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题班会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主题班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精选主题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选择和确立主题是班会取得较高成效的关键所在。
1.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选择点。主题选择应关注学生当下的情境,从现实生活中找寻对自身健康成长有普遍价值的主题,满足成长需要;要有适当的前瞻性,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适当预测并正确指导引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2以学生的兴趣与思维水平为选择点。主题应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使教育意图蕴藏其中,这能激发他们热情参与、深入思考;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关照他们的思维水平。只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层思考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深化认识,提升境界。
1.3以成长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为选择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特点,主题的选择既要纵观学生三年整体的学校生活,又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特殊性,建构有层次且逐步推进的班会主题体系。
2.精心准备
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贯穿活动始终,活动准备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过程。应根据活动目标、内容、情景、活动形式,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准备,主要有学生和老师两方面。
适量的调查。根据活动内容和提炼的主题对某一特定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可以是查资料、问卷、走访等。通过调查为主题班会提供第一手资料,丰富课堂表现形式,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思考。
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它是班会课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准备。课前学生要对班会课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或学习、或查资料、或编排小活动、或拍摄制作视频等。在准备过程中,学生的特长不仅得以发挥和培养,而且受到教育。
班主任的准备包括长期准备与短期准备。长期准备是指班主任长期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这是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促其成为优秀班主任的积淀准备,这样的准备能让班主任在班会课活动开展过程中游刃有余。短期准备是指在班会课前从人力到物力的准备,既包括软硬件设施的准备,又包括对可能选用的调查结果等情况做出科学理性分析和总结,有时还要根据需要准备一些个人才艺展示,如朗诵、唱歌等。
3.活动内容与呈现形式
在主题的指引下选择具有积极导向性和鲜明教育意义的班会活动内容。呈现形式是内容的载体,选择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好的内容得到很好地表达。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可创新班会活动呈现形式,如会议、辩论、竞技、才艺表演、展览、情景剧、娱乐、读书、欣赏等。
4.活动中的师生定位
4.1学生是主题班会活动的主体。首先,主题班会课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的视角呈现内容和主题,采用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方式建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通过真实的活动体验和活动经历实现成长。其次,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尊重,包括思想尊重和行为尊重,重视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及收获。
4.2班主任在班会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渗透在整个过程中,渗透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但一定不能替代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在活动中班主任要根据班会的发展状况把握方向,及时引导活动的价值导向。
5.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班会课技术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PPT展示让班会课声情并茂、信息量丰富;数码相机的普及让学生可以自编自导拍摄VCR供课堂使用;互联网为班会课提供大量的案例、图片、音乐等素材;无线通讯技可实现远程通话,提供实时画面同步直播,万里同课,这一切大大拓宽了班会课的宽度和深度。
6.班主任的点睛之处
班主任在班会课活动中与学生同喜同悲,共同体验、平等交流,当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碰到各种困难时,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盲点”,及时为他们设置“路标”,还要对学生中的问题“纠偏”。班主任要根据活动需要及时归纳总结,在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升,增强班会课活动的思想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7.实施建议
篇2
关键词: 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 模式创新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学校基本把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作为教育学生及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课型之一。然而传统主题班会课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班主任总结本周学生的表现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指出不足的地方,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最后布置下一周的班级任务;要么就是为了完成学校某个阶段提出的教育任务而开展,受学校时间、地点、参与形式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调整。这些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主题班会完全按照某种特定规则和程序开展,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达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包含三层含义:更新、创新、改变。学生正处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不断创新。主题班会模式的创新指教师根据教育内容,立足生本,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内容和在行为上发生积极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式。只有实时对主题班会进行更新、创新并且改变,才能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本文从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及开展方式两方面入手,谈谈如何使主题班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一、班会主题的确定
1.结合国家大事拟定班会主题
现代学生所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接触的东西也不同。他们的知识面广,求知欲强,兴趣已不再局限于校内一些琐事,对国家大事有一定的热情。如能根据实事选主题,必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如笔者在2013年下半年开展“关爱生命,远离病毒”这一主题班会课时,巧妙结合当时关注度比较高的“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这一案例,激起学生的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结合学校特定时期的不同任务拟定主题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学校工作开展的需要,学校会在不同时期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如开学初整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考试前强化学生诚信考试意识,感恩节前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等。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些任务,结合本班实际,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舞台,激发他们参与兴趣,丰富拓展第一课堂知识,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3.针对学生心理倾向拟定主题
现在学生学业重,压力大,竞争激烈,不同时期承受不同的压力,如不及时引导疏通,必将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没有健康的心理与身体,一切教育皆为空谈。因此,可以不定期邀请一些心理学专家或专业人士,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学习中的各种压力。
4.针对实际情况拟定主题
学生的发展并不一定都会按照原本设计的路线走,有时也会发生突发事件。情况在变,计划要随之改变。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班主任要经常在学生中调研,多与班干部沟通,且多留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发现问题,然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对症下药。这样的班会主题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当然,班主任在选题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教育性、计划性、针对性、创新性的原则。内容既要有高度的思想性,又要有强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对全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样的主题班会才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意志品质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题班会的开展方式
正如教师上课需要做教学设计一样,要上好主题班会课同样需要预先备课,即确定好主题班会的开展形式,做好活动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班会成功地、有序地进行,达到预期效果。能否正确选择和设计主题班会的形式直接影响主题班会教育功能能否充分发挥。
1.通过班委会形式开展主题班会
班干部是班级领导的核心,在班级事务的处理方面有着明确的分工。让这些班干部轮流主持班会,既能调动这些班干部参与班级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发挥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促进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
2.通过专题辩论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高中生都有着敏锐的思维,能言善辩。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辩论赛。这种课堂辩论既培养学生辨明是非、坚定立场、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又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交际技能发展。
3.通过展示才能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作为在校生,文化学习是他们的重心,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一旦学业受挫,就备受打击,进而全盘否定一切。定期开展才艺主题班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既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展,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引导学生把这些自信心用到学习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通过现场体验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有些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如“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交通法则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教育”等,单靠在班上对学生进行说教是行不通的,可以让学生走出班级、走出学校,换个环境,到现场去体验,充分利用现场的有利条件,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学生在校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提高成绩。提高成绩=学生自身努力+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生自身摸索和实践固然不可少,但需要借鉴前辈和优秀同龄人的成功经验。因此,在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考试前夕,可以利用班会课组织这种经验交流会,互相交流成功之处,促进共同进步。
6.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班会
网络纵横四海,跨越时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蕴藏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播放相关网络视频,制作课件等,将传统主题班会与网络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将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导向多元、开阔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情景化、形象化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将更强,教育更具个性化、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然,主题班会采取哪种形式,应根据学生所处环境、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学生的知识面、年龄等实际情况而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能够接受,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实践证明,创新是主题班会的根本。传统主题班会要想突破已有陈旧理念和落伍实施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力求创新、优化主题班会的内容与形式,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安排上求活,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学到知识,成才的同时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柳斌,刘涵主编.创新教育实施指南.
篇3
一、普通高中班会主题序列化的定义
所谓的普通高中班会主题序列化,主要在普通高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开展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班会主题,并且各个阶段的主题是跟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成长需要等是紧密联合的,是有一定序列化的,从高一到高三班会的主题应当随着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班会主题都应当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具体的内容,富有鲜明的层次,创造丰富多彩的符合主题的形式。
二、促进普通高中班会主题序列化的重要意义
促进普通高中班会主题序列化具有多重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能够将班会主题序列化的内容有效实施下去,可以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如有的班级以“校园卫生”为主题开展相应的班会,这不仅会使学生明确注重校园卫生对校园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从中也多少会意识到需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平时要学会讲文明、讲卫生,不随手丢垃圾,宿舍内务要摆放整齐等。其次,对于促进学校班主任的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将这个序列化的班会主题办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成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有效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最后,对于学校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作为学校来说,也希望能够创造出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而序列化的班会主题,如果能够有效结合学校的特色开展,对于学校的创新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三、促进普通高中班会主题序列化的有效措施
(一)国家培养目标的校本化改造
在建立富有普通高中班会主题序列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参照的是国家针对高中学生所创建的相关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培养要求。目前在高中生的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对学生核心素?B的培养,这种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仍然是在中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展开。当然,班会主题也是中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班会主题的目的是为学生能够通过班会主题让学生能够在科学价值观的引领下认清自我的同时发展自我。因此,在促进普通高中班会主题序列化的过程中,还应当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学校的特色,具体化到班级的班会课堂中去,具体化到学校日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当中去,促进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篇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不同的群体中,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
让学生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获得信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新信息如钱塘之潮,汹涌澎湃、层出不穷。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作家肖伯纳曾经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人际交往比之于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
二、能自知、知人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崐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崐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崐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三、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培养好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1、加强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篇5
——感恩父母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生活在倍受父母亲人呵护的中学生在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却常常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为了教育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感恩之心,我们高一(3)班在这周进行了感恩教育,召开系列主题班会——《学会感恩之感恩父母》。
前言:
有一种感情注定只能付出,她的名字叫爱。
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
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像高山似大海,包容着一切。他的名字叫父爱。
一、主题班会目的:
1、提高我班同学感恩情怀;
2、使同学懂得父爱、母爱的伟大;
3、提高班级的学习态度,加强对父母的关心;
4、从而提升班级的综合能力,打创优秀班级体。
二、主题班会流程
下午第三节课,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进入教室后,主题班会在在韩红《天亮了》的歌声中拉开了帷幕,同学们静静地观看同学们的演讲,虽然音响效果不佳,但同学们都侧耳聆听,听着听着,感动的泪水不由地沾满了衣衫,擦湿了纸巾,老师们也被同学们的感人演讲所征服,所震撼!之后同学们说了一些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其中xxx同学就讲了一些自己父母感人、坎坷的历程,及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爱!在场的同学无不为之动容!深深的陷入沉思之中!随之主持人提出问题:“你对父母了解多少?”。在播放了邹越老师《爱父母》的感人演讲之后,同学重新反思了这么多年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在纸上,同学们都写下了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篇6
一、转变工作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行为效率
有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经常对学生加以不当的批评与指责,不仅不能达到改变学生行为与态度的效果,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中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他们对事情已经具备了准确的判断能力,因此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更要注意方法与策略的选择[1]。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最好是在私下或者是单独找学生谈话,这样老师给学生留足了面子,学生会感激的。并且应尽可能用亲切、肯定的话语作为开场白,批评的方式要婉转,不要直入主题,点到为止。更不能因为学生犯了一个错误而将其他的好的方面全盘否定。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批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某些方面是表现非常优秀的,如果还能在某某方面加以完善,那么你就是无敌的了。”老师用这种方法不但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还委婉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明白了自己要改正的错误,效果比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要好的多。
二、要信任和了解?W生,关注每位个体的进步和成长
班主任要想将班级工作做好,前提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特征、兴趣爱好,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交情况等等,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应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学生自身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与疑惑,这些都是成长的烦恼。在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良好发展,造成他们行为上的失控。
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信任与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信心,一则在主观上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爱戴;在客观上,要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在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之前就将其解决掉。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付出自己的所有爱心与耐心去对待学生,尊重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亲近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的进步,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2]。
此外,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本着公平的态度,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个体,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也有很多的优势。班主任应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差生,老师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要善于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多多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进而感化他们,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进步与发展[3]。
三、培养得力的班干部,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篇7
文明是以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演讲稿中学,感谢您的欣赏。
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演讲稿1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许准阳。很高兴今天能参加我们学校组织的这次演讲活动。
我觉得文明是一种好习惯的坚持。我们作为小学生有责任把文明传递,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我们身边的人,使
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其实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文明有时只是一个手势,有时只是一个微笑。正如一则广告所讲的:一个小男孩正在放风筝,可是风筝却挂在了树枝上,只有踩在公园的椅子上才能拿到,他为了不使椅子弄脏,拿出一张白纸垫在上面,然后到白纸上取下了风筝,这则广告深深的打动了我,从中我悟到了“文明,有时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你,相信我们大家会听到文明的声音;会在生活中释放你心中文明的热情!你可能会问文明是什么?它很难做到吗?我会这样回答你:不是的,做到文明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有时多一份等待,对他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其实就是文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校时,我们学生不应该讲脏话,不应该打架斗殴……如果你做到了,那就是一个文明的人;如果大家做到了,那就是一个文明的群体;如果整个国家做到了,那就是一个文明的国家。
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文明进发!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让我们向全世界展示华夏儿女的风采。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同学及他人交谈时,可能会不经意发出一句简单地问候;做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给需要帮助的人行个方便…有句名言说得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件文明的好事很小,就不做;认为一件不文明的坏事很小,就做。
在电视上,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车,没有空位,她提着东西摇摇晃晃。坐在她身边座位上的青年们窃窃私语:“你让吧!”“你让吧!”这时,一位好心的叔叔从公交车的后面跑上前来,拉着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
啊!讲文明树新风就是一个“空位”呀!
记得去年_月,我校以挂提示牌为主题:提醒同学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爱护校园公共设施、花草、节约用水等。大家纷纷利用废旧物品,经同学们灵巧的双手,设计成各种各样图形,在上面书写着幽默、风趣的文明用语。悬挂在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同学们讲文明树新风。
还记得上个月我当值周生时,曾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个个一年级的小同学在操场上捡垃圾。当我走上前问他们是几年级哪个班时,他们只说才入学的,却没有说出班级和姓名。讲文明树新风就在一个举手之劳的动作,不分年龄。
在社区,一个小男孩放风筝时,不小心风筝挂在了大树上。取下风筝只能借助花园的长椅,为了不弄脏长椅,让人们累了能够坐在椅子上休息,他在长椅上铺上一张纸,小男孩儿摘下了风筝。
原来,文明是一张纸的厚度呀!
由此可见,讲文明树新风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也十分广泛。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缺的一瓶水;是咖啡中的一块方糖;是一叶方舟。带我们驶向美好生活的彼岸。
让我们携手并进,一起迎接文明使者,在心灵深处绽放出一朵朵沁人心脾、圣洁的文明之花吧!
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演讲稿4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八(2)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讲文明,树新风》。
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长期积淀的东方传统美德形成了我们特有的道德观念,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传统美德不应离我们远去,而应继承于我们身边。它不仅在过去发挥了作用,在现在,在将来,传统美德仍要长久地发挥作用。恰逢今年的9月20日是我国的第14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我们应该响应号召,成为一名讲文明的时代青年。
一名讲文明的时代青年,应该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但我们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让我们来看看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早上乘坐公车来学校的时候,有些同学看到一个年迈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车也不让座,自己闭上眼睛继续补一补觉。到校后见到走在校园的老师,一言不发低头继续走路。上课的时候,随意和周围的同学说着昨晚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下课的时候,将用过的草稿纸随手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后就离开教室去上厕所。上完厕所后,提上裤子一溜烟地就赶紧跑到走廊和同学聊天。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一个正在学习知识的中学生,却做出那么多不讲文明的事情,实在令人感到羞愧。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我们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对遇见的老师问声好,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不乱扔垃圾,上厕所后冲水,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等等。这些微小的行为或许不足以让我们立马改变太多,但是日积月累却是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风气和习惯。
文明是一种好习惯的坚持,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维护我们的文明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做个响当当的中国人!
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演讲稿5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来自初中__班的一名普通学生,我叫__,今天我主要是要来说一说和文明有关的话题,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越来越讲究文明和礼仪了,如果一个在文明这方面的表现不佳的话,那么相信你也不太会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就拿我们校园里的例子来说吧,一个生活、学习作风不好的人,是注定不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的。一旦我们出了校园,我们更加能感受到讲文明、树新风是多么重要了,这绝对是我们维护文明社会的关键点。
要做到讲文明其实也不是很难,在学校里我们就一直在学习和文明礼仪有关的东西,老师也传授给了我们不少的知识,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却慢慢减少了对文明的重视程度,因为我们都喜欢随性一点的生活,如果生活中到处都有条条款款来约束的话,那么生活起来也会变得累了一点,不过讲文明这件事情可一点都不能放松了,文明是一颗埋藏在心里、脑海里的种子,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去给它输送养分,精心的呵护它,它才会顺利地长为参天大树,你或许会说光是我一个人讲文明有什么用啊?不是还有那么多人不讲文明嘛,不也没看到他们受到什么处罚啊,这就不对了,讲文明一直都是社会在倡导的事情,虽然我们或许不能够直接的看到明显的成效,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社会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在路上已经看不到随地的垃圾了,就连小广告都少了不少,这都是因为大家的`文明意识在提高,不过这种提升的程度是十分缓慢的,或许要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瞩目的成绩。
篇8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一、引言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归根结底只是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既然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法本身就应该是交际的,教师应该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语言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不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一些民办高校尤为突出。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来看,我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同样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二是由于高考失利,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认为民办高校“低人一等”,缺乏学习兴趣;三是现代社会多数学生家境条件较好,自小得到父母的宠爱,产生优越感,导致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较差;四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业余爱好和专长较多,虽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我表现意识较强,但往往产生盲目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基于以上这些特点,致使民办高校许多教师认为难以在课堂上展开师生互动。因此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常规模式下,教师始终扮演主角。这一模式虽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灌输大量语言知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难以得到提高,更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应当尽力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入手,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其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建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师接收到学生良好的信息反馈,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情感交流的良性循环。
3.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并且,二语习得理论也认为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学习者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并善于自我激励。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的课堂实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基于这一理论,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精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以下,笔者以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简称为《综合教程》)为例,结合自己在课堂实践中所运用的一些教学手段,探讨在民办高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则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不同目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分组合作或独立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例如,笔者在《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九单元passage I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这篇课文中,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找资料等手段熟悉和了解有关中西方国家人们较为熟悉的节日的时间、来源等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尝试比较中西方节日差异;然后在课堂上请学生通过作演讲、做PPT陈述等方式及时反馈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课堂教学轻松且内容实在,效果明显。这种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任务,侧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顾名思义,强调语言和真实情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情景来明了语意。一般说来,情景教学可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以《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的Passage II “Pros and Cons of ‘Chatroom’”为例,笔者首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虚拟辩论赛场景,挑选8名学生作为正反方辩手,深入其境,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之后结合他们的正反方观点分析并讲解课文;然后以课文中所列举的聊天室的利弊再填充到他们的辩论中;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使学生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3.听说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它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
在《综合教程》这套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Act Out的环节,包含4―5个对话并给出相应任务,针对这一环节教师便可以采用听说教学法。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首先让学生了解每个对话的含义;其次带领学生朗读;之后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扮演A和B,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练;再由教师选出对话中重要的句子进行重点教学;最后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句型操练形式,反复练习重点句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听说教学法采用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句型操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甚至形成条件反射,进而顺利与人沟通。
4.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知道语言的语法规则,却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语言的问题。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授《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的“Talking Face to Face”时,教师可以结合情景教学法设置课堂环节。假设学生将要与某客户商谈一笔订单的支付问题,设置情景并提供学生一些相关语言知识。而后由学生以小组活动或配对形式进行对话、讨论或角色扮演,目的是训练学生与不同的人进行语言交际并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将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
交际教学法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以“主人”的身份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能够在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语言帮助。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课堂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民办高校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能够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媒介,通过在教学活动的中介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指导学生去发现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胡壮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刘延征.建构主义理论冲击下的英语教学[J].山东:山东外语教学,2004,(2).
篇9
2006年10月30日下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建筑创作》杂志社承编的马国馨院士新书《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出版座谈会。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国际田联副主席楼大鹏特意亲临现场,对马国馨院士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感谢他二十多年来在体育建筑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此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副院长张宇、2008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副部长杨嘉丽,2008奥运工程建设办公室高级技术顾问赵知敬、曾担任北京亚运会工程建设副总指挥的周治良、以及部分2008奥运场馆主要设计人李兴钢、庄惟敏等近40位体育界和建筑界的领导及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马国馨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曾多次主持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特别是由他主持设计的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更是在我国体育建筑史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其新颖的造型、灵活的布局、富有艺术感的创意,无论在其总体规划设计上,还是各单项工程设计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之后获得了建筑界及体育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荣获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签发的体育建筑奖,并获“国际体育・休憩和娱乐设施”协会银奖以及各种各样的多项奖励。在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时,马国罄院士任申办奥运工程建设技术总负责人,为此他带领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工作,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性研究,为2008北京奥运申办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一书中,马国馨院士回顾了我国体育建筑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从多个方面总结了体育建筑发展所取得的经验,特别是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马国馨院士还特别强调了体育建筑应遵从国情、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在体育建筑中更应该发扬中国建筑师自主创新的精神,在结合中国传统技术发展的同时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将我国体育建筑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在致辞中说,这本书正好是在北京2008年北京会工程建设时出版,它的副标题为“从亚运到奥运”,随着最近奥运工程逐渐浮出水面,使人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回顾亚运工程的发展很有意义。马国馨先生在亚运工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亚运会工程整体规划以及单体设计上看,迄今仍然在我国民用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作用。这本书汇集的25篇论文,记录了我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专业人士所做出的思考。
国家要发展体育才能发展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在座谈会上说,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建筑才能蓬勃发展,而更大的前提是国家要发展。他例举了当年我国申办亚运会的历程:“在我国筹备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我就曾对工作人员说,我们为了能够成功申办亚运会不知道等了多少年。在1970年代的时候,我国在巴基斯坦援助一个体育建筑,因为当时巴基斯坦承办该届运动会,但中途因为经济实力不足,放弃了亚运会的承办。当时,亚运会组委会跟中国商量,能否改在中国举办,但我们没敢答应,因为在北京除了先农坛体育馆之外,没有一个像样的体育馆能够提供给国际比赛用,所以那次机会只得放弃。”
体育建筑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体育建筑仍然落后,但却在非洲援助了当地不少体育建筑。何振梁说:“1980年代萨马兰奇等一行人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曾说,如果要看中国的体育建筑,要到非洲看,在中国看不见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援外了,在非洲帮助当地建了不少先进的体育设施,而在我们国家却没有。我们申办亚运会,现在看起来是小菜一碟,但在当时非常困难。所以说,只有国家发展了,体育才能够发展。”
曾给予非洲体育建筑的援助,这对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起了很大帮助。国际田联副主席楼大鹏说:“我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工作中,经常有非洲朋友对我们各个省市的设计院表示感谢,我们在非洲援助建设的体育场馆令当地人赞不绝口。通过在体育上的交流,尤其是通过体育场馆的建设,使我们在国际上拥有很多朋友,包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很多非洲的奥委会委员支持我们,这与我们长期在体育建筑方面对他们的帮助密不可分。”楼大鹏认为,中国此次赢得奥运会主办权,除了国家国力的强盛、各种准备工作细致周到、与国际奥委会朋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外,这也和几十年来我们跟非洲通过体育建筑的交流,建立了牢固的友谊有很大关系。
关注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建筑的赛后利用以及如何科学建设成为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问题。北京2008奥运工程射击馆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谈到:“很少有发展商开发体育项目,因为它体量很大,大到不得不把它作为标志物。体育建筑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运动会开完以后怎么利用,把它拿出来当作专著研究,应该说这是建筑界的大课题,它的社会意义和示范意义非常大。”
何振梁认为,体育建筑不仅和体育有关,也是国家不同时展的一个标志。当年我国为承办亚运会建设的体育建筑,现在从外观来看,仍然代表了1990年代非常优秀的建筑精品。何振梁说:“建筑是一种美,必然是跟它所处的时代、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以及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现在的奥体中心仍然是非常美的建筑群。”对于如今全国很多省市争相建设的体育场馆,何振梁提出,不应迷信洋人。他说,我们要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洋东西都适合我们的国家。体育设施不仅为了体育活动用,同时它还应带有我们时代的印迹,既要有形式上的美、适合竞赛的需要,又要在赛后能服务于百姓,兼顾艺术与工程两方面的因素。
楼大鹏认为,中国体育场馆的建设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他还从电视转播方面阐述了科学建设场馆的意义。楼大鹏说“从体育建筑的使用来讲,作为田径项目,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体育场馆太大,可能兴建一个可以容纳10多万人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幕式观众的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缺少体育文化,在平时比赛中,能否把体育场坐满,则是所有国际组织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来北京访
问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因为大部分观众通过电视看比赛转播,电视转播通常对一个场馆的大小不是很在乎,但它很看中这个比赛场地是不是坐满了观众,因为坐满了则说明比赛吸引人,如果一半是空的,观众就会考虑到底值得不值得看。”楼大鹏举例,在筹备2002年世界杯比赛的时候,韩国的场馆最多只坐5万人,它没有追求高数量,而是考虑如何在以后的比赛中能够合理使用。此外,伦敦承办2012年奥运会,原先12万人的体育馆,将在奥运会结束后削减到3万,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田径比赛时能坐满观众。
楼大鹏希望现在全国各个省、市在建体育中心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如何将功能和实际使用需求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且更重视舒适性及体育场馆的综合用途。他以欧洲城市斯图加特为例,一个5万多人的体育馆,在馆内设有影视休闲区,而且场地很大,是为了考虑来看比赛的人不仅是观看比赛,也兼有社交、娱乐的效用,所以要更适合人们的需求。楼大鹏说:“体育场馆也要考虑怎么发挥综合功能。以前我们盖体育场,往往只考虑如何看比赛,而今后,则要考虑怎么更好地享受比赛的乐趣,能够让人觉得,去体育场看比赛,一定会比在电视机前效果更好。”
2008奥运工程国家体育场中方设计总负责人李兴钢、2008奥运工程五棵松体育中心总建筑师胡越等回忆了在马国馨院士指导下进行工程设计的经历,并表示马院士为体育建筑发展仗义直言、奔走呼吁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让他们深受感动。李兴钢说:“在建‘鸟巢’的时候,马总曾写过一封信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批评,我由衷地佩服马总作为知识分子知无不言的坦诚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本书是马总18年来对体育建筑实践的总结,无论是亚运工程还是奥运工程,都是全民关注的、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这其中的复杂性、挑战性不但是给建筑师机会,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特别是体育建筑,从观念、技术,材料等方面都是一个推动力,因为亲自参与其中才深有体会,我更能感受到马总付出的心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刚从学校毕业来到设计院工作时,正好赶上亚运会工程建设,跟随马总进行设计。胡越说:“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里面的照片,有我年轻时的样子,我自己都忘记了。回想起来,我毕业的时候和马总一起工作,他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亲自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不辞辛苦的精神对我感染很大。”
天津大学出版社社长杨欢说:“出版马总这本书,我们的心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战战兢兢’,马总作为国内的体育建筑大师,把20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总结出来,这本书凝结着他的智慧和汗水。我们惟恐书出版后的效果与马总期望甚远。这本书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四个编辑同时审稿加班加点完成的。能够出版这样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作为出版人我们也感到很荣幸,同时,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为中国体育建筑事业发展尽一份力量。”
在座谈会上,与会嘉宾都认为,从我国为承办亚运会而建设的体育场馆,到现在奥运场馆火热的建设,在体育建筑方面,国内的建筑师正在逐步吸取经验,并努力达到体育场馆综合利用效能的最大化。马国馨说,体育建筑发展在我国各城市方兴未艾,但是从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来看,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思路上还应与时俱进和合理改革。最后,与会嘉宾再次对马国馨院士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感谢他在体育建筑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经验的总结和思考。(王雯淼执笔)
作者:王雯淼,《建筑创作》杂志社记者
篇10
一、作为一种隐蔽课程的班会课
在学校教育场域下,高密集、高强度的学科教学训练无疑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数成为学校的生命线。但名义上为“课”的班会课,却被人们认为是非正规课程,是没有目标、没有评价加以限制的,也是老师们普遍认为最“自由”的课。每周一节的班会课经常被老师们用作自习课,或被班主任用来处理班级日常事务。置于高密集和高强度的学科教学训练背景下,一周一节可自由支配的班会课对于舒缓教师和学生日益紧张的神经也不无益处,进而为教师和学生所喜爱。但是,作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制度设计,班会课承担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班会课无疑承担着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成为班主任专业素养的一种具体体现。
班会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不以系统的学科知识为载体,而是以一系列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载体,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舞台。如果说学科教学凸显的是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那班会课则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平台,凸显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班会课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面对学生个体或班集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实现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制度设计中,班会课的功能定位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赋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如果说作为显性课程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付之于正面的直接的道德教育,而班会课作为一种隐蔽课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自主组织和实施的以班级作为载体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开展自我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行为习惯产生影响作用。因此,在班会课的组织和实施上,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放手让学生自己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而将学校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发展需要,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将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要求付诸实践。这样的教育作用恰恰是现在的学科教学所欠缺的,也是班会课特有的功能定位和价值追求。当然,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仅仅依靠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想要实现这样的教育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制度化的学校生活中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二、班会课主题化、系列化的实践探索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除了付诸学科教学外,还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中,班主任的创新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为班会课的主题化、系列化的实践探索,它成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班会课的主题化、系列化的设计思路是,从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安排和需要出发,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班级发展的实际水平,对班会课做整体性的设计与规划;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样既可以避免班会课的随意性和无效性,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与开展班级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而在持续开展一系列班级教育活动中,在班主任为学生有意识地搭建的一个个平台上,同学们尽情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班主任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深入了解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在结合班级特点开展的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过程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风格逐步形成,班主任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因此,一些热爱教育工作、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班主任在班会课的主题化、系列化的设计与组织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例如,南京市建邺高中的袁子意老师将高中三年的班会课设计为“六大主题,七个活动系列”,六大主题分别是:理想、感恩、团队民主、亲职、学习指导、意志;七个活动系列包括:规划高中系列、学习指导系列、生涯设计与理想教育系列、快乐高中系列、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教育系列、感恩与责任教育系列、意志教育系列。具体内容包括:规划高中系列——让学生对自己高中三年如何度过有所规划,有计划、有准备地安排好高中生活。学习指导系列——通过教师引导或同学交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生涯设计与理想教育系列——引导学生对未来人生进行规划,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快乐高中系列——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指导,让他们在高中保持健康的身心,在奋斗过程中既体验失败的痛苦也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些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设计既放飞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学生的心智水平和社会化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班会课的设计与组织能力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和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将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优秀班会课设计方案的评选作为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无论是班主任的主动实践,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班会课的主题化、系列化探索都可视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当然,这样的探索和努力对于改变今天的教育现状还远远不够,班会课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还有待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善与变革。
三、班级教育空间的有效拓展——班会课的社会学意义
班会课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隐蔽课程,其特殊的功能定位决定了班会课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通过班会课,体现和践行生活德育的理念,强化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并在生活中践行美德,进而拓展了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空间,成为道德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隐蔽课程的道德教育,其社会学意义具体体现为:班会课不仅成为学生自主发展和展示的舞台,还成为联系家庭、学校、社区的桥梁和纽带,一切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育资源都可引入其中,如请家长主持班会课,家长得以了解学校、班级教育的规定与要求,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请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发展需要,可以吸纳学生参与社区环境的治理,进而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邀请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参与班会课的设计与组织,有助于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将现代生活元素引入班会课,使班会课成为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如民主选举班干部,学生自由竞选班委会,班级重大事务公开制,举办社会热点问题大讨论,学生辩论赛等,培养现代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