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值税法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增值税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增值税法

篇1

关键词:新增税法;企业;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增值税及纳税筹划的界定

(一)对增值税的界定。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流转税。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二)对纳税筹划的界定。由于纳税筹划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纳税筹划包括节税和避税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新增值税法下纳税筹划的具体措施

(一)企业设立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筹划。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享受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不同,其承担的税负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选择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来减轻税负。如,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的名义,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从而可按进料加工的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

2、企业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筹划。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通常认为,由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进项税额,因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实际并不尽然。若小规模纳税人转化为一般纳税人反而交税更多的话就适得其反了。可以通过运用无差别平衡点和净现金流量最大化理论进行纳税筹划。(表1)

在无差别平衡点上,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当增值率高于平衡点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轻于一般纳税人。

(二)企业采购活动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1、选择恰当的购货时间。采购时间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市场是变化的,企业采购所支付的价格也可能受到供求关系的巨大影响,因此选择恰当的购货时间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有很大帮助。筹划时,首先必须注意适应市场的供求关系,充分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为自身谋取利益,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条件下选择供大于求时购货,压低产品的采购价格来转嫁税负,实现逆转型税负转嫁。另外,在确定购货时间时还应注意物价上涨指数,如果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现象,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那么尽早购进才是上策。

2、合理安排购进货物入库时间的筹划。我国税法规定,企业购进货物实行购进扣税法,即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在验收入库后,方能申报抵扣,计入当期的进项税额。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为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延缓纳税创造了条件,延缓纳税虽不能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但纳税期的推迟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这笔款项而不必支付利息,对企业来说等于降低了税收负担;同时,延期纳税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节省了利息支出,还可以使企业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例如,企业通过合理安排货物的入库时间,将货物尽可能在月底或年底入库,就能延缓当月或当期的应纳税款。

(三)企业销售活动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1、兼营业务的增值税纳税筹划。兼营是指纳税人除主营业务外,还从事其他各项业务。《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在取得收入后,应分别如实记账,按其所适用的不同税率各自计算应纳税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即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若能分开核算的,则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不能分开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上述规定对一般纳税人来说无疑应该分开核算以减少纳税,但若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其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适用营业税率为3%,其不分开核算没有什么影响,而从事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适用营业税率为5%,则不分开核算反而更有利,因为增值税征收率按新规定只有3%,而营业税率却为5%。但税务机关在征税时可能会考虑这种特殊情况而采取变通的方法,征收营业税而不征收增值税,所以不管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分开核算的好。

2、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混合销售行为原则上依据纳税人的“经营主业”判断是征增值税,还是征营业税。在纳税人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若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则征增值税;若年非应税劳务营业额超过50%,征营业税(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除外)。由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一般为17%,而营业税税率为5%或3%,所以若能使混合销售行为中的非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而缴纳营业税便达到目的了。

篇2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打开软件,提示在线升级后将开票软件关闭,确保在任务管理器进程中将程序关闭,右击软件图标,属性查看软件的安装路径,记录此路径;点击“开始升级”,系统开始检测升级,如果显示连接已经挂断,可能是网络不稳定导致,建议换时间重新登录软件,先将客户编码和商品编码导出,再关闭软件重新升级,升级成功后,将客户编码和商品编码导入软件正常操作;下载成功后,执行升级安装,软件安装时,手动点击“下一步”,选择目标目录时,点击浏览,选择和记录的路径一致;升级完整后会提示已成功升级到最新版本,点击“升级完成”即可;问题即解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税法与会计密切相关:会计核算是确定税基的重要途径,通过会计核算可以提供企业的营业收入额以及经营过程中的流转额,从而为税法服务,更好地体现税法精神;而同时,税收又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支出,会计要进行全面核算,也必然要将税收纳入其核算范围。当税制变更尤其是税基变动时,会计核算必然要与之相适应,调整便成为必然。

当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后,其抵扣范围的扩大必然影响到会计核算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计价、企业应纳增值税额的确定以及固定资产使用期内折旧费用的计提、损益的计算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我国目前对增值税的核算在更大程度上是遵从税法而不是会计制度的规定,这就使得转型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分别从进项税额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几个方面对转型后固定资产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1进项税额的确认问题

我国目前的增值税法规中对销项税额的确认标准与会计准则中对于当期收入的确认原则基本一致,即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但对于进项税额的确认却有违于该原则。

增值税转型后,确认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进项税额上,即取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增值税原来是计入资产价值的,而转型后将被允许确认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本文认为进项税额在确认时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1哪些增值税额可以抵扣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存量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抵扣?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建议:可以抵扣和不允许抵扣。考虑到前者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笔者赞成后者,即只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可抵扣范围,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转型的问题,特别是税务会计的处理问题。其次,是不是所有新增固定资产都可以抵扣?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税法和会计的永久性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增值税会计在确认进项税额时必须严格遵照税法规定。根据专家建议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从小规模纳税人处取得固定资产以及其他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发生的增值税都是不允许抵扣的;此外,若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改变用途,属于税法规定不可抵扣范围时,原先已确认的进项税额还应转出。

1.2何时加以确认

是在固定资产取得时?款项支付时?还是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这有待新税法的规定。有专家建议,由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产率较低,为方便税收征管,新增固定资产在验收交付使用后方可抵扣。若照此执行,则税法与财务会计在进项税额的确认上又会产生时间性差异。

2计量问题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进行计税扣税的重要凭证。转型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计量也同样要依据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进行全额抵扣。

3记录问题

参考1993年12月30日财政部的《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依据消费型增值税的要求,本文就增量固定资产的一些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提出以下设想。

3.1科目设置

考虑到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性差异,建议在保留现有会计科目体系的基础上,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中再增设“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项目,记录企业尚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计入“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借方;经税务机关批准抵扣后,从贷方转出。

3.2具体账务处理

(1)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且符合税法规定的抵扣范围,在经税务部门批准抵扣之前,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贷方应根据实际业务进行登记,若为外购、自建,则根据款项的支付情况选择“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若为接受投资,则贷记“实收资本”;若为接受捐赠,则贷记“资本公积若企业在新增固定资产过程中领用本企业外购的原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在现行规定下是需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的,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由于新增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也可以抵扣,似乎没有转出的必要,但考虑到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差异,笔者认为应将进项税额转入到“待扣进项税额”中,即:

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同样,若企业在新增固定资产过程中领用本企业自己生产的产成品或委托加工产品,在现行规定下是作为视同销售行为,按产成品的售价计算销项税额,并按账面成本与销项税金之和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在增值税转型后,则应将销项税额计入“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有待抵扣。其账务处理应为:

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贷:产成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进行抵扣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若新增固定资产属于不得抵扣范围,如非生产经营用,则应将价税合并全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若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允许抵扣,而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2)经税务部门批准抵扣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3)当固定资产出现报废、毁损时,原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转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当固定资产盘亏时,原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转出。查明原因前,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贷:固定资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固定资产改变原用途,属于不可抵扣范围时,如将原生产用固定资产转为非生产用、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对外捐赠以及对外出售等情况下,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应转出,即在贷方登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以上(3)、(4)、(5)情况下均出现进项税额的转出问题,但转出多少?是全额转出还是部分转出?笔者认为既要充分体现税法精神,避免重复征税,又要在制度上减少对纳税人偷漏税的刺激,方便征管。所以,为避免税源流失,规定进项税额转出是必要的,但全额转出又显然会造成对已提折旧部分的重复征税,有违增值税的税法精神,而且又会增加纳税人在上述情况下的缴纳增值税的现金流出量,由此造成的可能后果则是低质资产长期挂账,资产价值虚增;企业缺乏捐赠动机,宁愿资产闲置也不愿对外捐赠,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等。因而笔者建议进行部分进项税额的转出,即对于已提折旧部分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必转出,当期应转出的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进项税额转出额=原进项税额×(1-已提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

4报告问题

一般纳税人对增值税核算与缴纳所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根据上文所述,对于这两张报表也应有所调整。如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项目中,在“应交增值税”中应增列“待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项目,以全面反映增值税的相关信息。而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也应单独反映固定资产的当期可抵扣税额。

5结束语

(1)改革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使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抵扣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笔者认为,应对目前的仅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计税扣税凭证的做法进行改革。转型后,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若再将专用发票作为唯一的扣税凭证,则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刺激纳税人的偷漏税动机。所以应将发票法和账簿法相结合,即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只作为账簿法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原始凭证。这样,可以淡化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链条运行中的作用,从而有可能减少假发票的产生,降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纳税人经济利益上的刺激性。

(2)本文所述基本是以一般纳税人为例,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其固定资产应和存货一样,是不允许抵扣的。事实上,增值税转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一般纳税人为了能取得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在取得固定资产时会避免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而小规模纳税人便只能以更优惠的条件来吸引客户。所以,税法应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的条件,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公平。

(3)增值税转型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远不止前文所述的方面,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转型后,由于将增值税额纳入抵扣范围,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因此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该资产日后的折旧额,进而影响到各期的成本、经营成果以及所得税的核算,而且增值税抵扣额的变化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等。所以,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在会计处理上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还需要其他各方面规定的相应调整予以配合。

参考文献

1于长春.税务会计研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消费型增值税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一、增值税转型的内涵

依据已纳税款的扣除范围不同,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所涉及的进项税额;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固定资产已提折旧予以扣除;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涉及的进项税额在购置当期一次扣除。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自此以后购入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所涉及到的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转型后,其抵扣范围的扩大必然影响到会计核算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计价、企业应纳增值税额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使得转型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旧税法中规定,对于购入固定资产所涉及到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允许抵扣的,而在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后,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支付给对方的增值税只要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可以抵扣的。需要注意的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进行抵扣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如果新增固定资产属于不得抵扣范围,如非生产经营用,则应将价税合并全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如果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允许抵扣,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具体核算举例如下:

例1、 2009年1月10日,甲公司(假设为一般纳税人,下同)购入一台生产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1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发生的运输费用5000元,款项全部付清(假定不考虑其它税费)。

会计处理如下:

对于此笔业务的进项税额的计算:专用发票注明的进项税额17000元,税法规定运费可以按7%的比例计算进项税额,运费可抵扣的进项税额5000*7%=350元,因此购入此项固定资产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7350元。(注意:如果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那其所涉及的运费也不得计算抵扣)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1046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350

贷:银行存款122000

该设备的购置成本=100000+5000*(1-7%)=104650(元)

例2、 2009年1月15日,甲公司购入一台生产用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000元,支付运输费为3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安装设备时,领用本公司原材料一批,价值10000元,购进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00元,支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3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

会计处理如下:

因为购入设备需要安装,首先通过“在建工程”核算,支付设备款及运费时,进项税额为51210元(即增值税专票上注明的税款51000元+运费可抵扣进项税21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3027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210

贷:银行存款354000

领用本公司原材料,支付安装工人工资等费用(注意:企业在新增固定资产过程中领用本企业外购的原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是不需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的):

借:在建工程13000

贷:原材料10000

应付职工薪酬3000

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315790

贷:在建工程315790

例3、乙企业(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1月15日购入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增值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000元,支付运费3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因购入企业为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不涉及税款抵扣,所以在会计处理上和一般纳税人的处理是有区别的。即把购入时支付的所有价款、税金和运费全部计入到固定资产的价值中。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354000

贷:银行存款354000

三、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销售自用固定资产的核算

销售自用固定资产取得收入按照税法规定是要缴纳增值税的,随着增值税的改型,对于出售的固定资产如何征税,征多少,应区分不同情形进行核算。

(一)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后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购入时间为增值税改型后,因为在购入时已经把该项固定资产所涉及到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所以在后期出售时,要按17%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

例4、甲公司销售一台设备,2009年1月购入时设备原价为1800000元,进项税额306000元,2010年初出售时价款1600000元(含税),已提折旧180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

此例就属于增值税改型后购入再出售的固定资产。

会计处理如下:

计算出售时的销项税额:1600000/(1+17%)*17%=232478.62元

出售时的会计分录:

首先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620000

累计折旧180000

贷:固定资产1800000

收到价款和销项税额时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16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367521.3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32478.62

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252478.62

贷:固定资产清理252478.62

(二)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前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

购入时增值税还未改型,当时固定资产所涉及到的进项税额属于税法中不得抵扣的进项税,全部计入了固定资产的成本中,那么对于这类固定资产,在出售时税法规定,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

承上例,如果甲公司购入设备的时间为2008年1月初,而其它条件不变,增值税额的计算就大相径庭了。

税额计算如下:

1600000/(1+4%)*4%*50%=30769.23元

出售时的会计分录:

首先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620000

累计折旧180000

贷:固定资产1800000

收到价款和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16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569230.7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769.23

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50769.23

贷:固定资产清理50769.23

四、增值税转型的意义

增值税转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转型后,采取规范的直接抵扣的办法,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办法与购进原材料的抵扣办法相同,使税款的征收缴纳变得相对简便易行;其次,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发生了变化,消除重复征税,使企业增值税负减轻,有利于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设备更新,促进技术进步;第三,虽然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使财政收入逐渐增长。

参考文献:

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S].[2008]170号

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一辅导教材

篇5

关键词: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视同销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中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一、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的概念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指,购进货物改变用途或发生非正常损失,原来已经抵扣的进项税应转出,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严格意义上只是会计的一种做账方法,税法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情况需要进项税额转出,但规定了进项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情况,其中的一些项目会计上就作为进行税额转出处理。

视同销售是指会计上不按销售做账,不确认收入和成本,但税法要求视同销售处理,并按正常销售征收增值税。这里体现了会计与税法的区别,会计意义上的销售与税法意义上的销售不同,对于会计不作为销售税法却作为销售的经济业务,由于增值税必须按照税法规定的金额缴纳,此时会计上就采用视同销售处理。

二、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的区分范围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0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1.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2.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3.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4.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5.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4条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其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三、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业务的确认原则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业务的确认原则:(1)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抵扣链中断,导致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口径不一致,如外购货物发生超定额损耗、发生雷、电、火、水、风、被盗及其他管理不善等事项而导致货物发生非常损失,由于这部分货物将永久退出企业的正常经营过程,不会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使增值税的抵扣链中断,所以,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应将其进项税额予以转出,计入相关的损失中。(2)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未改变实物形态,且也未发生在统一会计核算的单位内部将货物从一个机构转移至不在同一县(市)的另一机构用于销售的情况下,该货物改变了原来的用途,如用于职工福利、用于在建工程、用于非应税劳务、用于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建筑物、用于修理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应将该货物的进项税额转出。(3)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虽然改变了实物形态,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但是未被企业领用,其增值未被企业确认,也未转移到应实现销售并计算增值税的货物中,如企业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发生毁损等,应将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计入相关的损失和支出中。

视同销售业务的确认原则:(1)外购的货物在本企业内部虽然未改变实物形态,但货物实际离开了本企业,该货物的价值应重新确认。按增值税的原理,应视同销售,在货物离开本企业时,按确认的价值和增值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如:①将外购货物对外投资;②对外捐赠等业务。其原购进时已申请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仍然允许抵扣。(2)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改变了实物形态,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并出了本企业,其价值增值已经实现,如:①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②对外捐赠;③以物易物等。应视同销售,并按该存货的活跃市场的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3)外购的货物在企业内部改变了实物形态,形成了新的另一种货物,并被企业内部领用,其价值已被企业确认,增值已经实现,如:①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或个人消费;②用于在建工程;③用于非应税劳务;④用于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建筑物;⑤用于修理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由于该货物的增值已被企业确认,所以,应视同销售,在该货物交付使用时,按存货活跃市场的市价或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4)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除了本企业或发生了在统一会计核算的单位内部将货物从一个机构转移至不在同一县(市)的另一机构用于销售的情况下,按照增值税作为流转税的设计原理,应道道征税,只要新增了流转环节,无论会计上是否作收入处理,均应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如:①按委托方确定的售价销售代销货物;②在统一会计核算的单位内部将货物从一个机构转移至不在同一县(市)的另一机构用于销售;③发出用于销售的货物,在不能同时符合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确认销售收入四项条件,但产生了税法规定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则应计交增值税;④发出委托代销的货物达到180天时等会计事项,应视同销售,并按税法规定计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四、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行为会计核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到企业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的正确性,还会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但在会计实务中有的企业经常混淆视同销售行为,导致少缴或不缴增值税,造成会计处理错误,此时进项税额转出的界限也容易模糊不清。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不会给企业增加现金流入量,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的销售行为。所以会计核算中是按成本转账,对此类业务不作销售处理,贷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进项税额在会计核算中因为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要区别加以对待。一是购入货物原先认定其进项税额抵扣,但后来在使用中改变用途或者发生非正常损失而不能抵扣,但此时它已记入“进项税额”科目专栏。所以这类经济业务事项属于进项税额转出项目,应按增值税法规规定,将原已计入科目专栏的“进项税额”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待处理财务损益”等科目。二是在购进货物时就能确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其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这些业务事项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应直接计入所购货物的成本中,所以这类经济业务事项不涉及进项税额转出问题。

企业发生视同销售业务,企业人员在账务上虽然不作为销售处理,但应根据增值税法的规定,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的“销项税额”专栏,按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税额作为销项税额处理。进项税额转出只是把按照规定将不得抵扣的,在数额上是“一借一贷”,借贷相等,相互抵减,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因此,在账务处理时应注意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少计应纳增值税;二是混淆视同销售行为和进项税额转出。因为两者对于计算交纳增值税的影响结果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6.

篇6

【关键词】消费型增值税 固定资产 财政收入

2004年9月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东北地区部分行业试点为开端拉开了序幕。本文试图通过增值税转型在全国范围内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的预测和估算,提出转型改革对中央政府财政的可行性及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的税收政策假设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转型的税收政策假设如下。

本文直接运用财税[2004]156号关于《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表述进行分析:纳税人发生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准予按规定抵扣:购进(包含捐赠和实物投资)的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凡出租方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增值税;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

由此可见,试点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与现行的增值税条例相比,允许新增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进行抵扣,一次扣除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金。

二、增值税转型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的计算和预测

1、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抵扣的税基预测

国家统计局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增值税转型选择设备工具器具作为抵扣范围最具有可能性,也最符合东北三省转型试点对可抵扣范围的描述。本文也将设备工器具看作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作为抵扣税基进行计算。

(1)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抵扣税基的预测资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查得全国2000-2005年新增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抵扣税基如下(单位:亿元):2000年7785.62,2001年8833.79,2002年9884.47,2003年12681.90,2004年度16527.00,2005年21567.73。

(2)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和免征机器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符合相关规定,可以享受采购国产设备全额返还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此外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符合规定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对转型后的增值税不构成减收因素,在测算数据中应当扣除这些因素。根据海关有关统计资料,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设备大约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0%左右。我们在预测固定资产抵扣税基时将其直接扣除。

(3)对2006-2008年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抵扣税基的预测

根据统计学中累计法预测2006-2008年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抵扣税基,由于=8.9261>n=5,现象发展为递增型。在《累计法查对表》中递增部分的n=5栏内,找到最接近892.61%的数字是893%,与此数同行的第一栏内百分比为20%,即为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所以,扣除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和免征机器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对2006-2008年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预计抵扣税基的预测结果为:2006年是21567.73×(1+20%)×50%=12940.64(亿元);2007年是25881.28×(1+20%)×50%=15528.77(亿元);2008年是31057.53×(1+20%)×50%=18634.52(亿元)。

2、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影响的调整因素计算和预测

增值税转型将造成增值税税收收入减收。增值税的减收会使企业所得税税基扩大,增加企业所得税收入。当然,增值税减收也会影响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税基计算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由于增值税抵扣造成企业所得税税基的扩大,形成的所得税增收因素

增值税的减收会随着企业所得税税基的扩大,增加企业所得税收入。依据现行税法的规定,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最低年限为10年,将预测的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作为折旧计提的基数。假设机器设备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N=10,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因素,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基数为X,第一年增值税抵扣影响的企业所得税税基等于1/N×X。

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有内、外资企业之分,税率有33%、24%、18%、12%、10%、7%等多个档次,如果简单地用33%作为企业所得税实际税收负担率将高估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所得税的财政增收因素。根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的资料,内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平均为23%,外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平均为13%。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中企业所得税收入为5510.8261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收入4363.1329亿元,占79.17%,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1147.6932亿元,占20.83%,据此得出估计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为20.92%(23%×79.17%+13%×20.83%)。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由于第一年增值税抵扣影响的企业所得税税基=1/N×X,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为20.92%,可以得出第一年企业所得税增收额=1/N×X×20.92%。根据表1预测结果假设2006年为增值税转型第一年,得到企业所得税的增收税额为=12940.64/1.17×17%/10×20.92%=39.33(亿元)。按静态计算2007年企业所得税增收税额=15528.77/1.17×17%/10×20.92%+39.33=86.53(亿元)。2008年企业所得税增收税额=18634.52/1.17×17%/10×20.92%+39.33+86.53=182.50(亿元)。

(2)由于增值税抵扣造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税基减少形成的税费减收因素

根据税法规定,城建税的税率有1%、3%和7%三种,将全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与增值税、消费税的营业税收入之和相除,可以估算出城建税的综合税率(见表1)。

依据以上计算结果,2001-2005年度我国城建税的综合税率五年平均是4.77%。

同样地,教育费附加的税率有3%、4%,将全国教育费附加收入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收入之和相除,可以估算出教育费附加的综合费率。依据上述计算结果2001-2004年度我国教育费附加的综合费率四年平均为2.06%。

结合2006-2008年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预计抵扣税基的预测和上述综合税费率的计算,2006-2008年由于增值税抵扣造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税费减少形成的税费减收因素为:

2006年的调减额=12940.64/1.17×17%×(4.77%+2.06%)=128.42(亿元)

2007年的调减额=15528.77/1.17×17%×(4.77%+2.06%)=154.11(亿元)

2008年的调减额=18634.52/1.17×17%×(4.77%+2.06%)=184.93(亿元)

3、由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少形成对所得税的增收因素

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形成的增值税减收将造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少使税金及附加的税前扣除项目金额减少,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企业所得税的增收。

根据上述预测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少额和估计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得到预计的2006-2008年由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少形成的所得税增收额为:

2006年所得税增收额=128.42×20.92%=26.87(亿元)

2007年所得税增收额=154.11×20.92%=32.24(亿元)

2008年所得税增收额=184.93×20.92%=38.69(亿元)

4、增值税转型预计将减收的税额计算

根据上述2006-2008年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预计抵扣税基的预测结果和由于增值税抵扣造成增值税减收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减收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预计:

2006-2008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额=预计抵扣税基/1.17×17%+调减因素-调增因素

2006年预计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额=12940.64/1.17×17%+128.42-(39.33+128.42×20.92%)=1942.48(亿元)

2007年预计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额=15528.77/1.17×17%+154.11-(86.53+154.11×20.92%)=2291.66(亿元)

2008年预计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额=18634.52/1.17×17%+184.93-(182.50+184.93×20.92%)=2671.32(亿元)

三、结论

第一,增值税转型改革会造成税收收入的减少,有可能引起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根据计算,增值税转型每年将减少政府财政收入1000-2000亿元不等,但就2005年比2004年税收增长5200亿来说,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成本。2006年上半年税收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工商税收同比增长20%以上。由此可见,财政赤字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必过分夸大由于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从长期看,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实现税收收入的长期增长,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篇7

[关键词]关于 增值税 会计处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99-01

增值税是流通税的一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其本意是对企业新增的价值收税,而不对购进的价值征税。做好增值税会计核算,不管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地处理增值税核算,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盈利。但目前我国增值税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

一、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

l、税金的核算违背了明晰原则。主要表现在“应交税金”科目的展性混淆不清。“应交税金”科目期末若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这在形式上符合资产类科目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已属于企业的资产。因为进项税额实质上是上一个销售环节的纳税人向国家交纳增值税后,将大部分税款转移到本企业,再由本环节纳税人继续向下一环节纳税人转嫁或向国家申请退税。因此,进项税额是货物总价的组成部分,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而“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科目性质上是企业的流动负债,因而“应交税金”的两个明细科目,一个是资产,一个是负债,这就使得本来清晰简单的经济业务模糊,其属性含混不清。

2、税金的核算降低了增值税会计信息的利用价值。随着增值税法的不断完善,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也日趋繁琐,已经成为企业会计核算中最复杂的经济事项之一,给企业的会计人员增加了繁重的工作量。但是,日趋复杂的增值税会计信息除了向税务机关报税的作用之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却毫无帮助。在现实生活中,生产性企业为了保持生产的持续、稳定经常一次性购入大量原材料,商业企业也会由于季节性销售准备足够的库存商品,出口企业其出口应收的退税款也会因备齐有关证件往往下一季度才能收到或结转到下季抵扣(企业出口销售额小于当期全部销售额的50%)这样,势必造成“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经常出现借方余额,且有时数额较大。如将本属于企业的资产与有关负债混合列示在“未交税金”项目中,必将造成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金的交纳情况。

3、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按规定,企业向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单独设科目核算,不允许抵扣的则计入所购货物成本,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会计主体因货物来源不同而使相同货物成本缺乏可比性,也造成不同会计主体因属于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即使是以相同的价格从同一供应商处购入相同的货物,或以同一含税价格销售相同的货物,其购货成本、销售额亦可能不同,进而导致了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损益的不可比。

4、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中所使用的“收入”概念并不是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收入”,而是直接采用了增值税中的“销售额”概念,

即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相应地,增值税作为“价外税”既不计入所购货物的成本,也构

成企业的费用。而事实上,“价内税”和“价外税”仅仅是一种计税方法,商品价格的高低受制于所销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其税负的转嫁程度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相对强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都无法将增值税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因此,增值税应该构

成企业的成本费用,形成价格的组成部分。但按照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似乎仅仅是一个代收代缴增值税的中间环节,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增值税税负。

5、造成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待抵扣税在会计内涵上就是企业的耗费或占用,在未抵扣前应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揭示,而会计操作上把不得抵扣选项税额作为未交税金的抵减项目,直接冲减企业负债,导致财务状况失真。目前,生产性企业为保持生产的持续、稳定,经常一次性购人大量原材料,商业企业也会由于季节性销售需准备足量的库存商品,现行进项税额是“货到扣税法”、“付款扣税法”,会造成在会计月度末“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科目出现较大数额的借方余额。从而无偿占用国家资金,而且将这一笔资产与负债中的“未交税金”混合列示,必将造成资产负债表信息失真。

二、改进的对策

1、针对上述存在的前两种缺陷,笔者认为应突破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框架,增设“增值税”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其下可根据需要设二级科目 如“待扣税金”、“减免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等明细科”目。具体业务处理程序如下:(1)针对进项税额抵扣时间所出现的问题,应将工业企业申报抵扣的进项税款的时间改为货到付款后。当企业赊购货物时,借记“原材料”和“增值税 ――待扣税金”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等支付货款时,若进项税额符合税法规定的可抵扣的各项条件,再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货记 “增值税待扣税金”。

(2)当改变购入货物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发生非常损失,会计上按货物成本,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税务上则应将这些货物的进项税额转出,借记“增值税减免税款”和“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当发生出口退税业务时,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计算出当期可抵扣或退税的税额,税务上借记“增值税――出口退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4)月末,“增值额”科目余额只能在借方,表示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就是月末未转嫁的流动资产,从而划清“应交税金”科目混淆不清的界限。“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表示转入的未交增值税,借方表示已交增值税,不再区税款的时间界限,从而统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税务学会《税制改革》课题组,《增值税征收范围应适当扩大》,2002.7

[2] 谷立雄,《税收理论与实践》,《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现状及对策》,2004.12.

篇8

【关键词】 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煤炭行业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类行业的煤炭行业主要受两个增值税政策的影响:一是新购入设备所含增值税的抵扣;二是矿产品增值税从13%恢复到17%。

一、增值税的内涵和类型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依据实行增值税的各个国家允许抵扣已纳税款的扣除项目范围的大小,增值税可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增值税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资产所含税金的扣除政策不同。生产型增值税对纳税人外购的货物和应税劳务已纳的税金允许抵扣,而对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不予扣除;收入型增值税对纳税人外购的货物和应税劳务已纳的税金允许抵扣,对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允许按当期折旧费分期扣除;消费型增值税对当期购入的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全部货物和应税劳务所含税金都予以抵扣。

二、2009年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我国增值税对销售、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覆盖了货物的生产、批发和零售各环节,涉及众多行业。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所谓增值税转型,是指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

二是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

三是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四是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

五是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

三、增值税转型中煤炭行业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煤炭行业税收负担居高不下。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后,对煤炭行业最明显的变化有二:一是煤炭增值税率由13%恢复为17%;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煤炭企业普遍反映税负偏高,煤炭行业年产规模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明显,国家要求煤矿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达标,年产量不达标的煤矿必须进行改扩建。2010年进行改扩建的煤矿数量将比上年增加,产量将难有大的增长。税率的恢复和买方市场下的价格因素,决定了2010年煤炭税负将居高不下。

二是煤矿改扩建适用税法有争议。财税[2008]170号文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明确可以抵扣的前提条件是“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项目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例第十条和本细则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前款所称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由此产生了两种争议,即煤矿的改扩建属不属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煤矿的改扩建属不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为改扩建而购进材料的进项税额是否能抵扣?煤矿在改扩建过程中也会产出一部分工程煤,在工程煤的销售记销项税额的同时,煤矿在改扩建中购进的货物和应税劳务能不能抵扣却困扰着基层税收管理员。

三是固定资产抵扣打“时间差”。增值税转型以前,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价值在 2 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取消了2 000元以上的价值规定,第二十一条重新定义了固定资产:“前款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主要有矿车、矿用电缆线、变压器、装载机、台秤、绞车、电机、刮板机、炸药库监控系统、电脑、货车、工字钢等等。因2009年之前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能抵扣,部分煤炭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存在不索取发票、不入账等情况。财税[2008]170号文规定,“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部分煤矿钻时间差的空子,将2009年前购买的固定资产补开发票以求抵扣税款。

四是煤炭行业税收管理转型滞后。增值税转型前的煤炭行业税收管理,主要聚焦于煤炭行业购进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区分,严控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违规进行抵扣。对于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特别是大额现金流动则监督不强,一部分煤炭企业聘请了兼职会计为其做账,即每月将收入、费用、成本等单据收集交给兼职会计,兼职会计按照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其单据进行归集和整理,出凭证、登记账簿、填制报表,并按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形式上无可挑剔,但实质上一些煤矿的现金日记账一个月做一次,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只有税款的缴纳,其它生产经营发生的费用或购进大额设备或材料的资金都是现金支付,在银行网络业务发达的今天,几十万、上百万的现金交易是不符合常理的,但税法对大额现金的流入流出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一些煤炭企业资金会计核算流于形式,难以体现其业务的真实性。

四、应对增值税转型,采取措施,强化行业税收管理

一是建议上级明确界定政策如何执行。即煤矿属不属于不动产,煤矿的改扩建属不属于不动产的在建工程,煤矿的改扩建属不属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这样可避免基层管理人员在“是否”之间徘徊,减少执法风险,切实维护纳税人利益。

二是增值税转型后,应将税务管理的焦点尽快转移到煤炭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上,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严格管理。所谓真实,就是要有购进固定资产的资金流出、固定资产的货物流入、固定资产的发票取得。票、货、款是否一致,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抵扣政策虚开发票,或是一些要货不要票的人,将票转让给可以抵扣的另一方,或购货人从销售方的第三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抵扣,虚增进项税额,偷逃国家税款,还应对2009年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好2009年固定资产的期初结转,防止2009年取得之前购进固定资产的补开发票。首先对于新增固定资产要求煤矿从银行账上划款给购货方,以证实真实的资金流向;新增固定资产的入库手续要完备,相关的保管人员、采购人员签字认可,以证实其固定资产的货物流向;新增的固定资产取得发票的时间、数量、金额要与资金、货物实物对照比对,以证实其票、货、款的一致。其次对煤矿企业从生产中更换的设备、工具、器具要作相应的减少。一方面是废弃物品的变卖要计收入,计提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另一方面,要及时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期末还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促使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结存有依有据,真实合法。

三是抓住煤炭企业一般纳税人“资金流、物流、票流”三个流向,促使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从形式的健全向实质的健全转变。新增值税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为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从形式上的健全向实质的健全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这两条和税收征管法第十七条、第十九条规定向所辖煤矿下达《税务事项告知书》,规范“资金流、物流、票流”三个流向的会计核算,要求煤炭企业的资金流入流出应根据金融机构颁布的《现金管理制度》进行核算,大额资金必须通过银行转账,并按实际发生额及时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在货物的购进、销售方面要有交易双方的购销合同,相关责任人员认可的出库单、入库单,真实体现货物的流向;在购进或销售方面取得或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要按规定及时入账,否则按增值税条例的规定,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按法定税率征收税款。

四是对内改进完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形成横向、纵向管理合力。在数据分析、纳税评估联动、税收检查统筹、各类核查反馈等方面,横向上发挥征管、计统、税政、票管、稽查、信息中心等各部门协同作用,纵向上县局和分局两级合理分工,各有侧重,细分税源管理各个环节,整合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形成控管合力。对外积极争取地方党政支持和相关部门配合协作,有效获取相关部门的涉税信息,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协税护税体系,形成综合治税合力。

五是强化信息采集,开展数据分析,搭建评估模型,遵守评估程序,规范评估过程和评估文书的运用,每月开展电费成本模型、工资成本模型、原料成本模型、矿产资源补偿费模型、以产控销模型、以进控销模型等六个方面的纳税评估,建立健全行业综合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从行业生产经营规律中探寻征管规律,完善煤炭生产企业按“掘进图”计算产量、销量等征管手段,坚持每月对煤炭行业业户开展一次巡查,每月建立健全《煤炭开采产量表》、《煤炭销售情况表》、《电煤销售情况表》三个电子档案,每月开展煤炭销售价格、煤炭企业工资与产量、煤炭企业电耗与产量、煤炭企业炸药与产量四个方面的统计分析,依托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搭建行业管理信息平台,税负和进行税负预警,构建“四位一体”的行业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雷鸿.我国增值税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08(8).

篇9

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质上就是提前为企业财务作出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主要与未来有关,其本身的目的就是力图使企业利益在将来获得最大的成效。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正确的预测未来,运用智力和发挥创造力,高瞻远瞩地制定目标和战略,严密地规划和部署,把决策建立在反复权衡的基础之上。而税收费用作为企业的一项支出,在企业制定目标、战略以及做企业财务预算时应重点加以考虑。

纳税情况预算表设计如下:

表1 新设子公司预计纳税情况

例如:某集团预计建立一家新的子公司,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以把子公司选在国家提供优惠政策的地点,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5年。如果设立第三产业可按产业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表2 两类纳税人的选择

注:生产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批发或零售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临界点测算:

增值率=(销售收入-购进项目价款)÷销售收入

=1-购进项目价款÷销售收入

=1-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17%(1-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6%(或4%)

解得平衡点为: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64.7%(或76.5%)

这就是说如果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大于64.7%(或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可抵扣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小于64.7%(或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表3 企业预计出售旧的应税固定资产情况

当售价超过原值时,增值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 售价÷(1+4%)×4%÷2

当售价低于原值时,免征增值税。

例如:方案1,某企业2006年预计销售已用机动车一辆(原值为19万元)预计以19.1万元的价格出售,需要缴纳增值税=191000÷(1+4%)×4%÷2=3673.08(元)。而方案2,由于售价低于原值,根据税法规定是不需要交纳增值税的。因此可以看出,虽然方案2中旧机动车出售的价格低些,但企业获得的最终价值为方案2大于方案1。

表4预计销售方式的情况

税法中规定:

折扣销售: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是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

销售折让:发生在销货之后,作为以售产品出现品种、质量问题而给与购买方的补偿,是原销售额的减少;折让额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

销售折扣:发生在销货之后,属于一种融资行为,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以旧换新:按新货(金银首饰除外)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减扣旧货收购价格。

还本销售:销售额就是货物的价格,不得扣减还本的支出。

因此,企业在选择销售方式时,可以选择税法规定可以扣除折扣的销售方式,如折扣销售和销售折让。

表5 预计购买国产设备情况

税法规定:如果企业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改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扣。

例如:某企业2006年投资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预计采购一批设备,价款预计为120万元,预计2006年的企业所得税为280万元,2005年的企业所得税为160万元。

计算:2006年比2005年新增所得税为280-160=120(万元)

可抵扣购置国产设备金额为120×40%=48万元<120万元,可以全额抵免。

故当年应纳税所得税额为280-48=232(万元)

表6预计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情况

盈利企业如果第三栏中(②-①)÷①×100%的数值大于10%,企业除了可以据实列支当年“三新”费用以外,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还可以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某企业2006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其中预计投资“三新”开发费为20万元,(上年的为15万元)。

计算:“三新”开发费增长率=(20-15)÷15×100%>10%,可实行加扣政策:

加扣数=20×50%=10(万元) 应纳税额=(200-10)×33%=62.7(万元)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临界点;节税

近年来,国家为了控制房地产价格过高、投资过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及配套细则,但收效却不太大。商品房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居高不下,其原因固然是综合复杂的,毫无疑问,高税负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产行业涉及的税种多达十几种,在整个税负构成中,土地增值税占有较大比重,企业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的一切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其计税依据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房地产企业开发出售房地产项目所获利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缴纳土地增值税的多少。因此,企业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思考如何通过研究税法,对土地增值税做出最佳的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是每个房地产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如何依据临界点的税负效应,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

二、临界点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中的运用

税收临界点是指税法有关条款规定的一定比例或数额,当应纳税所得额或销售额,一旦突破这一比例或数额时,就要依法纳税或按更高的税率纳税,从而使纳税人税负大幅上升;反之,纳税人可以免税或按更低的税率纳税。

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中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如果增值率未超过20%,免征土地增值税,否则应就其全部增值额按规定计税。针对这项规定,纳税人在对普通住宅确定售价时,就应当考虑以下问题。

1.假如纳税人享受起征点优惠。

纳税人如果选择享受起征点优惠,其增值率不能超过20%,在这范围内,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其售价应该定为享受到起征点优惠的最高价位,否则,尽管享受到了起征点优惠,但获取的利润还存在上升的空间。

【例如】甲房地产有限公司,建造好一批普通标准住宅,按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合计是500万元,其中未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设该批住宅的售价为×万元,则相应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为5.5%×,这时,公司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为500+5.5%×,依据相关规定,当增值率未超过20%时,免征土地增值税,那么该公司享受起征点优惠的最高售价是×=1.2×(500+5.5%×),解方程×值为642.40,即享受起征点的最高售价为642.40万元, 允许扣除金额为535.33万元(500+642.40×5.5%)。

2.假如纳税人提高售价,放弃起征点优惠。

土地增值税采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其中,最低税率为30%,最高税率为60%,具体见下表:

表1 土地增值税采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表

仍然用上例资料,假如住宅售价在原来基础上提高Y万元,即售价为642.40+Y,售价提高则相应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应提高5.5%Y,此时,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合计为535.33+5.5%Y,增值额为107.07+94.5%Y,应纳土地增值税为30%×(107.07+94.5%Y)。公司若是想通过提高售价获得更多利润,就务必使提高的售价部分高于因突破起征点而新增加的税收,即Y30%×(107.07+94.5%Y),解不等式Y44.83。此时,企业必须使房屋售价格高于687.23(642.40+44.83)万元,才有利可图。

依据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是增值率来确定的,且采用的是四级超累进税率,这种税率形式存在明显的纳税临界点。企业可采用以上方法,求出各级适用税率的纳税临界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的方法来调节税率,使企业适用税率降低至临界点以下,从而适用更低一级的税率。

3.实证研究。

宏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一批普通标准住宅待售,在该项目中,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为1 0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为2 200万元,有关的税金为15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房地产开发公司还可以加扣成本费用(1 000+2 200)×20%=640万元。

如果该批住宅售价为4 900万元,该房地产的增值率为910÷3 990=22.8%,根据税法规定,应该按照30%的税率缴纳土地增值税(4 900-3 990)×30%=273万元。此时,企业税后利润为4 900-3 990-273=637万元。

如果公司进行税务筹划,将售价降低至4 780万元,该房地产的增值率为19.8%,依据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相关规定,该企业免征土地增值税。此时,企业税后利润为790万元,公司税后利润增加153万元。

三、临界点在利息支出扣除方式中的运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都需要使用大量贷款,自然涉及到利息的支出。对于利息支出的扣除限额,我国税法做出了以下具体的规定:如果利息费用没有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且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其他开发费用,按“合计数”(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的5%以内计算扣除,与其他费用一起按“合计数”的10%以内计算扣除。这样的规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有利的空间,企业可选择有利的扣除方式。

1.举例分析。

丙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一房产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了2 0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为2 400万元,利息支出为100万元,未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且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

若公司不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则能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的最高额为(2 000+2 400)×10%=440万元,若提供金融机构证明,能扣除开发费用的最高额为100+(2 000+2 400)×5%=320万元。可见,在本例中公司应选择不提供金融机构证明。

2.分析结论。

公司在扣除借款利息时,要好好权衡是否该提供金融机构证明,若发生的能够扣除的利息支出超过了税法规定的开发成本的5%,则应该提供证明,如果没有超过5%,则应选择不提供证明。

四、结束语

在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中分析运用税收临界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争取更多利润。纳税人在分析运用纳税临界点时,要及时关注税法最新动态,确保筹划方案的时效性。同时还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着眼于企业整体,因为只有使企业综合收益达到最大化的税务筹划,才是最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胡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

税收筹划[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2]石红红.基于税收临界点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