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篇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才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同时学校开展“阳光活动”’,加强学生与校领导之间的交流对话与沟通,这样以来,信息得到了及时的传递与反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得到解决。特别是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放学生潜能三个层次上展开工作,力争使学生做到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评价上自觉、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创设主题,寓榜样教育、励志教育、自我教育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之中,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和校外活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个体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咨询,使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逐渐形成,学生变得睿智、成熟而坚强。

学校开展“诚信考场”活动,诚信是学生成长成才之基。根基不固,何以矗立高楼大厦;何以长成参天大树。个人的成长成才靠的是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诚实奋斗,任何的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游戏人生收获的都将是失败。中外历史上的诸多名人,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何尝不是一种诚实奋斗”。同时,诚信也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没有这牢固的基石,个人的成长成才,团体的生存发展,只能是水月镜花。

素质的真正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做人比知识的用处重要得多。只要具备基本素质,就可以在未来不断学习。而品行习惯没有养成,会影响孩子一生,说透了就是会使孩子输掉一生。其根源就是近些年来,许多学校与家长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发生了偏差。悠悠万事,分数为大,为了分数一切都可以排斥、教师成了教书机器,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只要成绩搞上去,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学校如此,家长如此。在如此的学校与家庭氛围中,学生耳濡的是重智,目染的是轻德与健康。天长日久,必然影响孩子的茁壮成长。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言传与身教是一个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目前在教育中却有重言传轻身教的倾向。一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的老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己却时而迟到或随意调课,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一些不雅之举......,而作为学生,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 获得德育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典范” ;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一定更容易滋润当代青少年。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事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之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向优秀的教师队伍看齐,向重庆市开展抢险救灾,保护学生的优秀教师群体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四位模范教师学习,学习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出色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大力支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各方面的资料整合起来,形成人人尽责,人人出力的强大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经常可以看到,在学校附近的马路上,二三个三轮车流动式摊点,向学生兜售一些盗版的图书。由于其价格较低,不少学生贪图便宜,争相购买。而这些图书除制作粗糙外,有的还语句不通,有不少错别字,断页码等,易使孩子们分不清好还,以错传错,误人子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非法出版物,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们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读书、看革命传统影片、写读书体会和观后感等。使广大青少年的到思想情感的熏陶,精神生活的充实,道德境界的升华。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千千万万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学校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对小孩而言,父母的表率作用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正如人们常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可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最重要得个环节。但是现在,有的孩子被家长带坏了,有的被家长惯坏了,有的则被家长逼坏了,很多孩子是集诸多不良习惯和不好的性格与一身。家庭教育何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有些家长的素质过低,有的父母甚至根本不会教育孩子。另外,对待孩子,听之任之或信奉“棍棒”教育的家长依然不少。

篇2

【关键词】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009-01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和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迁移流动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冲击碰撞,随之产生了社会压力陡增、家庭结构不稳定、传统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少数未成年人由于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环境的不和谐,造成了他们流浪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注重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保障流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之举。

一、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特征和成因分析

流浪未成年大部分都是九零后、零零后,他们既饱尝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受到了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思想道德素质令人担忧,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有可能成为社会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类特征:

1.缺乏理想。据统计分析,流浪未成年人大多文盲半文盲,约占流浪乞讨未成年总数的85%。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从小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坚定的志向和正确的追求。甚至部分流浪未成年人认为金钱万能,他们的价值取向就是金钱,理想、信念无从谈起。

2.行为不端。近八成的流浪未成年人吸烟、饮酒,甚至早恋,到了救助管理机构不愿意吃集体伙食,要现金上馆子、上网吧、进游戏厅,稍不如意,就恶意毁坏公物、辱骂工作人员,甚至扬言要到政府部门投诉;有些还在救助管理机构内大谈“生意经”,相互交流“哪些救助管理机构可要到现金,哪些地方住的好、吃的好”,贪图安逸。

3.问题少年。从近年来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趋势分析,逐步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暴力化、多元化的特点,大多基于罪与非罪之间,一般是由公安机关直接护送入站。这些人逆反、对抗心理严重,不服管理的事时有发生,报载某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的新疆籍维吾尔族少年,在受助期间就曾发生过撞墙等自残事件,要挟工作人员答应他们所提条件。

制约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实中,基于三方共同承担的家庭监护不到位、教育网络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容易被忽视,具体表现为“三重三轻”:

一是家庭重“棍棒”轻亲情感化。作为家长,应经常与子女开展“平等式”的谈话、交心,关注其思想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倾向,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引导,予以教育管束。但不少家庭忽视了这些,家庭教育存在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不会管的现象,动辄“棍棒”相加;有的流浪未成年人就是因为家庭破裂,或家庭暴力,造成其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而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乞讨的。

二是学校重“分数”轻人格塑造。学校是重文化知识、理想信念教育的,但在高考指挥一切、高考决定一切的今天,不少学校对分数看得很重,非“拿分”的小科如思想品德教育课,学校顾不上管;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法制教育、心理变化等管的很少,以致有的学生厌学、逃学,走向流浪乞讨之路。

三是社会重“浮臊”轻传承坚守。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既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社会的某些方面也出现了“浮臊”现象:传统道德观念丧失,社会风气不正,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扭曲,造成了社会上人心臊动、诚信缺失,潜移默化地侵蚀着、诱惑着、影响着青少年幼小的心灵和身心健康。

二、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流浪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时期,思想和行为上具有可塑性,对他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正面引导,可以积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效预防流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抓心理疏导,打造流浪未成年人“温馨驿站”

硬件方面,要认真落实《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条件适宜的原则,加快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配置教室、技能培训室、图书室、心理辅导室、多功能活动室,着力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生活、医疗、返乡、安置、帮扶等救助工作。软件方面,努力探索流浪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服务措施。对入站受助流浪未成年人,安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做好谈话记录,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存在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受助未成年人,由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对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受助未成年人,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做好辅助工作。

篇3

__县城区有小学5所,在校生4240人。根据调查在校学生中12岁以下的未成人占88%。调查结果中显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学生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又务实。认为“学习是为了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的占8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并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这说明大多数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与社会要求基本一致,明礼诚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唯我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偏激和狭隘。现在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家庭环境里,家长对其处于服从地位,结果使得他们缺乏同情心,不谦让,少宽容,不懂得感恩。进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任性、自私、贪婪和霸道的性格。

2、盲目崇拜与理想的缺失。现在的未成人基本上都是追星一族,热衷于崇拜各类偶像,无论是巨星、明星那怕是流星他们都乐于崇拜,甚至不需要理由。而对圣人如孔子,伟人如,英雄如,在他们眼里却都算不了什么。只看眼前,图实惠,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外表的成熟与内心的脆弱。现在的未成年人大都在“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身体发育呈早熟状态,有的过早学会抽烟、喝酒、早恋,有的沉溺于玩电子游戏。心理承受力却非常脆弱,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失望、焦虑、沮丧情绪,甚至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导致厌学、逃学、辍学行为的发生。

1、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但大多数家庭的教育长期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可以全身心地保障孩子的健康和温饱,却很少有意识的关注孩子的好恶、悲喜,很少和孩子敞开心扉地交谈。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想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是盯住孩子的学习,于是就形成了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考试成绩单,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则忽略不管。

2、社会不良环境的冲击。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阻挡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现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成为“电子海洛因”。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3、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范围仅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缺少社会实践。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形式,脱离社会实际和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未成年人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4、文体活动场所的不足。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资金投入还不多,专门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娱乐文体活动场所不足,更缺乏有专人指导的活动场所。

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梁启超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战略眼光和长期努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联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当前应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1、落实责任,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加大未成年人娱乐文体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几年来,我们社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把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以社区居委会主任为主任,退休干部、原区司法局局长为副主任;四个党支部的书记和管段民警共7人参加的社区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按小区划片,落实了责任,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为了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坚持做到:一是社区工作计划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二是社区大的活动必定有关心未成年人的工作内容;三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专题教育或专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稳定。

二、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教育外,社区也是一块重要的阵地,然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工作是全方位的,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作为社区,我们把工作的定位首先放在他们的思想教育上,更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我们利用“六一”等重大节日和寒暑假,集中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维权,聘请有法律专长的离退休干部作为法制教育辅导员,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还开展“革命歌曲大家唱”和“革命影片进社区”活动,寓教育于歌唱和观看之中;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以打造“诚信社区”培养“诚信市民”为目标,把着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慣的养成上,以谈心咨询、以案说法等方式,抓好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教育。

三、抓好重点,切实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

篇5

局属各单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2014年,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巩固、提高、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挥优势,创新创建更多适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点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逐步形成特色,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经我局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从“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任务,实施长效管理

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做到常抓不懈。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相关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工作支持和关心,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党支部工作议事日程,融入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以党支部工作中心为重点,围绕大局、服务大局,以管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切入点,打牢基础,推动我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安全、有序、健康发展,积极为我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辉添彩。

二、成立队伍,加强组织建设

根据工作需要,我局特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上下齐抓共管,形成纵横交错的工作格局。广泛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同志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依托资源优势,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设

我们结合我局实际,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在我局建立“未成年人活动站”,定期对我局的青少年开放图书借阅,使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寒暑假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空间。

四、突出工作重点,丰富活动内容

我们将结合重大节庆日,适时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除此之外,还将组织青少年开展一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比如:远离网吧、远离爱滋、远离教育,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技能知识、海洋科普知识等,使青少年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篇6

关键词:城中村;社区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这一词汇便不知不觉地被人们所熟知。城中村的出现,可以说是社会发展进化的一个必然趋势。“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置身于城中村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等同样受其社区环境的影响,城中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且急需寻找新方法加以应对。

一、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

社区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环境因素,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外在的教育感化作用。陶行知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2]城中村是个小社会,是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窗口,它的社区环境担负着特殊的教育作用。作为更为复杂的城中村来说,本文认为,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复杂性。城中村的人员构成相当复杂,包括本地村民、随迁子女、农民工、流动人口等,每天都是来来往往的人流,使得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未成年人每时每刻都有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交流,再加上自身的身心发展呈不稳定状态,更加容易受到行色各样的人的影响。第二,渗透性。社区环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社区中的一员,无一例外会受到其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3]城中村社区环境会起着隐性的影响,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随着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发生变化。第三,直接性。城中村社区成员的生活离不开社区环境,所以,这一影响可表现为直接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单单在儿童上学和回家的路途上他们受的思想教育,就比在学校里呆几个小时所受的教育都要强烈、鲜明得多。”[4]环境往往能够对人的品格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复杂的社区环境影响下,城中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城中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跻身于大城市中的城中村,由于多种思想文化的冲突碰撞,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会发生变化。基于此,笔者将从整体上把握城中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一)集体意识模糊,个人主义日趋盛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倡导的价值观,是时代的灵魂。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对其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阶段。对内容进一步认知普遍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极为模糊,只是停留在字面的背诵。某种程度上认知的缺失和行为的偏离是有一定关联的,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模糊与此同时个人主义、攀比心理却呈上升趋势。对自身的价值表现方式没有清楚正确认知,不少城中村的未成年人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意识普遍盛行,部分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凭借自家的房屋租赁生意和集体产业分红所获得丰厚的经济报酬,滋生骄奢攀比心理,随意挥霍,没有节俭意识。

(二)求学态度不端,厌学成风

在城中村独特环境的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的学习氛围普遍不浓。城中村的未成年人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认知到学习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很多未成人怀着一种哪怕不读书依靠家中的几栋或者几层“出租房”的收入依旧可以过上父母那样物质充裕的生活,且把求学当成父母安排的任务来应付,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厌学、逃学、辍学”三部曲,往往接二连三在城中村的学校上演,学风不浓,缺勤率居高不下,学习成绩相比其他学校普遍差距较大,升学率不高。城中村往往出现“物质上的巨人,文化上的矮子”现象。一些父母认为经商才是孩子出路,读书会认字会算钱就可以了。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目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持消极的态度,很显然城中村中的大部分家庭和社区没有形成一个文化求知的氛围。

(三)依赖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减弱

当下社会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尤为疼爱,城中村的孩子也不例外,父母的疼爱很大程度已经成为溺爱了。城中村的孩子普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吃穿住行都要依赖家里人,自我管理能力减弱,碰到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父母来解决而不会自己主动解决。(四)社会问题滋生在城中村的特殊环境里,存在大量涌入的外地人员,且人员结构纷杂,同时城中村里面也充斥着大量非法的娱乐场所,未成年人出入城中村内的娱乐场所容易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感染,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以往,思想道德被腐蚀并急速滑坡,导致城中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上升并低龄化趋势严重,聚众打架斗殴、吸毒、赌博等各种违法劣径层出不穷,滋生各类社会问题,最终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城中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社区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城中村的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尽管是不自觉中形成,却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针对上述城中村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成年人长期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下受到的不良影响,优化城中村社区环境,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社区工作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从社区的环境建设方面下手。

(一)优化社区治安环境

城中村社区黑暗角落隐藏的偷盗、抢劫事件屡次发生,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在南宁的万秀村实践的“城中村”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将社区按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每一个网格都有专门负责管理的人员,实现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5]政府和社区主要负责人应逐步排查社区不合格网吧,打击黑网吧,强制建设绿色上网场所,应加强巡逻,禁止未成人进入网吧上网,发现应及时对未成年人和网吧管理者进行教育。加强监管文化市场如图书报刊市场等。

(二)优化社区文化硬件与软件设施

政府和社区要加大对社区活动经费的投入,建设社区文化硬件设施。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精”而不在“多”,应在抓住质量,体现成效。社区可以和高校形成长期的合作,建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验基地。此外,还可以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园等公共设施来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活动。社区各方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的社区活动。比如文娱类的、益智类的以及传统文化类的等。同时要加大力度整顿社区文化环境场所,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区文化环境。

(三)社区、学校和家庭三方联动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社区要加强与学校的密切联系,推动两者的互动,使学校能够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社区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资源,结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教学来引导推动社区导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发展。同时社区也可进行“手拉手”参与进来,共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贡献力量。“家庭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从总体上决定着受教育者社会化发展的方向”[6]社区的工作者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鼓励家长努力建构共同学习的家庭环境,让家庭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父母和孩子两者都养成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加强德育教育,只有这样,社区才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并使其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高。

四、结语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未年成人的品格和素质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探析了城中村社区环境的特点,在此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现状,并初步提出了优化城中村社区环境的措施。谨希望城中村社区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家庭、学校以及各方能调动的力量来齐心协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实处,共建和谐城中村社区。

作者:梁玉凤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陈正良,论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德育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200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影响,对策,综述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勇于创造,富有理想,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视角独特,情感丰富,追求独立,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尊重。很多学者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视角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主题分析法,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学习与梳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热点做出展望,并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因素:

戴建伟和朱勋春认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政治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表现在:一是社会政治环境规定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当代未成年人要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只能在认识,适应社会政治要求的基础上才能顺势成才;二是社会政治环境决定着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教育史有阶级性的,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是有阶级性的,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对未成年人培养的政治标准;三是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未成年人发展提供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1]社会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表现在:一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社会文化环境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发展;三是社会文化环境培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成才。[2]社会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作用是无形而重要的,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力。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之间的社会生活组织。家庭对未成年的成长作用较大,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性格,心理,学识,为人处事都有深刻的影响。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强,善于模仿,许多言行举止都打着家庭成员的烙印。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品质的形成起着陶冶作用。[3]良好的,和谐的,稳定的家庭环境使未成年人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自信心。未成年人在上学前主要受家长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未成年人的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业成绩,不让做家务,不让接待亲朋,什么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都被视为无足轻重。家庭如此得潜移默化,致使未成年人从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只会读书不知世间万物,孤陋寡闻,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思想拘谨,缺乏生活情趣等。[4]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场所,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校是通过长期校园文化的养成来营造的育人环境,学校的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学校健全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文化氛围,基础设备等,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5] 由于我国人才选拔的机制和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素质教育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应试教育这一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此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所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

从以上观点中,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同时我认为青少年自身心理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未成年人精力充沛,探求欲望强烈,有着强烈的好奇模仿心理。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再加上这些好奇模仿心理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一些缺少正确引导的未成年人往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少,反复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他容易受骗上当。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张昌尔认为应该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积极发挥社会这个大课堂,努力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有利于环境,首先,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要积极开发利用道德教育资源,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充分运用宣传媒体的正向舆论,为青少年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其次是,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要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再次,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造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养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行为。最后,还要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推进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叶松庆在《当代未成年人的道德观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一文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观产生的偏向及异常方面的问题分别从教育者、社会和学校的角度提出了四点教学建议:一是把未成年人的道德需求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为他们创设和谐的成长与发展环境, 及时引导他们在走在“自己的路”上;二是强化成年人道德言行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三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正向发挥社会的道德导向作用; 四是学校教育的反思性效用。[6]

我认为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体的作用最为重要。如今学校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所忽视。学校要彻底改革应试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处理好传授知识与人格教育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学校要不断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学校要紧密结合未成年人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引导未成年主动参与思想道德实践。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首先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叶松庆教授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实证研究》一书中对2006年到2008年三年间的以安徽省为主体的8346名调查对象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观念素质共29小项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总体的观念:“从2006――2008年连续三年的调查数据来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特征,没有发现负向颠覆性的表现,也未见大起大落的波动性特强的倾向。” ;“总体上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朝着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向发生变化,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7]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要着力让未成年人亲身感受社会,国家和他人的直接关怀,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之中,做利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事。

对未成年人自身的意义:王友文认为,未成年人同成年人相比,有自身独特的禀赋,他们处于人生成长时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敢于尝试,冒险,因此,正是我们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原因。他们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虽然对人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处於飘动时期,对社会的基本认识,辨别能力及对自我良的估计,控制能力依然弱势,很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8]

四、小结:

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未成年人可塑性非常的强,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政府要完善机制并且要给予政策扶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应该建立健全体系制度给予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保障,相关部门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鼓励社会增加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的投入。还要建设一支为人师表,热心育人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最后,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规律,与时俱进,使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工作更具时代性,创造性,规律性。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区)

参考文献

[1] [2]朱勋春.《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互动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8,4

[3] [4]戴建伟.《浅析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甘肃教育,2003,(S1)

[5] 王凡.《当代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探略》.北方论丛, 2003,(1)

[6] 张昌尔.《着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政策,2004,(9)

篇8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要以坚持党的领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深化、巩固、提高、发展辖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挥本社区优势,认真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勤俭节约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合理有效地支配闲暇时间的能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动的创造精神。在2020年的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工作中还有欠缺的部分,但会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改正不足。特制订2021年社区未成年人开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社会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未成年人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未来力量,其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使社区未成年人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

二、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

劲松西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服务大局,创新载体,积极引导和提倡全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各类青少年文体活动。

1、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

2、假期组织青少年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在实践中让青少年们学会自强、自立。加强未成年人社区教育,努力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防线。以德育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社会课堂作用。

3、开展一系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

XX社区管辖着XX和XX,辖区内有着XX幼儿园、XX小学和XX高中三所学校,因此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容忽视,我社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整合资源,与学校共驻共建,加强交流,举办活动,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新的一年里,社区希望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使未成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在社区大环境中感受邻里情,感受家庭暖,提升自己的情商,开阔视眼,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青少年教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XX社区将根据时代的变化与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新方法,更好地发展XX社区文化,繁荣XX社区文化。

篇9

要求乡直机关各部门、站所、村委会、各中小学继续开展创建星级部门、站所、村委会、学校活动。把经济、党建管理、安全、综合治理、社会诚信等各项内容用星级来考核。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开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热线电话。重点对中学生开展了思想教育,做到五抓。即:新生入学集体抓,每年新生报到后组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后进生提前打好预防针,帮助他们"与旧我告别,树全新形象";节假日超前抓,每逢放假前,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做"守法公民,护法模范"活动。假期给学生布置"五个一"特殊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中"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做一件好事、进行一周实习、完成一件小制作",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健康守法活动;针对问题专题抓,针对农村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开学期间组织开展仪容仪表专项治理,把学生的教育溶化到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去;重点对象重点抓,特别是抓好"双差生"和有前科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经常举办"帮助你进步学习班",组织有经验的领导、教师开展"礼仪教育",聘请专职法制副校长进行"以案释教"的法制教育,以多种手段促其知法、懂法、为守法打好思想基础;纳入常规经常抓,一堂法制课不能一劳永逸。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五认识、五学会"的德育教育内容,即认识社会、学会生存,认识竞争、学会合作,认识他人、学会关心,认识交往、学会文明,认识自我、学会发展。长期开展"四化三自一健全"(服装校服化、发型学生化、用语文明化、行为规范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健全人格),做文明学生。同时,大力宣传"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乡妇联、乡中心校切实担负起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召开家长会、下村组入户,引导

为夯实创建组织基础,我乡成立了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并出台了《阳城乡2009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明确职责及办事机构,强化考评,努力提高文明办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创建文明单位目标责任书要求,进一步完善"明星单位"创评和管理机制,继续抓好"标兵文明单位"的创评、管理工作。

要求乡直机关各部门、站所、村委会、各中小学继续开展创建星级部门、站所、村委会、学校活动。把经济、党建管理、安全、综合治理、社会诚信等各项内容用星级来考核。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开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热线电话。重点对中学生开展了思想教育,做到五抓。即:新生入学集体抓,每年新生报到后组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后进生提前打好预防针,帮助他们"与旧我告别,树全新形象";节假日超前抓,每逢放假前,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做"守法公民,护法模范"活动。假期给学生布置"五个一"特殊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中"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做一件好事、进行一周实习、完成一件小制作",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健康守法活动;针对问题专题抓,针对农村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开学期间组织开展仪容仪表专项治理,把学生的教育溶化到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去;重点对象重点抓,特别是抓好"双差生"和有前科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经常举办"帮助你进步学习班",组织有经验的领导、教师开展"礼仪教育",聘请专职法制副校长进行"以案释教"的法制教育,以多种手段促其知法、懂法、为守法打好思想基础;纳入常规经常抓,一堂法制课不能一劳永逸。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五认识、五学会"的德育教育内容,即认识社会、学会生存,认识竞争、学会合作,认识他人、学会关心,认识交往、学会文明,认识自我、学会发展。长期开展"四化三自一健全"(服装校服化、发型学生化、用语文明化、行为规范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健全人格),做文明学生。同时,大力宣传"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乡妇联、乡中心校切实担负起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召开家长会、下村组入户,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外,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经常性面对面谈心,及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乡党委、政府还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未成年人有必要的活动场所。通过乡团委多方努力,完善乡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五个一"文明村乡创建活动

我乡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把"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来抓,号召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全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沼气池、道路改建、渠道建设、移民新村住宅建设等关系农户生活的重点工程,使昔日村里"柴草畜粪门前堆,院内墙外臭气熏"的面貌大为改观,农家小院无不透出卫生、干净、文明的新气象。为了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投资260多万元,新建牛王村、田营村和后营村文化活动中心。乡政府投资40余万元,对乡滨河大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动员动员农户疏通后路,整治前院、居民点美化等,促进了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深化思想教育,提倡文明城市新风尚

年初,乡党委在研究二OO九年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时,认真地分析当前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四化"问题,即公民行为规范意识淡化,思想整治手段弱化,失范监督措施软化,思想教育运行机制僵化。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并实施四条措施,加强对市民的思想教育。

一是利用政治优势抓宣传,教育市民。运用乡成人学校、村级文化大院、中小学校、宣传队等载体,组织村民原原本本地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还聘请有关人员对党员、干部、居民代表进行骨干培训,培训一百多名带头遵守"三德"规范,并且敢说会说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员,深入中小学校、居村民小组作学习辅导60多场次。

二是发挥部门职能讲服务,说服村民。在思想教育中,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国家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卫生院、司法所等单位组建一支"学雷锋、送温暖*"巡诊法制医疗队,十多年如一日,定期上门为弱智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献爱心,扶持社会弱势群体30多人,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各村委村、乡直各单位都以阳城乡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为榜样,开展优质服务,争当"文明单位"标兵。

三是开展创评活动树典型,引导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参与文明卫生院落、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的评选,增强村民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出现许多农民主动到自我比照标准,要求给予评上"五好文明家庭",他们说,评上"五好文明家庭"有一种幸福感,给人一种信任感。通过开展创评活动,评选出群众信任、带头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五好文明家庭174户、文明卫生院落49家、十星文明户171户。

四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黄金周、传统节庆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乡文化阵地建设,扶持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农村"文化大院"、"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宣传文化阵地。

五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乡内劳动力进行建卡登记,及时提供多方的就业信息今年组织培训劳动力373人(次),输出转移301人。

总的来说,我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见到了成绩,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长抓不懈,不断努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积极投身改革建设,推动全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乡形成弘扬科学、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外,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经常性面对面谈心,及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乡党委、政府还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未成年人有必要的活动场所。通过乡团委多方努力,完善乡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五个一"文明村乡创建活动

我乡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把"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来抓,号召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全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沼气池、道路改建、渠道建设、移民新村住宅建设等关系农户生活的重点工程,使昔日村里"柴草畜粪门前堆,院内墙外臭气熏"的面貌大为改观,农家小院无不透出卫生、干净、文明的新气象。为了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投资260多万元,新建牛王村、田营村和后营村文化活动中心。乡政府投资40余万元,对乡滨河大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动员动员农户疏通后路,整治前院、居民点美化等,促进了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深化思想教育,提倡文明城市新风尚

年初,乡党委在研究二OO九年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时,认真地分析当前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四化"问题,即公民行为规范意识淡化,思想整治手段弱化,失范监督措施软化,思想教育运行机制僵化。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并实施四条措施,加强对市民的思想教育。

一是利用政治优势抓宣传,教育市民。运用乡成人学校、村级文化大院、中小学校、宣传队等载体,组织村民原原本本地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还聘请有关人员对党员、干部、居民代表进行骨干培训,培训一百多名带头遵守"三德"规范,并且敢说会说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员,深入中小学校、居村民小组作学习辅导60多场次。

二是发挥部门职能讲服务,说服村民。在思想教育中,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国家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卫生院、司法所等单位组建一支"学雷锋、送温暖*"巡诊法制医疗队,十多年如一日,定期上门为弱智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献爱心,扶持社会弱势群体30多人,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各村委村、乡直各单位都以阳城乡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为榜样,开展优质服务,争当"文明单位"标兵。

三是开展创评活动树典型,引导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参与文明卫生院落、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的评选,增强村民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出现许多农民主动到自我比照标准,要求给予评上"五好文明家庭",他们说,评上"五好文明家庭"有一种幸福感,给人一种信任感。通过开展创评活动,评选出群众信任、带头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五好文明家庭174户、文明卫生院落49家、十星文明户171户。

四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黄金周、传统节庆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乡文化阵地建设,扶持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农村"文化大院"、"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宣传文化阵地。

篇10

一.研究背景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而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有很多施恩不图报的感人事例,但种种令人遗憾的知恩不报的事例也屡有发生。这严重腐蚀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感恩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通过诸如“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最美乡村教师”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形成当今社会思想阵线的主流,社会需要更多类似的活动,需要更多的人为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努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而开展感恩教育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研究内容

为扎实推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自治区文明办批准,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建设于2010年3月10日正式启动。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成为西乡塘区第一批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学校之一。学校结合“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建设方面形成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构建了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三级德育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确定了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说的“感恩”,是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和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中包含勇担责任和乐于奉献。精心培育学生“感恩文化”,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时刻做到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思想,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强调学校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把感恩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推向家庭和社区,加强学校、家庭、社区间的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培育学生感恩美德中发挥各自最大效能。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使学生受教育,家庭、小区、社会更和谐。

为此,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探索、实践、总结。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在德育教育中各自的责任、方法、作用和规律,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各自在不同环境背景中对共同的对象进行感恩教育,发挥整体育人的优势,让未成年人从中受到教益,学会感恩,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明显加强。

2.研究意义:研究有效推动了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加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之间的统筹与协调,有利于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育人资源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立体化”教育新模式和新平台,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逼互促的德育发展局面。

四.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成绩

(一)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订实验方案

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感恩为他人、感恩为学校、感恩为家庭、感恩为社会、感恩为祖国”的现状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制订了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分年度制订了实验研究的计划和课题实验制度,以确保实验研究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健全组织,明确目标

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社区领导、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的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还制订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会议制度,主题班会制度等,同时还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和德育目标。

(三)营造育人环境,创建“感恩”特色学校

2009年,学校制定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2009-2012德育发展规划》,规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社区资源和我校学生家庭背景复杂的特点,确立了“德育为首,育人优先”的办学原则,提出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好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三级德育目标体系。

围绕三级德育目标体系,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坚持“感恩”主旋律,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标。学校注重环境育人,积极创建浓郁的“感恩”校园文化,形成了“感恩教育”的办学特色。

(四)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丰富德育内涵

1.举办社区、家庭专题讲座,对未成年学生的家长开展专题培训。多次聘请广西教育学院专家、广西心理教育专家、精神文明建设讲师团到学校,到社区,对教师和学生,对家长们进行专题讲座,以真实生动的案例,风趣幽默的话语吸引打动学生。

2.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班主任进社区、家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活动。通过与社区、家庭联办“感恩教育”“家庭总动员”和“赞扬、鼓励教育”三个环节为主的感恩活动,教会孩子们学会关心和感恩。

3.组织学生开展以“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和爱心卡、手抄报制作比赛和征文评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由政教处统一指导,各班级具体实施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感恩意识。

4.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全体成员、社区领导、家长代表共同参加,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凝心聚力鼓干劲;强化感恩教育的持续性;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感恩报恩促工作。

五.研究的主要成效

1.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一是学校校内注重营造育人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注重家校结合,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加强亲子感恩活动;三是化优社区德育环境。学校与南棉社区结对子,通过开发利用社区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建设成就资源、社会人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德育效能,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的格局,社区育人环境得到了改善,社区德育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

2.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在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的引领下,学校多角度抓内容定位、多形式抓活动开展、多方面抓环境建设,活化德育工作,使“感恩教育为核心、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理念得到了有效体现。其一,变德育内容上的封闭型为开放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道德认识,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其二,变德育方法上的说教型为情境型、体验型。通过以“听、看、做、悟、评”多渠道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特定的情境,使其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领略学校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活动教育交给了教师一把启迪学生美好心灵的金钥匙;其三,变德育途径的单一化为立体化、全方位。打破过去学校德育单打独干的局面,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新格局,使学校德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了德育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

3.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现在“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勇担责任,乐于奉献”已成为学校、家庭、社区的思想共鸣。学生们树立了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意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德的公民道德意识;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不说大话假话的诚信意识。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学会了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校园内环境卫生整洁、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勤学创优等良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5.促进了学校其它工作的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顺利开展,有力地带动和推进了其它工作的开展,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焕然一新。给学校、家庭、社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转变了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家长们认识到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区(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人生中首要的基础的教育,懂得子女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法制、人生观等全方位的教育。过去一些家长对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愿配合,现在都主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了。

第二,改变了学生。在学校,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多了,冷漠自私的少了;在家庭,孝敬体贴父母长辈的多了,指责埋怨亲人的少了;在社区,友好团结和谐相处的多了,忌妒欺诈的少了;在社会,守法重德的多了,违法乱纪粗暴蛮横的少了。

第三,促进了教改的发展,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过去,学生出了问题,教师和家长相互埋怨的多,现在相互理解、配合、支持;过去重智育轻德育,现在是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过去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批评指责多,现在是互相沟通,研究对策。

六.创新点

在本项研究中,最突出的是感恩德育特色:

1.感恩教育活动特色。首先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结合和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有关感恩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开展活动,以让学生在了解感恩的前提下去认可和接受感恩教育。其次,通过感恩活动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只有在生活中贯穿感恩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再次,感恩教育的中心是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最后,感恩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让这些未成年人知恩图报。

2.感恩教育主要围绕五大环节开展,即:“一比、二思、三看、四悟、五干”。一比:历史对比宣传,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一堂课、感恩活动进班级、感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宣传近年来国家、南宁、城区、社区学校发生的变化。二思:思源思进讨论,通过座谈会、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组织开展思源、思进讨论。“思源”就是让学生饮水思源,追根溯源,使大家正确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源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强大,使大家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使大家更爱祖国爱人民。三看:看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各班通过文化墙、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社会充满爱,人人需要爱,人人都可以奉献爱,知道学会感恩才能得到感恩。四悟:悟感恩认识、组织开展谈感恩认识、想感恩措施、定感恩计划为主的感悟活动,通过内心感悟主题教育活动,自主的意识、自发的醒悟、自身的要求和自觉的行动。五干:开展感恩行动评比,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总结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总结经验,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超越自己,使“我为人人”的“感恩”思想成为校园思想主旋律。

3.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活动。如成功举办“亲子感恩”主题活动、“小小商品拍卖会”、“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广西师范学院08级应用心理专业班、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烈士陵园、南棉社区、各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活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都得到了教益。

七.推广应用效果

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以网络为根本,以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以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几方面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浸染下,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提升了,人格更完善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责任心更强烈了;家长们乐于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当中,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学校获得的成绩显著,并注重把相关成果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1.社会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应该说,整个社会的大气候是好的,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人生观的变化。如把金钱看得很重要,自私心、功利心比比皆是,社会上又有一些人眼高手低,把感恩、奉献看成是傻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学校的感恩教育的效果对这些学生而言大打折扣,使学生扭曲的心灵很难摆正,如何更有效扭转这一局面?这是我们今后德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

2.部分家长的思想极端。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工作。但部分家长总是推卸责任,抑制活动,使本项目开展碰到一些困难。

3.评价需要不断创新。课改以来,学校建立了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也重视结果,如期末评选各种优秀,确实应把德、智、体、美、劳,综合衡量,客观公正地进行评选。这种德育评价激励性机制的建立,对全体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