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群众路线;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 思想政治工作简介及其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新时期,随着时展,受到西方各种不良思潮不断的涌入,一些党员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价值观扭曲、人生观狭隘、信仰模糊等问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总是“高高在上”,将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凌驾在人民群众工作之上的事情。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之间从来都是休戚相关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使党群关系更紧密,使党的各项工作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经济发展[1]。实际上,曾反复强调,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同时,各级党员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因此,在新时期,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更好的符合群众路线的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的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导向,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立足点、着力点和方式方法,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2 群众路线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分析
2.1 把充分依靠和相信群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
唐代魏征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与领导阶层的关系。当然,如今的社会已经与过去不同,现在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但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件事上,其实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民群众是全社会的根基,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的群众工作都是一个小群体制定的,然后由另外一个小群体去说教,让人民群众接受,那么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脱离人民群众的,也不会让人民群众满意[2]。其实,群众需要的也是我们需要的,只有充分的将群众所思所想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中来,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各项工作的制定中来,充分让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为群众所接纳,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我党的群众路线。当然,这就需要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更多的深入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仅愿意参与,而且愿意落实,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看成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 把以情感人和尊重群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思路
古人曾经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任何工作开展的要想深刻,就必须要达到倾注真情。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也不例外,而且,思想政治工作这种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更是要倾注感情。而实际上,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总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上级对下级的说教,没有真正考虑群众的感受,那么效果显然不会理想[3]。因此,在新时期,要想真正沿着群众路线走下去,将思想工作做好,就必须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用心熟悉基本情况,留心观察细微变化,潜心探索内在规律,真正把握思想脉搏,坚持不懈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具体来说,群众路线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从感情上与群众靠近,从心理上与群众接触,用心去体贴和帮助群众,将心比心地想着对方,开诚布公地引导对方,真正从感情上唤起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感觉思想政治工作者与自己是“一家人”,是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他们才愿意说真话,讲真事,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到人民群众中间去。
2.3 把以人为本和贴近实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密切尊重,端正人民群众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推进生产生活发展的重要工作。但实际上,在现阶段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实际中,并没有充分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或者说联系的不够紧密。比如,很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盲目的讲排场、重形式,要么就是传达一下上级指令,开大会做一下思想动员,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有的放矢的结合了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结合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都不再考虑范围之内。党和群众从来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紧密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是党在群众路线开展中的一贯导向。群众路线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中楼阁,不是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其必须联系实际,落到实处,为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服务[4]。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表象上是解决思想问题,但深层次问题依然是要通过解决思想问题,贴近实际,推进各单位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还需要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的各种方针、政策,并结合实际情况群众凝聚力的提升,推进思想工作、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协调发展。
2.4 把为民谋利和为民造福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宗旨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党各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很多人也都知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究竟思想政治工作要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开展的目的为了什么,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认识。实际上,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社会要不断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尤为凸显的一点就是,群众内部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现实情况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在群众路线指引下,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坚持,而且要贯穿始终的,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把为民谋利和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宗旨。具体来说,凡是不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凡是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利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就要坚决抵制,决不能办。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一个根本尺度。只有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群众路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总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真理尽人皆知。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时刻刻的以群众路线为指引,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不断的调整工作思路,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能贴近实际,更能与党的群众路线相吻合,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赵申祥. 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08(12).
[2]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做好新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EB/OL].
篇2
关键词:民事再审;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23-02
一、民事再审程序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
(一)立法现状
无论是91年民诉法或是修订后的07年民诉法有关再审制度设计,都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力求有错必纠的理想主义的目的和方针,导致立法观念偏执和制度设计不合理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1、职权主义浓烈。(1)发动再审的主体多,以职权主义为主,除当事人外,法院和检察院均可提起再审;(2)检察院作为民事再审案件的启动者,有违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原则的初衷,破坏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2、制度设计不合理。(1)法条规定笼统,过于原则。表现在提起再审的条件和再审运用程序上,再审程序适用于一、二审程序,未考虑再审的特点;(2)再审理由规定是似而非,何谓新证据,何谓法律适用错误,可作多重解释和理解,徒增提起再审程序的随意性;(3)无再审次数的限制。当事人长期陷于诉讼,权利义务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增加诉讼当事人的诉累。
(二)司法现状
自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虽然细划了再审事由,但民事再审案件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这有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事纠纷凸显的大趋势,但也与法律制度的设计有直接关系:
1、再审管辖上提一级,省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再审申诉案件成数倍增长,再审任务繁重,涉法上访形势严重,再审立案难,申诉难情形并没有得到缓解。
2、上级法院鉴于再审案件的压力,不少再审案件以指令再审或撤销发回重审方式结案,下级法院承受着裁判被颠覆的危险。属于法官特有的自由心证信念和法律框架内的自由裁量权受到质疑,责难、压力倍增。
3、涉诉群众不满意,党委、人大、政府及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不理解、不满意。
4、再审案件的处理没有终了之时,再审裁判又被申诉,再审翻烧饼,冲击司法审判公信力。
(三)产生现状的原因
1、立法指导思想的偏执。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有关再审的法律规定,是在“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再审指导思想下制订的,实事求是其实是倡导一种作风和想要达到的理想状况,是政治追求和治党治国方略,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发展和加速,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作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的现实和观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挑战和司法实践的质疑,但司法实践中却追求这一结果,过分追求这一理想效果,就处理不好民事诉讼中,公正与效率,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纠正错误裁判和维护既判力,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关系。
2、职权主义色彩浓烈。现行民诉法再审的提起主体除当事人外,还有上级法院、人民检察院,目前除监督主体多之外,监督的方式方法范围进一步扩大,如调解的再审,检察机关的抗诉外,还可以以检察建议的方式提出,如果说内部监督制约有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外,检察机关的监督,现有立法上看,有公权力无限扩大之嫌。
3、制度设计理想化。法律条文笼通原则,想无所不包意欲穷尽,而事与愿违,现行提起再审的理由规定均可因人而异作出不同解释,导致再审理由无限扩大,图增当事人无限越级申诉的决心和信心。
4、传统的文化习俗,缺乏现代法制思想的教化。民事审判中,再审、申诉、上访现象的凸显,流行传承于中华民族普遍百姓血脉中的“青天”情节,“告御状”情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另一方面,当政者动辙以亲民爱民姿态出现,缺失法律和规则的教育约束,无度满足不当诉求当事人,使量居高不下,潮汹勇澎湃,几成洪流之势。
二、改革和完善再审程序制度的比较考察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再审程序
大陆法系民事再审程序的共同特征:1、民事再审程序以当事人的诉权为基础,提起再审的主体一般都以当事人为主,未见法院或检察院主动发动再审的规定;2、对再审诉求的审查和审理制度法律均规定的较为科学详细;3、提起再审的事由规定了有限的程序性,瑕疵事由和实体性瑕疵事由,以程序为主,操作简单明了;4、对提起再审均规定了明确期限,且为不变期限;5、都规定了法院对于再审申请合法性的审查,并由法院决定对该案是否进行再审。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具有瑕疵的终局判决的救济
英美法系国家不存在大陆法系所称的再审制度,但在其诉讼程序之外具有重大瑕疵的终局判决设计了一些补救制度。
英美法系各国虽然对终局裁判瑕疵的救济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1、对于启动救济程序都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加以限制;2、救济程序的启动一般以法律方面原因为主,因事实方面的原因而启动该程序的较少;3、提起救济程序的主体一般是当事人,没有当事人申请,法院不得主动对已决案件进行撤销或提起再审。
三、域外民事再审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一)民事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救济程序,非每一民事案件都经此程序。
(二)民事再审程序应贯彻当事人主义,赋予当事人申诉权,并适当限制以职权提起再审。
(三)提起再审的理由必须法定化,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四)民事再审应尽量着重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公正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五)民事再审程序与一、二审程序休戚相关,必须改革完善一、二审民事审判程序。
(六)民事再审程序应明确规定管辖法院、再审申请期限、再审次数。
四、民事诉讼法再审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理论重建及重点
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深化发挥着卓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我国法律体系中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象和矛盾也开始凸现,如本文所述,民事再审制度须改革和重建。我们认为,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国情的差异而拒绝法律的移植是不合时宜的,片面强调外来法律制度的优越而抛弃本土资源也是危险的。应当二者兼顾,着眼于法律制度本身特性与中国法制实际,探索既符合法律规范本身特质,又与中国实际相融和的路径。
(一)关于民事再审的立法和司法指导思想和方针
1、旗帜鲜明地坚持实事求是指导方针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党的思想建设影响深远,运用于名项工作领域,包括立法和司法工作实践。根本否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目前是不现实的,也会使司法脱离党的领导的假想变成现实,使司法的独立价值荡然无存,并招致更多的病诟。理由有二,一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其理论基础。二是得不到上层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2、实事求是在法律制度中的特有内涵
我们认为应赋予实事求是在法律制度有的内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反映在法制领域,就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实际出发。反映在法制领域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新的内涵就是从客观证据实际出发,以法律事实为依据。
3、是有错必纠应纠正为依法纠错
首先错与对是一个判定问题,很难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有错必纠导致既判力软化,严重冲击司法权威及公信力。
依法纠错应当是理性的选择。一是公正是法律诸多价值之素中最核心的利益,权利受损得不到救济是法律的不人道和最大缺撼。二是依照法律的规定纠正错误的裁判,保证裁判是在有序的规则内得到补救,排除了司法被任意篡改,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依法纠错。坚持了实事求是法制思想的贯彻落实,确保了法律权威和公信力,避免滥诉乱访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丛生和犯滥。
(二)民事再审理论原则的重建。
民事再审理论原则的重建必须在实事求是,依法纠错法制思想指导下建立,必须从已发生变化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实际出发,借鉴并选择移植外国先进的民事再审理念和原则。
1、有限的当事人主义原则
民事一、二审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当事人的申诉权、申请再审权、也应条文化、固定化为诉讼权利。一是有权利来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申诉权利,在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应进一步明确为申请再审的诉权。二是有现实需要。涉诉上访问题已成社会问题,用法律的方法规范处理社会问题,是法律的职能所系。有限的当事人主义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公权力界入再审的可能,比如生效裁判损害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是必要的。二是将申诉权条文化为提起再审的诉权,并非每一案件当事人提起再审都能进入再审程序。只有符合提起再审的法定事由,才能进入再审程序。
2、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原则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都是民事诉讼追求的基本价值取向,违背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都是引起民事再审事由,在实体公正方面,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而提出新证据,足以原判的,应当认为是实体方面提起再审的主要原因。在程序方面,违背程序公正之基本原则是提起再审的硬性理由。
3、效率与程序安全的原则
公正与效率符合法制基本价值要求。就民事再审制度而言,效率的原则主要体现于申请再审的时间不宜过长,申请的次数不宜过多,再审审理制度应有明确的规定等。
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动作应依法定的时间先后和空间结构展开并作出终局决定,从而使诉讼保持有条不紊的稳定状态。程序安定性的理论,在民事诉讼特别是再审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承认裁判的既判力,既判力是程序安全的主要保证,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因此,不得以职权启动再审,再审的理由法定化,明确化,再审的次数应得到限制。再审应是终局的终局裁判应是程序安定论的公正的应有之义。
(三)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修改的重点
1、提起再审的主体
(1)当事人。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的主体,一、二审诉讼裁判结果与其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当事人是提起再审的主体,是民事再审的启动者。
(2)第三人。第三人是指与原审判决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或对原审判决涉及的诉讼标的物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他在原审判决中既不是当事人,也未经进行诉讼。当某一生效判决使第三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第三人拥有请求撤销或者改变裁判结果的一种非常救济手段——提起再审的权力。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一般情况下,法官居中裁判,无需检察机关公权力界入,法院也无必要依职权提起再审。但如果裁决涉及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时,对原审判决进行重新修正或裁判也是必须的。因此,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是有充分理由的,也是可行的。
2、提起再审的理由
再审的理由是民事再审能否启动的核心和关键,现行民事诉讼法虽规定了多达13种理由,但亦有可商榷之处。我们认为,提起再审的主要理由可包括裁判之事实基础不存在或被颠覆,程序违法,裁判结果与先裁判结果矛盾。
除上述三个再审理由外,现民诉法规定可能引起再审的其它事由不明确,可能引起异议,均应取消。如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或者原判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情形。
3、再审案件的管辖
现行民诉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现行民诉法的规定,使大量的申请再审案件的再审上浮一级,主要集中在省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我们认为,根据当事人的个人身份不同而划分再审管辖,有程序上的不妥,无理论和实践根据,有唯身份的嫌疑。我们建议:凡申请再审的案件管辖,均应由作出生效裁判文书的法院管辖。
4、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现行民诉法规定,民事案件的再审,原是一审生效的按一审程序,原为二审终审的,按照二审程序审理,原为一审的作出的新裁判,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申请再审案件有其独有的特点,应依其特点给予充分关注。如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又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的,且二者的申请均获得支持,再审适用什么程序,再审进入程序后,被申请人如果是原审原告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能否按一审程序撤诉处理,如果不按撤诉处理,再审怎么处理。
篇3
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路线在不断继承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丰富和发展。在新时期更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精髓,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和贯彻,本人结合思想和工作实践,对照各个方面的剖析要求,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本人主要反思发展和改革的观念牢不牢、行动自觉不自觉。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从全球看,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发展和改革问题,从我国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丰硕,从个人看,工作、生活都在改革的热潮中健康成长。改革和发展是世界各国的职责,人民的心声,社会发展的必然。不改革无活力,不发展则面临灭亡。改革和发展将永远并行而存。
二、工作方面:本人从抓工作干事业的责任心强不强,精神状态好不好,是否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角度剖析。我认为,“责任心”是抓工作,干事业,过日子的立身之本,一个人若无责任心,将一事无成,甚至难以立足于世。因此每个人从对自己、对家庭、对同志、对领导、对工作、对事业都在不同程度表现出自己的责任心。有的人“责任心”强一点,有的弱一些,有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一个人的“责任心”部分是与生俱来,部分则受后天环境影响的。我认为本人的工作“责任心”生来较强,强到为干好工作,为对事业负责已给自己造成痛苦和损失。相反由于自己被工作“责任心”所伤,不被理解,反遭损失环境,经常处于“责任心”的挣扎之中。
三、能力素质方面:主要从个人能力素质与所担负的工作要求能不能适应,存在哪些差距看,一个人的素质是知识、能力、品德修养、责任心等综合水平的体现。在此,仅就能力素质与工作要求相比找差异,一个人的能力是内在的,也可说是外界的,即当外界环境条件具备时,“能力”完全表现为内在的,但作为社会人内在的能力若无外部条件的支撑是无法完全体现的,即能力是内因,是工作变化的根据,环境条件是外因。因此,客观现实中,有的人工作干得很有成效,有内在能力较强的原因,更有外界配合条件。有的人常说“力不从心”,即有能力无法干好工作。因此社会要求每个人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总之,本人虽不断解放思想,但思想解放还不够,还经常有许多的顾虑和束缚。仍需条件的改善和内在的努力。
篇4
(一)“五四三二”发展战略是科学、民主决策的成果。川庆公司是今年2月组建的新公司。在组建的同时,研究确定发展战略的问题就提上了公司的议事日程。5个多月来,尽管受到地震的影响,但制定发展战略的工作从未停止。
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公司各单位的情况,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了广泛调研。胥总6次到长庆调研,深入了解掌握长庆地区各单位的情况。为了把握内外部市场,胥总还到塔里木油田、土库曼、西部钻探公司调研、交流。为了保证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领总部机关各部门,开展相关专业的调研活动。到目前为止,共开展调研活动85次,提出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有38篇,一共21万多字。为了争取政策支持,公司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多次到集团公司汇报工作。其间,集团公司蒋洁敏总经理,廖永远、王宜林副总经理和王国樑总会计师都曾来公司视察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为制定战略指明了方向。
在全面把握内外部情况的基础上,7月24、25日,召开了党委中心学习组(扩大)会议,集中精力专题研究发展战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助理、副总师、机关处室长围绕“五四三二”发展战略,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报告形成过程中,领导班子又集中研究,征求机关部门的意见,几易其稿,反复推敲,最终形成工作报告。
从战略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五四三二”发展战略是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建立在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的民主决策;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决策程序基础上的制度化决策。“五四三二”发展战略是公司的正确决策,是上下结合的重要成果,是公司广大干部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五四三二”发展战略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成果。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五四三二”发展战略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集团公司对专业化公司的基本定位,全面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集中体现出三个特点。
篇5
这股浩然正气就是《贵阳文史》的办刊宗旨,坚持了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本质是一致的。你要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你要实事求是,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否则思想就难以解放。要达到这个目的,有时还需要具备交诤友、说实话、讲真言的勇气。当然,从国情着眼,从刊物的社会责任担当着手,这里面还有个度的问题。可喜可贺、可圈可点的是,《贵阳文史》在度的把握上是别具一格、高人一着的,辩证法、唯物史观、多元思维被编者运用得极为娴熟、自然、自如。比如“以史为鉴”,说来无人反对,做起来却不尽然。有些好心但思想片面的人也说“以史为鉴”,却主张只借鉴历史的成功经验,而轻视历史的失败教训,甚至反对人们去谈论过去那些痛苦的但是不应忘怀的失误。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贵阳文史》坚持以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标尺,去衡量、去对照,去取舍、去定夺。于是,我们在《贵阳文史》中看到了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既披露历史错误给革命和建设造成的这样那样的损失,更促使人们跳出刻骨铭心的深创巨痛,去独立思考,去吸取教训,去探寻新路,进入更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境界。可以说,此类荡气回肠的杰作,期期都有。它启迪人们:只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脑子里多一点辩证法,科学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立体地观照问题,即使是负面的、消极的东西,只要细细剖析,精心提炼,也可以从中引申出积极的正能量来,收到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人民,服务改革创新之效。
《贵阳文史》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意多角度、多侧面与时展大势同频共振,且重点植根于贵州这片热土,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争鸣中,《贵阳文史》对“真实是历史的生命”满怀敬畏,所刊文章注重用事实说话,大作家、小作者概莫能外,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了较好体现。这一点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它体现了编者的崇高追求与价值取向,由此生发出一种魅力十足、活力四射的人文精神。用句时髦的话说,即在自觉、主动地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着力彰显了人的精气神和人性的个性与张力。
《贵阳文史》还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扩展内容;二是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感染力兼容,不少篇目都是精益求精、精耕细作、精雕细刻的成果。
拙文开始,曾把《贵阳文史》比作一个人格、品质、气质上乘的人。末了想寄语拟人化的《贵阳文史》:运用自己独有的定位和成熟的哲学思考,成为一个更加“顶天立地”的人(顶天,即热烈地秉承和传扬党和政府的主张;立地,即紧紧地贴着读者的心),这样,方可将先进文化的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物化为力,一流品格、一流优美的艺术品,才能源源不断地流淌。
篇6
一要善于在转变观念中创业创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要转变惟书惟上的思维定势,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把思想观念建立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视野。要摆脱经验习惯的束缚禁锢,树立勇于改革、大胆实践的观念。要正确看待经验和习惯,不能一味地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做灵丹妙药,自缚手脚,要勇于跳出经验的束缚,树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思想,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观念分析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新经验。
二要善于在学习借鉴中创业创新。工作中往往遇到一些情况,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很难解决,而用别人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马上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引申,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也要大胆引进和借鉴他人的智慧,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追求工作成效的卓越,在借鉴中创业创新。
三要善于在继承传统中创业创新。我们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创业创新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创新。创新不是对过去的简单抛弃,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传统经验和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充实新内容、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传统的东西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真正的发扬光大。只有不断充实完善传统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适应客观现实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立足点。如果一味的赶时髦,套用新名词、新概念,搞一些貌似“创新”,但并无实际内容、脱离现实的举动,是达不到创新目标的。
篇7
一要善于在转变观念中创业创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要转变惟书惟上的思维定势,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把思想观念建立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视野。要摆脱经验习惯的束缚禁锢,树立勇于改革、大胆实践的观念。要正确看待经验和习惯,不能一味地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做灵丹妙药,自缚手脚,要勇于跳出经验的束缚,树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思想,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观念分析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新经验。
二要善于在学习借鉴中创业创新。工作中往往遇到一些情况,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很难解决,而用别人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马上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引申,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也要大胆引进和借鉴他人的智慧,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追求工作成效的卓越,在借鉴中创业创新。
三要善于在继承传统中创业创新。我们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创业创新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创新。创新不是对过去的简单抛弃,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传统经验和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充实新内容、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传统的东西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真正的发扬光大。只有不断充实完善传统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适应客观现实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立足点。如果一味的赶时髦,套用新名词、新概念,搞一些貌似“创新”,但并无实际内容、脱离现实的举动,是达不到创新目标的。
篇8
第一、在领导和部门之间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帮助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抓好每项工作,做到百忙之中而不乱。并从过去偏重办文办事,转变到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
第二、有充分的政策依据和事实依据。秘书人员办文办事,绝大部分都是针对现实状况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指导某项工作。因此,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和传统作风,是秘书部门一切工作的准则,也是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如果有些领导交办的事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秘书人员应有勇气提出意见,请领导重新考虑,以保证正确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把工作做好。
第三、雷厉风行。这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准确,二是时限。其中任何一个失误,都会使事情办不成或办不好,时限就是尽可能缩短周期,减少中间环节。
第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的学习、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篇9
自县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通过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关会议、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大家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思想深处体会到开展这个活动的必要性和实践性。“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就计划生育工作而言,更应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因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我县富民强县目标的实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各级各部门就因为在工作中注重诚信,控制了人口数量,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计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压力。**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曾经讲过“当前我省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并没有各地报表数据反映的那么高;也没有年度考核数据评估的那么好。弄虚作假已成为制约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内容上看,有财政投入、落实节育措施、社会抚养费征收、性别比等做假;从地域上看,有就地作假、跨区域作假;从主体上看,有部分作假、专干作假、相关领导作假;从方法上看,有报表作假、案卷作假、汇报作假等等,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由此可见,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好,就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其它问题和矛盾则无法解决。“坚持科学发展,打造诚信计生”,是当前人口计生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打造“诚信计生”,关键是要在“实”字上做文章。
一、认识要求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当前一些地方人口计生工作弄虚作假、数据不实,不仅严重影响到上级部门准确掌握实情,不利于地方综合决策,还严重影响了党风政风。大多数统计水份的发生,并非业务水平低和技术手段落后所致;而是有关责任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所致,没有求实的态度、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政绩观扭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诚信问题,首先必须端正思想认识,自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推动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开展。只有在认识上有了求实的态度,打造诚信计生才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如果不具备认识上求实的思想基础,打造诚信计生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基础要夯实
一个地方工作水平不高、工作基础不过硬,是难于打造出诚信的。特别是人口计生工作面对严格评估排位,实行“一票否决”,那就更难。一些地方工作未做实做好,又怕检查不过关,不得不弄虚作假,做假结扎、假手术、假鉴定,出具假证明,瞒报政策外出生人口,导致人口统计数字严重失实。因此,打造诚信计生,必须以做实做好工作为前提。要以遏制违法生育、服务育龄群众、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为重点,抓好经常性工作。一是要千方百计遏制违法生育。切实提高育龄妇女孕检到位率,把住违法生育的源头;突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管住违法生育的盲区;重点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力度,堵住违法生育形成的漏洞;着力夯实村级计生工作基础,构建预防违法生育的平台。二是要想方设法服务育龄群众。积极组织对育龄群众的宜传教育活动,抓好服务起点;加大技术服务站所的基础性投入,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各种便民服务活动,方便服务对象。三是要逐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以政府为主导,认真执行和兑现法定奖励扶助优惠政策;以社会作补充,共同推动利益导向机制的健全;奖励惩罚结合,营造良性互动的利益导向社会环境。要把主要工作精力用在遏制违法生育上,把心思放在更好地服务于育龄群众上,把功夫下在利益导向政策落实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落实,真心实意为育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力争每一项工作取得实效,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
三、数据要报实
实事求是上报情况是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作出科学决策的前提,绝不能在上报数据时弄虚作假,绝不能在汇报工作时虚报浮夸。工作基础好的地方要报实情况,工作基础差的也要报实情况。一是要打消顾虑,有报实情况的勇气。特别是工作基础非常差的地方要有敢于自我否定、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敢于一切从头再来的决心和信心,真实地亮出自己的家底,拿出工作方案和措施办法,誓把人口计生工作打一个彻底的翻身仗。二是要艰苦深入,有报实情况的行动。人口计生工作如果仅仅浮在面上,就掌握不了真实情况,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沉下身心,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人村组农户,以艰苦深入的作风去抓情况报实,以情况报实推动工作落实,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强化奖惩,有报实情况的机制。在对情况报实奖励的同时,对弄虚作假已经骗取荣誉的,要坚决予以取消,并对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实行追踪否决。促使基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绝不能因为完不成指标任务或工作难度大就搞虚假数字,作虚假汇报,真正做到道实情、说实话、报实数。
四、检查要扎实
督促检查是确保基层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基层“诚信计生”的建立,上级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地对一个地方人口计生工作的真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要通过检查,把一个地方的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真实地反映出来。一是要扩大检查面。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抽样调查时要增加检查样本点,县乡检查要村村必到,使人口计生统计水份无机可逃,防止基层以假乱真,侥幸过关。二是要加大检查频率。要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直接进村人户的方式,常年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工作检查,防止基层干扰。对干扰检查的,要从重从严加大处罚力度,使基层不敢干扰,确保检查能够了解真实情况。三是提高检查质量。检查组每查—个地方就要把问题查实查清楚。要将检查质量作为考核调查员的重要依据,实行调查人员签字负责制,凡存在问题但调查人员没有如实调查出来的,要严格追究调查人员的责任。只有把检查做扎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在人口计生统计方面弄虚作假成本低、风险小、效益高、好处大的问题,使相关责任人员不敢弄虚作假,不能弄虚作假,不愿弄虚作假。
篇10
一名优秀的文秘工作人员要掌握以下原则:
1、要有充分的政策依据和事实依据。秘书人员办文办事,绝大部分都是针对现实状况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指导某项工作。因此,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和传统作风,是秘书部门一切工作的准则,也是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如果有些领导交办的事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秘书人员应有勇气提出意见,请领导重新考虑,以保证正确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把工作做好。
2、要有准确性。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是指正确体现政策,正确表达领导意图,正确地办文办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达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领导工作的准备性。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简要地说,就是:办文要准,办事要稳,情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比如说办理公文,就要保证文件的质量,用词要准确,材料要真实,抄写要认真,校对要仔细,力求每一个环节都不发生差错。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要雷厉风行。这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准确,二是时限。其中任何一个失误,都会使事情办不成或办不好。时限就是尽可能缩短周期,减少中间环节。秘书人员办文办事必须具有很强的时效意识,要迅速行动,不可拖拖拉拉,要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理顺关系,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和创造性。要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行文和礼节,消除“文山会海”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要利用电脑等现代技术改变工作手段,实行办公自动化,例如用电脑传递信息、检索资料、编辑文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