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项目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发展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发展项目

篇1

为顺利实施《南通市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积极推动全区农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现就加快全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市区菜篮子和市民休闲旅游提供平台;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为城市发展增加环境容量,全面推进全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扶持项目范围

扶持项目范围包括《规划》区域中的农田基础设施、设施农业、项目农业。具体项目如下:

(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益性基础设施,主要指新建和维修农村道路、桥、涵、闸,河道疏浚等;生产性灌溉设施,主要指电灌站及与之配套的输变电线路、渠道、地下灌溉管道等;生态型基础设施,主要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林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建设模式,实行整村推进。

(二)设施农业。在《规划》中2012年前实施的项目区域范围内,当年新建连片20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或混凝土立柱大棚、或50亩以上连栋大棚、或2000平方米以上智能温室等。

(三)项目农业。在《规划》中2012年前实施的项目区域范围内的下列三类项目:(1)种植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包括蔬菜、瓜果、花卉苗木、连片绿化和水产品养殖基地等,苗圃、连片绿化当年总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其他种养基地项目当年总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2)休闲旅游项目,指当年新增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3)农产品加工项目,指新增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项目。

(四)土地流转。对流转连片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的进行补助。

三、扶持政策

采取政府主导的形式扶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扶持项目农业。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和项目农业等。具体扶持政策如下:

(一)农田基础设施投入,除市财政承担30%外,区、街道分别承担40%和30%。

(二)对当年新建连片20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50亩以上连栋大棚和2000平方米以上智能温室按照造价的1/3实行定额补助,除市财政承担50%外,余由区财政承担。

(三)种养基地按照新增投入的15%实行定额补助,除市财政各承担50%外,余由区财政承担。

(四)休闲旅游农业项目按照新增固定资产投入的10%实行补助,除市财政承担50%外,余由区财政承担。

(五)对当年新增投入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项目中用于生产性投入部分给予1-3年财政贴息,除市财政承担50%外,余由区财政承担。

(六)对土地流转连片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给予每亩200元的财政补助,除市财政承担50%外,余由区财政承担。

上述项目年度定额补助办理办法执行市规定。

四、项目管理

参照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设施农业和项目农业项目进行管理。区农经局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区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

(一)立项管理。

1.立项条件。享受本意见规定的扶持政策的项目,必须对照本意见规定的扶持项目范围立项,其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须以村(社区)为单位立项,并具备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条件,有土地流转和农居拆迁的村优先立项。

2.立项程序。

(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由街办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分别向区农经局、财政局申报,经区级初审汇总后报市农发局,经批复后实施。

(2)设施农业和项目农业立项:由项目实施单位分别向区农经局、财政局申请,经区农经局、财政局初审并汇总后报市农发局。

(二)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管理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为街办,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立项公示制和竣工验收制,建立健全建后管护责任制。设施农业和项目农业实施主体为企业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实行先建后补,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年度实施方案进行建设,完成计划内容,验收合格后按标准进行补助。

(三)资金管理。

财政资金按照“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帐核算”的原则管理。为强化项目管理,从项目经费中安排不超过财政投入2%的项目管理费,用于项目规划设计、立项考察、招投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级财政在完成工程招投标后,预拨30%财政资金到街办财政,其余资金在工程竣工验收后,除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外,一次拨付到位。设施农业和项目农业、土地流转财政补助资金在项目验收后,一次性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五、组织领导

建立全区农田基础设施和项目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街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农工办、农经局等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并加强相关指导工作;区财政局要强化支农资金的整合,发挥项目资金的集聚作用。

篇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专业项目实施的创业教育引领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一条光明的希望之路。对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其启发意义更为深远:贴近、融入农业生产实际,强化、突出农业技能实践。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很有必要将职业教育重点投向农业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农业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城市职业教育也应当包含农业职业教育内容,如此才能避免农业经济生产技术劳动力资源失重、新型农民断层。在创新推进农业职业教育过程中,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面向农业生产,推进职后教育,改变农村原有劳动力素质面貌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创新效益应当首先从农业生产的现实土壤中生发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更新广大农民的创业思想和创新行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有效地推广和应用,能够增强农业经济生产率,也能够有效地拉动农业职前教育的改革推进。所以职后教育在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中尤为重要。职后教育服务对象不仅要瞄准农业生产实际劳动力,而且要指向那些富余劳动力。对后者进行专业技术熏陶,支持他们开阔眼界,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寻求新的创业机会,可以避免他们涌向城市和工业等其他非农领域,孕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

面向农业生产实施专业技术职后培训教育,着力点是搭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围绕地方农业经济生产特点和区域条件优势,广泛吸纳新信息、新技术,有针对性地整合实用价值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科学技术项目课程,在生产实践中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应用、转化等服务,以科技帮扶和跟踪支持形成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和农村紧密合作,加快技术转化,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价值。立足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平台,广大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业精神,能够展现出映射时代光辉的新形象。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也在技术培养价值实现中获得了新生。

二是面向农业项目,延伸职前教育,坚定农村新生劳动力就业信心

职前教育实施专业学历教育,在育人功能上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全面性、系统性教育培养为主,对于农业经济新生劳动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传统落后的分散型、劳作型的农业生产对这些标准的要求却很不敏感,以至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学历培养的专业技术支持功能始终难以在农业天地打开局面,职前教育在农业生产中显现不出明显的价值优势。

因而,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应该进一步深入创业实践,大张旗鼓地开展创业教育和创新服务,以此为引领积极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上形成“招得进,学得好,用得上”的良好态势。在现行职前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虽然列入课程系列成为各专业公共文化必修课程,并且拓展进入其他课程教学目标,但基本上局限于形势的熏陶、榜样的感染和理想的憧憬(职业规划设计),实践性的创业教育并未很好地落到实处。

篇3

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1年8月4日中国绿色经济网报道,我国大部分省市处于‘高碳’发展水平。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选取了社会经济资源基础、能源消费、碳排放、碳吸收能力、低碳产业发展等指标,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得出了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4种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我省为相对高碳区。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基于绿色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省发展的必然选择。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确定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政产学研项目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已经开始向绿色和低碳经济的商业模式转型,从理念和技术上给项目的运行增添了绿色的光彩。绿色农业经济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要以节约资源、增强环境承载能力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政产学研”项目为载体,服务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

为进一步扩大农业高职院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三农”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农业高职院校在理念更新、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上的优势,我院围绕营口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保持本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谋求与营口市展开全面农业生产合作,达成了以“政产学研”为载体的共建项目对接协议,参与“政产学研”共建项目涉及4大类25个小项,涵盖了种植、养殖、果品、检测、生态等方面,直接参与教师45人。

1.新农村生态村共建项目

在盖州市二台乡牌坊店村、盖州市徐屯镇龙湾村、鲅鱼圈区红旗镇达营村、大石桥市旗口镇后会村、大石桥市建一镇黄丫口村和盖州市西海办事处红旗村6个新农村建设中,针对每村的主导农业项目进行规划部署,以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苹果生产、生姜种植、葡萄生产、水稻生产、林地经济和海产品养殖项目。发现在整村主导项目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上不符合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生产过程,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共同研发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

2.新品种、新技术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共建项目

结合当地经济效益较好,技术较成熟的农业生产项目,配备科技人员,参与项目生产,借此将绿色农业经济理念导入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去,同时共同研发生产环节中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包括设施晚红关键技术研究(九垄地)、无公害黄瓜生产(老边区柳树镇)、大棚蔬菜生产(开发区安平村)、水稻生产综合指导(大石桥后会村)、种鹅养殖示范基地(营口市老边区)5个主要的生产项目。同时加快学院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的生产力转化。如新选引的玉米、高粱、苹果等品种得到了快速的生产中试和应用。突出环境保护设计理念、保温效果好、建造成本低的内保温组装式温室大棚新技术,取消了传统大棚的硬式墙体、立柱、草苫、棉被和土木建筑,无建筑污染,不破坏耕地,充分体现了绿色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项技术除在本地区外,在全国多个省份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北方日光温室梨高效生产技术,在研究梨促成栽培的技术中,无意间发现梨在温室中促成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危害很轻,果实生长期间的农药用量只需露地生产的1/5,生产过程与绿色农业经济要求不谋而合,此项技术也正在示范应用中。

3.科技人员挂职,开展科技共建

派驻老边区柳树镇和大石桥市博洛铺镇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副镇长,出席镇两委班子的工作会议,参与镇农业工作的开展运行,规划镇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结合镇农业优势项目和农村整体居住生产环境良性发展,将绿色农业经济理念导入政府工作状态中,是政府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和责任,挂职人员有义务为此付出多方努力,不仅要发现镇内可解决的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也要发掘学院及社会上更有价值的人才、技术和合作途径。例如在柳树镇太平山村和东岗村首先实施的秸秆气化站试点项目,在太平山村、东大村、东岗村和西岗村首次实施的1200座农村改厕项目,都有效的改善了农村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集中连片的进行效果更为明显,能源利用可再生化,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科技人员挂职融入了农村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在挂职单位的认可和支持下,从而更广泛、更全面、更有的放矢的使得政产学研‘四轮驱动’又‘四轮齐动’,更好的推动了农业高职院校服务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偿委托检验检测

包括农业投入品执法委托检测(化肥微生物肥料添加剂,农药、兽药、饲料,农作物种子例行鉴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农产品认证及质量检验、环境监测(土壤、水质、大气)。这些项目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服务性较强,合作弹性较强。

三、实践“政产学研”项目的认识与体会

1.“政产学研”角色分析与定位

政府搭台推动产业界研发经费向科研院所流动。政府的高度重视与适当干预及政策手段的运用对发展绿色农业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搭台主要体现在:改善企业环境、制度建设、有效干预与适当调控、信息、中介服务等。其中利用这些职能建立绿色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是政产学研合作更为成功的前提保障之一。2011年2月2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经济报告》。报告称,从现在起至2050年,每年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投资于10个主要经济部门,便可推动全球向低碳绿色经济转型。因此协调经费到位与经费使用规范有序,是政府搭台的关键职责之一。产业实体为主体。产业实体包括企业、合作社、有主导产业的村镇、龙头企业联动的农户等。产业实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要求、产业发展瓶颈、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最终需要产业实体来明确并提出。例如:生产污水处理问题,应该首先由产业来提出,而并非社会代为提出,即便不能恩泽四方也应该做到自扫门前雪。再如资源化(或者叫循环利用),应该是产业节约成本,形成良性循环的技术思考和技术措施,是产业实体发展的内心追求,是产业增值的良方,如何再依赖社会呢?因此,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必须一方面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实力,组建技术创新开发中心;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科研机制并使其发挥作用,优化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的配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学研是主导。农业高职院校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与主导的作用。农业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高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养成,而且更重视如何将知识转让给经济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尤其是产业实体。近几年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农委、省教育厅的高度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民培训班、农村技术员培训班、涉农企业领导培训班以及农业中职校长教师培训班等等;向企业陆续推出了玉米新品种、新型内保温温室等实用技术;同时制定完善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体制,定期与产业实体进行人员互派交流;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政产学研便为其一。在这些活动中,将新理念、社会发展新潮流传播开来,起到了当前推动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政产学研”合作,产学联动是推进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2.“政产学研”项目为绿色农业经济服务的自觉性、积极性、持续性和长效性有待提高“政产学研”

项目开展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从政策制定、企业筛选、人员配备上作出不断调整;绿色低碳、可持续、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产业实体与社会的无上追求;学院雄厚的科研力量有待发掘。这些因素如何自觉、积极、持续、长效结合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21世纪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政产学研”项目开展作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最应从人力资源上做到自觉、积极、持续、长效。“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是培养农业高职院校服务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所需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向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中国的产业向价值链的上端转移,产业价值链的转移在如今时代必然要有绿色低碳的色彩。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5大素质:扎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政产学研”合作是政府政策引导、知识资源和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及其人力资源的全面合作。因此,通过政府、学界、产业和科技界的合作,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工程经验训练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所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所需。应加强和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农业高职院校服务绿色农业经济的自觉性、积极性、持续性和长效性。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政产学研”联盟的创建,有利于农业高职院校服务绿色农业经济的持久性和长效性。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组织,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具有网络化特征的空间产业组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农业属于基础产业,也是相对弱势产业,选择地方政府主导型的政产学研联盟较为客观实际。政府担当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主要的投资者,协调集群内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组织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

篇4

市财政局:

按照省市财政部门对重点支农项目和资金管理要求,对照省审计厅的审计重点和要求,我们财政部门与相关农口部门密切配合,对2008年至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2010年至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专项资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8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产业项目资金为354万元,全部是中央财政资金。其中:274万元规模情况为深耕改土和秸杆还田60万元,增施有机肥补贴120万元,良种推广10万元,技术推广及普及10万元,技术培训60万元,实验示范基地建设14万元;另80万元为整修道路、修建沟渠和清淤等,此资金已全部列支完毕。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不符合规定的发票19张。

 2群众自筹资金以投劳折资计算,账务未纳入项目单位进行核算。

二、2009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资金为49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87万元,省级5万元。主要是秸杆还田80万元,深耕和播后镇压40万元,增施有机肥和施用配方肥280万元,良种补贴40万元,实施示范基地建设11万元,农技人员技术指导补助6万元,人员培训30万元,乡镇农技推广能力建设5万元,实际支出项目资金489.74万元,结余2.26万元。

存在的问题:

1存在开发票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的现象;

2经延深检查,发现供肥企业未按规定供肥,财政补贴资金20.91万元滞留在供肥企业。

三、2010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1、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批复总投资为3252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700万元,市级资金14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550万元,实施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862万元。建设内容为基础生产条件建设、蔬菜种苗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801.6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实际未到位资金450.4万元;

2项目实施单位为施工单位垫付工程发票税额101.5万元;

3项目实施单位将部分项目资金存入个人账户。

2、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投资359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900万元,省级资金900万元,市级资金360万元,县级资金110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县农场井灌区喷灌工程和向城兴明片东半部低压管道灌溉工程,面积为3.55万亩,实际完成总投资3420万元,结余资金为170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行县级提款报账制不规范;

2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设计的地方较多。

四、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项目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1、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项目总投资2018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700万元,市级资金140万元,县级配套560万元,实施项目单位自筹6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推广培训、生态循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按进度拨付工程款463万元。

2、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投资3686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200万元,省级1550万元,市级350万元,县级1100万元,2010年度给余资金170万元,投折资金31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二庙井灌区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和水源工程,面积为3.85万亩。目前项目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按招投标规定和项目进度已拨付工程资金1000万元。

五、对自查中的有关问题整改如下:

1、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已要求开票单位重新开具合规的发票;

2、对群众自筹资金以投劳折资的,已记项目单位账上;

3、对滞留在供肥企业的财政补贴资金已收回财政;

4、对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未到位的,已责令项目单位列出到位计划,使自筹资金尽快到位,以便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5项目资金存入个人账户的,已责令其取消个人账户,将资金全部纳入项目单位统一账户;

6、今后严格按要求实行县级报账制;

7、今后严格按批复后的实施方案施工,尽量减少变更设计;

8、加快2011年度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县级报账水平,使项目尽快完工,发挥应有的效益。

篇5

__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办于1997年,分为学校本部和城区大专部两个校区。占地300亩,固定资产358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实训设施先进。296名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3人;现有教学楼1.4万平方米,实验楼1栋,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实习车间30多个,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实验实习设施总价值980多万元,数控专业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开设了机电、数控、汽修、微机、化工、服装、建筑、食品加工等与本地经济发展比较密切的专业,在校生4000多名,有远程教育、函授等成人教育学生近1000名,是一所以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和其他职业培训、职业鉴定为辅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荣获“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山东省职业教育百所骨干示范性学校”等称号,是__市职工再就业及农民工培训中心基地。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__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出现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化工、服装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这些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旺盛,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类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__市总人口89.07万,是人口大市,农村闲散劳动力较多,但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而且不掌握必要的生产技能,无法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__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__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__高职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转移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20__年4月,__市委在__高职召开了书记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加快高职发展步伐,把__高职建设成为胶东一流的综合性培训基地”的目标,要求高职的发展要紧密围绕__市经济发展大局,增强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尤其指出:在高职的发展规划中,不仅要立足于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还要努力提高社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为__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项目实施规划:

为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促进高职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建设__市高级职业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征土地50亩,新建187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购置1000万元的教学和实训设施。项目计划分两年完成,20__年主要完成土地的征用及各项基础建设的准备工作,20__年投资1661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1栋,2500平方米的实训车间,购置价值655万元的教学实训设施和385万元的配套设施,20__年投资1050万元,新建4600平方米的公寓楼1栋,3000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1栋,2600平方米的餐厅1座,并配置368万元的教学实训设施。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社会培训能力10000人次。

四、项目进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于20__年8月经__市发展和改革局以莱发改审[20__]81号文批准立项。项目批准立项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组成项目领导机构,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及资金的使用,并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到20__年底, 51亩基地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征地手续已经完成,295.6万元的资金全部付清,新征土地的道路硬化及各项基础设施全部到位。

20__年,按照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对项目建设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公寓楼、图书科技楼建设提前,将教学楼项目推后到明年进行。目前,投资400万元建设的4700平方米的公寓楼已投入使用,3700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建设项目已经通过各项审批手续和招标,于20__年4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10月正式投入使用;实训车间建设项目的各项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计划9月份动工建设,年底完成土建工程,并配置好相应的教学和实训设施。根据已完成的建设项目,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计划在20__年10月招收首批学员到校学习。目前项目建设资金,市财政配套了500万元,省级服务 业引导资金100万元,学校自筹480万元,累计已完成投资1080万元。

篇6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一片祥和的状态,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其暗藏的问题也得以暴露,因此怎样解决当前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途径,也已然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当前休闲农业企业积极与旅游集团合作,两者合作共创佳绩,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业的业绩,也开辟了休闲农业旅游路线[4]。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4年1月,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24个,同期增长了5个,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休闲农业的类型上,从全国整体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上来看,休闲农业逐渐向规模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了从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包括,观光果林,体验式渔业、农业生产、农业采摘(收获)、民俗文化休闲体验、体验式茶业等多种类型。

(二)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休闲农业项目开展不合理,众多农业资源利用呈现不合理状况。在当前的休闲农业相关活动中,各项项目的展开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农家乐”等活动难以得到创新,致使旅游资源浪费,休闲旅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状况。休闲旅游脱离农业文化。农业发展依附于农业的生产与劳作,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众多农业文化,例如传统的采茶歌,之所以农业艰苦的生产体验得到众多群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文化的依托,在农业文化的渲染下,休闲农业才得以发展与壮大。但是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休闲旅游脱离了农业文化,各项休闲农业活动并未体现出地方特色,对于农业文化发掘力度仍显不足[5]。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休闲农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前来消费,一方面希望得到质量较好的服务,一方面希望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人生与生活的领悟。但从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来看,农业本属于第一产业,而休闲农业则偏向于第三产业,在这种跨维度上的转型中,农民的素质并未得到及时的转型,即使农民自身具备朴实祥和的形象,但是对于服务行业,与服务相关知识,农民仍然处于欠缺的状态,因此导致当前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顾客的需求。

二、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提升途径

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呈现出的相关问题不可忽视,本文认为想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途径,需从几下几方面着手。

(一)统筹全局,合理规划

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逐渐呈现出疲软的状况,基于此,应着手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分析其原因,统筹全局工作,之后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在当前休闲农业中,不难发展休闲农业与其相关的各项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出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将会牵扯至当地整个经济的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休闲农业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正式休闲农业发挥的地位,统筹全局,运营周边城市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进步,在政府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利用当地的相关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各项活动。改变传统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例如可根据游客情况,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方式,将游客进行分组,设置多个游戏环节,让游客既可体验到农业项目,还可在劳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还可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设相关的旅游景点,例如可组织游客到周边乡下、森林、湖泊等地进行旅游,增加相关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更好的体验自然生活。但在开发相关旅游项目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可持续性的开发,在享受自然资源回馈的基础上,保护和爱护自然。

(二)加强农业文化建设

农业文化是农业在千百年迁徙与演变过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因此对于农业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可帮助休闲农业提升其发展绩效,扭转其发展困境。加强农业文化建设需着手于农业文化的特征,打造当地特有文化的特色。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充分挖掘特色农耕文化,在进行农耕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充农耕景观建设,例如农业体验园、农业观光园、农业培育园,明确各个农耕景观的作用,并对其中的农业文化进行接受[6]。例如转基因农产品,有些城乡人士虽听闻过转基因,但并未真正了解,因此可在观光中进行讲解,让人们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功效,转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在进行农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特色农业文化。例如采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中可领略人生与感悟人生,而采摘茶时,也体现着一定的茶文化,例如采茶对于时间的要求,不同茶种对于茶嫩芽的要求与采摘手法也不同,在采茶中,一些民族要举行相关的活动准备,如服装准备、采摘工具准备等。这些活动准备中,各项项目的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应充分保护这些特色的民俗农业文化,与此同时,在建设文化时,也可利用周边城市,建立产业群效应,培育自身休闲农业品牌,以便于扩大当地休闲农业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三)定位于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休闲农业的正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应积极定位于市场需求,转变其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注重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休闲农业在规模化发展中,需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即使为小型农家乐品牌其相关的经营人员也需进行服务教育,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生活,并非自租旅游,应在游客观光或体验过程之中,做好相关介绍与帮助工作。在当前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负面旅游信息屡见不鲜,对于休闲农业来说,亦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分析其核心问题完全可以将其归类至服务领域范围当中,因此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得到有效发展,重要的手段便是全面明确市场需求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尤其着重注意儿童与老人的安全问题,在采摘的过程之中防止儿童与老人受伤,也是休闲农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让游客既体验到回归传统农业的乐趣,也需让游客感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体验,以便于在体验经济视野下,更好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

三、结论

篇7

关键词:农技;指导员;建议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96

农业技术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推广农业机械、示范农机设备的使用、指导农业技术的操作、培训科技示范户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业指导员的工作任务这么繁重,所以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在技术指导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农民群众中,并亲自到作业田间去,尽心尽责做好技术指导员的各项工作。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农业生产的关键是农业技术,而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就需要农技指导员参与,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就要提高对农业技术指导员自身素质与技能的重视。

1 农技指导员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指导员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士,他们属于知识分子,也是农业耕种中的劳动人员。他们一般在户外进行农业的实践工作,然后根据农民的需求,向其推荐农作物、水产、畜禽的优良品种,并传授与之配套的种养技术;也负责推广农业机械、示范农机设备的使用、指导农业技术的操作、培训科技示范户。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发展转为依靠农业科技和提高农民的技能。通过广大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能力,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技指导员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农技推广工作又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依靠项目支撑,发挥作用

努力实施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笔者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始终秉承“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的服务宗旨,健全农技示范推广服务机制,真正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将建设补助项目的优势之处发挥出来,借助这些项目的扶持,切实将农民的经济收益考虑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实现农业发展利益最大化。

2.2 抓好科技培训,做好服务

农技指导员服务工作的质量与农民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掌握程度紧密相关,因此农技指导员就要根据当地农民的接受能力、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与之相符的服务工作。比如,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农技人员通过到田间现场授课、现场示范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把各种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户,让示范户和辐射户带头做,学着做,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做,从而促进各项农技措施的推广应用。

2.3 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确方向

以十报告为指导,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学好基本的政策法规和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是做好技术指导员的前提。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表明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农业工作者要重点领会十关于农业农村的会议精神,加大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2.4 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农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交流,使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进而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那么,农业技术人员就必须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好农业生产技术,懂得技术操作过程,并能组织实施试验示范项目,才能更好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几次的培训交流,笔者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提高了业务水平,明确了努力方向,掌握了绿色防控、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新知识。

3 结 语

本文通过农技指导员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指导员的4个方面的建议:依靠项目支撑,发挥指导作用;抓好科技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确所要指导的方向;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旨在为广大投身于农业发展事业的农技指导员们提供一些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在对泰兴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以促进泰兴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1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

多数乡镇都成立了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设施农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1.2考核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乡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本乡镇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出台多种形式的奖惩扶持政策。姚王镇在市政府奖励的基础上增加奖励额度,对连片3.33hm2以上的单个项目奖励1.25万元,6.67hm2以上的奖励2.5万元,33.33hm2以上的奖励7.5万元,对超过指标的部分奖励750元/hm2。

1.3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部分乡镇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强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刘陈、黄桥、七圩等乡镇组织镇村干部到山东、东台参观,多数乡镇组织基层干部到新街、姚王等乡镇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1.4运作机制更加完善

各乡镇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以企业能人投入为主体,以项目开发为载体,以党员干部示范为带动,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设施农业运作机制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涌现出公司化经营、合作社经营、协会牵头、订单销售等多种运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模面积偏小,设施效益得不到充分显现

泰兴市设施农业生产的总量虽然具有一定的面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种植面积都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从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都是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没有总体的发展规划,一些项目发展规模偏小,形不成规模优势,形成了小而全的发展格局。

2.2土地流转困难,设施农业项目形不成一定规模

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的正常流转已成为其规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一是现行的土地政策制约设施农业规模发展。农民有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承包经营权,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干预,致使部分设施农业项目因少部分农民不愿意租田而搁浅[2]。二是高额的土地租金阻碍设施农业规模的扩大。三是教条的土地管理政策限制规模农业的发展。

2.3农业投入不足,设施农业发展资金严重缺乏

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种植新模式[3],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前期投入成本较大,特别是设施栽培,简易的设施投入成本在6万元/hm2以上,钢架大棚投入在12万元/hm2以上,而农业上的投入不足造成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缺乏,严重制约设施农业的规模发展。

2.4劳动力缺乏

近年来,各乡镇都掀起了打工热潮,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利用农闲进入城市务工,留在家中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造成务农劳力紧缺,不能适应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

3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3.1合理制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区一品”的发展格局

设施农业的发展应结合区域农业资源与产业经济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着力打造沿江、沿如皋、海安及古高线、如泰运河线为主的两纵两横特色产业带,形成一个以黄桥为中心的主导生猪产业区,重点发展生猪、银杏、设施园艺、优质稻麦、家禽、意杨、特色水产、特粮特经等产业,不断推进泰兴市设施农业发展的“2218”工程。各地区应积极选择技术成熟、适销对路的设施农业产业、品种、项目,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区一品”的发展格局。

3.2加大政府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做大做强设施农业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调控下,粮食生产效益得到了恢复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要从农民手中租用土地需要付出较高的费用,而当前处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初期,要形成规模,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要像发展工业园区一样发展设施农业。

3.3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不断改善发展设施农业的用地环境

根据泰兴市现有的农业用地现状,合理划分农业人口生活用田和经济用田,在确保农民生活用田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经济调控政策,使经济作物用田集中连片,便于土地集中流转。加强土地国有政策的宣传,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切实改变农村土地流转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重新规划农村的土地使用,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土地使用环境。在设施农业发展上,要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的入股、合股经营新模式,降低设施农业的投入风险。在设施农业的土地使用上,市乡国土部门要积极配合,对发展规模生产确需生产辅助用房的要确定科学政策,支持设施农业生产,对发展规模养殖需要搭建生产用房的要在环保许可的条件下简化手续,切实改善发展设施农业的用地政策环境。

3.4强化设施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设施农业从业劳动力的科技应用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一是强化现有的农业推广服务队伍人员科技素质水平。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讲习班、研讨班,加强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的设施农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设施农业基地负责人的技术培训。要组织村企负责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经纪人和种养大户参观考察设施农业典型,学习借鉴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学习新的农业生产适用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三是强化设施农业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提高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应用水平。通过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升设施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4参考文献

[1] 乙从军.烈山区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7):132-133.

[2] 于振洋,董林芳,韩玉福.密山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6):6.

篇9

关键词:模型;联合融资;技术传递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3-0066-0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然而,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面临诸多问题:粮食收购资金存在巨大的隐性流失;资产与负债难以达到均衡与稳定;省以下分机构缺位等。这些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阿亚恩(Beatriz Armendaiz de Aghion)建立的有关发展银行的模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德阿亚恩认为,在自由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对企业的长期融资不足,并且对于长期投资的专门技术相互之间的传递不够。由政府支持的发展银行可以减轻这些问题,但是完全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政府发起的效率才会提高。其中关键的是发展银行经济干预的目标确定、联合融资安排和(或者)与私人金融机构的合资。政府不干预发展银行具体的运作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通过发展银行提供的定向贴息贷款实现的。而健全的银行体系和发展银行本身完善的治理结构,对保证发展生存、发展和活力是必须和有效的,也才能够保证专门技术的有效及时传递。[1]

其实,他的思想来源于迪瓦士庞德和马士金。[2]在迪瓦士庞德和马士金看来,自由银行制度下对于长期项目的银行投资是不足的,因为长期项目投资具有很大的沉淀成本,需要数家银行的联合融资。但是,联合融资会导致对项目监管的搭便车问题。他们的分析框架建议,成立一个机构担当监督的职能,从而克服搭便车问题和防止可能的短视行为。但是,这种机构并不是发展银行。因此,到了德阿亚恩那里,机构就被政策性银行所取代。

二、德阿亚恩模型的构建

假定有2个银行,其经理必须对是否在新部门投资做出决策。假定在新部门的任何投资可分为两期:在t=1期间,必须首先得到专门技术,在融资/监督的t=2期间末,投资的收益为R∈[0,R]。

对专门技术的投资需要非货币性的努力:为了取得概率为e的专门技术,银行经理就会产生一个私人成本g(e)并且,g′(e)>0 g″(e)>0。

对于经理来讲,我们假定:新项目得到投资的概率为e=1-(1-e1)(1-e2),这里的ei表示银行经理i取得专门技术的密度;项目的完成需要2个银行的共同监督。更加正规地讲,新项目成功完成的概率为:

四、对德阿亚恩模型的评价

从上述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一是在自由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对企业的长期融资不足,并且对于长期投资的专门技术相互之间的传递不够。由政府支持的发展银行可以减轻这些问题,但是完全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政府发起的效率才会提高。其中关键的条件是发展银行经济干预的目标确定、联合融资安排和(或者)与私人金融机构的合资等。二是社会计划者对发展银行的干预,是通过把补贴建立在限定范围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通过发展银行提供的定向贴息贷款实现的。因此,政府对发展银行具体的运作是不加干预的。三是健全的银行体系是保证发展银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之一,自由商业银行体系的存在是发展银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作为后盾,政策性银行的功效就发挥不出来;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定位在于商业银行不愿意从事的中介业务,而不是取而代之。四是发展银行本身的治理结构必须是完善的,对发展银行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十分有效,才能够保证专门技术的有效及时传递。五是联合融资安排和与私人金融机构的合资是保证专门技术得到有效传递和扩散的先决条件。另外,通过联合融资安排和与私人金融机构的合资,还可以达到提高政策性金融中介融资效率的目的。

还可以看出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德阿亚恩模型是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政策性银行的效率问题的,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具体特征。因此,在接受其政策建议方面应该十分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不能够盲目全盘照收。二是德阿亚恩模型中,技术的传递完全依赖于发展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之间的双重博弈关系。社会计划者的引入,只不过说明了在自由银行体制下专门技术的传递不足问题,而不是新的博弈者。当然,现实中农业发展银行在贷款的发放和监督方面,相关的利益主体绝不是如此简单。比如,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企业贷款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关系,粮食企业、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的交叉多重博弈就是必然的结局。所以,在应用该模型的结论时,必须注意博弈主体的变化。三是在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中如何实现联合融资安排和私人金融机构的合资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国有银行占垄断地位的非竞争体系。按照德阿亚恩模型的逻辑,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私人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安排和合资是改进政策性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如何通过联合融资历和合资来解决政策性银行的效率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五、德阿亚恩模型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借鉴意义

德阿亚恩模型尽管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来讲,还是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从农业发展银行的机构设置矛盾来看。农业发展银行省以下分支机构的缺位,使得它的资金运营意图难以得到自下而上的贯彻,不得不将大量的业务委托农业银行。[4]其结果是,一方面,农业银行的商业性经营特征必然导致其在业务中大量挤占政策性信贷资金,用于自身的商业性经营;另一方面,两行关系的模糊、责权的不清,又使得这种委托关系从一开始就十分混乱,委托方无法有效地监督方,从而影响了农业发展银行政策目标的实现。通过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联合融资,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监督问题以及挤占挪用问题。另外,农业发展银行基层管理人员少,管理范围大,客观上限制了“收支两条线”原则的真正落实,而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遍及乡村,队伍十分强大,是农业发展银行实行“收支两条线”封闭运行的重要补充力量。实行行、社合并,统一管理,分别核算,是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发展的现实取向。[5]也就是说,通过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联合融资,不仅可以克服其分支机构不足的缺陷,而且还可以利用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导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方向,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为“三农”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第二,从农业发展银行的负债方面来看。公开发行上市流通的政策性金融债券,从社会投资者手中筹集中长期信贷资金,减轻由商业银行行政性摊派认购金融债券的压力,增强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化解“长”资产与“短”负债的期限结构矛盾。债券的可流通性是债券本身作为金融工具及发达的金融市场的本质要求。政策性银行公开向社会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是现实可行的。此外,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资,特别是与农业银行的合资,也可以部分地缓解农业发展银行的“短”负债和“长”资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发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而农副产品收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封闭运营的条件下,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的需求流量很不均匀。国家为了确保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的需求,农业发展银行从农业银行脱离、独立运营后,原先的“政策性银行投放资金、国有商业银行回笼资金”的良性循环被打破。通过与农业银行的合资经营,可以恢复这样的良性循环。

第三,从资产构成方面来看。财政对政策性银行的基本义务应该承担,即一方面,国家财政核拨给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应该足额和及时到位;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大量优惠利率贷款中,需由财政提供的贴息资金必须落实。国务院曾在“国发[1994]22号文”等文件中明文规定,贴息资金应由财政贴给政策性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一部分,由政策性银行依据贷款项目所处的行业、区域特征统筹安排使用,以解决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与效益性对立统一的矛盾。当前,应努力落实财政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拨付义务,为处于初创时期的政策性银行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此外,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应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做出变化,贷款对象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农副产品的收购。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6]仅仅依靠商业性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是不能够满足需求的,因此,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应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前提下,扩大自身的资产构成范围。与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的合资和联合融资则是达到该目的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Beatriz Armendaiz de Aghion,1999,Development Banking,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Vol.581999,pp.83-100.

[2] Dewatripont,M,Maskin,E,1995,Credit and Efficiency in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Economie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2,pp.541-555.

[3] 张余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 白钦先,郭刚.关于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再探索[J].财贸经济,2000,(2).

[5] 熊建国,陶进.我国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发展的取向[J].农村发展论丛,2000,(16).

[6] 陈文汉,牛勇.以土地证券化促进农业发展[J].农村经济,2003,(9).

Study about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based on Beatriz Armendaiz de Aghion Model

CHEN Wen-han,XIAO Chun-rong

(Guangdong Ocen V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from its developmen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new Socialism Country. This paper tries to bring up new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篇10

一、农业综合体发展概述

农业综合体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是遵循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充分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应当能够实现对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壮大,促进农业发展产业链的延长,从而增加新的农业增长方式。其次是实现农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有效调整,积极促进农业流通体系的有效建设,开拓一种新的农业休闲功能,实现农业发展中的复合型转变。最后是实现农业发展中的统计规划与有序推进,进行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与市场化地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标准与高起点建设,在集合各种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推进。

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是迎合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之一,能够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实现,实现城市地区与农业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构建能够实现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业产业的有效升级,实现农业多功能化的有效发展,基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建立一种观光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型。是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一种有效创新,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生产与生态多方面的需求,同时有效丰富了农业生产的内涵,为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同时也是对于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创新与尝试,充分拓展了农业发展的内涵。

二、构建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应用策略分析

在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发展应用策略中可以构建农业发展的全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加强发展机制的有效创新以及加强各种要素的集成能力,下文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分析。

1.构建农业发展的全产业链

充分促进农产品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构建一种产前与产后综合发展的全新产业链,包括对于种子、种苗、加工与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充分有效地检测,可以对于禽类水果等产品进行有效加工与分级包装,对于农产林构建一种有效的物流体系,包括建立农产业的专业交易市场。在社会化发展模式中构建针对新型农机、农技、畜牧与水产等建立有效的生产营销模式,同时加强对于植物与动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通过产前、产中与产后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提升。

2.积极发展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产业

在都市综合体的建设发展中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就是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功能的建立,可以开展的农业休闲项目包括农家乐与农庄等,充分促进农业采摘与认种认养等农业体验项目的有效发展,在农业创意发展项目中积极引进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积极促进农业旅游业态的有效发展,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与花卉种植等,对于目前发展比较好,国家比较重视的生态湿地保护与渔家乐发展项目建立充分的发展机制,充分实现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的目的。

3.加强发展机制的有效创新

建立有效的农业招商发展机制,根据地区农业综合体发展的需要,充分按照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履行各自的发展优势,进行差异性竞争战略发展,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加强与技术商、管理商与投资商等有关部门的积极联系与沟通,通过人才的汇聚与发展构建一种全方位的发展理论体系,从而最终实现对于创意人才的充分利用,并进而建立相应的品牌发展机制,以创意理念带动农业综合体的有效发展。在招商发展机制中充分引入全方位与宽领域的发展理念,加强国内经济协作区的有效联系与发展,从而充分有效地实现农业综合体的积极发展。同时在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建设发展中引入市场发展因素,构建创新性的管理建设机制,对于园区内的交通、信息与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滚动开发、超前规划与联建共享。同时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机制的有效建立,在农业设施发展、农业体制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充分引入都市农业综合体发展比较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同时建立有效的特色农业科技论坛,充分把握市场的发展需要,以论坛等平台为基础进行内部发展信息的有效共享,从而最终有效促进产业水平的提升。

4.加强各种要素的集成能力

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发展需要使用到不同的科技创新平台,为此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的有效联系与沟通,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对谈接洽会等形式,对于目前已经取得科技成果进行有效利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的经济力量,促进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充分开发利用,在现代农业中充分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与智能化控制模式,促进农作模式的有效创新,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有效利用,实现对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平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充分建立,努力实现对于土地整组整村的流转,积极促进土地生产区块的特色开发建设,建立有效的入股、委托开发、租赁以及租税费收取的方式,实现土地充分向企业进行流转,从而在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中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与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