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项目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完成项目培训层级传递的完整性,即国家骨干教师、省级主讲教师、学科教师三级培训的完成情况,达到既定的培训人数指标。(2)提升受训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3)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表现在教师接受培训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科研能力、利用信息化资源改善教学等方面。
增强培训有效性的建议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为教师培训、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要延续这股活力,笔者认为应该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如下策略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1.坚持平等开放的培训方式,为学员创设真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
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放低心态,充分做好参训学员的学习特征分析,处理好学员自主学习与教师主讲之间的关系,给学员充分交流、探索、讨论、自学、反思和展示的空间,使每个学员都能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对课程有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培训者可以引导学员进行诤友式的反馈,鼓励应用3-2-l的交流模式;可以在进行教学法讨论的时候,让更多的教师学员进行实践反思,分享教学经验。
2.帮助学员深刻理解项目式教学法,并引导其灵活运用
让学员掌握项目式教学法是该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因此,比较容易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要掌握项目式教学法的技巧和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在完成大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培训者要运用恰当的技巧让所有小组成员参与到项目的计划、操作检查排演与分享环节当中来。例如,集体推选小组长、培训者参与到合作不是很好的小组、给予进度慢的小组以时间和规则提醒等。(2)重视计划环节的审核工作。培训者一定要就每个小组的计划给予明确具体的审核意见,并在全体学员面前进行审核公示。(3)充分利用倒计时程序提醒学员安排好项目的完成时间。(4)鼓励所有小组到教师机前进行排演。(5)让每个小组明确分享规则,强调该环节是大家共同分享成果的时刻,注意观察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要鼓励学员从欣赏的角度提出反馈建议。(6)在大项目活动体验完成后,主讲教师要注意总结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技巧、教师角色及恰当的策略,促进项目式教学更好地开展。
3.创设氛围,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教学策略
让教师当一次学生是帮助教师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掌握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角色扮演的方法是帮助学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方法的有效途径。例如,教材中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们为什么可能会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这样的问题和策略能有助于教师态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4.严格要求学员遵循作品创作流程,帮助他们体验其中的益处
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成功技能课程都贯穿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培训者要鼓励学员按照制定计划一动手操作一认真检查一交流分享的规范流程进行作品创作,并帮助他们体验这样做的好处。例如在制定计划环节,引入“痛苦曲线”的实例,引发学员认同;在动手操作环节,及时指出没有进行动手操作所错过的技能训练和方法;认真检查环节一定要给学员足够的时间去完善,不流于形式;交流分享环节要鼓励学员多进行技术交流,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按照作品创作的规范流程来做不仅可以帮助学员习得不同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5.重视故事教学法、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培养学员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员虽然都是成年人,但是高阶思维能力并不活跃,表现在讨论问题时无话可说、不能对话题给予准确定位、讨论总结观点比较局限。笔者认为,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中的“故事教学法”是促进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都是帮助拓展学员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因此,重视这些方法的运用是保证教师能力形成的关键。笔者建议基础课程培训中要加大高阶思维活动的内容,加强该方面的强化训练。
6.给学员提供自治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2l世纪教师必备的关键技能之一。培训课程给学员提供了很多自治的机会。例如,模块总结、家庭作业的结对分享、自主阅读、规划行动计划等。笔者在培训成功技能课程的过程中,与学员们讨论成功技能课程教学法的环节时,运用了说悄悄话的方法,给学员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书中的教学方法悄悄评说这个教学方法怎么样,对于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怎样的借鉴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对于该教学方法的兴趣,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实践证明,这个小环节对于促进教师尝试应用新教学方法有很明显的作用。
篇2
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选择具有多样性,其科研项目可以是不同层次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学校课题或工作室学术指导团队自拟课题,如专业课程的主题设计项目、企业实际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生自拟项目、国内外设计竞赛项目等都可以作为工作室项目研究来源。艺术设计工作室导师根据工作室不同项目的规划和定位,为实现特定教学目的,按要求做好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等相应管理工作。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采用如下程序,首先,确定教学项目并撰写项目计划书。围绕项目主题充分调研、解读设计任务、制订项目方案等,完成立项依据、教学目标、培训方式、项目内容和时间规划等项目计划书。其次,围绕项目主题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并组建项目教学团队。围绕项目内容设计并组织实施系统过程,探讨研究细节问题,深化项目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三,整个项目创作研究结束时,艺术设计工作室要及时总结经验,针对其中的问题完善并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效果
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师生原创能力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注重师生双向互动,完成特定项目时,交流式的设计探讨使工作室师生的设计观念碰撞,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工作室项目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化的培养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的创造性,学生获取的知识经验从间接经验上升为直接经验。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了与市场、社会交流沟通的平台和知识更新的空间,并为教师的科研创新搭建平台。通过工作室教学实践,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教研课题研究、申报专利、参加企业研究设计项目等机会增多,教学科研水平、业务能力和师生原创设计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专业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致力于培养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师,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独特的设计思维方法与手段,探索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成为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重要工作。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因其注重理论强化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路线和质量标准。通过构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平台+模块”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平台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而各专业方向设计工作室的设立,如视觉设计工作室、产品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特色。各设计工作室为不同专业及方向的学生提供不同教学情境下的模块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参与、实践项目。学生在工作室项目实践中,其设计方案综合运用了所学课程模块的知识与技术,不仅有效应用和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人才培养应注重社会的需求。高等学校中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这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项目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设计实践的机会,可以把抽象的设计思路变为真正的设计方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研究工作,也可以让师生体验设计公司的专业氛围,或者通过艺术设计实践活动,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解决了高校学生动手技能的实践培养难题,为学生创建无障碍学习平台,使“教”和“学”有机地联合起来,做到“产、学、研”一体化。这为适应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摆脱所学和所需严重脱轨的现象,为提升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篇3
论文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形式与项目;师资队伍
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其发达的职业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美国有门类齐全、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院校、研究所和各种规模、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项目,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立足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需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美国中学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
美国中学职业教育的目标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而将职业技能放在较次要的地位。美国人认为,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中学职业教育项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传授学生一生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基于这个出发点,美国普通中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指导、终身学习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和公民意识;服务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和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全球生态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家庭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美国职业教育的形式
美国的职业教育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这一阶段主要是职业意识教育,并不涉及专项职业技能。中学前两年是职业基础教育,主要教学目标是讲授并练习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所需技能是不同的。中学后四年是职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进行为期四年的系统的职业教育。一般来说,经过四年的职业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某些岗位的初、中级职业技能,并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
美国的职业教育大体上有下列几种形式:
一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职业高中,以职业教育课程为主,文化课为辅;二是综合高中,既开设一般文化教育课程,也开设若干职业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文化课程,小部分学生选修职业教育课程;三是职业教育中心。在美国进行职业教育需要专门教师和相应的教学设备,每个中学都不可能举办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项目,一则经费负担有困难,二则所设的职业教育项目不可能很多,因此,往往由一个学区或若干个学区共同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上文化教育课,部分时间到职业教育中心上职业教育课,职业教育所得学分与文化课所得学分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要自己选课,一般到高中毕业需要30个学分,在职业教育方面最多选修9个学分。
二是社区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一年或二年。具体也有几种不现的类型:一种是社区学院,一部分学生学习一年或两年职业教育课程后直接就业;一部分学生则继续升入高等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技术学院,主要进行职业培训,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此外,一般大学和学院都有附属的二年制职业教育项目。
三是成人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的时间性很灵活,短则一周,长则一两年。接受这种教育的是年满18岁以上的失学、失业人员和在职员工,他们的学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或寻找更好的职业,有的则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和爱好。为了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要,职业教育中心、技术学院、社区大学甚至一般大学都举办有各种各样的成人教育,学习课程与学习时间很灵活,白天、夜晚和周末均可开班,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学习,这种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很受社会的欢迎。
四是合作教育。训练对象主要是失学、失业人员,常常是由劳工部门提供经费,由工厂企业进行训练。对劳工部门而言,这比自办职业培训所花费用要节省很多,而且训练出来的职员也适合工厂企业的需要,就业较为容易。对工厂企业而言,可在一定时期内使用一部分劳动力而无须支付任何代价,又能掌握学员的情况,便于从中招收自己需要的职员。这样训练与就业可以较好地衔接,能提高参加训练者的就业率,是就业培训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
美国职业教育的项目
美国中学的职业教育项目五花八门,常常一个学校有十几个职业教育项目,这些项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完全根据社会需求,每个项目的课程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要依据职业的发展作相应的变化。每个职业教育项目都有相应的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有教师、职业岗位能手及社区相关企业的代表,每年开三四次会,研究本地区职业教育项目的课程内容、教学设备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委员会成员由学校聘请,是义务的,这种形式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把职业教育项目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时,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从职业教育的教室设计就不难发现。教室分为资料室和工作室两部分,资料室兼教室,里面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参考书、资料、电子计算机和学生的职业教育档案。工作室里有各种实验设备、原材料和学生作品。以“插花技能”职业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共分为9个模块,学完这9个模块至少需要6周时间。教学是从实训室开始的,首先做一些辅工作,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大实验的难度。在同一实验室里有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老生带新生,培养学生的协作和领导才能。学生的手工作品通过自己的插花艺术门市部出售,也接受订单。在整个活动中,有详细的劳动投入、资金投入和销售记录,在一定的时间内还要计算出劳动投入的回报率和资金回报率。
学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并不仅局限于学校,还必须有实地岗位技能培训。如选择“营销艺术”职业教育项目的学生,每年必须去相应的公司选择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实地工作,并可获得相应的报酬。在学生开始工作前,必须有详细的岗位培训计划与合约,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公司经理必须严格按计划与合约中规定的内容去做。在工作岗位遇到问题,可以跟同事或教师探讨,教师将定期对在岗培训的学生进行检查。学生在生产经营中如遇到实际问题,一般会自己独立查找资料,寻求解决,也有的将问题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以求获得解决的方法,也可以请教教师。一般情况下,教师并不直接解答学生的问题,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几种途径,供学生自己选择。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美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美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待遇相对较高,文化课教师一年只有9个月薪金,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则有12个月的薪金,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责任也更大,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职业教育项目,并要保证学生达到社会需要的技能标准。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教师开设的职业教育项目失败,没有学生选择他开设的课程,他就会面临失业。
美国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大学毕业生,他们必须完成作为农业职业教育教师所规定的所有课程,需要达到b级(85分)以上的成绩,并通过州教育部举办的教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申请到中学的职教部任教。在任教的前三年为试用教师,在这三年中,每学期要由校长评估两次,经三年评估合格的教师,才能转为正式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后,每学期评估一次,并将评估结果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二是来源于农业推广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必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到相关学院选修相应的教学法课程,并通过州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成为正式教师后,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社会的发展。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中县职业中学校长勒格特先生认为,作为职业教育教师,一定要在所教职业教育项目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要有较为密切的社会关系,对于某些技术含量高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师必须有十几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学习与借鉴
教育管理应以地方管理为主美国的各类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在内,是以州政府管理(教育部门)为主,联邦教育部门并不直接参与管理,其拨款也为数很少,而州的教育工作则根据立法进行。由于教育事业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因此州一级政府要通过立法进行征税,这样就保证了社区学校教育经费较为充足。当地经济发展快,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需求大,教育经费也就多。另外,地方可以根据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通过地方议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办学形式应多种多样要针对社会需求和不同水平、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人员的需要,举办各类职业教育项目,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
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种职业教育项目美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很明确,主要是为人们创造就业条件,因此会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职业教育项目。教育部门与劳工部门密切合作,劳工部门根据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作出预测,供职业教育部门参考。美国的职业教育院校都设有职业咨询办公室,对学校所在地区各类职业的发展作出预测,以供学生在选择职业教育项目时参考。
要保持教师队伍的整齐与高素质美国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选择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帮助教师学习,不断提高其科学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每一个职业教育项目都设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委员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同时,为了巩固教师队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就必须大力解决教师质量、教师进修培训与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
篇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其相关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崔动力。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考量标准越来越高,教学创新与改革成为了现阶段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满足了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本文在对项目教学法的界定及特征作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等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深入,项目教学法已广为人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项目教学以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分配,在教师的辅导下,由学生们独立完成。项目教学法实现了教与学、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学生越来越强调教学的主动性,他们日益凸显的个性,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愈加力不从心。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满足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一、项目教学法的界定及特征
项目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并被广泛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完成教学项目的方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方法。项目教学法着重强调了其设置项目的教育引领价值,有机地把教与学串联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强调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主张教学与生产的统一,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分析、制作、讲解等活动完成理论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教学的目标不单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项目教学还应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从而建立系统的教学机制。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重视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项目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确定、项目分组、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等几个重要环节。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其具体应用建议如下。
(一)项目确定。
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之前,需要根据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构想,然后请学生逐一进行讨论,在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教学项目。教学项目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应当满足以下几项基本条件:一是教学项目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尽量保证其应用价值的发挥;二是教学项目需要有机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涉及理论知识传授,又要包括职业能力培养;三是教学项目需要注意教与学的统一,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四是教学项目需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保证其实效性的发挥。就项目教学法应用而言,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项目是基础和关键,这不仅仅关系到后续项目教学能否正常实施,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该综合考虑教学、生产、学生等诸多要素,根据本专业教学目标、内容、环境以及学生个性特征等,慎重选择教学项目。
(二)项目分组。
高校教师在确定项目教学任务和主题之后,应该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逐一确定项目操作的程序和步骤。学生分组教学是高校教育项目教学法采用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实践。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确定教学项目的规模,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学生小组人数,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和空间,能够担任一定的角色,从而体现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价值,激励他们踊跃发言、主动参与。根据以往的项目教学经验,学生小组成员数量一般以4~6个为最佳,这样既不会出现个人任务过重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个人被冷落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并均匀地把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当中,尽量保证各学生小组实力均衡,使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需要发给各学生小组事前制定好的项目指导书,指导他们合理分配任务,制定科学的操作计划。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教学实效性的发挥。在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落实制定的项目操作计划,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和任务,积极配合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示,认真巡视各学生小组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他们遇到的难题或困境,进而给予他们适度的帮助和提示,与学生共同分析难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如此,适当地帮助学生降低项目实施难度,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同时还有效避免了学生做无用功,提高了项目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记录好较为典型的问题,以便项目完成之后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强化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避免其他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束手无策。
(四)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的结束,其结果为项目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高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讲解以及评价活动,请各小组代表阐述作品制作中遇到的难题或产生的感悟,让学生重新梳理整个项目操作过程,并自主提出一些完善建议,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反思中促进学生成长。在听取了学生报告之后,高校应该作总结性的发言,选择几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从更专业的角度去评述学生作品,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通过婉转的语言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表扬学生的创新、反思等行为,激励学生为制作更精良的作品而不断努力。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育,不但完成了理论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还树立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反思意识等。除了作品评价,高校教师还应该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选择优异的学生树立榜样,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竞争,激发他们向更高层次进取的热情。
三、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高校专业教学实际存在差异,本文有关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各高校也应该加强对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研究,可根据本文论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制定完善的项目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藉此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作者:刘举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陶娅.项目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
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 教学实施 案例分析
一、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二、项目教学概述
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寻找这个结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是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以小组协助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
三、项目教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教学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师生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突出知识的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建构。第二,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项目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知识于专业实践技能,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知识与技能“两张皮”的问题。第三,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和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世界中,鼓励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第四,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教学紧紧围绕完成项目、产品或者体验服务流程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
四、项目教学实施的四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立项的教程中要注意,首先是项目的目标性,所选项目应实现教学计划内学科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其次,是项目的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成品,也就是用所学知识制作的电脑作品,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
2.制定项目计划。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一般每组4-6人,每组好、中、差的学生学生搭配合理,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项目指导书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合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3.组织项目实施。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对项目实施的步骤,要解释清楚,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及时提示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避免接受力较差的学生对项目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少走不必要的弯路,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4.检查评估总结。对项目活动结果的检查与评估,是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了作品,基本上完成了项目活动的大部分内容,要做就是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与展示。
五、项目教学在《经济应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在《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项目教学进行了的尝试,对“面包店需求估计及最优销售价格”项目的教学设计。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提出项目任务。学校面包店需求估计及最优销售价格分析与确定。项目实施班级。09级会计电算专业一班,全体同学参与,每13人组成一个小组。二是相关知识铺垫。教师要对项目中主要涉及的函数、微分等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分组讨论、分析并协作完成问卷的设计、统计数据模型处理及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便于下一步方案的制定。三是项目方案制定。全班学生结合项目实施的任务,共同制定“面包店需求估计及最优销售价格”的实施计划与时间安排,完成项目任务书。四是项目任务实施。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函数拟和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环节,教师提供完善意见和指导。围绕项目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消费与价格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最优价格。五是项目评价总结。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检查评估,采用小组汇报和演示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小组成员分工,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总结和自我评价。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强调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已慢慢演变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育模式,它主要以工作任务为职业活动的核心内容,以职业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学组织的重要线索,与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的一种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职业教育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中就获得了较为突破的成果,并且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课程的改革方向,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有效改革模式。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有效地加强职业教育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开发,建立适合我国目前教育模式的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项目课程的改革,需要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点具备最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观点不仅是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获取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首要目的,课程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是社会与个人的沟通桥梁,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知识,还要通过外部的资源挖掘来融合到课程结构中去。从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角度看,课程的教育都有着两个最为基础的出发点,它们分别为工作体系和学科体系。工作体系的课程主要是将学生个体引入社会体系中去,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学科体系则是把学生个体引入不同学科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能力的高低来源于知识的吸收程度,也来自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就要将学术教育与学科体系相结合起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将职业教育与工作体系相结合起来。
(一)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和杜威的“做中学”原则
多元智能的人才观通常会被认为:人只有智力类型上的不一样,绝对没有智力程度的高或低,有的人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有的人则拥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并不说明人存在有智商的强弱。很多人普遍认为,职校大多数的大学生之所以是高考的失败者,是因为职校大学生的逻辑和思维能力较弱,从而使得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提升都不如本科大学生,同时,职校大学生还存在着较弱的数理智能,预示着各个职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数理智能以及其他智能的开发。职业学院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将陈述性的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然后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杜威则作出了学校即为社会和教育即为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还提出了“做中学”的原则。职业学院务必要以理论为项目课程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
(二)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工作本位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指的是:教师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来讲授知识,必须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尊重,耐心教导,细心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挖掘出来。同时,课堂的氛围十分重要,教师要制造出良好的课程氛围,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关注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激发、自我改进等良好的习惯。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指的是: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因为知识不仅仅是从教师的教学传授中获得,还需要学生自身通过自己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借助如教师、同学等的帮助,充分利用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以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工作本位的学习理论主要指的是:技术实践的知识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核心,主要以发展特定的工作活动和必要的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为目的。技术理论知识都是与工作任务在相关联的过程中被教师有效地进行传授,让学生得以吸收。学生还需要通过完成制定下来的工作任务来建构起属于自己并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将其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劳动者品质。上述的三种理论都是将项目课堂基于工作任务而充分地引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由教师制造出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安排学生、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作为学习课堂上的主体,让他们能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够拥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自由能力,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价值,细心地发现学生所存在的潜能并加以指导然后挖掘出来。同时,还要多组织学生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社会经验,引导学生对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合作、讨论以及到最后对问题的解决,有效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三)行动导向和能力本位的理论
行动导向的课程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主体,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主体和组织者,应当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信息、制定计划、评估计划以及实施计划,通过参与实践掌握更多不同的技能和知识,在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的积累过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念主要指的是:强调各个高职院校必须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型的教学理念及新的理论知识为主要的培养方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技能,抛开传统的理论知识,将新的理论切合实际地融入到技术学习中去。
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有效措施
(一)工作分析的技巧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工作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对于工作的分析只能是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工作分析,这样才能够做到对工作结构的准确把握。对于工作分析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家的选择。企业家的选择在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从事工作分析的企业家应当来自于毕业生的求职范围之中,其就业岗位能够根据毕业生不同的性质、特点、类型、规模、等级选择相对应的企业,能够保障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以最大的程度来保障工作模块能够覆盖工作岗位。
2工作分析专业的引导。企业家都是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内容和性质都存在许多差异性的类别,工作分析专家应当鼓励企业家沿用高效的头脑风暴法,将不同的意见完整地表达出来,以具有线索清楚、层次分明且获得专家小组认可的特点的工作任务分析表,通过整合将专家提出的不同意见分别以其呈现给大家参考。
3工作模块的结构。工作模块一共有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级模块、二级模块、三级模块。一级模块是较为充实的模块,它的充实主要体现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产品的设计以及产品的维修等内容上。在工作模块中所包含有的内容里面只有工作,没有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在工作分析阶段进行掌握。一级模块和二级模块建议依照工作的项目来进行合理划分,而三级模块则可以依照工作的流程来进行合理划分。课程的结构依照工作项目所划分出来的模块加以分析和应用,而课程的内容则依照工作的流程所划分出来的模块加以分析和应用。
(二)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结构的设计
1项目课程门类的划分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都是来源于学科结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需要对课程的门类分别进行仔细地重新划分。在工作分析时,课程门类的划分主要以工作任务之间的差别为边界,不以知识之间的差别为边界。
2项目课程结构的设计项目课程结构的设计主要是依据课程的开发经验,而项目课程的结构模式主要由网络式、并行式、递进式、分布式、嵌套式构成。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要采取何种结构,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认。
3课堂学时的分配课堂学时的分配需要建立在合理、有效的基础之上,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难度和重要性作为分配的依据,不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作为学时分配的依据。因此,这就要求工作分析阶段需要依照不同的岗位需求,对每一个模块的难易程度以及重要程度进行仔细的调查。
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中的知识布局
项目的课程往往在不同项目之间的理论知识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某些项目课程的设定在第一个阶段都会融入过大的知识容量,使得其成为了项目课程开发的阻碍性难点之一。因此,为了有效控制项目的合理设置度,首先对项目知识容量的设置不能过量,达到稳定的基础结构状态,而对于较大的项目则可以采用分解模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再将模块设定为2个小时到3个小时左右,通过这种设定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成就感,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篇7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布泉乡中心小学,由于校长外出开会,负责接待我们的是该校的韦副校长。作为常务副校长,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韦副校长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办公室,并对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未能获取更详细的资料,为了能对该校乃至全乡整个教育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决定在布泉乡留宿一宿,待次日校长回来后再进行进一步地交流。
次日上午十时,我们再次来到布泉乡中心小学,校长的亲自接待,对我们所需的资料有了很大的补充,其情况大致如下:
一、该校办学规模
布泉乡中心小学位于乡政府所在地,配备有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在校学生为607人,共有15个教学班,涵盖学前教育及小学一至六年级,是布泉乡最大的小学教学点。
二、师资配备
该校共有38名在编教师,8名代课老师,男女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协调。但是,这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即将退休的老龄教师,如到2018年退休的教师达20多个。
三、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国家教委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作为该乡的中心校,该校课程的设置相对合理,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但由于缺乏专业对口的老师,除语文、数学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均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课程设置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可见一般。
尔后,在我们的提议下,李校长和我们来到了离布泉乡13公里外的龙礼村教学点进行调研,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中盘旋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龙礼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没有校门的学校,以及残缺的由石头堆积起来的围墙。迎接我们的58岁的老校长和8、9岁的孩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孩子们稚嫩的脸和古老、残缺的木板床更是与现代教育拉长了距离!龙礼小学担负着龙礼村各自然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学任务,学生共有60多个人,有6个老师,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孩子们至今睡的还是用木板钉成的简易床,虽然老师的配备相对充足,但也是除了能教授语文、数学外,几乎不能胜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回程的路上,李校长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整个布泉乡及隆安县部分乡镇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些现状,为我们做这个教育项目的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这两天来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大致状况也有了如下认识:
一、教育观念仍相对陈旧
目前,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领域还占主导地位。家长们认为,供学生念书,就是为了使学生升学,跳出农门,离开贫困地区,供出一个大学生,几年以后就可以帮助家里脱贫。有不少乡村学校的领导也普遍认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升学率。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一些学校在安排教学时,潜意识地把规定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在时间和教师安排上,向“应试”学科倾斜。
二、办学条件存在明显差异
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紧张,致使办学条件比较差,在办学过程中应基本具备的办学条件也得不到满足。乡镇一级的小学由于政策上的倾斜,办学条件相对优越,而村一级的学校,房屋、教室、课桌,甚至教师都很缺乏,形成明显的对比。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村基础教育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搞好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由于受经济基础、地域、文化层次、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的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从教师队伍来看,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学校管理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优秀且年轻的教师往往千方百计调往县城或者条件稍微好的乡镇,留不住优秀的人才也成了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块硬伤。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布泉乡中心小学和龙礼小学的教师配备来看,适应应试学科的教师数量较多,而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体、美等方面的师资较为缺乏,这一类的课程几乎都是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特别是在村一级的学校,音、体、美等课程几乎没有老师可以担负教学任务,所以连课程都取消了。
五、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篇8
1.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较强的自主学习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人的发展才是主动的、可持续的。学生的学习力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要素整合而成的学习力量,其中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力的核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手段,终身学习意识是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终身发展,高职学生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应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2.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主要涵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其中创新思维是核心。高职的教育对象总体心理上大多以高考失败者自居,有严重的挫败感,潜意识中就自认为“创新”离自己太遥远。所以,在高职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先注重其创新信心的塑造、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启迪,激活学生内在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新创造的成就欲等。高职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具备强烈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具体涵括创业思想、创业观念、创业个性、创业意志、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等。具备创业精神不仅在就业岗位上会更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还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创业实践,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项目化实施
1.项目化实施内容:
构建“基础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模块体系。素质教育项目内容设计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为基础,培养目标因专业而异,就业岗位分为初次就业岗位和职业升迁岗位。明确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目标岗位群后,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新生思想素质调查、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跟踪调查等基础上,对各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进行分解,并经用人单位代表、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方组成的委员会论证,设计出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标维度表。然后,针对性地构建由“基础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三个模块构成的素质教育项目体系。“基础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三模块素质教育体系中,基础素能模块主要针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奠定扎实基础。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实用英语、阳光体育、公共计算机、创业教育、法律基础等方面课程,着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计算机技能、外语能力、礼仪与沟通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核心素能课程模块主要针对突出的技术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等培养目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根据专业人才成长轨迹对应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应岗位群的工作过程、项目任务分析来确定,主要设置核心专业知识、行业职业标准、技术技能训练、工作过程、岗位任务等课程,做到课程与岗位的职业标准对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能。素能拓展课程模块主要针对终身学习意识、较强的自主学习力、强烈的创业精神等培养目标,激发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设置人文素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开设适应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的人文素质、公共艺术、语言表达、商务礼仪、心理健康等公共选修课程,同时拓展隐性教育项目,将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等项目纳入进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迁徙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项目化实施路径:
对接“课程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三个课堂。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项目化实施的路径主要包括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并将对接融合的项目内容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切实改变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两张皮”现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三个课堂是密切联系和互相渗透的。通过三个课堂的对接融合,在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理论知识根据学生兴趣在自主选择中转化为实际成果作品或得以展现,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得以提高,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指导者及共同的课堂参与对象,三个课堂在项目内容体系上相互对接融合,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聚合效应。第二课堂对接第一课堂,针对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应广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和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建立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技术技能竞赛品牌项目体系、活动体系,打造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的基础工程和精品工程,营造出崇尚职业道德、实践职业技能、实现持续发展的高职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第三课堂指校外的社会课堂,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自然延伸,主要包括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志愿服务、社会体验等。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社会实践品牌项目,促进学生经常化、多样化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志愿服务,广泛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和将第一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桥梁载体作用。
3.项目化实施评价
篇9
【关键词】 教育项目; 公益性项目; 财政投资; 绩效评价
引 言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们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教育作为各级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前我国教育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投资;二是社会捐助;三是受教育者家庭和个人投资(学费和杂费),但在2004年7月我国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将政府投资范围确定为: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① 同时,国家出台了新的《义务教育法》,其将九年义务教育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并采取了新的惠民政策――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所以,目前对于中小学教育项目的投资主要是政府投资。如何将政府投入到教育项目的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项目――公益性项目财政投资的特点
公益性项目是为了满足社会或地区发展的需要,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以社会大众收益为最终目标而建立的项目,项目是不以获取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项目本身的收益常常也是不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教育项目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以社会各界的捐助为辅,构建起来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体现了教育项目的公益性特点,所以它属于典型的向社会公众提供福利教育的公益性项目。教育项目以财政投资为主的特性使得我们更应该增加对它的关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涉及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不能单一考虑效率和公平目标。财政投资项目要考虑的不是工程成本,而应该是社会成本,收益也应该是社会收益,不能仅考虑投入的物质资源和带来的经济收益,更应注重整个地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教育项目――公益性项目财政投资出现的问题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和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所以科教兴国不再是一句口号。但是教育项目的投资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财政教育资金的投资渠道不合理。我国教育项目的投资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投资方式显得比较单一,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财政教育投资城乡地区分配不合理。近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导致城市出现了很多在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造成了农村适龄入学儿童的数量大量减少;国家近几年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资金逐渐增加,而农村适龄入学儿童的减少,使得国家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在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没有城市户口,就不能享受和城市儿童一样的教育待遇。这样,就形成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盲点。怎样解决国家教育投资的问题,建立合理的财政投资绩效评价,使得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了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教育项目――公益性项目财务投资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基于教育投资的特殊性――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要对财政投资有完整的财政投资绩效评价系统,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财政投资绩效,就是指财政投资活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它综合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金分配与得到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重点研究政府分配资金的合理性和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即:一是看政府配置的资金总量是否符合整个社会客观比例要求;二是看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效用最大化目标。
结合公益性项目社会评价的研究,公益性项目的根本目的是项目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即要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对公益性项目财政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照以下原则。
(一)采用典型原则
采用典型原则即采用抓住重点,选择核心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素,忽略一些次要的因素。对于教育项目来说,应该结合其公益性的特点,在教育投入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政府财政投资,产出部分重点分析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稳定的影响,也可以称之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二)采用系统性原则
采用系统性原则即绩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由若干指标经过综合分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于教育项目投资来说是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它必须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教育的投入主要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拨款等国家财政投资,还有一些个人捐助、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投资。教育的产出主要包括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教育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如何经过努力产出结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对这个复杂过程进行效果和效率的评价就是绩效评价,所以绩效评价本身也是系统性的复杂工程。
(三)采用可操作性原则
采用可操作性原则即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并且尽可能多地采用定量的原则。因为在公益性项目的社会效益中,好多指标定量化比较困难,比如教育投入对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教育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教育项目对居民的生活水平等产出指标,对于这些难以定量化的指标,要尽量采用定性说明。
对于教育项目的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投资,国家投资在教育项目上的资金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对我国的教育投资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在国家有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主要从五个指标来判断对公共教育项目投入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评价,即“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其中两个比例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总值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三个增长是指教育拨款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逐年增长。这些指标主要是从数据上控制我国对教育项目的财政支出,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国家投资的盲目性。
(四)采用经济性原则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市场经济制度,对教育项目的投资也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进行的。在经济学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比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等,而且这些理论现在已经运用到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并被大家认可。在教育项目财政投资绩效评价中选择一些经济性的指标,比如:工资薪酬、GDP总值、财政收入等,可以将公益性项目的绩效评价更加完善。
(五)采用公平性原则
教育项目的财政支出是中央对全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投入,使每个地区的适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减少辍学的概率,扩大了高校的规模,使更多的有志青年可以接受高等的教育,使整个民族的国民素质提高。由于东部、西部、中部的经济发展不一致,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经济发展越靠前的地区,对人才的要求就越高,相应的教育投入也就越多。但是作为中央的财政投资要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平衡发展,把资金投入到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的教育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国家要将投入教育的财政资金用到需要的地方,实现资金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协调分配,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教育项目――公益性项目财政投资的经验分析
(一)教育项目的财政投资情况
表1列出了2005―2011年间我国教育项目财政投资的基本情况。7年间,财政对教育项目的投资逐年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从2005年的5 161.0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6 116.00亿元,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1.08%,而同期我国GDP总额从2005年的184 937.4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58 217.58亿元,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6.41%。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对教育项目的财政投资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非常重视。
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以货币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它主要包括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等费用。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1年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也是十分迅速的,从2005年的8 418.8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 405.06亿元,7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9.47%,与此同期我国的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25 154.31亿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108 930.00亿元,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7.97%,证明了我国财政对教育项目投资增长率远远低于财政支出增长率,而且每年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从表1也可以得到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70%左右,它目前仍是我国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
(二)教育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我国教育项目的产出是多方面的,教育项目的经济效益就是运用国家投入到教育项目的资金,提高国民的个人文化素质,凝聚整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通过教育改变经济效益的理论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国主要从两个比例来衡量教育投入,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当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综合反映了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努力程度;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当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当年财政支出)表现出了国家对教育投资的重要程度。在教育的经济效益产出中,工资是教育投入对劳动者个体经济方面的收益,主要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采用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等指标。
由表2可知,2006―2010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总量的比值是不断增长的,由2006年的2.93%增加到2010年的3.66%。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22号文件,这份文件的核心就是如何在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4%的目标,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4%不是梦想。而2006―2010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年增长率有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0.3下降到2010年的0.2,而同期GDP的年增长率由2007年的0.23下降到2010年的0.18,更加证明了我国4%的政策指挥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项目投资的发展趋势。
由表2可以看出,2006―2010年间我国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是在不断递增的,由2006年的1 374.80元增加到2010年的2 431.30元,五年间增加了0.77倍,同期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工资性收入由2006年的8 766.96元增加到2010年的13 707.68元,五年间增加了0.56倍,而且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每年的增长率也高于城镇居民每年的工资性增长率,说明随着国家对教育项目投资的增加,人们的收入也跟着不断提升,特别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更加明显,几乎超越GDP的增长速率,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得到了积极的回报。
(三)教育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
教育项目的社会效益是指学校通过办学和科研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具体表现学校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数量、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所作的贡献以及开发或创造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研成果。教育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其作为公益性项目所特有的,而教育项目的社会效益也是多方面的,其文化效益、思想效益和政治效益主要表现在对人口的影响、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对居民就业率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和对社会安定的影响。由于教育项目对社会贡献的评价很难去操作,所以大部分学者对其社会效益的评价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定性分析上,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我国农村就业人口、城镇就业人口、农村失业率、城镇失业率和不同行业的就业人口等指标来对我国教育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2005―2010年间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由2005年的74 471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67 415万人,年减少率由2006年的1%增加到2010年的5.4%,同期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56 15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6 557万人,年增加率由2006年的2.8%增加到2010年的7.0%。以上数据表明了随着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经济水平也明显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虽然农村就业人口的数量由2005年的46 258万人减少到了2010年的41 418万人,但是农村人口每年的就业率是高于城镇人口每年的就业率的。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我国居民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少,人们的就业更倾向于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这样就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我国人口第六次大普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中国人口的总量为13.4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7 390万人,中国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整个国家的文盲率下降了很多。这些都是教育带来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整体的发展。
五、结论
公益性项目财政投资的绩效评价是教育项目在社会经济条件下财政投入实施效果良好与否的衡量工具。本文通过对2005―2010年国家教育项目的财政投资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验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项目的财政投资不断增加,教育规模也得到了迅速扩展,水平明显提高,由教育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日益显现。但是通过本文的分析,也发现了我国教育投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希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从教育项目的投入方面
随着我国从计划走向市场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教育投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渠道教育投资体制应该被大家采纳。由表1分析得出,我国每年教育经费增长速率远远低于财政支出增长速率,说明了虽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重很大,但是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边际效率实际是不断下降的。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能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地位,能够带来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所以财政对教育的投资拉动了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增加教育投资的渠道是顺理成章的经济发展。
(二)从教育资金的分配方面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教育大国,而不是一个教育强国,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总值的概率每年都在增长,已经接近4%,但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统计显示,发达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一般为5%,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达到这个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表3中,近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而在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越发凸显,形成了国家教育投资的盲点。希望有关政策制定部门能够充分考虑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教育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芳.国家投资体制改革与项目可行性研究问题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73-76.
[2] 刘晓君.技术经济学(第三版)[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3] 陈茜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及案例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4] 花拥军,陈迅,张健.公共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5(7):145-147.
[5] 盛峰.公平与效率均衡的财务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篇10
1.构建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提高专职教师服务能力
长兴县自2013年起,以长兴社区学院为主体,在全省首创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平台,每年定期举办全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1)课程内容模块化
经过调查分析,并结合长兴社区教育发展实际和队伍专业化发展要求,从品质素养课程、知识素养课程与能力素养课程三个模块的课程内容设计,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探索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措施,形成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的创新路径。
(2)培训形式多样化
创新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反思提升”四段式培训模式。理论培训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理论认识水平;观摩学习是赴先行地区和有成功经验的地区进行考察,获得感性认识;实践指导是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反思提升是用较长时间段以任务驱动培训学员对前三阶段培训内容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培训后通过问题分析、考核激励等手段巩固培训成果,从而推进工作,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
(3)培训评价多元化
借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评价机制,采用以质性评价为主,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以《长兴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为载体,将培训过程评价与社区教育项目评比、业务竞赛、先进表彰及社区教育工作业绩等结合,将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到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建立使培训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统一,能真正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模式。通过“三化”的培训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交流能力、实施项目能力、服务能力等有效提升。
2.实施学习社团培育项目,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长兴县有民间社团200多个,通过培育促使其成长为社区学习共同体。自2015年启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程以来,共认定45个社区学习共同体,7个县级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力助推社区居民社团提升品质,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以组织培育为核心,夯实基础
通过科学的组织培育,增强现有社团的组织程度,让社团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让每一个成员明确组织的目标、价值观、使命,形成共同的愿景。
(2)以队伍培育为依托,提升水平
重点抓好社团负责人这支队伍,提升其对社团的领导力。社团负责人应该扮演好三种角色,即社团发展的设计师、社团活动的服务者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员。通过专题培训、工作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对社团负责人进行系列培训。举办社团负责人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指导,阐述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途径与方法;从社团口号的选定到社团共同愿景的培育,从活动计划的编制到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的使用等进行指导;带领社团负责人赴杭州考察交流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增强他们的组织引领力,活动策划力,沟通协调力,发展推动力,从而增强社团的自身建设能力,带领社团与时俱进,实现社团成员共同的愿景。
(3)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完善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县教育局、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长兴社区学院负责业务指导与协助管理,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各项工作。完善政策机制。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制定下发了《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认定办法》。各乡镇街道把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中。同时,凡被认定的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一年提供1000元活动经费,被评为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则奖励1500元。为了保障各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场地向居民社团无偿全面开放。规范管理机制。编制了《长兴县学习型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手册分为社团的基本情况、社团的组织架构、社团活动记录、社团典型个案、社团活动图片五大部分。引导社团在活动中努力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内容、有测评。健全激励机制。团队有社区学习共同体认定、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评比;个人有社团积极分子评比。通过多层面的激励手段来激发社团及其成员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从而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3.推进学校内涵提升项目,增强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1)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开拓内涵提升新平台
要打响“长兴社区教育品牌”,必须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核心文化提炼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要求各校结合长兴“和文化”、乡镇区域文化特色、社区教育特点和学校自身发展积淀提炼学校核心文化。各校相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核心文化,像水口的“和清”文化、和平的“和合”文化、夹浦的“和柔”文化等,并形成了相应的培训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等文化建设体系。以发展性评价提升校长办学理念。要求学校年初针对一个特色项目和一个薄弱项目提出3年的发展规划和每年完成的具体目标,每年底校长针对2个项目当年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展示,纳入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以文明指数考核提升学校文明水平。为了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内部管理水平和教师、学员的文明素质,教育局一学期对学校进行一次明查一次暗访进行文明指数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校的环境卫生、学校文化布置、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安全管理、教师和学员的精神风貌文明素质等,每年文明指数评分情况纳入各校的年度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2)全力抓好实验项目,开创内涵提升新路径
长兴县把实验项目作为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以长兴社区学院为龙头,为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起引领示范作用,在市里开展实验项目申报的同时,县教育局也启动县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形成了“校校承担实验项目,人人参与项目实验”的良好氛围。加强指导,提升水平。县社区学院先后举办了多次专题培训,同时,定期对各校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专题培训。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有效提升了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项目负责人和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验能力。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印发了《长兴县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从申报到立项再到管理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操作规范。并对各级实验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举办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交流会。考核激励,提供保障。将实验项目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实验项目进行经费支持,省级实验项目每个资助5000元,市级每个资助4000元,县级每个3000元,验收后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再分别奖励10000元、5000元、2000元。
(3)积极实施文化点餐,开启内涵提升新引擎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教育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