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浒传的小故事

篇1

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的生活中也离不开书籍,书这位朋友,也是从小到大陪伴着我的。

我上幼儿园时,妈妈就给我买了几本供幼儿阅读的图画书,那都是一些图画很多,没有几个字的小故事书。每天一到家我就把它们拿出来翻看,虽然我有很多东西都看不懂,但是通过图画,里面的小白兔、大狮子、小花猫等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却深深吸引了我。

后来,我上一年级了,像这样的小故事书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我对读书的渴望。我开始读一些字比较多,图画较少,故事情节复杂一点儿,有些层次感的故事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只看这些故事书了,我开始看儿童杂志和一些与科学知识有关的书,比如《实用文摘》、《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现在,我已经上五年级了,我看得书更多了,开始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和历史故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它们让我的知识快速丰富了起来。

一天晚上,时间已经不早了,可我还坐在床头看着《水浒传》。看着看着,我感到越来越困倦,最后竟然坐着睡着了。在梦中,我看见了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感受到了鲁智深的嫉恶如仇和侠肝仪胆;瞧见了景阳冈上武松与猛虎进行的肉搏战,佩服他的机智勇猛和高超武艺;也看到了宋公明是如何三打祝家庄的,看到了宋江的沉着稳重和机智果断;还有……

有书为伴,我的生活不再枯燥;有书为伴,我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灿烂。

篇2

经广泛调查,社会要求、信息量大等原因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个体品质、爱好的差异等主观因素造成的阅读无效;只记考点、只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审美感受;课业负担重,学生安静阅读时间少;因写读后感,学生心理压力重而不能产生阅读;教师缺乏方‘法指导或先入为主干涉过多,造成阅读效果不理想;倾听、思考他人意见的习惯缺乏,读书交流活动往往匆匆收场。多数同学不注重审美和思考,只关注故事情节,看看热闹。学生理解力不足,部分内容存在阅读障碍。阅读的间断现象,学生不能长期坚持等等。

这个问题的探究可以解决教师干预程度与学生个体阅读之间的矛盾,解决学生个体阅读体验与小组交流阅读体验的矛盾,长篇巨著阅读节奏缓慢、课时进度快、学生任务重造成的时间矛盾,缓解中考重视名著知识记忆与自由舒畅审美的阅读要求之间的矛盾,缓解名著阅读重要性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矛盾,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思想的养成,能够让读书成为好的生活方式之一。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初中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与策略。寻找最为客观、正确、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推广的方法策略。

研究成果

(1)巧设悬念悬而不决

“悬念”是叙事的一个重要手段,用英语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的话说,就是“预示出一种十分吸引人的事态,却不把它预叙出来”。金圣叹也云:名著的叙事悬念已成机制。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的时候偏偏将结果置于“悬而不决”的状态,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名著导读“导”的目的。如:悟空学成归来,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受仙家赏识,竟受弼马温之辱,于是……话到此处戛然而止!学生欲求未有,欲罢不能,《西游记》自在心中。

(2)标题切入线式分析

题好一半文,高明的作家总是精心设计题目,达到引人思考或引人入胜的目的,它可以用来揭示中心,交作对象,提出论点问题,提示行文线索以至结构思路等。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所以阅读或分析名著我们可以从标题切入。如:大标题《水浒传》何以被称为《水浒传》?不叫《江湖豪客传》,不叫《梁山传》,不叫《替天行道》,不叫《百单八将》,偏偏要叫《水浒传》?“水浒”为何意?“传”字又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本意?小标题《智取生辰纲》,为何取?怎么取?结果又如何?那么这个小故事一定就围绕这三个情节去展开。此类标题就像一条线一样将故事情节的首结串联在一起,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行文思路在标题中尽已展现。教师引导学生对标题敏锐观察,对标题独到解析,逐步化难为易、化繁杂为简单。我们以悬念导入名著,以标题切入名著,既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又能让教师本身从容不迫地进入教学状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3)文影对比突出魅力

截取某个片段,在文本与影视中寻找对比点,认识名著自身的巨大魅力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可替代性。《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便是个典型。原文一打:“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这段文字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与神勇果敢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些在电视荧屏上却是“孙.悟空一跃而起一棍而下”的动作,学生只是关注了孙悟空的服饰、动作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根本谈不上去思考名著语言的艺术魅力,去感受思考作品内容与内涵,更谈不上和文本进行深刻交流,这样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文影对比之后,名著文本的艺术魅力在学生的心目中自然升华。

(4)任务引领扎实突破

实践任务型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是指小组合作带有任务性质的阅读教学方法。如:《西游记》任务引领:西游记(前二十回赏析)

教学时;先由学生单独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由老师分配任务。任务分为三个片段的分析以及一个矛盾的讨论,由八个组承担任务,四个组展示,四个组补充、评价。最后教师做总结,完成操作步骤中交流总结的任务。“拓展思考”环节作为学生再阅读的引导。由实践例证来看,学案编制只要紧绕学习目标,规范落实,就能取得好的成果。

(5)因式分解化多为少

所谓阅读分解法,受启发于数学学科中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名著推荐阅读之中就是把一部大名著分解为若干个小名著,对每个小名著再分解、再梳理,化多为少,各个击破,以达到预期要求的学习效果。

喜人的影响力

篇3

书,带给了我快乐:记得在从小我就喜欢看彩图,也学会需写一些字和拼音。渐渐地,我就会用一些彩图和字剪切和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讲给小朋友们听了,他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那时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就这样,书陪我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进入了小学,我读的书渐渐地多了,有故事书,历史书,还有科普方面的书……记得有一次,我硬吵着闹着要妈妈带我到上海书城去买书,那里的书可多了!应有尽有,真让我目不暇接。我跑到《科普》柜台前,挑了《十万个为什么》,又到了《各类小说。柜台前,挑了一本《一千零一夜,还挑了一本历史书——,《拿破仑传》……回去后我好好地研读了这些书,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其中《一千零一夜》里的《渔夫和魔鬼》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对待恶人不能同情,要是非分明。以至于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骗子,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并让我有了防范的措施和意识,又例如:我读了《拿破仑传》,知道了:做人不能太骄傲自满。《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知识那就更多了,我懂了:电脑为什么会中病毒;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书,带给了我无穷的知识,伴我度过了小学生涯。

进入中学了,我喜欢上了文学,我特别喜欢于小说中的人物特点的分析,这对我的语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曹操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的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人物性格更是刻画地入木三分……

篇4

1法治理念

中国古代的法治理念萌生于春秋时期。进入春秋时代以后,礼崩乐坏,封建制开始解体,天下混战,国无定则。法家思想家适应这一时代的需要,提出了法治的主张,其基本理念就是扩张君权,以法治国。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于鼎”(刑即为法),开辟了公布法先河,向民众公布法律,使得民众也可按照这种明示的法律来解决社会争端。记载于《史记·商君列传》②的典故“作法自毙”中,即使是曾经受封商地十五邑的变法重臣也难逃国法制约,落得车裂而死的悲惨下场,法治理念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既商鞅之后,韩非子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强调治国要有法治,赏罚都要以“法”为标准,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例如,记载于《商君书》中的寓言:“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③,就是对法律“定纷止争”作用的生动阐释。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这则寓言通过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启示统治者,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法律的制定和有效实施。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也不乏许多反映法治理念的精彩章节,其中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就反映了宋朝“民不可私杀牛”的相关法律。据有关学者统计,《水浒传》中颇多杀牛宰马的情节,加上吃食的情节,总共有140多处,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指明是牛肉。中国人早先是吃牛肉的,但到春秋战国,牛成了战略物资,用来耕地,不许杀来吃。秦朝时,杀牛是罪,少说也判一年半,牛老了必须交给官府,官府说能杀才可以杀。对于私自杀牛,官府还鼓励检举揭发。这条法律在封建时期一直维护得很好。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水浒传》中会如此频繁地出现杀牛吃牛肉的情节了:吃牛肉代表了造反精神。有身份的人不轻易吃牛肉,一般屠夫不杀牛,镇关西也不杀牛,只有极像强盗的人才杀牛,比如史进在家里杀牛,母大虫顾大嫂的黑店门口挂牛肉。由此可见,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常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人们的法律理念。

2无讼理念

同样是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除了崇尚法治的法家学派外,一个对中国文化影响更为深远的学术流派就是儒家。作为儒家思想创始人的孔子,同时也是“无讼”论的奠定人和倡导者,例如在《礼记·大学篇》中就记载着他的无讼理想:“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④儒家在正面宣扬无讼的益处和美好的情景的同时,也制造了为讼以害的反面舆论。例如:“讼,终凶”、“讼不可妄兴”、“讼不可长”。记载于《吕氏春秋·离谓》中的“邓析事件”就是中国最早的贱讼证据之一。

随着成文法的实施和诉讼制度的施行,以法律服务为职业的律师行业应时而生,邓析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打官司为生计的法律人了。然而,他却因教人诉讼并收取费,成为千夫所指,最终在公元前501年的一场政治危机中被视为小人而被当权者杀害。在儒家学者看来,辩士和讼师的存在,利用逻辑推理的名辩方法,投机取巧,使得民风变得刁顽,人心不古,故而只有追求通过道德教化从而达到天下无讼大治状态的儒家思想才是上合天意、下合民心的。例如,战国大儒荀子就在他的著作《荀子·非十二子》中批评邓析“好治怪说,玩琦辞,其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⑤”。邓析,这位中国最早的律师无奈成为了贱讼思想下的悲剧人物。然而,中国古代人信奉“无讼”、“贱讼”理念,并非真正因为把诉讼当作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而鄙视诉讼本身,而是害怕诉讼。而这种害怕,我认为大都源于对个人、家族名誉的极端推崇和顶礼膜拜,正如孔子所宣扬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⑥”。所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无讼理念是以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的,而并不以对诉讼本身的道德或价值评价为出发点。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101-01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听故事是人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于故事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用生动的故事代替枯燥的说教,打开了学生的心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故事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中,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把故事引入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篇设置悬念,巧用故事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如能引入与新课相关的故事,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阅读期待,还可以使学生在故事悬念的引领下,增强探究阅读意识和自主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形成初步的感知,笔者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课堂:“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后来是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之一。那么,他为什么由禁军教头变成梁山好汉了呢?这还要从皇帝宋徽宗说起。相传,宋徽宗继位期间整天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不务正业,远贤人、亲小人,致使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林冲虽然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但还是保护不了自己和家人,被奸臣高俅所害被发配沧州。这篇课文写的就是林冲被发配沧州途中的一件事,你想对林冲有更多的了解吗?读完全文以后,相信你就会明白了。”这样教学,学生阅读的兴趣更浓,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强,进而为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穿插故事,调动课堂氛围

在一节语文课中,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到了课堂中间环节,一部分学生容易思想开小差。对此,教师如能根据教学需要把相关故事穿插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活课堂,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化,达到深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疑问:“李广是谁?他是一位怎样的将军?”还有学生问道:“李广将军是怎样射虎的?”针对学生的发问,笔者在课中穿插了关于李广的小故事:“李广为将清正廉洁,常常把自己得来的赏赐分给部下。他在打仗期间,更是与部下同吃同住,不搞特殊。李广做了40多年的官,家里却没有多少财物,这使得他的部下心甘情愿为他出生入死。在上阵杀敌的时候,李广对自己的要求是箭无虚发,非在数十步内不射,常常是箭至人亡。他不仅对敌如此,对待山中的野兽也是如此,如果听到哪个地方老虎众多,危害百姓的安全,他必定一一除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课文理解产生疑惑时,教师适时引入李广将军的故事,这样教学,不仅对人物故事作了补充和完善,学生对李广将军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善用故事拓展,延伸阅读兴趣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需要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丰富多彩的阅读过程,还需要有效的故事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故事进行适当拓展,使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把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广泛阅读的目标落到实处。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课时,课文结尾处写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犹如鱼儿得到水一样。”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学生往往对此持有怀疑态度:刘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诸葛亮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吗?笔者就用一则故事引导学生在课后探索:“你们不相信吗?其实,不仅是你们不信,跟随着刘备的许多将士们也不相信。但是,诸葛亮的两把火,一把烧博望坡,一把烧新野,成功地改变了许多人对他的看法,尤其是火烧新野时,更是烧掉了袁绍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你们想具体了解一下吗?请大家在课下查找这些故事来读一读。另外,《三国演义》里还有许多有名的小故事等着你们呢!”这样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心理出发,简要地介绍了诸葛亮出山以后帮助刘备打胜仗的故事,这样不仅拓展了文本,而且激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兴趣,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 培养 阅读兴趣 阅读欲望 阅读环境 适宜书籍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吕叔湘先生早已指出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的重要性。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由此可见,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那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呢?根据在教学中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讲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低年级的孩子生性好动,为了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讲故事入手,每天利用课外时间,总是选取精彩生动的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孩子们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发光,听得津津有味。我却故弄玄虚,在他们听得入迷时嘎然而止了,每天的故事不是讲不完整,就是讲头留尾……一个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看着孩子们那焦急的眼神、急于了解全局的样子,我就将故事的出处有意无意地透露给孩子们,而他们则会回家后央求父母买来书,或想尽办法找来书去仔细地读。第二天,他们会神气活现地告诉我故事的全部内容,并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讲述故事的结局。就这样,孩子们有了阅读的欲望,读书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

二、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

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促进他们的阅读兴趣,切忌把阅读当任务扣在孩子们脑袋上。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图书角”,每周还有两节阅读课,孩子们可以在平时课余时间去图书角借书,也可以在阅读课上看自己喜欢的图书。每当孩子们高兴地从书架上拿下内容丰富的读物,回到座位上专注地看书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看书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把看到的故事和学到的知识进行小组交流,每次每组推选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述,进行全班交流,并选出最优小组和最优学生。

另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报等,把一些小故事、小儿歌贴在上面让学生阅读,不定期更换。甚至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有意思的小故事拿来和同学一起分享,由此,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

三、推荐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适宜书籍

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再结合他们的兴趣导向,为他们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看的书,比如《杨红缨童话系列》、《小海豚心灵成长故事系列》、《感动小学生100个故事》、《上下五千年》,杨红樱校园系列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四个调皮蛋》、《暑假奇遇》,儿童插图版的《西游记》、《水浒传》等课外读物。这些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书籍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同时我还让学生自己推荐书籍,把所推荐的书籍的好处与全班同学交流,然后进行推广。这样,不仅那些读书多的同学有了成就感,更加喜欢读书,而且那些读书少的同学也被带动起来了,整个班级洋溢在书的海洋。

四、利用课外活动和奖励措施进一步调动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生读书的热情易激发,但不稳定、不持久。为此,我在班上每周评选“读书小名士”,被评上的同学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嘉奖,可以得到老师特制的借书卡,拥有这张借书卡的同学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借书。学生们以能拥有这样的借书卡为荣,阅读热情高涨。同时,为了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班中我还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朗读故事比赛,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所学到的展示出来,使他们有成就感,就会对阅读有进一步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五、让家长和我们一起重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7

元宵节来吃汤圆,吃碗汤圆心甜甜。幸福汤圆一入口,健康快乐常陪伴;爱情汤圆一入口,心如细丝甜如蜜;金钱汤圆一入口,财源滚滚斩不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元宵节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的小故事1今年元宵节,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花灯和焰火了。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做生意的小贩也早早摆好摊位招揽顾客。

八点多钟,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哗哗”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地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这些制作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做出来,真了不起。

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元宵节的小故事2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妈妈决定今晚煮汤圆。我跟妈妈说:“煮汤圆的事就交给我吧。”妈妈说:“好啊!但你会吗?”“我当然会啊,因为以前我看你煮过嘛。”我说。妈妈说:“那我就等着你的汤圆了。”我说:“嗯,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终于,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决定,以后一定要多多练习,煮的比现在更加好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到了晚上七点左右了,我们全家一起去外面放焰火,我先放了一个最大的“冲天炮”,哇,可好看了。接着,我又放了一个“降落伞”,哇,五彩缤纷的,真漂亮啊。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元宵节的小故事3元宵节,大家应该都在家吃着汤圆、聊着天,其乐融融吧?我可是在非遗馆里参加活动呢!你们想知道有什么活动吗?那你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舞龙、舞狮,平时我都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今天我却在现实中体验了一把。

突然,馆内响起了阵阵锣鼓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我沿着鼓声走去,原来是教练他们在舞龙呀!我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把龙舞得活灵活现,简直已经跟龙合为一体了,果然是“龙的传人”呀!我也好想尝试一下。

经过教练的允许,我赶紧跑去拿舞龙的道具,“啊!”好重,没想到看着很轻的道具拿起来居然有这么重,一只手根本抬不动!我按照教练的指挥,先把龙舞到左边,再舞到右边,如此反复地做。好累呀。这时我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说:“太累了,干脆放弃吧!”另一个小人却说:“你看,教练他们不是都坚持下来了么,难道你打算就这样中途放弃了?”最终,第二个小人获胜了。不一会儿,我也舞得有模有样了。

教练给了我一个玩偶,并说:“刚才已经有很多小朋友来尝试过了,但都没有坚持到底,这个就当是奖品奖励你了。”听了教练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尝试完舞龙,我看见“顺风顺水”的大牌子,这到底是什么活动呢?走近一看,哦,原来是将乒乓球从装满水的第一个杯子吹到第六个杯子的游戏,整个过程中乒乓球没有滑落到杯子外就算成功。我心想:那不是很简单吗?我紧紧地盯着乒乓球,然后深吸一口气,猛地一吹,成功地把乒乓球吹到了第二个杯子里。我再接再厉,不过接下来我可不能大口大口地吹了,我的嘴巴必须张得像一支粉笔一样小,这样才不会吹偏。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但却让我知道了:也许成功路上有许多坎坷,但是如果你不努力,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有多大的力量。

元宵节的小故事4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那晚外婆“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我利用以前外婆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外婆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吃完后纷纷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汤圆给大家品尝。

元宵节的小故事5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活动,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民风习俗,而让我最难忘的是去年的元宵节!

早上,吃过饭,我和妈妈就去了文化广场,灯谜会正式开始了,人群早已把广场旁边的花坛围得水泄不通。我抬头看见一张谜条,上面写着“我的心(打一字)”。我想:“我就是吾,心用竖心旁,那不就是个悟字吗?”我赶紧撕下谜条,挤进兑奖处对答案,果然是“悟”,太棒了!突然,我被一只“拦路虎”难住了,我只好请来妈妈帮忙。妈妈一读题“一口咬破皮(打一字)”就得出结论,一定有个“皮”字。妈妈又说“皮”一定被“咬破”了。我说一定有“口”字旁。我们一致决定是“叹”,去对了一下答案,错了,真扫兴!

“替爷爷站岗(打水浒人物)”,这是谁呢?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怎么也想不出。还是求助书本吧,我赶紧跑上四楼图书馆找出《水浒传》,在书中我查到了,这是病尉迟孙立。

看来,我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啊!

经过一上午的头脑风暴,我们一共捧回了五件“战利品”。

元宵节除了可以猜灯谜,还可以看龙灯,我们在元宵节前几天就决定好了,当天晚上去朱村中学看龙灯。那里的龙灯果然名不虚传,四周围满了人,把现场的气氛弄得更加热闹。哗!那龙大约长三十米,把整条街都填满了。龙身体的各个部分是用长凳连起来的,凳上有着两个红红的灯笼。每节两个,把龙装扮得威猛无比,更加逼真。

开始舞起来了,只见那龙身被举了起来,风摇曳着灯笼中的火。龙向前“飞”去,到了一家杂货店,那家店立即放起了烟花,烟花在天空中怒放,月亮在烟花的装点下,更加美丽,制造出一个魔幻气氛。龙头在那家店门口点了三下头,那家店的主人拿了一个大红包放在龙嘴里。哦,原来是想让龙给自家保个平安。

不知不觉,时间不早了,闪烁的繁星在深蓝的夜空中眨着眼睛,展现出一片祥和和安乐的氛围。是那样的纯洁、美丽、和谐!

篇8

一、开展读书活动

按照排课计划,高一下学期的阅读名著是《三国演义》,为此,笔者开展读书活动。

1.讲故事笔者每节语文课之前安排3-5分钟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次一人讲《三国演义》小故事。桃园结义、辕门射戟、三顾茅庐、割须断袍以及刮骨疗伤等。这既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同学们讲得越来越好,讲者铿锵有力,听者津津乐道。

2.辩论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其中诸葛亮、关羽、曹操等最为精彩。在指导阅读《三国演义》时,笔者就先让学生思考:你认为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从原文中先找出依据,划下来,再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谈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发言,一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辩论时,有的说曹操是个爱惜人才的人,因为他爱惜蔡文姬的文采,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把她赎回;有的说曹操是个残暴的人,因为他不问青红皂白错杀吕伯奢一家八口;有的又说曹操是个有计谋的人,说他设计夺冀州;甚至还有的说曹操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凡是得罪曹操的,几乎没有不遭报复的。当时有个叫边让的名士,是个大学问家,文章写得非常好,可看不起曹操,还说了侮辱曹操的话,曹操把这个地方打下来之后,毫不留情就把边让杀了。参赛各队各抒写见、互不相让之时,笔者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教他们分析一个人物,不能只看一个故事,就得出结论,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应学会理性思考辩证看待。世人认为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给人以智慧,让我们穿透岁月回到从前,如见如闻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百态,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原历史的本真。“是非功过任凭说”,唯有历史才能给人以公正的定论。通过读书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教会他们如何从书上汲取有益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判断和论证的独立性,这样既让学生对书中的人物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又激发了他们搜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朱自清说过,书籍陶冶他的心灵,使他受益匪浅,历经挫折而心志不灭;冰心也讲过,她的初期写作完全得力于古典文学,可见读名著对人的成才帮助极大。中国文人一直有着对名著作点评的传统,其中有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近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给名著作点评。先印发实例,供学生揣摩借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批注文章,无论是课内或课外,只要有感悟有心得,都可以批注。例如,有一学生读《三国演义》后认为最喜欢关羽,因为他忠肝义胆,情深意重,只要对他有恩,绝对不会忘记。不仅对自己的主上和朋友,即便对方的将领和敌人,也绝不会忘记他们对自己的恩情。一次,曹操送云长一件战袍,可云长没脱下旧袍,曹孟德便问:“云长为何不脱下旧袍呢?”云长答:“此袍乃我兄长所赐,我决不会丢弃它”,可见云长对自己主上有多么情深意重。学生说,通过读《三国演义》,使自己深受裨益,不仅赏识了故事里的人物,也感悟了许多人生哲理:再奸都有知心友,再好都有对头人。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做好自己个人,干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读书练笔既可以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还可以把学生的写作和读书有机结合。笔者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或手机阅读名著,通过阅读把搜集到的观点、例子、名言警句下载下来,分门别类整理好,写议论文用作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目的,甚至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写作,促进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先公布自己的QQ号与QQ邮箱,并接受学生加为好友的请求,组建班级QQ群。学生就可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笔者的QQ邮箱,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也可和同学就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完后放到网上,大家互相评价、学习、提高。

篇9

反复读了几遍三国演义后,我深有感触:三国演义通过许许多多的大小战争突出了东汉末年时期地位的重要,只要兵不强城不固,就有可能立即被其他国家占领自己的城池。

《三国演义》描述了众多英雄豪杰,可谓是文武奇才聚集,其中最耀眼的便是《三国演义》描述了众多英雄豪杰,可谓是群星璀璨,其中最耀眼的便是诸葛亮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文学家与政治家。他自幼十分聪明、博览群书、心怀大志,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胸怀经天纬地之治国韬略。真所谓是呼风唤雨,所不能啊。诸葛亮在三国鼎立时有一计十分着名,那便是流至今的“空城计”。

它讲的是:有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国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篇10

关键词:生物课堂;机智幽默;融通感情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93-0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兴趣。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幽默一下,不仅能使自己摆脱窘况,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差距,增进师生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进而掌握知识。没有幽默的教师象一副标本,没有幽默的课堂象死水一潭。同时,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是一种不平静而有序的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差异较大,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会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的环境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难免的。作为课堂教学的掌舵人——教师,要机智幽默,灵活应变,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幽默导入,激活课堂

巧妙地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特别能是让那些爱打瞌睡的学生和比较调皮的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很快,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如我在导入高二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节时,我借用了一个小故事:20世纪的剧作家——肖伯纳与现代舞之母——邓肯间的一番对话,邓肯对他说:“亲爱的,如果我们将来的孩子像你一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该多好。”教授对他夫人自嘲似的说:“亲爱的,如果孩子拥有我的容貌和你的头脑,那将会变得很糟糕!”听了这个故事后,学生都很想知道——他们的后代到底会出现什么特点呢?这时学生就会充满兴趣的来学习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了。又如,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我先引用了水浒传中鲁提辖刁难郑屠提出的要求,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 面。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让两个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学生们被两位同学惟妙惟肖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屠户虽然不能做到,但生物中的酶可以做到,自然的引入到新课中。

2.幽默传知,增加兴趣

幽默的课堂语言恰当使用,可以创设一种风趣动人的情趣,驱除学习疲劳,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忆清晰,而教师的诙谐、幽默,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有趣形式,它可使学生精神愉快,记忆效果和学习效率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实现在“快乐××”已成风尚,让快乐生物深入人心,生物教改离成功就不远了。在讲“减数分裂”时,我自己编了一则小故事,我是人见人爱的染色体欢欢,我家的危房细胞核要倒塌了,为了逃离这危险的生活,咬咬牙,自己发生了复制,形成了自己的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这样长出的两条长腿可以更方便的活动。在我刚迈步走出危房时,房子塌了,在我泪留满面之际,我找到了和自己长相一样的一条染色体乐乐(同源染色体),我们非常的开心,然后促膝长谈起来(联会),我们聊的特别投机。结果双方都胖了(四分体),咱也不管了,手挽手继续交流吧(交叉互换)。时间长了我们决定出去走走,于是来到了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我们分别站在赤道板的两侧,悠闲的散步,可是通过聊天发现,我和乐乐间实在没共同语言,于是决定分开,我向南她向北,(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大家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去(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我和我的姐妹染色单体又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突然迷路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在指南针的带领下我来到了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我的姐妹染色单体也开始喋喋不休了,于是在纺锤体的帮助下,把我们的着丝点分成了两个,我和我姐姐都自由啦,两人快速分开去享受生活啦!(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我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路途中留下了我长长的背影(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这样,不仅避免了讲述减数分裂过程平铺直叙的枯燥,而且让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把学生上课的疲劳感也抖落了。

3.灵活应变, 润物无声

课堂上,学生有时昏昏欲睡,或魂不守舍。这时,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委婉的提醒,常能使教室笑声顿起,使学生很快的从貌合神离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如,春日课堂,和煦的春风吹得一些学生睡意朦胧。老师见状,也佯装打瞌睡,并絮絮呓语:“暖风吹得师生醉,直把教室当卧室……''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学生们立即被逗乐了。这比疾言厉色的批评效果好多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在上课,突然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停在了讲台上的一盆花中,久而不去,有几个学生已开始开小差,发出了阵阵笑声。这时我突然机智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教师自答:“因为老师讲的太精彩了,蝴蝶也尾随而来听课啦,大家可要珍惜哦”一语拈来,学生悄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

4.幽默批评,融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