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土保持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土保持知识

篇1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全民水土保持生态意识。

第二章预防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组织全民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植被,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从事毁林开荒等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

第八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调查评价水土资源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经专家评审,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的修改,须经市政府批准。

第九条在城区范围内凡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第十条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方可办理项目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立项审批、土地使用等其他有关手续。

第三章治理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单位、集体和个人,根据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建厂、建房、修路、开矿、采石、取土等活动改变地形地貌,损坏植被而降低或丧失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负责补偿;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应负责治理。无力治理的,可按已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治理工程造价,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

第十三条对水土流失治理区,应当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保持水土与美化城市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四章监督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并做到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第十五条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建立水土流失监测预报系统,定期公告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

(三)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

第十六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弃土、弃渣、弃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除责令其清理外,视情节轻重,可以处一千元至一万元罚款;不按有关法律规定申报水土保持方案或水土保持方案未获批准擅自动工造成水土流失的,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外,当事人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当事人从事经营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破坏水土保持设施,以暴力和威胁方法阻碍水土保持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水土保持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乌湾河小流域位于元阳县城西部,属马街乡,距县城(南沙)30 km,距省会昆明市203km,距州府蒙自122km。地理坐标在东经102°36′09″~102°39′09″,北纬23°16′06″~23°19′00″之间。小流域北部为红河,以东至太平寨,西至红土寨,南至增益寨。治理区小流域南北长3.6km,东西宽约3.2km,治理区流域面积10.75km2。流域内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为小流域南部后山山顶985m,最低点为小流域最北端300m,相对高差685m。

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1.1水土流失状况

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类型有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三种。面蚀主要发生在治理区内的耕地、荒山荒坡和疏幼林上,治理区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沟蚀主要发生在治理区内的各大冲沟以及植被覆盖极低,地表的荒山上;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流域内沟蚀切割较深的沟岸,特别是沟蚀切割至碎屑岩和粘土层,雨季土壤含水量大,导致发生崩岗滑坡现象,流失强度为强度以上。水土流失地类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水土流失地类分布情况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而且直接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表土流失,耕地肥力下降

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林草覆盖率降低,土壤,造成土壤细颗粒减少,土层变薄,氮、磷、钾、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使土壤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投资增加。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成果,乌湾河小流域治理区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1.9万t,按土壤流失量214T时损失1亩基本农田计算,乌湾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区每年损失基本农田5.9hm2。

1.2.2 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失衡

由于森林砍伐,林地变裸地,水土流失急剧增加,山地土层减薄,使土地适宜性大幅下降,草木难生,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土地利用现状由林地到裸地再到难利用地。区内冲沟侵蚀沟较为发育,在水力作用下,山沟洪水携带大量泥砂及砾石冲向下游,掩埋大量良田,994年7月13发生的乌湾泥石流,冲毁农田达200余亩、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失调。

1.2.3毁坏水利工程、降低水利工程效益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洪水暴涨暴落,洪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沿冲沟及陡坡面冲向下游,994年7月13发生的乌湾泥石流,冲毁灌溉沟渠10多条,降低水利工程效益。

1.2.4人畜饮用水源枯竭

一方面,人口膨胀,人畜用水需求量猛增,另一方面,由于植被的破坏,土壤涵养水分能力急剧下降,雨季洪水频发,旱季水源干涸。双重因素的作用,使得本不宽裕的水源越显紧张,人田争水的矛盾不断扩大。

1.2.5威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林草覆盖率低,形成洪水暴涨暴落并携带大量泥沙的特点,山洪、泥石流、滑坡经常发生,冲毁村庄、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威胁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94年7月13发生的乌湾泥石流,冲毁公路2段、村庄1个村,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治理,但由于缺乏资金,始终没得到有效解决。

1.3 水土保持现状

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的对策就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即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流域内的荒山荒坡,其次是疏幼林地。乌湾河流域内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的方向:保护好水田,保护现有经果林地,对荒山荒坡进行规划治理;对疏幼林实行封山育林,积极发展建材林和薪炭林,以解决人民的建材和燃料需求。

2.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按治理区综合治理开发规划设计实施,措施对位配置,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到规划期末,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3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5.1%,年均减少水土流失量1.03万t,减沙效益达53.3%。

2.1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治理期末,新增水保林124.04hm2,经果林126.15hm2,实施封禁治理376.474hm2,林草面积达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综合治理保存率达80%以上,提高林草覆盖度23.3%,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能够安全渡汛,切实发挥综合效益。

2.2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因地制宜地建设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用材林及薪炭林,配套相应水利工程设施,将治理工作的重点、资金的投向集中到生产用地的集中改造和生产力提高上,从而促进生态用地的最大化。由于流域内现有水利化程度较低,短期内大规模解决农田灌溉存在一定困难,但有望在该项目的带动下逐步解决,所以本设计在确定实施期未发展目标时作了适当放大。到治理期末,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土地利用率达95%以上;农业总产值由765万元增加到842万元,增10%;粮食总产由77万kg增加到80万kg,人均粮食达到620kg以上,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0%。

3. 水土保持实施保障措施

为保证本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设计能够顺利实施、工程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域及周边生态环境良性发展,项目建设单位应在组织领导、技术力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实施保证措施。本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实施保证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工程落实设计、明确施工责任、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监督管理、方案组织实施方式、竣工验收、资金保障等方面。

3.1 落实设计

建设单位应委托设计单位按设计程序进行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并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以便水土保持措施能按详细的设计要求顺利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和工程设计如果变更,必须按规定报批。

3.2 纳入招投标

水土保持设计是本工程水土保持最基本的技术保证,业主方应委托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后续设计,并报州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水保工程和工程设计的变更应按规定报批。

3.3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建设单位首先要设立专人负责的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水土保持设计的实施;监督部门要定期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进度、质量、资金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

3.4 技术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必须纳入监理制度。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也可以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现场监理工作。同时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要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施工,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二次水土流失。

3.5 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方法

本项目的水土保持设计投资应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基本建设投资中计列,并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保证工程按期开工和完成。

3.6 监测与监督管理

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可委托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承担,并按照有关监测规划编制监测大纲和监测报告,报送当地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建设单位应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按期实施。

3.7 组织实施与竣工验收

业主应贯彻水土保持工程“三同时”的原则,培训专业的技术队伍,对水保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指导,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达到设计标准。水土保持工程竣工后,必须由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竣工验收。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对水利的危害

目前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面积共有356万km2,这其中包括受水利侵蚀和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另外还有水蚀与风蚀的交错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广,总量大,在不同的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比如山区、丘陵区以及农村、城市等。水土流失导致的后果首先是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甚至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另外水土流失会使湖泊、水库、河道等产生淤积、堵塞,蓄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发生涝灾;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随着水力的冲击,许多泥沙就会顺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不仅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抬高河床,造成水位上涨,还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水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减少,甚至发生漫坝、垮坝等灾害。

2、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可以说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遏制水土流失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

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②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的流失量。很多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渠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拦泥截沙,增加塘库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断得到提高。③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程度。④水土保持可以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

(一)水库枢纽区防治措施

水库枢纽区可将土石围堰优化为混凝土围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开挖基础产生的弃渣应及时运至渣场堆放,严禁向河道内弃渣。在坝肩等开挖边坡与山体连接处,设置浆砌石截排水措施。

(二)道路工程区防治措施

道路工程区的主要防治区域是道路的边坡处,特别是土质边坡,要通过撒播草种、植树种草来固定边坡土壤,保证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并且要沿着山侧设置截排水沟。对于边坡坡度较陡,坡长较长的,还应考虑修建综合护坡。同时,还应种植行道树。

(三)弃渣场区防治措施

弃土弃渣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凹地,不得在库区淹没区内设置弃渣场。弃渣场须先拦后弃,堆渣前应在渣场出口修建拦挡措施,同时还应做好弃渣场周边及底部的排水措施。对于堆渣高度较高的,应采取分级设马道的方式进行堆渣。堆渣结束后,应及时对渣场边坡及堆渣表面进行治理,布设绿化措施时,应尽量采取“乔灌草”的方式进行,并做到与周边环境相一致。

(四)料场区防治措施

料场应设置砌石挡墙,并做好排水措施,料场开挖应严格按照主体设计要求进行,宜采取分台阶开挖的方式,以达到保持边坡的稳定性。在料场使用完毕后,可视料场的具置布设不同的防治措施,如位于水库淹没区内的,可只进行场地平整;如位于淹没区外的,应削缓危险边坡、清理边坡危石,并覆土栽植草本类和爬藤类等适合边坡生长的植物。

(五)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措施

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应相对集中、紧凑,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场地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及沉沙池。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施工场地内临时设施,并做好施工迹地恢复及绿化措施。

(四)移民安置区防治措施

移民安置区后期覆土绿化所需土方量较大,应做好项目建设区的表土收集工作。表土收集后要集中堆放,且应设置防护措施。如用编织袋装土进行拦挡,用防雨布覆盖等,对于堆放时间较长的堆土场,应考虑防护措施的时效性。

4、加强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

(一)采取退耕还林措施

水土流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植被的缺失,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种植农作物,坡度>25°的坡耕地要采取退耕还林措施,扩大植被覆盖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使水土资源能够高效利用,争取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修复

要适当加大对当地居民的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提高对水土流失危害的认识,改变传统耕作观念,将顺坡耕作改为横坡耕作,严禁陡坡地开荒,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分索取,逐渐实现生态的自我恢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进一步减轻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三)运用科学技术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

国家要在水土流失的预防、水土规划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水土保持体系,还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还要与国外进行合作与交流,引进适合我国水土保持的技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提高水土保持的治理水平。

(四)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土的保持

由于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有点状和线状之分,所以在采取防治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在施工阶段,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回填区、开挖区等是需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结合起来的,这两种措施各有功能,把两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面植被的覆盖率,能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挖方区,可以通过设置截排水沟的方式来防止水土流失。为了防止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可以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在回填区,要对坡地地形进行整理,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在施工阶段要注意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对施工产生的弃渣要集中堆放在弃渣场,对弃渣场和占用的耕地、林地要及时恢复好植被。

(五)加大水土保持的监管力度

水土流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长远的任务和目标。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植被,禁止当地居民乱砍乱伐及毁林开荒,防止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对于那些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区,应加大保护力度,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相当严重。建国以来,我国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总面积累积已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和风力水力共同侵蚀三种。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可用耕地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突出,尤其是在近14亿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下,人均耕地面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水土保持工作已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水土流失问题比较常见,任何地区、任何地形都容易发生,也极易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轻则导致江河堵塞,重则引起河流改道,导致河流水位的大幅度提升,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而且也会降低干旱季节江河的蓄水量,导致农田减产甚至旱灾的发生。此外,水土流失容易造成地表土层与岩石呈现的状态,在水流冲击较强时,岩石层及地表土层经冲刷易产生的大量泥沙,这些泥沙汇入江河后,泥沙会逐渐沉积在水势相对缓慢或地势较高的区域,从而堵塞河道,引起河床和水温的上升,这就是水土流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如此一来,水库的调节能力会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正常使用,这样,不仅会对水库设施及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的几率。

2 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实施

2.1 施工单位要摆正姿态,正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治。首先要及时清理掉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垃圾、弃土等杂物,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其次,要在工程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拆除施工过程中设置的临时建筑和硬化地面。如果施工前对地表土壤做了压实工作,那么就要在工程完工后立即采取深翻或复耕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确保土地的生产能力与抗侵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此外,施工过程中如果临时占用了农田、植被等区域,也应对其本来的功能属性尽快恢复,做到及时、有效,从根源上杜绝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

2.2 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也是对施工区域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的过程,这种情况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在工程结束后如果施工单位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那么就会很大程度的减少甚至阻断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在土层的挖方区人工挖掘一条截水沟或排水渠,或者通过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设施来避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在土层作业的回填区加强坡面整治的方式,如增加植被的覆盖,这样,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

2.3 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点状和线状两种。所以,在需要进行治理的水利工程区域,可以先研究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在充分做好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秉承因地制宜地原则,制定出水土保持的手段并予以实施。例如可以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是因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各自的功能属性不同,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可以高标准的实现水土保持的成果。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针对施工区域不同性质不同的特征,设计并提出有效的方案并加以实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的面积,还可以提高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为打造一个优质的地表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2.4 指标监测系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全面、合理的水土保持指标在水利工程施工开始前就应该制定出来。具体可以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的监测,确定好施工区域水土保持指标检测系统的目标,对经常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重点区域要加大监测与考核的力度,定量且定性的分析出该区域水土保持的监测指标,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方法及对策。具体的指标监测可以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的监测,如平均风速、年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或者地貌、土壤、气候、植物等的类型,从而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施工区域指标监测系统的完善。

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还应该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区的面积、损坏植被的面积、扰动地表的总面积、土石方开挖量、水土流失部位、水土流失量等指标。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工程施工是否对附近居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干扰,是否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破坏,这些指标都应在监测系统建立的范围内。

2.5 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政策制定和决策监督的作用。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制定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意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机制,对工程项目中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单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水土保持观念,对屡教不改的单位也要不遗余力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采取水土保持的补救措施,引导施工单位向文明施工、科W管理方面迈进。

3 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策略分析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和基础性产业,而水土保持又是解决目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的唯一途径,所以,水土保持工作能否可持续的发展是目前水利工程施工势在必行的策略。因为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者增加土壤中的水渗量,比如一些水利工程中的梯田、水库等都有拦蓄径流的作用,在汛期到来时还可以削弱洪峰,加强防洪的能力,不仅延长了水利工程的寿命,而且也保证了工程的经济效益。此外,水土保持对减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作用也不容小觑,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遭到破坏的几率。所以说,水土保持的实施,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更能使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水利工程对水土保护的作用却因此减弱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水土保持的意识,减少甚至杜绝水利工程本身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且针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护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群策群力,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作,打造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王晓云.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的意义[J].科技视界,2015(08):261.

[2]商孟喜.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4(02):133.

[3]吴晶.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土保持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139.

篇5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都属于环境恶化问题,人们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因为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环境或资源作为保障。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对应,水土保持就是对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半干旱地区及干旱地区土地逐步退化的现象。无论是水土流失还是土地荒漠化,均是土地的危害,它们均会导致土地发生退化。如果水土流失严重,一定会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乃至物种灭绝,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水土保持和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1.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及原因

尽管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不同,但危害作用基本相同,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要比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很多。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会给农业带来较大损失。土地荒漠化的地区,种子播种以后极易被风刮走,幼苗也能容易被沙尘覆盖,对其正常的光合作用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植物会不能够正常的生长。荒漠化会导致草场逐步退化,影响牧民的正常收入。因为水土流失会使农田里的很多农作物也随水流失,降低土壤物理性质,致使土壤中的农作物减产,甚至会导致人们食物出现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会危害人们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都给当地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危害,阻碍地区经济发展。

导致水土发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地貌、植被及土壤等,我国不仅有许多山,也有分布着大量黄土,黄土地区和山地丘陵地形连绵起伏,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时很容易被侵蚀。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量很多且十分集中,我国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貌地形极易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出现。人为因素是人们破坏与移动地表土壤,一些生产建设活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异常、过度放牧、有充足沙源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与开荒等。

2.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思路或措施

2.1节水灌溉

在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很大,退耕还林政策难以实施,所以,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面临着很严重的缺水问题,节水灌溉既能促进作物生长,也能充分运用水分,节约更多的水,有效防止水资源浪费。具体实施节水灌溉时要按照各类农作物需求特征,合理布置它们的种植区域,促进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要注意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方法有所不同,要依据农作物生长特性进行调整。

2.2利用科学技术治理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涉及很多部门、学科及行业,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根据以往治理方法和效果,不断总结治理经验。根据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情况,我国整体治理水平还较低,仅有小部分地区运用科技来治理,并获得了良好效果,因此,要做好检测后记录工作,并在此前提下,构建便于开发资源的各种模式,根据科学技术总结切实可行的技术。尽量运用科技去开发新技术,把科技融进各项工作中。

2.3控制人口增速,运用科学方法种田

一些土地荒漠化区域,经过较长时间发展后,如果人口增速过快,就会加剧荒漠化情况,因此,一定要掌握人口增速,降低生态环境由于人口增速受到的破坏。治理和开发土地荒漠化时,必须改变过去开采伐木的方法,有效运用水资源,切实实行等高耕种,尽可能地减少土地耕种面积,运用科学方法耕地种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合理耕种。在一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要注意充分运用这些可再生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能源优势,使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4不断提高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平

一切生产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关系很多行业及学科,必须运用科学技术,制定良好的质量方案,并不断总结以往的治理经验、治理效果。目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平还较低,仅有小部分地区能够充分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治理,并取得较好效果,并做到仔细记录检测结果及治理经验。实际治理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开发利用资源的各种新模式,并根据科学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运用科技武装新型技术,把科技真正融入治理工作中,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培养基层人员工作能力,广泛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尽快构建全国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监测网络,方便有关部门及时了解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扩展信息,为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5退耕还林、防风固沙

对于降水量充足、人口密度小的地区,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退耕还林能够促使生态环境进行自然修复,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同时,适当运用一些防风固沙方法。常见的防风固沙方法有在沙层上盖致密物、设置沙障、运用废塑料治理沙漠。在沙层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避免水分蒸发,防止土地被沙化,运用塑料膜较强,很容易被风刮走,使用时要注意避免二次污染问题。沙障主要有土沙障、植物沙障、篱笆沙障。土沙障和风向相垂直,具有较好挡沙效果,一定要注意运用黏土提升墙壁韧性。植物沙障既能抵挡沙尘侵蚀,延缓土地被沙漠化的进程,又具有截留降雨作用,能够把一些降雨留在沙障中,增加土壤水分,利于植物生长。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问题;作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现有的水土流失包括受水利侵蚀和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另外还有水蚀与风蚀的交错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广,总量大,在不同的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只有将水土保持工作搞好了,才能长期有效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

一、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及危害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导致的后果首先是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甚至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另外水土流失会使湖泊、水库、河道等产生淤积、堵塞,蓄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发生涝灾;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随着水力的冲击,许多泥沙就会顺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不仅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抬高河床,造成水位上涨,还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水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减少,甚至发生漫坝、垮坝等灾害。

二、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保持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只有遏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②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的流失量。很多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渠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拦泥截沙,增加塘库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断得到提高。③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程度。④水土保持可以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三.水利工作中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

1、加大水土保持的监管力度。水土流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长远的任务和目标。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植被,禁止当地居民乱砍乱伐及毁林开荒,防止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对于那些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区,应加大保护力度,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

2、运用科学技术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国家要在水土流失的预防、水土规划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水土保持体系,还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还要与国外进行合作与交流,引进适合我国水土保持的技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提高水土保持的治理水平。

3、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土的保持。由于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有点状和线状之分,所以在采取防治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在施工阶段,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回填区、开挖区等是需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结合起来的,这两种措施各有功能,把两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面植被的覆盖率,能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挖方区,可以通过设置截排水沟的方式来防止水土流失。为了防止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可以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在回填区,要对坡地地形进行整理,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在施工阶段要注意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对施工产生的弃渣要集中堆放在弃渣场,对弃渣场和占用的耕地、林地要及时恢复好植被。

4、采取退耕还林措施。水土流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植被的缺失,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种植农作物,坡度>25°的坡耕地要采取退耕还林措施,扩大植被覆盖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使水土资源能够高效利用,争取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四、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水库枢纽区防治措施。水库枢纽区可将土石围堰优化为混凝土围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开挖基础产生的弃渣应及时运至渣场堆放,严禁向河道内弃渣。在坝肩等开挖边坡与山体连接处,设置浆砌石截排水措施。

2、道路工程区防治措施。道路工程区的主要防治区域是道路的边坡处,特别是土质边坡,要通过撒播草种、植树种草来固定边坡土壤,保证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并且要沿着山侧设置截排水沟。对于边坡坡度较陡,坡长较长的,还应考虑修建综合护坡。同时,还应种植行道树。

3、弃渣场区防治措施。弃土弃渣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凹地,不得在库区淹没区内设置弃渣场。弃渣场须先拦后弃,堆渣前应在渣场出口修建拦挡措施,同时还应做好弃渣场周边及底部的排水措施。对于堆渣高度较高的,应采取分级设马道的方式进行堆渣。堆渣结束后,应及时对渣场边坡及堆渣表面进行治理,布设绿化措施时,应尽量采取“乔灌草”的方式进行,并做到与周边环境相一致。

4、料场区防治措施。料场应设置砌石挡墙,并做好排水措施,料场开挖应严格按照主体设计要求进行,宜采取分台阶开挖的方式,以达到保持边坡的稳定性。在料场使用完毕后,可视料场的具置布设不同的防治措施,如位于水库淹没区内的,可只进行场地平整;如位于淹没区外的,应削缓危险边坡、清理边坡危石,并覆土栽植草本类和爬藤类等适合边坡生长的植物。

5、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措施。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应相对集中、紧凑,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场地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及沉沙池。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施工场地内临时设施,并做好施工迹地恢复及绿化措施。

6、移民安置区防治措施。移民安置区后期覆土绿化所需土方量较大,应做好项目建设区的表土收集工作。表土收集后要集中堆放,且应设置防护措施。如用编织袋装土进行拦挡,用防雨布覆盖等,对于堆放时间较长的堆土场,应考虑防护措施的时效性。

结束语

近年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从而能够有效地达到拦洪蓄水、拦沙保土的目的,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树广等.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

篇7

关键词:新水保法; 监督执法

绪论

2011年3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标志着我国在水土保持法制建设方面进入一个新的平台。由于长期从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也渐渐从破坏后治理转为破坏前保护的阶段,在水土保持方面尤为突出。而新水保法的成功颁布实施,顺应了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确立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与原则,并提高了惩治力度,这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新水保法的制定和执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意识和难题,执法者能够有效运用法律武器,打击各类水保违法事件。基于此,本文着重了分析新水保法实施后水保监督执法的特点,为今后的水保执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新水保法特点

新水保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无论从整体的法律立意,还是从内涵描述,与之前的水保法相比,都具有很大的进步,并具有旧法所不具备的诸多特点。

1.1凸显规划作用

在新水保法的内容里加述了有关合理规划的内容,包括编制主体、批准程序、种类、内容、编制要求以及组织实施等多个方面,并对水保规划及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产业规划明确了关系,使其成为我国有关部门在水土保持执法方面的指导性纲领文件(1)。例如其中规定了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按照新水保法进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和科学编制规划的原则。

1.2加强政府责任

在新水保法中有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这就使水土保持在法律上确定了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领导角色,同时也加强了政府的干预性和责任性;另外,也明确规定政府在未完成目标时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和责任。

1.3细化监管制度

旧法中在监管制度方面的叙述较为笼统,使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优势。而新水保法全面加强了对于生产、生活中各类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和范围。对于其中具体的禁止行为、地址选取、以及建设方案的编制、审批、实施、执行以及惩罚措施等均作了细化和明确。

1.4强化法律效果

法律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一切行为做出规范性指导,同时提供惩治措施或者奖励制度。新水保法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办法,这就强化了其法律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责任种类和处罚手段。其中,在法律责任的种类方面,第47条增加了有关行政部门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在第51条增加了在水土流失重点区从事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在处罚手段方面,则增加了诸如滞纳金制度、处置违法机械设备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水保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新水保法虽然已经正式实施了一年多,但由于之前旧法执行所遗留的历史问题,以及新水保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其认识不足而出现的弊端,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方面仍存在一些的问题。

2.1水保意识不到位

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关乎到国民经济和长治久安的大计。然而在现阶段,还有一部分人并未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由于缺乏水保意识,在贯彻并执行水保相关法规时,缺少一定的严肃性和紧迫感,不仅重视不够,甚至还存在侥幸心理,亦或存在畏难心理。这就给水土保持执法增加了难度。

2.2审批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部分地区或者部门,在进行项目审批的过程中,建设项目需首先拿到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才能在计划部门拿到批复,然而部分部门存在忽略水保方案直接批复建设项目。尤其是在相关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需将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一项基本内容,并列入发展计划,然而,在具体的规划实施和审批上,与系统执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3补偿费征收难度大

在一些地方或者地区,相关的行政领导为了单方面发展经济,竟然对招商引资项目开出了免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或者对其进行折扣处理的优惠政策,这是明显的违法行为,大大增加了补偿费征收难度。同时也印证了部分行政执法官员对于水保法及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有时一些企业缴纳补偿费时,寻找各类理由进行推脱或者抵赖,使得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的阻挠。

2.4规范水平不先进

新水保法实施后,各地区对其执行的力度不统一,规范水平也存在差距。例如在一些试点区域执行的效果较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进展,而在更为广阔的其他地区,则收效甚微(2)。执法人员的力度不同、法律认识不同造成规范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阻碍了水土保持工作在大范围内的合力开展。

2.5配合效果不默契

在水保监督执法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作配合不默契的现象。根据相关规定,各个部门必须合理、规范执行。例如建设项目需经过水行政部门的认可及批复才能在计划部门拿到批复,然而部分部门存在着还未经水行政部门认可批复便批复了建设项目。还有部分地区的各类行政单位甚至利用水土保持方案争夺权力和资金支持,给水土保持执法增加了难度。

2.6地方干预不科学

在一些地方,部分领导水土保持意识不强,造成了干预不科学的现象发生。例如在开发项目中尽管有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定,但是为了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竟然以牺牲水保为代价,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剔除施行水保规划,造成了违法难究、有法难依的局面(3)。

2.7法律意识不够强

不仅仅行政部门,还是群众,甚至是水土保持监督部门都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的弊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环境遭到破坏,而水保执法监督存在不到位、不严格。在有些地区尽管群众存在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由于缺乏参与机会或者监督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质量和效果。

2.8执法素质不够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行政部门的建设日趋完善,其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也更加明确和具体。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的情况。由于部分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文化程度欠缺,对其认识不足,导致了在执法过程中未依法行政、自收自取的现象,给监督执法造成了很 大的损害。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各类问题的发生,根据实际监督执法情况,总结了较为可行的一些建议。

3.1规范执法

新水保法实施后对于水保监督执法,首先需要做到执法规范。不但要建立有利于水保监督的相关制度和机构,同时增设群众监督员、群众管护员,加强宣传力度,发挥群众影响力,做到全民参与,实现监督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群众化的特点(4)。

3.2严格审批

对建设项目的审批需要严格。根据法律法规,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项目审批程序,各部门要协调配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在审批过程中越权审批。在审批过程中,相互进行监督,建立自上而下合理的法律秩序。

3.3完善制度

为增加法律法规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并加快水土保持法的执行步伐,要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全面清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执行制度、处罚制度和监督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确保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制秩序。

3.4加强民主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民主性,也是为了保证水保事业的公平公正性,使得全社会都在同一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相关的活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增加群众的参与力度,设立并扩大听证程序;在年终或者季终向全社会公开财务,最终实现民主监督。

3.5重视培训

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过程中,要重视执法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再培训原则。不仅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执法力度,还要定期进行政治教育,力图能够培养出一支优秀、严格的执法队伍,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使得监督执法活动顺利、高效的进行。

结束语

鉴于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水保监督执法,为保证其合理、合法、严格执行,需要对其进行重视。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还要培养一群较高法律素质的执法人员,本文在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总结现阶段所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水保监督执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8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1 前言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为线型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个体,它的功能及定位也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及城市配套设施标准的提高发生变化,现在已不再是仅仅修建防洪堤及疏浚等单纯的工程措施,治理城市河道是以达到防洪安全、水清岸绿、流水畅航等目标,以求完善城市功能、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之目的为重中之重。

根据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文件及加快推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的精神,计划利用4年左右时间,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保障,坚决打好水利工程建设攻坚战。北京市2013年在主汛期前完成了34条、28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以中小河道治理为主的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主要形式主要有堤防加固、清淤、建构筑修建及堤顶路的建设等,其建设实施工作自身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外部干预,其必然存在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为此,需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不能顾此失彼。城市河道整治项目要在保障自身排水畅通、防洪安全、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同时,要兼顾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持的水土保持观念正确与否是河道整治生态化成败的关键。

2 水土流失成因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扰动及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其中人为扰动为主要原因。在实施过程中,占压河道堤防、树木移栽、表土剥离、铲除杂物、施工便道及生产生活区的临时建设等施工活动,都会扰动源地貌,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这些人为扰动又集中发生在工程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尤为重要。汛期降雨是造成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最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北京市汛期主要是6-9月份,水力侵蚀为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主要侵蚀类型,侵蚀强度与项目区的降水时期、降水强度密切相关,如果工程施工处于这一阶段,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不到位,将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不采取科学合理的水保措施,而任意建设工程就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3.1 注重前期水土保持设计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在设计阶段要理清工程内容,明确施工时序和工艺,然后统一规划施工场地,提出合理的土石方及工程材料堆放位置、数量、时间,使各单项工程之间的土石方数量堆放时间尽可能短,尽量做到随挖随填,保持就近距离的动态平衡,并设计出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工程开挖面大、施工时间长、跨越雨季的施工作业面及临时堆置物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要重点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特别重要的是,不能只重工程、植物措施,轻临时措施,临时措施才是防治施工过程中发生较大水土流失的关键点。对于建设宜居型城市而言,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的理念在城市河道整治项目中日益加强,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在达到河道整治项目要求的前提下,要兼顾滨河景观等功能,增加生态护岸、河坡种植乔灌等一些植物生态措施,且要充分利用河道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长势良好的乔、灌木和自然野生地被。对于堤路、景观设施区的设计中要考虑雨洪利用,尽可能多的采用柔性材料、透水材料铺设路面,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入渗,以最大限度地体现生态和景观的理念。

3.2 加强施工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对象主要为城区,因此工程区大部分位于人动相对密集区域,因此做好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调用、堆放,是保护当地的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关键所在。河道整治项目中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为扰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其中以人为扰动为主要原因。人为扰动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土方临时堆放、河道淤泥清理等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开挖坡面防护在未防护之前,边坡易产生坡面土壤侵蚀,其产生的土壤侵蚀强度较高,特别是临坡堆放回填料及沿河堆放的弃渣,若不妥善处理,遇暴雨产生径流,松散土石料将顺流而下,水土流失将急剧增加。而这些活动集中发生在施工期,具有历时短、侵蚀量大的特点,因此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同时为保证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对施工期水土保持也提出更高要求。河道整治工程的弃渣主要成分为不能回填利用的土石方、含腐殖质的不能用于填筑的表层土以及少量拆除废弃的浆砌石块等。弃渣沿河道总体为线性、分散分布。对于难以就地消纳的弃渣,如果沿线无序堆放,则会形成带状“疤痕”,影响景观,因此首先可考虑对弃渣采取集中定点处置方式。但工程区部分河道两侧为当地主要耕作区,占地类型以耕地为主,从占地、运距和费用等方面考虑,很难选择集中弃渣场,对于这类情况需要根据弃渣成分和渣量,结合当地实际地形进行分散堆放。对于不能回填利用的清淤底泥,应该作为关注重点,清淤污泥要合理处置,要明确去向。其它建筑垃圾及弃土等要按规定处理。

3.3 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工程总布置,确定工程监测区域。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及运行期;监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监测项目包括水土流失因子(降水、土壤条件、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水土流失形式、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以定点监测为主,并进行实地调查;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时有效的监测不仅能为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城市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的收集也十分宝贵。

3.4 注重管护机制建设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治理难度也相当大。故此,为了巩固河道整治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治理的成果,就需要建起一个持久性的管护机制,坚持治管并举,让河道治理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为了实现河道水土保持工作治理与管护的协调进行,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在河道日常生态植被管护、取水排污等方面做出规范性的规定,从而理清各方的关系,明确责任,真正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二次破坏。

4 结束语

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通过前期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设计、中期施工单位依照方案规范施工及后期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维护,将会及时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区域植被不被破坏。同时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将会使城市河道在满足河道工程功能的同时,更能成为城市生态景观体系中一大亮点,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作为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基础,没有水土保持,河道整治就失去了支撑。合理实施水土保持,将及时有效地防止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区域环境不被破坏,更能实现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协调的城市水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风电场;水土保持;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阶段,我国风电发电已经初具规模,直至2005年,我国已经陆续建成将近60个风电场,风力发电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建设风电场的过程当中,通常难以避免的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植被和土壤,带来水土流失问题。当前,市场建设、修路以及采矿等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引起的水土流失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虽然风电场建设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与这些建设开发项目有着一定的共同点,但是风力发电也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风电场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其他开发建设项目是不尽相同的。由此可见,研究风电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电场工程项目建设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

丰富的风能资源是选取风力发电场地址的必要条件,通常为5米每秒的年平均风速,并且30米高处的风力有效时数应当超出6000小时,风能有效密度要切实的达到240瓦每平方米,才能够构建大型的风电场。所以,水土流失的类型为兼具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在建设风电场工程项目的过程当中,施工活动诸如安装场地平整、风机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和施工道路施工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扰动地表,损坏植被和地表形态,造成土层结构的破坏及地表的,使得场区内水土流失的增加。[1]

2.1基础开挖

风电场工程项目风电机组开始进行基础开挖以前,首先应当全面的清理地表,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诸如覆土回填和基础开挖等均会对地表带来扰动,微地形便会遭到破坏,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以及土壤结构的破坏,进而发生新的水土流失问题。

2.2道路施工

风电场的场区中改建及新建检修施工道路均需要剥离表土,而对于有着较大起伏地形的路段,则应当应用填低削高的填筑及土方开挖措施。这些施工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植被带来极大的破坏,扰动地表。风电场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临时防护措施的到位,那么便会带来新的水土流失问题。

2.3施工作业粉尘

由于风电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表层土壤结构与地表植被被破坏,使得土质疏松出现,不但导致水蚀的发生,并且在遭遇大风天气时会出现扬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拌和灰土,拌和沥青户籍凝土,道路填充,土地平整,装卸和运输材料,通常在风力作用为2级以上的情况下会导致扬尘的发生,其中主要包括施工作业扬尘和运输车辆道路扬尘,严重的影响了下风向的空气,带来了环境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产生直接的影响。[2]

2.4临时设施

建设风电场工程项目中,主要的临时设施有临时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以及临时堆料等诸多场所。构建临时设备也会对地表植被带来破坏,进而引发新的水土流失,比如未到位的保护堆放的表土及施工材料的管理不妥善,均会导致水土的流失;不合理倾倒生活及生产垃圾,不合理排放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等,均会对工程项目区带来负面性的环境影响,最终出现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

风电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配置

3.1箱变及发电机组施工区

吊装场地和风机基础周边是箱变及发电机组尤为关键的两个发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因此,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尤为重要。[3]

3.1.1吊装场地

一般风力发电机、叶片、塔筒等有着较大的重量,需要汽车吊和履带吊加以配合进行吊装,这些机械设备都是重型的施工器械,原地面如果不通过山皮石等进行压实和填垫,那么便无法顺利的将施工展开。通常吊装平台是由吊臂拼装平台和安装平台构成,其中,吊装平台与风机基础有着相对较近的距离,为了不对开挖风机基础造成影响,那么就应当在回填风机基础以后加以施工填垫。在填垫土石方中,一定要保证平台边坡土石方的扎实,防止周边区域中有土石滚落。另外,还可以在四周的吊装平台临时设置石、土围挡,可以采用土方压实及堆筑。结束施工后处理吊装平台可选用两种方式:(1)对无法重复利用垫料的工程,在开始填垫吊装平台以前,要注意剥离占地范围内的表土,因表土层有限的承载能力,如果共同压实垫料和表土,那么就会浪费资料,因此,可将表土用垫料加以替换,尽可能保护表土剥离;(2)重复利用垫料,也就是按照施工时序将施工分组展开,对平台填垫的山皮石加以重复利用。

3.1.2风机基础周边

一般开挖风机基础的深度为3.5米,16米的内切圆直径,约700立方米的土石方在每个基础上形成,一旦处理不善,那么在降雨时便会导致水土流失,对周边的草地和农田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开挖风机基础的临时推土,应当适当的采用拦挡等措施,比如选用防尘网、彩条布,或者用装土的草袋子加以拦挡。尽量不要采用装土编织袋,由于破损的编织袋通常难以得到降解,极易导致白色污染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将整个施工区域用挡板进行围挡,避免施工区的残渣混凝土和泥沙向施工区扩散。结束施工以后,要注意砌护周边的箱变基础和风机基础。[4]

3.2场内道路施工区

机械碾压导致的硬化地面和新填垫的路基是主要的道路施工水土流失区域。对于硬化的地面,应当按照占地的类型对治理措施加以选择,如果耕地是所占用的土地,那么应当深度翻松土地,粉碎大块的土体,并与少量的有机肥料相配合,以有助于耕地恢复后作物的顺利生长;占用的土地如果是林地或者荒地,那么就应当在覆土或整地的条件下,适当的栽植苗木;对于新填垫的路基,由于没有经过使用和碾压,基本上这些路基呈现的是松散的状态,非常容易出现侵蚀。在路基填垫的过程中,过度的转运和挖填土石方,防护如果不当便会导致水土流失。一般水土流失会出现在图土质边坡中,其形式为细沟侵蚀。所以,为了水土流失进行严格的防治,就应当将路面的防蚀工作做好,可以借助于挖填路基或者整修路面,将路面修成拱形,并且尽可能的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压实这种路面以后,坚硬而又粗糙,有着较强的抗倾覆力以及抗冲刷力。

3.3集电线路施工区

架设风电场集电线路采用的主要为铁搭,因此,此施工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区域主要是材料堆放场、临时推土场地和基坑边坡。(1)临时占地的作用为混凝土的拌和及施工材料的堆放,由于集电线路的临时占地经常性的出现开挖和碾压等扰动,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理化性质,为了促进土壤肥力和通透性的提高,并且有助于今后绿化及耕作,那么在对土地进行翻松时,要散施无机肥和有机肥于土壤中,将土壤的氮库及有机库迅速的加以建立,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并且适当的采用化学农药消毒灭菌土壤。在恢复建设施工中所破坏的植被时,要避免加剧所带来的水土流失;(2)不管是临时占地还是永久占地,都应当在整理场地时保护好表土剥离,为日后的复垦及绿化将前期工作做好。结束占地后,应当尽可能迅速的将原有土地的功能恢复,以更好的协调原地貌景观,并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符合。

结束语

总之,水土资源是人类得以发展及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在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要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提起高度的重视,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积极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引进现代化的治理技术,全方位的防范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曲慧远.瓦房店市风电场水土保持治理模式[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2,(2):52-53.

[2]史彦林,贾洪.黑龙江山区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0,(9):120-121.

篇10

关键词: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v697.3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1.1 基本情况

克孜尔水库位于渭干河干流木扎提河与克孜尔河的交汇处,坝址西距拜城约60km,东距库车约70km,是塔里木河水系渭干河流域上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和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7.25亿m3,水库下游为库车、新和、沙雅3县,现有灌溉面积26.67多万hm2,是自治区主要粮棉产地之一。

1.2 水土保持概况

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绿化及施工期临时措施,主要针对除险加固工程扰动地表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新增绿化措施面积为6.05hm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26.6hm2,使除险加固工程区域相应扰动土地整治率可达到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83%、拦渣率可达到95%、土壤流失控制比0.8、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22%。

2 综合治理措施

2.1 砂石料场区水土保持措施

2.1.1 工程措施

料场开采时先剥离无用层作为临时弃渣集中堆放在料场一侧。料场稳定边坡分段开挖,对开挖边坡坡度大于1:1的边坡采取削坡处理,开挖深度超过4m时应每隔4m预留1.5m宽的马道平台,取料结束后进行坑凹回填,整平夯实,回填弃料。工程取料场土地整治与机械压实面积均为8.99hm2。

2.1.2 临时防护措施

对砂砾石料场主要采取料场剥离土的临时防护措施。料场在开挖前需将表层0.3~0.4厚覆盖层剥离,表层剥离弃料需在料场一侧平坦地方合理堆放。堆放坡度1:1.5,堆高3m。为防止渣体流失,在堆渣场的坡面进行拍实(码实),并在表面洒水,促使其表面生产结皮,洒水量约为1l/m2。需进行渣面压实的临时弃渣总量为0.85万m3,渣面压实厚度为30cm,渣面压实方量为0.21万m3,洒水量24.0m3。施工结束后该部分临时弃料回填至料坑内,对临时弃料迹地采取土地平整,此部分工程量已在料场整治面积中计列。

2.2 弃渣区水土保持措施

2.2.1 工程措施

工程枢纽区共设1处永久渣场,占地面积2.88hm2。永久渣场位于坝址下游河道左岸台地上,距坝址约1.0km,弃渣来自右坝肩削坡、大坝表层的拆除等石渣。堆渣方式采取分层堆置,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弃渣填筑在渣场上部,砂砾石和弱风化岩石尽量堆在石渣坡脚底部,边坡采取1:1.5。为保障植物措施的成活率,需回填部分土壤以保证植被生长的土壤条件。回填土方可利用t7土料场的清表土。植物措施腐殖质土壤回填平均厚度按20cm计算,则共利用c7土料场的清表土方约5700m3。

2.2.2 植物措施

植被恢复的方式为撒播草籽、自然恢复植被。草籽草种选择当地适生且易收集、购买的狗牙根、扁穗冰草、紫羊茅等。植被恢复措施的面积为2.88km2。

2.3 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临时生活区占地0.90hm2,包括监理及施工人员住房、办公室、食堂、试验室等。临时施工生产区包括砂石加工系统、拌合厂、预制厂等,共占地0.91hm2。

2.3.1 工程措施

施工期间应严格划定临时施工场地,以避免对防治区以外场地的占地和扰动,施工结束后先对污染物质(垃圾、油渣等)进行清除或掩埋处理。施工单位需将地表建筑物废弃物全部拆除后就地掩埋,并对临时占地采取迹地整理措施,面积为1.62m2。

2.3.2 植物措施

在管理区下游的临时生活区四周种植乔木,林带宽4m,共种植两行,行株间距2m×2m,种植面积0.08hm2。对施工区进行撒播草籽、自然恢复植被。草籽草种选择当地适生且易收集购买的狗牙根、扁穗冰草、紫羊茅等,植被恢复措施的面积为0.91km2。

2.4 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

2.4.1 工程措施

工程为除险加固工程,故枢纽区场内道路和对外道路基本建成,本次主要新建到料场的临时施工道路,路面宽度7m,总长12.5km。在施工期间,要求施工机械严格按照划定的临时道路行驶,不得随意碾压破坏道路以外的土壤及植被,并在施工时期适时洒水,以避免大风扬尘。由于施工临时道路为碎石路面,已具有抑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施工结束后,仅对

临时施工道路进行坑凹回填,自然封育,对扰动的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整治面积8.5km2。

2.4.2 临时防护措施

新建场内道路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开挖面的防护,不能任意扩大开挖面,要定线定位施工,不得随意碾压,破坏道路以外的土壤及植被,并适当洒水,以避免大风扬尘。洒水除尘方式采用洒水车洒水,设计晴天每天对施工道路洒水2次,在工程施工期洒水约100d。每吨水1次可洒2km道路保证不扬尘,估算场内道路施工期共需水1250m3。

3 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