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篇1

1.构建积极的自我。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对自我的认知、控制、发展都不尽成熟。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之一。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体验,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从而构建积极的自我。通过集体活动不断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悦纳,改变自傲或自卑等不合理的自我认知,发展积极、良好的自我,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固的心理基石。

2.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一般都有着良好的人际交往愿望,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却比较缺乏,这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困扰,使他们感到孤独、冷漠、不被信任,心理安全感低。大学生都有着共同的人际交往课题和类似的困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创设的情境,通过人际交互作用,培养对他人的理解、信任、支持,调整和改善不良的行为模式,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支持和信任与人的内在安全感相关联,可以使得个人对于他人产生适当的依恋,进而产生安全感。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获取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安全感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中心,渴望得到他人和集体的关爱,却不愿主动付出,对集体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自卑、抑郁等不安全心理体验。团体心理辅导创设的团队心理安全,能为大学生提供信任、接纳、支持的气氛,使成员感到安全、自在、真诚、温暖,团体成员在团体中能自由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感受,倾诉遭遇的困难,利用团体的智慧协助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团体内,大学生既是倾诉者也是倾听者,是自助与助人的高度统一。大学生在团体内获得的安全感、归属感,扩到信任周围的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延伸、扩大到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成员的支持、帮助扩大对其他人的关心、帮助;由在小团队中的团结协作,扩大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团队的支持协作,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中应用的步骤

1.确定辅导对象。

一是进行心理安全状况筛查。通过心理测评、问卷调查等心理安全评估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安全状况进行筛查,以期掌握大学生心理安全的概况,为有重大心理安全问题的学生建立档案。二是通过向辅导员、班主任、分管副书记、学生干部、宿舍长等了解有心理安全隐患的学生的情况。三是对有心理安全隐患、心理安全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将有共同心理安全隐患、困扰、问题的学生进行信息汇总,确定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并为确定辅导方案做好信息准备。

2.拟定辅导方案。

根据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对象的情况,确定辅导方案。首先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性质。根据辅导对象存在的心理安全问题,分为治疗性团体和发展性团体。其次,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目标要有层次性,既要有总体目标,也要有具体目标。第三,确定辅导主题。

3.实施辅导活动。

实施辅导活动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关键步骤。首先要成立心理安全团体心理辅导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可以由分管副书记、学工处、心理咨询室、保卫处、教务处等人员构成。其次是具体的教学组织。遵从教学规律,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学活动,确定团体心理辅导开展时间、次数、师资等。再次,从场地、教学设备、资金等方面保障团体心理辅导的顺利开展。

4.评估辅导效果。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是保障心理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评估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情况既要有定性评估,也要有定量评估。二是定期评估与不定期评估相结合,这样,才能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动态发展和整体概况。三是客观测评和主观测评相结合。通过心理测评、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进行客观测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状况;通过向辅导员、团体成员、非团体成员等来了解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后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状况,把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心理安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改变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意见。

三、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须注意的问题

1.师资问题。

团体指导者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它对团体指导者的专业知识、背景、人格特征、技能、工作经验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从事团体心理辅导的老师主要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非常有限,有的高校甚至只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他们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程教学已经不堪重负了,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很多高校都让辅导员来兼任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尽管辅导员有比较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比较单薄,多数没有安全教育的专业背景,日常工作也繁杂琐碎,因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比较大的困难。为了让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中真正起作用,必须加强对团体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加强他们团体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团体辅导和心理安全教育新理念、新技术,邀请团体心理辅导专家来校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选聘优秀专业教师充实到团体心理辅导师资队伍中来,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甚至可以从高年级学生中选聘有志向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学生从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教师团体指导者的协助者。

2.深度辅导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以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团体领导者对每个成员都需要关照,势必相对减少对每个成员的关注与交流,而无法满足特殊成员的特殊要求。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更注重整个团队的成长和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层面上的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到位。大学生的个性不同,心理安全问题程度不一,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照顾周全,就使得个别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隐患难以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了,解决起来也是浅尝辄止。因此,要求团体指导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共情能力,及时发现有深层次心理安全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和支持,给予个性化心理辅导,或进行引介、转接,使得有深层次心理安全隐患或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得到有效支持和援助。

3.对学生的引导问题。

篇2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1〕34号)的精神及市、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经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同意,并报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备案,决定由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办,县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县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B证)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1、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理论素养;

2、具有独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基本技能,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3、能主持学校心理辅导室工作;

4、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意识,能结合自身做好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全县辅导小学(县一级幼儿园)以上学校选派一至二位教师参训,选派的教师需持C级证书2年以上(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年限可放宽为1年)方可参训。请各学区、直属学校12月21日前将《报名登记表》(见附件)上报县教育局学生科,联系人:,联系电话:6

三、培训安排

第一阶段: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2008年4月至5月,课例、案例分析与岗位实践;

第三阶段:2008年6月,理论培训与课堂考核;

第四阶段:2008年7月,模拟辅导考核,资格申报与审核。

本次培训共100学时,参加培训合格的学员考核工作由省指导中心委托“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考核方式为实地听课与模拟辅导,各占50%,分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技能运用三方面进行记分。考核合格者将由省指导中心统一颁发的“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B证)”。具体授课计划另见课程安排表。

四、培训内容

(一)理论培训内容

1、咨询原理与咨询实务;

2、小组团体辅导理论与操作;

3、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方法;

4、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例分析与设计;

5、心理个案分析与辅导技巧;

6、青春期心理问题与辅导;

7、学习心理辅导;

8、心理测量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9、辅导员的个人素养与专业成长;

10、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实践内容

1、执教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少于12个教案(包括公开课);

2、至少执教一节考核公开课;

3、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累计不少于10例。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1、培训时间:具体培训时间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另行通知。

2、培训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灵溪镇山前路)。

六、培训经费

篇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贵州省教育厅承办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于9月5日、6日在贵阳市召开。

此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汇报工作。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林崇德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出席研讨会的专家还有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华山教授,长春市教育委员会周国韬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陕西、辽宁、贵州、长春、石家庄、西安、成都的20余名教育行政及教育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各单位就自己一年来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石家庄市教委德育处重点介绍了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委介绍了通过心育课全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介绍了在“常态”环境下开展心育研究的特色;天津市教委德育处、天津河西区教委介绍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心育目标的做法;成都市教科所、成都12中介绍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联手的成功经验及在开课过程中采取长短课结合的尝试;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介绍了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有大纲、有守则、有评估指标的较为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辽宁省教育厅介绍了该地区的师资培训情况;东北师大着重介绍了农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与会人员还重点围绕《指导纲要》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会议充分肯定了各地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各实验区提出了期望,希望各实验区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争取2002年拿出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部署。

――本刊记者希永报道

上 海

2001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优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上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努力下,得到了较大速度的发展,形成了以班级为单位,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题,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许多学校还在抓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重视教师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我们将积极开展研究、培训和实践探索,使上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更上一层楼。具体如下:

1.继续培训师资,除了与区县合作,培训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外,还对学校教师进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和“心理辅导科研方法”等普及性培训。下半年还将对市青年骨干心理辅导人员举办“干部心理辅导高级研修班”。

2.以课题为龙头,进行市心理辅导协会课题申报和课题成果申报。

3.继续“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的试点工作,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设计、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的征集活动。

4.加强市心理辅导协会实验建设工作。目前实验校已增至85所,今年将通过自评、互评、交流、表彰等形式,发挥实验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积极参与对“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的总结和修订工作,并对今后的规划提出积极建议。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供稿

福 建探索中学习,体验中领悟

――厦门市举办中学生心理教育夏令营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是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厦门市一些中小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推广中学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由厦门市教委主办,厦门市教科所、厦门电视台、厦门晚报社协办,厦门双十中学承办的“2001年厦门市中学生成功探索夏令营”于2001年7月25日在厦门双十中学开营。来自全市各中学的56名中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心理教育活动中度过了快乐的三天。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索中悟出了成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

本次夏令营的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1.相识活动,包括讲故事做游戏、教唱团体康乐歌和手语歌、学跳民族舞、设计交流“特别名片”等活动。2.主题活动,包括坐地起立、高空后仰、巧结绳子、太空宇航、二十四点游戏、自我标价、齐眉棍、解手结、钻呼啦圈以及“成功的捷径”专家讲座、“成功探索”座谈等活动。3.道别活动,包括交流心得、送心意卡、开心一刻等。这些充满探索性、参与性、合作性、趣味性的活动,营员们做起来十分投入,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领悟。有些活动看似十分简单,却蕴函着深刻的道理,对于无法预知的情况,老师会采用鼓励探索的方式:“我相信你有能力去做”,而不是传统教育所采用的:“我来教你怎么做”。这里没有说教,有的是营员们的欢声笑语、探索成功的喜悦。营员们虽然被分为五组,但他们必须学会在一起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个人和团体是一体的,他们必须共同突破层层障碍,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本次夏令营给厦门市心理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启示有:(1)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可与传统的德育活动相结合,二者在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2)心理教育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尤其应重视人的潜能开发;(3)心理教育要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特别要注重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现代化。

――福建省厦门市教科所高思刚供稿

浙 江为了我们学生的心理更健康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影响较大,近两年来,我省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着重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经过在全省多次会议上征求意见和认真讨论,浙江省教育厅于2001年2月7日颁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1]34号)文件。文件提出了要分三个阶段并在2005年底之前,全省各中小学均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教育活动课、配备至少一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近几年来,我省十分重视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1999、2000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中,先后涌现出十多项直接与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成果。2000年底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制定200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申报方法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类课题作为一个系列,并组织专家进行单独的评审立项。

2000年暑期,由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全省教师都进行了一轮师德培训,其中理解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师德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省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自学考试,报名状况非常踊跃。

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普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矫正性的心理辅导,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目前,我省杭州、宁波、台州、嘉兴、金华等市,以及杭州的富阳市、舟山的普陀区等都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001年5月,由省教科院牵头召开了《浙江省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全省有近300名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育科研单位负责人、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2001年8月底,浙江省教育厅又成立了以厅领导直接负责的、各有关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宏观指导和落实完成各项任务。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供稿

江 苏赣榆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篇4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我国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悄然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一种惠及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形式,在各地中小学校中蓬勃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调控好心理辅导活动课堂气氛,使之“活而不乱”是广大一线心理辅导教师的困惑。

一、“热闹”或“完美”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性课程,它讲求活动性、体验性,既要让学生能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又需要学生能静下心来体会、总结自己的活动感受。整个课堂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信任、真诚、尊重的课堂气氛。

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执教老师为了维护所谓的师生关系,使自己能区别于其他的科任老师,对于班中一些过分的、扰乱课堂的行为,要么敢怒不敢言,要么声嘶力竭、疲累不堪。整个课堂看似师生间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热闹无比,其实毫无心理辅导的成效可言。学生慢慢会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玩玩游戏,聊聊天,放松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心理辅导教师也会因长期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慢慢厌倦心理辅导活动课,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与“热闹课堂”相反的是“完美课堂”。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起步较晚,专职的师资相对缺乏,有不少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甚至就是由班主任或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的。由于上惯了学科课程,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在意课堂纪律,不希望学生过于活跃而打断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整堂课紧紧围绕“热身游戏―主题活动―分享交流”的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种丝丝入扣的教学过程和“完美”的课堂秩序却造成了学生在讨论、分享等重要环节的冷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说一些口号式的话来敷衍了事。课堂讨论不起来,也就没有学生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真实而又独特的体验。很显然,这样的课堂也是违背基本的心理辅导理念的。

二、“客观”与“主观”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它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我国学者依据心理状态综合表现的不同特点,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体;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

由此可见,“热闹”抑或“完美”的课堂都不能营造出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那么心理课堂为什么会容易走入以上两种误区呢?

从客观因素上来讲,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在许多中小学中还属于“锦上添花”型的边缘性课程,无法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性课程一起分享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当学生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在下午第三节课上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难免有些疲倦和懈怠,注意力容易涣散也是情有可原的。同时心理辅导活动课在不少学校都是两周才有一节,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疏离感也是在所难免的。

从主观上讲,目前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定位有认识上的偏差。记得我第一年教五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时,特意调查过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看法,结果有80%以上的学生将心理课等同于游戏课,认为有游戏玩就好;有近10%的学生认为心理课是一节放松课,上课时不用那么正襟危坐,可以随意些;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这也是一门必须要学的课程,要像对待语数英那样刻苦学习;只有不到2%的学生讲到心理辅导活动课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认识情绪,能学习一些调节的方法。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初期极易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尴尬场面了。

另外,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执教老师由于受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想品德课混为一谈。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老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着一些心理概念,学生在下面安静地坐着,听得昏昏欲睡。另外,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师很容易出现内在的角色冲突:当面临课堂混乱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应对,怕太严厉有损于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形象”,因此往往显得优柔寡断,甚至手足无措,导致上文提到的“热闹”课堂屡屡出现。

三、“动起来”加“静下心”

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学生动起来,学生不积极参与活动就无法体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性,课堂生成、讨论分享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动”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灵性的体现;同时,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加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只有静静地回味才能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只有静静地思考才能将体验上升为一种成长的感悟,可见“静”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悟性的体现。

作为一名一线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执教老师,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地感觉到要想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有所帮助,就一定要营造一个动静结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动与静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一)心理老师的“角色到位”是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女士曾经说过:“辅导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能给被辅导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要想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必须做到“真诚―关注―共情”。只有做到以上三点,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形成,教师对学生在人格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力才能相对地提升。

曾在一位心理辅导老师的博客上看到这样一个小片段:

刚走进教室时,只见学生有的在忙着做作业,有的在外面打闹,有的在大声喧哗。黑板上残留着上节课的部分板书,窗帘都拉得好好的,教室里充满了二氧化碳的臭气味。好些同学很惊奇地看着走进教室的我,似乎对心理辅导活动课还不是很清楚,迷茫、好奇、兴奋……显示在学生们的脸上。

在铃声响起之前,我轻轻地对一个同学说把窗帘拉起来,然后自己走过去亲自做起来,有同学也跟着做了起来。然后我又朝黑板看了看,再看了看教室后面的黑板,摇了摇头,马上又有学生跑去擦黑板了。

师:今天是第一次上心理健康活动课,请你们把脊背挺直。(学生齐刷刷地都挺直了,坐得非常端正。)

师:脊背挺直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就是预防瞌睡,尤其是下午上课的时候,这个方法非常管用。第二,就是有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参与心理健康活动课,给老师带来振奋的心情,让课堂变得有活力起来。(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师:请露出笑容好吗?(学生开始笑起来,大笑的,做鬼脸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了。)

师:微笑就可以了,露出两三颗牙齿。(学生一个个都把牙齿露给老师看,可爱极了。)

接下来我进行了自我介绍,当介绍完毕业学校、学历以及所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全场一片哗然。

师:哇,这么惊奇做什么?

生:好厉害。

师:谢谢大家对老师的肯定和羡慕,那在课堂上怎么表示啊?(学生集体鼓掌起来,全场充满了欢快的味道。)

师:接下来该你们介绍自己了。不过我们要用一个游戏来进行。(学生听说要做游戏,个个兴趣盎然。)

片段中的教师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没有动用言语命令,也没有呵斥、怒骂,虽然心里也有些生气和不满,但教师用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让他们领悟到该以怎样的状态来迎接新的一课。接着教师通过“自我介绍”环节,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从作业中转换出来,换个场景,就换了一份心情了。教师用机智幽默、真诚关注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呼之欲出。

(二)“我们的约定”是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相应的规则,是让学生既能动起来,又能静下心的有力保证。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我们的约定”要体现民主性、公平性,要由教师和学生协商制定。如果这份约定来自于学生,执行起来会更加容易。一旦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约行为,就会受到同伴的谴责,形成一种受到全体舆论攻击的压力。这种力量是“团体动力”的一种,能够隐性而又有效地保证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下面提供一份钟志农老师设计的《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生活动须知》供大家参考:

1.坦率真诚――把老师和同学当作自己最真诚的伙伴,诚恳地向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不必担心会不会讲错。

2.保守秘密――在活动课上听到的事情,要为同学保密,不到其他地方乱说,以免伤害了跟你说真心话的那位同学。

3.认真倾听――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他的意思,并表示你很理解他说的是什么。

4.相互尊重――不管别人说的话是对还是错,你都应该让他把话说完,即使人家讲错了,也绝不去嘲笑或讽刺他。

5.参与交流――积极参加讨论,和别人交流自己的各种想法,并进一步了解别人对一些问题是怎么想的。

6.助人自助――用爱心关怀你的同学,使他能在你的帮助下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你也必定会得到同学们给你的建议和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结合班级的情况,经过和学生的协商尽量选取两到三条作为“我们的约定”。实践证明,“少就是多”,少而精的约定会让学生的头脑更为清晰,执行起规则来更加容易。在我的课堂中,“我们的约定”常常将重点放在“认真倾听、积极分享”上,鼓励学生尝试从他们的发言中获取看问题的新角度。

同时在规则的保护下,全体学生能在充满信任和真诚的和谐气氛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尽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使心理课堂能有效地“动起来”;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重要分享环节,敞开心扉,与其他同学进行充分的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回馈、鼓励和建议,促进其心灵的健康成长。

(三)精彩的选题和精心的设计是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的根本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像其他学科性课程,没有统一现成的教材,这确实会给教师的执教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广阔的选题空间。

心理辅导活动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得学生的独特分享,与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性需求,以及教师对整个活动的设计是否周密、精心、有趣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选题精彩、设计精心,才能让学生“愿意动”“静心想”,才能营造出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凡是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反响热烈的几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无不是教师和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心声后定下主题,然后再经过反复试上,数易其稿,历时大半年才完成的心血之作。

在设计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时,不少教师都反映不知道上什么,于是随意到网上去照搬照抄一份教案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理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最重要的发展性主题是能否养成和保持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具体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时,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段来加以把握:

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一是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与适应;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小学中段(三、四年级):一是抓住“智力发展”的第二高峰期,促进学生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二是满足学生正在迅速扩大的交友和被同伴接受的社会性需求,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使他们获得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小学高段(五六年级):一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进行初步抽象概括和归类记忆的能力,为今后的初中学习做好平稳过渡的准备;二是高度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发展,在他们面临非常矛盾、变化无常和严重失衡的性格发展关键期时,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其性格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信只要教师能牢牢把握住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线,再加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动画、故事等形式,何愁心理辅导活动课会出现“混乱不堪”抑或“静如死水”的局面呢?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级部工作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四质工程”为引领,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成就师生的梦想”为使命,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深化德育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品格教育,实施班级小组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实践“学练评讲”教学法,认真开展“九个一”相关活动,构建团结、和谐、进取、幸福的教师团队,打造文明、有序、健康、活泼的学生集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4-6级部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五育并举,扎实开展24品格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2.抓实班级小组管理,建立学生个人积分制,开展积分换心愿活动。

3.全力抓好安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校园零事故。

4.开展“九个一”活动,抓足球、羽毛球、篮球组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抓教学常规工作,坚持巡课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练评讲”教学法、 “双语课堂”,努力提高各科教学质量。

6.抓实常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问题研讨、公开课等,形成互帮互助氛围,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骨干教师。

7.五年级开展主题实践研究活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8.加强六年级管理,注重优生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小学毕业班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德育方面

1.开展品格教育。重视“五育”教育,扎实开展24个品格教育,本学期先后开展“爱国—尊重—勤劳—智慧”品格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品格教育活动,把每一个品格化作问题(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在参与中感悟、内化,各班教育过程资料以手册的形式呈现。同时,抓学生文明、有序、爱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开展学生食堂帮厨、校园卫生打扫、家庭今日我当家等劳教育活动。

2.实施小组管理。各班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开设“积分银行”,建立班级个人积分榜,按规定进行积分换心愿的奖励活动;注重对班委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打造文明班级。

3.强化家校共育。学期初中末共召开三次家长会,一是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家长讲堂,提高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的能力,促进家长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孩子。二是级部统一召开部分家长会,对孩子表现较差,家长关心不够的家长开会,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清楚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明白自己的教育态度及方法对孩子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议改变提高孩子的策略,确保每个孩子在校不掉队,变得更优秀。三是班主任根据班级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通知家长到样沟通交流,达到家校共育的作用。

4.开展“九个一”活动。按照学校总体安排,开展校园读书周活动,每月必须读一本好书,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写摘抄笔记,背诵经典句子和段落,读后写读后感,结合读书成长册,各班每月最后一周开展一次阅读分享会。本学期开展古诗词诵读展演活动,充分展示学生风采。开展班级足球、篮球联赛,上好羽毛球课,开展好节目展演活动。继续开展宿舍文化创意大赛、叠被子大赛,落实“六化管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5年级开展综合实践主题研究活动。

(二)教学方面

1.严格教学常规督查。加强跟踪听课,规范教师课堂,按照“学练评讲赛”的方法,使用双语教学,实行课堂小组竞赛积分。作业全批全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注重学科检测,并认真分析总结。注重学生作业的书写规范。级部管理小组每周不定时至少两次到班听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督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公布,抓实教学常规工作。

2.开好常规教研活动。每周在学校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扎实搞好常规教研活动。备课组提前分好工,教师通过个人备课,组内研讨,形成教案,教师共享。在个人使用教案前进行个性修改,课后写好小结或反思。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每周一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组内进行研讨,并形成资料。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教师上好公开课,讲课教师提前备课、磨课,组内教师参与听课指导。

3.探究“方案教学”。方案教学的特点是主题、课程活动内容进行的方向、方式、时间长短,几乎完全来自于孩子的构想,而不是老师预先准备的。老师必须积极地鼓励孩子透过口语、肢体、艺术创作等表达或表现自己的想法感受,敏锐地观察孩子的兴趣、能力、反应,并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旧经验,协助孩子拟定、执行、评估、修正学习计划,从实际观察、探索、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建构新的概念。

4.抓小学毕业班质量。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将代表小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抓毕业班质量,争取我校本届小学毕业考试质量居全县第一位。开学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定计划,鼓干劲。召开六年级学生会议及家长会,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努力提升学业成绩,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同时做好我校下届初一生源保卫工作。

(三)安全教育

1.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每天放学前给学生强调安全;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进行安全教育。

2.开学时各班进行特殊家庭、特异体质、特殊心理学生的摸排工作,把特殊群体学生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援助与辅导,关注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关注生命健康。

3.班主任每天入学时间清点学生;各任课教师每节课课前清点学生;课间楼道值班教师准时到岗;教师每天早晚主动询问住宿生的异常情况;生活教师每天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状况,夜间巡查2次,有记录;晚自习后教师带学生回宿舍,和生活教师进行对接;对受伤及重病学生及时送医,对生病学生(不严重者)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有短信为据)。

篇6

作为一线心理辅导教师,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处在困惑中。我曾经是一个大胆的人:敢用一部电影串联一节课,获得市思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敢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自我催眠,获得市心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敢把学生拉到操场上玩心理体验游戏,被校长“逮”个正着,特添置了心理辅导活动室以开展特色课程;敢在难得出太阳的日子里,让学生围坐在教室外走廊上边晒太阳边听课……但慢慢地我变得中规中矩、“千课一律”了。我清楚地知道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这要追溯到三年多前的一场比赛。

一、成功的枷锁

2012年,我参加了杭州市首届中小学心理教师技能大赛,通过学科知识笔试成功通过了海选并一步一步进入了决赛。决赛形式竟然是提前一周告知20个课题,然后在实体课前一小时,选手空手进入准备间抽取一个课题,借助一台没有连接网络的电脑和一支笔,准备一小时后,立刻给学生上一堂40分钟的课。 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让我急成无头苍蝇。就在这时,似命运般的相遇,我了解到钟志农老师的“四步教学法”,他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置成一个有固定程序的课型,即“热身―转换―工作―结束”,这是一个能在各种课题上套用的授课思路。以不变应万变,我借着“四步教学法”成功拿下了一等奖的第一名。 突如其来的成功,让我在心有余悸的同时,也开始像虔诚的信徒般,所有的课都尽量设计成“四步教学”模式,我对此没有一丝怀疑。

二、无情的挑战

事隔一年,2013年,我被推选参加浙江省首届中小学心理教师技能大赛,还好有两周的准备时间,但在最后一周我接到了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展示的任务,而且浙江省和全国的比赛课题是全然不同的,显然,我只能继续抱着“四步教学法”只身赶到山东参赛。好在,我的临场发挥能力不错,课上完后不少听课的教师都主动跑来向我表示祝贺并索要我的联系方式。我本以为胜券在握,却等来了二等奖的结果。 我并不怕失败,但我怕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败!为此,我逮着机会询问了比赛的主评委,这位白发苍苍的教授笑着告诉我:“你很聪明,注重了课堂的‘此时此地’,课上得看上去很美,但心理辅导课不应该如此结构化。”

什么理由我都可以接受,唯独“不应该结构化”让我有种信仰倒塌的感觉,因为结构化的“四步教学法”几乎成了当前一线心理教师授课的“基本功”,怎么就成了“不应该”的事呢?我陷入了深思,甚至将两天后的浙江省比赛都抛到了脑后。 当时的我是迷茫的,直至有幸拜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我才明白了当日主评委教授的痛心之处,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言:“多数的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结果,只有那些擅长事先了解教师棒球手套状况的学生,才会瞄准教师准备好的手套位置把球投过去。当然,明确地控制教学的进程是教师必要的工作,而在此之上,首先让教室里的‘投球’成为愉快的事情,不是更加重要吗?不要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

多么痛的领悟呀,可惜当时不明白。我研究了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课,发现他们的课型大胆开放:有的一节课就一个活动(让学生合作画一幅象征对青春理解的画);有的把教室变成“沙盘”,每个学生成为沙盘游戏中的一个摆设,灵活把心理学的沙盘疗法引入课堂;还有的课型平凡无奇,教师语速出奇得慢,就只探讨了一则寓言故事。

到底心理课该怎么上?等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杭州时,第二天就要参加浙江省的比赛了。我不想再拿出之前准备的“四步法”课参赛了,那么明天的关于“亲子沟通”的课该怎么上?看着餐桌前忙碌的父母,听着他们安慰关切的话语,突然灵感来了:当我还是中学生时,我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好,现在却其乐融融……课堂应该从生活中来呀,丢开了课型的束缚,我又变得大胆起来。 最终,在比赛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关于“3岁、13岁和30岁”的冥想活动,还拿出生活事件进行现场演练,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讨论,仿佛台下的四五百位听课教师不存在。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思考、欢笑、豁然开朗。是的,交流真的在发生。凭着这样的表现,我的课又获得了一等奖。 我喜欢成功,但我更喜欢明白自己为什么胜了!是因为来源于生活,是因为创新,还是因为体验活动令人信服?当时的我还是迷茫的,同样在《静悄悄的革命》的研读中,我明白了当日的成功之处――那时我营造了“润泽的教室”,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言:“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依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 可惜当时的我不明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只是在继续探讨课型的问题,并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三、大胆的尝试

2014年初,我了解到综合实践课,这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类型,于是我立刻开始尝试。我的第一次“勇敢”尝试就遇到了校长的突击听课,这节课的课题是“男生女生”,我打算第一课时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第二课时展开讨论。结果学生异常兴奋,每个人都有无数的话想说,好像压抑已久的原始冲动在一瞬间爆发……

结果是,第二天校长回复了她对这节课的印象:这节课好可怕。 这节可怕的课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是自己没有培养好学生相应的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比较随意。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 在我还在寻找突破口时,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已然发动了。

四、静悄悄的革命

(一)质疑“四步教学法”的声音

在我在各种不同课型之间徘徊之际,我也发现竟然不是我一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常看的核心学科杂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里连着两期刊发了对“四步教学法”的质疑文章,作者分别来自广州和杭州,甚至钟志农老师也发出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要降低“专业门槛”》的呼声,直指十年前自己对心理课专业界线要求过高的反思和纠正。那么对于“四步教学法”,钟老师本人现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我找到机会当面向钟老师讨教,他回复:“很高兴有人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我是从团体动力走向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个设计思路,但不代表这是唯一的思路,我也看了那些文章,有的从认知接受的角度,有的从情感唤起的角度,都很好。我研究了多年的心理团辅,现在开始研究心理个辅,其实还是有许多个辅的思路可以提供给团辅的。” 我敬佩钟老师不断探索、敢于反思和改进的精神。连始创者都在创新,我们为什么要死守这个条条框框呢?

(二)心理届的新秀

2014年下半年,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杭州市心理优质课的评选,在大多数“四步教学法”中,杭州长寿桥小学周佶老师的课一出场就打破了沉寂:没有教案,没有课桌,没有PPT。这个男老师想做什么?我们看到了一堂类似心理剧的课,问题的生成、张力四射的演绎、挣脱内心挣扎的呐喊,学生们沉浸其中,课结束了他们还久久不愿离去,抱着周老师依依不舍,不少听课教师由于课堂触动了自己的伤心事而掩面哭泣。

在后来的评课过程中,所有的评委都把讨论目标放在了要不要把周老师的课推向浙江省的擂台,结果评委吵成了两派,我也深感矛盾。最后,大家的思想统一为:省里的比赛两三年就有一次,但这样的课型很难得,推出去让大家一起来思考吧。

2014年底,抱着“看周老师再掀腥风血雨”的念头,我到金华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中小学心理教师技能大赛的观摩。“四步教学法”仍然是赛场的主流,鲜见新意。周老师的课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人们拿出设备录音、录相,中场休息时也随处可见人们聚在一起讨论这节课,还有许多教师围着周老师或赞扬或询问。作为出品单位,我们自然是开心的。然而,周老师的课最终分数并不高。人群再次沸腾,评委教师指出了周老师课的问题:团辅和个辅是有差别的,此课太接近个辅,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动力导向太低却没有回升到应该的位置等。专家确实从更高的角度看清了问题所在,人们从狂热中冷静下来。

周老师起身问了一个问题:“我的课失败了,是我的能力问题,还是课型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这次比赛对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是有主流导向作用的,我们需要一个确切的答案。

主评委回复:“我们提倡课型的研究和创新,我们也期待有突破。”“我明白了,我会继续努力提高我的能力。”人们带着各自的思考回去了。

五、被点燃的火种

省比赛结束了,人们的讨论就此展开。不管结果如何,周老师的课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心理课可以有不同的上法,甚至可以拆除讲台、丢开PPT,代之以师生同处于一个平面,教师似导演般,引导所有的演员发掘内心的真情实感,彻底摒弃“注入式”教学,更多使用“发动式”教学。

回顾这一年多来的所见所思,以及对《静悄悄的革命》的研读,平心静气后,我问自己该何去何从。我不能因为一次颠覆教学信仰的失败,就对自己的课有太多怀疑和否定,甚至邯郸学步。我应该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敢于突破框架,为营造佐藤学先生所期待的“润泽的教室”而努力。

篇7

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忍让,一种迁就。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让凡尘与生活柔韧相接,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个人自我鉴定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考个人自我鉴定12011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张家界市一中再续佳绩。在今年高考中,欧春晖同学以档分706分的成绩位列全省理科第五名,全市理科第一名,被录取到清华大学;钟文馨同学以档分670分的成绩位列全省文科第六名,全市文科第二名,被录取到北京大学。今年在生源低谷之年,我校一本自然上线人数仍然到达百人以上,二本自然上线298人,三本自然上线585人,其它各项工作目标也全面完成。

经过认真鉴定和反思,我们认为,要取得高考的胜利,必须要全校共同关注高三,要统筹规划,注重过程,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还要有拼搏的精神。

我们对2011年高考工作进行了认真鉴定,并以期与各兄弟学校共同探讨高考策略。

一、举全校之力共同关心高三是高考成功的前提

1、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大高三管理力度。

学校领导团体清晰认识到本届高三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文科水平较低,年级组的尖子群人数少(尖子生在高一时因种种原因而流失),绝不能因2010年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盲目自满而忽略本届高三,或认为这一届高三差而放弃本届高三。领导们带着危机感、职责感、紧迫感狠抓质量,更好地树立学校良好形象。行政班子工作作风扎实,身体力行深入高三教育教学管理。具体作法为:

①校长、书记及高三年级的分管副校长、副书记和年级组长在天门楼坐班值日。值日期间深入课堂听评课,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行政会上认真反馈听评课及教师教学常规情景,定期公布听课数量;

②领导班子实行一人一科包学科职责制,并且一抓到底。覃程校长主抓全面工作(还具体负责语文和英语),覃正明书记抓文综教学,刘光文副校长抓数学教学,丁富贵副书记抓理综教学。

③保证每一次行政会、校长会有高三议题,构成人人关注高三、研究高三、解决高三问题的工作氛围。

④学校、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高三月考,并及时鉴定分析,每月召开一次复习迎考专题研讨会。

⑤提高服务意识,关心高三师生生活,第一时间解决师生困难。

2、教师齐心协力,构成教学合力。

三年一期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强化教师的职责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异常是在2010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一结束,大家没有来得及休息,学校就及时召开了全体准备上高三教师的动员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随后由年级组充分行使独立管理职能,抓好班主任(含政教员)、备课组长两条主线,充分调动教师的进取性。分管高三年级的校级领导与班主任、政教员一道全天候的值班与巡视,引导全体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以严格管理、科学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强烈的忧患意识,永不言败的旺盛斗志,激发了高三教师的敬业精神。这届高三是我省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届,我校作为全省课程改革的示范校,从2008年起,在高一就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我们深知肩负的担子和职责。2010年高考我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后,又给我们这一届高三增加了一个更高的难度。三年来全体高三教师在思想上取得共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2011届高考再不能有任何闪失,慈利一中、桑植一中、武陵源一中在努力甩开我们,市民中在紧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一向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高三工作一向抓得很紧,从不敢有半点懈怠。大家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覃程校长经常白天深入课堂听课,课间与教师们交谈,晚上与高三班主任一齐巡视、值班,了解情景,亲自关注高三,支持高三,鼓励高三,督阵高三。有了领导亲历亲为的榜样激励,教师们更加忘我工作。为了推进边缘生上进,教师自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及大课间时间在办公室进行个别推进和辅导,虽然是休息时间,但教师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之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都想到了,都利用到了,大家别无所求,只期望经过自我的努力,能帮学生们一把,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梦想的成绩。

二、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过程。

1、管理要讲究科学,要追求艺术,要提高管理的效率。

一是严格日常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常规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规范,高三教学工作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是能够随心所欲,而是应当有更高的常规要求,尤其突出了“三抓”。一抓阶段计划,做到忙而不乱。我们根据高三教学整体要求和安排,各备课组分阶段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研究每个阶段学科教学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安排。异常是在“小题考”和“一模”以后,我们根据各科成绩水平和复习的实际情景,要求备课组调整各科教学计划,把复习计划落实到每一课时,并经年级审定后组织实施,克服了高三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抓备课组,有的放矢。我们坚持强调发挥备课组的团体功能,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克服单兵独战的局限性,并实行备课监控,扎实开展有业务指导本事的学科带头人和行政领导参与的团体备课。三抓考前训练,务求落实。知识的巩固和本事的提高都必须经过训练得以实现。对高三的应考训练应当尤为重视,各学科组制订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对自编练习的比例实行量化规定,定量控制;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除综合训练外,采用限时训练、错题过关、单项检测、专项考查等形式进行复习巩固。

2、加强过程管理。

高三前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要跟得上节拍。一是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要坚持清醒头脑,开学伊始要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细致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的复习任务;二是坚持每周团体备课日教研组活动(特殊情景报年级组长更改日期)。每次活动要求分管领导参加,要求有教师发言详细记录,经过反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统一认识,统一进度,协商出改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措施,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求高三教师认真书写复习计划、复习教案,精心上好每堂课和批阅好每一本作业、每一份考试试卷,年级组采用抽查和普查方式予以落实;四是加强文综、理综考试整合训练,落实每次考试全批全改,认真分析得失;五是要求每位高三学生自备一本错题集,及时收集作业及考试错题;六是强化教师面向全体施教意识,力求一个学生也不掉队;七是多次召开高三教师大会及学生会议,要求班主任将本班学生按高考需到达的目标层次分类设表(如那些是能够上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那些是专业生的学生名单)发给每一位该班上课的教师,确定每一位教师的帮扶对象,并在班级内部成立帮辅小组,由品学兼优的学生任组长具体负责。对于文科生要求每

位政史地教师每一天检查背诵情景,帮辅组长和不合格学生在科任教师处背诵,力求全面提高文科学生的文综水平,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推广到理科。八是认真组织全市三次联考,确定复习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开好月考质量分析会。每次月考后,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要求到题到人。及时做到与周边学校的横向比较,做到知己知彼;九是高三教师要发扬奉献精神,敢于付出,坚持全天刚性坐班,工作时间不闲谈,不上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十是精心选择、网络下载及剪裁高考复习资料,做到未整合的复习资料不准印刷发放学生使用。

三、统筹规划、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追求备考的最大效益

1、早计划、重落实,确保复习工作有序进行。

①高二刚结束,学校就对高三年级组教学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了高三复习备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2010年6月份就召开高考第一轮复习研讨会,明确了各备课组各阶段的进度、思路、策略,制订了一轮复习计划。确定了本届高三一轮复习的指导方针是:“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分层推进、培养尖子、调试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决胜细节”。2011年2月份又召开了二轮复习研讨会,这一轮复习我们的指导方针是“突出重点,突出学科内综合,以专题为载体,以本事、素质为目标,分层推进”,帮忙学生进一步构建主干知识结构,结合考纲进一步落实课本重点知识,以期到达“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效果。高三教师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高三起始阶段即实行备课组周备课制,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在复习课教案、滚动考试、月考、分类推进等方面力图有所创新。

②实行复习提前告知。每个班级都在公布栏里开辟一个教学计划专栏,公开教师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每一个阶段具体资料,做好复习之前的预习和自我调整。

③固定考试时间,进入高三后为了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经过研究固定了月考及周测试时间和科目,做出明确安排,印发给教师、学生,有利于教师、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时间安排是这样的:5周一循环,在两次月考间隔中,完成理综、文综二轮,语文英语一轮,数学一轮共四周的测试,为了保证成绩的真实有效,让学生更有竞争意识,安排了全体高三教师进行监考,另外每次月考还将所有的学生及考室进行随机编排。我们对滚动考试、月考的态度是,不把成绩作为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经过考试发挥诊断功能,教师、学生都要进行反思,查缺补漏:没教好的教好,把不会的弄会。同时教师及时批改试卷,周四、五考试下周一就要出成绩,备课组长汇总上传到年级组,然后年级组把总成绩发到任课教师手里,及时跟进成绩的变化,与相关学生应对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来源,并及时纠正。

④广泛搜集高考信息。

学校教务处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安排高三教师外出教研,开拓视野,广泛搜集高考信息,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复习经验,无论何种形式,参加教研的教师和班主任,都应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进取参与,活动结束,都要该进行鉴定,并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筛选、分析、提炼、内化吸收。高三年级确定专人为高考信息员,加强与外地、外校的高考信息交流。

2、合理决策,关注全体学生。

高三的工作事无巨细,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所以怎样实现科学安排、如何高效行动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

一是科学安排时间和对策。我们把高三即紧张而又短暂的十个月,分为高三磨合期、爬坡期、关键期、冲刺期,就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即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且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比如在磨合期更加注重师生的关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作息习惯;爬坡期更加注重课堂的密度和效率和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关键期更加注重教学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分层指导;冲刺期注重应考的科学训练和学生的心理辅导等等。

二是因材施教,全程关注几类学生。

(1)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根据调考及历次月考成绩找准学生,分配到校级领导,负责调查研究,全程跟踪,挖掘潜能,让该类学生鼓足信心,冲击清华、北大;

(2对能考上一本、二本学生和临界生分配到校级及中层领导,实行分班分人帮扶,力争多出“精品”、提高一本、二本自然上线率;

(3)对三本、专科学生及临界生,各行管、班主任、授课教师要落实到人,要进行针对性的帮扶,要力争这类学生在高考中上台阶、上档次,提高高考升学率。

四、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

进入高三,我们更加重视学生梦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梦想,做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勤奋求实、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忙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

1、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梦想教育细化、实化、生活化。把远大梦想与现实高考、备考紧密结合,把平时的要求与温馨提示跟奋斗目标联系在一齐。进入高三后,每个班级都在班级门口贴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对联,在教室里张贴了激励学生的话语,班主任的教育感言,同学们的成才感言。年级组在公共场所还悬挂了高考倒计时牌,各班在教室里也悬挂了倒计时牌,不断激发学生斗志,营造了一个紧张有序、进取向上的大环境。每个月年级组还认真做好高考专题宣传,定期介绍高考信息、名校动态。班级每月利用班会进行励志教育,班主任精选一些励志文章鼓舞学生。经过班会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同龄人的不懈奋斗,成功中包含的汗水;感受到了高考不仅仅是成绩的选拔,更是意志品质的提升,心灵的升华。教育就是产生于学生的自我心灵的忏悔和感动之中。无需更多的语言,她们彼此都能感受心灵的共鸣。正是由于我们的教师时刻把目标教育与励志教育贯穿在高三备考的每一个阶段中,才给了学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纪律教育。

高三学生因时间紧,功课任务繁重,思想波动大,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不可轻视。一是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大会,及时鉴定成绩,指出不足,按多元奖励模式奖励各类表现优异学生;二是加强心理辅导,请心理教育专家在三月时进行“人在高三,拼搏四月”的梦想信念专题讲座,学校成立高三学生心理咨询室,有专人负责咨询。教研室确定专题,分别在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制作心理辅导展板;三是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构成家校教育合力;四.是加大问题学生惩戒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极坏学生坚决做到严惩不贷,以构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五.是加强寄宿生管理,班主任到寝室查寝实行签到制;六.是请相关部门清理学校周围黑网吧,创造安宁学习环境;七.是办公室派专人负责学校贴吧管理,让进取向上、乐观健康的言论成为学校主流舆论。调适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以班主任为核心,配合政教人员、心理辅导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及考试应试技巧的辅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坚持良好的稳定的学习状态。

3、加强对学生表彰激励。

每次月考后都召开学生表彰大会,表彰成绩优异和提高幅度大的学生。在近高考百日之时,年级组抓住这一契机,召开了高三全体师生的迎高考动员大会暨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大家站在天门楼的清石操场上,应对面交流,宣誓,师生心境澎湃。会上不仅仅有领导的鼓励,还有优秀生宣誓,教师代表寄语。同学们斗志昂扬,对高考充满期待。

五、强化激励机制,让教师找到成就感、幸福感

高三教师任务重、压力大,为保证教师身心健康,劳逸结合,愉悦工作,政府、学校在待遇上向高三教师倾斜。一是学校经常性组织高三备课组长、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吸取他人迎考经验;二是在评定中高级职称、市区优秀教师时,确保在高三任教,工作认真,业绩突出者有1至2人异常指标,特殊情景还可破格研究;三是政府、学校出台2011年高考奖励方案,该方案切实体现公平分配,杜绝平均主义,要让弱势班级教师充满信心,看到期望。

六、几点思考与经验

经历了高三的整个过程得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与经验:

一是锻炼队伍。我们高三年级大部分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有的还是第一次担任高三的教育教学任务,三年的磨砺,最终一年的拼搏使教师们在业务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在老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下,中年教师精益求精,青年教师锐意进取。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水平标志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二是凝聚人心。近年来,虽然我校高考升学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不能否认,兄弟学校的提高势头更猛,所以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和挑战。仅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才能突出重围,取得成功。2011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振兴了师生的进取性,大家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是拼博精神。成绩的取得依靠科学的方法,更离不开扎实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艰苦的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回想三年的奋斗历程,有一种精神在支持着我们,这就是拼博的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二、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过程。

1、管理要讲究科学,要追求艺术,要提高管理的效率。

一是严格日常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常规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规范,高三教学工作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是能够随心所欲,而是应当有更高的常规要求,尤其突出了“三抓”。一抓阶段计划,做到忙而不乱。我们根据高三教学整体要求和安排,各备课组分阶段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研究每个阶段学科教学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安排。异常是在“小题考”和“一模”以后,我们根据各科成绩水平和复习的实际情景,要求备课组调整各科教学计划,把复习计划落实到每一课时,并经年级审定后组织实施,克服了高三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抓备课组,有的放矢。我们坚持强调发挥备课组的团体功能,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克服单兵独战的局限性,并实行备课监控,扎实开展有业务指导本事的学科带头人和行政领导参与的团体备课。三抓考前训练,务求落实。知识的巩固和本事的提高都必须经过训练得以实现。对高三的应考训练应当尤为重视,各学科组制订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对自编练习的比例实行量化规定,定量控制;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除综合训练外,采用限时训练、错题过关、单项检测、专项考查等形式进行复习巩固。

2、加强过程管理。

高三前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要跟得上节拍。一是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要坚持清醒头脑,开学伊始要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细致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的复习任务;二是坚持每周团体备课日教研组活动(特殊情景报年级组长更改日期)。每次活动要求分管领导参加,要求有教师发言详细记录,经过反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统一认识,统一进度,协商出改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措施,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求高三教师认真书写复习计划、复习教案,精心上好每堂课和批阅好每一本作业、每一份考试试卷,年级组采用抽查和普查方式予以落实;四是加强文综、理综考试整合训练,落实每次考试全批全改,认真分析得失;五是要求每位高三学生自备一本错题集,及时收集作业及考试错题;六是强化教师面向全体施教意识,力求一个学生也不掉队;七是多次召开高三教师大会及学生会议,要求班主任将本班学生按高考需到达的目标层次分类设表(如那些是能够上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那些是专业生的学生名单)发给每一位该班上课的教师,确定每一位教师的帮扶对象,并在班级内部成立帮辅小组,由品学兼优的学生任组长具体负责。对于文科生要求每

位政史地教师每一天检查背诵情景,帮辅组长和不合格学生在科任教师处背诵,力求全面提高文科学生的文综水平,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推广到理科。八是认真组织全市三次联考,确定复习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开好月考质量分析会。每次月考后,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要求到题到人。及时做到与周边学校的横向比较,做到知己知彼;九是高三教师要发扬奉献精神,敢于付出,坚持全天刚性坐班,工作时间不闲谈,不上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十是精心选择、网络下载及剪裁高考复习资料,做到未整合的复习资料不准印刷发放学生使用。

三、统筹规划、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追求备考的最大效益

1、早计划、重落实,确保复习工作有序进行。

①高二刚结束,学校就对高三年级组教学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了高三复习备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2010年6月份就召开高考第一轮复习研讨会,明确了各备课组各阶段的进度、思路、策略,制订了一轮复习计划。确定了本届高三一轮复习的指导方针是:“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分层推进、培养尖子、调试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决胜细节”。2011年2月份又召开了二轮复习研讨会,这一轮复习我们的指导方针是“突出重点,突出学科内综合,以专题为载体,以本事、素质为目标,分层推进”,帮忙学生进一步构建主干知识结构,结合考纲进一步落实课本重点知识,以期到达“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效果。高三教师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高三起始阶段即实行备课组周备课制,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在复习课教案、滚动考试、月考、分类推进等方面力图有所创新。

②实行复习提前告知。每个班级都在公布栏里开辟一个教学计划专栏,公开教师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每一个阶段具体资料,做好复习之前的预习和自我调整。

③固定考试时间,进入高三后为了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经过研究固定了月考及周测试时间和科目,做出明确安排,印发给教师、学生,有利于教师、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时间安排是这样的:5周一循环,在两次月考间隔中,完成理综、文综二轮,语文英语一轮,数学一轮共四周的测试,为了保证成绩的真实有效,让学生更有竞争意识,安排了全体高三教师进行监考,另外每次月考还将所有的学生及考室进行随机编排。我们对滚动考试、月考的态度是,不把成绩作为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经过考试发挥诊断功能,教师、学生都要进行反思,查缺补漏:没教好的教好,把不会的弄会。同时教师及时批改试卷,周四、五考试下周一就要出成绩,备课组长汇总上传到年级组,然后年级组把总成绩发到任课教师手里,及时跟进成绩的变化,与相关学生应对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来源,并及时纠正。

④广泛搜集高考信息。

学校教务处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安排高三教师外出教研,开拓视野,广泛搜集高考信息,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复习经验,无论何种形式,参加教研的教师和班主任,都应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进取参与,活动结束,都要该进行鉴定,并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筛选、分析、提炼、内化吸收。高三年级确定专人为高考信息员,加强与外地、外校的高考信息交流。

2、合理决策,关注全体学生。

高三的工作事无巨细,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所以怎样实现科学安排、如何高效行动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

一是科学安排时间和对策。我们把高三即紧张而又短暂的十个月,分为高三磨合期、爬坡期、关键期、冲刺期,就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即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且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比如在磨合期更加注重师生的关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作息习惯;爬坡期更加注重课堂的密度和效率和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关键期更加注重教学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分层指导;冲刺期注重应考的科学训练和学生的心理辅导等等。

二是因材施教,全程关注几类学生。

(1)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根据调考及历次月考成绩找准学生,分配到校级领导,负责调查研究,全程跟踪,挖掘潜能,让该类学生鼓足信心,冲击清华、北大;

(2对能考上一本、二本学生和临界生分配到校级及中层领导,实行分班分人帮扶,力争多出“精品”、提高一本、二本自然上线率;

(3)对三本、专科学生及临界生,各行管、班主任、授课教师要落实到人,要进行针对性的帮扶,要力争这类学生在高考中上台阶、上档次,提高高考升学率。

四、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

进入高三,我们更加重视学生梦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梦想,做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勤奋求实、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忙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

1、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梦想教育细化、实化、生活化。把远大梦想与现实高考、备考紧密结合,把平时的要求与温馨提示跟奋斗目标联系在一齐。进入高三后,每个班级都在班级门口贴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对联,在教室里张贴了激励学生的话语,班主任的教育感言,同学们的成才感言。年级组在公共场所还悬挂了高考倒计时牌,各班在教室里也悬挂了倒计时牌,不断激发学生斗志,营造了一个紧张有序、进取向上的大环境。每个月年级组还认真做好高考专题宣传,定期介绍高考信息、名校动态。班级每月利用班会进行励志教育,班主任精选一些励志文章鼓舞学生。经过班会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同龄人的不懈奋斗,成功中包含的汗水;感受到了高考不仅仅是成绩的选拔,更是意志品质的提升,心灵的升华。教育就是产生于学生的自我心灵的忏悔和感动之中。无需更多的语言,她们彼此都能感受心灵的共鸣。正是由于我们的教师时刻把目标教育与励志教育贯穿在高三备考的每一个阶段中,才给了学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纪律教育。

高三学生因时间紧,功课任务繁重,思想波动大,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不可轻视。一是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大会,及时鉴定成绩,指出不足,按多元奖励模式奖励各类表现优异学生;二是加强心理辅导,请心理教育专家在三月时进行“人在高三,拼搏四月”的梦想信念专题讲座,学校成立高三学生心理咨询室,有专人负责咨询。教研室确定专题,分别在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制作心理辅导展板;三是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构成家校教育合力;四.是加大问题学生惩戒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极坏学生坚决做到严惩不贷,以构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五.是加强寄宿生管理,班主任到寝室查寝实行签到制;六.是请相关部门清理学校周围黑网吧,创造安宁学习环境;七.是办公室派专人负责学校贴吧管理,让进取向上、乐观健康的言论成为学校主流舆论。调适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以班主任为核心,配合政教人员、心理辅导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及考试应试技巧的辅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坚持良好的稳定的学习状态。

3、加强对学生表彰激励。

每次月考后都召开学生表彰大会,表彰成绩优异和提高幅度大的学生。在近高考百日之时,年级组抓住这一契机,召开了高三全体师生的迎高考动员大会暨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大家站在天门楼的清石操场上,应对面交流,宣誓,师生心境澎湃。会上不仅仅有领导的鼓励,还有优秀生宣誓,教师代表寄语。同学们斗志昂扬,对高考充满期待。

五、强化激励机制,让教师找到成就感、幸福感

高三教师任务重、压力大,为保证教师身心健康,劳逸结合,愉悦工作,政府、学校在待遇上向高三教师倾斜。一是学校经常性组织高三备课组长、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吸取他人迎考经验;二是在评定中高级职称、市区优秀教师时,确保在高三任教,工作认真,业绩突出者有1至2人异常指标,特殊情景还可破格研究;三是政府、学校出台2011年高考奖励方案,该方案切实体现公平分配,杜绝平均主义,要让弱势班级教师充满信心,看到期望。

六、几点思考与经验

经历了高三的整个过程得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与经验:

一是锻炼队伍。我们高三年级大部分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有的还是第一次担任高三的教育教学任务,三年的磨砺,最终一年的拼搏使教师们在业务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在老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下,中年教师精益求精,青年教师锐意进取。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水平标志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二是凝聚人心。近年来,虽然我校高考升学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不能否认,兄弟学校的提高势头更猛,所以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和挑战。仅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才能突出重围,取得成功。2011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振兴了师生的进取性,大家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是拼博精神。成绩的取得依靠科学的方法,更离不开扎实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艰苦的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回想三年的奋斗历程,有一种精神在支持着我们,这就是拼博的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高考个人自我鉴定2距离高考距离89天了,才进行过期中考试,考试成绩也都出来了,成绩每次都不怎样样,真有点担心高考的成绩会怎样样,突然间,我经过这次考试发现了一件很让我厌恶的事情,以前我的成绩虽说不怎样样,但也不至于会被忽视了,我的提高与退步别人总是看不到,或许连我自我都看不到吧,连名字都会被别人叫错,我跟她长得是有多像啊!我怎样没看出来呢,我最厌恶被别人忽视了,我不奢求成为世界的中心,让整个世界都围着我转,但我身边的人却会忽视我,也许对于别人来说我真的是可有可无啊!

说出来后感觉是好多了,一向听教师说,高三的学生都是比较浮躁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浮躁,才会引起我这样的想法的吧,一向都是让开心的面容对待同学,也许别人都看不出来,但我自我很清楚自我心里怎样想的。

作为高三学生,是应当放下心中的一切其他猜想,如果心境不好就睡一觉吧,醒来之后,世界还是那样的世界,可是你已经在自我的梦中度过了另一个世界,那是自我心中构造出来的,也是自我最想要的,可是不要长久的逗留在自我的梦中,因为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必须应对它,长期居住在自我的城堡会让自我变得更加的压抑,,高考的即将带来就要好好的去奋斗,睡一觉,醒来后,烦恼什么的都没有了。

最近还一向担心自我的一个朋友为什么不理我,难道是我哪做错了吗,或许没有吧,无缘无故的,我真搞不清,管他呢,就这样吧,我已经没有什么心思去管这件事了,只要我没有做错,以后再说这件事吧,事情该怎样样就是怎样样,在怎样强求也没有用,我也不想要在做主动地一方,也不想要再去刻意的去寻求什么的,就这样吧,也许我们真的不适合做朋友,毕竟我不是以一个纯洁的心理去认识你的,此刻尽管我认清楚了形势,但还是选择相信你,尽管believe中有一个lie,相信就是相信。

高考个人自我鉴定3每一年的六月,总是注定着有不平凡的事情发生。因为这个月,千千万万的学子们要做出最终的拼搏,参加为时三天的高考。或许这当中有失败有成功,可是我们换个角度看,其实只要你努力奋斗过,当你迈进人生重要的转折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结果不重要,因为我们有过奋斗,所以我们青春无悔!正如我以往度过的最好的一句话:做最好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英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一片小小的宇宙,那么就让我们爆发出这些小宇宙吧!!

高三的同学们,你们即将买入高考的考场,你们即将握起手中的笔,去书写人生的辉煌。我相信,你们的这一路走得也不会是简便吧——每一天10点钟才下晚自习,各种大考小考接踵而来,周末回家熬夜看书到深夜,毕业前还在那里不停地看错题······这一切,对于你们来说仿佛是人生的三点一线,构成了平日里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每一天的脑子里已经不再想着什么游戏动漫网络,而是一心一意地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着那几道怎样看都很眼熟的数学题。这一切,都已让我们深深的感动,是的,你们是我们学弟学妹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你们其实都是好样的!!

再过一天,你们就要进入高考的考场,学校的门口又将挤满了送考的家长。看看这些家长吧,他们其实也是有多么的不易啊!首先,辛辛苦苦养育了孩子18年,就是这18年,奉献出了他们所有的青春和毕生的心血,能够说,这些其实是他们生活的依靠,他们为了这些孩子,不知疲倦——每一天,陪伴着这些孩子,起早贪黑;为了能够让自我的孩子饱饱的上学,每一天早上费尽心思在那里想着今日该给孩子做些什么口味的食物;每一天晚上,在学校门口的路灯边,去寻找着自我孩子风尘仆仆归来的身影,而此时的他们经过一天工作上的劳累,脸上已经浮满了倦容,令人看了无比心疼。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长大了,而他们,一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家长们,脸上已经爬满了皱纹,能够说,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不论再苦再累,这些也都是值得的。你说这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高考个人自我鉴定4高考,是多少人心目中与梦想接轨的桥梁,又是多少人的噩梦。我原本以为高考之后的生活是灿烂的,彩色的,不再像高三时那般疲惫,迷茫。可是伴随着那清脆的钟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煎熬。那种等待自我分数的心境无疑是最迫切的,像是刑场上被判了死刑的囚犯,期待着枪声给他带来解脱,却又害怕枪声的到来,很痛苦。于是就抱着这种心境经历了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几天之后,分数出来了。

分数很低,当我看到我自我的分数之后心中那种难受不是因为分数,而是愧对自我父母的那种深深的自责。我敢于应对这糟糕的分数,就像男子汉那般敢做敢当的去应对它,理解它。我能够抛去一切痛苦,进取的向前看,不再像以前那样自暴自弃,可是我却不敢应对父母那种失望的神情。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即使你一事无成,给他们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令他们骄傲的事情,即使你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付出,为你奔波。他们不会说累,不会像我们一样抱怨,他们永远把最深沉的幸福留给自我的孩子。而我却浪费了这一报答他们的黄金时机。我想让他们微笑,想让他们能够在别人面前骄傲地炫耀自我孩子的成绩,想让他们在工作遇到不顺时想到我能够有一丝欣慰。终究我还是没成功,当我看着父亲头上与之年龄不相匹配的白发时,我的心很痛。我的父亲永远没有对我失望过,可是这一次,我对我自我失望了。

高考之后带给我最大的感悟不是我的分数,不是人生与前途,而是我伟大的父母。

狂欢过,兴奋过,失落过,消沉过。高考不仅仅是我们开始迈向社会的信号,也是我们已经长大了的标志。有一句话我始终带在身边,并且也无比坚信它会引导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的前进:想要战胜别人,首先你要战胜自我。虽然我的分数不尽人意,可是消极,沉沦,自暴自弃,颓废不能改变什么,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自责与反思的心境你要有,同时你要告诉自我的是这并不是世界末日。人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就能决定的,这不是我逃避自我分数的借口,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勇气。至少我在考场上尽力了,我在高考这场重要的战役中战败,我输了分但没有输掉我自我。我举枪奋勇杀敌,我用我尽有的力量坚持到了最终。是的,我后悔了,如果当初我更努力一点,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祝福考得好的高中同窗,用进取向上的心态去对待以后人生中会应对的种种,高考给了我绞心般的痛,也教会了我做人的态度。欢笑,泪水,这些色彩在经过高考的洗礼之后显得更加绚丽;困难,挫折,这些不堪的回忆在经过高考的打造后成为令我骄傲的勋章;困惑,迷茫,这些淡淡的薄雾在经过高考的照明后变成最明亮的阳光。

小学,初中,高中,一幕幕回忆像是陈旧的电影胶片一般,当你在某时某刻轻轻的将它播放时,会是什么样一种心境。高考,真的带给我们许多,也带走我们许多。我想我会爱它,我会因为它证明了我最终不再是脸上带着棱角分明的稚气的孩子而感激它,我想我又会恨它,毕竟它又严肃地将我从完美纯真的青春年代悄悄带走。我想对所有辛勤哺育我的教师说声多谢,你们教会我的知识让我有了价值;我想对所有关爱我的亲戚家人说声我爱你,你们无私的爱才让我健康阳光的成长到了今日;我想对所有和我一齐同窗奋斗的同学们说声加油,你们真诚的鼓励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欢乐。

高考,你就这样匆匆走了,我不想和你道别,我在你身上留下了我的足迹,浅浅的,微小的。或许有一天一阵轻轻的风拂过,我的足迹就这样被尘土掩盖,甚至你不会注意我以往来过,可是那时,我已走远。

高考个人自我鉴定5高考结束,高考成绩也已经公布,从0912班学生成绩来看,应当还是不错的。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这是辛苦的一年,是挑战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我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鉴定如下:

一、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严谨、求实、奋进”的班团体。

高三阶段,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有的学生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异常是在一次次考试的成功或失败的折磨中,有些同学应对高考时,有些迷失了自我。有些同学失去了信心,游离在放弃与坚持之间。所以,在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结束,第二轮复习结束,临考前,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经过很多的早检,不断的提醒和鼓励学生,经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构成良好的复习备考习惯。也经过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励志教育、意志教育,如何去利用和节省时间等活动来使他们主动提高自我。

同时也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本事,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把复习备考和活动融入一体。在开学典礼上,在运动会上,在新年联欢会上,都尽情释放,把高中最终阶段变成一个个的完美回忆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了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管理工作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强化动机,树立目标。

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把心理素质当作高考的第八门课,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给予学生具体的明确的指导,高考复习指导是高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强化学习动机,学会学习,学会考试,成为我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首先让学生清晰和强化自我升学的动机,在日常的学习中较充分的自主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肯定和强化学生升学理由,激励他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要求他根据自我的具体学习状况,为自我高考设置一个目标,620、600、580、560等,不断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去冲击。每次模拟考试的每门课应当是坚持,还是提高,或者允许暂时的回落。都必须明确,最终就是要求他们把目标放在桌上,天天督促自我。

三、提高身体素质,为高考做好保障。

鼓励他们进取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督促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篇8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国家、对学校,还是对毕业生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们对教育的投入和对教育的期望价值,关系到我国能否使国家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的重要一步。

二、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但普遍而言,高校对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教育与职业指导脱节,职业指导机构不完善,指导队伍规模小,师资素质不高,职业指导内容简单,有待完善。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足的相关文献,并将这些论点加以归纳。

1.就业指导观念陈旧

就业观念陈旧,指在就业指导思想上,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同于找工作的指导。一般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一次性就业安置的短暂行为。只要让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也就不辱使命,因而忽略了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趋势、应对职业生涯危机以及择业心态和原则的指导。这种理念过多地强调“解燃眉之急”,只是现场传送技巧,不能从求职走向和市场规律对就业方式的深刻影响方面出发,来深刻认识、思考和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

2.就业指导时间滞后

据中国人民大学姚裕群所做的调查显示,52.9%的高校是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①。大学四年级正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关键时期,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较晚,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就开始了求职过程,就业指导的效果往往受到影响。

3.就业指导方式单一,内容空洞

就业指导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传授简历的制作和面试技巧。而对于如何结合本专业实际,从专业特点出发加强实践能力,则爱莫能助。至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气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则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据了解,60%的大学生认为授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内容过于程序化\+②。

4.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较少且专业性较差

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非常欠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700以上。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这个比例将达到1:1000-1500\+③。我国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的主要力量依然只是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就业指导部门有限的人力大量投入到办理就业手续、联系招聘单位等日常工作,无法兼顾提高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开展基于实践的生涯咨询理论研究,这些成为了就业指导活动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5.就业指导方式粗放,缺少个人就业咨询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采取讲座和集中上大课等群体辅导方式向学生灌输就业知识。这种团体性教育方式是粗糙的,难以针对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的问题,无法满足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试咨询等个性化的要求。

三、小组工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功能与优势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应当是积极探索追求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高校社会工作“增能”的功能,目的是通过帮助受助者使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实现自助,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可从使用小组专业方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多种主题的就业指导小组两个方面介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就业指导从内容上与形式上开辟一条新道路。将学生放在课堂、社团活动以及校园活动这个大环境中,在社会工作专业指导原则与方法指导下,以参加小组主题活动与游戏的方式,吸引他们彼此参与互动并在回应中吸取他人的经验,用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产生共鸣,制定解决问题计划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与态度,达到就业目标。

四、小组工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运用

(一)小组专业方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

1.开展小组形式的就业指导课堂

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将小组工作技巧中的沟通与互动技巧、小组讨论技巧与小组活动设计技巧融入授课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分享。通过学生与就业指导老师间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就业心理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指导方法。笔者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大四学生进行访谈,他们普遍认为就业指导课对自己的影响不大,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部分就业指导老师也表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就业指导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这主要归结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与形式僵硬,没有针对学生基本需求并和学生产生互动。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形式的就业指导课堂来丰富形式与内容。

小组形式的就业指导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它主要以学生为主,根据教学需要设定相应的小组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在小组课堂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学到相关就业知识,获得成长。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设计小组课堂内容:

第一,角色扮演法。

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实际上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将模拟应聘类小组融入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过程,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习面试技巧,从他人处习得就业软实力。

教师可安排三名学生扮演面试官,若干名学生扮演应聘者,依次在课堂上直接进行面试。在此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在一旁观摩,记录下应聘者表现,并讨论应聘者的哪一表现能够加分,哪一表现会减分,怎样做才能避免“应聘者”出现的不足等问题,最后邀请“面试官”和“应聘者”分享自己的面试感受。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项目设计、人物包装、角色分配、台词创作等策划活动,学生可以以游戏形式在特定的场景登台表演并融入情景,借助换位思考促进对就业职场礼仪、面试技巧等知识的把握与认知,增强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技巧。

第二,游戏活动法。

游戏活动法也是小组工作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就业指导中的游戏活动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建设设计一定形式的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担当主角并在游戏中体会角色的感受。例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激励游戏、协助游戏、破冰游戏、团队游戏、学习游戏、应变游戏等方式,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领悟简单的道理提高个人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职业必备技能,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

2.为学生营造小组学习方式

第一,头脑风暴方式。根据实际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定学习内容,并根据学学习内容给定若干论题,如: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十个素质、大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途径与建议等。由小组成员讨论并总结,燃后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分享给整个班级,最后再由老师做课堂总结。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相互倾听,鼓励学生相互表达,通过论题积极引导学生们对个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良性思考,并使学生在其中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积极为就业做好准备。

第二,参与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要求每小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个知识点的教案,根据课业进度向全班同学轮流讲解。讲授完毕后由其他同学结合这部分知识给予评论,教师给予关键点的澄清,加深对所涉及知识的印象。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知识梳理、PPT教案制作、授课方式等项目对学生都是挑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参与互动水平,也使学生的办公软件运用、团队合作、公共演讲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而这也正是就业指导课程的真正目的。

3.建立以小组任务为主的驱动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必须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之下,教学目的不只是单一地完成任务,而是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④。

笔者对南昌航空大学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了访谈,一位就业指导老师说“我给大三的学生安排了课后任务,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为每个人设计职业装扮,然后每个人照2~3张职业装照片作为作业上交,最后经学生同意,他们共同评比出最合理的装束并给那些不太合适的着装方式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很乐意参与,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远比对着教案告诉学生面试服装要得体,女生化妆不宜过浓强得多。”这便是小组任务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良好体现。

(二)根据需要开展就业指导小组

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面临就业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当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情绪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紧张焦虑心理、自负或者自大心理、自卑怯懦心理、盲目从众心理、依赖被动心理、急躁偏执心理。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埃里克森所说的第五阶段。第五阶段的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让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开始探寻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实现新的、更富创造性的、积极的自我同一。但据研究发现,很多毕业生在此期间会出现如下表现方式:延迟成人的责任行为,不愿过早接触社会;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不愿多做思考;即使思考也缺乏周全,喜欢过分钻牛角尖等\+⑤。如果大学毕业生在此阶段长期遭到同一性挫折,就会出现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他们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形成清晰的自我同一感,致使自尊心受挫,道德标准受阻,长久地找不到发展方向,无法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正常生活\+⑥。大学生的个人就业心理问题急需解决,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改变或减少不良情绪。

2.当前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小组的需求

当前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小组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心理辅导,一是职业能力建设。而不同的年级对于就业指导小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大四毕业生直接面临就业的压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现实的问题,他们对于求职技巧、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辅导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其他三个年级的非毕业生则还未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作为非毕业生需要的是进行系统的就业指

导\+⑦。因此,高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小组,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就业心理良性发展,提高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不同阶段,就业指导小组应当配合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如下小组服务:大一,就业指导小组的目标为促进组员的自我认识;大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大三主要包含实习指导、就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求职技巧培训(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创业教育、考研指导、等内容;大四则应加入就业心理辅导内容。

(三)就业指导小组的操作方法

小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模式,主要包括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展模式、组织与环境模式、预防与康复模式\+⑧。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多的是采用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需求,就业指导小组的任务和目标也有所不同。非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小组可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开展指导小组,如:大一开展自我认识小组;大二开展职业规划小组,大三开展求职技巧小组等\+⑨。由于毕业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采取海报招募的方式招募小组成员,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就业。对于非毕业生,可以将就业指导小组定为他们的实践发展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展2~3次不同主题的就业指导小组。每次小组可以考虑安排四个半天的时间,即一周一个半天(120~180 分钟),使学生有“体验-反思-提升”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一次小组活动需要4~5个星期完成。

笔者通过两年的新生自我认识与成长小组工作经验,将新生自我认识与成长小组的优势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大学生需要,以南昌航空大学社会工作系大三学生为对象,设计了一次以以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职业能力建设型就业指导小组(共5小节),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篇9

论文关键词:绿色心理环境 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 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双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校有上百位少数民族双语在职培训教师,他们从全疆各地来到这个集体中,背负着即将成为新疆双语教育脊梁的责任.所处的条件极其艰苦,从事的义务教育责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如何适应教师与学生身份双重身份的角色?如何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如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些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继康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我们理应关注广大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解决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双语培训教师自身的心理建设,帮助教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下面我围绕这个公式阐述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

这是双语培训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双语培训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未来的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小学生,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本身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双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双语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因此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双语培训教师难度大、要求高.这于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培训课程,特别是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双语培训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方式,有双语教育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第一语言民族的文化.这样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自然降临。

双语培训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他们或者来自全疆各地,远离亲人.从小家庭骤然过渡到陌生的集体,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校园。思念父母妻儿,对生活的不适应困扰着他们。或者家在乌鲁木齐市,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担心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家务劳动繁重(特别是女教师)。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纯汉语环境打破了教师们过去熟悉的民族语言环境,让他们无法完全适应,这和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2.“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通过问卷结果及对个别教师的心理咨询,我发现部分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因为不仅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调查发现,这些教师抗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的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双语培训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何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症状的出现率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二、提高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强烈的不适应会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致使他们的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学习兴趣、社会竞争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双语培训的整个进程.我们必须都来关心、爱护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认为,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加强心理辅导,化压力为动力,为他们构建绿色心理环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无污染,有合理压力,具有和谐学习、生活氛围的无焦虑的双语培训教师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对心理进行“环保”.帮助双语培训教师塑造健康无污染的健康心理呢?压力机制的效应告诉我们,人时时刻刻处于压力之中,没有一点压力,人将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无时无刻的压力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机体的适应是被动地缓解压力,一个人更应该主动缓解压力。下面是一些给双语培训教师减压的处方:

1.提高认知能力.尤其是汉语言的听说能力

帮助教师设定目标负载,抛除垃圾负载,减轻压力。学习的压力多来自于语言的障碍,当沟通没有问题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还要扩大知识范围,学习用汉语规范地授课、写教案。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有较好的外部语言环境,双语培训教师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2.提高工作抱负。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决定着其承受压力的水平。大多数双语培训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原所在学校的任务来学习双语教学,没有对未来工作事业的规划.被动地学习,这样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们应该提高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其内部动机来驱动外在的学习表现。

3.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维护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我们要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重视团体辅导的作用,并且定期开展活动。双语培训中的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族教师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所限,接触汉语的机会很少,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达标程度较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要低。另外,由于生活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会遇到比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更多、更大的困难、障碍和不适应,这就给个别心理咨询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和优势可较好地应对这一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适应环境,完善和发展自我,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4.其它方法。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生源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外部环境影响和学生群体特殊性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地处惠州市惠阳城区这个以个体商业为主的特殊地理环境,毗邻港澳等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卡拉OK歌厅等场所及各种网络污染;再加上自私、拜金、不遵守规则、赌博、吸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爱的关怀,出现早恋、自卑等现象;又或是学校教育中因成绩不理想而被师生冷落,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束缚状态中,导致道德情感的严重缺失。于是,各种不良的因素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在严重侵蚀现在的中职学生。

这些不利环境决定了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学校如果还用过往的一大堆管理规定强制“灌输”给学生,德育管理部门仍沿用“警察式”的监管,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高度不满和心理抗拒,加大学校和学生的对立面,这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开展好形式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服务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更新德育观念,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导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科、教研科组、班主任、团委、学生会为主线;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探索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建立以“心灵家园――学生心灵的港湾”为主旨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立“心灵志愿者协会”,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自省级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立项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得到学校更大力度的支持,在软件上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在硬件上也不断完善。建立起环境优美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的服务宗旨是“尊重、理解、同感、助人、保密”,给学生一个温馨、安全的倾诉空间。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安排有心理教师值班,向全校师生开放,通过咨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如学习、就业、恋爱等问题,及时缓解学生因心理而出现的各种矛盾。心理咨询室的建立满足了学生心理预防、心理疏导、心理诊疗三种不同心理疏导的需要。这种全方位渗透式的德育管理模式,使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除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课、心理辅导外,学校还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疏导,此举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每学期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很好地掌握了学生心理状况,对学生中心理有偏差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排解他们心中因家庭、就业、恋爱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困惑。

“心理家园志愿者协会”是我校最活跃的社团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创办了自己的专刊――《心灵家园》,它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又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每年都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动形式主要有:现场心理咨询、现场心理测试、团体游戏、学生手抄报或心理论文评比、心理剧表演、校园广播、心理电影赏析等。健康周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还营造一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此外,“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成员还积极走出校门,参加各级文艺表演和献爱心活动(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儿童节慰问、省运会志愿者服务等),培养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得到启示、成长。学校每学期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学生对学校管理认可度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立面减少了,后进生比率也在下降。学生呈现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对就业的彷徨心理,心理教师的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心理教师李惠坚根据实际撰写的《中职学生心理咨询形式偏好的调查》获惠州市2010年中职学校教师论文一等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玲琳老师撰写的《一例考试焦虑案例报告》2011年获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一例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报告》在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由她主持的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科研立项课题。

此外,2011年,“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被评为“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活动“千个公益项目”的荣誉称号。

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同行的认可。惠州市教育局要求我校这一做法在市、区推广宣传,吸引了上级领导、专家到我校进行德育转型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