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宿新市徐公店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泰达一小 二年四班 肖紫芸
话说,宋朝大诗人——杨万里,他是个非常喜欢春游的人。
有一次,天气非常晴朗,杨万里要去春游,他住在新市的徐公店里。
早晨,杨万里出去散步,来到一条小路旁边,稀稀疏疏的篱笆直通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可是,叶子还长得不够密。忽然,杨万里看见一个小男孩快跑着追一只黄蝴蝶,可是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丛中,小男孩再也找不着蝴蝶了。
于是,杨万里见景生情,脱口而出: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碟,
篇2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4分)
(1)爷爷正在睡觉(jué jiào),你不要大声讲话。
(2)最近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发觉(jué jiào)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3)我发(fā fà)现奶奶的头上又增添了几根白发(fā fà)。
2、我会拼,也会写。(16分)
3、我会填。(6分)
zuò ( )下 ( )位 ( )事
fēng ( )雨 蜜( ) 山( )
4、我会认,也会组词。(8分)
5、我会选,也会连。(6分)
(1)下面的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K N Q T X Z B. A C E G L I
C. B D F K H J D. G M Q W U X
(2)选词填空
整洁 清洁 洁白
①姐姐的房间又( )又明亮。
②天鹅长着一身( )的羽毛。
鲜花 鲜艳 新鲜
③这里的空气很( )。
④( )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广场上空。
⑤公园里( )盛开,美丽极了。
(3)读一读,连一连。(6分)
坐 衣服 弯弯的 露珠 窄 热
升 飞机 蒙蒙的 小路 冷 宽
听 广播 晶莹的 春风 保护 破坏
穿 国旗 温暖的 细雨 危险 安全
6.我会照样子把括号中的词语加到前边的句子中去。(8分)
例: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 胖乎乎的大熊猫真可爱。
(1)爸爸学习外语。(在灯下 认真地)
(2)早晨,太阳升起来了。(火红的 从东方)
(3)河水倒映着树。(清清的 绿绿的)
(4)下课了,我们做游戏。(在操场上 高高兴兴地)
二、积累•阅读。(36分)
1、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灯光( )( ) 群山( )( ) 名胜( )( )
( )( )不息 ( )( )秀丽 金碧( )( )
我知道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补充谚语、古诗。(6分)
(1)“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古诗摘自南宋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2)诚心____________________,实意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按课文内容把词语宝宝送回家。(3分)
年迈的大娘 洒下的汗滴 晶莹的露珠
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_________________,踏着路上的荆
棘。瞧,那花瓣上______________就是他________________。
4、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小红伞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着一只篮子,带着一把小红伞出门采蘑菇
(mó ɡu)去了。
小白兔来到果园里,看见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树上的果子,她就用自己的小红伞帮小刺猬把又鲜又嫩的果子钩下来,小刺猬连声道谢。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儿的蘑菇鲜嫩诱(yòu)人,她刚想去采,忽然看见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来,逃跑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小白兔灵机一动,连忙撑(chēnɡ)开小红伞,小红伞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蘑菇。大灰狼没看见小白兔,就走过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躲过了危险。她高兴地采起了蘑菇。这
时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开小红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这篇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1分)
(2)请照例子写词语。(4分)
又鲜又嫩 又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高高兴兴(AABB)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一( )雨伞 一( )篮子
一( )兔子 一( )蘑菇地
(4)小白兔的小红伞用处可大了:它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帮小白兔躲过大灰狼,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读了短文,我觉得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的小白兔。(2分)
篇3
关键词:引进;创说;讲解;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65-01
古诗词本身含义深奥、韵味优美,直接通过语言描述学生难以领悟,加之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本身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因此小学生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效果甚微。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巧妙的引进,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饶有兴味地学习一首古诗,“巧妙的引进”十分重要,引进的方法,要根据各首古诗的不同特点,先入为主,采取各种形式,有的可以故事引进,如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前,可以讲讲张继赴京应试落举,心情郁闷而写下此诗的故事;如《七步诗》我们可以从三国故事引入;教学《官仓鼠》,因老鼠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认识的,便从“老鼠”引入;在教学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可以讲讲“推敲的由来”。学生有了认识的基础,于是导入新课,既容易学,又学得更有趣。
二、以情景的创说,持续兴趣
要延续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必须不断地以直观性的刺激物加以诱导。情景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与古诗内容发生直接的联系,产生共同的情感。情景的创设可以用挂图、投影、录像等方法,加之教师生动的直观的语言描述。譬如我们常常把诗的图画制作成投影片,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投影,染情激趣,再看看图画编一段故事,促智激趣,然后进行古诗教学。还可以抓住节日时段或游玩时机学习古诗,创设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清明节可以学习杜牧的《清明》;在重阳节可以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春节可学习王安石的《元日》;在组织学生踏青赏春时,可在盎然春意中吟出朱熹的《春日》;在秋游观赏满山枫叶时,可诵读杜牧的《山行》。
三、以确切的讲解,提高兴趣
古诗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意境特美,只有对古诗的内含及意境有比较正确的理解,真正的领会,学生才会体会到古诗精美所在,才会喜欢它,才会有阅读,吟诵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讲解,要抓重点,抓关键,有时只要把古诗中个别深奥的字词讲解清楚,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在重点理解“眠”、“闻”基础上,要向学生讲解怎样读。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在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四、以自主的表演,增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但他们有模仿力,想象力,作为兴趣活动课的“古诗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读读、背背、说说、唱唱、演演、画画,变换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增添他们学习的兴趣,持续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有时我们把古诗配上曲,教他们唱唱,有时让学生边吟诵边编排动作,自演自娱,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盎然。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如在教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后,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美术基础,大胆地发挥想象,人人画一幅“儿童追蝶图”。在教《锄禾》时,教师可一边让学生诵古诗,一边配上“一个太阳、一片禾苗、一个老农手拿一把锄头在锄禾”的画面,并适时加上几滴豆大的汗珠,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像插上了翅膀,进而激发其学古诗的兴趣。
篇4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文字魅力 体验情感 积淀底蕴
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凝练,韵律朗朗上口,想象大胆丰富,哲理深刻入微。对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所以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感受其中诗情画意的韵味。
一、“绘一幅彩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画的神韵,真切阐释了诗词与绘画的不解之缘。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词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画家。王维是诗画派的代表,他的诗清新秀丽、色彩明丽如一幅幅风景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千百年来带来的是无限的遐想与美好的意境。
古诗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动手绘画,水彩画、蜡笔画、国画……按学生的意愿作画。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暮春时节村童扑蝶图,诗人伫立窗口,目光透过稀疏的篱墙投向一条又细又长蜿蜒伸向远方的田间小路。路旁的新枝上,细叶闪着嫩绿萦满枝头,丽日当空,微风轻拂,地面上树影斑驳;遍地盛开着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满脸欢畅的孩童,以及那翩翩飞舞的黄蝴蝶,黄花、嫩叶、花瓣、飞蝶、篱笆、斜线、直线、弧线……一幅春意浓浓、自在其中的阳春景象,不同的学生描绘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风韵。
二、“演一出动画”
小学生天动、爱模仿,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讲故事、表演,把诗中描写的形象进行联想、补充、再创造,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且对诗意的理解,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对主导作用的发挥,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袁枚《所见》中勾画的夏日牧归图。诗人起笔先描述了小牧童的动态情景,那高坐牛背、大声歌唱的姿态,显现的是散漫、悠闲、放肆、享乐;随后笔锋一转,抓住小牧童静态的专注,那屏息凝神、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那么令人驻足欣赏。短短一首小诗动静结合,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悠闲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课上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演出空间,“在这样的傍晚,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你是一个牧童,你会唱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随即相互间进入情境,感受做一回乡下牧童的乐趣。
三、“品一种境界”
“诗言志 歌咏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诗歌,我们的精神需要诗意。诗情画意是灵魂深处宁静的追求,是欲说还休的纯净渴望,似有绕梁三日的余韵,让人沉醉不愿梦醒。
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就是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动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得怡然自得,那样得超凡脱俗!陶渊明用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自己的闲适心情,我们在感怀作者那种心境的同时,更多的是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在喧闹的现实中,只要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一些世俗,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
四、“立一点志向”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运用抓题眼,抓重点词,读重点句子,了解特定历史背景环境等方法来感悟诗词所包蕴的精髓。王冕《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篇5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古诗教学 教学方法
古诗的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具有跳跃性。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语言发展与积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特点是具体思维形象,性格活泼好动,可爱又淘气。他们乐于接受有趣、生动、形象、生活化的事物;相反,脱离现实生活,就会过于抽象、理性,而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或空洞无物,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提倡将古诗学习与生活融合。
一、内容选择的生活化,让古诗贴近生活
古诗内容丰富多彩,有写景、有抒情、有情景交融、有说理。格式上有五言、七言。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特点,对其进行筛选,从短到长,由浅入深,先学五言,逐步过渡到七言,先学绝句,再教律诗,先选些描绘具体形象、叙说具体事件的,后选些抒感、表现气氛意境的,让幼儿的学习循序渐进。
首先,我们可多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古诗,幼儿学起来易懂、感兴趣。如骆宾王的《咏鹅》,鹅是小朋友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之一。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红掌、长脖颈,熟悉它高亢的叫声,熟悉它在河中戏水的景态,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自然而然能记住诗句。其次,我们可选择与季节、节日相符的古诗内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许多古诗是诗人赞美季节特有的景物、景色的。许多传统的节日,为了让幼儿在节日中能感受节日的气氛和特有的风土习俗,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情感,从幼儿的实际领悟能力入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春天时孟浩然的《春晓》、夏天时杨万里的《小池》、秋天时杜牧的《山行》、冬季梅花开放时的《梅花》等。
二、教学目标的渗透化,让古诗走进生活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的古诗教学目标。如有的古诗注重道德教育目标,有的古诗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有的古诗重视对幼儿情感的体验。我们在分析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炼,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目标。如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是对草木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揭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暗喻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勇抗争的精神。这首诗的目标可以定位为激励幼儿向草学习,在生活、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坚强的人。
三、教学形式的实效化,让古诗融入生活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习古诗,要做到教为学服务,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依托作品培养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幼儿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熏陶感染。
1.改变体裁,想象体会。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练,可以说字字珠玑。幼儿迫切想要了解诗词意,明白整首古诗的大概意思。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我常把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古诗内容编成一个个易懂的小故事,有感情地讲述,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内容,生活化地学习古诗。如可将孟浩然的《春晓》改编成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着了。春天不冷不热,睡觉最舒服了,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把古诗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个故事。通过了解改编后的故事,再对照原来的古诗品读,幼儿就能突破狭窄的诗意空间,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2.动手画画,其乐无穷。
常言“诗如画”,把古诗的图片出示在幼儿面前,可取得直观的视觉效果,借助画面让幼儿理解诗意,这种方法让幼儿接受起来更容易。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一些比较简单的诗句,可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参与画出来。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幽深的小路),树头花落未成荫(路边树上的花已经凋谢了,树叶还没长大没有树荫可以蔽日)。儿童急走追黄蝶(孩子们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飞进了黄色的菜花中找不到了)。当这一幅画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时,整首古诗的大意就不言而喻了。
3.情景表演,大家喜爱。
情境表演是教师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再通过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这种方法更富有游戏性,很受幼儿欢迎。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可以先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情境,再请两个幼儿一个扮大人,一个扮童子。童子在松下游戏,大人缓步走向童子。教师这时旁白“松下问童子”后,大人问:“喂,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呢?”教师旁白“言师采药去”后,童子答:“我师傅采药去了。”大人说:“你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教师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后,童子答:“我师傅就在这座大山中。山上到处都是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生活化的表演,幼儿形象生动地理解了古诗。
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古诗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语言美、语感美。其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古诗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希望通过改变古诗体裁发挥幼儿无穷的想象力,动手画画让幼儿体验古诗中的学习乐趣,情境表演让古诗教学更具生活化,让幼儿爱上古诗。
篇6
一、凭借插图 启发想象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有趣的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中心。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展现老教授倾听我拉琴的的情景,是对文中的“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著我。”这一段描写的形象再现。教学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从老教授的表情,目光,动作,想象她此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从而很好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阅读个性。在朗读中融入情景
二、精巧朗读 激发想象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的朗读练习,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浮现在学生头脑中,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由于我们的学生于小女孩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截然不同,学生是很难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的。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意境之中,在导入新课后,我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境遇。读完后,许多学生幼稚的脸上似乎笼罩了一层阴云,流露出同情的表情。课文读完后,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又继续指导学生:哪些语句的语调要低沉、缓慢,哪些语句应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哪些语段需要用较强的节奏、鲜明的情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时注意力语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那种凄凉、孤寂、催人泪下的境地,脑中浮现出小女孩那形单影只的形象,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音视 创设情境
音乐、视频具有形象和情感的特征,易为小学生接受。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一点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听点符合课文情节的音乐,不仅能使学生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教学《月光曲》一文第9、10自然段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有感情地朗诵起来——: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学生聆听着,想象着,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极为月光曲优美的旋律和教师动情的朗诵所感染,又为穷兄妹俩酷爱音乐的精神和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所打动。
四、文本延伸 练中生成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物可以是多种的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把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嘎然而止,没有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于是引导学生这样假设:桑拿把孩子抱回家以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那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重,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继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至极时,预付出海打渔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上一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有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美国学者斯?阿瑞提说“想象里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确实如此。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多多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那么,多学生来说,不但可以在每一次语文学习中享受愉悦的精神游历,更是语文素养的提升,创新能力的生成。
五、结合实际 激发兴趣
如果只是一味的解读课本知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实践证明,将课文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成效十分显著。最好是可以通过诗歌或文章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对镜像或故事充满想象,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很好。例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歌中的黄蝶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自由想象,对诗中的意境、人物行为进行想象,并进行模仿以感触诗人的心境。
2.5充分利用地区自然文化及社会热点话题
将地区性自然风景、风景名胜、民间故事等内容充分利用,将名人故事和民间工艺、风俗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体验并感受生活,同时也引导小学生对当地文化、自然等更加关心。
社会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广泛和全面的资源,不仅将学生引领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还拓宽了学习空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现象也有一定认识,教师可以挑选一定话题进行讨论,例如金融危机,虽然学生对金融不了解,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谈一下对危机的理解。
篇7
一、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化方法为能力,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活动情境,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理解、探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多样的阅读方法,以促进自己深入开展阅读。为帮助学生拓展阅读,使课内外信息有机结合,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书籍中寻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2)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查找、阅读整篇作品;课文是删节的,到课外查找、阅读原文。(3)查找、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相关联的其他文章;查找课文作者所写的其他相关作品。(4)作文课前引导学生阅读与这次作文内容相关、形式相近的文章。
如学习课本剧《负荆请罪》前,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材料《将相和》,了解事情的原委。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搜集历史成语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教师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使学生掌握方法;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
二、学校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为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教师应该结合学校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1.主题阅读活动
根据年级的特点,可分层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例如,学校读书月规定阅读内容:一年级“认识动植物”,二年级“漫游童话世界”,三年级“领略名人风采”,四年级“走进科学宫”,五年级“沐浴古诗文的雨露”,六年级“欣赏古典名著”。通过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不同层次的体验与收获。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阅读,我们把课外阅读引入课程体系。在进行主题阅读之前,每个班级都会精心设计阅读推荐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内容。如五年级“沐浴古诗文的雨露”,其阅读范围很广。笔者设计了“玩在四季”一课,选择描写儿童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夜书所见》《稚子弄冰》为导读内容。通过在古诗中寻趣、说趣、演趣等课堂设计,带领孩子领略古诗的精妙,学生从搜集、阅读描写儿童的古诗入手,进行主题阅读。待阅读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再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学生们朝着既定的方向行进,一个月下来收获颇多。
2.班级读书会活动
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会是孩子交流读书成果的舞台。学生的阅读取得一定成效后,教师要为他们阅读成果的展示搭建平台。可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自办小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等活动。例如,结束了一个月的古诗文阅读后,笔者在班上举行了“千年古诗今日诵”活动。从古诗的挑选、吟诵指导到道具的制作、背景音乐的反复推敲……笔者和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活动当天,学生自发邀请了学校里的其他教师。看着孩子们自信地登上讲台,时而激情万丈,时而浅吟低唱,笔者知道“古诗”的甘露已滋润了他们。活动结束,受邀请的教师对他们的赞许与点评,大大鼓舞了学生的信心与勇气。
3.“读书之星”评选表彰
“读书之星”在我们学校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正因为这一级级“星”的评选,各个班级不断涌现“新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读书之星”评选可分为班级和校级两个层次。每个月各班级根据要求组织评选出班级的“读书之星”若干名。在班级“读书之星”当中,再根据条件推荐出一人申报校级“读书之星”。学校会在集体晨会时为不同级别的“读书之星”授以不同的奖章。此外,在校级“读书之星”中还会评选出“星中之星”,制作个人展示牌陈列在校园醒目处进行宣传。
4.亲子共读活动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学生能不能养成读书习惯,会不会读书,家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读书的意义及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宗旨,向家长推荐书目,介绍读书策略,倡导建设书香家庭,组织“亲子共读”活动。如二年级“猜猜我有多爱你”亲子共读活动就取得了很大成效。笔者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呈现“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电子绘本,带领孩子欣赏图画,品读语言。孩子们被绘本这一形式深深吸引。课堂接近尾声,笔者拿出纸质图书,让孩子摸一摸、翻一翻,再共同欣赏同龄孩子与父母一起阅读的情景。孩子们对阅读充满了期待。课末,布置购买绘本与父母一起读的任务。之后的日子,笔者不断收到家长的信息,有感动于孩子第一次表白“妈妈,我爱你!”的,有要求再推荐绘本的,等等。教师通过爱的传导,让家庭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喜悦,让阅读的习惯伴随更多的人。
三、社会实践丰富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大社会是一部“无字书”,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书”“地书”“活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到田野参观农民种田,到工厂访问工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另外,每个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作业,如“走进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家乡的名人”实践活动、“春联”集锦等,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
篇8
一、多加鼓励,让学生敢提问
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我们做老师的就要尊重学生这个主体,要赋予学生参与的权利,质疑的权利,提问的权利,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安全感”、“自由感”。你可以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消除学生的疑虑;可以以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头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亮开嗓子;要以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心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懂,表示自己的异议,叙述心中的疑惑,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精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置于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的氛围中,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兴趣,使学生“激情涌动,欲罢不能”,乐于提问,乐于创新是有积极作用的。
1.创设乐学情境。古人云: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是成功的真正秘诀,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放音乐、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看录像、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提问与创新。
2.创设合作的情境。合作学习的倡导者都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要强有力。”根据不同的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这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给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再现机会,又能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还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合作学习能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让学生不断走向成功。
三、注意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1.注意教学方法
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老师应知道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东西不讲,从而为点燃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 因此,有经验的老师一般都是从学生已知的东西讲起,善于从已知的东西中在学生面前揭示出能够引起他们疑问的那个方面,而疑问的鲜明的情感色彩则会产生一种惊奇感,引起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
2.注意传授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和捕捉问题,去学习、讨论和归纳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⑴在理解基础知识中提问
围绕课题提问。学习《夜晚的实验》,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①夜晚的实验是什么实验?②夜晚的实验是谁做的?③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成功了吗?
围绕词语提问。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学生提出“走”着怎么能追上黄蝶呢?
围绕结构提问。《烟台的海》是按照冬春夏秋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烟台的海的独特景观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这篇文章要把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观放在第一个来介绍呢?而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直接介绍呢?
学生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参与学习的快乐,而且理解了阅读内容,进而迸发了一朵朵创造思维的火花。
⑵在比较中提问
比较是一种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深入分析思考,去浅求深,去粗求精,然后提出问题。
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狐狸和乌鸦住得很近,会怎么样?”在讨论中,学生会说:因为住得近,他们非常了解对方的脾气。这一推测,学生逻辑思维得到了发展。正因为相互非常熟悉,狐狸知道乌鸦爱听好话才再三用奉承话骗乌鸦开口,乌鸦也知道狐狸诡计多端,所以前两次都不作声。这样的认识,学生理解课文就有了较高的起点,也为理解故事的结局奠定了基础。
四、提炼重点问题,让学生会问
每个教师都知道,一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求知欲,教师让学生质疑,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有的问题有价值,有的问题毫无价值。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你们一节课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说明你们认真阅读了课文。但是问题这么多,该这么解决呢?老师真的没有办法,看谁能帮我出主意想点子?”
生:俗话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应该一个个解决。
师:这么多问题—个个解决,时间来得及吗?
生:各组人提出的问题,各组人讨论,然后再集中解决。
师:这个主意不错,分工合作,能提高效率,但还不能算最好的主意。
生: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多,选出几个重点问题讨论。重点问题解决了,次要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师:对。解决问题要抓重点、抓要点,这是好主意,好点子。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65-02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古诗便是这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古诗简短但却意境深远,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因而,古诗词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正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上存在的差别,又使得古诗成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古诗教学要“以读为本”,注重语感的培养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在《训学斋规》中有这样一段话:“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对于古诗的教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点,我本人也深有体会,小时候我背诵过古诗词六七十首,至今大多还能在学生面前背出,并脱口而出,可谓滚瓜烂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古诗感情基调的确定,以及重音与节奏的处理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抑扬顿挫融入感情的朗读,才能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既有利于学生熟记背诵,也有利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古诗的意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从而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朗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之后,还要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二、古诗教学离不开诗词背景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任何一首古诗,都有着及其丰富的写作背景。如诗人的生活经历,古诗的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所涉及的典故、传说,还有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来学习古诗,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才能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写自己的所见,展示的是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然而诗人为什么会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这其中的感情,学生自然很难领悟体会。如果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到柳宗元被贬后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那么理解这首诗便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三、古诗教学要创设情境,理解意境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呢?
1.直观展示法
所谓直观展示法,就是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古诗的意境。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教师在教法上应特别注意直观教学,运用语言、教具直观,启发学生想象。凭借丰富的想象,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例如,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感,营造气氛,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2.想象联想法
古诗往往配有插图,可以通过给插图补充内容的形式,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春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空白”。想象作者的动作:睁开惺松的双眼,伸个懒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想象作者看到、昕到的情景:花瓣飘落,小鸟呜叫,空气清新宜人;想象作者的内心活动:昨夜一场风雨,打落了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啊!又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录象或动画,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四、古诗词教学要保留朦胧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五、教学结束,增加兴趣
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孩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88-01
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课题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迁移的原理来组织教学过程,把思维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重视思维(技能)的训练,突出形象思维的培养,使思维过程做到层次清楚,步骤具体,这样人人都会思维,人人都可创造。
1 交流讨论中激趣存疑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中的疑问说出来,通过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去寻求正确的答案。
1.1 自学存疑,自悟自得。"自学存疑"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尝试实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课文,初步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如教师布置自学提纲: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写出自学后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即"读懂了什么",写出自学后的疑难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即"不懂的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自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获得了初步感知。
1.2 质疑问难,讨论点拨。"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对于学生自学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前、课中应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此后,教师可归纳整理学生的疑难,通过朗读自答、集体讨论、启发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释疑。
1.2.1 朗读自答。对于比较简单易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把握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自读自悟。如《我的心事》中"大林的心事是什么?"《大仓老师》中"大仓老师为什么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俺'字?"等,相信学生通过认真的朗读、归纳,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2.2 集体讨论。针对带有一定共性的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集体讨论。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自学能力也会有差异。通过组织讨论,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思维互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在讨论中还能与其他同学进行争论,如在《我爸爸说》一课的教学中,在指导"啊!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一句的朗读时,孩子们就"啊"的读音,产生了争论,有的认为读"去声"表示"赞叹",有的认为读"阳平"表示"惊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通过朗读实践进行比较。这不仅训练了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思维的逻辑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相互交流中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2.3 启发点拨。启发点拨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质疑后,面对学生的疑问,整理提炼,设计精巧的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螳螂捕蝉》学生在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后,教师提问:螳螂捕蝉的故事与吴王伐荆有什么联系?少孺子为什么不直谏而采用这种方法?你认为他劝谏的方式怎样?教师这一富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对"螳螂捕蝉"的寓意深入领会,同时对少孺子巧妙的劝谏方式深有感触。
看来,在阅读教学中,质疑、解疑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智慧,同时也增进了互学精神,营造出善思、善问的良好氛围。
2 朗读感悟中体验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有效地读书。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有的语文课看起来读得不少,课堂上也热闹,但读的效果不明显。因此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以提高读的质量。"在朗读表达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的训练入手:
2.1 对比读。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对比的方法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中体验人物的情感。
2.2 表情朗读。表情朗读,就是在"情"上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设身处地体会,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要运用朗读的多种技能,使朗读打动人心,让听者受到感染。
2.3 分角色朗读。这种近似于表演性的朗读适合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如《我爸爸说》一文,在朗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好"小男孩"、"海涛叔"等人物的心理、感情、语调等,指导学生准确地朗读,给人以情真意切的感受。
3 发散训练中拓展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训练题,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 句子的练习。"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