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9的乘法口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48~50页的例1,练习十
一的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学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已知除法问题改为另一个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口诀求积、求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师:8÷4=?你是怎样算的?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师:也就是说:“做除法想口诀,算式缺几商就是几。”(板书:做除法想口诀)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自主探究、诱发活力
师:六一到了,同学们正布置教室呢。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这里还藏着数学问题呢。
1.自主探究要求
仔细观察,根据图中已有信息,分别提出问题,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2.交流汇报
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平均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可以平均摆多少行?
三、合作交流,展现活力
师:同学们通过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动脑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何解答呢?
学习要求:
任选一个问题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交流后汇报。(列式、说算法)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师: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师板演)
小结:把第二个已知条件中的8行改成了7行,运用改变数量的方法将原题转换成了一道新的除法问题,这是改编应用题的一种方法,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看来,一句口诀有时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第二、三个问题同上)
四、难点突破,外显活力
师:我们运用改变数量的方法将原题转换成了一道新的除法问题,那么你能把“我们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能摆几行?”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也改编成一道新的除法问题吗?
师:先独立思考,改编、列式后,和同桌说一说。(列式交流后汇报)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好方法改编除法问题,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师: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希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丰富活力
六、总结升华、提升活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发现问题 56÷8=7想:(七)八五十六 改变数量
提出问题 56÷7=8想:七(八)五十六 交换条件和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篇2
第一课时
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算一算。
4、在里填上“>”“<”或“=”。
5、端午节赛龙舟。
6、农历节气中的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从冬至开始“数九”,每个“九”是9天,“九九”过河,春暖花开。你知道“数九”要经过多少天吗?
综合练习:
1、算一算。
2、(1)8×9=(
)×9+9=(
)×9+(
)×9
(2)5×8=(
)×7+5=(
)×8+8=(
)×8+(
)×8
(3)81÷(
)=63÷(
)=36÷(
)=9
3、9名同学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名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求这一排有多长。
第二课时
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3、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计算。
4、填一填。
篇3
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数学计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此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学会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学情分析:在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本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一句乘法口诀写两道除法算式,并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的参与式教学(四人一小组),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背诵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都学过了乘法口诀,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一起来背诵7、8、9、的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起。
生:七七四十九。
二、合作探究
教学例1。(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现在有一个班级也要搞一些活动来庆祝六一,来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都做了些什么?
生:做彩旗、做五角星、心气球。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他们呀在分组做彩旗、五角星和爱心气球呢。好,现在我们一起去瞧瞧彩旗组做得怎么样了。(课件展示37页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们能找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接着在找找这里面的小朋友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又能不能帮帮他们解决问题?现在你们四人一小组来讨论一下刚才老师说的几个问题,然后把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写下来。现在开始吧!
(老师走到组里,看看学生讨论的情况,参与到部分组里,和学生一起讨论。)好,讨论时间到,请做好,经过激烈的讨论过后相信小朋友们都有结果了,那谁想来展示一下他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呢?这位小朋友,你来。从这幅图里,你能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他们做了56面彩旗,然后想要把这些彩旗挂成8行。
师:找得真好,请坐。掌声送给他和他的小组。彩旗组呀一共做了56面红旗,要挂成8行,这是我们能得到的信息,其他的小朋友们,你们找的是不是也一样呢?那接来,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平均每行挂几面?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嗯,好,请坐!你们说他们小组提的问题好不好啊?(好) 也把掌声送给他们。好,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找到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读一下。(学生读题目)好,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解决方法呢?这位小朋友你来代表你们小组来说说吧。
生:56÷8=7(面)
师:好,56÷8=7(面),那你是怎么算得56÷8=7来的呢?
生:用乘法口诀算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和他的小组。他们是用除法来算的,56÷8=7(面),(板书)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算的呢?
(4)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引导学生找出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这一规律。
师:好,他们就把这些彩旗挂起来了。但是问题又来了,他们发现这56面红旗要是挂8行在教室的话,太窄了,显得教室很不好看,那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一起来说说。
生:把他们挂成7行。
师:哎呀!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挂7行,那又要怎么挂呢?
生:平均每行挂8面,56÷7=8(面),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
师:嗯,看来我们的小朋友是越来越聪明了,来,都给自己一个表扬。
(板书)我们也是用除法来计算,56÷7=8(面),用到的口诀也是七八五十六。好,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和这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道除法算式都可以用七八五十六来求商。
师:说的真好,还有吗?
生:也就是说七八五十六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被你们发现了,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一句乘法口诀又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讨论完成38页主题图剩下的两个问题。
师:好了,现在彩旗组完成了,还有五角星组和爱心气球组,现在小朋友们的四人小组的讨论又要开始啦,像彩旗组一样,你们帮剩下的两个小组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先从图上找信息,再提问题,再来解决,现在开始吧。
(老师去各组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小朋友分别进行指导)
2.归纳小结:
师: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
四、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例2:
56 ÷ 8 = 7 想:(七)八五十六 49 ÷ 7 = 7 想:七(七)四十九
56 ÷ 7 = 8 想:七(八)五十六 27 ÷ 9 = 3 想:(三)九二十七
五、课堂作业
1.教材38页“做一做”第1`~3题,
2.教材39页“做一做”第1~3题
六、教学反思
篇4
关键词:乘法教学;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74-02
一、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乘除法运算的第一个认识循环,它是整个乘除法运算的基础。根据书上的安排,我们进行教学时,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就教材本身而言。苏教版教材安排的是“分段教学”的常规教法,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一)(2――6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进行教学。教材编排的特点是打乱表内乘法原来的自然顺序,人为地破坏了表内乘法原来的知识结构,表内乘法教学失去了可以依托的结构支撑,也使学生陷入了被动盲目的状态。根据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表明,教材安排的“分段教学”的常规教法,学生能熟练背诵表内乘除法口诀,并能快速地进行计算,对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的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对表内乘除法的认识比较浅显:意义不深刻,沟通不深入,方法太单一,缺乏学习知识的方法结构,无法凸现表内乘除法之间蕴含的丰厚的育人价值。
2、就老师而言。看重乘法口诀本身存在的重要作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口诀的熟练记忆和练习形式的多样上,没有从学生真实发展的角度出发挖掘知识本身内在的育人价值,忽视了表内乘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
3、对学生而言。开学初我们备课组成员对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前的基本情况随机进行了调查,设计了三个简单的问题:(1)你会乘法口诀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3)你会几句?哪几句?说说这个口诀是什么意思?随机调查了二年级的几名学生,学生获得口诀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渠道:①大人教的。②学习了珠心算。③家长提前让孩子去老师那学的。④自己在铅笔盒上、垫板上学到的。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表内乘法口诀并不陌生,学生象唱山歌一样会背上几句乘法口诀,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学生进行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综观上面分析的三个方面,作为一线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反思,需要进一步结合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重新思考可以使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如何根据它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真实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寻找到表内乘法教学的丰厚的育人价值。
二、教材重组,深度挖掘表内乘法教学背后的育人价值。
表内乘法是整个乘法运算的基础,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思考可以使学生在什么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以及如何根据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实现学生真实的发展。以往的教材的编写表内乘法时,看重乘法口诀本身在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以及熟练程中的内在需求,忽视了表内乘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我们需要发掘的育人价值有:首先,表内乘法之间具有结构类同的关系关系;其次,表内乘法之间具有相互转换的关系;第三,表内乘法之间具有各种层次关系的内在规律;第四,表内乘法的构成非常有特点,期中凝聚着中国前人的伟大智慧。
基于以上分析,将对整个表内乘法进行结构化重组,因此,我们备课组进行大胆尝试,对教材进行重组,结构教学,实施“长程两段式的教学结构”。其中1的乘法口诀是“教结构”,而2――9的乘法口诀是“用结构”。
活动一:“教结构”,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核心环节:
1、学习怎样编乘法口诀。
出示:1个。问:这是几个几?会列乘法算式吗?
引导:1个1是1,我们就可以编一条乘法口诀:一一得一。
设疑:一一得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前两个一表示两个乘数,后面的一表示积。连起来就表示1和1相乘得1,简单地说成一一得一)
师:那再添一个呢?是几个几?会列乘法算式吗?
交流:可以看成是1个2,也可以看成是2个1。
师:结果是多少?可以编出怎样的乘法口诀?
说明:二一得二的缘由。(两句口诀都是正确的,但算的都是相同的乘法算式,所以习惯上我们只背其中的一句,就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的那一句。)
追问:一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呢?
再添一个呢?想一想可以表示几个几?可以列出哪些乘法算式?编出一句怎样的口诀?能像老师这样记录下来吗?
呈现半成品资源交流:怎样记录思考过程?
(先画图、想意义、列算式、算得数、编口诀)
总结方法: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编出乘法口诀的?
板书:(五个步骤)
放:如果我们不停地添上小棒,是不是还可以继续编出一些口诀呢?能不能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1)继续画,说说是几个几。
(2)想想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3)试着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中间叫停,呈现半成品资源。
交流:编4、5、6的乘法口诀的记录过程。
然后继续记录编7、8、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直接呈现,校对)
追问:写得完吗?用“……”
说明:是可以一直编下去的,但从方便、实用的角度来讲,编到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了。)
交流:看着这么多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1)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写出两个算式。
(2)两个相关联的算式可以编出同一句口诀。
(3)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算式,有两种表达意义。
追问:为什么1的乘法口诀只有对应的一个算式?
2、比一比,找关系。
看板书:仔细观察这些1的乘法口诀,你发现这些口诀之间有关系吗?有规律吗?你们能找到什么样的关系呢?
横向:1和谁乘,结果就是那个数。(板书:1和任何数相乘,结果还是那个数)
纵向:一个乘数都是1,另一个乘数依次加1,积也依次加1。
揭题:今天研究的就是1的乘法口诀。
活动二:多种计算方法的渗透,注重乘法意义的理解。
师:引导孩子画4个,表示几个几呢?
交流:(1)2+2=4 说明:用加的方法。
(2)1×2+1×2=4 说明:分拆的方法。
师:现在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二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那如果再添两个呢?表示几个几呢?会列乘法算式吗?会算出结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交流:加的方法
分拆的方法。
师:可以编出怎样的乘法口诀?那老师不停地添上呢?
记录本上要求:
(1)继续添,说说是几个几。
(2)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呈现学生成果。(所有的算式罗列出来)
活动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策略的选择――灵活拆、有序拆。
1、提出问题:有学生遇到了利用乘法意义分拆的方法可以得到结果,请大家一起来试试分拆4×4这个算式,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这么拆(要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有序、不遗漏地尝试把5×4=、6×4两个式子也用分拆的方法做一做
交流:(两种意义的角度都可以拆分)
3、提出问题:剩下的几个式子是否也能这样分拆?
三、教后反思。
1、聚焦核心,对意义的理解更深刻。
学生写出几个几,再写出乘法算式,对新的乘法算式进行分拆,在已知几乘几的基础上,算出得数编出了口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意义的湖区必须扎根于数学活动之中,因此,每句口诀的学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学生自主实现对已有认知重组和关联。
2、注重策略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在学习1的乘法口诀时,很简单,但在学习2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就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渗透。有加的方法,就是把乘法还原为加法算式,从乘法的意义角度进行分析计算。还有分拆的方法,把新知转化为旧的、学过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复习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哪位小朋友的反应最快,请看大屏幕:
1.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课件出示)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十八 ( )七二十八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6= 15÷3=
3.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快。
二、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2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4。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p49的做一做。
师:接下来请大家口算几道题。打开书翻到49页,找到做一做的三道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师:“智慧乐园的许多小动物,还等着我们用今天学到的新本领去帮助他们呢?”
(1)小白兔采蘑菇。①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你喜欢哪只小白兔,就帮助哪只。想帮助几只就帮助几只。”要求:三人小组合作,三人比赛“采蘑菇”。(检查计算是否正确,选择的“蘑菇”是否和兔子身上的号码一样。)②学生在书上练习并汇报:哪一小组先来汇报?你们和他们一样吗?
(2)送小鸟回家。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②对于没有小鸟的5号小屋,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小鸟可以住在里面?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都有什么收获呢?这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与前面求商的方法一样,只是用的口诀不同。
五、案例分析
篇6
表内乘除法是小学阶段乘除法学习中的基础,有大九九和小九九之分。常规是按大九九进行教学的,即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各81句。
教学中高段的教师常说起某班或某生乘除法掌握不够好,并简单地归因为低学段时乘除法基础没有打好。那么表内乘除法的易错点在哪里呢?是否能够在教学中提前干预,消除易错点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以校教改项目研究的方式对表内乘除法进行了实践研究。
为了能够得到学生表内乘除法的易错题,我们在9月份对学生进行了表内乘除法各81题的前测。以下是前测数据。
注:312名学生,其中163人满分,4张为无效试卷(其中4名学生没做完:3人漏题没有完成,1人来不及做。因此4张为无效试卷);学生出错的题目一共70题,另外11题无错误。
对比学生表内乘除法的掌握情况,显然学生乘法掌握相对比除法要好。
我们根据原来二年级教师的经验及前测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学生的错误基本有以下几种:
1.两个大数相乘易错。如:6×7;7×9。
2.数字相似的口诀易混淆。如:三六一十八与二六十二;三七二十一与三九二十七;二八一十六与二九一十八;五九四十五与六九五十四。
3.得数是二十几的算式容易写错。
4.大数在前易错。如:8×2;9×3。
5.乘号和除号容易看错。如:6÷2=8,3÷3=9。
表内乘除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所有计算中的基础,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脱离算理,脱口而出,但是却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虽然学生依赖于强记也能使计算正确率比较高,但是仅限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抓住乘法和除法的算理,特别是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进行意义上的建构,通过操作强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乘法意义的理解,进行提前干预,而非机械记忆。教材对乘法意义的阐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这样的表述似乎将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因此教学时可通过如下方法对乘法的意义加以建构。
几个同数相加和乘法进行连线,或要求将同数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沟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如
首先呈现的是结合具体情境的实物图,4个3相加,既可列式为3×4=12,也可列式为4×3=12。
又如,2的乘法口诀,通过多种实物或图形直观的方式呈现,建立起实物——图形——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的练习,抽象出乘法的意义。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采用以下策略。
1.通过操作,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
教学除法的认识,先从分实物引入。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包含两种意义:包含除和等分除。在教学认识除法之前,先要通过具体分东西的操作,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平均分”的概念;再学习两种不同的分法,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实际活动,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地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只要每次每份分的个数相同,就能保证最后每份分得的个数相同。总之,不管是哪种分法,不管怎样去分,最后都要达到“平均分”的目的,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2.结合具体情境,联系平均分的过程
列除法算式与列乘法算式相比,相对要稍难些。列乘法算式求3个2是多少,既可以列成3×2,也可以列成2×3。但列除法算式则不同,要把被分物体的总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作被除数;要把每一份的个数或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作除数;把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作商。所以在教学认识除法的例题时,先要说明要求出问题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计算;在列出除法算式后,还要结合例题的具体情境,联系实际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以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另外还可配合下面几种方法。
1.推算口诀记忆法(背诵法及上下口诀联想推算法,利用乘除法意义记忆口诀)。
2.课前口诀记忆法:每次预备铃响后由课代表带领全班同学背诵乘法口诀(顺背、倒背、横背、竖背)。
3.小组合作记忆法:组长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口诀掌握情况。
4.视算听算练习,强化记忆。
5.建立易错题库,适当增加频率。
6.游戏记忆法,轻松记口诀:
如拍3的游戏:3的口诀得数只能用拍手表示,不能用口说出来,四人小组从1开始按顺序轮流数,要求算错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
如同桌两人准备0~9的数字卡片,各取出一张,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谁又快又准,谁就可以收回两张卡片,直到一方没有卡片为止。
又如记忆2的乘法口诀: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记忆6的乘法口诀:1只蜜蜂6条腿,2只蜜蜂12条腿,3只蜜蜂18条腿,采来采去采花粉……
7.对比记忆法。
出一些对比题,以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如:
3÷3=
5÷5=
3÷1=
5÷1=
又如,积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练习:
5×7=35,
4×9=36;
7×9=63,
8×8=64。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对本年段7个班级学生中进行了后测及分析。
注:153名学生,其中121人满分;出错37题,另外44题无错误。
注:153名学生,其中123人满分;出错36题,另外45题无错误。
再拿之前的81题表内乘除法让学生试一试,结果无明显出错的题目。因此我们认为干预措施有效,而且初步得出:两三个月的干预数量,已经足够消灭易错易混题目;次数已经足够,再练习已不必要。
对于出错较多的几个学生,我们进行了个案分析:如2班的张同学,是因为智力发育稍迟缓;1班的黄同学,是属于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并非不掌握表内乘除法,或是因为数字符号看错,或属偶然。
以前针对学生的乘除法计算错误多,我们常归因为乘除法教学不到位,通过实践可以知道,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特征所致。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学生对表内乘除法有了临时性遗忘,就像从仓库里调出很久没有使用过的材料一样,花费的时间相对长,出错的概率较原来高。另外,表内乘除法相对于多位数乘除法来说,比较单一,学生不容易错,但多位数乘除法步骤一多,学生容易混淆,所以错误相对增多,而并非是低学段时乘法基础没有打好。
篇7
“乘法口诀”包括“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两个内容的教学。
低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在乘法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教学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乘法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要从他们已经熟悉的加法运算中过渡,才能巩固旧知,启迪新知。
1、让学生画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画成组数,每组个数相同,喜欢画几组就画几组。数学课突然变成美术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2、展示优秀作品,激发竞争意识。演示教师的水果课件。(课件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图片,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我班喜欢吃草莓的同学较多)
3、鼓励他们用加法算式表示出自己的水果个数。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不同的算式。
3+3=6
4+4+4=12
5+5+5+5=20
2+2+2+2+2+2+2+2+2+2=20
……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说它们的特点。(加数相同)像这些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如3+3=6,题目里有2个3,就用2×3=6或3×2=6。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展示作业,鼓励写出正确算式的学生。
3+3=6 2×3=6 3×2=6
4+4+4=12 3×4=12 4×3=12
5+5+5+5=20 4×5=20 5×4=20
2+2+2+2+2+2+2+2+2+2=2010×2=20 2×10=20
……
通过改写,让学生体会到“写乘法算式真简便”。强调: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写成几×加数或加数×几。反过来,以上的乘法也可以改写成加法:(鼓励能写出括号里的算式的学生,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3×4=12 4×3=12 4+4+4=12 (3+3+3+3=12)
4×5=20 5×4=20 5+5+5+5=20 (4+4+4+4+4=20 )
10×2=20 2×10=20 2+2+2+2+2+2+2+2+2+2=20
(10+10=20)
……
由此可见,,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的意义就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如3×4=12,表示3个4的和是12,或4个3的和是12。在这些乘法式子中,引导学生读乘法、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6、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基本途径。生生合作,通过“你说我改”的活动,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你说我算”,用加法算出乘法的得数,为后面学习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二、“乘法口诀”教学
在“你说我算”的活动中,收集一些乘数较大的乘法算式,如8×9=( ),7×8=( )等,让学生用加法算出得数。使学生明白,会写乘法算式了,虽然比写加法简便了,可如果我们总要用加法来计算得数,乘数较大时很麻烦,所以我们得学会使用乘法口诀,才能提高我们的运算速度。
“乘法口诀”的教学,要教会学生推理乘法口诀。
1、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图,画一组5个的。即1个5。提示:1个5就是——1×5或5×1,看图知道得数:1×5=5,5×1=5。为了方便记忆,引导学生编口诀:一五得五。强调:乘法口诀中规定小的数在前,大的数在后,不说“五一得五”。由题目引出口诀,学生在计算时才知道哪道题该用哪句口诀。
2、再画2组,不要接着第一次画,让每次画的图独立成一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列出乘法算式,数图知道得数:2×5=10,5×2=10。引导编口诀:二五一十。强调:得数大于或等于十的口诀中省略“得”字。
3、以此类推,编出“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4、展示学生作品,演示教师课件。(学生用品上大多是喜羊羊。)
(1) 1×5=5,5×1=5一五得五
(2)
2×5=10,5×2=10二五一十
(3)
3×5=15,5×3=15三五十五
(4)
4×5=20,5×4=20四五二十
(5)
5×5=25五五二十五
5、编完口诀,不要急于让学生背诵,先观察发现:5的口诀第一个字是从一到五,得数都是比上一句口诀的得数多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容易多了。再让他们在“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游戏活动中巩固推理口诀的过程,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6、要求学生用学习5的口诀的方法来一一学习其它数的口诀。
篇8
一、根据教学实际调整使用时间
学习素材什么时候使用,什么环节使用,值得细细推敲。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在学完“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后,教材上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这道练习题确实与刚学完的直角知识联系紧密,但在这里使用这道练习题,学生只能一个一个机械地数直角,没有多少思维含量。如果等到学完了“6的乘法口诀”后,再做这道练习,效果自然好多了:一个面上有4个直角,6个面则有四六二十四个直角,用口诀算多方便呀。学完“8的乘法口诀”后,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顶点引出了3个直角,正方体有8个顶点,则共有三八二十四个直角。这样处理,这道练习题更能体现多个知识点的整合,使用价值更高。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补、修改素材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些取材范围太窄,有的与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符。对于这样的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进行增补、修改。如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五册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教材中呈现的生活素材中“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不切合本地学生学习的实际,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如改为从学校出发到某某地方是1千米等。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拿来主义,拓宽学生视野
有时候改编素材很难,一时间也很难想到比教材上更好的素材,所以更多的时候,教师可以借鉴别的版本的教材、教辅资料及其他学科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拓宽视野。
1.其他版本
在探讨“9的乘法口诀”一课的设计时,原来教材上的素材不是很好,而且和前面学习的其他口诀的素材雷同,教学时教师改用苏教版的“9的乘法口诀”的例题,帮助学生学习9的乘法口诀,教学效果比较好。
2.教辅资料
有的教辅资料中也会有一些题目的思维含量特别高。在教学“乘法”知识时,教师可使用吴正宪老师主编的《乐学易考》中的有关习题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链接,如“乘号的来历”;在教学“对称图形时”,选用《乐学易考》中的相关知识链接——“对称的古都——北京”。这些历史的、人文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拓视野,扩大阅读量很有好处。
3.其他学科
新课改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这也为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选取素材的途径。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师用学生语文课上刚学过的一首唐诗《山行》作为练习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这首诗,看有什么发现。有学生发现:每行都是7个字。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兴趣盎然。在记乘法口诀时,教师结合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八九七十二”般变化等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学习效果很好。
篇9
二年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共2页,当前第1页12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篇10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7的乘法口诀——练 收心
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
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
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
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
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
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