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改革名称登记注册程序
(一)名称登记注册实行即时办理制度。申请人凭本人身份证明填写《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即予办理名称预先登记注册。
(二)申请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名称、名称登记咨询。
(三)申请人可以在商号、行业特点、组织形式之间使用“北京”或“北京市”作为行政区划。使用时应加括号。
(四)商号中间可以使用间隔号。使用外国(地区)投资企业商号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使用英文字母作为商号。
(五)预先核准的名称保留期为3个月,经申请可延长3个月,保留期和延长期届满前不使用的,预先核准的名称失效并予以删除。
二、改革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缴付方式
(六)企业注册资本(金)实施分期缴付。企业设立时投资人应当缴付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金)数额,其余部分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性缴清或分两期缴清。投资人应当在章程中规定注册资本(金)数额、设立时缴付的数额、分期缴付的数额、分期缴付的期限,以及投资人以承诺的全部出资数额对企业承担责任的内容。
注册资本(金)的缴付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七)注册资本(金)一次性缴付的,应当在企业设立之日起一年内缴付其未缴部分。注册资本(金)分两期缴付的,第一期应当在企业设立之日起六个月内缴付其未缴部分的50%,第二期应当在企业设立之日起三年内全部缴清。
(八)注册资本(金)全部缴清后,申请增资的,增加的注册资本(金)不再分期缴付;注册资本(金)尚未缴清即申请增资的,增加部分应与未缴部分按章程规定的期限缴清。
(九)注册资本(金)按期缴付后,即可办理分支机构(分公司)登记注册;注册资本(金)全部缴清后,方可登记注册为其它企业的投资人。注册资本(金)缴付总期限到期后仍未缴清的,不予办理延长注册资本缴付期限。
投资类企业设立后即可登记注册为其它企业的投资人。
(十)申请登记注册属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前置审批项目的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应全部缴清注册资本(金)。
(十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企业章程中规定的注册资本(金)的缴付期限,颁发有效期限与企业缴付最近一期注册资本(金)时间相一致的《营业执照》,并在《营业执照》中注明企业缴付注册资本(金)的实际数额。
注册资本(金)缴清的,取消设定在《营业执照》上的有效期限。投资者未按章程规定的期限缴付注册资本(金)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换发《营业执照》。
(十二)投资人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应当出具经全体投资人一致确认的高新技术成果说明书。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金)的比例,可以由投资各方协商约定。
高新技术成果属国有资产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办理。
三、改革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验证办法
(十三)投资人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应到设有“注册资本(金)入资专户”的银行开立“企业注册资本(金)专用帐户”交存货币注册资本(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入资银行出具的《交存入资资金凭证》确认投资人缴付的货币出资数额。
国有独资公司设立或增加注册资本的,也可凭入资银行出具的《交存入资资金凭证》确认其注册资本的数额。
(十四)投资人以非货币形式出资的,应当在申请登记注册时提交资产评估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评估报告确定的资产价值,确认投资人缴付的非货币出资数额。非货币出资涉及国有资产的,其价值和权属应当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家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确认。
(十五)企业设立后出具非货币出资的权属证明或审计报告,证明资产归属本企业所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备案登记。
(十六)企业应遵循法律、法规对外开展投资活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审查企业对外投资的累计数额。
四、改革内资企业经营范围核定方式
(十七)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备案的经营范围除涉及国家安全、人民身体健康、国家专营专控的商品、行业,以及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前置审批和后置审批项目的,统一核定为“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审批的,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个体工商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具体核定经营项目。
(十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时应向其发放《北京市企业登记审批项目目录》,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阅读遵守。企业、个体工商户未经审批机关批准即开展相关审批项目经营的,由审批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十九)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诺:“本企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法律、法规禁止的,不经营;需要前置审批的项目,报审批机关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注册后,方开展经营活动;不属于前置审批项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专项审批的,经工商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经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开展经营活动;其它经营项目,本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二十)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经营后置审批经营项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放有效期限3个月的《营业执照》。企业、个体工商户应自企业设立、个体工商户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完毕有关后置项目的审批手续。
审批部门收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互联审批”系统转告的后置审批项目后,应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审批手续。
(二十一)企业取消法律、法规规定的专项经营项目或市政府公布的前置、后置审批项目,未要求办理注销登记的,其法人资格继续存续;企业设立后未开展经营活动或长期停止经营活动,未要求办理注销登记的,其法人资格继续存续。
五、改革内资企业章程审查制度——实施备案制
(二十二)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企业章程要以产权为核心,依法制定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管理制度。公司制企业的章程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明确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等内容。
(二十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书实行备案制,仅对章程、合伙协议书的下列条款进行核对:
1.企业名称;
2.投资人(合伙人)姓名或名称;
3.注册资本(金)数额、出资方式、分期缴付数额及缴付期限;
4.“本章程(协议)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条款。
其它条款以企业制定的为准。
六、改革市场主体住所、分支机构登记程序
(二十四)除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权属证明外,当地政府或其派出机构出具的同意使用该场所从事经营的证明可以视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证明。
(二十五)内资企业申请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的,只须提交《登记申请书》、《指定(委托)书》、住所(经营场所)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其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外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非公司企业法人,还应提交分支机构核转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即予办理登记注册。
七、改革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制度
(二十六)中国公民可与境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兴办合资、合作企业。
鼓励外商参与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内资企业接受外商参股或被外商收购的,符合外商投资企业条件,经外经贸管理部门批准,依法变更登记为外商投资企业。
(二十七)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比照内资企业核定。
经营一般商品、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统一核定为“法律、法规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审批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限制经营的项目,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政策未限制经营的,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二十八)申请经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项目和需要专项审批项目的,其经营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批准的内容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经营范围规范用语的规定具体核定。
(二十九)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不再提交下列文件:
1.设立企业、变更投资者或内资企业转为外商投资企业,不再要求提交投资方的资信证明;
2.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发生变化的,不再要求办理变更登记或备案;
3.办理分支(办事)机构核转手续时,不再要求提交董事会决议;
4.注册资本按期到位申请延期登记的,不再要求提交延期申请;
5.非货币出资办理财产转移后,申请办理备案手续时,不再要求提交董事会决议、财产转移协议。
(三十)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程序,比照内资企业予以简化。
(三十一)简化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下列事项登记:
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时,其有效期的核定应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审批部门批准该机构的驻在期限相一致,不再限定一年的有效期限;
2.申请驻在期延期的,不再要求提交外国企业的合法开业证明、银行资信证明、业务活动情况报告;
3.中国籍人士担任代表的,不再要求提交《人员聘任合同》;
4.申请雇员登记不再提交雇员的聘用合同副本和代表机构的登记证复印件;
八、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
(三十二)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管辖权。申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体户可以到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派出的工商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三十三)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手续。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提交下列文件、证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登记注册:
1.《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
2.《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地来京人员应当提交《暂住证》复印件);
3.经营场所证明。有形市场内的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场所,以市场出具的证明为据。
九、支持企业改组改制
(三十四)支持引导原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企业集团母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时,允许以企业净资产、股权作价出资。
(三十五)鼓励企业内部职工投资入股,参与企业改制。由职工持股会代表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份。企业工会经县级以上工会批准,可以代表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份。
(三十六)企业对科技人员或其他员工实施股权奖励的,凭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决议或决定以及其它有关的文件、证件,予以办理股东等登记事项的变更登记。
奖励股权涉及国有资产的,应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十、支持促进中介机构发展
(三十七)支持、帮助各类行业协会对本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传授专业技能。对政府有关部门确认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鼓励其以专项技能就业。
(三十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支持行业协会树立本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受到市级协会奖励表彰的,协会可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其奖励表彰记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信用信息系统。
(三十九)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社会公众开放企业登记注册的全部资料。中介服务机构的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明,即可查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登记注册资料。
十一、完善退出制度
(四十)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注销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不得要求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交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文件、证件。
(四十一)企业不办理注销手续,非法退出市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将被录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三年内禁止其新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四十二)企业法人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以下原则进行:
1.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应当进入破产程序,经人民法院裁定破产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方予办理注销登记;
2.注册资本(金)未全部缴付,但其债务已经清理完毕的,可予办理注销登记;
3.企业债务未清偿,但依法全部实现转移的,可予办理注销登记。
(四十三)公司制企业法人办理注销登记,清算报告中应载明以下内容:
1.债权债务清理已经完结;
2.各项税款已经结清;
3.注销公告在某某报纸上已经三次。
十二、其它
篇2
关键词:盐城市;优化服务;国土窗口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2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窗口,承担着全区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审核受理交办及跟踪督办最终办结交付工作和地政地籍的居民办理土地使用证服务工作。大丰国土窗口坚持“便民、高效、规范、透明、公正、廉洁”的服务宗旨,实行行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使窗口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树立起国土资源部门新形象,连续10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窗口”,其中9年在全区行政服务中心47个部门窗口评比排名第一,1年第二,实现了区委区政府“三集中三到位”的高效便捷创新创优的服务目标。具体做法:一是在全区率先推出“窗口受理、接办分离、并联办理、优质服务”的行政服务举措,所有事项进驻窗口,改变了过去按规定流程逐一进行审核报批用地的做法,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二是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双向并联审批”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各单位窗口联合办公的优势,对需要多个科室及相关单位联合审批的用地事项,窗口对外将项目用地审批前置部门征求意见函同时送至规建、环保、发改等部门窗口,对内同时将材料发送到各职能科室,同步审批,从而实现了内外双向并联审批,使工业用地招拍挂办理流程在各部门之间畅通无阻。对重特大项目审批,窗口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实行登门服务、服务、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创新服务实现窗口现场制证。将商品房登记发证、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等面广量大的便民事项前移窗口现场制证,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真正做到了高效便民快捷。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社会企业群众对行政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服务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是每位行政服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我作为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窗口负责人,首先要充分认识,行政服务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定职责,窗口是国土资源部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的平台,直接面对面地为企业、群众服务,其服务能力将决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又直接影响到国土资源部门的整体形象。带着如何在新下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现这一课题,我根据窗口工作特点,从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优良形象、优质品牌、优秀业绩五个方面展开了思考:
一、看优化环境
在我眼中,一个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对外开放的态度或程度,而招商引资无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但项目的最终落户离不开土地,在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当今经济发展的瓶胫时,如何“破难题、保发展”成为每一位国土人必须深入思考认真面对的课题。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窗口是服务企业的最前沿,在优化一个地方环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包括政府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秩序环境、舆论环境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善。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优化环境,一是打造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二是打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政府服务环境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人在一个地方投资都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都需要到当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办事,所以我们如何让外来者做到负担最轻、程序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从而让纳税人最满意,社会信用最好,我想这是我们着力要追求的目标。承担着全市经济建设用地保障和土地抵押融资任务的国土部门在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企业落户、生根、发展壮大历程息息相关。我们应把打造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作为我们优化发展经济环境、保障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投资环境不仅仅是指政府服务环境。外来的投资者在你这个地方投资,也将在这里生活,他要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交道,就土地部门来说,企业投资者不但项目建设要用地,生活居住也要用地,简单的商品房土地证,是小孩入学、落实户口的必备要件。因此,应该说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优化全社会的投资环境显得更加重要。我们提出的优化社会人文环境,也是我们优化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全社会讲诚信、全社会讲文明、全社会讲礼仪,全社会厚待外来投资者和纳税人,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才真正是优化的投资环境。平时,我们不仅要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全身心地服务好企业、服务好项目、服务好基层,八小时之外也要讲文明、讲礼仪,给投资者以优美的社会人文环境。
二、谈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在动态意义上应是一个不断适应变化的过程,在一个动态的世界里,服务的需求经常发生变化,技术在发生变化,在这些变化的环境中,技术、配置和制度,实际上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此,如果考虑到变化的因素,优质的服务,即服务质量标准是动态的,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技术变化、需求变化、制度变化都可能改变各种效率的格局,都需要重新追求均衡。比如,就服务的需求来说,最初都是简单的,我们就可以不需要许多服务项目,不需要更多的服务技能,但在当今服务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我们就必须要有一套复杂的服务设计。如行政审批网上权力运行机制的推行,对计算机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就应该适应这一技术的变化,实现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如国土管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变化,要保发展就必须切透当前法律法规内容,寻找发展空间,找准依法行政与保障发展的切入点。国家从“三农”工作实际出发,出台了规模化养殖、农业设施项目用地方面的特别规定,可以不占建设用地指标,我们抓住这一优势,适时制定了一套审批流程,有力保障了这类用地的发展空间。
要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优质服务,我认为重要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政策、要求在不断变化,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同时,还要将重点放在注重服务态度、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三个方面。在服务中做到“三声两站一双手”,做到“三百、三一”即百问不厌、百问不倒、百答不错,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句悦耳文明的用话、一句暖心的理解问候。对业务方面更是不断进行更新,自觉锤炼,刻苦钻研,并敏锐洞察新的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因业务上的不熟练、政策水平的不高让服务承诺反复、让服务对象多次往返。
三、塑优良形象
在局领导和中心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土窗口在形象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主持工作的十年,一直被评为大丰区第一名“红旗窗口”,2010年荣获盐城市国土系统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一等到奖,2014年荣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但我和窗口不能满足于已取得和成绩,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关注落实细节,服务科学发展”和“责任胜于能力”的读书活动,关注工作中的细节和责任问题,通过对细节方面的关注做到自身形象的大提升。窗口是行政服务中心的组成体,中心代表的是大丰政府形象,行为作风如何,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老百姓怎样看待党委政府,外地人怎样看待大丰干部。
看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我最大的变化是:开始从行动中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做事的风格。时刻提醒自己“现代的人就像在针尖上跳舞――比的就是精细。”谁注意了细节,谁就是成功者。观点很正确,具体到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很少去考虑为什么不注重细节?如何去注重细节?书里没有谈到,只有靠我们自己通过平时的工作不断地去思考去发现。虽然这本书没有具体谈到实际操作问题,但是书里有些观点的确发人深省。
窗口的咨询工作有时可以说是千篇目一律,每天面对同样的提问我们的回答是不是有些不耐烦?千差万别的客户我们是否能做到区别对待而让他们满意?……,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在自问。“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真正谦虚下来、沉下心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的发展势头一定会更好。”这是我经常对自己说得一句话。
四、创优质品牌
窗口不仅只代表着部门的形象,还代表着整个中心乃至大丰的形象,是整个大丰对外开放程度的缩影。要想创优质品牌,一要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一个部门、一个窗口,不能代表整体中心,充分发挥好行政服务中心部门窗口联合办公的优势,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扩展服务外延,切实为企业、项目当场解决难题;发挥好窗口“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切实履行窗口催办督办职能,加强与后方职能科室的沟通,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必要手段。二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把“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为服务对象提供主动、快捷、人性化的服务。三要提高开拓创新水平。遇事多想怎么办、如何办,少说些不能办。四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搞好政令畅通。真正做到进一个门办好所有的事,改变窗口只是“收发室”的现象。
2011年5月,大丰国土窗口以盐城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创建便民高效促发展服务品牌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大丰市行政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为契机,坚持“以民为本,客户至上”的理念,紧扣“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主题,以“服务创新打塑品牌、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贴近企业破解难题、擦亮窗口完善功能、锤炼队伍提升素质”为目标,开拓进取,创新服务,倾力打塑出“依法受理零门槛、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过程零投诉、服务质量零差错”的“四零”服务品牌。品牌创建5年来,大丰国土窗口不忘初衷,一直以“服务创新打塑品牌、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贴近企业破解难题、擦亮窗口完善功能、锤炼队伍提升素质”为目标,开拓进取,创新服务,倾力打塑,从而使国土窗口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完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保持了积极向上的争先进位态势。
五、干优秀业绩
既要有争先意识和进位意识,又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跳出本部门、本单位的框框,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团结一致、通力合作。真正做到凡是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事情,就在自觉执行、主动落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凡是建设用地项目中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事情,都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政令畅通,形成强大合力。我们创新的建设用地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双向并联”办理制就是很好地发挥了行政服务中心职能部门窗口联合办公的合力优势,使建设用地招拍挂前期办理时间提速了30%。在窗口,通过发挥合力为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实在多,如我们与房管部门通过联合上门服务,让许多年老疾病的特殊客户过户不动产的最终的愿望得以实现。
篇3
会议强调,全镇上下要深刻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澄潭江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工作、首要任务来抓,为促进镇域经济跨越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议就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五个方面要求:
一是着力深入宣传,营造优化环境的强大声势。广泛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目的意义、政策要求、条例规章,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使全镇人民充分认识到维护经济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需求、促进自身增收的重要意义。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不断提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审批办事效率,做到落实政策零折扣,行政审批零障碍,行政服务零距离,企业生产经营零干扰,确保项目、企业和外商投资在澄潭江进得来,留得住,兴得起。
三是切实加强监管,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主体责任和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等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为加快企业发展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大力深化整治,打造稳定有序的法治环境。大力整治企业和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从重从快从严依法打击强揽工程、阻工闹事、敲诈勒索、漫天要价等破坏项目建设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营造依法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
篇4
一、主要被测评对象
被测评对象为2018年被列入开发区管委会绩效考核的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名单附后)。
二、参与测评对象
参与测评对象为省、市、区优化经济环境测评点企业和经济环境信息监督员,区内部分企业法人代表、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三、测评内容:
1、执行政策情况:发展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规定是否得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是否全面落实。
2、兑现承诺情况:向社会作出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公开承诺是否全面落实到位。
3、服务质量情况: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优质服务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按有关规定要求减少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
4、执法工作情况:是否坚持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检查、收费、裁决和处罚行为是否规范;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乱拉赞助的行为是否得到了根本遏制。
5、监督管理情况:对领导班子、执法执收人员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是否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
四、测评办法:
测评由区优化办采取集中测评方式进行。
五、测评结果运用:
1、测评表由区优化办进行统计汇总,按满意率进行综合排名,将结果报区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
2、责成测评综合满意率排后两位的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专职抓整改。
3、年终将测评情况纳入单位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绩效考核。
4、测评活动在管委会领导下进行,由区优化办组织进行。全区各相关单位负责本单位内测评活动的协助配合。
篇5
关键词:秦皇岛;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33-02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秦皇岛经济发展环境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201302A321)
作者简介:王宇红(197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一、秦皇岛经济发展环境状况
秦皇岛重点发展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代表的建材工业,拥有秦皇岛耀华玻璃集团、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奥格集团、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浅野水泥、戴卡轮毂有限公司等多家全国知名企业;以汽车配件、板材为代表的机械工业,拥有山海关桥梁厂、山海关船厂、渤海铝业有限公司、首钢板材有限公司等国家重点企业;以葡萄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代表的食品产业,拥有鹏泰面粉有限公司、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金海粮油有限公司等国内闻名企业。目前,全国中外合资企业五百强中,山海关正大养鸡厂、渤海铝业有限公司、首钢板材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位列其中。海湾公司、耀华集团、山海关桥梁厂、山海关船厂、戴卡轮毂等企业生产能力在行业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
秦皇岛拥有储量可观的煤炭、铁、铜、锌、大理石、花岗岩等四十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物产丰富。作为以农业为发展经济的秦皇岛,玉米、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粮食作物物产丰富;昌黎的葡萄、石门的核桃、京东板栗、卢龙的薯制品等土特产闻名省内外;作为北方重要的果品供应地,苹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白菜等干鲜果品和蔬菜,常年供应京津等地。得天独厚的三十万亩浅海和两万亩沿海滩涂,丰富的水产养殖为虾、海参、海蜇、螃蟹等海产品发展提供了条件,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位居河北省前列。丰富的农产品和海产品使秦皇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飞猛进。
秦皇岛目前拥有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省部级科研机构,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国家级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和燕山大学科技园为海内外投资人士发展和置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韩国LG、泰国正大、德国曼内斯曼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此置业。
二、秦皇岛经济发展环境制约因素
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的滨海城市——秦皇岛,充满生机和活力,拥有蓝天、绿地、碧海、金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促使秦皇岛抓住沿海发展战略契机,快速发展。尽管近年秦皇岛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绩显著,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具体为:
1.能源开发不足。秦皇岛能源资源有限,基本靠外部输入,在能源价格持续高涨的态势下,新能源开发(再生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
2.与京津对接不够紧密。我市虽然与京津开展了多项合作,但由于产业定位差异性原因,京津辐射作用发挥力度不大,作为京津与东北衔接核心区域,前沿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使我市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较大空间。
3.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秦皇岛对外贸易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品单一,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4.外资引进力度不足。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秦皇岛吸引外资数量较少,外资数量增长缓慢,引进外资规模不足,高新技术企业较少,投资企业效益不理想。
5.经济发展状况总体水平较低。与青岛、大连等同类沿海城市相比,秦皇岛工业化和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存在较大差距。在全国具有竞争实力的品牌企业数目较少,比较优势严重不足。
6.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秦皇岛下辖四县经济发展不平衡,抚宁、昌黎优势较明显;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贫富差距明显。但总体看,第一产业实力不强,二、三产业发展较滞后,县域经济粗放型特征明显,缺乏后劲动力,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较低。
三、秦皇岛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策略
1.强化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部门应将效能建设和行政效率作为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首要工程,规范公务行为,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简化办事环节,压缩服务时限,真正为投资者创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具体为:一是处理解决好行政与执法环境不规范、企业办事难、行业乱收费等问题;二是提高基层公务人员素质,开展基层民主评议工作,抓落实,促进作风根本好转;三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归并行政审批职能,简化办事效率,开展阳光审批,促进机关廉政建设,推进效能建设。
2.明确经济发展格局。秦皇岛需要依托现有优势资源的发挥,推进经济发展,打造以旅游业、特色资源主导产业、海洋物流业等为主的现代化都市。具体为:一是打造沿海开放牌。提升港口功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推进高端旅游业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央企(民企、外企)入秦”、“引智入秦”等专项行动。二是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对接京津。以京津为坐标系,从首都经济圈战略发展角度考虑秦皇岛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战略契机,紧盯京津智力、资金、人才、企业、高新技术、市场、游客、文化市场,充分利用京津资源为秦皇岛添一份红利和活力。三是振兴县域品牌。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建设全省大县、强县。四是强化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秦皇岛发展的福祉所在,加大植树造林、海水、沙滩和岸线的保护整治力度,用优良的环境资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实施产业高端化和集约化。
3.解决好经济发展要素瓶颈。一是“筑巢引凤”,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现代化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硬条件,需要实现现代化、高效化、网络化。我市要通过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企业落户;要在项目落户后,及时做好水通、电通、路通、气通、网通、有限通、排水通,土地平整的“七通一平”工作,使企业尽快投产。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既要求金融部门降低门槛、简化放贷手续,又要帮助金融部门打击恶意逃债投资者,要求企业建立信用评级体系。三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部门应对接企业,开展校企对接、专项人才招聘会、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维权等服务,引进企业急缺人才。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后顾之忧,使他们留得住、扎得下,尽快融入企业。
参考文献:
[1] 曹洪军.区域环境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8).
篇6
一、理清思路,树立全新服务观念
在新形势下,检察工作服务大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检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检察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检验、衡量标准。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检察机关应在增强服务的坚定性、自觉性、有效性,把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每个环节,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基层检察院要增强为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三个意识”。一是牢固树立必须为大局服务的观念。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工作作为大局的一部分,必须服从大局、顾全大局,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是检察工作的基本职责、也是基本要求。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而要切实地担负其此责任,则必须以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为前提。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重要的实践者和推动力量,必须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方向,自觉为完成社会主义法治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不懈努力。
二是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有效履职的观念。检察工作只有置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之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才能顺民心、合民意。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就必须从本职工作出发,在监督中搞服务,在服务中搞监督。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调的要求,不断增强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必须把检察工作摆到大局之中,善于从大局之中找准检察工作的位置,找准检察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检察工作是否做到了为大局服务,只有这样,我们履行职责的起点才会高,方向才会准,效果才会好。
三是牢固树立必须在服务中实现科学发展的观念。检察机关科学发展不仅仅是自身的科学发展,更重要的是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只有自觉按照大局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检察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发展环境的形成和维系,离不开检察机关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确立运用检察职能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并使这一观念成为自觉行动,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才能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体现检察工作应有的价值。
二、发挥检察职能,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加强与执法执纪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侦查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推进侦查办案一体化机制建设。正确处理办案数量、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关系,注意把握好办案形势、重点和力度,加强办案督导,及时解决办案中的问题,确保办案工作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紧密结合中央部署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犯罪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预防调查、宣传、咨询等工作。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推进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和预防工作规范化建设。
二是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发挥批捕、职能,严厉打击各类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暴力犯罪、多发财犯罪以及损害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安定祥和的生产环境。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严惩有据、宽处有理、宽严有度、不枉不纵。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民事督促、支持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健全涉检工作机制。随着构建城乡结合新格局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矛盾形式复杂多样,涉检案件数量会不断增加,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矛盾。检察机关应健全落实首办责任制和领导接访、下访、巡访等制度,综合采取依法处理、教育疏导、救助救济等措施,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终结机制,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建立健全检察环节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对网络舆情介入具体案件这类复杂情况的处置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诉讼监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诉讼监督工作的着力点,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和诉讼监督的薄弱环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强化诉讼监督,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全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做到敢于监督,敢于碰硬,善于监督,务求实效。重点监督纠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进一步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始终坚持以质量和效果为核心,严格执行有关程序,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改进监督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同时,贯彻落实好强化诉讼监督的改革措施。加强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三、转变工作作风,打造公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篇7
关键词: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改革;软环境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108-04
作者:何金华,湖南省南县政务服务中心,政工师;湖南,益阳,413200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全县上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政务服务中心是便民服务的窗口,是展示政府形象的平台,是软环境最直观、最核心的体现,也是软环境建设的突破口。县委、县政府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软环境建设抓手,列为软环境建设的重点单位之一。从我县的工作实践来看,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已经向社会向群众展示了初步成果。
一、经验与作用
(一)窗口审批模式在软环境建设中的创新作用
长期以来,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状况并存,在行政管理方式上重管理、轻服务;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行政审批事项还过多、过细;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经济发展环境相对滞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模式,成为地方政府开展软环境建设的主要课题之一。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产物,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是政府打破常规、突破瓶颈推进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实现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在创新审批机制、优化经济发展方面都有新的起色。我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显著特点是:实行“四集中”, 实现 “一门受理、窗口审批、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窗口审批机制。一是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向中心集中,审批市场创新。按照 “三必须”原则(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必须进中心,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必须进中心,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进中心),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二是部门内部的行政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审批职能创新。归并整合职能,将过去分散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至新成立的政务服务股,成建制前移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并充分授权。同时建议各窗口单位调整领导分工,明确一名副局长分管窗口工作。经县政府同意,各窗口统一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三是具有关联业务的不同部门以统一服务的形式集中,审批模式创新。按照“ 方便、高效、规范”的原则,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联合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四是不同审批时限和要求进行分类别集中,审批方式创新。严格按即办件、承诺件、答复件、上报件、联办件对项目分类管理。实行简单事项直接办理制、一般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制、特急事项特别办理制。通过创新,做到了重新洗牌,归口管理,也实现了行政效能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方便高效的服务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便民作用
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客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最终的受益者。政务服务中心将分散在各个行政机关的审批职能联合集中在一个“窗口”,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由过去群众跑多个部门为进一个部门申请行政许可,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已,创立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平台,实现了“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我县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后,开展了服务理念教育、政务礼仪培训、工作作风整顿,要求全体窗口工作人员摒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窗口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培养起热情待人的服务态度、认真周到的工作作风、规范高效的办事效率,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窗口。中心运行两年来,始终坚持公开、公正的政务服务原则,向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政务服务。一是全面公开了政务服务事项。中心统一印制《政务服务指南》并制成了网页,供服务对象点击查询。二是实行统一规范的收费政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我县的主要特点,按照“一个维持,二个倾斜,二个取消”(即维持整体的收费水平不变,向公用事业倾斜,向第一、二产业倾斜,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取消一切自由裁量权)的指导原则,提请县政府制定了《南县投资项目收费优惠办法》,该文办法规定来南投资的所有项目各税据实征收、各种规费收缴根据公用事业、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分别按照30%、50%、70%、90%的比例计收。严格控制减免,减少了政府一事一议行为,现实投资政策的公平、公正。同时,中心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降低相关项目收费标准的相关精神,本着收费项目的执收标准与有关政策不一致的一律由物价部门重新核准的原则。先后取消了35项收费项目,调整了20项政务服务事项的收费标准。三是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申办条件简单,程序简便的事项坚持当日办结,对申办条件复杂,需要现场勘查的,承诺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四是适当简化办事程序。中心自运行以来不断规范业务审批管理,本着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程序和前置审批条件一律取消的原则,实现了90%以上进厅项目的手续简化,进厅事项的办结时限平均缩短了2个以上工作日。五是开展了优质服务,在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开展“三声五一样”服务(“服务对象来时有迎声,询问有答声,离开有送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事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必要时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链,推出预约和延时等系列服务,使窗口工作人员回归公仆本色,让办事群众找到主人翁感觉,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三)联合审批的模式在软环境建设中的纽带作用
政务服务中心的成立为全县的招商引资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了便捷服务,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中心自运行以来即积极探索“联合审批”的途径,对于申办条件复杂,需要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和前置审批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联合办理制度,并制定详细的办事流程图。特别是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由中心及时组织相关窗口实行联合勘察和联合会审。中心运行以来,牵头组织联合办理招商引资项目10余宗,每宗项目的办结时限至少缩短了50%以上,中心成为外资安心落户我县可靠桥梁和纽带,也大大节省了行政成本,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如2008年5月,南洲大曲酒业有限公司在办理增资扩股手续时,中心组织环保、工商、卫生、房产、国土、建设等窗口联合办公,一路绿灯,较法定时限缩短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企业跨成都、长沙、南县3个地区含环境评估、卫生许可、建设审批、固定资产变更(国土、房产)、企业名称变更、法人变更、注资变更等10项政务服务项目,令投资人赞叹不已。
(四)阳光开放的管理在软环境建设中的廉政作用
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行政审批由“分散、封闭、串联”向“集中、开放、并联”的转变,一门受理、集中审批、阳光操作、限时办结,规范了审批程序,使行政权力的运行更加透明,有利于社会和老百姓的有效监督,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和必要途径。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18个部门窗口,1个收费窗口,将每个项目审批的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联系方式通过政府网站、办事指南予以公示。实行“阳光政务”,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并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监督体系。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监督。县纪委行政效能投诉处理中心长期入驻,将政府的监督触角延伸至政务服务中心,对违纪工作人员实行效能问责和退回制。同时,开门纳谏,定期将社会监督员请进门,主动要求“解剖麻雀”,中心内部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进行“自查自纠”,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政务服务中心采用联系会议、走访和通报等方式,向窗口及所属部门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力地促使工作人员廉洁守纪、依法办事,杜绝了“索拿卡要”、人情审批、关系办证以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现象的发生,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
(五)规范和谐的形象在软环境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政务服务中心直接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软环境的好坏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政务服务中心把行政审批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服务,寓审批于服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在具体工作制度上,着眼于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一是领导班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中心行政管理班子整体功能发挥良好,清正廉洁,开拓进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两年多来,没有一人因亲属朋友关系擅自减免了税费。二是建设一支良好的政务服务队伍。按照“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年纪轻”的要求形成了一支精干的政务服务团队,他们爱岗敬业,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各窗口主管能认真履行职责,把窗口打理得井井有条。中心依法办事,周到服务的氛围逐步形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及“索拿卡要”等衙门作风和不良习气已成为历史,群众用“三多三少”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评价:“路少跑了、钱少花了、饭少请了”“关心多了、态度好多了、公仆意识强多了”。特别是相关制度的严格实施和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全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中心运行来,工作人员上下班正点率达99.98%,与服务对象争吵现象彻底消除,人员团结互助,窗口相互扶持,逐步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
同时,政务服务中心还是各个单位窗口形象的集合体,也反映了入驻单位的软环境建设情况。通过抓窗口,促进了政府部门软环境的全面改善。我们采用联系会议制度,与派驻单位不定期研究窗口软环境建设工作,派驻单位形成了“窗口围绕群众转,单位围绕窗口转”的机制,通过齐抓共管,努力把窗口打造成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在窗口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办事效率都有了大提高,通过窗口的示范和带动,推动了相关窗口单位软环境建设。
二、问题及原因
政务服务中心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种种矛盾和困境,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为中心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广泛重视支持与中心进入常态后氛围的有所减弱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期望的日益增长与中心服务资源、服务能力有限性的矛盾;表现为中心建设发展所需的共同观念和体制环境与当前行政理念和行政结构现状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中心方便、高效、规范的运作机制与现有行政习惯、利益结构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既关系到中心的运行与发展,更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环境。
(一)职能发挥仍有阻碍
集中审批和部门利益之间的矛盾和长期以来政府权力的“三化”(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影响,“官”念沉重,个别部门对窗口授权不充分,窗口单位后方配合难以到位,“部门围绕窗口转”没有落到实处;个别部门甚至设立窗口也是勉强而为之,使相关办事环节出现滞阻。
(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涉及到行政许可审批的一些部门和项目,甚至一些已经进入中心的单位的相关项目的办理还无法进入中心,个别单位进入窗口的项目还存在“进瘦留肥”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还无法满足群众的需要。政务服务功能不全,“政务超市”“不超”,个别窗口甚至“门庭冷落”。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窗口单位并没有按照“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把真正的骨干派驻到中心窗口,而是抱着“应差”的想法,把窗口工作当作是“守摊子”。这些窗口业务办理不精,行政不能提速,管理难以增效,导致政务服务中心人员整体上素质参差不齐,大厅上下难以形成一盘棋,管事与管人难免脱节,中心便民、高效、廉洁的形象也为之打了折扣。
(四)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双重管理和双重领导问题,是一个管理难题,其根源在于中心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不兼容性。一方面,来自不同的单位、行政隶属关系各不相同的人员没有“归属感”,感叹“两个老板让我们好累”,另一方面,中心就象“联合国”,管理人员要面对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指挥,也感叹“做后爸好难”。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管理正在摸索阶段,“实现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和“人性化和制度化的有机结合”,还是漫漫长路。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政务大厅运行成效的进一步显现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中心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服务功能将不断拓展,运行管理机制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也将更加适应时展要求。如何巩固中心制度创新成果,强化高效便民理念,使之在深化软环境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真正成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成为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的“粘合剂”。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统一认识,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新突破
中心作为政府形象的集中体现、作为展示软环境的窗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任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服务的范围、方式也会发展变化,这就为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些部门认识还不十分到位,向窗口授权不够充分,后方配合也不十分积极,少数进驻中心人员的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服务态度、服务水平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要把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加以落实。“人人都是软环境,软环境建设从我做起”,政务服务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集中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必须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各部门要把支持政务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使“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服务对象转”更好地落到实处,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单位、树立形象的窗口、培育作风的基地,成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
(二)积极探索,实现管理体制上的新突破
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心与窗口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例会制度,及时通报和研究窗口服务工作,部署和落实中心的各项工作,更有利于单位与窗口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沟通。二是进一步推进单位领导窗口带班和现场办公制度,强化窗口管理,及时改进落后的审批服务模式,确保项目在中心集中办理,现场办结,公开透明,提高窗口办件的效率。三是进一步探索 “政务超市”的科学管理方法,完善对窗口的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客观、公正开展窗口的绩效评价。中心要把“管人”和“治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及时掌握其社会反响情况,强化服务理念,培育中心文化。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服务优、行为举止规范的窗口工作人员队伍,促进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四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一步改善政务服务中心网络资源配置条件,发挥各级各部门各系统资源优势,积极尝试网上审批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推行阳光政务,节约窗口资源,全面遏制腐败。
(三)简化程序,实现行政效能上的新突破
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压缩承诺时限是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必然要求。需要明确的是简化办事程序不是违背法律法规乱办事,而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集中、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程序简约,运转高效,真正为群众、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要想在简化办事程序上实现突破,一是对进厅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办法。按窗口直接办理、牵头办理只负责受理的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制约管理机制,各部门最大限度地扩大进厅直接办理的项目并充分授权,以便使窗口最直接、最快捷地为群众提供服务。二是对每个项目的办理程序要一事一议,科学规范部门内部和窗口之间的关系,做到办事主体明确,流转程序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并尽可能整合资源,提高工效,进一步提高进驻项目的即办件率,最大限度地压缩承诺件办事时限。
(四)联合办件,实现投资环境上的新突破
招商引资工作是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为外来投资企业服务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联办工作,统筹安排“联合踏勘”和“联合会审”工作,把办件时限降到最短,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尝试实行全程服务制,主动帮助、排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形成良性互动,定期分析研究解决招商引资中遇到的问题,维护外商合法权益。四是加强与外来投资企业间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企业文化与中心文化的友好与有效交流,“以人为本,以客为尊”,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五)拓宽思路,实现服务功能上的新突破
篇8
日前,在市召开的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长对今年上半年罚没收入锐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种结果与审计机关多年来始终围绕预算编制管理开展审计监督,强化了预算编制、强化了预算管理有密切关系,要求进一步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以监督促服务,通过审计监督,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环境的优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市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总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经过认真分析,他们发现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但根源却是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以及“收支两条线” 执行的不严格、不到位。因为受财力的影响,近些年来,地方财政预算一般都未能打足,缺口由部门或者单位自行调剂或者自行解决,导致部分有行政审批权或者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和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乱收费、乱罚款,再加上“收支两条线”执行不到位,部门和单位收多少用多少,财政缺乏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发生,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也使得相互之间攀比成风,想着法子捞钱成为一种“理直气壮”的行为,成为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
针对上述情况,市审计局在连续几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中都向市政府、市人大呼吁,要求财政部门改进和细化预算编制,实行严格意义上的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制度,把应该纳入预算的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分离、罚缴分离”规定,坚决不搞部门内部收支“自求平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上述观点逐步得到了市财政局、市政府、市人大的认可。特别是XX年年以来,在地方财力不断改善和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审计局提交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该意见和建议,2009年,市财政局结合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和公务员工资津贴改革的要求,对市直109个部门、250个单位编制了比较完整、规范的部门预算,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保证了政府财力的相对集中,取消了罚款收入返还政策,遏制了权力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的内在冲动,并按事权多少分类别大幅度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基本保证了不同部门与单位的基本支出,重点保证了执法部门的基本支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安排使预算的约束力明显增强,各部门和单位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根据2009年8月市财政局受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XX年年财政决算和200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反映:2009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明显好转。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市直罚没收入完成2772万元,占全年预算数的29.75%,比上年同期下降32.75%。不仅使多年来屡禁不止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得到了遏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净化了行风政风,而且优化了经济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9
1、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乏力
一是县域金融机构锐减。近几年来,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集约化经营,实行扁平化治理,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大量撤并。金融机构数量减少。有限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分散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二是县域信贷服务日益萎缩。贷款总额增长缓慢,县域贷款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信贷服务种类少,且大多集中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且目前各县级支行信贷审批权很小。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功能逐步衰退。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收缩,信贷业务向中心城市集中,原有的信贷、融资、结算、房地产金融、代收代付、咨询评估等业务急剧减少,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了“存款服务所”。
四是县域金融资金实力不足。由于银行在县域的网点在逐步减少,县级农行的信贷审批被上收,邮储及其他商业银行,成了县域资金外流的“抽水机”。县域金融整体处于供给严重不足的状态,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信贷服务的主力,其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上升到第一位。但农信社其因历史包袱沉重,加之治理水平低下,结算手段落后,吸储能力不强,很难真正成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金融主力军。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比较脆弱。
2、县域规划无序、项目开发零乱,不能有效推动的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无序发展现象较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城乡协调发展。而县域规划体系的不完善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级政府经济意识的影响带来的相互竞争、互挖门槛、盲目引进、重复布局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发展无序、重复建设的状况。要特别重视在快速城镇化形势下,由于规划,尤其是区域规划滞后造成的无序开发,城乡区域发展、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与县域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不足的状况。
3、县域经济起步晚,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落后,作为借款主体的国有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近年来,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大多借款主体是国有投资公司,但该类借款主体大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难以保证投资后资产保值增值。国家为了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将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具体实施政府投资行为的载体。这一举措使国有投资公司成为开发性金融借款法人主体,通过公司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进行国有资产资本运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以减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投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政府,国有资产人虚拟的状况并未作根本转变,对营运范围内的资产产权控制力较弱,从而削弱了国有投资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优势,降低了其自担风险的能力,也会将风险转移银行。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只负责融资,没有对项目建设和资金运用的管理权;同时,项目建成后的收益由项目单位享有或直接上缴财政,借款人不能参与分配,这种借款人和用款人分离情况使得银行面临贷款使用失控和贷款归还无保障的风险。另外,政府作为实际的国有资产产权人的特殊身份,使其仍保留干涉企业运营的权利。政府与国有投资公司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委托关系,从而削弱了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的优势,降低了其自担风险的能力。
4、县域财政力量薄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
在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框架下,绝大部分县级财政收入微薄,县乡债务负担沉重,农业税取消后,县乡政府获得收入的渠道迅速萎缩,县乡政府的财政支农能力严重虚弱,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量十分有限。
5、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金融基础设施落后
相对于城市人才队伍建设,全省县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较为明显地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熟悉项目运作与融资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普遍匮乏,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提升后劲和竞争力。会计、律师、支付、信用、业绩考核和执法等金融基础设施、基础制度落后;市场不能聚合社会的各种能力和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扶持、增加县域金融组织与机构
扶持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鼓励发展适合湖南县域经济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支持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分支机构或网点。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以下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并在当年向当地增加投放贷款的新增网点给予一次性的开办费补助。
(2)加大对助贷机构的支持力度
开发银行坚持“以政府合作为基础,以助贷机构和平台建设为手段,以风险分担和补偿为保障”的金融运行机制。以“四台一会”(组织平台即合作办、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监督平台和信用协会)组织架构为基础,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各类合作平台并向下延伸,由助贷机构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担保情况作客观公允的考察评估,再由助贷机构受理开发性金融贷款申请和确定支持项目,并对申请按照合作协议加以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开发银行批准。但由于受到业务特点的限制,开发银行须借助政府协助,才能实现对实际借款人的贷后跟踪监督。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助贷机构进行扶持:一是制定规则,改善外部环境,扶持并监督助贷机构;二是资金支持,政府财政直接出资建立助贷机构;三是对助贷机构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四是分散风险,提供再担保,对失败项目承担补偿责任。
(3)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增加产品和服务项目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各种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推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直接面对农户的小额授信业务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予以贷款扶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扶贫小额贷款规模。完善现有扶贫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坚持以扶贫效果为导向,取消扶贫贷款的计划控制,鼓励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发放扶贫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重点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生产项目、培育特色产业等。
(4)发挥政府职能,引导地下金融“阳光化”
湘西非法集资事件涉及非法融资70亿元。该事件暴露了监管方面的不足,但从另一方面,说明民间资金活跃。为更好的引导民间资金,建议在坚持管理体制不变、县级联社法人地位不变、为农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企业法人入股的银行,以促进和规范地下金融合法化。
2、加强财政资金激励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1)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激励作用
对经金融监管部门和省政府授权部门批准组建的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省财政可按其已到位注册资本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服务业务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省财政按其50%给予奖励。对于开展农户小额授信试点的金融机构,省财政按试点金融机构当年发放小额贷款月均余额的5‰给予风险补偿。
对参加省有关部门组织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所发生的培训费用,省财政给予50%的补贴。对于以农业担保为主要经营范围的新设担保公司,如1年内农业项目担保额占其业务总量50%以上的,省财政按其注册资本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现有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省财政按其当年为涉农(含农民创业)项目提供担保月均额的2%给予风险补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以及农村信贷联保体的信贷投放,省财政按金融机构上述贷款新增额的1%给予风险补偿。
(2)发挥财政性资金的组织增信作用,增强担保与补偿功能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省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用于鼓励涉农担保业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组建担保公司。省财政可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专项支持建立省级再担保体系,为县(市、区)农业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支持。2008年5月中旬,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北省政府就明确安排财政专项借款(每县500万元)用于支持县(市、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市县担保机构实力不断增强,近3年注册资本金大多增长1倍以上,担保能力大幅提高。
鼓励各地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尝试和探索建立农村信贷联保体模式,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贷款风险。省财政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涉农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可设为年末涉农贷款余额比上一年度末余额净增额的2‰。风险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市、县财政也可相应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
3、通过财政性资金撬动贷款资源,利用行政手段体现并实现市场意图,形成最佳配合,实现多赢
财政性资金具有量大、稳定、利息成本低等特点,是最受银行欢迎的资金之一。财政性资金在银行资金总量中占比大小是衡量一个银行与地方政府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调整财政性资金在各银行的存款比例,可促成各金融机构将财政意图与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的有机融合,实现多赢。
4、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批整合
(1)立足实际,做实县域经济规划
在国家“扩内需、促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县域应根据地理区位条件、资源比较优势、市场需求以及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等方法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快速提高县域经济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和加快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各县域在编制县域经济规划时,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分别制定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要立足县域实际,把经济规划纲要和具体专项规划相结合,把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不受时间限制,要直接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突出可操作性。县域经济规划内容上应从产业上划分,以专项(专题)规划为主,重点对全局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重大事项进行规划。同时,各县域要加大吸引域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至并购投资的力度,弥补当地生产要素的缺口和劣势,整合构筑“零资源经济”的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区域特色规模经济,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对初具规模的集聚型县域中小企业进行科学规划,组建集聚型县域中小企业的平台企业,通过与平台企业的对接实现县域零售金融业务的批发化
政府可在金融部门的协助下设计参照类似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方式,使其在内生地成为平台企业出资人之一的同时,以自身的组织协调优势引导相关企业和个人入股,形成有利于减少同类企业重复投入、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有利于形成共同品牌和打开销路的特色产业平台企业。政府可以现金、土地或标准化厂房等形式注资。平台则可依据公司制设计组织管理架构,建立适应产业市场的组织制度。根据市场化原则,平台企业管理层采用社会公开招聘,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同时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确保平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由于平台企业连接县域内众多企业或者千家万户,平台企业通过类似高新产业园区企业孵化器和金融租赁的原理,可以降低相关企业具有共性的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压力。另外,通过预付销售款等方式相当于给产业链上的企业和经营户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这样,通过支持平台企业的方式,可实现用金融批发的模式间接为众多零散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解决县域金融业务低效的问题。特色产业平台企业可以成为开发性金融的直接合作主体。
5、加强县域政府类融资平台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1)整合政府投资资源,增强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
从湖南县域经济实力来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投融资市场主体,制度安排和资源整合力度,则很难影响资金的流动和聚集。各县政府要像重视项目建设一样重视融资平台的建设,通过融资平台开展引资合资、资本运作和借贷融资,凭借更高的盈利能力和信用等级吸引外埠资金。各市(县)政府可以投融资平台现有盈利性存量资产为基础,通过划转存量国有资产、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和提供专项补贴资金等方式,增强投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扩大现金流量,使投融资平台的盈利性资产规模、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符合市场化融资的要求。此外,投融资平台还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债务风险,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管理水平。在完善政府对平台“输血”机制的同时,不断增强平台自身的“造血”功能,并逐步摆脱对政府资源和财政补贴还款的依赖。
(2)政府赋权,创新多种融资模式
以政府赋权的各级融资平台为借款主体,采用“省带县”、“市带区、县、镇、村”和“县带镇、村”等多层级的融资模式。使用该种融资模式,需重点把握、整体推进,逐级孵化、逐级落实;同时要抓住贷款投向、运作方式、还贷机制三个环节;把好申贷项目、申贷额度、贷款决策三道关口;坚持城镇、村镇综合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探索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的过程中,至少可以考虑以下几种:一是政府融资平台模式。通过建立县级融资平台,整合各种支农资金的资源,建立一个平台、一个信用、一个账户的“三个一”贷款模式,逐步形成由一个融资平台帐户管理各级政府的支农资金和贷款发放、回收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的信用支持和管理模式,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行业融资平台模式。通过教育、医疗等行业融资平台,将行业部门安排的农村建设资金与开行贷款资金相结合,采取统借统还的方式,重点支持县域民生领域工程项目。三是龙头企业融资平台模式。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以龙头企业的信用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和“万村千乡”流通等项目,解决农民的产品销售问题,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四是融资平台担保平台模式。开行可以间接方式,支持县政府及地方龙头企业建立支持农村发展的融资担保公司。农村担保公司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担保公司在为农村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同时,也可扩大开发银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3)政府引导,创新“保增长、扩内需”背景下的贷款品种
篇10
【关键词】 优化; 审计环境; 方法; 努力方向
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内外部因素的总和,是影响审计机构完成其自身职能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的集合。和谐审计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部门在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框架安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职能作用;二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得到其他部门的认同,并与其他部门或个人形成良好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让全社会更加理解审计、相信审计、支持和配合审计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企业各部门理解内部审计,并支持审计工作,以此改善审计环境呢?笔者就西山审计处在优化审计环境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抓住机遇,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近年来,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地理的分布越来越分散,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样化,企业的管理越来越多级化,这种变化趋势及其结果,导致企业最高管理者越来越感受到需要一套专职的专业化监督系统,来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执行,内部审计有了发展的机遇。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迅速组建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形成了以集团审计处为核心,延伸到基层单位的三级垂直审计机构网络。集团本部设处级审计机构,负责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业务规范,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组织和实施对本企业及本企业所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的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济责任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所属子分公司成立了21个审计机构,其中7个子分公司成立了独立的审计科室,14个子分公司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并设置专职审计员,许多三级核算单位如多经系统的各核算厂点都设置了兼职审计人员,负责对本系统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计系统在西山集团审计处的统一管理下,分工负责,执行统一的执业标准、运用统一的审计程序,近五年中完成包括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工程结算、经济责任、合同管理、专项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625项,审计规范了金额27 470万元,提出审计意见1 107条,审计建议1 813条,为企业改善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环境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西山集团审计机构建立伊始,内部审计自身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审计报告往往放在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审计报告对报告使用者缺乏吸引力,更不能引起管理层的关注。许多单位不知道还有审计部门这一机构,审计人员也都抱怨部门在企业中没有地位。
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多次召开审计人员会议,并在下发的审计工作安排中,强调内部审计人员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倡导“以为争位、以位促为”的先进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大审计上看待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在开展传统审计工作的同时,加大经济效益审计力度,围绕“风险、管理、效益”做文章。在日常审计中,运用全方位的监督评价体系,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各个环节实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寻找大大小小的内部失控点和容易失控点,并提出促进整改的合理化建议。一份份审计报告受到领导的关注,为审计装备了优厚的办公条件,内部审计在集团内部有了知名度。其他管理部门进行日常性工作,都要抽调审计力量,求得审计人员帮助;制定管理制度和办法时,也要事先征求内部审计的意见,内部审计的地位日趋提高。
三、坚持客观,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内部审计过多地强调独立性,强调监督职能,使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敌对关系,双方无法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致使正常工作很难开展,更谈不上内部审计“咨询顾问”、“经济伙伴”的角色体现。我们不断更新审计理念,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建立审计监督与审计对象、业务部门的伙伴关系,使审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结合,避免孤军作战。在每年的审计论文研讨、审计项目评选活动中,我们都邀请基层主管审计的领导或部分单位的经营领导参与,让他们切身融入审计工作中,逐步了解内部审计,加强了彼此的经常性沟通。同时,在审计工作中,转换了思维方式,把工作目标定位于促进治理,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提高效益,定位于一种高层次的服务。在查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对于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向管理决策层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执行过程中因理解偏差和无意识的错误,表现出应有的理解,提出一些更可行的改正措施。靠着真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态度,消除和减少了被审计单位的对抗情绪,许多单位纷纷与审计部门联系,主动要求帮他们把关,内部审计获得了被审计单位的广泛支持。
四、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微观环境
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审计良好的微观环境,通过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是内部审计工作者获得支持、开展工作的保障。
为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依,西山审计处十分重视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审计署、省内审协会、山西焦煤审计部有关内部审计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山实际,先后组织制定了《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处理处罚暂行办法》、《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内部审计项目责任管理制度》、《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审计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为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操作提供方法和依据,也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在处室管理中,我们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来抓,花费大量时间,对原有的一些制度进行甄别筛选,将行之有效的继续保留,对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部分进行修订和完善,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一些制度,经过归类汇总,最终编辑成《审计处内部管理制度》手册。该手册涉及行政管理、精神文明、党务工作、工会工作四大部分,分别在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纪律等方面作了规定,该手册作为激励和规范审计处全体职工工作的行为准则,对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营造良好氛围和文明工作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五、拓宽渠道,塑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在提高人员素质方面,我们本着“提高人员素质,发展业务专长”的原则,按照“厚专业,宽口径,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多渠道开展工作。其一,进一步发挥各类考试的导向作用,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职称晋升、学历教育,以考促学,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二,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近几年,每年都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各类培训100多人次,通过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方式,让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到新的知识领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能够对照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考虑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向。其三,广泛发动,积极组织了集团职工技能审计工种大赛。通过大赛,给全体审计人员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选出了优秀审计人才,使大赛成为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实践课堂。其四,积极整合审计资源,吸收基层审计人员联合审计,采取上下联动式审计模式开展审计项目,寓教于审,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审计人员。其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论文研讨活动,让审计人员从审计业务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某一理论进行探讨,对某一观点进行评述,对某一经济现象根源进行剖析以及对某一审计方面进行经验介绍。理论研讨会的多次举办,激发了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探索内部审计新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热情,理论研讨的氛围对每位审计人员促进很大,经过互相学习不仅了解到当前的内部审计理论水平的前沿,而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今后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方面,同时也能吸取他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智慧和经验,大大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向前发展。其六,坚持开展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评优活动。集团内部审计机构每两年举办一次审计项目评选活动,从审计立项、工作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取证资料、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审计复核、审计承诺书、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审计档案各方面制定工作规范和评分标准,首先由参评项目组主审进行情况汇报,再由评委根据评分依据进行评分,最后按评分结果评选出获奖项目。获奖项目主审要在全集团审计人员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通过评选活动,互相交流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推进集团公司整体审计工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审计人,必须懂得审计环境和审计工作的辩证关系,适应审计环境,改善审计环境,深刻认识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所在,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工作方法和审计技术,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促进本部门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夏海生.浅议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苏州审计,2007,(10).
[2] 吕建聚.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机制与作用[J].煤炭经济研究,2004,(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