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辅导员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辅导员意见

篇1

关键词: 高校工作 辅导员助理 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1]但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辅导员人数却没有成比例地增加。在我校,辅导员与所负责学生平均比例超过1:250。而且辅导员还兼有形势政策课、思想道德课、各种全校通选课的教学任务。由于学生人数多,辅导员个人精力有限,因此仅凭个人力量,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我们需要研讨一套新的工作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和班级的需要,安排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1.辅导员助理发挥的作用

1.1桥梁纽带作用

辅导员助理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由于辅导员助理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可以经常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得到一些讯息,以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责任感来讲,能够很好地理解学校的用意,客观公正地把这些讯息转达给所负责的班级同学。另一方面,他们平时与同学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朝夕相处,能够直接收集到同学们的各种信息,包括思想动态、家庭困难以及对学校哪些问题存在意见,并把这些信息反映给辅导员。从而加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工作处于“良性循环”的环境下,有利于学校的和谐与稳定。

1.2榜样作用

辅导员助理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分子,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会受到身边学生的关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德行修养等各方面都会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对带动班级的学风、班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3日常管理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在低年级时,日常的管理工作非常多。军训、入校教育、各项文体活动、班干部的培养、学风和班风的建设,等等。如果只有辅导员一人进行这些繁琐的日常管理工作,那么根本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助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把辅导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1.4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助理均为来自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于辅导员的是,他们与所负责的班级学生之间没有师生间容易产生的管与被管的观念。他们更多地扮演着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学生更愿意对他们敞开心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经历着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在入校一段时间以后,大学的新鲜感已经开始减弱,相反,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却不懂得合理运用,使他们感到空虚与迷惘。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将会影响到他们对大学的认识,也决定着他们以后对大学生活的态度。但是辅导员由于管理学生人数众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好大量的心理疏导工作。此时,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让他们利用白天军训的间隙或者晚上查寝的时间进行这项工作。他们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帮助同学们分析现状,并结合自身的体会,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鼓励和帮助新生做好大学规划、制定奋斗目标。其次,对于部分学生来讲,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向辅导员诉说。有的在老师面前羞于开口,有的怕秘密被“泄露”,当然这也说明部分学生对辅导员缺乏了解。辅导员助理首先是学生,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他们的思想动态,体会他们的心情。学生也愿意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想法。辅导员助理以“学长”的身份进行开导,通过逐步地渗透、感化和激励,使许多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1.5实行“三自教育”的作用

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拥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此,优秀的学生都很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经过选拔出的辅导员助理,他们十分珍惜得到的这次机会。怀着自豪与自信的信念开展工作,认真地扮演好助理“辅导员”的角色。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逐步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演讲能力等,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经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身边同学也起到了带动作用,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辅导员助理的选拔与培养

在选拔辅导员助理时,不仅要考虑到学习成绩、思想素质、工作能力,还要考虑是否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辅导员助理的选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用人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的程序有:(1)自愿报名。在学生报名之前,学院可以设定一些标准,例如学习成绩、工作经验、政治面貌等。确保候选人的高水平与高层次。(2)民主评议。根据报名条件候选人应该属于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或者党支部成员。可以在候选人所在单位进行民主评议,对其是否符合辅导员助理的各方面条件进行打分测评。(3)辅导员意见。最终人选的确定,还需要咨询候选人辅导员的意见,因为辅导员比较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而且可以从学生工作者的角度考虑该候选人是否能够胜任此工作。

辅导员助理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有一些工作经验,但是辅导员助理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干部,所负责的事情、工作的范围要远远超出以前。为了确保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在上岗之前,必须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开展日常教育:①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要求辅导员助理对待岗位要有责任心、对待问题要有耐心、对待工作要细心、对待事情要公平、对待同学要有爱心。②通过《如何认识与对待助理辅导员的工作》、《工作方法与工作技巧》、《如何与同学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等专题讲座,让辅导员助理对工作有全面的认识,明确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在思想上做到与院(系)党总支的工作思路保持一致。[2]③定期召开辅导员助理经验交流会,使各班级辅导员助理能够坐在一起讨论工作、交流经验,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把更好的工作方法为己所用。④辅导员助理经常和辅导员一起开展某些工作,在日常工作时,辅导员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给予日常辅导,帮助他们更快地进步。

3.辅导员助理工作的考核

考核制度可以更好地鞭策和鼓励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定期在每学期末举行一次学期总评,主要由所带班级学生评价、辅导员评价组成。日常不定期检查由辅导员和院领导负责。对在考核中发现有问题的辅导员助理,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是教育无效者予以解聘。

3.2根据学期总评得分,并按照辅导员助理的比例,授予“优秀辅导员助理”称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并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加分。

3.3经各项考核合格的辅导员助理,可以作为今后评先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

辅导员助理在各高校中,对学生事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有效地解决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任务繁重而学生工作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现状,使各项工作能够更加稳定有序地向前开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朋辈辅导;学业辅导体系;可再生能源学院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意见》,对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进行了部署。学业辅导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在借鉴以往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基础,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干预式”管理,构建了学业辅导工作长效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在学业辅导工作中厘清施行层次,明确把握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不同年级和不同边界,做到了分类施教,分层执行,开展了“小导师微课堂”专项活动。

一、朋辈学业辅导工作的内涵

朋辈学业辅导在坚持以学生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及人文关怀与价值塑造相结合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强调具有相同背景或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在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利用朋辈之间相似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将其转化为学业辅导工作的优势,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朋辈学业辅导是学业辅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基层学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阵地和具体落实部门。在开展学业辅导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要在坚持立足实际、稳健推进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院系特色与学生特点,扎实开展学业辅导基础性工作,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高校要明确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作的具体开展

1.工作思路

学业辅导不仅要帮助学困生找方法,还要为学业优秀的学生搭建平台,形成学生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学业发展与思想成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为此,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原则,搭建以“小导师微课堂”活动为依托的学业辅导体系,并着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帮扶学困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二是通过构建“杰出学子辅导体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懂得敬业奉献、友善友爱,变得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助力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2.主要做法

(1)制度先行、师生配合、结合实际、满足需求

为切实加强学业辅导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将工作落到实处,学院要积极联系并促成与任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研讨,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表现情况与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在课上、课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索出提高成绩、调整状态的有效方法;同时在学生中广泛调研,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业及其相关领域的需求。学院经过讨论与调研,制订了学业辅导计划和可再生能源学院15级学业辅导员考评细则。

(2)“小导师微课堂”

“小导师微课堂”活动以朋辈辅导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锻炼自我和共同成长为宗旨,依托朋辈辅导在年龄、知识结构、新媒体运用等方面的优势,在学院大二到研究生各年级中选拔学有余力、品学兼优且能够在学习态度、人生目标、专业认知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学生作为“小导师”,为大一、大二的学困生提供基础课程的授课辅导及答疑服务,与各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的交流讨论。“小导师微课堂”活动首先在可再生能源学院15级学生中开展,由24名学生组成4个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一门课程的讲授和辅导。

3.构建讲师团长效运行机制

(1)“小导师”的选拔、管理与考核

“小导师”的选拔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及教师推荐两种形式,学生通过面试、试讲等环节的层层选拔后方可成为导师团队的一员。小导师团队设团长1名,根据所讲授科目设置不同的团队,各子团队设分团长,分团长负责课程内容设定、授课人员安排、小测验等具体工作的开展。学院根据参加辅导学生的考试成绩、每位“小导师”的辅导记录手册以及参加辅导学生的匿名评价情况,对“小导师”进行综合考核,并评选出优秀“小导师”。

(2)授课质量的保证

学校为每门课程配备了顾问导师,一般由该科目资深授课教师担任,负责对学生讲师进行授课方法的指导训练、辅导答疑,对授课内容进行把关;“小导师”要按时集体备课,定期举行经验交流活动。

(3)课堂管理

微课堂实行开放课堂的模式。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程辅导,一般采取小班授课的形式,每班人数不超过10人,以学困生为主。创新创业兴趣课堂同样实行开放课堂的模式。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随时参加交流研讨。听课学生需要签到,这样“小导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统计、分析课程通过率和辅导效果。

(4)辅导形式

“小导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开展不同形式的辅导,其中针对大一、大二学困生的基础课程辅导可由习题辅导、学困生一对一单独辅导和答疑辅导构成。习题辅导是指“小导师”以课本课后习题、课程作业和历年试题为基础,通过对重点题型的梳理和对基础课程重要知识点的讲解,以课堂测验的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一对一单独辅导是根据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小导师”随时接受学生的预约,并根据其基A课程的薄弱环节单独安排课程,进行一对一辅导,以充分满足学困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每位“小导师”需要对本组内的学困生建立详细的辅导纪录,并提供个案分析。答疑辅导包括固定值班答疑辅导与线上答疑辅导两种形式。固定值班答疑辅导是指对“小导师”进行排班,“小导师”在固定时间内前往学院的学业辅导中心值班答疑。学院公布每门课程的值班答疑时间,这样学生可以到学业辅导中心咨询答疑。线上答疑辅导是基于学生手机使用率较高的特点,在微信平台上设立答疑板块,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小导师”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思路等内容公布在微信平台上,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面向各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交流讨论活动,主要由学院成立的就业、创业协会负责具体的活动开展工作。协会定期征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话题,开展专项课程培训或话题研讨会。目前,我院协会已成功开展了建模与竞赛专项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专项培训课程、可再生能源概述专题研讨会等活动。

三、主要成效

1.学困生的成绩均有所提升,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通过对每学期末的学生成绩与学业辅导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参加学困生基础课程辅导的学生成绩均有明显提升,经过辅导绝大部分学生顺利通过了考试。以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为例,辅导班中1/3左右的学生成绩集中在60~69分之间,这说明辅导班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2.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多种辅导形式与朋辈辅导的亲和力,使学生积极融入集体,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良好学风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更是引领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关键所在。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亲历者和建设者。每一名学生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互为主体,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3.学业辅导体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小导师团”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载体,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教育方式。学生讲师钱锐锋的体会是,当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兴奋地对自己表达感谢时,心里充满了幸福感,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这正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

4.学业朋辈辅导蔚然成风

“小导师团”历经一年的成长积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师生的充分肯定,目前已成为学业辅导工作的有力抓手,发展为学生相互帮助、锻炼成长的平台以及展示优良学风的一面旗帜。在当前高校学业发展背景下,高校基层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大学生讲师团学业辅导活动,有利于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强大育人平台;有利于提升学业辅导成效,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娟,卜春梅,张兵仿,戚坚军.立足根本抓住关键深入推进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J].北京教育(德育),2014(12):11-13.

篇3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学风建设;角色定位;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144-03

众所周知,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学风建设,顾名思义,是指培育大学的学习风气、学术氛围,引导每一位学子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勤学苦练,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锻炼提高自身能力,使学生对待学习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令每一位学子通过求学之路磨砺意志品质,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多样的系统工程,与整体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及高校的每一位学生、任课教师、管理人员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复杂性以及合理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来准确把握大学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并以此为落脚点与出发点来进行工作策略的探索。

一、准确把握高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

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方向与宏观着手点每所大学基本上都能达成共识,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方式则大不相同,因为不同高校的学风建设都以各自高校的实际情况为背景,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学风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考量,我们便不难发现学风建设的复杂性,为了切实理解学风建设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学生因素、教学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一)学生因素

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完全不同,大学的学习讲求以“自觉”为核心的主动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大学学习生活的学习方法。大学的上课时间不像高中安排的那样紧密,大学每天上完课后学生会有很多自己的课余时间,同时教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并不能详尽说明专业领域内的所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必须主动拓展学习,在掌握老师教授的基本内容以外,还要进行知识上的扩展与深化,自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习”来巩固所学内容。此外,大学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远赴外地求学,身边缺少了父母亲人的叮咛与照顾,很多生活、学习上的压力和困难都需要自己承担并解决,同时学习环境与高中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我掌控学习环境的机会比高中多了很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有勤劳刻苦、乐观向上、不畏挫折、抵御诱惑的意志品质来保障自身能够更好地面对大学的学习与日常生活。

(二)教学因素

大学学习有了“专业”这一概念,一所学校内不同的学生学习着不同的专业知识,不同专业的老师讲授着各自专业领域内的专业内容,这点与高中相比差别很大,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课堂氛围。但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手法上较为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学教师还承担着科研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合理分配有限的精力,平衡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除此之外,大学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管理也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很多情况下并不像高中那样有着严格的督促与教导,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大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管理要求。

(三)管理因素

高校的教学管理也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考勤、教师教学培训、备课讨论交流、课堂管理、听课查课、教学质量评价、考试管理、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等等均影响着学风建设的优劣。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更要做好制度的贯彻实施及监督矫正,只有把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风建设的成果。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属于影响学风建设的宏观因素。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舆论及氛围对大学学习意义的导向、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等,均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作用及意义的思考。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读书无用论”“一切向钱看”等劣性价值观的鼓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对大学学习的忽视,认为“能考上大学就行”“大学学习非常轻松并不困难”“好专业不用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等,这些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更加深了高校大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轻视。

二、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通过前文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首先,从学生及学生家庭的角度出发,有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突然间来到了大学这一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新奇环境下,远离了父母的叮咛,自己可控的时间增多了,学业压力不像高中那么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失去了认真学习的上进心,沉迷于安逸的生活,每天无所事事,长此以往学业便荒废了。同时,一些学子长期被父母溺爱,缺乏“抗逆力”,抗逆力意为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是指个人面对生活的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再加上本身就不喜欢学习,缺乏勤奋刻苦、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等意志品质,突然间来到大学后放松了自己,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面对学业,遇到诱惑抵御不住,遇到困难便一蹶不振。另外,如今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上大学就行,不用像高中那样努力学习,在学校课余玩的时间多了不会影响学习,只要专业‘好’毕业肯定有出路”,这些家长平时也缺少对孩子学习、日常生活的关心,在这样一种观念影响下的学生便不太可能深刻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其次,从学校的教学以及日常的教学管理制度角度出发,目前有很多专业教师既承担着教学的任务,又担负着科研的压力,在有限精力的分配上往往很难做到教学与科研兼顾,再加上有些教师过于倾向于科研,这就导致了教师自身在教学上投入不足。由于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氛围完全不同,作业及成绩的压力并不像高中那么大,很多老师在学生的课上与课余的学习管理上往往缺乏必要的督促与教导,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了对自己学业上的要求。同时,由于大学是专业性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方法上不能及时更新,这样便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尚需完善或者虽然规章制度出台,但不能及时有效的操作和落实,这些也都是高校学风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

再次,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看,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走到今天,有很多声音恶意鼓吹“读书无用论”,“钱才是万能的”等价值观念,这导致了大学生在求学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很多学生和家长受此影响,认为大学教育只是镀金,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影响不大,学习学好学坏无所谓。受此影响的学子往往在大学求学、生活期间忽视了学习,将过多的精力投向了兼职、赚钱等方面,甚至有些学生放弃了学习,提前走入社会等等。

三、大学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角色

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日常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又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相关工作,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工作角色,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所以当一些工作的受众对象是数千名学生时,需要辅导员出面并配合完成工作。通过前文论述的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但是学风建设却是需要高校辅导员贯穿于始终都要做好的作[2]。作为大学辅导员,应该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找准自身的角色与定位,做好自身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应该并且必须要做的工作的同时,配合并完成好其他需要辅导员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

首先,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要承担起教育感化者的角色。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在学业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自身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业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辅导员需要做好学生学业上的思想教育,向学生明确指出在如今社会环境下,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是为了以后走入社会能够站稳脚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授大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要担当好教导督促者的角色。除了发挥教育感化者的角色,辅导员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那些学习上存在惰性,意志品质上不够坚定的学生建立学习上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勤奋刻苦、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对他们日常的课余学习情况、上课情况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对他们逃课、迟到早退、课余时间不专心学习的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再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要做好沟通配合者的角色。辅导员要经常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学习状态,并配合任课老师对那些学业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警示并说服教育,让其认真努力学习。同时,当学生在学业上出现问题时,要适时适当的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同学生家长一起,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学业中来。另外,辅导员要不定期的经常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并采用各种积极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状态,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遏制。

四、辅导员关于学风建设的工作策略

(一)思想上加强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从思想根源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着手点。辅导员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责和作用[3]。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其以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是为自己而学,是为今后有能力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而学,是为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而学,是为今后能为社会贡献力量而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当前社会对大学学业的呼声,抵制不良的腐朽思想,培养大学生勤奋刻苦、抵御诱惑、无谓困难挫折、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便使学生在思想、意志品质、习惯以及方法上均有提升,更好地完成大学四年的求学之路。

(二)加强所负责专业或班级的学风制度建设

制度的建设是学风建设有效开展的前提与保证,也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及依据。辅导员要根据学校的学风建设制度,结合所负责的专业或班级的实际特点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日常学习管理制度、学业监督检查制度、学风评价制度、学风表现奖惩制度等来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上课情况、课余学习情况等,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骨干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学生干部及党员要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积极树立典型或榜样,同时协助辅导员老师进行管理。针对违反学风制度的,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于在学业上表现良好的同学、寝室、班级等要依据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予以表彰或奖励,例如给予荣誉称号、物质奖励等,或与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等挂钩,通过表彰先进,带动落后进一步激励学生学风建设。

(三)引入竞争机制,触发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风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顾名思义,利用现有的环境及资源,在专业或班级内部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可定期举办知识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为了鼓励学生日常积极学习可评选“学习积极分子”“阅读之星”等荣誉称号,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可定期开展实验设计竞赛、专业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对于在这些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相应的表彰及奖励,并纳入评奖评优、发展入党等考虑范围。

触发危机意识则是指,利用合理的资源,采用适合的方式,以就业和社会的人才需要为导向,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未来就业等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为了今后更好地走入社会,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努力学习,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四)加强与家长及任课老师的沟通及合作

辅导员要定期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课堂及课后的学习状态,尽早发现学业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并及时帮助、教育、督促这些学生,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辅导员需要将学生在上课学习及课后复习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使任课老师有针对性的更好地进行教学。此外,辅导员要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上的表现及时告知父母,对于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联合家长共同做好科学的引导,并帮助家长提供解决办法及指导意见,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许静.大一新生抗逆力团体辅导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2).

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沟通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方式累积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个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普遍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又承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普遍的整合性、全局性特点,在管理与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强调以稳定大局为重,要求大学生能够适应各项制度规章以及各种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灌输的方式对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地位,让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沟通鸿沟,使得辅导员无法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最终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引导并教育大学生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发展潜力。(2)重视教师地位形成的沟通不畅。高校辅导员与一般的教课老师不同,教课老师和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沟通机会都在课堂之上,沟通方式和时间都比较有限,沟通内容也多是上课所讲的专业知识。而高校辅导员同大学生的交流、沟通方式不仅可以采取口头寒暄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正式的座谈会或是课余娱乐活动等,沟通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在专业课学习方面,还涉及心理、生活以及情感等。高校辅导员同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只有让其感受到平等的地位,才会在师生交流、沟通中形成不分彼此、坦诚相待的氛围,学生才能向其彻底敞开心扉。(3)个性差异造成的沟通困难。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性格,高校辅导员可能同时带几百名大学生,也就是要同时和几百个具有不同个性的人沟通、交流,而且其中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个性非常张扬、鲜明,如果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不注意技巧和方法,只过分地注重自身个性,就会很容易因性格原因与学生产生冲突,甚至不被学生信任和接受。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1)营造辅导员“亦友亦师”的形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真诚的心对待,分担忧愁,共享快乐;辅导员要做学生的老师,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做学生心目中备受尊重的师长。(2)做不失中庸又有个性的辅导员。由于高校辅导员可能同时带数百名性格迥异的大学生,在同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各种不同的个性与性格。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只有保持自身的立场和性格,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才会想到辅导员是可以信赖的、可靠地求助和倾述对象,高校辅导员才能站在相对理性的位置上处理大学生的困难和问题。高校辅导员在保持自身立场和性格的同时,还要学会中庸,在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考虑学生间的性格差异,辅导员不能带有主观偏好,而应该学会了解和深入认识个性不同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性格中较好的一面,对有不良倾向或是不完善的性格特征部分给以善意地指导和纠正,这样,大学生才能较容易地接受建议和意见,也才能形成通畅、和谐的师生沟通环境。(3)注重学生与多方的交流、沟通。除了高校辅导员以外,父母、朋友和同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有些事情,学生可能只会告诉父母,而不会告诉朋友、同学或是老师。同时,由于当今高校中,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性格方面,还是处事方法上,均和非独生子女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高校辅导员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心态、思想和观念,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这样才会促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辅导员应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感悟、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恰当使用这一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2)

[2]黄学萍,闫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7)

篇5

关键字:当前形势;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87-0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样一句古训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培养人才的不易。在任何时候,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资源。如今,我们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里的学生辅导员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与学生接触密切,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个辅导员的优劣,将会影响一批学生。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加强和提高学生工作,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都相对较高,绝大部分辅导员都能够踏实工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尽力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大多数辅导员的思想不够稳定。一是由于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辅导员有后顾之忧,总是担心自己的前途和以后的出路。所以对工作不够,对辅导员工作没有足够的热情。

其次,高校辅导员数量不足,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规定,每200名大学生应配一名专职政治辅导员,但许多高校都没达到这要求。特别是高校扩招后,辅导员配备不足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许多高校专职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数达300-400人。这样,学生工作很难做到细致人微和保质保量。

再次,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角色定位不明。高校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但是在很多高校,辅导员成了管理员、服务员和保姆,而主要要做的积极意义上的工作却忽视了。因此,尽管辅导员从早忙到晚,但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

由于数量不足及其它原因,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从辅导员队伍结构来看,专职辅导员年龄偏低,基本只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工作阅历少,工作能力和方法都有待提高。从理论上来看,近几年,由于过多注重应试方面的学习,许多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不强。所以,一些辅导员只能处理表面的事情,学生工作做的不够深入。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应采取的积极举措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社会各方面都已经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的各项改革都应当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在此大背景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必须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首先应当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我们之前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大多是松散的人制,辅导员所做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界定,更谈不上监督管理机制。松散的管理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引入企业式的绩效管理理念,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对辅导员的工作建立起考评机制,实施奖惩措施。

其次应当重视辅导员的配备、培训等工作。我们目前的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都存在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选配部分有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参与进来,同时应当定期对新人职的辅导员进行培训,从工作方法到心理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高。只有不断地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促进学生的进步。

最重要的是应当将“引人为本”引入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来,以人为本,以辅导员为本,充分清楚地认识到辅导员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想其所想,忧其所忧,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功用。

三、将“以人为本”引入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中

我校作为三本独立院校,深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识到必须将“引人为本”引入到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来。为了解决辅导员们的顾虑,学院将辅导员列入到教师队伍体系,在职称评定方面按教师系列评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是一些口头的承诺或约定,从制度和政策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方面,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中也为辅导员单列出指标,以使辅导员队伍能够向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使我们年轻的辅导员对于能够逐步稳健地发展,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地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辅导员薪酬也比同级教师系列要高出一个等级。从实际出发,让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够有充分的动力。

篇6

一、“80后”辅导员的群体特征

(一)自我权威性意识强烈

“80后”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经历过“溺爱”、“叛逆”、“任性”等生活历程,这使得他们养成了一种自己能给自己找到感觉的做事风格,他们自信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处理好所有事情,希望被赋予更多的权利“自己说了算”,自我权威性意识强烈。在开展辅导员工作时,他们乐于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工作,厌烦学校形式化的束缚,不太愿意请示领导,更不屑于他们认为“老套”、“幼稚”、“教条”的做法。然而,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了要创新还要遵循前人总结的规律和经验开展日常工作。“80后”辅导员正处于青年初期,自我意识还不是很稳定,其自信、自尊、独立性和成就定向等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80后”辅导员不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缺乏虚心学习前人经验的意识和态度。

(二)工作高强高压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从内容上看,涉及学生的“奖、优、助、贷、险、勤”、党团建设、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实习就业、学生活动等等,有的辅导员还要兼任党委秘书、团委书记等职,还会经常疲于应对各类随机性强又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的“边缘性工作”,导致其工作精力分散。从对象上看,“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其行为、认知、情感等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且求知欲强,知识面广,个性化服务要求更为突出,辅导员工难度明显增加。辅导员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诸多的工作要求和巨大责任,时刻警惕应对校园突发事件,“80后”辅导员经常是“5+2、白家黑”、“手机24小时开机”的工作模式[2]。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80后”辅导员容易产生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三)理想与现实脱节

“80后”辅导员大部分都是大学时期的佼佼者,且多数是学生干部、党员,被家庭和社会寄予较高的期望,他们自身也非常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工作上的满足感、认同感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然而,当自己从事了一段时间的辅导员工作之后,发现辛苦的付出并不能得到他人认可、对原专业逐渐陌生甚至荒废、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并不清晰、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无暇顾及考取学历和学术科研,他们开始困惑和迷茫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出于对现实和前途问题的担忧,往往导致他们工作态度消极,甚至选择另谋出路。

(四)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差

“80后”辅导员人生阅历赏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承担着巨大工作量,也挤不出时间学习充电、娱乐休闲,久之易产生焦虑、急躁等情绪。并且面对住房、婚恋、竞争、人际关系、父母赡养等社会现实,使他们经常感到压力大,与身边同龄人的待遇相比他们甚至有更多的失落感和自卑感。“80后”辅导员多是独生子女,又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且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很少受过挫折磨难,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往往会被严重打击。

(五)职业倦怠逐渐表露

“80后”辅导员往往是工作初期充满激情和期待,但从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失,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忠诚度逐渐降低。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是处于对留校的热衷,而并非是对辅导员这份工作的兴趣而选择辅导员这份职业,其职业忠诚度本身不高。其次,“80后”辅导员自我意识明显,他们希望从事自己感兴趣、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不希望因繁忙的工作而牺牲自己在休闲、娱乐、教育、社交等方面的享受和追求,所做工作多于定位工作的矛盾现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后,“80后”辅导员渴求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当付出得不到回报时,其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效率下降。各种问题交错在一起,导致“80后”辅导员逐渐产生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职业倦怠现象[3]。

二、“80后”辅导员开展自我“三生教育”的意义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2008年由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提出,“三生教育”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1]。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幸运,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迷惘,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80后”辅导员承担着来自理想和现实的双重压力。“80后”辅导员要通过学习“三生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让生命更有价值,让生存更有动力,让生活更加幸福。

(一)生命教育鼓舞“80后”辅导员用爱铸就师魂

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的内涵及其深刻,我们不仅有自然的生理性生命,我们还有血缘性生命,是对祖辈生命的延续,在遭受挫折身处逆境之中时,不要轻言放弃,不可将“生活不可承受之重”当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们有人际性的社会生命,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的责任,面对繁杂的辅导员工作,要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我们更有精神性超越生命,这种生命的能量鼓舞着一代代的辅导员们“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正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大学生们点亮了我们这些蜡烛。生命的意义在于进取,在于付出,在于奉献,在于传递,“80后”辅导员要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魅力,进而激发生命的潜能,创新生命的价值,将生命深刻内涵内化为辅导员工作的不竭动力,用爱铸就师魂。

(二)生存教育引导“80后”辅导员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生存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辅导员职业是每个“80后”辅导员的安身立命之所,要做好这份工作并挖掘自己的上升空间,就要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水平。“80后”辅导员学科结构五花八门,与所从事工作应具备的相关科学知识有一定差距,学习“生存教育”,就是要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方法和手段,以更好的胜任辅导员工作。此外,“80后”辅导员还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抓住辅导员专业化的机遇,找到自己的长处,朝着心理咨询专家、就业指导专家、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等专业化方向发展自己,并在工作中尽情发挥,拓宽辅导员职业广度,延长辅导员职业长度,使辅导员职业成为自己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头和载体。

(三)生活教育为“80后”辅导员指明奋斗方向

家庭的责任、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艰辛,让“80后”辅导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活教育”告诉我们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构成的,只有正确理解和理顺这些关系,才能扮演好辅导员的不同工作角色,找到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平衡点,并在工作中寻找到乐趣。“80后”辅导员要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理性的看待外界的评价,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不至于迷失方向或丧失自信[4]。“生活教育”还强调生活目标之幸福和生活方式之健康,幸福而美好的生活是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80后”辅导员应该把追求个人、家庭、民族和人类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辅导员工作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辅导员道路上不竭的力量源泉,才会使辅导员工作更有意义,才会使辅导员职业成为辅导员事业。

三、“80后”辅导员开展自我“三生教育”的途径

(一)学习“三生教育”理论知识

随着人们对“三生教育”的关注,一大批关于“三生教育”的专著、论文出版,有关部门还专门创办了“三生教育”网站,“80后”辅导员要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认识、理解和关注自我的“生命、生存、生活”,不至迷失方向和自信。

(二)以流行文化为载体丰富学习内容

流行文化对“80后”的影响深远,“80后”辅导员不仅要通过从这些流行文化休闲娱乐,更要体会其中深刻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内涵。例如《建国大业》、《风声》、《潜伏》、《非诚勿扰2》、《将爱进行到底》等一系列电影作品,展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勉励人们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共同幸福的生活观。《士兵突击》、《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杜拉拉升职记》等流行影视剧为“80后”勾勒了理想舞台和飞翔空间,增强了他们的生存的动力和信心。《感动中国》、《非诚勿扰》、《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让“80后”看到了多元的生活价值,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老男孩》、《春天里》、《没有车没有房》等流行音乐诉说着“80后”的艰辛,更激励着“80后”励志人生,奋斗生活。

(三)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习动力

近年来,我们身边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辅导员,如每年开展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其中也不乏“80后”辅导员的身影,我们要学习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解,学习他们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广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以他们为榜样,感悟生命的温暖,提升生存的技能,坚定生活的信心。

篇7

记得第一天上班,出于对初次工作的羞涩,总觉得无所适从,当看到其他的同事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真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心中无数次给自己打气说,有什么好怕的呢,但自己始终放不开,只好在门口招呼客人,以前逛街的时候,无数次经过专卖店,从来没注意那些站在门口的店员们是如何做好她们的工作的,可如今自己站在这个岗位上,亲身体会工作的滋味,后悔自己的当初,幸运的是,同事们对我挺照顾的,店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他给我讲解了许多招呼顾客的办法,有什么应付不了的,他总是和我配合,把工作做好,还有小贝她们,详细地给我介绍了各种款式适合哪些人穿等等.中间我学到了许多经验,譬如要有耐性,要学会随机应变,顾客是我们的上帝,顺随他们的脾气,像还价等不合理要求要婉言拒绝,作为一个小店员还要勤快,要始终面带微笑等等. 其实作为一个护理人员也需要有这样的素质。

虽然我只是大一,但离真正参加工作也不远了,从我进大学以后,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恐怕自己还趁早学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的很多的同学有的已经踏入社会,有的结婚生子,有的还在复读,苦苦的熬.我深感到,我进入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有多吃苦,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易.虽然只是两个星期的短短的时间,我却觉得像经历数年,自己长大了许多.

店里各式各样式顾客,有有钱的,穿得很气派,也有一些贫寒的,进来看看.看到心仪的衣服,却苦于囊中羞涩,专卖店里的衣服一般价格不菲,像一般的人很难接受,但还是经常看到一些穿着简朴的父母带着孩子来买件新衣过年.曾看到一位贫穷的母亲在门前徘徊半天,在特卖的衣服堆中翻出一件处理的童装牛仔上衣欣喜的付了钱,只为上面也有oniy的品牌,看了很让人心酸.

篇8

(一)教育性和服务性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工作的服务性特征,强调的是以教育为主、管理为辅的工作理念,要求的是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高等教育为经济基础服务,学生工作为教学工作和办学目标服务,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确立服务性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属性,有利于辅导员思想认识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观念,把自己放在服务大学生发展的位置上,把大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质,强调的是辅导员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法度和主线、工作核心和灵魂。

(二)直接性和基层性

辅导员是大学校园中“任课”时间最长、“任课”内容最多的老师,充当着桥梁和中介的角色。是学生和学生事务管理的纽带,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其工作对象就是自己面前的学生,工作内容就是与学生相关事务的管理和相关服务的提供。从学生事务和学生活动处理者和执行者方面看,辅导员更具有直接性的特点。从班委的选拔任命、班级活动的组织协调,知道学生宿舍的安排等等,无一不是在辅导员的直接参与、引导和调控下协调运转起来的。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建设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思想上的益友、道德上的楷模。因而其自身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工作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既要有精湛的教育工作艺术,又要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更要有坚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负担起培养学生的重任。辅导员的政治素质要求一般包括:1、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辅导员应该拥有较高的政治文化水平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能够运用系统、科学、扎实的马克思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来教育和引导学生。2、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理论要对实际发挥作用,还要看其运用能力。而理论运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辅导员自身思想觉悟问题。理论学习之后,只要充分发挥和吸收,并经过认真的思考,将理论上升为实际的指南,才能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是提高辅导员政治素质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的积极思考和领悟其实质,是丰富的理论成为推动实践的动力,并学会用这些理论和政治鉴别能力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所在。3、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辅导员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在具体实践中更多的时候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树立标杆的作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因而其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其自身修养、品德风范和工作作风就是一种直接有力的教育。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养,主要指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诸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做到“广”;二是应当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相关的学科知识,辅助自己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掌握,做到“博”;三是应当学习与所在班级学生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以方便自己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方面的辅导工作,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到“精”;四是应当跟进时代的发展,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诸如与学习兴趣爱好相关的文艺、体育、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及校园BBS、网络Blog等相关互联网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到“深”;五是辅导员注意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讲求知识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活”,切忌生搬硬套,脱离实际。

(三)较好的心里素质

辅导员工作的繁冗性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一个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诚实稳定的个性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的辅导员,更易影响和感染他人。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开放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变革的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随着形式的不断变化而发展,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不仅仅满足于做一名管理和服务人员,更要认真做好一名咨询员、学者型、专家型的专门人才。辅导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辅导员不仅要了解什么是知识,而且要知道怎么传授知识,怎样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政策。即“传道”又“授道”又“解惑”。要抓住当前全党、全社会重视学生工作的有利时机,在素质、知识和能力三方面全面提高和充实自己,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真正使自己成为学生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师德有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之于学生,是政治上是旗帜,学业上是导师,情感上是朋友,品德上是典范。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相比其他职业道德,影响应该更深远更深刻。辅导员作为教师的一员,是教育的主要承担着之一,而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伦理道德价值。

1、责任心。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树立责任意识,上对组织负责,下对学生负责。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辅导员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既要意识到责任,又要敢于承担责任,在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上体现自己对于责任心的态度和看法,真正起到为人师表、道德表率的作用。

2、奉献心。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及其工作的复杂和繁琐,决定了辅导员一般不会有所谓的“惊天动地”的成就。这是一个需要安心本职、脚踏实地、甘心奉献的辛苦而又神圣的职业。该职业希望通过本人的努力而对学生有所帮助、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所从事。而不欢迎功利心强,想通过工作获取名利的人。当代辅导员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为师,一是为官。身为辅导员应多悟师经、少念官经。

3、上进心。辅导员不仅要教导自己的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追求,自身也要以同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大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相吻合,做到学无止境、勤而不辍,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强化新的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先强己,律人先律己。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学、为师和为人高度统一。

4、务实心。辅导员的道德和内容的要求之一是实务的工作作风。要求辅导员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同时,更具有一种务实的态度,而不能有半点虚假。做到真诚而务实,坦诚而热情,乐观而积极。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要尽量做好服务员和管理员,重点做好咨询员,努力做个指导员。

篇9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角色偏差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就业心理咨询员。进行角色定位的目的在于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将角色引入社会学,意指社会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大舞台同样扮演着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1〕。每个社会人往往都占据着多重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同样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职能与角色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演变——从单一走向多元。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个高校的重要工作中,辅导员从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的良师益友。本文通过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试图对高校辅导员作出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

1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每年增加60~80万人,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3~4倍。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80万人,而工作岗位数量却没有成正比例增长〔2〕。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大学生对学校生活也变得比较消极,这种现象已深刻影响到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工作被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必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担任辅导员已成为高素质人群的职业选择。高校招聘辅导员都要求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身体条件好,大部分高校还要求辅导员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这就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素质优势。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前线工作者,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必定是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将就业指导融入对大学生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行性。从岗位设置来看,辅导员对校党委、学院和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常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偏差问题

辅导员作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角色,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工作压力,使就业指导工作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匹配。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辅导员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高质量。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

2.1.1 辅导员队伍不够健全,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远远超过1∶200。

2.1.2 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角色多重,工作多元,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2.1.3 辅导员队伍新老交替缺乏制度保障,老辅导员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单一;新辅导员有热情却缺乏就业指导经验。

2.2 辅导员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业务素质不匹配。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务实性。就业指导贯穿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的全过程,要有计划地开展指导工作,需要有闪瞻性。然而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政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2.2.1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力度不够,高校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不够。

2.2.2 辅导员的工作重点被定位在高校管理引导重点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2.2.3 辅导员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辅导员不能把大学生仅仅看作“教育对象”,大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服务角色的观念没有建立起来,辅导员服务角色定位不可能准确,就业指导服务不可能到位,这突出体现在就业统计、跟踪调查和毕业后的持续服务不足上。

3 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角色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就业心理咨询员五种角色。

3.1 就业导航员

启发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进入大学,辅导员就应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和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启发学生的职业理想:积极引导学生寻求职业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激发他们在选择就业道路时对自身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求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职业目标与个人行为相匹配的意识。进行职业理想启发时,辅导员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进行评估和修订,调整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2 职业指导员

辅导员应成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员。为此,首先要积极学习就业指导理论,获取大学生就业管理、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就业市场特点及组成要求,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其次,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落实。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向大学生宣讲我国就业制度改革与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沟通工作。要掌握就业技巧,向学生传授如何准备求职材料、笔试面试的重点、难点,以及自荐的技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就业指导。要有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通过举办班级就业主题讨论会、校友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专家报告会、用人单位模拟面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去向、专业前景、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信息。

转贴于

3.3 就业服务员

辅导员应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从就业服务态度、就业服务方式、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主动、周到、全方位地做好工作,把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3.3.1 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辅导员应尽早准备,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建立信息齐全的推荐档案,做到有针对性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号推荐。实行推荐“优良”、放宽“中间”的推荐策略,耐心解决差生的就业问题〔2〕。要积极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优势、发展远景、薪酬待遇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做好就业准备。要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寻找就业信息,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信息通联工作,保证就业信息的通畅传递。

3.3.2 建立就业服务互动机制。辅导员应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部署,安排好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好问卷调查,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学生就业需求和动向。要加强困难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优先推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就业。

3.3.3 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服务。对未就业学生积极推荐就业,对已就业学生保持联系,定期对他们的思想情况、业务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4 职业实践参与员

辅导员应该成为就业实践的参与者。首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就业指导的系统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前往招聘会现场,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握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同时对学生提出有益的就业建议与指导。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生产实习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实践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

3.5 就业心理咨询员

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学生压力的不断增大,困惑越来越多,辅导员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领域。要教育学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要敢于去与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克服焦虑心理,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为顺利地度过走进社会的不适应期做好足够的准备。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自己加以评判,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要及时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教育学生期望值不能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工作,到基层工作,到民营企业工作,自主创业等。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各级领导以及专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亲身实践。

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是多元的,是不同角色形成的“角色集”。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下,辅导员的角色还会不断变化,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要不断探索。通过探索激发辅导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热情,使辅导员逐渐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4:19-20.

〔2〕谢中远.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27,21?郾

〔3〕张建,瞿和平,鄢红春?郾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7-58?郾

〔4〕谷伟?郾加强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6):63-64?郾

〔5〕易昕烨?郾探析辅导员如何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心态〔J〕?郾长春医学,2006(3)?郾

篇10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学生工作;辅导员助理

辅导员助理,作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能帮助学生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医学院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接受思想教育,还应该注重厚德仁心的医德培养。在对高等医学院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还必须兼顾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其任务较为繁重。学院通过设立辅导员助理一职,可以帮助辅导员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高等医学院辅导员助理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高等医学院设立辅导员助理有助于帮助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我国高校辅导员设立一般是以专业进行划分,一名辅导员需要管理200左右人的学习和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

其次,辅导员的身份与地位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因此,在学生中建立辅导员助理可以帮助辅导员完成日常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内心。辅导员助理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

最后,设立辅导员助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相互间的自主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设立辅导员助理,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高等医学院辅导员助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助理队伍建设中机制不健全

在选拔辅导员助理的过程中,只有辅导员和学生进行投票,而学校并未参与此事。由此不难看出,学校对辅导员助理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辅导员助理建设中缺乏科学地规章制度和完备的体制,导致在辅导员助理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不能够真正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

2.辅导员助理队伍建设中工作重心产生偏差

辅导员助理主要是帮助辅导员完成常规的工作内容,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辅导员助理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工作重心未明确,甚至会将辅导员与助理之间的职责混淆,造成在管理工作的无序,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辅导员助理队伍建设中缺少必要的奖惩措施

在高等医学院辅导员助理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辅导员助理完成工作的情况进行奖惩,从而对其工作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助理的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缺少必要的奖惩措施,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三、高等院校辅导员助理建设的改进措施

1.完善辅导员助理的体系建设

医学院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助理的选拔要制定完善的体系,不能以次充好,以免在学生中起到负面影响。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品德成绩等进行综合考量,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担任辅导员助理。

2.明确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内容

将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内容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结合,从而细化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内容,帮助其明确工作的重心。在辅导员助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学校需要将辅导员助理工作与辅导员工作、学生会工作、班干部工作进行具体划分,避免工作的重复,导致学生工作效率的降低。例如,可以制定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职能表,将各项工作进行具体划分,为其设定科学明确的工作目标。

3.建全辅导员助理的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主要是在辅导员助理工作内容明确的基础上制订。例如,可以通过辅导员助理完成某项工作的程度进行学分评定,增加辅导员助理的学分量。还可以通过工作中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等进行系统的评价。

辅导员助理的设立能够有效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辅导员助理建设需要从体制、内容、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提高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陶赢.高校辅导员助理队伍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