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建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建管理制度

篇1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13年12月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基建财务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财务数据至少按月并入事业大账,这是高校基建财务核算史上的重大改革,对于统一会计主体,完善报表信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基建工程的特殊性,基建财务核算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首先,大量的“内债”使工程的真实进度无法体现。在每个会计期间内基建项目的超计划情况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具体操作是在年底将“建安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中的部分支出计入“预付工程款”。为了反映基建项目的真实进程,新制度中规定在基建财务和大财务并账过程中,将“预付工程款”计入“在建工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与计划对应,各高校只能将超计划投资计入“其他应收款”,“预付工程款”中核算的是真正的预付款。工程的真实进展情况还是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其次,基建项目竣工不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大量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记入“在建工程”科目,不能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的资产已经达到了报废年限还没有办理固定资产手续,这些资产一直游离在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之外,无法真实地反映学校资产的增加及使用状况,严重的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另外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在建工程阶段的借款利息计入工程成本,工程完工后的借款利息不再计入工程成本,竣工不及时决算,财务人员只能将借款利息继续计入工程成本,这样就虚增了资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基建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基建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手段薄弱,无法对基本建设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由于缺乏制度方面的约束,高校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基建项目概算粗糙;投资规模报小建大;任意修改规划设计,边建边改;随意变更合同等。导致在竣工决算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超”现象,即超规模、超概算、超投资,预算失去作用;导致项目建设资金供应不足,延长工期,加重学校资金压力;导致基建项目竣工不能及时决算。另外,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基建项目招标活动不规范、不严谨的现象比较普遍,如肢解工程规避招标、只进行部分招标其他以增加工程量或变更设计来追加、明标暗定等。

(三)高校相关各部门配合不充分,影响基建财务管理效率。在一个基建项目的立项、融资、预算、招标、施工、监督检查、竣工审计验收及决算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如基建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以及财务处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然而,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职责、关注点及利益出发点不同,在基建工程管理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存在差别。例如基建部门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可以预先付款,而从财务部门的角度看这种不符合工程进度的付款方式会增加财务风险。财务部门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全校的资金使用兼顾各方,另一方面也不能影响基建工程的进度,只能形成“内债”来支付工程款。而这部分款项只能作为“其他应收款”支付出去,不能计入“在建工程”,不能体现工程的真实进度,影响基建部门的工作成绩。审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并不关心资金筹措和何时竣工决算移交资产等问题;资产管理部门报怨财务部门对已经使用的资产转账不够及时等等,这些情况极大地降低了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及效率。

(四)复合型基建会计人员短缺。部分高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对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重工程管理,轻财务管理”,导致对基建财务人员的不重视。目前,高校财务人员由于对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的程序、工程量计算规则、成本造价、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等基建方面的知识匮乏,并没有机会参与到基建项目的申请、立项、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去,学校也没有赋予财务人员监督管理的权利,因此只能被动地跟着基建部门的工程进度申请表支付相关成本并做账,这样就无法做到基建成本的合理性控制,无法完成财务监督控制的职责。以某大学新建学研大厦项目为例,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没有财务人员参加,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不能给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只能根据基建部门的审批单付款,工程付款过半的时候才发现本不应该计入在建工程的装修费用全部计入在建工程,在还有大量主体工程款未付的情况下,已接近预算上限,基建部门又申请调账,财务人员也只能被动接受。

二、降低基建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以上基建财务问题从内控的角度上来讲是由于财务人员并未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到基建管理过程中去,财务人员应尽可能参与、了解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并找准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等角度提出对策,以降低基建财务管理风险。另外2015年4月出台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征求意见稿)》根据基本建设项目流程,逐一排查项目建设各环节中的风险点,从防治腐败的角度出发明确防控主体,提出防控措施。其中明确了财务管理部门为防控主体的环节有资金管理、竣工决算、资金交付等。因此可以将这几个环节作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全面控制并有所侧重。

(一)事前控制。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内部控制是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基建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及会签制度等的完善,丰富基建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制度经由学校相关部门及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由纪检审、财务、基建管理、资产管理等部门共同执行并相互监督定期检查,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规范基建会计财务核算。2013年末由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基建账并入“大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指引,为了使合并后的大账在信息表达方面更加合理准确,应当在合并前将原来各个基建科目进行归集整理,并在“大账”中设立与基建相关的各类明细科目,对基建账和大财务账中的往来款进行分析,剔除重复因素后再并账。在按月并账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项目的性质、阶段、资金来源等情况谨慎并账,要保证两套账目之间会计信息匹配。对于历史遗留的长期挂账项目要积极进行清理。另外从上级主管部门的层面也要进一步统一要求加强管理,比如大部分学校基建财务设在财务部门,也有一些学校基建财务设在基建部门;部分学校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取消了基建银行账户,而有些学校基建账户仍然存在。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及时对基建财务软件进行升级,使操作更加便捷,管理更加规范。

3.加强基建财务复合型会计人员的培养。现有的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财务人员转型为基建财务人员,第二类为基建管理人员转型为基建财务人员,从来源上说都属于半路出家。如果基建财务人员不熟悉工程建设相关知识就很难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另一方面如果基建财务人员没有很好的财务专业基础尤其对大财务账务体系不够熟悉,就很难适应现行会计制度对两账定期合并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得基建财务人员不仅熟练掌握基建财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熟悉基建项目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流程、工程预算、工程招标、工程投资计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事中控制。

1.加强预算管理控制。基建项目预算大到整个项目的预算,小到每个具体合同的预算都要加强管理。首先在基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财务人员就要参与,这样在日后的支付过程中财务人员才能清楚地知道哪些项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包含的项目,才能有效地控制支出类别。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坚决杜绝肢解工程逃避招标或者部分招标的行为,设置合同的超预算红线,超出预算一定比例就要进行集体决策和审计论证。在编制学校年度预算时要努力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在实施基建工程计划时要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经费保障有力。通过加强预算控制解决“超规模、超概算、超投资”的三超问题。

2.审批程序要完整。资金管理是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最关键的控制点,要严格规范工程款项的支付程序。以工程款的支付程序为例:由施工方提出支付申请,由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负责人审核签字,甲方代表审核签字,基建处工程负责人审批,基建处处长签字,审计处相关负责人及领导签字,分管基建的校领导签字,财务处处长安排资金并签字,基建财务人员付款。基建财务人员在付款之前还要反复核对发票是否真实、合同是否完整、工程进度审批单是否连续、工程款付款进度与合同是否一致、各个环节签字人员的签字是否真实等情况。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基建、财务、资产以及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合作意识,相互沟通、相互协调,提高相互配合的工作效率。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基建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于作为未来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基建部门应当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工程完工程度信息,在中途出现的变更方案及相应的支撑材料要及时提交财务部门,邀请财务人员参与到工地例会与建设例会中,使财务部门对工程进度情况和基建管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财务部门要经常向基建和审计部门通报工程款项的支付情况,尽量避免超付,对于已经超付的,财务部门要主动与基建部门和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并且在经过审计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的审批认可后方可办理付款手续。资产管理部门对已经竣工验收的项目及时登记,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手续的资产要暂估其价值,进行管理,以避免资产流失。

(三)事后控制。

1.完工决算入账要及时。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办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为避免因时间跨度过长,基建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换岗等原因导致竣工项目资料不全、手续缺失等问题,高校应当在项目竣工后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聘请有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好项目的验收及交付手续,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合理解决基建中的遗留问题,妥善做好基建项目的收尾验收工作,有效地杜绝因竣工决算时间过久而给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提供可乘之机。验收工作结束后资产便会移交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也开始计提折旧,一方面便于资产管理,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资产的账实相符,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信。

2.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高校财务人员不能仅注重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也应当重视事后控制。高校财务人员应利用会计信息化的手段,将财务信息资料(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准确无误地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对预算决算差异进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循环系统,为下次的基建工程做好准备。S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预防腐败、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

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双重俘获

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事业组织的“俘获”主要表现为行政主管部门将公共事业组织作为其巩固和扩大既得利益的工具。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负责人与政府财务监督主体的关系来看,公共事业组织的大部分负责人都来自政府机关,具有官员身份。他们受政府委派,在公共事业组织中开展工作,与政府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公共事业组织的负责人甚至与政府财务监督主体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主管部门的“俘获”往往是以自身“被俘获”为代价的。在主管部门和社团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在社团的公关攻势下,主管部门被“俘获”了。这种“俘获”的结果必然是监督的疲软。

(二)组织缺位

在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机关是业务主管单位、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人民银行等。这些政府监督部门主体多元并存,形成了一个看似严密的财务监督网络。但从总的监督效果来看,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从理论上讲,财务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很可能会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陷入不同主体之间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尴尬状况。

(三)社会监督体系薄弱

在我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社会监督主要是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而这两种监督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新闻舆论报喜不报忧的状况虽有改善,但是新闻视角更多放在了政府和社会上,对公共事业组织这个第三部门并没有投入应有的注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氛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但是公众监督的渠道和力度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监督法规缺乏

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目前颁布和实施的有关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法规滞后,缺少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法律或法规。公共事业组织会计规范体系也存在问题。只有事业单位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没有自己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五)政府财务监督与规范管理工作存在脱节

政府监管部门财务监督工作的目标过多地集中在单纯查处公共事业组织违法违规的财务收支行为上,在改进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以及防止公共事业组织非营利性质异化上缺乏足够地重视,使得公共事业组织的政府财务监督运行系统不完备,不仅弱化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资金运行全过程实施有效财务监督的效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监管部门在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监督中的作用。

国外监督机制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英国“行政监督模式”和美国的“非管制模式”。以监督专员或慈善委员会为主的监督机制是英国的特点,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控制具有主动性特点和行政规制的特征。美国对慈善机构的政府管理实施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胡萝卜政策”是主要手段,其主要形式是税收优惠、赋予其他特权以及各级政府对慈善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大棒政策”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特权特别是税收优惠的剥夺;司法调查及相应的处罚。国外监督机制措施对我国有以下借鉴:

加强财务监管。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财务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实现的重要手段。我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对非营利性的约束。强化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

加强立法约束。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普遍重视法律与法规建设。必须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体系,提前构筑适应未来不同类型机构运行所必须的制度平台,为分类改革奠定法制基础。

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引入与完善是提高公共事业组织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之道。必须打破垄断格局,建立竞争机制,激励公共事业组织不断改善业绩,由社会来评价各个组织的业绩,由业绩来决定其发展,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立法

要抓紧制定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法,针对公共事业组织行为的实体内容进行系统的规范,增强法律规范的操作行和针对性,搞好法律体系的衔接和法律规范的配套,以使监督惩戒有法可依,确实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对现有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清理,凡过时的法律条款要予以修订或废止,不合理的和重复的要取代,冲突的要予以理顺,彻底改变把公共事业组织当作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来管理的传统做法,使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真正有法可依。

(二)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

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就是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的自律。制度化自律不仅意味着自律成为少数高尚者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使自律成为多数“理性经济人”在外部约束下唯一理性的选择。从人性和自律的形成过程看,当经常化、严密化的外力约束下的行为产生惯性并最终成为行为主体的“下意识”或“自然反应”时,他律就转化为自律,达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摆脱对道德驱动的自律的过分依赖,实现制度化的自律。

(三)完善并强化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在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督机制和客户监督机制。在公益服务的新模式中,服务对象要从单纯的受惠者转变为服务的协作生产者(co-producer)。公众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评估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自身设有的投诉热线和网站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完善客户需求的评估机制、服务提供方式设计中客户参与、客户满意成为组织追求的最终目标等,都意味着客户监督机制的强化。

(四)加强日常监督

在适当放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登记控制后,同时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组织运作期间的监督,以保证其公共责任的实现,尤其要注意以下方面: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

(五)加强市场约束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的外部制度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人为的限制公共事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这种限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分级管理所带来的地域上限制竞争。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允许设立相同或相似的社团。这种市场约束的软化造成了社团的垄断地位,客观上削弱了公共事业组织实现公共责任的外部约束。所以,适当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既可以从外部加强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又能激发公共事业组织活力,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中提高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秋兰.社会转型视域下的行政道德约束机制[J].兰州学刊,2005

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保障农业机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业机械,是指拖拉机和其他动力机械及其配套的用于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的各种作业机械。

本办法所称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是指直接驾驶、操作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是指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检验、审验、考核、牌证管理以及纠正违章行为和处理农机事故等安全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拥有、使用农业机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以下称农机监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五条上道路行驶的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道路行驶牌证的制作和核发等项工作,由省公安厅委托省农机管理局负责。

第六条农机监理人员在执法中应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佩带标志,主动出示证件。

第二章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第七条拖拉机、收获机械、农用运输机械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竿主要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

农业机械磅证统一由省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制作,分级核发。

第八条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购置后应在两个月内向所有地县级农机监理机构申请报户,经农机监理机构检验合格后办理报户手续,领取号牌和行驶证或准用证,方可投入使用。未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的农业机械不能报户。

第九条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买卖或所有权变更时,应当到所在地县级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异动登记手续。

第十条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封存、报废时,应到农机监理机构办理手续,交回号牌、行驶证或准用证。

封存和报废的农业机械不得继续使用、转让或买卖。

封存的农业机械需要启封时,应经农机监理机构检验合格后,发给原号牌、行驶证或准用证,准予复驶或作业。

第十一条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应接受农机监理扩构的年度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二条农业机械的号牌须按指定位置安装,并保持完好清晰;丢失或损坏的,应及时到农机监理机构申请补换。

第十三条农业机械应保持技术状态良好,机容整洁,安全设施齐全有效,不得擅自拼装、改型或增途。

方向盘式拖拉机挂车必须安装气刹车油刹车装置。

第十四条农业机械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应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应符合规定的检验项目及其技术要求。

(二)农用动力机械在拖带配套农机具时,必须按规定功率、转速匹配。

(三)农业机械在场院区作业或进行农副产品加工作业时应配备专用灭火器材。内燃机排气管应安装防火罩,输电导线及用电设备应符合安全防火要求。

(四)作业机械的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五)拖拉机不得从事客运。需要乘坐押运或装卸人员时,大中型拖拉机挂车不准超过3人,小型拖拉机挂车不准超过2人,并须有安全乘坐位置。

(六)履带式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讥、牵引或悬挂机具的轮式拖拉机,通过村、镇或危险地发时,应有人护送。

(七)喷施农药应有防护和防污染措施。

第十五条严禁漏油、漏水、漏电、漏气的农业机械参加作业。

第十六条城市(不包括郊区乡、镇及公路养护道班)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得购买拖拉机,使用拖拉机从事运输。

第三章驾驶和操作人员管理

第十七条驾驶和操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十八周岁;

(二)身体健康状况经乡(镇)以上医院检查合格并符合驾驶或操作要求;

(三)具有或相当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八条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上岗前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农机监理机构考核合格后,领取驾驶证或操作证,方准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驾驶员的考核,按机动车驾驶员考核标准执行;其他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人员的考核按规定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人员转籍或变更时,应到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异动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农业机械驾抚或操作人员,应摈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规程驾驶或操作各类农业机械,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时,应携带驾驶证或操作证友行驶证或准用证;

(二)不准转借、涂改或伪逢驾驶证和操作证、行驶证和准用证以及号牌;

(三)不准终农业机械交给无证人员驾驶和操作;

(四)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应与驾驶和操作证上准驾或准操作的机型相符;

(五)不准驾驶和操作安全设施不全或机件失灵的农业机械;

(六)未按规定审验或审验不合格者,不准继续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

(七)饮酒后不准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

(八)在意有妨碍安全驾驶和操作疾病或过度疲劳时,不准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

(九)在驾驶和操作产业机械时不得吸烟、饮食、闲谈或有其他妨碍安全作业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学习驾绘或操作人员应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按指定的路线、区域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实习驾驶或操作人员可按参考机型单独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

第二十二条在部队取得《中国人民驾驶执照》的退伍军人,在地方从事拖拉机驾驶工作时,须经农机监理机构进行有关科目的复验,合格后发给驾驶证。

第二十三条驾驶大中型拖拉机一年以上或小型拖拉机商年以上,方准申请增驾自走式或背负式联合收割机。

第四章违章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和农机安全驾驶和操作规程的,由农机监理机构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限期扣押农业机械牌证、驾驶证、操作证或农业机械;造成伤亡事故的,由农机监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追究责任。

在国道、省道上行驶的拖拉机的安全检查、纠正违章,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农机违章处罚决定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作出。警告、50元以下罚款,由农机监理人员当场执行。

第二十五条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赴扣押两个月以下驾驶迈或操作证;

(一)不按规定安装号牌或号牌字迹不清以及号牌丢失、损坏后不及时申请补换的;

(二)不携带驾驶证、操作证或行驶证、准用证进行驾驶和操作的;

(三)在田间、地头、场皖从事排灌、脱粒、扬场、农副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固定作业机组,无安全防护设施或没施不全的出及在场院区作业时内燃机排气管未安装防火罩的;

(四)拖拉机档泥板、牵引架、悬挂机具等非乘坐位置坐人、站人或驾驶室超员乘坐以及挂车不按规定载人的;

(五)履带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牵引和悬挂机具的轮式拖拉机通过村镇,无人护行的;

(六)对正在运转作业的机械进行清理杂物或排除故障的;

(七)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人员转籍、变更不按规定办理异动登记手续的。

第二十六条农业机械驾驶和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i可以并处扣押四个月以下驾驶证和操作证;

(一)驾驶或操作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的农业机械与驾驶证、操作证不相符合的;。

(二)不按规定参加年度审验或审验不合格仍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的;

(三)驾驶农业机械下陡坡时熄火、空档滑行的;

(四)驾驶和操作技术状况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农业机械的;

(五)饮酒后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的;

(六)学习驾驶或操作人员单独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的。

第二十七条农业机械驾驶或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扣押六个月以下驾驶证和操作证;情节严重的,处扣押六个月以上、十二个天以下驾驶证和操作证

(一)无驾驶或操作证的人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的;

(二)转借、涂改、伪造、冒领农业机械号牌、驾驶证、操作证或者使用失效的农业机械号牌、驾驶证、操作证;

(三)醉酒后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的;

(四)驾驶和操作封存或者报废的农业机械的;

(五)擅自拼装农业机械或改变原机械性能,提高农业机械转途或行驶速度的。

对非驾驶和操作人员驾驶、操作农业机械,驾驶员、操作员醉酒后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的,可以扣押机械。

第二十八条实习驾驶或操作人员在实习期间受违章处罚或发生责任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可延长实习期直至注销实习驾驶证和操作证。

第二十九条农机监理机构,监理人员作出罚款决定的,应当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押驾驶证、操作证或农业机械的。应当出具农机监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扣押凭证,否则当事人有权拒绝。

第三十条当事人对农机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申请复议。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三十一条阻碍、拒绝农机监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而未使用暴力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农机监理人员、徇私枉法、索贿受贿的,视情节轻重,由所有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篇4

2、文件的更改须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由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更改并标识,文件更改幅度较大时,予以换版。换版文件下发后,必须将原文件由行政部收回,以保证使用有效版本。

3、文件领用者,因文件丢失或者损坏需要领用新文件时,到行政部填写《文件处理单》,经常务副总审核、批准后方可领用。

4、文件管理者、文件持有者要派专人管理文件,并保持文字清晰,外来借阅者需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经常务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借阅。

5、作废文件销毁时,由该部门填写《文件处理单》,由总经理审核、批准后统一销毁。需要留用的加盖“作废留用章”后方可保留。

6、质量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由使用部门设计,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统一编号控制。质量记录表需要更改时,仍由原审批部门审批。

7、质量记录填写:要求个部门质量记录填写人员在填写时要及时、完整、自己清楚、数据准确、使用中性笔或者圆珠笔笔填写。质量记录原则上不准更改,如有失误或者计算错误时,在改动处划改并签名。

8、质量记录的借阅:外来人员借阅质量记录经常务副总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借阅,公司人员经行政部部长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

9、质量记录的管理和保存:质量记录由本部门制定专人负责保管,注意防潮、防腐、防盗、防火、防蛀、保存期按《质量记录清单》的要求实施。

10、各类质量记录由各部门指定专人手机、整理分类并装订,行政部负责归档并规定期限保存。

11、质量记录销毁:对于超过保存期的质量记录,由行政部和使用部门负责签字,包常务副总审核批准后,进行销毁并填写《质量记录销毁清单》,需要保留的记录加盖“作废保留”章后由行政部统一保存。

12、行政部对质量记录的填写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留有记录,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二)

1、 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文件是指公司的产品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

具体包括:

1) 开发计划阶段:方案设计、设计开发计划书、检验要求。

2) 开发设计阶段:原理图、印制版图、产品编程手册、机械结构图、编程器件烧写文件、可编程器件源码、硬件编程手册、软件安装包、驱动程序。

3) 产品调试阶段:产品调试手册、产品焊装明细表、设计评审记录表(原理图和印制板图)、产品调试记录。

4) 产品维护阶段:设计开发总结、软件使用手册、产品使用手册。

2、 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和数据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3、 技术文件由技术开发部等相对应部门编制,各部门应对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合理性负责。

4、 各相关负责人负责技术文件的审核和批准。

篇5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我省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1]106号)和省公安厅有关文件的精神,根据我市户政管理的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改革我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再保留农业、非农业、自理口粮及其他类型的户口性质,全市城乡居民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2002年1月1日起,新制发的居民户口簿和常住人口登记表中不再加注户口性质,在"户别"栏或其他栏目中不再打印户口性质标记,"户别"一栏一律按规定填写"家庭户"或"集体户"。原户口簿和常住人口登记表中已加盖或打印的,在日常户口管理工作中逐步予以更新。

人口信息系统中的户口类别代码采用新的编码,原户口类别代码停止使用,进行人口信息数据转换。

二、省内户口迁移,不再具有户口性质的差别。各地不得再要求提供户口性质证明,也不得在户口迁移证件中加注户口性质。

三、省际户口迁移,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迁入我市的人口,在落户时取消其农业、非农业、自理粮或其他类型的户口性质。

属本市迁往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在迁出时根据其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在迁移证件中加注农业或非农业户口性质。凡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等行业的人口,以农业户口性质迁移;从事工业、商业、服务、管理等行业的人口,以非农业户口性质迁移;原国营农场、林场、经济作物种植场职工,仍按非农业户口性质迁移;在校的大、中专(含技校)学生户口以非农业户口性质迁移。未成年的小孩迁移,属随迁的,根据其随迁亲属的户口性质迁移,单独迁移的,根据其父母所从事的职业迁移。具体的农业、非农业户口与职业划分参照见附件。

四、公安人口统计年报中有关"农业"、"非农业"人口统计,按附件所对应的职业进行统计。

五、就读于我省大、中专(含技校)院校的本市生源,入学时不需将户口迁入学校所在地。入学后,由学校统一造册,经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核定,凭《录取新生名册》和《新生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登记,毕业后,注销学校暂住登记,落实单位的应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因家庭户籍变动的,学生户口也应予随迁。

六、就读于省外大、中专(含技校)院校的本市生源,入学时仍需按国家现有规定,将户口迁往省外院校。来我市学校就读的非广东生源,入学时需将户口迁至市内,毕业后按有关规定予以迁移。

七、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取消"农转非"制度,准入条件包括:

㈠、在我市范围内购买成套商品房或自建合法住宅的,可迁入户口。商品房和自建住宅,必须是合法报批兴建的成套住宅,不包括商铺、厂房、仓库或其他用途的房产。申请入户的房产应具备入住的基本条件,并已编定了门(楼)牌号码。

购买商品房的凭房产证入户(通过银行按揭购买商品房的凭房产证复印件和相应的银行证明入户)。一套商品房只允许房产所有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落户,转让后的商品房须在原家庭户的户口全部迁出后,才可准予迁入新的家庭户。属合资购买的成套商品房,只允许其中的一个家庭入户。

㈡、外商、华侨或港澳台同胞在我市投资兴办实业或捐办公益事业,投资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捐赠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准予其境内亲属在我市落户,凭市有关部门证明办理入户手续。

㈢、外地居民前来投资兴办实业或捐办公益事业,投资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每年纳税在五万元以上的,准予其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在我市落户,凭市有关部门证明办理入户手续。

㈣、夫妻投靠入户的,随时办理迁移手续。

㈤、市属及镇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可随时办理迁移手续。

㈥、凡是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人才,特殊技能型人才和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入户,凭相应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或技术证明及工作合同,经市公安局审查批准后给予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㈦、外地在本市城镇有固定职业、固定住所的人员,可准予落户。固定住所是指购买、自建或长期租赁(已租赁五年以上)的合法住宅,购买、自建的住宅应具有房产部门出具的房产证明,长期租赁的住宅应具有房管部门提供的租赁合同。相对稳定生活来源是指务工经商、兴办第二、三产业及被当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聘用,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八、我市现有自理粮户口,要按这次户籍改革的要求,在2年内逐步予以解决。

篇6

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安全、有序、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班级工作能够正常有序进行,让我们能够在未来两年的生活中能够携手并进,特建立2020税务硕士班纪检监督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打卡制度

(1)健康打卡

通过“掌上APP”或“大学学工部”公众号进行健康打卡,健康打卡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由每个寝室的寝室长负责,每日汇总打卡时间截止时间为每天23:00,没有打卡的寝室将会在寝室长群内通报。

(2)人员打卡

每天23:00前由寝室长汇报室友是否都全员到齐,都已归寝,如有特殊情况或者无故归寝的同学应当如实向纪检班长或班长报备,23:00前未报备的寝室将会在群里进行通报。

二、签到制度

学校、学院有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学术讲座、公益项目等需要集体参加时,由纪检班长负责签到事宜,每次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人员到场记录,实到、未到人数等统计记录,并定期向学院辅导员汇报。

二、请假制度

1.请假条填写(请假条文件详见班级信息通知群共享文件)

(一)请假时间≤1天,请假条打印出来并手写,一式两份,需要本人、导师签字,意见栏须写明:同意,请假理由要具体、合理。

(二)请假时间≥1天,请假条打印出来并手写,一式两份,需要本人、导师签字,家长手写家长知情书并签字(家长知情书没有固定格式,但必须注明离校后去向、详细居住地址、请假时间等,注明知晓并同意以上内容,可以是手写后拍照的电子版),意见栏须写明:同意,请假理由要具体、合理。(注:周六周日外出请假同上)

2.请假条上交

一个寝室请假>2人的,由寝室长统一交由纪检班长,男生交给袁其梦,女生交给董康怡,由纪检班长统一送至学院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后一份留至学院一份交还请假者。

3. 销假

请假者在请假期限截止前返校并告知纪检班长具体返校时间,将手中的一份请假条交至纪检班长,男生交由袁其梦,女生交由董康怡。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校的,应当在请假期限截止前向纪检班长告知,并在返校后进行补假。

4. 请假资料保存

同学们的日常请假资料应当如实按照日期进行整理,查漏补缺,电子版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定期报送至学院。

篇7

【关键词】 建筑工程;监督控制;质量监理

引言

工程监管制度的良好实施对于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进行良好的工程质量监管可以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企业信誉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进行相关购买也将更加放心,进行工程进度的监管可以有效地保证项目的按时竣工投入市场。进行良好的工程监管可以既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

1、建筑工程进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阶段对建设工作进行监督、设计和调整等活动,它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能够发挥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并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在监理工作中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主要和重点是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对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和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能够有效消除工程隐患,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相互协调,既要保证进度的合理,又要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如果建筑施工中单独追求工程进度,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可能会造成一些质量的问题,如果出现返工处理,则依旧会影响工程进度。建筑工程的建设前的计划不足,将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工程任务,延期也会损失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进度和质量经常会产生冲突,过分追求进度或强调质量都是不当的做法,在施工建设中应加强两者关系的协调,计划科学的建筑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方案,认真完成监理控制的工作,保证完成最优秀的建筑工程。

2、建筑工程进度控制的措施

2.1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分解

确定良好的分解目标,按照项目的施工难易以及施工时间的长短及施工前后之间的影响进行合理的分解可以更好的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大大的提高施工速度,促进施工进度的健康发展。在进行施工进度的分解时还应该保障相关的物资的充足,人力资源的充沛。项目施工中一旦出现物资紧缺的现象无疑会大大的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因此保障相关的物资充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管部门在对项目施工方的建筑材料进行监管时需要注意每种施工材料的数量,帮助施工方更好的进行施工材料的数量控制。在进行项目的分解时,为了使分解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监管方可以帮助施工方进行相关进度表格的制作,对每项细节性工作进行详细的归纳和统一,保证项目分解的合理性。

2.2施工单位做好工期计划

要想做好建筑施工的进度调度管理工作,施工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充分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设计方案,施工方集中意见进行讨论,确定会审结果,全面掌握工期计划,进而有利于协调调度工作。在施工基础发展阶段,要认真检查施工用水、排水的管线道路实际允许值与图纸的相似程度。另外,就是要检查施工管路的材质与构造方面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以及是否稳定可靠,保障施工的进度。在最后进行的竣工验收阶段,要召集具备验收资格和验收能力的工作人员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验收,以开展验收工作,最终经各方验收合格并签字解决。整个过程下来,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有序的调度工作。

2.3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检查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监理部门的监理人员应会同施工方的相关进度控制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对工程施工进行不定期的、定期的追踪和记录以判断施工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在比对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应使用工程进度图和工程进度控制表来反映实际的进度,并于计划进度的图表进行对比,得出项目总体和分项分部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发现进度偏差时监理部门应及时与施工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分析造成施工缓慢或进度过分提前的原因,施工单位作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报由监理部门进行审核。监理部门应要求施工单位严肃处理,对出现的进度问题深入挖掘原因,并据此整改,同时对项目进度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不对后续的施工造成影响。同时,对施工进度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和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费用之间的关系也是进度管理的重要环节。

2.4建立现场监管机构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时间长,任务量大的特点,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项目的监管难度较大,为此为了更好的发挥项目监管的效果,进行现场监管机构的建立可以促进项目进度的健康发展。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需要进行监管的方向因此较多,所以在进行现场监管机构的建立时需要进行机构内部体制的完善,合理的布置监管岗位,发挥每一个监管人员的效用,将个人能量发挥到最大,同时确定总监管师对监管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接受检测汇报。完整的施工监管机构的建立可以大大的提高监管方的监管效率,真正的形成监管效果,多人员多方面的进行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管,通过总监管师进行信息的汇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调控,可以有效地规避影响施工进度的不利因素。

3、对工程质量监理进行控制的方法

3.1提高质量监理的地位

投资方虽然持资雄厚,但对于建筑行业的专业知识却不高,对于监理工作进行了太多的干预,使其工作进展不顺。所以工程质量监理要充分发挥能力以得到较高的认可度,协调好与投资方的关系。一方面维护好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将分内之事做好,赢得尊重,为改变监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尴尬地位而不断努力。

3.2对施工进场的建筑材料严格审查

建筑材料是工程项目的实体,也是决定最终建筑质量的好坏。因此,原材料与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首先要确保所使用的全部原材料及现场制作的砼、砂浆的质量。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样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良莠不齐的工程材料是不可能造出优良质量工程的,有问题的原材料半成品会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为此,材料进场时要对进场的所有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申报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对材料的外观、规格、型号进行验收,审查材料是否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单是否真实有效。经监理人员检验现场实物与资料相符、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抽检试验合格的材料报审表签署批准进场使用;否则,在监理人员监督下退货出工地。施工单位擅自使用未经监理人员检验合格的材料,总监下达停工令,责令整改。

3.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是质量监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复核等,对于施工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理人员需要充分行使监理的权利,监督相关部门对质量问题的整改,督促相关施工单位尽快处理质量问题。另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或者是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立即下达停工指令,同时督促有关施工单位实施整改,及时的消除质量隐患与处理事故,保证隐患消除后才能下达复工指令;同时,监理单位还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的质量验收工作,发现不合格的项目需要责令其实施返工。

3.4加强验收检查

作为项目施工的检测的最终阶段,加强最终的项目验收检查可以把好项目控制的最后一关,保障工程项目上市后消费者进行相应的购买时可以更好的得到自身权益的保障,加强最终验收阶段的检查还可以保障项目施工方的信誉得到保障,项目开发方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进行最终的验收检查时,项目施工方应该首先进行项目的质量验收,之后再由监管单位进行更为专业的验收。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各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民众的利益,监理单位必须要在施工全过程发挥好监理机构的作用,逐步提高在岗人员的技术能力、素质水平等,使工程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质量管理实践[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刘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D].天津大学,2004.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管理

1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现实性问题

可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是用来衡量一项建筑工程的重要标准。为了有效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高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有效规避工程质量建筑过程中一些不符合生产安全准则的现象,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科学的监督至关重要也势在必行。然而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实施以及后期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中,却往往因为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缺乏、管理意识的薄弱、以及大量数据的缺失或者管理不力,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远远不够。所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搜集、科学的管理、智能的统计可以从根本上有效的提高整个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除了上述的诸多原因之外,人工的监督管理还存在以下的几点弊端,其一就是在利用人工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人工的统计和管理往往存在极大的误差。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及时的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数据进行检测或者分析,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工程数据出现的误差,还能极大有效的提高整个工程质量检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有效规避总成质量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对工程质量有效的预测和控制,还可以保障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更加透明高效。

2 常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手段

2.1 眼下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应用

2.1.1 信息化监督的目标

所谓的信息化监督的目标主要指的是,在整个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主要来监督一些什么。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质量监督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哪些监督指标来进行工程的质量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施工项目的艰巨性和施工过程的复杂性,所以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监督的监督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最为主要的是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先要确定好检测的项目、程序和检测的具体内容,并且要格外注意在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施工设计程序和施工检测规范对相关检测内容进行检测。

2.1.2 信息化的检测手段

建筑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质量检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信息化检测手段对项目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督管理。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整个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恰当合理的使用信息化的检测手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检测系统来进行操作。

2.1.3 如何在检测的过程中依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检测

所谓的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获得的检测结果既是指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相关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对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和应用。也就是在可以在检测的过程之后,可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整理收集以及决策评估。

2.2 政府需要做好守夜人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政务公开,逐步完善政府监督职能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筑方的自身监督,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更是需要做好守夜人的工作。作为市场整个生产环节的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一个监督方,对各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所以,为了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为了有效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在政府逐渐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逐步的实现信息化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依靠以下几个专门化的管理系统的逐步建立。

2.2.1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利用该系统,也为了更好的实现政府对各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在使用该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系统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终端控制器等三个部分组成。

2.2.2 该系统的设备功能组成

为了实现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功能最大化,该信息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行的建筑工程的的网络建设进行网络上的监督任务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网络公布监督。实行这样的监督管理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调动社会上的监督,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腐败问题的产生。除了上述的监督手段之外,还需要及时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这些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投诉和举报之后,需要及时的对相关处理结果及时的对外进行公布。

2.2.3 现场有效监督的辅助实施

除了上述的监督管理手段之外,还有一项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实处,即质量监督的相关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对存在严重生产安全隐患的问题、对于一些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筑工程,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到现场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生产单位,需要及时派发停工整改的通知,对于一些出现严重监工不力的施工个人或者施工团体,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扣分处理。

2.3 在监督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计算机各类软件的开发使用,打造“数字化的监督机构”,努力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含量

2.3.1 相关企业在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监督时,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结合信息化的特点研发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建筑工程质量竣工相关资料”,这个资料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资料的设计要力求追求努力的降低生产成本,努力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通过互联网上政治流行的“电子签章”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手段极为便利的缩短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技术,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的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也极为便捷的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2.3.2 积极的推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技术以及视频技术的发展,根据这些技术的综合使用将工地上的实际建筑情况更加贴切的反应到计算机的相关软件上,力求使得其内容更加直观、真实、便捷和丰富。

3 结束语

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涉及到诸方面的因素,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着经济的日新月异发展,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政府监督实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更是迫在眉睫。但是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工程的质量监督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要全面贯彻起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在该项科学技术的逐步落实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该项技术的建立,也为了更为有效的利用该项技术服务于现代的工程质量建设还需要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曹靖.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辽宁建材,2011(07).

[2]韦冬燕,韦广业.浅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才智,2011(13).

篇9

关键词:国企 管理 监督 激励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更加严峻,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也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动和深入,国企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国有资本将逐渐从各个不适宜的行业舞台中落幕。

国有企业一方面凭借其岗位工作的稳定性和人际交往间的依懒性获得很多从业人员的青睐;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国企的监督激励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下,责任人和受益人为企业全体,谁都不用为企业的效益负责,谁也不必为企业的亏损买单。这样一来,缺乏竞争手段刺激的国企逐渐失去运行动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岗位责任落实模糊、个人价值与收益不挂钩、员工工作态度消极无为,严重时造成企业亏损,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与政府机关、教育组织、福利机构等非盈利性组织不同,国企是追求利润的盈利性组织,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生产效率、获得生产利润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中扎根、立足,整个社会也才能在国企的带动与鼓舞下,呈现出繁荣、富裕的和谐气氛。

一、国企在监督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1.观念认识有误区

传统的“官本位”体制和计划经济模式下,国企厂长、经理的身份与其说是企业的管理者,不如说是国家干部,官本位思想极为严重。国企管理者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创造性有限,认识不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职位的晋升和权利的获得上,而不是放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上。这种观念认识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落实每个人员在每个岗位上该有的职责和责任。在这种消极无为的思想认识指导下,企业要么因经营不善,走向亏损和破产的悬崖;要么因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成为滋生腐败蛀虫的温床。

2.机制体制不健全

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企不分的现象逐渐得到缓解,国企经营自不断扩大。但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国企的高层管理者仍然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委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受政府干预。国企的经营方向和管理者、经营者的任免更多的是源自各级委托人的自身利益,而不是对企业实施监督约束、绩效考核和奖惩任免的产物。

3.监督激励力度不到位

大多数国企管理者的薪酬所得以工资为主,与岗位贡献和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浮动薪酬占据比例小,工资差别小,缺乏外界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刺激,无法调动管理者的创新精神、效率精神和实干精神。而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间管理者年薪差别较突出,又对经理价格的形成和经理市场的建立产生不良影响。激励手段的缺失,让国企管理者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而监督力度的不到位,又为国企管理者违法乱纪、、吞噬国家财产提供了方便。

二、建立健全国企监督激励机制的策略与措施

1.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1.1重视经营管理者的选择

国企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领导素质、强大的号召能力、灵敏的时代嗅觉力、扎实的岗位实践技术、廉洁奉公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群众基础。其次,要遵循马斯洛斯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在经济地位、经济水平差异大的候选人中,优选经济地位中等以上的人员。仓廪足而知荣辱,只有拥有可靠的社会基础,才能在外界合理机制的刺激、指导下,不断迸发人性善的一面,不断激励自己成为廉洁奉公、奉献社会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

1.2加强权力制衡

对同一岗位、同一事件要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至少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享决策权,并同时对事件后果承担法律责任。通过对权利的遏制、平衡,可以有效避免因权利高度集中在个人而滋生的、行贿受贿和权钱交易现象。

2.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

激励机制的功能在于借助各种有效的奖惩措施,让员工薪资报酬与业绩贡献相挂钩,进而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想赢得发展先机,国企就必须借助后天的激励机制来弥监督机制的先天不足。

2.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要根据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对优秀员工实施工资奖金上调、福利津贴增加、岗位提升、股权分红的物质性奖励措施;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实施扣除工资、停发奖金、岗位下调等物质性惩罚手段。除了物质性激励之外,要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创建特色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使个人价值追求与企业价值追求相交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赖感。

2.2制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只有体现公平、公正性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然而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是激励。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科学、合理性才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对不同性别、岗位的员工要认识到其个体差异性和整体层次性。比如,对女性员工要着重于家庭关怀,对男性员工要着重于职位晋升,对生产线工人要着重于报酬奖励,对高层管理者要着重于教育培训。只有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才能保障激励机制的可操作性。

2.3强化领导者的执行力度

国企领导的执行态度和执行力度是决定激励机制能否成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国企领导者必须正当运用手中的权利,做到清正廉洁、任人唯贤、脚踏实地、积极有为。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出表率;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制度的长久执行做出引导。

篇10

专业实习是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国内已经运行了近10年,在解决学生就业、缓解酒店用工压力、储备行业后继人才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实习前,实习生普遍对酒店实习充满期待,期望值比较高,但是,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普遍比较低,甚至在实习中期,部分学生常以请假、厌倦实习工作等种种理由提出终止实习的要求,这对实习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造成了实习工作的被动局面。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分析实习预期与实习满意度之间的偏差,结合酒店行业实习的实际情况,认为实习预期和实习满意度之间之所以存在偏差,很大程度上在于实习过程中激励手段的缺失。

二、实习预期-实习满意度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以2009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为母本,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240份,剔除9份选项未填及选项不规范的问卷,得有效问卷2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实习预期”和“实习满意度”两部分,主要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薪酬、食宿条件、人际关系、实习管理制度、兴趣与价值以及职业发展等有可能影响实习预期和实习满意度的8个影响因素来设计问题,此部分采用李科特五点量表进行数据的采集,按照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顺序,依次给予5、4、3、2、1分。

(二)研究结果

1.实习动机分析

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因素,排在前三项分别是“酒店品牌知名度”(得分=4.12±0.76),其次为“提供的机会比较符合个人特点和兴趣”(得分=3.99±0.89),再次为”酒店所在地区”(得分=3.87±0.79)。而“学长老师的建议”(得分=2.01±0.68)、“父母家人的建议”(得分=1.94±1.74)和“无所谓,盲目选择”(得分=1.53±2.01)为最低得分的选项。这说明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自主性比较高,以酒店知名度、个人特点兴趣作为优先考虑,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受访学生的实习期望最认同的前3项分别为“为了获得工作经验”(得分=4.31±0.62),其次是“为了学以致用”(得分=4.04±0.70),再次是“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该行业”(得分=3.85±0.51),而“实习只为求得实习分数”为最低排序(得分=2.35±2.51)。这表明,学生的实习态度并非消极的,目标比较明确,主要是为了理论能联系实际,并学习职场上的业务技能和经验。

2.实习预期分析

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薪酬、食宿条件、人际关系、实习管理制度、兴趣与价值以及职业发展等8个要素来看,实习生对各因子的预期值均值分别如下表1所示。不管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从事酒店行业的概率有多大,学生在实习前普遍对实习抱有比较高的预期值(得分=4.04±0.57),目标明确,并期望通过实习能在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有所收获.

3.实习满意度分析

从影响实习满意度的8个测量指标来看,实习生对实习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实现价值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比较低,而在工作环境、食宿条件和人际关系三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具体如表2所示)。学生的总体实习满意度为3.221±0.85,这表明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一般。

4.实习预期-实习满意度偏差

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自主性较高,以酒店品牌知名度和自我兴趣专长作为优先考虑。而且,学生对实习并非抱持消极态度,对于实习期望最想获得的是工作经验以及学以致用,实习预期值比较高。但是,学生在经过实习之后,其满意度并不高,实习预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偏差(各测量因子之间的偏差如表3所示),总体上看,实习预期和实习满意度之间的偏差为0.819。

三、期望理论及其应用

期望理论假设,个体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对于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因此,在分析激励雇员的因素时,我们必须考察人们希望从组织中获得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①。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即: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根据期望理论,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其一,努力和绩效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关系如图所示: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需要根据期望理论,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特点,得出实习生的个人努力、个人绩效与个人需要的关系图(见图1)。实习生具有比较明确的实习目标和比较高的实习期望,高目标和高期望值的驱动实习生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个人努力往往带来良好的个人绩效,事实也证明,实习生的工作表现普遍深得酒店的认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具备的“上手快、基础知识扎实”等特点也是酒店普遍欢迎实习生的主要原因。然而,实习生的良好个人绩效并未相应的增强实习满意度,甚至偏低。根据期望理论,实习预期和实习满意度之间偏差的存在,在于个人绩效和个人需要之间缺失了一个环节,即组织奖励。由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实习生业绩和组织奖励之间的关系极为模糊,影响激励的相关性。即使组织在决定对实习生的奖励形式时,对实习生的需求了解甚少,致使组织许多回报方式未能很好地满足实习生需要,降低激励的效价。

四、构建过程性激励机制的对策

建立健全过程性激励机制,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实习的指导措施,尤其加强与酒店的深度合作及对实习生的过程指导;另一方面,酒店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特别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指导并给予人文关怀,满足其心理需要并增强其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其作为酒店人独有的职业自豪感,实习期间利益有可靠保障,确保实习的稳定性及比较高的实习满意度。

(一)实习基地:立足长远,健全管理制度,构建个人发展平台

1.观念转变是根本实习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其“学生”身份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对知识获取和未来发展规划的主观诉求在实习阶段同样会得到体现。但是,酒店使用实习生多强调其“员工”角色,更倾向于把实习生当作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实习生和酒店的诉求利益不一致往往是造成两者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缺乏有效的培训制度、不合理的工作分配等等都是导致实习生不满意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部分实习生流失的原因。因此,要稳定实习生队伍根源还在于酒店转变观念,认识到实习生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更是酒店的“储备人才”,通过学习培训指导使实习生不断进行角色转换,认可与接受饭店的文化价值观,并达到酒店期望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最终成为“酒店内部人”。这不仅有利于实习生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为酒店培养人才并减少人才流失。

2.制度健全是保障

首先,完善实习生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衡量一个实习生的工作业绩具有重要意义。酒店可以从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外语能力等多种因素来考察实习生的工作表现,由直接领导、部门领导以及人力资源部等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进行跟踪考核,考核期分为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并综合不同考核期的表现进行整个实习期的考核。其次,建立有效的奖优罚劣制度。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基础上,酒店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奖优罚劣制度,对于连续考核优秀的实习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而对于连续考核不理想的实习生,则可以采取加强培训、实习岗位调动等手段。通过论功行赏机制体现实习生业绩和组织回报之间关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为业绩付酬的方法。再次,要注意奖罚手段的针对性。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满足需要,尤其是满足主要需要的回报才能提高报酬的效价,增强报酬的激励强度,否则,即便是组织花费了资源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激励效果。因此,酒店只有了解实习生的主要需要才能对症下药,可以采取轮岗、物质奖励、公开表扬、实习带薪休假等等手段。

3.实习生成长是目标

酒店首先应该注重对实习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实习生提供受培训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和职位升迁的基础。酒店应该提供工作丰富化和岗位轮换的机会,以满足实习生不断求新求变的需要。通过工作内容的变化,逐渐与酒店融合,同时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酒店还要充分了解实习生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及时沟通并为其提供适合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院校:加强沟通,完善过程管理,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1.沟通是基础

首先,要加强与实习生的沟通。事实表明,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不适应,其根源在于酒店和学校环境的差异以及相应的社会角色定位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在“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过程中,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文化环境、生活目标与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相当部分的学生无法短期内快速地完全适应这样的变化,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和矛盾②。因此,学校在实习前和开始实习后要加强对实习生“认知实习”的教育,其目的是让实习生了解行业、认识酒店,将实习中的常见问题对实习生进行教育,聘请行业人士做专题报告,教育学生成为行业企业受欢迎的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意识,更快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转换。其次,本着平等合作的态度加强和酒店的沟通。为了实现学生、酒店和院校三方的共赢,院校在和实习酒店谈实习合作时,应及时在轮调工作部门、岗位培训等方面给实习生争取更多的机会,甚至可以将此列入实习协议中,以此有效保证实习生的实习成效。

2.过程管理是关键

国内大部分院校的实习过程管理属于“放羊式管理”,缺乏对实习生的业务知识和实习生活的有效管理。尽管每个院校都设立了实习管理人员,绝大部分实习管理人员由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担任,而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往往缺乏行业经历背景,无法给予业务技能的有效指导。因此,学校应为实习生安排业务技能指导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业务技能指导教师应由专任教师担任,最好是具备行业实践经验,而生活指导教师可以是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并加强与酒店指导师傅的沟通。业务技能指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和酒店指导师傅,共同对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及专业能力进行指导和管理,并及时解决实习生工作生活上碰到的问题,以确保实习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实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