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施工与管理

篇1

孙晓全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摘要: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未来建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做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有利于节约建筑施工成本,减少建设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并且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一、绿色施工管理概念

绿色环保是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趋势,而所谓的绿色施工管理实则就

是环保施工管理,即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某个切实可行的方

案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

以及建筑成本,还要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让整个建筑工

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施行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成正比,原有的施工

管理方式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以前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搞

好国民经济,不惜一切代价砍伐森林,开采资源,污染环境。这在浪费大

量资源的同时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城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问

题越来越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经济是发展了,但发展

过后我们还是要回过头再花巨资去治各类理污染,去增加植被,防止沙尘

暴,得不尝失。面对这样的状况,有关工作人员就对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大

的现实意义。

二、绿色施工管理的意义

一般而言,绿色施工管理目标是将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

低至最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用

的高效、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绿色施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所以它成为了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和发

展的方向。绿色施工管理是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在改革开放之后的

几十年里,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自然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但其对环境的破坏性极大,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峻。从其他国家的发展情

况中不难发现,推行绿色环保管理技术是改善并控制国家环境污染的有效

方法之一。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协调好施工建设中各方的关系,控制、管

理好绿色施工的管理过程,切实有效实行生产工艺改革,尽最大可能减少

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方可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三、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1、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案

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建筑施工管理需遵循“绿色”、“环保”以及

“节能”的基本理念。与此同时,为了有明确的绿色施工管理目标,需制

定合理科学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案。一方面,需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及

安全性,进而还要符合节能降耗的标准,杜绝材料浪费,对于可二次利用

的材料,需做好相应的回收工作。另一方面,需根据工程实际,做到科学

规划,保障用地的合理性,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附近建筑物的保护,

并尽最大限度降低噪声,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不便及影响。

2、提高节约的意识,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目标和要求,而想要降

低对能源的消耗必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二是提

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选择施工设备时,在将

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价格当做选择标准的同时还需要将设备对资源的消耗列

入评价的标准,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综合的评价,选择工作效率高、能源

消耗较少的机械设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提

高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设备对资源的消耗。另外,还需要适当增加对

设备的资金投入,引进一些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设备。其次,派遣专

业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进行管理,及时关闭闲置电器的电源,减

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后,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设专人对材料的领

取进行管理,保证所有的原材料都去向明确。

3、全面落实施工中的污染治理

3.1 对泥浆污染的控制

土方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一项基础性施工,而土方施工很容易导

致大量泥浆的出现,从而对施工场地的环境造成破坏。要让泥浆污染的问

题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让泥浆得到控制,避免流向施工现场之外的地方。

而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加强对泥浆施工工艺的创新,对施工中缠身个泥

浆进行严格的控制,及时做好泥浆的固结处理。

3.2 对施工现场扬尘的控制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扬尘,这不仅会对

施工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还会对施工现场附近的居民带去严重的危害。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扬尘的控制,避免其影响施工现场及附

近的环境。其中最好是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栏,让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被

控制在施工现场,从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可以在施工现场

用水来对扬尘进行处理,使其随水下落至地面。

3.3 光污染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严重的管污染就是电气焊的产生的强光,而建筑施

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地方用到电气焊。这样就会导致电气焊产生的强光施

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

在开展施工活动的过程中,要尽量设置挡光设备,避免电气焊产生的强光

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3.4 噪声污染

建筑施工中会用到很多机械设备,并且会有很多需要敲打的施工,另

外还会有很多在大型车辆在施工现场来回运动,所以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噪

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要让施工中的噪音得到控制,

就需要尽量使用质量较好的机械设备,并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避免

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而产生大量噪音。

4、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从我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绿色的

施工管理体制,因此绿色施工管理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的推进进度较为缓

慢。而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作为建筑绿色施工管理发展的基本,不仅能够对

企业的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有效的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周

边生态环境。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污染项目较多,资源过度浪费,

为了对企业污染和能源消耗进行合理控制,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

少的,并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束语

绿色施工管理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中实现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一

种重要建筑施工管理方式,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发展方向,绿色环保的理念

深入人心,应用这一管理方式,不仅能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推广新能

源,改变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还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走入新常态有重

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唐路.绿色施工现状及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4(9):71.

[2]兰立洋.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路径探究[J].居业,2015,

(22):153,155.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76-01

引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在人节能、环保主体日益增强的当今社会,创新施工管理,倡导绿色建筑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更高,并且提高了建筑业中施工管理的发展要求。推行绿色施工管理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实行创新管理必要性

(一)创新的必然需要

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加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根本需要。招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市场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形成,企业如果想要打造百年长青企业,自己必须积极主动寻找新的发展策略和途径。建筑工程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顺利开展是解决企业与项目问题的核心关键。企业与项目之间长期存在的激励不够、责任不明、关系模糊、约束不严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因此,施工管理如何创新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建筑市场离不开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经常会出现低价中标、相互压价、恶意竞争的现象。由于招标方居于买方市场,合同中的不平等要求及不合理条款使其能够设法摆脱责任,但是承包商却处于被动局面。如果设计及监理单位不能很好地解决如上问题,也就更难履行职责、执行制度。此外,由于建筑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广泛存在,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公正与公平;对行业的地区性保护现象也比较严重,不正当、不公平的保护制约着市场的良性发展。面对市场环境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必须认识到建筑市场完善与发展离不开创新管理。

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常用方式

(一)理念创新。创新必须基于理念创新,如果理念上不能创新,就使得创新成为一句空话,就不能引导创新行为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对理念进行创新,首要就是要求企业的领导层对创新的要高度重视,只有重视创新,才会对创新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力、智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用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管理团队,所以,工程管理创新必须被所有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人员放在重要位置,并落实到位。

(二)机构创新。有两方面要求:第一、降低管理成本。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要以成本的降低为基础,既要满足工程管理创新的需要,还要尽可能的降低管理成本,精简机构,较少冗员,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密切联系市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司的组织机构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特别是对于跨区域的大公司来说,如果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则不利于公司灵活运转,不利于公司事务决策的及时、准确,而且管理成本的投入也会加大。所以,对此应当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灵活的安排,根据公司的具体运行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决策的实效性与准确性,提高决策的效率。

(三)技术创新。作为创新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能否成功,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实力,创造成绩,取得成就。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注重技术创新,将会对提高项目的整个管理水平具有很高的作用。

三、绿色施工管理

(一)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指的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和构建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对其不断的进行健全和完善,对绿色施工目标和管理制度进行认真制定,这样才能够使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有效的对施工任务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能够积极参与,明确自己的职责,顺利进行各项绿色施工管理。具体来讲,有下面两个要点:

1.切实构建绿色施工管理机构。一般由两级构成,一级机构包括参与施工管理的的各个单位,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二级机构则主要是管理机构,由各个施工单位组成。这样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就由成立的机构专门负责,能否做到全面、到位。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明确划分不同单位的管理任务。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只有明确自己的任务,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对各个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不同单位间的施工任务进行有效沟通、协调,从而顺利完成任务。

(二)实施管理

制定绿色施工方案之后,就必须要严格执行方案,踏实落实下去,控制施工的全过程,保证绿色施工方案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满足。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绿色施工的目标控制。要科学分解绿色施工目标,必须依据的是具体施工要求及管理方案,要保证实际施工中可以有效体现绿色施工建设目标,控制施工中的里程碑目标; 要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对现场工程的各项数据参数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与工程管理目标内容定期对比,进行项目的优化分析,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进行有效调整。

2.现场施工管理。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对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影响深远,必须要足够的重视。绿色施工现场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制定管理方案、监督方案、指标对标等等。而且还要加大对绿色施工控制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绿色施工管理环境。定期召开工程例会,组织工作人员交流工作得失及管理经验,以便更好的落实绿色施工的控制要点。

(三)水资源的管理

水资源是建筑工程中的必备资源。因此,必须要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杜绝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各类跑、滴、冒、漏的情况,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建议考虑购置节水型的流水节能设备,并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水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浪费情况,应该及时予以维修或调整,从源头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应该在施工场地建立污水处理池,雨水收集池,充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在污水处理后,应该将水运至其他需要的地方,坚决杜绝浪费。其实很多水资源的浪费,都可以通过相关管理人员节约意识而杜绝,而且在施工现场应该加大节水节能的大力宣传,强调绿色环保节能意识,促进所有人员都自觉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四)绿色材料管理

在工程建筑管理中,不仅要注重建筑物安全的管理,更要注重建筑材料绿色换号的重要性。不仅要关注建筑材料的耐用性、外观性、性价比,更要注重考虑材料组成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比如材料中的甲醛、苯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挥发,这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伤害。而对建筑材料采用绿色的管理方式,就必须控制材料的有害物质对人的影响,具体有两方面:1.选择标准、合格的绿色建筑材料,严格控制材料中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尽量避免其对人体健康的损害。2.严格按照绿色标准来施工,比如,在选择稀释剂时不能使用有机溶剂,在涂料选择方面应该选取水溶性涂料而非溶剂型涂料。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质量,而且还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技术;施工管理

近年来我国由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不断的加大了对各行各业的投资,特别是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力度和建设力度,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许多问题随之显现,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等问题严重,建筑的节能技术更加受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建筑施工的节能技术也进一步加剧了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成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所以,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节能技术,不仅是我国建筑行业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建筑企业促进自身发展所重点思考的问题,下面将详细分析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提出参考。

1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概念描述及其重要意义

1.1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概念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是指依据我国(或企业)的节能设计要求推进的建筑项目,并且建筑企业要严格按照节能标准有效执行的强制性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技术目的是在建筑工程节约能源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要求,达到既节约能源,又能为人们提供符合自己的安全、舒适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它一方面符合了现在全世界倡导的保护环境要求,使用的安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使用后无污染;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使用的可再生的能源代替原来的不可再生的、有污染的能源(矿产资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加深,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前进,当是,社会经济飞速前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消耗,带来了资源的严重短缺和环境的污染问题严重,日益危险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将进一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我国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重,要想建筑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寻找可代替的能源和实施能源的节约是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最重要的一环节“建筑施工”环节中有效的、合理地利用节能技术,十分必要,而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是建筑施工管理,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实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节能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阻碍着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节能方案的设定和对降耗的管理等等方面,下面主要讲解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降耗的方案和降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2.1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降耗方案

因为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发展还是正处于起步初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还不能很好地与建筑工程施工相符合,工艺还存在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与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相一致的法律法规有些并不是十分完善,这就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技术应用缺少了必要的制度化加以规范,无论是其中的政策保障还是节能体系构建都显得相对滞后,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技术的有效利用。

2.2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降耗管理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本来就繁琐复杂,涉及范围广,所以,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技术降耗管理对于当前建筑施工而言显得尤为紧急,这对于工程建设工期及质量都是有效的保障。

3建筑施工中整体节能设计

建筑施工中整体节能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的节能环保的整体体现,具体是分析建筑周围环境,通过选址规划,外部形体设计等使建筑整体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达到节能目的。

3.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屋面保温节能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保湿节能技术涉及各个方面。在进行处理时要注意各方面统筹兼顾。首先是在节能技术的选择上,我们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的保湿性能、材料的隔热性能的要求,但是在过分的注意建筑工程房屋屋面保湿的节能效果是时,也不能不考虑建筑工程房屋屋面的活动和坡度的计算,要防止出现“热桥效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保湿节能技术的应用在技术处理时,还要考虑外在因素,天气的选择也会影响保湿节能技术的结果,晴朗的天气有利于施工的顺利和屋面防水层的建设。

3.2建筑工程施工中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

我国所推行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可再生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洁净、最便利的普遍存在的能源,通过科学的能量转化,使太阳能转换为人们所需的电能、热能等等,这点在北方城市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南方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地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对空调的使用,起到自然通风的技术。

3.3建筑施工中改进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面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而且就目前的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来看,这些新型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是值得肯定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相对比以前,不仅是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施工能源的节约,也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例如在我国以前的建筑施工中,主要是采用搭接的老形式来连接钢筋的,使用虽然比较方便,但是这种搭接的方法不利于建筑材料的节省和对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浪费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而现在采用的新工艺螺纹连接,是在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存留下来的,被人们普遍认可和大面积的,也成功的节约了建筑材料。可见,建筑施工工艺的改进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应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致力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将其与工作效率和建材节能连接起来,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3.4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

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使用要深入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中去,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和人们所希望的节能型建筑。所以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管理,就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全部人力和物理,安排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监察,对浪费浪费资源现象、施工工程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能马上的进行调整。

4结语

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改进施工工艺,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不仅给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巨大、长远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实现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有效、合理的利用,这样不仅会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能很好的带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作者:罗燕 单位:恩施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参考文献:

[1]刘启源.浅谈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A].科技之友,201(003).

篇4

关键词:施工技术;现场管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建筑活动中,由于不同专业有各自的特性,难以做到完美的配合,难免出现各类施工问题。然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本身的发展都比较完备,只是由于专业间难以有很好的协调、调度,这才导致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想要将工程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平,工程管理方就必须密切关注各专业间的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建筑的预期目的。

2.工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专业、各部门的因素,使得工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因素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施工技术方面

在当今的建筑活动中,高新技术在各专业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水电、空调、监控、宽频网络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存在于各种新建筑之中,在这些技术应用的越加广泛的同时,人们对于其安装的技术、方法、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由于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空间及安装次序的要求,在对其进行布局时候,若是不能将所有问题都全面的认识清楚,并仔细谋划,就容易为工程造成问题。

由于个人审美观念的发展,在现代建筑中,建筑商们进行建设的每栋建筑都形成了各自的独特特点,不同的建筑之间很难找到雷同之处。大量异类建筑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施工建设的难废,更为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加大了难度,这极易造成问题的发生。

由于技术的革新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施工人员不能快速的掌握最新技术的操作与使用,也会给建筑施工带来问题。

2.2管理体制方面

现在的单位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大多会将工程进行分包。由于各单位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希望自身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从而为本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导致了分包单位之间工作内容产生混乱,这极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增大了管理方面的难度。

其次,由于施工组织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责任不够明确,消极怠工,相互之间推卸问题。另外,由于管理与施工人员业务素养以及个人素质上的差异,这极易给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造成麻烦,成为工程产生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后,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分工之间的问题,不同专业的人员对于其专业之外的技术、工序上的要求几乎都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与掌握,甚至由于技术上的革新,导致部分人员对于自己专业上的技术控制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这就给专业间的协调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问题。

3.施工协调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其实只要能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合理的制定施工工序,按部就班的完成规范要求,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做好协调工作其实并不难。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专业进行协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工程中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解决工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

3.1重视工程协调工作

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认真对待自己所经营的工程。在工程运作的过程中积极协调工程各部门,合理的协调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之间的工作,以对工程负责的心态推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2健全管理机制

长久以来,人们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在较多的情况下并没有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工程管理,这不利于工程的建设,加强工程管理机制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在建设工程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工程的管理者应当注重工程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在技术以及人事的管理上可以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工程上的每一个参与人员确立明确的定位,规范管理秩序,进而实现健全管理机制的目标。

3.3改进协调管理的方法

要实现对于工程协调管理进行改进的目的,管理者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第一、技术上的协调工作。图纸质量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对于自身的专业工作一般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但是在与其余专业进行配合的时候就常常会出现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工程的管理者应当在进行图纸会审的过程中认真的落实图纸内容,发现并解决问题,将问题解决在图纸上。图纸会审是对各方工作进行协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图纸会审的时候,工程的各参与方都将会对自己手中的工作进行技术交底,此时,由管理者对各方进行调度、协调,使得各方对于其余部分的工作内容有个充分的了解,可以有效的发现并解决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于工程管理的协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管理上的协调工作。管理者在进行各方协调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对技术上的问题予以重视,更需要为工程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机制,通过规范工程管理来实现协调各专业之间配合的目的。要实现管理上的协调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下面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①挑选对于工程各步具有全面了解并对各项工作都掌握充分的人员,成立合适的领导小组来对各个专业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从而保证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②明确各问题的责任,建立合理的惩奖制度。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建立合理的分级制度,明确各级的责任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订立完善的惩奖制度,有功必奖、有过必罚,以严格的惩奖制度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工作热情。③建立严密的验收制度。在建筑从图纸设计进行到成品阶段的时候,应当进行必要的工程验收。在这个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由图纸之中走进现实,这更加的形象直观。在这个阶段进行工程验收,可以通过对于实物的观察,直观而准确的发现工程中的缺陷与不足,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可以通过此时的验收工作来发现并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进而有效的减少工程中的问题。

第三、组织上的协调工作。为了达到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的目的,工程管理者可以设置专门的协调制度,定期举行协调会议。在协调会议上可以将这一阶段内发生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并且明确下一步的工作内容与各自的工作任务,使得每个专业对自己的短期任务与责任有个明确的了解,便于本职工作的展开。

3.4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应当学会总结经验

对于工程管理人员而言,在工程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全新的,不同以往的,而有的问题则在工程与工程之间,甚至是同一工程之中都会发生数次。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工程的管理者,在问题发生之后,除了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之后,应当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让自己对于工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减少问题重复发生的可能,甚至加以避免。

3.5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

就建筑工程而言,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都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其工程质量的优劣与操作人员的能力密切相关,各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可以为工程顺利而完满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工程管理者在加强工程管理、协调各部分工作的情况下,应当注重各部分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使其形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尽力避免问题的发生。

篇5

可视化管理是一项现代化管理技术,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视频、管理软件等先进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监控,通过安装于施工现场的摄像头,对施工现场作业及各项施工活动进行视频采集,借助于无线视频,传送至办公室,通过视频编码器转换为数字化信号,利用网络传送至监控中心,通过视频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了4D理论,并提出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2000年,清华大学成功构建了4D施工管理模型。2002年,进一步构建了扩展模型,采用WBS结构对施工现场材料、进度、机具设备、人力、成本、施工现场布置进行4D动态化监控与管理,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对施工项目进程进行跟踪与监控,将项目过程分别存储为多媒体文件,并为日后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近些年来,面向对象技术发展速度日趋加快,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受开发设计人员的青睐,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标准。

2构建4D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

本文以4DSMM++为技术依托,结合面向对象技术,构建了4D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该系统以施工现场实体3D模型库、施工现场管理数据库作为基础。其中,施工现场实体3D模型库负责提供该系统所需的所有机具、设备、设施等三维立体信息。在构建施工现场实体3D模型库时,先在AutoCAD中,对施工现场3D实体场地模型进行构建,利用转换接口,将该模型转换成相应的三角形,并将其顶点坐标存储于数据库内。将此类顶点坐标提取出来,借助于OpenGL图形系统,可以构建出施工现场3D实体。而施工现场管理数据库,可以对施工现场所有信息进行保存,如施工设备、设施位置坐标、存在的时间,施工材料需求量、施工设备的型号及位置等,是对施工现场全局的综合反映。系统管理员及用户可通过增删、修改数据库中的记录,对施工现场管理数据库进行构建,实现建筑施工现场实时规划与布局。建筑施工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施工现场的3D布置、4D模拟、施工机具设施的动态化管理等功能。

2.1施工场地3D布置

施工场地3D布置,是以建筑施工方案与进度为依据,对建筑及其施工所需设施、机具、设备的现场平面与空间进行综合规划与科学布局,也是施工准备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文明作业的基础。施工场地3D布置是将施工现场所有地上、地下已有建筑、拟建建筑、管线、构筑物位置及尺寸、运输道路、机械设备、加工厂、库房、临时建筑、水电线路、安全防火设施等进行全面布置。系统所提供的现场实体3D模型库及多种辅设计工具,可以对建筑施工不同阶段现场的布置,如红线、围墙、运输道路、建构筑物、堆放地、搅拌站、加工场地等所有设备、设施进行规划,实现了施工现场布置的可视化。

2.2施工场地4D模拟

传统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很难全面反映施工场地布局的动态化变化,也难以表达不同施工层场地的利用情况。在施工现场布置过程中,工程师只能通过经验进行调配,加之情况复杂、考虑不周,极易引发施工现场运行的各种冲突、矛盾,甚至导致设备、设施等出现不良事故。可视化管理系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系统以4D施工模型为基础,可对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进行动态化模拟,并能够显示任意时间场地的布局情况,并结合施工进度,对现场设施、设备变化进行动态模拟。在系统中,用户可指定某一施工时间,并显示出该时间下的施工状态,便于用户及时修改场地布置,加强施工现场的优化控制。

2.3施工机具设施的动态化管理

系统提供了施工机具设施综合管理功能,通过系统所构建的4D化场地模型及3D化设施、设备实体,可以链接至施工进度计划。用户仅需在屏幕点击场地,就可以显示该实体的名称、型号、标高等信息,也可对其进行实时修改。用户还可结合场地类别及任意时间段,对设施、设备信息进行查询,借助于图表对不同阶段设施、设备及场地分布、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输出,实现了施工机具设施的动态化管理。

3结语

篇6

对建筑施工工程来说,建筑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建筑的成败,没有一个很好的质量,这个建筑是不成功的。只有严格控制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保证的措施,采取质量预控,才能实现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目标。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建筑企业的发展也是很迅速,这就导致了人们的对建筑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很多企业为了赶工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很多环节和技术,这就在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控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建筑的质量带来了危害。

1、没有真正有效地运行质量体系。对于很多建筑企业来说,在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体系上,大多数项目上都没有被真正有效地运行,相关的程序文件也得不到贯彻执行。一般表现为:对于建筑施工的方案和设计上都是编制欠缺针对性,指导书不能跟实际操作相匹配,很多项目的实施都是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有些材料没有达到标准的规格,在检验中没有到位的话,就会使建筑中使用到劣质的材料,或是工程技术方面不规范,质量控制与管理不合理,不能突出重点,甚至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不及时、不客观等,都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施工企业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我国在建筑方面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在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有些企业因为他们的法律意识太淡薄,法律观念弱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时常有违反操作、技术措施不合格、偷工减料等行为,造成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合格、低劣,引发了不必要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的质量取决于建筑的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后期的维护、配套设施等多项因素,只有建筑施工是建筑项目形成的,建筑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它主要特点是:

1、影响因素众多。建筑产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而且呈整体性。但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例如:材料质地、施工工艺、施工设计、操作方法、管理措施、资金实力、建设周期等等,产品的唯一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中必须对这些因素都要必须关注,从而保证科学施工。

2、质量浮动大。建筑施工只是对一个项目进行施工,不是批量进行,尽管建筑施工也有其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但是根据建筑施工的地理环境、投资环境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不同的,完成的质量也是不固定的。

三、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建筑施工是实现一个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直接决定最终项目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做好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控制。每一个建筑工程的都是由人、材料、施工技术来参与完成的,每一个项目在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控制上,都是有其独特的特殊性的,因此在进行质量与控制时,应该从这三方面下手:

1、施工人员方面。施工人员的管理是要靠制度来完成的,让每个人都能充分的融入到建筑施工这个组织中来,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来说,施工经理是保证建筑施工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在工程质量上有着直接的责任;项目技术负责人,他们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问题负责,在制度上,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严格保证工程要按照设计方案来执行,进行科学施工;施工队或班组人员,他们是负责执行具体操作的技术人员,要按照施工的要求,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建筑工程,但是他们在规范的制度上也要明确责任,落到个人头上,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顺利的进行,也保证了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控制。

2、施工材料方面。材料是建筑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完成施工,而材料的质量根本上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没有高品质的材料,就不会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只有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才能让工程的质量得到重要保证。首先要对材料进场时进行验收,对材料的外观、性状、尺寸、数量等进行检查,还要检查材料的证明文件和供货商的供应资质,相关的技术保准。其次,要对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对部分材料进行取样,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查,然后要由检验部门的代表来到现场证明,确认取出的样本符合相关的规定,然后对样本封存起来,直接送到试验单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不同的材料,对每个材料的质量控制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的还是那些常用的材料,例如水泥、钢筋、砖块、胶结材料等。这些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它们的取样、检验都要按照国家的规定来进行,质量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3、项目的施工工序方面。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钢筋、砖块、水泥等材料的堆砌、粘合等方法,不是简单的,是要遵循一定的施工原则的。这种原则是要在施工的工序中形成的,因为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制约的工序组成的,工序的质量是基础,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想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质量,首先就要必须控制施工工序的质量,即要知道投入每到工序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其次,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在每到工序中完成的产品是否达到了有关质量的标准。这就需要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工艺的规程,控制工序活动中的各种关联因素,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建筑施工是要分阶段进行、验收的。工序活动的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的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及时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动态。

四、结论

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对建筑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生存发展下去,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目前建筑行业出现的问题来说,无外乎都跟质量有关,这就需要从根本上,对建筑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详细、规范、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的质量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曹凌云.浅谈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

[2]陆永军、刘小俊.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2).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协作;配合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协调配合的特点

1.1 需要协调配合的方面很多

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配合的方面很多。首先有人员上的协调,这不仅体现在上下级间的沟通协调上,也包括部门间同事的协调配合,还有公司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协调上。其次是约束关系的协调,鉴于项目的施工建设承包给了施工单位,甲方人员要时时监督承建单位的工作进度、工程质量,对于施工难点要和承建商共同探讨,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筑施工管理的协调配合还有一个阶段性问题,当项目处于不同阶段时需要协调配合的方面又会发生变化。

1.2 协调配合难度较大

项目的施工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涉及多方人员、部门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阻滞整个项目的进程,这直接提升了项目施工过程中协调配合的难度。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沟通不到位,配合的不好而产生的项目停滞或产生工程问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协调配合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工作内容,必须落实到位。且项目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例如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想谋其不正当利益,供应商间产生的争执矛盾,这些难以预料与控制的因素也为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增添了难度。

2 建筑施工管理协调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的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上的协调配合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有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与改善的,有些问题牵涉的因素较多问题本身也较为复杂,则需要在长期的工作积累过程中不断完善。

施工过程中,设计和工程部门难于达成共识是时常发生的事情,项目在从理念转换到现实的过程中,有赖于两个部门的充分协作配合才能达成。然而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有的设计理念实施起来施工难度较大,而设计部门对于设计又过于执着,从而造成分歧。

工程部与成本部的冲突也是项目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两个部门要想完全无障碍的协调配合是很有难度的。成本部基于其工作理念会最大程度缩小成本开支,降低工程造价,这对工程过程提出很大的挑战,在用材上、技术手段上都提出较高要求,两部门间的矛盾由此而生。

工程部和承建单位间的协调配合也是矛盾多发的部分。基于项目工期的前期规划,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有严格的工程节点,要求施工单位良好执行,同时还要很好的保证工程质量。两方之间良好的协调配合是保证工程能够按照规定的进度进行的保障。

3 搞好施工管理中协调配合的对策

3.1 树立相互协调配合是工作之本的思想

鉴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要树立把有效的沟通协调作为工作之本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让沟通协调意识深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来。企业只有有意识的在平时工作中强调协调配合的重要性,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与此同时,企业在需要作出相应决策时,可以让多方面共同参与探讨,让每一个部门表达他们的意见,也听到其他部门的想法,然后从各个部门的综合考量出发,再做决策。这样首先保证了决策的公平性,也让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深入到决策过程中,从而加深大家的协调配合意识。

3.2 部门间加强沟通及相互理解

建筑施工过程绝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良好配合。沟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冲突及意见的分歧,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会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门间要多做沟通,要相互理解,客观的分析问题,适时采取让步。如果是设计理念确实难于找到合适的工程技术手段表达出来,那么设计部门要加以理解,沟通协调后找到问题所在,及时对图纸进行修改。如果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部门成本意识不强,造成不必要的原材料损耗,提高了成本造价,则工程部门要及时作出改善,改进工作方式。

3.3 施工企业与外部企业间的协调配合

与外部企业的交流网较广,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而言,施工企业必须与外部企业有联系,与外部的有效协调与配合是保证企业利润率的重要手段。与外部企业需要协调配合的内容众多,从工程实施的经验来看,在这些协调内容上,施工企业都应该安排对口的专业人员负责处理。

4如何做好施工管理中的协作与配合

4.1管理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结构的优化和投资总量的优化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两个方面。结构优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施工的要求将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不能这多那少或这少那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如果配置不合理,生产能力只能以较少资源配置来发挥。投入总量的优化:总量的投入在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必须按实际需要。因此,优化必须分两个方面即结构优化和总量优化。工程建设开始后,项目部要根据工程计划和劳务合同,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能劳动力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4.2建立完善机制

建设一流的工程同时要想打造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管机制。要想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要按遵循“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竞争上岗制度,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使队伍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活力。很多成功的例子表明:通过竞争机制可以转变队伍的作风,提高效率、大家的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劳动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并能严格地去执行,强迫人们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划进行施工作业。只有这样才能让规章制度切实生效,促进文明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4.3成本的管理

建筑工程成本: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位自己创造的价格(即工资)。成本管理的核心就降低建筑产品和施工中的成本,而围绕这一核心进行的管理工作统称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制度各种成本费用的定额并制定计划,制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并执行,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的检查分析并进行改善、成本预控,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成本管理的目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挖掘内部潜力从而增加利润。建筑工程成本又称安装工程成本,分为建筑和安装两部分,是建筑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成本不包括安装施工工程中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工程项目的盈利)。工程项目的成本是安装工程的造价中要扣除盈利的部分。

5结语

项目的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涉及到很多合作部门及合作单位,项目要想顺利进展则有赖于各方面的有效协调与配合。充分的协调配合的确是很有难度的事情,然而这却是工程施工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及根本。在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理性对待、客观分析,及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部门间要多做有效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共同研讨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项目的建设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建成。

参考文献

[1] 曹大平.建筑施工管理的协调与配合[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3).

[2] 陈焯宇.建筑工程施工协调管理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7).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创新

Abstract: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needs to problems found in continually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with more perfect attitud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无论在哪个行业,管理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整个行业能够充满活力、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柱,也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取有利地位的至尊法宝。建筑行业无不例外。要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建筑施工管理者,在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必须注重创新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运用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管理。

1、现代建筑施工管理

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等是建筑工程本身所包含的程序,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工序,因此在对建筑工程管理起来程序也比较复杂。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控制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要素。它要求管理者从发展的视角、全方位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材料、资金、技术、劳动力、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是工程进行的前提条件,其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以及与环境的适应性的特点,需要管理者对生产要素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可通过以下两方面管理生产要素:

(1)合理、优化配置,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有效性,使生产要素发挥最大潜力,在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时,要根据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材料的分量上进行按比例合理调整,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优配置。

(2)“动静结合”

力求在动态中管理,保持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管理者根据工程施工的基本规律,合理的对各生产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由于成本、质量、进度是每个建筑工程施工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它们能否有机结合,是决定这个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工程策划管理人的潜在目的,因此成本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关于成本控制方面,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各行业追求的目标。很多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成本投资不合理降低,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的不仅会在安全质检中被重新返工,同时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成本问题需要在合理配置的前提下降低,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体系中资源调配。

二:动态控制原则。因为建筑工程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所以在施工前,对成本的规划时,就要统筹全局,系统控制。随着施工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变动调整,实时控制好成本。

三:目标管理原则。在工程施工前,为了确保施工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施工的浪费,且能确保工程质量,应先树立长远目标,进行规划。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责、权、利与成本有机结合,奖罚明确,职权分明是管理者为达到预期目的应处理好的重要因素。

五:进度控制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一项程序。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真个工程的进程和成本投入的多少。如果进度控制的不好,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样错误可能会呈恶性循环发生在下一个工序中。所以管理者要对工程的进度合理控制,在施工计划中合理配置资源,在工程进行中,定期做好进度总结。

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安全工作是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施工现场的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人人树立安全意识。设立安全小组,随时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测。

在对工程参与人员进行培训时,首先要建立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机制。对劳务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对人、材料、机械、环境等的控制要严格控制,以保障工程质量的提高。其中,基础施工、高空作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的主要对象。

基础施工相对于高空作业主要是依附于地面的施工环境。在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施工天气等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确保达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开工。高空作业是一项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工程,不仅是对施工人员自身的人生安全,还涉及到施工环境周围的建筑物和人群。所以设置、围栏、搭建防护棚、出示警示牌等是高空作业有必要采取的一些安全措施。

3、完善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施工团队,管理者必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让各工程参与人员积极应对、职责明确,加强队伍凝聚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培训机制,使施工人员的素质得以提高。在进行监控管理时,应在材料的采购、运输、质量检测以及建筑配件等各种设备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为了顺利进行施工计划、完成预期目的,应制定质量、工期、成本等项目的施工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秉持创新原则,不断给施工工艺加入新元素,提升设计水平。

4、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组织管理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首先规范技术如施工图纸流程、标准等进行说明,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其次让施工人员会审和学习利用施工图纸十分必要,再次应对工程技术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

5、施工管理创新

技术的创新是施工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学习、引进和利用、以及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进行合理运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对技术创新,才能保持施工管理团队充满活力,保质保量完成施工。

结语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只有联合实际切实解决问题,且抓住创新机遇,在管理各项目中注入创新思维,才能让整个团队充满生机,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火明.建筑施工管理关键问题探讨[J]. 科技信息.2008(20).

[2]佘国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3]臧明龙.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1).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改进;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房地产的蓬勃,使得建筑企业的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促进该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竞争也随着日益激烈。各个建筑企业都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的发展壮大。保证施工质量是最为直接的手段之一,而建筑工程具有较多的特性,如规模较大、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涉及部门多等,使其的管理工作综合性极强且极为复杂,对于管理人员的水平要求也较高。如果出现质量控制不当,则会直接造成该项目无法验收合格,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及形成社会效益。因此需要及时妥善的解决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及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准备工作不足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顺利完成建筑项目或者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减少工程的施工周期、配置人员、缩减开销等,而忽视了多余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检查和监督,而导致了多种问题的出现,如设计方案变化、材料供给效率低、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及时而出现故障、资金周转困难等,该类问题都会导致在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或者出现纠纷等情况,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1.2设计工作变动

在对某一建筑项目的设计之初,设计人员首先考虑的是视觉效果、艺术特征或者创新理念等因素,而忽略建筑的抗震性能、与环境的协调性及可操作性等,在后期的遇到较多现实问题时,无法达到设计效果时,即需要反复改动设计方案,由于许多建筑各个部位均有一定的联系,改动后其他部位也需要一并改动,过程十分繁琐,且影响施工质量。

1.3忽视质量隐患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存在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设备的使用寿命及耐用性较差。而在工程施工完毕后,对其进行质量验收时,对于外部暴露的质量问题较为关注而忽视了,而对于不明显的质量隐患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如管线的耐用性、焊接质量、各种设备的测试等,导致了出现较多的质量隐患。

2.相关改进措施

2.1合理选择施工单位及控制施工过程

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信誉、技术能力、设备实力、人员技能、等都是建筑施工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应先充分考察工程的规模、性质、特点清情况,在比较各个施工单位的上述指标,并配合考察其财政状况及过往的施工经验等,合理选择实力较强的施工单位。通过竞标的活动选定施工企业后,还需要委托专门的的建筑工程监理单位根据施工项目合同,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察[2]。在进入施工程序后,需要通过合法的程序申请质量监督手续,制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内容及其他具体项目,以便准确的的确定施工周期。如果出现不可抗力的情况,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宜施工的重大因素等,应侧重于施工的质量而不是在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对其的质量体系也需要进行严格监控,并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如检查其施工方式是否合理、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测试等,如果测试不合格或者质量存在问题,应立即使其在一定的时间内调整施工方案,解决质量问题,并根据情节实施奖惩措施

2.2检测施工单位行为

监理单位对于施工单位行为的检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为整体项目的处理及其具体施工行为,具体内容如下:①整体项目处理 一般来说主体工程需要实力强大的单位完成,而不允许注意出现工程的分包、转包或者将部分工程分给资历或者实力未达到要求的其他施工单位,②施工行为检测 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原材料质量、所配备的机械设施、人员组织形式、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如果发现材料质量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应及时将材料退回。根据施工的相关施工就似乎标准,将施工流程细化为多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逐一核查。每一项环节的核查内容包括建筑的垂直向高度、垂度、拱度等参数;钢筋材料的规格、数量;面积尺寸等多种可变动因素[3]。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相关安全事故隐患或者不稳定因素,应及时进行有效调整及改进。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较为特殊的情况而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应将调整后的方案及设计图纸一并交由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此才能继续施工。

2.3建立施工责任机制

将整个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的划分为各个较小的部分。如施工流程、施工内容、施工地点等,并将该类环节分配给相应的部门,再建立相应的部门责任机制,如以各个部门的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就责任直接与该类领导的收入挂钩。避免了各个部门为了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更忽略了施工质量。一点出现问题及可以找到负责人,解决问题并根据各个部门的情况予以适当的奖励及惩罚。

2.4严格落实施工流程

建筑施工时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并使每个流程环环相扣,才能保障建设过程较为顺畅。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整个工程项目的活动,包括项目的立项、工程申报、具体施工、竣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在前一个环节完结的基础上才能实施。因此,每个环节都要按照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并通过验收,才能继续下一个环节。建立健全审批制度及流程,项目在得到审批后才能进入全面的建设环节,一个环节完成并验收完毕后才能实施下一项工作[4]。另外,工程的竣工验收需要采纳监理部门的相关评价。

3.总结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该工作的内容设计到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并贯穿于每个施工环节的方方面面,且与每个施工人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多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使之能够相互合作、紧密联系将各项工作做好,并划分出各自的责任范围,并配合完善的监督机制,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上述文中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但是在实践中,还需要管理者全面掌握的建筑项目的规模、性质、特点、施工流程、质量要求、人力资源配置、所用设备、组织结构、管理状态等,综合把握,探索出适合具体施工项目的管理办法,保障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单荣华,吴立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172-173.

[2]宋小花.关于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2(04):100-101.

篇10

现场施工是建筑质量形成与完善的过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只有严格遵守有关的施工规定,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才能使现场施工的管理和控制达到理想要求。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认为因素。对于现场施工而言认为因素可大致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的素养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现场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安全意识。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的施工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和施工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不足导致的;②环境因素。建筑工程的施工往往对周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尤以施工工艺最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具体来说,环境对建筑施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周边建筑、工程应用环境,施工作业条件等几个方面,这些因素对建筑现场施工的管理与控制有着显著影响;③工艺因素。这一因素重点是指建筑现场施工中所具体采用的方法,诸如施工技术、安全制度、检测方法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受到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管方多方面共同决策的影响,对建筑的现场施工有着重要影响;④材料因素。建材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优质进行的基础与保障,建材规格、品质的优良与否及其储备的充足与否对建筑的质量与外部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方必须严格把控材料的选购,确保其质量与规格的达标;⑤器械因素。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施工中正在运行的机械设备;另一类则是与主体工艺有关的设备及其配套器械。它们都对施工质量与进度的确保有着显著影响。

2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2.1强化现场施工人员的素养水平

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管理。鉴于现场施工中工种、岗位等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控制难度极大,而施工现场的所有工作的执行均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因此充分调动现场施工人员的主动性与责任心,让其自主的参与到施工中对于施工质量的保障意义非凡。这就需要施工方充分调动施工人员在施工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并注重对其专业技能与思想素养的培养,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施工方还应建立科学、全面人事管理体系和奖惩机制,确保现场责任到个人的具体划分,从而为现场施工的管理与控制奠定基础。

2.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

确保建筑施工材料质量和规格的达标,对此可从以下几点做起:①加强对材料生产经营厂家的考察。首先确认其是否具有完备的材料生产经营手续;其次对企业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材料生产企业的规模、销售量、售后状况的进行细致的了解。②加强对材料选购环节的管理。首先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一定专业水平的人作为材料的选购人员,其次企业应创建完善的材料选购管理机制,让选购工作有据可依。③借鉴其他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经验教训。施工方应加强对其他建设工程中材料选购经验的借鉴,往往好的建筑材料多能够获得广大施工企业的普遍认可,借由对建筑业界的了解可以使施工方更好的掌握材料生产方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的信息。

2.3加强对施工资源配置的管理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对人力、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施工资源有着不同的要求,施工方必须根据实地情况对其进行实时的时代调整,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施工资源是项目建设按时、优质完成的重要保证,资源供应的不当必会对施工的正常进行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在施工前,施工方必须对施工各环节中需要使用的各种资源进行提前规划,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的按时达标进行。

2.4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多变的高风险作业,其中尤以现场施工是各类事故的高发阶段。因此加强现场施工的管理与控制,就必须增强对现场安全的管理。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思想作为指导,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手段,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治理体系,实现对各种隐藏风险的实时、动态管理,确保其在萌芽阶段的及时防治,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有效。(本文来自于《江西建材》杂志。《江西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