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篇1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加大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监督调整力度,对全体正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考察,重在汰劣

机构改革之前,我局从年月日至月日,对名正科所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考察主要以市局《关于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监督调整暂行办法》为依据,对一名不称职票比例超过的科室领导改任一级专业主管,对打分排在末两位的税务所长给予诫勉谈话,对打分排在末尾第⒊名的税务所长进行了重点反馈,对名科所长进行了岗位轮换。

(二)加大副科级领导职位竞争的力度,全员竞争上岗,重在择优

我局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了副科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工作,此次竞争是在原任副科级领导全免的基础上进行的,共确定了个职位。竞争工作紧紧抓住了资格审查、知识技能考试、民主测评、演讲答辩、组织考察、拟任公示、局长办公会任命等七个重要环节,从名报名参加竞争者中,选拔出了名比较优秀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名同志是原任副科所长竞争成功后被重新任命,另外名同志是由科员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名同志均是大专以上学历,现在我局副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为岁,比竞争上岗前降低了岁。

(三)加大科所长与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的力度,全局范围自由选择,重在优化组合

我局从年月日至月日,在科员、办事员当中进行了双向选择工作。在全局名科员、办事员中,有名干部定了岗,名干部被确定为待定岗员。具体工作分五个阶段:一是学习动员阶段。二是组织调配阶段,对今年新分配的名大学生和名干部首先定岗,确定了信息化管理科的人员不参加双向选择。三是双向选择第一阶段,参加双向选取择人员填写工作岗位志愿表,各单位正副职协商确定第一批拟选人员名单,数量不超过实编数的(含组织调配人员)。四是双向选择第二阶段,未定岗人员再次填写双选志愿表,由第一次只准填写一个志愿改为可填写一至三个志愿,各单位正副职依据第一阶段选定后的缺编情况,在全局未定岗人员范围内协商拟选第二批本单位缺编人员,数量不超过实编数的。五是双向选择第三阶段,各单位正副职既可根据需要在未定岗人员中协商选择缺编人员,又可按照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把本单位的编制选满。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效果

(一)对正科级实职进行考察调整取得的成效

⒈对局党组一班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局党组一班人树立了以素质论人才、凭实绩用干部和干部能上能下都是盘活人才资源这个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改变了过去对考察对象比较注重定性分析、不够重视定量分析的评价方式,在解决不胜任现职干部的问题上,做到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群众公认、量才使用,从而进一步形成了正确的识人用人导向。

⒉调动了群众参与考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监督选择干部的权威性,提高了领导识人用人的准确性。此次考察我局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实现了两权与四权的统一,即把党管干部的领导权和使用干部的任免权与群众在干部选任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局党组对干部的选拔、考察和调整、使用始终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和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之上,有效保证了局党组识人用人的准确性。

⒊促进了科所领导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树立了进取意识,增强了危机意识。由于我局这次考察科所正职不流于形式,坚决按照市局党组制定的文件规定动真格的,确实做到优者用、平者诫、庸者下,因而对科所长触动较大。全体科所长思想上产生了压力、工作中有了动力,形成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扎实工作、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二)对全体副科实职实施竞争上岗取得的成效

⒈实现了四个突破。

一是从缺位竞争到全员竞争的突破。年初我局实行的副科级领导缺位竞争上岗工作,体现只有上而没有下,而此次是在原任副科实职全免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是从偏重于业务考试到侧重于综合素质考试的突破。考试范围相对较广,不仅考业务知识,而且还要考公务员知识、考写作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及结合当前我局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的考试;

三是从综合平衡分值筛选到实行单关筛选的突破。实行了单关淘汰,使每一位参与竞争者,在每个环节上都要靠实力去拼搏,只有每个方面都优秀的人,才能够取得最终成功;

四是从小范围内的测评扩展到全局范围内测评的突破。在全局范围内按照局领导、正科所长、一级专业主管以下的干部三个层次进行,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荐贤选能,并且进一步完善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

⒉增强了五种意识

一是增强了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此次全员竞争,空缺职位多,给予更多人展示才华的机会,我局符合条件的名干部就有名同志涌跃报了名,占应报名的;

二是增强了全面发展的意识。考核内容广泛,且实行单关淘汰,真正体现了上岗凭竞争,任职凭才干,仅靠单打一的业务素质是不行了;

三是增强了危机意识。在干部使用中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因为有了下,干部的危机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观念在领导干部中不存在了;

四是增强了自我展现意识。靠实力、能力、素质来参与竞争,以考试来查找自己业务水平的高低,以民主测评来确定在领导和群众中的威信度,以演讲答辩来证明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强弱等;

五是增强了责任意识。使各级领导层层培养人,一级培养一级的职责意识明显增强。认识到作为领导者不但要做好工作,还要创造一个锻炼培养人的良好环境,多出人才。

(三)对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取得的成效

⒈充分体现了科所领导的意志,实现了相对优化的人员组合。以前,大多数单位和部门对下一级人员安排和调动都是采用领导研究讨论、人事部门通知的方式,这样造成了下级部门的领导对本部门人员的进出、任用没有较充分的发言权,且心中无数,而我局此次双向选择则消除了上述弊端,充分体现了科所长的意志,所选的人都是自己认可的,也是本单位工作需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作与人员的有机组合和最佳搭配,为本单位的团结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⒉充分体现了一般干部的个人意志,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岗位。以前,对一般干部来说,自己的调动和安排往往是由组织统一分配、领导让去哪就得去哪,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个人的主观愿望、正当要求很难实现。而通过双向选择,每名干部都有了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更适合发挥自己潜力的理想位置,个人的意志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充分地调动,对本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⒊促使每名干部都对自已进行了再认识,明显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此次双向选择对个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次对自身价值的检验,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大家抢着要,素质一般、能力一般的干部大家选择着要,素质差、能力低的干部没人愿意要。个人在双向选择中没有去成自己的首选志愿单位或没有科所要,这对于他本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触动,从而不得不承任自已的不足或与他人的差距,并认真的查找比较,确定今后努力方向,以待下一次双向选择时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那些去了首选志愿单位的人员,为保住自己的岗位或有更蟮慕剑菜亢敛桓曳潘桑厝灰颖堆肮ぷ鳎岣咦陨碜酆纤刂省

三、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一般干部对考察和测评工作的认识还需提高

在对正科级领导干部的测评考察中,部分干部职工在测评与谈话过程中,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态度不够端正,打分不够认真,评价不够全面。如给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领导打分时,每一项都打最高分,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评价时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谈优点,不谈缺点,没有做到一分为二、客观公正。

今后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教育,使参与测评与考察者能够切实敞开心扉,认识到对再优秀的领导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评价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上级领导全面准确的掌握科所长的情况,以便今后局领导对科所长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指导、调整使用。

(二)竞争上岗工作中演讲答辩的力度还需加强

从我局的竞争上岗看,演讲答辩阶段总时间为分钟,其中演讲时间为分钟,答辩时间为分钟,由于演讲内容已经有些格式化,雷同的东西较多,不能更多地考察选手,所以答辩的作用就显现得更加重要。我局此次答辩时评委共准备了四套题,每套含四道题目,大部分选手只用了分钟就将本套题回答完毕,答辩总体效果还可以,但并未充分达到预期的目的。今后再开展这类活动,可以采取下列改进措施,一是可以考虑增加答辩的时间,增多答辩题目,题目类型多样化,以便于更全面地考察选手能力。二是可以,考虑改变出题的形式,从使用规定好的套题变为现场抽题,从评委提问转变到现场群众参与提问,从问答式转变为现场模拟式。

(三)双向选择中政工科室被选率不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税务机关,税收业务性很强,多数年轻的干部在选择岗位时首选的是税收业务岗位,愿意到业务科室或税务所,不愿意到办公室、人教科、行政科、监察科、党团办等部门,而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因为是综合部门,往往又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这样造成了一边是没人愿意来政工科室,一边是愿意来的又难以胜任,干部们不愿来的原因主要是政工科室工作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工作岗位栓人,转岗的面不如从事业务工作宽。所以为保证正常工作,双向选择中这些科室的人员定岗有时需要组织来协调确定。

针对此问题,今后工作中要想方设法减少干部们在政工科室工作的顾虑,一是要从局领导的层次就开始转变重税收、轻政工的观念,为政工科室人员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二是要加大轮岗的力度,对全局干部适时地进行轮岗,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政工科室人员学习业务创造条件,使税收业务岗位的人员也能够全面发展。

篇2

为进一步推进局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加强局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现就深化局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文《关于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区委组织部《关于“公推竞岗”选拔科级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为主要依据切实推进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鼓励竞争,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选用优秀领导干部,实现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民主集中制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推进机制

(一)扩大民主,群众参与,建立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的民主机制

1、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制度。把自我推荐、民主推荐作为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考察对象一般从民主推荐得票较多的人选中产生,同时报局党委备案。要把民主评议作为考察干部的基本程序和重要手段。要加强对民主测评推荐结果的综合性分析,要制订量化的考评体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民主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公开。群众公认的程度,必须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得到充分体现,凡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不能选拔任用。

2、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要把任前公示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必经环节。不经公示的干部不得予以任职。工作中要规范运作,要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公示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既对群众负责,取信于民;又对干部负责,保护和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凡在公示中群众反响较大,且事实清楚确凿的,一律不予任用。

3、积极推行机关中层领导职位“公推竞岗”制度。要把竞争上岗作为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职位轮换的基本形式之一。要加强对竞争上岗工作的领导,规范程序,注重实效,保证质量,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力戒形式主义和简单化。

(二)加大力度,稳步推进,建立干部职位能上能下的调整机制

4、实行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对通过委任、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一律实行为期一年的岗位任职试用期,试用期从任免机关颁发任职文件之日起计算。试用期内享受同岗位职级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考核称职,继续任职,试用期计入干部任职年限;对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试任职务,安排到与试任前职级相应的岗位工作;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的,不宜继续试用的,则提前结束试用期,安排到与试任前职级相应的岗位工作。

5、严格执行干部任职年龄限制制。对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确定最高任职年龄,即男性年满56周岁、女性年满53周岁的领导干部,一般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达到最高任职年龄的党政领导干部,在享受原职级待遇不变的基础上,转任非领导职务。除确因工作需要留任的,需经局党委集体研究决定。

6、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降职免职制。要充分运用干部综合素质民主测评的结果,在干部职务的任免升降上充分体现。对当年度在干部群众民主测评中优秀称职率低于70%的党政领导干部,要予以组织告诫并实行黄牌警告,提出整改要求;对连续两年在干部群众民主测评中优秀称职率低于70%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律予以降职、免职。

(三)抓住重点,分层推进,建立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交流机制

7、实行中层干部定期轮岗制。有计划地组织局中层干部交流轮岗。除因工作岗位特殊,暂不具备交流条件的,须报经局党委同意。

8、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要建立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考核、任用机制;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的后备干部队伍。

(四)改进方法,完善考核,建立干部任职择优汰劣的考核机制

9、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制。要把实绩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以实绩考核结果来作为衡量干部工作是否称职的尺度和依据。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内容,根据目标责任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不同领导职务的不同考核标准。要根据实际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的奖惩或去留、升降的依据。

(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建立干部规范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

10、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加强集体领导。凡属干部任免等重大问题,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要加强对局人事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对违反人事制度的行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1、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要加强与局管干部的思想交流与沟通,要在分析干部思想、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制订相关领导与局管干部的定期谈心谈话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原则上对现职中层干部的个别谈心谈话,一般每2年不少于1次;干部谈心谈话要与诫勉相结合,对在党风廉政方面有反映、自身素质不高、工作不力、群众有意见或不满意的党政领导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整改意见。

五、工作要求

篇3

但是,目前社会上对干部“下”的问题认识有偏差。

一是对“下”的政策认识有偏差。一些干部不认为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的正常调整和变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是非观和荣辱观,严重存在“上荣下辱”、“下必有错”、“没有功劳有苦劳”、“不到年龄不会下,下去定是有错误”等陈旧观念。为此,要教育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升降进退,正确树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的观念,消除对干部“下”的思想障碍。

二是对“下”的干部个人认识有偏差。由于人们对“下”的干部在认识上有偏差,使得“下”的干部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同事、亲友等多方面压力,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心理上不平衡,自感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脸面上过不去,今后无法做人。因此,组织上和社会各界要正确对待“下”的干部,从多方面关心和爱护被调整下来的干部,注意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们,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志要进行表彰和宣传。

三是对“下”的范围和标准认识有偏差。认为被组织定为“下”的干部,往往多是犯有严重错误,或是不称职干部,或是非降职不可的干部。这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作中,组织上还会让一些工作不协调、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身体欠佳、需要交流、回避、轮岗的干部进行妥善的调整。

篇4

根据昨天下午主任办公会议的安排,今天召开办公室全体会议,动员部署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府办党组在去年“一学双创”活动中就提出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同志双向选择”的思路,可以说,这项决定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策划、认真讨论后作出的。这是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政府办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县也是首开先例。这次,我们先对中层正职进行竞聘,中层副职和一般同志双向选择随后再作安排。刚才,同志宣读了《府办中层正职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和岗位竞聘条件,同志们要认真领会精神,下面我强调几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竞争上岗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首先,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是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志曾经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拔任用好党政领导干部,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公开化、科学化、制度化,增加透明度,加强干部监督和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建的新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推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必将会优化人事结构,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新的工作局面。

其次,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是办公室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正确抉择。县政府办公室在全县政务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枢纽位置,是县政府的左右手和参谋部,府办“三个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县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中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府办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因此,如何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中层岗位,担负起重要责任,始终是办公室领导班子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次竞争上岗,就是府办领导班子给大家创造的一次机会,让不同岗位上的干部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为优秀人才提供一个展现才能、发挥作用的舞台。

二、积极稳妥地推行竞争上岗,把我办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行竞争上岗,必须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特别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要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上下功夫。实行竞争上岗,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真正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来。群众是评价干部的一面镜子,实践是检验干部的唯一标准。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不论职务有多高,都首先是一种责任,也可以说职务就是责任。作为一名优秀干部,必须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锤炼自己,做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因此,实行竞争上岗,就是要在府办形成一种激励干部奋发向上、自觉接受考验的良好风气;就是要引导干部干事,干成事;就是要做到既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让投机钻营者占便宜。

二是要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上下功夫。如何把干部选拔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干部是否看得准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更需要的是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不仅把竞争职位、任职条件、竞争办法、决策过程统统公开,而且对个人竞争的意愿也予以公开,让群众参与选择和评判,使竞争上岗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种广开渠道、扩大民主、加强监督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同时,通过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构建一种新的机制,营造一种鼓励大家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也就为造就一支优秀的符合“四化”标准的干部队伍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加强领导,群策群力,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顺利进行

竞争上岗关系到每一个干部的切身利益,同时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组织上必须做到十分周到、严密。为此,办公室专门成立了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组成员同志任主任。随着竞争上岗各环节工作的推进,将要选调—名作风正派、原则性强、不参与竞聘的人员配合志强同志做好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协调等工作。被抽调的同志要服从安排,认真负责,做好相关工作,保证竞争上岗的顺利进行。

希望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中来。这次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是我办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组织上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志积极参与竞争。同志们要敢于展示自己,敢于让领导和群众来评判自己。如果这次没有成功,应该看作组织和群众给了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这也是对一个同志胆识和水平的考验,希望同志们不要放弃这个权利和机会。

为了保证群众的意志得以实现,在这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要进行民主测评。希望同志们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全局和发展的高度,珍惜手中的权利,积极参与,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个人,保证这次竞争上岗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真正选出合乎要求的人才。

最后需要强调是,在此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工作中,要严肃纪律,切实反对不正之风,对私下搞小动作、串通一气破坏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的人和事,请大家随时向府办党组举报。经查实后,绝不姑息迁就。

篇5

按照部机关党委关于认真开展《文选》学习活动的安排,,二支部以量化学习标准、深化学习形式和强化学习覆盖面为主要措施,制定了支部学习计划,认真开展了学习活动。下面,我代表二支部就学习情况作以下发言。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文选》这样一部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重要文献的学习,我认为要注意把握好“细、实、活”三个要素。

一要深入细致。要坚持通读和精读相结合。首先通读,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同志重要思想的框架体系。其次要精读,重点学习同志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干部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涉及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

二要落到实处。通过学习,要牢牢把握和坚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深刻领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继续发扬“严、细、深、实、快”的工作作风,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要活学活用。在学习贯彻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特别是要与继续大力推进思想解放结合起来,与坚定不移地推进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与积极推进和谐张家口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与组织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个人的主观世界和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力争在思想上有新解放、认识上有新提高、运用上有新收获、实践上有新创造。要坚持边学习边运用,把学习成果尽快转化和落实到做好当前组织工作上来。紧密联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实际,以学习《文选》,为动力,紧紧围绕我部2006年工作要点,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积极稳妥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制定我市公务员法实施意见及有关配套法规,深化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的研究和探索,使科室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篇6

一、更新办公设备,改善文件印刷质量。多方筹集资金,购买办公一体化、复印机及帮助各科室配置一套电脑。

此项工作由郭一勇负责,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

二、完善各项制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十五项工作制度,规范组工干部行为。出台组工干部行为规范、公道正派要求和四项禁令,建立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长效机制。

此项工作由郭一勇负责,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

三、转变学风,争创学习型组工干部。继续坚持学习日制度,积极探索组工干部讲学制度,在坚持周五下午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周一晚学习时间,增强组工干部的理论素质。在加强请进来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时间带领组工干部至和康克清博物馆及旧居参观学习。

此项工作由郭一勇负责,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

四、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化干部下访、联系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组织组工干部每季走访2-3个党建示范点、20名党员干部、50名群众,并结合一项工作开展调研。开展“1+3”帮扶活动,建立组工干部帮扶卡,要求组工干部每人帮扶一名贫困党员脱贫,帮扶一名致富能人入党,帮扶一名失去双亲的孤儿入学。每个季度安排一天的时间进入帮扶点,进行义务劳动。

此项工作由许凌云负责,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

五、加强党建工作指导,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经常性地派出督查组深入基层指导,健全工作推进制。成立工作督查组,下发催办函、督办函和限时办结函。年初,下发年度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每月初由部里下发一次工作推进表,各科室和各党委上交一份上月工作完结表。派出组工干部至工业园区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特派员,帮助其成立党工委,并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此项工作由钟世忠负责,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

篇7

一、充分

认识《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公务员法》总结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经验和教训,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制度中的成功经验,将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改革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务员管理的内容。对于我们基层人事部门审视干部人事制度发展方向、厉行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四化”干部队伍、提高执政水平和效率有着关键的指导意义。

一是为基层人事制度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使干部人事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法可依,为公务员管理活动提供了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和普遍约束力的基本法,它适应当前从国家到基层的公务员建设、管理、监督的新情况,吸收了许多公务员制度改革经验和做法,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制度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指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这对于解决我们基层人事制度建设存在的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执行欠力度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全方位一体化、规范化的基层公务员管理制度,提高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二是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保障。公务员队伍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国家的管理能力和整体形象,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尤其是建设高素质的基层一线公务员队伍始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措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而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都必须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证,《公务员法》建立了公开选拔制度、任职试用期制度、部分职位聘任制度等多项公务员管理制度,又从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择优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四方面进行机制建设,克服了因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度建设滞后等各种因素带来的公务员概念不明确、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权益保障无力度等基层公务员管理方面的困难,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基层公务员队伍。

三是为基层行政运转提供动力支柱。《公务员法》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对包括党政干部在内的各级公务员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有利于保证广大基层公务员切实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基层政府摆脱因循守旧、观念落后、功效不高的束缚,保持勤政廉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切实做好《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工作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公务员法是一部原则强、外延广的带有总章程性的法律。作为基层人事部门,我们是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一线堡垒和重要力量,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中央省市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下,在深刻认识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公务员队伍现状,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学习宣传促进贯彻实施,用高度的思想认识和务实的学习宣传行动打好《公务员法》贯彻实施的第一仗。

一是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人事部门的作用,先学一步,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公务员法》的具体规定,作好学习表率,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公务员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制定学习方案,加强学习调研,注重培训提高,围绕熟记条文、吃透精神、找出问题、抓好落实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思考,确保学习有目标、有方法、出成效。

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宣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单位、干部和群众有着各自的获知方法和规律,在学习宣传中就一定要把握这些规律,结合实际丰富学习形式和内涵,创新方式和方法,全面发动,广泛宣传,用行动带动学习主动,用热情营造学习氛围,用理论促求实际成效。

三是深化学习理解,巩固宣传成果,不断掀起学习的新、取得贯彻的新成效。加强学习宣传《公务员法》的实效性和长效性,用学习成果推进工作实践,用新的实践成果促进更深一步的学习。围绕公务员制度推行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展开调研,确定解决的办法;围绕实施《公务员 法》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贯彻落实的措施和对策建议,真正达到学习、巩固、提高的目的,为《公务员法》在我县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三、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在做好《公务员法》学习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作用,做好基层公务员队伍、政策制度的调研、加紧公务员能力建设等工作,为《公务员

法》的明年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加紧调研,充分认识公务员队伍基本情况。结合我县经济实际,加紧对分务员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进行梳理总结,对不适应《公务员法》贯彻实施的各项暂时规定办法进行清理,为公务员管理政策减肥。同时加紧对我县公务员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充分科学地认识我县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从而有的放矢,提高《公务员法》在我县贯彻的效率。

篇8

一、县直机关单位竞争上岗的基本情况

1、县直机关单位竞争上岗主要的特点。一是由试点突破到逐步推进。1999年,县卫生局率先试行了以绩效评估、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我县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借鉴了这一做法,有的在本单位竞争,有的在本系统竞争。从1999年至2006年4月,全县先后有18个县直机关单位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1896名干部参加了191个岗位的竞争,191人上岗。二是由缺岗竞争到全员竞争。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县直机关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范围进一步扩大,由最初的缺岗竞争发展到全员竞争,干部“全体立正,重新站位”。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察局、县教育局、县审计局、县广播电视局分别进行了竞争上岗,共有282人次参与39个职位的角逐,36名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中层岗位,12名干部在竞争中落岗或申请退岗。三是在“能上能下”方面有所突破。我县将竞争上岗与轮岗结合起来,与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结合起来,与岗位淘汰结合起来。1999年,县卫生局在县直卫生系统开展的竞争上岗,有6名干部因德才表现突出,得到了群众公认,走上了县卫生局中层干部岗位,原任的8名中层干部在竞争中落岗,县卫生局根据个人的特长安排到下属的县直卫生单位工作。

2、县直机关竞争上岗取得的成效。一是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通过竞争上岗,一方面,便于组织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全面科学了解中层干部的德才表现,及时发现人才。1999年县卫生局竞争上岗的6名干部现已成长成为县直单位的科级干部;另一方面,为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显示特长的机会。同时,使干部自我要求更严格,促进人才成长。二是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通过竞争上岗,能培养干部的竞争意识、岗位意识、能力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中层干部有一种危机感,一般干部也有一种紧迫感。三是促进机关整体效能提高。通过竞争,干部对自己有了客观、正确的评价,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更加明确。干部中“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的心态得到调整。干部的特长与意愿得到了统一,干部整体结构趋于完善合理,整体素质提高,机关的整体效能得到提高。

二、县直机关单位竞争上岗存在的问题

1、政策因素,使中层干部缺少竞争。1997年以后,党政机关进人受到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再直接调入党政机关。近几年,根据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仅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事业单位中选调了181名工作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日趋突出,“进口”过窄,后备力量缺乏。单位选中层干部时,只能在“矮子中选‘将军’”,有的单位则采取了兼职、代职的办法。

2、机制不全,使中层干部形不成竞争。近几年,虽然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有过一些探索,但步子不大,方法不多,“培养-选拔-任用”三步走的机制不够紧凑。中层干部任用缺乏有效监督,部分单位凭个人好恶使用中层干部的情况依然存在。

3、利益观念,难以推动中层干部竞争。在单位内部的中层干部职位轮换中,由于缺乏制度制约,“热门”岗位的干部不愿到“清贫”岗位去工作,人员难流动。在部分单位,一些热门的岗位以受专业限制、无合适人选等理由未进行轮岗交流。

4、“出口”不畅,使中层干部缺乏竞争。中层干部与其他领导干部一样,能上不能下是一个通病。实施“三定”方案之前,中层干部管理混乱,曾出现一个6人的科室配备一正四副的情况。实施“三定”方案后,由于科室合并,中层职数减少,能上不能下不能出的问题依然突出。2001年县法院竞争上岗后,因“下出机制”不全,落聘的4名干部一直没有上班,可工资一分不少照领,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三、县直机关单位竞争上岗的对策和建议

1、全面解放思想,提高竞争意识。一是要打破部门单位的界线,扩大竞争面,加强竞争性,使专业流动更加合理化,中层干部更加专业化;二是要拓宽参加竞争者的身份界线,使素质好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入竞争队伍;三是单位的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要解放,敢于做改革的探路人,把职位拿出来竞争;四是要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知识抢答赛等活动,让竞争上岗意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营造好竞争的氛围。

2、强化组织领导,精心拟制方案。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较为适宜:职位出现人员空缺的;机构调整、重组或有人员超出职数限额,需要进行人员调整或分流的;新规定进行职位轮换,有必要通过竞争上岗确定有关职位人选的;选拔专业性较强或热门职位的人选等。制定方案要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按照规定的职数限额,确定竞争上岗的职数,不得随意突破更改;二是按照《职位说明书》的要求,确定竞争职位的学历、年龄等条件。问卷调查显示,67.3%的被调查者认为竞争上岗的文化程度要求大专以上,45.1%的被调查者认为竞争上岗的年龄应在35岁以下,39%的被调查者认为竞争上岗的年龄应在40岁以下;三是要确定竞争对象的范围。可将中层干部竞争的范围扩大,其他部门(乡镇)工作人员均可报名,如非公务员竞争上岗的则宜实行聘任制。

3、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审核审批。竞争上岗一般应有以下九个环节:一是公布方案,包括竞争程序、办法、条件等;二是公布职位,包括公布职位说明书;三是公开报名,报名可进行个人报名、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报名情况要公开;四是资格审查,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报名对象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对象都应一视同仁,如果有不符合条件的,要在进行下一程序前以适当的方式向报名对象解释清楚。五是组织考试,应按照“以事择人、以岗定人、考用一致”的原则设计考试内容,根据学科门类、题型结构、考试层次和方向、难易程度等要求,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完整严密的试题库。试题库内容要反映当前形势需要和今后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内容的时代特色,每年更新题库试题量的15—30%,实行动态管理。没有试题库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抽调权威人员封闭出题。考试主要了解干部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侧重测试干部掌握基本理论和履行职位责任所需专业知识情况。六是演讲答辩,演讲的内容主要是做好竞争岗位工作的思路,主要测试参加竞争人员履行职位责任所需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七是民主测评,了解群众对竞争人员的德才评价情况,反映群众对竞争人员的认可程度。认可程度在60%以下,原则上不再作为组织考察对象。八是组织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要突出岗位要求,注重对其潜能的考察,考察是否具备胜任岗位的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能。九是决定任命,要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单位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竞争职位的人选,同时将考试、演讲答辩、测评、组织考察结果向群众公开,并对确定的人选实行公示制。在公示期间,群众反映公示对象有问题的,经查实后,即取消任用资格;公示期间没有发现问题的,按规定程序进行任用。竞争上岗工作程序确定之后,不得随意改变或增减。

4、坚持综合评价,力争科学合理。如何分析和运用竞争人员在竞争中的表现,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是竞争上岗的一项重要工作。评价一名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看他竞争上岗时的表现和成绩,同时要考察他平时的表现和年度考核情况。有的干部,竞争时考试成绩很好、演讲答辩时头头是道,但平时表现一般。有的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很强,平时表现突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考试、演讲答辩的成绩都不理想。问卷调查显示,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可通过量化打分的办法来确定综合成绩,即文化考试占20%、演讲答辩占20%、民主测评占30%、组织考察30%。

5、严肃人事纪律,防止不正之风。一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来确定竞争原则、选拔标准和竞争上岗方案;二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破除排资论辈陈规,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三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使干部依据自己的愿望,凭自己的真才实学竞争上岗。四是坚持群众参与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把群众的评价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群众公认原则在竞争上岗中得到全面贯彻和充分体现。对拉帮结派、请客送礼、跑官要官等行为,一经发现,从严查处。

篇9

第一,要在认清发展差距、树立赶超理念上解放思想。虽然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放眼全市、全省,近年来。发展与兄弟县区的差距不断拉大,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和速度上的差距、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发展后劲上的差距等。对此我一些干部,不以为然,俨然以中心城区自居,习惯上满足于纵向看问题,喜欢用幻想平衡自己,总结经验夸夸其谈,这与我实现跨越赶超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极不适应。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加快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必须增强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危机意识,树立跨越赶超的新理念,敢于在建设一流强区上解放思想,敢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上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全区的大发展。

第二,要在认清发展问题、完善发展思路上解放思想。一方面区位优势明显,袁书记、申书记讲话的核心就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区作为老城区。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功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层次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造成我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解放不够。全市全省竞相发展的今天,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把脉区域经济,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也是当前工作中必须抓好的首要政治任务。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前提,加快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跨越发展的基础。必须承接大思路,抢抓大机遇,把跨越发展作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取向。当前,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加快‘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进程,推进杏花岭区跨越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完善思路,积极探索跨越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袁书记、申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

第三,要在解决问题、真抓实干上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学习贯彻袁书记、申书记讲话精神,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解决问题、真抓实干上。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问题、真抓实干贯穿于解放思想的始终,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最终实现“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目标的根本保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谋求观念变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快转型发展,奋力推进全区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上实现新跨越袁书记调研时特别强调,太原要在全省加快转型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率先作用,并就推进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申书记在昨天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也明确提出,要依托“八个功能区”,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十大产业板块,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幅度提升太原综合实力。贯彻落实好袁书记和申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紧紧抓住“转变”这个核心,牢牢把握“加快”这个关键,立足全区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总量扩张中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一是要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上有大的突破。长期以来,传统商贸业、饮食业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在增加财政收入、安置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商贸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要实现全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快发展金融、中介、科技等现代服务业。要坚持以城市化为战略重点,紧紧抓住龙潭片区改造,胜利广场建设,府东街、胜利街东延,北大街拓宽改造带来的机遇,加快城中村改造,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和发展空间拉动传统商贸业的升级改造,推进商贸业的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增强全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二是要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上有大的进展。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区属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要把抓大项目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第一抓手、第一责任,加快推进今年“双十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好城东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引进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努力把城东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成为提升全区经济总量、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的示范园区。加快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进一步挖掘、整合、开发我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促进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做大做强具有杏花岭特色的文化产业。

三是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有大的提高。要进一步推进东山生态项目建设,加快制定东山生态建设控制性规划和建设性规划,统筹规划东山地区生态建设,使东山生态建设每个工程和每个项目都能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要坚持把东山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在抓好今年花卉市场、智能温室、葡萄园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谋划好东山生态产业的发展。要扩大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规模,提升生态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我区跨越发展,干部是关键。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以德才标准识人、以科学机制选人、以实绩实效用人、以学习实践育人”的要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当前,干部工作中的难题是,对干部“德”的现实表现还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我觉得评价一个干部“德”的好坏,最基本的就是看他想不想干事;有没有“才”,关键要看他能不能干事。在这里,还要加上一条“创新”,这就是会不会干事的问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光想干事,没能力干不行,工作有本事、有创新,但不愿干、不想干也不行。因此,我们要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彻底打破用干部求平衡的局面,让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的干部有舞台,让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的干部有奔头,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把各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跨越发展上来。

二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以扩大民主为价值取向,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让选人用人的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民主”一是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二是要更多的人能发表意见。“公开”就是提高透明度,扩大知情权,杜绝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干部。“择优”就是优中选好,好中选优,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要建立公开透明、民主评议、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干部选用机制,着力解决干部选用中存在的用人不公、考察失实、民意失真的问题,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三是严格规范选任程序,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要加快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合理界定干部任用提名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选人和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进一步增强民意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加强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实现我区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要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干部作风,关键在工作落实。落实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是检验干部作风好坏的重要标准。

一是要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强化在干实事、真干事上。要把抓落实作为责任、作为使命、作为价值取向,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实效的作风。始终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业绩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把当前各项工作落实好。

二是要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强化在争先进、促发展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引深“访贫问寒送温暖,排查矛盾大接访”活动,以实际行动争做表率,以实绩实效争当先进。要继续引深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加大治懒治庸力度,提高行政效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党性强、本领硬、作风好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10

一、加强思想引导,营造舆论促改革

一是调查研究,深入剖析问题。改革之初,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研究,对传统分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调研报告,并印发到相关事业单位开展学习讨论,为推行改革作了比较充足的舆论准备。二是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带动。对××市人民医院等改革启动较早、成效较好的单位,我们积极帮助他们进一步规范、完善改革,并作为典型对其改革的经验作法与成效进行大力宣传推介,为其它单位推进改革树立样板,清除顾虑。三是宣传政策,形成改革共识。改革之初,主要是配合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宣传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精神。2002年,又及时向全市事业单位转发了湘人发[2002]118号关于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文件。还结合实际,出台下发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促改革

一是成立了专门班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解决分配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了部门配合。我们制定了《××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了成员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职责。相互配合,整体联动,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落实了改革责任。建立了分管市级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领导联点指导制度。由责任人负责联系点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方案制定、制度落实、社会稳定等工作,层层落实了改革责任和任务。

三、规范管理模式,创新机制促改革

事业单位体系繁杂,数量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为此,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一是转换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2000年以来,我们通过调查,立足市情,界定职能,理顺关系,撤销了40家事业单位;有效地将90家事业单位合并为31家,由“小而全”变为“少而精”;将56家以生产经营为主、从事中介服务和适宜按市场机制运作的事业单位实行转体,使其退出了事业单位范畴,组建为企业或非企业。通过这次改革,使我们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二是改革经费划拨方式,促进改革实施。对部分事业单位,我们改革以往按人头拨款的方式,变为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工作量等,参照市场行情,确定拨款总额,类似于政府向事业单位采购相关公益服务。这种财政经费拨付方式的改变,有效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观念的转变和分配制度的搞活。三是严格聘用制度,理顺用人关系,促进改革实施。理顺用人关系可以说是搞活分配制度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大力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在一中实行校长年薪制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