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詹天佑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詹天佑读后感

篇1

读了 《詹天佑》这篇文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铁路工程专家。1878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想要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篇2

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毕业赠言小詹天佑读后感衬的

夕阳的余辉透过霞云,洒在江心,形成一线闪烁的金斑。詹天佑读后感衬的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母校,家乡的变化,感恩父母福建省莆田

篇3

詹天佑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认真学习,都是为了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而我们呢?我们难道就因为出生在这太平盛世,有着祖国的关爱,有着父母的宠爱,有着优良的学习环境,而不认真读书,甚至不愿意读书!我为此感到羞愧,不是因为我自己,而是因为那些认不真读书的同学感到羞愧。

这样做是热爱祖国吗?这就是振兴中华吗?这是作为爱国者所该做的吗?不是!那些认不真读书的同学,你们对得起日夜为你操劳,分秒疼爱你的父母吗?对得起祖国、老师的栽培吗?对得起六十多年前为振兴中华,为了解放全中国而洒尽鲜血,失去生命的革命先烈吗?对不起!

若你还认为自己是中华儿女,就应该以学习为己任,学习知识,长大以后可以振兴我中华,建设我中华,回到中国的唐朝盛世,让中国成为天下第一大国。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自主创新

引言

自主创新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大胆进行语文实践,主动地、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善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积极提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使自身的个性得到发展与张扬的学习活动。

1、语文阅读的主要目标

1.1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语言

新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语文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要求达到:“一是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达到读懂课文意思的目的。二是对语言的品味,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涵盖全文,初读时,让学生读书思考: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学生细读后,可回顾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如詹天佑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专业方面,表现了出众的才能并取得了非凡的工作成就,所以他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也是“爱国”的工程师,是因为他不怕困难,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这些表现了詹天佑有祟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想象,有自己的语言和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直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总之,在理解与表达中,体现灵活与机智。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

2、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的教学步骤和要求

2.1确定学习目标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而且这些学习目标的设定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统一的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

2.2激发阅读动机

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可以采用阅读兴趣激发、问题情境诱导、反馈评价鼓励、设置积极课堂环境等手段。当然,培养正确阅读动机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往往不是凭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积极的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而产生学习需要。

2.3学生阅读学习材料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后,就让学生根据目标和任务进行阅读,但是自主阅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看书,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系统阅读文本,独立获取知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合理安排自主阅读时间,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要适当的给以辅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知识后,让学生自主阅读。

3、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有效性保证策略

3.1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

教师积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老师在精彩的细节处,给予点拨,给学生以启迪的作用,这样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开动脑筋全面地理解课文。

3.2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以自愿为原则鼓励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优秀读物放在班级的图书角,这样大家可以充分地利用图书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并多组织学生畅谈读书体会,珍视体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图书角展示优秀的读后感,这样不仅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而且也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从而使阅读和写作成为班级里的风尚。

3.3培养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终身受益。而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乐于阅读、勤于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那么组织自主式阅读教学就轻而易举了。自主式阅读教学要确保有效,任务驱动是基础,小组讨论是手段,老师对全班的调控是保障,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为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3.4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现代的新课程教学观主张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得而不是被动,而自主的阅读正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去获取。自主阅读的感受同样也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主体来说有较明确的要求或指向,要求主体去探索、去体验。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活动中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充分考虑主体的个体差异,从学生以个人实践为参照的经验为起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他们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人。阅读教学的开放性除了呈现在学校课堂上,还可指向自然开放、社会的开放和生活的开放,以最终构建大语文教学观。在阅读教学中,教者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营造开放的教学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维和情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在相互合作中来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方法及流程。阅读教学同样也强调读悟写行四环节的结合,其中读写结合要创新,悟行结合也要创新,由读写到悟行也要创新,这创新就是教者在阅读教学活动上的创新。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迁移性,逐步发展,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

4、结语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面对全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换课堂主体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阅读和讨论作为组织课堂活动的主线,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式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高克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J].文科教学探索.2006.(4).

篇5

一、基础知识(35%)

1、 书写端正,卷面整洁。(3分)

2、 看拼音写词语。(8分)

méng lóng yuān wǎng dǒu sǒu jiē zhǒng mó jiān

( ) ( ) ( ) ( )

sì nüè yùn niàng diào yàn bǎi zhé bù náo

( ) ( ) ( ) ( )

3、 读一读,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 shǔ shù )得( dé de )清颗数( shǔ shù ),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 fēn fèn )量。

4、 查字典填空。(4分)

如果你在阅读报纸时遇到“苑”字不认识,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 )。如果你在写作文时要用到“造诣”的“诣”字,但一时忘了该怎么写,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 )。

5、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流不息()烛夜游 香味四( )再接再()

()经风霜()荡然无存三年五( )盛气()人

6、 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恰当的词语。(3分)

(1)以前,我读书时很粗心,常常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的身上。()

(2)明天要去春游,小军兴奋极了,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3)看到小李汗水已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大家劝他休息一会儿再干。()

7、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其中有三个错别字、两个用错的标点和一个病句)。(5分)

6月1日早上,我穿着漂亮的衣服和喜悦地心情,来到学校大礼堂欢度自己的节日,我想;这样幸福的

童年难到不该真惜吗。

8、 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 改成把字句:

我用旧毛衣包好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 改成转述的形式: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我才交出来。”

(3) 改成陈述句: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二、阅读(32%)

(一) 课内阅读(共12分)

1、 按课文内容和要求答题。(4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了。

(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 着自己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 着自己的喜悦。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

2、 根据提示的三个词语,写出相对应的诗句。(3分)

(1)李白 潭水 情谊 , 。

(2)讽刺 汴州 暖风 , 。

3、 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詹天佑经常勉(历 励 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蜜 秘),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话不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 碧 璧)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1) 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打“√”。(2分)

(2) 用“//”把这段话划分成两层。(1分)

(3) 詹天佑说的话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2分)

4、 阅读文章,按要求答题。(共20分)

我似乎长大了

——读《养花》有感

灯光下,我打开语文书,一个醒目的题目映入我的眼帘:《养花》。我再一看作者,竟是我国作家老舍。我读过老舍的许多文章 在老舍写的文章里 总含有深刻的道理 那么 养花 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我 (pò bù jí dài)地看下去

初读课文,难免对一些句子不理解,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老舍写这句话,仅仅是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吗?我又将课文读了几遍,细细 (zuó mo)了好久,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不劳动,连养花这点儿小事都干不了,何况做其他事情呢?想到这儿,我的脸不由得热了,这句话好像是指着我说的。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但我是空有大志,却不愿动手练习写文章。现在想来,直觉得 (cán kuì)万分,不动脑又不动手,不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这能当作家吗?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只空想,手和脑不劳动,就可能真的当一名“坐家”了!我觉得老舍文中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句话确实是真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如“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这一段,我开始也不明白。老舍写《养花》这篇文章为什么还写伤心事呢?经过反复思索,我才明白:连养花都有伤心的时候,那么生活中该有多少伤心事呀?由此,我想到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不能因为有一两次打击,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一点,我是有亲身感受的。一至四年级时,我是班里的中队干部,一直被评为“三好学生”,经常受老师表扬,可称得上是事事顺心,处处如意。那时,天真的我成天无忧无虑,十分高兴。可是到了五年级,有一次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紧接着考试成绩又不太理想,于是就悲观、失望了。读了这篇课文,我全身不禁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心情格外舒畅。

读了这篇文章,我似乎长大了,懂得了许多许多……的确,这篇课文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1、 给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分)

2、 在文中的空格里,根据拼音写出所缺的词语。(3分)

3、 在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按课文内容填写句子。(2分)

4、 这篇短文的开头主要写 以引起下文;结尾主要写

以总结全文。(2分)

5、提示:读后感的主要特点是先写所读文章的有关语句,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并举自己的例子说明。(10分)

(1)第二自然段先写有关语句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

举的事例是:

(2)第三自然段先写的有关语句是什么?从这一点出发写出了自己怎样的感想?举了什么事例说明?

三、作文(33%)

(一) 写通知(3分)

新风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准备6月26日下午第二课后召开中队长会议,讨论假期活动计划,地点在六(2)班教室。请你以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写一个通知。

(二) 作文。(30%)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就

提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使自己感到高兴、伤心、委屈、气愤或惭愧的事情,请你从中任选一件写下来。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篇6

鉴赏清明文化 同唱“感恩协奏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无论是以扫墓的传统方式寄托哀思,还是移风易俗、创新形式来祭奠先人,最感人的莫过于夹带其中的感恩情愫。这也是清明节被称为中国“感恩节”的原因。以清明为题材的风俗、典故、诗词为感恩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我校坚持以“鉴赏清明”为主题,家校同唱可以感动学生心灵的“感恩协奏曲”。

一是家校同唱“传统曲调”。以座谈会、恳谈会等方式和家委会一起沟通、探讨清明感恩教育活动,集思广益;以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方式。讲述“扫墓”、“寒食禁火”等风俗的由来。

二是师生共奏“经典韵律”。围绕“文化清明”的不同主题,动员教师和家长精心搜集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校园媒体进行传播,让师生领略清明文化的魅力;凸显“感恩清明”等不同主题,发挥图书室、校园网的作用,以读后感、佳句摘抄、感恩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品味;组织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等多学科教师,把课堂放到烈士陵园、博物馆、档案馆等地,结合一定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通过查清明起源、写踏青游记、诵清明诗文等,给学生构建起一个形象、立体的清明节,让他们了解清明文化。

三是班队自谱“主题节奏”。各班队积极向全体师生征集活动主题和方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清明感恩文化;在清明节前后模拟古代清明节体育活动,让校园春季健身大课间充满浓浓的“清明印记”:确定主题后或板报,或书画,或诵读,借助丰富的活动方式引导师生尽情感受清明特有的感恩文化。

激活清明教材共奏“生命交响曲”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及仁人志士的传统节日。我校以“追忆清明”为题材,在挖掘清明节内涵上下工夫,通过设置拓展课或渗透到基础性课程等探索,精心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追忆忠魂的同时深化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让传统文化元素自然漫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缅怀先烈、祭奠祖先、感恩思源、立德树人,让学生全面感受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意蕴。

一是巧用“追忆教材”。将清明节的主题活动与《詹天佑》《圆明园》《一定要争气》等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展评观后感等方式,引导师生认识生命价值,激发爱国热情。

二是活用“追忆作品”。在观看经典影片、阅读经典读物后,以“学英烈,做模范少年”主题队会活动、“革命先辈记心中”故事会等形式,缅怀先烈。

三是上好“生命课程”。发挥校园网络、雏鹰电视台等媒体优势,根据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生命教育视频,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历程,了解生命是怎么来的,根植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创新清明实践

齐唱“思源进行曲”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为充分利用好清明时节的感恩教育资源,我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精心描绘“思源画卷”。在领略春天景致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悄然转化成“感恩之举”。

一是用心吟唱“孝心旋律”。以“缅怀革命先烈,践行清明感恩”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报告会、观看战争纪实片,让学生直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树立责任观念和感恩意识:通过给老师一个自信笑脸、一节快乐课堂、一份满意答卷,给同学一个建议、一次鼓励、一次赞赏,帮父母捶背、晾衣、拖地,给他人让座、指路、推车等细微小事,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落实感恩言行,循序渐进地拓展其感恩行为。

篇7

一、基本情况及学情分析

我班本学期共有学生30+1人,其中男同学17人,女同学14人。通过上学年的教育教学,我班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班级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多数的同学上进心更强了,语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留下了遗憾。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争取把我班的语文教学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二、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三、教材分析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本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增选了《草虫的村落》、《怀念母亲》、《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

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的读写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辩论、朗诵、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另一方面,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扩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

2、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

(四)习作教学

1、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

2、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3、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2、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

3、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

4、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

五、教学措施

本期语文教学,我本着“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原则。首先,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把握教材内容,深入思考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注重课堂艺术。本学期,我们五校协作体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继续本着“合作共赢”的教学思路,分工合作备课,每个人认真备好自己的一个单元课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注重引导,注重培养能力,课后认真反思,努力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

其次,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激励机制。狠抓中上等生的管理和训练,使他们逐渐转变或接近上等生,从而激励班上的优生;同时,让中等生的进步激励后进生的进步。班中的中等生与学因生之间的差距本来不大,但通过努力,中等生有了提高,必然促使后进生也要加倍努力,才能把原距离保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这条纽带。教学中,要清楚知道:了解学生不能单一的从学校里掌握学生的情况,还应当充分与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情况出发,从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综合了解学生情况,从而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全面获取学生的信息,真正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一纽带作用。

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