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拓展训练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开展拓展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军校;警卫技能;拓展训练;意义;优势
一、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时英国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通过强化、富有刺激性的和冒险精神的专门训练,锻炼年轻海员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社会人群和现代社会组织全新的体验式地学习方法和训练模式。它以基本体能活动为指导,以心理挑战、心理训练为重点,以拓展成员心理素质、培养品格、增强意志为宗旨,以完善人格、愉悦身心为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的户外体验式培训方式,通过激发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的培训,实行心理、团队、合作的训练,使成员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得以迅速升华,在体验中真切感受突破平凡,战胜自己的胆量与勇气,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公司、团体以及在校学生的参加,并且深受大家喜爱。
二、拓展训练是警卫技能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警卫技能课教学现状。警卫技能课是军校每一个警卫专业学员必修的主要课程,警卫技能课程经过长期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多年的实践来看,由于受学科中心主义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军的军事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军事技能教学中仍然是身体素质练习与运动技术教授一统天下,主要是以体能训练为主,还没有有意识地延伸到精神的层面,不太注重学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难以顾及到学员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因而,目前警卫技能课教学模式与现代军人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完善和改革迫在眉睫。在军事警卫技能课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正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警卫学员参加拓展训练的意义。拓展训练作为军事院校警卫技能课程的拓展,把原有的警卫技能课程的身体素质训练和军事技能传授等基础能力的内容拓展到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的训练,这样不仅符合现代军事技能课程的改革趋势,而且也丰富了军事院校警卫技能课程的体系,从而从根本上弥补目前军事院校警卫技能课程的弊病。
军事院校警卫系的职能就是培养未来基层部队的警卫指挥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警卫工作的需要,使其具备应急处突能力。军事院校的警卫学员参加拓展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人在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勇气。可以使学员增强自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包容心,明确个体和团体的密切关系,使他们认识群体对自己的作用,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利于参与者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他们通过各种困难挑战自身的极限,能够培养参与者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利于个人潜能的挖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场地优势。素质拓展训练中对场地的外部硬件环境要求较高。目前,地方普通高校现有的体育活动场所仅能满足拓展训练简单项目的场地要求,一些复杂的、难度系数大、对安全保障设置要求较高的项目无法进行。而军事院校却以其独特的教育性质拥有多样化的教学场地,能满足拓展训练绝大多数项目的场地要求。如,军事院校设有障碍课,拥有400米障碍训练场,可以充分利用此场地优势,开展诸如逃生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等素质拓展项目,可以有效地扩展现有的军事技能教学的教材和空间,为军校军事技能课程更好地实现既强身又育人的目标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师资优势。拓展项目的开展是否顺利、能否起到显著的效果,主要是取决于教师方面的软件水平。军事院校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学习气氛,军校体育教员大都毕业于正规的体育院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过系统化地培训,他们普遍综合素质较高,有一定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经过长期地军事体育和军事技能课教学,他们还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更能充分地了解学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军校可以从现有军事体育和军事技能教员队伍中选取一些学习能力强、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观察力强的教员参加更高一级的拓展训练培训,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
(三)组织优势。军事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最大优势就是相关教学部门可以根据拓展训练特点对课程形式、课堂模式、课时数量、上课地点等具体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统筹安排。目前,军校技能课教学中多种组织形式并存,如擒拿格斗与警械课的教学中,既有教员的统一示范讲授,又有学员的分组对抗演练,养成他们团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这为拓展训练的引入打下了基础。在军事技能课教学中引进素质拓展训练,要求教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意义,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场地体验项目,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教学中融会贯通,让学员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学习;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活跃体育课的气氛,还可培养学员团队精神,磨炼意志品德。
四、结束语
军事技能课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是军事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教学实践表明,拓展训练与军事技能课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让学员掌握了专项军事技能,又为学员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优秀品质的形成找到了实际有效的训练手段,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具有切实可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93-02
一、拓展训练由来
拓展训练(Outward-Boun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当时,许多英国舰艇在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后沉没,大批水兵因此丧生,但总有少数人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不是体能最好的年轻人,而是年纪较大的,经验丰富的,求生意志最强的老水手。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时,决定你生存与否的关键因素不是体能,而是心理素质。战后,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士等各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1]。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存在的以我为中心、过于自傲或自卑、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之路。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心志、身体、品格三种基本素质,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活动,使学员从中体验、反思、领悟,并激发、调整、提升人的潜能,使受训者的人格素质得到提升。
二、开展拓展训练的优势
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的一种,与传统培训不同。拓展训练能给个人和集体带来以下好处:(1)增强个人和团队的自信心;(2)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团结;(3)促进沟通与交流,提升人际交往的技巧;(4)锻炼身体的灵活、协调性;(5)培养乐于与人相处共事的态度;(6)它还是一种面向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决策意识、领导意识和对团队内成员的强弱项进行分析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不时看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的不超过30%,听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的不超过50%,而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90%以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1)考试结束后,我们已经记住的学习内容会逐渐忘却,如果不再经常复习,所学知识可能再也“回不来”了;(2)生活中,我们学会的游泳、骑自行车、驾驶汽车等技能,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正是因为这些技能都是我们亲身体验而得到的,其他效果完全不一样,从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效果的不同。
三、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现状
(一)拓展训练由学校的哪个部门实施不统一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安排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大多院校由以下几个部门在负责:(1)体育教学中安排,由体育教师负责培训;(2)管理类院(系)负责管理和培训;(3)基础教学部门负责管理和培训;(4)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与培训。
(二)拓展训练实施模式不统一
高校的拓展训练实施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模式:模仿野外拓展训练公司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硬件要求高,设备多,造价高,维护难度大,安全难以有效控制。许多高校并不愿意出资几十万来建设一个前景好、对学生教育非常有利的赔钱的项目。所以,很少有高校建立起像样的拓展训练基地。第二种模式:委托培训公司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由于培训费用高,大多高校只能对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和学生干部进行训练,学生干部本身在学校内的工作中,得到的综合素质锻炼就多,再进行拓展训练效果肯定非常好,而大多学生并没有从中得到真正的好处。第三种模式:由学院的体育教师或其他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由于大多的参加培训的教师自身的素质没有保障,训练中的主题把握很难保证,所以,训练过程中,项目五花八门,主题乱七八糟。甚至有的会偏离主导思想,起到反面作用。
(三)拓展训练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主要有如下几种:
1.场地无保障。没有专属培训场地,在教学楼里进行拓展训练会影响正常上课的班级;在室外,影响交通或影响室外上课(实习)的班级;拓展训练形同虚设,味同鸡肋,导致晴天坐在操场上,下雨躲在楼道里,热天树荫下,冬天教室中无声写总结。
2.资金无保障。培训教师按一般按普通授课或实验课给课时,一周只有20学时左右,按超课时10元/节进行付费。对培训教师没有任何吸引力。训练一般用品、器材费用没有出处,更不用提先进的训练装备费用了。委托专业培训机构的费用学校更是负担不起。
3.师资无保障。得到正规训练的培训师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参与培训,只好让新进校的年轻教师来进行这项工作。新教师刚从大学毕业,没有教学经验,自己还是个“孩子”,对被培训者的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4.时间无保障。培训教师有别的课要上时不能培训;雨(雪)天无法培训;热天没有条件培训;早上不培训,晚上不培训。剩下的时间,每天只有四节课可得到学时,培训教师也不一定尽全力培训,仅凭教师的良心做这项工作,最终只能乞求所带学生别出现差错就万事大吉了。
5.效果无保障。目前困扰很多拓展培训机构、高校和受训者的主要问题是拓展训练效果转化困难。如果从培训评估层面来看拓展训练的即时效应,可以通过课程结束的反应层面评估来实现。但对学习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评估却是无从做起;无法做到深层次培训后续效应的评估。“拓展训练课堂上激动,回到学习岗位上不动”是各种拓展训练结果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拓展培训效果保持时间短、不能马上产生绩效,所以拓展训练培训结束后,许多师生会认为不过如此,今后也不会再主动继续参与这项活动。
四、高校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对策
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我们要着力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领导重视,层层落实。高校可由分管学生或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亲自挂帅,协同教学、管理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便全面负责指导并开展全校的素质拓展培训。各院(系)可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该工作的开展,形成上下协调、内外沟通、齐抓共管的组织形式,促进拓展训练的开展。
2.合理选择培训项目。摒弃高危险的高空项目、水上项目、野外项目等不适合在高校开展的培训项目,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利用高校的运动场、体育馆、教室、树林、道路等设施,把信任背摔、过电网、成功之门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适合学生训练的花费少、效果好的项目引入高校拓展训练中来。
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拓展训练进入中国高校教学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对于新生事物,培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有关拓展训练的理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得到实践锻炼,遵循其应有的规律,采取进修方式,取得任职资格。同时应建立行业协会,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助[1]。
4.资金投入的保障。学校相关领导首先需要理解拓展训练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使其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应适时引入拓展训练,并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主动引导项目在学校教育中的大力推广。建立必要的拓展训练场地,保证培训教师的相关待遇,以确保该项目在高校的顺利开展[2]。注重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平衡来把握投入的力度。
5.训练时间保证。高校安排拓展训练计划时,需要保证时间的连续性,一般情况下,最好安排连续的培训时间,最短三天,最长不宜超过七天。培训时,应该从早上起床后开始,直到晚上熄灯前结束;让学生既要身体得到锻炼,更主要的是要学生得到心理上的体验。
6.拓展训练的教材化与灵活机动相结合。将拓展训练引人高校既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培训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同时又可以丰富完善中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不能简单地把商业化培训的模式照搬过来,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把培训资料进行“教材化”。对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高校学生培养的特点[3]。但是,“教材化”非常容易变得一成不变而僵化,因此,教材化的同时,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教育的模式和内容的调整和更新问题。培训计划在教材的基础上要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群体的培训需求。
7.制定相应训练效果评价标准,科学衡量培训效果。对于任何一种训练,包括素质拓展训练,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使学生保持长期、持续激情的唯一办法;拓展训练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但是,培训在人的一生中应该是持续不断的一个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培训就能解决所有实际问题。
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拓展训练教学大纲,并设法建立起合理的训练效果评估标准,使拓展训练的成果有据可查;由于社会发展太快,各种新生事物不断产生,拓展训练的内容也要求适应变化的要求,因此,必须结合本学校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拓展项目和组织方式,体现其趣味性和多样性。
五、 结束语
高校引进并坚持做好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走向社会之前就能够对团队合作有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顺利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不仅有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行的。但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燕桐.拓展训练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1).
篇3
1.1 拓展训练的起源
二战期间,许多英国军舰遭到攻击而沉没,令人震惊的是那些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强、决不放弃的中青年人。受此启发,汉思等人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随着后来不断发展,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1.2 青少年排球训练的特点
1.2.1 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其不同的身体素质、基础、个性特征、位置和分工的不同等采用区别对待,此外重点对个别青少年队员的个体差异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练习、训练,促其迅速突出自身特点,从而更好地提高专位技术发展,以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技战术风格。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比赛作风和心理状态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1.2.2 排球专项素质训练与其它项目训练相结合原则
体育运动训练各项目之间具有相当的联系,如田径、举重、体操、游泳、足球、篮球等项目对排球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不仅可以通过这些运动项目来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柔韧、力量、爆发力、弹跳、肺活量,而且可以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使其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
2 拓展训练对排球训练的促进作用
2.1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传统排球训练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低,仅限于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赛场精神,而拓展训练中通过各种不同游戏、越野跑等方法手段对青少年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如信任背摔的游戏不但练习青少年的自我胆量,而且练习青少年信任整个团队和其成员之间的相互信赖;这种自信在排球比赛中极为关键,首先是青少年会较早的养成自我信任的习惯,无论学习新技术,还是技战术配合在比赛中的使用,尤其是最为熟练的技战术在关键比分时的大胆使用。
2.2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
拓展训练中的素质拓展训练打破了排球运动以往单一的专项素质练习,如负重深蹲、800米跑、36米移动、助跑摸高等,而是采用青少年极为感兴趣的游戏性项目进行练习。如挑战极限中的项目就非常合适,攀岩项目不仅对青少年臂力和全身协调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身体素质。虽然以往的排球训练中也会通过游戏等活动来提高青少年对身体素质练习的兴趣,但方法手段的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新生代孩子们的要求,此外通过学习国外一些先进手段,也是提高和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极好的方法。
2.3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创新思维发展
通过鸡蛋飞行器、八仙过海、穿越A4等游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发展给予很大的自我空间去展示、发挥,而且可以穿插排球创新游戏,可以把沙滩排球、软式排球、坐式排球、气排球等的游戏运用到训练中,或者让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自己进行创新和发明,以此鼓励他们更好的对排球运动产生兴趣,从而终生受益。
2.4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原本在排球运动中就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利用现代的训练和教学手段来培养青少年的这种意识和精神,是拓展训练给排球运动训练的思考。不仅仅是拓展训练培养青少年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所有团队的集体活动都可以良好的促进青少年这些素质和意识方面的提高。
2.5 拓展训练促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沟通能力
在拓展训练的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及活动后积极表现自己,通过活动体验自我的能力和位置,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体验沟通的快乐。然而正是这一点使得青少年在二传与攻手的交流沟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首先二传与攻手之间沟通如何更好地配合技战术,从而更轻松地完成简单的技战术配合;其次攻手与攻手之间可以通过交流,相互切磋,来选择出最适合本轮次的进攻战术;最后就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沟通,而更好的选择出适合本队进攻法的整体战术风气。
3 拓展训练的开展与青少年排球训练相结合的思路设想与改革办法
3.1 各种拓展训练可以与排球专项素质练习相互结合
打破以往单一男女队分开训练的模式。如男排训练就是男子青少年运动员在一个极为封闭的训练场馆中进行排球专项训练。但是通过拓展训练就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男女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共同协作才能拓展训练项目,增加趣味性、互动性,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和训练方式。
篇4
关键词:合作;服务;高职;拓展训练
1.问题的提出
拓展训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又称为体验式培训。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己经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接受和认同,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事业单位活动、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有相当数量的院校开展了形形的拓展训练活动。高职学院的学生特点、校企合作以及与社区广泛的联系是开展拓展训练的独特优势。当前,高职拓展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大多还停留在参考或引用普通高校已有的经验,缺少高职自身特点。如何把高职学院的自身特点与拓展训练的项目特点结合,实现高职服务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拓展训练在高职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拓展训练有关的文章,通过中国期刊网近10年体育类学术期刊高校拓展训练的文章进行归类分析,了解高校拓展训练研究的现状、发展动态,并结合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寻求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和开展的最佳途径。
2.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高职拓展训练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高职体育开展拓展训练不足;运用概念、演绎推理、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合作与服务”这一高职拓展训练新思维进行综合论证。
3.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基本现状与不足
我国拓展训练专业培训机构最先在香港注册。1995年左右拓展训练被引进大陆培训领域后,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并蓬勃发展,成为许多国内大企业员工培训的基本课程。1999年,清华大学率先将拓展训练引入到MBA、 EMBA的教学体系中,促进了拓展训练在高校落地。2002年,由于拓展训练独特的魅力和有效的培训效果,引起了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关注,决定在学校公共体育课加入拓展训练课程,在教育部体育卫生司倡导下,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始引进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进入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十余年里,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根据所查阅文献资料表明,有关我国高校的拓展训练研究主要以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课程相结合为主,主要内容涵盖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指导思想、背景及目标、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教学步骤的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及对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实际意义、拓展训练对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绪、提高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与分析。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主要在进入新世纪后,这也影响了拓展训练在高职学院的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有关高校拓展训练的相关研究中,涉及高职的相对很少。高职拓展训练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参考引用普通高校的已有的经验,缺少高职自身特点。
4.高职学院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拓展训练不是简单的体育加娱乐,而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较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高职学院的学生在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个人奋斗目标、意志毅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拓展训练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效平台。通过拓展训练能促进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群体,提高个人的综合竞争力。这对在高考这种智力测试平台选拔的高职学生意义尤其明显;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等。
对学生来说,拓展训练所培养的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促进个人发展必需的能力,也是一种职业能力,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对学生个人就业后可持续发展也将有积极作用;对课程建设来说,拓展训练不仅是一项可以开设的新课程资源,同时也是能提升体育、管理、心理教育等课程更好实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对高职学院来说,拓展训练所倡导和培养的人生态度、进取精神、协作和团队精神无论对学生、教师以及师生关系的融洽都非常有益,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也有积极意义。
5.高职开展拓展训练需要新思维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虽然具有在自信心、意志品质、集体观念等方面的弱点,但同时具备了动手能力强、思想活跃的特点;高职教师最大的特点是有许多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源比较广泛,在课程体系上,高职紧贴岗位的实训课程,促使学院要积极参与企业合作、社区合作。正因为如此,高职拓展训练不能局限于普通高校已有的经验里,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辟新的思路。合作与服务,正是基于高职特点的开展拓展训练的新思维。
5.1合作理念
5.1.1校内合作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育人课程,要想全面发挥其育人功能,体育部门应以合作为思想,密切联系学生工作部门、专业系部开展针对学生的专项拓展训练,这样有利于把拓展训练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进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工作部门与专业系部的参与,有利于扩大师生拓展训练的认知,引导学生关注并自觉参与拓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除了对学生拓展训练,体育部门还应考虑在教师中开展拓展训练。高职教职工大都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压力较大,通过拓展训练,释放情绪,缓解工作压力,调节同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同事间和谐共进。对教师开展拓展训练,体育部门应加强与教师主管部门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如通过人事部门合作,可以对教师继续教育方面进行培训;通过与工会的合作,可以把拓展训练与教师的业余活动联系起来;而通过与各二级单位的处(室、部、系)合作,可以把拓展训练理念全面地在学院各方面体现出来,有利于全员育人理念的实现。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能力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以及职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要素,积极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元素。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三大领域。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二是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三是与专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专业课堂教学,然而,高校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要求。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学习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专业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最终拿到毕业证为目标,学习变成了一种应试的需要。
2、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培养
尽管学生的专业相同,然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更多的是追求学生共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基本完全一致,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尽管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然而与专业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并不多,由于教学资源、师资等客观因素,选修课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3、学生的服从意识强,但创造意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从任课教师到学生都普遍缺少质疑的精神,学生对教学问题缺乏主动的思考,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提高。
4、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学生培养方式上,重教而不重育,课堂上教学和课堂下培育存在一定的差距。重视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却忽略了课堂外对学生的培育和实践,缺少实际的操作训练,致使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学生综合能力较弱。
二、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知识准备。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现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通过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能够营造了良好的学风;通过系统化、高水平学术讲座,专业模拟设计、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的专业实践,学生对企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基本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还能用理论加以解释,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
第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能力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除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成绩外,往往还要考察与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以提升,从而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有效途径
1、根据专业特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
通过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使得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制度化、系统化,使得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有目标、有措施、有计划的开展,避免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通过对照大纲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定相关的师资和培训方式,将学生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职业素质的重视。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仅仅注重对学生“专才”化的培养,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在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将根据专业的特点,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学大纲中。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拓宽训练的途径
第一,专业化的学术讲座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目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高校中的部分专业是依托于新兴行业设立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有知识理念在更新。因此,来自行业的专家进行的学术讲座具有前沿导向作用,能够弥补学生在校内部分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专家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学校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推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做好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工作,通过联合办学、设立订单班等形式,帮助学生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的深入企业,从基层一线做起,践行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
第三,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和各类学术竞赛。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除了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道路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学术竞赛等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专业模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各类比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随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方案设计、解决出现的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等方式,把专业知识与应用结合,丰富第二课堂。
3、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监督、评价体系
为确保训练的效果,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尽管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然而对训练是否按照计划落实,开展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流于形式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使得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成效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标准,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上级抽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保证教学的质量;通过建立抽查、公示制度、将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和成效,比如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和效果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量化。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目标和过程相结合,总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有效的对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参考文献
[1]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石油教育,2010,(4).
[2]廖迎春,贺性鹏.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
[3]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篇6
一、精选阅读主题,矫正学生学习方向
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是教师进行主题选择最重要的借鉴方式,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和主题,通过筛选文中教材内容,选取单元主题。这样才能构建讨论型、思考型、探究型阅读课堂。
在学习《中国结》后,教师总结文章内容:“作者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乡土的思念寄托在一个小小的中国结上,中国结,承载着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今天就让我们开展传统文化聚会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风俗。有的学生说:“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吃饺子,饺子寓意新旧交替,过年吃饺子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了。到了正月十五,不仅要吃汤圆,还要挂起大红灯笼,汤圆预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大红灯笼则预示着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有的学生说:“书法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毛笔的历史,我觉得毛笔也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利用一支小小的毛笔,蘸上墨汁,居然能写出那么有韵味的字迹,真是太神奇了。”还有的学生说:“前段时间我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偶尔接触到了皮影戏,我觉得皮影戏也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体现着先人的智慧,它也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皮影戏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学生七嘴八舌讨论。教师选择与教材相P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赏析阅读片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赏析阅读片段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阅读片段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多元对话。要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析,从而达到生成情感体验、积累阅读经验、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学习《最后一只白鹭鸶》时,教师播放白鹭鸶视频,导入新课:“大家认识视频中的鸟吗?对于它们,你了解多少?”学生纷纷讨论回答。在介绍完白鹭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教师问道:“白鹭鸶为什么想走,又不愿意飞走呢?”学生回答:“那里本来就是白鹭鸶的家,它们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所以不愿意离开。可是人类的开发活动,破坏了白鹭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又迫使白鹭鸶不得不离开,寻找新的栖息地。”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片段赏析。教师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与经济发展总是会出现矛盾,在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到底是保护环境、保护白鹭鸶重要还是开发经济更重要?”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更重要,野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如果它们受到了伤害,我们的资源就会变少,所以要保护好环境和动物们。”有的学生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还是要首先发展经济,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教师顺势找到几篇相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这样极大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阅读训练,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是群文阅读结束后,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能的重要方式。开展阅读训练要透过教师程序化、标准化的引导,每次群文阅读后都进行限时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通过合理化的限时拓展训练,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效能。
篇7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综合性学习模式 教学分析
在初中教学中,音乐属于一门较特殊的学科。一方面,其对技能技巧方面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不属于中考应试科目,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有别于语数外等应试科目,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际成效,成为摆在广大初中音乐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借助综合性学习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习惯采取师徒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进行演唱技巧技法的示范,然后由学生进行机械模仿训练,达到掌握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枯燥乏味的形式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实际投入效果。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与训练的主角,例如在乐理知识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知识资料,课堂上相互补充完善,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述,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再比如,在音乐唱法与技巧训练中,笔者示范之后,不再简单枯燥地组织学生进行重复训练,而是要求学生组成个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巧技法的训练指点与巩固,小组的一个成员进行演唱训练时,其他成员对其进行点评,帮助他纠正技能技巧中不到位的地方,如没有掌握好节奏、音调音准等,则提出正确的改进方法。在这样的训练活动中,学生更多地依靠自己的领悟和相互之间的指点帮助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与训练能力、欲望得到了展示与满足,有助于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音乐。
二、课后拓展中满足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学科是一门拓展性较强的开放学科,在课外具有丰富的资源可供发掘、整合与利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相应的课外拓展活动。如有些学生对声乐比较感兴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声乐兴趣小组,制订可行性的活动计划,教师给予必要的条件支持和技巧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这样的课外活动形式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水平,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除了可利用课外活动空间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旋律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从内心乐于学习音乐、爱上音乐。教师还可以在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听一听,用心聆听音乐旋律,用心感受音乐的奥妙,让音乐在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与震撼,增强音乐教学的渗透力。
三、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综合性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定期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如为迎接学校举办的庆祝活动而开展的节目排练,为迎接音乐类比赛活动而组织的选手强化巩固训练,以及为了丰富学生乐理知识而组织开展的小报编辑活动,等等,这些专题活动是对音乐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拓展,能够对音乐教学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利用好这样的专题活动,并以此为载体进行拓展延伸。例如,为了迎接学校举办的庆祝活动,音乐教师一般都要负责编排一些声乐类节目,为了选出好的选手,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师都要深入学生中进行了解,将音质好、音准高的学生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针对性的节目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和展示水平。在迎接音乐类竞赛活动而组织的各类专门训练中,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教师更全面和高层次的音乐技巧点拨,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具有较大帮助。另外,组织学生编辑出版音乐小报,是学生丰富乐理知识、增强音乐学习参与效果的重要载体,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与编辑工作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巩固乐理知识,又满足参与愿望,增强积极情感,对于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促进意义。
四、特长训练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初中阶段,有一些学生在音乐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嗓音、形体等方面,教师要注意发掘这样的好苗子,如果学生有志于未来从事音乐事业,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学校、家庭共同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让这些学生在量身定做的音乐培养中,专业素质得到发展,增强音乐学习积极情感。另外,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拓宽眼界,将音乐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基础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开展特长训练,让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样的特长训练活动是体现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综合性学习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选拔人才、拓宽成才渠道、发掘学生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模式有效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师徒训练等枯燥模式,更加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并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对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伟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改进[J].今日科苑,2010(08).
[2]葛建雯.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0(08).
[3]白晓红.初中音乐教学中值得教师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篇8
在这次拓展活动中,每个项目都是团队项目,不是单凭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就能很好的完成。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得成功,只有各个团队中的每个队员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本次拓展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之间最关心的都是如何组织、协调及配合好,而不是只要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了,队员对团队的关注已远远超过了其自身!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在最后一个项目是集体翻越“生死线”,不能运用任何工具,所有的人都要手牵手翻过生死线,才算成功。全队13个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目标一致,勇于奉献自己。我被团队体现出来的集体荣誉感和精诚合作的精神所感动。当我看到大家搭起人梯做好支撑,把队友们一个一个托过障碍时,当我听到项目完成后我们发自内心的欢呼时,我为能身处这样的团队而骄傲,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深深影响着我。换一个角度考虑,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众人的支持配合,鼎力相助,也许自己根本无法完成。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众人的臂膀和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团队精神,不仅是我们工作中必须发扬和应用的精神,也是一个单位发展壮大的根本。
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2、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3、在工作中,各单位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4、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这次拓展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这种心理极限上的突破不是随便的生硬的活动项目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和拓展师的职业能力最终真正能够实现个人某些心理障碍的跨越,于此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个人能力的发展潜力。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篇9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一直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初中体育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不断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初中体育课程的着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当中拥有健康的体魄、坚韧的性格。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了一些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拓展训练。
一、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的优点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必然离不开身体素质的发展。从小学到初中的晋升,不仅意味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课程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增大。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根本保障。因此,初中体育是所有初中课程中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门学科。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
1.素质拓展训练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针对极少数的训练项目展开教学,学生对单一枯燥的体育项目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很多学生甚至将体育课当成了打发时间的一门课
程。在体育课程中增加素质拓展训练,开展多元化的训练项目,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长期的体育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能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敢于挑战、不畏困难的品格,对学生的身心都有着极大的良性促进作用。
2.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除了让学生用于挑战极限、提升自我之外,还会有很多团队合作目,要求学生组团共同完成。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团队之间的协调、合作都需要各个学生参与、配合。团队之间的比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最佳作用。
二、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对学生健康发展的确有很多的益处。然而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行性却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比较特殊的体育项目,在正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一些极限挑战的项目,难度系数较大,危险性高。普通的体育教学场地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加上初中生年纪尚小,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增加了素质拓展训练实施的难度系数。
2.缺少社会各界的支持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为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所以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支持。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允许学生在校期间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教育。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全面实施还存在着一定阻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体育课程中的素质拓展训练
1.加强安全防护,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学校要着重对训练场地进行优化,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投
入。例如,在一些极限项目上必要的安全防护绳索不可缺少。需要时可以给学生配备护具,降低素质拓展训练的危险系数。定期对训练器械进行检查、维护、更新,避免因器材的损坏与老化造成的安全事故。每周组织师生进行安全防护学习,针对素质拓展训练中易发生的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增强安全意识。
2.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针对家长所担心的安全问题,可以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之
前,让家长明确每次的具体训练项目,以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对于不允许学生参与学习之外活动的家长,要耐心沟通,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让家长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定期给家长开展一些素质拓展训练的讲座,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所进行的训练项目以及该项目所带来的益处。还可以邀请家长到校与学生一起参与训练,培养亲子感情,让家长对学校放心,对教师放心。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课程对于整个初中教学必不可少。素质拓展训练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增加了新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益处。学校和教师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中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争取将素质拓展训练全面、高效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拓展训练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合资意识与进取精神。目前我国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挑战自我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主要组成形式由水上、野外和场地。水上内容包括:游泳、跳水、扎筏等;野外内容主要包括:远足露营、攀岩登山、定向野外、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训练主要是在专门的训练场上,设置各种训练设施,开展各种团队意识组合课题。
2拓展训练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发展的现状
最近几年,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发展迅猛,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拓展训练所具有的特点,目前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发展遇到了瓶颈,主要原因: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案,课程依赖拓展培训界的资源条件,照搬培训公司的素质拓展项目,没能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改造和创编,没能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学校体育教学规律进行充分融合贯通;对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的本质及理念认识不够,过于夸大了拓展训练培训教育形式,导致拓展训练受制于体育课程的一些固定模式,使其自身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3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3.1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拓展训练主要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向,通过设置具有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验式课程体系,利用各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模式,让大学生经历各种的考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逐步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其理念完全符合当今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显著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3.2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局限较大,主要还是以体能训练为主,远没有有意识地延伸至精神的层面上来,不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拓展训练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学校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不仅突破了我国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式教育格局,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3利于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首先,在个人素质训练中,个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训练项目,在这个紧张且刺激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里素质和应对能力将得到极大地提升,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放弃一些项目,也让学生逐步领悟到生活中的得失观念;其次在团队训练中,学生根据需要组成相应的训练团队,必须通过团队的配合才能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必须相互信任并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如何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推广拓展训练
4.1选择合理的训练内容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必要的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机构、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计、硬件配置和基本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选择合理地拓展训练内容。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应具有针对性,高校学生和已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人有所不同,他们还无法立即适应拓展训练的精神强度要求,所以应分析高校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的部分训练内容提炼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应具有共同性,应要求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各自的体验。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专业性质的不同,无形中形成他们心理素质的差异,所以项目设计中还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环境分析,力求通过拓展训练,达到拓展训练要求的目的。
4.2明确训练的目的
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增强自身的体质,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另外在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在互帮互助中,增强同学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