岁的作品中就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不为老师的陈法所囿。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石畔秋英图》是他在1715年而作,比上面这套册页的创作时间晚了一年。这件画在绢上的作品,比上面这套册页更接近于蒋南沙的风格。尤其是的花头的钩染和敷色很能得乃师的神韵。但是石头和竹子的点写又显现出他豪放的面貌来。第二个阶段是雍正到干隆初年,他在此期间由于拜高其佩为师,其画风从蒋南沙那里完全变化出来,由小写意过度到大写意。他的书法也由二王秀丽一路的书风变为颜体的行书,出自于《争坐位帖》、《祭侄文稿》。同高其佩的书风也是非常相似的,而且从此之后就没有改变过。相对于蒋南沙那种细腻的画风而言,高其佩的画风更适合于李复堂的性格。高是一个非常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当他觉得用毛笔作画无法走出自己的新路的时侯就果断地改用手指作画。手指画的所表现出来的若断若继续的线条是毛笔无法措手的,在墨色的运用上也是以小块的积墨为主而不是以泼墨为主。这些都被李复堂吸收到他的画中,他在画枝杆的时侯,往往不是一笔直下,而是用一段一段的线条组合而成。别有风韵就是明显自手指画中取法的。在设色方面则是以古艳见长,画牡丹、藤花多在颜色中间参用白粉以增加其厚度和质感。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和吴昌硕多用此法。第三个阶段,是他从山东罢官回到家乡卖画到去世。对于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家分歧意见是最大的。大部分的论家都同意郑板桥的意见,认为他“六十以外又一变也”“散漫颓唐,无复筋骨”。只有薛永年先生说“未免过甚其辞,实际情况是还有一些大幅力作并不散漫颓唐而颇重筋骨,但开始走下坡路则是有目共睹的”。薛先生的观点较之其它的美术史家是更为公允的,他承认李复堂六十之后的绘画作品中间有一些还是和中年时期水准接近的。我认为郑板桥所谓的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李复堂的变法是很成果的,郑所题跋的这套小品现藏于四川博物馆。我们从这套册页中并没有发现有什么衰退的痕迹,其笔墨较之于中年更加的酣畅淋漓。不斤斤计较于物象的真实再现,而是纯粹于主观性情的发挥。笔墨本身的审美性成为他最主要追求的所在。
李复堂衰年的成功的变法。完成了从一个为宫廷画家职业画家,到为自己作画的文人画家的角色转变。他的变法为老友们如郑板桥所不理解是正常的,因为郑的审美的情趣要比他低,无法理解更高层次的东西。有的论者认为郑是他多年的老友又同是画家,对李复堂的评价就一定是正确的。这是有失于主观片面的,在中外的艺术史上一个艺术家创新之作被自己周围的人所不理解的例子是多不胜举的。看来我们的郑县令,对李复堂这位老友实在是有点谬托知己了。他的这段题跋,让中国的美术史界对李复堂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晚年的艺术成就的评价产生了严重的偏差,现在是到了正本清源的时侯了。
我们再通过两件有代表性的李鳝的作品,对他的艺术成就作一个探究。《牡丹兰石图》宽75cm、高175cm纸本,为他晚年的作品。画面上有他的自作诗一首“清平自是才人调,艳丽无如妃子花,记得沉香庭北夜,墨痕粘壁影横斜”。画家在落笔之初虽面对一片白纸,但胸有成竹毫无拘谨之感牡丹、黄石、兰花三组题材相互穿插动静相宜。大写意画是笔笔生发而成的,由第一笔生发出第二笔,前一笔和后一笔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画中主景是牡丹和兰花,传统文人画中以牡丹为富贵荣华的象征,而兰花则是幽人高士的象征。画家用这两种植物来入画,曲折的表达出他既思富贵又慕清逸的思想。画中题诗用唐代杨贵妃的故事,来比喻牡丹于华贵之中也夹杂着几许无奈凄凉。李鳝画牡丹的作品传世很多,有用双钩法点写的也有用小写意法钩完墨线后再用深浅不之色渲染的,而这件作品则直接用墨笔来点写花头的阴阳向背,花瓣的高下仰俯。自然物象和大写意手法的痛快淋漓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最高的境界是意笔工写。从表面上看是信笔一挥,而实际上这一挥是需要几十年的反复锤炼方可成就的。真是所谓的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兰花在李鳝的绘画题材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他画兰的名气虽然没有郑板桥这样大,但从艺术水平上说是一点也不输给老友。以这件作中的兰而言,浓墨写花叶如同书法中草书笔笔见力,组织穿插自然生动。花瓣则用淡墨,飘逸雅洁。总观这件作品诗、书、画、印四位一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在他传世绘画作品中也是不可多见的。《蕉阴睡鹅图》是他在乾隆十四年创作的一件精品,体现出他在禽鸟创作上的成就。画中有其自题诗一首:“为爱鹅群去学书,丰神迄于右君殊 ,近来不买人间纸,种得芭蕉几万株,乾隆十四年六月临天池生本于绿杨湾村舍”。这件作品虽然在诗中自题是学明代徐渭的,但其实是明代四家之首的沈周的蕉鹅图的。只是在鹅的形体上略有变化而已。画中前景是一只酣睡的白鹅,用笔粗旷简洁只在鹅的头部略用颜色点染。虽然笔墨少其意境却是幽深广大的,在道教中鹅是代有灵仙性质的仙禽,王羲之写经换白鹅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作者用充满水份的大墨点来表现园林中的平坡,再以枯墨狂写出劲草。动静之间的关系处理极妙。李复堂对自己笔墨之道有以下的自述“苏、米、倪、黄盛于元宋,有明若文衡山之文秀,白石翁之苍老,天池生之幽怪……本朝虞山夫子,画苑传人,高司寇指头生活,别开生面。山人长于用笔,清湘大涤子长于墨,至予则长于水。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乃凝于神,甚矣,笔墨之难也……”。通过此画我们对他的笔墨观有了实在的体悟。芭蕉是他经常绘制的植物,用笔重而厚水气淋漓。对芭蕉形体把握的准确而传神。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李复堂的赝品可分为二种。一是旧仿,多为清代扬州皮匠刀所为。不是过分粗俗毫无内蕴就是小心谨慎面貌呆板,特别是在款字上疲软无力,不值一顾。二是新仿,新仿作品在笔墨上近似原作,但在纸张的旧气上有刻意为之的痕迹不够自然。只有对他的真品有深入的认识,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辨别出他的赝品来的。
篇7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国宝级绘画。作者张择端,字正道,是我国北宋时画家。《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是一幅长卷。它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河两岸的秀丽风光。这里有村庄、杨柳、驮着木炭的小驴,扫墓归来的轿子、旅店、酒楼、摊贩、熙赜攘攘的人群等,绘图生动形象,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
赵孟\(1254-1322),号松雪,浙江吴兴人,是我国元代著名书画家。他在绘画、书法、诗文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华。他的书法当时已名扬天下,无论篆书、隶书,还是行书、草书,都有很高的功力。他的绘画被历代推崇,所画的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竹石,都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开创了元代画风。流传下来的书法真迹有《洛神赋》、《四体千字文》,绘画有《重江叠嶂图》等。
唐伯虎(1470-1523)名唐寅,伯虎是他的字,江苏吴县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省里考试时获得第一名。他喜欢旅游,一边游历名山大川,一边写字作画,并以此为生,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的山水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画得非常好,同时他也很善于画人物、花鸟、楼宇,诗文写得也不错。留存下来的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等。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他是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经历了清代三个皇帝。他久住扬州,以卖画为业。郑板桥字写得好,篆、隶、行、楷各种字体他都擅长。他最喜欢画兰花和竹子,是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代表作有《兰竹图》,《柱石图》等。
齐白石(1863―1957),号白石老人,是我国现代最杰出的画家。齐白石的父母是农民,他从小放过牛,砍过柴,15岁起做了木匠,21岁时自学作画。由于他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蜚声国内外的大艺术家。齐白石不仅绘画好,而且篆刻和书法也非常有名。他的画以花鸟虫草为主,特别是他画的虾,成为世间少有的精品。他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篇8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人文景点建设
所谓人文景点主要是指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及其他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文化旅游业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文景点都加入到旅游的行业中。2009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就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我市也从这一年开始注重发展文化旅游,以兴化市博物馆和郑板桥纪念馆为主体,整合城区金东门两条历史文化街区和部分名人故居及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组建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我市的文化旅游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我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泰州市和兴化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辖郑板桥故居、刘熙载故居、任大椿读书楼,同时负责成家大司马府、赵海仙洋楼、宋县署和儒学广场历史建筑群的日常管理工作。这几年通过发展,兴化的文化旅游初见成效,加上借助我市菜花旅游节和郑板桥艺术节的平台,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游客人数逐年增长,2012年年接待量达到60万人次。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人文景点要在发展地方文化旅游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侧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点打造既要与历史相衔接,又要与时代相接轨。
每个人文景点都有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含,就像一本书,你不走进去,就不会知道里面讲了哪些故事。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时光早就冲淡了这些人文景点里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只是将这些人文景点修缮了就对外开放,人们只能看到一座空洞的房屋而已。所以,我们在打造人文景点时,既要做到尽量复原历史,又要注重与时代相接轨,打造适合时代特点的历史人文景点,每个景点都做到主题鲜明,个性彰显,内涵深刻,真正成为游客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如我市将清代名中医赵海仙的洋楼(赵海仙故居),建设成江苏省兴化中医博物馆,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该洋楼建于晚清,是清末名医赵履鳌(字海仙)居住行医问诊之所,占地约1500平方米,由主楼、串廊、南北厢房、读书楼、门厅、后花园等组成。2006年实施修缮保护,2008年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我们在做好复原陈列、保留故居的原貌、注重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又在故居里开辟了名中医坐堂门诊,邀请市中医院数位名中医每天定时到故居现场坐堂问诊,常年免费为游客义诊,与观众互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历久弥新的中医药风采,受到中外游客的广泛欢迎,社会反响良好。还有我市的大司马府,建于明永乐年间,为明代大司马(谥号)成琎府第,现存东6进、西7进共13进,是兴化地区保存较好的大型古建筑群,现为省级文保单位。2009年进行了修缮,2010年在复原陈列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打造,在府内分别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竹泓木船馆》、《茅山号子馆》、《兴化木雕馆》、《戏曲脸谱馆》、《垛田农民画馆》、《烙画艺术馆》等十多个专题馆的陈列,建成全省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还有我们在陈五房进士弟打造了全国少有的兴化文学馆,受到国内众多文学爱好者和广大游客的关注。这批人文景点,展示主题明确、陈展手法各异、教育内容丰富,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几年来接待了一大批领导、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中外游客参观人数更是逐年显著增长。
二、景点建设既要与自身的社会功能相适应,又要与现代旅游业的要求相适应。
人文景点的社会功能是传承历史文化,达到教化民众,推进社会文明的目的。在建设过程中全方位地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是景点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但仅仅将这些表现出来,还不能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目的地,因为旅游有它自身的规律,人文景点的建设还要按照国家A级景区的要求,做好与旅游相关的配套建设,以适应游客的不同需要,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如要在城市主要入城口、城区交通要道口设置指示路标,确保外地游客顺利、快捷地到达景区和景点。在景区主要路口要设置醒目的导览图,在景点醒目处要设置游客须知和浏览图,使游客对景区和景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条件的人文景点内要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中心里要设医务室、警务室等,为游客提供医疗救助、咨询、投诉等,服务中心里还要配备一些必需的便民设施,及时地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景点的参观线路上要设立指示提示标牌、安全警示标牌等,展厅和所有的标志和标牌上文字说明,还要尽可能使用中英文,有条件的还要有日韩文等其他外国文字,以方便外国游客游览的需求。目前,兴化市博物馆和郑板桥纪念馆在正创建国家AAA旅游景区,相关配套的设施和标识已基本建设到位,能够达到旅游景区几大要素的要求,为中外游客提供便捷和温馨的游览环境。
三、既要注重景点陈列布展,又要抓好景点内外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每个人文景点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价值,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内涵,要表现这些文化内涵,让世人通过参观得到了解和知晓,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用陈列布展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做好陈列布展,是充分展示景点特色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我市博物馆和郑板桥纪念馆,在2009年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陈展手段,完成了《楚水流长—兴化简史陈列》、《三绝奇才—郑板桥》两个固定展厅的改造,将一批珍贵馆藏文物公开展出,给观众以厚重的人文熏陶和全新的艺术享受,已经成为到兴化市区旅游的游客首选目的地。但作为文化旅游的主阵地,没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是搞不好旅游的,特别是停车场、公厕、游客服务厅、休息厅等的建设尤其重要。这几年我市博物馆不断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我们利用城市改造的机会,争取到市里的支持,在门前广场开辟了一块停车场,基本满足游客日常的停车需求。在入门大厅里专门设置了游客休息中心,配备相应的桌椅,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休闲空间。我们根据客游量的不断增长的实际情况,又及时扩建了馆里的公厕。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游客量增长迅猛,这些配套的基础设施,在节庆和旅游旺季还明显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另外安保方面的投入,也必不可少,除了要加强人防外,技防上更要配备先进监控系统和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这样才能确保文物的安全和游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做好软环境建设。
要发展好文化旅游,硬件建设固然必不可少,但要搞好文化旅游,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光有好的硬件远远不够,还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手段、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符合现代旅游业的要求,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抓软环境建设,首先是建设好一支作风过硬懂业务会管理的文化旅游队伍,这是发展好文化旅游的根本。这几年我们通过各级职业培训、参观学习、思想教育、目标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措施,使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培养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基本上适应文化旅游的发展要求。近几年,兴化市博物馆在队伍建设上成效明显,连续四年入选全市十佳事业单位评选行列,多次受到各级表彰,2011年创建成泰州市文明单位,2012年创建成泰州市旅游行业文明标兵,博物馆讲解部分别被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命名为《党员先锋示范岗》、《工人先锋号》和《五一巾帼标兵岗》等称号。其次要建章立制,要用制度来规范经营管理,避免由于人为的因素而影响单位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避免了可能由于人事的变动而影响正常的经营管理。这几年,我们通过摸索和实践,制定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经营有水平,管理有实效。再次是要建立游客投诉机制,切实保护游客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由此我们专门设立了投诉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市工商局和市消费者协会还专门为我馆设立了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接受游客的投诉。我们对每件投诉,都认真答复和处理,直到投诉者满意为止。另外,我们还定期不定期地向社会各界和游客发放征求意见表,从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确保为每一位游客提供优质和满意的服务。
篇9
关键词:方法 与时俱进 创新
马克思曾经说过:"你想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高中美术欣赏课就是帮助学生们提高欣赏水平,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从事高中美术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虽然课没少讲,话没少说,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再一个就是美术不参加高考所以课时量比较少,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美术教师的难度,美术教师们使出浑身的招数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这就要求除了教师备好课之外,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所以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就要不断地更新,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上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方法。
一、故事引入法
在高中美术教材中欣赏课占了一大半,其中的美术理论知识从前到后环环相扣,一些名词术语听得让人头疼,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就不能干巴巴地讲述,不然学生们理解不了,课就很难继续讲下去了,所以在新课引入的时候,我都会准备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众所周知的个画家。例如我在讲具象艺术的特点的时候,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郑板桥画竹子的故事,郑板桥为一个财主家的影壁墙上画了一片竹子,结果第二天早晨发现影壁墙前面死了好多鸟,原来这些鸟把墙上的竹林当成了真的,都想飞进去结果却丢了性命。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却诠释了具象艺术的特点,那就是视觉的真实性,我觉得这个故事比课本上的例子更能吸引学生,所以讲起来学生兴趣有了,后面的课讲得也就更顺畅了。
二、借诗赏画法
有时候把文学和艺术联系起来讲课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我们在欣赏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我就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来诠释这幅画作品,很快同学们就想到了《江雪》这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就是画,画就是诗,这样一来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在欣赏米勒的《拾穗者》时,通过一首古诗《悯农》使学生们从画中体会到了民间疾苦。所以说把文学和绘画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对绘画的理解,从而也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三、类比法
有很多同学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都有这样的困惑,这些作品也看不出有多好看,为什么会价值连城?他们很少从作品当时出现的意义来衡量他们的价值,于是我在给他们讲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这一课时,我给他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今歌坛最火的湖南卫视海选出的快女李宇春和曾轶可,她们的火爆可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火爆得让人没有准备、莫名其妙,她们之所以火爆不是因为她们的相貌和歌喉无人能比,而是因为她们独特的个性和唱法是前所未有的,就像人们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让他们吃了一回野菜,他都会认为美味无比,虽然大多数人不喜欢吃野菜,但是在某个特殊时代,野菜有时候比山珍海味要值钱得多。就是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们懂得了衡量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它好看不好看,而是取决于它在特定时期的意义。用这种方式去讲,学生们不仅爱听,而且还解决了美术课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讲课的同时,还要知道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去讲课简直就是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历史知识融入课堂,把音乐知识融入课堂。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去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使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活起来,使学生们意识到美无处不在,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篇10
目前,我国白酒市场上最为成功的两个品牌小糊涂仙和金六福,就是以各自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让人回味无穷。 “糊涂”文化与“福运”文化的碰撞
在我们的映象中,孔府家的“喝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首先倡导了具有传统意义的“家文化”,大概也是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可惜“家文化”近来却渐渐衰落。就在这时候,小糊涂仙营造的“糊涂文化”便应时而起。
显然,云峰酒业公司小糊涂仙的创意人员从酒名中找到了切入点。当年板桥先生的伤世感怀和深得孔孟中庸之道的现代人疲于奔命的劳顿心理,“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这也让云峰人心领神会。“做什么样的神仙最洒脱?”“小糊涂仙。”“聪明!”“聪明难,糊涂更难!”这就是云峰人对当年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现解和演绎。
云峰酒业巧妙地将郑板桥“聪明难、糊涂更难”的名言与“小糊涂仙酒”联系起来,从而创作出一条风格清新的电视广告:3人的对话看似朋友斟饮间的打趣,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玩世不恭的样子,而这就是小糊涂仙酒告诉劳碌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糊涂处世。
在这中间,广告创意却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品牌名称的记忆,聪明地将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的文化意境和小糊涂仙酒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文化韵味,风格高雅不落俗套,气氛热烈却不喧闹杂乱,符合既定的广告定位及产品形象定位。
而外籍人士用他自己的真实地说出“聪明难、糊涂更难”,轻松而洒脱的表演无疑又为电视广告留下一个独特的记忆点。当男主角陶醉于品尝小糊涂仙美酒时,仿如置身仙境的幻觉让观众会心微笑之余,深切体会到“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境界。同时,在小糊涂仙的故事营造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人性的复杂、世事的险恶、生存的疲惫。广告中男人们表演以及“聪明难、糊涂更难”的结语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糊涂”境界,又让人们深深体味人生的不易。
糊涂是一种境界,深谙糊涂之道是一种大境界,而把这种糊涂之道和解忧消愁的白酒结合在一起,则是更大的境界,这就是小糊涂仙“糊涂”的艺术。小糊涂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组成了新时代的文化,其魅力在消费者眼前是光彩夺目。
这一套广告推出后消费者的好评如潮,随后陆续推出的其它广告宣传坚持同一诉求方式,注重中心概念的延伸演绎,令小糊涂仙酒的产品形象清晰而丰满,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
在小糊涂仙倡导“糊涂文化”后的一年,金六福也横空出世。
小糊涂仙看来,金六福已经对小糊涂仙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实际上金六福和小糊涂仙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明确无误的说明他们两个是天生的冤家:都想炒作文化的概念,小糊涂仙借用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金六福却在大做“福运”文化概念;小糊涂仙傍上茅台镇,金六福又沾上了“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而且都在广告投入上不惜血本,小糊涂仙一年投入应该在4000万,而金六福2000年投入央视广告就达8300万。真是一对冤家。
虽然二者在不同中有许多共同点,但金六福与小糊涂仙的文化风格却截然不同。在金六福的娓娓诉求中,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人情味,感受到一种亲切和喜庆的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成功的喜悦,激励着人们更加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充分调动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而不是无奈和自我安慰。
一句童声的“好日子,离不开她——金六福酒”广告词响彻了大江南北,其中蕴含的“福文化”内涵,留给了人们多少美好的向往。
金六福的“福运文化”定位的策略正切合了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几千年来,“福”在中国被演绎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把有“福”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福”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里,积淀在老百姓的骨髓里了。尽管人们喝酒并不一定就会得到“福”的享受,但谁都不会破坏这一好彩头。据民间流传:湖北的一位新娘因为没有买到金六福而执意推迟婚期…… 这就是金六福酒品牌文化定位的成功。
事实上,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大概就是小糊涂仙的“糊涂文化”和金六福的“福运文化”都具有极好的认同性,这两种文化在我国是最具代表性的群众文化。
小糊涂仙上市四年来,已赚得罐满钵盈。金六福在去年已有十多亿的销售收入,跻身白酒五强。 提升品牌形象,金六福更胜一筹
打造成功的品牌形象需要长期的全方位的市场策略,如果在最初的光环中昏昏欲睡,终将会象一颗流星一样,只会留给人们瞬间的美好回忆。尽管在道理上谁都懂,但事实上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很好地执行。
从市场反映的情况看来,小糊涂仙是不是一直在努力,通过与金六福的比较,我们又可以得到一点启发。
虽然小糊涂仙在取得一定的市场后,就开始“造名”。如在1998年3月,“小糊涂仙”酒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特别监制证书。1998年4月,“小糊涂仙”酒成为中国惟一荣获“’98布鲁塞国际金奖”的酒类产品。但这些只是一些虚名,现在的消费者又有几个人卖你的帐呢?因为人们都知道,这些“奖”都是靠钱买来的。
在上市不久,小糊涂仙也是在努力着,寻找一切机会来建立产品的知名度及丰满品牌的内涵。1998年中秋节期间,小糊涂仙酒虽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但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加强品牌的美誉度,借助中秋节这个重要节日,与著名月饼品牌莲香楼联手推出“名月美酒荟今秋”活动,配合以促销短片、海报、赠券等手段,有效稳固地将小糊涂仙酒的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大幅提升,收到较好的效果。
去年第四季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国部分市场销售的酒类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小糊涂仙”酒以其稳定、优异的质量达标合格,各项检验指标均符合国家优级标准,许多销售商和消费者评价其为“放心酒”。
除获得“放心酒”的称号可圈可点外,其它的市场竞争策略又何其单调和缺乏创意,仍处于“高开瓶费、人海战”的低级竞争阶段。
但金六福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是在不断地演绎着“福运”品牌形象,将个人的“福”提升到民族的“福”,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轰托的气势是一浪高过一浪,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福运”的气氛在袭击过来。
在这一点,金六福比小糊涂仙是技高一筹。去年元月,厦门金门首次通航,访亲团成员将金六福酒捎给阔别几十年的亲人,金六福又成为人们团圆的喜酒。两岸直通,是亿万同胞之福,民族之幸。金六福的公关活动,很好地将“福运”的理念带进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这又使多少人在幸福之中记起金六福。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去年7月份,北京申奥成功,金六福酒被中国申奥代表团高高举起,以示成功的喜庆,金六福成为人们为民族喜事欢呼雀跃之时的庆功美酒,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酒的范畴,而成为一种象征,即人们为国事举杯祝贺的佳酿。金六福在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将其“福运”文化品牌的塑造掀起了一个新的。
金六福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升“福文化”的范围,它不仅象征着个人的福,而且还是全中国人的福、民族的福。这时候,金六福的广告语也变成了:“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这种定位已将金六福的品牌文化提升到一种民族的“福”。
金六福还利用去年中国足球队出线而不失时机地开展公关活动,向国足们献上庆功酒。在庆功酒的新闻会上指定:金六福酒为国足世界杯出线专用庆功酒,并授权北京金六福酒有限公司生产销售“9999瓶庆功珍藏酒”。金六福在会上算是大出风头,米卢从金六福总经理吴向东手中接过3号珍藏证书时,还迫不及待地询问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拿到那瓶属于自己的酒,已是满面春风。
国足出线后,媒体将米卢誉为中国足球的神奇教练和好运福星,米卢的“好运”和“福星”的大众形象与金六福公司的品牌文化定位不谋而合,金六福公司力邀其担当福星酒的形象代言人。一身红色唐装的米卢端起福星酒,笑眯眯地向观众说:“喝福星酒,运气就是这么好。”
由于金六福人竭诚致力于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被指定为“中国奥委会2001—2004年合作伙伴”。
马年新春,金六福再一次如法炮制体育营销大餐,在营销界掀起波澜。2月28日,中国奥委会授予金六福酒为“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唯一庆功酒”称号。金六福公司随即宣布将生产2002瓶冬奥会庆功纪念珍藏酒,以纪念本次冬奥会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正所谓“喜圆金牌梦,精酿庆功酒”。
“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唯一庆功酒”荣誉称号是金六福酒继“2001—2004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第28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唯一庆功酒”、“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唯一庆功酒”、“第14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唯一庆功酒”、“国足出线唯一庆功酒”之后的又一光环。当中国的体育健儿走向世界的时候,金六福也走向了世界。
世界杯也成为金六福扬名的大好时机。今年4月23日,金六福世界杯珍藏酒赠酒仪式新闻会在国足昆明海埂训练基地隆重举行。金六福展示了他们专为国足出线发行的世界杯珍藏酒,整个瓶体采用24K纯金包裹。金六福打造酒中“世界杯”的公关造势,再一次引起媒体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