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篇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要让学生了解我国 56 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外语实验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年初,外语实验小学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外语实验小学实际加强宣传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 ,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

2、在业务学习上,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组织外语实验小学召开 “座谈会”,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代表,就如何加强外语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4、组织相关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5、组织各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6、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队会。各班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繁荣昌盛、团结和睦。例如:有些班级通过紧张激烈的知识问答增加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 有些班级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 和谐相处。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 这些活动寓教于乐, 使学生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篇2

关键词:班主任;民汉合宿;举措;困难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搞好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期望。在新疆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如何实现民族团结,搞好民汉学生关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各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学生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民汉合宿是一种新型住宿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也是大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一种有效实践。

因此,为了不断推进基础文明建设,有效维护学生宿舍环境,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位同学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头羊,在民汉合宿管理工作中更起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在民汉合宿管理中的重要性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在学校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了解最详细。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上遇到的问题,班主任总是最了解和熟悉的,能抓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民汉合宿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起基础和根本教育作用,直接推动民汉合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那么,正是班主任的作用如此重要,如何有效发挥班主任在民汉合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呢?

二、目前民汉合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多民族、多语言的宿舍环境容易引起摩擦,造成管理困难。合住宿舍中不同民族学生的语言及文化差异很大。因为母语不同,有时不能相互理解,所以在沟通时会存在一定困难,他们之间出现的摩擦自然比民族成分相对单纯的宿舍要多,使管理困难加剧。如:民族学生讲母语时,汉族学生听不懂,难免会产生尴尬场面。在宿舍中,民族学生之间经常讲民族语言,会使汉族学生产生误会,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

(二)在民汉合住时,因地域差异、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不同、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差异等容易产生的分歧。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同学比较好客,善于结交本民族的朋友,特别是共同生源地的同学(老乡)。在朋友互访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过于热情的行为,比如在宿舍大声叙旧,抚琴高歌,而且经常会聚集多数同学在空间较狭小的宿舍。这些经常,会引起汉族同学的不理解甚至抵触心理。

三、班主任在民汉合宿管理中的具体举措

(一)探索合理管理制度

安排民汉合宿前期,班主任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分配宿舍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宿舍并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比如学生的生源地、性格、家庭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在安排宿舍时,除了考虑族别之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安排,综合考虑,以便科学安排,达到文化融合、促进学习等多赢的效果。学生一入校,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中的《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办法》及《民汉学生合住宿舍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前提下,对于疆内学生、疆外学生开展民汉合宿教育工作要有区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进行管理。

(二)充分发挥进社区作用

班主任应加强对民汉合宿宿舍的关注和了解,充分发挥班主任进社区的作用。结合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阶段,思想不成熟,思想动态变化大的特点,班主任经常走访学生社区,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极为必要。除了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外,着重强调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风俗习惯,一定要注意细节,引导同学们和谐相处。没有特殊原因,应该在食堂就餐,互相尊重民族饮食习惯保存好自己的物品。还能通过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果存在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班主任进社区应实现生活化和常态化,实现教育、服务与管理相结合。

(三)抓典型,以点带面,开展好学生社区活动

民族团结始终是新疆的主旋律,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幸福线。开展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宿舍活动,加强民汉学生的沟通,促进民族团结。可以实行的措施是抓典型,以点带面,开展好学生社区活动。除了开展宿舍卫生评比活动之外,还应结合民汉合宿实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活动。如:召开“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礼仪、习惯和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维护和谐宿舍做出努力;开展“民汉一家亲”一助一活动;制定《“民汉一家亲”一助一活动协议书》,自签订协议即日起,以协议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帮互助活动。

(四)鼓励同宿舍的民汉学生结对子

以民汉学生互学语言为抓手,通过民汉交流班带动学生互学互助,帮助同学们掌握民汉语言会话交流的技能,使学员能初步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相互尊重和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更好地增进了民汉同学间的感情。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增进同学感情。

(五)做好宿舍常规管理工作

1.给民汉合住宿舍命名。在民、汉学生合住宿舍的名称问题上,可以取一个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名字,凸显本班宿舍的特色。2.统一宿舍门牌。宿舍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战场”,占领主战场,学生管理工作才可能做得扎实、有效。为规范宿舍管理,应将属于本班的每间宿舍都贴上了统一背景的门牌,贴上统一门牌之后,对于宿舍管理可以带来诸多方便。3.规定每间宿舍都贴上值日表。为加强宿舍卫生管理,要求每间宿舍贴上值日表,以便维持宿舍良好的生活环境。4.利用表彰机制,搞好民汉合宿工作。为加强民汉合宿管理,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根据合宿学生表现情况,制作“民族团结流动红旗”,表彰表现好的宿舍。

四、结论与建议

民汉合宿是一种新型住宿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也是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践。当然,就目前而言采用民汉合宿,对个别适应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障碍。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模式是适合新疆高校建设发展的,是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班主任应发挥根本作用,帮助和引导本班民汉合住学生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团结的宿舍氛围中,创设一个氛围融洽、团结互助的小家庭。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志宏.新疆高校民汉合宿现状及社会功能初探[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12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及国家的各类政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简称民族生)离开家乡求学生活。由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部分民族生难以适应开放多元的大学生活,离不开“同乡圈子”,局限于小团体内部,缺乏交流、交往、交融的途径和平台,不利于自身的成长成才。

一、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现状

出于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客观原因,民汉之间的隔阂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民族大团结关系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在这种背景下,让民族生走上舞台展示自己,让汉族学生欣赏民族生、了解民族生、接纳民族生,探索构建相互嵌入的高校管理模式模式,促进民汉学生之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是做好高校民族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重要手段。

当前,大学阶段学生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能够基本满足青少年德育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各学校发展不平衡,部分高校只重视智育,主抓第一课堂,忽视对德育的重视。学校领导对民族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之中,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保障措施,活动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二是民族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分散、不成体系,无法形成联动机制。目前,民族团结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仅限于演讲、座谈、报告会等形式,且参与面不够广泛。三是少部分民族生的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容易受到民族分裂分子的蒙蔽和蛊惑。近几年,加紧向教育领域渗透,与我们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

二、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

开拓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搭建民汉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民族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民族文化共享、弘扬、传承,切实维护校园稳定、丰富校园文化的前提,是践行教育强国伟大理念,培养政治坚定、知识全面、综合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骨干的重要途径,对丰富学生培养路径、发展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学生培养体系、研究学生培养成效具有重要影响。

(一)鼓励民族生展示与宣讲本民族语言、服饰、饮食、风土人情,以互知为基础,提高民族生的自信,帮助民族生尽快融入学校。民族生极其渴望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习俗以及家乡的风土人情展示给其他民族的同学,以求消解认识误区、打破以往成见,与其他民族同学和谐共处。而汉族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神秘诱人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习俗以及其家乡的风土人情充满好奇,有了解的热忱与兴趣。在这样一个心理共识之下,为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学生搭建桥梁,为各民族学生建立友谊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同时成为建立同伴关系、提升交往能力的心理契机。

(二)建立普通生与民族生的朋辈互信计划,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团结友爱、富有凝聚力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民族生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文化氛围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训练一批熟悉本民族风土人情、有一定文化素养、爱国爱校、友好亲和的民族生;吸引招募一批对少数民族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生,使之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通过训练与合作,提高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间文化差异的认识,形成兼容并包的气度,达成互谅互惠的关系。

(三)巩固普通生与民族生的朋辈互助计划,提高民族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民族生专业素养,帮助民族生处理学业困难问题。形成朋辈互助机制,建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互助模式,为民族生招募学业上的导师。利用结对关系,培养多方面深层次的综合素养。

(四)着力培养民族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民族学生多数来自遥远的西部地区,往往一年甚至数年才回一次家,来自家庭的关怀少,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通过各类培训,旨在激发和培养民族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对民族生群体的关怀,同时提供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熟悉校园、认识社会的机会。

三、建议和思考

交往是形式,在学校与院系两个层面,需要将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工作当作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学生交融总目标,立足实际、务实创新,充分发挥学工部门、共青团在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中的特殊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交流是内容,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着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日益增强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帮助青少年塑造遵纪守法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此过程中,既重视基本理论的宣传灌输,也注重教育时机的把握。以各类政治会议为背景、突发事件为契机、节日庆典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理论政策的理解和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

篇4

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模板1根据《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年xx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电〔xxx〕x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年xx市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贺政办电〔xxx〕8号)精神,为开展好xxx 年壮族三月三活动,把壮族三月三办成民族和地方特色浓郁的群众性节日,进一步促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弘扬民族文化,展示xx风采。

二、活动时间

xxx 年4 月1 日4 月30 日。

三、重点活动内容安排

(一)组织壮族三月三宣传活动

加大对壮族三月三的宣传工作,实施节前预热、节期宣传、节后宣传的阶段性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组织发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和群众团体在办公楼或公共场所拉(挂)汉壮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宣讲活动;在xx电视台开设壮族三月三专题;在xx信息网开辟壮族三月三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专门集中报道宣传壮族三月三活动,提高壮族三月三 活动在县域范围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牵头协调部门:县委宣传部

配 合 部 门 :县直各相关部门

(二)组织壮族三月三进校园活动

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加大对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利用图片展示、发放宣传资料、拉(挂)宣传标语,在学校开展以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主题的民族文化主题教育;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拓展学校师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

牵头协调部门:县教育局

(三)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各民族人士座谈会;开展走访慰问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名人士、知识分子活动。

牵头协调部门:县民族宗教局

(四)组织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

以县城广场为主会场,举办一场民族文艺演出(由县文广体局、县民宗局主办);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唻歌、羊角长鼓舞展演展示,山歌对唱,原生态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演出等大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促进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蓬勃发展。

牵头协调部门:县文广体局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文化主流的原则开展好各项活动。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xxx年壮族三月三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统筹安排,积极举办各项活动,鼓励群众踊跃参与。

(二)落实责任,周密安排。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紧扣活动内容,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xxx年壮族三月三活动的各项工作,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办出效果。

(三)做好防范,确保安全。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规模大、参加人员多的大型群众性活动,要根据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细致做好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对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要仔细排查,做好应急机制和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营造欢乐祥和、团结和谐的节日气氛。

(四)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确保节日风清气正。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保持防范和惩治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防止出现违反规定、违反纪律的现象。

(五)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和各相关单位要从活动安排、实际情况、新闻报道、社会效果、成绩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工作建议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于xxx年4月25日前将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县民宗局,邮箱:xx, 联系电话:xx

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模板2为开展好xxx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xxx〕3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xxx年壮族三月三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展。

二、活动时间

xxx年4月1日-4月30日。

三、主要内容

(一)组织壮族三月三宣传活动。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积极配合,举行壮族三月三活动新闻会,适时公布全市节庆活动日程安排信息,组织各级主流媒体、网站对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专门集中报道宣传,提高壮族三月三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二)组织壮族三月三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配合,以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集中开展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拓展民族文化视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激发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

(三)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市民宗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开展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各民族人士座谈会。开展走访慰问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名人士、知识分子活动。各县(市、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果。

(四)组织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市文化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开展体现壮族三月三文化特色的原创文艺节目。市级开展三月三歌节,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专题活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山歌对唱,原生态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演出等大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促进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蓬勃发展。

(五)组织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市旅发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在江山半岛白浪滩景区举办以歌舞表演、民族风情表演、民族特色美食、土特产展销等内容的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发展,创建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文化主流的原则开展好各项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xxx年壮族三月三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统筹安排,根据当地特点和各族群众需要,进一步细化活动安排,尽早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二)落实责任,周密安排。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紧扣活动内容,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积极创新,认真做好xxx年壮族三月三活动的各项工作,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办出效果,努力打造壮族三月三活动品牌。

(三)做好防范,确保安全。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规模大、参加人员多的大型群众性活动,要根据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细致做好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对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要仔细排查,做好应急机制和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xxx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安全有序进行,营造欢乐祥和、团结和谐的节日气氛。

(四)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确保节日风清气正。各地各部门要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实施意见、自治区政府实施办法以及市委实施办法,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保持防范和惩治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防止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

五、有关事项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意义;内容;途径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在西方国家日渐凸显,而有些民族矛盾问题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仍时有发生。大学生在跨地域与民族的求学过程中在促进民族团结、交流各民族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但鉴于现在的广大青年大学生同时又处在一个思想匮乏且个性又较为独立的特殊时代,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点。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就成了关键问题。

2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及内容

2.1帮助大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观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有一定科学进步的民族观,它是鉴别民族观正谬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意识,辨别各类民族思想观念里的错误观点,当大学生在接触一些民族事务或面临某些民族问题时,民族观能引导当代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并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加强大学生民族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民族观有利于民族和谐、团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2.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观的核心内涵是如何构筑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民族共同团结、互助、和谐是民族观的教育内容。这可以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识破分裂分子的不轨行径,促使大学生产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正义信念。民族观教育在民族的起源、分布、文化、语言等方面能给大学生以全方位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统一。

2.3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观教育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当下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民族观教育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逐渐增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3加强大学生民族教育观的有效途径

3.1丰富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

丰富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将民族观教育日常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努力完善民族观教育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实现民族观教育的科学化、时代化、大众化,促进当代大学生对民族观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与认识。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民族观教育仍不够深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授课的针对性,把握其实效性,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民族观的理论思想认识。

3.2组织实践民族观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使当代教育更直观、更形象生动。在全国各大高校组织开展以各民族团结进步、反民族分裂的主题活动,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意识,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开展鼓励大学生到民族区域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主题活动,宣传各民族团结繁荣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深切体会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融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3.3结合当今国际情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民族分裂

现如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互联网大数据正蓬勃发展,某些利用民众情绪、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的妄图颠覆国家的敌对分子通过互联网大肆编造不利于我国民族团结的言论并曲解事实。当今大学生既要对国际矛盾和国际形势有所了解,又要充分认识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性,以的科学辩证观点培养自身辨识和认知能力,自觉抵制民族分裂分子在我国组织的一切错误思想文化渗透和其他分裂活动。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在全国各地高校建立民族观教育专栏平台,占领民族观教育高地,夺取互联网信息时代民族观教育的伟大胜利,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稳定、繁荣复兴做出巨大努力。

4结语

大学生是一群拥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具有流动性的特殊群体,在现阶段中国交通极为发达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的情况下,要求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现在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往往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各大省市,而本省的学生已经不再占据多数。这些吸收了不同地域丰富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在接收并学习民族观教育以后,对他们在生活中如何正确地看待某些民族矛盾问题,并恰当地解决某些民族矛盾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一、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创新型人才与普通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思维。人类思维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思维的性质、特点也相当广泛,很难研究或探讨。换一种方式,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说,思维可能又变得非常简单,思维就是人开动脑筋思考(想)问题。当然,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如果说普通人是顺向思维,那么,创新型人才就是逆向思维;如果说普通人是聚合思维,那么,创新型人才就是发散思维;如果说普通大学生、知识分子具有较丰富的形象思维和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还要具有灵感、顿悟和直觉思维能力。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独立性,不能人云亦云;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敏捷性,不能反应迟缓,思维迟钝;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批判性,凡事应有挑剔的眼光,不能不加审视一概而论的“拿来主义”;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应具有广泛性,不能思路狭窄,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思维的性质复杂而广泛,但创新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教育,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培养了学生较严密的逻辑思维。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知识学习过程本身训练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形成了逻辑思维的习惯。我们这样说并不否定知识的创新性,知识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没有创新就没有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动力源,没有知识就没有创新,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但是,并不是说知识多者就一定能创新。学生学习知识过程本身不是知识创新过程,学习不能等同创新,也不能替代创新。在学生的视域中,知识的逻辑性淹没了知识的创新性。因为学生学习的是书本知识,是前人创新的成果。创新者必须有足够丰富的知识;但不是知识足够了、丰富了就一定能创新;知识不等于创新。与知识相比较,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新异性,尤其是少数民族艺术。如果说知识的首要特征是逻辑严谨,那么,艺术的突出特征就是新异。基于此,我们认为艺术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元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要件。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长时期坚持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教育,这已经是我们长时间形成的传统或者说习惯。长时间的民族艺术教育使我们师生收益匪浅。我们回味起长时间反复进行的民族艺术教育过程觉察到,民族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非常重要。艺术使我们产生了灵感、顿悟和直觉,启发了我们,诱导了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随处可见,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到处都渗透着艺术的元素。人们评价也是赞美少数民族及其少数民族艺术“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对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艺术的最好的称赞,同时也是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艺术最恰到好处的评价。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就是在这些歌舞中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也同样是在这些民族歌舞中享受生活与快乐。

民族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民族艺术本身的特征决定的。首先,民族艺术的娱乐性让人心情放松,消除心理压力,化解内心抑郁,每一个人的心理都充满阳光,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无论什么人,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当他(她)唱歌或跳舞时都要比在进行紧张工作或者深入思考问题时心情轻松得多、放松得多、愉快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当我们心情愉快时,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好像全身有用不完的力气;学习英语背单词记得多、记得快。当我们心情不愉快时,身心疲惫,全身乏力,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做;学习英语背单词一个也记不住。简单的生活小事(常识)尚且如此,发明创造、创新之重大事件就无需再论了。所以,民族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民族艺术的新异性使人思维活跃,产生灵感、直觉与顿悟,诱导创新。知识是严谨的,艺术是快乐的;知识督促人审慎地思考,严密地推理、论证或抽象地思维;艺术让人放松心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随心所欲,异想天开,产生灵感、直觉与顿悟。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在聆听小提琴美妙乐曲中产生灵感,创造人类最伟大的创新———相对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到处追杀爱因斯坦先生,他不仅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简直无处藏身。当然,美国等国家也有很多大学很想接纳爱因斯坦先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爱因斯坦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为爱因斯坦提供了最好的工作或研究环境条件。校长安排工作人员悉心照料爱因斯坦先生的生活起居,当得知爱因斯坦非常喜欢小提琴乐曲时,专门聘请当时最好的小提琴家现场为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曲,使爱因斯坦先生非常高兴,心情特别愉快。当他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那时候自己就像个小孩子一样“乐的跳起来”。正式这种艺术的快乐让人陶醉,愉悦身心,催生了大师产生灵感,创造了鸿篇巨著。总之,民族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是增进民族和睦、促进民族团结的纽带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多国家或地区因为没有处理和解决好民族问题,社会稳定被破坏,民众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更严重者甚至引发战争,造成杀戮,乃至国家分裂。民族问题历来是敏感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严重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睦与进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每一个民族包括每一个民族成员也都在积极地为增进民族和睦、民族团结与友谊而努力。民族团结、和睦从各民族间的相互认同开始。如果各个民族之间、各个民族成员之间不能相互认同,那么,民族团结与和睦就无从谈起。民族认同是民族团结与和睦的起点。民族认同的内容、层次非常广泛,其中,国家认同是最根本的民族认同;而存在于各个民族成员中的公众认同(百姓认同)是最基础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层次最高,而公众认同的基础性最强,往往更受到关注。

篇7

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丰富体育课堂教学,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道德品质和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关键词】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实意义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多样,有很多项目适合在普通高校中开展。但从众多普通高校的开课现状不难看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被充分利用,似乎被武术这一项目代替而已。即便是像跳绳、毽球、拔河这些项目也只是在体育课中作为自由练习的内容而存在。民族传统体育应该走进高校体育课堂,发挥其特殊功能,这对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体育课堂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运动形态存在,在课堂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也为在校大学生增加了选项课的范围。经研究表明,在校学生从心理上对体育课拥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态。目前,大学体育课教学计划并为贯彻四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大学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大三以上作为选修来开展。另经观察,像田径、球类等项目是高校体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中也贯穿些趣味游戏,而且有些高校还以这些项目为此为达标测试的考试内容。根据地域条件,在体育课中增加民族体育内容,使学生了解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化,这不仅能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积极运动的情绪,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另外,众多民族体育项目以游戏形式为主,娱乐参与度高,具有较浓的活动氛围。广西民族学院自1993年正式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公共体育和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证实,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极强的心理倾向性,尤其是对陌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诸多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独特,很有必要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

二、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道德品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综合性特点,因其融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为一体,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主要原因就是它在流传中将图腾、生活、娱乐融合,而且对后辈具有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从而得以较好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棋戏以开发智慧和思维著称,可以说是民族传统体育中将趣味性和游戏性融合的智慧游戏。围棋是一项高品位、文雅的脑力运动,社会文化性能呈现多样化。其中对立统一和阴阳互生的辩证关系,有助于锻炼人们的智力、陶冶情操。另外,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对参与者的勇气和自信心提出了考验。例如:藏族的押加、哈尼族的打磨秋、蒙古族的摔跤及射箭等。这些活动规则明确,参与者要严格遵守规则,都是在礼让、公平条件下进行,场面激烈,选手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拥有不甘示弱、争强好胜的竞争意识和品质。

三、有利于民族团结意识的强化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利益和共同团结,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我党将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主要任务。普通高校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绝佳场所,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无疑是对民族体育文化文化传播的直接途径。这对大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强化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因地理环境和生活民俗的不同,导致其运动形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群体,具有较高学识能力和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接受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这是对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的有益途径。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通过体育形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深入了解,产生认同,进而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四、有利于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目前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出现严重脱节,连续性不够。有绝大部分人是工作之后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寻求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来健身。 课堂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如何与社会体育接轨,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这是本世纪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新要求。国家教委曾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涉及世界优秀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培养在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可谓丰富,适合在高校体育中开展的很多,而且多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趣味性强,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特殊的魅力,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愉悦身心的健身项目,在参与中体验到体育锻炼的快乐,这也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韩英甲,王焕波.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475-477.

曲宗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安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40-41.

篇8

如何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是石玉林这个区委书记一直思考的问题。提质量,增效益,奋力打造现代农业核心区,是他所思所想,也是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石玉林说,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坚持把农业提质、扩量、增效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着力培育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大力发展奶产业、无公害瓜菜、清真牛羊肉、林果业“四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到“十二五”末,奶牛饲养量25万头,占自治区的50%,其中来自奶产业收入达到3678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5%;力争每年完成3~5个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力争“十二五”末羊只饲养量110万只,肉牛饲养量15万头;改善老旧果园,提升林果产出效益,力争到“十二五”末,优质经果林面积20万亩,提升“西部鲜果之乡”知名度。

建园区,上项目,打造低碳经济先行区是石玉林所在的吴忠市利通区面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考虑的问题。石玉林说,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就是要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培育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自治区级毛产品加工基地、特色装备制造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以及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中心,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二是构筑工业平台。加快推进金积工业园区、毛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立德慈善工业园、失地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建设,优化园区环境,增强承载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三是壮大骨干企业。支持引导现有企业技改扩建,新建企业提质增效,优势骨干企业扩大规模,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区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四是加强节能减排。到“十二五”末,全区重点耗能企业达到自治区和吴忠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实现“打造宁夏低碳经济先行区,争当低碳经济排头兵”的目标。

抓投入,增活力,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崛起区是利通区发展的又一个重点,石玉林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要做活商贸流通业,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带动功能。力争培育年销售额达10亿元的市场5个,带动创业、就业2万余人,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0%以上,建成“承接大银川、带动盐同红、辐射陕甘蒙”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我们要做强特色旅游业,依托沿黄旅游和“回乡”人文优势,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汇集利通,赏黄河风光,品回乡风情,把利通区建设成为集“游购娱、吃住行、康体健”九大要素为一体的滨河特色旅游区,为跨越发展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篇9

关键词:民族地区 记者 全局性思维

2008年拉萨市发生“3·14”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及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7·5”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少数西方敌对势力的新闻机构,动用舆论工具,不惜版面和时间对这些非常态新闻事件进行所谓“客观真实”的集中报道。他们混淆黑白、造谣中伤、甚至凭空捏造的报道,恶毒攻击我国政体和民族团结,以期达到浑水摸鱼、不可告人的目的。

与西方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集中报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民族地区的一些新闻媒体却以常态化的报道形式应对这些非常态的新闻事件,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疏于把关,常常在不经意之间,使我们的舆论主动权、话语权受到损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民族地区记者缺乏全局性思维意识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加强和树立民族地区记者的全局性思维已迫在眉睫。同时,这也是新形势下搞好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报道的一个迫切要求。

何谓全局性思维?简言之,就是站在国家安全、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的基点,站在全局性的高度,以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己任,采写报道新闻时所运用的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思维。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涉及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元素的各类新闻报道不是一个简单的、仅仅属于一个地区范畴的新闻符号,它直接涉及到国家安全、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直接反映出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共同繁荣和发展的现实状况。同时,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少数民族在文化、历史、宗教、风俗习惯上的特殊差异,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对保持新时期和谐、稳定、团结的民族关系,对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记者的全局性思维意识,使他们掌握好全面、客观、公正报道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技巧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自觉运用新闻观、民族观分析判断新闻事实,认真研读党和政府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关于民族地区、民族自治的法律法规,把握好正确的新闻舆论口径

这些要求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这正是民族地区记者与其他地方记者最明显的区别。这种要求使民族地区记者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状况,从而在新闻宣传中以全局性的思维做好报道的策划和编排,把握好正确的新闻舆论口径,避免出现报道偏差和导向性错误。

在民族地区采访报道,一定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忽视对民族地区民族理论、政策和法规的学习和掌握,不按照民族地区的实际,一味地以“新闻改革”为由,放松对民族地区新闻报道的宏观把握。另一种是不认真研读分析民族地区的发展形势,在新闻报道中故步自封、畏首畏尾、不敢创新。这两种倾向都会直接影响到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和舆论引导力。

笔者和同事曾经采访过一个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部门抗诉上级部门行政复议的新闻事件。可以说,这是个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鲜事,也是民族地区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典型案例,我们有责任做好报道。但由于报道对象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回族农民,而且他所在地区又是一个贫困落后地区,稍有不当,就会产生节外生枝的后果。经过一番分析后我们认为,这个报道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和民族政策,不能因为这是个新事物就在报道上“标新立异”。我们决定:通过跟踪法律程序的执行进行报道,同时注意让被报道双方的话语权始终处于平等位置,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民族的平等。最终,该报道不仅促进了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还给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这篇稿件也获得了省部级好新闻一等奖。这个事例说明,对民族地区每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论它敏感程度大还是小,都要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遵守法律法规的全局性思维去处理。这样,我们的报道才能客观理性、引导有力。

学会自觉运用新闻观、民族观来分析判断新闻事实,不仅要学会分析判断问题,同时要学会运用恰如其分的新闻报道手法展现社会的进步。在新闻报道中,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现实差距和认识差异,并把这些差距和差异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放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认真研究、客观分析,把握好报道分寸,才能在比较中看出不同,在对事件的静态报道中展现社会的进步。例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曾有篇获奖作品《新疆的毛驴车贴上了反光膜》,报道的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农业生产和道路运输常用的传统毛驴车,由于夜间行驶时没有明显的标志,常在公路上酿成交通事故。为此,自治区交管部门为毛驴车贴上了反光膜,让夜间机动车驾驶员容易发现,保障毛驴车的出行安全。这在高速路几乎路人皆知,在经济发达地区似乎不足为道,但在偏远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却反映出农业生产和道路运输不断增加带来的变化,不仅是一条好新闻,而且其做法在民族地区还有一定推广价值。同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新疆记者站的报道《新疆为牛羊“定编定岗”》也很有民族地区特点。为了保护草场和生态,新疆一些地方开始控制牛羊饲养数量。一个形象的“定编定岗”,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让经济发达地区听众理解了蕴含其中的保护生态和保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对新闻事件的透视能力,主观认识与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样视角独特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化的报道,既给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窗口,又巧妙引导了舆论,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篇10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自觉性

我们党的八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党的工作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要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必须认真学习有关重要论述,熟悉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我们社区少数民族工作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市、区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民族工作的有关文章,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大家认为,在新世纪,要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完成不同时期党的奋斗目标提供力量支持,提高了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

二、建立健全组织,抓好基础工作,切实把少数民族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民族工作,制度是保证。社区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根据基层民族工作群众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确定工作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工作有记录。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民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按照人员流动变化情况,社区每年都对本地区少数民族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人员、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及少数民族下岗失业情况等工作台帐,今年由于区域重新划分,xxx社区和红土桥社区合并,我们又对台帐进行了整理,较好地掌握了少数民族第一手资料,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落实民族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实际困难

社区民族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xxx社区是回族居民比较聚集的地方,如何及时、妥善处理好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抓好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增进了民族感情,口碑较好。

针对具体实际,社区分析了少数民族家庭情况,采取了因人而异、分类帮扶的办法:一是对家庭确有困难,符合城市生活最低保障制度规定的少数民族家庭,我们及时申请让他们领到最低保障金,安定了生活,到目前为止,我社区已有19户少数民族家庭,共39人进入了低保,为了解决身体不好的回民看病难的问题,社区还为10名低保人员办理了医疗优惠卡。二是对生活有困难,但又达不到低保政策规定的少数民族家庭,除在重大节日上门慰问、给予经济补助外,把帮助他们再就业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夫妻双下岗的回族居民金泰民家庭收入少,孩子上学费用大,她找到了社区,要求帮助她再就业,我们争取到了辖区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介绍她去了中行城西支行当了保洁员,缓解了经济困难。回民火丽平一家人的生活也时时牵挂着我们的心,他家夫妻双下岗,妻子身体不好,女儿上初中,我们帮他女儿联系了南医大学生义务家教,申办了“春蕾计划”爱心工程政策,下发500元助学金,我们又帮助火丽平干上了保安,一家人很感激,象这样的情况是较多的,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就业,如回民柏云强、马学敏、金小玲、金人保、马向方、李宽凤等,我们都真心实意帮助他们排扰解难,尽心尽力安排他们再就业。三是对家庭确有困难而自己又无法解决的,我们尽心心力,帮助排扰解难,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到位,热情服务到位,使他们感受到民族政策的温暖,回民马鸿喜居住的大院内,14户居民共用一只电表,负荷大,经常冒火花,他家多次建议增容,但多数住户指望拆迁不愿增容,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老马非常着急,社区知道这一情况后,及时上门做工作,白天家中无人,就晚上门找,一家一家做工作,挨家挨户收增容费,经过我们的努力,多年来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马家给社区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感激之情,近两年来我们帮扶了20余家少数民族,再就业30余人,慰问金4000余元,由于我们真心实意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少少数民族家庭和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很多同志都成为社区的骨干力量。版权所有

四、充分利用民族资源,共同做好民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