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总结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道德总结

篇1

作为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注重青少年灵魂的塑造,因此作为教师因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教书育人,因势利导。 

好胜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后进生,当他们不被重视的时候,这种打击是难以忍受的,这时他们便会另辟新的途径,以释同学的白眼,老师的轻视,做些违犯常规的事情,以适应其心理的随意性,做到好胜方面暂时的宽慰和平衡。作为老师我每接一个班,总是认真地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秉性特长,对学生进行有的放失的教育。特别是当前,形势日心月异的发展,经济条件日益改善,独生子女尤其优越,自然娇纵他们,难以放任自流,无拘无束。作为教师含着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学生和感化学生的机会,使他们踏上正途。

二、让课堂成为流动美。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的本领,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创新,让课堂成为流动美。 

篇2

一、高度重视,立即行动

我处收到运管局的涉油涉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文件后,立即行动起来,运管处又根据市局文件精神制作了相应文件,对市局文件进行细化,对文件要求进行分工,按步骤进行整治。安排渝北区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联盟会同运管处相关科室一道,对全区涉油涉气5家危险企业(重庆坤赛物流有限公司、重庆蜀都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安齐盛实业有限公司、重庆中瑞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重庆运输总公司)开展全面排查。

二、不留死角,全面排查

(一)排查从业人员(驾押卸)资质,共计191人,其中驾驶员95人,押运员91人,装卸管理员5人。检查结果:1.两家公司装卸员资料未完善,经整改后,现已完善相关人员资料。2.中瑞公司无装卸管理人员,现已报名2019年2月份参加培训。

(二)排查车辆承运人责任保险足额购买情况,共计76台车辆;

检查结果:坤赛、蜀都未发现保额不足等情况。

(三)排查成品油罐车罐体检验报告专项,共计76台车辆;检查结果:均按期进行检测并出具合格报告。

(四)危险源辨识专项排查,主要针对车辆运输物质、运输线路及沿途的人口密集区域、学校、自然环境、水源保护区等进行摸排。排查结果:现已完成排查并提交排查表。

(五)事故通报传达学习专项检查,检查了各企业对近期事故的通报学习和冬季恶劣极端天气的行车安全及驾押卸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的情况。检查结果:对未及时开展通报学习的,现场开展学习教育,并要求企业及时组织补学并将资料存档。

(六)开展车辆技术状况现场专项检查(车车见面),共计76台车辆。检查结果:查处隐患93条,主要存在车身危险品标志标识损坏、缺失,灭火器实效、油车应急输油管缺失、不按规定放置、车辆随车应急处置卡缺失、车身危险品名、联系电话未填写等。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七)检查企业车辆及驾驶人员违法违规处理情况。检查结果:均已督促按时进行处理。

三、强化治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我区通过此次道路运输行业开展涉油涉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台账,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推动了企业的发展,确保了企业安全行驶。

篇3

在高职《基础》课程教学中,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展职业道德素质实践教学,一方面是研究性学习理论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内在的必然性要求;另一方面是教材内容安排、教师教学现状、学生自身认识等现实因素的客观性要求。

(一)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必然性要求

研究性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三个要素:自主,探索,合作。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二)教育基本要素现实的客观性要求

就教育介体而言,教材内容受限制。当前承担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政课主要是《基础》课。《基础》课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不论是国编教材,还是省编教材,主要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及其详细阐述与基本要求。没有面向众多不同专业安排详细具体的某一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就教育环体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不周密。通过查阅本校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个专业开设课程中,没有找到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性的课程。唯独会计与审计专业开设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专门介绍。由此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就教育主体而言,《基础》课教师精力不足。各学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所带专业众多、且变动频繁,一位教师每学期基本同时要给十几个专业授课。教师本身对专业认识不是很深,思想上的不重视、时间上的不方便、精力上的不允许、内容上的不钻研,因此造成对各专业具体的职业道德的不了解,自然无法实现具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就教育客体而言,大一学生职业认识模糊。《基础》课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新生对专业发展和就业去向认识还很模糊,缺少本专业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自身的就业需求认知,缺乏具体的企业实习和岗位工作经验,因而不清楚职业道德对工作的意义,不能自觉主动了解和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二、研究性学习理论视域下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

《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以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学生参与为宗旨、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归宿,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积极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服务。因此,研究性学习理论视域下的职业道德素质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研究方式、以职业道德素质为基本研究内容、以“专业—职业—就业—行业—企业—专业”为基本研究思路,坚持“立足当前、谋求长远,紧扣专业、问题引导,个人研究、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共享成果”为原则,实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四位一体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育人机制。

(一)选定主题———明确研究目标

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在职场打赢一战场战役———谋求职业岗位?如何在职场打赢一场持久战———谋求职业发展?如何成为职场真正的赢家———获得职业成就?金钱、关系、学历等等外在条件只能是帮一时之需。只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职场法宝。因此,将“增强职业素质,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职业道德素质实践的主题与研究目标。通过自主研究,最终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准备、就业选择等方面提高“能见度”,增强竞争力。

(二)设置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按照基本研究思路,学生学习必须立足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进而了解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发展,明确就业形势及其行业发展趋势,再具体深入了解著名企业的招聘要求及对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与规范,最后回到本专业的学习之中,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由此,按照主题设置五个具体问题。第一,社会对每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第二,本行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就业形势分析;第三,本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第四,本行业龙头企业、著名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规范与要求;第五,我校本专业与同类院校、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差异,以及我校的优势及不足。五个问题又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般到个别,层层剥笋,内容不断丰富、深化,同时又彼此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三)组织实施———明确研究途径

首先,分配问题。根据问题分为五个研究小组,每组负责一个问题。每个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和研究具体工作。要求各小组组长必须带领成员深入研讨问题,细化题目、分配任务、责任到人。每个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必须遵循准确、全面、具体的原则,因此每个问题的研究途径为以下要点。第一个问题,立足社会,要求横向把握两个基本方面,即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纵向具体研究四个内容,内涵、内容、要求以及典型案例;研究学习重点是职业道德素质。第二个问题,立足行业,要求横向注意两个方面,即行业趋势与就业形势;纵向具体研究五个内容,行业分类、现状、优势、劣势以及建议;研究学习重点是就业形势分析。第三个问题,立足行业,要求横向把握两个方面,即行业道德规范与行业素质要求;纵向具体研究四个内容,内涵、内容、要求及典型案例;研究学习重点是行业道德规范。第四个问题,立足企业,要求横向选择不同地域范围的著名企业、龙头企业;纵向包括企业简介、企业文化、企业道德素质规范要求以及典型案例;重点是企业道德素质规范要求。第五个问题,立足专业,要求把握三个基本方面,即层次、范围与学校类别,层次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范围即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域,学校类别即专业性学校与综合性学校。纵向包括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的基本教学项目与环节,以及比较后的优势、劣势与建议。其次,安排时间。职业道德素质专题实践教学用时四周,其中课内3学时,进行前期任务安排和后期成果交流总结,具体的研究探讨三周时间。教师每周进行跟踪检查、确保任务按期顺利完成。

(四)形成报告———完成研究结果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运用,不仅要实现学习形式的自主性与探索性,同时还要求实现学习内容的概括性与总结性。因此,要求每个小组最终形成两份研究学习的成果,一份主题报告和一份小组研究讨论记录。主题报告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理论概括与总结,是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理性分析、思考与解答。每个小组按照具体的研究内容与途径,对研究讨论的结果认真总结、有效整合,要求严格遵循思维规律和研究目标,注意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与具体性,报告结构的完整性、层次性与逻辑性,充分体现研究的成果。小组研究讨论记录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真实反映和体现,既是研究性学习的原始材料和阶段性成果,又是各成员参与探讨的客观记录。一方面,直接为写作主题报告提供素材,没有完整详细的讨论记录,不会有充实严密的主题报告;另一方面为检查学生参与学习情况提供依据,没有认真积极地讨论,不能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

(五)分组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没有交流就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只有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共享研究成果,只有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分组交流又是全班范围内的大讨论、大研究,也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内在要求。分组交流分三个环节开展。一是讲述,各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供其他小组学习。二是讨论,其他同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提问,由主讲同学及小组成员给予解答;也可以由其他同学回答,进一步在全班范围内探讨,深化主题。三是点评,任课教师针对各小组的报告内容和同学的现场讨论,给予评价与总结,重点强调增强职业道德素质的相关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型学习理论视域下开展职业道德素质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另一方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必须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要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

(一)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参与率高。

通过分小组、查资料、议内容、写报告、展成果、评结论等新形式,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的研究性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率达到99%以上,并且做到了广泛查阅资料,个人充分准备,小组深入讨论,按时完成任务。

(二)教学过程态度端正、主动性强。

学生在学习研讨的过程中表现负责认真、积极主动,勇于钻研、善于思考、乐于交流,体现出大学生多样的个性特征,丰富的思想认识,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的人格品质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三)教学内容丰富深刻,应用性强。

通过个人研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了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与行业发展趋势,不仅掌握了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内容,55而且熟悉了今后所从事工作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认识明确、感想深刻,行为坚定、感情真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知、情、意、行相统一。

(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明显增强

篇4

关键词:善 职业 职业道德

一、“善”与职业道德的内涵

善用英文来表示是good,它的形容词解释为好的、有利的和有益的,但人们对于善的理解却远不于此。早在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先秦时期无数的先哲们就对善做过很多不同的解释,苏格拉底认为善就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改善自我的灵魂;培根认为善就是“利人或利于人类”;中国的孔子认为善的道德品质是仁义,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近代以来的哲学家们,对善的解释做了进一步的深化,因此从“善”它的本质来看,善首先就具有高尚性的特点,它超越一般低俗的、表面的东西,追求的是一种高尚和完美,人们通常讲某人为善或某物为善它自身就具有内在的高尚性。那么从它的表现来看,善首先具有利他性的特点,任何事物在追求善、达到善的同时也是利他的行为,比如人们往往会因追求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乐于帮助他人;同时善还具有满足偏好性的特点,人作为一个存在者,在追求善的过程中,它也满足人身所需要的一些喜好的要求,例如快乐和幸福的需要。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形成的,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在职业生活中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准则。它由几方面的要素构成,即“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 。因此,职业道德首先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人们在职业的活动中与社会道德发生关系而形成的,它对于行业和社会都具有实用性,同时体现了社会伦理道德对行业、职业的要求;其次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直接或间接促进该行业职业道德的制定和完善;而从它的内在性来看,职业道德首先表现为本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行业要想稳步的发展,就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要拥有长远的眼光就必须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次表现为对行业和社会责任的需要,一个行业拥有一种职业道德才会对本行业负起责任,同时才会对社会负起责任。

从善和职业道德的内涵看来,善追求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而职业道德追求的是行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实现的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进步。两者都追求着一种内在的完美性和外在的需要性,这就使得伦理中的善和职业道德得到了相互的交融。

二 、“善”在职业道德中的界定与要求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约定而成的道德规范或道德准则,而善是人类所追求的精神高度。在职业的活动中,职业道德起着一种引导的力量,指引着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们去遵从职业道德以实现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达到一种完善。善就在职业道德中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职业道德的实质性来看,它要求人们形成一种内心的力量而无条件的遵守,达到一种内在善。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意识,是人们经过无数的职业实践总结出来的道德规范。凡从事职业活动的人都必须遵守才能促进事业的进步,因此它是一种命令性的准则,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拥有一种内心的道德命令而无条件的加以服从。例如在医生的职业道德中,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就是他们最基本的职责,每一个医生都必须得以遵守,不论是工作在国家级的三级甲等医院,还是工作在最平困的山区基层,医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必须得遵守,实现医生的天职,达到职业道德的内在价值。

(二)从职业道德的外在性来看,它要求人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实现各行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达到一种外在善。任何职业道德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目的就为了规范各行业的正常有序运行,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们对职业道德的遵循,就能够实现行业的壮大和发展。职业道德是为了人们在职业的活动中不至于出现混乱的局面而制定出来的准则和规范,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义务性地遵守某些规则,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善良的,在效果上是成功的。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在职业的活动中,赋有义务地遵守职业道德,它在道德上会体现为一种善良,在效果上取得成功,就能促进行业的壮大和发展。

2. 职业道德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实现人自身的完善。职业道德首先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们在职业的活动中经过不断的锤炼总结出来的,具有行业特征的道德规则,体现着作为行业的要求和人的要求。一个行业的有序开展,需要人们遵守一定的秩序及行为道德规范才能正常运行;从业者首先要具有相关的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不论是行业还是作为人本身在职业活动中都需要职业道德,但在职业道德体现的外在善方面,它更多的体现为促使人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职业的活动中,人们遵守职业道德就会形成一种内心的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它就会促进人们健全人格的形成,达到一种幸福和善。

3. 职业道德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构建更加美好的和谐人文环境。职业道德是在无数的职业活动中通过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是从业人员必须拥有的东西,体现为职业的规范性和社会的责任性,它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因而职业道德在体现它外在善的方面就是能够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一方面职业道德继承和保存以往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更在现实中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例如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提倡童幼无欺,公平公正的职业道德,它就继承的优秀的文明同时维护了市场的稳定、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总之,职业道德要求人们形成一种内心的力量而无条件的遵守,达到一种内在善,同时实现各行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达到一种外在善。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历史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时间、地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但任何准则都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发展,都必须以实现美好的效果,达到善、体现善为前提,由此在职业道德中讲善就丰富着它自身的涵义。它更有利于人们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善在职业道德中深刻的体现为促使人们内心思想境界的提高,然后用思想来指导行动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治平.善的定义研究综述[J].北京:职业圈,2007.59.

[2]刘建民.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版.

[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版

[4]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版

[5]王淑桢.职业观与职业道德[M].高校教育出版社,2009版

篇5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在思想上和统计工作者达成共识,在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切实提高统计的质量。国家统计局颁布了32字方针,“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所有统计人员务必将其作为统计工作的行为指南,用心体会,认真落实。

1加强统计职业道德的思想建设

职业道德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人们的思想境界,所以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要获得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的认同。一方面,科学系统的职业道德理念是经过无数经验总结出来的行为准则,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一定要进行专门的系统学习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将职业道德标准作为一种内心的信念和标准。另一方面,只有由内而外的认同统计工作的意义,指明统计的价值就在于信息的客观公正,才能明确应该怎么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所以要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荣誉感、责任心方面的培养,统计工作者就会自觉遵守统计这也道德标准了。

2建立统计职业道德监管体系

当今社会,统计道德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高,某种程度上要比统计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要。所以管理模式的体系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把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作为衡量一个合格统计人的标准。在部门内部,完善监管的体制机制,把遵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量化考核的标准来实施,作为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工作人员树立职业道德理念,发挥部门监管的作用。另外,也要逐步完善监管体系,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把自律和他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全面促进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提高。

3培养统计职业道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统计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现的是一种自身的素质修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自觉遵守,也只有自觉主动的加强道德建设才能真正保证统计质量。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统计职业道德环境熏陶,标榜职业道德典范作用,给予职业道德先进人物积极的肯定,让职业道德理念深入人心,让统计工作者在榜样的作用下,自觉主动的践行职业道德观念。此外,职业道德是一种品质的体现,要在不断的渗透的培训中不断深化职业道德的意义,促使统计人员从善而行,自觉主动的升华内在的气质和素养,塑造出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统计工作者,彰显人格的魅力。

二、结束语

篇6

内容摘要:在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总结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改革单纯说教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实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量化管理,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一条全新的渠道。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识码:A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多年来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职业道德的全员、全方位教育机制,在充分发挥“两课”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始终。

关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主要是在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总结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改革单纯说教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实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量化管理,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一条全新的思路。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认识上呈现多元性。国际化、信息化和城市精神的塑造,要求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走向开放性。高职学校“出口”和“入口”的两个不适应,决定了当前职业道德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最终体现,也是实现“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根本性举措:因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是我们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则反映了我们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水平;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素质,更代表了我们社会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职前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理想及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培养职业道德修养。

一、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知识教育,并重点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和训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1.尽管社会上职业种类繁多,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是社会需要各种不同职业的合理构成,不可能大家都去从事某一“好”的职业,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相应的贡献,都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并获得必要的物质报酬。

2.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毕业时,不少学生只盯着待遇高或条件好的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下基层;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

1.职业纪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等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2.珍惜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作贡献,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坚持以“两课”为主渠道,以实习、实践为主阵地,以“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走出了一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路子。

(一)改进德育课堂教学

1.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通过系统讲授有关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明确其含义、重要性和基本要求,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

2.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3.调整教学比例,增加实践课时,以社会实践为切入口优化职业道德课教学。

(二)重在社会实践

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去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在实践中,让学生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独挡一面,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养成习惯而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三)贯穿教学全过程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在专业课讲授内容中融进职业道德内容,以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

1.职业道德课要与其他课程配合,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专业课教师必须熟悉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课教师应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渗透。

2.紧密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课教育;开展第二课堂,对职业道德问题进行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篇7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30―01

当前,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目标模糊、方式方法简单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一、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不够科学。受长期以来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是知识经验的传递,那么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和社会职业的细分化,这样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培养出的人才已经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短缺,任课教师中专职教师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和人才梯队。长期以来,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都是由专业教师或者班主任兼任,由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对他们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很少花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这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相应的评估体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没有科学的考评,导致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二、解决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1. 要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实际,既要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又要强调其个体价值;既要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又要重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责任,使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具体说就是要求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客观实际和特点,创新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对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化为自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成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时,需要培养他们对道德认识的理解能力,只有理解了职业道德的表述及要求才能对职业道德要求做出评价,才能将要求变为自我行动。

2.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首先,在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可以综合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领域的特点,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掌握良好教学技能的教师,把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师队伍建设的入关口。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首先本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进取,因为这既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道德课顺利展开的先决条件。

其次,可通过对专职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来增强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篇8

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无论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机制、还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调查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对总结出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实效性 归因分析

1.当前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现状调查

1.1 调查基本情况

1.1.1 调查的范围基本情况

笔者调查对象大多是盐城市区内的职业技术学院。本论文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度,真正把握当前我国高职生思想现状,还对其他省份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查,他们分别分布在东部、西南、中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这些区域的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基本和盐城区域的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结果一致。

1.1.2 调查的方法

本论文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主要内容涉及:高职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高职生对本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形式及满意程度和高职生对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等四个方面。除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外,笔者还多次深入学生中面对面的进行个别访谈。

1.2 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1.2.1 目前高职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目标所决定的,是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同时也是适应高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当今,应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充分调动职业道德主体的高职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最终将职业道德转化为内在的道德素养。

调查显示,当前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不容乐观。当问到“目前对你吸引最大的是?”有42%的同学选择“经济利益”,这个数字着实惊人,由此看出高职生的功利性很强。在问到“如果让你去竞争学生干部,你会?”,43%的同学选择“别人贿选我也会”。有46%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毕业生在求职时在个人简历中弄虚作假的现象”。50%的同学“先私后公”。

1.2.2 高职生对本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笔者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60%的同学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深受高职生的青睐。问到“目前你所在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所处的状态”,57%的同学回答“较多”;在对高职生问到“你认为目前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你的帮助大吗?”,有51%的同学认为“帮助不大”;而高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加强和提高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由此我们得出了也正和笔者调查问卷第26题中问道“你对贵校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取得的成效满意吗?”的调查结果有51%的同学选择“不满意”,即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强。

1.2.3 目前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途径的形式及满意程度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强必将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途径等形式的不当有关,通过问卷调查,在问道“贵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是:”,有76%的同学的回答是“课堂灌输法”,对于职业道德教育,光主要靠传统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正像樊蔚所说: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灌输职业指向鲜明的道德教育,实际上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寻找工作或创业做准备。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若不当或不够全面,必将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问到“你觉得现行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枯燥乏味吗?”,53%的同学认为“枯燥乏味”。当问到“现行职业道德教育教材能引起你的学习兴趣吗?”,有64%的同学表示“不能”。

1.2.4 高职生对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

学生关于职业道德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否则,会使教育活动都失去实际的影响力和存在的现实意义。从表7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出高职生对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很低。在问到“你对道德课教师的水平:”时,有54%的同学选择“不太满意”。在问到“你对所在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满意?”时,只有49%的同学选择“不满意”。问到“你觉得目前道德课教师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29%的同学选择“工作不负责任,无敬业精神”,还有31%的同学选择“教学方法死板,照本宣科”。

2.当前影响我国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归因分析

通过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和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对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早期的一些教育观念不够全面,很多地方不够科学,这些影响到了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落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传授时,只注重传授和学习,要求学生能记住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这样,学生只能成为乘装知识概念和行为规范的“容器”,所以当前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落后的局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传统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高职人才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很难满足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很难适应区域性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

纵观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大体上看,相当一部分高职学院开设此类课程并没有统筹规划,而是只在某些班级开设选修课或等到学生临近毕业才开设就业指导。在高职生的课程体系上一般包含在政治理论课程中,最常见的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但都是内容极小的部分。此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也只限于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而进行细分,这样就致使大多数高职生对本专业的职业道德内容不够了解。受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去的高职教学体系中的职业道德课程基本上是以制度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为主,不能将理论知识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与就业形势日趋多样化的现实、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失去了有效的载体。另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一方面是完全不够的,还应该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每个学科教学的目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二是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3 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示范性缺失

我国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任然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体系。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也清楚的显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54%的同学选择不太满意,有10%的同学选择不满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够好,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笔者调查问卷中问道“你对道德课教师教学水平:”,选择“不太满意”的同学占49%,选“一般”的同学占30%。

2.4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主要侧重理论知识,以书面形式考核高职生的道德认知来评定其科目的成绩。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发展规律、思想变化过程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调动起高职生学习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法呆板、单一也束缚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教育评价往往注重书面成绩,出现以“分数看道德”的荒唐局面。由此看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陈旧、呆板、机械、单一。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必须认真探究增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实效性的评价办法和基本策略。

2.5 社会、学校、家庭及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严重冲击了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的冲击可以说是外部影响因素。当前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紧密,更大地增加了高职生接触不良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价值观念等信息的机会,因此有不少高职生不注重个人职业生涯品牌的树立,崇尚金钱,见利忘义,把职业道德抛在脑后。

学校是育人之地,但高职院校也不是与外界完全孤立的,他与社会联系紧密,因此,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会随之侵入高职院校。人们都说教师应该是最伟大的职业,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高职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更长远的,受益终生的。同时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此外,家庭环境的负面作用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影响相当严重。

此外,网络的盛行,也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了负面影响。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不确定性。互联网上传递的一些腐朽的思想,不良的信息冲击着当前高职生的思想,使他们信念单薄,理想缺失。由此可看出,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接受度不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课题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B880136);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教科研立项重点课题(YCFY1003)。

参考文献:

[1]樊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与对策.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116.

[2]李雨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刍议.教育・科研,2009,(6):37.

[3]何成蓉.高职学院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浅析.成都大学学报,2007,7:72.

篇9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3;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52-02

一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频频出现,给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利益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1.1.2研究意义

国家发展http:/// - ##社会主义市场最重要的是发展会计行业。如果这个行业不诚实,虚伪、造假,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很难良好发展。因此,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加强对自身以及国家经济的进步具有非常巨大涵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Ponemon.L.A(2006)就财会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研究落实等多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究,认为会计课程中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可以对培养财会人员有决定性的意义。

1.2.2国内研究现状

常辉(2010)提出我国财会人员存在“利益驱动”、缺乏独立性导致的会计监督难以奏效的现状。

二 海晶集团会计职业道德概述及人员结构分析

2.1会计业道德相关概述及重要性

财会人员一般是从事会计职位工作的人员。我们国家,按职权划分会计员,主要有总会计师、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一般的会计员;按照专业所担任的职务来划分有高级会计、会计、助理会计、会计员。

财会的职业道德指在经济社会条件下,对会计行为和生活的具体要求。根据我国国情。会计的职业道德是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主要表现,会计人员的道德除了有一般特征之外,还有职业、实践、继承等特征。

会计员职业道德是会计员素养的主要构成,从业会计员的道德是综合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构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可以给会计员指明正确的人生价值。如果一个人将理想定位在自己的利益上,那么他一辈子也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2.2 海晶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2.2.1 公司概况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的大型海盐生产重点骨干企业。公司东临渤海,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保税区和天津港,处于天津滨海新区中心位置。

2.2.2 公司当前经营状况

2015年底营业收入完成50.3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8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23.33%。

2.3 海晶集团财会人员结构分析

2.3.1 财务人员学历状况

海晶集团现职工人数为4029人,管理干部926人,其中财会人员98人,学历情况为:博士1人,研究生5人,大本71人,大专16人,中专5人。职称状况为:高级会计师7人,中级会计师35人,初级会计师56人。

行业,涉及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等国税、地税等15个税、费、基金种类。

三 海晶集团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海晶集团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3.1.1 财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观念的淡薄

海晶集团的某些财会人员在目前的财务工作中,由于受到经济利益、企业文化环境的冲击,不能将会计员的职业道德坚持到底,从而导致了本公司容易出现舞弊、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

3.1.2财会人员的监督弱化

海晶集团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会计人员设置了处罚的相关规定,但是缺乏一系列的具体的实行方案。此外,企业的监督弱化、内部控制缺乏明确的规定、内部监督力度不够、企业以追逐利益为最主要的目标放松了对财务人员的监督。

3.2 海晶集团财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3.2.1 财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道德是财会人员的素质体现。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一定会爱岗敬业,这是会计道德的重要内容。

海晶集团近几年所招聘的财会人员一般都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其本身的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工作中默守陈规,敬业精神。其次是业务只是贫乏,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同时,他们对不懂的会计法律法规不去深入学习,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这就严重产生了公司财会人员对待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缺失

3.2.2 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够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制度,也是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会计处理业务及会计档案管理之间的分工科学、合理,明确各自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i]。

四 加强海晶集团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

4.1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海晶集团的影响

海晶集团作为大型国有海盐生产重点骨干企业在培养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当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真正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等违规违纪的行为的出现。

4.2 加强公司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措施

4.2.1提高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提高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要依靠财会人员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要依靠教育来加强。目前我们国家的财会职业道德属于放纵的阶段,没有办法使好的职业道德在短时间内自己想成,我们应该狠抓落实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ii]。海晶集团一定严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德治与法治要相结合,必须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和各部门的领导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促使每一个财会人员自觉履行法规的各项义务。其次,要加强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

4.2.2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我国现有的针对财会人员的法律主要有《会计法》和《审计法》,但是缺乏对财会人员的监督检查,也缺乏实行处罚会计员的违反法规行为的一系列明晰的法律法规,会计员监督制度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政府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国家针对制定法律法规所采取的监督行为和责任制约行为。

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独立的、有监督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其次,应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技能培训。除此之外海晶集团还应当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此外对完善海晶集团的企业内部控制还有以下考虑:首先,控制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第一对资金的监控,包括有计划的筹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以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为主,通过对经济过程的控制来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促进经济的提高。其次,内部审计应独立行使监督权,内部审计是由单位独立财会部门以外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可以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和监管。一要明确工作的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二要规范审计行;,三要做好后续审计;四要改进审计,提高效率。

4.2.3 建立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我认为海晶集团如果要营造好的会计环境氛围就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公司的财会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可以减轻财会人员对公司法人的心理压力,为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行为规范。

(2)对公司法人代表和财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

法人代表在单位的权力高、责任大。代表单位依法行使权力,而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负全部责任。因此对法人代表进行道德教育可以相对减少会计人员的错误。

4.3 公司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任务

4.3.1 加强教育机制

在我看来,海晶集团要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觉性。

4.3.2 构建会计诚信环境

构建会计诚信环境首先要优化经济环境,深化改革,要降低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份额,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五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会计员职业道德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得到整个社会以及个人的关注。本文是在探索过程中的创新:由分析外国与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此篇文章大体的逻辑体系和结构框架。

此篇文章论述了会计员道德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讨论我们国家会计员道德的目前状况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然后以海晶集团为例提出解决本公司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建设的方法,并概述了海晶集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所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并提出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监管体系。

5.2展望

本文总结出了对于海晶集团怎样改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将会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联系到法律与法规制度中去,同时加强海晶集团的企业内部道德环境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会计道德法律法规,会计行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制度,并加强单位与个人的道德教育与继续教育,使从业人员的道德职业体系对单位乃至国家经济有更大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丹.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J].新财经,2013(2)

[2] 冯丽丽,叶.试论现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J].会计之友,2006(5)

篇10

关键词: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含义

(一)伦理与会计伦理含义的界定

在我国,“伦理”是基于“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所谓“乐者,通伦理者也”。强调伦理的最初是以“道德”为基础的调整人伦关系的规范。在西方,“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被认为与“道德”含义基本相同的哲学概念,是人们对道德现象进行的理论思考。综其所述,伦理即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内容,强调其在对社会道德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个体间、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环境等关系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般性规范,而在伦理学界往往会将伦理学具体分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两个部分。会计伦理属于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部分,具体指以会计工作职业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会计人员关系伦理、会计工作关系伦理、会计机构关系伦理以及会计行业伦理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会计伦理主要讲的是在会计工作环境下的伦理关系分析,其核心是将伦理置于会计环境中进行相关关系的哲学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其内部发展规律的研究。①

(二)道德、职业道德及会计职业道德含义的界定

认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部分,是将社会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之中,调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等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是人本身的应然存在方式。职业道德是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般性道德规范,用以指导职业者与服务对象、职业者与行业、职业者与其他职业者以及职业者在利益抉择过程中关系处理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与服务对象、会计行业以、其他从业者之间相关问题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会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把相关价值观、道德观标准贯穿教育中,并最终促使专业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其忠诚的潜意识,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

会计伦理的实质就是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会计职业道德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出可以指导实务性工作的一般性指导意见。也就是说,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哲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哲学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的科学性取决于会计伦理这一哲学基础的牢固性,会计伦理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业道德的随之变化方向。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信息反馈给会计伦理层面,推动会计伦理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仅涵盖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而忽略了相关伦理教育,是一个巨大缺失,而几年来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出现并日益严重化无疑与此有着重大关联。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行业诚信危机,会计伦理逐渐被重视起来,也越来越多的教育主体把其选择为专业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和课程。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的保障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及发展的保障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保障,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准绳和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从业人员的职业选择和方向。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被日渐重视的今天,我们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务必将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伦理的发展的科学性得以保障,方能使其更好地指导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价值抉择,才能够从根本过上保证会计从业职在从业过程中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更加科学地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保证会计人员的从业得以有效地认可和普遍地接受。

(三)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解决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手段

当今社会,会计诚信危机日渐严重,而这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内因即指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其自身价值观等方面的缺失,具体指会计从业者在具体的从业中要么存在对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要求模糊不清、要么就是自身在面对利益抉择时选择了个人利益而放弃了集体利益,从而导致了会计职业人员的个体失信,诸多的会计人员个体失信的最终结果便导致了今天的行业失信局面,这是会计人员自律问题的最终体现,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会计伦理价值观缺失导致的职业道德低下的表象。而所谓外因即指职业以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政治、经济等整体大环境的诚信危机等问题的影响,极具复杂性。当前我国的《会计法》、《税法》、《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这属于是会计诚信危机的他律问题;另一方面,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要求会计伦理以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教育力度给予足够重视,要求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即加强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综上所述,从我国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现状出发,不难发现诚信危机给会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注意得是虽然人们日渐意识到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会计主体教育机构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把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首要位置,甚至要优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作者:赵婧一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婧一.在校大学生会计伦理教育工作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