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学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新课改关注核心。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中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学的教学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探究过程。
一、把握好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选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而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不仅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而且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信息的意识。
二、精设计、勤备课、善反思,为课堂教学做好有力支撑。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积极、探索的活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学的完整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能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同时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然成为课堂教学过程后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已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要对教学实践有系统的反思,写出教学感悟,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三、根据学生实践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1.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几分钟。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可以15分钟导入和新授内容,20分钟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最后10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1.2)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易懂、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系统组成》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学习,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演示,随堂测试、填空等形式,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什么网络硬件有什么用处,学生通过图片、图形感官认识,即学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实践操作。
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四、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研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合作,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操作中形成技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控,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更深入和熟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并构建高效课堂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传统课程资源、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领会新精神,积极探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新途径,为全面构建学科的高效新课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师教学用书.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英语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28-02
1.引言
影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开展的因素众多,并非是某一方面单独因素下造成的,有来自学校、教学者、社会和学生们等方面,这些给高中生学好英语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消除在短期内也难以消除,这就对于高中生们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长期性的影响。以信息技术作为背景的生态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质量。
2.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态教学有效整合的理论现状
在引入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时,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其技术手段上的教学,而不从根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方式上进行转变,那么必然无法长久,其效果也难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引进,最重要的是构建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基于这样的理念,现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态教学的整合过程,必须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加强学生们对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感受,生态教学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生态教学是以学习者实践活动实施的。
3.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在高中英语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就信息技术在我国实际的校园学科教学中,其主要的作用还是应用以辅助教学的方式为主。传统教学法和生态教学配合的还不够紧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教育环境中的作用。许多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强调信息教学,或者较少的辅助传统教学,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演示常常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实际的作用也变得形式化。教师基本上将所有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部都制成课件的方式以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实质上就是内容重复的一个过程。教师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图文并茂,生动地进行信息技术的演讲,但是学生从始至终都只是充当聆听者的角色。然而学生们在课堂中貌似并不是进行了一堂真正的教学,而只是开展了一堂演示课,结果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都非常有限。
4.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有效应用策略
以英语教学为例,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有效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 生态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
对高中生英语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仅传输给他们基本的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教会他们一定的学习英语的技能。“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无论是那一种都于他们学习英语的而言都是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的,而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就可以通过新信息技术环境教学下的模式引用,促进高中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
4.2 生态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整合
除了读和写的联系,听力练习和说话语言表达练习都是需要一定的真实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把听、说、写等英语单项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语言的练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对于信息技术手段中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轻松的针对学生们有不理解或者听不清楚的地方,只要简单的一个操作,便可以实现再次内容的演示。对于的学生们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还可以跟着机器复述,可以把自己复述的内容录音,与原文进行对比等等,对于听说练习中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言是一项非常有帮助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够把听说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4.3 生态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整合
同传统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相比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搜集到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和学生们而言,可以在其中搜索到各自所需要的资源。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获取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教学素材选择。对于教学者和学生们而言,如果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那么大部分的练习只能按部就班的根据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学习,这会在一定程度减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在高中生英语写作练习中,可以利用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写作练习的情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吸引人的图片,播放一些小故事或者以提示一些关键字等方式引导学生们去抒发自己的感受,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释,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创造。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对词汇、句型及语法的掌握,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结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的融入到长期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其涉及因素众多,改变的过程也需要逐步、科学合理的规划。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过程,呈现一种动态的逐步完善的变化。在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往更加高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的,而传统的教学理论也将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新的符合时代的教。整合的内众多,不仅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更是在教学手段、教学理论、教学氛围和教学资源上的整合过程,促进高中英语生态教学教学教革的日益深入,让高中英语生态教学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丽蓉.如何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3,(15):118.
篇3
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非常迅速、时代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技能。但是,我们在很多高中教学实践中看到,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都在沿用其他课程经常使用的“灌输式”教学法,不管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到什么水平,就是讲理论、上机操作,如此循环往复,最终通过反复的模拟考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在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新课程也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将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学生必须修完指定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才能取得高中毕业的资格。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新课程理念,真正使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建设思路
1.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将一个软件从头到尾地进行演示,学生看完后去模仿着操作。这种“只见技术不见人”的场面很普遍,而且因为比较容易操作,被很多教师所推崇。但是,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或者能学到操作的方法,或者还学不全,根本没能理解这种技术的真正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不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只是单纯地学操作。对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显突出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突出说明不仅让学生学会操作,还要学会如何利用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实际应用。为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将技术演示与讲解、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的价值,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充分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开展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包括学生选修知识背景、对计算机的爱好、个人发展趋向等方面,说明学生间存在个体的差异。而很多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通过自己的教学完全可以解决这种差异,并且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非都是坏事,只要我们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制宜地为其制定教学思路,引导其在自己能力下发展,也一样可以取得成功。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调查了解,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对A类学生的教学,主要通过出示自学程序,让学生看书自学、小组讨论、质疑问难,并补充一些具有综合性和孕伏性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对B类学生的教学,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对于C类学生的教学,要由教师直接教学,帮助他们复习基础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认识的桥梁。
3. 完善教学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摘 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化以及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对学生的升学情况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应用好现有的教学工具,不断的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进而保障高中阶段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获得持续性的进步。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参考,以现有的教学环境为基础,对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高效
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的本身进行探究,还应当积极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以及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有效结合进行探索,进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现代化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以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的充分理解与应用,进而保障英语教学的与时俱进,凸显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点
文章在本节首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点进行探究,进而从现有的教学工具与英语教学的需求着手,分析信息技术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推动作用,以为文章的整体分析提供相关的参考,进而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广,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充分结合后,信息获取的便捷化同样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高中英语课程具有显著的拓展性,其除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外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责任,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有效拓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搜集与整理变得非常便利,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现有的教学材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材料的补充搜集,进而提升课程备课的效率,并保障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信息展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英语知识的展现只是以单一的单词为载体,进而通过短文的教学来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而实际上,高中英语教学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其传承的载体不仅仅是短文,更有相关的逻辑结构解释、图片、音乐、朗诵乃至游戏等,因此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应用好信息技术,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优化英语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展现形式,提升英语知识展现的立体性,最终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这种模式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有了基本保障。
3.现代教学工具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除了在教学内容与知识展现方面,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将教师与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进而为师生构建一个共同探讨的平台,使得高中英语教学课堂变成师生进行知识交流的有效空间。
二、信息技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从内容、知识展现形式、课堂组织方式等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推动,因此文章在本节结合之前的分析,探究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
1.拓展教学内容,构建多样化的英语教学主题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性更强,内容的难度也有所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视频、对话、英语短剧、英语游戏等内容,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探究的主题,使得整个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能够在教学主题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拓展深化,进而让学生从课文单词、短语、课文描述内容的影像、英语短剧、英语游戏等方面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在知识有效掌握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己课堂学习的效果。
2.丰富英语知识的展现形式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英语知识的了解不仅仅可以借助教材文章的实际表述,还可以借助如影视资料、图片等形式来不断地加深对于文化内容的理解。因此在现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工具的帮助,在资料有效整理的前提下制作精美的电子课件,进而立体化的展现高中英语知识,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以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3.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提升课堂讨论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知识的展现方式都得到了显著优化,而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因此现阶段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还应当积极的改变传统机械化教学的方法,进而以课堂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电子课件习题的有效互动等形式不断促进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最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借助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知识展现形式的优化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而拓展英语教学的实际内容、立体化英语知识的展现形式并构建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以不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亚丽.高中英语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创建[J].学周刊,2014(14):142.
篇5
关键词:高中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新课标实施和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做法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加觉得教学工作的任务重大,我们广大信息技术的教师要更好地学习新课标,领会精神实质,挖掘新教材,研究探讨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功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新课标下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更好地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问题。
一、按类教学法
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努力程度不同,出现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若是都按照教材统一授课,自然会出现学习好的同学吃不饱,差的同学吃不好的现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都要使学生得到提高。因此,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可以分层为A、B两类,比较好的学生为A类,基础差的学生为B类。我们要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比如,A类的他们在初中学过计算机知识,我们侧重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扩展给他们编程、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等感兴趣的知识;对B类的学生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布置作业练习的时候要和A类体现出不同来。
二、自主探究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和训练。比如,执教“画方形和圆形图形”一节时,我用程序里的图画功能设计了一栋五层的教学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中,亲自体验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个任务环节,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有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绘制图形,有的通过网络搜集完成。最终形式各异的设计展现在了广大师生的面前,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学生参与评价
篇6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的原动力。学生喜欢看故事、听故事,高中生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将一些故事融入美术教学过程。故事可以是画家的生平故事,也可以是作品本身的故事,等等,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教学“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的清代创新派画家朱耷(山人)的作品时,当笔者把山人的《枝上鸲鹆》《荷石水禽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很多学生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画得很丑,不好看。然而,当笔者把山人生平故事用多媒体方式展示给学生以后,他们不再笑了,他们仿佛能看到山人痛苦、孤寂、贫困的一生,理解了为什么他画的鱼和鸟,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还会翻白。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和谐的学习活动环境,也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和实践的机会,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他画的山石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为什么他画的风景画里,山和光秃秃的树经常东倒西歪、荒荒凉凉,仿佛能感受到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
2.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美术学科作为高中教育活动中的一门独立课程,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高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美术知识素养,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技巧。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美术意识,善于发现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的重要美术资源,并且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些资源进行融合,在美术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美术教学资源,并且合理制作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使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课程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3.拓宽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形素养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短时间内搜索到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画进行欣赏,这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下是很难做到的。同时,网络中提供了知名画家的成长经历、艺术风格特点和名画的形成背景、文化底蕴等知识,这些有助于学生拓宽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在网上看到荷兰绘画大师凡・高众多的自画像和多个版本的《向日葵》时佩服地说:“艺术大师真是不简单!我没想到一个题材他能画这么多遍,而且每一张画都深深感染了我。”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对知识的拓展,学生对艺术家的风格特点认识得更加全面,凡・高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激励着学生。
4.设立布置动感场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用视觉方式,让学生欣赏到物体的内部构造,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它的各个侧面,这与美术学习的认知规律是非常符合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把平面图形转变为动感场景,把学生引入到佳境,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越发喜欢。例如在欣赏毕加索的画作《走楼梯的女子》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画作分解,再叠加,这样比单看画作要容易理解得多。再如在赏析毕加索的名作《公牛》时,可以把作品制成动画模式演示,这样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5.强效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也是教学情境创设的起始。这一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恰当的导入有助于教师处理好一节课的开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一堂美术课导入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使一节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导入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恰当体现出这一原则。在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这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诗朗诵《乡愁》,让学生感受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抓住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引入新课―――托物寄情。影音和文字朗诵的恰当结合,充分使学生融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自然就会主动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音乐、配诗朗诵等形式,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教学内容的学习。
6.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步伐
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校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实施了三段五步的操作流程。学生通过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五步课堂环节等要素。该方案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克服了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老师想的多、学生不思考的现象。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学习目标应该清晰简洁,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向这个目标靠拢,直至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清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教学更加高效有序。
2、学习重难点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的基础上,借助教师提供的相应学案,进一步明确每节课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使得学生明确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知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对教学重点及难点的掌握情况,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教学效果,借助用学案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示例:学习重点:添加引导层的方法;引导线的绘制和设置方法学习难点:特殊轨迹如何设置成引导线;如何调整对象吸附在引导线上;如何调整对象的旋转角度。
3、五步课堂环节
情境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我们一般都采用情景导入。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他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处境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欲望,点燃学习激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比如,在讲flas制作时,先播放动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让学生先展示,教师借情境创设、生成问题。问题的来源,有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记录的疑难问题,也有学生展示中生成的问题。合作探究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小组合作,而是有多样的,有师生合作的班级学习,有同伴互助的协作学习,有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如,我在讲Frongtpage的窗口界面时,让学生找出它与Word的窗口界面的异同点,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评价。实现了真正的合作交流。
精讲点拨――对于教师的“讲”,我们并不回避,而且要求“学生没有讲到的教师要大胆讲,学生没有讲对的教师要大胆讲,学生没有讲透的教师要大胆讲”。教师的精讲点拨要做到“准、精、深”。 比如,如何给自己的flas作品添加一个背景?提示一点:背景在图层中的位置应该在最底层。
当堂达标――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其他同学不全面、不正确的答案进行积极的修改,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对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布置的有效诊断题目,及时给予集体或个别指导,坚决避免"教师无反馈,学生无补缺"进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恶性循环方式。在flas制作中,讲引导线的设置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达标题如下:学生模仿完成飞机曲线飞行。练习1:要使飞机沿圆形轨迹飞行,应该如何设置引导线?练习2:要使飞机沿八字飞行,应该如何设置引导线?
篇8
【关键词】课堂观察 总结 反思
一、我们是如何走进课堂观察的
辽宁省自2006年开始在全省推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结合国内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的最新动态,我们决定在全市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活动。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随意性大、主观性强、忽视学生的反应、缺乏团队意识等不足。与传统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系统化”特征――包括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资料与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行为。
迄今为止,我们先后开展了6次课堂观察活动,收集了大量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1)通过课堂观察,把听评课变成了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的行为,教师听评课不再像以往那样主观随意,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听评课,培养了教师听评课的专业能力,也让听评课更加规范高效。
(2)通过课堂观察,充分给予每位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由于参加活动的人数限制在10人以下,课后讨论环节每位老现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其他教师进行思想碰撞,让老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实践中磨炼自己,在教学反思中升华自己,这在大型教学展示活动中是无法实现的。
(3)课堂观察重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改变以往评课时教研员一言堂的局面,把教研员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让大家在平等共享的氛围中自由地交流,民主、开放、求实的教研风尚逐步形成。
(4)课堂观察对我们教研员的启示。作为教师专业的带头人,我们从事教研工作,要将我们的行为系统化,就是说对教研工作要有长远规划。过去我们的教研工作存在零敲碎打、忙碌一年最后没留下什么成绩的问题,这跟我们的工作规划没有系统化是有关系的。所以,了解并掌握课堂观察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的教科研从零敲碎打到系统化,从分享到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通过几次活动,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1)被观察的课应该是老师经过认真准备后的常态课,但不一定是精挑细选的“好课”。我们开展课堂观察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升专业能力。如果被观察的课是精挑细选的而来的“完美”的课,就失去了课堂观察的诊断意义。课堂观察立足于常态课,就是要通过对一堂课的观察和诊断,找出优点和不足,对被观察者的教学行为提出中肯的意见,观察者也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身也得到提高。虽然立足于常态课,课堂观察也要求主讲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对课精心设计、认真准备。
(2)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在课堂观察之前,就应该把此次活动的主讲教师、课题以及观察点的分配提前告知观察者。让听课的老师心中有数,在活动中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3)观察维度与观察点的分配。观察点的分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每名听课的老师分配不同的观察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对一堂课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与记录。另一种方法是给听课的老师分配相同的观察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观察点统一,便于课后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实践,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方式。观察点的设置一般以6至8个为宜。太多了会使老师注意力分散,忙于记录而忽视了课堂本身;太少了老师会感到无所事事。
(4)课后讨论是重点。每名观察者要以观察记录为依据进行评课,说出课好在哪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自己上课时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反对空洞地、泛泛地评课。通过评课和讨论,大家思想共享,让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5)评价量表设计。评价量表在开始时可以参考现成的量表,待熟练后可以自己设计。量表的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注重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表观点;团队合作的形式让课堂观察更加客观高效。
(6)重视记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作为一种科研型的教研活动,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记录是宝贵的原始资料,要注重收集和保存,为以后的分析总结提供依据。
活动出现的一些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
(2)课堂记录不认真
(3)课后讨论走过场
(4)观察点设置不合理
(5)对课堂记录归纳整理不够
三、活动展望
在将来的活动中,我们要努力把握课堂观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这一着眼点,充分发挥课堂观察形式灵活、参与度高的优势,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更新活动内容。比如适时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让被观察者与观察者角色互换,通过对同一节课不同上课思路的辨析,让教师分享思路,取长补短;又比如让老师到另外一个学校现场做课,锻炼教师的临场能力;再比如尝试使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活动,突破空间的限制。总之,我们要努力把课堂观察打造成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交流互动、真正让老师受益的平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研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而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政治教学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思想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政治教学资源,增强政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成为初中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可以扩充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计算机的信息储存量大,可以采用超文本的形式组织和管理信息,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政治教学具有思想性强、政策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方针政策,而且需要学生了解时事问题和新闻热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讲解政治知识,会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倦的心理,从而严重降低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政治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提升政治教学质量。例如,在网络信息时代,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查询国内、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政治形势,并且利用时事动态点拨学生,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通常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讲解政治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严重降低了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政治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素质不成熟,尚未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好奇心强、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政治教学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例如,在讲解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漫画和视频,让学生充分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加强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实例,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政治知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例如,在讲解《人类的朋友》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减少环境危害的合理做法,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可以体现教师的执教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提供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韩燕.运用现代技术创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C],2015:2.
[2]韩燕.运用现代技术创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4)[C],2016:2.
篇10
1.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引领示范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例如,课前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一定要保持教室安静和课堂纪律;发言必须举手示意,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课堂讨论有令则止等。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音问题,如PowerPoint、Excel等;二是专业术语讲述不规范的问题,如对“选中”的表述很随意,有的说成“选择”,有的说成“拖成黑色”。因此,教师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教会学生用术语准确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教师的表达要准确而简洁;其次,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恰当的表达。
2.精选合适的多媒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的使用和推进,冲击了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采用动静结合的技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初中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情绪,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及时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精选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授《设置图文的动态效果》时,本节课主要强调的是动态效果,多媒体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会选一些多姿多彩的图片将其做成动态的,并且选择一些制作动态图片过程的小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学习气氛会很容易被调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关于三维目标的制定
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全过程之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衔接三维目标的桥梁,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这三维目标进一步得到升华。也就是说,三维目标实际上是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另外,每一节课都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目标要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目标最初的制定,又要注重教学最终的效果。过多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理论上的“完美”,而无法真正完全实现。同样,过少的教学目标会直接导致课堂“留白”时间过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适量、适合”原则,使课堂走向高效。
4.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操作计算机的兴趣浓厚,愿意动手操作;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书画作品等成果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或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进行成果展示汇报,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5.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灵活多变的思维可以有效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有效的学习迁移能力。因此,教师授课时要突出重点,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本质属性。比如,讲授Excel数据的筛选时,在不同范围条件下对数据进行筛选,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筛选的目的,即在数据清单中,对于满足条件的数据被提炼处理,而不满足条件的数据被暂时隐藏起来,而一旦筛选条件取消,原来的数据就立刻恢复原样。又如初学网页设计软件时,可以引导学生将FrontPage与Word操作界面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学生容易进行知识迁移,对于文件操作、插入图像、表格及超级链接的内容都可以比照Word学习,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掌握规律性东西。这一阶段让学生在比较迁移中自主学习,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7.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的,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较快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消化、吸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