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际与口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际与口才

篇1

用“您”称呼同事用“您”称呼上司和同事,是一种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二是容易赢得大家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怎样送礼物碰上同事过生日,你无论如何应该给他(她)送上诸如钢笔、香水之类的小礼物,使他们认为你非常重视他们,同事关系便日益亲密。

面对同事被“炒鱿鱼”如果有位原来的同事被“炒鱿鱼”,为避免介入其中,尽量给予他理解和同情,直至他工作到最后一天,并且不要改变对他的看法。

篇2

关键词:口语交际;家校合作;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往往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值得我们深思。

一、家庭与学校双方相互合作的必要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在不断开放,教育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学校与家庭间的隔阂、教师与家长间的误会,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建构一个科学的育人环境。

初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好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进行着感悟。通过家校间的相互合作,家长能有意识地利用身边的语文素材积极地引导孩子观察、感悟,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教师也能在家长的支持下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身边常见的语言现象启发学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因此,家长和教师之间应尽可能地保持畅通的交流平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健康地成长。

二、口语交际中有效的合作途径

当前“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包括:家长访校、家长学校、家长会、电访、教师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参与最多的方式是家长会。其次是通过电话联系和家长到学校去了解情况,其他的方式使用率很低,具体的操作又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好现在普遍采用的家校合作方式,结合语文学科社会性的优势,进行发展和完善,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1)网络应用。通过调查,我发现现在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仍然以家长会等传统的方式为主。语文教师要争取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现代化的家校合作方式已得到了广大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和重视。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建 QQ 群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向家长通报近段学生在校所开展口语训练的各项活动;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训练的情况,进行探讨与互补,并有针对性地搜集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各种信息。如果有的家长不能经常上 QQ 的话,教师也可以利用收发E-mail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这种互动交流,可以使家长知道在家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口语水平,既规避了单向交流的弊端,也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

(2)亲子间的游戏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由此,在这轮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要打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统一、单一的口语说教和训练,发挥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语文优越性,使学生的口语练习过程既清晰又主动。

如何体现初中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优势呢?无疑,家庭中亲子间的游戏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在家庭中创造交际情境,进行亲子间的口语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得到不断的提高,还能改善家长和学生的亲子关系。

亲子间的游戏活动中可以是孩子与爸妈一起参加,也可以跟爷爷奶奶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的主题很多,如“故事表演会”“家庭辩论会”等,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良好的氛围中,亲子关系得到了良好的互动。

(3)创新性的家长会。传统的家长会,通常是教师向家长的交流比较多,双方互动的共同交流少,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事实上,家长会不仅仅只有向家长通报学习成绩、作业这些内容,还应当将学校、班级及任课教师开展的一些活动,学生的个性特点都向家长说一说,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语文教师应把近期内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开展的活动、成效及学生个体存在的不足等作一介绍,以便使学生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知晓教师在口语交际训练方面的安排。召开家长会时,教师可以创新多种方式,可以让优秀学生家长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体会谈出来,也可以让部分家长反思一下教育孩子的欠缺及不妥之处,促成家长间的互动交流。

孩子在校外的情况,教师无法直观地看到,所以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会是教师通过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学生在家学习语文的时间是多少,口语训练是如何安排的,日常生活中对发生的一些言语素材是否感兴趣,是否积极和家长一起进行亲子间的口语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沟通,我们从中了解到了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了解的东西,同时也增加了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4)举办家长讲座。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家教经验交流式的小讲座,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谈谈他们在家庭里面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口语水平,传授有关语文及口语交际的基础知识,或者就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语言材料进行赏析。

当然,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训练还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如课堂上的复述课文、口头评改作文、课前3分钟演讲、家庭中的亲子辩论、角色扮演等等。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尤其强调实践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家庭和学校必须通力合作,协调沟通,多为学生创设各种“说话”的场合,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感受语言,锻炼口才。使我们的中学生能读会听、能说会道,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晓芸.家校合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J].苏州

大学学报,2010(6).

篇3

口语交际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指导,以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和语言习惯。

[教学准备]

让学生根据“识字五”的课后要求,收集一则谜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谜语

今天,咱们学校来了很多客人。对待客人,我们要表示——(生:热烈的欢迎。)对,热情的小主人们,想不想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呢?(生:想。)说说你叫什么名字,喜欢做什么。(学生作自我介绍)我也想给客人们介绍两位同学,老师不直接说他们的名字,你们猜猜我想介绍的是谁,好吗?两个小姑娘,模样真是像,写字、画画、答问题,样样都很棒。(学生猜是双胞胎姐妹刘轩雅、刘轩慧)请这两个小姐妹上台作自我介绍。(双胞胎作自我介绍)老师还要考考你们,上学期咱们学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一则谜语,谁还记得?(学生背《画》)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猜谜语的游戏,好吗?

板书:猜谜语(识记这三个字)

过渡:小朋友们想怎么玩这个游戏呢?(生:老师出谜语我们猜,或者我们出谜语老师猜。)小朋友们的想法很好,那就照你们说的去做,老师先说,小朋友们猜。小朋友们猜的时候要说清楚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提出要求,出示谜语

在出谜语之前,你们想给我提点什么建议?(生:老师的声音要响亮,说得不要太快。)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我们要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哎呀,提醒得真好。你们的文具摆放得真整齐,老师就先出个关于文具的谜语。

大屏幕出示:小黑人细又长,身穿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都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猜,并说出理由)

你们听得真仔细,也很会动脑筋,只要根据铅笔的特点来猜,就能猜中。请你们轻轻地拿出铅笔,仔细观察,再把这个谜语读一遍,然后轻轻地把铅笔放入铅笔盒。(学生照做)对,铅笔是我们的好帮手,我们一定要爱惜它。

今天小朋友们精神格外好,早饭吃得一定很有营养。说到营养,我想到了蔬菜,老师再给小朋友们出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种蔬菜: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害怕有人爱。(学生猜)都猜对了,可是刚才这个谜面你们听清楚了吗?谁能再说一遍?(一学生说,另一学生补充)对了,我们要猜出谜底,就要先听清楚谜面。这个谜语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学生说,教师出示图)

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有一种动物最爱吃竹叶,猜猜它是谁。

大屏幕出示: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可爱又稀少。

谁来试着读一读?(学生读,识记“圈”字和“稀”字)

大熊猫真可爱,我们要保护它,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出示大象图)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大象的耳朵、腿、鼻子和尾巴分别像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大屏幕出示填空题)谁能连起来读一读?(学生读)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编谜语。

如果只读第一句,你们能猜出它是什么吗?(生:不能。)看来呀,我们猜谜语的时候,不仅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把整个谜面联系起来想一想,猜一猜,这是猜谜语的好办法。

过渡:猜谜语真有趣!我知道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很多谜语,说出来给大家猜好吗?

三、小组合作,交流谜语

小组间交流。

我发现每一组都猜得非常认真,这样吧,咱们来个猜谜大赛好吗?第一组是大熊猫队,第二组是大象队,第三组是老虎队。每组选一个代表出一则谜语,让别的组猜,比一比看哪一个组猜出的谜语多,哪一个组说得最清楚、最流利。

小组展开猜谜比赛。

四、拓展延伸,巧编字谜

小朋友们用猜谜语的方法了解了一些动物、植物。你们知道吗?通过猜谜语,我们还可以记住很多生字。谁来猜一猜,这些字谜的谜底分别是什么?

大屏幕出示字谜:“多字少一半。”“人在云上走。”“一口咬掉牛尾巴。”“要一半,扔一半。”“日日开口很动听。”(学生一边读一边猜,并说出是怎么猜的)

你们是老师心中最棒的孩子,现在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谁来帮老师编几个字谜?

篇4

关键词:口语交际 立足教材 超越教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被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仍感到迷茫。特别是口语交际课,每个学期只安排不下十次的教学内容,说起来还不足十课时,教学时间如此之少,怎么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呢?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既要立足教材,更要超越教材,才能将口语交际落到实处。

一、立足教材,让教师心中有数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其实就是与文本面对面地对话,内化教材,做到教学时心中有数。

1、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整体

虽说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种版本,但都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发出来的。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不至于使教学偏离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去细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如从听他人说话方面来说,小学的三个学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只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而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在明了了每一个学段的要求后,教师才能在教学时有针对性的侧重指导,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坡度。

2、研究交际话题,细化交际目标

口语交际话题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欲望。在整体把握教材之后,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每一个交际话题,并依据各学段的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交际目标,要明白每个交际话题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以便根据目标、交际话题组织教学,开展交际活动。如《游戏真好玩》(湘教版第三册),我就把教学目标制定为:⑴能说清楚游戏的玩法与名称。⑵乐于把自己喜欢的游戏介绍给大家。⑶鼓励大胆与他人交往。

二、超越教材,让学生训练有度

教材里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远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放在广阔的舞台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教师更要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便适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对交际内容进行适度拓展、调整

教材中预设的交际话题虽然贴近学生的生活,但由于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别,如地域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是教材中的交际话题都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能结合学生的思想、能力、知识,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对教材做本土化改造,创生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我在教学《该选谁》(湘教版第五册)时,就对交际内容进行了改动,把推选一位大队干部改为推选一位班长。因为我们学校少先队活动开展得少,学生对大队干部很陌生,而班长的工作、职责,学生却熟悉不过。而我又有意将本次交际活动提前,放在开学时开展。我结合学校实际,以争创"优秀班级"为前提,让大家推选一位班长。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被调动起来了。

2、将口语交际融合到课堂活动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过程。因此每一堂课都应该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能。语文教师更应该引起重视,无论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都应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往往融合在这些教学过程中的指导,矫正不露痕迹,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如:"让我们竖起耳朵,听听这位同学怎样读?"这是引导学生认真听。"我们先听他说说,看他说得对不对。"这是引导学生听对错。

3、把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堂外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口语交际的舞台就有多广。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学生实践口语交际的基地。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不断进步。比如:学生的笔不见了,我就让他自己去想同学借。借以训练学生与人交流的胆量,并懂得要使用礼貌用语。在《小小气象站》中,让学生去请教当地的长者,了解更多有关气象的奥秘,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

三、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到位。

(1)激情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课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想说,愿意交流。特别是刚刚开始上口语交际课,激励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和苛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去。

篇5

一、用数字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

如在讲我国的土地资源时,我们应该既讲优势又讲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土地资源遭受到惊人的破坏。1981年与1957年比较,我国耕地净减少149500km2,是世界上减少耕地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滥伐森林,土地失去大面积森林的保护,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106km2。水土流失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约4×107吨。建国40多年来,我国沙漠面积增加了约2×105km2,即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670km2的速度增大而居世界之首。当前人类的环境日趋恶化,如不及时控制,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严峻的现实,触目惊心的数字,唤起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大家意识到我们再也不能坐等灾难临头、生灵涂炭,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治理生态环境。

二、合理地利用自然,科学地改造自然

人类与其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类必须依赖于环境而生存,必须对自然界持尊重的态度;另一方面,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应当通过科学充分发挥人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结合地理教学,在讲解“保护森林、绿化环境”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始建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十年多的艰苦努力,造林存活面积已达66.67万公顷。过去受风沙侵袭和干热风危害,产量低而不稳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保护,粮食增产10%-20%。过去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的沙漠和半荒漠草原得到了保护和恢复,产草量增加了2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治理,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了10%。

活生生的事实使学生们认识到:人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自然,而且能够科学地改造自然,植树造林是增加植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人类的一项根本措施。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忱和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绿化环境的活动中。

三、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

社会再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类的繁衍。为了保证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地发展,不仅要求有计划地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且要求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人类生存的空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人口无限膨胀,必然爆发生存危机。因此,结合教材有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口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由这个国家的产出总量和人口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我国的产出总量和许多资源的总量在世界上虽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的产出量和资源的占有量却排在许多国家之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加拿大,耕地面积相当于我国的40%,粮食产量只相当于我国的15%,而它却是粮食出口大国。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总人口13.39亿,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的过快增长,必然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所以,应该让学生懂得: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地理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偏重于应试教育,只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利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教学应当自觉肩负起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教学任务。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注重于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结果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这些问题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日益加重的态势。

篇6

我同时注意到教育部此次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是颇高的,如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口语交际”能力的就有这样的表述:“文明得体地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对口语交际的训练不够重视。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恐怕学生此方面的能力难以真正形成。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第四学段的语文课堂上如何创设交际环境?我想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还是教材,利用教材创设交际环境就成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具体途径有哪些呢?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途径:

一、朗读

朗读是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其中美的情感和意境。学生在朗读中变得声音响亮、语气连贯、感情饱满,人也变得自然大方。同时,朗读也是学生 “披文入情”理解课文情感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为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进而体会课文的情境,我选择了“教师创设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的方式:

草报春,花闹春。果园里,桃花、杏花、梨花正在争奇斗艳,地上的野花也在自由而快乐的绽放呢!让我们走向热闹的果园。(请大家用无比热烈的情感来朗读课文第四段――春花图。)

绿草如茵,春花烂漫,春天展现出了生命的绿意和绚丽的风姿。是谁染绿了春天,是谁扮靓了春天?是和煦的春风。沐浴在春风里的感觉是多么的惬意呀!让我们走向田间,去感受那份诗情画意吧!(请大家带着无限的惬意来朗读第五段――春风图。)

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也激发学生美读课文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整体感知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思路十分必要。在这一环节,一般也都是靠“说”这一口语表达的形式来完成的,如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给文章再拟标题、复述课文主要情节等。具体选择哪种形式要以课文特点和教学重点而定。要想激发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欲望,不说不快,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如学习人教版《公输》一课时,我这样设计整体感知:

在“听读课文,把握节奏”“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设想以下情景时人物会怎样说话。

1. 我是墨翟,当我看到公输盘一本正经地说出“我义固不杀人”时,我气愤地在心里说:“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看到楚王一面高兴地说道“善哉”,却又一面坚持“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时,我感慨地在心里说:“__________。”

2. 我是公输盘,我与墨子当着楚王的面模拟攻守的情形,当我用尽了攻城招数,可依然不能攻破墨子的防守。我瞥了墨子一眼,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

有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就会被吸引到对课文的感知上来。

三、利用文章的留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文学作品靠形象表达主旨,它往往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我们抓住了那些“留白”,引导学生在作品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进行大胆的想象,并且口头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我的同事李永春老师在带领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后进入到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她巧妙利用“留白”来训练启发学生:同学们,当你读到“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时,你觉得赫尔墨斯听到这句话后,会是怎样的反应?这时课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一声不吭地走了,却将自己的雕像镀成了金身。”“他气急败坏,羞愧难当,把店砸了个稀巴烂。”“他很失落地回到天上,认真反省自己,终于明白了自己在人间不受尊重的原因,从此开始为商人做实事,最终赢得了商人的尊重”……

像这样来训练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口头表达的欲望就一下子被点燃,在“一吐为快”的兴奋中完成了对人物的把握和对故事的多角度解读。

四、巧设讨论题目,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章是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如果我们从课文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或链接相关文章,创设具体的口头表达情景,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这就会渐渐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如学习《背影》一课,可以将它与《我看见一条河》对比阅读,讨论两个父亲爱子的方式,并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以及理由。朱自清父亲对孩子细致入微的照顾与另一个父亲放手让孩子挑战,培养其独立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讨论各自的利弊,这对于学生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有好处。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发言者就会积极地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活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此可以明确: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活用教材,只有活用课文这个“例子”,才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文”这个例子会给我们思想内容或写作形式等方面的启发,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探索更多知识,并渐渐形成语文综合素质。对课文的学习也包括对文章写法的提炼。假如我们将此写法用于口头训练,那么学生就会在课文的引领下,结合生活积累试着再举一个类似例子。例如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怎样去表现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学生经过朗读、讨论,很容易地说出是“渲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从建筑材料的丰富名贵(“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雪松”等)、建筑形式的丰富多样(“神殿”“后宫”“城楼”等)、建筑装饰的华丽名贵(“琉璃”“珐琅”“黄金”“脂粉”等)、建筑布局的诗情画意(“花园”“水池”“喷泉”“天鹅”“朱鹭”“孔雀”等)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渲染”手法的成功运用。

六、以单元话题来创设情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按单元编排,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话题,尽管体裁不同,有新闻、小说、报告文学、书信等,但都以独特的视角表现战争,给人以丰富的认识和深刻的启迪。学完此单元,为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妨创设一个情境:咱们班要评选“和平大使”,评选的标准是能够结合这一单元所学来口头表达自己对战争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具体,思路清楚。为了争当“和平大使”,学生会兴奋雀跃,充分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因为承担了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所以练得“很实”。其中一位同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这样说:“读《新闻两篇》,从势如破竹的攻势中,我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读《芦花荡》,从老英雄酣畅淋漓的复仇中,我领略了百姓无穷的智慧和胆识;读《蜡烛》,我从老妇人冒着炮弹爆炸的危险爬着去掩埋烈士的尸体中,我认识到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和人们对和平的渴盼……战争太可怕了!我认为我们要反对战争,为争取和平做出我们的努力!”从这些临场发挥的发言看,这位学生已经对战争有了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认识,且表达发自内心,自然大方,这不就是一次极好的口头训练的实践吗?

七、留心文中插图,巧设情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材由课文组成,课文中有些插图,跟课文密切相关。这也是一种资源,应该有效利用,必要时围绕它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如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一课,上课之初,我让学生观察文章的插图――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关于他,你想了解什么?大家观察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个看图说话的环节就可以成为课文的导入,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还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期待!

篇7

一、创设情境,丰富生活,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逐步感悟,慢慢积淀的。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执教《照片里的故事》时,为了让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照片里的故事,教学时创设了四次生活体验场,在真实的体验场中学生们大胆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心理障碍,交际能力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提升。其中最满意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们在搭建的真实的体验场中主动和与会的老师交流。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次交流无疑是对他们心理上一次重大的考验。交流前,先教给学生与陌生人交流时应注意的事项,像介绍自己、打招呼、征求老师的意见等等交际礼节常识,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找老师讲照片的故事。孩子们在这次交流中,收获的是自信,是幸福。另外,与会教师资源的利用无疑也是孩子们得到一次一对一的教学辅导,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员提高。

二、巧抓时机,激活生活,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日常生活中训练学生语言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及时抓住并利用生活中的题材,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应当把它们作为口语交际的题材,引导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实用价值。如,有一段时间,班里个别孩子经常去小卖部买小零食。针对这一现象,我开展了一次“远离三无小食品,合理用好零花钱”活动,让学生当小评论员,对买小零食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吃小零食的危害,再集思广益想杜绝这一现象的方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寻找热点,关心生活,创造性的开展口语训练活动

在平时生活中,挖掘交流素材,做有心的老师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执教的《我的教室我设计》这个口语交际系列活动,就是源于我们每学期的教室布置。班级教室的文化氛围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热情。于是抓住征集班级教室文化氛围设计这一时机,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的模式,利用口语交际课训练的时间,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大胆设想,广泛交流,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专心听同学的设想,虚心听取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并积极建议、补充、评议。最后,全班采用竞标的方式选择最佳方案,这样的活动训练更好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平时让学生留心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用心辨析,在活动中实话实说,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每天可利用晨读十分钟让学生轮流到台上“谈天说地”,展示自己,张扬个性。谈天说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评时事、议趣闻;可以说影视、谈书籍;可以谈学习感受,叙奇思妙想……经常开展这样的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会提高的很快。

四、课外实践,体验生活,从中获得口语交际的快乐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因此,要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中,既能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一是开展多样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游园、联欢等活动,开阔视野,丰富口语交际内容。定期组织一些家校联谊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交际能力。二是贴近、走进身边的日常生活,如进超市购物、到公共场所做环保小卫士等。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主动与他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不但能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从中获得交流的快乐。

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改进

一、应用型人才

人才主要分为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四种。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1世纪初期。从现代视角来看,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面以及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人才。因此,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全面性的特征。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相对独立的基础学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推动了国人的英语教育普及。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以中考、高考和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的考取为目的以及围绕其而展开的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很难摆脱以笔试过关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另外,受大班或者合班教学、课时有限和英语证书的考取等影响,大学英语还是偏重阅读和语法教学,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太少,效果不佳,他们毕业后还常常通过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此看来,当下的教学并没有实现既定目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亟须提高。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立足职场,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本科教育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学习是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冲刺。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现有教学的不足,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语音知识和训练力争实用、基础和全面

语音知识方面,并非所有的语音基础知识都需要重新给学生讲解。教师在全面梳理时通过课内的互动环节发现学生没有掌握到位的语音基础知识,便及时给予恰当的纠正,并在课外进行记录、归纳,每一周或两周对归纳的内容再复习一次。这些内容可以是易混淆的音标、发音较难的单词,或是常见的连读、失音、浊化、弱读、重音、语调和节奏现象及话语感彩的表露等。

语音技能方面,对于学生掌握不到位的语音基础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做示范或直接播放相关的视频、录音资料,同时从教材或行业英语中挑选一定的词汇、句子和短文作为范例,要求学生不断模仿,直至可以独立发音或朗读为止;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时找出更多的范例拿到课堂上相互展示,共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对规范的语音、语调、节奏及情感等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大量的实践,避免在真实的口语交际中因这些基础的语音知识问题受阻。

(二)提高将汉语迅速转化成英语的能力

调查发现,“不敢开口”的学生除了害怕犯错以外,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换言之,他们把汉语转化成英语的能力较差,即使能基本表达,也存在逻辑连贯性、内容一致性和敏捷反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为汉语向英语的转化提供奠基石和可能性,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拥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

强化训练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和组织模拟活动这三种方式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讨论或辩论要求学生用英语积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实现信息的交流,内容不要求多少,观点不要求统一,有理有据即可。话题可以是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梳理,对某一生活现象的看法,或者对未来工作情境的构想等,重在实用、新奇和有趣。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根据设定的情景进行相关的角色演绎,重点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常用句型和文化知识等的运用,以及对问题的处理和应变的沟通能力的展现。情景可以是面试问答、餐饮服务和酒店预订等实用、逼真的内容。组织模拟活动的内容可以跟角色扮演的一致,但需要学生对整个扮演流程进行预想、设计、主持和评估,这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也能极大地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考虑到交际是属于双方或多方的参与,这三类活动主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及同等能力水平、异等能力水平或同等与异等结合的能力水平的学生构成小组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必须做好前期指导、过程干预和后期评价。

总之,时代和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客观地认识当下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全面理解、把握口语的两个层面,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拥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条件的优化和对学生的严格管理等,都能改善现有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给时代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涉外旅游;旅游英语;教学设计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境外游客的大量涌入,为了给国际游客提供更全面、准确、专业的资讯和优质服务,这对旅游窗口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日益成为各大用人单位争夺的对象。

2011年,入境旅游市场达到一亿人次,去过旅行社接近两万家,旅游总收入已突破一万亿,占GDP的比例达到8%,其中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整体收入的25%左右。同时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并据十二五旅游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预期指标体现在: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二是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到2015年,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三是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四是旅游就业持续增长,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五是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国各省市院校开设了旅游英语、国际旅游、涉外旅游等专业希望形成对旅游人才市场的互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力争改变我国旅游行业外语导游数量严重不足,优秀外语导游员缺失的困局。

由此可见,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冲劲十足,未来的天地急需大量的涉外旅游人才。

二、我国涉外旅游存在的问题

经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在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很多问题,具有熟练外语交际能力、熟悉地方文化资源,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仍十分缺乏。从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高职旅游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无法达到旅游企业单位的要求部分地方旅行社出现“外语导游不到10人,旺季来了也只好弃团”,“外语导游员青黄不接”等严酷的现实问题。

从高职院校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生源紧张和招生的压力,使得高职院校录取门槛较低。这种情况在私立高职院校更明显、更夸张,众多专业限制被打破,高职学生英语根基不扎实,参差不齐,导致后期专业英语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等教学面临诸多困扰。表现在:基础差、主动性差、兴趣不足、努力程度不够……

其次,各院校自身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对于专业设置来说,各高职院校有根据市场和企业调查即社会需求来开设和增设专业,也基于学校综合性发展的需要,并依据教育部的规定来制定专业。但院校在开设专业之后没有做好专业配备,应具有的软硬件条件投入不足,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物资和师资的严重缺失。这点在民办院校愈为显著,招生力度欠缺火候,社会对专业的错误感知,学校对专业的轻视以及舆论导向等综合作用使得旅游专业招生不好,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课程设置来说,很多院校课程设置往往经验不足,需要借鉴其他院校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得课程教学存在一个不稳定性,没办法形成规律和体系,进而影响了专业的深度积累。同时由于开设课程的先后顺序不同,各年级存在一个断链,专业影响力没办法提升。

再次,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完善的体系。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复合能力欠缺。教师队伍的稳定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这一点在很多民办高校都是始终存在的问题。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既包括英语授课的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又包含旅游常识和旅游技能的讲授,因此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英语教师来上旅游英语,存在旅游知识的缺乏;要不旅游专业老师来上旅游英语,又存在非英语专业的弊端。总之使得教学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教学与专业实习相脱节。实习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特色,是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但在实际中,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和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或者短时,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机制培养实用性人才或者放开手给学生一个锻炼的平台。特别是缺乏涉外酒店、涉外旅行社、涉外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英语口语实训的平台。

三、探索涉外旅游人才英语口语实训教学的新思路

旅游专业在多数高职院校内部都下属于外语系,这无疑是专业设置紧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规模和现状决定的。隶属外语系为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今,正值我国大力倡导教学改革之际,旅游涉外人才的口语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换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涉外旅游人才口语实训教学成果的高低和好坏,不应仅仅从英语专业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等角度来进行评价。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学生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不然的话很容易挫伤大部分英语基础不好的旅游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作为教师而言,一定要鼓励学生主动并愿意开嘴说英语。尽可能的让学生说、说多、说流利才是评价的依据之一。对学生提问,用英语回答;鼓励双人、小组角色扮演;自由组合表演对话,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真正把课堂变成交流场所,无论发音是否地道和说的是否流利,它只要使语言成为使用工具,并使教学充分活力就是好的。

(二)转换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和模拟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如:课前自由会话(进入课堂,无论私事公事一律只能用英语表达)、讲故事、双人口语、小组讨论、正方与反方辩论、课文角色扮演、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等。如果上课形式单一,作为年轻人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让学生吸收旅游知识和英语信息。

(三)转换教学中心

以学为主,那如何做好呢?这是一个纠结了很多教师的问题,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关系到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设计课程的问题。在实际中,教学呈现冷场或者课程成为教师的独角戏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在适当的教学中,不妨及多媒体、VCD等音像器材于一体,生动地创造出所学的教学环境。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使学生可以边看边听,视听觉相结合,成为感知的主体,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这肯定不是一种长期使用的方式,只能作为配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教学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涉外旅游人才英语口语实训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

以《旅游英语》为代表的英语口语实训教学必须具有方向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培养涉外旅游实务运作的实践能力,整合行业知识,提高口头和书面沟通的技能,增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设计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每期的教学目标,让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比如虚拟旅行社开展导游服务和导游讲解,旅游产品推销等提高知识的应用和英语沟通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

就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参考教材和分析有关资料,主张采用两条主线来进行教学,第一条“日常安排”,紧密围绕旅游服务(导游)接待工作的基本程序、环节,以场景为基本要素展开,包含机场接站、入住酒店、安排行程、安全事项、概况介绍、城车市交通、参观游览等。第二条“美丽中国”,选取我国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来进行详尽的特色介绍,并训练相关的对话和实用的解说词。如万里长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兵马俑、黄山、西湖等。同时在辅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寻广东省各地英语导游词的相关资料来进行讲说。

(四)教学设计策略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旅游高频词汇、短语、对话以及情境句型来逐层逐层的开展,设计层次清晰,教学过程有序,符合学生求知求学的思维发展,并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注重旅游技巧和相关旅游案例处理技巧的讨论,旨在提高涉外旅游人才的综合能力。

1.教学设计考核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英语演讲、团队活动、办公设备操作、模拟导游讲解等多元方面来进行考核。考核兼顾平时表现和最终口语考核的综合结果,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纵观《旅游英语》这一年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改革,虽已有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1)如何更好地给学生英语口语实训的平台,让他们去突破和超越自我,不断练习和实践,这是培育英才的根本,也正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更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用意所在。(2)如何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由“教”到“不教”的真实、有效转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在课堂中能有所收获、有所得才是教育的根本。(3)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往往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教师也不可能每时每刻向学生提供帮助,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摘自十二五旅游规划文件

[2]覃国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教学理论).2009(11):100-102.

[3]顾宝珠.新时期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化建设.2007(12):210-211.

[4]黄庭月.河南省旅游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展望[J].学术研讨.2007(4):387-389.

[5]姜希星,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7):73-74.

篇10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中职英语口语 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75-01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是学习输入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我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专业特色不够明显,造成学生练习口语的动力不足,为了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编写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不失为一个良策。专门用途英语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Hutchinson & Waters 1987:3)。ESP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也是一种外语教学的途径,笔者通过调查,试图论证根据ESP理论开发英语口语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中职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的口语水平更是令人堪忧。为了解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笔者对曲阜中医药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英语口语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受调查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护理专业的12级两个班和13级两个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受调查的教师是担任英语学科教学的专业教师,共发放试卷11份,收回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英语技能中“说”的期待程度很高,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然而只有29%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较满意,可见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期待程度很高,但实际的程度并不理想。就学生目前的困难及希望的学习方式,64%的学生选择了教材不实用,对话题不感兴趣;75%的学生希望以班级小组活动练习口语。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口语的话题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交际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通过访谈了解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即使是很深入的话题,学生也都会积极参与操练。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9.1%的教师认为口语很重要或重要,81.5%的教师教授英语口语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流,掌握一项技能。可见大部分教师都已深刻领会《中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转变传统英语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口语教学。60%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活动难组织,93.3%的教师认为难组织的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86.7%的老师认为难组织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太差,71.1%的老师赞同课时不足,46.7%教师认为学生人数太多。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虽已重视英语口语教学,迫切希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是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和学生口语薄弱的这一现状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矛盾,英语口语在“教”与“学”上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二、现有教材的使用情况

目前我校使用的是山东版中职英语规划教材,有关这套教材的使用情况,笔者对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整体抽样调查,以我校12、13级(12级100人,13级100人)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其间对部分英语教师也进行了访谈。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6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教材在该方面亟需完善和提高。58.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专业有必要开设口语课,加强口语学习,54.6%的学生对现有教材口语话题不感兴趣,92.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是影响或抑制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因素。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口语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课程联系不大,对他们以后的求职和职业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实用性不强导致他们对英语口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对于未来的英语口语教材,学生提出了加强口语训练、选编与护理专业有关的话题、模拟真实情景、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等建议。

针对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笔者访谈了部分英语教师,教师对现有教材的评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未能体现职业特色,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大。

第二,教材内容不能引发学生兴趣。

第三,教材内容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口语练习部分相对较少。

对现行教材的使用情况, 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相关,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特色,不能够学以致用;教材中的口语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开发英语口语教材,学生提出了选编与护理专业有关的话题、模拟真实情景、与专业知识结合等建议。

三、ESP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试用情况

对ESP在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试用情况,笔者对11位英语教师中进行了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份,收回11份。调查结果表明:在我校英语专业教师中,有81.8%的教师已经尝试使用ESP教学,72.7%的教师认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ESP教学比较合适,并且肯定ESP的教学效果。但只有18.2%的教师偶尔使用,至于没开展的主要原因88.9%的教师认为缺少口语材料,77.8%的教师认为课时不足,不好组织教学,88.9%的教师认为自身缺乏岗位专业知识。这无疑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开发编写英语口语校本教材。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口语的训练受到很大的制约。究其原因,教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内容与学生的专业不相关,所学非所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学生感觉不到其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自然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造成练习口语的动力不足。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应重视学习内容的吸引力,重视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求。选择与学生专业及未来工作相关的话题,给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真实语料,开发校本教材势在必行。专门用途英语是某种特定的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它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均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专门用途英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依据ESP理论开发编写中职英语口语校本教材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王艳.对我国ESP教材编写原则的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1.(1).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3]高嘉Z.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ESP研究,2010.(1).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