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现自我价值

篇1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篇2

【关键词】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自我价值

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从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并已被年青人广为接受的理念。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青年馆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意识比较强,期望自己有较成熟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一、图书馆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实现自我价值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因素,为自己确定价值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实现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简单地说就是确定自己觉得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1、青年馆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图书馆也列入岗位聘任制之列,人才流动性大,没有了传说中的铁饭碗,新的人事聘任制所产生的激烈竞争,促使青年馆员为适应工作环境而必须面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进行统筹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

2、发掘自我,促进自我价值实现。

有效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促使一个人能够认清内外环境并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即自我价值。

二、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青年馆员是未来图书馆的主体,从唯物辩证法来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青年馆员只有本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清楚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才可能量身打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规划。

1、青年馆员要认识自己的优劣势。

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从性格、兴趣、知识、技能以及专业背景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在既定的工作环境下给自己一个定位。同时,还要将自我认识和他人评价结合,从别人的角度来衡量自己。只有深入观察环境的发展变化才有可能在职业规划中趋利避害,学会自我分析,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积极设计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2、确定目标,制订实施规划。

实现自我价值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青年馆员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并结合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策略,减少职业发展的盲目性。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阶段性目标,

青年馆员的职业发展要与现有的图书馆职业生涯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随着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进一步多样化,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也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变成了技术模式。

各个图书馆尤其要重视青年馆员对新职业的挖掘,如鄂尔多斯图书馆针对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分回来的40多人按照其原有的专业进行分组实习,在实习过后再按照这些青年馆员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分配到相应的部室,这些青年馆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入其中的某个部室,从而发挥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我馆青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3、及时调整,适时评估。

自我价值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要根据客观环境、个人阅历和知识的积累不断调整和修正,并且及时地进行评估和总结,克服不利因素,不断改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要求。

三、图书馆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阶段

职业发展理论把实现自我价值分为5个阶段,即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3]。对青年馆员来说,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这两个阶段已经完成,就后三个阶段进行简单的论述。

1、进入工作的初期。

这是青年馆员与图书馆相互了解的时期。图书馆一般都根据新进馆员的学历、学科背景、了解到的个人兴趣、专长等分配至某个具体工作岗位,这一时期,青年馆员要快速掌握所在岗位的各项技能要求,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同时,了解所在部门及全馆的组织文化,并逐步融入图书馆这个大集体中,寻求发展。

2、工作中期。

在入馆后工作几年的基础上,青年馆员对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是否将长期从事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明确的答案。这时,青年馆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适当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需要加强哪些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并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如果想去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积极地与领导沟通。与此同时,青年馆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确立目标, ,发展横向工作关系并注重个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工作后6~10年。

这一时期青年馆员在业务能力上已能独当一面,在性格上也趋于成熟稳重。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青年馆员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职务晋升上,积极竞聘部门主任或担任工作组组长。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为例,现有的部室主任有9个,其中年轻馆员就有6个。当然,职务的晋升这种机会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青年馆员应该把重心放在本岗位的业务上,成为该业务岗位的资深馆员,或在此期限间为晋升职称做必要的准备,如撰写论文、提高英语水平等。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细分,可让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可操作性。

四、图书馆对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宏观指导

青年馆员是一个图书馆发展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对青年馆员进行职业上的指导,既可以通过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来满足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成就感,实现个人目标,增强对图书馆这个职业的自豪感,又可以了解青年馆员的具体情况,发现具有潜质的馆员,以便更好地制订管理计划,优化图书馆人员队伍,为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1、对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进行指导。

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的实现自我价值进行指导、评估和修正,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如图书馆发展现状、前景目标、人事聘任、内部文化等),使其了解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人才需求,以实现青年馆员与图书馆发展“双赢”的局面。

2、多举办良好的培训和进修,积极提倡终身学习。

青年馆员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图书馆根据青年馆员各自的情况(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所提供相应的各项培训和进修。如系统的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或者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参加在职学习(如在职研究生班、课程班等);对具有学科专业背景但未系统接受过图书情报知识训练的青年馆员,要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图书情报知识培训班。图书馆要在全馆内大力倡导终身学习,提高青年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采取多样化的奖励措施。

建立公正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工作氛围,培养青年馆员的自我提升意识,能有效地推进青年馆员对自我价值的实施。激励措施除了物质奖励、精神表彰外,更应在进修、深造、培训、外出交流等方面给予青年馆员更多的机会。

五、结 语

对我们广大青年馆员来说,在安定的工作中实现价值,在危机面前寻求突破,对图书馆事业有长远的规划,才能持续地成功发展。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清晰的职业理想时,才会怀揣梦想,充满动力,工作才会变得更积极,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有意义,自我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而也就实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业民.大力开发与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M].:新世纪图书馆,2004:27.

篇3

一、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审美水平,制定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有了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钻研教材不能停留在课本上,还应把眼光扩展到各类教材或专业杂志上去,看一看同行是如何教学这些内容的。通过比较,积累资料,丰富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多方位开发资源。

二、情感态度,价值引领

在与学生情感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策略。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让学生动情。有位法国哲人说得好:“人是有感情的芦苇。”那种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教师只会使学生陷入爱的误区。那么,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应怎样让学生动情呢?

对美术教师而言,由于课时少,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情感交流局限在课堂里。只有通过课堂或课余时间与他们交流、谈心才能实现。著名教育学家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是冰冻了的情感也会消融。”我们面对十几岁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需要时时关心他们、融化他们,多表扬、鼓励他们,以增加其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美术学习的热情。记得上学期班上有个学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经常能出色地完成美术作业。我经常表扬他,把他当成特长生。但我在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成绩并不好,而且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该生有点自卑心理,班主任也不知怎样去鼓励他。我问他:“你画得这么好,为什么成绩不好呢?”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有时候犯错误,我们班主任老批评我,我慢慢地就不喜欢他的课了。但美术老师不一样,我没带材料时你不会批评我们,甚至还会帮我想办法,所以我就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了。”是的,对学生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多些耐心,或许能造就优秀的人才。

三、激发兴趣,培养个性

今年我接了个新班级。第一节课上,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的美术作业才算好的作业?”学生的回答很多,有的说“:色彩鲜艳的、漂亮的、饱满的……”;也有的学生就干脆看着我,不说话。这让我觉得很意外: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吗?鉴于刚才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我就说“:你们知道与众不同的意思吗?”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是有几个聪明的学生也说了好几个答案,基本八九不离十了。这时我小结道“:与众不同,就是与老师的不同,与同学的不同有的是大不同,有的是小不同。”

篇4

我很激动,也备感荣幸。因为今天,我不仅代表先进个人发言,而且还是我30岁的生日!我很幸运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自己的人生作一小结,并向大家汇报。

首先,我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我担任内三科护士长的这半年里,对我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使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一名新时期的护士长!特别是护理部及科主任的支持和帮助,全科护士的大力配合,使我顺利的完成了病区的交接和新科室的组建工作,在保证了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质量的同时,积极组织护士配合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新的护理,如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保证了一般的护理常规工作和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的有序发展;在儿科护士长休产假期间,全面代管儿科的护理工作,实行弹性排班制,保证了儿科的护理工作质量;从而使整个病区的整体护理始终处于良性状态;对病区实行科学的管理,在保证了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护士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类学习,如专科业务知识学习、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政治学习,组织各种活动;积极探求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实行以人为本的个性护理和温馨护理。我科的健康宣教栏、对百岁老人的温馨护理等先后被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九江电台、九江广播电视报等媒体竞相报道。通过这些,使我科的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住院、出院病人的满意率均处于全院领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活动中,积极配合并做好各项工作,得到了各方的好评。这些使我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一点点的体现,我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愿望:体现自我价值,为爱真情奉献!

然而,我只是尽了我的微薄之力为病人、为医院做了一点点事,却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这使我在感激的同时,更觉忐忑不安!因为我知道:我离各位的期望和院领导的要求还很远!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前期工作的肯定,更多的是给我将来的工作以压力和挑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压力为动力,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总结好的工作和管理经验,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带领全科护士和医生一起,为把内三科建成新型的模范科室,为附院的发展尽我的绵薄之力。

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附院的发展添砖加瓦,那么我们附院的明天将更美好,前途将更加璀璨!

谢谢!

篇5

是不是因为当时我们说过的话都太过张鹏了。其实并没有那么把握的事情,我们却一直都那么独立。

所以到后来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可是你依旧在这个地方,看着那些能言会道的人在把握着自己的舞台,甚至把这个舞台上的你眼睛挤到角落里面去。

你甚至都不会有任何反抗。

所以那么长时间的磨炼对于你来说又有什么用呢?你的进步都在哪里呢?那么长的时间是不是把你已经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没有什么资本和能力去反抗了?

也许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确实有哗众取宠的成分去博得观众的眼球,去赢得别人的关注。

篇6

1.资金来源单一,未能覆盖所需

近年来国家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了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极大地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现实压力。但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人数攀升以及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导致获资助学生所分配到的资金仍不能满足学业和日常生活开支。

2.学生简单受助,自我认知与能力提升乏力

在现今环境下,高校贫困学生很难有机会、清醒地对自身认知和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资助者简单施助,受助者单一受助,中间缺乏一种认知的培养、理念的灌输和能力的提升,因此,简单地“授人以鱼”式的“输血型”资助方式很难实现资助工作的真正价值。

3.教育效果缺失,受助主体责任及感恩意识淡薄

当代高校受助学生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导致感恩意识的缺失。很多受助学生自私任性、坐享其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得到资助者认为理所应当,不感恩图报;未获得资助者怨气冲天,经常抱怨社会不公平。教育效果缺失,受助主体责任及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已成为了中国高校实现学生资助工作价值一道大的障碍。

二、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价值难以完全实现的原因

1.教育投资支持乏力,资金来源拓展不足

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巨大社会效益,决定了国家、社会、个人均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因此,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现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是发展现代高等教育,保证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良性运行的合理要求。但就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实际投资情况看,投资力度还远不够,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还没有获得应有的投资支持。

2.资助体系不尽完善,公平公正有待加强

目前,国家已建立起以“奖、勤、补、助、贷、免”为主体的六位一体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在框架上已健全完善学生资助模式。但是,资助体系内部的制度设计与实际操作上,仍有不足之处。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基本上就凭学生村镇两级一纸证明,学校也没有精力财力真正能下到学生生源地进行调研,这直接关切到资助工作的实效及公信力的发挥。

3.教育手段简单粗糙,缺乏人本关怀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能够较好地解决部分学生物质需求问题,但简单的货币给予传递的只是一种金融交流关系,在对贫困学生心理关注和疏导上的情感传递才是最重要的。加强对贫困生学生的教育引导,在教育中贯穿“以人为本”理念,给予学生人本关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才能实现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

4.资助队伍参差不齐,理念能力有待创新

在中国高校中,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队伍一般为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老师配比往往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师生比,由于学生工作繁琐而复杂的工作性质、资助队伍人员的流动性以及队伍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局限,学生资助队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工作能力低下、管理理念守旧,难以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

三、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价值实现的途径探讨

1.健全资助体系,强化制度设计

(1)调整资助措施,弱化无偿资助比重。在中国目前的各项资助措施中,主要是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国家助学贷款次之的资助模式,从学生资助价值实现和教育的本位目标来看,这显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在资助体系中,我们应该不断调整资助政策,弱化无偿资助比重,凸显资助核心价值。第一,应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大力完善贷款制度及偿还机制建设,大力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第二,要加大勤工助学的力度和资金投入。第三,严格限制无偿资助比重。无偿发放困难补助和减免学杂费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矛盾,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公平公正。第一,在制度设计上,高校应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细则。第二,在操作流程上,高校应改变按人数或指标划分资助名额、等级的程序,建立有学生代表参与的评价监督机制,确保资助流程的透明公平。第三,在后期监督上,要建立一套多方参与的资助后期管理与监督机制,从而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和落到实处。

2.加大投入力度,广拓资助渠道

资金的保障,是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现实基础。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和高校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关注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学生资助工作有更扎实的展开基础。高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助困奖学金和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解决贫困学生物质与能力提升需求。

3.丰富资助手段,注重人本关怀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高尚情操及坚毅品质。第一,我们要重视贫困生心理咨询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贫困生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及时进行心理测试和辅导,有必要时要进行全面的跟踪反馈和强化指导。第二,要培养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健康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济困”与“提能”结合,提升学生自立自强能力。在资助工作中,我们应做到“济困”与“提能”相结合:第一,高校应积极增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争取社会实践机会,在不同类型岗位上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等。第二,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开设课程,利用各种平台促使贫困学生对自身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建立培训计划,逐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第三,帮助贫困学生组建自和发展性团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境遇相近的贫困学生参与团队建设,使他们更能承受挫折的挤压,不断提高获取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

(3)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责任、感恩与诚信意识。高校应将大学生责任、感恩与诚信等意识的培养教育渗透到资助工作的各个领域。要通过发表感恩宣言、诚信演讲、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恩与诚信意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教育贫困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将感恩、责任与诚信意识化为行动,以契合和生发出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意识。

4.夯实人员基础,培养高素质资助工作队伍

篇7

论文摘要: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个人作为客体对自己的需要的满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不是个人的自我价值,而是个人作为价值主体对社会价值的占有和享用。每个人都应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的高度统一,并且努力使个人的社会价值大于个人的自我价值。

个人价值问题是决定青少年个人追求导向的重要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人们通用的价值观点(以下简称“通用观点”)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种“通用观点”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着误导。

一、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是确定的

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这里的个人是价值的客体,社会是价值的主体,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同样,在“雷锋”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关系中,雷锋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雷锋的社会价值,这里的“雷锋”是价值的客体,“社会主义中国”是价值的主体,价值是雷锋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还是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就应当是社会的价值。这里的社会是价值的客体,个人是价值的主体,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同样,在“雷锋”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关系中,“社会主义中国”对“雷锋”的尊重和满足应当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这里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价值的客体,“雷锋”是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中国”对“雷锋”的尊重和满足是价值。

在一个确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通用观点”认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个人是价值的客体,社会是价值的主体。同时又认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也是价值的客体。“通用观点”把“贡献”与“索取”两个相反的价值关系的客体都说成了个人,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中本来是主体的个人当作了客体,丢掉了作为客体的社会,显然是错误的。

二、价值的确定和归属

价值的确定者是主体人。客体不是价值的需求者,并且作为客体的物也没有判断的能力。所以,价值不是由客体来确定的。主体人是价值的评价者、确定者。可见, “人是一切价值的尺度”是有道理的。正是由于作为主体的人们的需要各不相同,评价价值的标准各不相同,对价值的追求各不相同,所以,也就形成了人们的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属于客体。价值作为积极作用是由客体发出的,是作用于主体的。但是,价值的归属不是一个所有权的问题。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这里的价值的客体是个人,价值的主体是社会。责任和贡献是由个人履行和做出的,是作用于社会并由社会享用的。所以,这个价值属于客体的个人,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还是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当是社会对个人的价值。这里的价值的客体是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个人。尊重和满足是由社会作出的,是作用于个人并由个人享用的。所以,这个价值属于客体的社会,尊重和满足是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在一个确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通用观点”认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责任和贡献属于客体的个人,是正确的。但是,同样在这个确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却认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的自我价值。这就把本来属于客体的社会的价值,归属于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显然是错误的。

三、什么是人的自我价值

“通用观点”认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个人的社会价值,正确的阐明了个人的社会价值。但是,却错误地认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的自我价值,没有正确阐明究竟什么是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的价值是客体的个人对主体的人类、群体、他人和自己的需要的满足,是对主体的人类、群体、他人和自己的积极作用。个人作为客体对主体的人类、群体、他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个人作为客体对自己的需要的满足,对自己的积极作用,是个人的自我价值。一个人用自己劳动创造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越高,个人的自我价值就越大;反之,个人的自我价值就越小。人们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就是坚持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尊自立,自力更生。我们应当鼓励人们创造较大的自我价值,反对不劳而获,反对寄生和剥削。

四、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不是个人的价值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虽然不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不是与个人价值毫不相关,而是与个人价值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首先,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作为价值主体对社会的价值的占有和享用。在价值关系中,个人不仅作为价值的客体,而且作为价值的主体。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才能存在和发展。在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个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是作为价值的主体对社会的价值的占有和享用。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任何个人,只有得到生存和发展,才能有可能实现个人价值。如果一个人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更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不是个人价值,而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再次,任何个人只要对社会产生了积极作用,也就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社会就应该对他的社会价值给予承认和肯定。社会根据个人的社会价值,给予个人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满足和尊重,这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和肯定,是个人价值实现后的一定程度的体现。

五、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之间密切联系,并且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相互关联。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主要区别是价值的主体不同。个人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集体和个人,而个人自我价值的主体是自我。

个人的社会价值离不开个人的自我价值。因为,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一点也不能自己满足自己,完全靠社会来满足。那么,这个人不仅没有个人的自我价值,也不可能有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有些创造,但是不能完全自己满足自己,还需要社会来满足。那么,这个人虽然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却不可能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社会价值。所以,只有在个人一生能够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才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就是只有在具有了一定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上,才可能有个人的社会价值。

个人的自我价值也不能离开个人的社会价值。个人和社会是相互需要、相互满足的关系。任何一个人,总是作为价值的主体得到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才能生存和发展。那么,个人不能只作为价值的主体,享用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作为价值的客体对社会作出任何贡献。如果只享用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而不创造个人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就会遭到社会的反对,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因为,任何人自己满足自己,都不是离开社会而独立实现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离开了社会,个人就无法满足自己,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被试对象选取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对象。其中体育教育专业被试者选自武汉体育学院本科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为83.3%。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被试者分别选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0%。

1.2研究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为黄希庭等人编制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j,该量表包含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分量表,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分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类型。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分为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几个方面。该量表共包含56个项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6~0.916,表明本研究中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1.3数据的录入与处理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录入与分析均采用SPSS11.5软件。

2结果

2.1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为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分别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价值感)维度上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见表1)。

2.2性别与类型的交互作用分析以性别和被试的类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高水平运动员)为自变量,以总体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X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性别有男性和女性两个水平,被试的类型有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两个水平)。统计分析表明:性别与被试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1,239)=4.164,P<0.05。由于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男性中,高水平运动员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水平上存在边际差异显著,F(1,239)=3.79,P=0.053,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如图1所示。以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1)=6.301,P<0.05,性别上的主效应不显著,F(1,241):0.033,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1)=7.134,P<0.O1。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女性被试这一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的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1)=7.95,P<0.O1,女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女生,如图2所示。以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性别•76•的主效应不显著,F(1,237)=1.260,P>0.05,被试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237)=0.658,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37)=0.074,P>0.05。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分别以个人取向的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在人际自我价值感上,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2)=6.358,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2)=5.707,P<0.O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女性这一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3):5.000,P<0.05,女性高水平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个人取向的心理和道德自我价值感上分别存在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40)=8.196,P<0.O1,,(1,240)=7.179,P<0.O1,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具体表现为女性被试的个人取向心理和道德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男性被试。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上,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在个人取向的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5)=6.362,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0)=8.021,P<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女性这一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在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F(1,245)=8.84,P<0.01,表现为女性高水平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在人际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性别上的主效应显著,F(1,240)=7.061,P<0.05,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心理自我价值感上,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0)=5.645,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0)=12.925,P<0.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体育教育专业这一水平上,不同性别的被试之间在心理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0)=7.83,P<0.01,在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与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心理ca我价值感差异,,(1,240)=4.57,P<0.05,F(1,240)=12.47,P<0.001。其中,对于男性被试,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而对于女性被试,高水平运动员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在道德自我价值上,存在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43):6.010,P<0.0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在生理自我价值感,性别和被试类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在社会取向的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0)=4.176,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0)=11.06,P<0.Ol。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体育教育水平上,不同性别的被试之间存在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的差异,F(1,241)=3.75,P=0.054。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被试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在社会取向的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1)=5.09,P<0.05,F(1,241)=8.34,P<0.001。具体表现为: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而女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

3结论

与讨论通过问卷法进行研究表明: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在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上,个人取向的人际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心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女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女生;在社会取向的心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男生;在社会取向的人际和道德价值,以及个人取向的心理和道德价值感上,女性被试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被试;其他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篇9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自我价值 大学生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97

1 引言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价值观也将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尺度。从建国初期至今,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又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的特点。

2 价值取向多元化,并具有矛盾性

当今的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自身需要带来了价值取向上的差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发展,这一点从每年大学生毕业流向上就可以看出来。多种就业方式让大学生有了众多的选择机会,虽然在众多就业方式中有热门和冷门,但是大学生就业不再集中在党政部门、行政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而是分流到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多样的选择说明大学生择业思想越来越开放,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中国社会面临着传统的思想观念迅速地被突破和瓦解,同时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入、形成、变化的形势;另一方面,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的社会还没有确立一种主导的、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多元化的趋势当中,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处于个人主体性和现实客观性的矛盾冲突之中: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重视物质利益和经济因素;深受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同时又面临竞争和淘汰的压力;崇尚大公无私、服务于祖国发展的精神,同时又面对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带来的物质诱惑;期待更多的挑战,在战胜困难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由于保守思想的禁锢而缺乏动力等等。以上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困惑和矛盾。

3 择业自主性增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观念更加开放,“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价值”都是现如今耳熟能详的词语,这说明现在的人们自我意识得到提升,大学生也不例外。相较于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了重大的突破,他们不再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和对社会作贡献的需要,而是认为工作是一项事业,是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并且把工作和生活是联系在一起来看待。所有关于大学生择业方面的调查数据都显示出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否具有发展前途”、“能否实现理想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成为了大学生们在择业过程中十分注重的因素。不仅如此,对于工作地点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领导素质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们择业过程中希望能找到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工作。

这种自我意识的提高,表明了大学生在职业观念上的进步,关注自身的发展为职业生涯注入了动力,既有利于大学生发挥才能、实现抱负,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绝大部分大学生择业时将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优先于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这也是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被认同的一种体现,与我们国家集体主义为本位的价值观念是相矛盾的。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又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4 择业观念更加理性化,但也隐含功利化色彩,缺乏创新

当代大学生对待职业的心理更加成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认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这种就业模式的。大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加上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依靠招聘会、广告媒体网络、信件、社会关系等等多种方式寻找就业机会,求职积极主动性、自主择业意识明显增强,并且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我,心态更加成熟,就业观念更加明确。

与计划经济时代职业基本终生不变的情况不同,现在的大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存环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个人发展和喜好等综合因素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就业过程正从过去的“一步到位”向“逐步到位”转变。大多数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短期过渡性择业”的观点表示认可。一方面,可以说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现阶段严峻就业形势下的理性表现;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会使得大学生择业目标更趋短期化、功利化,比如说就业后经常“跳槽”、工作不具有长期性、对人生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目标、理想信念的淡化等。这一点在大学生对工作单位、工作地域的选择,以及对待村官、支教等政策的态度上也得以体现,人们的选择依然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追逐个人利益。

同时,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迫切需要得到加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直到现在,大学生群体愿意选择以创业方式来就业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四,传统择业观念中稳定高于一切的意识仍然影响着当今的大学生们,职业风险意识、创业精神和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5 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矛盾和就业制度的变化对大学生群体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只有认识清楚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宏,王运来,王艳春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9):90-92.

[2]黄丽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理念探析――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谈起[J].大家,2010,(2):170.

篇10

关键词:实验技术人员;自我价值;心理状态

On the ways of laboratory technicians’ improving self-worth

Qian Jun, Zhu Hong, Wu Hongbo, Cao Daxing, Wu Yahua

Jiujiang college,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technicians are a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with feelings of low self-worth, inferiority complex, inertia complex, anaclisis and weari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self-worth, laboratory technicians should develop positive views on self-worth, keep a good mentation and change their perspective towards learning as well as develop extensive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ng.

Key words: laboratory technicians; self-worth; mentation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不是教师,也不是管理人员,而是融教学、管理为一体的实验教师[1]。在传统观念中他们属于“教辅人员”,因而长期以来,实验技术人员处于学校工作的附属地位,社会认可度不高,人员素质低下,队伍不稳定,自我价值感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对实验室的功能、规模、装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也随之得到重视,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对实验技术人员应达到怎样的高度以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如何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有哪些,却较少有人关注。我们试从自我价值感及实现方式探讨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问题。

1 实验技术人员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己重要性的肯定和接纳的心理倾向,是自我概念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多数研究者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一个多维概念;是一个人感受自己的方式,包括自我敬重和自我接纳的程度[2]。实验技术人员普遍不肯定自己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以为自己的能力是低下的,更无工作成就感。这种认知,使实验技术人员具有持续负向的自我感觉,他们自我敬重和自我接纳程度低。从行为角度看,他们具有胆小慎微、唯唯诺诺的特点,不愿努力改变现状,更倾向依赖于他人的支持和批准。这种认知和行为的偏差,是实验技术人员自我价值低下的表现,使他们具有负面的心理倾向,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存在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惰性心理及厌倦心理。

2 实验技术人员自我价值感低下的心理状态

2.1 自卑心理

长期以来,高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这与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课程的结构有关。因而,理论授课教师是教学队伍中的主体,自然被重视和被人们尊重。教师和科研人员则一般被人尊称为学者,实验技术人员则被称为“教辅人员”,即辅助相关的任课教师准备和指导实验课,甚至一些实验技术人员被作为勤杂人员使用[3]。这种工作岗位的差异,造成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低,缺少一定的认可与尊重,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对自己重要性的不肯定和不被接纳的负面心理倾向,产生了自卑心理。

虽然现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得到重视,但目前许多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仍是由低学历、低职称或者是引进人才的家属及教师队伍中不称职者组成,从这种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无法与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教师队伍相比,使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成果、科研课题、、考核等级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教师队伍,他们始终没有成就感,也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的自卑心理。

2.2 依赖心理

由于实验技术人员无论在学历教育知识的积累方面,还是在更新思想观念、掌握前沿科技,扩大知识面及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理论课教师队伍,导致实验技术人员依赖心理强。具体表现为:在实验教学中被动依赖理论课教师的安排,无法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更不具有自主创新的思维;实验管理工作中被动听从领导吩咐,不愿主动承担额外的事务;科研及论文撰写更是依赖别人帮忙“搭名”。

2.3 惰性心理

针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许多政策都不健全,如职务评聘、津贴分配、进修深造、激励机制等方面,实验技术人员难以得到“厚爱”。尤其是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考核方面,没有一个很好的定量考核标准。由于各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均实行坐班制,工作时间与行政人员相同,而工作性质却不同,既有实验室管理工作,又有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工作,还要担负一些琐碎和繁杂的其他工作。目前尚不能客观衡量和有效监督,只能依靠其自觉性。因此多数实验技术人员普遍感觉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没有动力,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的惰性心理。

2.4 厌倦心理

厌倦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实验技术人员普遍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表现在几个方面:(1)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减少验证型实验的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实验以及学生自拟题目的实验,已在许多高校实施。这些实验的准备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实验器材准备,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的可行性等方面,能够正确指导学生,这种实验准备工作给实验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因为学生人数增加及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的建立,一些实验移至周末和晚上进行,增加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3)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头绪众多、事务繁杂[4],如实验教学秩序的正常维持,实验室的安全与卫生,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实验耗材的申报,实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而实验技术人员相对不足,使得实验室工作量大,责任大。(4)目前各高校对实验室硬件投入越来越多,精密贵重仪器也越来越多,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维护好、保养好这些仪器,还要会使用、会调试,这给实验技术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5)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完成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外,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安全意识[5]、教学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6]。这些高要求、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实验技术人员身心疲惫,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厌倦心理。

3 实验技术人员提高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

提高实验技术员的自我价值要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努力。学校层面需从政策上、制度上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给予重视。个人层面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树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

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感,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和定位。虽然实验技术人员的“先天”条件低于理论课教师,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质中的强项,分析自身特点及所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以及实验工作的特点,给自己准确定位。相信自己可以是“人才”,虽然成不了拔尖创新人才,成不了教学名师,但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人才[1]。如可根据自己的长处成为实验技能、实验资料管理、实验仪器维护、实验清洁安全等职业人才。拥有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尊重自己,也能为他人所尊重,形成对自己重要性的肯定和接纳的心理倾向。

3.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实验技术人员应准确了解、判断、掌握自己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的心理,进行相应的心理调整。对自卑心理的调整应进行自我认知的重建,改变“我不如教师,我能力差”等自挫性的认知,在工作中只要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要进行自我表扬,以此来激励自己;对依赖心理的调整可制定现实可行的、灵活的目标,如争取独立完成实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论文撰写等,摆脱依赖他人的习惯;对惰性心理和厌倦心理,要学会采取客观、乐观的态度,正视压力事实并进行积极的思维,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3 改变对学习的认识

实验技术人员由于学历、知识结构等原因,对学习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认为学习是仅仅局限在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因而认为学习的目的只是片面地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其实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处处皆学问。因为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还有很多学习内容,如管理能力的学习、动手能力的学习、生活知识的学习、新生事物的学习等。学习形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采取耳闻、目睹、口述、手撰、心悟等多种形式。而且将学习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断地丰富、充实、完善自我。

3.4 建立广泛的沟通途径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作为群居动物,具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作为实验技术人员个体应建立广泛的沟通途径,如实验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与教师、各部门管理人员、领导、学生、外界人员的沟通等。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可增进人际理解,开阔心胸,还可增加思维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广泛的沟通也是团队合作的基础,是协作完成任务的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广泛的沟通途径可以使人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大大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起到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丽萍,王文侠,王丽艳,唐万侠.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素质提高难的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0,12:206.

[2] 陈高山,黄希庭.青年教师自我价值感及其培育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9,1:79.

[3] 张少.高校实验人员激励机制的缺陷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37.

[4] 王德广.地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压力构成与缓解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