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篇1

第一,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准确。

语言是一门艺术,通过训练要做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语言前后连贯,语序合理,表意准确到位,没有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错误。例如:“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一句中“处心积虑”的用法是错误的,没有辨析词的感彩,应改为“呕心沥血”等。要做到准确,就应该理解词语的词性、词义,正确辨析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及语气,叙述时要保持话题的统一,要正确辨析材料的真伪等。

第二,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表情达意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是指用尽量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效果。语言宜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不刻意雕琢。例如:“任局长从事治安工作离现在已整整二十年了。”一句中,“离现在”是多余的,没有使语言表达做到“简”。再如:“学校阅览室要求,必须在三十日前去归还所借的图书。”一句中“前去”读后有歧义,没有做到“明”。“明”反映了表达效果的要求,所说的话应该让人明白、清楚,不产生歧义。要做到简明,就需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去掉用词的重复、嗦、意思含糊不清,要注意语句结构的合理。

第三,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语言表达得体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语体要求等,正确的使用语言,遣词造句要适应具体的语言环境。例如:“魏乡长,我们百姓都很欣赏你的领导才能。”一句中,“百姓”没有根据特定的对象而误用“赏识” 一词,若能改为“欣赏”或者“佩服”就恰当了。要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应考虑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上下文的精神,考虑到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考虑到文章体裁的特点等因素。

第四,语言训练中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形象生动。

人们常说作文要“文质兼美”,“质”可以理解为文章的立意,“文”就应该说是文章的语言,二者都要“美”才能算得上好文章。作文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文采,这是其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作文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呢?

首先,语言表达中要适当运用排比、比喻、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巧妙引用优美的歌词、诗句、名言、警句等,借以加强文采。例如:描写秋天盛开景象时,有的人会直接说“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的竞相开放”,也有人会这样写“那是什么?缀满了山坡的野亲亲热热的簇拥在一起。”显然,后者借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盛开的景象,而且也把写活了,富有了人的感彩。

其次,语言表达中要注意抒写真感情、真体验,不去说空话、大话、假话。文章不是无情物,如果写作中做到了写真情实感,就会使文章语言生动,有个性,有创新,一定给读者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例如:写作《理解》一文时,一位同学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在我们的人生中,善于以己度人,善于宽容,便会达到一种默契,在这默契中,相信别人的善与美,守住自己的纯与真,完善自己,也完善别人,这就够了。不必去强求别人的理解,也不必非要理解别人。”这种对于理解的认识是源于小作者内心的,由于抒写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而文章的语言便显得形象生动,情真而感人了。

篇2

(1)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根据课程计划,现在学校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后都有“口语交际”,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个环节的教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口语交际,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训练。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围绕这句话来说一句话,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出示事物,让学生产生的兴趣,使他们树立信心,由不说到敢说,从乱说到说好。

(2)注重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低年级学生有一个年龄特征――瞬时记忆。他们记忆快,遗忘也快。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加引导,多给鼓励,留给学生思维的余地。多用“别慌,慢慢来”、“再说一遍,老师相信你能说好的”等话语,引导学生大胆、正确的回答问题,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把学生的答案加以整理通顺,让学生跟着说一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

(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善于发现“闪光点”。教育是爱的共鸣,“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浆”。只有付出真挚的师爱才会有真诚的回报,才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有了情感学生才不怕老师,才会和老师交流。而交流的过程,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一个好机会。本班有一个学生的性格有些孤僻,不愿与其他学生谈话、游戏。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每天穿戴十分整齐。课间,我就坐到他身旁,问“是谁给你洗的衣服呀?真干净!”他低头回答我说:“是妈妈。”……开始我问一句,他答一句,渐渐地,他肯告诉我他家里的一切,我也把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告诉了他。通过长期交谈,我们成了朋友,他也爱说话了。有时放学,他还会等我一起回家。我借此机会,鼓励他多和其他同学交往。现在,课堂上他回答问题积极了;课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和同学游戏的身影。

(4)创设交际情景,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生动、逼真的情景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新大纲在口语交际训练上提出这样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发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大纲要求,针对教材实际,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语言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语言交际的热情。

篇3

关键词:问题思维;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拓展思维的方法

1.进行扩句训练

2.仿写训练

3.片段写作训练

尤其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不仅能巩固已有知识,学生也容易写、乐意写。

(1)根据已有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展开扩写。

如:《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续写。

如:在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续写“下课之后”或“散学以后”。

(3)猜想补写。

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4)特定的场景描写。

①给定一个具体的意境。如:进教室的瞬间、大雨中前行、深夜古巷。

②根据给定词语写一段话。如:爷爷、橘子、傍晚、嬉笑、哭泣。

③给定一个感情基调。如:写一个“以乐景写哀情”的场景。

(5)刻画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借助对人物描写所用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正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手法。

4.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感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表述,这就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忙修改,老师更应该给予点评加以鼓励。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成小作文。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1.推陈出新训练法

(1)观察:感觉全新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由于光线变化而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感受,优美而又富有科学性。如果没有平时对自然景物变化细致入微的观察,断然写不出如此美妙诱人的文字来。

(2)积累:材料翻新

积累材料才会翻新,才会有话可说,才会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才会有思如泉涌不择地汩汩而出的基础,才不会在老材料堆里兜

圈子。

(3)思考:观点创新

《赤兔之死》这篇考场满分作文曾轰动全国。凡读过《三国演义》的没有不知道吕布坐骑赤兔宝马的,可把赤兔马与诚信联系起来,借赤兔言诚信,这位考生却是第一人。善于思考才会有观点的创新,观点创新才能调动人们潜意识中似曾相识的东西,使之喷涌而出,震撼人们的心灵。

(4)提纯:语言求新

例如: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急不可耐地跑到了十八岁,父亲极不情愿地走到了五十岁。

(5)借鉴:技法革新

请看白居易的一首诗:《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至,时闻折竹声。”白诗写雪很别致。由于写的是夜间之雪,所以不能直接写。①作者采用侧面烘托:“冷”知雪至,“明”知雪厚,“折”知雪大。②调动感觉:一句为触觉,二句为视觉,四句为听觉。短短四句诗,技法独特,值得借鉴。

(6)实践:常写常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能生巧,常写才会常新。

2.聚合抽象训练法

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也就是说即使龙泉太阿也离不开磨刀石的砥砺作用,何况一般顽铁?),而训练中的砥砺,我们以三字概括(严、速、美):严,即把关从严,要求从严,决不苟且;速,即定时写作,兼顾质量,决不拖交;美,即卷面美观,工整清洁,争得青睐。

4.生疑提问训练法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总之,在语言有了丰富的积累后,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自然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没有东西可写,而是随手拈来,甚至还会精挑细选自己最想要的材料来展现自己的作文世界。

参考文献:

篇4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大量诸如"描述"、"表达"、"说明"、"解释"等词语。这足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已引起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同仁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说话的训练,帮助学生清除语言障碍,理清解题思路,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1.提供感性材料,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教师就要提供启发其思考价值的材料。

1.1 设计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科学思维的焦点"。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新,要奇,难度适中,问在学生的疑问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解简易方程》中,教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得出算式X+3=9,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X+3-3=9-3,这时教师适时提问:"减去任意一个数都能使等式不变,为什么偏偏是减3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小手如云。

1.2 借助操作。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片创造出1/2,1/4,并用彩笔涂出1/2,1/4,然后比较1/2和1/4的大小,当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1/2,1/4,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出来的,教师从学生不同的表达中,互相争辩说理的过程中,看到了学生的思维非常到位。

2.规范课堂用语,示范良好的数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的教材。数学语言是最精确的,在这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用词准确、筒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教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强,表达准确、清楚、简练。 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 ;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的形成加以艮好的影响。朱智贤教授明确指出:"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 思维和语言相比,思维是抽象的,语言是具体的,语言有形、声、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把握。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相比较,运用语言的能力易于培养和发展。

3.创造锻炼机会,循序渐进发展数学语言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1时20分=()分,因为1时=60分,60分+20分=80分,所以1时20分=(80)分。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4.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开展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4.1 看图说话。教学中可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图意学会说几句话,大概意思要说对,列式后说出列式的理由。

4.2 边做边说。如学习画角,画三角形,老师示范后让学生边画边说,画角:边说方法边动手画,这样会很好的掌握了方法和画法。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篇5

一、在说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重在形成一个说的氛围。初中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也可按照课本编排的专项写作,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还可以通过朗读、演讲、辩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说的乐趣。具体做法是:①在质疑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人讨论的交际能力。②在评议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教学模式,越来越冲破旧有的框架的束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同学的读书、答问常常主动要求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评议是训练语言表达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判断,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补充意见,同时还特别留心别人的朗读发言。③在小组探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强调合作探讨,探讨学习能够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提供机会。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探讨学习能有效地进行,在老师的组织下,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从参与、达成共识或不同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单位一起发表看法,相互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④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以及将来也是为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知识技能,只靠课堂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教师除了通过课堂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社会交往中实践。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靠在课堂中完成,但又不能局限于课堂,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根据现代人才的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话说通顺了,才能写得流畅。

二、在写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了由口语向书面语的转化,“说”得出色,关键还是语言精彩,这为“写”作好了前提准备。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得也同样精彩,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整体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成就感。具体做法是:

第一,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写作目的。要让学生明白写作能力是人的全方位能力的重要方面,是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须提高写作训练,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让学生在写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被各级报刊发表,被黑板报、广播室、油印小报、校园文学社等采用的习作稿件,要及时予以表扬,引导大家评议;有时也可以在作文课时让学生自己诵读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晒”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欣赏别人的得意之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师生们的好评时,其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喜悦又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写作的热情定会有增无减。

第三,将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训练时只需要规定个大致写作范围或若干个备选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写。讲评时不宜求全责备,只要是自己的文章,在某一方面有些新意,就要在全体同学中给予表扬。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感而发,随之而来的是消除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增强写作的兴趣。

篇6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观能动性,还培养创新精神,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所以各科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说明了通过培养朗读能力,带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 人教版 朗读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缺少生活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但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对其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其自信心、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好处。

一、从心理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知,很多学生自身的基础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只要是老师让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是需要在讲台上讲话,脸会立刻红起来,说话声音非常小,低着头不敢看人,老师提醒几次后说话声音才会大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情绪紧张。所以为了使学生的这种心理情绪降低或消除,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使得“以读促说”进行下去。

(一)暗示法。部分学生其实在课前就已经准备好,有的还向朋友讲了几遍,但是站到讲台上或者是被叫起来,就“哑口无言”,把准备的内容完全忘了。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传授给学生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暗示法,也就是将自己想形成一个债主,下面的人全都欠你的钱,想求你再宽限几天,你根本就用不着怕他们,使得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侧面的鼓励学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安慰法。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登台经历,都有第一次回答问题的经历,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介绍自己第一次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非常紧张,面红耳赤,几乎说不出话,但是现在给大家讲课不也是十分流畅等。进而鼓励学生沉着、冷静、大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使用这种心理宽慰的方法,让学生感到自己也是能做到的,进而缓解紧张情绪,使得身心得到舒展,增加自信心。

二、以读促说,用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朗读训练需规范有序的进行

朗读将书面文字变成了一种有声语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测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朗读的过程是将知识不断的储存在大脑中,大脑又对知识进行不断的细化、加工,然后在大脑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的过程。因此语言的获取是离不开朗读的,而朗读又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就教学训练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朗读训练,那么其语言表达能力就很难得到循序渐进的练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由于规范性朗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循序渐进的规范性朗读训练是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的朗读训练规范了,才能够带动学生,所以教师的口语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速快慢适中、情感鲜明适度、语气轻重相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受到强烈感染,进而有朗读的愿望。

(二)利用朗读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朗读优秀的文章不但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对语言进行积累与创新。在学生朗读文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并多思考文中的内容,判断其好坏、对错。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书本上的人物、景色、物品活起来,慢慢的沉浸到其中,品味其中的道理和内涵。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游子吟》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找一些慈母送别孩子的图片,并制作成动画,在讲课时自己先声情并茂朗读一遍,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在想象的王国中任意驰骋,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朗读几遍,结合图片讨论这首诗的意思,这样学生对这首诗的内涵感受更深了,就更能体会到教师语气的妙用,更喜欢这首诗,并渴望朗读这篇古诗。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学习以及练习,其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2.教师可以举办一些课堂朗诵比赛,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通常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小朗读比赛的方式,使得学生更积极地朗读。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比赛的方法以及内容,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要朗诵的内容,如果学生有需要,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辅导,确保学生信心十足的参加比赛。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比赛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你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有没有收获;最后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当评委,自己给自己和别人打分,分析自己得分的原因,失分的原因,然后相互之间讨论,再轮流到讲台上发言。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得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所以各科教师要大胆创造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的各种机会,耐心、细心、精心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可一蹴而就,要有打长久战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甘跃旗.谈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的几点做法【J】,2010(26)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表达能力;教学策略

新时期背景下,语言的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人才不可缺少的社会技能,实际上表达能力不仅只是说话那么简单,它蕴含着许多表达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思想行为的体现,而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而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够重视对初中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由此本文对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针对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人的外在素质表现为自身的表达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即为语言表达,所有的交流方式均是以表达进行传递的,在现代信息发展的过程中,人才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表达能力是个人展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中的必须品。主要是一种在谈话交流过程中传达自身情感,想法,意志的能力、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个人的外在素质。人后天的表达能力可以依靠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表达能力能够体现出人的系统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表达能力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综合系统能力。人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语言轻松的优势,才能够不失自然的表达自身的情感,能够在人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自身的语言。由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需要井井有条的对学生能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科学合理且较强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

二、针对于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语文教师不够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自身的思想观念意识里已经树立了考试成绩即代表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文教师更注重在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达到高成绩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没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面对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使学校为学生进行课程安排时没有安排足够的语文教学时间,而且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尽管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却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悖,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有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需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生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不够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要较多,但是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较少,这一现象的产生于中国落后的教育体制有关,同时也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技能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这是中国大部分学生还未意识到的一点,学生不够重视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头脑意识中没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其自身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低下,依据语文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难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对于分数重视的影响,产生表达能力不重要的想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的口语训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从语文的口语训练着手。首先,积极利用好口语的基本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增设一门口语训练的课程,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运用好该课程,做好提前的准备,设计好课程细节,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上的口语训练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其次,增设阅读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做好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朗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最佳的朗读方法是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

(二)积极展开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不仅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还需需要做好学生的实际训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培养学生面对突况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自身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由此组织与社会有关的课外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心理想法,有助于学生在未来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与人际环境。

(三)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较多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实际情况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更新改善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的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想法与问题,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力的提高。

结束语

表达力不仅是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并且它能够顺应社会与经济的未来发展。由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工作重视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够在立足于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以及人际关系中。

参考文献:

[1]高虹.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J].教育探索,2010(7):63-64.

[2]康晓棠.语文教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语文建设,2016(12Z):25-26.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表达;培养

G623.2

小学语文教育为人才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将来无论踏入什么样的工作领域,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所以,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培养尤为关键。小学语文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还应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予以重视。主要就当前小学语文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进行相关探讨,并提出有效培养对策。

一、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表达

不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对一些缄默不语或说“不会”或回答错误的学生,经常是讥讽或指责,这样老师一提问,全班学生都会低着头生怕喊到自己,这无疑是错误的。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蹲下身来看孩子”,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唤醒沉睡的创造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敢疑敢问,时间长了,学生便不把回答提问当作一个“关”,这本身造就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既培养语言表达的勇气,也培养了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交朋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敢表达。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极大的影响。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其课堂语言既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也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更不能是漫无边际的神侃,而是善于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信息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感知和领悟。

传统的说法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何而来?必须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教师要多阅读、多思考,在课堂外付出辛勤的劳动。有人说:“教师对知识的迷恋会令孩子们折服。”要学生讲好普通话,教师必须讲好普通话;要学生说话注意语言美,教师必须有优美的语言。教师不能做到,学生也就不会达到应有的要求。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抓住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时间,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我们可采用的训练方法很多,如朗读、朗诵、背诵、复述、看图说话、讲故事、演讲、辩论、讨论、表演等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书,让孩子在学习中主动朗诵,主动表演,主动发言。

2.课外时间,举办多种活动,为学生表达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可利用晨会课每天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可以介绍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教师适当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组织学校升旗仪式,介绍升旗手的优点,并进行国旗下的讲话等;开通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采写校内外新闻稿件并由值周班学生轮流进行播送;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诗歌比赛、表演模拟传话、记者采访、角色表演、说新闻、介绍生活小常识等活动。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积累

良好的表达能力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教师必须加以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积累好词、好句、好短文的习惯,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语言积累从何而来?主要从阅读中来。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往往不能科学、有效地选择读物,为此,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如一些名人英雄的传记、世界名著等;有知识性较强的读物,如科幻读物等;@些读物既有益于课堂教学的巩固,又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制订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打造有利于师生和谐交流,友善互动的能够很好地锻炼语言能力的环境氛围,通过对生活场景情境的模拟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途径,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日后的更深入的学习创立一个良好的开端。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将来的发展很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丽雅.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林家梁,李爱娣.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J].教育评论,2006(11).

[3] 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32.

[4] 黄少琴.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

[5] 王雪艳.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22):245.

[6] 王福永.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训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0).

篇9

关键词: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

目前,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许多高校管理者与教职工的共识,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遗憾的是,从教务管理部门到相关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从语句不通的请假条,到不知所云的论文;从课堂发言时的扭扭捏捏,到招聘面试时的吞吞吐吐。教师及用人单位的领导们常为大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表示忧虑、惋惜。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时常常无从下笔,怯于与陌生人交谈的占31%,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仅占25%。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

一、造成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源于多个方面。

1.中学语文教育的缺陷

在程式化高考的重压下,原本鲜活的语文教育被扭曲了。例如,古人教育强调背诵,通过诵读经史子集,自然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语感。而现在引入诸多语法教育,其实无助于写作的训练,反而破坏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貌似“科学”的支离破碎的分析,让文章本身的美感丧失殆尽。应试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让不少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对语文课索然寡味,根本不听;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有的学生功利性强,认为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有的学生虽然学,也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加之以教条的方式把语文命脉的人文性与政治思想等同起来,更让语文教学“雪上加霜”。如此,隔膜生活、远离社会的语文就丧失了本应有的亲和力。学生们从小学开始,就被迫在作文中写假话,说空话,从而错过了培养独立思考、真实表达、善于沟通的良机。

2.高校培养方案的缺失

尽管许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学管理者都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也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却很少有人关注。其中的原因,一是学时问题。英语及其他公共课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专业课内容为适应社会在不停地膨胀;学生在校四年(或五年)中,受到表达方面的训练几近于无。二是师资问题。真正研究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少之又少,能够开出《表达学》类课程的更是凤毛麟角。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堂发言是学生锻炼表达的难得机会,很少主动关注学生的表达培养。三是学生的认识问题。学生很少真正接触社会,尚未了解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对自己前途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学校既缺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定性要求与定量测评,也缺乏主观上的激励机制,长此以往,便造成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

3.沉浸网络世界的缺憾

目前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学习人际交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时间及精力的投入。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一项调查显示,11.4%的学生因上网而对日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9.8%的学生发现自己依赖网络而减少了与身边朋友的交流;7.6%的学生因上网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并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低下。

二、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重视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

2.开发相关课程,完善培养体系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以社会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开发出语言表达能力系列训练课程。如有的高校在全校范围开设了语言表达艺术、名篇朗诵鉴赏等公共选修课程以及校园招聘模拟大赛等活动,都有利地激发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热情。有的学者就高校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问题提出了三大教学课程体系:基础语音类、语言艺术类、实用口语类。基础语音类的课程主要解决普通话的基础语音问题;语言艺术类主要包括演讲、朗诵等课程;实用口语类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及社会需求开设面试求职、竞选演说、主持人口语艺术、教师口语艺术、记者口语等课程。

3.寓语言能力培养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时间,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想说话、敢说话、能说话。同时,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以往的考试总是以卷面答题为主,其中又以客观题为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发展倾向于应对笔试的方面。可考虑逐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不断增加口试方面的内容。

4.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二、三课堂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是学生学习成果交流的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有形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例如学工处、团委可组织、扶持和引导相关学生社团(普通话推广协会、诗歌协会、辩论社、电影协会、演讲协会)的建设,通过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在同学中形成榜样示范力量。适时举办各种竞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模拟招聘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一年级本科生中开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专项训练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口头语言表达等语言运用技能,以此为学生搭建锻炼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学风建设和德育教育实践载体,从而达到锻炼胆识、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加强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关键词】;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一、提高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高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现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能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理论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是高校学生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他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

二、理论教学也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其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大任。然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语言表达的训练。从教师的想法上看,认为“说得太多”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方面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理论教学中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理论教学实践中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培养,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成长到“能说会道”甚至到“能言善辩”的。

三、培养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局限于语法、修辞等范围,而应突破框框,扩大语言教学内涵,增强语言教学应用性,并和思想理论、心理学、公关学、社会学等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多角度探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我经过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来完善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理论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理论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分析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理论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理论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三)国情乡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不固定,可酌情选择。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宿舍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考虑演讲姿势、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不断提高演讲水平。

(五)口试活动。几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理论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环节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考试。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