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艾滋病防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艾滋病;中学生;知晓率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近年来青年学生的感染率呈现上升的趋势[1]。目前国内和国际在针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活动开展情况的相关调查结果都表明,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工作[2-5]。本研究于2016年11月在某中学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在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同时,重点对知识获取的途径以及对相关活动的建议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二和高二各两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5份,回收问卷14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4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1.2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设计调查问卷,经过专家修改后确定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获取知识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以及其他意见和建议四个部分。其中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的八个问题是采用最新的知晓率评价方法进行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通过无记名的形式独立填写完成并当场回收。
1.3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采取双录入,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共计145人,男女分别为84和61人。83人来自初二,男女分别为47和36人,出生年月介于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平均为2002年2月,标准差3.82月。62人来自高二,男女分别为37和25人,出生年月介于1999年8月至2001年4月,平均为2000年3月,标准差3.96月。
2.2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共计八个问题,分别是:(1)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吗?(2)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其次为异性,是吗?(3)通过外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4)日常生活和学习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吗?(5)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吗?(6)使用新型(如冰毒、、等)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吗?(7)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不安全等),应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吗?(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结婚/就业/入学等权益受我国法律保护吗?其中回答正确在6个及以上定义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通过调查发现,145名被调查对象中92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知晓率为63.45%,高二学生高于初二,分别为75.81%和54.2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对8个问题中知晓比例最高为第8题,正确率为91.72%,最低为第2题,正确率为49.66%。除第7题女生知晓比例高于男生和第5题高二高于初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外,其他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1)。
2.3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式
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选择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互联网、学校老师、同学或者同伴、电视、报纸杂志和街头展览或者宣传活动,分别为103、75、68、67、54和34人次。针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和不知晓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式进行X2检验后未发现二者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对相关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表示需要相关知识,选择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春期生理知识、心理卫生知识、预防知识、艾滋病相关知识、交友和恋爱知识和性病相关知识,分别为130、118、103、101、101和91人次。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比较,X2检验结果未发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对于期望获得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前三位依次为网络学习、学校课堂学习和听讲座,分别为72、70和63人次。在选择学校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种途径的学生中,高二高于初二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其他途径二者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2)。进一步针对网络学习、学校课堂学习和听讲座三种途径的需求和建议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对于网络学习,建议选择学校统一组织视频学习、网络视频自学、通过设计闯关游戏学习、设计有奖问答和通过网络互动学习的人次数分别为66、64、60、37和30,经X2检验,不同年级之间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针对课堂学习建议前三位的依次是内容通俗易懂、讲解实际例子和参与式小组讨论,分别为88、76和46人次,选择最少的是男女生分开教学,仅26人次。和初二学生相比,高二学生更倾向于不同意男女生分开教学,且二者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表3)。对于听讲座的建议从高到低依次为:邀请学术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活动请感染者一起参与、请高校学生或者学长讲座、请演艺界名人进行讲座,人次数分别为90、46、38和36,经X2检验,不同年级之间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此外,被调查对象还提出一些其他问题和建议,如表示很多问题确实不懂,希望能够听到更为专业的讲解;希望能给出八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并分享本次调查结果;多讲解一些实际例子让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安全套到底是什么?多讲解一些青春期和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一次专家讲座,并能够现场提问;应该开设专栏问答;尽早教授相关知识;举办相关活动最好时间长些,有些互动更好;网络上多一些相关内容介绍;以及希望提供课外阅读材料等。
3.讨论
3.1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依然不断增加,危险行为普遍存在。以广州为例,截至2015年,累计报告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60例,年增长26.7%。广东岭南伙伴在2014年针对广东省大、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及艾滋病教育需求调研结果表明,受访者首次平均年龄17岁,最小为10岁,在受访的7位感染者中,首次的平均年龄为15岁,最小12岁[6]。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普遍不高,且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王超等调查北京市1489名初高中学生后发现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仅为28.1%,高中学生正确率高于初中,女生高于男生[7]。张崛等对北京市昌平区17所中学509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63.9%,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不同,但均无统计学差异[2]。这些都与本次调查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3.2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应该加强针对性、有效性和长期性
篇2
【关键词】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92—01
性病患者是艾滋病病毒传播和感染的主要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相关行为的改善,有助于降低性病门诊患者的艾滋病发生率[1],为了对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状况对艾滋病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笔者对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患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进行了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64例性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1.2 方法
依据本次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我国卫生部制定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专题调查内容为诊断标准,参考门诊性病患者的基本特征,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客观情况、艾滋病有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状况以及性病艾滋病检测情况等等[2]。调查方式为:在患者完全知情且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匿名的形式,在调查员的指导和监督下,逐项进行详细准确地填写。由接诊单位通过丽珠 HIV 快速诊断试剂对性病门诊患者的艾滋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对于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需要转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确认和复查[3]。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本次医学研究所调查的664例门诊性病患者中,共产生有效问卷620份,约占93.37%。其中,男性516例,女性104例,性别比例为4.96:1,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14.5)岁。其中,12.3%的患者为未婚,74.2%的患者为已婚,5.9%的患者为离异,7.6%的患者为同居。患者职业构成为:29.3%为商业服务人员,38.2%为民工或农民,32.5%为其他。患者文化程度为:39.5%高中以上,49.4%初中,8.8%小学,2.3%文盲。
2.2 性病传染源
在调查问卷有效的620例患者中,配偶传播92例,约占14.8%,商业传播214例,约占34.5%,其他传染途径314例,约占50.6%。
2.3 性病类型
在调查问卷有效的620例患者中,14例软下疳,16例梅毒,42例生殖器疱疹,92例淋病,122例尖锐湿疣,28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50例其他类型。
2.4 HIV感染情况
全部观察对象中,70例患者有过HIV抗体检测史,约占11.29%,其中,有偿供血传播2例,HIV感染并发男性尖锐湿疣患者4例,情况不详患者2例。临床研究过程中,308例观察对象自愿接受HIV咨询和检查,约占总调查人数的46.38%,且无一例患者为阳性。
2.5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在调查问卷有效的620例患者中,门诊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约为80%,且不同类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6 相关行为
在调查问卷有效的620例患者中,门诊性病患者情况为:378例已婚,约占60.97%,242例未婚,约占39.03%。近半年内,无固定性伴患者202例,约占32.58%,有固定性伴患者418例,约占67.42%,使用注射器吸毒患者6例,约占1.0%,有同性恋行为者24例,约占3.87%,有商业患者378例,约占60.97%。
3 讨论
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和女性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年长患者和女性患者通常知识水平较低,且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广覆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5]。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门诊医生和大众传媒是最为核心的门诊性病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有助于深化门诊性病患者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并能够将防治知识以一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患者。同时,因为性病患者对于艾滋病感染的敏感性较高,而医生权威性的检查和诊断更加易于被患者接受,因此,应在扩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范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临床医师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怀宁,刘莹,李小珍,肖祖建.深圳市术前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及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4):427-428.
[2] 刘萍,沈旭.患者术前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现患率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1,31(2):110-111.
[3] 程静,洪倩,王德斌等.艾滋病高危人群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04-205.
篇3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16-0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青壮年,我国79%的HIV感染者年龄为20~40岁[1]。据报道,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笔者选取某高校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来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2005级选修健康教育课大一新生900名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生745名,女生155名;干预8个月后选取同级未选修健康教育课的新生90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711名,女生189名。
1.2 方法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AIDS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对待AIDS/HIV感染者的态度、自身行为等。调查员由校医院任课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受过广州市健康教育所主办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由调查员发放及回收问卷,首先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即干预前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要求研究对象独立完成,答题完毕当场收回。1周后进行干预,以开展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为教育方式。针对选修新生,专题授课主要采用《青年学生健康教育》教材,其中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分2次4个课时讲授,并播放《警惕艾滋病》VCD 30 min。选取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58幅,在学生宿舍区进行为期7 d的宣教展出,要求全体新生到场观看并签到。干预1个月、8个月后使用同一问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 新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7%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95.0%和95.5%,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80.6%)同期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见表1。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分数值为应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居住地为自变量,作多元直线回归,性别(t=-3.521,P=0.000)、父亲文化程度(t=25.412, P=0.000)与家庭居住地(t=-2.683, P=0.007)纳入方程,所做方程有意义(F=131.278,P=0.000)。最终的线性方程为Y=4.724-0.029 X1-0.551 X2+1.512 X3。其中家庭居住地影响较大,城市学生知晓率较农村学生高。
2.3 艾滋病相关态度 学生对AIDS/HIV感染者态度正向率从干预前的52.2%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66.4%和67.7%,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57.7%)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艾滋病相关行为 大学生正向行为率从干预前的70.0%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80.0%和80.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71.5%)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艾滋病防治已超出公共卫生范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健康教育仍为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是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保证因素[2],通过组织可获得支持和协助,同时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干预活动中,健康教育信息的传播和研究对象对信息的获得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以开展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为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宣教效果,干预后新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广州市大学生 (84.3%)[3]和一般人群 (63.3%)[4],已达到国家遏制与防治AIDS行动计划规定目标(一般人群>75%)。表明以广州市健康教育所高校医院任课教师大学生为组织培训形式,以开展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为干预手段,是一种操作性较强而成本又低的切实可行健康教育模式。据报道,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比较贫乏,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普遍存在[5-7]。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来看,本组学生每个问题的答对率在干预后都高于干预前。新生对AIDS主要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AIDS非传播途径知识回答的正确率较低,这与聂少萍等[8]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部分学生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可传播AIDS,这势必加剧对感染AIDS的恐惧,从而产生对AIDS/HIV感染者及其家属有意的疏远、否定和歧视,不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生存环境。调查结果亦显示,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依然存在,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技能令人担忧,这也是今后高校健康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说明,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与知晓率有相关关系,其中家庭居住地影响较大,城市学生知晓率高于农村,这与城乡经济差别和农村中学相关知识宣教不足或缺乏有关。聂少萍等[8]调查结果亦表明,城市学生通过中学教育和父母教育获得的防艾知识高于农村。
对艾滋病人过于严厉甚至歧视会产生负效应,是一种社会性危险因素[9]。大学新生存在对艾滋病的拒绝现象,干预前后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和对大学生同居现象认可的学生比例仍较大,表明学生的性观念已经有了开放的趋势,性观念淡薄,性道德脆弱;同时也说明行为干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在广泛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对卫生防范意识差、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学生尤其是女生、农村学生的健康教育,强调、性道德教育,而且要长期不懈地反复进行。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段信美.国外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75-376.
[3] 欧阳炳惠,曾立新,何秀芳,等.广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2):777-778.
[4] 何群,杨放,林鹏,等.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3,29(5):17-19.
[5] 段玉林,孔庆平,徐颖.昌平区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19-320.
[6] MASWANYA ES,MLJI K,HORINGUCHIL,et al. Knowledge,risd perception of AIDS and reported sexual behavior among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Tanzania.Health Educ Rpr,1999,14(2):185-196.
[7] DARLENE LR, STEPHEN AM,RICHARD GM.Changes in university student’ AIDS-related knowledge,attiudes and behaviours,1988 and 1992.Can J Public Health,1993,84(4):275-278.
[8] 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5-8.
篇4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措施;效果评价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威胁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艾滋病已渐渐由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慢性可控疾病。为了解沂南县近十年来防治艾滋病取得的效果,以便为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作者对2004~2013年沂南县防治艾滋病的工作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对前后5年各群体人员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13年沂南县防治艾滋病的各类工作资料。
1.2 评价内容
沂南县艾滋病综合防治中采取的宣传教育、疫情监测及对高危人群的救治救助情况;并对人群关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沂南县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总人口91万,辖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2个行政村。近年来,省、市、县卫生局均对于本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2.2 宣传教育力度加大、疫情监测加强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治本之策[1]。本县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同时积极联合卫生、民政、计生、公安、财政、妇联、文广及工商等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建立网络直报艾滋病数据库,加强疫情监测。开展自愿咨询监测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监测情况见表1。
2.3 救治情况改善
定期到娱乐场所进行防治干预,对从业业主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及防治知识的培训。免费为高危人群进行救治与救助,尤其对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的孕产妇,凡到定点医院分娩的,均免除挂号费、治疗费、手术费等相关费用。具体干预救治情况见表2。
2.4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升高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并定期在城乡社区中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活动。各类人群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及传播途径回答的正确率见表3。
2.5 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
与2004~2008年安全套使用率相比,2009~2013这5年间高危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显著增加,(P
3 结论
沂南县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政府部门对于艾滋病的宣传及监测力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救治救助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各群体积极支持工作的开展,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升。人们对于艾滋病歧视与恐惧的观念在逐步得到纠正,这对于形成防治艾滋病的社会大环境是极为有利的[2]。
艾滋病有一般传染病的共性,更有其自身的特点,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防治,用科学的方法去评价防治效果,争取更好的防治效果[3]。因此,我们的防治措施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能够使措施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目前,主要是将政府部门的工作能力,社会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消耗量作为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建议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发病率、高危人群的监测覆盖率列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
本研究通过多人群,长跨度,多方位对艾滋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综合评价及改进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本县防治艾滋病的资金完全依赖于上级专项补助拨款,无地方配套资金;同时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限,故仍需加强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艾滋病的政策。
参 考 文 献
[1] 王陇德.预防控制艾滋病党政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3.
篇5
在全县创造良好的防治环境,有效预防艾滋病在特殊人群和一般人群中的传播,降低艾滋病发病率,遏制艾滋病在我县的传播和流行。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防治艾滋病的相关制度和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监测管理、随访服务及关怀救助等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创造有利于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工作内容
(一)健全领导体制,建立有效机制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切实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我局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制订具体防治目标和行动计划。根据我局的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下属单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查,对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治知识
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常性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二是在公共场所(包括酒店、宾馆、娱乐场所等)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专栏,摆放宣传教育资料。三是在传统节日及疾病宣传日集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四是对有高危行为的人员(包括监管人员、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讲座。五是立足于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在主要街道、交通要道、车站、社区等主要地段户外树立宣传广告牌及宣传张贴画。
(三)强化防治措施,实施综合治理
一是做好安全套推广预防艾滋病工作,扩大安全套推广项目的覆盖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各级人员,提高工作能力,深入娱乐服务场所和宾馆酒店开展以推广安全套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二是加强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人员培训的经费。并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好与下属单位签订的《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6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依法防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人人自爱、自我防病”社会氛围,构筑预防艾滋病的社会“防火墙”。
二、工作重点
按照《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省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实施计划的通知》 发[ ]5号)和《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省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实施计划的通知》 办发[ ]59号)要求,确保各项防治工作目标的实现。重点加强和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多种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有效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办法,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既要自觉预防感染,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恐慌。要倡导关爱艾滋病患者,努力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疫情的监测工作。切实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自觉免费咨询检测,及早发现和有效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人数,力争做到及时准确地分析和预测疫情及流行趋势。
(三)加大行为干预力度。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全面开展对不良、注射吸毒和血液、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有效阻断艾滋病经血液、性和母婴途径传播,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
(四)落实救治关怀措施。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实施救治关怀,延长他生命,提高他生活质量,减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致力于解决艾滋病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三、防治要求
(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全民普及艾滋病预防和无偿献血知识,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艾滋病防治的良好社会环境。
1宣传、新闻等部门要保证媒体全年宣传工作的连续性和频度,列入日常规划。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要在黄金时间和电视频道播出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节目或公益广告,保证每周播出不少于2次,并不断增加播出频次。
2宣传、农业、卫生、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有线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挂图和刷写宣传标语“文化、卫生、科技三上乡”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农贸集市、节假日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和时机,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做到广播站有宣传录音材料、村村有宣传栏、户户有宣传手册。
3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各中学校医和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将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纳入中学教学计划,并在图书馆、阅览室备有一定数量的知识读物,校园宣传栏设有专门的宣传园地。
4文化、公安、工商、人口计生和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公众聚集场所加强宣传。对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者进行开业前和每年至少一次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及考核;对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公众聚集场所醒目地方张贴宣传画,方便顾客自取的地方放置宣传材料。
5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人口计生、卫生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针对企业职工、青少年、妇女、流动人群、高危行为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特点,开展广泛深入细致宣传教育工作。
6铁路、交通、城建等部门要积极做好过往旅客的宣传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纳入各类交通工具的宣传广播内容,各类交通工具中设置公益广告,并放置供乘客自取的宣传材料;交通集散场所放置供旅客自取的宣传资料,设置公益广告牌和宣传专栏,有条件的要定期播放公益广告和宣传节目。
7宣传、工商、文化、城建、旅游等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在各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设立公益广告牌或科普知识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内容。
8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加强羁押、强制管理场所的宣传教育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等纳入到对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劳教、监狱等羁押人员定期开展艾滋病防治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咨询和教育活动。
(二)强化监督与管理,阻断艾滋病病毒经血液、性和母婴途径传播。
1卫生部门要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会同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确保医疗用血第一道关口的安全。
2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建立举报制度,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对辖区采供血机构和用血医疗机构定期进行监督监测,采血前、采血后、发(用)血前严格实施艾滋病“三检”制度,确保用血安全,坚决杜绝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
3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高度重视艾滋病医源性感染问题,特别是加强对外科、口腔科、妇产科等和乡村及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强化举报制度的落实,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4公安等部门在严厉打击**、做好禁毒工作的基础上,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既往供血(浆)人员、**、贩毒和吸食、注射、流动人口等的调查、检测和筛查,掌握和控制传染源。
5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防治咨询、筛查,并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品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经母婴途径的艾滋病病毒传播率。卫生、人口计生和红十字会等部门组织计生、妇幼保健机构继续做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的工作。
6加强对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各从事性病诊疗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设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加强考核验收工作。
7规范医药市场,将打击游医、药贩、取缔非法行医、依法严格管理广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综合治理管理部门的常规督导检查工作之中,促进艾滋病性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控制疫情蔓延。
8卫生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认真学习掌握艾滋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办法,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和救治质量。
(三)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艾滋病疫情的监测工作。为及时、准确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和相关咨询,承担负责咨询检测的机构必须具备初筛实验室和咨询室,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2卫生部门要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要求,加强监测报告信息网络建设,如实、及时、规范报告疫情。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危人员集中的场所广泛建立监测哨点,制定规范,明确责任,筛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有针对地开展疫情调查,切实掌握疫情。
3从事手术、介入治疗等进入人体内的医疗活动之前,要在开展医学咨询的基础上,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4重点加强对既往供血人员、吸毒人群、性病病人、出入境劳务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检测筛查力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大疫情搜索力度。积极开展一般人群的疫情检测,力争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播与蔓延。
5为了防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社会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家庭实行严格保密制度,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和泄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个人及家庭情况。
(四)加强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怀,落实好“四免一关怀”政策。
要切实有效地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家庭纳入政府求助范围。各级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切实有效地落实好政策,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爱,减少歧视。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予以倾斜,要加大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扶持力度,鼓励艾滋病感染者从事生产自救,减轻社会负担。
四、保障措施
篇7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31-02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AIDS)流行形势日趋严重,感染者中妇女和儿童的比例逐渐增大[1],而母婴垂直传播是婴儿及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由于各级妇幼保健院和妇产科医护人员主要服务对象是育龄妇女及婚检人员,因此在防治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降低儿童感染HIV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市基层妇幼保健院和各级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态度现况,为开展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市县两级妇幼保健院(站)4家,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共14家;其中,市级综合医院2家,县级综合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9家。调查妇幼保健机构的检验科、妇产科、 查体科以及儿科的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共计调查226人。
1.2 调查方法
参照国内有关文献[2]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用匿名调查。在答卷前,由调查者说明意义及要求,让调查对象在统一时间内独自填写,当场收回。然后专人进行资料的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
1.3 调查内容
个人一般信息,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态度。
1.4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对现场问卷进行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检查,并随时纠正。
1.5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使用EPI DATA3.1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 226人,收集合格问卷 216份进行分析。其中男 36 人(16.7%),女180人(83.3%);市级综合医院26人(12.0%),县级综合医院33人(15.3%),乡镇卫生院37人(17.1%),市级妇幼保健机构32人(14.8%),县级妇幼保健机构88人(40.7%);本科及以上学历 25 人(11.6%),专科学历73人(33.8%),中专学历101人(46.7%),中专以下学历17人(7.9%);副高及以上职称16人(7.4%),中级职称88人(40.7%),初级职称98人(45.4%),其他95人(6.5%)。
2.2 人员培训及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
市县两级综合医院的被调查人员有89.5%参加过上级单位或本单位举办的艾滋病知识培训班;乡镇卫生院有78.4%参加过培训;妇幼保健机构有62.2%参加过培训。所有被调查人员均没有参加过艾滋病母婴传播专业知识培训班。69.5%的被调查者通过培训、专业书籍、报刊、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另有8.9%的被调查者仅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获得知识。
2.3 对待AIDS/HIV 感染者的态度
30%的医护人员认为在工作中有可能会遇到AIDS/HIV感染者;65%的被调查人员认为艾滋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因此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必要性不大;有45%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向育龄妇女开展有关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宣传、健康教育和咨询;36%的被调查人员愿意为AIDS/HIV感染者提供手术/助产等服务。
2.4 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答题正确率
216份合格问卷,总的答题正确率是60.1%,基本知识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是67.0%,预防治疗部分平均是48.2%,传播途径部分平均是67.7%。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答题正确率分别是14.4%~95.8%(表 1)。
2.5 各级医务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得分比较分析
将问卷中的25个问题作为知识指标,每个正确答案计1分,总分25分来评价我市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这个指标的基本人口学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单位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对表2再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市级综合医院妇产科和县级妇幼保健站的医护人员得分高于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 婴幼儿HIV感染约有90%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3]。因此, 防止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聊城市于200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到2006年12月,已经发现18例AIDS/HIV感染者,女性患者占33.3%(6/18),其中1对夫妇经性途径感染HIV[4]。尽管目前没有出现艾滋病母婴传播,但随着我市女性HIV 感染者的增多,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加。有研究发现:通过对HIV 阳性母亲在孕前、产前及产时、产后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如有计划终止妊娠、合理用药等均可降低婴儿HIV 的感染率[5]。各级医院妇产科和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育龄期妇女和婚检人员,因此, 在妇幼保健系统和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能力建设, 实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几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各级医院妇产科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普遍缺乏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其平均得分率仅为60.1%,诸如: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时机、艾滋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等问题的得分率非常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大多数被调查人员(65%)认为艾滋病离自己还很遥远,缺乏学习艾滋病知识的动力有关。
态度决定行为,本次调查表明:仅有45%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向育龄妇女开展有关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宣传、健康教育和咨询;愿意为AIDS/HIV感染者提供手术/助产等服务的被调查人员所占比例更低,仅为36%。医护人员的这种消极态度必然影响她们向其服务的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实施行为干预。有研究表明:未对高危生育期妇女进行有效的HIV 监测及咨询, 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造成儿童HIV/ AIDS 的主要原因[1]。因此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妇产科医护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认识,对防止艾滋病经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要求,到2002年,85%以上的医疗卫生人员须接受性病专业知识培训。本次调查表明,本市乡镇卫生院只有78.4%的被调查人员参加过培训,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仅有62.2%的人员参加过艾滋病培训,低于85%的目标。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育龄期妇女和婚检人员,有研究发现,不少育龄期妇女的丈夫存在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而的低使用率可导致感染HIV的男性通过性生活的途径将艾滋病传染给妻子[6]。而通过将预防艾滋病的内容融入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婚前知识培训体系,对婚检人群及育龄期妇女实施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可以取得明显的干预效果[7]。但我市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现况还不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干预的条件。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应充分认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尽快采取措施,开展我市医护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王临虹,王爱玲,方利文,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状况与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350-352.
[2]章扬熙.KABP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2):122-124.
[3]Pancharoen C,ThisyakornU.Stuartgan memorial lecture 2002,HIV/AIDS in children[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3,32:235-238.
[4]姜祥坤,郑雪峰,张蕾,等.聊城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监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7):710-713.
[5]杨筱. 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14(4):226-228.
[6]刘刚,毛晓英,秦光明,等.四川省艾滋病高发区孕妇HIV 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3):211-212.
[7]占利, 王志英, 潘晓莉,等.某区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71-772.
篇8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95-03
艾滋病(AIDS)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5万,因AIDS死亡2万人[1]。在目前尚没有治愈药物和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仍然是预防和控制AIDS的重要方法之一。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播预防AIDS知识的重要场所。为了解农村地区学生AIDS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于2008年5月对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期望为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初一、初二2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12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04份,有效率为84.8%。其中男生310名(51.3%),女生294名(48.7%);初一学生306名(50.7%),初二298名(49.3%)。平均年龄(13.71±1.07)岁。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79.5%,初中占18.6%,高中及以上占2.0%;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35.8%,初中占55.1%,高中及以上占9.0%。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和等。现场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学生无记名自填问卷后,将问卷封入信封内,由调查人员收回。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重复录入,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讨学生预防AIDS知识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在被调查的604名学生中,分别有41.2%,70.3%,59.3%的学生知道HIV可以通过、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分别只有16.1%,20.9%,23.0%的学生知道HIV并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礼节性握手/拥抱/亲吻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见表1。
根据艾滋病知识内容,大体将其分为AIDS传播途径、AIDS不传播途径、AIDS性质、AIDS防治4类知识,并将其计分,答对1题记1分,将各类知识题目得分相加,除以题目数,得4类知识的因子分(分值范围0~1)。各类知识因子分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性质(0.56)、传播途径(0.53)、防治知识(0.41)、非传播途径(0.23)。
将所有AIDS知识题目得分相加,得总分(范围0~23)。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间AIDS知识得分的差异,结果显示,男生AIDS知识得分(10.5±4.9)高于女生(9.5±4.2),初二学生AIDS知识得分(11.0±4.8)高于初一学生(9.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性别=2.618,P=0.009;t年级=5.163,P
方差分析显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其艾滋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父=0.989,P=0.373;F母=0.058,P=0.944)。
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由多到少依次为电视(56.3%)、书/报刊/杂志(47.5%)、广播(21.5%)、医生/护士(19.4%)、朋友(14.4%)、学校教师(11.8%)、父母(9.1%)、互联网(8.8%)。有79.7%的学生回答在学校里没有听教师讲过有关艾滋病方面的内容。
2.2 预防艾滋病相关态度 有83.6%的学生对“人类最终能战胜AIDS”有信心,88.6%的学生表示愿意了解更多的有关AIDS知识;85.8%的学生表示应该关心并帮助HIV感染者,61.6%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继续做朋友;然而只有31.3%的学生同意允许HIV感染者学习和工作,29.8%的学生不同意将HIV感染者隔离;分别只有13.7%,20.4%,24.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学习和握手。
将预防AIDS相关态度题目计分,每题赋值范围1~5分,总分范围9~45分,分数越高,表明态度越正确。比较不同年级、性别以及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学生态度得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初二学生态度得分(25.9±4.3)高于初一学生(2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间的学生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艾滋病知识得分,将学生分为≤8分组、9~16分组和≥17分组,比较各组间学生预防艾滋病态度得分,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17分组的学生预防艾滋病态度(28.7±5.0)明显高于9~16分组(25.6±4.4)和≤8分组(24.5±3.8)的学生得分(P值均
2.3 有2.3%的学生回答有过行为(12/511)。分别有2.3%的男生和2.4%的女生回答有过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55%,其中农村初中(包括普通和职业初级中学)有在校学生2 252万名,约为城市初中学生的2倍[2]。在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受益,还可以通过学生向家庭成员和同伴传播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利于农村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为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2003年教育部了《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大纲要求初中教育内容中的预防AIDS基本知识包括:(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2)什么是艾滋病;(3)HIV/AIDS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并要求学校从初一开始进行预防AIDS教育。如在被调查的初二学生中分别只有42.3%,76.2%,60.1%的学生知道HIV可通过、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只有17.8%,25.5%,29.5%知道HIV并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礼节性握手/拥抱/亲吻传播。结果与辽宁、甘肃农村初中生以及灵壁县农村中学生的调查结果[2-4]相似。提示农村初中学生缺乏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尤其是缺少日常生活中不传播HIV的知识。在教育中,要注意预防AIDS知识教育的全面性。
研究还显示,分别只有13.7%,20.4%,24.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学习和握手。与宜春市农村初中生和安徽灵璧县乡镇农村中学生调查结果[4-5]相似。学生预防AIDS态度随着预防AI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越正确,提示学生缺少预防AIDS知识是导致其对HIV感染者不够宽容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在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的教育,还要注意不歧视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6]。
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在5万HIV新发感染者中,性传播占56.9%,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1]。提示性传播已成为我国AIDS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青少年婚前行为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一个危险因素。本组有2.3%的初中生报告有过行为,知道HIV可通过行为传播的学生只有41.2%。提示应重视初中学生中的行为问题,在学校预防AIDS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 省略.cn(2008-11-05).
[2] 陈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关注农村地区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392名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研究报告.中国性科学,2007,16(12):3-6,14.
[3] 马迎华,李农,王超,等.对甘谷县250例农村中学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39-41.
[4] 杨武步,李瑞雪.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265-267.
[5] 张思明,李松柏,施少平.宜春市农村初三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83-884.
篇9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珍爱生命。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摄氏度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要在经过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训的医生指导下,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要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随意停药或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至今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在我国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
艾滋病可通过(阴道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篇10
一、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
(一)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政策的宣传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二)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全社会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一是编制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二是与镇广电中心合作定期播放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村、社区有宣传挂图,户户有宣传材料;三是在公共场所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专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四是在公路沿线书写墙体标语;五是充分利用“12.1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活动。
(三)针对特殊人群,加强专项宣传。一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争取教育部门和学校及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中小学校开展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书写各种黑板报,加大对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二是农民工的宣传教育:争取建设部门配合,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播放艾滋病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等活动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利用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免费发放安全套;在工地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流动宣传展板,为农民工提供相应的自愿咨询检测等服务。
二、进一步抓好疫情监测和检测工作
(一)加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在巩固完善我镇艾滋病自愿咨询免费检测工作的同时,做好对卫生院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联系,努力拓展服务面,提高自愿咨询的社会知晓率,引导更多人群自愿咨询检测。
(二)进一步加大手术病人、输血病人、孕产妇等病人的艾滋病抗体检测力度。
(三)强化疫情监测。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瞒报、漏报、迟报和谎报疫情者,提请相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保密纪律教育,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我镇艾滋病疫情。
三、落实措施,构建平台,加大干预力度
(一)大力提倡与推广使用安全套。与镇计生部门合作,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宾馆客房内必须提供安全套,督促公共娱乐场所放置安全套及防艾资料。
(二)继续加强对静脉吸毒人员、暗的干预工作。组织落实基线调查,摸清静脉吸毒人员、暗底数和分布情况。定期对静脉吸毒人员、暗进行干预。
(三)母婴干预。指导相关医疗机构开展预防艾滋病阻断母婴传播工作。利用婚前体检咨询、产前检查等方式,加强预防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反对社会歧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咨询服务。
四、全面落实“四免关怀”政策
争取民政办、人社中心、妇联部门大力支持,积极推行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救助关怀和反歧视活动,在镇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