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数学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培养;反思;探索

G633.6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只有在思考、再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宽思路,优化解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学习水平。本文针对初中的数学内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解题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反思是纠错的重要手段

当代科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因此,反思错误,弄清哪些地方易犯错误,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错误的根源,分析出错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缺陷造成的,又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就有必要对解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及时总结、纠错,反思可改善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1.反思概念,培养学生知识的全面性

.如初学直线、射线、线段时同学们常因概念不清、考虑问题不周密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例如:已知三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一共可画几条直线?往往错解为3条。如果反思一下便知道正确的答案是1或3条。由于已知条件并未指明三点的位置关系,因此三点可能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

2.反思隐含条件,提高思维能力

解数学题时往往有这么一种现象:对有一些含有附加条件的问题简单易解,但结果都是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充分考虑条件中隐含的深层含义,挖掘所有的内容。如整式加减问题,欲求值,却没有直接给出字母的值;欲加减,却缺少具体明确的加减式。这类问题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往往隐藏了,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条件及有关定义、性质等将它挖掘出来。

例如:已知x , y是互为相反数, a , b 互为倒数 , 求x+y-ab(x+y)/a+b的值。由于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互为倒数的积为1。因此很容易得到x+y=0,ab=1。

二、解题反思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只注意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重视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必须把学生从题海中领出来,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

1.反思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习惯及探索精神

同一类型的问题,解题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以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今后的问题解决,提高解题能力。

如求代数式的值是初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中考和竞赛中一个必考内容。求代数式的值的一般步骤是先化简,再代入计算求值。但在实际解题时,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求值,现介绍求代数式值的一些常用方法。

(1)单值代入法:这是常规的方法,即按照求代数式值的一般步骤进行求解

当a=3,b=-2时,求代数式(a+b)(a-b)的值。

解:代入值后,原式=[3+(-2)][3-(-2)]=1×5=5

(2)整体代入法:就是根据条件,不是直接把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而是根据代数式的特点,将整体代入以求得代数式的值

已知2x+y=1,求6x+3y- 2的值。

分析:根据所给的条件,不可能求出具体的x,y的值,可考虑采用整体代入的方法,所要求的代数式可变形为3(2x+y)-2,从而直接代入求出答案。

解:6x+3y-2=3(2x+y)-2=3×1-2=1。

(3)方程的思想方法

例3、已知当x=1时,代数式px?+qx+1的值为2001,求当x= -1时,代数px?+qx+1的值。

解:由已知求得p+q=2000

当x= -1时px?+qx+1= -p-q+1= -(p+q)+1= -2000+1= -1999

(4)定元法:当有几个字母,并且这几个字母不能同时求出,此时,可以选定一个字母作为已知,其它字母用含它的代数式表示后再代入

例4 已知m/n=2,求代数式(3m-2n)/(3m+2n)的值。

解:因为m/n=2,所以m=2n,把它代入,则原式=(3×2n-2n)/(3×2n+2n)= 4n/8n=1/2 。

(5)换元法:当已知中出现比值时,可以考虑用换元法

例5 已知x:y:z=1:2:3,求代数式 (3x+2y-z)/(2x-3y+z)的值。

解:可设x=k,y=2k,z=3k,代入后,

原式=(3x+2×2k-3k)/(2k-3×2k+3k) =4k/(-k)=-4。

(6)特殊值法:在x择题与填空题中,由于不写计算过程,也可以用特殊值法来计算,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字母的值,直接代入代数式得出答案

例6 当a < b < c,x < y < z时,下列四个代数式的值最大的是( )。

A. ax+by+cz B. ax+cy+bz C. bx+ay+cz D. bx+cy+az

解:取a=x=1,b=y=2,c=z=3,代入四个代数式,结果分别为14,13,13,11,故选A。

(7)凑值法

例7 已知abc=1,求a/(ab+a+1) +b/(bc+b+1) +c/(ca+c+1)的值。

分析:本题是求三个代数式的和,已知条件是三个字母的积,而每个代数式中的分母不同,考虑将异分母问题凑成同分母的问题,不妨以第一个代数式中的分母ab+a+1为参照,将其它两个分母也化为ab+a+1。

解:因为 b/(bc+b+1) = ab/(abc+ab+a) =a b/(ab+a+1), c/(ca+c+1)= abc/(caab+abc+ab)= 1/(ab+a+1),所以原式= a/(ab+a+1) +b/(bc+b+1) +c/(ca+c+1)=1

通过反思,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而推广出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入钻研的良好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2.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可开阔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和未知中寻找解题途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的反思,不仅是简单回顾或检验,而应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与特殊因素,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联想.反思自己的解答是否有错,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若解答正确则想一想有无新的解题途径?若有另解则应分析比较,找出最佳解法,最后再总结一下解答此类题目有无规律可循,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变换和化归的训练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通过对解题思维的反思,重新审查题意,更正确、完整、深刻地理解了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使各种技能与方法相互渗透,使较多的知识点得到了复习巩固,学生自己通过实例还“拓展”了一个定理,虽然此结论早就有了,但学生自己发现了并合理地运用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发展。

篇2

一、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的投身到数学问题探究活动中去。受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往往很难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对象相对较少,学生数学知识面较窄,导致学生数学发散思维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1.数学发散思维训练不到位

初中生主要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学生很大程度上以具象思维为主,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较少,没有开展过系统性的数学思维训练,从而导致学生还不具备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特征,学生偶尔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想法也是在形象思维的驱动下产生的,这充分的折射出初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训练不到位的问题。

2.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牢固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训练的前提,由于以往小学阶段没有使学生掌握较为牢固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某些基础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导致学生不能紧跟初中数学教师讲授的数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切实摆脱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差和思维懒惰问题是培养发散思维的瓶颈。

3.错过了发散思维培养高峰

从人的思维形成过程和规律来看,初二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转折期也出现于初二年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脱离稚气,应当在初二年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或是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常常导致错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时间,进而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二、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原则

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具有广阔的解题思路,能够充分的运用已知的各种信息,能在思维的深处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能在求异性和变通的思维中整理旧知识和发现新知识。发散思维在初中数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开拓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采用以下原则:

1.巩固基础知识原则

思维的基础源于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判断与推理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思考数学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在表面现象下窥探到数学概念的实质与内涵,从而对数学概念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为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数学知识加工做好准备。

2.实践训练培养原则

源于日常生活的初中数学在新课改理念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营造熟悉而活跃的数学情境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而且可以给学生极大的灵感与启发,使学生能在多重思考下更好的获得发散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数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重要意义。

3.促进学生反思原则

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而是重在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数学问题进行思维,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要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方式解答问题,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获得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新课改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学生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需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设想,使学生思维具有变通性和流畅性,具体可以采用以下训练策略:

1.利用多种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同样的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解题的方法是新课改特别强调的数学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抓住多种解题思路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可以追求更加简便有效的解题方法。其次,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知识和多种角度对例题进行思考。第三,可以在多种解题思维中培养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深刻理解。例如,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中,连接某四边形的中点,然后证明中点连线是平行四边形的例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中点连线可以得到何种四边形,从而让学生依次画出正方形、矩形、梯形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维。

2.设置必要而有效的发散思维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与策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境创设,要围绕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对情境充分好奇心。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有相当难度的任务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有疑难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三,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实验多种方法,并且能根据已有知识和新知识找出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怎样从袋子中取出颜色与形态各异的小球,并且保证取出的概率为1/4,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类似的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会积极的调动思维来解答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形成多种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办法的交流,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不断提升。

篇3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二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篇4

数学组于 20xx年6月被授予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一年来,全组教师没有自满懈怠,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力争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一、认真学习,落实校本培训。

1、要教出有创新的学生就要有创新的教师,因而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本组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自学,到目前为止,已有5人拿到了本科学历,另外还有1名教师也即将获得本科学历,数学这门课的本科学历是比较难拿的,它需要教师的真凭实学。

2、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制定了教研组的培训计划,包括听课情况、学习研讨情况、教研活动情况等。本组教师每学期都要开一节公开课,而且在上课前本组教师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说课,还要评课。除了去校外参加教研活动外,每个星期四下午都要集中学习、研讨。每人都要认真填写校本培训记录册,撰写教学反思和自修笔记。今年3月份,学校检查校本培训记录册,数学组教师全部合格通过验收。

3、实施新老结对、互帮共进。积极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勇挑大梁。此次学校共组织了八个互帮共进对子,其中数学组就占了三对,这三个对子分别是王俊和武治国老师,戴树森和魏婷老师,张连兵和金昌静老师。自从开展结对活动以后,每个结对教师之间都互相听课,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老教师也要听青年教师的课,对他进行指导,并做出评价,每个结对教师之间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在学期结束时做好总结。结对这半年多来,武治国和魏婷两位老师在全校大会上多次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

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强,特别表现在数学这门课上,这就给数学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数学组的老师面对他们,不灰心、不气馁、不放弃,一方面找他们的家长谈,取得他们的支持,更多是找学生谈心,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不计报酬地给他们补缺补差,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方法。

数学组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备课组。每个年级有一个备课组长,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安排本年级的教学进度和集体备课情况。三个备课组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初一主要抓好小学升初中的衔接工作,培养学习习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结构特征,与小学的那种大作业量、反复训练相区别,初中生应逐渐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除了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以外,还要求花时间看书,这要求教师去引导。初二主要是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由于初二的数学课程内容较深,特别是几何部分的推理证明,学生感到困难,故而有厌学情绪,因此老师要做思想工作。初三的工作重点是抓好升学工作,除了要保证大面积丰收外,还要突出一些尖子生,使他们能顺利考入重点学校。

本组教师工作量都很满,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行政工作。虽然很忙,但老师们都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自制试卷,一丝不苟。平时经常相互交流,以期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我校初二学生数学成绩均分在初一刚进校时排名由全市倒数第二,到上学期末全市统一考试已上升到正数第七。

三、务实奋进,成绩显著。

本组教师由于勤奋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科研方面,有多篇论文获奖,如李建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周恒兴老师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汤启霞老师的《关于“相似形”的复习》以及张连兵老师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数学教学》都获得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王俊老师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快实施探究性学习》获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等等。

在学生成绩方面,从历年来市里统计的数据看,我校的数学成绩由初一进校时的全市倒数,到初三结束毕业会考,成绩赶超了几个学校,有了大面积提高,数学均分的提高是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的,这得益于全体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同时在每年的数学竞赛中,每次都有人获奖,这在我校各学科竞赛中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而且去年数学竞赛,我校刘锐同学考了 100分(满分120分),排在全市前15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 收获,我组教师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荣誉,汤启霞老师获得了市师德标兵,戴树森老师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俊老师获得了工资晋升 3%的奖励。20xx年我校评选了校际优秀教师,王俊老师、戴树森老师、武治国老师获此殊荣(李建华老师因任校长不参加评选)。另外,上学期末,在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中,严格评选程序,我组荣获校级先进教研组。

篇5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59-03

1.分层教学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以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近年来,由于初一新生入校后进行分班测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也越来越大,两极分化到了初二、初三就达到高峰。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一位同学在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必然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改革设想。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即分层教学,它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实施及产生的问题

作者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也尝试到分层教学带来的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从而使“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也发现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2.1 学生情况分层存档。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分层是要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组):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组):数学基础中等,思维能力较好或一般; C层(组):数学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对学生的分层(组)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学生分层的标准:①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②以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

2.2 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依据教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问、作业、测试和评价等,切实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2.2.1 教学目标要分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分层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C组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B组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A组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讲授“八年级(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基本教学目标,①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②让学生能够运用“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较高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等角对等边”判定的发现过程(来由);②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及会添加辅助线来寻求难题的解法。

2.2.2 教学内容要分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整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分层教学内容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

如上“八年级(上)勾股定理”复习课时,有这样三道题,题1:如图,将长为5米的梯子AC斜靠在竖直的墙上,BC的长为3米,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边的垂直距离AB·(要求C组学生完成)

题2:有一个圆柱体礼盒,高为20厘米,底面为周长40厘米,准备在礼盒表面粘贴彩带作为装饰,若彩带一端粘在点A处,另一端绕礼盒侧面一周后粘贴在点B处,你认为至少需要彩带多长呢·(要求B组学生完成)

题3:想一想,如果要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礼盒上粘贴彩带,把彩带一端粘贴在点A处,另一端粘贴在点B处,你们又如何求解上面的问题呢·(要求A组学生完成)

篇6

目标学习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精神。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确定课堂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目标、强化学习目标、反思学习目标四个方面论述目标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目标学习法;数学教学;强化

目标学习法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所提倡的。所谓目标学习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设计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以这个目标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就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目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目标学习法的应用。

1.确定课堂学习目标

目标学习法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学习目标。要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教师应当仔细钻研教材,熟悉新课程所规定的具体内容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学生应该达到何种层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明确突破教学难点和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所在。教师对这些内容只有胸有成竹,才能设计好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学习。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初二数学人教版上)时,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关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并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该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目标,可分为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知识目标,就是掌握三角形“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等判定定理。能力目标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情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总结和比较的能力。

2.实现学习目标

目标学习法的第二步就是实现学习目标。第一步先要呈现学习目标。在设计好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小黑板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展现出来,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第二步,学生应该围绕学习目标,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想着这一节课主要学习什么知识、如何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等问题,并且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阅读教材。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以便及时查缺补漏。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把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让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讲述各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教师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讲解学生迷惑和不懂之处,并且让学生对照学习任务,检测是否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了。

3.强化学习目标

目标学习法的第三步,就是强化学习目标。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目标,设计一些练习题,以不同题型从不同角度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练习检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做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目标。如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收获,这样有助于强化教学重点,理清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了,达到巩固学习目标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①什么样的三角形才叫做全等三角形?②三角形全等用什么符号来表示?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之后,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汇报本小组在这节课里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让小组长在班上发言。通过练习、汇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反思学习目标

篇7

1、影响初三数学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们花费在数学方面的时间、精力都比较多,但是数学成绩依然不理想,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需要反思其中的原因.本文认为,影响初三数学教学高效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学科特点和教材质量

首先,学科特点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同时应用范围比较广。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初中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更强,主要表现为,在知识衔接方面存在一定的连续性,通常情况下,前面的知识点是学习后面数学知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掌握或者没学过,那么学习后面的知识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教材质量方面,由于地区不同,学校选用的教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国家一直都在实施教改政策,但是这种改革只是对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根本没有揭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改很少涉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2、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落后,一味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导致学生被动式学习。缺乏教学理论知识,不能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熟悉教材内容,难以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彻底理解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存在应付现象,没有科学系统地研究分析教材,对教材的教学功能挖掘不到位,同时没有认真分析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上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进而难以很好落实所教知识。

对于初三的数学任课教师来说,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通常将教学目标放在设计每一节课教学内容方面,然后按部就班地落实下去,没有论证教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1.3、缺乏学习的环境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在成长的过程,学校氛围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人将网吧设在学校附近,而学校也不注意对校园环境的治理,便捷的上网条件给意志薄弱的学生上网创造了环境,进而将时间都花在网络游戏当中,甚至逃课上网等,最终荒废学业。反之,如果学校对周边环境加大治理力度,并且注重培育校园文化,不但注重班风建设,同时注重校风建设,这些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证.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校,加上良好的校风、班风都会引导着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提高初三数学教学高效性的具体措施

尽管影响初三数学教学高效性的因素比较多,但是为了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任课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数学教学进行干预,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2.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无论是学科特点,还是教材质量都难以改变,但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如果学生丧失了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他的教育将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任课教师找出其中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例如,学生认为数学比较难学,这时任课教师先让学生做简单的习题,通过简单的习题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然后适当增加难度,其难度控制在学生稍微努力点就可以完成,避免难度太大,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2.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必然会提高教育教学的要求。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时效性。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清楚讲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授课方式要注重艺术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同时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勇气和兴趣继续学习数学。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们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2.3、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首先,建设良好的校风。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肃清校园周边环境,利用各种途径将网吧、娱乐室等有害学生的场所彻底从学校附近清除,彻底根除学生玩乐的一切环境。对校园周围环境,加大安全防范的力度,打消学生家长的顾虑。

篇8

一、 初中数学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1. 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数学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诚然,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上述做法可能对暂时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却留下了后遗症。有不少学生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最值时,都熟知结果:当x=-b/2a时,y有最值4ac-b2/4a。但却不会配方法,到高中继续学习三角函数最值时发生了困难.这正是只重结果不重知识带来的结果。

2. 注重内容的讲解,轻视教材的运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无视教材的存在,学生脱离教材在课堂上的天马行空、五彩缤纷的多媒体展示好象均成为一种时尚,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复和一题多用。

3. 注重机械的“题海战术”,忽略知识系统的归纳

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体现在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忽视知识的形成途径;重局部、轻整体,忽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表面、轻深挖,忽视概念的内涵外延;重记忆、轻理解,忽视知识的灵活掌握;重解题结果、轻思路分析,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的老师,新课一带而过,大搞“题海战术”,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以思维定势应付考试,结果始终使学生停留于被动的低层次的模仿阶段,从而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问题。

二、 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1.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能够有效地应用原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成就。”在授课中应启发学生多提问,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分析,并进行自我判定。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的喜悦。如教初二“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的以下两种提问:① “小学实验已知三角形的三内角和等于180,现在,我们如何用所学过的几何知识支证明它?”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用剪拼和测量所所得是近似值还是精确的?怎样精确证明你的结论?”显然,后一种提问更好,有助学生反思“实验”的局限性和“精确证明”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另外,也可引导学生解题时能充分发挥“一题多解”、“一解多题”、“推广引申”等潜力。如在讲余弦定理时,可以提出:“小明和小光家距离3公里,小光和小亮家距离4公里,问小明和小亮家距离多少公里?”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有较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再加工设计。

2. 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强化数学育人功能

教师要有教材开发与利用意识,积极地用好教材这一“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必须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必须对所教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师教的内容转化为适应学生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活动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学”教材,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沿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足迹,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材在内容选取编写体例上较原有教材都有较大变化: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增加可读性,在加强双基的同时,也注意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上述潜在功能,指导学生读书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篇9

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1.教材缺乏流畅性,部分问题难度较大

“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四大版块,这样的体系安排,在教材中突出表现为结构松散、知识点分散、跳跃性大,缺乏流畅性,破坏了数学理念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华师版及苏科版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都分散于三个年级,学生很难系统地学好这部分内容。

新教材呈现形式灵活,能给人感觉耳目一新,无处不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但有些数学问题的设计,难度较大。如苏科版里部分习题中的“灵活应用”及“探索研究”,难度就较大,真正能探索能研究的就那么几个尖子生;再如华师版数学七年级(上)“1.2让我们来做数学”中,编者设计的练习,其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设计的数学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太广,要求太高,有许多学生因久思不得其解而灰心丧气,更严重的是,这些学生还没有走进数学世界,就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这在心理上给以后的数学学习投下了阴影。

2.教师的教学存在偏差

(1)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关于数学本质、数学教学与学习等新理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教师原有的数学教学观念具有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持久性,所以仍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数学教学观念,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材把知识“灌”给学生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停留在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为了升学率,教师的目光只关注几个尖子生,对中等生及学困生只作一般性的要求,甚至不闻不问。

(2)教学过程存在偏差

新教材的内容丰富,涉猎面广,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把握好教学要求,忽视了“双基”教学,肆意拔高,于是,原来的了解内容被拔高为理解、掌握,原来的观察、猜想题被当成观察、猜想、证明、运用题来给学生完成,初一阶段的说理题被变为严格的演绎证明题,从而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自信。另外,实施新教材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时髦、新颖、情景化,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教师讲得少,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多,由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参差不齐,结果尖子生的学习效果好,而中等生和学困生则因为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差,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没有探究的时间,更没有讲话的机会,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差,而就在教师发现学生问题的时候,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不管学生的数学发展情况如何,都要强制性地进行同样的训练,结果中等生和学困生是赶鸭子上架,不堪重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产生厌学的情绪而放弃学习。

3.劣质教辅用书的误导

使用新教材后,各家书店及大小出版商们,都打着“新课标”的旗号,送来了形形的教辅用书和试卷,其中有不少是围绕“新课标”、体现新理念的好资料,但也有许多是粗制滥造的,是在短时间内简单拼凑而成的,于是偏题、怪题、拼凑题、错题在一份资料里到处都是,初二、初三学生做的题给初一学生做,高中的知识点拿来给初一学生探究,初一试题的阅读量是越来越大,这对本来阅读理解能力有限的初一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见到阅读量大的题目,连看都不看,干脆放弃。

二、对数学教师的几点建议

1.注重观念的更新

(1)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师身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上,知识是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平台,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个人的知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大大增加。正是由于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师的评价观念的更新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考试只能是评价的一种形式,教师如果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教材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淡化分数的概念,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在新教材中,有一些数学问题情境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去改教材,改成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3.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

(1)处理好能力与“双基”的关系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习内容中,强调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但没有取消“双基”的意思,事实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而言,“双基”就是基础,“双基”不能在追求时髦、花样、新颖的教学情境下而削弱,只有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才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2)处理好摈弃与继承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案例:使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制作一个有盖的正方体,如何才能使正方体的容积最大?这道题目需要学生综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等才能解答出来,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要不断的推理、反思。这道题目实际性非常强,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但是一个人有很难完成,所以就会产生合作交流的想法。学生一边动手一边计算,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答该题。

策略:(1)合理分组;(2)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不能出现形式主义,为交流而交流;(3)保证个人思考空间,要明确个人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能够提高合作交流的水平;(4)提倡学课后生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加上每个组每个学生的思维情况不一样,因此在课堂上很难保证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能交流。所以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继续合作交流。

二、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造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教会学生数学这一学科,也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造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根据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知识是在相应的背景中获得的,真实有效的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是十分有利的[4]。

案例: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00元,第二天小明将钱包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表扬小明是个好孩子,并且交小明写一份“失物招领启示”,方便失主认领。请你帮助小明写一份“失物招领启示”。对于这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兴趣很高!有的同学说:“今天我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00元,请失主速来认领。”有的学生反对:“万一有人冒领怎么办,真正的失主才着急。”有的学生认为:“今天我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速来认领。”在这样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增加不少,使学生面对数字的时候不在那么烦躁。

策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概念,要创造条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数学现象。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创造的情境必须是来源于生活,如果情境只是一种假设,学生在心理就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既然不会发生,更不会与我有关,既然与我无关,那这道题就没有现实意义。所以说,一定要注重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

三、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事实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越多,有效教学的时间就会越长,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许多学生因敬生畏,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案例:初一上册教材中,有《展开与折叠》这一课,距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有一位平时不喜欢问问题、性格文静的女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你今天讲的内容我没听明白,特别是搞不清楚正方体展开后,平面图形的规律,该怎么办?教师首先不能呵斥这位女学生,其次要耐心的讲解,直到她弄明白这个问题,最后还要表扬她这种治学的精神,鼓励她以及其他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在向这位女学生耐心讲解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有师生芥蒂,做到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耐心听讲她的困惑以及想法,将自己看做是一个学生。

策略: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批评反而要表扬,倾听、补充、完善学生的想法、意见[5]。只有这样,师生交流起来才不会有心理顾忌,才能互相启发,才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四、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学习成绩的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励和引导学生进步和发展。

案例:小强现在读初二,学习数学成绩一般,基本上每次考试都能及格,但是都不到80分;但是小强在体育项目上表现优异,尤其是篮球、足球,曾带领全班拿下年级第一。另外一位同学叫小白,数学考试成绩特别棒,经常进全校前三,但是不热爱运动,体育成绩勉强及格。对待这两位同学,小强文化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体育素质很强;小白则恰好相反。作为教师,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两位学生。告诉他们现在是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你们都表现的很不错,但是要学会取长补短,做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策略:教师应该建立一种激励的评价机制,不能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就否定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人格魅力。要告诉学生,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才,都有他的优秀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能以偏概全否定一个人。只要他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就,他就是成功者。

五.结语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家庭情况、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炳元.试论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大改变[J].新课程(中学),20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