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篇1

回潮率在线装置

个别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籽棉时,担心棉花资源流失,只注重数量,而忽视收购的籽棉水分偏高的问题,加工出的皮棉回潮率超出10%以上,所以在打印的条码上不显示回潮率。某些棉花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想出了在回潮率装置上更换电阻,可以自行控制回潮率的高与低。更换后的电阻大小,直接影响到回潮率的高低,棉花加工企业根据自己收购的籽棉水分的高低来更换电阻的大小,而使棉花的回潮率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手动打印条码

棉花企业在加工棉花过程中,可能偶尔因为条码机工作中出故障,打错条码或停止工作等现象,经过处理后能正常进行工作。在棉花进行打包、称重、打印条码等环节,都是仪器设备自动完成,而个别企业根据条码机出现的故障问题,琢磨出用手动输入数据改变条码上的信息,从而失去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单面取样

根据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要求,棉花加工企业在取样的过程中取两份棉样,一份棉样送检验机构检验,一份棉样企业自己留存,以备复检用。在取样过程中,取下的样品是在称重后取样,不影响棉包本身重量,这在推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时都宣传过,而且重点讲解,但有些棉花加工企业认为只取一份棉样送检验机构检验就可以了,多取一份棉样影响棉包重量,在销售时会出现亏重现象,所以没有必要留存。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为了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会时常抽查企业的送样和留样是否一致,个别企业没有进行留样,在抽查检验时造成负面影响。

调换样品

纤维检验机构在检验棉花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由于各地种植的棉花品种、采摘、收购、加工过程中管理的程度不一样,棉花品质也不一样,检验出的等级也不一样。个别棉花加工企业只注重数量,只要求收购进度,而忽视提高棉花质量,在经过检验机构检验后,棉花等级比相对管理好的企业棉花等级要低,这就促使个别棉花加工企业调换送检样品。从那些管理好的棉花加工企业购买检验等级好的棉样,进行偷梁换柱调换样品交给检验机构检验,这使检验机构有时被蒙蔽,同时也加大了检验工作量。

篇2

关键词:实验条件;绳的拉力;整体研究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这个实验中会提到Mm这样一个条件,这个条件的来源是对小车及小车上的砝码作为研究对象,其加速度为:

a=mgm+M

在平衡摩擦力之后,小车受到的合力为绳子的拉力,

T=F合=Ma=Mmgm+M=mg1+mM≈mg

在绳子的拉力不好测量的情况下,把绳的拉力近似等于所挂物体的重力(mM≈0,Mm)从而通过测量所挂物体的重力得到物体所受的合力。

是否该实验一定要满足Mm这样一条件呢?不一定!

情况一:如果我们能够直接测出绳的拉力,比如说在绳和小车之间装一个传感器;

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图中小车A左端连接一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右端用一轻绳绕过滑轮系于拉力传感器C的下端,小车A和打点计时器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及滑轮的质量。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该同学在保证小车A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P的质量来改变小车A所受的外力,由传感器和纸带测得的拉力F和加速度a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12345

F/N010018026030040

a/(ms-2)008022037―059

第4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O、A、B、C和D是纸带上的五个计数点,每两个相连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A、B、C、D四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根据纸带上数据计算出小车加速度a为m/s2。

a=gm1+m2+m0mx+m1gm1+m2+m0

在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重物P的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示坐标系中做出小车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像。

根据图像推测,实验操作中重要的疏漏是。

[解析](1)0.43

不需要(此题中就是小车所受绳的拉力可以直接从传感器上读出,所以不需要满足Mm这个条件)

如图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足

情况二:通过扩大研究对象,把小车、砝码和所挂重物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绳的拉力就作为内力不需要测量,同样也不需Mm这个条件。

例2、某实验小组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可以得到小车和小盘的质量,步骤如下:

取一盘总质量为m0=0.2kg的砝码放置在小车上,不挂小盘,调节斜木板的倾角,使小车能匀速滑下;

挂上小盘,使小车无初速度滑下,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并根据纸带计算加速度;

从小车上取质量为mx的砝码放到小盘中,重复步骤(2),测出对应的加速度;

改变mx的大小,重复步骤(3),得到mx及a的数据,作出a-mx的图线;

步骤(1)中调节木板的倾角使小车能匀速下滑的目的是。

通过实验判断小车做匀速运动的依据是。

该实验中是否应该满足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小盘的质量?(选填“是”或“否”)

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25m/(kg.s2),截距b=0.5m/s2,g取10m/s2,则可知小盘的质量m1=kg,小车的质量m2=kg。

[解析](1)平衡摩擦力

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分布均匀

否(根据设计者的思想,此实验应该把小车、砝码和小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就不需要考虑绳的拉力问题,因此不需要满足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小盘的质量)

m1=0.02kg,m2=0.18kg把小车、砝码和小盘整体做为研究对象:

a=(m1+mx)gm1+m2+m0

篇3

【关键词】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竣工验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为对我国的在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活动进行的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过程。这些年我国建筑工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为建筑质量安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国家政府先后出台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监督管理方面提高了安全监督水平,在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力量,这些方面可以看到质量监督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就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简要的阐述一下。

现阶段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一个好的合理的监督管理模式是必备的。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模式还是在很早以前建立的,这种带有局限性的模式随诊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1)对工程项目各方面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

(2)在监督机构设置方面有机构设置重复的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3)检测机构依附于质监机构,容易形成地区垄断,不利于互相质监的监督。

(4)质监单位管理中自负盈亏,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5)实施监督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以后,对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有时应付不过来。

(6)现在工程中的市场准入制度存在漏洞,在工程材料准用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常常有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在工程中,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问题。

(7)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没有准确的定位,且其法律地位也不明确。各地的管理队伍中在实施监督管理权力时没有充分的法律依。

3.改进监督管理模式的方法和新模式

3.1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地位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强调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属于一种行政执法。它的特性有强制性,权威性和特定性。所以在执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时候就要依据条例的规定,不随意执法,随意监督管理,一切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为依据来严格执行。

3.2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和质量概念

监督管理知识确保质量的手段,要以监督管理来促进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从整体上提高承建商工程的质量意识,在加强质量意识的基础上再加大对工程使用功能、节能、环保的监督力度。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领导质量意识的高低,关系到质量责任主体单位对质量工作重视的程度,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质量责任主体单位领导必须视自己为企业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并对全体职工经常进行教育,教育职工认清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和产品质量低劣是一种犯罪行为。质量和速度是辩证的关系,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声誉,也就没有竞争。

3.3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监管人员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建立管理体系的基本是人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的管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适当地组织相关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使管理条例的实施和相应的监督管理相协调。

3.4加强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

将建筑工程监督与处罚不良行为公示化相结合。建立监督管理的信息系统,及时将监督管理的工作进程和有关违规操作的事件公布出来。依靠公众来共同监督,由于工程质量监督本身就缺乏监督,所以可以建立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让人民来监督我们的工作。并且将开发商工程的质量问题与竞标挂钩,从而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3.5 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规章制度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前提

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完善施工工艺,质量、原材料、构件、半成品的计量检测网络,要对技术交流、设计变更、隐蔽工程记录等技术资料提出严格要求,使企业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自觉把好质量关,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材料、构件、半成品经检测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者,下道工序不准施工。同时,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保证监督体系。

3.6增强科技意识

建筑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舍得花本钱搞智力投资,要围绕提高质量,降低物耗,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把精心施工和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抓技术培训,组织参建人员学习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并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第二,执行规范,严格标准,一丝不苟,分项工程要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中按标准检查验收。第三,坚持样板示范指导施工,每道工序施工要先做出样板,经技术人员检验达标后,全面展开施工。第四,严格治理质量通病,企业应成立攻关组织,研究制定消灭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3.7将质量巡查与监督验收人员相分离

为了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该将质量巡查人员与监督验收人员分离开,分别开展各自的工作。质量巡查人员负责对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其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工程实体质量巡查的工作方式。监督验收人员对主要对地基基础工作,主体架构,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惊喜监督。这两班人相互协调工作,相互补充,并且形成相互约束。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监督管理中矛盾。

3.8加强竣工验收备案工作

工程竣工后要把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交付一个放心的工程给社会和人民。为加大质量监督管理,保障竣工房屋的安全使用,维护广大使用者的的合法权益,采用抽样检查的做法,将检验的内容更加细化,更具针对性,根据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制度要求,严格履行备案程序,争取不放过一个不合格工程,交放心的工程给社会,开创质量监督工作的历史性新局面。

3.9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防范管理机制

在质量监督管理中,不能一味地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去管理,应该讲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防范管理机制目的就在于此。以此来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通过检查排除掉。其中要强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全面地分析检查,最大程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4.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涉及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监督管理。针对监督管理旧模式的不足和漏洞,有效地将信息化民众监督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采取先防范后管理的措施,探索新的监督管理模式,发挥监督管理新模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为了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要求,应对国内纺织品、服装等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消费者对纤维产品质量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纤维制品立法,加强各地专业纤检机构对纤维制品质量的监管职能。

当前,我国各地专业纤检机构承担纤维质量监督职能的法律依据可概括为“一条例”“七规章”。“一条例”是指:《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属于行政法规。“七规章”分别是:《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茧丝流通管理办法》《避免在棉花采摘、交售、加工过程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暂行规定》《毛绒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麻类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这七部规章都属于部门规章,由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实施。从以上法律体系可以看出,只有一部规章是属于纤维制品监督范畴的,即《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其他都属于对纤维的监管范畴。

从以上法律体系还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于纤维的立法体系是比较健全的,但与之不协调的是,我国现行的对于纤维制品的专门立法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仅有一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是针对纤维制品立法的。而像纺织品、服装、床上用品等等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人体生命健康安全的纤维制品,尚未制定一部法规或规章来进行规范和制约。这与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的质量安全隐患是不相适应的,与妥善、快速处理国家纺织品进出口贸易进程中的产品质量纠纷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与老百姓对于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安全期盼和对监管部门的履职要求也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国内市场目前的纤维制品质量状况,加快纤维制品立法工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伪劣纤维制品违法行为提供法律武器,以确保群众的穿衣安全。

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有其专业性和科技性,同时具有管理对象众多、流通环节复杂、产业链长、市场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基础性工程。为了加强纤维制品的市场监管力度,国家在加快纤维制品立法的同时,应授予专业纤检机构独立的纤维制品行政监管职能,这与《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直接授予专业纤检机构对于纤维的独立监管职能是相辅相成的。

目前我国纤维制品市场质量监管的现状是:由各地质监部门统一组织本辖区纤维制品的监督抽查工作,由专业纤检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同时,委托当地专业纤检机构开展对纤维制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有的地方由质监部门直接履行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管职能。毋庸讳言,委托执法与法律授权执法在法律效力、执行力方面还是有差异的。

虽然近几年各地质监和工商部门对纤维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监督抽查频次和抽查范围有所增加,但由于某些监管部门专业技术方面的局限,以及纤维制品市场分布范围广、管理对象众多等特点,无形中增加了质量监督管理的难度和执法成本,造成市场监管盲区,老百姓的穿衣安全得不到切实有效保障。

篇5

汽车召回管理制度作为一种依托政府行政权力和职能的管理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此项制度在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以及规范汽车行业市场秩序等方面所显现出的突出成效,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汽车安全管理制度。2004年10月1日,由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发革委、海关总署和商务部四部委联合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首次建立并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实施,得到了汽车产品领域的广泛响应,有效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安全与权益,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领域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截至2011年底,共实施召回419次,累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621.1万辆,但从实践来看,管理规定在监管措施、处罚力度等方面也还需进一步完善。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626号国务院令,公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目的,在于规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从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中国的缺陷汽车召回制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之后第六个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的国家。

相比自2004年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条例》做出了新的调整和改进,主要从召回范围、缺陷的界定、召回信息体制、处罚力度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

变化一:召回对象以及举报人范围扩大,召回规定逐步细化。相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对象仅仅为汽车,《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汽车和汽车挂车(以下统称汽车产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本条例。《条例》在召回范围中增加了“汽车挂车”。同时,《条例》第二十七条对随车缺陷轮胎进行了专门规定。轮胎作为汽车产品的重要零部件,将针对其的召回管理写进了法律,是该《条例》的最大亮点之一。《条例》第六条增加了对举报人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投诉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对举报人的规定,进一步扩大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参与者范围。同时,《条例》对召回制度中的重要概念重新细化。《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将“制造商”“进口商”“租赁商”“修理商”等主体统称为“经营者”,而《条例》对“生产者”和除“制造商”之外的“经营者”以及他们在召回制度中的义务分别进行了具体规定。在主管部门的执法工作上,《条例》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六条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汽车产品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海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进口、登记检验、维修、消费者投诉、召回等信息的共享机制。

变化二:更加注重召回管理信息的备案、共享及保密。《条例》第九条,第十一条分别要求生产者和经营者将汽车产品的相关信息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备案及记录,并严格规定了保存期限。第六条规定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建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有关缺陷汽车产品信息。第六条第一项,以及第十八条对向社会公布必要的信息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十八条中要求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已经确认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以及生产者实施召回的相关信息。《条例》不但要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而且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第七条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不得泄露。

变化三:处罚力度加大。通过总结《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处罚过轻的经验,针对生产者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存在的违法行为,《条例》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者、经营者不配合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缺陷调查;生产者未按照已备案的召回计划实施召回,未将召回计划通报销售者的,将导致高达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条例》在提高罚款额度的同时,还增加了吊销行政许可等处罚措施。特别是针对生产者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拒不召回等严重违法行为,条例规定对生产者处以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同时,相比《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条例》对召回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也做出了具体规定。

不可置疑,《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实施给我国汽车市场带来了重要影响。《条例》将在完善法规、标准和行政监管体系、提高汽车行业诚信自律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条例》将如何在实践中规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推动汽车产业整体健康发展以及提高行政监管的执行力,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篇6

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阶段,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也愈加完善。自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出台后,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也逐渐趋于法制化。因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多等特点,增加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难度。为此,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相关部门、单位必须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创新工程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为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质量监督概况

质量监督是指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产品、工程等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作为政府实施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质量监督是宏观管理监控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在计划、组织、指挥与调节、管理国民经济活动中,监督是确保以上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在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应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间接控制,以此对监督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是经济活动监控机制建立的保障。

2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组织形式不合理。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属于三级管理(水利部总站—各省中心站—地区、市质量监督站)。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存在力量不足等问题,如没有专人负责行业管理,无法有效指导水利行业质量监督工作。以工作自身来讲,监督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人员紧缺、工作交叉或职能特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质量监督工作的快速发展。

2)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不完善。

因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及自身建设水平低等原因,导致质量监督工作水平低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标准、法规应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但具体管理运用中,如无法及时对水利立法建设落后实践需求进行改变,无法对现行法规进行积极调整与修订,将严重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3)工作人员素质低下。

作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对水利工程质监管理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大量员工正式上岗后,业务培训不足,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无法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不重视质量监管工作,导致大量违法违规操作行为的产生,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将其终端责任全面落实。

3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建议

1)作为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支撑,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因水利工程具有地域性、流域性等特点,每个工程建设周期都存在极大的区别。为此必须严格遵循投资性质对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职责进行确定。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在恢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后,在界定工作具体职责过程中,必须对监管工作加以重视,特别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必须从根本上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加以规范,了解与承担自身工作职责,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2)政策配套与支持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程序改革息息相关

在质量监督程序改革中《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可为其提供法律依据。为此,水利部门可以此进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的修改。与此同时,应与建设部相关规定充分结合,进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改革文件的制定。实现从授权执法转变为委托执法,由监督实体质量转变为重点监督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等。

3)作为政府重要的公共管理职能,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应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

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水利工作质量的监督力度。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提升政府部门执法能力和监管力度,科学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才能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程度与内容,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自身建设水平,并对管理体系加以完善

在强化内部管理中,应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业务能力、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等,定期进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训,是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应做好三级管理工作,协调三级关系,为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供可靠保障。

4结语

篇7

通过深入开展全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活动,进一步促进各建筑施工工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治理和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切实解决建筑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全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的开展,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全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

副组长:×××(党组成员)李怀清(副局长)

成员:×××(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长)

×××(建筑业管理股长)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副站长)

×××(建筑业管理股工作人员)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质量安全监督站,办公室主任由×××担任,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本次监督执法检查工作。

三、检查范围

全县在建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住宅工程,及各类保障性住房。

四、检查内容:

(一)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

工程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工程总承包企业、分包企业等的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情况,

(三)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等各方责任主体和施工图审查情况。

(四)工程实体质量情况,重点检查建筑结构及抗震设防的勘察设计、质量以及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

五、工作要求

1、认真开展好本次检查工作,把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

2、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并限期整改,对措施不力,违规操作的坚决给予严格处理。

3、检查工作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要把此次活动与“安全生产年”的部署要求相结合,建立完善体系。强化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夯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基础。

六、时间安排

从5月20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分二个阶段实施。

篇8

第一条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三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和兽药监察所从事兽药药政、药检工作,必须遵守《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本办法。

第二章药政工作职责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兽药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监督《兽药管理条例》的实施。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修订《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各项管理办法、规定等药政法规,并监督实施。

(二)行使对全国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权,兽药质量通报。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规划兽药的生产和布局。

(三)组织兽药典委员会制定、修订国家兽药标准,审批、国家兽药标准,废止不适用的兽药标准,并监督实施。

(四)审批第一、二、三类新兽药和新生物制品,并颁发《新兽药证书》。

(五)组织兽药审评委员会审评兽药,决定淘汰兽药品种、禁止使用品种、饲料药物添加剂允许使用品种。

(六)负责进出口兽药监督管理工作,受理注册、审批进口兽药,核发《进口兽药登记许可证》和《进口兽药许可证》,公布《进口兽药注册目录》,批准国外兽药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

(七)负责审批开办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决定部管产品品种,核发批准文号。

(八)负责菌、毒、虫种的管理和进出口的审批。

(九)负责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的药政工作和各级兽药监察所的监察、检验工作。

(十)组织仲裁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以及进出口中的重大质量事故和纠纷。

(十一)组织培训全国兽药管理人员。

(十二)国家授权有关兽药管理的其它事宜。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主管本辖区兽药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条例》以及国家有关兽药药政法规。

(二)监督执行国家兽药标准,组织制定、修订、审批、地方兽药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审批兽药新制剂。

(三)行使本辖区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权,通报兽药质量情况。

(四)负责考核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兽医医疗单位的制剂室,核发《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制剂许可证》,会同有关部门规划辖区内的兽药生产、经营布局。

(五)审批已有国家兽药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兽药品种的生产,决定发给或撤销标准文号。

(六)审批国家已注册的国外兽药的进口、核发《进口兽药许可证》;负责出口兽药的出证工作。

(七)处理、仲裁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中的质量事故和纠纷,决定行政处罚。

(八)审批兽药广告。

(九)指导地区、市、县畜牧(农牧)局的兽药管理工作和兽药监察所的监察、检验工作。

(十)组织培训兽药管理人员、兽药监督员。

第五条地区、市、县畜牧(农牧)局主管本辖区兽药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条例》以及国家有关兽药药政法规和上一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的有关兽药管理规定。

(二)行使本辖区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权。

(三)调查、处理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中的质量事故和纠纷,决定行政处罚。

(四)向上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反映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兽药监督员应具备药剂师或助理兽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兽药管理和检验技术知识,并在国家药政、药检部门任职。

第七条兽药监督员是在各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领导下代表政府对兽药管理行使监督、检查的专业执法人员,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兽药管理条例》以及国家有关兽药药政法规,监督辖区内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个人执行兽药药政法规。

(二)向所属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反映兽药生产、经营、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三)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或个人违反兽药管理规定的事件进行检查,并向农牧行政管理机关提出处理意见。

(四)对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兽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质量可疑的兽药,有权按规定抽样送兽药监察所检验处理,并严格取缔假劣兽药。

(五)对兽药广告的宣传品进行监督,发现违反规定的,向本辖区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章监察、检验工作职责

第八条中国兽药监察所是农业部领导下的国家兽药质量监督、检验、鉴定专业技术机构。各级兽药监察所受同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领导,在业务技术上受上级兽药监察所的指导。

第九条中国兽药监察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国兽药质量的监督,抽检兽药产品和对兽药质量检验、鉴定的最终技术仲裁。

(二)参与国家兽药标准的拟订和修订。

(三)负责第一、二、三类新兽药、新生物制品和进口兽药的质量审核及复核试验,并提出报告。

(四)负责兽药检验用标准品(对照品)、参照品和生产、检验用、毒、虫种的研究、制备、标定、鉴定、保管和供应。

(五)开展有关提高兽药质量、制订兽药标准、检验新技术的研究,承担国家下达的其它研究任务。

(六)负责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工作。

(七)调查兽药检验工作,了解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对兽药质量的意见,掌握全国兽药质量情况。

(八)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监察所和生物制品厂监察室的质量监督工作。

(九)培训兽药检验技术人员、推广检验新技术。

(十)开展国内外兽药学术情报交流。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监察所的职责是:

(一)负责本辖区的兽药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仲裁工作,并定期抽检兽药产品,掌握兽药质量情况。

口岸兽药监察所还负责进口兽药的质量检验工作。

(二)负责制定和修订兽药地方标准,参与部分国家兽药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

(三)负责兽药新制剂的质量复核试验,提出试验报告。

(四)调查、了解本辖区的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

(五)指导辖区内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制剂室质检机构的业务技术工作,并协助解决技术上疑难问题。

(六)负责本辖区兽药检验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

(七)开展有关兽药质量、兽药标准、兽药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工作。

第四章兽药产品的审批

第十一条兽药生产厂生产兽药产品,必须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申请批准文号,申请批准文号须提交下列资料、样品:

(一)兽药产品生产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配方及原料、辅料的标准(一式两份);

(三)生产工艺(一式两份);

(四)产品说明书和标签的样稿(一式两份);

(五)三个批号的产品样品,送检量为一次检验量的3-5倍(附生产单位质检部门检验报告书)。

第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应检查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受理的,经签章后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监察所进行质量复核检验。

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应在30天内做出是否同意受理的决定。

第十三条兽药监察所收到畜牧(农牧)厅(局)已审核的兽药产品生产申请表和送检样品后,按规定的兽药标准复核检验产品样品,并提出检验报告送畜牧(农牧)厅(局)和申请企业。合格的,经畜牧(农牧)厅(局)审核批准后,发给批准文号。

兽药监察所应在收到兽药产品生产申请表和送检样品后60天内完成复核检验工作。畜牧(农牧)厅(局)应在收到检验报告后30天内做出是否发给批准文号的决定。

第十四条兽药监察所对送检的产品样品要留样观察。有效期限的产品应保存到有效期后1年,一般药品应保存3年。

第十五条兽药生产企业制定的兽药优级品企业标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认定及兽药监察所质量复核合格的可申报省优产品。被评定为省优产品的,经中国兽药监察所质量复核合格后,可申报部优产品。

第五章兽药质量监督、检验

第十六条各级兽药监察所应通过产品检验、生产现场调查和抽检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兽药,进行兽药质量监督。

第十七条兽药监察所检验的兽药必须填写检验报告单,列出各项检验结果及数据。对检验不合格的,应提出处理意见,连同检验报告单报农牧行政管理机关,由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做出处理决定,通知生产单位。

第十八条抽检外地生产的兽药,发现不合格的或质量有疑问的,应报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由畜牧(农牧)厅(局)做出处理决定或会同产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做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监察所之间对兽药产品的检验方法或兽药质量的评定有分歧意见时,可共同会检或报送中国兽药监察所仲裁。

第二十条兽药监察所对辖区内生产的兽药产品,应建立质量档案,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标准、配方、生产工艺、生产情况、不良反应、用户反映、质量情况和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结果等。

第二十一条为保证兽药监察工作顺利进行,兽药监察所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报告制度;

(二)技术责任和岗位责任制度;

(三)检品收办、检验、报告、登记、收费制度;

(四)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五)标准品、标准溶液保管、制备制度;

(六)品、毒剧药品保管制度;

(七)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维修保养制度;

(八)药品、试剂、器材供应、管理制度;

(九)动物饲养管理制度;

(十)安全保密制度。

第六章兽药质量的仲裁

第二十二条兽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三方,对兽药质量有争议时,可在药品有效期内或负责期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申请质量仲裁。如果兽药争议涉及两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由争议方省级畜牧(农牧)厅(局)协商解决;如仍有争论的可向农业部申请仲裁。

第二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接到兽药质量仲裁申请后,根据申请仲裁的内容,可直接裁决或指定兽药监察所进行仲裁检验后裁决。

第二十四条兽药监察所接到畜牧(农牧)厅(局)指定的检验仲裁任务后,要向与仲裁相关的各方进行调查,了解发生争议的实际情况,制定仲裁检验方案,并通知争议各方。

第二十五条抽检样品要根据仲裁检验方案,从发生质量争议产品的同批未开封包装中抽佯。如果投产品已用完,可抽检生产企业留样观察的样品。如果生产企业不按规定留样观察,无法验证产品质量时,仲裁机关可根据申请仲裁一方提供的样品检验结果进行裁决。

兽药监察所应会同争议各方共同进行抽样。抽样必须从同批产品中随机取样,产品残存数量较多时,应从5个包装中分别抽样,混合后检验,样品要有代表性。

第二十六条兽药监察所根据仲裁检验方案,必须按该产品标准(以国家药品标准、地方标准的顺序)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并提出检验报告单,报送畜牧(农牧)厅(局),同时分送有争议的各方。

第二十七条畜牧(农牧)厅(局)应根据兽药监察所的检验结果(如需做动物试验的,还应根据动物试验结果)作出裁决。对违反《兽药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同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受理质量仲裁申请的畜牧(农牧)厅(局),应在收到检验或试验结果后,30天内作出仲裁决定。

第二十八条争议中的一方,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的裁决不服时,可向农业部申请复裁,由中国兽药监察所进行最终仲裁检验,报农业部裁决。

第二十九条裁决机关受理仲裁案件后,对有争议的残存产品,在仲裁期间应予封存,不准销售或使用。

第三十条仲裁经费(包括产品检验费和动物试验费等),应由责任一方承担。如双方都有责任,由伸裁机关裁定,按双方应负的责任分别承担。

第七章违章兽药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以上各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本辖区内违反《兽药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违章兽药案件。

第三十二条各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对没收的假劣兽药,应会同有关部门并有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监督销毁处理。

第三十三条对查处质量有疑问的兽药,应先行封存,待取得检验结果后,再按规定处理。

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对封存待查的兽药应在收到检验报告后的30天内作出处理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对查处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销售的违章兽药,由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将兽药检验报告单和处理意见通知产地或销售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厅(局)执行处罚。违章兽药由查获当地农牧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部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1997年颁发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具体明确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扩大到各项水利工程。2000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一次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代表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管理,其具有强制性、指令性以及权威性等特点,与其他建设各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本质的区别。质量监督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不代替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处于发展阶段,到90年代末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1世纪初期,质量监督工作正式走向正轨并不断完善,特别《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条例》颁布以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十几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对规范建设行为,抑制工程质量事故,促进工程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政府质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的权威和工作效果。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加强和质量监督的不断规范,质量监督工作越来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自身难于克服的困难以及各种新问题,面对现状和未来,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思考,研究质量监督的相关问题,实现建设管理体制和质量监督体系改革的顺利开展。

1.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1 质量监督工作的流程及内容(见表1)。

1.2 质量监督的工作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首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和有关技术文件,做好质量管理计划,健全制度;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进行质量控制单元划分,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三个层次,明确质量管理与控制节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据制定的质量监督计划,对施工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做法有以下,四个制度:

(1)质量抽查制,包括:质量监督人员对质量控制点进行抽查抽检,包括对施工和监理的有关资料的检查。

(2)工序验收制,质监人员应参加一些施工工序验收,并做出结论性意见;如混凝土拌合站安装完成;料场开采系统建立;重要部位浇筑前的 钢筋绑扎与立模等工序检验。

(3)过程检查制,要求质监人员对每一单元工程必须“看到”(即掌握施工全过程,watch),对每一部分工程要“走到”(即进行现场巡视,Walk), 对每一单位工程要“记到”(即要有完善的质量记录档案,Write);即“三W”制。

(4)质量月报制,这是对质量管理的阶段性小结,可以让工程建设各方包括有关政府部门了解工程质量有关信息,掌握工程质量动态,有利于指导以后的工作。

通过各方面的检查(包括业主方、施工方、监理和质监机构),发现不合质量要求的施工产品,质监或监理发出整改通知,要求施工等有关方面进行返工。质量监督机构在制定质量计划时,应对不合格施工产品进行返工提出要求,明确整改程序(见图1)。

2.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定性的问题。 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普遍存在定性不清的问题,就拿四川省来说。

2.1.1 目前,各地级市,县的的监督机构性质、设置相异较大,主要有两种类型:(1)行政单位编制,(2)事业单位编制。

2.1.2 在事业单位编制的机构有四种情况:一是全额拨款,二是差额拨款,三是自收自支,四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于定性不清,也相应带来了编制不落实的问题,如,四川省资阳市和攀枝花市自从2009后就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对于三级管理的地、州、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相当一部分机构还未争取列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编制,个别站还没有固定独立的办公用房,甚至没有专职监督人员,造成监督工作工作不到位、权责不清、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对有效进行质量监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去政府监督的权限和责任,严重的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独立性。

2.2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经费问题。2009年,水利部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取消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经费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办建管{2008}879号)的通知,明确了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经费支出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由于各地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认识、理解和支持程度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地、州、市的质量监督经费根本没法保障,每年也就是象征性的拨付一小部分,加之水利工程大多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工期长,但监督任务又艰巨,由于质量监督经费较紧张,无法配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专门的交通工具,质量监督手段落后,主要凭监督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靠肉眼观察和查阅资料,难以提高监督水平。

表1

篇10

关键词 新时期;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引言

工程质量是指在某些程度上,在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具有单件性、建成的一次性和寿命长期性的指标。它对工程的安全、经济、环保等特性的综合要求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发展。因此,为了使得工程达到很高的水平,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尤其重要。

1.芜湖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

目前,芜湖市的质量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和完善,表现为四个方面:

1.1组织体系

实行了施工企业自评、监理单位把关、建设单位验收、监管部门监督、使用单位评价的管理体制,并对规定规模的建设工程实行了监理。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了强制性监督或稽查制度。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一个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有序规范,管理结构严密,机构类别齐全,队伍装备精良的工程质量专业监督管理网络。十多年来,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认真履行政府委托的管理职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通过对建设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重点环节及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2管理制度

以工程建设参与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基础的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市工程质量走依法监督管理的道路,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之规定,针对实际又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关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量化或细化了《条例》的内容,从而保证了《条例》在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实施。

1.3管理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市政府管理工程质量的

方式也由过去以微观管理为主基本实现了向宏观管理为主、由对工程质量等级

核定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的转变。依靠新的建筑施工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

进质量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中的新技术含量,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结果等诸方面进行全面管理。

1.4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靠行政命令进行项目建设的管理方式,实现了对工程

项目有效控制,有效转变了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避免了工程施工中的偷

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生。监理制度在我市的有效推行,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稳定

和提高,必将对建设监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2.芜湖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缺陷

2.1工程设计监督管理不当

大部分建筑人员,特别是一些县级城市的地区,只重视施工质量。他们往往不重视建筑工程的地区环境差异、抗震构造等问题,导致他们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忽略了设计方案的监督。而设计方案监督不当,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疏漏。

2.2安全监督未得到高度重视

很多监督人员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管理者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失策,往往就会由于个人疏忽而导致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不善,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3.提高芜湖市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对策

3.1改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手段,提高质量监督效率

在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出适合该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方案,

增加工程质量的科技含量。政府对质量监督管理必须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点,按照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增加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抽查次数。在提高质量监督效率的同时,对社会负责。

3.2采取重点监督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新时期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应采取重点监督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断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进步。对工程的地基基础等关键工程进行严格监督,针对一些有疑问的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测,要以更科学、客观、专业的监督管理方法实施,提高监督检查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实行随机抽查,减少工作量,提高监督效率,保证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进。

3.3加强工程监督人员的培训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很强的知识型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的质量监督,首先,要提高建筑工程监督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保证监督工作质量。其次,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还要求高度重视建设主体和监督主体、质量人员的培训,通过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最后,还应该调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增强建筑工程监督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开创性地工作,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持续发展。

4结束语

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对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对涉及安全、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主要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及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为监督检点;以重点监督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 合为主要监管方式;实行施工企业自评、监理单位把关、建设单位验收、监管部 门监督、使用单位评价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咨询机构、专业人士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依靠先进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 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建设法律法规;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是新时期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元江,袁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综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

[2]黄绍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07).

[3]冯雅丽.浅谈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与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