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禅理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古井贡酒是亳州传统名酒。产自安徽省亳州市,属于亳州地区特产的大曲浓香型白酒,有“酒中牡丹”之称、被称为中国名酒之一。古井贡酒在中国酿酒史上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始于建安元年。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医院;制度;财务管理;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32-02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核销处置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1.1 财务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单位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但对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没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1.2 财务流程账资信息不真实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
1.3 资产监管、处置不当
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却不闻不问,以至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却一无所知。
1.4 采购、计划、使用不配套
盲目采购已经成为医院采购的痼弊,很多医院不顾自身实际,过分追求设备全面和高档,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市场调查,盲目购置;医院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造成部门林立,自成一体,互不协调,卫生主管部门不能统筹规划安排,导致固定资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铺张浪费。
2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医院固定资产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必然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的支出,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可将医院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得的利益,让利于人民,节约病人费用,使医院的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1 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
从基层抓起,第三级是资产的占用部门,一般是基层科室。大的科室还可细分为若干单元,避免管理范围过大,影响管理质量,第三级部门是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人员调动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账。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科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宜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资产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领用、维修、转移等情况。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负责起草各种管理规定,及这些规定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并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
2.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规范使用核查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应加强审计监督,指定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账务收支,固定资产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必须注意审计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必须实行报损、报废、调出审批制度,科室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经济核算员负责资产卡片、执行物资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财务科将科室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进行奖惩。并将结果进行公布,通过考核强化科室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增收节支。完善医院会计制度,规范对固定资产的核算。
3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进一步完善“三账一卡”制度。由固定资产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按资产主管科室及资产大类实行金额控制;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各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为资产责任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利用现有的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与物资中心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核对和管理本科室的资产,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3.1 固定资产采购制度
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医疗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医学与工程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3.2 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物资中心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保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账,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医院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明细账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3.3 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成立医疗设备供应中心,对于数量较多的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由医疗设备供应中心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调度,不仅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
3.4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账,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账,其结果减少了医院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做出处理。
3.5 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国家财政补助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医院要适应市场求生存,就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证。是一项看似简单,其实却不容易做好的管理工作,各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不违背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盘点
1.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的不同方法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符合会计准则的第四条规定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购入及成本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等。
会计记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不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确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3.固定资产的管理
3.1固定资产的取得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后,即归管理部门管理,并会同会计部门依其类别及会计科目统驭关系,予以分类编号并粘贴样签。固定资产按下列类别,由各公司指定部门负责管理,其管理及保养细则由各公司管理部门会同使用部门自行自定之。
(1)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事务性什项设备由总务部门负责管理。
(2)机械设备、马达、仪表、机电性什项设备由工务部门负责管理,但要视实际需要归由性质相关部门管理。
(3)工具由资材仓库负责管理。
人员移交时,对于固定资产应依人事管理规则第十一条的规定详列清册办理移交。会计部门应于次月15日前就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电性什项设备等项目编制固定资产增置表一式三联送管理部门核对,并填列异常或更正内容后,第一联管理部门留存,第二联送返会计部门自存,第三联送使用部门留存,采用电脑处理报表代替之。
固定资产因其他公司拨入,捐赠而取得者,应填明价格,如原价无法查得或根本无原价者,由管理部门会同会计部门予以估列,并按第十条固定资产增置手续办理。
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电性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公司内相互拨转时应由移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转移单”一式四联会管理部门签章后,送移入部门签认(管理部门不同时,要加印一联会移入管理部门同时签认),第一联送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不同者,影印联送移入管理部门转记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第二联送会计部门,第三联送移入部门,第四联送移出部门。其出入厂区应另填“转移交运单”,一式六联。第一联托运部门自存,第二联托运部门转送会计部门暂存凭以核对第三联,第三联至六联出厂时经守卫签注时间、车重后,第三联由守卫暂存,于翌晨转送托运部门的会计部门,经与第二联核对无误,于一日内转送收料部门的会计单位凭以核对收料;第四五六联由承运商随同物品出厂、入厂时经守卫签注入厂时间、车重后入厂,经点收后第四联由收料部门存查,第五六联经守卫签注出厂时间、车重后,第五联由承运商暂存凭以申请运费,第六联由守卫暂存,于翌晨转送收料部门的会计部门与第三联核对。
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至少每三个月应将经营上认为无利用价值的闲置固定资产予以整理,填具“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拟定处理意见后呈报总经理,经核定标售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
(1)管理部门应即按“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所列经批示计售部分开具“固定资产让售比价单”一式四联由(总)经理指派专人或由采购部门负责招商比价,并将比价结果转记于“标售比价单”后,第三联自存,第四联送资料科,第一二联呈(总)经理后,由经办人将第二联送会计部门核对,第一联送管理部门以便发货。
(2)发货时,由标售经办人填写“料品交运单”一式六联(承运商联勿填)凭以入厂提货,经守卫签注出厂时间及过磅记录后,送回标售经办人开具“缴款单”向出纳解缴货款,并于“料品交运单”备注栏填写“固定资产让售比价单”号码、发票号码,第一联送资材部门,第四联送承购商收执,第二三联送守卫查对放行,立转会计部门复核。
3.2固定资产的盘点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会计部门每年盘点一次(不含工具、马达、仪表、事物性什项设备)。另应于每季就固定资产的项目中根据登记卡册,每一类别至少抽点十项,盘点后应填造盘存单一式三份注明盈亏原因,一份自存,二份呈报核决后一份送会计部门,一份送总管理处备查,管理部门对于盘盈或盘亏除应专案叙明原因呈核外,并应依增置或减损的规定办理手续。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电什项设备等固定资产于增置验收后,使用部门(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由总务部门)应即填写固定资产增加单一式三联经会管理部门签章后,送会计部门填注购置金额、耐用年限、月折旧额,第一联送管理部门传记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第二联由会计部门自存转计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第三联送使用部门留存。会计部门应每月与管理部门核对“固定资产登记卡”的记载事项,如有缺漏事项应即通知补正。
4.固定资产的终止
4.1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4.2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5.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
(1)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2)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3)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篇4
(一)概念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以上,使用过程中保持最初的物质形态,单位价值超过一千元、专用设备价值超过一千五百元的资产叫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还没有达到标准,但耐用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二)分类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主要按自然属性划分: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其它固定资产。
(三)特点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形态各异、存放地点分散、与日常工作紧密联系,价格相差很大,有上千万的专用设备,有单个价值几百、几千大批同类资产。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
固定资产在公立医院经历购置、使用和处置三个环节,我们应着重从这几个环节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
(一)购入环节
包括购置规划、预算控制、购建验收。在掌握业务具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固定资产购入研究,进行系统化的集体分析后完成购置规划。对批准的购置规划进行论证后方能编制预算,防止盲目购建。对直接购入的要进行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对自建或改扩建的要招投标、施工、验收,所有购入固定资产都要验收合格才能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平衡内部需要、质优价廉地购进效用最大的固定资产。
(二)使用环节
为了发挥固定资产最大效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保养维护和维修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范,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建立使用登记记录,对于使用情况、出现的问题、维修保养详细记录下来。大型设备须取得有关证件、合格证后才能进行操作,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包括操作、台账和日常维护检查。该阶段持续时间最长、管理环节最多涉及大量的日常管理活动,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效用、节约成本、财务核算等有重大的意义。
(三)处置环节
包括固定资产报废、调出、清查盘点等多个环节。固定资产处置是最容易流失的关键环节也是其使命的最后阶段,完善处置程序及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进行处理。固定资产报废等处置工作要进行专业的技术鉴定和评估之后,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报批手续方可办理。发生处置业务时,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方法分情况进行处理。医院相关部门必须建立清查盘点制度。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
公立医院要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处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位置,有效落实全面协调工作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有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使用三部门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格局,管理体系的设立与管理环节相适应。要明确管理三方对具体管理环节的职责和义务,管理三方要密切配合与协调,将管理职责、管理形式、工作流程制度化和固定化。公立医院各科室要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有关科室和使用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工作形态。
(二)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
有制度才能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达到有章必循目的。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在医院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资产采购预算管理;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实际工作要求;账簿记录制度;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制度。
(三)对固定资产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做好资产清查核对工作,实现账实相符等目标,这些工作大量而繁琐。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依托网络技术优势对固定资产统一编号,实现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保管、领用、转移、报废全过程的动态信息化管理,科学高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和评估。经过数据扫描和条码管理后,固定资产相关资料保存在电脑当中,可以保证数据及时录入和后期信息查询,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工作。通过条码管理,可以提升资产盘点效率,还可以起到自动纠错的效果,大大增强报警功能。可以降低人工盘点过程的问题出现率,防止错盘、漏盘等一些问题出现,从根本上提升实物统计信息准确性和全面性。通过设置警示标识,对各科室人员进行跟踪管理,避免错误输入问题出现,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为公立医院最终实现低耗高效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使用效率、做好效益分析
篇5
事故处理民警这种观点正确吗?交通事故中“财产损失”评估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权吗?
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一、二、三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该法中第七十二、七十三条规定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是:(1)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尽快恢复交通;(2)现场勘验、检查;(3)调查有关情况;(4)进行有关的检验、鉴定;(5)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没有关于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评估”的要求。
所以,交通事故处理中“财产损失评估”不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之一。
二、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评估的权利人和义务人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四款规定“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该条规定明确了交通事故中“财产损失评估”是当事人的权利,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只有“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评估机构”的义务。
三、评估的时限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四条三款规定“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以一次为限。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但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章第四节“检验、鉴定”中,对于财产损失评估的时限没有明确要求。
四、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评估的发起人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四条二款规定“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评估结论后三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备案”。
所以,笔者认为,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确定财产损失”不是事故处理民警的法定义务。应当是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为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权利,我们应该:
首先,由各方当事人对事故中财产损失进行协商,确定财产损失的价格。
其次,对有争议的“财产损失”,(第四十条三款规定)“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由“有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发起,自行委托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再次,(四十四条二款规定)“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评估结论后三日内另行委托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备案”。
五、不能因为“财产损失评估”扣留事故车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四条一款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只有在当事人“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并提出书面调解申请”的前提下,交通事故的调解才能够成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义务和权利,财产损失金额才成为事故调解的一项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地位。因为交通事故处理中“财产损失评估”不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所以,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以评估为由扣留车辆,侵犯了当事人合法财产的使用权,直接损害了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所以,不能以“评估”为理由,扣留事故车辆。
六、事故处理中财产损失评估的操作
1、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条“公开、公平、便民、效率”的处理事故原则,在事故发生后,首先召集各方事故当事人协商“财产损失”。对于拒绝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依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四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2、参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四条一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二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当事人。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当另行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鉴定”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对财产损失的评估完成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评估结果后二日内,将评估结论复印件交其他方当事人。其他方当事人对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评估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进行重新评估。
篇6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的《蝉》,可以说是咏物的名篇。
前四句直接写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那么,居处越高,所得越少。食不饱,力不足,难免有怨,于是,蝉连连嘶鸣,频频申诉,希望改变现状,却于事无补,徒劳费声。
纵然蝉耗尽气力,声疏欲断,近乎沉寂,树依然青青翠翠,无动于衷。冷淡漠然,可见一斑。
“难饱”固然恼人,误解更令人难过。餐风饮露,高洁自守,所需甚微。可就连这些许所需,也不能满足。蝉所以不停申诉,想来是认为树的漠然背后还有误解吧?漠然可以隐忍,误解断然不能接受。沐者弹冠,浴者振衣,身之察察焉能受物之汶汶?
居高难饱,亦不就低;饮露难得,誓不啜醴。饥饿而坚守不移,力尽而申诉不止,为与不为之间,操守自显。
栖高饮露,高洁自守,是蝉的个性。诗人呢?清高自处,而世情冷淡,无人相知。无怪乎他会被蝉吸引,想到自己的身世。
心理学家认为,凡忧郁之人,定有惆怅过往。就这个论断来说,李商隐是一个最好的注脚。
垂髫丧父,千里扶灵还乡;总角务工,勉力支撑上下。生活的孤苦,使得李商隐对那些曾给予过他温暖的人,无比感激。当他身不由己陷入党争,因排挤迫害,生活困苦时,他固然希望改善现状,可他更需要的是诉说,是希望大家了解他内心的感激,希望大家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居心叵测、忘恩负义的人,希望大家知道他其实是冰心一片无人知晓。可是,尽管李商隐很努力地去申诉,去辩解,换来的依然是牛党的无动于衷,李党的无尽冷漠。
自然,当李商隐看到那夜夜嘶鸣的蝉时,会不由自主想到自己的身世。
颈联主题转换。想来,是强烈的触动使得诗人将目光由蝉转向了自己:宦海沉浮,居官卑微,屡屡受挫,穷愁潦倒,如桃梗浮水般漂泊不定,怎能不想到故乡?许久不曾回去,家乡田园里的杂草恐怕长得跟荒野里的草一样多、一样高了吧?或许,是该挑个时候回去了,回家乡了此残生,总比遗骸暴野要好吧!
这个念头才一闪而过,李商隐就被蝉声拉回了现实。他毕竟是被生活磨练得分外坚强的李商隐,虽然生活清苦,且不被人理解,但是,既然选择了以仕途展抱负,以学识济天下,那就该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毕竟,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只能是一句牢骚罢了。行所当行,生无所息,才是士人一生的宿命!
于是,他的心情由低落转为平静,写下了“烦君相警”“我亦家清”的结语,表明自己依然会清高自守的心迹。只是,现在的坚守,不再为他人的了解,只为自己的心安。
孤清一如既往,执着一如既往。只是,短短几年后,被长期漂泊拖垮的他就不得不因病返乡,溘然长逝,年仅四十五岁。
读李商隐,常会想到寓言故事里的那只蝙蝠,被鸟类看成兽,被兽类视作鸟,最终,既不被鸟类接纳,也不被兽类待见,只能孤独地飞翔在黑暗的夜里,被漫漫长夜所吞噬。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控制制度 管理
一、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即解决固定资产由谁负责管理的问题,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首要步骤。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划归财会部门,而财会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资金管理。财会部门负责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资金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财会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在验收人库后款项支付、在处置后款项收人,并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财会部门自身业务繁忙,没有精力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没有条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财会部门与固定资产保管部门属同级关系,不具备领导固定资产保管部门的权力,没有能力控制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因此而缺失或错位。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或错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与客体相分离,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却要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固定资产保管部门保管或使用固定资产实物反而不承担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造成财会部门想管而管不了,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能管而不管的局面,导致固定资产因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而失控,是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致命缺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宜按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即固定资产保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主体。比如图书资产由图书馆负责保管,图书馆就是图书资产的管理主体;实验设备由实验中心负责保管,实验中心就是实验设备的管理主体;车辆、房屋及建筑物等资产由后勤中心保管,后勤中心就是车辆等资产的管理主体等等。单位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必须按其特点指定相应的保管部门,保管部门是实际掌控固定资产实物的部门,也是最有条件了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部门。真实地动态地记录与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既是保管部门自身进行管理的基础,更是财会部门准确核算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需要,是保管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充分发挥保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是管好固定资产的基础。
二、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且相互牵制,使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人库人账、使用、保养维护到处置销账全过程各环节受到应有的监控,做到账实相符,以账控物。要达到目标需解决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相关政策规定及本单位实际情况,按保管部门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使相关部门及人员明确固定资产的具体范围,以统一核算口径。
2.构建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统一凭证,即填制验收单、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在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对保管人而言,卡对物没有监控作用,只因卡按物登;对保管部门而言,账对卡无制约作用,只因账凭卡记;对财会部门而言,账与账无法核对,账与实无法相符,只因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完全不同。这或许是原有模式存在的又一重大缺陷。克服这一缺陷的有效办法就是:新增的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到保管部门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保管部门据实填制验收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随固定资产实物交给保管人员,一联随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交给财会部门,验收单必须由保管人、相关技术人员及保管部门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固定资产变更保管部门,保管部门必须填制固定资产调拨通知单一式五联,经调出、调入双方保管人,保管部门负责人、单位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二联分别留给调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出固定资产的凭证,二联分别交给调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人固定资产的凭证,一联送财会部门。处置的固定资产在办理完规定的报批手续后,保管部门必须根据批复填制固定资产处置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下达给保管人员,一联随批复交给财会部门。使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具有相同的依据,既便于部门间及部门内对账,又通过对账,起到监控作用。
3.明确保管人、保管部门及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职责。
保管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除负责其管理范围内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日常保养维护及安全外,还必须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建立卡片,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移交固定资产及其卡片至调人部门保管人员,根据处置通知单及时销卡,并定期盘存,做到卡物相符。保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负责制订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向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申报本部门固定资产购置、调拨、处置计划;负责组织本部门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负责填制本部门固定资产的验收单、调拨通知单及处置通知单,并及时送达至相关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维修;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养护及安全;同时,应设置专岗,按工作量大小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建立本部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及统计台账,根据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及时销账,并定期与保管人对账,做到账卡相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或抽查,做到账卡物相符,若出现不符,应追查原因,追究责任;定期向财会部门报送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报表,接受财会部门的监督,切实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的职责。
财会部门作为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并设置专岗配备专人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对于无合规验收单的固定资产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财会部门应拒绝办理报销或付款手续;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明细账,根据处置通知单及其批复及时销账;定期与保管部门对账,做到账账相符;协助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或抽查,做到账实相符;定期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工作。
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关键步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品种繁多,数额巨大,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难度大,如果没有统一领导,各保管部门之间,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之间难免出现遇事相互推诱扯皮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做到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以账控物。单位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懂资产管理业务的单位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固定资产购置、调拨与处置计划审批或审查报批工作;负责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制度落实;负责协调各保管部门及其与财会部门之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抽查工作,并将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负责推行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运用。
篇8
一直以来,理论界对再融资问题的关注,主要侧重于融资结构的理论探讨。为此,从融资结构理论中提炼股权再融资的主要理论并加以阐释。税差学派中的斯塔普里顿从税收角度阐述了采用留存收益这种权益资金的必要。权衡理论关于公司存在最优融资结构的结论,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行业其再融资方式选择不同。行为金融理论下贝克尔和瓦格勒提出的股票错误定价时机模式以及信息动态不对称时机模式,对适时适宜地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再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33-02
一直以来,理论界对再融资问题的关注,主要侧重于融资结构的理论探讨,至于股权再融资的有关理论实际上是涵盖于融资结构理论之中。在当前我国力推多种再融资方式之际,从融资结构理论中提炼并阐释股权再融资的主要理论,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做出适时适益的选择。
1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简述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莱尼(Franco Modigliani)教授与米勒(Merton H.miller)教授于1958年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中,以完美的资本市场假设条件,利用非常巧妙的投资者套利行为和反证法,得出无税的MM定理:融资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后来的学者通过放宽MM理论中的部分假设条件进行研究,形成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研究的两大支派:一是以包括莫迪格利亚尼和米勒本人、贝南和斯塔普利顿等人为主,研究各类税收差异与融资结构的关系,形成“税差学派”;二是以斯蒂格利茨、华纳和阿特曼等人为代表,主要研究破产成本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形成“破产成本主义”。在此基础之上,税差学派和破产成本主义最后归结到梅耶斯、罗比切克、考斯等人所倡导的“权衡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转为注重对信息、金融等外部因素的分析,从而把权衡难题转化为结构或制度设计问题,形成了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结构理论、成本下的融资结构理论、金融契约下的融资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下的融资结构理论等。这些融资结构理论以不同的侧重点阐述了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对融资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为了使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选择有较好的把握,本文针对上述融资结构理论进行提炼,专门阐释与股权再融资方式有关的主要理论。
2 融资结构理论下有关股权再融资理论的阐释
2.1 税差学派下股权再融资理论
税差学派表达了关于税收差异对融资结构产生影响的看法,即,强调债务利息对税收的抵免作用。但税差学派中的斯塔普里顿(Stapleton,1972)却认为,现实的税收环境规定公司和投资者必须分别根据现金流量在利息、股利和留存收益之间的分配而缴纳税收,正是由于税收差异,而并非是不确定性的存在,才最有可能引起资本成本成为财务政策的函数。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个人所得税超过资本利得税,因此投资者毫无疑问偏好公司采用留存收益的融资政策。“因为利息必须以纳税的的方式支付,这种现实使得负债会导致更多的税收支出”。斯塔普里顿从税收角度阐述了采用留存收益这种权益资金的必要。
2.2 破产成本主义及权衡理论下股权再融资理论
破产成本是指公司支付财务危机的成本,又称财务拮据成本。霍根和西贝特(Haugen and Senbet,1988)认为,破产成本不足以解释最优的负债经营比。无力偿债的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增发新股,回购公开市场上的债券来解决财务危机;并且坚持认为,在完全资本市场上,公司通常是在破产发生前就调整融资结构。霍根和西贝特的理论,强调了无力偿债的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新股再融资方式对调整融资结构和解决财务危机的作用。罗比切克和梅耶斯(Robichek and Myers,1966)最早朴素地表达了权衡理论思想,他们认为,财务杠杆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但由于财务困境成本的存在,公司不可能100%的债务融资,公司最优融资结构是使股票价格最大化的债务与股权的组合。迪安吉罗和马苏里斯(De Angelo and Masulis,1980)主张的后权衡理论为,最优融资结构在于权衡债务与非债务的税收利益和破产成本。权衡理论关于公司存在最优融资结构的结论,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行业其再融资方式选择不同。比如,药品和电脑公司,不会利用较多的债务再融资,它们的普通股权益占总资本的比率较高,因为这些行业存在诸如产品周期、研究导向、产品责任诉讼等内在的不确定性。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股权再融资理论
梅耶斯和梅吉拉夫(Myers and Majluf,1984)提出了著名的新优序融资(Pecking Order)理论:公司在再融资时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偏好债务融资,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发行股票再融资。Pecking Order理论的主要支持是Myers―Majluf模型,假设公司为投资新项目必须寻找新的融资方法。该模型认为,在不对称信息下,管理者(内部人)比市场或投资者(外部人)更为了解公司收益和投资的真实情况。当项目的净现值是正值时,管理者代表原有股东的利益,不愿发行新股以免把投资受益转让给新的股东。投资者在知道管理者这种行为模式之后,自然把公司发行新股的信息当成消极信号,从而影响到投资者对新股的出价,公司融资成本可能会超过净现值。所以,如果公司具有内部盈余的话,公司应当首选内部融资方式。当公司必须依靠外部资金时,可以发行与非对称信息无关的债券,则公司的价值也不会降低,因此债券融资比股权融资具有较高的优先顺序。
篇9
【关键词】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11-01
对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以来不是很重视,在认识上没有对于资金的管理重视,过去对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管理上不科学、不严谨,出现很多资产流失的现象。单位取得的固定资产,大多是财政拨款购入,购入后,没有手续,不办理出入库手续。近几年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加大,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额和范围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在开展文化事业活动方面的优势和地位。对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必须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其活动场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活动场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因此对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要上升新的高度,既要科学,又要及时,还要健全管理制度,结合文化事业单位的特点,对固定资产采购、保管、使用全过程进行管理,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率,达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结合我馆(辽宁省群众艺术馆)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点经验,我认为主要抓好一下四方面工作:
1 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1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要建立预算制度,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采购计划,不做盲目采购,按预算执行。同时单位要建立物质采购领导小组,对提出的采购计划,经审议后,按照采购小组不少于3人的方式进行采购,以达到物质采购透明。价格合理。资产管理部门对提请购置的重要设备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对一般资产应根据资产清查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
1.2 建立帐卡核算制度: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设置专人及时办理验收入库,加强物品与发票的核对,建立管理卡片,内容应包括资产名称、单价、规格、购进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存放地点等。财务部门在取得发票并已支付款项后,及时入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总账及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实行综合管理和监督。在财务部门还要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物品采购、验收环节等进行监督管理,以达到采购不走过场,如实核算的目的。财务部门也应同资产管理部门及时沟通,看物品采购是否验收及时,保障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入库,确保资产安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1.3 建立清查盘点制度:为了保证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流失,必须做到账实相符,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盘点,尤其是在年末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清查时,要按照资产明细账与存放地点等依次全面清查。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发生盘盈、盈亏,出售、报废和毁损,应吸收企业会计的做法,通过增设“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2 固定资产购入的核算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单位价值在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中的简易办公设施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和管理。对这类物品的管理,我们单位通过长时间的管理,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资产的保管过程中,能计入固定资产的按固定资产管理,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则另外设置了一套备品账进行管理,以便查找、使用,这样管理起来,不会造成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物品丢失、浪费。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资金。随着物价提高等因素,应该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减少会计账务处理上的繁琐,对于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必定会发生合理损耗,其原始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发生价值背离,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情况。同时,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处置时,是按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损失,也难以划清责任,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所以必须详细记载购入时间,品名、规格、型号,以便全面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新旧程度等。
3 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部门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资产管理。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提高到发展的高度,要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加强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出售处置等方面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提高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保证行政任务的完成,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固定资产统一保管,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格不一,有的虽然体积小,但价值较高,又不能像钢琴一类物品摆放,如相机、小型乐器、摄录像机等。这些设备应指定专人统一保管,有利于固定资产的完整,不遗失。
(2)固定资产借用管理方法: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说明使用用途,使用时间,达到的效果,经单位领导批准方可借用。办理借用出库手续。
(3)固定资产使用责任制 对大件固定资产,如钢琴、大型合唱台、排练使用的地毯等,他们不能来回搬动,就要建立统管和分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三定即定位置、定数量、定管理人员,要求做到物品有人管,人各有责。
(4)建立有偿使用办法,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不提折旧的,不进行消耗处理,但一些固定资产由非经营性质转入经营性质,财务部门就要进行经济核算,提出部分相应的费用计入成本,计算它的损耗。
4 会计核算要合理,要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收付实现制会计的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 “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
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安全和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对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本市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很不规范,存在许多弊瑞。现结合本人近两年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处置手续不全,随意性大。一些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对需要更新和添置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困难;一些单位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出租、出借固定资产,仅经单位负责人同意,手续不完备,管理乏力,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准确。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完整,设备购置往往不包括运输、装卸、安装等费用;车辆购置不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对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所发生的增值费用,也不记入相应的固定资产账户中。
3.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造成账实不符。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开展,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所提高,但有些单位由于更换保管人或工作地点变化,造成财产物资交接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有些单位对出租的固定资产不进行备查登记,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入账,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核算,如上级部门配置的手提式电脑、照相机等,若不予管理,则会变成私有财产,致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4.单位房屋出租不规范。 房屋租赁合同签定不规范,有的不签定《租赁合同》,有的逾期不续签,有的条文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造成租赁费不能及时收取;有些单位对外招租不透明、不公开,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经办人从中谋取私利;单位出租公房,收入未全部入账,形成“小金库”;四是由于收支不入账的核算,造成出租、出借方偷逃房产税、营业税以及所得税等税款情况的发生。
5.岗位职责不明确,账物一人管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财务会计部门和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应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单位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严重违反了账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6.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繁杂而未进行。财产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财产丢失、损坏甚至自盗、被盗现象发生。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政府有关部门重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由于人们片面地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吃皇粮”的,一般不具有经营性,固定资产就不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因而,在核算上流于形式。
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看重政绩和形象工程,片面追求资产的增值,脱离实际,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引进上,不进行科学预测和论证,盲目上项目,致使项目引进后,业务开展甚少,经济效益低下,投资成本无法收回,给单位背上了经济负担,给国家造成了资源浪费。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没有真正起到制约事业单位按预算采购的作用,尽管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但实际采购中单位提出购买申请,只要零余额账户有额度,就可以购买该资产。而财政部门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
4.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财务规则》仅对资产作出原则规定,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缺乏统一、有效、规范、责权利明确一致的管理办法和系统的制度,这给资产流失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对策与建议
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不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单位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
2.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加强政府对资产购置的监管。随着《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科学制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完善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办法,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新建固定资产时,一律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使固定资产的增加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
3.政府采购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强信息沟通。政府采购部门把通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信息及时通报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便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将对单位日常管理以及报废、拍卖固定资产的情况通报给政府采购部门,便于审查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及实施采购时予以参考。
4.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局限于数据统计,传递资料,还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5.各监督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审计、财政部门以及车辆、房产、土地管理部门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加强监督,形成健全的监督网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