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事迹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革命英雄事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革命英雄事迹

篇1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具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怀念逝者,祭祀祖先,缅怀烈士。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3月27日我校组织开展了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希望借扫墓之际回顾历史,为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深入开展,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此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这一天,天公作美,一扫连日来的阴雨绵绵,一片阳光明媚,全校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着整齐的校服,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黄花,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龙华烈士陵园。雄壮的国歌在烈士陵园奏响,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声音无比响亮。向革命烈士默哀1分钟,这一刻,每个人都站立端正,神情凝重。高年级的队员们精心准备了一首诗朗诵,他们用高昂的声音来抒发来自新时代少年缅怀先烈的心声。随后,全体师生井然有序地在纪念碑前鞠躬,小心翼翼地献上亲手做的小黄花,生怕打扰了长眠的英雄们,表达对革命英雄们的崇敬。同学们满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辈寄托哀思。然后来到烈士英雄事迹馆,事迹馆内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以及实物向参观的人们展示英烈们的光辉事迹。他们为了共和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支部成员被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事迹深深震撼着、感动着。感受革命志士在峥嵘岁月中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热爱,体会战斗英雄在枪林弹雨中对国家民族的坚贞忠诚。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懂得了幸福来之不易,纷纷表示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篇2

【中学2017清明节活动总结范文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及两会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今年清明期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晨会充分动员,为活动宣传造势

3月30日,校团委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又到清明”的主题讲话和活动动员。团委书记邓老师在讲话中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是先辈对开创新社会显示的豪迈气概,更是对今天的青年人,未来世界的主人发出的无限期望。”,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向革命先辈一样树立远大抱负,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二、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全校各班按校团委的布置,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同学们利用微机课或课余在家的时间,通过登陆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光明网和中青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进行网上祭奠、发表感言,用行动来缅怀革命先辈,增进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每班均上交了10条精选的祭奠感言,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三、利用班会引导学生了解节日民俗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4月3日,全校各班利用班会组织了形式各样的“清明

节”主题教育活动。有些班级组织全班同学回顾清明节的来历,增加民俗文化知识;有的班级以“鲜花敬忠魂诗文朗诵会”等诗歌朗诵的形式开展清明诗会的活动,抓住清明祭先烈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四、缅怀先烈,积极进取

4月3日,初一年级大队部全体少先队员在学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听取了一次有意义的讲座——共青团知识讲座。团委书记邓老师借清明节之机,向全体少先队员介绍了共青团的历史,激发同学们向团组织靠拢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情感。当介绍到我们团的优秀青年徐洪刚、李向群等同志的事迹时,全场都爆发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同学们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更有不少同学一下课就围住邓老师询问如何才能具备入团资格。这次讲座实现了活动育人的效果,少先队员通过唱团歌,读誓词而更加了解了共青团的性质,也更积极地向团组织靠拢。

五、向烈士献花圈,寄深情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有部分班级如C078、K079等班级团支部自发地组织同学于4月4日这一天来到烈士公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寄托了深情的哀思和祝福。

此次活动效果显著,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受益匪浅。很多同学在心得中表示: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家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和敬重,强化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一定努力学习英雄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忠魂。

【中学2017清明节活动总结范文二】

值此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石埠子初级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广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详尽的传达。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达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XX年4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活动,通过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最后,学校团委要求,各班星星文学社社团专门组织一次清明节节日风俗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活动,要求各班社团对清明节的来历,食俗、节日活动等有关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整理,并最终以手抄报的形式上交校团委,学校择优进行宣传和表彰。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石埠子初级中学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即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学2017清明节活动总结范文三】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好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等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讲话学生知道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各班都召开了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开展了“吟诵中华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清明节朗诵会。各班学生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多方搜集资料,有的班级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一些作品,有的班级朗读了大量革命英雄故事以及革命先辈的著名作品,各班以带读齐读等多样的形式诵读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形成了浓厚的诵读氛围。同学们在诵读活动情绪高昂,时刻被革命英雄事迹所鼓舞激励着,这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继承优良传统,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理想。

三、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到中国文明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献花、鞠躬并发表了祭奠感言,表达了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并许下了好好学习的宏愿!

篇3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详尽的传达。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达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10年4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活动,通过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最后,学校团委要求,各班星星文学社社团专门组织一次清明节节日风俗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活动,要求各班社团对清明节的来历,食俗、节日活动等有关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整理,并最终以手抄报的形式上交校团委,学校择优进行宣传和表彰。

篇4

一、在雄壮的音乐声中感受爱国之情

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音乐创设情境,歌曲展现历史,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上课前播放视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设爱国主义情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上新课前播放视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生很快被雄壮的音乐感染。之后,进一步解读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的战歌,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与敌人浴血奋战。一支威武之师,一首激昂之歌,是力量与美的结合,是正义与爱国的再现。在音乐之中,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走进那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情绪随之高昂起来,为感悟“最可爱的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奠定了基础。

2.课堂上播放《我的祖国》,体会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

《我的祖国》是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它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抗击美帝,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便在歌曲之中。 “一条大河”是祖国的象征,是岁月的象征,是友情的象征,是人生的象征,只要属于这条“大河”里的故事,它就会永远地流淌。

3.结尾时学唱《英雄赞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首歌曲《英雄赞歌》让学生联想到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一节课的结尾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升华,在本课的结尾,通过学唱《英雄赞歌》,唱出战士们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气概,唱出战士们高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在催人泪下的故事中升华爱国之情

当代学者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讲故事,把被教科书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情节冲突中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战斗英雄和”这一子目,课本安排的意图是:选取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和,让学生通过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悟志愿军战士身上的高贵品质,培养爱国情操,并以此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课本由于篇幅原因,英雄的事迹只做了简单介绍,于是笔者课前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有关和的事迹材料,并让学生自己编辑整理,写成小故事,要求这些故事能体现战斗英雄英勇无畏的精神,并通过学生讲故事的形式来升华情感教育。

三、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英雄的心理认同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实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课堂评价。在历史课堂中开展有效的讨论法教学,正是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

所谓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1】。讨论法的意义在于变教师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的同时,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此既能在讨论中深化学科知识,更能在讨论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动荡的战争年代的英雄让学生感动,国家危难之时迸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心潮澎湃。作为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爱国之情又如何表达呢?通过如何争当新时代的“最可爱的人”的讨论,学生认识到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主义;在和平年代有仁爱之心,有责任感,自强不息,同样是爱国主义的体现。爱国主义不是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而是融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在歌曲中激昂情趣,在故事中感动心灵,在讨论交流中缩短学生与英雄的时代差距,达到心理认同。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绎,让爱国主义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又通过行动外显出来,从而使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得到落实。

篇5

余如意是1951年6月入伍的浙江籍战士。他一米七五以上的个头,膀大腰圆,体格健壮,为人十分憨厚,干起活来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平时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深受战友们喜爱。

那年夏天,余如意所在的连队驻守在朝鲜战场中线方向的交通要道――临津江上的城北里渡口。这里江上的公路桥已被敌机炸毁,一连紧急架起了一座“堡栏式”木桥(注一)。为迷惑敌人,他们夜铺日撤,即在黄昏后利用夜色掩护把桥板铺上,保障我军人员和车辆顺利过江;黎明时再将桥板撤掉,敌机来了也只能看到一个不完整的桥,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随着朝鲜雨季的到来,江水猛涨,堡栏桥脚被洪水淹没,桥梁被冲垮。一连便在两岸间架起一条钢索,实行“滑钢漕渡”(注二),仍保持了渡口畅通无阻。

但进入8月,山洪爆发,江水持续上涨。24日这天,临津江水面已距滑钢的钢索不到一米了,对滑钢漕渡造成很大威胁。这天夜里,连队调整了钢索的高度,面对滔滔洪水准备进行第一次试渡。一排挑选了余如意和6名身体壮水性好身手灵活的战士,在排长的带领下执行试渡任务。

战士们跳上门桥刚要出发,就见岸上急步跑来一位夹着皮包的人民军上尉军官,他说有重要任务,向上级机关送机密文件,要求随我们试渡的门桥过江。连长跟他说,门桥在新调整过的滑钢上试渡,在水大流急的情况下,危险性很大,劝他待试渡成功后再过江。但上尉坚持说,时间紧迫,机密文件必须在第一时间送达。在他的再三恳请下,连长答应了。

午夜时分,门桥试渡开始。天黑洞洞的,江水咆哮着、翻腾着。门桥必须与江水的流向保持一定的角度才能在滑钢的牵动下,自动地滑向对岸。汹涌的浪涛猛烈地冲击着门桥下面的舟身,门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拴在两只铁舟上绷得很紧的钢丝绳牵引着门桥,在滑轮的带动下,沿着钢索吃力地滑动着。一会儿浮起,一会儿下落,门桥前进十分困难。在驶到江心时,水流更加湍急,一排排巨浪冲击着门桥的舟身,拴在前面尖形舟上的钢丝绳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正当排长命令舵手调整门桥的角度,让大家注意危险时,突然一个巨浪袭来,江水灌进了一侧的尖形舟内,门桥立刻倾斜着竖起,只听“喀”的一声巨响,钢丝绳被绷断了,门桥立刻翻沉水中,上面的人也全部落水。

试渡失败了,岸上堆积如山的物资不能运走,营、连首长心急如焚;落水的战士和人民军上尉的安危更是牵动人心。连里立刻组织人员沿江寻找、营救。

天亮了,穿着救生衣的落水战士陆续上岸回到连队,独不见余如意和人民军上尉的影子。一天,两天,派去沿江寻找的人都没有找到余如意,也没有人民军上尉的下落。大家都不相信这位生长在江南水乡、体格健壮的小伙子会被江水吞没。但是,两天过去了,如不是在江中遇难是不可能不回来的。正在指战员们满含悲痛,准备召开追悼会,追悼这位憨厚可亲的战友时,余如意回来了!大家惊喜之余,听他讲述了这两天的历险经历。

余如意说,那天门桥翻沉,把我们抛进江里。猛然间掉进水里,又被巨浪翻卷了下去,我连呛带灌地喝了几口水,挣扎着冒出水面。江心的水流很急,也不知道战友们都怎样了,天又很黑,什么也看不见。我吃力地顺水漂流着,漂着漂着碰到一块浮在水面上的桥板。我被水呛得头痛发晕,为了节省体力,便半趴在桥板上向岸边划动。就在快要划到岸上时,我忽然听到江中有微弱的呼救声:“东木(同志)!东木!”我想那一定是搭我们门桥过江的人民军军官,听声音他的处境很危险。于是我抖擞精神,转身向在江水里挣扎的朝鲜同志划去。

上尉在水里一沉一浮,还不时发出:“中国……东木……”的呼声。我顺着声音奋力划去,发现上尉的半个头露出水面。在几次接近都被浪头冲开后,我终于紧紧地抓住了上尉。这时,上尉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我扶他半趴在桥板上,自己则在旁边划着水,在黑暗中往前摸索。一会儿又有一支门桥上的橹漂到我身旁,我顺势把它和桥板并到一起,托浮着我们俩个人。我的体力渐渐不支,上尉的身子也越来越沉。我吃力地脱掉灌满水的皮靴和军裤,为了再减轻他的重量,也把他身上的武装带和手枪都卸掉了。这时上尉已经不能说话了,但腋下却紧紧地夹着灌满水、装有重要文件的皮包。他崇高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力,更坚定了我把他救上岸的决心。我一面划着水,一面辨别着方向,寻找方便靠岸的地方。渐渐地,天亮了起来,往岸上看没有一个人影,也不知漂出了多远。漂着漂着,忽然听到阵阵水的轰鸣声。不好!我突然想起,连长曾提醒大家:渡口下游50多华里处有一座大坝,是引江水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洪水期江水漫过大坝落差很大,形成巨大的人工瀑布,发出震天的轰鸣。如果我们渡江和架桥的器材落水,冲到那里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人员掉下大坝,将粉身碎骨,既便不死,再往下去不远便会进入南朝鲜境内。想到这里。我一下清醒了许多,拼力推着上尉向岸边游去。接近岸边的水流渐缓,我游的速度也加快了,终于在接近大坝的地方靠了岸。我架着上尉踉踉跄跄地爬上江岸,他一头摔倒在河滩上,我用力把他拖到一个向阳的坡上,帮他空出腹内的江水,然后便也无力地躺倒在地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太阳已经很高了,上尉苏醒过来,看到他的公文包还在,露出了欢心的笑容。他握着我的手,眼里流出了感激的泪花。这时,一位朝鲜阿爸吉(老大爷)走了过来。上尉向他说明了情况,阿爸吉把我们领到家中,和老伴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阿妈妮(老大娘)为我们找来他儿子的衣服换上,阿爸吉帮我们烤干了军衣。在我们换好衣服起身要走时,老俩口又热情地挽留我们在他们家里吃了饭。稍事休息后,上尉便带着我在天黑前赶到了他的上级机关。这时我才知道上尉的名字叫李炳华,是国家安全部门的军官。在那里我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接待,他们一定要我多休息几天。过了一天一夜,我想到试渡任务的急迫和同志们对我多日未归的担心,在我再三要求下,才派车让李炳华同志把我送了回来。

听了余如意抢救人民军战友脱险并保住了机密文件的经历,又看到他安然无恙地归来,大家高兴地把他举了起来,为他机智无畏,冒死营救友军战友的精神所感动。陪同余如意回来的李炳华上尉按照他们上级的指示,请求我军部队首长为余如意同志记功。

倾刻之间转悲为喜,大家笑逐颜开,有的振臂欢呼:“这回追悼会变成庆功会了!”。

余如意在洪水咆哮的临津江上谱写了一曲动人魂魄的英雄主义的壮美篇章。弪志愿军领导机关批准,为余如意记一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采访回来后,我们宣传队根据余如意的英雄事迹,创作了《歌唱余如意》的西河大鼓,并多次为部队演出,广泛宣传了我军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因素;渗透

现代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应该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轻松的情感态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实现认知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学生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知识、人格、情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策略。

一、立足教材,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没有情感因素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缺乏情感的教学也是低效的教学。小学的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因此,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文章,在品味与推敲作者的遣词造句上,感知文中富含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吟诵那些情感流露的语段,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体会到了文章深层次的蕴意和内涵,让学生透过文章的字面,感知到文章的内在情感,进而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指导学生通体阅读文章,使学生通过作者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写,体会到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字里行间感知到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在学习文章《师生情》时,通过对最后一段中“她们也许看到了王老师憔悴的脸,也许只看到输液的吊瓶,可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的阅读,体会到了文中学生尊敬老师、爱戴老师的一片深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形成心灵的互动、情感的共鸣。

二、设置情境,在学习中获取情感

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的重视,小学生年龄尚小、阅历尚浅,他们更倾向于从感官上获得情感的认知和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音乐、图画、视频等现代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中,感知到文章的内在情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实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例如,在学习《王二小》一文时,先为学生播放一遍儿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在略带忧伤的旋律中仿佛看到王二小矮小而高大的身影,在敬佩王二小英勇壮举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激发联想,在想象中发展情感

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是使学生获取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想象,能够更深的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内涵。在学习一些描述自然风光的文章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自由的情境想象中自然而然的走入课文、感知课文,从而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指导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的奇峰,“像屏障,像竹笋”的秀山等等,学生通过想象,深刻的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祖国河山的美好秀丽。在教学歌颂和赞扬革命英雄的文章时,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使教材人物鲜活的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操的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学习《》一文时,想象在向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时的沉着、勇敢,想象他用胸膛挡住敌人枪口时的奋不顾身,使学生明白人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民族和祖国,学生借助想象不仅体会到了的光辉形象,更理解了“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深刻含义。

四、拓展思维,在思考中深化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充满温情的话语、饱含期待的眼神,都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者地位,用温情去启迪学生的思维,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多层次的感悟文章的语境,多角度的去解读作者的内心,体验到厚重深广的感情内涵。例如,在学习《骆驼和羊》时,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高好还是矮好?”学生学习后认真的思考,明白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道理,不能因为各自的高矮,而相互歧视,做人也是一样的,各有各的优缺点,不能因为自己能做某事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做某事而垂头丧气。通过为学生设置启迪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拓展思维中,深化了情感的体验。

五、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巩固情感

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些积极的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为学生增添了情感体验的源泉,在活动中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也娱情培智,使学生巩固了情感的体验。比如,开展“我爱读英雄事迹”、“我爱看爱国电影”等教学活动,借助形象生动的荧屏以及荡气回肠的文字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组织学生中秋节探望孤寡老人,母亲节为母亲写诗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与感恩信念的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自身的情感,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了做人。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不仅是语文课程本身的教育需求,更是培养现代优秀人才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各种情感渗透的有效策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不断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感动、以及灵魂的净化。

篇7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感想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的传承下去,发扬古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发育得很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体,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要的。

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教师队伍不够健全,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现阶段中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因而在德育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德育教育还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小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德育的教学效果比较低下。我国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对德育教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其二,教师队伍不够健全,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大多都是语文教师进行兼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其三,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并且列举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

2.德育教学重在课堂,脱离实际生活

在中国,德育的发展一直是伴随着人们的实际生活的,人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从而聚集了多人的灵魂,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的德育。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空洞无力了。但是,据了解,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等都不放心,害怕万一出事了,承担不起责任。所以,德育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是,纯理论的东西,在孩子们有限的理解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谈。德育教学想要提升一个层面,在教育环境上,还有待改进。

三、加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方法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清明扫墓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3.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的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儿童大多具有攀比心理,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容易产生自鄙心理障碍,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4.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以身作则。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毕竟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道德观是建立在父母的思想上的。家长应该肩负起作为孩子们第一任老师的责任,为他们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只有家长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的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要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尊敬老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性,而且,有效的把抽象的道德思想植根于孩子们的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