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法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合同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
第三条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电报和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四条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牟取非法收入。
第五条订立经济合同,应当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已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六条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七条下列经济合同为无效:
一、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
二、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
三、人超越权限签订的合同或以被人的名义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
四、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
无效的经济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经济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经济合同的无效,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
第八条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以及其他经济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均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二章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第九条当事人双方依法就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经济合同就成立。
第十条代订经济合同,必须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委托证明,并根据授权范围以委托人的名义签订,才对委托人直接产生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国家根据需要向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的,有关企业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合同。
第十二条经济合同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标的(指货物、劳务、工程项目等);
二、数量和质量;
三、价款或者酬金;
四、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五、违约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的或按经济合同性质必须具备的条款,以及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款,也是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
第十三条经济合同用货币履行义务时,除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必须用人民币计算和支付。
除国家允许使用现金履行义务的以外,必须通过银行转帐或者票据结算。
第十四条当事人一方可向对方给付定金。经济合同履行后,定金应当收回,或者抵作价款。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十五条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人担保。被保证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按照担保约定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六条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如果双方都是故意的,应追缴双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所有。如果只有一方是故意的,故意的一方应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回对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经从对方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库所有。
第十七条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采购、预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等合同)中产品数量、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产品价格和交货期限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产品数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签订。产品数量的计量方法,按国家的规定执行;没有国家规定的,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执行。
二、产品质量要求和包装质量要求,有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者行业强制性标准的,不得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者行业强制性标准签订;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也没有行业强制性标准的,由双方协商签订。
供方必须对产品的质量和包装质量负责,提供据以验收的必要的技术资料或实样。
产品质量的验收、检疫方法,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有关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三、产品的价格,除国家规定必须执行国家定价的以外,由当事人协商议定。
执行国家定价的,在合同规定的交付期限内国家价格调整时,按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货的,遇价格上涨时,按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新价格执行。逾期提货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原价格执行。
四、交(提)货期限要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任何一方要求提前或延期交(提)货,应在事先达成协议,并按协议执行。
第十八条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可以由一个总包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总包合同,也可以由几个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分别签订合同。国家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根据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计划任务书等文件签订。
勘察、设计合同中,应规定双方提交勘察、设计基础资料、设计文件(包括概预算)的时间,设计的质量要求以及其他协作条件等条款。
建筑、安装工程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开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交工验收、双方互相协作等条款。
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应以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为依据。
第十九条加工承揽合同,应根据定作方提出的品名、项目、质量要求和承揽方的加工、定作、修缮能力签订。除合同另有规定的以外,承揽方必须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加工、定作、修缮任务的主要部分,不经定作方同意,不得把接受的任务转让给第三方。定作方应当接受承揽方完成的物品或工作成果,并给付报酬。
承揽方对定作方提供的原材料,应及时检验,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时,应立即通知定作方调换或者补齐。承揽方对定作方提供的原材料不得擅自更换,对修理的物品不得偷换零件,违反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承揽方修缮房屋或者加工成批非标准化物品,应接受定作方必要的检查和监督,但定作方不得妨碍承揽方的正常工作。承揽方承揽的复制、设计、翻译和物品性能测试、检验等任务,定作方要求保密的,应严格遵守。
定作方超过领取期限六个月不领取定作物的,承揽方有权将定作物变卖,所得价款在扣除报酬、保管费用以后,用定作方的名义存入银行。
第二十条货物运输合同,由托运方和承运方协商签订。
凡涉及联运的,应明确规定双方或多方的责任和交接办法。
托运的货物按照规定需要包装的,托运方必须按照国家主管机关规定的标准包装;没有统一规定包装标准的,应根据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的原则进行包装,否则承运方有权拒绝承运。
第二十一条供用电合同,根据用电方需要和电力可供量签订。合同中应明确规定电力、电量、用电时间和违约责任等条款。
第二十二条仓储保管合同,根据存货方委托储存计划和保管方的仓储能量由双方协商签订。零星货物的储存,根据有关仓储规定签订。
仓储保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储存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和保管方法,验收项目和验收方法,入库、出库手续,损耗标准和损耗的处理,费用负担和结算方法,违约责任等条款。
保管方应按照合同规定的包装外观、货物品种、数量和质量,对入库货物进行验收,如果发现入库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应及时通知存货方。保管方验收后,如果发生货物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同规定,由保管方承担赔偿责任。
存货方应当向保管方提供必要的货物验收资料,否则,发生货物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同规定时,保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财产租赁合同,应明确规定租赁财产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和租金交纳期限、租赁期间财产维修保养的责任、违约责任等条款。
出租方应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和标准,将出租的财产交给承租方使用。如果出租方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时,租赁合同对财产新的所有方继续有效。
承租方因工作需要,可以把租赁物转让给第三方承租使用,但必须事先征得出租方的同意。
租金的标准,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统一规定签订;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议定。
第二十四条借款合同,应当遵守国务院有关规定。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贷款的数额、用途、期限、利率、结算办法和违约责任等条款。
第二十五条财产保险合同,由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后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
保险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保险标的、座落地点(或运输工具及航程)、保险金额、保险责任、除外责任、赔偿办法、保险费缴付办法以及保险起迄期限等条款。
投保方应当维护被保险财产的安全。保险方可以对被保险财产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通知投保方加以消除。
被保险财产的损失,应由第三人负责赔偿的,如果投保方向保险方提出要求,保险方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先予赔偿,但投保方必须将追偿权转让给保险方,并协助保险方向第三者追偿。
第三章经济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六条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
三、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
属于前款第二项或第三项规定的情况的,当事人一方有权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因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以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当事人一方发生合并、分立时,由变更后的当事人承担或分别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和享受应有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的通知或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包括文书、电报等)。除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或者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的情况以外,协议未达成之前,原经济合同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经济合同订立后,不得因承办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解除。
第四章违反经济合同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对由于失职、渎职或其它违法行为造成重大事故或严重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个人,应追究经济、行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经济合同的,应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经济合同的理由,在取得有关证明以后,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免予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一方违反经济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如果由于违约已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进行赔偿,补偿违约金不足的部分。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继续履行。
第三十二条违约金、赔偿金应在明确责任后十天内偿付,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
第三十三条违反购销合同的责任
一、供方的责任:
1.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包装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或未按合同规定日期交货,应偿付违约金、赔偿金。
2.产品错发到货地点或接货单位(人),除按合同规定负责运到规定的到货地点或接货单位(人)外,并承担因此而多支付的运杂费;如果造成逾期交货,偿付逾期交货的违约金。
二、需方的责任:
1.中途退货应偿付违约金、赔偿金。
2.未按合同规定日期付款或提货,应偿付违约金。
3.错填或临时变更到货地点,承担由此而多支出的费用。
第三十四条违反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责任
一、承包方的责任:
1.因勘察设计质量低劣或未按期提交勘察设计文件拖延工期造成损失,由勘察设计单位继续完善设计,并减收或免收勘察设计费,直至赔偿损失。
2.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发包方有权要求限期无偿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经过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后,造成逾期交付的,承包方偿付逾期的违约金。
3.工程交付时间不符合合同规定,偿付逾期的违约金。
二、发包方的责任:
1.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设备、场地、资金、技术资料等,除工程日期得予顺延外,还应偿付承包方因此造成停工、窝工的实际损失。
2.工程中途停建、缓建,应采取措施弥补或减少损失,同时赔偿承包方由此而造成的停工、窝工、倒运、机械设备调迁、材料和构件积压等损失和实际费用。
3.由于变更计划,提供的资料不准确,或未按期提供必需的勘察、设计工作条件而造成勘察、设计的返工、停工或修改设计,按承包方实际消耗的工作量增付费用。
4.工程未经验收,提前使用,发现质量问题,自己承担责任。
5.超过合同规定日期验收或付工程费,偿付逾期的违约金。
第三十五条违反加工承揽合同的责任
一、承揽方的责任:
1.由于保管不善,致使定作方提供的材料和物品损坏、灭失的,负责赔偿。
2.未按合同规定的质量、数量完成定作方交付的工作,应无偿进行修理、补足数量或者酌减报酬。如果工作成果有重大缺陷,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定作方的责任:
1.未按时、按质、按量向承揽方提供原材料,造成工作延期的,负责赔偿损失。
2.超过规定期限领取定作或修理的物品,应向承揽方给付逾期保管费。
3.超过合同规定期限付款,偿付逾期的违约金。
第三十六条违反货物运输合同的责任
一、承运方的责任:
1.不按运输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配车(船)发运的,偿付托运方违约金。
2.货物错运到货地点或接货人,应无偿运至合同规定的到货地点或接货人。如果货物运到逾期,偿付逾期交货的违约金。
3.运输过程中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按货物的实际损失(包括包装费、运杂费)赔偿。
4.联运的货物发生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应由承运方承担赔偿责任的,由终点阶段的承运方按照规定赔偿,再由终点阶段的承运方向负有责任的其他承运方追偿。
5.在符合法律和合同规定条件下的运输,由于下列原因造成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的,承运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1)不可抗力;
(2)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
(3)货物的合理损耗;
(4)托运方或收货方本身的过错。
二、托运方的责任:
1.未按运输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托运的货物,偿付承运方违约金。
2.由于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匿报危险货物,错报笨重货物重量等而招致吊具断裂、货物摔损、吊机倾翻、爆炸、腐蚀等事故,承担赔偿责任。
3.由于货物包装缺陷产生破损,致使其他货物或运输工具、机械设备被污染腐蚀、损坏,造成人身伤亡的,承担赔偿责任。
4.在托运方专用线或在港、站公用专用线、专用铁道自装的货物,在到站卸货时,发现货物损坏、短少,在车辆施封完好或无异状的情况下,应赔偿收货人的损失。
5.罐车发运货物,因未随车附带规格质量证明或化验报造,造成收货方无法卸货时,偿付承运方卸车等存费及违约金。
第三十七条违反供用电合同的责任
一、供电方的责任:
供电方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供电标准和合同规定安全供电。因故限电,应事先通知用电方。如无正当理由限电或由于供电方的责任断电,应赔偿用电方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二、用电方的责任:
用电方要根据合同规定用电。因特殊情况需要超负荷用电或不能按规定时间用电时,应事先通知供电方。如无正当理由超负荷用电或不按规定时间用电,应偿付违约金。
违反供用水合同、供用气合同的责任,可参照本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违反仓储保管合同的责任
一、保管方的责任:
1.货物在储存期间,由于保管不善而发生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的,负责赔偿损失。如属包装不符合合同规定或超过有效储存期而造成货物损坏、变质的,不负赔偿责任。
2.对危险物品和易腐货物,不按规定操作或妥善保管,造成毁损的,负责赔偿损失。
3.由于保管方的责任,造成退仓或不能入库时,应按合同规定赔偿存货方运费和支付违约金。
4.由保管方负责发运的货物,不能按期发货,赔偿存货方逾期交货的损失;错发到货地点,除按合同规定无偿运到规定的到货地点外,并赔偿存货方因此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二、存货方的责任:
1.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和易腐物品,必须在合同中注明,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否则造成货物毁损或人身伤亡,承担赔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2.超议定储存量储存或逾期不提时,除交纳保管费外,还应偿付违约金。
第三十九条违反财产租赁合同的责任
一、承租方的责任:
1.由于使用保管或维修保养不当,造成租用财产损坏、灭失的,负责修复或赔偿。
2.擅自拆改房屋、设备、机具等财产,负责赔偿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3.擅自将租赁财产转租或进行非法活动,出租方有权解除合同。
4.逾期不还租赁财产,除补交租金外,还应偿付违约金。
二、出租方的责任:
1.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供出租财产,应偿付违约金。
2.未按合同规定质量提供出租财产,负责赔偿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3.未按合同规定提供有关设备、附件等,致使承租方不能如期正常使用的,除按规定如数补齐外,还应偿付违约金。
4.出租船舶、车辆等大型工具,如因出租方操作不当或服务人员的过失,造成租赁逾期,按合同或有关规定偿付承租方违约金。
第四十条违反借款合同的责任
一、贷款方的责任:
贷款方不按合同规定及时贷款,应偿付违约金。
二、借款方的责任:
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归还贷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加付利息。
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使用政策性贷款的,应当加付利息;贷款方有权提前收回一部或全部贷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财产保险合同的责任
一、保险方的责任:
对于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在保险金额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被保险方为了避免或减少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而进行的施救、保护、整理、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根据合同规定偿付。如果不及时偿付,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投保方的责任:
投保方如隐瞒被保险财产的真实情况,保险方有权解除合同或不负赔偿责任。
投保方对被保险的财产发现有危险情况,不采取措施消除,由此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由自己负责,保险方不负赔偿责任。
第五章经济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
第四十二条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在经济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
仲裁作出裁决,由仲裁机构制作仲裁裁决书。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一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经济合同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六章经济合同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对经济合同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对利用经济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涉外经济合同和技术合同,分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
篇2
一、分包工程合同签订前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分包工程项目的内容,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企业现有的资源是否可以满足分包工程项目的需要。是否安排了相应的财务预算,该分包合同的资金列支渠道是否已落实。阅读该分包工程的招标文件,招标过程应当符合法律程序,签定分包工程合同的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对于一些重大的支出性分包工程合同,在签约前,合同签订部门应通知审计部门参加谈判。
(二)审查分包方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分包方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法人授权委托人签订合同的,审查人委托授权书、授权的范围和期限,委托授权书应当明确由法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审查合同签订部门到分包方实地考察的书面报告。分包方的资信能力是否真实,是否具备履约能力。重点审查分包方的相关资质证书,其经营范围应当与合同内容相符。审查分包方的技术等级证书和近期完成的相应工程质量状况证明,其技术水平是否符合分包工程的设计要求。审查分包方完成该分包工程任务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措施,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的数量及完好程度,施工人员的配备情况,是否建立了质量控制制度,确认分包方能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该分包工程任务。
(四)审查分包工程的预算编制是否准确,依据是否充分,合同的价款是否超出工程预算。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取费标准是否合法。工程量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计算工程量要认真、仔细,既不能重算,又不能漏项,计算底稿要清晰、整齐,便于复查、存档。
(五)对分包工程合同文本的审查。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应当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规定,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双方意思表示要一致,采取书面形式。合同条款应当完整、规范,文字表述要准确、严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具体,兼顾合同双方的利益。合同标的数量要准确,质量标准要具体,价款或酬金的计算要有充分的依据。合同的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要明确、合理。审查合同是否规定了中间交工及竣工验收方式。合同应当规定材料的价格计算办法、供应方式和质量控制方式。合同应当规定分包工程款的结算方式、结算时间、质量保证金的比例。违约责任及免除条款、发生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应当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应当规定安全生产责任、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工期控制等内部控制条款。
所审计的分包工程合同是否规定了上述条款,每一条款的文字表述是否严密、准确,相关的内容是否完整、合理、合法,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提出详细的书面修改意见,完善合同文本,规避合同风险。对于一些重大的支出性分包工程合同,如果对其条款的审计意见有争议,由审计部门牵头,组织法律顾问或有关专家进行研讨解决。
一般来说,分包工程合同容易忽视的问题有:与执行该合同相关税金的代扣代缴;质量保证的期限;施工设备的调迁费用承担;施工过程中的协调费用承担;分包工程监理费用的承担;合同公证费用的承担;执行合同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的分担等问题。
二、分包工程合同履行过程和终结审计的主要内容
合同履行过程和终结审计,对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和顺利终结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检查合同双方是否按合同的规定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全程参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参与大宗物资的采购、隐蔽工程的签证、工程进度款的拨付、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等重要业务,避免工程成本虚增,确保合同顺利终结。
(一)检查分包工程合同是否得到认真履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寻找和发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与合同条款不一致的情形。按工程的分项目进行成本分解,确定各分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成本的构成,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分包工程成本核算提供依据。检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情况、监理人员的到位情况、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项目,验收的程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工程用材料物资的质量、消耗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的开工日期和计划竣工日期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发现工程进度计划受到干扰时,应采取措施,排除干扰,掌握工程的完工程度及工程进度,确定工程是否能够按期完工。发现未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内容,提出限期整改的建议和处罚措施,发现不合理、不完善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二)检查分包工程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的理由是否正当,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手续是否完善。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应当符合《经济合同法》规定的下列条件:1.合同双方协商一致,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不能履行;3.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检查有无因工程量估算不准或设计方案修改所发生的工程量增减,如果工程量有增减,合同的价款应当也作相应的调整。有无内外串通乱签证,虚增工程量的行为。检查分包工程合同变更或解除的形式是否合法,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一方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不能履行的,是否及时向另一方通报不能履行或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的理由,是否出具了相关证明。因变更或解除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以外,其损失是否由责任方承担。
(三)检查违约责任和造成违约的原因,违约责任是否得到合同双方的共同确认,是否按《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或合同约定进行及时处理,违约方是否按合同约定受到了相应的制裁。违约金、赔偿金的收支是否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或合同约定,财务部门是否及时进行了账务处理。免除的违约责任是否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或合同约定,是否对违约方提供的免除违约责任的证明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查核实。
篇3
一、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签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人员经济合同的签订缺乏规范性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人员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签订最主要的规范性缺乏表现就是,在未得到学校授权允许的情况下将借由学校资源所完成的科研成果与学校以外的单位签订相关的经济合同。在通常情况下,有学校所提供的资源设备条件所完成的科研项目被划分为职务性的科研成果及技术,其所有权往往规学校所有,因此,只有学校才享有对这一科研成果处理安排的权利,经济合同也只有由学校或者是由学校授权才可以签订。然而就目前来看,因利益问题而未经学校授权科研人员便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学校的合法利益。
2.高职院校针对科研项目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未能明确其类型
针对科研项目所签订的经济合同主要明确的是合作双方针对科研项目所进行的合作形式,在通常情况下有合作、委托、转让和服务等这几种形式,且在不同的形式中合同双方之间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针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只有在经济合同中明确合作的形式及双方的权责内容才能切实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由于受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科研项目所签订经济合同的类型并不符合其内容,这就导致合同双方无法明确自身的权责,极易造成合同纠纷的产生。
3.高职院校针对科研项目的法律保护意识仍需加强
高职院校在相关的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签订中只有具有较强的法律保护意识才能切实有效的维护自身及学下科研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但目前我国仍有部分高职院校针对科研项目的法律保护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导致其在实际的经济合同签订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未能给予充足的重视,也不能真正做到规范合同签订的程序。这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在相关经济合同的签订中往往只重视科研经费而忽视了对成果的保护,导致学校的科研成果会被合作单位不合理侵占使得高职院校及科研人员自身的利益受到的侵害。
二、針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经济合同加强法律保护
1.通过宣传强化高职院校及科研工作人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就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我国各高职院校只有以市场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律为依据,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与相关单位签订相关经济合同才能有效提高科研合作的有效性,并切实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基于此,我国高职院校就必须对国家合同法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确保能将其作为经济合同签订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我国能加强对相关合同法的宣传来强化高职院校及相关科研工作人员自身对相关法律制度内容的了解,提高他们在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签订方面的法律保护意识,进而确保我国各高职院校及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在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的签订中能明确自身的位置。
2.提高高职院校在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管理审批方面的规范性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签订方面所频繁出现的规范性缺失问题,学校应针对自身的合同审批构建相对完善的审批制度来提高其在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管理审批方面的规范性。一方面,在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的签订审批中,高职院校应对相关的责任方进行明确;另一方面,针对于学校签订经济合同的合作方,学校应充分对其所具备的资质条件等进行审批,从根本上确保合作方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能承担其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针对科研项目签订相应的经济合同之前,往往还需就合作方整体的素质能力及经济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合作方自身具备充足的合约履行能力。
3.对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的签订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
对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的签订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是高职院校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维护自身所享有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我国各高职院校能充分发挥学校监督管理机构所具备的监督管理职能,以提高对科研项目经济合同的签订所实施监督管理的力度,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因合同问题而出现的纠纷。尤其针对那些与学校声誉及切身利益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的经济合同,我国各高职院校还应在其监督管理机构中挑选专门的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以针对经济合同做好及时有效的跟踪监督,确保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履行时出现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经济合同加强法律保护是提高项目有效性,维护学校及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切身利益,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发展提升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国各高职院校就必须通过法律宣传的方式来切实有效的帮助学校相关的科研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合同与法律意识,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来提高经济合同签订的规范性,进而以法律为依据来有效维护学校及科研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课题信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年度自选教科研计划项目“综合科研项目”立项项目,“高职院校经济合同运行管理法律问题研究——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6XHKY-013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篇4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经济学角度;分析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随着劳动用工情况的多样化变化衍生出很多新型劳动关系,如家庭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等;一方面在劳动合同制实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侵害到劳动者权益、破坏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现实问题,如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等。同时,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存在抽象和太过原则性以及难于实践操作的问题。为此,鉴于经济体系同法律体系间相互关联的关系以及法律变化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影响作用,下面就经济法视角下的劳动合同法做进一步具体分析。
一、经济学视角下对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方面的具体分析
从立法宗旨来看,劳动合同法的设立是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双方各自权利和义务、对劳动者合法权益加以保护,进而创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为目的和宗旨的。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同劳动者经过双向选择后需要劳动合同法作为劳资关系最终确定的协议依据,同时也是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根本依据。相较于劳动法中双方于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抽象、笼统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则真正体现出了其在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比较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具体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成本方面对经济学视角下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进行分析:
(一)劳动者择业成本
人们劳动的目的除了为社会创造财富之外,提高自身收入也是主要目的。通常来说,每个人未就业之前为使自身获得劳动能力与竞争能力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就业训练;当其步入劳动领域之后,择业问题尤为重要。如果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者的择业问题,其总是会以收入最大化为指导原则从众多可供选择的职业中选择一个能够实现自身收入最大化的职业。但是,从我国现有的劳动雇佣制度来看,劳资双方有着内生性的矛盾,劳动者的薪资报酬对于其自身来说属于个人收入,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则属于用人成本。此时,用人单位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自然会尽量降低成本花费,压低工人工资也就成了压缩用工成本的有效途径。相反的,作为劳动者,其为了改善经济条件,提高社会地位,收入最大化才是其追求目标,与用人单位的目标正好相对立,使劳资双方存在冲突关系,并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消灭的冲突关系。所以,为避免经历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痛苦,必须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协调劳资矛盾、促进双方合作、博弈的方式。我国劳动者原本就有着较高的择业成本,在新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当劳动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其有权力通过申请仲裁或是、向有关部门提出依法处理诉求的方式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这些程序往往会使劳动者的择业成本增加。制定劳动合同法的目的之一就包含了如何明确劳动者合法权利、解决有效维权问题,所以,在劳动者择业成本增大的情况下,必须要降低劳动者择业成本。这就需要从整体上对劳动关系做彻底、全面、详细的分析,把书面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主张自身权利的证据,否则,如果没有劳动合同法和书面劳动合同的话,就无法实施劳动者维权。
(二)政府监管成本
劳动合同法下,政府部门监管劳动关系的行为属于行政监管,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规定,劳动行政管理属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范畴,受限于本国劳动政策。实际上,就是对劳动法主体间劳动关系进行监督,并采取一定行政执法措施,相较于其他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属于严厉的执法行为;二是政府方面的行政管理系统开展的监督管理行为属于行政法律行为,监管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对违法现象、行为进行制裁。与此同时,享有权利的监管主体同样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当监管对象对于监管主体的处理决定不服,同样可以通过诉讼或行政复议等方式进行维权。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增加了政府方面用于监管的成本支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政府监察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合同法着重强调了劳动监察部门的责任,在第88条和第95条中对有关监督执法机关的职责履行做出了硬性规定,如若履职不及时就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对于政府劳动监察,劳动合同法第74条对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管内容做了更为具体、详细的说明;对于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第95条中规定若劳动行政部门以及其他主管部门、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给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构成一定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依法给予直接负责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相应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相应刑事责任。行政不作为赔偿内容的增加是新劳动合同法与旧法和《国家赔偿法》不同的地方。二是劳动监察和执法行为有一定执法风险。新劳动合同法下政府监察的对象和内容都有所扩展,相应的劳动监察职责加大、行政监管风险增加。一方面,作为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实际上,用人单位同劳动者并不能提供达成一致的劳动合同,而且劳动合同法中并未对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同时也没有明确界定主体,这样政府在处理类似案件的时候在界定、证据的采取、搜集以及质证等方面不但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还会担负很大风险。
(三)企业用工成本
从我国劳动成本标准来看,标准比较高,很多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薪酬的中小企业都难以维持下去。同时,当前阶段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持续增高的社保费用已经成为了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主要因素;国家调整工资最低标准的幅度和频度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时候很容易让劳资双方的矛盾愈发不能调和。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违规用工成本的增加。劳动合同法面临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劳动合同短期化两个问题,为此,规定企业要支付双倍工资。同时,鉴于当前很多企业对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不重视、宁愿承担流失人才风险,且为自身用工更加灵活而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的现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惯用此种方式的企业可能要承担更高的违法成本。另外,新劳动合同法中在沿用了经济补偿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还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扩大了。同时,把企业违法解除合同或是终止合同应支付的经济补偿标准提高为原来的两倍,此种方式主要是想通过提高违法成本来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的发生。二是附带成本的增加。新劳动合同法中对社会保险缴纳的重要性做了强调,是劳务合同中的必备条款,同时,劳动合同法生效后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支付劳动这劳动报酬,这些都使得企业的附带成本有所增加。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增加。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使得企业为避免管理过程中由于任意性出现而不得不违法的情况,企业为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不得不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项制度。另外,相较于旧的劳动合同法,新法中关于服务期限约定情形做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这样企业合法留住人才的方式就有所减少,不得不采取提高薪酬或是让员工持有公司股份、进行感情投资等方式吸引员工、留住员工,增加了成本投入。
二、经济学视角下对劳动合同法合同订立方面的具体分析
其一,招聘成本和缔约成本以及机会成本都属于用人单位的成本,即企业为招聘到满意、优秀员工花费在媒体广告或是用在企业宣传上的成本费用;包括公证费和合同文本费等在内的缔约成本,其中机会成本是指在那些没有被聘用的劳动者中仍然存在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其二,劳动者方面需要投入一定应聘成本和机会成本,应成本是指劳动者用于寻找招聘机会上所耗费的时间与成本;机会成本是劳动者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同样失去了其他可能的就业机会,包括劳动者选定一个企业供职时,会放弃到另一个薪资待遇有可能更高、更好的企业应聘的机会。
三、经济学视角下对劳动合同法中违反劳动合同法行为方面的具体分析
下面主要以用工单位违法成本中的收益分析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相较于以往针对劳动合同制定的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中的制度设计虽然没有把企业守法成本提高上来,但起到了提高企业违约成本的作用。同时,把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成功唤起,对企业的违约行为以及政府执法部门的不作为起到一定警示作用,带来一定压力,企业方面面临如此强大的民众力量,自然很难将损害劳动者权益和公众利益的想法付诸实践,对抱有不法思想的企业起到震慑、约束作用的同时,增大了企业的违约成本。从企业整体来看,其用人守法成本并未在劳动合同法的影响下提高,但同样也将他们的违约成本提高了,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强改进,一方面会增加在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一方面又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使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得到强化。所以,从宏观、长远角度来看,新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有利于企业生产产品时单位成本的缩减,把企业总收益提升上来。另外,如果用工单位的违法成本降低,那么当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其预期收益时,企业员工的维权成本则会提高,针对此种情况,劳动合同法中采取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为劳动者维权奠定基础。同时,该法中对劳动关系的规定是从用工之日算起,即便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合法权益也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内,而且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相应的其承担的法律风险也会加大,增加企业成本。自用工之日算起,超过1个月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支付劳动者双倍工作,超过1年的,会认定双方建立起了没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关系,企业违法成本相应增加,这样一来,必将会使得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四、结语
综上,站在经济学角度对劳动合同法进行分析为法律分析创造了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让法律分析具备了更强的操作性。为此,上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别对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成本—劳动者择业成本、政府监管成本、企业用工成本;劳动合同法订立以及违法劳动合同法行为三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作者:李和林 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玉军,方鹏.《劳动合同法》的不足与完善———《劳动合同法》中中小企业适用的法经济学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2,(7):73-73.
[2]王沙力.《劳动合同法》服务期违约金条款之法经济学分析[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6):131-132.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已经迈入信息时代,这使得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在计算机技术推广与普及的情况下催生的新技术,能够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就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来说,两者融合,能够产生现代通信技术,其具有较高的应用性、有效性,将其应用到通信业务中,能够优化通信业务,满足人们更高的通信需求。由此看来,有效融合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并且促进其良好发展很是必要。
1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概述
1.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指计算机在实际运用中所包含的各种技术与方法的总称,如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这使得计算机技术具有多种特点,具体表现为:1)自动化运行程序。编制运行程序,可以使计算机程序启动后自动化的运行,执行任务,最终有效完成运行任务。从这一方面来说,计算技术具有自动化运行程序的特点。2)运算速度快。从当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程度来看,微型计算机能够每秒运行几十万条指令,巨型计算机每秒运行几十亿条指令。这充分说明了计算机运行速度快。3)运算精确度高。同样的从当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程度来看,计算机能够计算出小数点后上亿位,这充分说明了其运算精准度高[1]。
1.2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一种把不同类别的信息通过网络来实现快捷、准确及安全的传递技术。这使得此项技术能够满足人们信息传递和收集的需求,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参考相关资料及对通信技术应用情况的了解,确定此项技术具有多种特点,即信息传递高效、信息交流顺畅、通信范围广等。
2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
2.1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予以有效融合,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其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特征,并且以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网络通信为核心,这使得此项技术能够在经济、教育、工业。日常生活等领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对于通信技术发展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2.2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借助计算机来收集、整理、加工、处理知识和信息资源,提高其利用价值,使之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在现代化的今天,正是因为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才使得信息技术推出,而正是信息技术的推出与应用,才使得信息得以高速传播,能够作为战略资源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促进各个领域发展;能够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使人们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所发生的人与事予以了解;能够作为先进技术,应用于岗位工作之中,使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所以,基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所推出的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还促进了时展[2]。
2.3多媒体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所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技术,通信计算机设备是其核心控制设备,这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图片、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信息予以有效的处理、转化、存储,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就目前来看,多媒体技术具体应用形式有远程会议、远程教育、视频教学等,这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医疗、军事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3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创新,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自身的应用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基于此,展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发展前景,确定其将趋向于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也就是使通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程度大大提高,如信息传输更快、信息收集更全面、信息传输更稳定等[3]。
4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具有较高现实意义。两者融合,能够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运营而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促进时展、社会进步、国家前行。鉴于此,在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当更加深入的研究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为开发更加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来奠定基础。
引用:
[1]吴巍.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40.
[2]叶国伟.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
篇6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大学生 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些年来,我省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近两年来的毕业生人数一直保持在30-40万人数左右,就业竞争压力凸显。而如何借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契机,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把我省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与之相结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率,就要从机制层面入手加以思考和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重要的战略部署工作,并且已经按计划和时间逐步的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层面。无论是从经济、民生、资源重组、还是交通、住房等方面都在慢慢的影响着我们的实际生活。其发展的进程速度会直接影响到河北省以及各地、市区域的诸多层面,会给我省及周边地、市区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市作为省内高校分布相对集中的城市之一,每年驻保高校包括省属、部属及其他市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长递增中。而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通过何种方式方法、制定合理的就业创业机制,通过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拓展就业创业的渠道,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其实践能力、制定好就业创业计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从我省及相关机构一直以来就制定合理的方法进行疏导,着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水平和能力。河北省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相关专家评选省内十所左右的示范高校,作为省级创业帮扶工程的定点培训机构,提供各项项目的扶持;省内各地区结合当地高校的实际情况,创办大学生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工作;同时结合一些省级比赛活动,比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在教学方面,省内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课件评比、举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等活动, 促进高校教学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理论教学,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创业教育教师教学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水平。
如何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推力量、如何利用好我市高校的丰富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成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本论文准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大背景,结合我市驻保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相关高校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并归纳出真正适合我市驻保高校及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构建卓有成效的就业创业体系,提高就业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从而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2目前需要解决问题的重点问题和途径
2.1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新方法和新观点,鼓励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和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一般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项目、管理、资金、服务和教学等方面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在国外高校中,除了为大学生开设相关就业、创业课程外,还通过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创业平台,积极鼓励大学生和优良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供给青年大量创业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校财政支出方面,通过建立学校扶持基金、企业合作基金、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等方式方法,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形成,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水平的提高。
2.2继续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真正提供就业创业发展良好的平台
一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情况都需要因人、因地结合,结合具体问题而制定,同样,落实政策的实施和开展有效的工作,需要政策的制定和扶持提供前期保障。大学毕业生要想在创新创业新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制定相关的职业规划,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发展目标,从而实现自身投身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这与创业机制的合理制定、以及创新创业的具体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省要紧密结合目前发展的态势,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省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出发,继续完善并制定出台切实符合大学毕业生现状的相关的就业创业政策,在创业基金、创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大学生相关的优惠并予以倾斜。尤其是要着力加强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资金支持、服务支持、场地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保障。
2.3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的开展
现阶段,我省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教研室和相关就业机构,一些高校还通过校企合创办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孵化园,通过聘请校外就业创业导师、企业走进校园、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发展论坛等相关措施,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做好服务工作。省内高校的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在今后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的工作。在创新创业课程上,应当继续加大相关课程主讲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成立高校教师就业创业教育科研团队,在教学、科研、理论、实践等方面,学习汲取相关的就业创业知识尤其是前沿知识;同时,应继续加强和校企合作的沟通与联系,把企业用人的市场需求、市场发展的定位、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与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相关专业相结合,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大学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出合理可行的创新计划和创新观点,为自身实践水平的提高增加筹码。
2.4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联系,客观条件的发展和运行还需要主观实际的行动。在当前,政府、社会和学校创新创业的良好机制的出台和运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外在的客观条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了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发展平台,而如何找到创新创业的着眼点、如何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其内在素质和主观意识的提高,重点就取决于大学生自身了。因此,广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重点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加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基础理论学习,牢牢扎实自身专业理论课程的W习。因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技术的支撑作为后盾;其次,要找准自身的就业创业定位,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创新创业的模式、方法上重点加强和提升;再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要有百折不挠、勇于尝试失败的勇气和胆量。任何事情的成功不会一蹴而就,也许会经过若干次的失败尝试,才能获得收获。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也许会布满荆棘,也许会道路坎坷,所以需要广大毕业生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决心和信念。
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广大毕业生的共同协作。如何结合我省的具体实际情况、如何从就业创业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如何建立校地协同机制、如何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如何健全的法律保障、畅通的融资渠道,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些情况都成为了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正常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积极研究和探索,建言献策。
基金项目:本课题系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RS-2016-1001)的成果;本课题系2016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驻保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协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6002)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丁酮;环己酮;环境空气
中图分类号: X169 文献标识码: A
Gas chromatography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air butyl ketone and cyclohexanone
Abstract: Active carbon adsorption environment with air butyl ketone, cyclohexanone.The carbon bisulfide analytical,Use INNOWAX 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 determination。Butyl keton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9998,Detected 0.162 ng amount,The recoveries are higher than 90%.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yclohexanone 0.9997, Detected 0.190 ng amount, The recoveries are higher than 90%.This analysis method is rapid and accurate with high flexibility and less interference.
Key Words: Gas chromatography; butyl ketones; cyclohexanone; environmental air
引言:空气中酮类化合物分低分子酮类化合物、高分子酮类化合物。环境中最关注的是低分子酮类化合物,一方面低分子化合物的毒性大,另一方面它是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成分,它们不仅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也是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1]丁酮简称MEK,无色易燃液体,有丙酮气味。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0%-12.0%(体积)主要作为硝酸硝酸纤维素、乙烯基树脂和涂料等的溶剂,也用于制油的脱蜡剂。环己酮,无色油状液体,有丙酮气味,用于制造树脂、合成纤维等,并用作溶剂和稀释剂等。[2]酮类化合物对皮肤、气管粘膜的刺激比醛小,但麻醉性及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则较强。脂肪酮比芳香酮毒性大,分子量增加或存在不饱和键时毒性增加,分子中引入卤原子时刺激性增加。特别是环己酮短期刺激眼睛、皮肤、呼吸道,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吸入可能引起气喘,肝和肾变性。液体使皮肤脱脂。[1]
本文用活性炭管采样,二硫化碳解析,经INNOWAX极性色谱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同时分析丁酮和环己酮两种物质。此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Agilent6820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
二硫化碳:色谱纯(经色谱鉴定无影响测定的杂质峰)天津市精科精心化工研究所
丁酮、环己酮标准溶液(天津化学试剂二厂色谱技术开发公司)
1.2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毛细柱INNOWAX 30*0.25mm*0.25um。
柱温:80℃(2min)-10℃/min-120℃(2min),气化室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20℃
载气(氮):2.0L/min。氢气:30L/min,空气:300L/min,分流比:10:1
1.3标准曲线绘制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100uL的丁酮和环己酮注于1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定容后,稀释100倍,得标准使用液,丁酮浓度为8.1mg/ml,环己酮浓度为9.5 mg/ml。
标准系列:于5个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0uL, 30uL,40uL, 60uL的标准溶液,用二硫化碳稀释定容。
据仪器条件和标准系列,分别取1.0ul进样,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峰高)外标法定量。见表1、表2。
图1:丁酮:保留时间:2.076;环己酮:保留时间:6.233 两种物质分离好
表1: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
名称 线性方程 相关系数
丁酮 y=0.5767x+0.1534 r=0.9998
环己酮 y=0.6677x+0.3464 r=0.9997
表2线性范围
标准物质加入量(ul) 0 1 2 3 4
丁酮 浓度(mg/L) 0 16.2 24.3 32.4 48.6
响应值 0 9.50 14.37 19.00 27.98
环己酮 浓度(mg/L) 0 19.0 28.5 38.0 57.0
响应值 0 13.50 19.57 25.54 38.27
表3:精密度和回收率
名称 1 2 3 4 5 6 7 平均值 RSD%
丁酮
8.10ug 测量值 8.25 8.02 8.20 8.16 8.03 8.21 8.14 8.14 1.1
回收率 102 99.0 101 101 99.1 101 100
24.3ug 测量值 24.8 23.4 23.2 24.0 22.7 23.1 23.9 23.6 2.9
回收率 102 96.3 95.5 98.8 93.4 95.1 98.4
48.6ug 测量值 49.1 48.8 49.6 48.2 49.2 47.8 49.7 48.9 1.4
回收率 101 100 102 99.1 101 98.4 102
环己酮9.50ug 测量值 9.33 9.24 9.28 9.35 9.42 9.55 9.41 9.37 1.1
回收率 98.2 97.3 97.7 98.4 99.2 101 99.1
58.5ug 测量值 27.6 27.0 26.9 27.9 28.9 28.9 29.0 28.0 3.3
回收率 96.8 94.7 94.4 97.9 101 101 102
57.0ug 测量值 56.1 56.4 55.7 55.9 58.4 58.6 55.0 56.6 2.4
回收率 98.4 99.0 97.7 98.1 102 103 96.5
注:表3中测量值(ug);回收率(%)。
1.4样品的前处理及测定
将采样管中的活性炭的前端与后段分别转移至10ml比色管中,准确加入1ml二硫化碳,放置30min.。在标准系列测定的相同条件下,取样品1ul,采用峰面积外标曲线定量。
2.结果与讨论
2.1方法的最低检出限
以信噪比S/N=3计算,丁酮最低检出量为0.162ng,环己酮最低检出量为0.190ng
当采样体积为30L时,丁酮最低检出限为0.005mg/m3最低检出限为0.006mg/m3
2.2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把21个空白活性炭管,平均分成3组,7个为一组分别向每组管加入1ul、3ul、6ul的丁酮和环己酮标准溶液,按1.4进行样品处理与测定。见表3。
2.3实验结果表明,用毛细柱分离,FID检测器测定环境空气中丁酮和环己酮的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很好。
参考文献
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上册) 2006.9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经济建设,交通运输 ,协调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all aspects of busines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especially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But, a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not leave the transportation the cornerstone, unobstructed road transportation, can be very go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ls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lso can promote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Two has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s, promote each other, restrict each other. Only make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an form the good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This paper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aim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ascension, for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
Keyword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和经济发展都有了质的提高,但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一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欠佳,道路建设也相对滞后,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存在不协调性,这种现象会对这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和谐建设了,因此需要从体系、结构、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事业,促进经济、交通的协调发展,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与交通的关系
1. 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交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综合基础的表现,国家各方面事业的进步可以说都是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商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依托完善的交通设施和网络做支撑得以实现,从而形成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2. 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做保障
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无论是公路、铁路、航空还是水运,都要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运行体系和整体的框架。现在的运输方式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势态和格局,这些都需要融入经济建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
二、我国经济和交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与经济的发展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快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当经济发展快于交通建设时,会引起交通膨胀,出现交通资源使用紧张,交通消费价格过高,交通服务水平质量下降,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慢于交通事业的发展。当经济发展慢于交通建设时,就说明在早些时间里,已经有大量资金涌向交通建设中,交通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其他物质资源,并且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随之出现了交通资源富裕、单位的维修和服务费用过高的现象。对于消费者来说,形成外部“不经济”。所以说,最好的状态是,两者能同步和谐的发展,使消费者及国家在成本上能统筹兼顾,到达综合费用最低,资源配置最优,发挥能效最大,进一步的促进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 交通现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由于地大物博,各个区域的发展是存在差异性的,对于道路交通也是如此。我国各省区的交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状态,高原地区和山区的区域交通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而且其城乡交通发展差距较大,没有形成有效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在道路的建设上,受条件和资金的限制,多数的省份公路等级偏低,在设计和建设的理念上,有的还比较落后,缺乏宏观的、长远的合理规划。尽管如此,有些地区的经济还是存在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比如说,有着良好的矿物资源、农产品资源,甚至是旅游资源等等。这些地区的经济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对于与之配套交通设施来说,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2. 综合运输方式存在结构性矛盾
我国一些地区的运输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合、协调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铁路网络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公路的发展需要性对的均衡,空运方面需要积极政策的引导,水运设施上需要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在配置上要提倡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在管理上实现更加的合理性、灵活性,才能提高交通运输的综合运行效率。在有些地区,增加的公路主干道虽然缓解了一定的交通运输压力,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公路交通条件仍比然较落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是基本的运输线路,其建设质量的高低和密集程度将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而铁路更是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制约因素了,例如,我国有很多城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足以看出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促进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的策略
1. 交通运输结构方式应协调发展
我国目前运输行业的状况存在重铁路、公路,轻航运和水运的状况,传统的运输更是以铁路方式为主,铁路干线承担了我国大部分的运输任务。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运输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运输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了。因此,必须根据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构建一种能够和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结构。首先,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充分发挥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各自的优势,将所有运输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建立网络式运输系统,加强配合,协调发展。第二,应该继续加大铁路和公路的投资和改造,虽然现代运输方式不断涌现,但仍然要以这两种运输方式为基础,对其线路和承载能力不断完善,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使这种基础的运输方式在稳步发展中前进。第三,进一步发展航空和水运以及管道运输,在传统运输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新型运输方式的发展,管道运输这种方式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运输方式,其利用铺设的管道进行运输,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也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客运业与货运业应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客运需求不断加大,势必要占用一定的交通资源。因此,货物的运输应该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运输此类商品,能够节省一部分交通资源,利用节省出的这一部分交通资源进行客运,不断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人民收入的提高和我国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3.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更新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建造绿色城市的概念被提出,而绿色交通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绿色交通是指不影响交通运输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改变交通工具的动力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另外,绿色交通要做到以人为本,在规划中要重视人的可及性和需求性,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作为支撑,而交通的发展又能促进交通的建设。针对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要做好交通的规划与管理,使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经济与交通的发展整体上相适应,但局部还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因此,促进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仍然是尤为重要的。总之,只要遵循客观规律,借鉴先进的规划和管理理念,积极探寻适应发展的新模式,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建设更加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连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J].河北省科学学院学报,2010.
[2]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 张晓丹.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关系刍议[J].经济与交通,2008.
篇9
关键词:土地配置;人口密度;经济内生增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57-02
土地、投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作为资源初始配置的重要一环,是特别宝贵的资产,是发展的源动力。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各用途比例,以土地经营实现城市运营,达到经济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服务型政府进行科学管理的应有之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外向型区域经济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出口,这时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密度关联度不大。内向型区域经济无法通过向区域外出口产品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只能是内生增长模式,即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所以内生增长模式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人口因素对经济的促进来自以下方面: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斯密看来,经济要发展,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首要因素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而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直接取决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如何才能出现分工和专业化?这就取决于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分工越细。
2.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以交易费用的一个方面(基础设施)为例,人口积聚可以使基础设施的成本和交易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比如一条公路,10万人使用与1万人使用人均成本相差10倍,可能在这个1万人的地方因建公路不划算而不建。
3.有利于促进投资和商业繁荣。商业投资要看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的保障要看区域繁荣度,区域繁荣度的衡量标准时区域人口数量。比如一个连锁企业要新建一个休闲娱乐主题公园,需要100万人的城市才能保本经营、收回成本,那50万的城市它就不会建,而一个500万人的城市它会跑着去那里投资。
二、土地配置与人口集聚
人口密度需达到一定标准,才能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那么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调控土地供应,即合理确定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的数量比例和位置分布,加快人口集聚,实现地方经济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一方面,住宅区有一定比例的商业,可以使住宅区的生活更加便利,从而吸引更多人入住;另一方面,商业区周边有一定比例住宅,可以使商业区具有稳定客流量进行消费,从而吸引更多商户入住,促进商业繁荣。
三、土地配置的合理比例――以长春净月高新区为例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国与国之间是这样,区域和区域之间同样如此。参见我国较发达的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无一不是在区域对外出口和区域经济内生增长两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的。
1.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合理比例是由人口数量决定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城市,人均商业面积一般在1.2平方米上下。不同地区的经济繁荣度、人口状况不同,合理的人均商业面积也不同,经验数值如下:
外向型繁荣地区人均商业建筑面积合理值在1平方米以上;与周边经济联系较少的经济欠繁荣地区人均商业建筑面积合理值在1平方以下。以北京为例,北京2005年常驻人口1 538万,人均商业面积为0.78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目前北京常驻人口超过2 000万,人均商业面积超过1.5平方米。长春为二线城市,全市人口400万左右,人口总量较小且经济不发达,据此净月区人均商业建筑面积合理值应为1,以三口之家100平米住房推算,净月区较为合理的商业建筑面积和住宅建筑面积之比为1∶33,目前净月区商业建筑面积和住宅建筑面积之比为1∶32(根据净月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提供的数据整理而成,商业用地面积和住宅用地面积的比例需要根据容积率进行调整)。从比例上看,净月区住宅用地相对商业用地较少,不利于通过培育商业形成区域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但问题的核心,实质还是我区人口较少,难以对未来即将形成的商业规模进行支撑(很多商业项目在建,还未正式形成)。
2.与净月区合理比例相适应的人口规模。净月目前常驻人口约为30万人,截至目前,全区共出让商住用地442.2公顷(商业用地比例约为1/10),商服用地571.4公顷,按照商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为1保守估计,全区现存商业建筑面积约为616万平米,全区人均商业建筑面积约为20平米。
截至目前,净月区共出让住宅用地约1 870公顷,按照住宅用地平均容积率为1估计,全区现存住宅建筑面积1 870万平米。以三口之家100平米住房推算,现存住宅可供56万人使用。
以净月目前的商业建筑面积,要达到经济内生增长的目的,参照发达地区的经验,至少需要100万以上人口配套。
四、小结
过去的十年,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手段主要依靠“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溢价,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土地财政”这条路走不通了,拉动经济增长应回到充分发挥土地配置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定合理的住宅和商业土地的供应量和位置分布,加快人口聚集,拉动消费,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环境统计;数据;审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1.7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报表的审核活动
1.1 经验审核法
通过平时对调查机构的了解开展审核工作。规定调查单位要结合所有的生产活动以及排污记录等做出真实的报告。统计工作者的审核活动要有依据,才可以确保活动精准,不出现失误。该项统计活动要不断的累积经验,工作者要强化基建力度,从根源处开展工作,切实的鉴定根基,强化单位的统计、初始记录等相关资料内容的设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对历史信息的查阅和分析,了解环境品质的变化性特征,分析该年份和之前时间段的详细信息,同时还要进行相关方面工作的查实,便于交接等事项的开展。为保证报表上报的真实性,必须切实提升统计人员的管控能力,负责统计的工作者就要积极地审核统计信息,而且要将它和管控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切实按照相应的措施来开展工作,统计工作者才能够对自身管辖区域之中的信息有充足的了解,经由对该年份信息和之前信息做比对,才能保证填报信息的正确性,经验审核法是最先使用到基层报表相关的核查工作之中的。
1.2 完整性审核法
分析所有的填报信息和类型,看内容是不是精准,表格里的信息有没有遗漏,如果存在遗漏现象的话就要对其补充完整。对于下级机构提交的信息要积极的分析,确保其合乎相关原则和措施规定,分析其是不是合乎动态发展的规定,并对近年来“三同时”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逐个进行排查并将有污染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在具体开展统计活动的时候,要切实提升统计调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降低经验性分析估算。
1.3 逻辑性审核法
先是分析所有报表里的指标数量级别,分析是不是合乎报表的要求。分析单位换算是不是精准。结合所有的指标进行分析,看相关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不矛盾的地方,检查所有的指标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所有信息间的关联性,相同报表在不同区域之间的作用,关联是不是合乎逻辑。比如废水治理设备、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三指标间是否符合要求;首先,根据不同行业的检查标准,其新鲜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是否合乎比例;将产值、产量与排污量进行定量分析。其次,通过工艺类比、与历史数据对比等进行审核,在时间上采用的是竖向比对,分析它是不是合理。进而经由检查措施依次比对所有的指标,通过技术层次来分析报表的具体事项。
1.4 计算检查法
以污染源为调查对象,将“三废”排放量及其各种污染物的计算方法应遵循以下顺序:实测法、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法。
1.4.1 实测法:通过监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污水及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凡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须由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标定)并与当地环境监测站联网的单位,应采用实时监测数据作为排污量数据。对于那些没有安装,在使用实测法的时候,为了确保监测信息可以更为精准的体现具体的状态,要时常分析样品,并经同级监测站认定。不要用1~2次监测数值来推算全年的排污量。
采用实测法计算的排污数据须与使用排放系数法计算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两者存在很大差异的话,就要对其再次验算分析并进行相关调节。
1.4.2 排放系数法:在相关经济以及管控背景下,生产方产生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可以通过这个措施结合单位报告,来分析排放的污染总数,它是一项在不具有实测信息的背景之下,比较优秀的一项计算措施。各个区域在使用该数值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的生产数值和面积等,结合机构提供的数值,分析数值,确保数值稳定。
1.4.3 物料衡算法:根据企业能源、物料消耗进行物料衡算,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以报告中原材料消耗为基础进行污染物产排量的方式进行计算,在不具备实测条件和该生产工艺无排放系数,并对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采用此计算方法。基本原理是某一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物质的质量守恒。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
通过实测浓度、产品排放系数、物料衡算等计算审核填报污染物排放量数字是否准确。相关参数物料核算,如用煤耗与含硫率估算其二氧化硫排放量;利用监测数据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利用日常对调查单位的掌握情况进行经验审核。同时还需参考排污申报登记资料、统计局、农业局、城建部门、乡镇企业局等宏观经济数据来审核统计数据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1.5 环保“三大体系”管理法
将环境统计、监测监察、考核即“三大体系”相结合,从而达到审核数据的方法。建立统计以“量”为对象,监测以“质”为对象,考核以“效”为对象的指标统一的监测监察、统计和考核联动的减排管理体系。统计方面,加强对基层单位环保统计人员培训,建立并完善环境统计管理体系,规范管控,准确上报数据,严格考核。监测方面,建立一套装备完善、管控规范、及时高效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各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考核方面,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建立一套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做到权责明确、监督有力、奖罚分明。
1.6 合理性审核法
通过质量守恒关系判断统计数据的合理性,即进行生产经营与排污量间的合理性审核。污染物间排放比例是否合理;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合理;指标是否异常(突变检查)等审核。例如,无危险废物处理厂,但却有危险废物的处理量;企业有锅炉,有耗煤量,却没有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量;有“废水排放量”必有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有“燃煤消费量”必有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炉渣产生量”、“粉煤灰产生量”;有“原料煤消费量”必有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主要行业的产品产量,审核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治理水平和产品产量(发电量)、工艺类比等,能够大体的得知单位的三废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质的排放总数是不是真实,是不是精准。
1.7 计算机审核法
充分利用环境统计软件“逻辑校验”功能进行审核,打印出逻辑校验表,对照此表逐一核定每项内容。对比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进行审核,并要严格查对数据录入中是否存在有数据、代码(企业法人代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类别、主管部门、排水去向)错行录入、错误录入的现象,严格查对计算机中各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与填报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计量错误以及记录错误、抄录错误、虚报、瞒报、漏报等现象,尽量确保初始记录以及后续记录的信息准确真实,降低失误现象的发生几率,降低误差的发生几率。
1.8 类比法
目前实行的排污申报登记、重点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现场检查、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等工作都为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工作提供了依据。在统计结果中,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应与监测结果污染物浓度高低成正比例关系,经由类比能够得知不合乎具体情况的数值。而且还要把统计信息与国家相关机构的信息综合化的比对,再与其他相关区域进行比较分析,看是否合乎其发展规律的要求。
1.9 四级审核法
一级是由各区、县(市)环保局统计人员及分管局领导对统计基层数据进行收集、初审、整理、上机录入、汇总、逻辑校验和对比分析后报送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二级是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统计人员对各区、县(市)环保局报送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复审、汇总、逻辑校验和对比分析;市环保局统计主管部门召开全市统计会审会,各区、县(市)环保局进行统计交叉会审;然后统计结果提交环境监测中心站主管领导审查;三级是由市环保局相关业务处室进行第三次审查并反馈意见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确认无误后进入第四步审查;四级是由市环保局分管、主管领导终审、签字、盖章上报。
改善统计工作质量要抓基础数据,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就要抓统计数据的审核,从逻辑性、技术性、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加强逐级核查;抓重点行业,科学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抓使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使统计基表编报程序化即统计数据进行光电自动录入、网络加密传输、超级汇总、逻辑审查,提高统计数据的录入质量,实现统计处理高速化、通信传输网络化、信息贮存数字化和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综合决策系统化的目标。要以监测结果作为统计结果;以物料衡算作为辅查手段;新、改、扩建、技改项目对企业建立动态数据库管理;对基层报表要加强统计数据的审核,从源头严把数据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信息服务。
2 关于年报表的审核活动
2.1 当年报表信息得到之后,结合环境间的平衡联系,分析环境统计信息里的各项关联,明确所在区域的环境品质以及管控活动中的不利现象。积极的开展深层次的测试和比对活动,跟之前的环境统计信息进行比对。由于此类信息有着较高的稳定性,所以要多进行一些比对,这样的话就能够得知其中的反差,进而应对。将关键的调查信息和非关键的估算放到一起分析,获取总的排放内容,工业污染总排放数据与社会生活污染排放数据相加,得到总的排放数据,必须认真核查,三者缺一不可。
2.2 在总的报表之后,对于信息的变动量超过五个百分点的内容要进行积极的查询,要将其落实到单位,此时才能得知统计信息变动的缘由,而且对其具体阐述。
2.3 要和所在区域的总值,尤其是工业总数进行比对,污染物的排放数值和之前的年份比对,排污总数和工业总数差距较大的要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楚今年新增加的单位和所采用的设备装置,以及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2.4 这里所说的环境统计并非是单纯的信息运算,而是要参考相关的数据来分析登记的。只有逻辑性符合实际,此时获取的信息才会是更为精准,更为真实。
2.5 查综合年报表是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了各种类别的汇总(原始表汇总、排水去向汇总、行业汇总、注册类型汇总)等,经由如上的汇总,和之前的数据比对也可以得知排水的方向等事项。
2.6 综合年报表中要利用统计软件的功能,分区、县(市)打印出突变指标企业名单,主要统计数据分析对比表、各类排行榜、核查表等并与上年度的进行对比分析。当开展报表核查活动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的分析基层信息,以此来明确信息变动的缘由,进而提升其品质。关注关键的领域,以此来明确关键污染物质的排放总数。对于关键污染物质变动量产生的原因,要确保能够查清楚。对于那些品质指标变动性高的要进行反复查询,在活动的时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认真的分析所有的统计信息指标。
3 专业报表审核方法
3.1 环境统计区间和要素牵扯到土地一级城建等多个机构,单纯的借助于环保机构的工作者来开展活动的话,其难度很高,所以要确保和国家相关机构积极的协调合作。
3.2 积极的审核统计信息,保证统计活动顺利开展。要分析其是不是完整。要检查其中的要素和类型是否有遗漏,假如有遗漏的话要及时补充。
3.3 分析信息的精准性,使用的措施有逻辑审核以及计算审核两类。实际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分析报表的指标用到的计量数值是不是精准。结合所有指标的关联,分析其要素之间是不是存在矛盾问题,分析关联是不是精准。分析不一样报表间的关联,不应该急忙的修整处理。而且要分析其中的具体数据是不是精准,分析计量机构是不是合乎报表的要求,分析换算信息是不是精准的,假如有不正确的内容要认真修改,并积极的处理。还可以采用技术层次的有关信息来分析报表,如果有估算失误的现象,要尽快的对其处理。最后和历史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尤其是在时间上进行比对,检测其是否合理。
3.4 积极的使用年鉴信息,做好计量数据的换算。而且要确保排污申报登记资料、城考资料、统计局、农业局、城建部门、乡镇企业局等宏观经济数据来审核统计数据的合理性、逻辑性和一致性。
3.5 开展好专门的报表统计活动,通过多种措施来提升工作者的素养,确保其了解相关的知识,使相关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
3.6 强化信息体系的创建工作,关注重点事项,保证品质,确保统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合理的体现出统计特点,进而为管控活动提供优秀的服务。
综上所述,环境统计信息的品质是统计活动的根基,怎样提升统计信息的效率和品质,对所有的报表开展综合审查,保证它的真实性以及精准性和综合性,并且对开展全方位的分析以及预测,为国家机构提供合理的参考信息,是所有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必须要分析的事情。统计活动非常繁琐,而且专业性很强,其时效意义也很显著,对于技术的规定非常严格,最主要的是时间紧张,任务繁琐,工作者的数量较少,此时就规定开展该项统计活动的人员要对该项活动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意识,要切实的落实自身的权责,秉承着严谨的思想来真实的开展该项统计活动,积极的做好分析,确保对所有的活动都有精准的了解。此时,才可开展好该项统计活动,实现其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芬.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2-1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