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店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店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店管理

篇1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旅店管理;UML;数据库

1.旅店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目前市面上一些为大型旅店设计的旅店管理系统软件多采用多层架构设计模式[1],软硬件要求较高,功能太过完善,操作复杂,建设成本较高。本系统是一款专门针对中小型旅店餐饮企业开发的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本软件主要实现了对旅客信息、住宿、餐饮、食物采购和员工信息等业务的管理。考虑到安全性,本软件对不同角色设置了相应的使用权限。顾客(包括普通顾客和VIP顾客)能登陆本软件预订客房、预订餐饮和查询账单,并能修改本人的基本信息。前台普通员工能利用本软件实现对顾客消费信息的添加、查询和修改等操作。管理员角色权限相应较大,既能查看旅客消费信息,还能查看和修改员工信息。软件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其人性化的软件流程可以使旅馆繁杂的业务简单化,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2]。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管理、前台预订、顾客开销、顾客服务、咨询平台、餐饮管理、后勤部门、旅馆管理,在设计过程中用到了UML统一建模语言[3],其总体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总体功能结构图

①系统管理:顾客与员工可以登录本软件,顾客有普通顾客和VIP顾客,员工也分别设有不同的权限。帮助模块对软件功能和操作做了简单说明。关于模块设置了本软件系统的一些版本和版权信息。

②前台预订:注册的顾客能登录系统预订客房和餐饮。

③顾客开销:前台员工根据顾客住宿和餐饮信息统计付款金额,VIP顾客能享受一定折扣和延期支付。

④顾客服务:账单管理协助前台员工对顾客账单进行信息查询与修改。前台员工通过查看住店信息通知客房管家对旅店进行日常保洁,前台员工根据顾客是否续给顾客办理续住相关手续。

⑤咨询平台:顾客可以通过咨询平台查看日常消费信息和订房信息。

⑥后勤部门:后勤员工把采购的食品信息录入系统实现食品采购入库,并通过系统查询食品仓库的信息。

⑦旅馆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员工信息进行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还可以对顾客信息进行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

2.旅店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与实现

开发本系统,使用的工具软件主要有eclipse,JBuilder 2006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4]名为:HotelDB。数据源名为:HotelDB。

(1)系统主要包和类库

根据系统的开发使用,系统设计有hotel包。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类有:login.java(员工登录)、loginface.java(顾客登录)、about.java(关于系统的说明)和help.java(帮助)。顾客开销模块主要类有:payfor.java(付款)。咨询平台模块主要类有:consult.java(日常消费)和selectroom.java(订房信息)。饮食部门主要类有:storage.java(采购食品入库)和selectroom.java(订房信息)。饮食部门主要类有:storage.java(采购食品入库)和selectstorage.java(查看仓库)。ConnDB.java实现数据库的主要操作。会计小工具主要类有Java.io.*。顾客服务模块主要类有:billmanage.java(账单管理)、roommanage.java(客房管理)和checkout.java(住店管理)。旅馆管理模块主要类有:workeadd.java(员工添加)、roommanage.java(客房管理)和checkout.java(住店管理)。旅馆管理模块主要类有:workeadd.java(员工添加)、workeupdata.java(员工修改)、workedelete.java(员工删除)和guestmanage.java(顾客管理)。

(2)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共建有7个表,分别为:bill(账单信息表)、bookroom(预订客房表)、menu(菜谱表)、orderroom(预订客房信息表)、storage(食品采购表)、users(顾客信息表)和worker(员工信息表)。以bookroom(预订客房表)为例对数据库表的设计进行说明。bookroom(预订客房表)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bookroom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描述

预定人 nvarchar 50 预定人

性别 nchar 10 性别

电话 varchar 50 电话

客房 ncchar 10 客房号

客房类型 ncchar 10 客房类型

客房金额 monney Checke 客房金额

管理员 nvarchar 50 管理员

时间 nvarchar 50 时间

是否退房 nchar 10 是否退房

(3)关键技术

本系统实现的重难点是对数据库的操作。

①数据库连接

String sDBDriver="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

String sConnStr=”jdbc:odbc: HotelDB”;//数据库名为HotelDB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sConnStr,"sa","");con.close();

②以前台服务功能模块中的账单管理为例,该部分核心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Show(){

ConDB dbc=ConDB.getInstance();

ResultSet rs1=dbc.executeQuery(“SELECT总数=COUNT(*)FROM bill”);

ResultSet rs2=dbc.executeQuery ("SELECT*FROM bill");

try{

rs1.next();

int count=rs1.getInt(“总数”);

rs1.close();

Object[][]cells=new Object[count][7];

int i=0;

while(rs2.next()){

cells[i]=new Object[]{rs2.getString(“客房号”),}

rs2.getString(“账单号”),rs2.getString (“菜名”),

rs2.getString(“单价”),rs2.getString (“份数”),

rs2.getString(“时间”),rs2.getString (“备注”)};

i++;

}

String[]colnames={“客房号”,”账单号”,”菜名”,”单价”,”份数”,”时间”,”备注”}; (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3页)

jTable1=new JTable(cells,colnames);

jScrollPane1.getViewport().add(jTable1);

}catch(SQLException ex){

}

}

本系统还添加了背景音乐播放和账单打印功能,篇幅所限,不再累述。

3.旅店管理系统运行与测试

本软件占用系统资源少,经在64位CPU、2GB内存、WindowsXP操作系统上测试,该软件运行稳定。

软件运行主界面如图2所示,顾客支付界面如图3所示。

4.结束语

艾文尔旅店管理系统是一个针对中小旅店餐饮企业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该软件实现了对前台、客房、餐饮、后勤、员工和顾客等进行管理的相关功能,具有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灵活性好,运行稳定,占用系统资源少等优点,达到了中小型旅店餐饮企业信息自动化办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浩.基于ExtJS技术的酒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4).

[2]周文俊.基于RFID的酒店管理系统设计方案[J].软件导刊,2012(10).

篇2

【关键词】甘肃省旅游饭店人力资源

饭店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组合而成的竞争实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环境的变化、对手的改进和自身内部的资源消耗都会影响饭店的运行和发展。饭店竞争优势的持续保障是饭店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这又有赖于对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科学定位。它在根本上影响着饭店资源的增值潜力及竞争价值[1]。

1.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现状

甘肃的饭店业是甘肃省改革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最早与国际接轨,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的行业。甘肃目前拥有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共计4700家,其中星级饭店169家,主要分布在兰州、天水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占总数的79%。床位37.6万张,从业人员23.5万[2]。

笔者于2004年7月至9月,对甘肃兰州、敦煌、嘉峪关、酒泉、天水和平凉六个旅游热点城市的星级旅游饭店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饭店的一般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分别设计了“甘肃省旅游从业人员问卷”和“甘肃省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问卷”。通过对以上六个城市旅游饭店的重点调查以及对省内其他城市旅游饭店的基础性资料收集研究,并对回收后的有效问卷和访谈记录进行认真的审核、整理、归纳和分析。调查显示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基本现状如下:

1.1年龄结构

21~30岁这一年龄段的员工最多,占36%;31~40岁的占25%;20岁以下的占17%,41~50岁占12%,50岁以上的最少占只6%。年龄结构逐渐趋向于合理。其中高级管理人才如总经理的年龄普遍在31~40岁,占39%;中级管理层中25~35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42%;而一般员工中21岁以下占31%,因一般员工所从事各项具体服务工作,劳动强度较大,无需具备太多管理经验,所以年龄是较为年轻的。

1.2性别与学历结构

女性占59%,男性占41%。整体员工队伍中高中或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28%,其次是大专占11%,初中居于第三占18%,本科占9%,研究生最少。女员工中初中学历的比例最高,为22%;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分别是15%、10%、3%。男性员工中则是高中或中专学历比例最高,占28%,以下为初中、大专、本科,所占比例分别是:18%、12%、5%。可见饭店中男员工学历普遍高于女员工。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者居于第一,占31%,其他依次是本科、中专或高中、初中和研究生。整个中高级管理层以男性高学历者居多。

1.3培训

甘肃省饭店员工的培训形式主要以饭店自己培训为主,占所有培训形式的83%,通过旅游院校培训的占6%,参加政府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占5%,到国外去培训的占0.13%。其中就培训内容而言,外语培训占31%,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占55%。培训周期平均为每年2次,但每次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支出费用占饭店利润比率平均为0.1%。

1.4目前最急需的人才

按需求紧急程度依次是中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所占比例分别为42%、29%、17%。

1.5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调查表明饭店星级越高,人力资源制度建设越为完整。约有11%的旅游饭店中编制了员工手册、有明文的人员招聘制度、奖惩制度、竞聘上岗制度,并制定了饭店人力资源规划。而有近21%的饭店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基础上。

1.6员工流动状况

甘肃饭店业员工的流失率普遍较高。流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员工对薪水、福利、环境、条件以及升迁机会等不满意。21~30岁这一年龄段的员工流失率最高,而这一年龄段的员工占饭店员工总数的比重约为36%,其流动对饭店管理的影响较大。其次还有少部分员工流失是因为饭店经营效益下降,为控制其经营管理成本而被裁减。

2.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调查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甘肃省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存在以下隐性和显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2.1人员分布的不合理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奇缺

甘肃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硬件设施已有较大发展,而配套的软件——旅游人才却是极其稀缺。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平衡。纵向来看,目前甘肃旅游饭店不仅需要大量操作型服务人员,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初中、高中与本专科及更高学历的硕士、博士等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从横向来看,甘肃旅游饭店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缺口问题。需求的岗位从饭店营销、餐饮、客房、财务管理、电脑工程师、质检部、大堂副理到空调、强电等技术工程员和工程管理员等。而旅游职校的学生则主要集中在总台服务、客房服务、烹饪、餐厅服务;饭店工程部、物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人才奇缺,部门经理以上的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缺口严重[3]。同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人才最为缺乏。相比而言,甘肃旅游饭店中最受欢迎的是旅游职校的学生,因为这个学历层次的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操作能力,而学历较高的本科生则在旅游饭店实践上有着较大的欠缺。甘肃旅游饭店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发展误区。不少饭店在与国际标准进行接轨时,只注重物质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而轻视人力资源等软件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从而制约了饭店员工队伍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最终使得甘肃旅游饭店在市场竞争中,在市场影响力、品牌号召力、人均经济效益等反映饭店综合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方面处于劣势。因此,饭店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是形成甘肃旅游饭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态势的主要原因。

2.2员工流失率高

众多饭店还未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地位和重要性。人力资源是饭店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饭店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是跨越时空的战略工程。尤其是饭店业,其服务产品的质量高低直接与员工的工作相关联,或者说,员工的工作过程就是产品的生产与提供过程。甘肃饭店决策层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如何开发认识不足,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方法落后,尤其是培训作为开发的重要手段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因循守旧,创新意识较弱,未体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也未从落后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这使员工得不到合理提升,必然选择流动来达到目的。甘肃饭店人力资源的人才流动出现了两个极端,员工队伍稳定性较弱。既存在下层操作服务型员工流动过于频繁的问题,又存在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正常流动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饭店业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据统计,甘肃旅游饭店员工的年流动率一般超过了35%,有的饭店甚至高达50%。一线操作服务层员工流动最为频繁,由于这部分员工目前缺口很大,加之其在饭店中的经济待遇较低,而劳动强度很高,往往导致熟练员工的流动频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甘肃饭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始终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部门经理以上的人才流动还未形成市场。这就造成了饭店中高层管理人才竞争意识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2.3考核管理与提升机制不足

考核和提升机制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一项对数万员工的调查显示,有2/3的流动人员不仅是因为工资待遇而离开饭店的。从员工个人来讲,主观原因中收入太低只是其中之一,求得个人的发展空间(职务、培训等)是他们选择离去的主要缘由。他们中大部分是对前途不满意或得不到升迁机会而离开饭店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饭店人力资源机制存在问题。人力资源的培训不被重视,甘肃饭店中五星和四星饭店基本都设有人力资源部和培训部,长年不间断进行培训工作,但大多数培训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培训方式方法不具吸引力,内容也不丰富。低星级饭店别是位于地、州的饭店,很多没有人力资源部和培训部,人员招聘、培训管理一般都由饭店总经理办公室和营销部负责。而饭店之间的交叉培训尤为欠缺,特别是与其他发展较好城市的旅游饭店间的交流和学习。由于饭店考核和提升机制的不完善,加之旅游饭店业本身具有季节性、脆弱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行业特点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有限,流动是必然的。那些想得到提升或想有一个发展机会的员工就必然会选择流动来寻找一个得到提升的机会。而员工的流动与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饭店之间的竞争。

2.4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与旅游饭店的发展相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甘肃饭店业处于高增长、高变动的上升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由于旅游教育体制滞后,甘肃省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和旅游行业的需求量不成比例,学校数量少,学生少,师资缺乏限制了人力资源的供给量。而且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育,忽视了旅游饭店专业的特点,不注重实践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受择业心理的消极影响,把饭店业看成是一种吃青春饭、伺候人的行业,因而只把旅游饭店业当成自己一时的就业选择。这些因素促使人力资源的择业心理是一种不稳定的心理,尤其在基层操作员工中这种心理更为普遍。随着甘肃旅游业的发展,饭店人力资源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2.5甘肃旅游产业化机制并未形成

这是造成上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日,旅游业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产业,而是产生多功能、全方位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产业”。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有敦煌、酒泉、天水等诸多历史名城,有莫高窟、麦积山、雷台等众多名胜古迹,有甘肃草原、山丹军马场等自然景区,风景名胜不胜枚举。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甘肃,却不是一个旅游大省。主要是因为甘肃旅游大产业观念较为淡薄,产业链不完整,旅游产业地位不明确;省会兰州作为集散地地位弱化,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度较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企业分散弱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旅游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

3.甘肃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饭店的管理,可谓最为细微复杂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是最根本的管理,抓人的素质管理,对饭店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保证服务产品质量、提高饭店效益的根本所在。目前中资饭店在市场竞争中所遭遇到的困境,从一个侧面揭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饭店新一轮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1实施“人性化”管理,完善考核和提升机制,稳定饭店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对饭店的忠诚度。

国外饭店管理专家已提出将饭店传统意义上的CS(CustomerSatisfaction)战略向ES(EmployeeSatisfaction)战略转变,即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人。饭店员工的高流动率是目前存在于许多饭店的普遍现象。员工流动是饭店经营中的必然现象。饭店应在经营管理中倡导“员工第一”的人本思想。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是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因此要做大做强饭店品牌,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学习型饭店。提高员工的团队精神,维持长期而有效的激励。及早建立具有特色的激励文化,培养员工良好的自我激励行为。加强员工与饭店的沟通,保持诚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员工对饭店的忠诚度。可以在饭店引入合理的内部竞争,推行竞争上岗。饭店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4],使员工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将个人目标与饭店目标相连,让员工对饭店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使员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饭店得到不断发展。

3.2实施以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

重视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饭店或是其他旅游企业来讲,起关键作用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即在饭店效益递增中的全部要素贡献部分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正在不断递增,有的甚至要大于50%。近年来,不少品牌饭店发展结果已经佐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饭店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大小,与饭店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力和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相关。甘肃旅游饭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对饭店人力资源的开发强度,优化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强化对饭店全体员工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投资力度,促使甘肃旅游饭店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的阶段转变。如针对培训,首先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即按照员工的需求差异(优势、基础、劣势等)拟定可行的培训方案,并且实施有效的评估。制定出正确的培训战略和计划。培训的内容应体现出及时性、多样性等特点。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培训,使员工真正通过培训受益,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

3.3实施饭店员工的柔性开发战略

从饭店经营目标的柔性和人力资源的柔性特质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柔性定位,建立柔性的用工机制,充分利用旅游院校等培训基地,使长期储存的员工与临时用工相结合。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饭店经营的具体目标会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饭店产品的具体形态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波动。这种波动的背后,蕴涵着饭店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因此,要想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维持饭店的竞争优势,饭店人力资源的种类、结构和数量必须具备相应的柔性[5]。在饭店中,人力资源的改变和流动是饭店资源变动的主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形态的改变。饭店可以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的技能、经验来营造完全不同的服务产品。其次,在保证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的同时,通过管理人员的柔性流动和流动中的竞争,逐渐提升甘肃旅游饭店管理人员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饭店管理运作的整体绩效,拓宽中高层管理人员柔性流动的渠道。研究表明,在一个静态的环境中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开拓力发挥较好的时间只有4年,其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饭店内的不同岗位及行业内部不同饭店之间流动。通过管理人员在流动中的竞争,加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考察、培养和遴选。通过流动方式,引进国内外饭店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结构柔性调整,保持柔性流动机制的长效优势。

3.4建立和完善饭店职业经理人制度

饭店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用人机制,旨在通过严格的认证和监督管理,规范与提高饭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促进饭店业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高并为行业的发展储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甘肃旅游饭店业真正形成完善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尚需更大的努力,特别是市场认证机制和监督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快建设步伐,以便及早形成甘肃旅游饭店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为甘肃旅游饭店的崛起和腾飞提供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3.5加快甘肃旅游业产业化进程,把旅游业作为甘肃支柱产业之一

树立甘肃大旅游的资源观、环境观、质量观、开发观、发展观、主体观。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走质量型经营、效益型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路[6]。围绕“甘肃特色”做文章,始终依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市场定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拓旅游市场,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实施“合力兴旅”的方针,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围绕这些观念的树立,统一思想认识,做出甘肃省旅游总体规划,强化参与意识,运用经营理念,努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培育为甘肃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9-219.

[2]吴中祥。关于甘肃星级饭店房价的研究[J]。甘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36-39.

[3]单得真。审视甘肃饭店业[J]。发展,2003.2:4-43.

[4]张秋娈。河北省旅游饭店的结构与合理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4:422-425.

篇3

目前,我国倡导低碳旅游的景区还有九寨沟、张家界、香格里拉及大兴安岭等等。但是,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为低碳旅游做一份贡献[2]。

2.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低碳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是旅游行业的必要设施,它是旅客休息的媒介桥梁,它对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广和普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酒店作为服务行业,跟别的行业不同,它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酒店都采取“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倡导顾客在我心中,服务在我口中,礼先无极限,服务无止境的服务管理模式,然而,随着低碳旅游的流行与推广,对景区酒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宗旨进行了一些改变,在“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基础上,提出了以低碳、低污染、低价格、简约、温馨的服务手段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所以景区酒店管理是低碳旅游实行的基础,低碳旅游是景区酒店的后盾,两者密不可分。

3.景区酒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酒店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服务的地方,所以酒店里面匹配的服务设施也非常重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酒店在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远远不足,如饭店桌椅板凳、空调等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或者没有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匹配设施。总体而言,不管是从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上来看,与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都有差距。

3.2国际化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名胜古迹越来越吸引着众多西方朋友的目光,但是国内很多景区酒店管理者对国际化意识不强,没有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语言上的沟通存在的障碍,而酒店管理者没有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为西方有人解答疑难问题,就很难做到与国际化接轨。

3.3管理模式不成熟,经营不集中

在景区酒店经营管理模式中,一些酒店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盲目的借鉴那些管理经验丰富的酒店企业,但是自身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加上景区酒店受淡旺季的影响,出现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的局面,所以多数景区酒店都采取旺季提高房价谋取暴利以弥补淡季损失经营模式,随之出现的就是高房价低服务的现象,另外由于我国酒店部分不集中,相对分散,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相对不平衡,很难以国际上成功的酒店相提并论。

3.4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概念背景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景区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酒店作为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服务,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处理维护酒店的日常失误。但就目前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4.景区酒店管理发展对策

需结合酒店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及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酒店的服务流程与环节,结合流程与环节,确定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范围,须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确定分级、分层的相互制约组织制度,防止出现监督人员与门店人员串通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制定管理方法、内容、评价指标。质检制度是监督、检查酒店质量状况的有效手段,有了严格的质检制度才能使酒店质量标准被准确无误地执行,才能保证酒店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此外,还应提高员工服务意识,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培养核心价值观,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化。

5.结语

篇4

[关键词]旅游网站可用性综合评价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旅游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旅游业是电子商务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旅游网站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旅游业在旅游咨询、旅游预订、旅游服务以及旅游反馈等诸方面的影响己日渐加深。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提供比较全面的,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网上旅游产品及服务,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对于旅游目的地在远程市场的旅游形象推广和产品推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网站评估一直以来是旅游网站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从总体看来,目前国内对旅游网站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对旅游网站质的方面的研究比较普遍,但从量的角度对旅游网站进行探讨并不多见,尤其是缺乏对旅游网站可用性方面的研究。以往国外研究和实践证明可用性程度的高低对电子商务站点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可用性好的站点是以用户为中心,其信息的展示方式和信息结构符合用户的认知规律和行为习惯,操作界面人性化,外观引人,易于学习、易于完成任务、传达信息快速而准确,能给用户带来积极的操作感受和很高的满意度。目前对旅游网站评价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较单一,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或专家打分法,其结论易受评分专家或调查取样的样本大小、用户特征(如年龄、性别、知识经验、性格特征、情绪状态)等因素影响。

二、研究方法和建议

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编制了一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评价的调查问卷(包括网络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以杭州地区旅游行业为例,先选取杭州所辖的县级市旅游网作为评价对象,通过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开展网络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取有关数据后通过统计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网络调查为主和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随机访谈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杭州地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使用者(包括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内部员工、游客和普通访客等)对杭州地区旅游网站的可用行进行评价,找出杭州地区旅游网站当前在可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

然后选取杭州地区几个典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作为评价对象,通过实验被试者操作杭州地区几个典型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通过设计典型的实验任务,获取操作者完成实验任务的反应时、差错率、心理负荷等生理与心理客观数据以及通过量表或问卷等形式获取实验被试者的主观满意度等主观数据,然后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得出影响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总结出一个关于实现一个高可用性的旅游行业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应遵循的设计准则或指导原则。要使旅游网站具有高可用性,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在网站规划、设计与实施等过程中,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网站开发人员应多与旅游网站用户(包括各级旅游管理部分和相关企业内部人员以及广大游客等)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

2.在实施与维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网站的可用性评价工作,通过评价,可以发现网站在可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提高用户使用网站的效率和对网站的主观满意度。

3.评价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外,最好结合实验评价方法,以克服评价结果易受取样的样本大小、用户特征(如年龄、知识经验、性格特征、情绪状态)等因素影响以及评价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等不足。

三、总结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多种评价方法,我们研究了杭州地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杭州地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主要因素、进一步提高其可用性的建议和对策等。研究结果将对杭州地区旅游网站设计、开发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可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思路和参考。由于受人力与财力等因素限制,本次旅游网站仅仅选择杭州地区几个主要门户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作为评价对象,今后计划在浙江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展开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评价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PaulRWilkinson.(2001).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inTourism.AnnalsofTourismResearch,28(4),1070~107

[2]陈薇:试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对策.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30~31

[3]和佳:11家旅游网站横向评测.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2001,7:155~159

篇5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背景发展策略

旅游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产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它的发展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和消费观念的日益转变,各地争相发展旅游产业,行业内部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旅游资源和客源数量相比已面临严重的内需不足,买方市场的局面支配和抑制了旅游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在这种困境下利用现代的电子商务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个性化的服务,是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新举措。

1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有着很大的关系,和国外相比,不是经历了逐渐的慢慢的成长发展过程,而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经历了由曲折到步入正轨到日益成熟的几个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不仅是旅游产业自身的内在需求,也是在一系列的大背景下促使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1.1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国际旅游市场充满吸引力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前景极为广阔,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旅游经济的主体。从1978年开始,我国旅游业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98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4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8%、20%;2004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9.3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高达3878多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0.1%,同时,旅游业外汇收入达到257.39亿美元;2005年,旅游业外汇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2%,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6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7%。特别是自1999年开始,国家实施“五一”、“十一”两个七天长假制度,与春节形成了一年内的三大旅游黄金周,加上双休日,居民的年休息日达到了全年的1/3,国内居民的旅游时间比较充裕,再加上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使得国内的很多居民具有足够的时间资本和金钱资本出去旅游,不满足于国内的旅游景点,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长。2000年,国内居民出境规模1047.26万人,增长13.47%;2001年,出境规模1213.31万人,增长15.9%;2002年出境规模1660.23万人,增长36.84%;2003年出境规模2022万人,增长21.8%,出国旅行对于国内居民来说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国外旅游市场充满吸引力。另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2020年前,旅游业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4.1%;根据WTO的预测,2020年,亚太地区国际旅游者将达到3.97亿人次,年增长率达到6.5%;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出境旅游人数将分别达到2亿、1亿,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11%。

1.2传统旅游产业模式出现瓶颈问题,抑制我国旅游业向更深更远发展

传统旅游业的运作模式是旅行社整合制,旅行社在旅游产业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旅游产业的运作效率。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规模比较小、消费者的旅游观念不够成熟,旅行社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调节客源,协调酒店、交通运输、旅游景点的关系,但是,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急剧增长,消费者旅游观念的日益成熟,传统旅行社的电话咨询、店面定购、团体旅游的运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旅游市场的需要,它自身的优势成为了阻止其向更深更远发展的瓶颈,不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不能够提高消费者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减少消费者的旅游成本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传统旅游产业运作模式效率低下,消费者满意度降低,整个产业的增长速度减慢。

1.3电子商务兴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社会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引起了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它作为世界信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其市场规模在全球急剧扩大,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在这种环境下,旅行社的传统经营受到在线模式的极大挑战,经营理念、业务类型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高速增长的旅游市场和日益成长的网络消费人群,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和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同时,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特别适合于发展电子商务,所以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结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移动商务引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向

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完善、移动服务提供商的增多,移动商务将成为一个新的切入点,结合智能网络技术,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移动支付、短信息服务、全球定位系统等移动商务技术的全面应用将给旅游业乃至旅游电子商务带来一场新的旅游革命。顾客无论在何时何地,通过移动电话等终端就能完成对企业或对个人的安全的资金支付,移动商务可以随时随地把顾客、旅游中间商和旅游服务企业联系在一起,预订的结果、航班的延迟等信息皆可随时通知旅游者。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将使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应用更加普及。

2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比较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在这些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基础薄弱,各项配套设施和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主要是在借鉴和模仿国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在摸索中前进,经历了曾经的盲目发展到现在的平稳发展阶段。美国作为世界上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代表,通过比较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和美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差距,从中借鉴一些经验,为我国未来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方向。

2.1发展时间不同,规模差异大

美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而我国真正的旅游电子商务起步于1997年,到目前为止还不到10年的时间。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和经济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先进技术条件,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之前,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且趋向成熟,这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基础,再加上人们消费观念超前、收入水平高、休闲时间充裕,旅游电子商务在随后几年的飞速发展是意料之中的事,旅游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电子商务交易额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处于稳定的高增长阶段。而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美国相比,还处在比较低的阶段,旅游电子商务水平更是差距大。国内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还不够广泛,应用的深度还很浅,应用的层次还很低,在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应用很多还只是处于尝试阶段,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种管理模式的高度,很多旅游机构仍然沿用传统的运作模式,旅游者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晰,在寻找旅游信息之前,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电话或传真咨询,由此导致了目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处在相对比较低的阶段。2.2旅游网站发展的成熟度不同

美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体现在旅游网站的日益成熟,为消费者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查询和旅游服务内容,消费者对旅游网站的忠诚度比较高。而国内旅游预定网站的建设开始于1996年,1997年由国旅总社参与投资的华夏旅游网的创办是中国旅游电子商务预订网兴起的引人注目的先声。此后,各类旅游预订网站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其间,经历了1997~2000年上半年的投资热潮及炒作式发展、2000年下半年~2001年的遭遇困境与冷静回归后,中国旅游网站经过分化、整合以及经营策略的再探索,逐渐走入一个成熟稳健的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其中专业性旅游网站有300余家,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三类。比较成功的专业网站主要有携程旅游网、e龙网、华夏旅行网等。尤其是携程旅行网,自1999年开办以来,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加,2002年交易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0亿元。但是,我国网上旅游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国内很多旅游网站在规划时因缺少对旅游行业的全面、深刻认识而未能找准切入点,缺乏特色与“卖点”;相当数量的旅游网站还是美国旅游网站的中文翻版,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效益不高。综合性网站专业性不强,不能提供全面、权威、可参考性强的旅游信息;专业站点十分有限,而且大部分是简单的企业介绍;屈指可数的一些信息网站更多停留在专业门户阶段,缺乏强大的专业产业资源的支持,同时,旅游网站功能不健全、网上交易安全性差等问题,使得网站访问量差强人意,顾客的忠诚度非常低。另外,我国最具实力的三家旅行社——国旅、中旅、青旅,长期占据传统旅游市场,对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反应迟缓,使得互联网与旅游的结合若即若离,缔造不出全新的、真正的旅游电子商务。

3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旅游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目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要正视与国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差距,在发展中要有一种紧迫感,同时,要结合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我国旅游产业整体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1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

近10年来,我国旅游业以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就,旅游电子商务要取得长远发展,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必不可少。政府主管部门应成为全国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制定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开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并且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政府应扶持弱势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另外,要加快制定、完善和修正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解决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在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要一起合作,发挥行业协会的民间组织作用,推动全国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旅游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之间、旅游业与银行、海关、公安的信息系统之间应能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完整的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3.2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由于起步较晚,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国外旅游网站的运营模式,重复性建设严重,缺乏新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较少,因此,为了提高旅游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满意度。一方面,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必须在传统业务项目上力求创新,寻找新的比较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将传统的运营模式和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完美结合,创造新的服务模式,开辟更多的消费者群体,增加更多的利润点;另一方面,深入调查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旅游企业的柔性度,扩展旅游网站的灵活性,增加旅游网站信息的丰富性和综合性,让消费者自己自由选择旅游产品,享受全程的旅游服务;第三,顺应时代潮流,为消费者提供实时交互的服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动态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借鉴国外旅游网站的做法,建立完善的网上售后服务工作。进行售后跟踪服务,了解消费者的新需求,把握消费者的旅游心态,适时推出更符合潮流的旅游产品。

3.3加快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

旅游电子商务涉及电子商务、旅游业、信息网络、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既精通电子商务又熟悉旅游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还很少,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大力培养旅游电子商务人才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开设与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培养市场需要的旅游人才;另一方面,旅游机构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与大中专院校等教育研究机构合作,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大量培养高科技人才,并鼓励在校学生参与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的研究开发。有条件教育机构还可以建立电子商务研究培训中心,为旅游企业培训电子商务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项目开发。旅游企业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长、中、短期的派员工进修与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奠定良好基础。

3.4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

旅游网络营销离不了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营销的进程。虽然这些年我国网络的普及率和网民的数量取得了飞速增长,但是真正体验网上消费的比例还很小,阻碍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美国相比,美国邮购和电话订购比较成熟,信用卡比较发达,消费者习惯使用信用卡而不是现金交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电子商务不会有重大障碍。而我国目前正是缺乏这种网络交易的良好环境,民众对网上支付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民众对旅游电子商务这种新生事物认识的不够深入,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因此,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新观念,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平.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征与运行趋势[J].现代商业银行,2004(10)

2韩彩霞,张永林,仝丽娟.旅游电子商务—传统旅游业的未来[J].经济论坛,2006(12)

3肖建成,余蓉.旅游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

篇6

摘要:旅游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导致的环境问题日渐加剧,旅游酒店注重绿色成本管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酒店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绿色成本管理进行探讨,为旅游酒店实施先进的绿色成本核算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绿色成本;成本管理;酒店业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这几年来,海南酒店建设如同雨后春笋般,希尔顿、万豪、罗顿、凯宾斯基、假日、喜来登等享誉全球的中外连锁酒店纷纷落户海南。根据《2013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1.24),截止2013 年末海南全省共有挂牌星级宾馆177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5 家,四星级宾馆46 家,三星级宾馆82 家。随着旅游酒店不断开发,酒店在其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关注酒店绿色成本的核算,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酒店核心竞争力,将成为酒店成本管理的潮流。

一、酒店绿色成本管理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 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将绿色成本定义为“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根据这一定义,我们清楚的知道绿色成本就是以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绿色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执行环境目标所应达到的要求。

酒店绿色成本管理是指酒店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对环境污染等生态破坏行为进行补偿所投入的一部分成本进行管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成本管理模式主要不是回收利用而是消耗资源来清除已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会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企业形象,不是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绿色成本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消耗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做到不危害子孙后代的需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旅游酒店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动因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海南酒店实施绿色成本管理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1.建设低碳海南旅游业适应海南绿色崛起的需要

传统的旅游酒店作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所,其占用、消耗大量社会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导致社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2012 年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奏响了海南绿色崛起的最强音,海南要绿色崛起!绿色是海南的生命,是海南最大的本钱,绿色发展是海南的必由之路,绿色崛起是海南的唯一之路,建设生态岛是海南发展的目标。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多变,全球资源能源供应趋紧,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绿色、低碳、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潮流。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形势总体向好,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高度共识和实践选择。海南酒店业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紧跟地方发展规划的步伐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2.弥补传统成本管理忽视绿色成本的缺陷的需要

传统的酒店成本管理,注重内部成本构成,忽视酒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内部服务过程,成本往往考虑直接材料、人工及能源耗费等,模糊了酒店绿色成本的发生,绿色成本没有列入酒店制造成本,无法揭示绿色成本与产品的关系。但随着酒店所承担的环保责任日益加大,酒店的绿色成本呈不断上升之势。同时,许多绿色成本不像其他一般成本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可能集中发生在酒店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且具有一定的潜在性,酒店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显。所以若仍以传统方法来核算,则会隐藏酒店绿色成本的真实发生,影响酒店对绿色成本的核算结果和实际控制。因此,只有进行酒店绿色成本核算,把绿色成本纳入产品制造成本中才能使产品成本得到充分弥补,经营者才能获得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的成本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3.树立酒店良好发展形象,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超载、环境污染越发严重,我国北方雾霾天气增多,一些地区水污染和土地重金属、重化工污染现象频现的今天,海南的生态环境优势凸显,生态环境成了核心竞争力。海南旅游酒店实施绿色成本核算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也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认可环保、无污染的理念,酒店减少污染也是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表现,必然提高酒店的的利润空间,从而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当酒店经营给人们很生态很环保的印象的时候就会给人带来更多的亲近感,让人感觉酒店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提高了酒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树立了酒店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提高了酒店核心竞争力。

三、旅游酒店绿色成本核算方法及应用

(一)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出现直至消亡所经历的整个期间。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成本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活动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绿色成本有所不同。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绿色成本,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研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成本的特点,对各个阶段绿色成本关键点实施有效监控,从而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酒店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对绿色成本核算,那就是把作业看成是产品与绿色成本之间的桥梁,绿色成本费用归集的基本理念就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则影响环境。

作业成本法的运作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识别资源成本,确认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资源库归集的成本追溯到对应作业中;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如图1所示: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旅游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

基于生命周期的酒店绿色成本发生阶段主要涵盖三个阶段:建设期、营运期、退出期。

1.建设期绿色成本

酒店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绿地、森林、水体等资源,酒店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中存在的缺陷,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环境破坏。所以酒店在选址、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环保因素,强调与生态结合,进行科学的绿色设计。所谓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依据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程度最小来确定设计方案。绿色设计将预防污染、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可行等因素考虑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的源头管理绿色成本,充分体现当地自然、人文和谐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满足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今后节能减排进行绿色经营打下基础。另外,酒店走绿色发展之路,为顾客提供舒适环保的“绿色客房”是个重要的选择。绿色客房要求酒店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提供的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房屋建筑物必须使用无污染和低能耗、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绿色建筑材料,内部装修要绿色化。因此,酒店在建设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包括与规划设计、选址、建设有关的生态设计费用和创建绿色客房发生的绿色材料费用。

2.营运期绿色成本

酒店在营运期目标是进行清洁生产,提供绿色服务。向有“无烟产业”的酒店业却是公认的“耗能大户”、“污染大户”。酒店的能耗特点是能源使用的多样化,一般酒店以电为主,其中空调耗能占到总能耗的一半,热水供应次之,然后是照明系统。酒店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对各种物资的消耗,这些物资消耗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加上旅游酒店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或风景名胜区域,污染带来的危害就更大。因此酒店清洁生产主要就是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目前,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是酒店节能的大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另外,酒店在营运过程中也要尽力于为顾客提供绿色餐饮服务。目前国内酒店创建绿色餐饮已成为一种潮流。绿色餐饮要求从环保角度在能源管理、污染控制、降低餐饮物料用品消耗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综上所述,酒店在营运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有:清洁生产费用、应用绿色工艺技术和产品的费用、绿色餐饮支出、环境破坏成本等。

3.退出期绿色成本

酒店退出经营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是经济环境恶化,使得酒店面临承担高额的成本,只能退出经营。这个阶段的绿色成本主要是原来酒店经营场所留下来的烂摊子处置费用以及治理废弃物给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费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所以退出期绿色成本在日常核算中不予与考虑。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在酒店的应用流程

结合上述对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的介绍,对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酒店绿色成本核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绿色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引入生命周期思想可以发现,在酒店生命周期过程中任一阶段均有资源的损耗,但是依据持续经营假设只对建设期和营运期绿色成本进行核算即可。由此,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根据酒店各项绿色成本的数据以及各阶段资源利用情况,从酒店生命周期各阶段出发划分为作业成本库,并确定其成本动因,计算绿色成本。

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确认总体流程是:首先按生命周期的建设期和营运期归集绿色成本,分析各阶段各项环境耗费确定作业,将绿色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库;然后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绿色成本分配标准,可以选择“三废”排放量、清洁生产费用额等;最后就可以计算出绿色成本,计算绿色成本时一般先计算动因分配率,再把作业成本库成本追溯到最终的绿色成本。通过绿色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清楚知道酒店众多的绿色成本中哪一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甄别出酒店现阶段绿色成本控制的关键,有的放矢从源头降低绿色成本,减少开支,提高效益。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海南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No:Hjsk2013-42。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东北财大出版社,1999.

[2]郭道扬.绿色成本控制初探[J].财会月刊,1997(6).

篇7

2012年,新密市电业局的综合供电可靠率指标RS3完成了99.9351%,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在较好地为客户提供连续可靠电能,得到用户认可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供电可靠率管理工作无懈可击,相反地,我们在总结好的做法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农网工程、临时故障停电、线路供电半径长、高峰负荷时的卡脖子等问题的影响,我们的供电可靠率还有待提升,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必须加以改进,达到持续提高的目的。

供电可靠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影响供电可靠率的主要因素有:电网建设水平、输、变、配电设施、设备的健康水平、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水平、自然因素和外力破坏等。

科技方面。虽然我局科技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我们在科技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技术力量差、科技资金投入不足、配电网薄弱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开创性学习能力不足,专业知识相对不够,造成技术力量不高。

科技资金投入不够,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近几年来的政策性亏损,受电价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可用来投入高科技技术的资金不足,部分供电线路还处于卡脖子状态。

电网网架不够坚强,特别是建设年代已久的低压配电网,遇到异常天气和自然灾害,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管理方法方面。管理方式相对粗放,供电可靠率管理网络人员只做单一的统计指标工作,既不能做到事前控制,也不能做到事后分析。

施工单位与线路管辖部门之间有交叉,两者分摊比例难以界定。10千伏线路管辖权属农电总站,但除了供电所有权在10千伏线路上工作外,其他施工单位、检修单位也有权在此线路上工作。这就造成10千伏线路月度停电户时数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总停电户时数,但供电所和施工检修单位之间的停电户时数比例也难以分摊,造成操作性不强。

指标管理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市公司的有关要求,有针对性的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考核体系,但是在指标管理上仍然无法摆脱绝大多数供电企业的通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供电可靠率指标管理僵化,“一刀切”的单一指标核定情况比较突出。但随着指标的不断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高供电可靠率难度加大,工作量也不断增加,管理人员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抵触情绪。

供电可靠率管理创新途径分析。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强化全过程管理,及时修订可靠性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实行定期的月度分析会或指标计划平衡会,实施以指标目标控制为基本特征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停电环节的管理。完善制度,制定出台电网工程管理办法,明确工作流程、时间节点和工作标准,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检查监督,满足“安全、质量、进度、工期”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验收。每年年初由职能部门进行指标测算、分析,将本年度和各季度的计划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生产部门,使各生产单位明确自己管辖的设备有多少可停时户数,根据分到的时户数来安排各类停电,完成了用事前的计划控制代替事后的统计分析这一转变。

加强计划管理,减少停电次数。凡涉及供电可靠率指标的停电工作,必须由施工单位统一申报年、月停电计划,确保停电时间可控、在控,以保证供电可靠率的稳步提升。及时下达年度供电可靠性考核指标,注重指标考核管理;严把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及时分析供电可靠性变化动态,做好输变电设备缺陷登记及检修计划的收集、归纳整理工作,严格执行生产MIS办理停电计划,缩短停电申请、审核、审批等流程的时间,同时还细化了停电计划;每周定时召开生产例会,对各生产单位提出的设备检修计划、报装接火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坚持重点客户及城区配网的检修工作实行“零点”工程;加大改造力度,保证可靠供电。加大中低压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增加导线截面,同时加强中低压设备检修维护,进一步提高城乡中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通过可靠性指标的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减少盲目和低效率的停电。特别在涉及到大工程、大项目时,各部门、各班组之间自觉做到密切协作,将停电时间减少到最低。

在科技方面,主要是开展带电作业,推行状态检修和实施配网自动化。对于业扩工程、基建工程、大修技改工程和设备消缺工作,凡是具备带电作业条件的,原则上实施带电作业。通过在线检测、红外测温、盐密指导清扫、油务高压试验监督等手段,逐步推行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

努力建成短半径、多分支(段)、互供能力强的环形网络。目前,随着110千伏长乐智能变电站的投运,城区环网供电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增设分段开关和线路重合器,城区10千伏线路形成了“手拉手”供电。110千伏观音堂变电站异地新建工程也已经投入运行,涉及的7条35千伏线路、13条6-10千伏线路负荷已全部转移到位。自筹资金3150万元,积极实施城乡电网改造续建、迎峰度夏(度冬)、新型城镇化电力设施移位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5.47千米、400伏线路30.25千米,新增配变87台,有效解决了新密市城乡电网的低电压问题。其中:完成观音堂异地新建电网升压线路改建工程15项,建成超化、宋楼两座开关站,完成密新北路、溱水路线路入地项目,完成新密市新型城镇化道路拓宽、新农村社区基建电力设施移位和配套线路工程共计26项,完成了实验高中等配变增容、基建变压器建设工程4项。

从管理“软件”上提高供电可靠率。分别从综合停电、转供电、配网运行等方面加强管理。通过分解指标,“倒算”停电时间,分解各片、各线当年可用停电时户数,做好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使供电可靠率可控、在控。严管重复停电、临时停电和延时停、送电,为大客户和重要客户提供供电可靠性增值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可靠性经济效益最大化。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法律知识;作用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中越来越离不开法律。而法律也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关键部分,如果企业日常管理中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就会受到严重阻碍。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法律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法律知识有助于企业实现规范的内部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出现了新型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但要适应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还需要电力企业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这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监督机制和竞争机制,因此企业要不断改革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从而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在新的制度下正常的运行。企业不但可以借助法律知识保障企业以及员工的合法权益,还可以运用法律来规范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行为。

2企业员工掌握法律知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

法律顾问在企业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可以帮助企业提出专业的法律建议,并且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过程,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在电力企业中法律顾问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现实中法律顾问还不能够控制企业的工作的全过程[1]。因此电力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员工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法律知识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企业最常见的培训方式就是统一的大型培训,需要注意的是主管部门的法律知识培训,这样可以保障企业在进行业务决策时更加合法。企业当前最核心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完善企业的监督和竞争机制,因此要求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不断更新管理制度。企业员工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有助于他们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遵守公司法和劳动法,还可以通过法律来保障自身的权益。企业也能有效的完成各项业务操作,尽量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

3法律知识有助于电力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外部环境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一切活动进行的支撑基础,如果没有法律,市场就会出现混乱,甚至会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法律知识来解决,同时法律知识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或者资源,有助于企业实现自我提升,并实现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国外的很多企业都会提前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然后运用法律来治理企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外汇风险,同时还给企业竖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法律是企业用来指导自身工作的重要工具,电力企业要不断加强对用户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督促企业进行合理用电。一旦有相关电力营业出现亏损或者负债运营的情况,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已签订的合同对其进行产权办理,这种抵押合同是合法的[2]。

4法律知识可以保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

法治经济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是我国最基础的民生产业之一,在经济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和法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些不同的方面也正是通过法律才联系在一起,比如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政府和群众等等。所以面对着政府和群众的双重监督,电力企业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制管理,企业通过法律规范了自身的行为,才能更长久稳定的在经济市场中发展,从而也会得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企业的商业风险降低了,就很难出现欠款的现象。而且如果再遇到不及时缴纳电费的用户,电力企业就可以通过法律停止对该用户的通电,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5企业通过构建法律知识体系来加快经济发展

随着宣传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普及和推广,很多基层的供电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尤其是法律知识。法制教育的不断推进,使电力企业的法制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进展。在企业建构起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不但加强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电力企业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时候,要注意针对企业全体工作人员,从上到下紧抓建设,把法制教育宣传和科学发展观有效结合在一起。企业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具体的规范细化,并认真整理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进而可以对员工实行更加高效的培训。标准化的培训可以全面推进企业的法制建设,既有助于企业完成各项决策,还可以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4]。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是国家为电力企业制定的一项战略部署,考虑到电力企业受到资源配置以及管理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才给电力企业详细制订了这项计划[5]。这项重要的部署中主要包括预防企业法律风险额管理措施和企业应急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包括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设计和顾问等,工作需要专业的律师参与进来,以保障企业法律制度建设的专业性。一旦遇到重大的经济决策,必须要事先听取法律专家的建议,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论证企业法律程序的规范与否,最后还会帮助企业制定一份书面的法律论证报告,企业以此为依据就可以有效避免法律程序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6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是我国的民生企业,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建设。法律知识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正确的运用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制定战略决策,运用率武器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而保障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稳步前进。

作者:王文博 单位:国网临汾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于凤玲.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26.

[2]马莉.电力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经济管理创新[J].企业导报,2013(03):61.

[3]张玉博.浅析加大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实践意义[J].科技创业家,2013(15):232.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管理措施;居住环境

引言

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发展出来,我国新兴的绿色建筑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还存在污染环境和浪费能源以及施工过程中盲目等情况,这就是管理工作的问题,因此需要优化和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绿色建筑涉及的范围很广,小区和园林以及社区都可以当作绿色建筑来进行施工,绿色建筑设计有专业的设计,更需要科学的规划管理。

一、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

绿色建筑建设管理主要指的是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环保放在经济利益首位,注重生产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周围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城市的环境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和社会的和谐。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原材料的绿色,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等情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专业解释就是生态建筑,保证建筑物和周围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当前的绿色建筑当中大多采用高新技术来实现节能的目标,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具体的绿色建筑当中使用的一些节能技术还有高新设备有很多,例如将电梯运动产生的势能以及动能转化为电能,使用储水地板砖来储存地表中的雨水,将这些雨水用在小区的绿化维护当中。其他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景观灯还有雨水收集器等都是绿色建筑当中使用广泛的设施。

二、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的意义

中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后,中国正式确立了总体的楼市走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形成了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持续推进和发展而成熟完善的房地市场,形成了当今中国的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在房地产金融和事业财产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中国房地产价格呈现稳定态势,放宽了或多或少的合理需求。第二,绿色建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绿色环保,这也是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目前,中国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但没有很多完善的开发商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早些时候,房地产开发商被管理在绿色建筑的开发中,他们长时间掌握着这一点,将来生存的可能性很大。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进程中,所有的开发商都是多余的,从市场中获得利益。

产品的竞争优势才可以表现出它本身的价值当市场从以卖方为代表的转向以买方为代表的市场过程中,顾客才会对房子的配套设施、环保设施进行相关的考察。目前在中国建造房地产和绿色建筑的费用不是问题,政府不给补贴开发商也可以自己支付。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提升开发商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绿色建筑管理中政府的功能定位

(一)政府是绿色建筑管理的推动者

绿色建筑可以优化城市环境,改善住房问题,因此政府需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设置具体的帮扶措施,做好政策的引导,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多接触到绿色理念,能感觉到绿色建筑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好处。定期组织绿色工程管理培训,让群众对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和好处理解更加深刻。企业也可以鼓励群众参与到自己周围的绿色工程施工管理或者是自己购买的绿色工程施工管理中去,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绿色施工的理念和标准进行,不但避免对市民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也促进了绿色建筑管理的质量。群众可以向政府反映施工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管理,促进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

(二)政府是绿色建筑管理的引领者

为全面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针对绿色建筑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在最大限度上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投资与税收等方面,对政策做到全面的优化,确保内容的优惠度,为绿色建筑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为金融社区等多种绿色建筑所具有的福利政策提供帮助。根据相关政策的引导,企业经营变革在某些程度上可以与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实现一体化的全面发展。随着绿色建筑所获得的投资增多,政府在过程中积极引导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的可持续化。绿色建筑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形成自我所独有的运营模式,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优化制度体系。并实施财政和税收优惠。政府还了可以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系统和模式,在其他时期限制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通过这种方式,便于对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完成和规范。通过建设绿色票据相关项目,可以积累绿色建筑在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绿色法案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支持和支持。

(三)政府是绿色建筑开发的监督人

在绿色建筑开发项目中,政府的监管责任当然不是只局限于工业和商业注册、年检、资格评估,提高服务水平和性能,降低了开发商的交易成本和市场经济模式,必须以服务政府的创新服务(政府服务部门等)改革程序为基础。市场监督实打造科学合理市场模式的关键内容,政府不可能缺位,可是也不能越位。不管是缺位还是越位,市场监督都容易丧失职能效率,会很容易产生“市场失败”或者“政府失败。”为了发展绿色建筑,政府应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督,建立环境保护和绿色标志认证体制,并根据实践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绿色环境品牌和绿色建筑认证。符合绿色标准的部分产品必须识别国家绿色产品并在相关认证委员会组织下颁发“绿色”标志证书,以便在市场上流通。规范环保产品开发应用,支持环保建材。绿色商品与绿色建筑的综合进步。

(四)健全评价制度

绿色建筑和其他的建筑工程不同,要求更加复杂,并且需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对具体的绿色建筑遵循的绿色理念以及使用的环保技术还有具体设备进行管理。我国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管理时要积极参考和借鉴国外发展较早国家的管理和评价理念,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健全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度,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时要重点关注其中蕴含的绿色理念和生态主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判断和估计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对整个绿色建筑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化石能源以及产生的污染进行分析,并且严格按照绿色施工的标准来严格判断施工的每一个过程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创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结语:

综上所言,随着绿色建筑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建筑能耗实现了有效的降低。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发现,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在实施中,需要构建全面的开发制度,完善相应的运作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价值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雷蔚萍.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河南建材,2018 ,67 (45 ):45-46.

[2]孙日宝.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8 ,200 (011 ):197-198.

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训管理模式构建

一、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架构

我国各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相关课程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大量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学生没有空余时间接受有针对性的实训,以至于“纸上谈兵”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几乎所有实践技能的学习都要等到工作以后。目前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课程中,前厅、客房、餐饮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这些课程也有对应的实训内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实训内容能够完善学生们的知识架构,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1]

2.有利于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

目前中国各大院校学生培养的数量很大,这也客观上增加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有全方位的武装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先机。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训无疑增加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一毕业就能在相关领域得心应手。从而实现“毕业即上岗”的理想状态,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势必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机会。

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训的管理模式构建

1.建立“校内观摩+校外考察”的认知实训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方面课程,应注重与外界的交流与协作,达到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校内观摩+校外考察”的认知实训体系即通过“校内观摩”与“校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酒店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服务状况,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酒店业的感性认知,这是酒店管理实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校内观摩”可以与各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或单独设置相关课程,观摩的主要素材包括各类影音、图片资料等。“校外考察”就是深入到酒店中,实地考察酒店的总体运营情况。让学生与酒店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交流,听取酒店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介绍酒店运营流程。 [2]

2.规范实训教学流程,构建“实习=就业”的校外实训体系

合理分配实习岗位,进行岗位轮换。在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并结合学生意愿和兴趣的前提下,由实习酒店和实习生双向选择,最终确定至少1个服务岗位和1个管理岗位的定向顶岗实习,并由学校与酒店、学生及家长共同签订实习合同。

“实习=就业”校外实训体系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便于用人酒店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学生毕业后再与酒店签订就业合同,从而实现实习即可就业的目的,实现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多方共赢。此体系构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平台,不仅能够使毕业生有稳定的就业去向,也能够使用人单位参与到“未来员工”的培养中。“实习=就业”校外实训体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相关课程体系的完善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及带队教师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从而保证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3.搭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体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完整的实训模式的有效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师应该“持证上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文化素养,还要经常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应聘请知名酒店的优秀管理与服务人才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由他们亲自向学生酒店运营过程中的管理与服务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提高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心理辅导,构建定期检查管理体系

酒店要求员工要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有耐心、有毅力。而当前我们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吃苦耐劳精神不足,这些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将会对实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专业实习讲座或动员大会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清晰的认知,对本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尽可能详细、如实地介绍相关实习协议,使学生对实习内容有所了解,树立学生信心,明确实习目的;另一方面,要安排当年实习完毕的学生回校与在校学生开展实习交流会,让在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实习单位以及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好思想准备。[3]

在实习期间,随着实习新鲜感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实习的高强度、简单重复劳动的厌烦和抵触,这个时期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尤为重要。要适时召开实习单位负责人和学生座谈会,总结和反馈在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效果,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实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服务技能之后,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程管理中,实习单位的实习生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走出波动期.另外,学校负责实习管理的老师要定期和每个实习小组组长联系,了解实习动态,委托小组组长及时召开小组座谈会,帮助学生走出不适期。[4]

三、结 语

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具有宽知识面、良好素质和较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进行教育创新,实施创新教育与管理。特别是在专业实习管理上,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科学、规范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加强专业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如果说校内实训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剂,那么校外实训就是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一把钥匙,而贯穿于校内外实训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就是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5]

参考文献:

[1] 邱亚利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 华章 2012(13)

[2] 张《“订单班”式酒店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华东经济管理2012(2)

[3] 杨畴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