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培训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站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你而生”是在2008年的CET3、4、6级的创新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原项目的基础之上,新增了网上资源库和学区英语辅导,经历了前期的准备和中期的发展,项目的各个方面均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目前,该项目只在温州大学校内推广,我们希望待其发展成熟,将之推广至其他高校,形成高校圈,实现资源共享的广泛性,让更多人受益。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和不断努力。同时,作为一个创业创新项目,“英你而生”项目本身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它提供的英语教学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大脑活动能力,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独立性思维和捕捉灵感的能力;二是创新实践的能力,即人在创新活动中完成创新任务的具体工作能力。大学生创业必须有着投身创业的理想和志向,否则,往往会被创业中的困难、挫折所吓倒。在项目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在确立目的、制定计划、选择方法、执行决定和开始行动的整个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实现了意志目的,锻炼了意志品质,创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CET3、4、6级创新培训
2.1创业起源英你而生创业创新项目源自于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个志愿服务活动------CET3、4、6级的创新培训。作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一支专业化队伍的常规活动,CET3、4、6级创新培训自2008年创建之初,本着结合外语学院学生专业特色为本校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服务的目的,面向全校各个学院,受益面十分广泛。项目自开展以来得到学院领导、老师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随着项目的开展,活动的知名度日益提升,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在2011-2012学年,获得了“校优秀专业化服务队”的荣誉称号。CET3、4、6级培训的志愿者们均是外国语学院成绩优异的学生,学员们来自温州大学的各个兄弟学院。每个学期初,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要先向本学院学生招募一批认真负责、态度积极的志愿者,再根据志愿者的数量,向学校的其他学院招募一定数量的学员。我们的辅导方式是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二针对性教学,每个学期虽然有许多学员报名,但由于志愿者数量有限,我们招收的学员名额也有限,受益学员人数约为每个学年600-800人。正是由于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许多学员从中获益,针对性地攻克了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强化自身优势,优化自身弱点,从而提高英语成绩,为我校每年的CET3、4、6级通过率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培训后,学员与学员之间,志愿者与学员之间都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2.2CET辅导活动的前景作为“英你而生”项目的基础培训项目,CET3、4、6级创新培训是一个创新型的辅导培训活动。除了温州大学外,许多高校还未开发这块领域。因而,在全国高校的范围内,这个项目的可拓展性很强。就如今的高校而言,除却那些综合性的大学,即使是一些专业性很强高校也都设有英语专业,所以,大部分的高校都具有创建这个项目的条件,这对我们未来的项目推广十分有利。而且,就目前该项目的发展情况而言,该项目在学生中得到了极好的反馈,满足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需要,它的发展前景是不言而喻的。
2.3CET辅导活动的创新针对在CET3、4、6级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受益名额有限的问题,“英你而生”团队成员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观察和分析,把握问题的本质,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潜能,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以满足学员们的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益,我们在原来单一的英语等级培训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的子项目,比如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建立英语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英语学习资源的共享;结合温州大学特有的学区制体系,开展学区英语课堂,让外教走进学区,实现教学多元化;在形式上,开展晨读和夜读会、英语小课堂以及英语角的活动,实现了形式多样化。这样,不仅丰富了英语学习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是将受益面从每个学院的十多名学员拓展至全校更多的学生。同时,作为CET3、4、6级培训的学员,除了每周一至两次的英语培训,也有了更多的课外英语学习时间。
3英语门户网站的开发与建立
3.1网站概况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通过大量切实有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最终才能实现质的改变。英语门户网站的建立,是基于CET3、4、6级的辅导,为的就是给学员们补充更多的学习资料。这是一个专属温州大学学生的网站,里面涵盖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需的英语学习资料。除了CET3、4、6级学员需要的备考资料和攻略外,我们还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准备了专四、专八所需的备考资料。当然,为了确保网站内容的丰富性,我们还推出了VOA、BBC等优秀的听力材料、好听的英语歌曲、经典的电影片段、经典小说、各类英语竞赛的通知和各类英语证书的介绍等对大学生有用的学习内容。学生们不但可以从网站上下载各类英语资料,还可以自己上传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料,或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网站中的本土风情一栏用以介绍温州当地的人文特色和风俗习惯,我们欢迎爱好翻译的同学向网站投稿,翻译温州的风土人情,优秀的译文将被网站采纳展示。当然,我们的网站才刚开始建立,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网站运行后,我们将进行调研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不断对网站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3.2网站建设情况现在网络上的英语学习网站不少,但是他们的内容太过繁杂,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目标对象并不只针对大学生。大部分网站都是把网站内容分大类,例如四级、六级、雅思、托福、BBC、VOA等,却并未将这些大类再细分成各个小类,很多同学在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时会感到无从下手。我们的网站是由大学生自己创建的,通过校内调研并结合自己的经验,针对大学生的需要,确定网站内容,并将CET3、4、6级的辅导与网站上的资料对接起来,使大学生在选择英语学习资料时不再迷茫。在建立网站的过程中,团队的成员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网站内容的确定、资料的来源问题、著作权问题和网站设计问题等等。我们充分动用各种资源,向相关的专业人士咨询,并花费了大量时间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小组讨论,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当然,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也收获了不少,我们的创业能力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得以提高。
4学区英语课堂
4.1学区英语简介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多英语教师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很少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的文化习俗;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一直主导整个课堂教学,很少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其中,因此,他们不但忽略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而且也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在教师滔滔不绝的教导中昏昏欲睡。学区英语课堂是针对CET3、4、6级学员招收名额有限而制定出的另一子项目,比如步青学区的PublicSpeaking课堂和超豪学区的周末影片赏析,这个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为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目前,中国的市场上也并不缺少此类英语培训班,但大多数培训班的培训费用高,外教教学的费用就更高了。很多学生是为了考级考证而去的,很少是真正对英语感兴趣,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既浪费钱,又不能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而我们的学区英语课堂前期就是让外教走进学区,用轻松幽默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真正自发主动地学习英语,使英语真正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用起来、说起来。学区英语课堂作为“英你而生”的子项目,是纯公益的。学生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课外的英语活动来参加,无需任何负担。
4.2学区英语的项目拓展目前,我们项目主要以步青学区开展的EnglishPublicSpeaking为主,根据课程的开展情况,预计未来还会将其推广至溯初学区和超豪学区。该课程是继2012年外国语学院和步青学区合作开发的课外通识教育课程“跨文化交际”的第二门全英语教学的外教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首期学生的肯定。课程由外教Dr.GeorgeHamiltonMain授课,主要教授学生演讲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PublicSpeaker”。学区英语开展初期,内容和形式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要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环境,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的“你希望什么样的课堂交际环境”一项调查中发现:有64%的学生喜欢“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有27%的学生愿意采用“小组活动、游戏、角色扮演”,有9%的学生愿意采用“演讲、辩论”等。但也正由于目前的学区英语课堂还在试行阶段,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项目,增加新的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
5结语
篇2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 培训网站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李兴笃(1979—),男,甘肃庆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教师培训研究。E-mail:。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生产力、制高点和突破口,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有利推动力量。高校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教师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关于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通知》,[1]要求各高等院校组织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训工作稳步推进,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受训教师获益不少,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学习的宝贵财富,但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培训缺乏稳定有效的机制。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机制,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培训何时开展、如何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行政领导的态度,以及是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周期安排。
二是培训模式单一,未能满足教师个体差异和需求。目前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仍以面授和辅导为主,参训的教学和行政人员工作性质各异,难以保证完全出勤,影响培训效果;其次,教师学科背景各异,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个培训线性设计,不能满足教师选择特定内容和非实时学习的要求,往往会出现“吃不了”和“不够吃”的问题。
三是培训设计欠缺,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生成帮助有限。许多高校培训时照搬其他院校的方案和内容,不作本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这样也就不可能针对校情细化培训内容,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还有部分高校走“纯技术路线”,教师不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与教学的优化组合。教育技术培训不是简单的技能培养,而是教师基于教育技术的教研能力的提高,并转化为一种自觉和常态的行为。
四是培训成本较高,效果不佳。培训一般多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集中开展,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讲课,这样组织费用、专家费用和材料费用等就不菲;另一方面,部分参训教师影响正常教学,增加隐性培训成本。这种培训时间紧、任务多,教师没时间互动交流,许多培训前不会的内容培训后依旧不会,新的知识又一时无法消化,往往效果不佳。
二、利用主题学习网站开展培训的优势分析
目前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多采用集中面授讲座为主、网络协作学习补充、课题带动研究深化这样的模式,这三种模式互为补充(具体特点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如何把这三种模式整合起来,解决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不佳、模式单一和应用不够等问题,就需要研究设计出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方案或系统。对此,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引入绩效评估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等培训策略,[2]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培训、[3]“同伴互助式”校本培训,[4]基于任务驱动的培训[5]等培训模式。对于更好地发挥上述培训策略和培训模式的作用,研究者们都提到要完全利用教育技术本身的理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培训活动。这里,笔者选择主题学习网站培训的模式进行研究。
(一)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课件或网络学校,它主要是提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环境,[6]所以主题学习网站本质上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的基于网络环境和开放资源的探究性学习系统,这一系统能向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交流工具和结构化的主题学习资源。
(二)主题学习网站的优势
1. 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高校教师群体学习能力强,有着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参差不齐,导致培训步调难以统一。主题学习网站可解决线性培训“吃不了”和“不够吃”的问题,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学习,专家(培训效果好的教师也可能扮演这一角色)也有时间重点跟踪指导。
2. 以结构化课程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以往培训时间短且集中,效果难以持续;培训中教师“听多做少”,教师学习又轻理论重技术。这样一方面基础性知识如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等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态度消极被动;另一方面培训时间短、强度高,部分关键技术知识得不到详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培训效果很难突破。考虑到高校教师知识迁移能力强,学习又很有针对性,因此在课程组织上既要考虑课程体系,又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精选培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生成基于问题、项目的知识单元,并配套丰富和典型的案例,教师完全自定步调,通过对知识单元的理解、设计、组合和再生,形成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结构,这种教育技术“图式”一旦形成,有利于后续知识学习和能力素养的发展。
3. 构建利于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
目前,非正式学习、混合学习正被许多人所重视,知识基于“非事件模块,生动活泼”,过程关注“自我负责、自我调控”。[7][8]高校教师受自身学习和工作等诸多因素限制,培训不可能按部就班,主题学习网站可建立利于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所有成员通过技术手段探究、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这一团队的绩效和智慧,使这一团队凝聚、扩大和持久。
(三)主题学习网站的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即通过培训后教师所能掌握的技能、所能生成的素养。对此,首先应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素了解清楚,然后参考能力要素确定培训目标。笔者认为能力要素具体包括:基础层——理念和意识,即能积极主动地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层——技能和方法,尤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内化层——能力和素养,即把教育技术内化为专业教研能力,实现有效课程整合(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素
依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素,在使用主题学习网站这一载体培训时,要求受训教师能够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能够熟练使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设计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能够实现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生成较高的教育技术素养,使教育技术成为教研活动中的常态。
三、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一)主题学习网站结构设计
网站设计了通知公告、培训指南、在线培训系统、协作交流系统和考试评价系统五部分主要内容,其中在线培训系统、协作交流系统和考试评价系统是一种Web应用系统,也是网站的核心部分(如图2所示)。
图2网站的结构设计
(二)系统应用结构模型
对于在线培训、协作交流和考试评价三个Web应用系统,开发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Web服务器为IIS6.0,平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语言工具为ASP,各模块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实现,其中视频采用WMV格式的流媒体技术(如图3所示)。
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后,受训教师操作简单,只需借助普通的浏览器(如IE等)就可参与网上的学习培训;逻辑层次清晰,扩展性强,对系统的更新和修改快速方便;支持分布处理,可同时进行协作交流和在线考试等操作。
表现层出现在浏览器窗口,也就是教师访问培训网站时所看到的主页等内容,它与平台无关(不同浏览器由于兼容性问题,对于超文本页面解释可能会有细小差别),主要负责为登录用户提供数据显示、美观的页面和人性化的交互等相关服务。所以在设计时,要力求网站页面布局得当、色彩搭配合理、内容显示醒目,使教师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栏目内容。
业务逻辑层位于服务器端,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层,网站的大部分功能在此层完成,它响应用户请求并通过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作出相应的事件处理,实现主要模块的业务规则、数据验证和权限约束等功能。在具体设计时,要对该层功能模块,如课程模块、交流模块、试题模块和管理模块等做好清晰的逻辑划分;其次要利用ASP技术做好三个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确保功能全面,运行可靠。
数据服务层位于服务器端,主要通过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更新和查询等操作,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通过数据库接口提供给业务逻辑层调用,最后以网页形式呈现。根据网站设计要求,需要建立用户信息库、课程内容库、试题信息库和评价统计库等,所以要规划好各数据表的字段名、数据类型和长度等,并对各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定义清楚,这样用户登录培训网站后,通过所定义的数据库就能够全程记录用户的完整信息,包括登录时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交流互动的发帖数和跟帖数等,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统计和维护。
(三)系统主要功能
1. 在线培训系统
教师通过工号登录在线培训系统,选择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进行自学,自定步调,摆脱线性培训的束缚,主要包括结构化课程知识和案例资源等方面内容。
(1)结构化课程知识。精选培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生成基于问题、项目的知识单元,实现对课程内容以结构化方式组合、存储和维护,通过“课程”、“科目”、“知识单元”和“任务”的树型编码方式添加,教师可就任意的知识点进行非线性学习。
(2)案例资源。教师在前期模块化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有一定掌握,为进一步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知识构建,还需要把相关课程资源包括文本、图像、案例和视音频等资料整理归类。一方面,教师通过案例学习,能够对某些概念、技能等有准确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利用这些资源素材设计课程,大大节约了时间,并有效促进了学科教育技术技能的提升。
2. 协作交流系统
由于培训在不同学科、年龄和职称教师中开展,有可能还要拓展到不同学校进行校际交流。建立协作学习平台,为所有参与者构建网络交流环境,这样专家、骨干和学科教师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答疑解惑和交流沟通。
(1)专家和教师可以创建基于某些重点、难点的开放专题,作为其他教师学习资料的补充,而且其他教师也可就这一专题进行内容添加等操作,不断对专题进行维护和完善,类似于Wiki的某些功能。
(2)专家和教师能够创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师响应后形成学习小组。由发起人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组内分工(要征得其他教师认可),大家共享收集到的资料,共同完成作品的制作和,并撰写小组成果报告,推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对于优秀的学习小组和出色的作品,通过系统设定的规则如点击率、评价、下载次数等方式进行统计和评比(如排行榜评出前10名),并在特定的区域显示,不仅可以使大家分享他人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而且使整个培训的参与者有很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学习和培训更长效持久。
3. 考试评价系统
一轮培训完成时,要根据教师网上学习记录、作品和电子试题成绩等综合评价的结果,给学习对象提出相应的学习对策和建议。
(1)教师通过工号登录进入学习系统,因此学习的时间长短、次数多少等都有数据库记录,设定一定的规则统计得分,作为学习结果的一部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协作学习也有记录,根据对主题的跟帖数,大家对跟帖的评价,作品的排行和下载率等设定一定规则统计得分,作为学习结果的一部分;对于教师的考试,通过开发的考试系统完成,考试系统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相对增加了批卷的工作量)两部分,系统根据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得分自动统计总分。
最后依据系统自动设定的权重值(也可修改),对以上三部分得分求和,得出最终的数值型评价结果。
(2)评价是对教师学习结果的检查考核,使教师本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根据教师成绩,专家也可对部分“困难户”进行重点跟踪和帮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改进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所提建议等信息整理分析,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培训课程等内容,使培训紧贴教师实际,发挥最大效益。
四、结 语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通过所设计的主题学习网站这一系统,较好地兼顾了集中面授讲座、网络协作学习和课题带动研究这三种模式的优势,无疑对增强培训效果、节省培训成本大有益处,并对全国同类院校仍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是目前校本或区域培训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高教司.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EB/OL].course.jnu.省略/netc/peixun/zhengce/001.htm,2000-12-29.
[2] 邹应贵,叶惠文.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3):87~89,93.
[3] 王佳利.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30~32.
[4] 刘梦莲,刘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同伴互助式”校本培训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 58~60,80.
[5] 王忠政.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4~17.
[6] 余红,谢幼如,马秀芳. “网络教学设计”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3,(5):68~71.
篇3
【关键词】钢铁大学,虚拟炼钢,仿真,培训
一引言。目前,在世界钢铁行业激烈竞争,新技术、新产品竞相问世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新员工。高校需要对钢铁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又苦于无顶岗实习机会,因此精通现场经验成为高校大学生的软肋。降低钢铁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实际效果、解决钢铁行业人才培养和再教育资源和高校学生实训问题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世界钢铁协会与其会员共同创立的钢铁大学网站()就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应运而生的一个可以免费使用,能赢得奖励的网上资源平台[1],它提供了研究和应用在钢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用原理的机会,高校教师、学生、钢铁行业员工及其培训对象可以用来进行自动或者直接的学习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世界钢铁协会希望钢铁大学网站能激发学生们对钢的价值和奇妙性的认识、钢对世界可持续性带来的机会、钢铁行业的培训和职业所带来的机会。目前国外有韩国浦项、塔塔等知名公司,国内有宝钢、鞍钢、首钢等众多大企业和部分高校加入到资源的利用中来,本文通过对该网站的介绍试图引起更多中小企业和高校关注这种培训新理念,并很好的利用此资源。
二钢铁大学网站平台
钢铁大学网站内容涵盖从钢铁生产、产品、钢的应用和回收等各个方面,它通过一系列灵活的、涉及炼钢生产的游戏般的模拟研究和应用在钢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冶金和工程原理、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等。该网站现提供包括中文简体和繁体两种文字在内的8种译文版本可供不同需要的人群选择。相邻部分的有关主题提供了链接。
1网站特征靓点
虚拟钢厂是该网站的特征之一,使用者可以控制它的各种工艺和测试活动,目前,网站可以提供的模拟活动有虚拟钢厂、碱性氧气炼钢、电炉、二次精炼、连铸、抗拉强度测试、硬度测试 、夏比冲击韧性测试、厚钢板的取样和测试、设计和生产高强度钢。
该网站的特征之二是它的电子学习模块(e-learning),此部分也是网站极具价值的核心部分,它可分为4大模块:钢铁应用,炼钢过程(钢的加工),钢铁冶金和可持续性,在4大模块下面又细分为一系列小模块如表1。
该网站的特征之三是挑战赛,为了推广该网站,自2005年开始,每年11月钢铁大学网站都会举行一次虚拟炼钢大赛。个人或团队均可参赛,参赛者在持续的24小时内可以不计次数地进行尝试,利用该网站一个或多个虚拟的工艺生产一种特别为该比赛准备的新钢种,目标是以总成本最低生产所需的钢种。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选手参加,参赛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图1所示。
2炼钢过程仿真模块
1)高炉(BF)模拟。高炉是现代炼铁生产的主要途径,主要目的是为转炉炼钢提供质量合格的铁水原料。高炉使用铁矿石为含铁原料、焦炭和粉煤为还原剂、石灰或石灰石为造渣剂。本模拟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矿石、燃料、造渣剂)、并为这些原料设定合适的装入比例,生产统计数据和装料速度,优化高炉生产铁水的过程以获得目标铁水。然后进行质量平衡、热平衡和其它工艺指标的评价使铁水成本最低。
模拟可以生产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等两种不同类型的生铁,共提供4个界面用于输入与高炉生产条件相关的数据:1)原材料成分,2)生产设定,3)装料比例,4)生产环境参数。当所有的设定都完成后鱼雷车被激活,点击它会弹出仿真结果屏幕。主模拟屏幕如图2所示。
2)转炉(BOS)模拟。转炉炼钢是将铁水炼成钢水的炼钢过程,通过向熔池供养发生氧化反应降低熔池中的碳含量,并进行脱硫、脱磷操作。此模拟目的是通过操作,向熔池供氧和加入必要的辅助料来处理铁水,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成分和温度合格的钢水倒入钢包内。图3画面显示所模拟的车间设置。
在模拟开始,动画显示起先加入炉内的废钢和熔剂如石灰和白云石(依据用户选择而定)。固体料加入完毕,将铁水罐中的铁水兑入转炉内冶炼,冶炼完毕将钢水出至钢包中,随着总结画面的出现,表示模拟结束。该模拟设置了大学生水平和钢厂技术人员水平两种,目标钢种分为:普通建筑用钢、TiNb超低碳钢、管线钢、工程用钢等4种。模拟之前要做好计划,首先是完成热平衡和物料平衡的计算以决定铁水、废钢、铁矿石、渣料的用量和铁水脱碳到目标碳含量及升温到出钢温度所需的总氧量。
3)电炉(EAF)模拟。模拟电炉冶炼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和熔化废钢及原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使钢液达到所选择钢种
的目标成分及温度。目标钢种同转炉完全一样。EAF 模拟包括三个可视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为模拟冶炼的钢种选择原材料,第三个和最后模拟阶段,熔化原材料并向目标成分冶炼钢液。模拟开始选择废钢非常关键,有10种废钢可选如图4。
4)二次精炼模拟。本模拟将从转炉开始管理一包钢水,并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合适的成份,温度和一定的夹杂物含量(纯净度)运送到合适的铸机。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来完成这个模拟。
有四种不同的钢种以供选择,每个钢种都需要不同的冶炼工艺。除普通建筑用钢、TiNb超低碳(ULC) 汽车面板用钢、管线钢、热处理中碳CrMo工程用钢外,还可以自己定义钢种。为了冶炼出目标钢种,你必须以加入合金和精炼渣,搅拌,真空脱气和再加热为基础做出一系列决定。加入的先后顺序,时间和多少以及搅拌,脱气和加热的操作决定能否最终完成这个模拟。在模拟的最后,用户将得到钢水成份、温度、夹杂物含量水平以及到达连铸的时间是否在指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得到总成本。
5)连铸模拟
本模拟的目标是成功地连续浇铸3包钢水,但必须满足特定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和夹杂物的标准。使用3种不同类型的连铸机(板坯、大方坯和小方坯连铸机)可生产4种不同的钢种。
首要的是选择好目标拉速,使浇铸的产品能满足所有的质量标准。其次,结晶器振动参数的设置对于获得良好表面质量的产品至关重要。最后,钢液温度和第2包、第3包钢液的到达时间也需要相应作好计划。
模拟分大学生和钢铁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两个级别,钢种仍然是前述4类,但模式分单机模式和联机模式。单机模式可以选择用户的水平、钢种和所有的浇铸参数,包括钢包计划和温度。初始的模拟参数(例如成份、钢包质量、夹杂物含量等)采用默认设置。联机模式所有参数均从二次精炼模式调入用户的水平、钢种、钢包钢水的温度、成份、质量和夹杂物含量的参数。
6)热轧模拟。型钢轧制模拟:本模拟将一块大方坯轧制成工字钢。为实现此轧制过程,操作者需从加热炉内取出钢坯并将其运送到粗轧机。然后操作界面自动转换到粗轧机(如图5所示),操作者可根据屏幕显现的轧制程序表移动并翻转钢坯进行轧制。轧制结束后,界面将自动回到原生产线界面视图,操作者应将轧件经过切头剪后运送到REF (粗轧-轧边-终轧) 机架,并完成最后成品轧制过程。操作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字钢的生产过程。
中厚板模拟:本模拟任务是完成3份钢板订单的生产,模拟前首先通过控制面板建立各种要求的详细内容。3个订单项的每项内容(塔锥、过渡段和水下圆柱部分)需要单独建立,点击选项按钮选择任何一处,然后用上部的标签设置和改变各项参数,它们是图6所示的钢板尺寸和偏差、图7所示为钢板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选项和图8所示的坯料计划。根据理论知识完成三项参数的设定后形成一个轧制程序表,然后可以进行轧制模拟,模拟完成后产生两份报告,一份是显示钢板是否符合要求性能的实验报告,另一份是显示成本的生产报告。
三 应用
1新员工、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鞍钢为了迎战2007年度的第三届虚拟炼钢挑战赛,由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负责,鞍钢组织人事部和鞍钢职工大学配合和支持,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准备,共组织100多名职工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培训和网上实际演练。宝钢为了让员工了解钢铁大学丰富的资源并熟练应用此网站,开展了许多工作。如,承担部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把钢铁大学网站链接到宝钢外网及宝钢教育培训中心外网上,分发钢铁大学网站手册到各分厂。宝钢日报还刊登过关于2006年钢铁大学网站钢铁生产竞赛结果的新闻报道。
为了促进钢铁大学网站的使用和参加钢铁生产竞赛,宝钢针对生产车间工作不足三年的新员工召开培训计划,通过宝钢教育培训中心的讲师对EAF和钢铁生产模拟的演示,辅导培训者自己练习。另外还邀请钢铁工业专家做科学原理方面的技术演讲,并举办小型的钢铁生产竞赛。对钢铁生产的仿真模拟,使参加者认识到钢铁的生产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过程。不仅要考虑钢铁质量,原料和设备情况,还要考虑提高每个生产点的操作控制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产量和消耗量的相互关系,模拟才能成功运行。
从2007年上旬开始,围绕钢铁大学网站的应用,首钢迁钢公司做了大量研讨、论证并作出了“运用钢铁大学培训网站,开展网上模拟炼钢(浇钢)操作比赛,准备参加2008年网上挑战赛,在虚拟的环境里与各国同行高手过招”的决定。经过充分准备,2008年年初在人资处的组织下,炼钢分厂精炼和板坯两个作业区各自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作业区级)的模拟比赛,共有73名职工参赛,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2008年挑战赛为初次参赛的他们积累了经验。正是由于企业高度重视,以上企业分别在第三、四、六届挑战赛取得了企业组冠军。员工素质得到了提升,这无疑给我们中国钢铁公司的年轻员工带来了良好的促进和激励[2]。
英国伯明翰大学将钢铁大学网站的部分模块植入教学课程中,涵盖了大一至大三的本科教学。这些模块既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让学生访问的独立资源,也可以作为嵌入的活动,在学生应用中,后者更容易评估。汽车门板角色扮演练习已被用于艾萨克·常博士在第一年本科课程的设计和专业技能。总体而言,使用模块加入到大学课程用替代传统的课本和讲座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探索不同的钢材加工和材料的选择。
2历届挑战赛情况。炼钢挑战赛自2005年举办以来,到目前已举办7次,2012/2013年为第七届,除了2009/2010年外,网站已列出6次挑战赛情况。挑战赛目标均为吨钢成本最低。中国在前两届比赛中成绩平平,自第三届开始都有冠军获得,按先后分别是宝钢、鞍钢、首钢迁钢。学生没有获得过冠军,也说明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
1)比赛形式。前五届比赛通过一轮在线比赛决出学生组和企业组冠军,为激发各赛区选手的兴趣,从第六届开始,比赛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即比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从5大地区中选出地区冠军,第二轮把第一轮当中选出的地区冠军集中在布鲁塞尔国际钢协总部,在钢铁企业的领导面前举行总决赛。这种新的形式不仅为第二轮参赛选手提供全程免费的全球旅行,还使参赛选手获得与全球钢铁业领导面对面的机会。
2)历届赛事简况。第一届(2005)虚拟炼钢大赛由于是首次比赛,共有28个国家的213名选手参赛,尝试604次,人均5.6次,中国最好成绩仅排85名。第二届(2006)虚拟炼钢大赛生产一种海洋平台用的高强度钢。22个不同国家的294名选手参赛,尝试3961次,人均9.5次,较首届有较大提高。中国宝钢派出的4对选手进入前10名,最好成绩为第二。两个组别的冠军均被韩国获得,分别是浦项科技大学和浦项钢铁公司。第三届(2007)虚拟炼钢大赛采用二次精炼和连铸模拟软件模拟生产啤酒罐用钢,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中午12点(格林威治时间,GMT),可以从网站获得新版的模拟软件和比赛的钢种。比赛持续24小时,共吸引了来自5大地区26个不同国家的439名参赛者。尝试12,753次,人均29次,成功率38%。来自中国鞍钢的3组选手杀入前10名,其中张文和赵钢是钢铁行业的最好成绩,总成绩排名第5。而总成绩排名第一的韩国POSTECH的Hyunsoo Kim, Sangmin Lee 和 Daehee Woo赢得学生组冠军。第四届(2008)挑战赛比赛持续24小时,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中午12:00(GMT)结束。大赛采用一个全新的中厚板模拟轧制软件,由于比赛当天才仿真程序,使得比赛不太容易,成功率仅为9.2%。模拟中参赛者将综合考虑成本及产品工艺要求,来完成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塔筒的中厚板订单。竞赛中,参赛者将得到一个风力发电机塔筒三个不同组成部分的订单,并且按规定的尺寸和性能要求进行生产,同时力求整个过程成本最低。本次比赛的478个参赛队分别来自5大地区26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尝试16446次,人均34次。最后来自企业组宝钢选手尹璐、葛华、陈岑获得冠军,而学生组则由圣太田高等矿业精英大学的Nabil Marouf, Raphael Chosson, Pierre Sallot获得。此次大赛完成3份订单前30名中,有11对是宝刚选手,5对鞍钢选手,鞍钢获得第二的成绩。第六届(2011/2012)钢铁大学挑战赛由两轮高规格的比赛组成。第一轮比赛于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中午12:00(GMT)开始举行,在线持续24小时。挑战赛的第一轮先使用高炉模拟生产出铁水,再用转炉模拟将铁水炼成能用于生产管线钢的钢水。目标是生产出符合成分和温度范围且成本最低的钢水。企业组及学生组的地区冠军将来自以下地区:北美、拉美、欧洲-独联体、中东-印度-非洲及东亚-大洋洲。地区冠军于2012年2月全程免费参加了位于布鲁塞尔国际钢协总部举行的第二轮决赛。
此次竞赛吸引了25个国家650人参与,尝试34259次,人均52次。企业组最好成绩由来自首钢迁钢的刘飞和于晨取得,学生组最好成绩由来自拉美巴西Universidade Federal do Ceará大学的Helilton Morais Rego Lima Filho和Fernando Emerson Viana Sousa取得。武汉科技大学获得第三名。
第七届(2012/2013)网上炼钢挑战赛是一次高规格的比赛,第一轮地区冠军赛于两个单独的比赛日在网上举行。比赛日1:2012年11月13日周二中午12:00(GMT)开始举行,持续24小时。比赛日2:2012年11月21日周三中午12:00(GMT)开始举行,持续24小时。参赛者可选择参加一个或两个比赛日的比赛。比赛模拟仅可在这两个比赛日进入,比赛结果将在第二个比赛日结束后评判。地区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独联体,中东-印度-非洲及东亚-大洋州。企业组及学生组的地区冠军将来自上述5个地区。第二轮总决赛将于2013年2月举行。
第七届比赛第一轮的任务是完成一份来自推土机械制造商的订购合同。参赛者使用电炉模拟生产来自欧标(EN10025:2004)S355J2+N的钢水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部件,比如伸缩臂和抓斗等,这款钢种既强硬又有韧性,方便加工和制造。目标是优化冶炼过程以便满足规定范围的重量, 化学成分, 时间和温度要求以及最低可能吨钢成本。本轮比赛吸引了来自5大地区37个不同国家1148名参赛选手。共有42622次模拟尝试,人均37次尝试。
四 结语。钢铁大学网站为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校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学习资料,已成为钢铁技术的权威网站,通过网上电子资源平台还能解决目前高校和企业年轻员工在学习和培训中面临的成本和效果问题。尤其它推出的挑战赛使得世界五大洲的大学、钢铁公司、原料供应商和顾客都可参与到国际钢协的活动中,激励了更多参赛者。值得我们钢铁行业和学界更多关注并自发利用该网站学习并推动钢铁行业创新。不失为一种年轻员工培训和学生直接学习的全新理念。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气象;教育;培训;评估;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培训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原因在于通过有效而科学的评估,可以了解培训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目标学员的需求,以及培训内容和授课教师的质量;同时,通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内容是否与组织的发展相一致,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能给组织带来怎样的效益。
气象培训作为气象基本业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象系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训评估作为气象培训业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改进培训项目设计、客观评价培训效果、发挥决策咨询功能三個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培训评估业务现状
(一)国内外培训评估业务进展
培训者一直在追求卓越有效培训评估技术与方法,但是培训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如何,ASTD(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于2009年对704位来自商务、人力资源和培训的高管开展了调查,82%的调查对象为总部设在北美的公司工作过,40.5%的调查对象受雇于跨国或全球性组织。
ASTD的调查发现,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和菲利普斯评估模型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评估模型。五层评估内容包括反应层评估(第一层),学习层评估(第二层),行为层评估(第三层),结果层评估(第四层)和投资回报率评估(第五层)。92%的调查对象说他们至少进行第一层评估。但是其后的每级评估都急剧下降,只有少数的组织使用第五级评估——投资回报率评估。
国内关于培训评估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情况,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和菲利普斯评估模型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模型,但是在具体的评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与上述研究报告相一致,大多数组织都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二级评估,三、四、五级的评估进行的很少。关于评估的效果,还很难的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气象培训评估业务现状
在气象培训评估中,引进应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见表1),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個层面对开展培训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的重点从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满意度和学习收获情况向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情况、培训对气象业务发展的促进情况、培训对决策咨询的支持程度转移,评估在改进培训项目设计、客观评价培训效果、发挥决策咨询功能三個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 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
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主要是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情况。气象培训反应层评估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個人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设计、培训安排、培训内容、师资素质、培训保障等的观点、看法,了解培训中尚存在的不足,获取学员对改进培训的意见及建议。针对部分全国性培训,在已有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对培训教材(讲义)、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收获情况等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查评估,以有针对性的不断改进培训设计。学习层评估主要通过考试、考核、学员论坛、汇报及学员自评等方式,了解学员对所传授知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在实施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随时跟踪每個培训班收集学员的意见及建议,结合问卷调查,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逐渐开始在培训内容、方式、对象调整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培训班改进的依据。
2 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
行为层与结果层评估主要是了解学员培训后的行为转变程度和培训对业务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多普勒天气雷达培训后效果调查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应用柯氏四级评估理论模型,对县气象局局长轮训、预报员轮训等培训系统开展了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通过培训对象自评、送培单位自评、送培单位所在上级单位和送培单位服务对象评价,了解培训后学员行为转变程度、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培训对业务的促进情况,掌握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效用。在行为层与结果层评估中,注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行为层与结果层评估,客观评价培训效果。
3 决策咨询功能
注重发挥培训的决策咨询功能,针对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及气象人才队伍发展等问题,在有关培训班通过问卷调查、個人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开展专项调查分析,形成专项调查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材料。
三、气象培训评估业务展望(见图1)
(一)完善气象培训评估规范化建设
目前,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同一评估指标,指标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各级气象培训机构都已经开始了气象培训评估工作。但是评估指标、评估的深度并不完全相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估工作的可比性、借鉴性和有效性。为此,应统一和规范培训评估业务,把培训评估工作在相对一致的框架下进行,对评估指标、调查问卷、数据获取、数据存储、统计分析等进行规范,以有利于评估结果的比较、应用和推广。目前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气象培训评价指标,尤其是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加强评估工作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全国性的培训项目的有序的、全面的评估。
(二)建成高速有效的培训评估平台
在形成培训评估规范化业务流程的同时,加快培训评估平台的建设,形成连贯的、可比的培训评估数据,建立起“分析式”、“改进式”的评估平台,便于开展培训研究,通过各级各类评估数据共享及“横向”、“纵向”的数据分析,不仅检验培训成果,发现培训工作的不足,而且为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完善培训管理和下一步的培训活动提供经验及教训,把气象培训评估作为一项业务长期、连续、动态地开展起来,全面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气象培训能力。
(三)深入挖掘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目前的培训评估主要还是满意度调查评估,对数据结果背后的真实原因挖掘还不够深入,今后在开展培训评估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深入挖掘调查数据背后的真实原因,逐步探索影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提高评估结果的实用性。
(四)加强培训评估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继续跟踪国际上关于培训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指导气象培训评估工作,提高气象培训评估的科学化水平,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及时梳理各类气象培训评估经验,梳理气象培训规律,总结气象培训评估工作经验,为今后开展培训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篇5
一、系统、科学、规范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亟待建构
教育部在近几年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培训组织和制度建设,选拔20所地方高校,挂牌建成第一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覆盖所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属各级各类重点院校;不断并完善基地制度建设,建立各高校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基本保证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硬件”需求。
与组织和制度建设相比,对于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课程内容的研究相对滞后,培训手段单一,以政策宣讲、主题报告为主,培训内容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有时培训甚至演变为“聊天会”、“看报会”;培训缺少效果检验,学与不学只有自己知道。
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系统化研究紧缺,培训内容往往来源于经验;二是高校辅导员职责能力要求不明确,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和零散性使得培训主线不明朗。 鉴于此,寻找合理依据,通过有效途径探索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培训体系成为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
二、胜任力模型――建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新视角
胜任力研究始创于1973年,是指在特定岗位中对成绩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研究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 。
作为建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新视角,胜任力模型有三大优势:一是,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明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辅导员具备工作岗位的各种要求,因此对于培训体系的研究实际上可以转化为对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反之,明确了辅导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直接导出培训体系的具体内容。二是,理论研究完善,经验借鉴充分。胜任力研究本身有着非常严谨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操作经验,目前,国内学界的胜任力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尤其可喜的是我国学者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研究也已经非常丰富。2005年至今,近二十位学者在研究中明确提出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他们都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宝贵经验。三是,模型层次丰富,引导思路拓展。传统的辅导员培训聚焦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Spencer主张有五种类型的胜任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征、知识和技能。因此,胜任力模型极大地拓展了思路,将深入的探讨心理层面的维度,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能量。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法,对近五年三十余篇我国“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和“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研究进行梳理整合,初步构建了包括特质、素质、能力、学识四维度的胜任力模型。
三、初探浅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下的培训体系建构
在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合理转化的基础上,笔者对教育部现有培训制度进行了检索,对4位人力资源规划师进行了访谈,并最终提出培训体系的初步构想。
培训内容可由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直接导出。分为特质探索、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学识补充四个部分。“特质探索”以提高职业荣誉感、修正择业动机、发掘个人性格特质、培养有益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素质提升”以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政治素质、锻造身心品质为主要内容;“能力培养”以培训阶段分为上岗培训、日常培训、职业培训、专题培训与境外培训五部分;培训内容分为 “特质探索”、“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学识补充”四部分。
培训手段“特质探索”多在上岗培训中使用,通过心理测量手段,深入探索自我职业兴趣和个人气质类型及兴趣特长等,开展心理坊间探讨,明确自身深层次优势劣势,寻求心理成长途径;“素质提升”常见于日常培训,借助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多种手段(如时政报告、展览参观)提升政治素质,通过典型人物事迹交流等手段规范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常见于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应集成多种拓展训练手段(如理论学习、情景剧、头脑风暴、辩论辅导、换岗交流等),综合的提升各种能力表现;“学识补充”应贯穿职业生涯各个培训阶段始终,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设立实践模拟情景,学以致用。
今后,我们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训效果的检验上,运用胜任力模型的特点,逐步确定“优秀辅导员”“合格辅导员”的胜任特征,并在培训结束时对所有辅导员进行同意测试检验,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2007.4
[2]大力开展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工作,新华网2007.12.30
[3]首批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确定《中国教育报》2007.9.30
[4]王铁,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M],山东师范大学,2008.04
[5]邓小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开发研究 [M],兰州理工大学2008.9.19
[6]BURKARD A, COLE D C, OTT M et al. Entry-level competencies of new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a delphi study[J].NASPA Journal,2005,42(3).
[7]SPENCER L M, 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 John Wisley & Sons, Inc.,1993.222-226.
篇6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目标和对象 师资队伍建设 展望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93-01
1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和对象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农民,也不是泛指一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民,而是特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从对象上看,主要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生产经营人才、农业产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动物防疫员等社会服务型人才。
2 农广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1 学校建设是农广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肃宁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科级事业单位,加挂肃宁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中级、副高级职称多人,具备教育培训的基本条件。
2.2 师资队伍建设是农广校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肃宁县农广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1 建立“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
从全区选聘一批热爱农民教育培训,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师,建立了一支26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师资队伍。
2.2.2 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
现有专兼职教师由于长期没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知识能力不能适应培育新型农民的需求。为此,肃宁县农广校不断完善师资培训生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一是开展专业知识更新培训,传授近年来本专业、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知识,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二是开展多媒体教学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授课能力;三是通过安排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到第一线工作,以接触实际来丰富实践经验;四是通过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试讲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还可以不断补充完善授课老师的课件,使其更适合给农民培训。
2.2.3 “请进来”充实提升师资力量
在现有专兼职教师队伍基础上,肃宁县农广校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从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单位选聘专家教授,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技师、农村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提升师资力量。组建优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
2.3 条件建设是农广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支撑
2.3.1 基础设施建设
肃宁县农广校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实设施设备,改善农民教育培训条件。目前拥有办公室6间、教室9间、课桌、椅150套、卫星地面接收仪一套、农业科技入产直通车1辆、电脑、投影仪、投影屏幕布、音箱、打印机等教学设备齐全,基本满足下乡培训的需求。
2.3.2 教学多媒体资源建设
肃宁县农广校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央校和省校开发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民教育培训教学媒体资源,一方面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及开发制作视频音像资料,以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3 实训基地建设
肃宁县农广校依托产业基地、农民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共建立教学实训基地4个,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学以致用的平台。在实训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受训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4 机制建设是农广校提高教育培训实效的有力保证
2.4.1 办学模式
肃宁县农广校创新培训形式,采取“学校+合作社”、“学校+企业”等培训模式,推动培训与产业结合。注重优先培训农业生产企业主和员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社员等,使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领头羊”。然后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发展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型职业农民。
2.4.2 教学内容
根据农民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开展培训。有意识地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依托农民培训项目,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广大青壮年农民免费开展较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获得培训证书。
2.4.3 教学手段
采取`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农业教育培训,如传统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培训、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参观交流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等。
2.4.4 教学方法
肃宁县农广校大力推进科技下乡,把培训班办到合作社、办到乡村、办到田间地头。将培训与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紧密结合,让农民就地就近“干中学、学中干”。在培训方式上,除了课堂讲授,更多采用农民更喜欢的现场培训、专家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将集中授课与分散自学、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现场指导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
篇7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中小学的信息化环境不断改善,信息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也使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实施信息化教育既是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也是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实施信息化教育,什么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实践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丰富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而且能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专业能力,是由多种具体能力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教学环境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信息技术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具备的新教学能力得到了一些学者的研究与关注,陈丽等学者(2003)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七个方面新的能力。Smith,T.C.等学者(2005)根据课程教学的三个阶段,归纳总结了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应具备的51种能力,并分析了每个阶段教师的具体能力。Vera Queiroz(2003)分析指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等。Jia-Ling Lee与Atsusi Hirumi(2005)、陈丽等(2003)、Smith,T.C.(2005)、Vera Queiroz(2003)、Ahmad G. Abdulla(2004)、陈凤燕(2005)、钱焕新(2006)等学者虽然从不同侧面探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但还缺乏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研究,其能力体系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对教师能力的发展, Benner, P.(1984)、Fuller F. 和Bown O(1975)、Melanie Clay(1999)、欧阳向东(2003)、张焕华(2001)、谭强(2003)等国内外学者已经在这方面有较多研究成果,国内外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技术操作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培训较多,对于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培训来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明确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探讨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由于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将研究提出通过校本培训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予以检验和完善,从而优化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质量,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
1.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
研究当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以后,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要顺利实施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能力体系,厘清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明确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目标。
2.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掌握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状况,探讨中小学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剖析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3.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特点
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针对其特点,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4.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校本培训是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针对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培训模式单一、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于校本培训,在混合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理论指导下,研究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培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5.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与反思
以广州市部分中小学为试验基地,实施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反思,总结其优点与不足,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综合法、归纳法、行动研究、试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
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在运用文献研究法、综合法、归纳法等方法提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以后,综合上述研究成果,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网络环境下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抓住了实施信息化教育的关键因素和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使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本选题将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了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新视角,有利于调动教师、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校本培训促进信息化资源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互相作用,使二者在互促互动中相得益彰。
七、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研究中小学教师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专业能力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构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研究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培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与策略,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中小学校本培训和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能为广大中小学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优化校本培训的质量,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八、预期成果
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
2.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报告。
篇8
,我们在中心正确领导和各科室关怀支持帮助下,全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认真用心,作风上务真求实,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对的工作思考与打算作一简要回报。
一、回顾,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在“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共建方面
深入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长政办发129号)精神,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采集、审核机制。遵循“谁、谁负责;谁承诺、谁办理”的原则。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1)通过对97家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单位业务人员分6批培训,共培训人员100余人。发放登陆政府网站用户名和密码97个单位,各主体单位从4月开始,按照“谁、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都可以通过本单位上网的计算机及时在“中国”政府网站上所要公开的信息。保证了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2)根据政府网站建设要求,今年新开设了“部门动态”、“县区动态”栏目。同样通过对全市各级各部门信息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各级各部门信息人员,通过政府网站将信息上报至政府网站后台,由我们审核,保证了栏目的信息来源,实现了共建目的。(3)日报社每晚将日报、晚报新闻内容打包,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接收,保证了政府网站“今日”栏目的内容及时更新。(4)“政府采购”、“统计数据”栏目通过单独培训,现在由政府采购中心和统计局维护。
2、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
我们是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承办科室,今年重点做了如下工作:(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和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组织安排各级各部门将各自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报送到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同时在各自的网站上也进行了公开。通过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汇总,将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按时报送到了省政府办公厅,同时在“中国”政府网站上。(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督[文秘站:]查调研的通知》(明电16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
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自査整改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电108号)要求,对各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开展自査整改工作,在整改的基础上写出自査整改报告,报告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3)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种制度的建设,下发了《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长政办发107号)。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也制定了相应制度。(4)通过对各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各部门网站公开栏目内容和目录项目,根据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大会,“中国”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完整性得满分。(5)通过对97家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单位业务人员培训、电话督促、深入单位检查、汇总各单位工作进度在网站后台公布的等方式,顺利完成了新旧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政府信息公开数据的迁移工作。共导入3500余条。之后,各主体单位信息公开总量以每月300-400条递增,今年政府网站各主体单位主动公开信息4000余条。到目前为止公开信息在200条以上的单位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物价局、市交通局。(6)对各政府信息公开主体部门进行了逐月信息量的统计工作,并在
“中国”政府网站登录页和《信息化工作通讯》上,极大的促进了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3、在市政府网站绩效测评方面
完成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网站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制订。对各级各部门网站信息公开、网站管理方面的考评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分数汇总和情况分析阶段。1月份圆满完成市政府网站绩效测评分析总结工作。把这项工作既要作为促进全市政府网站建设动力,也要作为锻炼提高本身业务水平契机。
4、在“中国”网站栏目维护工作方面
(1)全年共文字信息18000余条:其中自采文字信息240余条(图片700余幅);头条新闻250余条;“今日”4700余条;国际、国内、省内新闻6500余条;政府信息公开信息4000余条;部门动态350条;县区动态1100条;书记 市长专辑活动及图片报道400余条;两会专题报道300余条等;今年共视频新闻和山西新闻120天。(2)完成了市两会网上报道工作及“中国”网站开通十周年专题栏目的制作和工作。(3)上报省政府网站地市动态信息余条。在各地市排名中名列前茅。
5、在培育开发网络信息消费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
根据市政府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安排,积极开展“培育开发网络信息消费”工作,搜集了全国网络信息消费的发展情况,对我市网络信息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召开了由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和汽车网、人才网、百姓网、商机网、都市网、之窗网、等知名网站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认真讨论了如何培育开发我市网络信息消费,各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网络信息服务情况,会议还对参会单位提出了尽快制定各自网络信息服务计划的要求。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我市网络信息消费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消费意识、网上支付手段等方面亟待提高。
总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中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停留在一般的工作水平上;对各级各部门的网站建设工作指导力度和指导水平还不强;对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二、工作安排
通过对工作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我们处在一个不下大的功夫,不付出大的艰辛和努力很难再上一层楼的阶段。主要问题表现在“中国”网站今后怎样才能再上一
个台阶,网站点击率怎样才能提高;网站信息来源渠道怎样才能进一步理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些难点栏目信息内容怎样才能丰富起来,网上依申请信息公开怎样才能做到有请求必回答;信息科内部工作管理机制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工作主动性、责任心怎样才能进一步加强。针对以上情况分析,我们在工作中计划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新的一年,“中国”政府网站建设要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的网站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对网站进行一次成功的整体改版。成功的改版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布局一下栏目位置,而是要克服原版存在的所有问题和不足,理顺前后台之间、栏目之间、网站之间、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加进新的管理理念和功能。我们的网站也经过多次改版,但每次改完都不是很理想,或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与我们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具我们了解,一个地级市政府网站改一次版,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我们每次改版仅仅是网站版面的重新布局,根本谈不上网站的、模块的规划、网站的易用性、网站的性能指标、网站的信息来源渠道等方面的整体设计。建议这次改版请专业公
司参加,这样对我们的同志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条件不允许请专业公司,我们计划在6月推出新的“中国”政府网站版。具体想法如下:
(1)有组织地分析同级城市优秀网站情况,结合我市的实际,按照政府网站建设要求及发展趋势,4月份作出“中国”政府网站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各个模块设计方案。(2)5月份作出整个网站和各个模块表现形式框架。(3)5月份以每个栏目让用户访问时间最短、很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为标准,论证各个模块的易用性和性能。(4)6月份具体组织实施,推出新版“中国”政府网站。(5)政府网站建设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我们要搭建与世界相互交流文化和经济的纽带,把我们的网站做成最好的一张城市名片,我们要在网站的国际化上下功夫,争取在尽快推出“中国”英文版。
2、继续积极推进政府网站的共建工作。按照政府网站建设要求,在网站改版的同时,要规划好各个模块里的栏目,将我们现在认为是信息来源难度大栏目列出,通过业务培训、座谈会和政府下文等形式,和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使政府网站相关栏目有政府各部门来维护,从而提高网站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3、继续抓好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1)把政府网站作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在政府机构改制后,我们要重新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名称和信息整合工作。(2)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单位的信息更新统计表,将从网站后台公布转到网站前台公布,同时在《信息化工作通讯》上公布。(3)经过两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我们认为公众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做的比较欠缺,各级各部门网站没有依申请公开渠道,公开场所无放置依申请公开表格,我们要特别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4)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建设工作。(5)加强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工作。
4、要在提高我们政府网站点击率上下功夫。一个网站如果要提高点击率,我们认为必须要让用户的访问行为以过客--回头客--常客--说客的方式递进;必须要让用户对我们的网站感觉以好看好用—要看要用—爱看爱用—常看常用—必看必用的方式递进;网站影响力要以知名度—信任度—满意度—依赖度的方式递进。要让访问用户和我们的网站影响力能按以上方式递进,我们今后的工作就要在提高网站的含金量,树立政府网站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下功夫。极大地丰富我们网站信息资源,提高网站的信息查询力度和网上办事功能,充分挖掘我们政府网站的更快、更全面、更详细、更权威信息优势,积极争取开展网上各类在线听证会,邀请各类专家、权威领导做客“中国”网站,积极争取在我们政府网上开展各种评比、意见征集等活动。在的工作中把提高网站点击率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好。
5、加强信息科内部管理工作。(1)在提高大家业务水平上,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积极争取参加业务培训活动。(2)在提高大家工作主动性、责任心上下功夫。今年我们进行了岗位设置与人员分工,在此基础上,为了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进行分工与工作量考核相结合办法,通过网站管理系统统计出每人每日工作量,从而促进每个人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
篇9
一、审计干部的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进一步利用网络促进审计工作的理念有待强化。
目前,我市个别县(市)区审计局存在审计干部老龄化、审计干部信息化意识薄弱的问题,有些干部甚至个别分管领导认为审计网站和日常的审计工作没有什么关联,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没有什么帮助,参与审计网站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强化审计干部的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利用网络促进审计工作的理念是推进网站建设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加强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的信息化的意识,让各级领导带头推动和指导信息网站建设工作,在网站的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其次,要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思想教育,统一思想,强化利用网络促进审计工作的理念,让审计干部主动参与到审计信息网站建设中,集思广益,出谋献策,积极踊跃投稿,共同推进审计信息网站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二、网站的栏目建设有待加强,审计信息网站的各项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市个别县(市)区审计局网站存在内容单一、功能简单、信息更新慢、栏目间逻辑关系混乱、的信息归类不够正确、内容不够完整、填写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强化网站的栏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网站的各项功能是推动审计网站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网站的宣传功能,通过网站,公开审计机关有关机构职能、政务公开、新闻动态、审计信息化、廉政建设、审计公告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公众和政府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审计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树立审计权威,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网站的学习功能,加强审计法规、审计论坛等栏目的建设,把审计信息网建成学习平台、交流平台,使之成为广大审计干部加强法规学习、交流审计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工具;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立足于服务公众,服务广大审计干部,服务审计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栏目,丰富内容,添加列车时刻、天气预报、在线翻译、在线地图等子栏目,满足社会各方对审计网站的需求;四是要进一步完善网站的交互功能,通过设置“局长信箱”、“咨询反馈”等信息反馈和交互系统,使网站的单向信息传输变为双向信息交流,使之成为公众反馈意见、投诉咨询、提供审计证据的场所。五是要结合当年开展的中心工作,添加专题活动专栏,详尽的对当年的专题活动做全程报道,如机关效能年活动专栏、科学发展观专栏、创业服务年活动专栏等等。六是要强化门户网站的美化设计,让网站能突出审计职能、行业的特色,让页面和栏目更加美观、大方、简洁、庄重。
三、审计网站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个别县(市)区审计局网站开通以后,由于缺乏广泛的宣传,上级审计机关、被审服务单位甚至本局干部职工都对审计网站并不知晓,网站访问量低下。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审计网站更好地发展。
一方面要利用审计机关内部专刊、机关宣传栏、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审计信息网站,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协调力度,将审计网站与国家审计(政府)网、省级审计(政府)网、市级审计(政府)网及其他相关学术性审计网站互做链接,增强审计信息网的影响力。
四、审计网站的信息化人才培训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尽管我市审计机关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强了审计干部信息化知识培训,审计队伍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信息化人才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才是审计信息网站建设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强化信息化人才培训,是审计信息网站建设的智力保障。
一是要加强网络基础知识培训,使审计干部“会用网”,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审计工作开展;二是要培养在网站策划、设计、维护更新方面都能发挥作用的骨干网站管理人才,使审计干部“会管网”。
五、审计网站的制度建设有待强化。
篇10
根据《*小学建校协议执行(全人教育)软件评核》,以及各项目县与省教育厅签署的《*小学项目建校协议》的要求,现就做好*软件数据上传提出如下要求,请各项目县(区)教育局迅速将本通知精神传达至各项目学校并督促落实。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认真做好*软件数据上传,既是*项目双方的协议要求,也是展示我省*小学全人教育成果、提升*小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各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专人负责,抓紧组织项目学校网络管理员浏览,积极协助省级*项目办公室及时提供“全人教育”活动、“*小学儿童创意智能竞赛”活动、“*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文字、影视等资料,并按照“*网站”上“*小学校长培训手册、*教育公益项目网站简介、*网站管理员操作规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作业规范、校园绿化公园化作业规范、学生劳动服务作业规范”的要求(操作程序见附件1)进行*项目软件资料的录入工作。我厅将及时通报各校软件数据上传情况,并作为年度项目安排的依据。
二、明确软件数据上传网站资料的内容。年度软件数据上传包括两个部分:
1.学校上传数据70分:
1)网站基本资料10分:①学校首页2.5分②学校校长及教师2.5分③年度学生数2.5分④联系方式2.5分。
2)年度竞赛活动60分:
A.全人教育评核40分:①中华文化经典诵读12分②西华文化经典诵读4分③校园绿化公园化12分④学生劳动服务12分。
B.全省*儿童创意智能竞赛20分:鼓励奖作品10分、竞赛主题简述10分。
范例:请参考*网站“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义望*小学”。
2.其它上传数据29分:
1)校长培训15分。通过*网站管理系统上传已培训校长资料,上传受训校长培训心得、自校改善计划及达成日期、荣誉事迹等文图数据。
2)前一年度竞赛活动14分:
A.全人教育评核9分。上传前一年度获*奖学校之中华文化经典诵读3分、西华文化经典诵读1分、校园绿化公园化3分、学生劳动服务3分。
B.全省*儿童创意智能竞赛5分:上传上年度一等奖作品及优选「竞赛主题简述数码图片,一等奖作品2.5分、竞赛主题简述2.5分。
三.明确时间要求。软件数据上传网站资料统计时间为:每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请各项目校于5月31日前完成各项软件数据录入,以配合省教育厅于6月底前完成年度活动评选,以免延误省级*小学项目办公室汇总、录入工作,影响我省“*小学项目全国评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