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慈母情深课堂笔记

篇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将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地印在学生心灵深处。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把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一、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做好课本教学的基础上,按照所教课文的特点,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受到传统美德教育。如在学习《我的战友》时,笔者先让学生认识到战士那种崇高品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所感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再如讲《慈母情深》一文时,笔者用深情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感受――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和子女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并创设课文情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使学生生发孝敬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诵读孝敬父母的历史典故,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二、利用每一次朗读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朗读课是学校安排的自主朗读学习时间,教师应珍惜和利用每周安排的朗读课,同时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诵传统文化内容(这个时间段侧重的是古诗词),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其次,在语文课本教材中,选择一些声情并茂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最后,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选材广泛,而且语言富有情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先安排学生自读,了解古诗词的大意,再由笔者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在充分了解诗意后再读就会入情入境。同时还可根据古诗词描写的情境,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古诗更加赏心悦目,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只要求学生对所学古诗略知大意,不求字字解读,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的基础上,为以后遇到类似的诗句留有体验、感悟、比较的余地,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魅力。

三、课堂上注重从课本内到课本外的知识延伸

在注重课本教学的同时,笔者还把文化教育内容延伸到课本外,主要从本地民族文化着手,让学生对当地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加广泛、深刻的了解。如文化部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事项,重点是临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如民间文学《卧病求鲤》、民间音乐《沂蒙山小调》、民间知识《刘洪珠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剪纸、过年贴的年画、沂蒙柳编等民间艺术都是学生应该了解的传统文化。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课外知识渗透进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临沂当地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制订课外拓展学习范围

为了加大W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笔者还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有计划地安排传统文化的学习篇目,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文化素质。课外学习重点是学习我国的传统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唐诗宋词》,以及我市教育部门印制的课外读本《中小学生优秀古诗词》等,笔者还专门搜集了一些歇后语、对联、成语等供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使学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五、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阅读和积累

为了丰富写作材料,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和积累,指导学生多渠道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如学校图书室的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网阅览等,注重我市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书,特别是临沂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方面的内容。学生要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谚语、格言、不同种类的成语等,以达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目的。这样既加大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又积累了写作方面的材料。又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华诗词大会”成为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必看节目,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多读多积累,写作起来便得心应手,对各种表达方式就更加熟悉,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空间,真实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丰富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时的方法和策略不要喧宾夺主,要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自觉性,避免渗透的反复性。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快乐地学习语文,有机渗透、积极引导学生,进而达到语文学科知识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篇2

关键词:教学设计;试教;翻转课堂;课本剧表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普及,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使得课外学习成为可能和必须,信息传播相对封闭的传统课堂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教育技术当前的研究热点存在以下几大趋势,分别是“移动学习、云计算、泛在学习、BYOD(自带设备)、数字内容、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1]笔者长期担任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任务,本学年在对过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反思的基础上,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革新尝试。

一、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指学生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变成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促进者、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等。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2]

微课程(Micro Courses)是翻转课堂的基础,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设计的微型课程,其时间短,教学目标短小精确。微课程教学是保证传统教学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中的先教后学改变为先学后教。这种颠倒,改变了知识学习的顺序,改变了师生角色定位,改变了教学结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结合了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教师传授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教并重的具体体现。在翻转课堂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对所“教学设计”课进行了微课试教、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一系列教学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设计的过程,是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应体现教学设计本身的理论和方法,二是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于2010年被批准建设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突出的综合实践技能、鲜明的小学教育特色。课程教学既要体现出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又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关于教学方式的反思

课程目标包括三部分:理论知识目标、实践能力目标(编写教案的能力、教学能力、综合教学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

理论知识目标教学以往主要采取讲授+演示法+练习法的模式,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对讲授法反应平淡,无论是对PPT课件还是传统板书,注意力难以维持长久,甚至有课上玩手机等现象。

对于实践能力目标教学来说,主要采取演示+讲解+练习的模式。虽然设计了学生试教、编写教案的作业,但是由于班额较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存在费时间、组织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低、学生实践参与面小等。

对于情感态度目标教学,主要是对专业情意的培养,要热爱小学教育职业,具体行为渗透在知识和能力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往教学讲授加练习的方式容易造成倦怠和厌学,目标实现不够理想。

2.关于评价方式的反思

“教学设计”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考试性质被规定为考查,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过去往往要求写一个学期论文,或者完成一份教案设计。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避免有些学生抄袭、敷衍,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评价方式单一,信度和效度也较低。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开展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足够的信息化资源。学校图书馆和本学院资料室藏有丰富的与课程相关的纸质教材、图书、参考资料、相关期刊等。通过校园网可以享受免费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教学资源库链接,如中国知网、超星发现、中国大学精品课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等。同时,也拥有比较丰富的视频资源(小学名师教学录像、中外小学学科教学录像)、校本资料(往届学生试教视频资料、往届学生课本剧表演视频、往届学生教学设计作品)等,完全能够满足开展翻转课堂的需要。

1.理论知识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本学期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主要的知识要点转化为问题,布置成任务,学生课外查找资料、阅读教材、整理笔记,课堂上检查学习笔记、提问、讨论,然后教师对重点概念、理论要点进行集中讲授,即实施微课教学。笔者以第四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为例, 3课时,每课时50分钟,教学设计如下:

(1)上课前:提出问题,布置任务

问题一: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属于什么层次?它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问题三:什么是微课教学?微课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以下文献:教材――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王策三《教学论稿》、李秉德《教学论》,并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翻转课堂主题文章5篇以上。

(2)课堂上

①检查学习笔记

检查学生学习过程,阅读的文献名目,学习笔记。

②提问学生

就以上三个问题分别提问,学生进行学习汇报。记录回答问题学生的姓名及回答情况,并进行评价。

③微课教学

对三个问题分别进行15分钟左右的微课教学,使用ppt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对关键要点进行精讲。

(3)反馈评价

对学生在本次课堂内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提出相应的表扬或批评,并提出希望。布置后续任务――微课教学试教实践。

2.实践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改进措施:实践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微课教学试教实践)和协作学习方式(课本剧表演)方式。

(1)课前布置任务

设计微课教学和课本剧表演两种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以现阶段小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现有科目教材为题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教学主题,设计一节微课程教学方案,并进行试教。任务二:以小学生为假设的教学对象或观众,设计表演主题,进行课本剧表演。任务要求:自主选择任务一或任务二,但是必须至少选择一种任务。这样要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实践活动。微课教学按照编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的环节进行。课本剧表演按照自愿原则分成5组,各组编排一个剧目,学期开始布置,学期中间开始在课堂上表演。

(2)学生课外设计、练习

学生选择微课试教者8人,选择课本剧表演者40人,编排了5部剧目:“陶罐和铁罐”、“灰姑娘”、“慈母情深”、“丑小鸭”、“雪孩子”。无论是微课试教还是课本剧表演,所有的设计、编排、练习活动都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

(3)课堂展示

在课堂上试教的同学按照说课、上课、教案展示、课后反思、同学评课的程序进行。

课本剧表演以教室作为舞台,进行表演。

(4)教学资料生成

在学生展示的同时,笔者进行同步视频录像,生成教学资料。

(5)反馈评价

回放视频,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

3.情感教育目标教学设计

对于情感教育目标则渗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如视频演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中。

四、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以上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如何,因为涉及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情感和综合技能,前者是一种体验性目标,后者是一种表现性目标,所以难以定量测试。因此,笔者主要采取质性分析,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途径进行评价总结。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著提高

学习的自主性主要通过学生的精力投入、课堂表现及反应、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因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性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没有参与表演的个别同学,则要求他们对课本剧进行组织评比、颁奖、总结,制作成PPT和视频进行展示,学生参与人数100%,而且参与过程积极,表演效果良好。

2.教学的效率显著提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试教,还是课本剧表演,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时间较少。研读小学教材、课程标准、备课、制作教具、课件等等,学生在课外花费时间较多。在课堂上集中反应学生的设计成果,通过讨论、评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大班额实践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3.情感体验良好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于永正、支玉恒等教学名师的教学视频非常感兴趣,从课堂上观察出100%的学生都在专心地观看视频。这些教师多才多艺,教学水平高超,获得了社会、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他们的人生价值通过平凡的小学教育工作得到了体现,比如于永正老师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名师。在观看视频课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艺术特色、技巧和经验等。从课后访谈中得知,学生思想触动很大,表示崇敬这些名师,而且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无比关爱之情。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热爱所学专业,树立终身为之献身的远大目标。

4.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

小学教师必须有适合儿童教育的突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等。

在学生试教的实践教学中,参与者全方位地进行说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实际训练活动,为将来从事真正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他同学则配合试教同学,做好“学生”,相当于观摩教学。课后积极参与评课,借鉴试教同学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有助于自我提高。

在课本剧的编排表演中,为了完成表演任务,往往要进行角色分配、协调组织,锻炼了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课本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集音乐、舞美、语言、思想于一体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比如,在“丑小鸭”编演的过程中,首先要研读课文内容,扮演角色,实际上是对阅读、识记、分析、归纳、判断、表达的系列训练。学生根据情节变化自己制作背景音乐、设计并表演舞蹈,自己动手进行美术手工制作,扮演角色,使所学课程的技能有机融合,是对自己文化知识、创新能力、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的一种极大的锻炼机会。同时通过对角色的把握和逼真的表演,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自觉受到品德教育。

5.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学结果的评价最常见的是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两种方式。前者最擅长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情况。表现性评价比较擅长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学生完成任务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3]评价主要体现出过程式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理念。本学年采取“作业+作品+表现”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作业包括小学教学教案设计学期小论文。作品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教具。“表现”包括微课试教、课堂发言、课本剧表演、出勤率。

任何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拿来就用,要与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水平、资源现状结合起来,探索其恰当的运用模式。翻转课堂、微课教学不能单独割裂地使用,而应和现有的成熟的教学模式,比如:传统的见习、表演结合起来,探索其合理性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