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培训

篇1

【关键词】 中药熏洗 功能锻炼 创伤性腕关节僵硬

腕部损伤,特别是桡骨远端骨折后长期外固定,腕关节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组织弹力纤维少,关节僵硬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笔者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中药外洗及主动功能锻炼治疗创伤性关节僵硬,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倒,男47例,女4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1岁,平均62.4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9月,平均5.6月;经夹板固定32例,经石膏固定57例;损伤类型:桡骨远端骨折67例,腕骨骨折19例,腕关节脱位3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腕关节有外伤史,如骨折、脱位等。(2)病程2个月以上且已临床愈合。(3)关节面平整,间隙无明显变窄,关节内无骨折碎片,(4)腕关节周围无感染性病灶及其他疾患。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熏洗 用陈伤洗剂,药物组成:生二乌各12g,制马钱子12g,三棱12g,莪术12g,桃仁12g,红花12g,归尾12g,伸筋草18g,透骨草18g,荆芥12g,防风12g,桂枝15g,苏木15g,威灵仙15g,川芎12g,赤小豆18g,苡仁30g,丝瓜络18g,鸡血藤30g。将上药放入锅内或盆内,加水2500ml,煎沸10~15min后将锅或盆端离炉灶,将患腕放在药锅或盆上面用药蒸气熏蒸,熏蒸时腕上放置净毛巾覆盖,药液渐温后将患腕放入锅或盆中泡洗。每次45~60min,每日2~3次,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歇1天。

2.2 手法按摩 首先轻轻揉按腕部,并行理筋、拔伸及屈伸活动,然后在伸屈至最大角度时,趁患者不备,弹性下压或背伸腕关节,进一步松动腕部粘连,但不可施加暴力,以免造成骨与关节再损伤,最后对患腕行松弛手法。

2.3 功能锻炼 经熏洗浸泡及手法按摩后,进行功能锻炼,强调主动、缓慢、用力、耐心及运动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原则。忌施加拉、按、压等外界暴力, 免造成再损伤。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关节肿疼完全消失,软组织弹性恢复,腕关节屈伸功能自如,掌屈60°~70°,背伸60°~65°,外展25°~30°,内收35°~45°,前臂旋前80°~90°,旋后80°~90°。良:关节肿疼消失,软组织弹性基本恢复,腕关节屈伸功能接近正常,掌屈50°~60°,背伸50°~60°,外展20°~25°,内收25°~35°,前臂旋前70°~80°,旋后70°~80°。可:关节肿疼消失,腕关节活动仍受限,掌屈30°~50°,背伸30°~50°,外展10°~20°,内收15°~25°,前臂旋前40°~60°,旋后40°~60°。差: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89例患者,经治疗2~4个疗程,按上述标准评定,优45例,良36例,可8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腕部损伤经长时间固定而不注意功能锻炼时,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不畅,患肢组织中有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沉积,可使腕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同时由于关节囊及周围肌肉的挛缩,关节活动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形成关节僵硬。

篇2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管理问题

一、我国供应链金融应用下的物流企业管理问题的分析

我们日常所说的物流金融就是供应链金融,其涉及物流企业、客户、金融机构这三个模块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影响企业物流金融模式正常开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受到我国银行贷款利率及其物流企业资金应用环节的限制,物流企业的市场进展是比较激烈的。这对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设计环节、仓库配套建设环节、现代化信息管理环节、仓储管理环节、运输配送环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不健全的,比如我国整体的物流市场环境的影响、物流企业自身资金管理模块、供应模块等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的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比较落后,难以就物流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市场供求信息模式、业务衔接模式等展开协调,这都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整体体系的健全。有些物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其信息管理模式是传统型的,特别是各个企业间的信息传递模式的落后性,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对于市场供求信息的反映。有些物流公司的库管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其库存控制模式过于单一,难以就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个客户信息、供应信息等的协调,进而影响了物流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难以满足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化模式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有些企业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这与其落后的管理思想是分不开的。

在一些国家的物流业务中,针对基础性的物流业务资金贷款,申请企业将其拥有的具有出质资格的动产作为信贷作如仓储、运输配送等,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不断应用,企业利用物流利润来担保,并且利用其抵押物与银行进行合作。受到我国物流企业的自身发展性质影响,其物流管理过程中,融资难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这一环节的因素是非常多的。目前来说,我国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贷机制是不健全的,特别是不动产抵押贷款方式的应用,我国银行的借款利率都是比较高的,取得贷款后的物流企业容易受到利润的影响,进而改变以签订的贷款合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资金用途的改变,甚至出现借款的故意拖欠,出现较多的逃废债务现象。

有些物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也会导致物流企业管理效率、质量等的下降。尤其是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的缺乏,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现阶段物流体系运作过程中,有些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物流技术设备,导致日常运输过程中的各个麻烦。由于物流管理方案的保守,也难以实现现代物流发展的科学决策。

二、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中物流企业管理体系的健全

1.现代化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管理方案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及其物流管理模式的协调,可以确保各个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在物流企业管理过程中,要进行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产品提供及其运输服务体系的健全,将其用户及其供货商进行物流管理范围的概括。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确保其物流效率的优化。通过对网络信息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物流企业与合作方的工作模式的优化,进行网络化模式、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进行物流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进行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信息体系的建设,定期展开相关物流人员的技能培训,展开物流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

在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下,要确保物流企业供应链体系的健全,实现合作企业管理环节、供应商管理环节等的协调,进行供应链产品需求的有效预测及其供应,以进行供应链产品设计环节及其制造管理环节的协调,以优化资金管理环节、永华管理环节、跟踪管理环节等。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要进行业务流程集成体系的健全,以有效应对当下全球物流竞争的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确保金融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更新,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与银

合作方面的协调,确保融资风险的降低,这需要我们进行交易环节中预付款融资业务模式的优化、动产质押物流金融模式的优化,实现应收账款下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块的优化。

2.物流企业供应链下企业管理风险的规避

为了满足当下物流企业的管理需要,进行物流企业管理政策的优化,管理风险的规避是非常必要的。这要针对物流运输及其仓储过程中的相关环节展开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库存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等的健全,进行整体物流方案的设计,确保物流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要进行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方案的优化,避免其粗放型的经营管理,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物流规范体系的应用。

物流企业在应用过程中要进行市场商品信息收集体系及其反馈体系的健全,进展产品市场风险的降低。这需要物流企业与银行就某些业务环节展开质押物模块的优化,进行质押率的控制。对质押商品展开积极评估,通过对客户质押货物模式的更新,确保其风险控制模式的正常应用,这需要物流企业与银行进行相关监管程序及其操作程序的协调。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进行物流供应链关系管理目标的明确,以实现金融投资供应链关系平台的应用,进行银行各个结算渠道及其工具模式的优化,这需要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确保银行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融投资风险管理。

三、结语

通过对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可以实现我国物流建设环境的稳定,随着当代信息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社会对于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引起相关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进行物流流程的优化,实现其内部流程结构的协调。

【参考文献】

[1]林军.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软肋与对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11).

篇3

关键词:服务质量;供应链管理;建模;差距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5-08

作者简介:熊伟(1963-),男,江苏常州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生产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王辉(1988-),男,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生产运作与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2&ZD206。 近几十年来,服务质量一直是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在通过供应链管理寻找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方法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商业模式的变化迫使组织的经营重点,从单纯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为通过提升顾客满意度,以获取最大化利润。所以,不仅需要组织关注内部流程,同时需要关注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方式。因此,与顾客建立关系可改善组织盈利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减少成本,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Niraj et al.,2001)[1]。

目前,对服务质量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服务及相关行业,以供应链整体角度研究仍较少。诸多实证研究证明服务质量与组织经营绩效、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盈利能力和低成本的相关性,能激发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探索该领域(Leonard and Sasser,1982; Cronin and Taylor,1992; Hallowell,1996; Chang and Chen,1998; Silvestro and Cross,2000; Newman,2001; Sureshchander et al.,2002; Guru,2003等)。Nix(2001)[2]指出供应链情景下服务质量研究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接受,但其研究仍较少。通过对服务质量模型的综合研究,Seth et al. (2005)[3]指出必须在一个包括产品和服务交付相关的运营流程领域研究服务质量。鉴于服务质量不仅对供应商、分销商、员工和顾客有影响,同时也影响整体的业务及组织发展,本文尝试在供应链情景下理解服务质量概念,并提出供应链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型。

一、文献回顾

“服务”拥有丰富多样的含义,但其应用于管理文献中却产生了相当大的模糊性。在20世纪的50、60年代,西方市场营销学界开始对服务进行系统研究,诸多研究人员试图从经济学、服务营销、服务过程、服务特性、服务管理,以及与实物产品对比等不同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尽管不同研究者、不同机构对服务的定义可能有所区别,但从其本质上看都认为服务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目的,是以人的活动为基础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满足的过程。所以,服务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产品管理,服务有其特定属性。基于此观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身于更加具体的服务管理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上,服务质量的概念化和测量就是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

(一)服务质量的定义

服务质量的概念是从有形产品的质量概念引进而来,Parasuraman et al. (1988)[4]提出人们对有形产品质量的认识大致有4种:(1)零缺陷;(2)符合某种规范或标准;(3)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4)“内部失败”(指产品离开工厂之前)与“外部失败”(指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的发生率。但是,由于服务与有形产品的不同特性,使服务质量的概念和有形产品的质量概念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

20世纪70年代初,Levitt(1972)[5]首次提出服务质量概念,认为服务质量就是指服务是否能达到预设的标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Gronroos(1984)[6]提出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服务业开始重视质量问题。服务质量既是服务本身的特性的总和,也是消费者感知的反应。在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北欧和北美两大学派有明确的研究成果,表1展示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服务质量的定义。总第437期

熊 伟:基于顾客导向的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研究

服务质量定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服务质量认知的大致过程,虽然研究人员对服务质量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服务质量是一种主观的质量,是很难以客观的标准来衡量的,它取决于顾客的实际感受。因此,供应链情景下的服务质量可以定义为在供应链整体下的不同层级的期望和感知差异的比较。

(二)服务质量模型

目前,对于服务质量的概念和模型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发展。Gronroos(1982)[7]认为感知服务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技术质量、功能质量和企业形象。后来Gronroos(1984)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指出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个要素构成,企业形象对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有过滤作用,并提出了一个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此基础上,Parasuraman et al. (1985)[8]将服务质量概念化为顾客期望和对服务体验评价的感知差距,并构建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此后,Parasuraman et al. (1988)修正和发展了服务质量测量工具,提出一个由有形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性、移情性构成的,包括22项问题的SERVQUAL量表来测评服务质量。

鉴于其决定服务质量的5个维度和SERVQUAL评价方法是建立在美国对信用卡、电话服务、零售银行、证券经纪人,以及家电维修和维护等部分服务行业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并未考虑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因素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基于概念或实证研究,后续部分研究人员对维度的数量和测量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差距模型和SERVQUAL研究结果具有前沿的实践意义和科学指导作用,并成为大部分研究人员构建内部服务质量模型的基础(Akan,1995; Avkiran,1994; Babakus and Mangold,1992; Bojanic,1991; Carman,1990; Finn and Lamb,1991; Johns and Tyas,1996; Johnson and Sirikit,2002; Saleh and Ryan,1991等)。

服务营销专家Rust and Oliver(1994)[9]站在外部服务质量的角度,提出了包含服务产品、服务传递和服务环境在内的三要素模型。虽然该模型未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但在银行和保健行业已发现相似模型。通过利用来自银行业和医疗服务业的数据,同时参考其他研究人员的成果,Brady and Cronin(2001)[10]对Rust and Olive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构建了服务质量阶层结构模型,并将三要素重新命名为结果质量、互动质量和物理环境质量。所以,该模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另外,基于期望和感知的服务质量理论也被质疑,鉴于Cronin and Taylor (1992)[11]所提出的只测量服务绩效(顾客感知)的SERVPERF量表,比SERVQUAL在测量服务质量方面效果更好,部分研究者在该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研究(Babakus and Boller,1992; Gotlieb et al.,1994; Hartline and Ferrell,1996等)。

随着商业模式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数据交换、POS系统以及ERP系统等在内的技术,在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urey(1991)[12]认为IT可以通过提升方便性,提供额外服务以及收集服务绩效相关信息,以提高服务质量。IT重要性的提高促使研究人员研究顾客如何评估基于IT的服务以及该评估,对顾客对于整体服务质量感知的影响等,同时带动了相关服务质量模型研究的发展(Berkley and Gupta,1994; Dabholkar,1996; Broderick and Vachirapornpuk,2002; Zhu et al.,2002; Santos,2003)。

综上所述,国外服务质量的研究以理论为基础,从服务质量产生机理出发,结合行业实证研究来探索服务质量要素,并建立模型,其中PZB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在实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些研究一个明晰的分析路线就是研究焦点从决定服务质量内因开始,从内向外逐渐拓展,从内部员工到外部消费者,再延伸到消费者所处的环境特征,从单向服务质量决定到互动服务过程。

(三)供应链中的服务质量

目前,大部分服务质量研究聚焦于顾客感知层面,在供应链情景下的服务质量适用性研究则较少。对供应链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销(Bienstock et al.,1997[13]; Sinha and Babu,1998[14]),物流(Mentzer et al.,1999[15],2001[16]),采购(Stanley and Wisner,2002[17])或快速响应(Perry and Sohal,1999[18])等方面,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供应链,表2展示了部分供应链服务质量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服务的研究发现相似,人们普遍接受服务质量与供应链绩效改善存在相关性。因此,有必要站在供应链角度,以综合的方式研究从供应商到分销商的供应链服务质量,以期实现供应链基本目标。

(四)小结

目前,由于对于服务质量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较多地聚焦于概念、模型和测量等方面,服务质量模型的研究也需要在具体领域和研究对象下进行审核与修正。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较多的是以顾客感知为基础,而对影响服务结果的组织支撑能力和水平考虑较少,不利于组织系统地发现不足,以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其服务水平。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不仅要评价顾客感知质量,还应评价服务企业固有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及组织支撑质量。因此,供应链情景下的服务质量概念的适用性还不是很充分,服务质量建模与测量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促使我们在下节中提出该模型。

二、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构建

通过对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模型、供应链服务质量的回顾,本文综合考虑Parasuraman et al.以及Brady and Cronin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供应链特征,分别从内部及外部角度,构建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

(一)内部服务质量与外部服务质量

服务支撑能力反映的是在供应链中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对跨越组织界限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整合的程度,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对顾客提品或服务的有效性及效率问题。虽然供应链管理强调对外部业务伙伴的集成,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整合内部职能,然后转移至外部整合。因此,内部服务质量不同于外部服务质量,对于内部各职能的整合也变得较为重要。服务支撑能力能改进人员管理培训、信息沟通、组织氛围、企业运营和资源配置等,从而提升外部服务质量。对于外部服务质量,参考Brady and Cronin(2001)提出的服务质量阶层结构模型,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划分为交互质量、结果质量、环境质量等要素。

1.交互质量指顾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服务人员、事件处理及信息的感知,该维度对感知服务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

2.结果质量是指当服务完成时,顾客对服务经历的整体感受和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以及对服务组织和人员形成的整体感知,诸多营销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服务结果”对感知服务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3.环境质量指顾客在服务过程中对有形的物质设备(如电脑、桌椅等),以及无形的环境设计(如氛围、秩序等)的感知。

以上三类要素较为直接地解释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过程,对于顾客得到了怎样的服务、顾客如何得到服务以及顾客在怎样的环境中得到服务等问题较为明晰。

(二)供应链差距

对于整体供应链服务质量模型,本文参考Parasuraman et al.(1985)的研究成果,克服传统单个企业与顾客之间感知服务质量差距研究的缺陷,通过差距分析并考虑双向差距进行构建,探索供应链不同层级企业之间相互感知差距细节,及其对最终顾客感知的影响,具体如表3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几类双向差距的产生可表现为沟通交流差距、期望与感知差距、信息差距、资源、战略与能力的差距,以及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差距等,不同层面的差距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表现形式。所以,作为核心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以及纵向管理层级之间差距的识别,对于提高供应链整体服务质量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小结

供应链情境下的服务质量模型为评估供应链服务质量提供了概念框架,但处于探索阶段的模型仍需要进行实证研究,需要开发完整的方法去识别供应链中关键和非关键的差距;有必要强化完整的模型及验证三个双向差距,并决定影响它们的因素;有必要开发标准的工具以测量供应链服务质量,以传递顾客满意及获得顾客盈利;有必要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供应链服务质量的影响。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与传统服务质量模型具有不同特点,通过差距分析识别了供应链不同层级企业,及核心企业内部的关键差距,这些差距可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不同层级会对供应链绩效有不同影响。本文明确了内部服务质量与外部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鉴于其有助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寻找供应链弱点,描绘供应链未来战略方向,其作为内部和组织间的标杆管理工具,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服务质量,可以预期这种模型对于关注供应链管理效率的组织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Niraj R,Gupta M,Narasimhan C. Customer profitability in a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Marketing,2001,65(3):1-16.

[2] Nix N. Customer service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ntext,in Mentzer,J.T. (Ed.),Supply Chain Management[M].Sage Publications,Beverly Hills,2001,CA:358-9.

[3] Seth N,Deshmukh S G,Vrat P. Service quality models: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5,22(9):913-949.

[4] Parasuraman A,Zeithaml V A,Berry L L. SERVQUAL:a multiple 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1988,64(1):12-40.

[5] Levitt T. Production-line approach to servi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2,50(5):41-52.

[6] Gronroos C.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84,18(4):36-44.

[7] Gronroos C.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D].Swedish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1982.

[8] Parasuraman A,Zeithaml V A,Berry L L.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85,49(4):41-50.

[9] Rust R T,Oliver R L. Service quality:insights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frontier. In Rust,R.T. & Oliver,R.L. (Eds),Service Quality: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4:1-19.

[10] Brady M K,Cronin Jr J J. Some new thoughts on conceptualizing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a hierarchical approach[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2001,65(3):34-49.

[11] Cronin Jr J J,Taylor S A.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a reexamination and extension[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2,56(3):55-68.

[12] Furey T R. How information power can improve service quality[J].Planning Review,1991,19(3):24-6.

[13] Bienstock C C,Mentzer J T,Bird M M. Measuring Physical Distribution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1):31-44.

[14] Sinha R K,Babu A S. Quality of customer service in supply chain system:a diagnostic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1998,15(8/9):844-859.

[15] Mentzer J T,Flint D J,Kent J L. Developing a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scal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9,20(1):9-32.

[16] Mentzer J T,Flint D J,Hult G T M.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as a segment-customized process[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2001,65(4):82-104.

篇4

你好!

执笔此时,我已与你擦肩而过七年之久。过去的两年,虽然你我无关,但我一直站在那条与你不能相交的平行线上默默地守望,静静地期待。

还记得最后一次与你“约会”的场景:七年前那个秋阳高照的日子,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杀过了网申、网测、托业考试、一面,雄赳赳、气昂昂地闯进终面环节。

前路之所以一帆风顺,主要是由于我对你“蓄谋”已久。

从大三开始,我就收集你的历史、文化、品牌、部门和招聘活动等相关信息,用心研究了上百道图形推理题;为了去听你的宣讲会,我甚至彻夜未眠;听朋友说终面会涉及专业知识,我立即复习起管理学、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甚至搜索到了终面评分表,真可谓煞费苦心;我为求职所花的时间中,你占了80%以上;为了专注于你,我直接放弃了联合利华、欧莱雅、高露洁……

在旁人眼中,我这种承担着巨大风险的执著无疑得不偿失。

你的企业制度与文化精神,如:完善的管理培训生制度――早在1989年就在中国选拔了20名大学生作为管理培训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人才理念――一个入职不久的管理培训生就有可能独立负责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项目;“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的分享制度――实行员工股份制……你追求卓越的信念,你承担风险的勇气,你的诚实正直、你的积极创新,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坚定地告诉自己:非你不可。

也许是因为感觉到梦想的临近而心态失衡,也许是前路太过顺利以致冲昏头脑,终面时,面对考官接二连三的拷问,我乱了方寸,始终没有回答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错过了展现自己闪光点的机会。

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你不只是一份用以维持生计的工作,而更是一个值得长期奋斗的事业,一个倾注了无数时间和心血的职业梦想!但,梦想就在彼时悄然滑落。

虽然没有成为你的一员,但从你那里,我学到了终生受用的工作方法论,体味到了梦想因努力而美丽,懂得了坚持自我的重要。现在的我,在一家国企从事管理工作。在主管中,我是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但却是做得最好的,我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连娶妻生子的“老油条”都能精神百倍地去工作;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得到认同和归属感,在培训中享受成长,在团队中收获希望。

每当我思考这些成就的由来时,你办公大楼里那块写着企业文化的宣传牌就在我脑海中熠熠生辉:正直、领导力、求胜欲、信任、主人翁意识。简洁明了的五个词汇,展现出的却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极具领导力的品牌气势。你是一个卓越的公司,卓越就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用细微而有意义的行动去影响他人、改变世界。我没有坐在你的办公楼里,但我一直都在践行着你所信奉的精神价值,并向自己证明,我在追随你的影子。

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阳光如此明媚,希望再次冉冉升起。我在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重拾自信,再次赶赴与你的约会,执子之手,与子相伴。

篇5

2017年4月28日, TCL在深圳《TCL集团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的组织范围涵盖了TCL集团及下属产业,披露了从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据悉,这已是TCL连续的第9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期的还有企业年报。 TCL大厦(惠州)

这是TCL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延续,也是TCL企业社会责任创新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份报告,并且第一次与企业年报一起,是TCL将CSR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翻阅这份报告,TCL 2016年的社会责任业绩跃然纸上,细细梳理,可以发现呈现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立意高远,专注全球性和战略性

TCL之所以历经35年依然行走在行业领先行列,得益于其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得益于其高瞻远瞩的商业战略视角。

高度决定视野。当一家公司是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也就看得更远,也将走得更远。TCL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在报告致辞中表示,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复苏缓慢,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贫穷、饥饿等各种困境;同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是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的威胁。企业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失的一份子,尤其作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我们深知,做负责任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TCL自成立伊始,始终秉承“为社会承担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理念,与全球伙伴一起,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同努力。

规划决定未来。TCL积极融入、支持、贡献国家战略的实施。在从“中国制造”到 “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以“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智造”背书,继续深化落实 “智能+互联网” “产品+服务”的“双+”转型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海外布局;借助“工业4.0”阶段重大机遇,实现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效率提升与加速迭代。

二、理念清晰,实业和履责深度融合

2016年,TCL重点围绕“坚守实业,全球履责”两大核心主题开展社会责任实践,而这份报告较好地呈现了两者深度融合的变化和成效。

35年来,TCL坚信实业是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坚守惟精惟一的工匠精神,坚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不改初心,知难而进。如今TCL的业务已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3年营收超千亿,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近半,集团品牌价值达765.69亿元人民币,继续稳居中国百强品牌第七位,连续11年蝉联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

35年来,TCL敢于担当,在坚守实业的过程中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消费类电子产业从“中国制造”到 “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中,TCL秉持“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使命,立足实业,变革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承担对用户、员工、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

报告显示,TCL从公司战略、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产品、产业链、投资者权益保护、用户管理、供应商管理、信息管理、员工关爱、环境保护等都贯穿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而这些也是支撑TCL实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了TCL实业各个方面,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TCL在2016年共计投入研发成本42.7亿元,在岗研发人员数量达6800人,2016年获得1942项专利授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0537项。TCL集团旗下TCL公益基金会2016年捐赠额达3558.58万元,最近3年累计实现对外捐赠近1亿元。

三、管理升级,制定CSR战略模型和目标

当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无论是外资企业、国企还是民企,都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在管理提升和品牌塑造方面的重要性。

TCL审时度势,在推进实业战略转型的同时,同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升级,在集团战略层面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和实施。

一方面,为实现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目标,更系统地承担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做出贡献,TCL集团将三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充分融入企业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通过透明、沟通、连接的方式,与利益相关方深入合作,共同创造综合价值,构建了适合TCL的社会责任战略模型。

另一方面,为更全面地探索TCL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创造企业与社会共享价值,TCL集F于2016年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创新中心,由集团副总裁级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社会责任创新中心主要职责为:与集团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与CSR相关的议题;设计TCL集团CSR目标管理内容或体系;提供CSR目标管理培训及能力建设支持;对集团和产业CSR核心议题提出评估与建议;推动公益慈善和志愿者相关事务发展。

毋庸置疑,这次CSR管理升级,为今后更好地履行全球责任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有利于推动TCL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迈入新阶段。

四、与时俱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我国政府强调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实行本土化。TCL与时俱进,积极响应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和原则。

在国际化进程中,TCL非常重视“扎根当地”进行发展,将先进的工业制造能力引入海外生产基地,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在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又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TCL在波兰建立了最大的海外工厂,通过开展“精益生产线”“自动化无人包装”“集中零部件预加工区”等多种新型项目,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TCL波兰工厂创造了几百个岗位,员工大多来自当地,最长工龄者已超过了13年,这也正是TCL本土化战略取得的成就。

面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TCL制定了国际化再出发的路线图,将通过“三军联动,品牌领先”策略,继续巩固和加强现有市场,同时选择南亚、南美洲等重点新兴市场作为突破点,扎根当地,与更多伙伴分享TCL的优势资源,使更多用户体验TCL的极致产品和服务,把国际化进程推向新的高度。

五、多管齐下,追求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达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是未来趋势,也是必然选择。而TCL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其十余年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远见和表现。从这本报告里不难看出,TCL在人才管理、供应链管理、家电回收等方面严格遵循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首先,人才的可持续性。人才是决定一家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TCL视员工为公司宝贵资产,从保护员工权益、保障健康与安全、关心员工成长、关爱员工生活4个方面不遗余力助力员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外运营

报告显示,2016年TCL集团在岗员工人数达79561名,较上年增长8.2%。TCL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拉美设立的海外工厂积极推进本土化,本地员工占比达80%以上,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面对全球不同国籍、不同专业背景的员工,TCL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领域的投入,2016年共计投入人才培训经费6200万元,覆盖4900名学员,较2015年增长158%。连续5年获得“亚洲最佳雇主品牌”奖,并获得中国人才管理典范企业和中国最佳企业大学等多项荣誉。

其次,供应链的可持续性。TCL 35年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个供应链上的伙伴,供应商是集团创新链条重要的环节和基础保障。TCL集团通过与供应商进行协同创新,持续改善供应链管理,使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更为和谐的产业生态系统。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ERP;FSCM

1前言

我国的入世,意味着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来了一次大“换血”,从政府到企业,无可避免地接受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洗礼。高效的企业管理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其中高效的财务管理更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在这个什么都讲求信息化的时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显得尤为迫切。为什么我们与全球500强有如此大的差距?是什么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怎样才能利用有利的经济条件,化劣势为优势?这些都是现代管理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首先,选准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当然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着手。当前,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强大动力,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核心,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

2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缺乏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有多重访问级别的综合财务信息网。

(2)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可靠性差。

(3)没有网上进行业务处理的功能。

(4)会计信息数据模式不规范,数据结构多种多样。

(5)缺乏全公司统一、齐全、详尽的实时财务信息资源。

(6)在Internet网上查阅信息效率低。

3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具体解决方案

3.1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发挥企业监控作用

企业除了实时掌握各部门的动态情况,业务的变化外,最终要进行数据的合并,掌握企业整体的资金运作动态及企业发展状况。过去由于企业各部门或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处理依据不统一,成本费用的划分标准不统一,致使上报的数据不规范而损害了数据的参考价值,甚至由于数据的不规范给企业决策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在启用财务管理系统以前,企业一般情况下会将提供的报表数据进行合并,然后企业高层再将各部门或者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进行合并。报表提供的表面数据不能清楚地分析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且可能具有不真实性。现代财务管理系统提供了账目合并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对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控制,由高层界定成本费用的划分标准并通过系统对标准进行有效的控制,各部门或子公司的数据更可靠,高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分公司财务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合并后,再输出报表。并在系统财务分析的帮助下对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的运作情况,取得了很多的帮助决策的信息,提高了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企业的账务数据按不同的管理角度汇总后,能够进行多维立体分析。因公司在汇总中可以直接查询每一财务数据的数据来源,从而企业高层可以横向比较各经营中心的业务运行情况,分析哪一个地区经营状况较佳;或各经营中心横向比较下属企业的运作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2应用财务供应链来管理资金流

小型的单个企业财务管理因为目标单一,管理简单,也许用上一个适合自身的财务软件就能基本解决问题。但如果是大型的集团公司,特别是分布地域较广的公司仅仅用一个财务软件根本不起多大的效用。马克思曾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会计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已经不单单是做账那么简单了。作为企业业绩改进工具之一的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各企业家所喜闻乐道的一件事。ERP是过去20年企业计算领域的一股大浪潮,《财富》前1000家公司有8596实施了ERP,但是能把ERP推行得很好的企业寥寥无几。事实证明,虽然说通常的ERP系统提供财务管理模块,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但在企业之间的财务往来管理上仍然是人工完成,不少重大电子采购行为还没能实现付款流程的自动化。财务供应链(FSCM)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能进一步改善企业最核心部门的工作效率,专家们也普遍认为,它是继ERP之后下一个重要的企业经营模式。

在对财务供应链进行管理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特别关键:一是能否获得有关将来现金支出需求以及现金流入的准确信息:二是基本的技术实现是否已经到位。在过去3年中,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的业务流程也都是建立在可以信赖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上。发票收据、税款计算、发票核准、付款及现金管理方面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已时机成熟。虽然可能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但从技术上来说,已足够支持电子付款系统。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那企业不仅能够使现金流更加透明和健康,并能帮助供应商实现自助管理,降低发票处理以及对账调节的成本,改进期末结算,消除重复付款现象等。

不少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是80%的流程仍然基于纸张,所以财务供应链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必须从无纸化入手,并应尽量避免陷入复杂的业务流程重组。具体的财务供应链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3.2.1文档电子化

使用OCR技术替代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电子发票按购物订单进行核对、传递以便批准更容易,并能通过标准的工作流系统一路传递下去,从而留出时间处理各种例外情况。当无法利用OCR技术时,则需要加强进行例外管理的人工手段。

3.2.2交易自动化

人工付款改为电子付款之后,就可以完全控制付款流程,从而能随时随地付款。电子付款不一定能够缩短付款周期,如果客户想保持30天的付款时间,那它完全可以在最后一天付款。不过有了电子付款,企业可以通过谈判为客户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来缩短付款周期。这里需要澄清的一大误解是,有人认为纸张流程造成固有期限的延误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运营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效益,加上能够随意安排的付款日期,大大补偿了浮动收入带来的任何损失。另外,自动化技术还使得利用支出控制来优化现金头寸变得更为可行。

3.2.3管理自动化

在美国,Sarbanes—Oxley法案在法规方面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压力,如果没有端到端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要实现报告的准确、迅速和透明是不切实际的。

3.2.4在不同地区销售,使用税率各不相同,而且每年变化繁多,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则能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

时节省财务管理成本。

可以加强财务供应链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排除了付款链的不确定性,可根据日常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准确信息来帮助企业优化现金管理,同时能改善信贷决策,并有机会寻求外部融资渠道,例如融通等。美国一家公司最近实施了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结果表明其运营效率大幅度提高:85%的交易不再需要数据录入;发票受理的成本降低了一半多,每笔减少至1.27美元;运营成本也减少了30%(全时制工作人员减少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其他的重大好处包括:改善了交易和付款条件;减少了对支持多个付款系统的IT资源的需求。

3.3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

无论是单个的小型企业,还是跨地区的集团公司,要实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人员的培训都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软硬件选用、财务人员上岗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括实施初期的手工与财务管理系统并行运行、方案修正和实施后期的功能扩展、二次开发等。每一阶段实施的效果都和财务人员的素质紧密相连。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更新财务管理模式,会计人员面临新的考验。改进财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以下是对财务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3.3.1更新培训内容,完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内容扩充的要求。

3.3.2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财务管理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财务管理信息化培训所需材料。

3.3.3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财务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具体实施上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财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3.3.4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骨干力量,带动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很不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信息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财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3.4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在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产、销、供、存等业务方面的信息由于业务量较大,加上处理程序的复杂,数据没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造成业务和财务处理的严重不协调,给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以及集团总部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财务管理系统业务一体化顺畅的流程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正确传递,销售管理系统中形成的销售发票,由计算机自动编制会计凭证,并登录到财务系统的相关账簿,确保了全公司业务台账、明细账、总账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从根本上杜绝了财务与业务部门的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的问题。由于各部门使用计算机以后,都有规范的流程加以控制,信息可以及时共享和传递,避免了手工操作时由于信息滞后和混乱造成的作假现象,使集团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形成良好沟通,使产、销、供、存得到了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5加强成本(利润中心)管理和预算控制

企业每个独立核算的账套中,又有多个下属部门。在系统中将各部门分层次作为责任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如将其下属的某个业务部设为责任中心,核算该业务部所有业务,统计查询余额表,分析该责任中心的收入及费用在各会计期的发生趋势,以及利润发生变化的原因。公司为了管理的需要,还将一些相同性质的责任中心进行汇总,就是将各分公司相同性质的责任中心进行合并,在总公司中分析集团资金的动作情况。公司由总部对各账套的责任中心设置费用预算控制额,而各分公司无权进行修改,加强了费用控制。公司可以在每个预算期末比较各责任中心费用预算值与实际的差异,分析各责任中心收支状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预算是合理使用资金和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手段。企业需要对费用、部门、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在软件的预算控制系统可以任意设定预算期间和多种预算版本。企业对于一些费用控制根据经验设定固定值,一些费用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设定预算控制目标,如设为上一季度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公司为了统一管理,可由总部为各分司设定预算目标。分公司无权修改,保证预算的真实性。管理人员可在预算期末横向分析各费用项目实际值与预算目标的差异,也可纵向比较各预算期间业务的发生情况及偏离预算目标的情况。

3.6加强客户的财务信用控制

企业对经营性业务中主要的资金流动的控制必须及时有效。企业需要实时了解各分公司的资金动态,从而可以事先掌握资金的运筹情况。公司为了控制坏账,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可以根据各客户的绩效,为客户设定信用额度及信用天数,以减少坏账风险;如果超过信用额度,系统将提出警告信息,如果控制严格,需要释放信用额度,才能继续开展业务。系统根据设置的核销原则,如先发生先核销、发票号相同、按合同号核销等多种核销方法,将发票与回款进行核销,从而可作客户的账龄分析及客户的绩效分析。

4结语

总之,我们只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就可以使财务管理信息化走上正轨:

(1)在硬件方面是搞好企业内部局域网建设。当前,办公自动化已相当普及,局域网建设已不再高不可攀。如果企业还不考虑局域网建设,则肯定不能适应竞争的外部环境。

(2)在软件方面是选择、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软件公司的方案和产品,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软件公司都能按企业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使之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

(3)在系统方面是落实人员和制度。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专门的人才,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有关的制度建设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制度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幅度。

篇7

关键词:杭州市;托盘;标准化

托盘作为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被物流界形象地誉为“活动的地面”、“移动的货台”。托盘是现代物流中最普遍使用的装卸搬运器具,它的标准决定了货物单元的规格,而推进和实施托盘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系统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托盘为抓手推进物流标准化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杭州市绝大多数托盘都没有形成一个顺畅合理的周转流通机制,托盘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仓库内部和运输环节之间的搬运作业,即便是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托盘也仅限于企业内部周转,且托盘尺寸规格,托盘制造材料,托盘集装单元化和托盘作业一贯化,托盘国内国际共用化和托盘与物流设施、设备、运输车辆、集装箱等尺寸协调合理化等混乱不堪。目前我国除规模较大、经营管理水平较先进的生产企业外,一般企业的物料搬运费所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高达40%左右,这不能不说与我国托盘应用水平较低有极大的相关性。

1.托盘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以期通过创建国家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区,以标准作为手段,使标准的引领作用达到最大化,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有关制造业开展物流外包的调查表明,我国制造业自营物流的比重很高(80%左右),制造业是物流业最重要的用户,推进物流服务标准化也必须考虑用户的现状与态度,况且就杭州市而言,制造业的规模、品牌影响力等远超物流业,相关数据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并期望对推进我市物流服务标准化建设起到决策参考作用。基于调研的数据分析,杭州市的托盘标准化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木质托盘使用仍占较大比重,林木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据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制造企业、物流企业中使用总量中木质托盘的约占31%,塑料托盘约占31%,而钢托盘、纸托盘、复合材料以及其他材质托盘只占38%。就目前我国全国范围内各种托盘比例来看,木托盘还占到总量的80%左右,塑料托盘占到15%左右,钢托盘、纸托盘、复合材料以及其他材质托盘约占5%。据称,一棵成材大树只能制6个标准托盘。虽然杭州市在托盘材质比例上相比较全国总体状况更为合理、更为优化,但由于木材资源的紧缺和不合理使用的现状,木托盘的大量使用既不符合现在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的破坏。

1.2.在托盘规格的选用和确定上认识不统一,国内、国际上通用和公认的托盘标准应用推广不够理想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托盘国际标准规格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在2003年新修改《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中规定的托盘标准主要有1200*1000、1200*800、1219*1016、1140*1140、1100*1100、1067*1067等6种。200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我国最新的托盘国家标准有1200×1000mm和 1100×1100mm两种规格,但实际上我国目前在社会上流通使用的托盘规格有几十种之多。调查显示,杭州市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中使用的托盘规格1200*1000的占25%左右,1100*1100的占49%左右,1219*1016的占13%左右,1200*800的占13%左右,还有其他规格的托盘占到25%左右。杭州市的托盘还是以国家标准托盘居多,但由于杭州市企业外资企业较多,其中日、韩企业比重较大,故采用1100*1100的比重最大。而T11(1100*1100)托盘只是在日、韩两国被广泛采用,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用量很少,如果选用T11托盘只有利于我国与日、韩两国形成共用体系,更多的是不足之处,如改变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与1210型(1200*1000)托盘配套的相关设备极其困难,不利于我国同日、韩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形成统一的托盘体系;还有T11托盘的叉车进入口不如1210型托盘更方便等。

1.3.现有托盘规格多达几十种,托盘种类的非标准化和多样化以及其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据调查,企业对于使用托盘的材质、规格、类型、进叉形式、动载质量、最大静载质量、是否标准托盘和是否上立体货架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往往根据自己产品的包装设计、订制托盘,而托盘制造商则是有订单就生产,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现有托盘规格混乱,难以统一。以托盘为基础的商品单元是物流系统中最主要的作业单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托盘的标准化,不单单是托盘流通和循环使用的前提,也是实现装卸搬运、包装、运输和保管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决定因素,没有托盘规格尺寸的统一和以托盘为基础的相关设施、设备、装置、工具等的系列化标准只能做到局部物流的合理化,难以达到整体物流的合理化。这样不仅导致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而且还影响物流的效益和竞争力。

1.4.绝大多数企业的托盘都是在企业内部周转,尚未建起地区范围内的托盘共用系统

数据显示,企业内部循环使用占50%左右,出口、出货时随货物到达目的地的一次性使用占25%左右,企业间循环使用占25%左右,由此可见,企业托盘主要用于内部货物的周转和出口、出货时货物运输。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统计,“一个托盘从投入使用到报废,在所承载的产品流通过程中,可平均节约贮存、装卸和运输费用500多美元。”托盘使用周期按6年计算,一个托盘一年可节约物流费用90美元左右。托盘共用系统有助于托盘作业的一贯化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进一步推动物流系统设备标准化与协调化,从而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费用。

1.5.企业对托盘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托盘标准化意识有待提高

在回答“企业实施使用标准托盘的障碍”这个问题上,认为“对托盘标准化所能带来的益处认识有限”占49%左右,对“托盘标准化是物流标准化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的认同程度认为“非常赞同”和“赞同”只占33%左右,对“企业现阶段不需要托盘标准化”的认同程度“非常赞同”和“赞同”却占到50%左右,另外从对相关人士对物流及托盘标准化相关的数据看,对物流及托盘标准化水平影响企业发展的认同程度不是很高,对物流标准化有所重视,但没有放在战略高度。

1.6.托盘标准化管理工作相对落后,政府、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形成有利于我市标准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物流和托盘标准化制定和管理方面,存在着缺少国家法律法规、多头管理的问题。目前,只有卫生标准、安全标准与环保标准被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范畴。现有的物流标准只是在推荐性标准中设定强制性条款。例如,物流业的基础标准比如《物流术语》国家标准,虽然很多企业都认同并执行,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同时,在负责物流标准的制定的主体方面也存在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部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标准化室与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方,三个物流领域的标准委员会负责的范围互相有所交叉和覆盖,虽然在人事上三方人员互相兼任,但在具体的标准制定上,作为不同的组织,仍然各自争取自己作为主导方,标准管理的体制直接造成了物流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的落后。另外,物流市场发育不足,托盘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与企业沟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的作用,托盘标准推广应用差,也是亟待于解决的一些问题。

2.杭州市托盘标准化的发展对策

2.1.推进托盘标准化必须强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仅仅依靠物流企业来推进物流标准化是不够的,必须更广泛地吸收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参与标准建设与实施,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合作平台与资金支持及学术界的智力支持,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对制造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制造业、物流业对物流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出台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原有联动发展示范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由政府牵头,借助国家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平台,引导企业参与国家、地方标准的制定和物流企业功能整合、业务延伸,培育适应现代生产要求、具备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联合有关高校、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采取多种方式的合作,有步骤地开展物流标准可行性评价、物流设置建议性评价及标准研制实践,有计划地组织制造业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供应链管理培训,培育供应链管理人才。

2.2.实施托盘作业一贯化,提高物流运作水平

制订托盘国家标准的基本目的是实施托盘作业一贯化,即在形成托盘货物单元以后,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始终保持托盘货物单元的原态,托盘与所装载的货物一起直至送达做种用户,使不必要的倒盘、折垛、码垛、装卸、搬运等无效作业不再发生,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水平。而实施托盘作业一贯化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回收随同货物一起发往四面八方的托盘,对于发货企业来说,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实施托盘作业一贯化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学术界、企业等相关各方共同推动才能实现。

2.3.尽快建立地区性托盘共用系统,解决托盘作业一贯化中托盘回收问题

从调查反馈的数据来看,企业对于“怎样使用托盘最好”的认知,认为托盘租赁占17%左右,自己生产占17%左右,购买新托盘和二手托盘占33%左右,托盘共用的占33%左右,由此可见,企业认为利用二手托盘、托盘租赁和共用较好,可以看出企业节约成本的想法,这为托盘标准化及试点托盘租赁与共用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根据物流业发达国家经验,所谓托盘共用系统,就是使用托盘的企业不必购买大量托盘,而是采用租赁的方式,这样使用托盘的企业不必购买大量托盘,免去了存放、管理和维修托盘的麻烦。这样既可有效保证托盘作业一贯化的实施,又能合理使用托盘。而建立托盘共用系统需要大量投资,回收期又长,而且还要根据所运作托盘的数量来确定。所以,我国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应由国家、企业、金融机构、有兴趣的个人共同出资以组建股份制公司的方式来实现。就目前而言,杭州市在建立地区性托盘共用系统,经营模式上可以借鉴由吴清一教授倡导并引领的中国托盘共用系统建设工程——全亚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托盘动态租赁运作方式,技术上应当重视物联网和RFID技术等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托盘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工艺革新。

2.4.制订相关的其他规定和标准,完善物流托盘化系统

托盘尺寸规格标准化后,托盘制造材料标准、各种材质托盘的质量标准、托盘检测方法及鉴定技术标准、托盘作业标准等一系列相关标准和规定都需尽快制订出台,还要考虑解决相关研究与执行机构的设立。托盘制造设备和托盘作业相关设备的研发等问题,这些是完善物流托盘化的必要内容和保证。托盘是现代物流中最普遍使用的装卸搬运器具,托盘标准化是实现物流托盘化的关键基础之一。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积极采用ISO标准的同时,尽快制修订切实可行的托盘国家标准,促进我国物流托盘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纳德·鲍尔索克斯:供应链物流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杜文.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物流信息标准体系表[S ]. 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4]坂井健二. 托盘的应用及其功效. 物流技术与应用[J].1998,(1).

[5]靳伟.中国托盘行业的发展道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4)

[6]吴清一.托盘标准化是实现国际供应链无缝对接的起点[J].物流技术(装备版) ,2010,(4)

[7]唐英.托盘标准发展现状与策略[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10)

[8]吴清一.发展集装单元化运输建设高效物流系统[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5)

篇8

在德语中,康采恩(Konzern)如今被用来形容那些产业链绵长,业务庞杂的企业集团,巴斯夫就是典型的康采恩。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化工企业之一,巴斯夫总部位于德国莱茵河畔,分公司遍及全球,同陶氏、杜邦等化工企业一起被认为是化工领域的代表者,通常也是具有化工专业背景的求职者的优先选择。

那么,对于很多公司人和求职者来说,巴斯夫可能包含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化1500强,一个是德企。鉴于其庞大的企业架构,它能够接纳来自众多专业背景的求职者;而关于另一点,也许一提到德企,很多人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严谨”、“保守”甚至“古板”等性质明显的词。

但或许你也看过巴斯夫的电视广告,这个化学公司把自己的企业形象宣传片拍得可算是又萌又时髦,全无化工业的距离感。上海复讯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与巴斯夫中国在招聘业务上有长期合作,其合伙人周长智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巴斯夫尤其是巴斯夫中国的风格在近几年随着业务线在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扩张,已经逐渐变得开放。比如,巴斯夫今年的校园招聘就淡化了专业限制,而注重更加软性和灵活的个人潜质。

《第一财经周刊》通过采访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关志华和上海复讯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合伙人周长智,从职场角度带你了解巴斯夫的选人标准、招聘流程以及能够为员工创造哪些职业发展空间。

A 巴斯夫人才关键词

在《第一财经周刊》往期的“走近大公司”栏目所采访调查到的企业人才资质标准中,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性以及好奇心等关键词常被纳入到企业招聘考察标准当中。这些公司的标准类似,是因为这些算是职场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巴斯夫也一样,不过它可能更强调“适合”。关志华说,理想的雇员首先应当与公司的价值观吻合,它未必需要你是the best person,但你应该是那个right person。巴斯夫有一个人才资质系统,包括:

价值观

关志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相互尊重、坦诚对话、多元化及包容是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核心价值观,所以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员工是他们的首选,它甚至比业务能力更重要,因为减少低效的摩擦有助于公司快速成长。

潜质

衡量一个员工是否具备潜质的衡量因素,关志华列举了英文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强调淡化学历和专业限制的标准。

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强调的不是单打独斗,我们所有的员工是一个整体,应当共同为公司创造价值”,关志华认为这也是巴斯夫的价值观之一。

相关行业经验 关志华说,对于应届生来说,具有巴斯夫或者其他化工企业实习经验的求职者更有机会进入巴斯夫工作,因为先前的接触能让你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而对于社会招聘来说,相关行业和岗位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认知能力 也就是说你应该对自己的特点、能力、优劣势有一个相当清醒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规划。“我们有很多培训项目,公司的资源很多,但是能够走多远,都是员工自己决定的。”

不要低估专业要求

举个例子,你不应当将快消公司的销售和化工行业的销售等量齐观,二者的产品技术含量以及对员工专业知识的要求有一定差别,通常后者更强调专业性。如果有专业知识做基础,对工作的理解会更准确。

B 毕业生招聘流程

和咨询、快消类公司相对时间扎堆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网申来说,巴斯夫所在的化工行业的网申比较分散,不同公司的网申起止时间也不同。

2013年的巴斯夫校园招聘就省去了以往的笔试环节,整个招聘流程将由网申、电话面试、面试三部分组成,最后是发放Offer。

网申

持续时间是9月到11月下旬,录取工作于12月底陆续展开。

电话面试

巴斯夫的先期电话面试,主要通过电话跟候选人聊一些宽泛的问题,比如关于实习经历、选择化工行业和巴斯夫的原因、大学时期印象深刻的事等。整个过程采用英文对话。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考察候选人的应变能力、英语口语水平、表达能力等。

一对一面试

进入一对一面试环节后,面试官会根据“巴斯夫人才资质系统”里如追求成就、沟通与人际关系的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等评判标准对应聘者进行现场考察。

一对一面试的考察方式一般会涉及自由交流、问答、现场模拟问题解决等,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

C “成长计划”培训生项目

包括应届生招聘,巴斯夫每年在中国区会招聘800至1000人,而管理培训生会占据100个目标额度,所有的获得Offer的应届生会被纳入到始于2007年的巴斯夫“成长计划”当中。“我们会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比如部门的需求来增减,每年的最终人数可多可少。”关志华说。

就职方向

巴斯夫的管培项目有三个方向可选择,分别是含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采购在内的业务部门,含生产管理、工程、机械制造、技术采购的生产与技术部门以及含财务、会计与内控、人力资源、法务和税务、企业传播在内的职能部门。

轮岗

和其他企业的“管培生”类似,参与“成长计划”的新人员工会参加为期两年左右的至少三四个部门的轮岗,并且必须在完成轮岗之后才能选择感兴趣的岗位定岗。

在这期间,会有相应的岗位主管给予工作指导以及一位高级经理以导师身份自始至终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建议。同时,每位“成长”毕业生都会有一位往届毕业生作为伙伴分享经验。

篇9

2095-3283(2015)12-0148-05

宁夏深处内陆,作为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穆斯林文化禀赋,2012年获国务院批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宁夏处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西线的重要位置,发展对西亚、中亚、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具有优越的地理及政策优势。随着宁夏两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中阿贸易的开展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亟需大量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外贸人才,但宁夏本科高校中仅有北方民族大学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中阿贸易的桥头堡,宁夏应积极探索培养适应地区外贸发展需求的经贸人才,因此,探索宁夏高校本科外贸人才实务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外贸企业出口技能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企业技能

国外文献将企业技能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形成了资源基础论和企业能力理论两个观点。资源基础论将企业技能视为企业拥有的无形资源(Barney,1991),而这些以人力资源、技术专利为代表的无形资源和企业的有形物质资源共同构成企业的基础资源(Milerhe Shamsie,1996)。企业能力理论提出了核心能力的观点,认为不断累积的职工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内部的知识、企业的价值观和形式构成了企业能力的知识(Prahala和Hamel,1990)。

2.外贸企业出口技能的系统识别

出口技能作为外贸企业的行业技能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出口技能进行系统识别代表了这一部分的研究方向。大多数学者以一个国家一定数量的外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出口技能进行识别并分类,如Kedia和Chhokar(1986)、Kaynak(1992)、Kksal(2006)分别对美国、加拿大、土耳其等国的部分企业进行调研,总结出出口技能的分类及重要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参考性的还有Kotabe和Czinkota(1992),他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技能,奠定了此类课题的基础研究方法。

3.外贸企业的重要出口技能识别

除了研究企业出口技能的系统识别外,部分学者还专门研究了外贸企业重要的出口技能识别。如Rabino(1979)、Ogram(1992)等认为企业的金融技能是重要的,Robino(1970)、Ogram(1982)识别出企业出口流程中的制单能力的重要性,Rabino(1979)、Ross和Whalen(1999)认为贸易壁垒等政府规则很重要,Wang和Olsen(2002)则强调了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对出口有重要影响。

(二)国内研究综述

Li Ling-yee作为我国最早开始研究此类课题的代表,通过对我国部分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了由出口财务资源、出口供应链管理、低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出口绩效五个方面构成的出口竞争优势模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周婷在国际上已经识别的重要出口技能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对我国经贸发达的东部重点省份和地区的外贸企业进行了一次广泛的出口技能调查。研究成果定义了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出口所需的重要技能,为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政府出口技能培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提供技能识别与排序的方法,为定义其他专业技能提供借鉴。周婷和冷柏军(2010)对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技能学习重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企业特征、出口发展状况、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政府的支持四个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国内外学者均提出了企业技能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了可参考的对企业技能的识别和排序方法,为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础。

二、调查研究方法设计

针对当前国内许多文献在进行实务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中多借助理论进行假拟性的分析,缺乏客观的对实务部门调查研究支撑的有力论据,本文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及研究可行性的宁夏外贸企业,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对本地区外贸人才实务技能培养的重点。

(一)数据来源

在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及对企业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调查问卷设计了7大类57项出口技能,7大类技能为: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与订立技能、国际市场需求调研与营销技能、国际金融与结算技能、国际贸易运输、保险与商品检验检疫技能、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技能、国际贸易战略管理技能、国际商务综合素质。问卷设计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和出口技能评分表两部分。

针对宁夏外贸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14份,有效问卷108份,问卷有效率94.7%。其中国有企业占7.62%,集体企业占10.9%,国有独资公司占13.4%,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8.0%,股份有限公司占8.9%,私营企业占0.9%,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占38.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占4.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占8.9%,外资企业占4.5%,外商投资股份企业占2.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占0.9%。其中67.5%的企业无分支机构,10.5%的企业在国内有分支机构,2家企业在国外有分支机构。

关于企业经营类型,有92家企业为内外贸结合,占比85.2%,13家企业为纯外贸业务企业,占比12%,有3家由于外部市场不景气,转为纯粹内贸业务。94家企业具有完善的员工管理培训体系。46.5%的企业拥有著名商标或品牌。企业发展阶段的主观评判中,7%的企业认为处于初创阶段,41.2%的企业处于成长阶段,25.4%的企业处于扩张阶段,20.2%的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同时57%的企业认为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8.1%的企业认为处于国内一般水平。36.7%的企业业务主要发生地为欧美国家,22.3%为日韩国家,12.23%为阿拉伯国家,17.1%为东盟各国。78.2%的企业为生产型企业,66.7%的企业有生产研发部门。56.7%的企业依靠展销会拓展业务渠道。企业采用的结算方式依次为电汇、信用证和托收。

(二)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方法,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企业出口技能重要性进行评分,1~5分分别代表重要性的逐级递增,然后采用均值排序法对各项技能进行排序,为科学评价各项技能的影响及重要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公共因子,识别出企业的重要出口技能,形成后续分析的重要数据基础。

三、宁夏外贸企业出口技能的识别及排序结果

评分结果显示,KMO值为0.886,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为0.000,因此57项出口技能适合因子分析。

将外贸企业的出口技能初步分为7大类57项,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公共因子提取,共有7大类52项技能被识别出来,如表3所示,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与订立技能(10项)、国际市场需求调研与营销技能(6项)、国际金融与结算技能(10项)、国际贸易运输、保险与商品检验检疫技能(6项)、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技能(6项)、国际贸易战略管理技能(8项)、国际商务综合素质(6项)。其中最后一类国际商务综合素质,在以往的文献里没有设计进去,然而在调研和与企业的座谈中发现,此类反而是倍受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的项目,比如是否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在整体排名中位居第2位、是否具备办公设备(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操作能力排名第5位、是否具备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能力排名14、是否了解必要的商务礼仪排名19,均属于排名靠前的受到外贸公司重视的专业技能。

同时将排名在前10位的出口技能单独抽取出来列成表4,这10项技能分别来自第1类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与订立技能、第4类国际贸易运输、保险与商品检验检疫技能、第7类国际商务综合素质。

四、排序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宁夏外贸企业出口技能的识别及排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与订立技能非常重视

从排名情况来看,这一类技能下的十项基本技能全部被识别出来并且排名普遍靠前,例如是否具有一定的商务谈判能力和是否了解出口商品的基本情况分别排名第1位和第3位,除此之外企业普遍重视员工是否具备了解约定商品品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包装条件、缮制单证和贸易条件术语INCOTERMS等能力。这也表明宁夏外贸企业对基本出口实务技能的重视点仍处在基础阶段。

(二)对国际贸易运输、保险与商品检验检疫技能普遍重视

这一类技能中除了能否跟踪出现问题的货物未被识别出来,其他六项均被识别出来且排名普遍靠前。如知晓如何计算运费、如何安排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7位。与国外研究结果和我国学者针对东部省份外贸企业的调研结果相比较,本文的排序结果与美国中小企业对物流的重视很一致,而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外贸企业对运输、保险等技能重视程度一般。这与宁夏属于内陆开放型经济以及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大力推进有关,恰逢宁夏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西线推进重要区域,政策的推进使得外贸企业对于物流、商品的保险和检验检疫技能更为重视。

(三)对国际商务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分析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综合素质不属于传统外贸企业出口专业技能的内容,然而目前企业往往对员工的吃苦精神、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基本的办公室软硬件操作技能非常重视。这一类技能除了第一项是否具备网络营销能力未被识别出来,其他六项分别被识别出来,且是否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是否具备办公设备(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操作能力排名分别为第2位和第5位,对商务礼仪的了解程度也排名第19位,居于整个排名的靠前部分。重视程度反映出外贸人才普遍缺乏综合能力,所以应该重视国际商务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对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技能的重视程度一般

尽管此类技能下的六项技能均被识别出来,然而普遍居于中间位置,排名最靠前的是否了解本国有关出口的法律法规和商业习惯排在了第18位,值得一提的是是否了解综合保税区和内陆开放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是否了解WTO的贸易规则及反倾销、反补贴的影响等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表明政策的推动及当前宁夏的发展机遇已对外贸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开始重视掌握贸易政策与规则这一技能在出口业绩中的重要影响。

(五)对国际金融与结算技能重视度差别较大

此类技能的第8项能否确定最佳的付款方式未被识别出来,其他10项排名不均。对结算方法的操作技能、加快资金流转的方法、基本结算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技能排名较靠前,在57项技能的前半部分,而用远期合同管理外汇、管理受阻资金、安排出口应收账款贴现等技能均排名靠后。这与宁夏地区外贸企业贸易规模有限及银行结算、金融工具的单一性有关,企业普遍对国际金融与结算的工具和方法了解不深,重视程度自然呈现差异性,表现出对于基本的结算方法的操作技能比较认可,而对远期金融工具、贴现等技能重视程度偏低。

(六)对国际贸易战略管理技能重视程度非常低

此类8项技能虽然都被识别出来,然而排名普遍靠后。排名最靠前的是否具备制定企业出口战略规划的能力和是否具备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排在第37位和38位,而是否知晓如何管理文化多样化和是否知晓如何管理战略同盟和虚拟公司则排在最后两位。说明宁夏地区外贸企业仍处在初级粗放型的发展阶段,还未进入注重战略管理的高级阶段。

五、对宁夏高校本科外贸人才实务技能培养的启示

(一)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培养学生踏实、务实的品格

本次调研将品格设计为一项外贸出口的实务技能――国际商务综合素质,数据分析结果不出所料,识别出的六项技能都得到了外贸企业的高度重视,是否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是否具备办公设备(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操作能力排名分别为第2位和第5位,对商务礼仪的了解程度排名19,居于整个排名的靠前部分。这说明当前高校在重视知识体系的传授及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踏实、务实的品格,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

(二)重视培养国际贸易战略管理技能

外贸人才的培养不能以实操能力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树立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作出正确判断,找到最优利益获取途径。座谈企业均表示希望招收有扎实理论和专业素养的人才,特别是急需熟悉WTO规则、综合保税区等经济特区政策、RCEP、TPP等区域谈判背景知识和追踪能力的管理型人才。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外贸企业普遍不太重视国际贸易战略管理技能,然而这正暴露出内陆企业的短板所在,所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战略管理技能,为宁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培养所需人才。

(三)科学合理分配实务课程中不同知识和技能的学时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体系相对成熟,变化不大,然而大一统的教学设计忽视了不同层次及不同方向学生的差别化需求。结合上文的实务技能排名情况,在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建议以实务课程群的方式避免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同时以企业反馈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课时分配,突出重点。具体说来,仍然要充分重视作为传统技能的国际贸易合同的订立和磋商技能,给予其合适的课时保证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实操环节的模拟训练,同时加强学生国际物流实务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INCOTERMS2010体系下,内贸同样可以适用外贸术语,更兼西部综合保税区及东部自由贸易园区的设立,通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货物运输规则及日益与国际规则相靠近的国内运输环境,成为越来越突出的一项外贸技能。充分重视国际结算等金融工具的实务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结算工具,更应该加强学生对远期金融工具、人民币离岸结算、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甚至伊斯兰金融工具知识的掌握及实务操作技能的培训,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合适的外贸人才。

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探索分析

农民是有效发展农业的基础。在讨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之前,需要切身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随着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不再适应农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果农民的切身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那么农民人口将会大大减少,多数人口都会向城市流动,造成城市就业岗位紧张,农村无人发展的严重局面,加重了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所以,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新模式时,需要先将农民放在首要位置,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民压力,让农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经济管理新模式当中来。

1新农村农业的新形态

农业的最终产物是农作物,也就是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到达我们餐桌上的粮食。在以往的农业活动中,农民根据阴历24节气去进行正常的农耕,春种秋收,寒来暑往。但是春季耕种时的主力是家中的几个男性,单纯地靠锄头,铁锹等最基本的农耕工具进行大面积的耕地生产。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付出苦力很多。所以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下,农民开始使用科技型机械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活动。不仅耕地收割效率高,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同时,现代化器械的发展也让农民不用统一跑到指定位置去进行粮食加工。每个农户家中都会有两至三台粮食加工机械,保障日常的人口食用以及家畜喂养。在任何事物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机械化为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对农业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执行能力差

在农村中的老人妇孺占据人口的大部分,他们中的某些人思想观念仍旧落后,跟不上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脚步。这些人员意识问题都会拖累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多数农村的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生产经验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能力不够,导致了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时的效率不高。由于工作人员薪资较低,在没有留住更多的专业的人才,部分留下的人在工作过程中也缺乏责任心与上进心,对工作不够重视,执行力较差。没有高瞻远瞩的发展格局,缺少团结一致的向心力。

2.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规模逐渐扩大,相关农业技术也多数掌握在农民的手中。但是相关部门也没有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即便管理制度真的能够进行落实,其最终也会流于形式,无法切身解决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国家的相关规定脱节。传统的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信息化不高,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抓紧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那么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就会愈来愈大,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3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新模式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农民求知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农民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中流砥柱,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每周的周六或周日定期举办培训会议,培训内容为:第一,提升农民学习的意识,不要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度不强就放弃学习。让他们明白,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求知欲望,掌握得越多,学习的技术就越多,日子就能过得越好。第二,培训农民专业知识技能,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小步骤。第三,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知识内容,掌握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除了这些培训内容外,每天定时在村委会广播宣传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基础知识,让农民无论是在田间工作,还是在家休息都能在反复的学习中巩固掌握知识。一个好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是做好农业经济的基础。因此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做好人才培养建设。相关部门应提高管理人员的薪资来吸引人才,同时给予相应的惠民政策等。让广大专业人才能够专心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当中去。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大学中进行校招。这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拥有丰沛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在经过农业管理培训之后,能够完全胜任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这些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才加入经济管理建设的队伍当中,必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人才队伍组建完毕后,定期进行考核,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掌握程度,将考核成绩登记成档案,方便工作人员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过后使自己不断进步。定期组织团建,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以外的时间互相了解,增进感情,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农业经济建设水平。

3.2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时,应将先进科技融入到整个生产大局中,实现经济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让农民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获得农业信息的第一手数据,掌握市场的动态,以便及时的调整生产节奏,对整体的生产过程有一定的掌控。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农村资源等等。农村经济管理的体系的完善,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细致优化。第一,在生产方面,利用现代化机械技术完全取代人工种植,使其完全参与到各个生产环节当中,不再用人工耕地而是让农民操作现代化机器。增强第一产业中所有产业的凝聚性,开启联合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为之后的加工,经营阶段节省出大量时间。同时,时刻注意市场动向,避免产量过剩或产量不足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第二,在加工方面,改善农作物加工设备,重视构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加工效率。使加工过程流水线化,让农作物的加工过程细致且高效。在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后,农作物的价值有所提高。也可以发展开袋即食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产品进行精致包装。在后续的经营阶段能得到更多的利润,也让流水线条件下加工出来的农作物更有市场。第三,在经营方面,传统经营模式有其可取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带动整个区域的运输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具体做法为:开展线上与线下两种经营模式。在线下经营中,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做好与顾客沟通的工作,增加订单。对于大规模的订单,可以给客户大量优惠,增加大订单的回头客,保障线下经营的连续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线下经营中,可在不同平台建立网店,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尽力增加订单销售量。在物流方面可建立自己的物流团队或者与高效的物流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保障产品能够尽快地到达客户手中。

4结语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肩负着及其重要的责任。制造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大产业都需要以农业的发展作为基础。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以90岁的高龄仍在为中国的水稻事业努力着。所以,在当前的关键改革时期,我们必须要提高农民的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完善经济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总结工作经验。从而促进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金河.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管理新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08(1):81-82.

[2]侯胜鹏.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范雪梅.“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4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