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际交往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际交往的原则

篇1

在现代生活中,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建议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要感情也要实惠――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

交往中可能出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但不可因对方的功利目的而把别人想得太坏,甚至切断与对方的联系。要既重感情,也讲实惠,应从不同层次上保持与周围的人的关系。

给别人爱你的理由――主动原则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互动的、对应的。在交往中,我们总是期待别人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你要别人爱你,你就得给别人爱你的理由。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圣贤。人家为什么要喜欢你?为什么要做你的好朋友?不可能没有原因。为什么先要别人接纳自己,而不是自己先去接纳别人?为什么要求别人先给予而自己不先付出?你可以要求自己先付出,但不能这样要求别人。

坚持主动原则,给别人爱你的理由,就是你先要爱别人。无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要使交往顺利进行和延续,都该先从自己开始。当你成为别人的朋友时,你也就拥有了好朋友。你肯播撒爱的种子,才能有爱的收获。

别让人家抱“定时炸弹”――真诚原则

不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都需要真诚。现代人际交往中,越是坦率承认功利定向上的交往,越需要真诚。真诚是跨时代跨国度的一条永恒的交往原则。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真诚是每个人所期待的交往方式。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出于这种需要,人们都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可以把握的,自己的交往对象是能够把握的。而你不真诚就让人感到没法把握你,就担心吊胆。打个比方,谁愿意怀里抱个“定时炸弹”睡觉?人家把握不了你,只能像躲避炸弹一样躲避你。其实,挚友交往的最高境界是利他的。如此,还愁没有朋友与你交往?

花香淡淡情味更长――距离原则

不少年轻人在朋友交往中喜欢形影不离,结果,并不利于扩大交往范围,而且双方也会感到不舒服。一些年轻的朋友常常在咨询中诉说这种苦恼。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在交往中都需要一定的人际空间,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心理空间,需要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失去心理自由度,人际气泡会感到拥挤,于是,不舒服产生了。

因此,人际交往既需要拉近心理距离,又需要拉开心理距离。也许,你对拉近心理距离有足够的准备,对拉开心理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怕距离太远了不利于交往。其实,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保持适当距离。你别怕因此而中断友谊,因为自然的法则是淡淡的花香情味更长久。

路靠自己走――自立原则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非物质的信息交流过程和物质的交换过程,同时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由六方面构成:人际感受能力、人事记忆力、人际理解力、人际想像力、风度和表达力、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是积极和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在交往的过程中,常以一种“自我中心”的心态去要求别人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交往过程中缺乏与人合作的观念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常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给自己的人际交往造成不良影响,发展成不适应大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人际交往变得紧张、烦恼。

其次是大学生不善于交往与不懂交往。对很多交往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的交往知识不是了解很多。给交往带来麻烦。

再次是自卑心理。大学生明显自卑心理的人占30%左右。

第四是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总把自己的真实内心、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多种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

第五是对人际交往复杂的困惑迷茫。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思想、观点看法等难免不一样,使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矛盾,时间的积累使人际关系出现困惑迷茫。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刘鲁蓉在《大学生心理卫生》总结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但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明显地表现出两大特点:交往范围的日趋扩大与交际方式的丰富多样。

四、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因素

从心理因素讲有:认知因素。首先是对自己的认知。正确的自我评价,才会在人际交往中的有良好自我表现,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第三是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交往的过程是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过程,如果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对方的需要,就会引起交往障碍。

交往能力高低不同。 对有些大学生来说,想关心人,搞好人际关系,可不知道怎么做更好;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有时做得不好;能力的高低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不同,采取的行为不同。个人的性格不同,人际交往中,性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性格的特点,有利于人际交往;不良的性格特点,容易给人以不良评价、不愉快的感受,会影响人际交往。

情绪因素。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不良情绪不利交往,常常使人不敢大方地与人平等交往。战胜不良情绪,才能在心理上有所放松,自然大方地与人交往。

五、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促进学业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深化自我认知的必要途径,通过交往、比较,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中强化、调整、完善自我认知。

再次,人际关系是实现成才成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交流信息和成果,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六、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做好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工作,首先要求学校有关部门正确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知识的输入,形成交往技能。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创设和谐健康的、积极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不但受个体自身因素决定,还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在于人际交往的实践。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认识,了解同学和校友,认识老师,通过与别人交往而学会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走出自我封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避免人际交往自我中心倾向等。交互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功利原则: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了解人们的人际关系的价值倾向,并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始终保持人们得大于失或等于失。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建立、维持和发展。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的内容:自我价值的保护是指为了保护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情境控制原则: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环境的自我控制,因此要想使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我们,就必须保证别人在同我们共处时能够实现对情境的自我控制,保证表现自己的自由。诚信的原则——最基本的交往原则。是重要的品质与交往方式。

第四,个人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个性包括能力、性格、气质等。提高能力等个性品质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建立、维护、发展。也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第五,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尚人道,讲求礼仪,充满人文精神。儒家提倡“仁者爱人”的哲学,并用这一原则解决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以和为贵、宽厚待人、谦让有礼、为人着想的道德行为与道德风尚等。

【参考文献】

[1] 王宏.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内江科技,2013.6.

[2] 马福奎.试论社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

[3] 吴磊等.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5.

[4] 赵坤.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4.

[5] 石秀杰,张季芳.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调查分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 周颖.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2.

[7] 林晓.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篇3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生活中所见闻的大学生交往中的事情,结合所上的社会学课程,有感而发。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社会中比较重要的群体,大学生又处于情感敏锐时期。因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直接关系到以后踏上社会自身的发展。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大学生更容易迈向成功,而人及关系处理不得当往往会使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充满羁绊。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重视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情感处理;情绪控制;和谐;友善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6-0026-01

一、何为人际关系

首先,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社会学知识,审视身边同学的大学生活种种,我想浅谈一下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查阅资料,我找到这样的一则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定义: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它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而在我看来,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认为,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培养自己与同学还要培养与教师、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这是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我想引用王蒙老师的一段话来阐述人际关系:记住,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学人者人恒学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同时,说人者人恒说之,整人者人恒整之,害人者人恒害之,耍人者人恒耍之,虚伪应付者人呢恒虚伪应付之。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人际交往中,不要为交往而交往,在人际关系中,永远不要考虑从中捞取什么。人际交往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二、人际关系原则

而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我个人认为要想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同学之间应当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而不应该培养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 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它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 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心胸大度。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和谐人际关系的钥匙。

除此而外,学校也应该开展多种策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调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态。社会的复杂化导致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在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应该在第一时间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因此,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咨询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对大四的毕业生做有关就业的心理辅导。首先,扩招后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毕业以后的生活很茫然,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紧张和人际关系的冲突出现。如果高校开展一些怎样求职、面试和创业方面的知识的话,能有效的缓解大四毕业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其次, 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第三,畅通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渠道。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联系

三、结论

大学生中,因为人际关系不和睦而导致的悲剧事件屡屡上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自身更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认真对待如何与同学交往这一主题。马加爵事件曾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还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大学生不能对此置之不理,认为这样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边发生。任何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我们大学生一定要重视人际关系的。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我们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要能够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真诚的祝愿所有的同学们能够在大学期间真正地做到与人为善,锻炼出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己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着新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远离父母,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

处于青年期的当代大学生,其特点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但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交往顺利或不顺利,如果交往顺利,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大学生在各种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最为常见,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大学生交往障碍的特点

1.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由于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等原因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同时心理上也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带有理想化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产生交往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1.2情感障碍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特征。情感的好坏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彩浓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自卑是则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对一个人性格的培养极具腐蚀作用,会打击他的自信心,扼杀他的独立精神,使其找不到生活的精神支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是能力低下,主要是不了解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或者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而导致自卑;有时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化。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因此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1.2.2自负、害羞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对其娇生惯养,养成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与同学相处,高兴时海阔天空、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大发脾气、不顾他人的感受,最终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导致交往障碍的两个极端。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等,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导致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他人产生良好的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1.2.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心胸情怀和道德操守。是个体在成人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范式。人格的差异会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迈进大学校园,因刚从紧张、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走出来,没有时间和机会深入社会,对于人际关系,大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大学生活,又恰恰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那么如何打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际交往中不四处碰壁,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2.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更不能因同学的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2.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要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2.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诚实又是成功交往的基础,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谊是通过真诚相处才获得的。那么。怎样做到诚实呢?简单的说就是一要正直无私;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胸怀坦白。

2.4互助互利人际关系以能否满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一个人如果只想得到别人帮助,而不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休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2.5讲究信用诚信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_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2.6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在宽容别人身上的缺点时,应该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古人说得好,水至请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从而获得多一些友谊。

篇5

一、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辩证思考

1 和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彼此理解、认同、冲突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会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 ,人际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努力营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交往中获得真诚的友爱,满足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获得充实、愉快的精神生活。但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对象,一部分学生能够运用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构建出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体会理想实现的成就感,因而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而有的学生却因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而使自己陷入孤独和寂寞的泥谭,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并产生挫败感,使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矛盾的加剧。

与此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促进青年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如宽容、尊重、同情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团结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反之。那些生活在人际关系不和谐集体中的大学生,常常显示猜疑、嫉妒、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于合作的特点,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缺乏正常人际交往和良好人际关系相联系。

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心理健康作为人的整体健康的一部分,就是指一种积极和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即个性越健康,与人交往越积极主动,其人际关系越融洽。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认知、情感以及性格方面都存在某些障碍,由此产生的一些不良心态必然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人行为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相互冲突,大学生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和道德困境无法解决和克服,往往产生无所适从、烦躁、困惑等情绪,造成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首先,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嫉妒、虚荣的交往心理反映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割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而片面强调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学校、社会的过多关注使他们产生“众人皆下我独上”、“唯我独尊”的自傲情结。加之缺乏生活的磨难和社会的历练。其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因此,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特别对条件不如自己的同学,更是不屑一顾;反之,在条件优于自己的人面前,却自惭形秽。另一方面,由于人际交往的适应性、应急性、耐挫性不够。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旦受挫,便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变得自卑。久而久之,会对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普遍感受到来自学习竞争、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的压力。这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出现困惑和迷茫。个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不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情绪排遣,产生消极情绪。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这种颓废的心理状态不但影响个人前途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其周围同学的心理状态,进而对校园育人环境与和谐氛围的形成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备受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而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出现过人际交往障碍及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的苦恼。有的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而直接影响了自身事业的发展。可见,一个没有开放的心理、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的人,将难以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和占有信息。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自然也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

二、促进人际和谐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1 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人际交往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了解一定的规律,体会其中的技巧。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使自己心理和谐平衡,并了解别人的需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才能在面对新的环境改变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群体建立起一种和谐而有效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自身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坚持真诚、尊重、理解与宽容的原则。以诚待人,讲求信义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才能保持人际交往各方的平等地位;宽容表现在对非原则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宽以待人,。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滋润人际关系,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体差异或不可预见的阴差阳错,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矛盾不可避免。

其次,坚持人际交往互益的原则。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的情感,反之就可能彼此疏远。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角色互换,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了解他人的心情,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对方的想法,以此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在倾听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需要、渴望、能力与动机。使双方在交往中达到互惠互益的效果。

2 创造成长成材的育人环境。首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融洽的校园人际环境。高校群体中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关系使人感到温暖、安全。相反,彼此冷漠、互不来往甚至嫉妒猜忌的关系使人产生压抑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导致多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最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心理品质,使大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展潜能,消除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62-01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热情主动交往原则。热情主动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著名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个人是否热情影响对这个人其他品质的评价,热情是一个人的中心特质。许多同学人际交际能力差,不是因为他的能力、知识、性格、人格魅力等不如别人,而是他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主动打招呼很没有面子,相互不认识,主动打招呼别人怎么会搭理自己呢?正是由于这种想法,失去了很多交往的机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热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热情主动地帮助别人,主动的和其他人交往沟通,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真诚交往原则。真诚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真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1]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真诚是一种美德,真诚是一种胸怀,在人际交往中真诚能获得信任。那么怎么做一个真诚的人呢?首先,真诚要有宽广的胸襟和气度,这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需要。面对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要以宽广的胸怀看待对方,严格审视自己,面对自己的错误要真诚向对方道歉,同时,真诚的指出对方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其次,真诚不仅要发自内心,还有表现在行动上。真心实意,言行一致,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最后,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应有欺骗的行为,因为欺骗是真诚的死敌。

(三)集体活动原则。个体大学生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又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大到整个学校、院系、学生会,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寝室、一个学习小组。作为个体的大学生怎样才能融入集体并在集体中生活学习呢?一方面要遵守集体的规范。任何一个集体都有一定的规范制度,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要遵守集体的规范,要主动适应集体,而不是要求集体的规范和自己相适应。例如学生会的成员要遵守学生会的例会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并在学生会中分工合作,使学生会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要遵守集体规则,还有善于与集体合作,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集体的活动。

(四)换位思考则。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能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认真倾听是一种待人的态度,也是一种为人处世艺术。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能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与听不同,他包括用耳朵听,最重要的是用眼睛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和用心灵感受,做到诚心、虚心、耐心、静心和专心。”[2]达到倾听的最佳效果,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细节: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在交往的过程中目光闪烁不定,左顾右盼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的打断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有所呼应和适时的询问、追问,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二)学会微笑待人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着装更重要。此笑容能照亮所有能看到他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因此有人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剂。”[3]在人际交往中,微笑可以感染他人,微笑可以缓解拘谨,微笑可以缓解矛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微笑,用微笑这种力量去打开人际交往之门。

(三)恰到好处的赞美别人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能有效的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有效方法,但在交往中赞美别人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方面赞美别人要真诚。因为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价值、意义等做判断,同样也是考问自己良知和品行的时候。赞美别人不能太离谱,比如轻率、虚伪的奉承和溜须拍马等会使人产生反感,相反赞美别人要坦诚得体,要有诚意。另一方面,信任是最好的赞美。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要信任交往的对象,这样双方在情感上距离才会拉近。

(四)掌握消除同学间误会的技巧

误会和交往是相伴产生的,在交往过程中误会经常发生,它会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障碍。产生误会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消除误会。消除误会的技巧如下:一要认清事实。很多误会是在交往中误传误听引起的,此时,需要认真调查事情的真伪,弄清事实,消除误会。二要换位思考,审视自己的不足。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检讨自身的不足,以宽广的胸怀真心化解误会。

(五)掌握人际交往语言艺术

人际交往中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主要是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声音。一方面说话的内容要符合交往的场合,比如,在他人悲伤的时候不能嘻嘻哈哈滔滔不绝的说自己高兴的事,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不能喋喋不休的诉说自己的苦闷与不幸,也不能自己滔滔不绝的说话让对方没有机会说话。另一方面,说话时的声音要适量。在安静的环境中交谈要小声,在嘈杂的大庭广众之下声音要适量大一些。最后,说话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能绕来绕去,反复表达。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素君(1983-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桂世权.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一般来说,警队同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有这样的几个特点:

1.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交往

警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集体,以集体活动为中心,成为警察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特点。这种人际交往成为同事之间形成亲密战友关系的有利客观外在条件。

2.平等交往

在警队里,不论职务高低,上级还是下级,政治上一律平等。平等交往有利于警察心情舒畅、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强警队的凝聚力。彼此尊重,相互关爱,平等的交往模式对于形成警队内部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3.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往

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是警队的纪律,也是警队夺取胜利、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铁的纪律,是警察人际关系区别于其他群体人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警察人际交往的服从性与平等性并不相互对立。服从性主要体现在工作关系上,是正式组织意义上的等级关系,是非情感性的。尊重与爱护警察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就能形成一种极为牢固的良好的警察人际关系。

警察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反映了人际交往普遍的心理规律,也是进行友好交往的一个实践准则。只有把握和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在交往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引发积极的交往行为。可参考的具体交往原则如下:

1.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自重自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工作,尊重他人的感情、愿望、习惯和爱好。在交往中先学会尊重他人,就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双方才能进行友好的交往。

2.真诚原则

真诚会使人在交往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见性,只有真诚,才能使别人放心,赢得别人的信任。在交往中要正直无私、言行一致,这样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

3.宽容原则

宽容是警察进行人际交往的“剂”,可以减少交往中不必要的摩擦和纷争。宽容是要待人以宽,发现别人长处,要大度容下别人的过失。另外要严于律己,当发生矛盾时,要多想自己的不足,主动承担责任。

4.互利原则

平时,要刻苦地工作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技能,树立平等待人、团结同志、互相关心爱护等观念。通过交往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品德、知识、自身修养等方面都有长进,产生同事之间的团结友爱。

人际交往大体上可分为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语言交往通常以达意的功能为主,传递消息性和评价性信息,行为主体通常是自觉的,而非语言交往一般以传情的功能为主。行为主体更多的是不自觉的。如果,警队掌握了这两种基本的交往技巧,就会更有效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1.语言交往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凭借语言沟通的,语言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警察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进行的语言交往主要是借助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交往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聆听,乐于交谈,就能使警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中顺利交往。

(1)听的技巧

聆听他人讲话时要专心,要用心去听,而不是只用耳去听。要暂时忘却自己的想法和成见,与讲话者一起去回顾体验,要通过目光接触、点头、赞许声等给予积极反馈,增强对方表达的自信心,使他乐于讲下去。聆听时要耐心不要表现出任何不耐烦和不高兴的神情。聆听时还要虚心,不要轻易打断他,要善于发现对方思想中的闪光点。

(2)说的技巧

说是对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说是要给人听的,要使别人对自己说的感兴趣、听得明白,就应当掌握一些说的技巧。一是选择好话题,话题要有积极意义,要适合对方的知识范围、经验和对方当时的心境。二是语言要简练、通俗、生动,要说得得体,合时宜。三是善用敬语,对上级,要谦恭有礼,警察之间则要多用亲切友好的词语。四是适当赞扬别人。适时适度、发自内心地赞扬别人,可以造成融洽的交往气氛,强化人际吸引力。但赞扬要真诚适度,不要乱戴高帽。

2.非语言交往的技巧

非语言交往是指交往双方通过服饰、目光、表情、身体的动作姿态、声调等非语言行为和人际空间距离等进行沟通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非语言行为虽然只是语言行为的辅助和强化手段,但它有时可代替语言传情达意,还能微妙地传递语言难以表达的“弦外之音”,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所以,要提高警察的交往能力,应当引导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一些必要的非语言交往技巧。

(1)目光技巧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接触,是人际交往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在交往中通过目光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目光的方向,眼球的转动,眨眼的频率,都可以表示特定的意思和流露情感。正视表示尊重,斜视表示轻蔑,双目炯炯会使听者精神振奋。柔和、热诚的目光会流露出对别人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目光东移西转,会让人感到是心不在焉。交往中,适当的目光接触可以表达彼此的关注。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眼神的作用,平时应注意培养自己用眼睛“说话”的能力。

(2)体势技巧

体势包括体态和身体的动作、手势。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特定的态度和含义。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感兴趣;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侧转或背向对方,表示不屑一顾。不同的手势也具有各种含义,比如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双臂外展表示阻拦;拍脑袋表示自责或醒悟;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有些手的动作容易造成失礼,比如,手指指向对方面部,单手重放茶杯等。

(3)声调技巧

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可以表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思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声调,也是保证交往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柔和的声调表示坦率与友情;缓慢、低沉的声调表示同情和关注对方;用鼻音则显示傲慢、冷漠、鄙视,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青年警察在人际交往中要细心体会声调的微妙,学会正确运用声调,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4)距离技巧

人都有一种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需要。个人空间距离的大小与交往的对象、内容、场合和情境有关。一般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的人际空间距离就越小。心理学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和情境,划分了四种交往距离:

1)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一般在0.45米以内。这个距离属于家庭成员、亲密战友等关系最密切的人。在亲密距离交往的人,相互挽臂执手、促膝谈心,不拘小节,无话不谈。亲密距离具有排他性,没有达到那种亲密程度的人插足这个区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2)个人距离。交往距离在1米左右。这个区域有较大的开放性,朋友或熟人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

3)社交距离。交往距离在1~4米,保持这一距离的人们,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一种社交性的或礼节性的关系,一般出现在工作环境或社交聚会上,谈话的内容也较为正式和公开。

篇8

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调整教育目标。当前,中职学校一般强调发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所忽视。在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走在前列。如美国把教育目标从“3R”(read,write,arith-metic)提升为“4R”(增加了“relation-ship”),有的学校以“4C”(calculation计算、citizenship公民精神、communicaton沟通、co-operation合作)作为教育目标;新加坡实施的“五育”(德、智、体、美、群)等彰显其对学生社交及合作能力的重视。反观我国的教育方针,学校在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有所缺失。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纳入其中,以便造就顺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如果从政策层面重视人际交往能力,中职学校应把培养中职生具有健全人格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变教学模式。人际交往是一种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交往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变过去的“一言堂”为“众言堂”,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达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从而培养中职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使他们逐步具备自信而不自傲、谦虚而不自卑、有独立见解而又相互尊重、言谈举止优雅得体等素质。

(三)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此,中职学校应引导学生扩大眼界,教育他们采取积极的方法,通过扬长避短或改革创新等手段来增强自身的实力,从而使自己处于竞争优势。

(四)建立“三方联动”的育人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中职生的交际范围不再局限于寝室、班级和学校,而是扩展到社会甚至网上的虚拟世界,因此,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们应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的育人网络,共同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中职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是其接触最多的教育者。为此,教师应当爱岗敬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明白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以此为基础在言传身教中展现自己的才识和人格魅力,因为师长的以身垂范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是,鉴于学生交际活动范围的宽度和广度,发展中职生的社交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当努力争取家庭、社区、政府、企业等社会各方的配合和支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教育网络,为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创造优良的条件和环境。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增进学生相互了解、丰富校园生活内容、铸造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积极措施。相对而言,中职学校无升学压力,有较充裕的时间安排课外活动。对此,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郊游、知识讲座、社团活动、晚会、插花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礼仪比赛、诗文朗诵比赛、“三人四足”比赛等,不仅充实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中职生通过在活动中与他人分工合作、共享收获,可以从中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六)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平等共处原则。与人交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待人才会出现和谐和长久的人际关系。二是真诚守信原则。只有以诚相待,表里如一,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互利互助原则。交往双方要考虑到彼此的共同利益和心理需要,一方需要援助时,另一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四是宽容互让原则。出现分歧或矛盾时,要宽大为怀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五是互相尊重原则。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双方的友谊才会长盛不衰。中职生青春年少,在交往的对象、方式和原则上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明辨是非,进而顺利走过花季年龄。

培养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接受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其社会交往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贯穿始终的,人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实践活动总是要借助一定的社交形式才能进行,人际交往是课堂教学的存在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信息,把教学组织成既是认知信息互换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只有得到充分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的课外活动比如文体活动、才艺展示、日常的学习生活均与人际交往息息相关。再加上中职生一般均住校,宿友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他们共同面临的人际交往最具体的问题。只有处理好与老师、同学及亲友等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愉快地度过中职阶段,健康地成长。因而,人际交往是中职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使学生能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促进中职生的社会化和自我认识。交往能力是当今时代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中职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小社会,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形象,逐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促进中职生的社会化进程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有助于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一个人的个性受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影响,中职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人的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乐观、开朗、积极主动的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

第三,有利于身心健康。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需要有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友情、爱情和亲情是人一生的渴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只有与人共享,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生成才不可或缺的条件。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对友情、爱情的感情需求异常强烈,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反映、态度和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实现自我完善。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中职生身心健康成长,为迈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促进信息沟通。交往可以直接实现信息沟通,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当代中职生学习、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拓宽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以免因“孤陋寡闻”而贻误良机。

可见,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中职生增加信息沟通途径,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1.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方法有哪些

2.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3.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篇9

一、 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的就业表现

(一) 人际圈小

对于大学生来讲,能够获取就业信息便是成功就业的首要条件。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朋友多,各类信息的流通性强,为成功就业提供了信息保障。而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人际圈小,不能主动获取就业信息,只能通过公告或通知来接收就业信息,这将导致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窄,就业的信息少,机会也因此较少。

(二) 缺乏自信

对自己有自信的学生能够跟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就业过程中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展现自我,把握好的工作,积极应聘理想工作。而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总是感觉自己不如人,对自我要求降低,选择没有挑战或竞争力小的岗位,对要求高的企业不敢应聘,放弃很多优秀的就业机会。

(三) 表达能力弱

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社会交际也十分广泛,结交的朋友众多,不同朋友的不同性格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应聘时能够张弛有度的表达自己。对于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在面试时出现紧张、拘谨,表达不清,条理不顺等,给应聘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非常容易丧失上岗机会[1]。

(四) 交往能力差

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能够在上岗后短时间内融入到新环境中,与新同事能够迅速打好关系。而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在应聘的新岗位中,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不强等原因,容易被同事看作“懦弱、退缩、不善言辞”,在试用期间无法与新同事顺利交往,因而在试用期内便可能会被解聘。

二、 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分析

(一) 自信心缺乏

自信心缺乏,导致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而自信的学生能够在无形中表现出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缺乏自信心的大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例如,面试了几个用人单位后,仍然无法顺利就业,则对自我抱有否定态度,更加不愿意与人交往。

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在交流中通常都是被动的角色,不会主动与人交流,而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讲,主动与人交流是走出校园的第一步,这明显阻碍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另外,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在心理开放程度上较低,这容易导致学生在与人交谈时紧张,或者不敢表达自我,对方也不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流,因此,获取的信息少,影响人际关系[2]。

(二) 人际交往观念不正确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通常是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观念不正确。大学生所接触的人都是校园环境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没有真确理解“朋友”与“人际”的关系,认为志同道合的同学才能共同交往。而一旦发现对方身上有缺点、毛病,则会对其特别失望,从而对人际交往失去信心。另外,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通常掺杂利益关系,认为好的人际交往便是一种商品交换,这种观念容易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斤斤计较、功利性强,无法交到真正的朋友,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开展。

三、 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目标

(一) 提升自信心

加强自我认知,帮助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认知“自我”,以及自我形成的因素,对自我进行全面的了解,形成鲜明的自我个性,明确适合自我的就业岗位及要求。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学习自我肯定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获得自信,让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得到积极的自我体验,产生成就感,获得自信心[3]。

(二)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认识到自我交往模式,在与其他人相比较,认识到自我交往的不足,之后,改变人际交往的观念,对“朋友”和“人际”关系更好的区分,养成关心别人、关注别人的习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能够理解倾听、表达、交往技巧等,提升自身的倾听、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轻松应对,获得更多的自信心。

四、 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方案

(一) 自信心提升的具体方案

1.认知自我。自我认知分为公开、盲目、隐秘和未知四个领域。团体心理辅导教师需要通过这四个领域对学生进行考核,将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利用自我反思和反馈认真填写表格,并与大家分享[4]。分享后,教师针对“盲目自我”和“无意识自我”的学生加强教育,其他学生将会快速发现自身优点与缺点,提高自身自信心,并将缺点改进。

2.探讨自信心形成因素。教师通过家庭图表的方式将家庭成员的信息、关系等表示出来,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图表进行阐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信心与家庭氛围有无关系?父母在学生就业方面给予的压力?对于以往的错误或失败,现在应该做什么?

(二) 人际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案

1.明确自己的交往模式。团体辅导教师让学生列出五个“我喜欢与这类人交往、我不喜欢和这类人交往”的句子。在团体中与人分享,总结出喜欢与不喜欢类型的占比,团体辅导教师引导:人们的观念是否可以改变?与喜欢的人交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与不喜欢的人交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这种辅导方式,让人际交往障碍学生认识自己的交往模式,不再局限于与喜欢的人交往,扩大自身的交际范围,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5]。

篇10

关键词 高中生 人际交往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The Cause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Jing[1], HAN Shuang[2]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e'nan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He'nan 453003;

[2] Public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High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personality skills to interpersonal problems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factors that lead to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e reason, this study from three aspects: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dividual family countermeasures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1 高中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

1.1 独生子女个性过强,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

目前在校的高中生,独生子女群体日益扩大,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陪伴,生活环境中同龄人的数量也有限,所以很多青少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实践经验,又因家庭的溺爱式教育,形成不肯谦让、不受委屈的心理特征。大多数独生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争强好胜或不愿帮助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而具有这些心理特征的学生集中在一个集体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形成人际交往问题。

1.2 人际交往的“反黄金法则”占主导

心理学家提出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样对别人”。但是在现在高中生的人际交往中常出现的是“我怎么对你,你就得怎么对我”甚至是“你要像我想的那样对我”这样的反黄金法则。也就说,现在的高中生总是片面的强调他人对自己不如自己对他人好。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把过多的目光集中在自己做到了,别人却没做到的事情上。持这样的心态无法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满足与快乐,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人际交往问题。

1.3 狭隘的小团体使同学之间相互排斥

高中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生活,会因不同兴趣而结成许多个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最大副作用是对他人的排斥。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几个小团体,两三个或四五个同学义气相投,交往甚密,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但这种小团体并不稳定,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而一旦小团体内部成员发生冲突,就会使其成员感到沮丧、失望,严重的甚至出现猜忌、怀疑等。而每一种类似的体验都会使中学生的心理蒙上很大阴影,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1.4 与异性同伴的相处模式发生变化

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高中生开始对异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现为:刻意修饰和装扮自己,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这段时期对异性的关注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而随着对异性关注的增多和接触的频繁,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出现羞涩不安、疑惑戒备,同时欢乐喜悦、痴迷陶醉,甚至产生一定的追求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不良的情绪影响,有些学生或因不会拒绝别人或者被别人拒绝而苦恼等。

1.5 依赖感强,总是寻求他人依靠

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依赖感过强的不健康心态。高中,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有些高中生会出现要求自己的朋友替代父母充当其依靠角色的心理。这样不仅会强加给对方很大的压力,还会发展为不合理的控制欲,强求朋友同自己一起复习功课,一起活动,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朋友同他人的交往。这种过强的依赖感使高中生之间的友情变得越来越脆弱。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不同的生活习惯、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家庭教育不当等众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高中生人际交往问题。

2 高中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

首先,从学生个体方面来讲,应该通过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相关书籍了解更多的人际交往原则、理念,掌握高效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社会上也有许多关于如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相关书籍。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可以从中吸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都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例如:以诚相待、尊重他人等既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因此,高中生需要生活中坚持学习,不断积累,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来讲,应该改变以往的问题――辅导模式,而强调教育预防模式,避免高中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形成。

在校园内,对高中生进行的人际交往辅导应该是教育预防式,而非补救式,应力争在源头上多加防范。这样可以更有效的避免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发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日常教育工作的重点从疏导、解决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转移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质。针对人际交往这部分,应该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校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全方位的普及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方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出现相关问题。

另外,对高中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不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全体教师的责任,高中生虽然较之初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普遍成熟和理智了许多,但仍离不开校方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的引导。全体教师都应该注意在班主任工作、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良好的人际交往理念和原则,并时刻注意自身的示范效应;学校管理者应在校风、校园舆论、管理机制上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从家庭影响方面来讲,要注重形成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增强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有效性。

高中生与父母的交往即亲子交往是高中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学生与家长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家长的态度、观念、作风和交往技巧亦是避免高中生形成人际交往问题应考虑的因素。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时常进行互访,利用家庭教育时间长、内容广、影响深的特点,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形成教育合力,增强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有效性。

另外,父母的人际交往理念对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校应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面向家长的讲座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适当的传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推广成功教育经验,以便帮助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学校还应逐步引导家长对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管教态度和方式,在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同时,影响高中生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在整体上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国权.高中生人际关系状况和特点研究[J].体育教育,2012(3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