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勤能补拙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勤能补拙的作文

篇1

那么,有什么秘诀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出现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处理好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即在写作议论文时,选用的论据材料与原来提供的材料(或从中提炼出来的论点)具有同质性。

所谓同质性,即要求所选论据材料的要素与原材料(或论点)所具备的要素相同、一致。那么,应该怎样做,作文论据材料才与所供材料(或论点)同质呢?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紧扣论点要素筛选材料作论据

可作论据的材料成千上万,也千姿百态。筛选论据材料不能被材料的万紫千红所迷惑,一定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按论点的要素去筛选与原材料(或论点)同质的论据材料。

例如,要论证“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筛选论据材料时,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就是不符合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论据材料就难以证明论点。

有学生选了这样一个论据材料:“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这个论据材料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不沾边,因为王羲之并不拙。那么,这个论据材料的要素与论点的要素就不一致,选用它用来论证论点是不恰当的。

不妨换个例子看看:“古雅典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驰名世界的古雅典最具雄辩力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天天口含沙粒练习是“勤”,有口吃的毛病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是“勤”补了“拙”。与论点的要素相同,很好地体现了同质性的要求,能有力地论证论点。

二、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侧重点地叙述用作论据的材料

筛选出具备同质性的论据材料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叙述这个论据材料了。那么,该怎样叙述才能体现同质性呢?总的原则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下面的一则论据材料就叙述得很好:“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写拙)。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写勤)。最后,他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写勤补了拙)。”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叙其“勤奋苦练”,第三句叙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论据材料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体现出同质性,因此,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而另一个学生在论证“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时,这样写到:“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地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

篇2

一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旧作文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赋,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材料?”

巴尔扎克接过看了看:“嗯,他天赋不大,灵气不多,凭这当作家很难。”老太太一听,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笑笑说:“我没说错啊,我所以有今天,全靠苦熬苦写,并不是全靠天才和灵气啊!”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这是被无数成功人士证明的箴言。巴尔扎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勤奋是成功的垫脚石,别人可以做的,我们一样也可以,成功的条件只是你对待学习的态度,仅此而已!

诚然,谈天、玩乐、买东西、谈恋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但在我们这个花样年华把比黄金还珍贵的时间埋没在这些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毕竟是令人浩叹的。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取的一些骄人的成就,但是关键在于是否珍惜时间,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无不寸阴必珍,寸阴必夺。

晋人陶侃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这话也是极有道理的。任何人荒废时间则一事无成,珍惜时间则有成功的希望。成功永远追随勤奋者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现在行动起来为时不晚,我们将是祖国最美的一道彩虹!

篇3

(莎车县依盖尔其镇中学新疆 喀什844700)

一提起作文,很多孩子都会头疼:趴在桌子上,目视前方,嘴里咬着铅笔,无精打采,这样的情景在作文课上屡见不鲜。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一遇到改作文,好多老师也头疼: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老让人觉得有应付差事之嫌。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中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是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中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不难发现,在班里,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多是爱读书的。因此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为自己的文章增色生辉。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才能洋洋洒洒。

三、勤动笔写 用好素材

篇4

孝南区西湖中学赵群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观音湖学校给我们班主任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来到这个“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水因山绿,山缘水青”自然风景区。既能让我们欣赏到峰奇景秀,波光粼粼的自然美景,又能让我们收获到这里的老师的丰富经验,内心是非常愉悦的,也是很激动的!

由于精力有限,我没当班主任间隔几年了,去年才担任也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班主任了,还有很多东西要向别人学习,还有很多思想理念跟不上现在的趋势了,所以今天谈“经验”算不上,只能说说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感受,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下面我就说说我在班级管理中的点滴汇聚,我的发言题目是:严慈相济为良师,勤能补拙见成效。

一 严慈相济为良师

记得去年暑期的时候,我们年级的黄主任和我谈话,让我接替802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想孩子9月份就可以上大学去了,事情也没那么多了,也没“借口”推脱了,于是我就答应了。但是当我看了802班的分数册之后,只能苦笑:班级整体及格人数最少,与同类型班级(走读班)相差10多个,与寄宿班相比更是遥不可及;所谓的“苗子”也最少,尾巴又大,语文人平分与其他班相差极大,整体简直就是“矮子中的矮子”。这么一个班我从内心来说,是不愿接手的,我想和别人换,说了好几次但是人家不同意,只能硬着头皮接手了。我当时就和黄主任说:“我接手可以,但是能带成什么样我没把握,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成功’了。” 第一次教走读班,第一次当走读班的班主任,有很多的不适应,只能感叹走读班与寄宿班差距怎么那么大呀!但是既然接手了,只能全心全意去做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虽然这个班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学习,卫生习惯较差,但是孩子们还是挺可爱的,很有礼貌,总是微笑着和老师打招呼。我想:想要让班级有所改变,必须要付出,而且要加倍付出。

教育专家张伯华教授指出:教师对待学生仅仅爱是不够的,师爱无私的同时,必须严慈相济,“严”为良师,“慈”为益友,严慈相济中,才会有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和帮助,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尊敬和信任。

在治理班级,维持班级稳定中,严确实有一定的作用。我在带班中“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严已”,这是针对班主任而言的。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平常与同学们接触最多,那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模仿的样板,因此,班主任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为人师表。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做到,而且要比他们做的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起威信,才能更好地约束学生。比如班级卫生方面,我要求学生不乱扔,教室地面,窗台甚至是角落看不到一点垃圾。所以我就以身作则,上完课把讲台擦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整整齐齐,遇到地上有垃圾的时候弯下身子捡起来,扫把等清扫工具摆放散乱的时候我就亲手把它摆放好,在这些细微的事情中向学生做好示范。同事们有时就笑我有“洁癖”“有强迫症”,我觉得好像是有这些“毛病。但是我不会改掉我的这个“毛病”,干净有序会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治班要严中的另一方面是要“严纪”。这是针对班级和学生而言的。因为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使班级稳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严纪”首先表现为班级制定了严明的班纪班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穿着,言行等方面,采取量化评分的标准,并且拿出专门的时间集中学习班规,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其重要性。每个月进行量化评分,评出班级文明之星与待努力学生,让他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严纪”其次表现为对违纪的批评教育要严肃要严厉,一旦学生有违纪情况,一律照办,无论学生成绩的好坏,一视同仁,绝不姑息。例如学生做卫生扣分就罚扫三天,并且扣除量化评分,在学生中已形成“习惯”,扣分和罚扫,不需老师督促了。比如学生有违纪行为,老师一定查明原因,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并且写好保证书,从带班到现在学生的保证书我都保管得好好的,时不时对他们敲一下“警钟”。对于犯错累计次数多的学生,还要请家长来学校“协助”工作。每个月的班级量化评分低的学生要实行“惩罚”:“经济制裁”5-10元和一份反思(罚的钱上交班干部,如果下个月有进步就退还给他)。执行班规一定要有原则,不能轻描淡写,否则条约、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班规很严格,但是也要与慈结合才能使班级长治久安。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切的关心,在学生中把严与慈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班上有一名叫李毅的学生,我在初一教寄宿班的时候,他在我们班上,由于父母离异,缺乏管教,只有爷爷照顾一下他,所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好,作业基本上不做,要做也是几个大字戳在上面无法辨识。基本上作业不做的名单上就有他的名字,语文根本没及格过,他在班上老师也拿他没办法,属于“油盐不进”之类的学生。后来实在是无法在寄宿班待下去了就转到了走读班。初二的时候我到走读班当班主任,我一眼就看到他,调侃道:“你真是和我有缘分啊!我教寄宿班的时候,你在那个班,我现在在这个走读班的时候,你又在这个班,你是和我有多巧的缘分啊”。

虽然李毅是一“懒货”,但是他不笨,脑子还是很好使的,上语文课回答问题很准确,就是作业懒着不做,东摸摸,西摸摸混时间,属于那种“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看着这样一个缺乏关爱,瘦弱得可怜又有一点小“聪明”的学生,我觉得放弃他于心不忍!我要试着去改变他!

班上有几个学生仗着自己“个大”,喜欢欺负他,有同学向我反应了此事,我就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让他们向李毅真诚地道歉,并让他们做出保证今后不再“侵犯”他,我看到他眼里有一丝感动。

想让他改变仅仅这还不够,课余时间我经常找他谈话,并且把自己的笔,本子,作文书给他用,偶尔也带点吃的给他,从生活上去关心他。学习上我也和他提出要求,说只要你的语文及格了,我就单独拿我自己的钱奖励你。(班上有班费,但是我从没沾手其中的一分钱,都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如果班费不够的话,我还要往里面贴钱)。这样好像对他有一点的激励作用。

课堂上,李毅阅读文言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每次别人不能读懂的地方他能说出其中的一二,我就在课堂上经常点名让他回答问题,每次说完后对他进行大力表扬,极大地激励了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要他作业稍微有好转我就在班上大力表扬他。老师的鼓励与关爱让他有了极大的转变,期中考试他的语文竟然及格了,我当堂给了他20元钱,让同学们羡慕不已!随后我就逐步把目标再提高一点,让他不安于现状。他现在每次考试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目标了,虽然他把我的“钱”赚走了,但是我却是高兴的,一二十元钱对我们成人算不了什么,但是却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的。我对他说:“如果不是我,你的语文能有这么大的提高吗?”他点头称是。他现在改变了很多:语文成绩提上来了,愿意主动来老师身边说话了,乐于做班级事务了,每次把白班都擦得干干净净,讲台整理的顺顺当当,对于班上的不良现象也敢提出来了。但是他还有一些毛病,我相信,只要老师真心关爱,他积极配合,那么他会不断进步的!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面对整个集体时,我是一个教师的身份,而在与学生个人相处时就是一个长者或朋友,适当地投学生“所好”,与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该说的时候说,该笑的时候笑,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平时空闲时我会去班级转转,询问一下学生情况,生活呀,家庭呀,学习呀,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自然就会支持老师的工作。所以班级中有的学生就在周记中写到:赵老师是个很严厉的老师,我们都很怕她,但是也是一个很慈祥的老师,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就是这样的老师,让我们班从一个最差的班级变成了一个优秀班级,我们都很感谢她!

二、勤能补拙见成效

我的“勤”能补拙主要从以下两点去实施:

1、勤到班,勤处理。虽说学生都已十四五岁,但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力还是有限的,特别是走读班这种情况,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目标不明确,家长疏于管教等。我就勤到班上走走看看,督促学生遵守上课纪律,认真学习。开始接手的一段时间,基本上节节课去巡堂。从接手这个班到现在,早出晚归,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记得那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了骶骨骨折,医生说最起码要休息一个月,我就和肖校长请了三天的假,结果我只休息了2天就来上班了,一是在家躺着确实无聊,搞得人精神不振。二是担心学生,好不容易班级有点起色,如果再不去学校,学生又会回到原来的样子,等我再去上班就又难管教了,我就去上班了。指望上个自由班的时候,结果还是不放心班级,整天呆在学校里。实在不舒服的时候,我就抽个空去寝室躺一会再起来。今年我的父亲去世,我也只请了3天的假,事一忙完就来上班了。

篇5

我是一名借读生,在去年樱花盛开的时候来到这里,我本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却因成绩不好,大家忽略在那个角落。

刚到这里时,我对自己信心十足,可谁知摸底考试成绩一公布,我便自愧不如,被排到了全班倒数,我有种茫然若失的感觉,心里像打翻了调料瓶,很不是滋味。但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我不能对不起辛辛苦苦打工供我念书的父母,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于是,我成了班上最积极的学生,于是我“三更有梦书当枕”,于是我以台灯、明月为伴开始奋斗。我不断提醒自己“基础差可以补上,勤能补拙,只要努力,我一定会取得成功。我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

也正因如此,我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甭背啦,就你这熊样,努力也白费。”那些只比我高几分的家伙总这样挖苦我。我也几度过放弃,和他们一样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我不能接受那样的事实。

一天,我鼓起勇气,拿着自己多次修改,觉得挺满意的作文递给老师,但老师脸上却不见了笑容,反而多了几分无奈,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有长进,继续努力,多看些好书……老师相信你会写出精彩的文章。”我强忍着眼泪,使劲儿地点了点头,跑开了。

看看窗外,花儿谢了,叶儿枯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凄凉。但我知道“信念是坚强换来的”,所以,我选择了坚强。多少夜的挑灯夜战没有白费。又到了樱花盛开的时候,期中考试,我的成绩排到了全班41名,虽然仍是不尽人意,但我懂得珍惜小的成功以换来自信。

老师微笑着对我说:“不错,进步不少,要继续努力,……”

从此,我从角落搬了出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再也没有人嘲笑我,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渴望成功。

篇6

关键词:针对性;概括性;夹叙夹议性

一、针对性

在记叙文中,我们一般都强调记叙的六要素,强调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致入微地告诉读者。而在议论文中,我们记叙的目的就为一个字――“理”,即摆一个事实,来证明文章论点。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甚至说一定不要去考虑故事讲得是否有开端有结局,是否讲得煽情,能否打动心扉,甚至能否博得读者眼泪。一切从论点出发,一切为论点服务,只根据论点需要来选取人物的某个方面或事件的某个阶段来进行记叙。这就是议论文中记叙的针对性。

如高考作文《诗意地生活》一文中的相关段落: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

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有心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黑暗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用心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为自己黑暗的世界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可以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财富选择了他,他却选择诗意地生活,他总是穿着古朴的中山装,提着文具袋徜徉于燕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富贵荣华也不能吸引他,他只爱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爱看看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他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他的名字叫季羡林。

“丑陋”选择了她,她却选择了诗意地生活,她的脸是一张“奇怪”的脸,眼睛小得只是道缝,鼻子塌得仿佛容不下空气,而且是张“倒瓜子”,她乐观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她乐观地欣赏着自己的独特,用内涵完美自己的人生,活在当下,她的名字叫吕燕。

这篇文章列举人物很多,但无论开篇的李白、王维,还是正文的海伦・凯勒、季羡林、吕燕等,作者都没有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只是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海伦・凯勒面对黑暗、季羡林面对财富、吕燕面对丑陋等侧面,来证明他们都是“诗意地生活”这个中心论点。

二、概括性

议论文的语言基本要求就是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因而议论文中记叙的语言就要以短小精干为主,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如果太过华丽冗长,只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这一段话可作为议论文中记叙的范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七八个事例,只寥寥几句!只取能论证论点的部分,点到为止,这就是议论文中记叙的高度概括性。

三、夹叙夹议性

夹叙夹议这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不可以展开,要简明得体;议的文字不宜太长,用语应精辟、凝炼。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先议后叙。即先发表议论,再叙述相关人物事例。这种方式运用的是演绎思维,可以称为“演绎式”。

如高考作文《生活告诉了我》中的一段:

生活告诉我,勤能补拙。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是天才,甚至被认为是“笨蛋”。但爱因斯坦却因此更加勤奋学习,花出比别人多出十倍的功夫,经过不懈地努力,爱因斯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科学之梦。

再如高考作文《错失微光之叹》中的一段:

科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心灵中偶然闪过的微光。魏格纳只因对世界地图随意的一瞥,脑海中闪现出两块大陆可以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的灵光,于是有了大陆漂移说的产生;阿基米德在进入浴缸的那一刹那,心中闪过一丝微光,最终求证了浮力定律……

(二)先叙后议。即先叙述人物事例,再进行相关议论。这种方式运用的是归纳思维,可以称为“归纳式”。

如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中的一段: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狮子有一次帮助老鼠摆脱了困境。老鼠对狮子说:“我会报答你的。”可狮子认为老鼠太弱小,也就没有把它的话放在心上。然而不久狮子落入了猎人的罗网,这时老鼠帮它咬破了罗网,使狮子绝境逢生。可见正是狮子当初选择了善良,才使它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篇7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02-01

很多高中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大呼头疼,往往是文思枯竭、提笔忘字。的确,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大家普遍将写作当成了一项任务,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为地设置出形形的条条框框,这些固有的写作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抑制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割裂了写作本身带来的愉悦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饱满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主要途径在于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练笔。

1.多观察,储备素材和立意

学生们不愿意写作文,究其根本原因是脑子里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如今的很多学生缺乏生活经历,感情漠然,经常忽视甚至无视身边的点点滴滴。每当写作时,总认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台面,为了使自己的作文看起来更有创意,更加"高大上",这些学生开始生搬硬套、胡诌八扯,完全无视思维逻辑,更谈不上真情实感。于是一大批闭着眼睛说瞎话、让人哭笑不得的套路作文让学生们硬生生地"造"了出来。其实,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蕴藏着最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立意,古往今来无数的大文豪都充分肯定了观察对写作的巨大指导作用。

人常说:远"观"近"察"。这代表着学生在观察时要充分调动起五官和双手去听、去闻、去看、去摸。只有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地观察好、琢磨透。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们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拘泥于课本和教室,勇敢走进社会,真诚拥抱大自然。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原汁原味的素材,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观察中体味事物"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之处,挖掘身边小事的深刻含义,看到平凡之处蕴含的不平凡,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多阅读,搜罗妙语金句

我们都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只有广泛阅读,读通读透文章中的妙语金句,才能将其融会贯通,收为己用。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能够保证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材料信手拈来,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文章书籍,增加课外阅读量,并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其提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名家名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写作特点及各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为学生挑选出特色鲜明的经典文学作品,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分析其写作技巧,让学生知道文章怎么写、如何写。此外,训练并监督学生养成记录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让他们随时摘抄精彩语句,从而扩充自身词汇容量,夯实语文基础。与此同时,倡导学生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形式多关心国家民生实事,在累积素材的同时,将其中的精彩语句记录下来,并揣摩和学习其表达和行文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传递出轻松阅读的理念,让学生把阅读当做享受,阅读并非抱着厚厚的著作一动不动地啃上几个小时,可以是饭后睡前、平常假期、课间休息时的放松方式。阅读重在日积月累,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现自己在写作时不再文思枯竭,反而是下笔如有神。

3.多思考,发挥想象力

高中生处于人生中最具青春活力的阶段,是想象力迸发、创意无限的美好年华。然而,很多学生的作文却呈现出内容干瘪、立意老套、词句平常的现象,由此我们遗憾地看到本该充满想象力的学生却严重缺乏这种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业过重,身心较为疲惫,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写作技巧,忽视了作文的本质--作者真挚的情感流露和对生活的思考。因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头脑风暴、分组讨论、互帮互助等思考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就日常事件、热点新闻、所见所闻展开大胆思考,在此过程中挖掘学生的联想能力,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原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从敢于想象过度到善于想象。

4.多练笔,做到孰能生巧

"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也道出了写好作文的秘籍之一:勤练笔。学习写作没有捷径可以走,只能通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不断攀爬。写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单单依靠每周一次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训练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练笔习惯,鼓励学生勤学多练,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情的起起落落、脑海的万千思绪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在练笔内容方面,教师可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身边事及社会上较为热点的时事新闻入手,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作文命题,让学生怀有亲切感和新鲜感,写起来也较为得心应手。在练笔要求方面,教师可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在学生刚开始练笔时,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允许学生以提纲的方式简单记录;等到学生适应练笔写作后,逐步提高对学生的写作标准,逐渐增加字数、加强难度,让学生尝试多种文体,在取材方面广泛涉猎人物、事件、景色、事物、情感等,让学生在平常的练笔中写出水平和特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练笔肯定能让学生蓦然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大有精进。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根本在于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抛开急于求新求奇的功利心,脚踏实地融入生活,用心感知身边的一切,自然酝酿出真情实感,勤学苦练累积知识量,这样学生的笔下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锦绣文章。

参考文献:

[1] 吴萱亮.浅析高中生写作激情不足现象[J].文学教育(下),2014(7)

篇8

一、博采众长

语文老师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学习和借鉴教育专家的做法,拿来为我所用,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改进,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每到作文课,同学们都愁眉苦脸,叫苦连天,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至于厌恶作文。硬逼出来的作文,硬挤出来的文字,自然内容空洞,语言干涩,没有可读性,更无欣赏性。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绞尽脑汁想办法指导学生作文,但收效甚微。

感谢钱梦龙老师,他是拨开我眼前的作文教学迷雾的第一人。我有幸拜读了钱老师的文章《用“心灵钥匙”打开“心灵之锁”》,他用“给学生提低要求,给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蟹爬式文字以及文字间莫名为妙的组合的文章打高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钱老师自己的话说:“先以适当的要求树立起信心,然后以体面的成绩增其兴趣,再以充分的理解动其感情,最后以长期的合作坚其意志。”最终学生改变了作文落后的面貌。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果然奏效,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写作水平逐步提升。

感谢魏书生老师,他让我懂得了写日记就是道德长跑。

感谢赵谦翔老师,他让我认识了“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以导为脉”的绿色作文。

……

实践证明:多看专家的著作,吸纳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你会在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优美,典范性强,是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文章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求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文”熏陶,体味其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的目的。同时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每个学生备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定获益匪浅。

分析课文特点,通过课文学习写作技法。如:标点的正确使用;习作正确的书写格式;如何开头和结尾;一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说明方法的使用等。我们在教学时要有重点地教给学生,通过文后的小练笔、写读书笔记、写日记等方式进行专项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进步定会让我们对写作教学充满信心。

三、多读好书,丰富知识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难免“入不敷出”。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应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强调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与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体验生活,获取材料

学生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小组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向我们讲明了作文的素材来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应该来自学生的生活。如果学生生活阅历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五、勤于动笔,提高水平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随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随笔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使随笔成为学生乐意做的事,让学生想写、爱写。学生习惯了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事物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自然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会随之逐渐提高。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有效提高作文能力。

六、采取多样批改形式,加强习作交流

作文批改采取“师改、自改、互改和生改”四种最基本形式。

1.师改:每次作文后,教师抽取近半数作文进行批改,目的是了解此次作文中知识的落实情况,找出优点,差距,然后全班评讲。

2.自评:学生作文后,要求他们自己朗读一遍,然后从文中划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做旁批。最后用一句话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要求优点多于缺点。

3.互评:同桌交换作文进行批改,要求从别人的作文中至少找到一处闪光点,做好旁批,写下评语,仍然要求优点多于缺点。

4.生评:学生作文后,每个班选两个学生批改作文(这类学生一般是成绩较好,而作文不够理想的人),要求他们给出书写分,找出闪光点,再下评语,批改后做好记录,上课时由学生评讲。

七、创办校刊,激励写作

篇9

同学们经过了10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迈进了大学的校门。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让我想起当初我入学的情景。当然,我也发现部分同学表现得非常忧郁,似乎非常的失望。这些同学有些可能是高考发挥得不尽人意,有些是填报志愿时出了偏差等等。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同学,高考作文走了题,得了0分,而被我校录取。但是,这位同学没有失望,而是继续努力。后来,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个同学就是我们的院长——姜正国先生。现在,姜院长经常自豪地对我们说,他就是那个作文得0分的人。他犯的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倘若当初没有犯错,就可能没有今天的成绩。是的,在座的同学中,有些是因为高考时犯了美丽的错误,或者是填报志愿的时候犯了美丽的错误,而来到了这个不是非常美丽的地方的。我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希望同学们不要怀忧丧志,不要气馁,而是要更加努力。大学并不是你求学路上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很多很多的好机会。而且,我们物理系本来就很不错,是一个人才的摇篮,据我所了解的数据,我校的优秀校友中,我系占三分之一以上。这里有良好的师资,实验条件,学术氛围………。

当班主任是份苦差事,没有几个老师愿意当的。但是,我非常乐意与朝气蓬勃的同学打交道,所以我很乐意当大家的班主任,而且,我还当了两个班主任(电信一班,二班)。我想,跟你们打交道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希望,我所带的班具有一下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就是和谐。我希望我带的班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同学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你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尽力去帮忙。湖南的同学要帮助外省的同学熟悉环境,适应生活。昨天晚上9点多,我跟几位学生干部去了你们宿舍,发现有一对母女,还坐在宿舍。因为她们来得比较晚,工作人员没有上班而没有领到被子。难道让她们母女那样坐一个晚上吗?后来,我吩咐一个学生干部把其中一个女同学叫出来,让她和另一位女同学挤一个晚上,给这对母女腾出一张床。这位同学欣然同意。我想,我们就应该是兄弟姐妹一样的相处,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尽力帮助,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你自己。还有,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我希望每位同学淡泊名利。不要一点利益大家就争得你死我活的。我曾经在一个中学任教,那个时候每学期要评一次贫困补助。同学们都相互推让,后来,同学们一致推荐一位生活俭朴的女同学。但是,这位同学后来找到班主任说:老师,这个钱我不能要,我爸爸是县委副书记。呵呵,你们看,学生多么可爱!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也会评贫困补助的,我希望同学们不要争先恐后,自己好好评估自己家里的情况。你适合评吗?我觉得,这个钱一定要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篇10

直到现在这张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要把事做成,就要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压强。我们缺少的不是策划,不是点子,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地把一个事情做得非常深入。

什么是持之以恒?简单地说就是重复。有一本书叫《异类》,我建议没读过的人都买一本看看。这本书提出“一万个小时定律”,他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发现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打高尔夫的泰德·伍兹,要想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家,一万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我发现编程序也是这样。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怎么也要写个10万到15万行以上的代码。如果你连这个量级的代码都没有达到,那说明你还不会写程序。在学校里你写点几千行代码的课程设计、一万行代码的毕业设计,这都不算什么。

运动员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学跆拳道,还是打网球,都有很多动作需要不断重复,可能每天都重复成百上千次。有些年轻同事抱怨说工作重复,枯燥无味没意思。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觉得这种重复毫无必要,是简单的重复,那你应该想办法优化它。现在很多计算机软件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解决重复劳动的问题。但如果这种重复是必要的,比如像打球一样必须重复才能找到直觉,那你就要想一想,怎么用你的头脑,在这种必要的重复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积累,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

中国有句俗话:勤能补拙是良训。“勤”里面就有对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我早期创业的时候,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想打退堂鼓。比如,年轻的时候我要发展商,一天要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政策,为什么要做,最后累得几乎要虚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我也不想干了,但当时我看了一本书,就是宗庆后的《非常营销》。书里有一段,恰恰写到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商,一遍又一遍地讲重复的话,一遍又一遍打动每个经销商和商。我看完以后,什么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城市。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编程的时候,比谁都能坐得住。别人顶多编两三个小时就得出去透透风,吸根烟。但我坐在那里,除了吃点饭喝点水,可以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编程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看电影,别人总会忍不住溜一眼。但我可以做到完全无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如果坚持下来,你就可能做到了。

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为成功做出的积累。有个“七个馒头”的比喻很恰当,你吃了第七个馒头以后终于吃饱了。别人就开始研究,你吃的第“七个馒头”是用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呢?他们没有看到你前面还吃了六个馒头,这六个馒头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万小时”的积累。

有本管理学的经典叫做《从优秀到卓越》,书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企业都像一个巨大的飞轮,特别重。我们每个人去推,一下两下,这个飞轮纹丝不动。但大家坚持,咬着牙不放弃。突然有一天,这个能量积攒到一定数量,飞轮就慢慢动起来了。一旦这个飞轮动起来,自己就有了势能,后来大家再推,它就会越转越快。

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公司每天也有无数的琐碎的事,我也经常要开很长的会,要跟很多人谈话,每天要把讲过的话重复一遍又一遍。不要怕重复,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推轮子的人。

(摘编自周鸿袆新浪博客)

本文是2013年6月著名企业家周鸿祎与“88后”同事座谈时的讲话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