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文化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凉茶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凉茶文化

篇1

凉茶是岭南居民根据当地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由天然中草药为原料,用独特的煲制方法煎熬而成的一种汤剂,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防治疾病等功效,也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民间世代流传的被广泛饮用的传统保健饮品。当前凉茶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2006年,凉茶在国内的销量就已经超过可口可乐。2007年,凉茶出口100多万吨,其中最大出口国是美国。2008年,凉茶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达到600万吨,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销量的两倍。目前广东省的凉茶已经销售到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欧美、非洲、中东、东南亚,预计2009年凉茶销售区可增加到80个国家和地区。凉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世界性饮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凉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竞争力最初由波特教授提出,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在国际市场或区域市场所具有的竞争能力。国内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权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金碚博士(2003)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能够比其它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品或服务地综合素质。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反映出来地生产力”。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描述。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由生产要素、需要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政府六个要素共同决定。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凉茶产业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产业,在运用波特的理论模型分析其产业竞争力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文化对凉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在探讨文化对凉茶竞争力的影响之前,要先界定文化的含义。《辞海》对文化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层次,也就是生产、生活工具;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神层次,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等。本文研究文化对凉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时所涉及的文化是就指第三层次的文化即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

(一)文化与凉茶市场需求

根据社会学的理论,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其中价值整合是整合功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因为一个社会只有价值一致,才有结构与行为的协调,才会有共同的社会生活。任何社会中的人们在价值观上都会有差异,但经由统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形式大体一致的观念。例如,被一个社会文化肯定的事物与行为,必定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追求的;被社会文化否定的事物与行为,则是为大多数人所鄙弃的。文化的价值整合功能反映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就表现为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有重大的影响。营销学的泰斗菲利浦•科特勒曾经指出,文化的因素是影响购买决策的最基本的因素。文化是经由社会过程代代相传且由社会成员共享的一组信念,态度和行为形态,它是决定一个人的欲望与行为的最基本因素,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美国以外的消费者购买可口可乐,很大程度上因为受可口可乐身上承载的美国文化的长期濡染及认可。显而易见,在许多行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文化对消费者的渗透力、对消费者购买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营销过程中显示出惊人的力量,从星巴克、可口可乐等企业的成功历程中可以看出一个产业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该产业的产品就必须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符合程度越大、就越有竞争力。如果该产业的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不符合甚至相互冲突就得不到市场得认可,竞争力更无从谈起。

(二)文化与凉茶品牌建设

从根本上说,凉茶产业竞争力取决与两个直接因素:一是成本;二是产品的差异性。所以竞争手段也分为两类: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其实成本的差异也是产品差异的一个方面。因此,归根结底还是差异的竞争。产品有无差异以及保持差异时间的长短,就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竞争力。在一般情况下即产品不存在非价格差异,产品的成本低,市场价格一般就低,价格越低,产品的需求越大。这是符合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但问题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的差异缩小。此时,非价格差异就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非价格差异主要是指质量差异、服务差异、品牌差异。产品的质量由技术决定,但对于众多凉茶企业而言,技术含量并不高或者说技术差异并不大。由于服务的外在性并且学习成本不高,因此如果存在服务的差异,也会很快缩小。由此可见,最大的差异以及最持久的差异只有凉茶品牌的差异了。作为凉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多个、其中文化因素是一个重大的方面。凉茶企业品牌的建设离不开丰富的文化内涵,离开了文化内容的支持,文化含量较少的品牌建设是不会成功的,甚至会出现一些的尴尬局面。品牌的巨大附加值,要依靠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企业基础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凉茶品牌是文化的结晶。同时,凉茶品牌的创造过程,也是凉茶企业重塑自己文化的过程。一个凉茶企业开始创建品牌时,凉茶文化必然被充分挖掘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创建凉茶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华充分展示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例如“宝芝林”因黄飞鸿早就饮誉海内外;“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 ,与慈禧太后、洪秀全、太平军、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及事件紧密相连从而使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可见,凉茶文化是提升品牌竞争力进而提升凉茶产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这里的文化是指国家层面的文化也包括企业层面的文化。未来经济社会,市场竞争主要形式是品牌竞争,而品牌塑造其根本是文化因素。即品牌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是决定品牌能否持久占据市场的关键。美国文化学家多夫曼指出:“可口可乐可不是简单的事,在它背后顶着整个上层建筑。”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列举出世界100家最知名的品牌,在这些品牌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品牌创立历史较长。如人头马创立于1724年、宝洁创立于1837年、亨氏创立于1869年、可口可乐创立于1886年,作为凉茶第一品牌的王老吉历史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始创。可见,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时间沉淀过程,是将文化传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创新过程。广东有着悠久的凉茶历史文化传统,其中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凉茶文化创新将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打造凉茶品牌的过程中巧妙结合使之成为品牌竞争力的有利因素,是在摆凉茶企业家面前的一个战略选择。当凉茶产业的品牌深深印上某种文化的烙印时,品牌的影响力就会与文化的生命力一样长远流传。对于传统文化的汲取、融合、创新,将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规模化的运作提升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这正是凉茶产业获得勃勃生机的原因。

三、提升凉茶产业竞争力的文化创新思路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自主创新战略,文化创新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创新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基本要求。具体到提升凉茶产业竞争力层面的文化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在提升凉茶文化传播力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不会成为占主导的冲突,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冲突。文化之间的冲突必然会给产业竞争力带来负面作用。因为任何产品都是由人生产或提供的,因此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因此,要让消费这者接受凉茶产品,最好先让他接受凉茶文化。凉茶文化传播可以提升凉茶的亲和力与市场的渗透力进而增强凉茶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文化传播力是政府或企业通过各种媒体对外宣传本地或本企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能力。凉茶文化的传播一方面可以通过民间层面进行;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层面组织进行强势推广。这既包括传统凉茶文化的挖掘,又包括文化传播媒介的普及、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凉茶文化的创新。政府在凉茶文化传播中要起主导作用,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各个方面对文化传播事业进行支持。在广东有关政府与凉茶企业的努力下,2005年底凉茶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8日,广东凉茶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这是提审凉茶文化传播力的成功案例。

(二)在打造凉茶品牌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

广东凉茶品牌较多有王老吉,潘高寿,上清饮,和其正,顺牌,陈李济,邓老,黄振龙,金葫芦,白云山,润心堂,清心堂,杏林春,平安堂,黄志强,沙溪,徐其修,健生堂,春和堂,神力,宝庆堂,老中医,益草堂,百草堂,广健堂,不二碗,春和堂,阿福,老翁,深宝等。这些品牌之中属于全国知名的仅有王老吉、和其正、白云山、陈李济,邓老,黄振龙等少数几个,大多是只是在广东本地为人知晓。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凉茶企业的品牌战略地位愈来愈突出。成功凉茶企业的实践证明,创建凉茶品牌的关键在于注重凉茶文化创新。王老吉获得成功之后,成分和包装等产品属性其实一点都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给自己定位,甚至都不能说是重新定位,因为两广地区的凉茶千百年来一直都是祛火防暑的饮料,王老吉只不过是在宣传上强化和突出了这一点,让这个独特的文化“定位”被消费者众所周知。在旧有文化的基础上对定位理论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以此概念去占据“消费者心智”,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定位品牌作为首选,也就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就正是王老吉之所以成功的奥秘。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凉茶文化的作用,在凉茶品牌建设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包括从品牌设计、品牌推广与品牌经营等全方位进行文化创新。要赋予凉茶品牌以文化内涵,从本地区文化与目标消费者的文化之中吸收营养并进行创新;将本地区文化与目标市场所在地区的文化巧妙地融汇于凉茶产品中,使之成为连接与目标市场消费者情感的纽带。

(三)在凉茶营销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

在凉茶营销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最主要的是要在凉茶市场营销中倡导文化营销理念。营销理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不断创新,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经历了生产观念阶段、产品观念、阶段推销、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社会营销观念阶段。在文化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时,营销理念的创新方向就应是倡导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以消费者的差异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差异的背后是文化需求差异所致。因此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就要以文化因素作为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以及实施营销策略时的主要依据。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对凉茶产业竞争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为提升凉茶产业的竞争力理应将文化因素加以考虑。文化价值观念是历史形成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可以通过文化的创新来形成有利于提升凉茶产业竞争力的文化价值观念,比如:在提升文化传播力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在打造民族品牌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在凉茶营销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等等。

篇2

在科学、持续发展阶段仍需做好细节工作

目前,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越来越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总体上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科学、持续发展的阶段。但也不得不看到目前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曾说:“虽然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重申报、轻保护’现象逐步得到了扭转,但有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仍旧理解得不够。有些地方申报成功省级项目,还想申请国家级项目,国家级项目入选后,还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然这些愿望是好的,这些做法也是好的,但是在重申报的同时,必须要更加重视保护。”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国家也需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的困难,特别是重视基层传承人的困难,要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解决他们在传承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也说:“我们的艺人没有科学支持,没有保护,而且只有开发。开发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不是为了精神、文化的传承。”看得出,委员们苦恼的是中央再有决心,但工作开展到基层时还是存在诸多计划以外的困难。

文化保护靠自觉而非喊口号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令全世界惊叹,但我们自己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却面临巨大的考验。首先,西方思想的注入让国人“自觉”摒弃了很多本土文化行为。其次,全球一体化的到来让我们不得不与世界接轨,接受外来文化。当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是在这其中我们有些顾此失彼,利用先进科技的同时也一步步离自己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说:“我想我们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丢了一些东西,有些东西丢了之后再也捡不起来了。而且也出现了传统文化的中断,出现了对传统从文化到精神、到民俗等各种方面的丢失现象。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奔跑的过程当中必然要走的这一步,就是我们不能光往前跑,我们应该想一想,也应该回头望一望。在这个过程中,近十年来,在全社会掀起了非遗保护的热潮。这样一个非遗保护的热潮,包括非遗保护的十年的工作,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文化系统做得最有光彩的一件事情,也是最得到民众拥护的一件事情。”

传统文化不仅要“活”起来更需要普及、亲民和延续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总是处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而能够具有足够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必将是得到广泛普及的文化。故宫博物院有三项世界之最的文化资源:一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二是拥有世界上收藏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中国历代文物;三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文化多元的观众群体。即便如此,观众也无法看到故宫藏品的整体面貌。原因是开放区域、展览场地、社会宣传等方面还有很多困难未能克服。面对日益增加的参观人流和安保压力,故宫如何应对?将故宫里的文物更多地展示给观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故宫又有何考虑和规划?这也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平安故宫”工程的发展情况,以及故宫未来的发展蓝图。

篇3

本学期一开始,我校教学活动就在段校长的带领下进入积极的准备阶段,全体一线教师首先学习华东大崔允漷教授主编的《课堂观察》一书,我们第一次亲自体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与研究,首先在我们语文组、数学组、政治组做个试点,展开利用“课堂观察”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

我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首先使用县教研室给我们提供的课堂观察量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指定出适合我校教学的课堂观察量表,努力为教师寻找一个适合字的的“观察点”,试图擦亮教师们的眼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找出课堂教学中的“瑕疵”,尝试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开展回归真实课堂的观察教研活动。

针对本次教学活动,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研究实验方案,我们分以下几步走:

(一)、组织实行阶段:首先在语文、数学、政史地生组实行“课堂观察”活动,在活动中初步确立观察课堂研究的基本流程,明确以校本研究课题为引领,以《课堂观察量表手册》为研究支架,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思意识和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二)完善实施阶段:首先尝试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道德课堂观察活动,本阶段要求语、数、政史地生组在课堂观察的前沿。要求这三个组在接下来的四周内,每周找出一名教师讲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帮助设置观察点,每次课堂观察活动结束,授课教师要写出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课后反思、课后教学设计等,观察教师要根据课堂观察所定观察点写出观察报告,教研组长写出课前会议记录、课中观察报告、课后会议记录等,作课结束把相关资料上交学校教导处,各教研组在这三科教研组的带动下,也试时组织开展课例交流活动,总结推行。

(三)积极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把“课堂观察研究”活动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规活动,在进行研究和活动的同时,展开成果,深化研究。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了“课堂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及实施策略,具体经历一下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侧重点。课前会议要重视讲课教师的困惑及本节课观察教师的观察点的确定,针对授课教师的困惑制定出合适我们自己教学的观察量表,观课教师在这节课里有自己的观察点。通过讨论把量表的项目定位三大块:教学环节、实施过程及教学策略、评价意见及建议。把目标落实在与评价意见进行整合,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作为观察思考的分析重点,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学得如何来反思教师设计了什么,教了什么,效果如何?在课堂上,观察教师针对自己所确立的观察点和观察分析,通过课后会议集中讨论。因为观察教师是有备而来的,所以在汇报交流时,教师们即对课堂的“亮点”做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课堂上存在的“不足”,还针对这节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被观察教师可以对观察教师提出来的疑问随时做出解释或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篇4

[关键词] 穿越剧 中西方 文化差异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08

穿越剧在内地,如今已俨然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和期待的影视剧种。除了近年热播的《宫》和《步步惊心》外,还有很多正在筹备及拍摄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如《梦回鹿鼎记》等。放眼西方,无独有偶,西方的穿越剧作品早在十九世纪便出现,如《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开创了一百年后风行的“穿越小说”热潮,被誉为“穿越文的鼻祖”。此后,更是接连不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经典穿越电影或电视剧作品,如《回到未来》三部曲、《蝴蝶效应》、《终结者》等。

比较而言,由于中西方不同国度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西方穿越剧除了流行时间不同外,在题材、内容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将直接影响编剧的剧情创作过程,这是导致其穿越作品形式和内涵迥然不同的根源。

1.“道法自然”与人本主义

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而“道”则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境界。因此,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并不是“美”,而是“道”―“气”―“象”三者互相联结的范畴。[1]《老子》第25章中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相反,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2]所以这里蕴含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认识论和方法论。而在中国文人骚客备受追捧的山水画、绝句、草书等文学艺术形式中也无不以顺应自然作为其追求的最高标准和不二法则。作为对比,西方艺术的根基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艺术则是以人为中心,人本主义倾向突出,同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实主义作风严谨,这些特点都自然融入了古希腊的艺术和思想中。因此,对自然法则的尊崇和对人本主义的情怀,注定了中西方两种文化产生的穿越剧有着深层次的差别。

(1)“宝物”与“科技”

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传承千年,对自然和“道”的崇拜,加之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使中国人更坚信非人的力量。因此,主人公的穿越多数是依靠神仙法宝或者是一种自然力量来实现的。《大话西游》中的穿越神器是月光宝盒,《宫》中晴川在订婚仪式上为了追一幅被风吹走的清装美人图而跑至一神秘树林中,美人图到手的一刹那却脚下一空,跌入时空隧道并穿越到清朝,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更为崇尚科技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此,在美剧中,那些玄妙的理论与推测似乎真的如同一种科学预见,其主人公则多数是凭借严谨的科学探索来穿越的,穿越过程中除了要应对穿越带来的各种问题外,还会不断探索导致穿越产生的原因。《回到未来》三部曲,就是典型的依靠时间机器,依靠科技的穿越电影。《蝴蝶效应》三部曲,在票房高卖的同时,其影片名称也成为一个科学代名词,同时掀起了一场大众科普热潮。这些美式穿越剧能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这并不是编剧一个人的作品,在其背后必然有着庞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等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撑。

(2)“贵古”与“重今”

中国的最高神是虚体的,而日月星风雷雨等,只是这一虚体的外显,人的祖先(鬼)同样是这一最高虚体的外显[3]。中国自古以史为重,不仅仅是要以古观今,更是对祖先的崇拜。节日祭祖、以祠堂为建筑中心乃至封建家长制度都显露出中国人“贵古”的思想。中国穿越剧大多为穿越的古装剧,“穿越”对于现代人来说,事实上是不可实现的。所以主人公在借助神器等穿越之后,也是回到已知的过去、神――祖先的年代。由此而产生的穿越剧题材大多可以归结为言情、武侠、职场、商战等。而且主人公往往抱着改变历史的目标和想法,但历史终究无法改写,《宫》中,晴川看似是无所不能,却无法改变太子被废,四阿哥争夺皇位,就连八阿哥也因晴川穿越到现在,还是一样被历史记载为英年早逝。在中国穿越剧里,“天”的力量远远大于人的力量。

纵观西方古代艺术史,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除中世纪外,人本思想是其核心。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哲学的开端,已经开始提出了人的问题,随后又经历了斯多葛主义、形而上学、宗教神学、启蒙思想等的发展。围绕人,以理性、现实为原则构成的西方哲学体系,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影视剧的创作。在西方,一般涉及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多为喜剧或冒险类的浪漫主义题材。如《女孩梦三十》、《重回17岁》等。但是在近年的美剧里已经很少使用这种老套的方法了,而是多为严肃的推理、冒险、悬疑、科幻、灾难剧等。其中穿越的动因和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改变现实,并最终改变未来。依靠科技手段完成的穿越,也是要实现人定胜天。在西方穿越剧里,人的力量等同于“天”的力量甚至将超越。“重今”俨然成为了西方穿越剧乃至影视剧的精神核心。

2.“删拔大要”与注重细节

对细节的重视问题,也是文化背景差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子美学发端的中国艺术自古注重“道”“气”“象”,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思想使得中国人更注重整体而非细节。尤其在荆浩的绘画“六要”里,得到了详细的解释:“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思”就是艺术想象活动。这种艺术想象活动,围绕着创造审美意象这个中心,是一个集中、提炼、概括的过程[1]。因此,中国的穿越剧在影片情节编排上,影片在主人公实现穿越的同时更强调整体主题的把握和线索的澄清。事实上,此时穿越已经仅仅成为形式,它的出现恰恰是为更好的表现主题而服务的,科幻色彩包括主人公实现穿越的合理性和方式显然已成为次要元素。有趣的是,这类影片在放映播出后往往会得到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在于影片在编排手法和主次取舍上迎合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文化理念,即注重主题,漠视细节。例如,最近热播的《步步惊心》,前几集节奏较快,容易入戏,进宫后的剧情节奏逐渐放缓,重在抒情,使人有较多的回味空间。但为了剧情需要,女眷登上大殿等情节的安排上则明显考虑不够周全。《宫》则是另外一个典型例证,其为了表现古人与现代人轰轰烈烈的爱情,通过杜撰大量历史事件,如太子的二立二废,十八阿哥被大火烧死等情节,充分展现出穿越的惊天动地,而其中的细节编排却仅能说是差强人意。

作为对比,西方人对待细节的态度则远比中国人要重视许多,也严谨许多。在很多西方穿越剧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在对于如何穿越这个问题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非常讲究穿越的合理性,故事情节丝丝相扣,前后呼应,俨如穿越真的现实存在一般,生怕观众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而编剧对其中穿越过程的科学解释更是堪比科普读物,有理有据,逻辑缜密,带给观众无尽思考空间,这也是西方穿越类影片的又一大亮点。例如,《回到未来》三部曲,不仅详细描写了时间机器的原理和结构,而且片中一环套一环的故事情节,无不由编排缜密的细节刻画做支撑,从而流畅地完成剧情演变。不过,近年来西方穿越剧由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故事情节编排上越发复杂,过于讲求细节描述,使得很多观众的思路未能在第一时间与影片情节同步,从而导致观看后一些观众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影片的中心和线索,可谓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更为严重的是,另一些观众则会抱怨这类影片情节过于繁复,太消耗脑力,可能下次将不会选择继续观看,从而导致影片失去了观众群体,也就面临即将失去市场的危机。

此外,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都是由细节拼接而成的,如果把所有细节都把握住了,整件事也就明朗起来了。影视剧也是一样,杜撰历史自然是被允许的,好的影视作品会在细节拿捏中使编撰自然而然,浑然天成。但是,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整体依然重于细节,正如有些不成功的西方穿越剧,当其对细节解释的权重超出对整体主题的表现时,往往使人摸不着头脑,本末倒置。例如,《蝴蝶效应2》与其系列的其他两部影片相比,情节上只是一次次穿越的重复,而缺乏主线的整体把握,因此,无论是票房还是评价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

总体来说,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造就出中西方穿越剧具有不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各自民族历史的、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因此,进一步探索其深层次差异性,迎合大众消费文化,如同历史文化的坐标,特色鲜明,当我们真正地透过表面现象,了解其运作的原因,我们就可以为穿越剧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并极大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郎.中国美术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p24.

[2] 道法自然的本质.baike.省略/view/61193.htm

[3] 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先艺.西方艺术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中外穿越剧不同:中国人改变过去 西方人钟情未来. 省略/cul/2011/11-01/3430013.shtml

作者简介

篇5

古往今来,凉茶都是老百姓到街头巷尾的中药铺买回半成品的配方药材,自己回家煎熬,或者是到指定药店代加工,颇为不便。

究竟是谁,改变了千百年来的民间习惯,把凉茶铺行业从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局面,改变成了连锁经营、品牌管理的民族工业呢?他就是广州凉茶行业的蛟龙―黄富强。

黄富强,香港黄振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海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国际华商会常务副会长⋯⋯黄富强身上类似的头衔简直数不胜数,然而在这些光鲜的字眼背后,是卓越的创新和执著的精神,在短短的十年内,他完成了将区区凉茶这一民间饮料上升至民族工业的伟大创举。

凉茶,1700年的渊源

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感受到岭南地区气候湿热,瘴病流行,于是以他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湿病医药,留下了针对岭南气候特征的大量医学专著;岭南人民根据葛洪的医学理论,结合百姓在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以药性寒凉、解暑消毒的中草药,熬水来喝,形成了具有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凉茶。广东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一千多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广东有三宝:烧鹅、荔枝、凉茶铺。而前两宝都是吃完后容易上火的,需要第三宝来调理,所以可见凉茶在广东人生活中的地位之重。“在广州,你可以不讲广州话,不认识广州的路,但你不可不知道广州的凉茶店,凉茶文化是广州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广州媒体如是评价凉茶文化在岭南地区的普遍。

广东凉茶历史悠久,因其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清热的作用,因而在粤港澳三地深受喜爱。

凉茶初放

黄富强的父亲黄振龙自小学习中医药理,经过长期的研制和实践,他选用20余种广东地道的中草药作为基本原料,精心配制出“二十八味癍痧凉茶”,1946年,继在广东三水肇庆地区的凉茶铺经营后,开始了在广州地区的凉茶创业生涯,由于其良好的功效和出色的行销,至1960年代中期,黄振龙主理的凉茶铺已达13家之多。

1996年当黄富强从香港回来创业时,黄振龙凉茶铺的数量仅1家,由其同父异母的兄弟黄保强所经营,黄富强牵头注资创办了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专营祖传的黄振龙凉茶,一个以家族为核心的私营企业宣告诞生。此后,黄振龙凉茶店一家变多家,这个家族企业在黄振龙强大的品牌号召下,经营规模初具雏形。

凉茶盛开

“未知几许成功,先做十分努力”是黄富强的经营格言。

真正让黄振龙凉茶腾飞的是在引入特许连锁体系之后。黄富强告诉笔者:“为了做好凉茶,我花了两年时间特意去香港理工大学去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对凉茶的配方进行了严格的药理检测。我们一开始就实行了统一装修、统一供货、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等。” 目前,黄富强在广东省以及澳门范围内拥有800多家黄振龙凉茶分店,而且计划以每年200家的速度扩展市场。

为扩大业务发展,推进海外市场,黄振龙凉茶在1999年5月注册成为中外合作企业,目前海外销售分布大致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量最大,占六成;日本占两成;美国占两成。

朋友们把黄富强形容为一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四驱龙。他在童年时期从广东游过香江,在香港完成学业,青年时代在香港打下经济基础后,重返故里,创立凉茶王国。稍后,更立志游过长江黄河,将岭南健康饮料和品牌连锁经营的文化精髓带到全国各地;在未来,更要将蕴含悠久的中国文化遗产的民族品牌产品和茶文化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越过太平洋、大西洋,走到每个海外华侨身边。

凉茶风雨

凉茶行业虽然近年步入现代化产销,但行业危机随时涌现,粤港澳传统凉茶这一事物并未拥有全国及整个食品行业的身份认可。同时2004年底又发生了“北方狼”状告“王老吉”一事,之后更一路南下状告广东凉茶,矛头直指“黄振龙”。

凉茶这一具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岭南文化遗产面临危机。作为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富强四处奔波、极力倡导,出钱出力,呼吁同行要团结和自律,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产业。

终于,在国家有关领导和机构的重视和支持下,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共同组建的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于2005年8月29日在广州宣布,将凉茶认定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

凉茶升华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凉茶等518个项目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意味着粤港澳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拥有的18 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将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我国有关法律永久性保护。

篇6

【摘 要】文章在简要阐述城镇化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城镇化水平的测试理论,针对吕梁市实情,得出吕梁市城镇化水平。其次,文章着重从工业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并阐明了吕梁市影响城镇化升级的问题。然后,笔者根据吕梁市城镇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十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找出吕梁市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所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吕梁市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构思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的总体设想:“一市四区,两个城镇带,三十个重点建制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农村城镇化;时空格局

城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的概念,又称城市化、都市化,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当前,城镇化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关于我国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研究较为多见,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山西这样一个内地能源重化工型省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较少,系统性理论及实践研究更少。因此,选取山西省有代表性的市作为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探讨已显得十分紧迫,而吕梁市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化工型城市,深入了解影响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其兴起的社会经济动因,这对准确把握吕梁市城镇化的未来趋势,从战略上去确定其城镇化的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山西省同类型市及山西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在吕梁市发改局实习两个月,并获得走访吕梁各县的机会。笔者自拟调查问卷,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初步了解了吕梁市城镇化目前的现实状况,并查阅了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作出以下的浅见。

一、吕梁市发展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吕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特别是2004年吕梁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1年城镇化率达39.84%。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完成276.93亿元,增长41.15%。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8元,比上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59元,增长13.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43元,增长21.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0.8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7%。

二、吕梁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全市的城镇化率与全省49.68%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了9.84个百分点。吕梁市13个县(市、区)中,离石区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79.82%,城镇化率排名前三名的是离石区、孝义市和中阳县,分别达到79.82%、58.76%和57.51%,排名后三名的是临县、岚县和方山县,分别达到22.56%、26.50%和26.75%.排名第一的离石区与排名最后的临县城镇化率相差57个百分点,差距较大。

(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社会矛盾

吕梁市目前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机制不全面。农民失去土地后,既丧失了土地的保障,又因劳动技能差而缺乏就业机会。

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房屋所有人之间纠纷不断,失地群众上访问题频发,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和。部分被拆迁户所得到的货币补偿金发放推迟、严重不足等导致其无法安居,人员安置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拆迁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拆迁补偿不到位,缺乏沟通协商,致使“城中村”集体土地和农村用地上的拆迁成为难点和热点,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城镇运行欠佳,城镇特色不强

一方面,城镇建设风格雷同,百镇一面。另一方面,城镇建设量大面广,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一些城镇在建设中不注意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出现了不少建设性破坏现象,致使城镇传统消失。

(四)城镇生态环境压力大

绿地大量被占用,城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城镇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全市水资源原本就很匮乏,人均占有量不达全国人均水平的20%。全市有85%的城镇水域和60%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9%的重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只有34%,导致地下水源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城镇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加剧了能源短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吕梁市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规划问题

缺少城镇总体规划,更没有详细规划,县城与乡镇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比较滞后,起点低、执行差、城镇扩展难度大。

(二)土地问题

吕梁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全市耕地面积本来就很少,城镇化建设中建设土地这一环节相比其他市完全没有优势。

(三)资金来源问题

吕梁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市、县本级财力远远不能支持其城市建设。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276.93亿元,市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00.51亿元,大部分集中上划,再加之国家对政府融资和用地的严格控制,使得本处于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严重不畅。

四、吕梁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路径

(1)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整体推进市域城镇化发展。积极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和“百镇建设工程”。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整体功能。大力构建城市、县城、重点镇的立体交通骨干网络。

(3)按照建设生态市、生态县的规划要求,设置入城产业的碳排放门槛,并切实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打造城市生态屏障。

(4)突出吕梁地方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塑造现代化形象。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入挖掘吕梁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资源,切实保护好文化古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

(1)新时期的城镇化不只是简单的造城运动,而是实实际际让群众体会感受到新城镇带来的生活便利和精神层次上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城镇人群。

(2)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要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基础、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以民间投资和综合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引导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镇化建设为创新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3)新型城镇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新型城镇化的“新”应该在建设观念、产业支撑、人居环境、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来。

(三)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城乡环境

(1)已建成的城镇应该继续加大各项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道路、医疗、卫生、教育、供水、供电、供气等这些硬件设施;加大环城绿化力度,提高城市周边植被覆盖水平。

(2)抓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财政对城中村改造和煤矿深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并引入督促考核和奖优惩劣制度

(1)加强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

(2)加强督促考核和奖优罚劣,要深入研究制定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并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

五、结论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稳步推进,吕梁市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市一跃成为财政收入全省第二的新兴城市。我们要在肯定各届党委、政府所作出的成绩的同时,更要理性地面对所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突破瓶颈,找出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军扩,刘锋,高世楫,侯永志.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9卷第4期,2007,9.第22页-第27页.

[2] 牟小林.中国城镇化进程及政策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6.

[3]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

[4] 陈培芳.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5] 公维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损益补偿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4.

[6] 李红梅.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6,10.

篇7

一、现状分析;

1、规划设计不合理

我们城市花园是在2000年设计建造的,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柯桥最漂亮、最先进的小区。但设计师可能没有考虑到社会进步会这么快,会有这么多业主拥有私家车,所以没有设计地下车库。这是导致目前车辆乱停放的主要原因。

2、车库数量不足

据我调查,城市花园现有住户953户,已购车的有857户,约占90%,可实际车库只有452间,其中还有部分是对外的营业房。按照这个数据看,车库的供应真是严重不足。

3、人为和管理因素

物业对小区车辆管理不到位,不少车主本来有车库,可为了贪图方便,把车停在了路边,而自己家的车库就俨然成了杂物堆放间。这样一来,使原本宽敞的道路变得拥挤、狭窄。其次,还有部分车主缺乏公共道德,为一时方便,把车随意停在路旁,甚至还有一些为了“缓和交通拥挤”,竟然将车停在了绿化带上,使绿化变得“破烂不堪”。这也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影响。

二、解决措施:

1、入库停放

请保安进行监督,让有车库的车主一律将车停入车库内,禁止乱停乱放。回收部分用作自行车车库的车库,以合理的价钱卖给其他有车无库的业主。

2、定位停放

对那些没有车库的车主,物业应统一安排室外车位,并进行有序停放。不让其他车辆随意占有停放,如有发现将处以适当罚款,以示警告。如果不够可以在社区附近规划一些合理的停车位。

3、收取合理费用

对于那些室外的车位,物业可收取一定的停放费,如还有车辆乱停乱放的,也可进行必要的罚款。然后将这些费用用于改善小区绿化、环境,修理道路。

希望我的一些建议对我们城市花园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附:各幢实际车库调查表

幢数

车库数量

幢数

车库数量

第一幢

/

第二十四幢

2

第二幢

65

第二十五幢

2

第三幢

16

第二十六幢

12

第四幢

20

第二十七幢

12

第五幢

10

第二十八幢

5

第六幢

13

第二十九幢

12

第七幢

18

第三十幢

6

第八幢

18

第三十一幢

6

第九幢

18

第三十二幢

5

第十幢

18

第三十三幢

8

第十一幢

13

第三十四幢

5

第十二幢

13

第三十五幢

9

第十三幢

/

第三十六幢

14

第十四幢

12

第三十七幢

1

第十五幢

31

第三十八幢

13

第十六幢

12

第三十九幢

/

第十七幢

/

第四十幢

6

第十八幢

12

第四十一幢

8

第十九幢

2

第四十二幢

9

第二十幢

2

第四十三幢

7

第二十一幢

1

第四十四幢

8

第二十二幢

/

第四十五幢

6

第二十三幢

2

合计;

篇8

《中外管理》:饮料市场的旺季即将到来,加多宝的品牌管理在2013年有怎样的目标?在2013年的营销活动中,加多宝会表现出怎样的特色?

王月贵:2013年加多宝将继续夯实凉茶行业领导者地位,继续以传承与弘扬凉茶文化为企业使命,将凉茶文化及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

我们在2013年将继续多元化的营销特色,娱乐营销、体育营销、国际营销将会继续综合发力。

《中外管理》:对加多宝在2012年的营销表现,您对哪些更满意?

王月贵:在2012年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品牌转换。根据零点调研数据,加多宝凉茶上市后3个月,品牌知名度就达到了99.6%。在2013年3月23日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会”上,相关数据显示:加多宝罐装凉茶市场占有率已经远超80%

《中外管理》:您怎样看待加多宝在渠道方面对加多宝品牌的支持,及其在渠道方面的特色?

王月贵:加多宝17年来积累了遍布全国的优秀渠道商、经销商,我们一同成长,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渠道商、经销商一直都是加多宝的坚强后盾。

加多宝的销售渠道可谓大到国际酒店、大型商超,小到市井街巷的小卖部都有我们的铺货。

此外,对于渠道商、经销商来说,更看重产品的内涵、发展潜力,只要产品更具内涵、更具有发展潜力、更受消费者认可,就能给渠道商、经销商更丰厚、更持久的回报。因此,加多宝始终不断深化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实现共赢发展。

主攻“正宗”

《中外管理》:营销界有许多对加多宝营销的分析,您对哪些认可?哪些不认可?

篇9

【茶告诉我们的道理】普洱—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它虽往往是可怕的敌人,但有时也能成就一些历久弥香的经典;抹茶—馥郁浓烈的香气背后,是倾其所有的付出,甚至粉身碎骨;乌龙—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静置的寂寞;红茶—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

点评:一片茶叶,喝出层出不穷的道理。

@福建茶叶网

【中国茶产区地图】中国茶产区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但从各地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茶类可分为:长江流域的绿茶产区、东南部的乌龙茶产区、西南部的黑茶产区。

点评:好茶不问出处,走到哪,喝到哪。醉卧茶堂君莫笑,也学玉川子唱《茶歌》。

@龙井茶文化

很有意思,在旧时茶馆里,如茶客示意续水,无需吆喝,将茶盖揭起摆放在一边,堂倌就会来续水;茶客要离开一会儿,茶盖靠茶托斜放;茶客喝够不喝了,茶盖朝天沉入茶碗,堂倌会意拣碗抹桌子;如果对茶馆不满意,只需将茶盖、碗、托一字摆开,表示要投诉、不满意,堂倌、老板要上前问原因赔不是。

点评:以前去茶馆消费的是文化习俗,现在去茶馆消费的是经济实力。

@茶人王心

“喝茶那点事儿”,有条件时要“讲究”,是为用心;没有条件可“将就”,当是随性。有条件时不“将就”,力求尽善尽美;没条件时穷“讲究”,就是舍本逐末,其实有得喝才是硬道理。

点评:粗茶淡饭,颐养天年;胡吃海塞,医院报到。

@红茶文化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有好水、好茶、好茶具、好环境,必定让你在茶香缭绕、口舌生津、清甘幽长的同时,以一颗清心面对生活中的贫寒与平淡;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拥有和失去;以一颗静心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以一颗智慧心面对生活中的复杂和多变;以一颗禅心面对金钱和财富……

点评:在人有我无的对比面前,只有HOLD住,才能不羡慕嫉妒恨啊!

@Knight-陪伴您

【凉茶多喝伤脾胃】凉茶由甘寒或苦寒的中草药熬制而成,具有清热除湿及生津降火的作用,饮用适当,在炎热的天气下可以解渴清热,但如果不加节制,一口渴就猛喝凉茶,则会损伤脾胃、伤阳气。人一旦脾胃受损,就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应该少喝。

点评:怕上火,扛西瓜回家!

@茶为媒联盟

有一个男人,叫铁罗汉;他常吃一种肉,叫肉桂;爱上一个美眉,叫金骏眉;美眉有一颗种,叫正山小种;他们都住在一座山上,叫本山;而山上有一种声音,叫铁观音。

点评:有兴趣的都来接龙,争取编成一本书!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篇10

英国茶文化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在茶文化的侵染中,英国文学中又充满了茶香韵味,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本文注重研究跨越时空境界的英国文学与茶文化,从英国茶文化与英国文学入手,重点阐释英国小说、诗歌以及散文中茶文化。

关键词:

跨越时空;英国文学;茶文化;比较

1英国饮茶习俗

荷兰人将中国茶叶带到英国,早期价格非常之昂贵,其价值如同黄金,只有王室贵族才有消费的能力,当时宫廷中流行喝酒,经常有人喝醉。早在16世纪时意大利作家波特罗(GeiovamniBotero)认为茶是一种中草药,利于身体健康、助于驱除邪气,且可以有效缓解宿醉带来的病症。一时间茶叶药用价值得到英国人的信赖,成为茶叶广告、学术研究的重点。而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茶叶价格的降低以及宫廷贵族的传播与推崇,茶叶逐渐深入到寻常百姓家。由于英国一日三餐习俗与中国不同,早餐丰富、午餐简单、晚餐又晚,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就在午餐与晚餐之间饮用些茶点,还可以与朋友聊天闲谈,久而久之这一习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贵妇们的传播与推崇下形成特色英国下午茶文化,无论是贵族聚会、朋友小聚,红茶配着三明治、饼干成为当时的茶点时尚,再用各种精致的茶器具以及各种舞蹈娱乐活动,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时尚,甚至成为了人们进入上流社会的最佳场所。英国人爱喝茶可以堪比中国人,但其与中国饮茶文化大不相同,他们喜欢在茶中加入如牛奶、糖,并与甜点等一起饮用,且还有固定的时间,对饮茶的环境提出很好的要求,因此根据不同的饮茶时间,英国茶文化又分为早茶、上午茶、下午茶以及晚餐茶,其中以下午茶为核心。《爱丽丝漫游仙境》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也是儿童最为喜欢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时时常与伙伴们享受优雅的下午茶,这足以说明下午茶文化在英国的流行。英国的下午茶文化逐渐渗透到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英国茶文化的代表。

2英国文学与茶文化

在英国茶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茶叶不仅仅是“缪斯之友”、“众神的甘露”而且是小说灵感的源泉,也受到许多诗人、画家、作曲家的追捧,甚至成为他们成名的助推力。德蒙•沃尔特为皇后写的赞美诗《饮茶王后之歌》一时间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沃尔特从此名声大噪。英国剧作家皮内罗将茶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寄托,引领他探索陌生的未知世界,带领他思考当下及未来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与古代古人对茶的感触与体会如出一辙。茶在英国文学家视野中,既是日常饮用、招待客人的物质用品,也是文学家们情感寄托的精神粮食,其在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力不亚于茶在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力。当时有关茶书籍的销售量非常之高,给英国的文学界创作带来了春日的阳光与雨露,也为创造大众喜爱的读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英国文学又为茶文化的丰富、流传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可以说,英国文学与茶文化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下文将重点分析英国经典的小说与诗歌中对茶文化的描述,是如何丰富其文学主题的。

3英国文学与茶文化的相融

在英国,茶叶从起初的物质、药品到饮料再到后来形成了茶文化和创作素材,成为激发文学家创作灵感的甘露。17世纪当茶与咖啡、可可同时出现在咖啡馆时,在咖啡馆中流传一句话———“你去了就可以看到牧师在喝咖啡,而诗人在品茶。”可见,茶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也因英国文学的兴盛而丰富了茶文化。

3.1英国小说中的茶文化

英国茶文化深得英国文学家的歌颂与称赞,英国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宁愿做茶鬼,“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与茶为伴抚慰良宵;与茶为伴迎接晨曦,典型顽固不化的茶鬼!”他对茶的喜爱不比我国古代文人对茶的喜爱少,其以茶会友创办的文学俱乐部,成为当时文学界的流行风尚。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在讲述19世纪末英国底层人民艰辛生活以及复杂变态的心理—“恋母情结”,在这一宏大主题中作者展现英国家庭饮茶风俗。莫雷尔是个挖煤工,贪杯、粗俗,但其十分爱喝茶,无论自己工作多么辛苦,身体多么劳累,他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煮水烧茶,似乎在家中只有他喝茶的时候才是幸福的。作者事无巨细地描述了莫雷尔很多喝茶的不同习惯与场景,比如他下井时就喜欢喝不加奶不加糖的凉茶;他随时会把铁皮水壶灌满茶,看见太太喝着他沏的茶时,他也感觉十分满足;有时莫雷尔喝茶时非常粗犷,甚至不顾形象将茶直接倒在茶碟上,待茶凉些时,隔着大胡子一口气喝完,胡子乌黑黑的,喝完后叹了口气,随时继续将茶倒在一茶碟上。小说中像这样细节的描述还很多,从这些喝茶的细节中我们看到英国底层百姓爱喝茶,但又无法享受优雅的饮茶方式,这与当时宫廷贵族、上流社会的下午茶形成了鲜明对比。凯瑟琳•曼斯费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描述有钱人家的一场下午茶会,在自己的花园中搭着精致的帐篷,专业的乐队,美味可口的各色点心,定制的高级糕饼,各种果酱,高档的茶具和茶叶,茶托、茶盘、餐巾、刀叉勺等器具都有繁复严格的规定……处处彰显着主人的高贵、优雅的生活,展现了主人浪漫的生活格调。而劳伦斯笔下茶在底层百姓的生活仅仅是饮料之一,或许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疲劳,而只有在周末家庭聚会中,茶会才会显得稍微丰富些,但无法企及上流社会茶会的优雅与浪漫。[1]

3.2英国诗歌中的茶文化

随着英国人对茶的喜爱,茶文化在当地迅速被广泛接受,诗人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纷纷创作茶诗,既从不同的视角展现英国人对茶的爱,又启发人们的思考。英国诗人和剧作家纳厄姆•泰特合作的《灵丹妙药:茶诗两篇》:“健康之饮和灵魂之饮,美德和优雅人士开怀地痛饮,它像令人高兴的花蜜,又像一剂古希腊传说的忘忧药。”饮茶已经深入到英国人的灵魂之中,她能让你开怀又能让你忘却烦恼,以至于“阿波罗在天亭第一次尝到芳香的茶叶时,产生不朽的力量,那种开心胜过花蜜和忘忧药。”诗人用通俗易懂、活泼有趣的语言表达对茶的无限热爱,茶能赋予你开心,赐予你不朽的力量,从这里我们便能明晓为何茶叶会成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济慈和雪莱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济慈在诗歌中刻画了恋人们等茶喝的场景:“一点一点地吃着烤面包,在叹息中等待凉茶……”。雪莱被称之为诗人中的诗人,其在一首300多行的长诗中写道: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死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拜伦在诗中写道:“你还在心情忧郁吗?那就去喝中国茶吧。”茶是恋人约会聊天的必备品,是人们打发无聊时间、是缓解情绪的必需品,喝茶时的优雅与格调是他们高尚精神的体现,无论何时哪怕面临死亡时,英国人都要喝茶,可见茶在英国受欢迎的程度。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作家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中介绍英国正式非正式茶会,从达官显贵的高雅茶会到普通百姓的日常饮用不同的场景,折射了英国当时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2]。1663年,在凯瑟琳公主与查理二世结婚一周年时,诗人埃德蒙•沃尔特特意为写了赞美诗《饮茶王后之歌》送给皇后,译文为:“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去烦累。欣蓬事诞晨,祝寿介以次。”[2]诗人既赞美了茶精神之美,品德之高,同时又称赞凯瑟琳皇后的美貌及其对饮茶文化的推广,将赞凯瑟琳皇后茶之美相媲美,该诗歌得到皇后的欣赏。从这里透露出当时英国宫廷贵族们对茶文化的崇尚与痴迷,也反映出当时贵族生活奢靡之风气。茶文化为小说家、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其描述人物形象、社会现状提供了很好的意象,丰富了文学作者主题思想;同时,英国文学又为茶文化体系的形成与内涵表达提供详实的记录,英国著名的诗人———亚历山大•波蒲在《额发之》中表达了,饮茶不单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感觉,可谓是传播茶文化的佳作。

3.3英国散文中的茶文化

英国散文与茶文化的高雅之精神更加契合,散文充满了诗意的美,尤其是抒情性散文、散文类诗歌,茶叶又是纯净的、神圣的,茶与散文可谓是最完美的组合。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四季随笔》主要讲述归隐乡野的文人———隐士赖克罗夫特,对大自然、对书籍以及对往日美好回忆的眷恋,向往淡泊宁静的大自然生活。作者在散文中描写了很多日常喝茶、茶会、饮茶礼仪,茶会中人与事,如“一天中光明时刻,散步回来,有点倦了,便脱掉靴子,坐在深深的有着柔软扶手的安乐椅上等着茶盘。”[3]寥寥数笔读起来如同漫步在江南小巷之中,安静而又美好,深深表达作者对茶的喜爱,对茶文化的欣赏,不自觉地等着喝茶,可见茶已成为作者家庭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甚至已经渗入其灵魂之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享受。艺术创作源自现实生活,作者对茶的喜爱也正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对茶的痴迷,只有如此才能将生活的细节,无意识的心理动作渗透到文学中。《四季随笔》作者还描述了很多家庭聚会时茶桌礼仪,这些都是英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丰富的茶文化为小说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为英国茶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提供有利的渠道,更为后人研究英国历史文化提供真实的资料。茶是英国文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文学家们因为爱茶而写茶,因为写茶而更爱茶,无论是在小说、诗歌还是散文等文学题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茶的影子,体会到英国与众不同的茶文化,在浓郁茶文化的侵染中,英国文学多几分魅力与精妙。英国文学的发展与成熟,进一步普及了茶文化,扩大了茶文化的影响。

作者:石颖 王晶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英)劳伦斯,陈良廷,刘文澜译.儿子与情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