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4-06 03:0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老师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老师的诗歌

篇1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篇2

——这个传统始于十五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许下海誓山盟。他的亲信大巨呈文:“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一枚嵌有钻石的戒指。”麦西米伦纳言。这个仪式从此流传至今,已有数世纪之久。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提出来象征者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著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为什么钻石被视为爱情的最高象征?

——热能和压力蕴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切割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而孕育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

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据说,当年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当年玛莎的未婚夫见她站在真丝窗帘后,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为什么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着欢庆。在一八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

为什么新娘带着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的说法,农夫认为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眼泪会带来好运,使天降甘霖,滋润作物。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流泪,预示着她会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为她的婚姻伤心落泪。

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为什么要特别订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著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为什么有蜜月之旅?

——“蜜月”(Honeymoom)一词的由来起源自古欧洲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

篇3

老师实习个人心得体会   我实习所在学校是xx中学,实习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4份,上课4份,一节新课,一节习题课,一节实验课,一节试卷评讲课

  2.班主任工作: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两个月里,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完成我们的实习任务。

  在实习期间, 我狠抓学生的学习,感觉就是每一位学生都是爱学习的,我们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是一群有理想的孩子,我们只要用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对我们产生依赖后,就能很好地带动班里的学习气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既要抓学生的学习,还要抓纪律和卫生,每天早上都很早到课室提醒科代表带读,巡视早读情况,监督打瞌睡,发呆或赶写前天晚上作业的同学,提高早度效率。登记好迟到的同学,进行时间观念教育。

  学生的纪律方面,363班的学生较为活跃,部分学生很调皮,自修自习课常有讨论问题的现象,偶尔有看课外杂志的,课前课后五分钟较吵,影响到安静学习的同学。根据观察,问题主要出在那三四个学生身上,只要管理好那三四个学生,整个班就可以正常化了。因此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首先向班主任指导老师了解了那四个学生的一些情况,如学习情况,入学以来的一些表现等。然后在平时的早晚读、自修时间对他们重点观察,对他们不良习惯进行约束。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时,首先让他们作自我评价,看他们那是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对自己的缺点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有些还是清楚地认识到,但约束不了自己去改正。认识得不到位的,我再以“老师发现,老师觉得……你觉得是不是呢?”这种方式与学生对话,给学生辩解的机会,避免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伤了学生的自尊,甚至造成逆反心理。学生虽然很调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服理、重事实,容不得老师半点夸大;但,是就是,能勇敢承认。这时,再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学生才能放下防备武器,真正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育,认真思考老师的教诲,真正去努力改进。

  此外,是对班干的培养,留心值日班干的工作,强调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管好别人,要先管好自己,这样同学们才会服从班干的管理。对于新班干,强调他们一开始就一定要严管,才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有利于接下来的工作。

  在协助指导老师进行周记的批改中,了解到的学生心理问题,学习困惑,我都一一做了记录,为个别教育之用,并在周记的评语中写下对他们得鼓励和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指导。

  对活跃的学生,班级纪律难管理,宿舍纪律同样难管理。针对晚休特别吵的问题,再三批评教育都没有效果,但班主任指导老师采取“自动退宿”的措施后,宿舍纪录就一直风平浪静到现在。看来对于顽皮得学生还应适当采取些硬办法。

  现在,班里的学习气氛和班级纪律方面都表现很好,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这是我欣慰i之处.

  总体来说,我觉得只要有爱,没有什么不可以!

  老师寄语:每个人都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完成这位置上的职责,而且热爱着它

  学生寄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要学不死,便要往死里学

老师实习个人心得体会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音乐教学实习,虽然在上课课程中有学到很多知识可以运用但是以前都只是纸上谈兵,对于面对的学生来说总会不经意出现各种不同的意外,对于一个月的实习来说,我有着深深的感触,最重要的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刚上课时,内心有一种恐惧感,这是因为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够,也是因为没有过多接触学生才会有这样的恐惧感,手会不自觉的抖动,唱歌的话声音会放不开,而且唱的声音很小,还会抖动,学生也许感觉不到什么,但是自己唱的时候就会觉得说,为什么会这样,自己都觉得有点丢脸。所以在上了一个月的课后,唱歌的时候觉得声音放的出来,而且感觉变的越来越好。

  2.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每个班级都有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当时老师就有提出说我的粉笔字写的不是很工整,还有讲话的语速有点过快,在实习的时候有专门注意到这一点,尽量的放慢语速和书写粉笔字的速度,尽量将要说的话一字一字说清楚,要写的字一笔一笔书写好。

  3.对于上课时课堂气氛的把握,上课的时候,并不是大家都会集中静神听你上课,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配合你上课,所以上课的时候不仅仅按照自己的教案去读,而是根据上课时候的一些突发事件改变自己的上课方式,例如有同学做小动作,你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很顺的接话提醒这个同学,在同学对上的课没兴趣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将自己的教学方式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提高了自己上课的自信心。

  4.与学生相处也是一种技巧吗,如果说你对同学们不管是上课还是平时的时候,见到都是板着一张脸的话,那同学心里自然会对你产生一种畏惧感,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很拘束,显然放不开,但是如果平时的时候你对待他们就像对待朋友一样的话,那样会使他们觉得老师很亲切,她们就会很喜欢你,所以你上课的时候她们也会非常积极的配合你。所以说怎么样与学生相处也是一个教学成功的很大关键点。

  总之在实习阶段,自己学会了很多上一堂课程的技巧,并且还会很自然开动脑筋,去想一些方法或设计一些游戏什么的让一堂课变的更加有趣一点。当然实习也是要理论做铺垫的,没有好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在上课时候你会觉得词穷,活着说你想不到一些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去让别人信服你的教学手法。好的实际经验要积累,课本上的知识要掌握,还有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做到这几个点的话,那么实习就是非常成功的了。

  老师实习个人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真是感想颇多。短暂的三个月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了真确的方向。

  教育实习对一个师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校师范生平时所学的无非是一些理论性知识,大部分知识都无法直接与教育实际相关联,久而久之,我们就养成了一种眼高手低的坏习惯,看待事情往往过于简单,缺乏深刻见解,思考大于行动。因此,要想把所学的东西切实的、合理的运用起来,就必须付诸于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使理论体系已基本完备的我们得到了真实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努力完善自己。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觉得我更加成熟了,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是人类的文化桥梁。对于即将走出大学校门,成为这支光荣队伍一员的我来说,责任更是重大,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接过这副重担,否则只会误人子弟。随着思想境界的提升,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重大意义。作为语文老师,我更要加倍努力,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广泛阅读,多思考,多钻研,革新观念,使自己成为一名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饱学之士,实实在在地为传播人类文明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听课与讲课相结合,每天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怠慢。良好的敬业态度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始终坚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坚韧毅力也深深打动着组里的每个成员,他们也乐于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拿出来与我分享,因而,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认识到了能够把自己既有的知识轻松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又乐于接受,这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传授一种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有用的,所以课堂的授课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它直接影响着一个老师的教学成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了讲而讲,应该更注重学的结果,应以学生为中心。

篇4

关键词 社会契约论;国家;格劳秀士;自然法

关于国家的起源与结构,最有影响的学说有二:一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契约论”,二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尽管“社会契约论”之前提假说是子虚乌有的,其逻辑论证的方法也是形而上的,但是,这一学说曾经是非常革命和积极的,并且对西方国家政治产生过深邃的影响。

国家的起源问题,由于它直接涉及国家的本质,牵涉到各个阶级的利益,所以一切剥削阶级思想家,都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种种非科学的解释,有意无意地歪曲国家的起源问题。西塞罗的《共和国》中说道,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认为:国家就是暴力机器,是一个阶级用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形式的暴力。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上)中提到: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

对国家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在深入研究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革的规律,概括了各种类型国家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为国家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①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3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和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格劳秀士的社会契约论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他认为,人类建立国家的目的在于谋求公正,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运用公众的力量,并征得公众的同意,保证每个人使用自己的财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个人的人身安全,让人们能过和平安宁的社会生活。他给国家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国家是一群自由人为着享受公共的权利和利益结合起来的完善的团体。”②

他认为即使上帝存在,也不能改变自然法的规律。因为上帝也不能使二加二不等于四,不能使本质恶的变成本质善的。其次,在否定上帝的意志之后,认为符合自然法正义的国家源于人类的契约,而非上帝的创制。他首先设想了一种自然状态。他认为,在文明社会出现以前,人类历史上存在一种自然状态。人类在这种自然状况下得不到安全保障,经常受到异族或其他动物的侵扰。人们在理性的启示下,认识到联合起来的好处。于是,人们就通过契约放弃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把它交给某个个人或少数人,使其管理社会的事务,国家随之产生。格劳秀斯把国家定义为:一群自然人为着享受公共的权利和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完整的联合体。博登海默认为,在格劳秀斯看来,国家起源于契约,但在通常情况下,人民把他们的让渡给了统治者,而统治者就像获得其私人权利一样操握这一,而且他的行为一般也不受法律控制。然而统治者都有义务遵守自然法则和万民法原则。一般而言,即使他滥用权力,人民也无权反抗。另外,格劳秀斯承继斯多葛派的建立在普遍理性基础上的世界中心主义观念,认为万民法是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契约。这为日后康德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提出欧洲共同体、世界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9)

②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32)

参考文献: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王希恩.国家起源与民族聚合[J],民族研究,1997.

篇5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代际流动;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也日益凸显出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接班”和“顶替”等子承父业的代际流动现象了,经济和市场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代际流动现象。

一、理论概述

(一)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又称为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工作竞争理论到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再到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本文所研究的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提出这一理论的是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多林格(Peter B・Doeringer)和新结构主义社会学家皮奥雷(Michael J・Piore),1971年他们出版了《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标志着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正式形成。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在低技能的次要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关系是季节性、临时性的,工人的教育程度和收入都较低,工作环境恶劣;而在高技能的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提供的是需要受过高级训练才能从事的职业或者有经济前途的职业,雇佣关系稳定,雇员的教育程度高和收入都较高,工作环境优越。该理论还认为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教育和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教育和收入之间的真实关系可能不存在。

(二)代际流动理论

代际流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索罗金(Sorokin)于1927年出版的《社会流动》采用现代观点对社会流动现象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布劳(Blau)和邓肯(Duncan)的《美国职业结构》将代际流动研究引入一个新的时代。代际流动主要是指子代社会成员转移到与父代不一致的另一社会地位的一种现象。代际流动主要有和平方式和暴力方式两种类型,和平方式代际流动主要是指弱势社会阶层的子代通过比较温和的方式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暴力方式代际流动主要是指弱势社会阶层的子代通过暴力行为原有的统治秩序,使自己跃升成为高级社会阶层的一种流动现象。

和平式和暴力式作为代际流动的两个基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转化的,在一个具有合理代际流动机制的社会里,代际流动相对较强,通过教育等合理的流动机制,使弱势社会阶层的子女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父辈较低的社会地位的阶层流向更高社会地位的阶层。反之,在一个缺乏合理代际流动机制的社会里,代际流动性较差,社会地位较低阶层劳动者的子女只能获得比自己父母更低的社会地位,如果这种较差的代际流动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激化社会矛盾,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导致引发暴力方式的代际流动。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

(一)四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Todaro)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劳动转移模型”并指出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托达罗认为,在任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托达罗的劳动转移模型实际上是建立在三元经济基础上的,即农业、城市正规部门和城市非正规部门。在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使中国经济结构总体上表现为四元:传统农业、农村非农产业、城市正规部门和城市非正规部门。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四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所以决定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表现为四元劳动力市场,即传统农村部门的劳动力市场、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城市正规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和正式非正规部门的劳动力市场。

(二)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

中国主要劳动力市场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这三类职业;次要劳动力市场包括商业工作人员,生产运输工人和服务性工作人员这三类职业。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相比,主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所掌握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明显更多。这些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主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又建立了一系列的如会计证书、律师证书。资产评估员等技术证书制度。国家机关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收入较高的主要劳动力市场职业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要求的提高,使得主次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有所扩大,同时也使得教育提高劳动者收入的作用在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明显。

(三)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

中国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较为明显的表现为高收益、中收益和低收益行业,这三类行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年龄和工作年限存在显著差异。高收益行业劳动着的受教育年限和收入高于中低收益行业,而其年龄和工作年限则低于中低收益行业。另外,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的增加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在高中低三类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区别,人力资本投资在高收益行业的收益最大,中收益行业的收益次之,在低收益行业的收益最小。同样,与低收益行业相比,论资排辈和工作经验在高收益和中收益行业当中更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

三、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代际流动的特征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日益凸现,中国城镇居民职业在代际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其流动范围呈现明显的分割特征。中国城镇居民总体上阶梯式缓慢上升流动的可能性较大,而撑杆式地位跃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的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三种职业代际的流动性比较大,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三种职业代际的流动也比较明显;但此两类职业代际的流动性较少。

我们将父子两代人的职业分别进行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汇总,其中经济地位较高的三种职业即国家机关、企事业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劳动力市场,经济地位较低的三种职业即商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和生产运输工人为次要劳动力市场。这两种劳动力市场的代际流动状况如下:

从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内部的代际继承性均大于1,而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代际流动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中国城镇居民父亲从事主要或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其子女从事相同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子女从事不同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父亲从事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其子女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要比父亲从事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其子女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大。这个可能性变大的因素在古代可能是社会行医、科举考试、行兵打仗等,在当代就可能是教育了。

四、教育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下代际流动的关系

(一)促进作用

代际流动一般有先赋性和后致性这两大基本规则。在社会成员社会地位实现过程当中,先赋性规则强调家庭背景等先赋性因素的影响,而后致性规则更强调子女教育等后致性因素的影响。前者往往以传统的农业社会为基础;后者则更多地以市场化和工业化主导的社会为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市场化和工业化社会的转型,因此后致性因素对子女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可能会比先赋性因素的影响更大。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差异主要是由社会成员个体之间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从公平的角度,对于因先赋性因素造成的个体差异认可度较低;相反,对于后致性因素导致的个体社会地位的差异,公众认可度相对较高。这种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的后致性因素主要包括健康、能力和教育状况等。在这些后致性因素当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能力和健康状况,有利于增加个人在实现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优势,进而促进主次要劳动力市场下的代际流动。

(二)无助于促进作用

教育无助于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代际流动并不是否认教育对于代际流动的促进作用,而是教育作为劳动者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主次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子女的作用不尽相同。与主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子女相比,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更有利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子女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在中国城镇,父亲职业这一先赋性因素和子女教育这一后致性因素都会对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产生影响。并且与前者对子女职业的影响相比,后者的影响更大。此外,父亲职业除了直接影响子女职业地位的获得之外,也会通过影响子女教育再影响子女职业地位,但这种间接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总的来说,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代际流动还是具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古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的代际开放性越来越强;还有一些新兴职业的涌现和对劳动者教育水平要求的提高等等,这些条件也越来越有助于教育促进和改善代际流动功能的发挥。

参 考 文 献

[1]刘丽,任保平.中国四元劳动力市场格局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49

篇6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6

一、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

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7%,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2年,老年人口更是占到总人口的14.3%。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这一切猛烈地冲击着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教学的传统理念与模式,倒逼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教育要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加快加大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

二、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危机与改革思考

(1)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难以适应人口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在高职阶段,我国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教育主要还是根据传统的形式进行分类,比如分为老年人生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休闲娱乐服务、老年服务管理等。过于细致的分类减弱了老年服务与管理这门学科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同时,课程设置总体上围绕传统的养老体系来开展。而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此对老年服务有更高的需求。

(2)师资队伍总体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普遍现状是招聘教师主要考虑是否有博士学位、是否毕业于“211” 高校、是否具有高级职称、是否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等。因此就存在教师队伍学历高但经验少的现象。然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多地需要有实际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的学者。没有丰富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就难以和业界快速接轨,难以解决老年服务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会普遍感觉在学校没有学到有用的技能,还得作为学徒从零开始。

(3)学生实践缺乏渠道和氛围。多年来,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教育中实践性的缺乏,不仅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环节,更体现在实践平台的缺乏。国外一些著名大学都已经将老年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而在我国,养老行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多数老年服务与管理还处于养老院阶段。

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局限,我国大学的高职院校大多没有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企业合作,老年服务与管理课程难以走出课堂,只能采用“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的模式,学生实践主要依托校外养老机构,进行粗放式、集中式实习,不能很好地与高校的日常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业界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

三、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

(1)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服务与管理老年人的技术,更需要有综合服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牢固的人文社科基础,并对某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应鼓励学生学习本专业外其他一门学科,这样有助于培养出专业性人才,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养老服务行业。

(2)打破壁垒,用人唯贤。打破学历壁垒,凭实力竞争。建立突出实绩的教师考核机制,把能力和绩效进行量化,让教师比拼“实践能力”,使德才表现突出的教师脱颖而出。打破身份壁垒,不拘身份留人才。探索吸纳优秀人才的有效方式,从而打破高校招聘教师以学历为先的现状,达到真正用人唯贤的目的。

(3)一校一企业,一生一实习。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与当地或国内相关企业或单位联系,校企双方合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进入企业或单位实习。这样一方面解决了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缺少实践的弊端,另一方面解决了我国现在因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服务与管理方向人才紧缺的情况,更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岗位选择,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了解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为了加强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根据市劳动局《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京劳险发〔1998〕69号)文件有关规定,现就2001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息问题做如下规定:

    1.北京市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中2001年1月1日的定期存款利率以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月1日的定期存款利率为准,其标准为月利率1.875‰(年利率2.25%÷12个月)。

    2.北京市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中2001年1月1日的活期存款利率以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月1日的活期存款利率为准,其标准为月利率0.825‰(年利率0.99%÷12个月)。

    3.请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计算机管理人员在北京市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维护模块的保险利率调整中录入如下数值:

           调整日期        项目         利率

篇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将逐渐实现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但是,在并轨的过程中,一些原本隐含在内部的问题逐渐呈现出显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 企业 养老保险 并轨改革

一、我国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问题分析

1.社会公平性问题。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在职时实行的是由企业、本人共同按照一定的标准缴纳的统筹养老保险制度,职工退休后可以按月发放基本的养老金;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养老制度基本还是延续了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养老方式,由国家财政大包大揽,退休后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退休金。很显然,这种不同的养老制度使得我国企事业单位之间职工的退休养老金数额相差甚远,并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增大。很多企业的职工们普遍认为,事业单位的一般的公务员在社会只能够也仅仅是普通的劳动者,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而已,为何就能在退休后拿到比自己多得多的退休养老金呢?这种制度层面的差异带来了社会公众的不满,这并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明显的社会不公平问题的体现。

2.人才流动方面的问题。目前,就我国企事单位的养老制度而言,存在着阻碍人才流动的明显缺陷。例如:事业单位的员工调到企业单位工作,不仅缺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并且还会出现挤占统筹资金资源的问题;对于企业单位的员工调到事业的单位工作,其在原单位缴纳的税统筹部分的养老保险不能随个人的转移而转移。这样的关系就造成企事业单位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出现管理操作、资金来源上的困难,这并不利于人才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

3.增加财政负担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发展期,但是,由于养老制度的差异,再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被动局面。不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养老金基本都是有国家、单位、个人来共同承担的,如果养老金过高那么必将带来筹资的困难,如果养老金继续保持现状,那么将会对我国的整体养老制度带来威胁。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实现与企业单位的并轨,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真正将这两项完全不同性质的养老制度统一起来是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的,而在改革并轨过程中带来的财政压力也是很明显的。

二、实现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有效建议

1.构架多支柱、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借鉴国外成功实践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完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的寿命也在延长,摆在我国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人们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促使养老制度体系的完善。因此,仅靠原来的、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显得捉襟见肘、独木难支了。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我国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考试在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位一体的多支柱型养老体系,以此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收入层次的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需求。因此,为了顺利完成养老保险的并轨改革,我国应建立统一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2.处理好“中人”的待遇问题。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并轨按照职工的退休时间将职工分为老人、中人、新人三种。对于新人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可以;对于单位的老人而言,由于从未缴纳过养老保险,仍可以按照原来的国家财政负担养老金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最难处理的是“中人”的养老待遇问题,这部分人的账户积累额较少,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不高,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好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险问题,一定会给养老保险并轨带来巨大的债务隐患。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人可以通过采取两种方案,一方面,仍沿用旧的制度,另一方面设立过渡性养老金。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都会为并轨改革带来巨大的成本,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面对双轨制逐渐凸显的各种弊端,实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并轨改革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并轨改革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篇9

为了贯彻执行市政府的《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1989年第6号),建立和完善雇工登记管理制度,现将《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实施《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一并贯彻执行。

附: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制度,加强雇工管理,根据市政府的《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劳动局主管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工作,区、县劳动局主管本区、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项目的填写、变更以及核发《用工簿》等日常工作。

第四条  雇主雇工,必须持本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到其经营场所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填写雇主登记表(表样附后),申领《用工簿》。

营业执照注明经济性质为家庭经营或合伙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私营企业中的合伙企业,其家庭经营成员和合伙人分别填写家庭经营成员登记表(表样附后)和合伙人登记表(表样附后)。

受雇职工持《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有关证明,填写受雇职工登记表(表样附后)。

第五条  雇主雇工前,雇佣双方当事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书,雇主按有关规定为受雇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条  根据《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受雇人员办理雇工登记,应当持有相应的求职证明:

(一)本市城镇待业人员持《北京市城镇待业人员求职证》;

(二)本市城镇社会闲散人员、退休人员和农村村民持本人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开据的求职证明;

(三)外省市人员持雇主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开据的求职证明(样式附后)。

第七条  受雇人员办理雇工登记后,其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做如下处理:

(一)本市城镇待业人员的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予以保存,待雇佣关系解除后发还本人;

(二)本市城镇社会闲散人员、退休人员和农村村民的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三)外省市人员的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返还本区、县劳动局注销。

第八条  区、县劳动局负责调剂本区、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受雇职工中,本市与外地劳动力的比重。优先推荐本市城镇待业青年和待业职工受雇,本市劳动力资源不能满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用工需要,可为已在本市公安机关申领在京《暂住证》的外省市人员开据求职证明。对已经受雇,但未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准备到其他企业(户)受雇的外省市人员,区、县劳动局不予开据求职证明。

第九条  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受雇职工需要转户受雇的,要持受雇职工登记卡由原登记机关办理迁出手续,迁入地的登记机关办理迁入手续。办理迁入手续时,受雇职工不再向登记机关出示求职证明。受雇职工持受雇职工登记卡办理迁出、迁入手续的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第十条  雇主申领《用工簿》以后增加或减少受雇职工,雇佣双方当事人持《用工簿》到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一)增加受雇职工,雇主按本规定第五条,受雇职工按本规定第四条、第六条或第九条的有关规定,办理雇工登记手续;

(二)减少受雇职工,雇佣双方当事人到登记机关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受雇职工除需要转户受雇的以外,其受雇职工登记卡由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十一条  《用工簿》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主与受雇职工的劳动关系证明,包括雇主登记卡、受雇职工登记卡以及家庭经营成员登记卡和合伙人登记卡。

《用工簿》登记事项变更时,雇佣双方当事人要及时到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缴销、被收缴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管理机关收缴《用工簿》。

全市每年统一核验《用工簿》(具体时间验簿前通知),雇主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办理验簿手续的,由登记机关收缴《用工簿》。

第十三条  《用工簿》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主保存,不得涂改、转借。如有遗失,要及时向登记机关报失,经核实后可予补发。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凡有较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雇主都要做到亮簿用工。

第十四条  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办理雇工登记手续,按规定向雇主和受雇职工收取如下费用:

(一)区、县劳动局为外省市人员开据求职证明,向求职人员收取求职登记费3元;

(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每办理1人次雇工登记,向雇主收取雇工登记费3元;

(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向雇主收取《用工簿》塑料皮(每副)成本费2元;劳动合同书(每本)成本费1元;《用工簿》登记卡(每张)成本费0.50元。

第十五条  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过去办法有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附表一:雇主登记表

-------------------------------

|姓|      |  性  |      |婚姻|      |文化|          |

|  |      |      |      |    |      |    |          |

|名|      |  别  |      |状况|      |程度|          |

|-|---|---|---|--|------------|

|原|      |户  口|      |出生|                        |

|身|      |      |      |    |        年    月    日  |

|份|      |类  别|      |日期|                        |

|-----------------------------|

|常住户口所在地|                                          |

|-------|---------------------|

|  现在京住址  |                                          |

|-------|---------------------|

|经营场所所在地|                                          |

|-------|---------------------|

|企业(户)名称|                                          |

|-------|---------------------|

|  从事行业    |                |经济性质|              |

|-------|---------------------|

|申请雇工人数  |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

|              |                                          |

|  备      注  |                                          |

|              |                                          |

-------------------------------

     附表二:家庭经营成员登记表

-------------------------------

|姓名|            |性别|        |婚姻状况|            |

|-----------------------------|

|文化程度|            |户口类别|        |原身份|      |

|-----------------------------|

|与雇主亲属关系|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

|常住户口所在地|                                          |

|-------|---------------------|

|  现在京住址  |                                          |

|-------|---------------------|

|经营场所所在地|                                          |

|-------|---------------------|

|企业(户)名称|                                          |

|-----------------------------|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

|-----------------------------|

|              |                                          |

篇10

为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鼓励到社会待业的企业富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就业,结合本市情况,特作如下通知:

一、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富余人员申请个体经营积极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个体经营条件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其办理登记审批手续。

二、各区、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划安排个体经营场地和分配摊群市场的摊位时,依据有关法规进行审批,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给以方便。

三、各区、县劳动局对符合领取待业救济金条件并要求从事个体经营的企业富余人员,可以将应领取的待业救济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四、各区、县劳动局要严格控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雇用外地做工人员数量,为企业富余人员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他们自愿到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就业给予优先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