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话的重要性

篇1

一、新型农业推广形势下规范使用普通话重要性

如今,以全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推进普通话的生产,能够促使农民秉承着开放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民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农业思想视频。及时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通过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来达到推广和应用新型农机的根本目的。使新型农机技术中普通话的推广能够满足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各项要求。从其发展特性上看,新型农业推广形势下规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1.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融合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于发展阶段,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对弥补农技力量不足十分必要。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普通话作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产业基础,在其中进行标准的深厚和融合,能够使农业经营主体保持融洽的沟通和交流。事实上,很多农业大会在参与新型农机推广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经验的学习和信息的交互。掌握流畅、规范、清晰、标准的普通话,能够减少语言沟通中存在的误会,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眼界。

2.加快农业科技转化成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机行业追求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需要克服在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各项弊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尽可能的提高单位投入产出率。这需要相关部门加速对农业科技的转化,借助于普通话的融合,农业科技才能够拥有一批专业化、精英化、优质化的专业热技术人才,从生产技术培训、机械设备开放等多方面,引导广大农户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使集中的农业经营能够凝聚更高的发展效率,弥补农业技术存在的“语言技术交流断层”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对于标准农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普通话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3.降低农业生产资源浪费新型农业技术经营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构建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投入生产,从而实现统一的耕种劳动、统一的服务和管理,以此实现对各种农业生产成本低的节约。熟练掌握普通话,就意味着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相关说明,从汉语口语、汉语文字等方面做起,减低生产资料的浪费,以普通话为沟通桥梁,实现对农业技术的科学使用和管理。

4.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路径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农民需要掌握先进的种植理念,掌握健全的沟通、交流方法,使大批农民成为全面人才。让广大农户能够掌握普通话的交流技能,以多种培训增进百姓的精神面貌。例如,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调研中发现,广大农户急需进行普通话培训,如果会说普通话,农民在新型技术管理岗位上,每月可增加两百到三百元的收入。于是该镇组织文化站结合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树立文化自信时机,把学说普通话作为新时代妇女文化素养提高的抓手,聘请当地高级教师担任讲师,开办普通话培训班,教授普通话。以此助力农业振兴。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路径,让农户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新型农业推广形势下普通话存在的问题

从新型农业推广的整体形式上看,农户对普通话的使用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对普通话的接受能力较差农民受地方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制约,无论是在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上,还是在对普通话的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制约性。一方面,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农业受自身因素的限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这也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扎实推进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工作,解决新技术中蕴含的风险性,满足农民的各项需求。

2.普通话的实践机遇不多当前,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改革仍处于尝试阶段,因此存在着进程缓慢、差异明显的问题。在普通话的融入上,其农业技术的实践和推广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农民往往需要和各类农业资讯、农业设备打交道,并没有一个较好的语言推广路径,导致普通话的推广缺乏具体实践,没有构建轻松、愉悦、开放的推广态度,对一些农业新技术的实验和示范早醒了深厚的影响。

篇2

关键词:汉语发音;教学内容;教师的内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普通话授课,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最有益的。下面我就讲一讲中学生语文课堂中,普通话授课的重要性。

一、普通话授课有助于学生的汉语发音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授课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听课的途中锻炼到自身的普通话。学生在少年阶段所学习的语言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最规范的,他们经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多多少少都会掺杂一些家乡的方言,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还很强,这一时期正好是学生改正不规范语言的最佳时机。所以,在这一阶段语文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普通话授课,对学生来说是极为有益的,他可以使学生更加规范自己的语言,达到熟练掌握普通话的目的。

二、普通话授课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授课通常是由教师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达成统一的规范,全部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那么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受到干扰。因为使用方言容易使学生无法理解相关内容。本来,学生本身的资质是不错的,头脑也足够灵活,但反复地听教师讲解,就是不理解讲授内容,而唯一的原因不是学生愚笨,也不是教师讲解不精,只是因为语言不通,学生听不懂教师讲话,这就得不偿失了,而运用普通话授课就可以完全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教学活动最大范围地顺利进行。

三、普通话授课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的场合人们都是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授课可以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试想一下,假如一位教师在讲台上用谁也听不懂的方言对学生进行授课,那么他的形象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目中一落千丈,大家也不会再尊重他。因为一个不能给学生带来知识的教师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反之,一位教师在讲台上运用普通话面对学生侃侃而谈,那么他的形象一定会瞬间高大起来,这样,无意间就可以提升教师的影响力。所以,普通话授课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内涵。

篇3

关键词:材料专业;普通化学;绪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34-02

普通化学是高等学校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但由于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在材料专业中的基础地位与重要性,以及与所学专业的内在联系缺乏了解或认识不足。如何能让学生迅速了解化学与材料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课题。

绪论课是普通化学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对于材料专业的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类材料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讲解化学发展简史、材料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绪论课内容的不断更新完善,以及对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及时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绪论课的教学实践做几点总结。

一、从材料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讲述材料发展史,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例如,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为时代特征标志的。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可以引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如石器、陶瓷、铁、铜、玻璃、水泥、单晶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的发明与创造,都曾为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半导体材料,就不可能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结构材料,便没有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也就没有现代光通讯;没有有机高分子材料,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特别是到了现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想在生物、信息、空间、能源、海洋等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开发这些高新技术的关键往往与材料的发展有关。

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增加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自豪感;通过介绍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价值及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兴趣。同时,结合笔者的科研经历、科研体会,讲述一些新型材料设计合成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介绍化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人类化学知识的获得,是从认识自然现象开始的:动植物的腐烂、火山爆发、空气和水对物质的侵蚀等。远古时代人类通过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等方法学会了利用火,不仅增进了健康,发展了智力,而且利用火能产生各种化学反应这个特点,开始了制陶工艺。制陶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高温下,使粘土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氧化镁等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制陶工艺不仅提供生活必需品,改进农耕工具,而且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人们逐渐走出岩洞,住进了砖瓦房,并用陶制农具开展农业生产。同时,人们从烧陶工艺中掌握了高温技术,并该项技术应用于冶炼铜矿和铁矿。如将铜矿石和木炭混合加热得到了金属铜;但纯铜质地较软,不利于制造工具和兵器。在冶炼铜时掺入锡、铅,可制得硬度很高的青铜。青铜器如铜币、编钟、青铜鼎的出现,推动了当时农业、兵器、金融、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把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除了冶炼铜以外,人们用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为金属铁。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如犁铧、铁D、铁锛等农具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样,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在人类历史上相继出现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4]。

此后到了炼丹术和炼金术时期。虽然炼丹家和术士的目的没能达到,但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做原始的化学实验,发明了大批实验器具,制造出很多化学药剂,记录了大量的实验方法,写下了许多炼金著作。正是这些理论、实验方法、化学仪器以及丹术著作,开创了化学学科的先河。与此同时,人们对物质结构本质的探索与论证也从未停息过。但直到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给元素下了明确的定义、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人们才逐步认识到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发生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化学体系,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到了19世纪末,随着X射线和电子的发现,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打破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此后,随着建立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普朗克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光子学说基础之上的波尔原子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化学的兴起;薛定谔方程的建立,更直接揭示了微观世界微粒运动的深层奥秘;而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键理论,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到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大大地促进了化学与材料科学的联系,为发展材料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化学发展史的介绍,使学生丰富化学历史知识,了解各个时期化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化学史的讲授还可以给人以智慧,即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科学品德和情操,勇于探索、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如讲述诺贝尔这样的伟大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学术成就、品德修养,描绘科学家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

三、阐明材料专业只有以化学为基础,方能引领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材料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坚实基础,是现代化革命的先导,人们把信息、材料、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如今,材料已成为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制造各种高科技功能元器件。发展功能材料正在成为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甚至是强化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当前,化学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化学首先是基础的核心科学,它不仅可以制造或创造出自然界已有的或不存在的物质,提供分析手段,还可以预测、裁剪、设计分子,揭示物质结构、性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化学还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起了牵头作用,化学研究不仅带动了其他学科的过程研究(工业、农业、环保、能源),而且极大地带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学科的发展、功能材料的设计,只有以化学为基础,才能合成出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功能材料。通过讲解材料领域的前沿知识,使学生了解材料与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材料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为吸引注意力,提高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多种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首先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可以综合多种教学艺术效果,根据绪论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通过精心设计,恰当使用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交互性强的优势,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增强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其次,通过查阅相关历史及文献资料,以材料知识为主线,以化学知识为背景,通过讲授化学史上的中国人及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成果,讲授材料领域的前沿学科进展,让学生产生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增加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普通化学基础理论教学是材料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项必修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绪论课教学,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贵刻苦、教贵善诱”。教师通过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渗透科研前沿、总结教学经验,讲授一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内容翔实,集科学性、历史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生动的绪论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普通化学的学习兴趣,还将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春生,王书民.论无机化学绪论课教学的加强与改进[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6):25-27.

[2]王淑涛.上好绪论课,培养大学化学的学习兴趣[J].广州化工,2010,38(4):247-249.

[3]张艺,雷艳虹.绪论课对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保山师专学报,2006,25(2):29-30.

篇4

关键词:普通话 贴近生活 自主学习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76-01

最近我校被武威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武威市普通话示范学校。作为学校的一份子,笔者为此倍感荣幸和自豪。倍感荣幸,是因为我校能够成为市级普通话中学;自豪,是因为这其中有我们的功劳。在欣喜之余,笔者不由想起自己在普通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学习推广普通话是大势所趋。

但事实却不尽然。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在和学生共同分析汉语拼音知识时,发现许多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很低,不尽如人意。在武威本地,往往将ɑn音读成ɑng音,如“安全”成了“昂全”,“甘肃省”读成了“刚肃省”“方便面”读成“fānɡ biànɡ miànɡ”等等。这让笔者感到非常吃惊,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和推广普通话已经进行了多年,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在全国许多地方,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并不明显。另外也说明在农村偏远地区方言根深蒂固,影响力强大。要改变这种现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久地坚持下去,全力以赴,才能有所收获。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学习普通话,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努力学习和提高。经过认真研究,笔者认为要提高中学生普通话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充分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

学习一种知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一往直前坚持学习,而不会瞻前顾后,一曝十寒。普通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我们的前途息息相关。当今社会,考试,找工作、应聘,交流,双方交流的语言几乎全是普通话,你的普通话水平越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要学习普通话,必须先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2 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苏轼有云:古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而学习普通话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功。反之,要学好普通话,只会是一句空谈。比如汉字拼音各种形式的记诵、发音的调整、自己方言习惯的改变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 认真了解学习普通话的相关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要学习普通话,就必须要了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才能为后面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声母和韵母的内容,各种发音的区分,口型的变化,儿化音的认知,前后鼻音的比对等等,都要认真了解,做到牢记心头,永不遗忘。这样,学习起普通话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4 多看新闻联播,并倾听主持人的发音

现在电视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几乎家家都有。这就为大家学习普通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尤其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均在一级甲等(97分)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普通话权威专家,其普通话发音也是最标准发音,所以要以新闻联播为平台,坚持不懈,多模仿、多联系、多思考,多训练,普通话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的。具体方法很多,可以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在观看的时候注意播音员的发音,尤其是一些典型的难读字音,还有他们的口型等。

5 可多向身边普通话水平比较高的朋友、同事请教、交流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件事例为我们证实了这个道理。而我们学习普通话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在我们身边,一定会有一些人的普通话说得很精彩,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所以,要虔心诚意的去请教,不要觉得没面子、丢人。我们可以和这些人进行交流互动,这比向播音员学习更亲切,更灵活,更实用,更迅捷。在笔者所带的班级,笔者就经常鼓励农村学生就普通话方面的问题向铁路学生请教,同时对他们安排任务,一名铁路学生带一到两名农村学生,进行一帮一,促进普通话活动,成效显著。在他们毕业时,农村学生的普通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快赶上铁路子弟了。

6 自己找一些小窍门,进行自主练习

要提高普通话,还应在平时多总结,并进行自主训练,训练自己的舌头的柔韧度和发音系统的完整标准。如说一些绕口令,顺口溜等或者是口含石子,每天坚持半小时快速发言训练等。

7 勇于实践,敢于说普通话

篇5

摘要:本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角度来说明普通话的教学改革,认为普通话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应结合普通话测试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几种习惯,把普通话教学和课外的训练结合起来,目的是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教学 改革

普通话是我们的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和教学语言。能说一口标准流利或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明确规定了“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教学,甚至国家对中小学生语言培养方针的贯彻落实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提高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已开展了多年,现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我院学生普通话测试过关率较低的实际,这给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应考虑怎样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做到“以测促训,以测保训”。

针对我院学生大都来自本省边远山区且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实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普通话教学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问题。

过去,在普通话教学中,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用时较多,学生训练教少,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不明显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和普通话课只开一学期,课时少的实际有关系;另一方面这和普通话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后训练、忽视学生学习普通话习惯的养成等有关。

一、明确目标。确定普通话的重要地位

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意识到普通话对一名师范生的重要性。当学生接触普通话课程时,我们有义务向学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让师范生知道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和他们今后的就业,让学生知道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这为他们今后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奠定基础。

二、分级制定标准,讲清细节

普通话教学课时少,传统的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上占的时间较多,相比较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教师为学生纠错的机会就比较少。针对此实际,就需要想办法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使普通话基础不同的学生,针对实际得到训练。

普通话教学,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针对我院大多数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好、个别学生普通话基础好的实际,制定不同的标准。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第三题朗读,要提醒学生不要错读、漏读、加读、倒读、不要读破词和句造成歧义。做到自然流畅。第四题说话,要向学生讲清说话注意自然流畅、有口语感等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普通话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再针对测试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做到循序渐进。

三、注重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说方言已成一种习惯,若想让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需要个过程。只有通过课外的不断训练,才能巩固课堂训练。课外训练,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四、养成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几种习惯

普通话教学仅注意课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教师有必要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一是学习普通话的自觉习惯。只有学生自觉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有较大的进步,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学生的相互督促。二是听普通话的习惯。我们的有些学生不习惯听普通话,这就需要督促学生常听普通话,养成听普通话的习惯。三是练普通话的习惯。很多说方言的同学羞于说普通话,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有针对性地多练普通话,不断纠正语音上的问题。四是说普通话的习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前三题把握得很好,一到说话,问题就较多。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说,抓住一切机会练说普通话,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五是纠错的习惯。纠错分两种情况:一是自纠。二是他纠。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存有几种情况,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并能自我纠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数问题,有些可自我纠正的;三是个别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不知道问题且不能纠正的。针对第一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统往往无大的问题,只是记不住音,这样的同学通过普通话课的学习,会很快纠正错误且进步很大的,他们往往能做到自纠。针对第二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统多少有些问题,有些语音问题他们可以自纠,有的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可纠正的。针对第三种来说,他们的基础薄弱,语音系统上的问题较多,少自纠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要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克服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多向老师和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六是记录的习惯。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普通话训练

单靠课堂讲解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过去,普通话教师对学生的课下的训练有要求,但检查得较少。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结合普通话教材进行课后训练。

篇6

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法律地位,使推广普通话上升为一种执法行为。

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外,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成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普通话相关课程。但从实际来看,普通话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就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加强普通话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课程的设置上,很多院校的学生、教师、乃至领导,普遍认为普通话学习与否,无关紧要,专业的学习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很多系部只注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普通话的学习,方言区很多高职院校很多的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课程,只有少数专业将普通话课程设为学生的一般选修课。而受社会习惯影响,学生则普遍认为外语的学习要远远比普通话的学习重要,所以,他们宁愿花上大把的时间练习英语却不愿花哪怕一点点时间去练习普通话。

(二)普通话教学缺乏针对性。

方言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市或地区),但由于湖南是一个方音特别多的方言区,就算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学生,由于专业、性别、城乡等不同因素,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对各种语音问题的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这是普通话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授课教师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授课教师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水平各异、层次不同的教学对象,很难照顾周全,面面俱到。往往是针对一个方面的语音理论进行讲解,就要同时针对几个不同方言区问题进行方音辨正训练,或者在讲解只有某一方言区存在的语音问题时,其他方言区学生却不得不陪听陪练。“一锅端”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院校软硬件条件不达标。

方言区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师资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方言区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老师中,拥有国家级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学校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较慢也在情理之中了。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普通话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设备不完善。由于受到场地、资金等的限制,大部分方言区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足够的语音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用于普通话教学,即使有也仅仅限于外语教学使用,而汉语口语则被排斥在外。虽然普通话教学以说为主,教给学生的是嘴上功夫并非动手能力,但教师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甚至连录音机都没有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加强对普通话学习的宣传,努力营造校园气氛。“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论认识,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及橱窗等,广泛地向师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各类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如演讲、朗诵、辩论赛等,营造校园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进行舆论引导,让学生了解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要求并督促学生无论是在课堂回答问题还是在课外娱乐闲谈,都要使用普通话,形成说普通话的氛围。创造这种语言环境,可以帮助方言较重的学生克服害羞、自卑等心理障碍,开口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二)加强普通话教学的针对性。

1.实行分组教学。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话教学面对的学生不仅是一个自然班,有的达到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要求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是不切合实际的。在这种情形下,更应强调合作教学。首先,根据方言区和普通话水平安排座次。以湖南为例,即:讲长株潭方言的学生坐在一起,讲西南官话的学生坐在一起,讲湘南话的学生坐在一起;讲湘西话的学生坐在一起。各方言区的学生又分成三组,一类学生为第一组,二类学生为第二组,三类学生为第三组。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有意识地将不同区域和等级的学生列为不同的教学对象,因“语”施教,记录每组的语音情况,以组为单位进行跟踪辅导。这种分组方式基本上把存在相同方言系统问题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利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的兴趣。普通话教学也只有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教学对象,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帮助学生建立方言与普通话的参照系。在普通话教学中,学生如能通过学习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针对性地纠正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言区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师要积极开展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掌握学生的方言情况,把普通话与学生所说的方言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比,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参照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材料,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湖南地区的高职院校,教师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对于西南官话地区的学生,主要解决的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h-f互混、n-l互混等系统性错误问题;对于长株潭方言区的学生,要着重分清平翘舌音,注意舌面音、韵头、韵腹、韵尾的改读问题;而对于湘南方言区的学生,不仅要重点解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问题,还要纠正n-l的混淆发音、元音发音不到位、复韵母动程不够等等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授课过程中,教师先要针对该班学生所讲方言与普通话共有的差异性进行集体授课,然后进行合作教学,分组解说不同方言与普通话的独特差异性。

(三)改善学校普通话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首先要加强普通话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学校所有的教师自觉地把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职业语言,对于讲授普通话课程的教师,学校要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培训和考试,使校内普通话课程老师的业务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层次。

篇7

一、充分认识声调的重要性, 强化声调教学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概念上被称作“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母和韵母是一个汉字语音的基础, 而声调则是这个字音的“灵魂”。

在以往的普通话测试工作中我们发现: 声调不准最容易出问题, 如果某一个声母读得不正确, 并不一定很快就被听的人觉察出来, 因为另外的21 个声母也在话语中不断出现, 各声母的出现频率都不高。如果某一个声调读不准, 则很快就会被人听出来, 因为平均每四个音节这个声调就要出现一次, 出现率非常高, 自然容易被人察觉。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和一级乙等水平相比, 一级乙等和一级甲等相比, 在声韵标准程度上是差不多的, 主要的差别就是在于声调的正确把握上。普通话水平越到高等级, 语音面貌的差别越体现在声调的纯正程度上。

近年来, 声调在普通话教学与测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 到重视。王群生等先生认为传统的声韵中心论误导了普通 话教学, 他们提出了“声调中心论”, 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 “声调中心教学法”,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中心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强调: “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的同时, 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顿、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显然, 这里把声调在测试 中的重要性放在声母和韵母之上。

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声调教学的重要性,扭转以往重视声母、韵母而忽视声调的现象。在熟悉方言声调特征及其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声调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有计划地增加声调教学的比重, 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 改掉“乡音”, 从而使推普工作取得实 质性的进展。

二、熟悉客家方言声调特征,抓住声调教学的重点

赣南客家话在声母与韵母方面颇有特色, 声调也与普通话大不相同。了解方言的途径很多,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第一, 利用假日进行田野调查, 这对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 来说比较困难,但又是最有价值的方法; 第二,开学时对新生进行语音摸底,直接了解来自各地学生的声调特点;第三,利用普通话测试积累方言,每次到各县市测试普通话时,留意被测试人的方言特征,特别关注声调因素; 第四,加强理论学习,广泛阅读有关客家方言语音研究的成果。通过多年来的积累, 我们摸索出赣南客家方言声调的几个特点:

(一) 调类相对较多。赣南客家方言今声调一般有五到 七个调类。七个调类的有宁都、定南、龙南、兴国、瑞金、 全南等地, 这些地方除上声不分阴阳外, 平去入皆分阴阳。 六个调类的主要有南康、寻乌、会昌、于都等县市。大余、 石城、赣县、安远是五个声调。最少的只有四个声调, 上犹社溪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没有入声。

因为客家方言调类较多, 且与普通话的对应也不整齐, 所以调型偏误是常见问题。赣南客家方言区人说普通话出 现的调型偏误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阳平的中升调读成低 平调或者降调; 二是上声调读法往往接近去普通话去声, 读成降调; 三是由于入声的存在, 不少字读得平而短, 阴入字尤其低促。

(二) 调值整体偏低。赣南客家话各调类的调值与普通 话相比普遍偏低, 阴平、阳平与阴入调的调值低的特点尤 其明显。这里列举几个例子如下表:

阴平调值偏低, 主要表现为把普通话的调值55 读在44 或33, 阴入调值, 大多数在2 或3 度; 上声与去声情况要 复杂些, 但也有调值偏低的共性。因为方言调值较低, 赣南人说普通话时常常需要提起气捏着嗓子说话, 声带相对 要紧张, 所以赣南人说普通话, 往往感觉比较累。说方言 时整个语流没有像说普通话那样高亢、清晰。

(三) 内部差异大。除赣州市城区外, 赣南其余市县几 乎都说客家话, 但是各地的客家话因客家民系发展的不平 衡, 语言的流变不平衡, 语音特点并不一致, 正所谓“十 里不同音”。从上面所述两点已可看出, 赣南客家话的声调 无论在调类还是在调值上, 内部的差别很明显。

弄清楚了方言的声调特点以后, 才知道教学的重点与难 点所在, 从而可以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在赣南客家方言 区, 普通话声调教学的重点是纠正调型、调值的偏误。纠偏 的有效办法是对比。通过对比朗读单字、双音节词、多音节 词以及短文, 让学生感觉方言与普通话在调型与调值上的差 异。通过反复练习, 使学生习惯普通话四声的声调特征。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法, 突破声调教学难点

声调属非音质音位, 相对于声母与韵母, 它更抽象而不易捉摸。这个因素增加了声调教学的难度。如何突破难点, 有效地进行声调教学呢?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1.加强听辨练习。听辨练习是普通话语音教学常用的 方法。做大量有针对性的听辨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方 法通过加强对学生听辨能力的训练, 来达到正音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辨别声调的能力。第一, 初期做好五度音阶的听辨训练。通过对“55(啊) -44 (啊) -33(啊) -22(啊) -11(啊)” 的反复听辨训练, 掌握普通话五度音的相对音高差异。第二, 辨单音节字音, 重点区分阳平和上声, 还有阴平和去声。单音节字声调的 听辨训练十分重要, 是纠正乡音, 学好普通话声调的关键。 由于赣南客家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大, 所以单音节字调的 听辨要做到选字量大, 调类齐全, 地区覆盖面广。第三, 听辨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以及短文, 注意两字连读变调与 语流音变, 特别要注意普通话的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与 “一” “七” “八” “不” 的变调。听辨训练的方法灵活多 样, 既有教师示范朗读, 也有学生示范朗读, 还可以用事 先准备的录音材料。

2.运用对比朗读。声调教学中朗读训练是教学的主要 手段, 比较朗读法尤其行之有效。①正误对比朗读法。在读 准声母与韵母的前提下, 学生分别用普通话和方言声调朗读 词语和短文。这种正误对比朗读, 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感觉 方音与普通话在声调上的差别, 经过老师的引导, 进一步总 结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关系。这样, 学生既有生动的 感性认识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②调值对比朗读法。调值对 比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纠正调值偏误现象, 加速受训者向 目的语普通话过渡。这种对比当重点做好高低对比, 通过高低调值的对比朗 读, 用心感觉声带的松紧度与音高变化的关系, 把握相对音 高; 赣南客家话里有入声, 与普通话比较, 入声字的音长明 显要短促。我们把常用的入声字罗列出来, 教师用普通话朗 读, 学生用方言朗读, 着重比较它们的音长特征, 提示学生 在读这类字时要有意识地把音调的时值拉长。③单音节字调 与连读变调对比朗读。普通话的连读变调规律比较简单, 但也需要反复地对单音节字调与连读变调进行对比朗读, 才可 以找到感觉, 直到养成习惯。

3.重视语感培养。

传统的语音教学, 比较重视单音节字调的训练, 而不 太注意将声调融入完整的句子和说话的语境之中, 使得声 调的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事实上, 一个人 的普通话水平, 总是在一定的语流中体现出来的, 在现在 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题中, 朗读与谈话也占了相当的比重。 同时语感训练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普通话语的声调, 在语 言的连续变化中去感悟声调的变化规律都具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语感的积累。语感 积累的方法主要有: ①听, 听教师范读, 听高品质的音像 材料, 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其他层次较高的广播电 视节目。在认真听的基础上, 用心揣摩, 仔细研究。②读, 先跟读、仿读字词句, 后仿读文章。在读文章时, 要求把 握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因素, 并注意语流音变。③ 说, 说好普通话是学习的目标, 同时说话本身也是培养语 感的重要方法。说话练习往往没有现存的文本可依, 大脑 对语流中字词的声调的分析判断时间更短, 因此, 说话者 一般更容易暴露出问题。他们通过教师点评和自己的反复 练习, 培养语感, 达到纠正方音的目的。学生通过一系列 的语感训练, 逐渐开发和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从而提升学 生学习语言的悟性, 让学生更多的在语感中去体会声调的 变化, 从整体上和动态过程中去把握声调之玄。

四、优化语音教学条件, 提高声调教学效果

1.利用语音分析软件进行声调教学。到现在为止, 我 区的普通话声调教学和训练, 依然是依靠老师的口头示范; 语音的分析还停留在理论上的描述和手工操作上。如果能 够利用计算机上的语音分析软件进行声调教学, 教师也可 以客观描述声调特征, 并利用计算机准确地给学生示范。 学习者把可凭听觉感知的声调转变成可凭视觉察识的声调, 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的声音变成如今可看得见的图谱, 再根 据所见, 判断所发声调的正误, 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正确。 这样效果就会好得多。

2.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语音教材。现行的普通话语音 教材, 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声调教学的内容远比 元音、辅音少得多, 自然也比声母、韵母少得多, 不利于 教师强化声调教学。第二, 教材编写未能顾及各地方言实 际, 概括性强而缺乏具体的指导。我们需要抓紧组织科研 力量, 编写出一本专为赣南客家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使用 的语音教材。教材有必要突破陈规, 在深入浅出地介绍客 家方言的语音特点时突出声调方面的内容。同时, 还要有 切实可行的声调教学方法, 以满足课内外教学的需要。

3.增加声调教学的课时。我们既然认识到了声调教学 的重要性, 但如果我们的教学计划中不能增加声调教学的 课时, 那么强化声调教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增加课时的 途经主要有三条: 一是从声母韵母教学中调剂出时间来补 充声调教学; 二是学校为普通话语音教学这门课程增加课 时数; 三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培训课。

【参考文献】

[1] 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2003(12) .

[2] 刘纶鑫.江西客家方言概况[m].南昌: 江西人民 出版社, 2001(12) .

篇8

一、广大教职员工认识到了讲普通话,运用普通话的重要性。

在培训期间,教职员工能自觉的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放弃业余时间,苦学苦练,成线蜚然,说普通话正在慢慢的变成了习惯。

二、通过一段时期的练习,大家对讲普通话有了共识,普通话正在成为课堂语言,教师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篇9

关键词:普通话声调特征教学法

一、声调特征教学法

传统的汉语普通话教学都是以声母和韵母作为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来组织教学的,把声调部分的教学放在次要地位,这种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声韵中心论”。声调特征教学法则突出了声调教学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声调的教学,将声调教学贯彻普通话教学的始终。

声调特征是指声调的音高特征(受语调影响的声调音高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个字词的音高特征,也就是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和全降调)。二是语流中词语的声调音高特征,包括变调、轻声等。

声调特征教学法是指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重视声调教学,有意识地强化声调特征训练,加强语音部分的声调教学。

二、“声调特征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汉语本体的特点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使得各个音节之间界限分明,语音高低升降、曲折变化,因此汉语具有“音乐美”的特性。声调具有区分词义的作用,每一个音节改变声调后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意义。这是汉语语音的特点。

从汉语的声韵调系统来看,声调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一点在汉语方言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在北方方言区,很多方言的声韵系统跟普通话的声韵系统差别不大,它们跟普通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声调方面。例如,有些北方人自认为说的是普通话,但是外人一听就知道他是东北人,原因就在于他说话的声调跟普通话声调不一样。

方言中,汉语的声调还具有区分词的语法功能的作用。刘若云、赵新在《汉语方言声调屈折的功能》一文中指出,汉语方言中声调的曲折变化可以构成小称,区分词性、词义、构成人称的复数和领格,构成动词的完成体等。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普通话还是在方言中,声调都是很重要的,声调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也正是我们提出普通话“声调特征教学法”、要求重视和强化声调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二)普通话的教学现实

目前,很多学校的普通话教学都还是沿用传统的以声韵为中心的教学法,强化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部分的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对声母和韵母的课时量安排较多,对声调的教学课时量安排过少。这种教学安排暗示了学生要重视声母和韵母的学习,却忽视了声调学习的重要性。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过程中我们都能发现,有的学生普通话单个字发音很标准,但是一说话就感觉有方言语音的成分在里面。有的学生声母和韵母发音都很标准,说起话来却总感觉跟标准的普通话不太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说话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到了方言母语的音系中,声调发生变化。还有一些被同学们公认为普通话说得好的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声韵母的问题比较严重。他们之所以被公认为普通话说得好,主要原因是声调总体把握得好,有普通话的语感。从这样的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到以声母和韵母为中心教学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普通话的教学现实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普通话声调教学的重要性。

(三)普通话学习的社会现实

随着各级语委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普通话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很多场合人们开始自觉地用普通话去跟人交流,而且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自己方言母语中声母、韵母和普通话的区别,并在会话过程中有意识地纠正。但是,由于声调问题容易被忽视,而且难于纠正,所以声调偏误根深蒂固,他们说出来的话很多都是普通话的中介语,即我们俗称的地方普通话。随着国家基础教育的加强,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开始学习普通话了,声母、韵母的发音也是重点教授的内容。我们现在面对的普通话教学对象实际上比前几十年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文化水平要高出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能够说出自己方言中声母、韵母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要他读字词和朗读课文的时候,能够相对准确地发出普通话的声韵母,只是在说话的过程中偶尔会流露出声韵母方面的方言特色。相比较而言,声调的方言色彩就比较明显了,无论是在朗读还是在说话的过程中都有体现,有时候根据他们说话的声调还可以大致判定出他们是属于哪个方言区的。这说明,传统的以声母和韵母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了,教师应当能够纠正学生普通话中方言声调的发音。

三、广西人学习普通话声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高

广西人在学习普通话声调的过程中存在“高音高不上去,低音低不下来”的情况。比如在学习高平调(阴平)时,调值没有达到普通话要求的55调值,音高总是偏低。原因在于,广西各方言中平调型的调值普遍不太高,这使得广西人在学习普通话高平调时会发生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普通话声调的时候,只注意了调型是平调,而没有去比较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实际音高。他们在学习普通话高降调(去声)的时候,声调下降的终点也没有普通话高降调降的低。原因也是方言母语中声调调值的影响。

(二)音域

广西人在学习普通话声调时,音域普遍偏窄,这也正是由他们的发音特点“高音高不上去,低音低不下来”所决定的。相对普通话的调值而言,广西人说的普通话声调起点偏低,终点偏高,音域偏窄。比如在学习普通话升调(阳平)的时候,调值的终点没有普通话的音高高。在学习普通话高降调(去声)时,声调的起点不够高,终点也不够低。音域偏窄的原因主要也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为在广西各方言中存在与普通话阳平和去声相同的调型,但是调值却不同。广西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到了调型之间的一致关系而忽视了方言和普通话声调调值上的不同,这就很容易将方言中同调型的调值照搬到普通话声调的发音过程中,出现音域过窄的情况。

(三)调型

广西人在字词的念读中容易出现的调型错误是降升调(上声)。他们在学习普通话降升调的时候容易犯“矫枉过正”的毛病,加重上声的调尾,使升上去的终点音又降了下来,出现“降升降”的调型。在说话的过程中,广西部分方言区的人习惯用方言中平调型的发音来代替普通话中全降调(去声)的发音。

四、“声调特征教学法”的实践

在普通话声调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采用声调特征来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让学生对四声有个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高降调这些声调特征术语,并用五度标记法逐一图解。由于声调不像声母和韵母有具体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所以声调教学难度相对而言比较大。根据声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普通话声调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模仿”的教学方式。通过模仿普通话四声的标准音,控制自己的发音,使发音音高达到普通话要求的标准音高。对普通话四声标准音的模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字词标准音的模仿

普通话字词标准音的模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听辨音训练。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练耳训练。通过听辨音训练让学生能够辨别四声,熟悉普通话五度调值的实际音高。同时,要求学生将普通话和方言中同调型的发音进行对比,找出音高上的差异。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同一调型不同调值的语音音高对比练习,让他们判别出普通话四声的发音音高。

第二,模仿训练。让学生听普通话四声的标准发音,然后跟着模仿,反复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发音录下来,然后复听,判断自己的发音音高是否达到了普通话声调的标准音高。也可以请其他普通话听辨音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听音,看自己的发音音高是否达到了普通话四声所要求的标准音高。通过这样的反复模仿训练,可以掌握普通话四声的标准音高。

第三,记忆训练。凭自己对普通话四声音高的记忆念读音节。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录音复听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请人听辨音的方式进行。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纠正自己记忆中普通话四声的音高,达到熟练掌握普通话四声标准音高的目的。

(二)变调、轻声的模仿

1.变调的模仿

普通话的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的变调和“七、八”的变调等。在模仿普通话的变调之前,首先要熟悉普通话中一系列的变调规则,然后再采取前面所提到的“模仿训练”和“记忆训练”中的方法,对语流中发生变调的词语或短语进行反复练习。牢牢记准变调后各词的音高。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句中有变调的单句反复练习。这个练习的过程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尽量把每一个单句的声调和语调都模仿到位。

2.轻声的模仿

轻声是普通话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主要表现是音长变短,音强变弱。普通话四种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读成轻声。但是,读成轻声后的字的实际读音,也就是音高是存在差异的。一般来说,上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比较高,阴平、阳平字后面的轻声字音高偏低,去声字后面的轻声字音高最低。因此,汉语轻声词中读轻声的字,实际调值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通过反复的模仿练习来达到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具体的训练方法跟“变调模仿”中提到的方法类似。

普通话声调学习不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去纠正声调的发音问题,实现声调学习“瓶颈”的突破,其关键就是要牢记普通话声调的标准发音,调整自己的发音音高。

普通话“声调特征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声韵中心教学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一项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声调特征教学法”并不是否定普通话声母和韵母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将声调教学的地位提高到跟声母、韵母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还高过普通话声韵母的教学地位。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声调教学,增加声调教学的课时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声调教学的效果。本文只是对普通话“声调特征教学法”的初步探索,还有待于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本文系2010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C133。)

参考文献:

[1]卞成林.普通话培训与测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3]刘若云,赵新.汉语方言声调曲折的功能[J].方言,2007,(3).

[4]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

(3).

[5]王群生.建立符合汉语特点的普通话语音理论[J].长江大学学

报,2004,(3).

[6]朱楚宏.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理论的可贵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

2005,(5).

[7]郑作广.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第二集)[C].南宁:广西教育出

篇10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而汉语拼音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学习好汉语拼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等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重要性 识字 普通话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比作一幢大厦,那么汉语拼音则是大厦的奠基石,只有基石埋得够深、够稳固,大厦才能长期屹立于世。如果把语文比作一棵大树,汉语拼音则是大树的树根,只有树根扎得够深、够牢,这棵大树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1、 拼音的重要作用

1.1利于学生识字

拼音是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刚入学的学生是不能直接通过观看字形而发出读音的,因此这就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解决读音和识字问题。教师将最基本的声母、韵母教给学生认识,然后带领他们拼一拼、读一读,等学生在周而复始的学习之后便可以熟练地利用拼音去认识生字。并且拼音可以让学生具有标准的发音,易于区别和纠正多音字、错别字。借助拼音,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认识更多的生字,从而真正的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1.2利于学生的阅读

拼音是学生阅读的拐杖。由于小学生的识字量较低,很多字都不认识,这对于他们的阅读来说是一大障碍。而拼音便有效地为学生清扫了这一障碍。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可以借助字旁所标注的拼音来认识这个生字,如果没有标注则可以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查阅后识字。解决了生字这一难题,学生便可以顺利的阅读完自己所感兴趣的书,这就有利于增加学生广泛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1.3利于学生的写作

写作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常常会通过给出几幅漫画或图画的形式让学生来看图写作。小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但是由于许多生字不会写,他们便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拼音去代替他们不会写的字,这样,不仅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利于学习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一种广泛而有效的交流语言,因此说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而汉语拼音对于学习好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许多学生具有方言,如:四川很多地方的人平翘舌的区分较困难,这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在人的一生当中,学习好普通话的最佳时机便是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认真学习汉语拼音,通过学习和训练,切实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最后能说出最标准的普通话。

2、 怎样实现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2.1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面教学、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调动学生对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如:教师可以采用制作拼音卡片、角色扮演等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拼音产生好奇和兴趣。学生在对拼音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更主动且自发地学习拼音。

其次,教师应该在具备专业且丰富的知识素养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对拼音进行学习。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在亲身教学后,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切实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发音,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结合规律。如:教师在教学拼音过程中,可以利用比较夸张的姿态动作,或者运用口型、牙齿以及舌头等来分析口腔发音时候的整个状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不同口型的发音状态,从而做到准确发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区分表的形式直观的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和边音。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在学生学习并正确掌握了拼音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让学生将所学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教师可以让拼音学习的比较好的同学来充当老师,去教其他学生来朗读学习拼音。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努力创设学习拼音的良好氛围。语言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正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说:“有楚大幅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之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夫子所说的正是学习语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拼音的良好氛围外,还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让学生从小便学习说普通话。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范围内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交流。

2.2学校的重视

从学校方面来看,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应该把好选拔小学语文教师这一关,严格遵守选拔的规章制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择取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所选拔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知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擅长标准的普通话。这从客观上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校可以制定适宜的奖惩制度,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如拼音比拼、普通话比赛等活动,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汉字、说好普通话的前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采用相适应的拼音教学方法,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俞明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