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薪酬设计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企业薪酬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

篇1

关键词:薪酬制度;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薪酬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的管理做了如下深人探究。

一、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关键在于企业能否留得住人才,进而企业能否留得住人才的关键又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薪酬管理制度合理与否。可见,薪酬管理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薪酬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依照一定的规则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考核标准、支付水平及要素构成进行确定和调整的管理过程。具体来讲,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就薪酬体系设计、薪酬结构设计、薪酬调整情况及特殊员工薪酬水平等做出科学的决策;第二,薪酬管理作为一种持续的管理过程,应该坚持就薪酬计划、薪酬预算、薪酬发放等问题积极与员工交流沟通,吸取员工建议;第三,通过各种反馈,评价薪酬系统自身的有效性,并不断予以完善。

三、薪酬的功能

所谓薪酬指的是员工被企业雇佣之后,为弥补其付出而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收人和福利待遇等报酬。薪酬在现代企业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对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激励效应。薪酬水平的高低、薪酬结构是否合理都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企业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

当员工受到薪酬的激励时,工作积极性会大大提升,进而会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相应地企业会给员工更高的报酬。如果员工评价结果是公平的,那么其会感觉的到满意,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将满意程度体现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工作,接着取得更好地业绩,形成一个良性的“薪酬一激励”循环。

四、不同职类人员的薪酬构成

以往,企业不同职类人员的薪酬构成是不同的,即传统的薪酬体系是基于职位的。然而,这种按照职位来确定员工薪酬构成的做法不利于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现代企业中薪酬的确定更加倾向于基于员工绩效评价的弹性薪酬体系。笔者认为,当前虽然我们以绩效考核的方式确定薪酬是主流做法,但是依照职位来确定薪酬构成的做法也有其合理之处,如何有效地将二者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有助于企业薪酬体系的合理设计和实施。

五、薪酬制度的设计

既然薪酬的主要功能在于员工激励,那么文章主要就激励性薪酬制度的设计分析如下:

1.薪酬制度的设计要结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脱离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薪酬制度必然会导致企业员工凝聚力的下降。

2.薪酬制度的设计要坚持全面、有效的原则。上文已经提及,薪酬不只是包含货币形式的报酬,它还包括晋升、培训、工作环境和氛围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而且有时精神方面的激励更加有效。因此,在薪酬制度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内外薪酬制度的有效结合,保证薪酬制度的有效性。

3.薪酬制度的设计要坚持科学规划,杜绝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在企业薪酬制度设计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应当予以杜绝。因为不同的人员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在企业员工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较低,但是他们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部分员工来讲,归属感、成就感及社会地位等因素往往是其发挥自我才智的重要动力,但是上述因素都是以丰厚的薪酬为前提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可以设计结构工资制,如股票期权制、年薪制等等。

六、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

同样,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也应该以激励为宗旨,具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强化基本工资的激励性。通常来讲,基本工资是企业普通员工关注的重点,所以企业应该强化基本薪的激励成分。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将基本工资与员工绩效挂钩,将其分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非固定部分则主要依照员工绩效来确定。这样以来,企业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非固定部分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效率,基本工资的激励作用得以发挥。

2.合理地使用奖励薪酬。当员工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或者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时,企业会向其支付额外的报酬,即奖励薪酬。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将奖励薪酬以基本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员工,使得奖励薪酬的激励作用转为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奖罚严明,充分地运用奖励薪酬的激励作用,做到合理地、灵活地使用奖励薪酬。

3.采取弹性的福利政策。完善的福利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好的福利项目不仅能够方便员工,而且还能为其节省税收支出,提高企业声誉。

七、薪酬体系实施需注意的方面

薪酬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保证薪酬幅度的扁平化。处于同一薪酬级别的员工数量增加,但同一级别的员工其薪酬数额相差幅度变大。“宽波段”的薪酬制度比较灵活,每一名员工的具体收人可根据当年的业绩弹性处理,有利于员工创新性的发挥,激发员工不断开发自我潜能的积极性。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管理创新

一、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企业员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可获得相应的报酬,在为企业创造财富价值的同时,理所应当的要向企业索取同等的经济保障。如果想要维持好企业同员工之间的平等关系,就需要按照以下几点原则来开展薪酬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员工所获得薪酬待遇要能够基本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其次,企业员工要能够通过薪酬来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并得到进修与培训的机会;最后,企业员工应利用薪酬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等。

(二)为企业增加活力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创新是现代企业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意识与能力,管理者要为企业内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来保证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同理,良好的薪酬管理同样也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优秀人才长时间的留在企业内部,同时还可以将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当中。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可知,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全面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与国际接轨,创新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理念

截止到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所盛行的薪酬管理理念为——宽带薪酬设计理念,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在最近几年来达到了国内企业的熟知与认可,并且开始逐渐的进入到我国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系中。简单一些解释,宽带薪酬设计理念所指的即为,在企业内部运用少数大跨度的工资范围来替代原有多数小跨度的工资范围,将之前十几个薪酬级别压缩为几个,取消明显的薪酬等级。与此同时,压缩后的薪酬等级所对应的薪酬幅度要相对拉大,继而形成崭新的薪酬管理流程。此种薪酬管理系统中,“带”所指的是工资级别,“宽带”则是工资待遇的浮动范围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从国外引进的宽带薪酬设计理念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在我国,如果是员工满意度较高的企业,则完全没有进行此种变革的必要,如果盲目跟风甚至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宽带薪酬设计理念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准,那么则会对此种管理理念的推广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并不适用于此种薪酬管理方案。

(二)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创新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战略

目前,国内的很多现代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苦恼,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标准上调容易,但一旦遭遇一些变动,想要将薪酬标准降下来会非常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大批员工同时离职的情况,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导致此种情况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如下的两个方面,首先,企业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忽略了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员工并没将自身的未来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合二为一,过于追求企业所承诺的短期薪酬激励。基于此,在日后的薪酬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添加动态薪酬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内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灵活性。动态薪酬模式的核心之处在于,企业员工的薪酬会随着行业市场、个人业绩、综合能力的发展来动态变化,一方面能够让企业根据薪酬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整改,另一方面则可以为企业员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并且为人力资源的培训规划提供真实的参考意见。

(三)适应市场现状,创新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现代企业必须要对薪酬战略进行重新思考与规划,找到自身的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同时结合行业市场变化来加大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的创新力度。首先,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方案的创新。现代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改革以等价交易为核心的薪酬管理方案,全面贯彻并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做法如下:增加人力资源薪酬中的奖励比例;运用技能付酬与绩效付酬来替代工作量付酬;针对企业内部的普通员工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对于高技能人才与骨干人才则要采用“谈判工资制度”,尤其是针对管理层骨干,要在保证其基本工资待遇的同时,尝试推行股票期权与股份薪酬,以此来发挥出薪酬待遇的长期激励价值。其次,人力资源薪酬制度的创新。公平合理化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够大幅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可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付出工作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创造出一支高竞争力的优秀团队,让企业在行业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基于此,现代企业要继续践行朝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政企不分的管理局面,在创新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力度,早日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良好局面。最后,人力资源福利方式的创新。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都已经对传统的福利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将福利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的关联到一起。为了将薪酬福利的价值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企业管理者要将福利与员工的个人业绩相互结合,不再过分强调福利待遇的“人人有份”,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正视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通过此种方式来降低福利成本,提高福利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激励;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45-01

一、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于薪酬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

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来自宏观市场环境方面的威胁,也面临着来自其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通货膨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价格的上升太高了其生产经营的成本,内部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其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和规范化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视力度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职能模块的薪酬管理制度的落后和缺乏激励性造成了诸多的关联性经营管理问题。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新的状况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其在薪酬管理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视和管理:薪酬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发展战略方向规划的理性思考之上,更多地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表现出来并增强其对于战略实现的支持力度,基于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力分析的基本数据作为基础来设置薪酬管理的具体属性和参数,注重模糊薪酬的应用范围领域和比例,这几个方面是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弱点和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二、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薪酬设计缺乏合理性、薪酬的激励作用不强、薪酬管理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从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历程上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相关方面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较2005年提升了约38.5%,增长速度保持了强劲势头。归纳总结起来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方向和规划的理性思考和全面统筹,使得其薪酬管理从总体上说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实施和执行的支持力度不高。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其重要的制度和保障,而目前从其地位和实施效果上来看并未体现出来,由于薪酬管理缺乏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和统筹,使得诸如短期经济效益水平给薪酬管理带来的波动幅度相当大,另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得非常脆弱,结果造成了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较多的短期利益博弈行为。

第二,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薪酬设计科学方法依据的深刻解读和全面了解,使得其薪酬设计中重要属性和参数的设置没有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作为基础,其公平性公正性得到了怀疑。据相关方面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底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中约有超过57%的企业中没有基本的岗位职责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考核工作,由于这些基础工作的缺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薪酬设计缺乏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从而使得薪酬管理体系中相关重要属性和参数的取值范围其公平性公正性等受到了挑战。

第三,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模糊薪酬的作用特征和应用范围领域等的深入思考,使得其薪酬管理中模糊薪酬的应用和实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并进而给其他管理环节带来了诸多伤害。中小企业的模糊薪酬的应用和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其薪酬管理混乱的一个标志,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但起不到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还损害了相当一部分岗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来看还对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产生了伤害。

三、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于薪酬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应该加强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方向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解读,按照其发展和实施的要求来进行总体薪酬管理方案的设计,以增强和提升其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和效能。薪酬管理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职能和职责之一,也是中小企业有效挖掘内部潜力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为此在薪酬管理方案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任务的分解为基础,将其要求和标准有机地融入到薪酬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中来,以通过薪酬方案的优化调整来带动和促进企业整个战略的实现。

第二,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行为模式来进行薪酬管理中重要属性和参数的设置工作,以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为基础增强员工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岗位职能和岗位胜任能力是薪酬设计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薪酬设计的关键和重点,而要准确地进行岗位职责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就必须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运作需求进行细化和职责细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岗位职责以及岗位职责完成状况的考核细则等问题。

第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应该注意模糊薪酬的应用环境和应用范围的分析,尽量减少模糊薪酬应用的领域范围和主观性。从中小企业模糊薪酬应用的实践上来看,其发挥的作用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模糊薪酬的存在是由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缺失引起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规范化就必须减少模糊薪酬的应用范围和领域,直至最终取消模糊薪酬。

四、总结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必须从下面几个问题和方面来加以考虑和关注,即其薪酬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必须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和关注为基本出发点,薪酬设计中具体的属性和参数设置必须以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为基本依据,薪酬组成结构中要控制模糊薪酬的应用范围领域和幅度比率。本文认为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丽芬.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4

关键词:发展型 企业 薪酬 体系 设计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薪酬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制定薪酬目标、设计薪酬框架、调整薪酬空间,选择加薪幅度、奖金分配计算等都采用量化措施,科学有据。

2. 艺术性原则。薪酬设计要平衡公司和员工的期望值,公司需要员工多出效益,员工需要回报,薪酬设计和管理的艺术性就是要在二者间寻找平衡。

3. 连续性原则。发展型企业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员工薪酬增加、减少或结构调整都应在原有薪酬总水平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保持连续性和可追朔性,妥善管理每位员工的薪酬档案,记录员工薪酬轨迹。

4.公平性原则。包括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外部公平是指公司员工所获得的报酬比得上其他公司类似工作员工的报酬;内部公平是指公司薪酬结构而支付的报酬。实践表明,内部公平的程度对员工士气的影响比外部公平大得多,薪酬设计应将内部公平性以科学的差别体现出来,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

5. 参与性原则。薪酬管理让每一个人了解薪酬制定的原则、宗旨及相关的政策,让员工充分参与,知道薪酬是自己对公司贡献的结果, 公司只是设计一种员工与公司期望值同向的制度。公平的薪酬再现了管理者对员工工作期间内的贡献是否肯定,充分体现了薪酬、激励、期望值、员工尊重之间的关系,保障公司高效运作。

二、发展型薪酬设计模式

发展型企业薪酬设计与其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定位、人才结构、资金实力、薪酬预算紧密关联。

1.企业创业期

企业初创期即期显性总额模式,薪酬设计按工作分析和员工技能为基础。创业阶段,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扩张,在扩建新厂房、增加新设备方面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企业急需关键性人才加盟实施差异化战略。因此,企业会给关键岗位人才支付高薪,采取领先薪酬策略,对一般岗位员工支付跟随薪酬策略。聘用关键性人才偏爱粗放型的薪酬谈判模式,以较高的货币化薪酬总额提升公司的薪酬竞争优势,提高员工初始满意度,充分吸引人才。若薪酬水平高于市场平均值30-50%以上,可吸引一些能快速适应公司文化和业务需求的人才加盟。部分企业甚至将法定福利如社会保险等折算到薪酬总额中,使其成为为显现薪酬,为实现“高薪引才”战略保驾护航,为企业快速成长积累人才。创业期薪酬设计可定义为“即期显性总额模式”,以工作和岗位为主,兼顾应聘人员技能和特长,人员聘用时约定较高的固定薪酬,以达到员工初始满足感强,工作积极性好,工作成效显著的薪酬激励效果。公司根据员工综合表现给予年终双薪等低额奖金即可有效激励员工在下一年度的工作热情。这种薪酬模式福利较少,员工加薪渠道主要为升职,只能在2-3年内起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2.企业成长期

企业成长期即弹性多元竞争模式,以岗位价值、人力资本、个人和团队绩效等元素为基础。成长阶段,企业资金实力增强,倾向于有竞争力、领先于市场的薪酬策略。一方面,现有员工工作能力逐年提高,薪酬期望值增加,对行业薪酬的了解扩大,对公司薪酬结构了解清楚,对“即期显性薪酬模式”的满意度逐渐减少,希望薪酬体系明确公平,希望福利体系逐渐健全。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发展,公司人员越来越多,单靠员工入职时谈判薪酬的模式随意性过大,薪酬过低留不住人才,薪酬过高易导致“空降兵”现象,不利于薪酬激励。所以,薪酬设计应调整为成长期模式。成长期薪酬设计可定义为“弹性多元竞争模式”,设计方案可保持现有员工薪酬总收入增长5%-10%的基础上,有效分解员工薪酬组成结构,考虑以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并重的方式留住高端人才,注重薪酬体系的公平性,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分阶段实施各种福利,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这种模式既考虑员工短期利益,也考虑员工长期绩效;既有个人因素的评价,又有岗位因素,工作价值,整体贡献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薪酬支付可从多方面体现,多元素增长,激励员工多元化努力。这种薪酬模式成为公司留人、用人、激励人、形成公司自有企业文化的关键,有效克服了仅靠“升职加薪”的困局,为稳定人才队伍提供了保障。

3.企业成熟期

企业成熟期即福利优先薪酬模式,薪酬设计以员工潜能和价值开发为基础。成熟阶段,企业获取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并有机会实施与内外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施跟随于市场或领先于市场的薪酬策略。企业的基本工资与市场平均水平相当,绩效工资比例较高,福利较好,致力于留住优秀人才。成熟期薪酬可定义为“福利优先薪酬模式”,设计方案是在适度调整“弹性多元竞争模式”的要素基础上,加大绩效考核比例,分等级、分步骤实行有竞争力的福利保障措施和长效激励机制,有效激励优秀人才,为把公司建设成为精简、高效、高福利的一流团队而设计。成熟期薪酬设计是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以高层管理目标为重点,注重建立内部一致性的薪酬体系,努力为员工创造公平有竞争力的工作环境。成熟企业的员工薪酬体系=保障工资+岗位工资+资历工资+月绩效+年绩效+社会保险

三、发展型薪酬设计模式优势

1.激励功能增强。发展企业薪酬体系设计路径将绩效工资的比例由创业期的30%提升到40%,完善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公司奖励的多维度考评体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搭配恰当,相得益彰,既用正强化激励,又用负强化鞭策,既注重长期年终绩效,更注重短期月度绩效,薪酬体系更加科学。

2.更注重公平性。创业期薪酬体系是建立在市场协议的基础上,缺乏内部一致性的公平考量。随着公司的发展,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性逐渐凸显。设计固定工资既以客观岗位价值定薪,又以个人背景定薪,避免了主观随意性。薪点制计算资历工资,保证了公平性,绩效工资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薪酬体系更公平。

3.突出部门团队价值。新体系更注重团队的整体绩效,在年度和月度考核中把员工奖金和部门绩效挂钩,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励团队协同力,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4.有助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新体系关注员工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等学习型元素,并给予相应报酬。这种设计能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支持公司长远发展。

5.动静结合机制更具激励性。其中,保障工资随政府文件调整;岗位工资中,岗升薪升,岗降薪降;资历工资中,学历、职称、工龄变化引起薪酬调整;绩效工资随绩效考核而变化。员工的薪酬可灵活变化,正激励则升,负激励则降,薪酬弹性激励明显,关键在于成本控制和考核公平。

6.分阶段柔性调整更具可操作性。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可调整相关参数,以适应公司不同的发展需求,薪酬调整的空间和结构比较柔性,可操作性强。如果企业成长速度较快,企业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绩效和自身综合资质挂钩,高潜能、高绩效员工公司增长较快。员工一方面觉得薪酬纳税比例较高,另一方面也不满足于货币性激励,而更渴望培训、考察、旅游、学习、自我发展等各种非货币性激励。企业管理者应着手启动下阶段薪酬设计方案,如“福利领先薪酬模式”,增加个性化福利,有针对性地规划员工职业通道,全面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忠诚度和企业归属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创业、成长到成熟期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选择薪酬目的,优化薪酬结构,发挥薪酬优势,规避薪酬劣势,有效调整工资、奖金、福利等分配模式和比例。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企业;薪酬设计;公平性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企业来说,薪酬设计科学、公平,就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否则会造成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危机。企业只有注重薪酬设计的公平性,才能发挥薪酬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作用。

一、企业薪酬及薪酬设计的公平性

1、薪酬及其构成

(1)薪酬:薪酬是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报酬,用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具体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股票期权等。

(2)薪酬构成:从狭义的角度看,薪酬是指个人获得的以工资、奖金以及其他金钱或实物形式支付的劳动回报。广义的薪酬包括经济性的报酬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经济性报酬指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和假期等;非经济性报酬包括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

2、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社会比较理论。这个理论主要讨论薪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员工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工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横向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另一种为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酬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得报酬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会认为公平。

中国古语云:“不患寡,患不均”。其实在企业里,员工永远都在抱怨薪水低,而真正造成人才流失的,却往往是由于不公平。西方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也认为只有在员工感觉到“公平”的情况下,员工才会受到强有力的激励。

什么是公平呢?作为员工是不是每个人拿同样的工资,享受同样的待遇就实现了公平呢?虽然表面看来每个人的工作机会是平等的、公平的;但是每个人拥有的知识量、能力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更应该公平的体现这种差别,这才是公平,每个人拿相同的工资看来是公平的,但是这种绝对公平就意味着绝对不公平,因为它忽略了能力、努力和绩效的差别。

二、影响企业薪酬设计公平性的相关因素

1、内部公平与薪酬设计

所谓内部公平就是薪酬政策中的内部一致性,也就是说组织内部各成员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内部公平的准则依据不是从事这个工作的员工个人特征,而是工作本身。这意味着组织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作的内容为基础,或者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要求的复杂程度为基础,当然也可以是工作内容或技能要求的某种组合。总之,内部公平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贡献大小支付报酬。

2、外部公平与薪酬设计

外部公平性即外部竞争性,也就是薪酬与团队外、群体外的人进行比较。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的大小。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更进一步说,将一个组织所有成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与另外一家企业的员工平均薪酬水平进行比较意义越来越小,薪酬外部竞争性的比较基础更多地落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类似职位方面,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企业的层面上。

3、员工个人公平与薪酬设计

员工个人之间的公平性要求组织内部每个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各自对组织的贡献相匹配,强调员工个人特征对薪酬决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的薪酬政策还应该反映员工个人方面的差异。

三、解决企业薪酬设计公平性的对策

根据影响薪酬设计公平性的相关因素,企业设计薪酬体系时,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

1、理顺薪酬体系,建立多元化分配机制 转贴于

理顺薪酬体系,建立适合企业自己的多元化分配机制。不管以前什么人有什么薪酬制度,根据现在工作状况、能力、岗位重新进行薪酬分配。可在实行岗位工资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特殊性,建立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分配机制,实行分类管理,采取相应的薪酬结构和工资形式,并运用不同手段进行调控以有效激励各类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通过岗位评价,确定岗位工资

每个岗位对于单位的贡献率都不一样,每个岗位对单位效益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实行所谓的“公平分配”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挫伤了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长了工作中的消极性,薪酬分配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都没有得到发挥,使企业管理陷入困境。

要通过岗位评价对企业所有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首先确定岗位数,再选择可比较的因素,如技能、努力、责任、工作条件等对岗位进行相对重要程度排序,然后确定不同岗位的岗位工资。通过岗位评价确定岗位工资,可以消除单位很大一部分内部不公平。而且使得企业能够对关键岗位设计关键薪酬,这样可以把关键岗位的人员留住,而对于那些岗位层次相对较低的人员,企业通过保证他们的基本既得利益,而使这部分人员相对稳定,

3、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员工充分参与薪酬设计的过程

企业要给予员工选择薪酬形式和参与薪酬系统设计的机会;公开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计算方法,使员工了解薪酬决策的程序以判断其合理性。同时,主管要与下属做好有关薪酬结果的沟通,对薪酬结果给予清晰、合理的解释,这样就能够减少员工的抱怨,消除员工的猜疑与误解,让员工从内心认同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内部公平感。

4、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保证绩效考评过程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将考评结果作为员工工资收入、调动、晋升、培训的重要依据。

5、提高薪酬外部竞争性

企业付给员工的薪酬数额应该根据劳动力市场价格来决定,同一行业、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不同企业中类似岗位的薪酬水平应在竞争对手之上,就能够增强企业在吸引员工方面的竞争力,但是这样同时增加了人力成本。所以企业在制定薪酬时应参考劳动力市场价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并根据市场中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

薪酬设计中的公平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公平,因此要想实现公平,一个重要的途径就在于建立较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群体在实现企业宗旨的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它强调企业应该“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它通过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灌输,来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薪酬设计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一环,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一个具有激励性的、体现公平理论的薪酬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但其根本来说在于要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杜晓力,屠庆忠.关于薪酬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01).

[2] 姚德超.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的核心理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9.(09).

[3] 王爱华,张玺,冀卫.企业薪酬管理模式探索[J].煤矿现代化,2010.(01).

篇6

关键词 薪酬管理 适度弹性 战略导向

1小企业薪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制度不规范、弹性差。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却存在种种问题。很多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弹性差主要指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在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总体上表现出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以及员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起伏的现象。

(2)忽视非经济性报酬的运用。很多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不够重视员工的非经济性报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非经济性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学习与进步的机会、挑战性工作、就业的保障性、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经济性报酬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非经济性报酬则是对员工的关怀,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有些企业的薪酬待遇虽然不低,但员工呆久了之后普遍都有工作没有精力、缺乏激情的现象,这就是企业没有重视非经济性报酬的运用,员工缺乏精神激励的原因造成的。

(3)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原则、透明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

(4)对薪酬设计的程序公平关注不够。一般地说,小企业的管理者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诸层次,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设计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他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相当,或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相当,员工自然心里有数,薪酬体系的设计是黑箱操作还是白箱操作并不重要。因此,在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把精力放在研发产品、抢占市场上,而对薪酬框架选择了黑箱操作。

2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参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1)小企业非经济性报酬的运用。员工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员工所希望获得的除了物质薪酬外,还希望得到精神薪酬,也就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薪酬,如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个人发展的机会、关怀、赞赏、尊重等。尤其是对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精神薪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相当大的关系。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因为在大型国有企业中没有发展机会而愿意进入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小企业如果能在精神薪酬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者应了解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的员工,对于工作安全、家庭照顾、发展潜力、培训机会等不同的需求程度。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亩保障员工精神薪酬的实现。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物质薪酬的同时,给予精神薪酬更多的关注,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 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

(2)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公平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着眼于分配的结果性公平,即个人可见的报酬的数量和分配的公平。但后来人们研究发现,程序上的公平也非常重要。薪酬程序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薪酬制度内容、员工公平感受、激励行为和企业绩效能否形成一个良性传递过程。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薪酬体系架构中,必须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以此来作为整个薪酬体系架构的“灵魂”所在。

(3)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国内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4)导入动态的战略导向原则。薪酬的战略导向,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此原则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理性、前瞻性的支撑。它在关注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比如,有些企业将产品开发部门定位为其发展战略瓶颈部门,并特别为该部门高素质人力资源吸纳、滞留、潜质提升设置了薪酬水平“无上限”的薪酬特区。这是薪酬设计战略导向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

总之,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所以小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以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10).

[3] 滕兴乐.浅析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4] 张霞.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4).

篇7

关键词:薪酬 激励 设计

Abstract: the salary is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employee job satisfaction and thu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work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centives, also is the enterprise to attract and retain key talent. The enterprise salary design is undeserved, wil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s strategy and corporate culture, and even affect the enterprise daily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So how do the salary design i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s facing a new task. This article on the current enterprise salary design issues, from its origin,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salary design, and the design difficulty were discussed, aim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salary design.

Key words: compens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薪酬的含义

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回报的总和。薪酬包括物质回报(硬报酬)和非物质回报(软报酬)两个部分。我们通常把物质回报称为薪酬,也就是说薪酬是因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而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的货币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工资、分红、福利等。直接货币收入构成了薪酬的主系统,用以维护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本文所称薪酬指硬报酬中的直接货币收入。

二、薪酬设计动因

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如果将资金比喻为企业运行的血液,硬件设施比喻为支撑企业的骨骼,那么员工就是构成企业感知世界的器官。这些器官的灵敏度、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持续创造价值。自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体现出管理观念的不断进步,也更体现出人的重要性。经济学中讲究利益驱动,也就是说人有了利益的驱使才能有动力去做某事,如果这种利益可望而不可及,他的积极性就会因失去信心,而受挫,进而伤及动力。所以利益的设计要在挑战性与可行性之间进行权衡。权衡得当,事半功倍;权衡不当,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三、薪酬设计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以遵守法律为基本前提。主要体现在与公平就业机会相关的法律规定、与最低工资制相关的法律条款、与员工福利保障相关的法律条款上。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全面了解与薪酬相关的法律环境,是进行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前提。

2、合理性原则

西方管理学的激励理论认为只有在员工感觉到“公平”的情况下,员工才会受到强有力的激励。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忠诚”的企业员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世界文化的融合,这种所谓“忠诚”的员工越来越少。因此薪酬设计的公平与否已成为我国企业在薪酬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奖励和惩罚会直接影响激励效果。一般来说,奖励要大张旗鼓地公开,惩罚要尽量在私下处理,这样有助于管理层赢得员工的信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3、整体性原则

考核员工的绩效,应该先按责任或权限,由高到低对部门考核,然后再进行绩效分解。根据分解结果,决定奖惩范围与大小。目前,我国企业在制定薪酬体系时,大多考虑企业当期的各项财务指标,如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率等,而对于关系企业长期发展的经济行为的考核要求很少,导致了部门与员工的短期行为,形成企业内部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分割,最终影响企业价值的创造。因此,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要强调整体的利益和各部门及不同员工之间的协调,选择恰当的绩效考核指标最为关键。既要能够有效地衡量各部门与员工的绩效,又要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四、薪酬设计制度

1、监督机制

从监督机制理论分析,由于所处的环境、地位、风险不同,所以企业所有者与员工之间就会存在利益矛盾,尤其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来讲,所有者可以通过各种激励与监督来降低支付给员工的成本,而增加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从保护员工的利益出发,员工反过来也应该可以监督所有者,尤其是在薪酬问题上员工也应该有充分的监督权。所有者与员工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和谐发展、持续获利。由于员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长期以来得不到保障,这一原则一直难以得到贯彻执行。保密的薪酬制度不仅使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还损害了公平性原则。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员工要求保护自身利益,要求获得相应的信息知情权。薪酬制度的透明化正是应运而生的。从最近的资料来看,支持薪酬透明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薪酬透明化可以使监督机制得到最彻底的推行。在这种透明的环境里,有助于全面监督的实现;更能有效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公平原则;更能督促企业改进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更有助于统合企业各种优势资源,更加积极的创造价值。

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重要依据,对实现薪酬科学合理、相对公平的分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绩效考核应该能够在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各部门、各员工对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贡献程度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效能,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分为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多年以来大多企业采用以利润为基础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由于这种指标存在短期化显著、可操纵性强的缺点,所以促使人们把目光转向非财务指标。其中最著名的观点就是平衡计分卡,它把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从顾客、内部业务流程、财务、学习与创新四个角度来全面衡量绩效。当然这种观点还不完善,比如这四个方面各自的比例问题等。但是毕竟它可以体现出企业绩效考核的全面性、战略性与前瞻性,是以前的任何绩效考核系统难以企及的。

此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绩效考评程序,及时兑现与考评结果相联系的薪酬分配方案。否则,再好的绩效考核系统也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

五、薪酬设计步骤

薪酬设计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项:

1、理清公司的战略目标、战略决策以及人事理念、政策。

2、调查外界或同行业薪酬水平。

3、决定本公司的薪酬政策。

4、设计薪酬结构。

5、主管及专业技术薪酬。

6、年终奖金

7、调薪政策。

8、福利制度。

9、将以上有关薪酬体系整理成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

六、薪酬设计难点

1、以学历作为制定薪酬的依据,一方面体现出企业对知识与素质的认可,另一方面也鼓励员工积极学习新知识,提高素养。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综合素质对竞争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从一个角度看,薪酬设计的这种方法迎合了社会需求。但是,这种设计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学历有时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或者说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不能用来衡量他对企业的贡献。这也就决定了学历不能担当决定薪酬高低的主要依据,只能作为参考指标。

2、基于职称来为薪酬定位。一般来说,职称越高的员工,综合素质越强,同时他负担的风险也越大,因此根据职称来确定其报酬,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这种定位往往会产生无论员工的素质高低,职位的重要度都很高的效果。这种定位必须做到“重要的岗位由完全胜任的人才来担任”,即“人职匹配”。然而,如果薪酬设计单独以这种定位依据,会助长员工盲目追求职称、不顾自身修养的短视行为。

3、以员工的技能来作为薪酬设计的标准。这种定位的假设条件是“所有的员工是均质”的,即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按经典管理理论来说属于“Y理论”范畴。然而,在实践中此种定薪方式难见成效,最常见的情况便是员工 “出工不出力”,他有能力、有水平,但就是不发挥,于是出现了价格定位与实际价值的背离,从而导致员工的价格大于价值的现象,违背薪酬设计的初衷。4、基于业绩的薪酬定位。从理论上说,这种薪酬定位模式更合理些,但在实施该方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为员工定薪酬之前,首先要考核公司整体的绩效,然后再考核部门的绩效,最后才考核个人的绩效,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员工的整体意识,也有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从薪酬理论的发展过程看,现代企业的薪酬,既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货币形式的报酬,还包括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精神方面的激励。长期使用物质做为薪酬起不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时,企业应该将目光转向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创建有针对性的薪酬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地调动员工创造价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陶莉.张力 薪酬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论文关键词】内部公平性;外部一致性;薪酬设计

一、我国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管理的员工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国企的薪酬制度,仍没有完全摆脱平均主义的影响,工资的多少与变动和员工的行政级别、年龄、职称等关联性很大,员工的绩效好坏并没有在回报中真正体现,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2.薪酬管理的外部一致性有待加强。国有企业不够重视薪酬调查,对同一类岗位的市场价格,以及竞争对手的价格不尽了解。各岗位的固定工资没有反应本身的市场价值,更多的是考虑原有的行政级别。

3.薪酬结构存在缺陷,内部公平性较差。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级别的岗位,其固定收入和变动收入的关系应该如何,同一职级但不同职位的薪酬应该如何处理好在宽带薪酬中的位置,职位晋升之后应该做何种薪酬定位,大都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国企业付出的薪水常常是不低的,但员工却感觉不到。

4.缺乏薪酬沟通与反馈,企业未能使员工完全理解薪酬目标。在国企薪酬管理的问题中,还有一部分是源于对薪酬管理理念本身的不理解。由于不理解员工往往会片面看待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一些方式和现象,对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式产生误解。国企应该加强对员工观念的培训,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使员工真正理解企业薪酬管理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实行建立良好基础,更加有效的实现薪酬管理的真正激励作用。

二、薪酬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1.员工理解与参与。权变理论认为员工对薪酬要求因人而异,因而采用传统的全体员工同意报酬模式不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让员工参与,员工了解怎样选择报酬,让员工在与其利益相关的工作领域担任设计者决策者,而不是被动角色,这种机会本身就是满足高层次需要的内在报酬因素,有着内在激励的作用。

2.坚持外部一致性,内部公平性原则。薪酬制度要想发挥其激励作用,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好的薪酬方案一定是公平的,国有企业薪酬设计必须反应岗位责任和能力大小,也就是薪酬差别必须合理。职位评价和分析是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的基础,做好职位分析和评价也就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

3.对员工的激励性。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挂钩使员工与企业建立命运共同提,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最大限度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增加激励性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其中来自于工作本身的责任感,成功感,荣誉感是相对较为持久有效的。

三、以合理的薪酬设计,解决薪酬管理中部分问题

1.制定薪酬政策—明确薪酬战略。国有企业的决策者在制定薪酬战略时,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企业的战略发展意图和目标是否清晰:本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需要什么人;最适合国有企业的薪酬政策应有哪些;目前企业的薪酬政策中哪些是明显不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成本如何控制;如何分配利润;有没有可供参照的各类行业设计模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面对和解决出现问题等。

2.职务说明书—描述各职务常规的工作方法。职务说明书要注意以战略为导向,强调之位与组织流程之间的有机衔接。职位分析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与组织变革相适应,与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相衔接来推动职位分析与薪酬管理的结合。

3.岗位价值分析—确定薪资因素及评价方法。岗位评估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岗位评估确定每个职位的特点和价值,然后根据职位评估的结果把职位排序并确定每个职位的价值,然后确定职位工资标准

4.设定薪资结构—描绘出企业薪资结构图。设计结构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职位对公司比较重要;哪些职位市场稀缺程度高;哪些职位满意度低:哪些员工流动率高等问题,然后选择决定采用何种薪酬结构。

5.外部薪酬调查—了解地区及行业状况。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都应进行适时的薪资调查。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的,然后划定调查对象的范围,选择合适有效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薪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使薪酬水平与同行业水平一致。

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薪酬;制度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58年,属国有大型综合施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机电安装、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施工,在全国各地有20多家分支机构,公司组织架构自下而上由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构成。从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薪酬设置情况看,对职位和级别的高低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普通员工,尤其是项目经营者和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薪酬缺乏竞争性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回报。薪酬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从内部公平性来看,薪酬结构的设置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项目经营者的薪酬与项目普通职工的平均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国内其它同行标准(一般在3倍左右,而国内其它同行一般在5倍左右)。核心员工、关键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基本没什么差距),激励作用很小。项目作业的工作场所一般都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工期紧,经常存在节假日加班情况。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差,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等原因,使得职工的相对可支配收入显得更少。

2、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环境的差别,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工作环境差别大(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项目本身)。有的项目在城镇,无论物业生活条件或者精神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好,有的项目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利,甚至不通水,不通电,条件极其不好。所以劳动环境差别相当大。另外,对项目本身来说,项目工程量有大有小,工期有长有短,对项目作业者,尤其是经营者来说,完成一个项目所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同的。

施工项目一般在开工的前后期工作任务小,而在中期工作任务大。所以项目薪酬的设置应考虑工作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固有的薪酬结构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一旦薪酬标准定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是这一个标准,降低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3、部分岗位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目前该公司项目薪酬结构在工资水平方面,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低级职位是领先型。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中高级职位是落后型。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如图1所示(人民币元/月)

4、项目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项目经理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的大小、好坏,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不能把经营者等同于一般的员工或管理者。

按照薪酬理论责权对等的原则,应对项目经理实行有别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制度,体现出薪酬的激励性。但我们从前面企业对项目的薪酬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出,项目经理的薪酬设计并没有完全与项目经理的贡献大小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应,这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的年薪总额太低,只有普通员工的2.5—3.5倍,显然与项目经理的贡献不成比例。虽然,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资设置依据了项目的大小来制定标准,但是工资标准制定的来源是在控制工资总量的前提下,这只是体现出了一种控制功能而非激励功能.

5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收入差距过小,不能完全反映个人能力

岗薪工资制的分配方式重点突出岗位劳动要素的作用,而在对项目人员不同性质岗位的薪酬设置时,对于操作岗、管理岗、专业人员采取了基本统一的薪酬设计模式。结构基本相同,形式单一。公司的工资曲线是趋于平滑的,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是引起关键劳动岗位、优秀员工不满和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6.薪酬设计及运作中缺乏沟通.导致结果公平与程序性公平问题并存

公司对项目薪酬制度的制定或薪酬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依据其上级的薪酬分配政策,除效益工资外,项目部自主制定的权限相当有限,大多数只是被动执行而已。而对于效益工资的分配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单位领导和薪酬管理部门的事,而普通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方案,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对薪酬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造成了基层员工对于企业薪酬制度的不了解、不理解。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薪酬制度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环,它既是企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其它制度的影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就该公司来说,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公司同其他许多企业一样,虽然在理论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真正重视。在薪酬设计方面,更多的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设置理念,既把薪酬简单的看成一种劳动所得和保障因素,没有意识到薪酬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尤其是没有把企业的重要人才,如一线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当作资本来看待。具体体现在薪酬的设计存在着“平衡”的思想,各个岗位薪酬设置的高低也缺乏真正的论证,更没有职工的参与。

许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薪酬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对薪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按劳取酬,不能够理解和接受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能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提高到合理的水平,这给薪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些很好的方案制定了也不能很好实施。这样的结果使一些贡献比较大的员工、核心员工失去了积极性。

另外,该公司的薪酬管理整体上仍然是“粗放”管理,已经不适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现代薪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需设各种岗位十多个,每个岗位的劳动强度,复杂性及责任大小各有不同,而该企业对这些项目普通员工岗位的工资界定只是泛泛的一个标准,比如高于70元/天等等,而没有真正的对这些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而作出比较切合实际,且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工资标准。造成很大一部分劳动强度大,责任重的岗位无人问津,而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却人满为患。

当然,要对这些岗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并且用于实践是有很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薪酬制度逐渐趋于合理。

4、忽视项目本身的环境差别对薪酬的影响

公司每年完成的施工产值都在28个亿左右,大大小小的项目部一般在200个左右,这些项目部又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个项目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在繁华的市区,有的就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的甚至在偏远地区之中。环境的不同,造成同一种工作岗位完成同样的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也有所不同。所以,项目岗位工资的设置也应该考虑环境因素的差别。

篇10

[论文关键词]国营企业;薪酬体系;收入分配制度

一、目前国有企业员工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总额控制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目前,政府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工资总量进行调控,有两个不高于的规定,但是在这个规定幅度内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总额往往是呈刚性无规律增长的局面。这种薪酬总量的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思路,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薪酬刚性是很多国企都面临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人工成本过高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也会增加员工的惰性,因为一旦薪酬水平提高以后,就不用担心收入会降低。

(二)在员工薪酬分配公平性处理上缺乏合理系统的方法

据调查,不公平的感觉是被提到的最频繁的引起工作不满意的根源,因而公平理论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中更加突显其重要性。国有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不满主要表现为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和个人激励性,主要体现在:

1.对内没有很好的回答和明晰为什么付酬的薪酬理念。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不同职位的价值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平均主义大锅饭或论资排辈现象。

2.国有企业薪酬外部竞争性的问题主要是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国有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

3.国有企业薪酬个人激励性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薪酬激励手段不足,激励方式不合理。激励性不足首先表现在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不能有效地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其次是在薪酬的表现形式和发放方式上存在激励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三)薪酬结构复杂,缺乏系统性

国有企业往往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薪酬项目,各个项目之间缺少内在关系,薪酬体系缺乏理念基础,给管理带来很大麻烦。比如某国企的薪酬体系中,岗位重要性、工作年限、技术职称、职务等级、所在地区等等都是决定员工收入的因素,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员工的薪酬水平。单就“年工工资”而言,这一项目就分四类:企业工龄、军队工龄、改制工龄(被该企业兼并后企业员工的工龄)、社会工龄,并根据不同的工龄段设置了不同标准,可以说该企业在制定薪酬体系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并力图囊括所有能够影响薪酬的要素。但几次的工资改革和调整,却引起了员工越来越多的不满。每个企业都知道薪酬的重要性,员工对此也特别关注,为了顾及所有人,企业在薪酬设计时往往面面俱到,试图包括所有能够影响员工收入的因素,但选择太多跟没有选择一样,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哪个因素都未能强调,使企业倡导的价值分配理念难以落到员工薪酬分配上。

(四)晋升通道单一,管理独木桥

这是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升到管理岗位,工资、奖金一般都只能维持大致固定的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但是管理岗位毕竟有限,更多的还是专业类岗位。所以,为了提高收入,员工都紧紧盯着管理岗位,希望自己能挤过管理独木桥。然而,管理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特殊的要求,在自己专业领域发挥出色的员工并不一定是更好的管理者。

二、设计薪酬体系的基本程序

薪酬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不能只靠文字的堆砌和闭门造车的思考来完成薪酬体系的设计。笔者认为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一)合理而详尽的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是企业薪酬管理的基础。岗位分析也可称为工作分析或岗位描述,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日志法等手段,对企业所设的各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执行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等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形成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岗位分析是一项基础工作,分析活动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员工及其主管上级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来完成。员工的工资都是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任职要求等紧密相连的。因此,科学而合理地分配薪酬必须同员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要求所确立的该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相适应。这个价值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得来的,它能够从基本上保证薪酬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是破除平均主义的必要手段。

(二)公平合理的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是在对企业中存在的所有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法、排序法、要素比较法和要素点值法等方法对岗位进行排序的过程。

岗位评价是新型薪酬管理体系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时就必须进行岗位评价。

(三)薪酬市场调查

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是对企业薪酬水平与同行业、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价格相比较是否平衡的要求。企业的薪酬体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薪酬体系设计之初进行详细的薪酬市场调查,摸清行情,相机而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薪酬体系的激励性和吸引力,才能真正发挥双刃剑的作用。

(四)薪酬方案的草拟

在完成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掌握了详尽的资料之后,才能进行薪酬方案的草拟工作。薪酬体系方案的草拟就是要对各项资料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开始薪酬体系的书面设计工作。

(五)方案的测评

薪酬方案草拟结束后,不能立刻进行实施,必须对草案进行认真的测评。测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运行的方式来检验草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预测薪酬草案的双刃剑作用是否能够很好地发挥。

(六)方案的宣传和执行

经过认真测评以后,应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整,然后就可以对薪酬方案进行必要的宣传或培训。薪酬方案不仅要得到企业中高层的支持,更应该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经过充分的宣传、沟通和培训,薪酬方案即可进入执行阶段。

(七)反馈及修正

薪酬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和修正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薪酬制度长期、有效实施。另外,对薪酬体系和薪酬水平进行定期的调整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公平性是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薪酬制度首先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公平的薪酬才是有激励作用的薪酬。但公平不是平均,真正公平的薪酬应该体现在个人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三个方面。

所谓个人公平就是员工对自己的贡献和得到的薪酬感到满意。在某种程度上讲,薪酬即是企业对员工工作和贡献的一种承认,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也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一种决定因素。

所谓内部公平就是员工的薪酬在企业内部贡献度及工作绩效与薪酬之间关系的公平性。内部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等贡献度及同等工作绩效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即无论是正式工还是聘用工),他们的薪酬应该对等,不能有歧视性的差别。二是不同贡献度岗位的薪酬差异应与其贡献度的差异相对应,不能刻意地制造岗位等级差异。

外部公平是指企业的薪酬水平相对于本地区、同行业内在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企业必须在能够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的薪酬水平上增加一份激励薪酬,以保证这份工作是该员工所能找到的最高工资。这样,一旦员工失去这份工作,将很难在社会上找到相似收入的工作。因此,一旦员工失去工作,就承担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珍惜这份工作,努力完成工作要求。外部公平要求公司的整体工资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上,同时对于市场紧缺人才实行特殊的激励政策,并关注岗位技能在人才市场上的通用性。

(二)应充分认识到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经营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对薪酬的重要性及其双刃剑作用有清醒的认识。正如“得到的取决于付出的”一样,“付出的依赖于得到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条重要定理。现在,薪酬不再被看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而是应该被看作一种完成组织目标的强有力的工具,看成企业用人留人的有效的晴雨表。

要充分认识到薪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就必须对薪酬进行正确的定位。薪酬能为企业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任何一家企业的薪酬设计以及管理过程都是建立在对此问题回答基础上,而许多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出现失误往往都是由于未能认真思考及对待这一问题。从薪酬管理的实践来看,唯薪酬论和薪酬无用论都是片面的,都是不正确的。

因此,一方面要承认,较高的薪酬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尤其低收入者和文化素质不高的人还是有较明显的激励作用的。但在另一方面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企业中的高素质人才而言,“金钱不是万能的”,加薪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同样遵循边际收益递增然后递减的规律。而减薪之前更要考虑稳定性的因素。

(三)薪酬制度的设计必须处理好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

薪酬的激励作用是大家都承认的,但如何处理好薪酬体系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要处理好薪酬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笔者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全面地认识薪酬的范畴,薪酬不仅仅是工资,它应该是包括各类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奖金、职务消费、各类补贴、各类福利的一个整体系统。

2.在设计薪酬方案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公平性。公平性是好的薪酬方案激励性和竞争性的基础。

3.在处理薪酬各部分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对各类工资、奖金、职务消费就应该按岗位和贡献的不同拉开差距,而对于各类福利就应该平等,不能在企业内部人为地制造森严的等级。

(四)薪酬的设计要处理好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员工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同时,不断地引进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在设计企业薪酬体系时,既要体现对老员工历史贡献的认同,又要注意避免过分的新老员工薪酬差异造成新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和人才的流失。

(五)薪酬的设计要注意克服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效果较差的问题

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尤其要注意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然而“金钱不是万能的”,如何克服薪酬在激励方面表现出来的手段单一和效果较差的问题是薪酬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员工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应取决于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员工在当前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业绩。然而,许多企业既没有认真细致的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也没有明白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所以拉开薪酬差距的想法也就成了一种空想,薪酬的激励作用仍然没有发挥出来。

(六)企业的薪酬制度调整要在维护稳定的前提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