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务公开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当前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开不规范
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乡镇和村级组织得到了普遍推行,但从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然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首先,公开不及时。对项目、资金的公开往往在项目结束,资金耗尽,甚至群众告状后才公开,事前“计划不公开”,事中“操作不公开”,事后“决算不公开”,从而引发群众上访和干群矛盾;其次,公开地点不确定。村条件较好的有公开栏进行公开,还有少数村靠在学校或人员相对集中的居住点的墙上进行公开,公开的场所往往是村里干部确定,所选择的地点随意,公开过程中仅仅是贴出去了,还没等到群众看见也许就被撕掉了,公开走了过场;再次,公开内容不完整。个别村、组公开的内容简单粗略,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重点问题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没有让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监督组织发挥好作用。
(二)机制不完善
首先,个别村组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主体内容监督制度的机制,都是个别人说了算,即使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度,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其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仅以会议安排部署的操作,遇到上级领导检查时匆匆交账,没有把公开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缺乏制度约束。再次,多头管理、监管难度大。乡镇虽然都设立了“农村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但因管理和业务主管的部门较多,对少数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在监管上有脱节现象,在公开过程中就成了死角,往往村里的漏洞就在这里形成了。
(三)衔接不紧密
目前,在推行村务公开中,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对象,监督的主体应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情况。
(四)效果不明显
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和整改,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确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二、做好村务公开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农村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洁、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村务公开必须从建立制度人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依章办事、违章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靠制度管”的大转变。
(三)落实考核责任制
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务公开纳人对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篇2
①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包括固定资产构建计划、农田基本建设计划等。
②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
③年末综合公布各项收入、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全年情况。
④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重大收支事项随时公开。
⑤村级每月的财务公开榜由中心记账员按照统一的格式,根据原始凭证、现金日记账、明细账及其他原始资料逐村逐户,逐笔逐项填写,达到项目清楚,内容完整,数据真实以及账单与张榜公布的数量和金额相一致的规定要求。
村级财务公开榜由中心负责人审核后,记账员送达村,由支村两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加盖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中心公章和签名后张榜公布。对经程序复核不合格的公布榜要退回中心重新抄写,直至村级认可后方可张榜公布。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公开地点要选择在群众便于观看的地方,公开形式可采用固定公开栏、书面明白通知单、张榜、广播、电视、网络、民主听证会、其它有效形式。
各村要按统一规定的财务公开日,把财务公开榜贴在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内。全县统一规定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8日为公开日;年初(4月8日)公布当年财务预算,年中(7月8日)公布上半年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年末(2月8日)公布上年财务决算、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三资”清查等财务总情况;各项收入与支出每季度公布一次,重要财务事项及时逐项逐笔公布。
村级财务公开后,要挂意见箱,村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要轮流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待群众对有关事项的询问,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出解释和答复,对群众认为不真实,不详细,看不懂的公开榜,“三资”管理中心要派人对有关事项及金额进行核实后重新张榜公布。
1、年初由村委负责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由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讨论通过,报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批准备案,形成决议,张榜公布。
2、预算编制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将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
3、预算编制的支出预算主要是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支出.预算支出分四部分,即:“一事一议”项目专项支出;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和五保户支出;集体经营收入;其它收入。
4、预算编制的收入要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预算收入分四部分,即:“一事一议”项目专项收入;转移支付补助;其它生产公益事业项目支出;其它支出。年中,预算需要调整时,要严格履行民主程序,报“三资”管理中心批准。
篇3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全区13个镇乡街道的173个村都设置了村务公开窗(栏),普遍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在公开时期上,基本做到了定期进行村务公开,规模大、事务多的中心村每月公布一次,事务少的小村每季公布一次。在公开内容和范围上,各镇乡街道范围内各村均有统一规定。主要涉及村级财务(即经营性收入及分配,全区统一格式,由各镇乡渔农经管理部门按实填写编发,交村公布)、土地征用、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救灾物资、建设项目等方面内容。在公开形式上,统一在村务公开窗(栏)内张贴公开内容,也有村务公开做得较好的村,通过召开村党员会议或村民代表会,汇报公开一年的收支和次年的预算。同时,初步建立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各村普遍建有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日常开支进行监督,并实行村账乡镇(街道)管的村级财务委托制度,由镇乡(街道)渔农经部门村级财务,从而加强了对村级财务开支的监督;有的镇乡(街道)还每年组织一次村级财务检查,促进村级支出合理、规范。通过几年来的村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村务、财务的透明度,提高了群众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渔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村务公开工作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调查情况看,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影响了村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公开的内容往往只注重财务公开,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的其他方面内容公开还显不足。而对财务公开,也是公开结果的多,公开过程的少,如多数村只简单的公开收支、各项财产、收益分配等财务事项的结果,很少涉及提留方案、各项经费使用等事前事中过程的公开,特别在非生产性开支问题上,还普遍做不到逐笔公开、逐项粘贴凭据,明细帐不“明显”,离群众要求的全面、透明、毫无保留地公开还有相当距离。
2、公开的面不广泛。从调查情况看,村务公开栏往往设在村办公楼旁边,有的甚至设在办公场所内。部分群众反映,当着村干部面看村务公开内容有挑刺的感觉,感到不自在。此外,地域上由于大部分行政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而村务公开栏仅设一处,以致村务公开的面不广。
3、公开的效果不保障。个别村的村务公开内容更换不及时,也有部分村的公开栏由于遭受日晒风打或人为等因素,村务公开内容撕破、脱落,纸张泛白字迹模糊,从而出现公开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
4、公开的监督还不够。尽管各镇乡街道均落实有村务公开的管理部门,但管理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目前村务公开大体上都由党群口负责管理,而村务公开的主要方面财务公开则由渔农口的渔经、农经负责指导,在具体监督管理、分工协作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不到位之处。如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多以盖章多,真正能把住开支关,达到理财目的少,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而渔经、农经的代记帐,作为村级财务的事后一道监督关,多数只简单地履行了代记帐责任,监督作用发挥不足。此外,公开的帐目往往笼统的过录总帐的内容,群众对村务公开内容看不懂、辩不明,想监督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久之导致参与村务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下降。
三、完善村务公开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加强村务公开的完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内容。村务公开内容要贯穿村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以群众信任、满意为标准。在制定各项工作目标时,要全面考虑村民利益,既要让群众知道,又要使群众主动参与,特别是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本村建设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经济年度预算方案和决算情况;村提留、渔业村“二费”的收缴及使用情况;村干部报酬及村级接待费使用情况;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建设承包方案;修建道路、水利等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和使用情况;土地承包方案、土地征用方案及补偿费分配和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国家对渔农业补贴和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参与,进而让群众相信、支持。
2、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操作。凡涉及村里重要村务,应先将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收费标准、上级下达任务、村内要办的事情等告知群众。在财务问题上还应当邀请村民理财小组参加并听取意见,经村务公开的负责监督组织全面核实后再公布,建立起规范的公开程序。在公开时间上,除按规定每季(月)公开村外,对一些热点以及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要做到随时公开,接受群众查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建立限时报帐、款物登记、公务接待、财务审批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四帐四簿”(即总帐、现金帐、明细帐、固定资产帐,村干部报酬登记簿、票据登记簿、财产登记簿、物资登记簿)。在公开知晓面上,要拓宽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大群众对村务的知晓面,除继续在适宜的场地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外,可进一步探索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或结合年度村干部述职述廉会议,通报村务管理情况,建立面对面的村务公开制度。
篇4
一、马江镇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开内容不全面
当前马江镇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公开了一些村务,但公开的内容大部分是有选择的,在公开过程中避实就虚玩“迷藏”,弄那么几张纸,写了几项就贴了出去。上级要求公开的内容和群众关心的、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意公开或少公开,只把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项目写进公开栏。在公布农民最关心的财务问题时,公布的数字很笼统,只公布收支几大项,具体把钱花到了哪里、怎么花的群众就不知道了。涉及农民负担、扶贫款发放和计划生育等群众敏感应该详细公开的内容,只公开一些“枝节”,对村干部不利的部分则抛之脑后,置之不理。有相当多的内容仍然没有公布,如村集体支付的请客送礼,吃喝招待费,个人消费公款报销等不正当开支。更有甚者,有的村根本就没有实行村务公开。
(二)公开内容不真实
内容失真是指公布账目与实际不符,含有水分,可信度低。“明白墙”变成了村官们不廉洁的挡箭牌,成为弄虚作假的护身符。马江镇长远、红旗、长联、末头、塘富、东冲、西冲、麻芫、毛家等地村民对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的较多,特别是涉及财务方面的内容,部分村民认为虚假的东西较多,属欺骗村民,应付上级检查。
(三)公开流于形式
村务公开工作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公开不及时,随意性大,不少村没有定期公开。公开方式单一,有的地方会议不讲、广播不响,仅有的一块“公开栏”也被各类广告所充斥。
第一,村干部一手定公开。在什么地方公开、由谁公开根本就不征求群众意见,对公开什么,怎么公开完全由领导自己说了算,领导认为可以公开的就公开。手脚“不干净”的不敢公开也就不公开了。有的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没有发挥作用,个别领导干部一点头,就定了公开的内容,会计弄张纸往墙上一粘就完事。
第二,拖延公开的时间。对公开的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三个月一次、半年一次的,甚至于一年一次的也有,时间长短由个人定。还有的公开不及时,把6月份应该公开的内容拖到了12月才公开,这里就失去了便于老百姓监督的作用。有的地方看着老百姓脸色来公开,老百姓要是不问,村里就像没事一样,一年也不公开一次,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成了一本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第三,公开栏形同虚设。上面部署的很多很细,可是具体指导监督的却很少,有些村的村务公开栏,样子做得挺好看,也花了不少钱,可是仔细看看里面公开的内容,却让人有些糊涂,在年末看公开栏,里面的内容竟然是年初的,还有的公开栏变成了“空白栏”,一年四季在这里都很难看到几个字,马江镇不好群众笑称是:“远看栏有样,近看字无踪”。还有的村就根本没有公开栏。
第四,审核不及时,账目不公开。有的村频繁更换财会人员,出现了“一茬干部一茬会计”,甚至“一茬干部几茬会计”的现象。且人换账不交,多数不进行账目核算和审计,对群众更是秘而不宣。乡村民主理财流于形式,给一些干部违法乱纪留下可乘之机。
(四)监督不严格
有的不按程序要求进行,而是随心所欲,必然影响公开的质量;有的不敢大胆监督村务公开执行情况,审核把关不严,展开经常、有效的监督流于形式;有的以种种借口,采取种种行为,阻挠公开、搞假公开的人,却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平安过关;有的对暴露出的经济问题不查处,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形象,使群众对村务公开失去了信心。
二、完善马江镇村务公开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
只有在政府推动和外在压力下,才能催生高质量的村务公开。从村务公开的推行到对村务公开的监督,都离不开上级部门的重视。所以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同样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工作。对于公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马江镇镇政府都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给予解决,对问题比较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干群矛盾突出的村,可以采取派出工作组的办法,专门进行解决。同时,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堵塞漏洞。
(二)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和政治素质
知识与文化水平决定着公民的民主能力,文化水平低使农民在掌握政治信息、利用参政渠道时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难以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转变为政策要求。一般说来,文化水平越高的公民,也就拥有越多的民主意识和精神,民主能力也就越高。只有现代的村民才能有现代的民主政治。文化素质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它的高低主要通过教育程度来衡量。目前在马江镇文盲半文盲仍占很大的比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民群众参与政治的能力,致使相当部分村民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在此种情况下,村务公开制度若没有外部强有力的推动,便会被农民传统的政治认知所扭曲,并可能造成村务公开的失范。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马江镇村民的政治素质较低,缺乏作为民主政治主体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竞争意识,政治责任感不强。相反却存在崇官、怕官的“顺民”思想,总是寄希望于“清官”、“好官”,不敢或不愿为实现自己利益和意愿而主动行使民利,更不知道自己也有权力监督干部。虽然有时也萌生一些政治要求,却又不知是否应该表达和如何表达,这种顺民意识使得农民只是被动地接受村干部的命令,盲目听从村干部的安排,而不论村务处理是否得当。这些都无疑会影响村务公开制度的贯彻执行。(三)增强乡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
增强乡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是村务公开制度化的关键所在。乡村干部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乡村干部作为基层政权的执政者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管理者,对解决农村各种矛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马江镇一些地方干群矛盾紧张,从干部方面来看,主要是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同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想真正推行村务公开,就必须提高乡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注重加强马江镇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国村务公开已经初步建立起配套的制度体系,有了村务公开的规范,使工作有序,办事有据,为村务公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一制度体系的建立还仅仅是一个开端,还有待于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健全与完善。
第一,村务公开责任制度。把村务公开作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村务公开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干部、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将评议、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选先进和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二,村民委员会村务公开制度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村务的办事制度。建立村务公开方面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者具体实施制度,财务管理方面的民主理财、干部亲属回避、会计员凭证上岗、承包项目公开招标等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预算审批审核、集资管理、农民负担明白卡、专项审计、举报查处制度,宅基地审批方面的民主评议、群众监督、收费审核制度,计划生育方面的准生证报批发放、超生罚款审核、计生款返还账目审查制度,电费收缴方面的群众代表参与抄电表制度等。
第三,村民组织的办事制度。主要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民主议政日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以及村民委员会所属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等。
(五)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机制是村务公开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来自内部的群众监督,是村务公开制度化的基础或首要条件。但是,至少在现阶段,如果没有外部的监督机制,村务公开同样难以推行。因为村务公开的推行及其制度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些利用村务不公开而的人,肯定会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一些地方之所以村务公开难以推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村庄外部缺乏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因而主观性较大,容易受人为因素所左右。另外,从长远来看,如果在“自治权”和“制衡权”之间没有建立对等的平衡关系,“自治权”就有可能无节制地膨胀,而难以健康地延续下去。
第一,加强外部监管。健全以马江镇人大、纪委为主的监督体系,每季度对各村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经常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到各村进行检查督促,促使各村的村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实。
第二,强化舆论监督。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搞得好的典型经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对那些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搞得不好的反面典型,要公开曝光。
第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纪检、纠风、村务公开办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定期全面检查。各级各部门要把责任追究贯穿于村务公开工作的全过程,对无动于衷、敷衍应付、弄虚作假、欺瞒群众、公开不全面不及时等行为,群众有权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举报,并负责调查核实并做出答复,要通报批评或责令其限期改正,半数以上的群众对村务公开的事项不同意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并重新公布;对于批评后仍不抓不管、不见起色的要追究纪律责任;对于工作不力、不负责任,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解决,由此引发群众屡次上访告状或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以及有打击报复行为的,可以建议村民会议对村民委员会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予以罢免;对村务公开中发现有挥霍、侵占、挪用、贪污集体财物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其中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做到真实、完整、规范,保存期限与村财务账簿相同。
参考文献:
[1]周汉华:《我国政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徐勇、项继权:《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仇保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公开”随谈,红旗出版社,2000年版。
[5]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编:《农村村务公开工作资料汇编》,1997年版。
[6]孙立国:《村务公开与农村小康建设问题的思考》载《农民致富之友》,2007年第3期。
[7]毛永忠:《村务公开:实行农村民主管理的关键环节》载《政策瞭望》,2006年第12期。
[8]庄海舟:《村务公开的监督机制探讨》载《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9]胡序杭:《关于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建设的思考》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篇5
村委从农村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加强和改进“阳光村务工程”工作,以公开农村财务为重点,以完善公开制度为保障,以强化依法治村、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为目标,对照要求,进行自查,并采取措施扎实推进,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
村委统一思想,把村务公开作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村成立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村副书记领导小组。
二、健全村务公开各项制度
我村认真贯彻文件,不断修订完善了村的村务公开、村帐村的规章制度,规定明确公开的具体时间、内容。行政村全部实行村帐镇管,并按要求进行记帐,健全了规章制度,村民主管理制度。
三、大抓村务公开规范化工作
1、公开内容规范。我村认真贯彻落实文件,村务公开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按统一模式内容公开,做到村级发展目标规划、财务、集体资产情况、农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十八项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度,让村民在村务工作中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感。
2、形式规范。我村能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公布村务,方便群众阅读。按照全面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定期公布村务活动的有关情况。让村民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增强村委会办事透明度。
篇6
一、继续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村务公开落到实处。
(一)继续推进民主决策,不断增强群众参政议政意识。
从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入手,明确民主决策主体、规范程序。尤其是完善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制度的建设,紧密结合村委会的选举,规范村民代表的选举,理清村民代表会议与村民会议及村委会的关系,把村民代表会议与村委会和村民会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委会管理村务,村民积极参与的农村自治格局。让农民切切实实地当好主人翁,真正体现“自”与“治”的结合。
(二)、继续推进民主管理,强化村务公开的责任。
1、突出重点,全面推行民主理财。建立健全理财小组工作制度,通过建立民主理财制度,保证公开真实可靠。
2、村务公开普遍实行“五规范,一满意”的工作推进方式,五规范即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时间、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阵地、规范公开管理,一满意即公开的效果群众满意。
3、建立目标责任制。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使民主管理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三)、继续推进民主监督,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村民委员会成员每年测评一次,将干部的政绩、廉洁自律、村务中政务公开情况与工作实绩挂钩。通过民主监督,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接受监督,严格实行财务公开。建立档案,保证村务公开质量,建立规范的村务公开档案,做到村务公开的历史资料有据可查。
二、不断深化村务公开,推动村务工作全面发展。
实行村务公开是新形势下的安民之策,落实民主管理是促进自我发展的治村之本。扎实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开展村民自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篇7
——市辖20个乡镇办事处,917个村(居),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万人。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创新思维、依法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等关键环节入手,以村务公开、强化监督为切入点,以加强基层组织法制建设为保证,以此推动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群众对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全市上下形成了干群同心干事创业,凝心聚力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农村上访案件下降80,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亿元和39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13.1,是近十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也是全市社会发展中最稳定的一年。我市先后荣获“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市”、“全省村委会建设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四项民主”,确保村务公开工作高起点运作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全市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局面,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观念得到了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社会政治稳定。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基层民主化、法制化建设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尤其在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明显提高,一些潜在的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给全市“平安建设”造成一定的隐患的形势下,能不能做到依法规范村务公开,实行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成为制约农村稳定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最尖锐、最重要的因素。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使农村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在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同时,健全农村依法治村体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不仅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调动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入点,而且是解决农村各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好办法,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点环节,也是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抓手。为此,我们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并层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法律保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使村务公开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整个过程,才能够把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好。
依法选举,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民主权利。
民主选举是村务公开的前提。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我们把民主选举作为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要内容来抓,及时制定了《——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组织指导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依法治市办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村干部任职条件、候选人产生的办法、选举程序等内容制成宣传提纲,并及时引发下村,向群众公开,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此外,我们市、乡两级抽调有丰富工作经验、法制观念强的同志组成换届选举督导小组,指导各村好“四权”、严把“五关”;确保了选民参选率和选举一次成功率,尊重和保障村民的推选权、提名权、选举权和罢免权,保证了村民基本民主权力的落实。
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决策权。我们把民主决策作为村务公开的牛鼻子来抓,依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制度,凡涉及村民和全村利益的重大事项,一律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使村级决策更加合法化。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相继推广了农村热点问题“质询制”、村务大事决策“卡询表决制”等具有首创意义的做法。热点问题当众现场质询,村干部当场依法解答,质询的过程既是依法公开的过程,又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过程。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全市各村普遍发放征求意见卡的方式进行表决,既让群众充分了解村两委的意见,又充分行使自己的合理权利,使每项决策都合法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如岳家庄乡岔河村统一印发了村民自治登记表,组织村民对村两委的重大决策进行表决,实行民主决策。2002年投资25万元,硬化东西岭主街道路面4500米,治理河道3000米,修筑拦水坝10座,2003年投资20万元建成大口井一处,这些项目,都是在得到村民认可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的。
建立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是村委会组织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对于加强依法治村,提高村务公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规范实用,与时俱进。我市、乡两级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各村遵循合法性原则、切实可行
原则、易操作、既约民又约官原则,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对《章程》、《公约》进行了修正,并下发到户,让村民人人明白,严格执行,做到内容更加规范、更加完善、适用性更强,真正起到了既约官又约民的作用,使村级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章程》、《村规民约》的修订,既是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的过程,又是自觉运用法律管理村内事务的过程。每年我市各村都以村民自治小组为单位学法,开展活动。比如:我市东都镇南鲍村将“平安家庭户”评选,写入村民自治章程,在全村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村里的社会稳定。
建立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在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抓热点、攻难点、保重点,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务、村务、财务、干部廉洁自律等“七公开”,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反映,热情接受群众咨询,积极做好依法解答工作。各村也都出台了限时答复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是能直接答复的一般7至10天予以答复,对村干部违法问题及时调查并解决纠正。对群众存有误解,或个别人的无理要求,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做好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了依法治村工作,使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依法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禹村镇通过推行村务公开,化解了干部矛盾,激发了广大村民学法用法、自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使困扰该镇长达10年之久的统筹提留难问题得到了依法治理。
二、依法进行4个规范,建立村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村务公开的实质,就是要在农村建立起一套民主管理、便于群众监督,更有效地实施依法治村的工作机制。只有依法规范,才能保障持续、稳定发展。我们本着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方便运行的原则,着力抓了4个方面的规范。
、依法规范公开内容。我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村务公开内容进行了依法规范和依法延伸,使村务公开的内容由最初的三大类25项扩大为六大类32项,涵盖了生产经营管理、土地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宅基地管理、村干部廉洁自律等农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到法律、法规规定允许向群众公开的,就全部向群众公开,使群众的知情权落在实处。例如,为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们在农业税征收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公开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将税收减免到户,使有关法律法规不折不扣落到了实处。
规范统一时间。我市规定每月15日为全市村务集中公开日,在集中公开的同时,实行全年大事年初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长期性工作按阶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人大、政府认为事关重大,或群众在某个时期最想了解的事项,由村两委按要求予以公开,使村民对关心的事情了解清楚。
规范公开程序。我市依法确定了村务公开“五步走”的基本程序,即村务公开必须经过村委会酝酿确定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把关、实施公开、意见反馈、整理存档。同时,针对不同公开事项,实行分类指导,每个类型制定一套程序,编制一套公开流程图,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开,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对重大事项决策等需要群众事先参与、事后监督的内容,规定必须经过预先公开、正式公开、反馈公开等环节。此外,我市还统一规定,在村务、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的同时,第一、三季度向村民代表会议共识,第二、四季度向村民会议公示。要事先准备好书面材料,如有重大村务要提前交给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实行决策听证制度。财务要提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并报乡镇财务管理中心代管,审核,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公开内容,发现问题随时通报、及时纠正,确保了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合法性。
规范公开形式。各村都在民主法制一条街上建立了永久性村务公开栏,对公开栏设立的环境、样式标准都作了统一规范,实现了农民群众看得清、看得明白。为了让群众全程了解、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市人大、政府在全市推广了泉沟镇在村务公开栏中设立“回音壁”的做法,使决策、实施、结果全部实现公开,办理过程、程序、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同时,各村还采取召开村民会议、有线广播或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及时进行公开。
八、完善三项措施,推进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健康开展
1、加强法德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是实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的关键。一方面强化村民的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我们以法制教育“七个一”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了以讲好一堂法制教育课,优化民主法制一条街、开展一次咨询服务、举办一场法律知识竞赛、编演一台法律文艺节目、制赠一份法制宣传品、设立一个法制图书教委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七个一”工程,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宣传进村入户到人,入口入脑入心。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市委党校;农广校、乡镇党校等阵地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也使村干部认识到村务公开的好处,从而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行垂直公开,强化督导检查是实施依法治村的保障。
全面落实依法治村,在公开范围上力求上拓下延,对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土地管理等需要层层落实的事项,实行市、乡、村三级同时公开,做到环环相扣,相互对应,增强了全市上下工作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做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贵在坚持,重在落实。为此,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村务公开、依法治村进行视察、督导。市委、市政府也组织市监察局、司法局、民政局、依法治市办、农经办等单位定期对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个别弄虚作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乡、村干部依法依纪给予严肃处理,做到了公开标准化、检查定量化,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
3、注重工作实效,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依法治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村务公开的目的就是增加村内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了解村政事务,进行民主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共接受群众查询一万余次,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及时化解农村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群众参政议政、关心村务的积极性,形成了群众支持村务公开、参与依法治村的良好局面
《村务公开工作典型发言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村务公开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原则、易操作、既约民又约官原则,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对《章程》、《公约》进行了修正,并下发到户,让村民人人明白,严格执行,做到内容更加规范、更加完善、适用性更强,真正起到了既约官又约民的作用,使村级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章程》、《村规民约》的修订,既是村民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的过程,又是自觉运用法律管理村内事务的过程。每年我市各村都以村民自治小组为单位学法,开展活动。比如:我市东都镇南鲍村将“平安家庭户”评选,写入村民自治章程,在全村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村里的社会稳定。
建立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在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抓热点、攻难点、保重点,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务、村务、财务、干部廉洁自律等“七公开”,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反映,热情接受群众咨询,积极做好依法解答工作。各村也都出台了限时答复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是能直接答复的一般7至10天予以答复,对村干部违法问题及时调查并解决纠正。对群众存有误解,或个别人的无理要求,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做好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了依法治村工作,使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依法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禹村镇通过推行村务公开,化解了干部矛盾,激发了广大村民学法用法、自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使困扰该镇长达10年之久的统筹提留难问题得到了依法治理。
二、依法进行4个规范,建立村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
村务公开的实质,就是要在农村建立起一套民主管理、便于群众监督,更有效地实施依法治村的工作机制。只有依法规范,才能保障持续、稳定发展。我们本着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方便运行的原则,着力抓了4个方面的规范。
、依法规范公开内容。我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村务公开内容进行了依法规范和依法延伸,使村务公开的内容由最初的三大类25项扩大为六大类32项,涵盖了生产经营管理、土地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宅基地管理、村干部廉洁自律等农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到法律、法规规定允许向群众公开的,就全部向群众公开,使群众的知情权落在实处。例如,为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们在农业税征收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公开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将税收减免到户,使有关法律法规不折不扣落到了实处。
规范统一时间。我市规定每月15日为全市村务集中公开日,在集中公开的同时,实行全年大事年初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长期性工作按阶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人大、政府认为事关重大,或群众在某个时期最想了解的事项,由村两委按要求予以公开,使村民对关心的事情了解清楚。
规范公开程序。我市依法确定了村务公开“五步走”的基本程序,即村务公开必须经过村委会酝酿确定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把关、实施公开、意见反馈、整理存档。同时,针对不同公开事项,实行分类指导,每个类型制定一套程序,编制一套公开流程图,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开,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对重大事项决策等需要群众事先参与、事后监督的内容,规定必须经过预先公开、正式公开、反馈公开等环节。此外,我市还统一规定,在村务、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的同时,第一、三季度向村民代表会议共识,第二、四季度向村民会议公示。要事先准备好书面材料,如有重大村务要提前交给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实行决策听证制度。财务要提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并报乡镇财务管理中心代管,审核,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公开内容,发现问题随时通报、及时纠正,确保了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合法性。
规范公开形式。各村都在民主法制一条街上建立了永久性村务公开栏,对公开栏设立的环境、样式标准都作了统一规范,实现了农民群众看得清、看得明白。为了让群众全程了解、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市人大、政府在全市推广了泉沟镇在村务公开栏中设立“回音壁”的做法,使决策、实施、结果全部实现公开,办理过程、程序、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同时,各村还采取召开村民会议、有线广播或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及时进行公开。
八、完善三项措施,推进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健康开展
1、加强法德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是实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的关键。一方面强化村民的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我们以法制教育“七个一”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了以讲好一堂法制教育课,优化民主法制一条街、开展一次咨询服务、举办一场法律知识竞赛、编演一台法律文艺节目、制赠一份法制宣传品、设立一个法制图书教委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七个一”工程,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宣传进村入户到人,入口入脑入心。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市委党校;农广校、乡镇党校等阵地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也使村干部认识到村务公开的好处,从而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行垂直公开,强化督导检查是实施依法治村的保障。
全面落实依法治村,在公开范围上力求上拓下延,对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土地管理等需要层层落实的事项,实行市、乡、村三级同时公开,做到环环相扣,相互对应,增强了全市上下工作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做好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贵在坚持,重在落实。为此,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村务公开、依法治村进行视察、督导。市委、市政府也组织市监察局、司法局、民政局、依法治市办、农经办等单位定期对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个别弄虚作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乡、村干部依法依纪给予严肃处理,做到了公开标准化、检查定量化,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
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和保障广大基层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的基本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衡量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体现了我们对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态度,体现了我们对党和事业的责任性,也体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筑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分析我区社会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矛盾和薄弱点时,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基层组织各方面工作不够规范,制度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村级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不够规范是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突出问题,构筑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根本的是要提高农村基层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这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从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看,60%左右是反映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这其中大部分是有关村级财务或村务公开方面的。当前,我区突出问题特别是赴京去省重点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基层农村。从纪委近几年查处的案件看,村一级干部为数不少,绝大多数都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在被查处的村干部中,不少是很有能力,也是为村里作过贡献的,非常可惜。他们出问题,内因是主要的,自身不过硬,但外因也不可忽视,就是我们在村级资产管理上还有漏洞,还有不足,对他们的监督制约不够。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和巩固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需要。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已经抓了多年,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好的成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村民自治管理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的密切、党风廉政建设的好转,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看,这两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为抓好这两项工作,最近,中办、国办专门制定下发了有关文件,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农村形势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面临农村社会发展的新水平,面临农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提高,因此,做好这两项工作,难度会更大,要求会更高,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开会并且把会议规模开得这么大的原因。大家千万不能有这项工作已经抓过,并且抓得差不多了的思想,要克服厌倦自满的思想,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四)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作水平的需要。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根本的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性,为农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推进率先发展。因此,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应该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实践证明,只要村干部行事规范,处事公道,通过村务公开,能够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放心。这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
前段时间,就村级财务管理和村级资产状况区两办作了专题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我区村
级集体发展迅速,村级经济的实力比较浓厚,村级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据调查统计,到2003年底,我区164个村村级财务资产负债情况如下:(1)资产总计141461万元,即约14个亿。(2)总负债合计33736万元,即约3.4个亿。(3)所有者权益合计107724万元,即约11个亿。这些数据都是帐面值,实际上这几年固定资产增值很快,如果经过资产评估,我区村级总资产还将大大超过14个亿。因此,总体上看,我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比较好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支平衡,支出较合理。2003年全区村级支出约1.6亿元,盈余约0.5亿元。总体上支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得到大部分村民认可。二是制度健全,管理较规范。绝大部分镇街都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会计中心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村级财务公开都做得比较好,建立了财务监督小组。三是认识统一,工作到位。广大村干部普遍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加强管理有利于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自己一个清白。应该说我区村级财务管理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基础和思想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还比较突出。一是不平衡性。从镇街层面看,总体上乡镇管理力度大于街道。从村一级层面看,远郊村管理强于城郊村。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管”现象。有的村对外担保未能收回。一些村出租房产的租金没有按合同要求去收。一些村随意地无目的过多组织外出旅游考察活动。三是监管效果有待提高。村级财务监督小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监管效果。镇街财务审计力量薄弱。四是财务公开透明度不够高。帐目公开,过程公开程度不高,不够规范。在村务公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还不够规范,效果还不够理想,表现在内容上单一,时间上不及时,参与上不够广泛,数目上不够具体等等。五是不合理开支依然存在。主要是部分村的招待费支出偏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三、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切实加强村级资产管理,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这两个文件是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别是镇街的工作实际制定的,也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可操作性。文件一旦出台,就具有严肃性,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有关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等一会区财政局还将作进一步的说明。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这里,我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两个文件强调三点:
第一,要领会精神实质。区委区政府出台这两个文件,既是为了约束,更是为了激励。所谓约束,就是通过严密的制度,约束村干部的行为,确保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规范。所谓激励,就是村干部的报酬、待遇要与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挂钩,激励村干部在规范的前提下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而努力。要正确理解“约束”。首先,约束和激励一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保值增值。并不是说出台制度约束大家是为了管死大家,捆住大家的手脚,该花的钱不花,该上的项目不上,该发展的不发展。如果这样,出台这两个文件就没有了积极意义,反而会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约束的目的是在规范、严密的前提下,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村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其次,约束必然会带来“不方便”。没有制度约束的时候,村干部说了算,权力大,办事“方便”,但实践证明,越是“方便”越容易出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从积极的、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去看待、去认识这两个文件,从而增强贯彻这两个文件的自觉性。
第二,要注重标本兼治。所谓标本兼治,就是要从源头上、制度上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具有方向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文件中规定的民主决策和公开招投标、财务公开、会计、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级财务审计等制度,必须按照文件要求切实建立健全。各地要对照区委区政府的意见,认真查漏补缺,不够完善的要完善起来,还没有建立的要建立起来。这里要强调一下村级会计制。会计制是落实村民自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是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很好的经验,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一种很好的制度。浙委办〔2004〕51号文件要求大力推广村级会计制。从我区情况看,绝大多数村都进入了镇街会计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但目前还有少数几个村尚未进入镇街中心,区委区政府要求这些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尽快进入镇街中心。
第三,要确保令行禁止。为了确保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共15条。如果说《意见》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那么《规定》就是操作性的、指令性的,是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的。这15条规定,都是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苗头性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制定的。比如,村里组织的外出考察活动,不是说外出考察不可以,但问题是现在存在着过多过滥的现象,群众意见很大,如果不控制,必然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必然影响党风,影响社会稳定。又如村民福利发放,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过度发放,必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损害村民长远利益。现在,村与村之间互相攀比福利的现象已经开始抬头,有的愈演愈烈,实际上一些村干部也感到压力很大,区里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实际上也是为村里减轻压力。所以,区委区政府出台这样一个规定,既是为了规范,也是为村干部减轻压力,更是为了保护村干部。希望大家正确看待这个规定,切实落实这个规定。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共同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成立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组长,成员由组织、纪检监察、农水、财政、审计、民政、经贸、土管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各镇街党委、政府(办事处)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监管。要明确分管领导,加强工作力量,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承担起应尽职责。要以经发办为主体抓好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以财务公开、会计、民主理财和村级财务审计为主线,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将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公开列入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探索建立把村干部报酬、福利、养老保障与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捆绑起来的激励机制。要根据区委区政府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深化村务公开。要增加科技投入,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推行会计电算化。要加强镇街农经队伍和村级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稳定和配齐镇街农经工作人员,加强农经业务培训。
同志们,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是根本。下一步,如何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共同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和深化村务
篇9
新时期民政工作担负着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初入民政部门的我,深感民政工作无小事,责任重大,因而时刻警醒,恪尽所能,要一贯保持“老老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作风,努力工作,勤奋工作,开拓工作。
一、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作用。由于历史的沉淀,很多涉及民生的事情,都和民政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民政工作是社会稳定器,稳定作用十分突出。一是稳定“军心”。积极推进优抚政策的全面落实,加强优抚对象的管理和培训,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积极探索退役士兵安置新途径;细致工作,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二是稳定民心。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等保障机制。
二、民政所工作的重心在农村
作为基层的乡镇民政所,大多数是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如何做好农村群众的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民政所得立足根本。
首先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依法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思路,重点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和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要进一步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将财务收支、上级政策、村级事务决策、社会保障等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全方位公开,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由背靠背间接公开转向面对面直接公开。要在充分发挥公开栏主阵地作用的同时,通过会议、广播、宣传单、公开信等多种形式扩大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切实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是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践深入发展的有效载体。要认真研究制定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今年内,培植一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
第三,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明确权利与义务,充分发挥好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的监督职能,实现村干部与村民直接对话,解惑释疑,接受群众监督。
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实现为民解困的职能作用,从而实践党的“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为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为民”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爱民”作为民政职业道德的核心;把“利民”作为民政工作的根本目的;把“亲民”作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方向。要以“求真务实”为要求。自觉强化调查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努力做到说真话、办实事、讲原则、讲公平、讲党性,为***的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民政人应有的贡献。
篇10
一、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主要存在以下个方面的不和谐因素:
第一,社区建设工作发展缓慢,在市处于落后位置,广大居民对社区工作不太满意。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社区建设的意见一直没有出台,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有关政策规定都不明确,工作不好开展。二是没有建立起社区建设的领导体系,工作关系没有理顺。三是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待遇都没有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作用的发挥。
第二,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了部分在乡优抚对象上访,个别地方出现集体越级访的苗头。主要原因是在乡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金、优待金和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药费报销均由乡镇发放,由于个别乡镇财政困难,造成这些优抚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财政会更加困难,优抚金政策的落实难度会更大。同时,失业伤残军人生活困难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个别地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存在落实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少数镇村干部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不能按要求去落实;也有的地方工作不规范。由于工作不规范、不落实,引起个别地方干群之间的矛盾,带来农村不稳定的因素。
二、下步工作措施
围绕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原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积极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社区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组织体系,理顺工作关系,为社区建设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和组织保证;二是积极协调,力争解决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待遇,使居委会的作用得到正常发挥。三是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开展社区服务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同时,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居委会切实发挥好作用。四是建立社区为民服务工作网络,推动为民服务工作向社区的延伸,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二)强化措施,全面提高优抚工作水平。一是加大对优抚政策落实工作督查的力度。会同市财政局对优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建立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优抚医疗政策的落实。三是调整城镇失业伤残军人的抚恤标准,参照农村伤残军人抚恤标准落实,解决失业伤残军人的生活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