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走进化学实验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走进化学实验室

篇1

一、常用仪器及分类

1.常用仪器

(1)试管――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常用作反应容器,加热少量固体或液体,收集少量气体等。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盛取液体时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受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也不能对着自己);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管口稍向下倾斜;加热时要预热,加热后不能骤冷等。

(2)烧杯――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因为酒精灯火焰不能将其底部完全包住,不能使其均匀受热。

(3)量筒――主要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的地方;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

(4)集气瓶――主要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也用来做一些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但不能直接对其加热。

集气瓶的外观与广口瓶极为相似,但它们磨砂部位不同,集气瓶的磨砂部分位于瓶口表面(正好与玻璃片的磨砂面相吻合),广口瓶的磨砂部分位于瓶颈内壁(刚好与玻璃瓶塞表面的磨砂面完全吻合),用手触摸瓶口或瓶颈即可分辨两者。

(5)酒精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

要用外焰加热物质,因为外焰燃烧充分、温度高;要提高火焰的温度,可在酒精灯上加防风罩,既防风又具有“拔火”作用;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使用时要注意“三不”: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一般用火柴点燃);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6)胶头滴管和滴瓶――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每次用后不要冲洗,直接放回原滴瓶即可。

使用胶头滴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拿――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滴管的颈部(即胶头与玻璃管的连接处);捏――用食指和拇指轻捏胶头,从而排出空气或挤出液体;滴――将胶头滴管移到容器口稍上方,然后轻捏胶头使液体悬空滴入容器内;忌――将胶头滴管的末端伸入容器内,在溶液中排出空气。

(7)铁架台――用于固定和夹持各种仪器,铁圈可代替漏斗架使用。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是物理、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

(8)漏斗――用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常与滤纸组合成过滤器,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

(9)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10)玻璃棒――在很多实验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2.常用仪器的分类

(1)能被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2)不能被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等(它们的底面积比较大,受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3)不能被加热的: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

(4)用于称量和量取的: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等。

(5)用于取药品的:胶头滴管、药匙和镊子等。

(6)用于夹持或支撑的:铁架台(含有铁圈或铁夹)、试管夹、坩埚钳等。

(7)能盛装液体加热的: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8)能盛装固体加热的:试管、燃烧匙等。

(9)分离液体及加液的:普通漏斗(末端斜口)、长颈漏斗(末端平口)、分液漏斗(末端斜口、带有玻璃旋塞)。

(10)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存放固体药品,细口瓶和滴瓶存放液体药品,集气瓶存放气体,茶色的试剂瓶盛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

(11)加热的:酒精灯(温度能达到600℃)、酒精喷灯(温度能达到1000℃)。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味道;不能凑近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严格按规定的量取药,若无规定应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只能放入指定容器。

(2)取用方法: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小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操作要求将其送入试管底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按“一斜、二送、三慢竖”的操作要求使其滑入试管底部;少量的液体可用胶头滴管直接取用(20滴约为1mL),较多的液体多用倾倒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容器口),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量取。

2.药品的称量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除了遵守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一般放在称量纸上称量(两个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3.物质的加热

常用酒精灯、酒精喷灯加热物质。加热时要注意:要先给受热容器预热,然后再给药品加热;若容器外壁有水,加热前须擦拭干净;加热后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4.连接仪器

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需要将不同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完整的装置。

(1)连接方向:从左至右,从下至上(拆开装置则从右至左、从上至下)。

(2)连接方法:把导气管插入乳胶管时,要先把玻璃管的插入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插入;把导气管插入橡皮塞时,先用水湿润插入端,再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在容器口塞入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入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

5.检查装置气密性

首先要设法封闭排气口使装置密闭,再设法改变装置内部的气压(多采用加热、注水、鼓气或抽气等措施),最后根据是否出现“压强差”现象(如气液交界处是否冒气泡、玻璃管中是否产生水柱、容器内液面是否下降、软胶管是否变瘪等),即可作出装置是否漏气的判断。

下面以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为例,说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图1(1)手捂法(见图1)。

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说明装置不漏气。若是冬天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快速搓手,以提高手温。

图2(2)注水法(见图2)。

先把弹簧夹夹到橡皮管上,再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里加适量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管内的水柱不下降,则装置不漏气。

(3)冷却法。

首先将导气管口浸入水中,然后用冰冷的毛巾捂住试管(或将试管浸在冷水中),若有水进入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鼓气法(见图3、图4)。

在图3中,先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里注水使漏斗末端液封,再用长短合适的软胶管把锥形瓶的导气管口与注射器吸入口连接起来,然后慢推注射器活塞鼓气,若此时长颈漏斗管内形成了一段稳定的水柱,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在图4中,用一根长约10cm的软胶管,把导气管口与注射器吸入口连接起来,慢推注射器活塞鼓气,推动一小段距离后松开手,若此时活塞仍能返回原刻度处,则装置不漏气。

图3 图4(5)抽气法。

抽气法与鼓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先以图3为例,慢慢外拉注射器活塞抽气,若此时长颈漏斗末端冒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再以图4为例,用一根长短合适的软胶管把导气管口与注射器吸入口连接起来,然后慢慢外拉注射器活塞抽气,若此时软胶管变瘪,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6)浸水法(见图5、图6)。

在图5中,先将弹簧夹夹在软胶管上,稍稍用力将干燥管细管竖直浸入水下合适的深度,如果水很难进入细管内,则装置不漏气。在图6中,先将弹簧夹夹在软胶管上,再把长颈漏斗的口竖直倒立水中,稍稍用力将长颈漏斗口浸入水下合适的深度,如果水很难进入漏斗内,则装置不漏气(可事先在漏斗内塞一小团干燥的纸巾,漏斗从水中取出后纸巾仍然干燥)。

图5 图6 6.浓酸、浓碱的使用

浓酸、浓碱都具有腐蚀性,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1)如果不慎将较多的酸(或碱)液泼到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是少量的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2)如果少量的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碱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7.洗涤仪器

(1)洗干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一般清洗:倾倒废液注水水冲口朝下放置晾干。

(3)难溶物洗涤:一般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如果是油脂附着在管壁上,可以先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洗涤,再水洗;如果是氧化物、碱、盐附着在管壁上,可以先使用稀盐酸浸泡,再水洗。

三、疑难解答

1.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

(1)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待注入的量接近所需刻度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体积。

(2)注入液体后,稍等片刻,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因为量筒属于粗量器,所以读数时无需估读。

(3)量筒的刻度是20℃时的体积数。如果温度升高,量筒发生热膨胀,容积会增大。显然,量筒是不能加热的,也不能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化学反应或配制溶液。

(4)从量筒中倒出液体后,不要用水冲洗量筒,因为制造量筒时已经考虑到“液体壁挂”;相反,如果冲洗反而使所取液体体积偏大。当然,如果要用该量筒再量取别的液体,就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5)量筒没有0刻度,其最小刻度在下面。最小刻度一般等于最大刻度的1/10(比如,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mL,500mL量筒的最小刻度是50mL)。

2.广口瓶、集气瓶、细口瓶的区别

(1)广口瓶的特点是瓶口相对较大;广口瓶的磨砂部位在瓶颈的内壁,这样便于跟磨砂的瓶塞严密吻合,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因为取用(或回收)固体药品都要借助于镊子、药匙等工具,而固体药品一般没有挥发性,所以为方便取用,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里。同样的道理,家中的米桶、盐罐子、固体调料瓶等都是大口的容器。

(2)集气瓶在外观上与广口瓶极为相似,但集气瓶的磨砂部位在瓶口表面,这便于跟磨砂的玻璃片相互吻合,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集气瓶的规格与实际容积不一致,在涉及集气瓶内气体(或液体)体积时,必须知道不同规格的集气瓶的实际容积(可以采用水量法测量实际容积),如规格125mL的实际容积约是150mL,规格250mL的实际容积约是320mL,规格500mL的实际容积约是620mL(生产厂家不同该数据也不太一样)。

(3)细口瓶的特点是瓶口相对较小。因为取用(或回收)液体药品大多是直接倾倒,而液体药品又极易挥发,所以它一般保存在细口瓶里,这样既防止挥发,又便于取用。同样的道理,家中的油瓶、酱油壶、酒瓶子、花露水瓶等也都是细口的容器。

四、例题导学

【例题】(2015・安徽)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闻气体气味

C.移走蒸发皿 D.稀释浓硫酸

【解析】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否则极易发生爆炸;闻药品的气味时,应“扇气入鼻”,千万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气体,否则极易中毒;加热的蒸发皿很烫,不能直接用手移走,应该用坩埚钳夹取;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且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并沸腾,极易造成酸液飞溅,所以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迅速散失)。

【答案】D

五、对点训练

1.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椎形瓶 B.胶头滴管

C.铁夹台D.封液漏斗

2.下列仪器中,能直接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有( )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石棉网

篇2

探究性实验是相对验证性实验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是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它注重探究的结果,而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在观念上认为:社会中的人是一个天生的探究者,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使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相统一。

一、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一些化学规律,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师应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的关系,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例如:课题1, 研究洗气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洗气瓶是一种常见的重要仪器,为此可安排一堂课进行专题复习,按下列两个步骤组织学习。

(1) 发给每位学生洗气瓶和洗耳球,让学生往洗耳球装水后,用洗耳球分别在洗耳球的长短导管口吸气和吹气,看看各有什么情况发生。实验过程中多数同学都做得成功,观察到应有的现象,但有一部分没有观察到应有现象。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出问题:怎样检查洗气瓶的气密性?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试试,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气密性检查的新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洗气瓶的实验工作原理,同时也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出研究课题―洗气瓶有哪些用途?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交流:

如洗气瓶可用于气体的除杂、干燥;用于排液(水)法量取气体的体积;用于收集气体(如氢气、氯气、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等各种气体);混合两种密度不同的两种气体等等。

又如通过改变瓶内导管的长度或导管的数量,该装置又有下列用途:作安全瓶;气体反应的混合气或反应器等等.如果用锥形瓶代替集气瓶或广口瓶,还可以作为需加热的反应的反应器等等。

在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讲评:对新颖的方案进行充分表扬,对不成熟的方案进行补充说明。

二、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教材和习题中不乏出现有趣的耐人寻味的问题,若能真正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题意和化学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还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实验及NO 转化为 NO2的实验。

① 不易观察;

② 污染严重。我们让学生认真做实验,查阅资料;

③ 反复推敲,一学生设计了如右图装置。

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用稀硝酸装满U型管,将管内空气排除,然后关闭活塞进行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将稀硝酸排入右端的漏斗中,避免了生成的NO气体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的可能,而且将NO气体的制备与性质融为一体,既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的主要产物:无色不溶于水的NO气体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又可演示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避免了NO2气体对空气形成污染,且该装置能重复使用。

3、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根据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精心组织和选择一些课题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可发挥重要作用。下面列举几个探索性课题:

(1) 探讨用哪些实验或事实可以证明酸HAc为弱酸?

(2) 用哪些实验或事实可以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3) 怎样的气体实验需要在实验开始前排尽系统内的空气?研究排尽装置系统内空气的方法。

(4) 研究气体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如何预防可燃性气体受热时发生爆炸、如何保证气流与大气相通、如何防止气流发生阻塞、如何防止液体倒吸、如何处理尾气等。

用探索性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究解决实验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建积极思维和动手实验的平台,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效果与分析

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实施,我们采用了试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试验班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究性实验,而对照班仍然采取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方式。为期一个学期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试验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增长,上课参与程度增加,对目前渗透创新教育的方法较喜欢,收获较大。由此说明探究性实验改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心态,上课积极性增加,促进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不断受到鼓励,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激发了学生踊跃参与问题讨论和敢于探索的创新意识。

隐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实践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挥,都成为具有自信、自强、自我发展和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这是我们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它只是化学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一个分支。如何将这种思想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式学习,将是我们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强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新课程、新课标的一项基本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归结成一点,就是教师要指导和诱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以前的“学生被动为主动,教师主动为主导”,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化学课,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爱好,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信心,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学好化学,兴趣对于学习化学就十分重要了;我的做法是深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做学生的亲密朋友,让他们喜欢我这位教师,从而喜欢我所教的化学这门功课。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要求他们学好化学;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化学工业成就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好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介绍一些化学发展史实,化学家的事迹,增添他们学好化学的情趣和欲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分层次教学,小步前进,让每个同学共享获得知识,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内、课外,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研讨释疑增兴趣,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明确教学目标, 走进化学实验室

如果学生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做,会完成得更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做到每一堂课在上课前都把教学目标用小黑板或幻灯片或其他方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本节课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定要让学生们走进化学实验室,他们虽然没有掌握化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但请我们的老师放心地让他们走进化学实验室,不要怕他们出什么事,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除了带着兴趣走进实验室以外还怀着一颗忐忑之心进入到实验室,我们除了给他们作操作技能的指导外还要不断地给他们壮胆,鼓励他们敢于动手做实验,实验操作技能是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和提高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历练,他们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地带好他们走好第一步,他们才会有信心走好今后学好化学的每一步。

三、强化实验教学,巩固化学知识

篇4

【摘 要】该文主要就化学学科,从教学组织方式和实验教学开放内容两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开放实验室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改革;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化学实验,尤其是研究性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体,决定了如何在化学学科中渗透实施素质教育。那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些都需要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

传统的化学实验,验证实验居多,可谓为“照方抓药”,虽然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却陷入“实验仅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误区,丧失了“实验探究功能”。开放实验室,开发探究性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真正意义,也正是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所在。因此,只有开放实验室,实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才能推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校新落成的实验大楼和实验设备在苏中苏北地区首屈一指,面对实验探究功能发展的需求,我校正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室’促进普通高中理科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改革,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走近实验室,主动探究实验。通过基于探究式学习新概念的化学学习创新,让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通过近一年的开放实验室的课题实践探究,笔者就化学学科方面主要对教学组织方式和实验教学开放内容作了探索。

一、教学组织方式:

主要包括动员阶段、规划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首先是动员宣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每周安排老师制定实验计划,以“菜单”的形式提前一周公布,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开出实验“菜单”,自主设计实验,提前两周申请,便于教师准备实验用品。根据活动计划,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查看文献资料、收集辅助材料等)。实施阶段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性学习时间开展实验研究。

二、实验教学开放内容:

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我们还对实验内容进行开放,主要形成了九个系列的开放实验内容。

1.趣味实验系列。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活动一定受某些兴趣的引发,开放化学实验室改革教学方式也是如此。在开放实验室活动中,教师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验,供学生选做。在五彩缤纷的化学现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使学生深入探讨。(例如:“铁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变化”,“滴水生紫烟”等)

2.生活实验系列。

开放实验室不能限制在书本实验,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校或家中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替代品,培养创新精神。(例如:肥皂的制备;家用洗涤剂性能检测等)。

3.难点实验系列。

对一些平时演示和分组实验中较难的,可以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亲自重复动手。(例如:纤维素水解做费林反应等。)

4.技能实验系列。

实现实验目的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加强实验意识、规范实验操作,而教材安排动手实验的机会又不多。因此,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练习基本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所得,让一些“缺乏自信”的学生通过反复操作,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增强信心,找回自信。

5.质疑实验系列。

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思维更活跃,他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如NaHCO3溶液和偏铝酸钠是否反应?在遇到很多质疑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检验真理的“最高法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

6.拓展实验系列。

基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的实验成为学生“最近发展区”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最终所得溶液为什么一个绿色,一个蓝色?课本没有解释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去,进行课本实验的拓展实验,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经过实验和推理验证,最终明白了“绿色”是铜离子(水合)、二氧化氮混合于溶液中造成。

7.发散实验系列。

有相同的实验目的,但实验原理、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不同,则实验将显示多样性。所以,如果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实验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多向思维分析方案是否可行,并筛选和选择,然后让学生根据选择的方案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对比推敲,最终实现单向集中思维和多向发散思维的互补。(例如:设计检验Fe3+存在的方案至少有三种)。

8.发现实验系列。

开放实验室,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发现“新”现象,感受对未知的探索,产生“新”知识。例如:在三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的平衡系统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钾后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就不可以用高中化学知识来解释?观察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走进开放实验室,最终实现观察与思考的不断升级,得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颜色变浅不是平衡的移动而是盐效应的原因。

普罗塔弋说过“人的大脑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所以,我们教师要抛弃那种简单的灌输式教育,通过引导,积极创造和谐的实验室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开放化学实验室,大力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开放实验室”促进普通高中理科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批准号为:C—a/2011/02/02)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宁宁,林善法,郑育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2]楚随英.开放实验室的用作用及其管理[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篇5

关键词 化学实验 绿色环保 实验污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占据了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然而,大部分的化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室都是一个污染源,而全国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所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实验格局,努力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实验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同时,通过改进的化学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良举。

1 发展微型实验

化学实验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和化学实验的药品残留,如果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改进,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使得实验微型化,这样自然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污染。所谓微型实验,其核心内容就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器材微型化。一般来说,在微型实验中,其药品的用量仅仅相当一般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最少甚至能达到千分之一,由于药品用量的明显减少,从而使得微型实验中所产生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其相应的水电等能耗也会大大降低,并且也使得爆炸、燃烧等实验的危险性降低了很多。关于微型实验,在国际上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然而,微型实验在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国最早研究微型实验是在1988年,然而,多年以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微型实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改进化学实验,努力推进实验的微型化,降低实验教学的污染成本。

2 改进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药品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或者产生的污染物便于处理,而有些药品在实验时产生的污染很大,并且处理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改进实验以降低实验造成的污染。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加热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的方式来制取氧气,然而,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产生的污染物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在国外很多的教科书上,在制取氧气时,都会采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式,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的是O2和H2O,而这两种实验产物显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实验更加的环保。基于这种更加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式,现在我国的很多教材中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取氧气。

3 注意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

在过去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把实验残留药品经过简单的处理,然后丢弃掉,但事实上,很多化学实验的残留药品,生成的废液废渣等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例如,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中,很多人在得到氯气以后,就会把实验的废弃物直接丢掉,然而,事实上,二氧化锰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如果直接丢弃,不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我们要注意对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实验成本。

4 适当开展多媒体模拟实验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素质;实践

具备有效的实验能力是促进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能力、素质、思维、实践等多重能力提升,为他们后续的发展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化学课堂上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缺乏起码的化学实践精神,这对于他们综合能力提升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只有将化学实验教学融汇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给予实验教学充分的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效果。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化学知识、规范自己的化学实验操作,从而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化学能力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践,允许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发展、化学教学的必然需要,这在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化学综合素质提升。

2.以实验促进化学内容掌握

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督促学生对于化学内容有更好掌握,提升他们的化学素质。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对于相关的基本概念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时,通过观察化学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对于化学本质有清晰认识,从而来提升个人的化学综合技能,让所学知识与生活现实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关联。这对于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无比重要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

3.强化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化学学科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能够提升个人的探究精神和自我思考能力,掌握化学基本的学习方法,强化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养成科学的自然态度,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以此来更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如何有效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1.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意识和兴趣

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意识和兴趣,是有效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化学实验来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从而走进精彩纷呈的化学世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乐趣,比如化学课堂实验中二锅头变成葡萄酒,葡萄酒又变成白兰地的实验,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化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他们日后化学学习提供有效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的内在化学学习自觉性,这对于不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2.构建平等师生关系,推进实验教学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推进实验教学。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构建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必须要来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落后的师生关系,实现亦师亦友、和谐互助的实验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综合素质提升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并敢于将自己的意见和疑惑更好地表现出来,从而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通过实验来延伸学生思维

高中化学实验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有关制取实验、有关性质实验、有关生活实验、有关概念定律阐明实验、有关定量计算实验等,由于化学实验的类型不同,所有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都不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实现实验分类教学,不断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提拔,促进他们创新能力提升。作为老师,应该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对于实验设计、操作、思路方法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化学素质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4.学校应该增加对于实验室投入

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环节和核心所在,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就必须要增加对于实验室的投入,保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整性,为师生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条件和环境。同时,还要构建开放性的化学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从而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对于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5.将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化学实验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必须要将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布置家庭实验、自主实验等作业,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转化能力,以此来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第一,教师要学会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结合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设置化学实验,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有效实现化学形式选择,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化学实践能力有无比重要意义。第二,强调化学实验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保证其形式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以鼓励为例,允许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拓展他们的化学素质,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也是不断开启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所在。不断地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从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化学实验思维、师生关系、实验室投入、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足够的重视,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和技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符合了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作者:丁贤亮 单位:漳州正兴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女兢.“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黄梅兰.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习书秀.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篇7

关键词 化学;新教材;教学探讨

新课程教材是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的。每个模块都有其确定的多个研究主题,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而教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知识与技能,对教学内容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挖掘与实施不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化学,是我们作为化学教师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在生活化问题探究过程中,通过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对生活研究探索的兴趣,并从中获取知识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掌握和理解书本知识,并最终实现学科知识的落实,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学习化学电源时,让学生到社会上调查生活中常见化学电源,研究电池的材料、原理、类型;学习金属腐蚀时,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护栏、铝合金生锈,进行调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

有思考性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学生若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就能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化学课堂通过生活化探究教学,学生在对生活化的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层层释疑,自主思考探究,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不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还要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化学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强调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而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生活实践、学习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 强调在化学课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教师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体验经历,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主动探索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扬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置疑提问,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列举课本实验原理、过程、仪器的缺点,积极探索设计新的方案。对于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回答,而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侧面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参加课堂研讨,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释疑。有些问题如在课堂不能解决可延至课后,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或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渗透在生活之中,而且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升华。

篇8

【关键词】动机环境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强调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体现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探究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突出科学探究、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重视探究学习,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我在演示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时,有学生曾提出,烧瓶内的残留物为什么变黑,是否有新的黑色物质生成?此时就顺势启发:肯定有新物质生成,大家在课后思考一下会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有这种物质生成,此外是否会产生影响乙烯纯度的物质,怎样用实验论证。请设计方案,若方案合理,可提供实验条件供大家验证。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有效探索,得到满意的结论。

二、营造情景,制造探究环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首先,上课时,可用提问的手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氯化氢的物理性质时,我先做了氯化氢的喷泉实验,然后问学生:压缩滴管的胶头,挤出几滴水,有什么现象发生,喷入烧瓶里的石蕊试液的颜色是否有变化,为什么?这一下,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因为学生观察到了这有趣的实验现象,就急于知道为什么,对于给出的问题就会积极的思考。当然对于氯化氢的物理性质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了。其次教师对于自己的设问在最后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答。

三、创造模型,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要通过化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应该加强化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全盘了解化学教材中的多学科因素,化学概念与原理可以利用学生相关学科知识来类比、同化、理解、接收以至应用。在晶体结构中切割出一个基本结构单元弄清该单元中的点边面为多个基本单元所共有,则这一个点,一条边,一个基本单元的贡献只能是它的1/m(m为基本结构单元数)。这是“平均值原理”在晶体结构中的运用。在晶体的有关计算中利用这一原理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忽略这一原理将使所有计算误入歧途。例如NaCl晶体的一个单元中,顶点上的离子被8个单元所共有,每个单元实际拥有该离子的1/8;棱上的离子被4个单元所共有,每个单元拥有该离子的1/4;面上的离子被两个单元所共有,每个单元实际拥有该离子的1/2;体内的离子被该单元拥有。这样使学生更加清楚一个基本结构单元中原子离子个数,从而得到正确的化学式。

四、巩固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篇9

一、开发家庭小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如当看到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或者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该如何用实验除去等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

例如,在做铁钉生锈实验时,有的学生对书中的设计产生了疑问(1)铁钉和干燥空气接触,从空气成分看不是含有少量水蒸气吗?(2)用植物油隔绝空气能达到预期效果吗?这两点疑问实际就是创新的亮点,不能泯灭。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找出改进的办法,经过讨论研究,最后将这两个实验变为: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种干燥剂,第二只试管用蜡油代替植物油,结果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三、及时帮助学生改错

学生动手实验时,小组长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加热前,小组长检查试管口是否塞棉花,高锰酸钾是否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的朝向,酒精灯是否使用外焰加热等。再如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时,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找出操作上的失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学生动手实验,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篇10

一、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对环境无害或友好的物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涵就是研究和寻找并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是从源头阻止污染或预防污染的化学,其过程为零排放和零污染。简要概括,绿色化学的基本内涵体现在“5R”原则上。

(1)减量,即节省资源,减少“三废”的排放,避免实验过程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重复使用,既是降低成本的需要,又是减废的需要,如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载体等,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

(3)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如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4)再生,即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如离子交换树脂、磺化煤等。

(5)拒用,指对一些无法代替,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有毒副作用、污染作用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如全国查禁毒鼠强,停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二、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意义

1. 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绿色化学思想是一种战略、方针、指导思想、研究策略。不久的将来,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将会走进我们的生活。而且它所倡导的预防化学污染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

2.把绿色化学思想贯穿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加强绿色化学思想的宣传,使学生清除从社会上带来的对化学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尤其要突出环保意识。

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行化学教学设计,并且还要着重介绍绿色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保护臭氧层,保护土壤、水质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贡献,介绍化学产品对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

化学新课程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内容,举例如下:

(1)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中,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了尾气对环境污染。

(2)在镁的提取及应用中,强调氯气循环利用生产盐酸,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

(3)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中,介绍了硫酸型酸雨的危害。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多余的SO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了尾气对环境污染。

三、绿色化学思想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绿色化学知识的内容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

1.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氮氧化物时,我们先讲NO、NO2的毒性、性质、致毒原理、形成的危害:NO 直接结合血红蛋白引起中毒,NO2 则刺激呼吸道引起中毒,NO、NO2相互作用并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再根据NO、NO2的性质,让学生思考如何除去实验室产生的NO、NO2尾气。接着讲述大气中NO、NO2的主要来源,如汽车尾气。然后介绍汽车尾气中的NO、NO2的除去方法。通过在化学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新要求:省资源、无污染、无废物、多循环、多利用。

(1)实验操作规范化,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通过言传身教,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学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液、废渣,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减少环境污染。

(2)剂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即改进实验装置,将常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这样既能降低实验费用;又能降低排废量,减少污染;更能缩短实验时间且安全可靠。

(3)改进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即将有毒实验改成封闭实验。如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